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质档案管理

地质档案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地质档案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地质档案管理

篇1

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以担负起档案事业赋予的历史使命。不能简单的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借借还还、取取放放、抄抄写写、修修补补保管式的工作;其专业知识与管理观念要更新,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工具和信息开发的能力要提高,要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本人对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1 档案意识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影响,档案工作经常一直被视作辅工作,部分领导的档案意识不强,对档案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影响到档案管理人员本身对档案工作的积极性不够,责任心不强。

2 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档案队伍中经过档案专业系统教育和正规培训的人员较少, 特别是熟悉档案内容,能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的人才匮乏。

尤其是在有些单位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的环境下,有相当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属于“兼职”, 专业上是“半路出家”。他们既没有档案管理既没有档案管理实践经验,也没有经过档案专业培训,再加上不重视档案工作,档案业务素质较差, 造成应归档的材料收集不全,整理不规范,且由于兼职档案员在本单位一般身兼数职,经常无暇顾及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工作,难以保证档案管理的质量。

3 技术能力单一

现今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技能比较单一,缺乏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和发展,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学习更新知识,仅仅凭借过去的工作经验和单一的工作技能,无法适应和满足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

4 新技术发展带来挑战

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冲击下,档案管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发生了变化, 这就对档案馆员或管理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

比如互联网的使用,使读者足不出户就可登录档案馆网站。检索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这使得档案管理人员与档案使用者的直接接触机会相应减少,导致服务能力的弱化。

另外,新技术的发展也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电子、网络数据库的熟练使用提出一定的要求,以适应网络环境下的读者检索的需求,适应时展。

二、思想方面

档案管理较强的专业性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是每一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必须具有的基本职业素养。从业人员还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待档案管理工作勤勤恳恳,真心实意为企业生产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人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工作指导思想,不断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传统的档案管理向现代新型档案管理转变。相对于注重档案保存的传统档案管理,现代档案管理更倾向于对档案实体的开发、利用,同时也由注重档案的凭证到更注重档案信息的内容。

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企业获得长远利益,因此,能使档案管理工作保持长久活力的主要推动因素是对档案的利用。这也是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的最大贡献,通常也常作为档案管理工作合格程度的一个评价指标。

三、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

地质科技档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之一,是国家、地勘单位花费巨资及地质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它蕴藏着无限的、潜在的价值。档案管理人员肩负着各地质勘探单位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整理、保存以及借阅利用工作等职责;其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档案资料的完整与安全及利用效果,还直接关系到地勘单位乃至国家的重要机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种种利益诱惑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忠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这是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首要素质。

2 要遵纪守法、严守秘密

档案工作者的职责是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提供利用,严格执行保密纪律和档案管理规定,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为档案工作的依法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认真严格遵守《档案法》,做到严格执法,加强依法治档,不断提高执法的自觉性和执法能力。

3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端正的工作态度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坚持原则、严守秘密、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勤恳敬业、精通业务、甘于清苦、提高工效,这是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的职业道德。档案管理人员要有全心全意的服务意识,既方便又快捷的为社会各界利用者进行检索查询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还要有热情主动、和蔼耐心、周到及时的服务态度,又要有严肃认真、求真务实、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的工作的态度,以及任劳任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4 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

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即是一项管理性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这就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管理人员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

⑴ 要具备科技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地质科技档案从收集整理、分类鉴定、保管统计到借阅利用都有相关的规定和要求,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懂得科技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规则和具体要求。才能在管理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根据《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对原始地质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立卷归档和验收;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接收、整理、复制和汇交成果地质资料及电子文件资料。

⑵ 要具备地质专业方面的知识。档案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是保证地质科技档案的真实准确、完整齐全的前提,对档案质量起着保证作用。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地质行业也不例外的在追求经济效益,有的项目组或个人认为档案管理者不具有地质专业方面的知识,不能严格把关,只要能把地质资料交到档案室,就万事大吉,一旦那些不符合归档要求的地质资料被接收到档案室长期、永久保存,无凝会今后的利用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掌握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各阶段使用的勘探手段、方法不同形成的资料也不同,依据地质资料文件形成的自然规律、形式特征和内在联系对地质资料质量进行检查验收、严格把关。

篇2

档案不仅是地质工作建设可持续发展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且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因此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问题必然会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的目标要求高,完成任务压力大,使大家不得不正视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就对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期准确把握解决方案对加强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有着积极意义,努力把我国地质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1地质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的制度规范与机制。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包括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同时每一环节下又包含其他更细小的工作细节,简而言之,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地质调查单位想要拥有一份完整的地质档案信息就必须要对档案管理工作有着明确的要求,然而在当下的地质调查研究中却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与机制,这将会直接造成档案管理力度不够,分工及职责不能够明确,同时还会造成档案管理的长期性与连续性差,档案保存不妥当等问题都会陆续的出现,因此想要对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就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与机制。1.2档案管理人员稀少且专业水平不足。在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是非科班出身,这就导致他们并没有科学化和专业化的档案管理知识,他们在对地质档案管理的时候,只会浅层的将不同的地质档案进行粗糙的分类,这种传统且陈旧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完全适应不了地质调查研究中对地质档案信息的高要求严标准了。除此之外,地质调查单位针对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没有做到相应的重视,大多时候,研究中由于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缺少,从而进行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大多不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这就的导致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工作是由工作人员顺便进行的,对此就不能充分的保证地质档案信息的准确与完整,对此也直接影响了地质调查的效率。1.3缺乏对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工作想要得到准确且完整的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就必须要在工作中配置对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但由于一些客观的外部条件致使地质调查单位缺少对地质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没有配套的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全国档案管理发展的大趋势下,地质调查单位应该普及档案的电子化管理,但事实上由于缺少硬件设施,大部分管理工作依然采用旧式的纸张归类管理,这就造成不能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因此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完善管理工作。

2解决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的制度规范与机制。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首先应该遵循集中统一管理国家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利用的原则,此条原则可以作为地质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建立出完善的档案管理的制度规范与机制,地质调查单位应该在充分了解实际运行情况的前提下来制定。档案的制度规范应该在整理和保管两个方面加大力度,防止地质档案损害事件和整理层次不够清晰现象的出现。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的目的就是实现提供档案信息的功能,只有在环环相扣的完善制度规范要求下,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加发挥本身的作用。地质调查单位针对档案管理的发展历程,由非独立系统到独立系统、由简单管理到复杂管理、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等的发展历程,单位领导者对档案管理的机制做出更加细致的规定来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这样在地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也会得到更加准确完整的地质档案信息。2.2加大力度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与水平。地质调查单位针对档案人员稀少和水平不高的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改善。在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上增加,地质调查单位积极招收高学历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数量的增长就会在调查研究中安排具有一定水平的地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地质档案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地质调查单位应该重点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操作培训,注重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档案管理的工作能力。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业务培训中除了必要的培养地质档案专业知识和技术之外,还要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对知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档案管理人员要想提高管理的业务水平,就必须要不断对自身的要求增加,以求高效率的履行自身的管理职责和高质量的对地质档案信息进行良好的保存与整理。2.3加强对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地质调查单位针对档案管理工作为了适合管理发展趋势,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性,就需要加强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的建设。地质调查单位在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空间进行工作,文件空间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还需要阅览室、检查室和办公室,这些地方的设置会给使用人员带来很多的方便之处。文件空间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管理工作体系的完善,基础的硬件设施还包括复印机等设备,这样就会及时的复印出地质调查研究中所需要的各种地质档案信息。同时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的采用电子计算机的管理软件来协助工作的进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将会帮助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在地质调查研究中加强对档案管理的硬件基础设施的配备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地质调查单位的发展目标。

