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2: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

篇1

作为小学课程组成中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将落实新课程标准、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作为重要的工作对待,并在这一思想观念的指导下,积极研究教材、学情,大胆尝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最大化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误区

(1)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多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只认识到教师的指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是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发展。(2)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技术等的影响,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效果更是不佳。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教授学生识字写字,还要教授学生朗读课文。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未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只是将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朗读也多是流于形式,从而未能发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作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不利的。

2 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方法

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工作之一,即是创新教学方法、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提高认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创新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以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发展,为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2.1 利用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境教学方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带有趣味性的主题图,运用自身的教学技能,为学生编织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2 利用综合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综合学习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语文学习的学科界限,把语文学习与各科目的学习联系起来,实现彼此的融会贯通,并通过深入实践来直接体验学习,注重书本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扩大学生视野,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利用所具备的语文素养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2.3 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拓宽学生语文知识视野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多媒体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小学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也提高了对多媒体教学方法的重视,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针对某一知识点适当地拓展,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拓宽了学生语文知识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学习更高深的语文知识。

篇2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误区

(1)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多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只认识到教师的指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是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发展的,也是违反新课程标准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要求的;(2)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技术等的影响,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效果更是不佳。在这种问题的影响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呈现教学氛围沉闷、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低下的状态,严重影响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发展;(3)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教授学生识字写字,还要教授学生朗读课文。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未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只是将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朗读也多是流于形式,从而未能发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作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不利的。

二、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方法

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工作之一,即是创新教学方法、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提高认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创新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以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发展,为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1.利用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境教学方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带有趣味性的主题图,运用自身的教学技能,为学生编织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者教师针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某一生活实例,以提问、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从而引出教学内容,达到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记忆的目的。

2.利用综合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综合学习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语文学习的学科界限,把语文学习与各科目的学习联系起来,实现彼此的融会贯通,并通过深入实践来直接体验学习,注重书本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扩大学生视野,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利用所具备的语文素养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3.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拓宽学生语文知识视野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多媒体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小学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也提高了对多媒体教学方法的重视,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针对某一知识点适当地拓展,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拓宽了学生语文知识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学习更高深的语文知识。

4.重视朗读,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等重要,所以,教师必须提高重视,以不同形式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逐渐理解课文深意,形成语感,并在朗读中记录感兴趣的词句,以便为写作积累资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上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走出误区,提高教学效果,但是,这只是笔者的一点教学建议,小学语文教师还需结合自身课堂教学的特点,创新思想,搭档尝试,以便提出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起来,并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如,利用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综合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拓宽学生语文知识视野等等,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与教材内容,大胆尝试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郑丽敏.捕捉意外的美丽 促进动态生成: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1,72(03):24-25.

篇3

目前小学教育一直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高低的重要体现在人是否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逆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虽然小学生人生阅历少、知识储备少,但是也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也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措施的改进和创新,来达到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鉴于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实施场所,因此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好、学生思维活跃。同时,笔者要强调的还是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法。

一、观察比较法

此法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在一般的看图说话、看图作文中都要用到。在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细节,强调细节能够锻炼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让他们考虑问题、观察事物更全面,而且在写作和陈述训练中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表达内容和方式的完整性。

二、迁移法

迁移法是学生向优秀作品学习时的一个主要方法,只有通过模仿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尤其是在文章结构、一些生字词应用等方面,迁移法是不可缺少的方法。在具体应用中,教师要先着重讲解被模仿的文章,引导学生如何迁移使用,从而达到以一点带动全篇、锻炼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目的。应该说,迁移法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尝到自学成功的乐趣,思维得到训练。

三、分析综合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学生教授字、词、句,只有让他们理解这些,才能找到课本本质和非本质的内容,并最终通过综合,对课文主旨、中心思想等进行概括,只有通过长期、有意识的