3结论

近年来,我国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地质档案管理水平需得到提高等问题越来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同时我国对地质档案信息逐渐作为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这就更需要在档案管理方面有更进一步的要求目标。因此我国地质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存在的各种质量缺陷问题,这就需要地质调查单位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的制度规范与机制、加大力度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与水平及加强对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等,只有这一系列合理的预防和管理措施才能促进我国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质量方面更上一层楼。这样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我国的地质勘探行业会一直促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社会发展。

作者:辛玲 单位: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物测队

篇3

地质档案中包含了地质测绘的相关数据,涉及到国土安全问题,管理中保密要求高。因此,管理人员在地质档案管理中责任重大。而基层地质档案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到地质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因此,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面对当前基层地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有效的管理策略。现结合笔者工作经验,简要分析基层地质档案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相关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基层地质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地质档案项目实施人员档案汇交意识淡薄。地质工作中,有些项目实施人员缺乏完整汇交原始资料的意识,这就造成相关档案资料的不完整性。在地质档案汇交过程中,口述归纳原始地质资料的情况屡见不鲜。而这类行为说明项目人员在汇交档案方面缺乏严谨的意识,完全属于不负责任的行为,从而造成地质档案原始资料不全或缺乏一定的权威性。

(二)地质档案管理人员专业背景不足。地质档案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档案种类繁多。在管理方面,各种资料的归档十分重要。在归档地质资料时,需要根据地质资料的内在联系、形式特征等进行归类整理,形成齐全成套的地质资料。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由于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不足,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无法按照相关标准或要求进行资料分类、归档等,造成一些地质资料不齐全、地质档案存放混乱等现象。

(三)地质档案利用不当。地质工程、环境评价、道路桥梁工程等很多工程项目会涉及到地质档案的借阅。大多数工程项目的周期较长,一些地质资料可能长期处于借阅状态,借阅地质档案的人员需要反复翻阅、查看,加快地质档案的耗损。而且长时间的借阅,借阅人员的保密意识及档案保护意识的淡化,常造成档案损坏或丢失等现象。很多工程项目施工环境恶劣,导致地质资料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加快了地质资料的损耗速度。

(四)地质档案管理保密措施不当。很多地质档案中都含有保密要求高的数据内容。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主要采用以项目作为归档单位进行分类归档。因此,在同一个项目中,管理人员将未涉及保密的文件和涉及保密的文件共同归档保管,进而使该项目列为保密的档案。虽然采用这一方法可以增加保密性,但实际上由于文件与非文件混合保存,在使用这些地质档案时,很容易出现泄密的问题,反而没有达到保密的目的。

二、基层地质档案管理策略分析

(一)做好地质档案汇交工作。以往地质档案管理部门在地质档案汇交过程中,主要以“交什么就收什么的”的态度接收资料,导致地质档案的汇交工作没有很好地完成,尤其是基层档案管理中,人们在地质档案汇交方面的重视度不够。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完善资料汇交的相关制度,运用有效的管理体系确保地质资料的完整性和齐全性。在地质资料汇交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复核地质工作中各项目的实施方案、技术手段及工作精度等,严格杜绝随意口头汇交资料的行为。

(二)加强地质档案的管理。由于地质资料中的数据多,保密级别也有一定的差异,管理人员在分类归档地质档案时,要严格鉴别文件是否需要保密,并采取相应的归档和保管措施。的地质资料要单独装订和保存,避免与非资料混合保存,造成管理混乱等现象。对于的资料,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借阅、归还等制度,制定地质资料丢失、损坏的追责制度。地质资料归档后,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做好资料的备份工作。在借阅时,档案管理人员有义务告知借阅者资料的保密性,并签订相应的档案借阅保密协议。资料归还时,档案管理人员要仔细检查其完整性及耗损情况,一旦出现破损,应及时进行修复和复制,以免影响日后使用。

(三)规范化地质档案工作管理。地质档案的归档整理要遵循“从一而终”的原则,也就是由立项者来归档地质资料。项目的负责人要负责立项、勘察到资料汇总整理的过程。项目负责人在勘察过程中获取一系列地质数据,对其进行整理后,编写报告及验收等资料,最后形成一份完整的地质档案,并移交至相应的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接收到地质档案资料后,要严格检查地质资料的完整性、情况等等,做好地质档案的审查工作。地质档案通过审查和入库以后,档案管理人员要对档案进行整理。在整理时,应该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认真执行,将地质资料做好分类、装订、编目、装盒等工作。在资料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检查,保证地质档案的完整性。在地质档案变更中,应该做好登记工作,确保库存档案和目录信息相符合。

(四)加强基层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由于纸质、实物等地质档案借阅不便,而且很容易耗损、丢失。现阶段很多基层档案管理部门十分重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相比纸质资料,电子资料具有可重复利用、耗损低等优势。基层档案管理应该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立全文数据库,完整保存原始资料的扫描件和电子元件。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将档案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档案。在档案的借阅中,管理人员无需再手工一个个翻阅资料,直接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档案,使地质档案的保存更加安全。而且将地质档案信息化后,能够有效防止档案被篡改,更好地保证了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目前,虽然在地质档案管理中采用实物和虚拟共同管理的方式,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档案管理部门可以运用大容量存储设备进行资料保存,异地存放,避免所有地质档案存放一处,有效降低地质档案损坏甚至丢失的风险。

(五)加强地质档案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来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档案的接收登记、整理归档和借阅审批等工作。在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背景下,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能力,并学习地质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在技术人员借阅地质档案时,管理人员要告知其关于地质档案的情况,做好登记、签订协议等工作,以严格举措来增强借阅人员的保密意识。

(六)构建完善的防抵赖机制。防抵赖机制主要是对借阅地质档案的技术人员起到威慑的作用,防止出现泄密事件。尽管借阅人员与档案管理部门须签订保密协议,但泄密事件依然发生,因此,必须要有完善的防抵赖机制,不仅能够防止出现泄密事件,也有利于在出现泄密事件后进行追查。目前最常用的防抵赖机制是采用数字水印技术,也就是在档案中嵌入水印信息,其内容包括借阅人的姓名、登记信息、用途等等。数字水印具有识别性高、鲁棒性、隐蔽性的特点。嵌入数字水印的地质资料在经过调色、扭曲、剪切等操作处理后,依然留有完整的水印信息,有效防止借阅人员去除水印信息,进而做出泄密的行为。因此,在地质档案中利用数字水印技术,能够有效防止泄密事件,一旦出现泄密事件,可以直接追查到泄密的人员,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结束语

在地质档案的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地质档案的问题。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要从自身做起,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做好地质档案的整理、保管、借阅等工作,保证地质档案的完整性。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要加强保密意识,严格把控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关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如按要求落实防抵赖机制等,以确保地质档案的安全性。地质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一直都是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地质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寻找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格日乐.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思考[J].西部资源,2015(06):40-43.

篇4

目前,我国经济虽然得到了不断发展,并且发展迅速。但是许多方面还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许多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发展需求,因此,某些特殊的行业需要进一步更新技术,变换模式,以达到更好地管理效果。就如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一样,新时代的档案部门也需要向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迈进。地质勘查单位的档案管理仍然使用着传统的管理模式,这样就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且跟不上档案生成的速度。因此,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所谓的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借助于现代的计算机、扫描仪、电子科技以及网络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设备来完善管理模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管理体制就是要建立一个更为高效、快捷、健全的系统,使得档案的管理更为科学、系统,在收集或者查找时更为方便快捷,这样还可以使得地质档案的信息能够上传到云端得到共享,并且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目前我国地质档案管理现状

在我国,大部分地质勘查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都是较为简单的,其主要任务就是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并且将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做好相应的记录然后保存好。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档案都是传统的纸质档案,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不环保,还有许多弊端:第一,由于档案是纸质的,随着档案的增多,其所占据的空间也会不断加大,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的工作量也会增多,而且检索的难度也随着数量的增多而加大;第二,纸质的档案对于其存放的环境和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不能在潮湿或者阴暗的地方存放档案,对存放文档的地方还要经常进行杀虫防虫工作,除此之外,要做好存放档案地点的消防工作;第三,纸介质容易老化并且容易磨损,因此稍微保管不善就容易造成损失,严重的则会丢失原始数据。由此可见,我国的档案管理现状目前还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2、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档案管理人员的观念落后。大部分的管理工作人员都认为信息化建设跟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直接关系。无论是领导班子还是普通的管理人员,都不认为信息化管理优于手工管理,甚至有人认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会将数据丢失的更大风险等弊端,比如在没有保存的情况下断电,黑客入侵导致信息泄露。

(2)部分地质档案的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在我国,有许多地质单位中的档案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有些是在单位里面身兼二职、或者三职,甚至有些只是兼职。这样就导致了在管理工作上,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技术水平也处于低下水平,以至于更增加了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端,并且管理人员的能力低下阻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提升。

(3)地质单位的档案管理设备较为落后。由于大部分管理人员都不愿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并不认为信息化管理会优于目前的管理模式,因此,这就导致部分单位的档案管理设备仍是以前陈旧的设备。这些设备并不能满足目前如此大的档案容量,所以某些单位的档案资料堆放杂乱,甚至有些单位直接将档案放在一些陈旧的仓库里,导致了部分档案资料或者数据有所损失。

三、加强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1、各级管理者要重视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领导班子和直接管理人员若是不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那么就算引进再多的现代化设备也是不能够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因此,要从档案信息化的优势出发,修正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错误认识,以改善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为目标,加强各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并且要求他们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由于人们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差,因此,在思想观念上还需要进一步地更新和突破。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每周一次的再教育,使得他们的技能水平上升一个层次。

(1)更新档案管理观念。一直以来,地质单位档案的管理模式都受我国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档案工作者的思想观念陈旧,认为一个完整的管理库才是一个最安全的“保险箱”。因此,这些人往往都是不信任现代化的科技管理,要想改变目前的现状,必须要更新档案管理者的陈旧观念。

(2)树立档案信息共享的观点。要想突破目前的区域界限,就要懂得共享资源。要更好地共享资源,就要在保证不泄露自己信息和档案资料的前提下,利用因特网将信息和档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档案的自身价值。

2、重视引进新设备并加强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

篇5

【关键词】

档案管理;服务创新;创新

在科技的进步下,我国迎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而且这个时代中网络以及数字化在不断的发展。地质资料档案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部分,主要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地质有关的信息。现存的很多地质档案都是纸质的档案,在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化中,如何能在两者之间建立一个服务模式,这需要地质档案工作者去思考。

一、创新地质档案服务的必要性

随着地质资料档案自身改革的不断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模式、新动向、新内容。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利用主体也越来越多,对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些变化,传统的地质资料档案管理观念显得落后,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创新势在必行。

二、实现创新服务模式的具体措施

1.优化人力资源的结构

无论创新模式怎么发展,创新的思想怎么革新,这都需要人去改变,而且创新工作也是人的一种工作理念的创新。在现代社会,地质档案需要创新,而且在档案部门的创新首先要在人力上进行创新。档案工作人员的地位要准确,而且人员配置上也要合理的创新。在过去,很多人认为,地质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不用专业的人才来进行管理,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管理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如果不是专业的人才进行管理,会在管理中出现问题,因此在创新档案上,就要打破这种观念。建立人才聘用制度,选择合适的人才去管理档案,为档案事业服务。除了创新人员配置之外,从事档案的工作人员也要在自身的知识结构上进行创新,学习更多的知识,将自己的视野拓宽,知道自己所在的工作岗位应该从事的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装状况。全面的提升自己的素质,在管理的时候,善于利用档案学科有关的理论,采用先进的技术参与档案管理。同时,档案工作人员也要有竞争意识,通过竞争提高自身的发展。

2.创新服务手段

在档案的资源建设上要加强,而且要以服务人们为目标,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地质资料管理部门在档案的资源建设上要加强,因此,资源是档案发展的基本阶段,因此在建设的时候,要坚持建设以及开发同时进行的原则,用资源开发开来促进资源建设,而且将档案工作建筑的更加完善,在建设上,可以通过通过多样接收的方式,征集与地质档案有关的材料,特别是收集照片、多媒体等实物的档案上,收集这类的档案,可以将馆的收藏内容增加,而且调整了档案的结构。我国的经济建设需要地质信息的支持,而使用了计算机等技术,在搜索档案上比较便利,搜索到的内容增加,而且搜索的途径不在仅仅局限于一种,同时搜索的范围也在扩大。地质档案工作者,在工作的时候,要坚持服务的观念,加强与地质信息有关的宣传,在社会上建立多个服务场所,同时加强网络的建设,在档案馆内设立局域网,或者是连接外网,推进档案馆的信息建设。地质资料馆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服务网站,在网站中张贴与信息有关的服务,将服务的功能由现实拓展到网络中,管理者在建筑档案信息的时候,可以以网站为基础,从而加快资源建设。

3.创新工作方式

在现代的社会信息交流一般都通过网络机进行,这种方式比较方便,而且可以将信息的快速传达给需要的人。而且在网络的影响下,人们在寻找资料的时候,也比较向往使用网络,这是这种形式的影响下,纸质的资料也应该向网络资源转化,而且纸质的档案管理已经与当代的管理方式相悖。因此对于工作的方式要进行创新。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已经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而且结合的效果比较好,数值化的档案馆是在21世纪的时候才开始出现的,而且这种发展也是一种趋势,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对档案建设的步伐,致力于将档案中的所有资料,处理成信息化的模式,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采用计算机的方式,将档案信息以数值化形式全部记录在储存器中,所说的储存器主要是光盘或者是磁盘的形式。对于一些比较容易受损,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资料,就要将其加工,变为数字化储存。

4.创新服务模式

在当前经济的发展,地质档案管理要提高主动性,将原本被动的读物手段以及措施变为主动。因此要将服务的领域拓展,而且还要将其创新的模式改变,主动的为社会和服务,由单一。简单的服务模式转化为多项,使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火力,而且还能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这样才能保证档案事业的发展。将其服务方式改变,开展与内需有有关的工作,而有关的部门要及时的管理资料,而且推动档案服务,将传统的服务理念改革,为信息规模扩大,而且提高了服务的水平,建立一个新的服务模式,通过使用这种管理方式为地质档案的管理工作提供正确的方向,促进服务模式改革。

结束语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能更好的满足时展的需要,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人力资源的具体结构、工作方式以及服务的模式等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同时还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将地质资料档案工作发展成更具特色的一个工作内容,只有这样,地质资料档案工作才能真正的和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相协调,从而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作者:辛玲 单位: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物测队

参考文献:

篇6

建立设备档案的目的是为了从中了解和掌握设备一生全过程的物质形态的运动变化和价值形态的运动变化。什么是反映这两种运动变化的定性和定量的内容呢?如果我们从设备一生的全过程去分析,不难发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设备的技术性能将会越来越差,设备的经济性能也会越来越低。而反映设备技术性能变化的技术性资料和反映设备经济性能变化的经济数据,正好是反映设备物质形态运动和价值形态运动变化过程的内容。所以应该从设备的技术角度和经济角度去收集设备档案的内容。设备一生的全过程,我们可以人为地将其划分为“前半生”和“后半生”两大阶段。设备前半生的大部分档案内容由生产设备的厂家收集完成。厂家在设备出厂时,已经将其设备前半生的大部分技术性资料归纳于设备的说明书及其有关的表格、图册之中;而设备前半生的经济性数据也从设备的价值上得到反映。设备进入使用的后半生是用户收集设备档案内容的主要阶段。

1.1 设备的技术性档案内容

我们把用于分析和评价设备物质形态运动变化的有关定性资料和定量数据称为设备的技术性档案内容。根据设备的前半生和后半生两大时间阶段可把设备技术性档案内容划分为前半生技术性档案内容和后半生技术性档案内容。设备的前半生技术性档案内容主要是指设备在设计、制造、试验及用户购置、运输、安装、试调过程中的有关技术性资料和数据。这类内容列表于表1。设备后半生技术性档案内容是指设备运转、维修直至退役过程中的有关技术性资料和数据。由于设备在后半生运转过程中,设备的零部件有磨损,设备的技术性能将会随着磨损量的增加而下降,当设备的技术性能下降到一定的程度,设备就会被迫停止运转,就得对设备进行维修,以恢复设备的原有技术性能。有时因用户生产任务的变更或生产任务的减少,将会出现设备转让和封存的现象,所以设备在后半生中还存在运转和不运转两种不同状态。根据这两种不同状态,又可将设备后半生的技术档案内容划分为设备的运转技术性资料和非运转技术性资料。这部分内容也分门别类的列入表1中。

1.2 设备的经济性档案内容

设备的经济性档案内容是指设备一生全过程中能反映设备价值形态运动变化的有关定量的经济性数据资料。根据数据资料收集的时间不同,可分为设备的前半生经济性资料和后半生经济性资料。设备前半生经济性资料内容是指设备在使用之前,反映其本身的价值和把设备运输到工作地点以及设备的安装、调试时的经济性费用数据资料。设备后半生经济性资料内容根据经济费用的不同用途,又可分为设备的运转费用、设备的维修费用、设备的间接费用、设备的停机费用和其他费用等。设备的经济性档案内容归纳于表2。

1.3 收集设备档案内容时应具备的有关表格

在企业内部为了使设备档案的内容便于收集、分类、整理、使用,设备管理部门应在企业内,系统地编印一些统一的规范化表格。这些表格应包括如下内容:

(1)设备开箱验收单;

(2)设备安装、移交验收单;

(3)设备运转试验记录单;

(4)设备精度检验单;

(5)随机附件、工具明细表;

(6)设备运转通知单;

(7)设备固定资料卡;

(8)设备封存通知单;

(9)设备启用通知单;

(10)设备内部调拨单;

(11)设备事故报告书;

(12)设备重大事故报告书;

(13)设备运转台时记录书;

(14)设备日常维修、保养等记录书;

(15)设备预测诊断记录书;

(16)设备报废单;

(17)设备档案内容目录。

2 设备档案内容的使用范围

我们建立设备档案的目的是为了让其为生产服务,提高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理论水平。怎样才能充分地利用设备档案资料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了解设备档案在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设备档案按其使用性质可以划分为技术性使用、经济性使用和综合性使用三大使用范围。

2.1 设备档案的技术性使用

设备档案的技术性使用,就是利用设备档案中技术性资料和信息内容对役龄期内的设备物质形态运动进行分析,借以随时掌握设备物质形态运动的变化状态,了解设备技术性能劣化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性措施和修理手段,及时恢复设备的技术性能。

(1)用于设备利用率的分析。根据设备档案中记录的实际运行台时和设备的日历运行台时的比值来分析设备利用率的高低,并把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到企业要求的范围内。

(2)用于设备预测诊断的分析。即定期对设备的性能,运行中各部门的现状进行诊断预测。这样既能使用户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到心中有数,又能使用户对设备故障的隐患、技术性能变化做到有备无患。

(3)用于设备低劣化程度的分析。即预测设备的大修周期,技术性役龄周期的多少,为设备的大修、更新、报废提供决策的可靠依据。

(4)用于设备可靠性的分析。即对设备各主要运动状态的技术性能、故障及事故的分析,找出故障和事故的原因,随时掌握设备可靠性概率的大小,并根据可靠性分析的结果对可靠性不强的零部件及时采取相应的可靠性措施,以增强设备的可靠度。

(5)用于设备大、中修过程的分析。在设备大、中修期间,先考虑设备档案中的技术性资料内容,对设备进行技术性分析,拟定正确的修理方案,借以保证设备大、中修的修理质量。

(6)用于设备改造过程的分析。当设备的技术性能已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时,设备本身还有被利用的价值,这时可根据各方面的资料信息分析,可能做出对设备进行改型的决定。在设备改型之前必须要参考设备的技术性档案资料,对设备进行具体的技术性分析,确定设备哪些技术数据应予改进,哪些应予以保留,从而拟定最佳的改型方案。

(7)用于设备事故率的计算与分析。根据资料记载的设备事故发生的频数和累计时间,就可以计算出设备事故发生的频率(即事故率),从而可以对设备的技术性能、质量加以评定,给今后重新进行同类设备的选型作为参考的依据。

(8)用于设备的维护保养的分析。即对不合理的保养周期和不能达到保养预期目的的保养方法加以改进,拟定新的维护保养周期和保养方法,从而提高设备的运行质量。

2.2 设备档案的经济性使用

设备档案的经济性使用就是指利用设备档案中的经济性资料、数据、信息,对设备后半生的价值形态运动变化进行分析,借此把握设备的价值形态运动变化的状况,洞察设备经济效益的波动趋势。从容拟定合理的投资方案,把设备一生全过程的周期经费控制到最经济状态。

(1)用于设备运转费用的分析。可以使用户正确了解设备运转费用的实际需要量,可以审核用户原预定设备的各个阶段运转费用的指标是否合理,可以使企业对设备今后各阶段的运转费用计划更加切合客观实际。

(2)用于设备维修费用的分析。可以评定设备的维修费用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评定维修费用是否符合维修的原则。从经济的角度对设备的大修期进行预测,断定设备是否有大修的价值,给设备的大修决策提供经济性依据。

(3)用于设备操作人员工资费用的分析。可以了解设备的操作及维修人员的配备是否合理。根据此项维修性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企业增减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参考依据。

(4)用于设备产值的经济分析。即对设备役龄期内所获得的产品销售收入的分析,从中可以了解设备的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产品销售总收入的比例大小,从而确定设备在企业中的生产地位。

(5)用于设备周期费用的分析。可以了解设备的周期费用占企业全部投资的比例大小,从而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6)用于设备经济效益的分析。可以评价设备一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借此来确定设备在企业中的经济地位。

2.3 设备档案的综合性使用

设备档案的综合性使用,是适用设备档案中的技术性资料和经济性资料对设备的一生全过程中的运转、大修理、改造、更新、选型、报废等方面进行技术性和经济性的综合决策分析。

(1)用于设备的大修理综合性决策分析。设备经过几次大修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设备的性能下降,又到了大修期。根据设备档案资料的分析,设备的技术性能还有被修复的可能,即设备的技术寿命周期还没有到期,但修复设备要花费大量的经济费用,即设备的经济寿命周期已经到期了。那么就得从设备的经济效益出发,决策该设备应否大修。

(2)对于设备性能改造的综合性分析。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设备的生产效能将会降低,有时因企业选用了高效率的新型设备,使旧设备的技术性能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但根据技术档案的分析,旧设备经过局部的改造,可以达到新型设备的技术性能,可以提高旧设备的生产效率。但我们还不能单凭技术性资料做出设备改造的决策,还得从经济的角度上,根据设备的经济性资料信息,进一步分析,是购新设备的经济效益好,还是改造旧设备的经济效益好,来决策设备是否进行改造。

(3)用于新设备选型时的综合性分析。当设备更新,或企业需要增添新设备时,要根据原同类设备的档案资料,对设备的技术性能经济性能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既能满足生产技术性能的要求,又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最佳机型。

(4)用于设备的报废、更新综合性决策分析。设备的报废不单纯是技术性问题,也不单纯是经济性问题,而是一个有关技术性和经济性的综合问题。如果不对设备进行综合性分析,那么设备一生不可能给企业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甚至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根据资料信息对设备报废、更新进行综合性分析,选择好设备报废、更新的时间点是很有必要的。

2.4 设备档案的反馈作用

篇7

Abstract: the geological archives is the embodiment of geological work, is the precious wealth of the country,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basis and conditions. The author connecting with the work practice, talk about how well the geological file management.

Keyword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 geological material,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质档案是地质工作者在地质勘测和勘探即区域测量、普查勘探、物理勘探、化学勘探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资料,包括成果资料、水文资料、样品分析资料、钻探资料、测量资料、设计和科研资料等一系列地质工作必备的科学依据性资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能否抓住地质信息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地质信息的及时获取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现就地勘单位如何更好地加强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提出几点思考。

一、严把地质资料归档质量关

地质资料的形成,贯穿于质勘查工作的全过程,有立项、设计、野外勘测、综合整理、成果报告编写、审查验收等六个阶段。为确保形成的地质文件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四个同步:

(1)计划任务的下达与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一个项目的计划任务书一经下达,就标志这个项目的工作已经开始启动。为使地质技术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保证形成的科技文件材料符合归档质量,应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及《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地质档案的立卷分类标准》制定地质资料归档要求及地质资料立卷分类标准,并下发给各项目组。各项目负责人指派一位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项目资料管理员,负责收集本项目科技文件资料,建立好六个阶段的科技文件材料积累袋,先把立项建议书、计划任务书、设计书等收集起来,收集率要达到100%,分类存放到资料袋中。

(2)项目野外工作过程与科技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这个同步是全面收集科技文件材料的关键,因为大量的地质资料在这一阶段产生,所以,地质技术人员要依据地质档案的立卷分类标准积累材料。工程编录过程中,每个工程记录表要分开,做到每个工程都有一个素描图和工程记录表相对应。在工作过程中,以立卷分类为标准,把积累的技术文件材料分类装入资料袋中,以便后一阶段的立卷、分类、归档。

(3)室内综合整理与科技文件材料归档要求同步。室内综合整理包括原始资料的整理、综合图件编制、报告编写等。对野外形成的地质资料,要从地质工作项目各阶段形成的科技文件材料是否齐全,每一件科技文件材料反映的内容是否完整,原始数据是否准确,责任签署是否完备,科技文件材料的内容是否与审批文件一致,归档范围、立卷类别划分是否准确合理等诸多方面考虑。然后将地质科技文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立卷,由项目负责人正式填写“原本地质档案明细卡”并进行归档。这样就保证了地质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

(4)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及成果报告验收与档案验收同步。按照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一要求》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立项、设计、实施作业、综合整理及综合研究、成果报告编制、资料归档等六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按照“谁形成的地质科技文件材料,谁立卷归档”的原则,利用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明确项目负责人就是地质科技文件材料形成积累的第一责任人,使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立卷归档工作得到有效保证。可见,质量体系与地质档案密切相关,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另外,在成果报告提交验收之前,应对原始地质资料的立卷、归档进行验收,加快项目进程。

二、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改变传统的地质档案管理现状

传统的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其主要任务在于收集资料以及保存、保管资料,档案利用工作只是被动等用户上门查询,地质档案保存方式则为传统的纸介质档案排架式管理,存在诸多弊端:一是纸介质存储方式占用空间大;二是对存放环境要求高;三是纸介质易老化、易磨损,造成原始数据的大量丢失;四是科技档案管理方式落后,技术上不能实现信息共享,给用户查询造成诸多不便。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改变档案管理的传统方式和手段,首先是信息的采集更为简便、快捷;网络传递电子扫描和各种输入方法使信息的采集产生了质的飞跃,存贮在计算机的信息类型与信息量大大增加。其次,这些信息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高效、高质量地加以整理、编码、标引成为有序的可供检索和输出的信息。计算机技术为地质档案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快速方便的服务方式,也提高了地质档案的服务质量,所以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地质档案是现代化的必要手段。地质档案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地质档案管理跨越性发展的表现形式,是地质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实现地质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技术措施

(一)建立原本地质档案目录检索数据库,提高地质档案检索效率

地勘单位可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资料档案著录细则》,参照成果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著录要求,结合原本地质档案的具体构成,对原本地质档案进行著录,建立相应的目录数据库,开发适合本单位原本地质档案目录检索系统,实现原本地质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地勘单位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该检索系统,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只要输入任意一项关键词,如资料名称、类别、矿种、勘查程度、编著或几项关键词的组合等,均可从数据库中,检索出有关的地质档案信息,为利用者提供方便快捷地服务。

(2)逐步施行馆(室)藏档案数字化,有效保护重要地质档案

在现代化管理条件下,要转变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就必须实现传统馆藏档案的数字化。馆(室)藏档案数字化就是把馆(室)藏的各种纸质、照片、声像、胶片等传统介质的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转换成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的档案信息,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档案数字化主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迅速、准确地提供档案信息。档案数字化的第一步就是首先把馆藏档案目录数字化,第二步就是将现有馆藏纸质档案根据其特点和利用情况逐步进行数字化处理。对于重要的、利用率高的并且纸张出现破损和文字渐变模糊不清的档案逐步进行电子扫描与文字录入,并刻录成光盘作为永久保存,逐步达到了完善保护纸质档案原件的目的。

四、加强地质档案保密与利用工作

(1)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

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是要维护档案资料的完整与安全。贯彻落实《保密法》和《关于开展地质资料清理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这既是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基本要求,也是地质档案工作当前主要任务。对于地质科技资料不仅要做到不坏、不丢、不散、不乱,还要保证地质资料实体安全和地质档案资料的安全。

(2)正确处理的地质档案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日常工作中,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十分重视地质档案保密,工作尽心尽职,但由于在传统的保密观念影响下,地质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着重保轻用、利用不足的现象,由此产生一些弊端:大批地质档案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甚至有些很有价值的地质档案长期被束之高阁,变成一文不值的废纸,造成地质档案浪费;不能有效地利用地质档案,失去地质档案的价值。

五、加强业务培训

地质资料规范化管理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开发地质档案信息的能力。一要广开门路吸引人才,建立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队伍。二要实施素质教育。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素质教育。这些都是实现地质资料信息化的重要保证。

结语

地质档案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时代对地质档案工作的要求,为此,我们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以新思维、新技术、新举措对待地质档案的现代化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篇8

二、在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

建设过程中必须重新思考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原则、理论与方法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新的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理论、方法和原则等不断出现,提出了一些石油地质档案基本理论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如石油地质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能与石油地质档案工作体制的变化问题、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问题、石油地质电子档案的鉴定问题、石油地质电子文件数据管理问题、在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中的问题、石油地质档案工作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等等。对这些在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因新技术运用所引发的理论问题,石油地质档案管理部门都必须做出理性与科学的思考。

三、提高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实现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的设备需要人来操作,石油地质档案工作信息化需要人来实现。石油地质档案管理者必须具备多元化知识背景才能适应要求,现代化知识将成为每一位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知识构成的要素,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石油地质档案工作队伍的结构和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因此,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业务知识的专业队伍是至关重要的:首先,石油地质档案管理者必须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现代科学成果在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中的大量运用,迫使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理论、文化和管理等有关知识,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计算机、档案学等学科的知识,它们对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具有直接作用。其次,全面掌握石油地质档案专业知识,如具备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文书学、目录学、档案自动化管理以及档案著录、标引、检索、编研、复制、修裱等有关档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最后,从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看,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掌握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进行档案信息分析与研究、提供高层次档案信息服务与咨询等三方面的能力。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上级石油地质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的选送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深造,进行离岗培训,还可以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办法,互帮互学等建立复合型人才群体和梯队型人才结构。

四、提高石油地质档案

工作者的信息安全素质,实现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安全化对于信息化环境中的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者,信息安全素质是指在网络环境中管理石油地质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安全是现今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生命线,研究石油地质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有利于拓宽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保护领域、发展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理论研究;完善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促进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随着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的改进,新领域、新种类、新载体石油地质档案不断出现,给档案工作者在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深刻认识到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历来是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石油地质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即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要认识到石油地质档案事业发展的必要性,要把工作的着力点转向未来,深化服务意识,树立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完善服务的观念,充分发挥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综合功能,更新服务观念,拓展服务领域,改革服务方式,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使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促进企业科研生产发展和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

五、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

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石油地质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推进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进程的理想目标是在建立良好的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实现石油地质档案信息的公开与石油地质档案信息最大程度的利用。对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而言,这一目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石油地质档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其在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中应用程度的变化,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也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理论所面临的创新与发展要求也会表现出一定差异。因此,在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认识长远并立足当前,认真解决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当前和今后都会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篇9

中图分类号:G8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337-01

1 地质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内容

1.1 地质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虽然得到了不断发展,并且发展迅速。但是许多方面还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许多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发展需求,因此,某些特殊的行业需要进一步更新技术,变换模式,以达到更好地管理效果。就如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一样,新时代的档案部门也需要向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迈进。地质勘查单位的档案管理仍然使用着传统的管理模式,这样就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且跟不上档案生成的速度。因此,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2 地质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所谓的地质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借助于现代的计算机、扫描仪、电子科技以及网络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设备来完善管理模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管理体制就是要建立一个更为高效、快捷、健全的系统,使得档案的管理更为科学、系统,在收集或者查找时更为方便快捷,这样还可以使得地质档案的信息能够上传到云端得到共享,并且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地质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目前我国地质科技档案管理现状

在我国,大部分地质勘查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都是较为简单的,其主要任务就是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并且将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做好相应的记录然后保存好。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档案都是传统的纸质档案,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不环保,还有许多弊端:第一,由于档案是纸质的,随着档案的增多,其所占据的空间也会不断加大,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的工作量也会增多,而且检索的难度也随着数量的增多而加大;第二,纸质的档案对于其存放的环境和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不能在潮湿或者阴暗的地方存放档案,对存放文档的地方还要经常进行杀虫防虫工作,除此之外,要做好存放档案地点的消防工作;第三,纸介质容易老化并且容易磨损,因此稍微保管不善就容易造成损失,严重的则会丢失原始数据。由此可见,我国的档案管理现状目前还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2.2 地质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2.2.1 档案管理人员的观念落后

大部分的管理工作人员都认为信息化建设跟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直接关系。无论是领导班子还是普通的管理人员,都不认为信息化管理优于手工管理,甚至有人认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会将数据丢失的更大风险等弊端,比如在没有保存的情况下断电,黑客入侵导致信息泄露。

2.2.2 部分地质档案的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在我国,有许多地质单位中的档案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有些是在单位里面身兼二职、或者三职,甚至有些只是兼职。这样就导致了在管理工作上,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技术水平也处于低下水平,以至于更增加了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端,并且管理人员的能力低下阻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提升。

2.2.3 地质单位的档案管理设备较为落后

由于大部分管理人员都不愿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并不认为信息化管理会优于目前的管理模式,因此,这就导致部分单位的档案管理设备仍是以前陈旧的设备。这些设备并不能满足目前如此大的档案容量,所以某些单位的档案资料堆放杂乱,甚至有些单位直接将档案放在一些陈旧的仓库里,导致了部分档案资料或者数据有所损失。

3 加强地质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各级管理者要重视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领导班子和直接管理人员若是不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那么就算引进再多的现代化设备也是不能够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因此,要从档案信息化的优势出发,修正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错误认识,以改善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为目标,加强各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并且要求他们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由于人们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差,因此,在思想观念上还需要进一步地更新和突破。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每周一次的再教育,使得他们的技能水平上升一个层次。

3.1.1 更新档案管理观念

一直以来,地质单位档案的管理模式都受我国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档案工作者的思想观念陈旧,认为一个完整的管理库才是一个最安全的“保险箱”。因此,这些人往往都是不信任现代化的科技管理,要想改变目前的现状,必须要更新档案管理者的陈旧观念。

3.1.2 树立档案信息共享的观点

要想突破目前的区域界限,就要懂得共享资源。要更好地共享资源,就要在保证不泄露自己信息和档案资料的前提下,利用因特网将信息和档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档案的自身价值。

3.2 重视引进新设备并加强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队伍素质是非常必要的,要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热情,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因此,地质单位应投入资金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培养专门管理档案的管理者,要让其熟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必要时,应该引进一些新的适合地质工作的设备,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资源,达到资源的共享,并能提高档案管理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4 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信息安全素质,实现档案管理的安全化

对于信息社会环境中的档案管理工作者,信息安全素质是指在网络环境中管理电子文件的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档案信息安全是现今档案管理工作的生命线,研究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有利于拓宽档案管理保护领域、发展档案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领域、新门类、新载体档案不断涌现,给档案工作者在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们深刻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历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即档案工作者要J识到档案事业发展的必要性,要把工作的着力点转向未来,深化服务意识,树立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完善服务的观念,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综合功能,更新服务观念,拓展服务领域,改革服务方式,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

5 结语

总之,地质科技档案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历史资源。因此加强地质科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是档案部门面临的共同新课题。各事业单位尤其是地质档案管理部门,应从战略高度来重视和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以档案管理信息化促进事业单位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

篇10

一、地勘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局已经基本实现了由传统模拟勘探技术体系向数字化勘探技术体系的转变,而且正向信息化勘探技术体系的方向加速发展。然而,一些基层单位的地勘技术档案管理水平还很低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地勘科技档案仍处在传统手工管理阶段。应收集的档案信息无从查找,主要依靠上门方式进行收集。

2 批量归档的地勘技术资料不能及时建账、建且,日积月累,造成目前地勘技术档案数量和种类不清。

3 档案进出库手续基本上还是手工办理。

4 档案没有形成电子文档,查询检索仍以手工目录为主,而且只有专管人员才能检索清楚。

5 统计方法落后,无法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

6 档案查用仍使用原件,速度慢、费人费工、原件易破损,而且频繁进出挡案室,影响整个档案室的存储环境,降低了所有原件的存储寿命。

二、地勘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

建立现代化的地勘档案管理的主要标志是自动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档案工作计算机化。计算机应用于档案管理的检索、编目、统计、借阅、管理等方面,如果与现代化通信技术相结合,可实现远距离传递档案信息。

2 现代化存储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光盘、硬盘以及磁盘阵列与计算机的结合,提供了实现档案全文图像存贮和自动化检索、网络化利用的可能,增强了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广度和深度。

3 缩微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缩微品不但能如实反映档案文件的原貌,而且具有保存寿命长、规格统一、通用化、规范化、标准化、可提供多样化产品等特点。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该技术都将是档案管理方面应用的主要手段。缩微技术对保护、抢救档案文献,开放、交流、传递档案信息都有重要意义。

三、档案的收集和利用

随着社会各界对地勘成果档案尤其是数字地勘成果档案管理的需求快速增长,如何更好地服务用户,使地勘档案更高效地体现其应有的价值,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因而应尽快地建立地勘成果档案资料目录数据库及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快速查询检索,满足用户的需求。

四、现代化地勘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

建立地勘档案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数字化地勘档案资料室,这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档案建设工作的一个主要目标。数字化档案室的特征是:

1 档案都具有模拟和数字化两种存储形式。

2 从档案的形成、数字化到管理、提供实现全过程计算机管理。

3 实现网络化查询及多媒体服务。概括起来包括档案原件全数字化和档案管理全信息化两部分。具体内容有室藏档案资料规范化整理组卷、数据录入。

4 对破损图件进行修复。

5 研究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制定相关的地勘档案管理技术标准。

篇11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企业化与工业化快速发展期,企业化与工业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对于石油的需求大增,那么石油企业扩展也会加速,档案也会越来越多。石油地质档案是石油企业在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记录、数据、分析结果以及科研成果等,是石油企业在地震、钻井、测井、录井、试油、油井开发等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科技文件成果[1]。同时在企业发展与合并中,很容易造成石油地质档案的散乱与遗失,再加上企业普遍较为重视人事档案、财务档案等档案的保护,石油企业档案的流失现象更为普遍。为此我们逐渐意识到规范企业石油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信息化手段在石油企业地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1、石油企业地质档案管理的作用

石油地质档案是石油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其真实客观地记载着油气资源的地质情况,既是油田地质科研人员正确认识地下地质客观世界和油气分布规律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人继续深入研究的重要依据[3]。因此,如何对这些宝贵资料进行储存和管理就非常重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石油地质档案的管理手段和利用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应充分利用当前的信息化技术,实现石油地质档案的永久保存和使用。

2、当前石油企业地质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企业并不具备档案意识,当前我国石油地质档案在档案管理中是较不受重视的类别,花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而且石油勘探工程部门往往重视不够,不想配合,认为材料放在手边用用就行了[4]。石油勘探工程一般由流动性较大的秘书作为石油勘探资料管理员,而他们有的甚至连石油勘探工程基建项目材料的构成也不清楚,更不用说是符合归档的要求了;各部门研究人员在用图纸等材料时往往随意涂写,用了资料后不会及时交回到档案室,往往造成档案资料的遗失。

2.2 档案质量有待提高

在己归档的材料中发现,石油企业档案的材料普遍质量不高,如图纸的清洁程度、整齐程度等。有些图纸不是原件,而是复印件;甚至有的是不利于长期保存的热敏纸;有些图纸上有任意涂写等情况。同时档案的信息化程度也普遍偏低,在已归档的石油企业档案中,一般企业只能做到目录级的管理,即只能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上检索到目录,而没有相应电子稿。还有的企业因为未能进行部门立卷制度,只是上交材料,需要档案部门进一步的整理。同时归档时间跨度大,具有成套性[4]。石油企业油田的开发从立项到油田投产到最后油田关停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每年都有新的文件材料形成,这些文件材料与该油田相联系,是反映该油田实际建设过程的真实记录。这些材料都应及时收集整理归档,而不应不受时间长短的限制,放在项目结束后归档,以影响研究人员的使用。只有及时收集整理才能保证案卷的成套性不受影响,有利于今后的档案管理利用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档案载体有待丰富

按规定,勘察过程每个阶段均要留下照片或是其它电子文件。但调查表明,特殊载体的材料匾乏,要么没有相应的材料,即使有一些有特殊载体材料,其数量也不超过5%,给企业留下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目前由于声像档案载体材料成本较高,而且属于“账外”档案,不易控制。许多建设声像档案形成部门,出于使用便利,不愿将其无偿交给档案部门管理,而往往从个人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对声像资料任意处置,致使照片底片损伤或丢失,录像制品也因多次使用,其中一些珍贵资料内容丢失。有些档案即使交给档案部门了,也是星星点点,很不完整[5]。还出现过个别人在调离工作时,连同自己拍摄的工作照片也一同卷走,声称这属于个人知识产权。加之保管条件等原因,这部分档案正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很多纸质石油地质档案由于保存时间的地点过于潮湿和保存的时间过长,纸质档案资料开始老化磨损,颜色泛黄变脆,加上使用的频率又很高,资料不仅磨损而且损坏很严重,尤其是部分带有图片和数字的资料,由于磨损而不能体现图件所表达的全部,造成不能正常使用。如果不在资料信息还比较完整的时候采取数字化储存和管理,宝贵的石油地质档案将会随着时间不断流失[6]。

3、信息化手段在石油企业地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篇12

中图分类号:G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214-01

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各种素养的总和,主要包括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等。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对提升档案工作的整体效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首要素质。档案管理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它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并遵纪守法。同时,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机密性,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守口如瓶、严守国家秘密的政治素质。另外,档案工作的服务性特点还特别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自觉树立为人民服务、不热衷名利、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

(二)业务素质。档案管理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岗位,专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文化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如要掌握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方针政策等,熟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业务规定;应具备经济、法律、外语等学科的文化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把档案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熟练完成业务工作。

(三)能力素质。一是协调能力。要做好档案工作,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经常与有关部门打交道,这就需要发挥综合协调能力,以达到各部门档案管理的协调统一。二是管理能力。档案工作不仅包括对档案实体的管理,还包括对档案事业的管理,要求档案人员认真研究管理学理论,学习现代管理的新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的新技能,特别是高新技术管理手段在档案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三是学习能力。档案工作人员只有经常参加系统的知识更新学习与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扩展知识面,提高学历层次,才能适应档案管理工作新形势、新需求。四是开发能力。当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档案利用的拓宽与深化。档案工作人员要积极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及时、准确、高效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提供更好的档案服务。

二、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较低,对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部分档案工作者自认为经济收入、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与一些行业相差甚远,思想上形成极大反差,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动摇,导致事业心不强,职业情感淡薄,奉献意识与敬业精神欠缺,不注重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业务上不精益求精,缺乏知识更新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部分档案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匮乏,业务素质不高。近年来,虽然档案管理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在不断增多,但真正具有档案专业学历的人员微乎其微,大多都是“半路出家”,要通过自学和一定的工作实践才能对档案专业知识有所了解,不少单位的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所占比例偏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新技术、新方法在档案管理中的使用和推广,极大阻碍了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管理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意识。由于很多单位对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很少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方法无法得到及时更新,服务效率持续低下。有些单位的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老化,思想懈怠、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甚至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仍然采用手工检索、人工操作等原始手段,使档案管理的工作创新举步维艰。

三、提高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几点建议

篇13

第一,声像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单位要想从真正的意义上提高自身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那么制定相应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阶段由于缺乏声像档案管理方面的经验,因此,在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当中,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着欠缺。所以声像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是导致声像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够正常顺利进行的一个直接原因。声像档案管理是一项比较新型的管理工作,因此,才会在声像档案管理制度上出现一些问题。声像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对单位自身的声像档案进行收集以及利用等方面的过程当中,没有充分的利用已经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或者相关的管理制度还没有制定。第二,除了上述方面的原因之外,也没有对相关摄录设备的使用以及管理方面制定相关的制度,并且没有做好摄录设备使用人员方面的技能培训工作。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当需要摄录的地方,不能够及时地进行摄录,这对后续的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总之,声像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是导致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出现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二,声像档案形成单位人员存档意识不强。

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出现问题的影响因素除了声像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之外,声像档案形成单位人员存档意识不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我单位每年都召开职代会、“三八”、“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活动,队办、政工办、工会、离退办人员都会对其相应的活动进行摄录,项目工程的开工、施工、监理、竣工等都会形成有保存价值的声像档案,目前散存在摄录人手中,没有做好文字说明,没有及时地将声像档案进行归档。因此,声像档案形成单位人员存档意识不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三,声像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意识弱。

声像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意识弱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声像管理人员对声像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够到位,直接影响到单位声像档案的收集和归档。声像档案除了需要完成一些必要的摄录工作之外,还要在完成摄录工作之后,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文字说明,然后才能对声像档案进行归档。上述工作步骤才是单位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正确的操作步骤。但是现阶段我单位大部分形成的声像档案,档案管理员未直接参与摄录,声像档案形成单位在完成声像资料录制之后,没有能够及时地做好文字说明方面的工作。总之,声像档案管理员意识弱同样也是导致单位声像档案管理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声像档案管理的条件比较差。

声像档案需要进行长期甚至永久的管理。声像档案是特殊载体,与一般的纸质档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区别,这主要是因为感光材料以及磁性材料是声像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声像档案的管理所需要的条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单位在对声像档案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确保声像档案所存放的房间保持一个比较合适的温度以及湿度。但是现阶段单位没有做好声像档案存储条件方面的工作,而是将声像档案与一般的纸质档案存放在一个空间当中。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声像档案的保存以及使用寿命。

二、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对声像档案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了解与认识清楚之后,我们必须根据存在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只有将相应的解决对策真正的运用到声像档案管理的过程当中,才能够从真正的意义上提高单位声像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

第一,增强声像档案的收集和管理意识。

单位重大活动、项目档案中工程现场施工、监理、竣工等所产生的声像档案,并不是档案管理员参与摄录,形成声像材料的单位摄录员和档案管理员要增强声像档案收集和管理意识,不能让声像材料分散在摄录者手中,参与摄录者要写好文字说明,做好声像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加强对档案管理员培训学习,建立收集制度。档案管理员要对声像档案形成单位进行针对性的业务指导,使他们清楚归档的范围和要求,档案管理员要关注单位重大活动、重大项目,采取跟踪指导,确保收集及时、完整和准确。

第二,注重声像档案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现阶段我国部分核工业地质单位还没有一项比较完善的声像管理制度。因此,要想从真正的意义上提高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真正的解决声像档案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单位要根据自身的一些实际情况逐渐的对本单位声像档案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在进行完善与改进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充分全面的考虑到声像档案管理的所有工作环节。

第三,注重改善声像档案的存储条件。

声像档案与文书档案、科技档案的载体不同,一般要单独存放。为了能长久保护和开发利用考虑,声像档案要求所保存母片的胶片库温度应控制在13- 15℃相对湿度应控制在35- 45%。要求恒湿( 库房相对湿度应保持45- 60%) 、恒温(库房温度应保持14- 24℃)、防磁( 磁带库要避开30特斯拉以上的磁场)、防震、防光、防火等。而目前声像档案保存条件普遍不符合上述要求, 但短时间内都配齐专柜或设专室又不现实。我们要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是当务之急。首先,声像档案要独立成卷,使用声像柜或密闭铁柜单独存放;其次要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远离光线、磁场等;录音带、录像带采取定期倒带检查等保护措施,尽量延长声像档案的寿命。再次未经领导批准, 任何人不得私自冲洗、翻拍、消磁、涂改、清洗声像档案。

声像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比较长期的工作。因此,要想从真正的意义上使得声像档案能够长期的保存下去而不至于受到损害,那么单位一定要根据相应的技术标准来建设声像档案管理的条件。单位要加大声像档案存储环境的经费,以此来从真正的意义上改善声像档案的存储环境。

第四,做好声像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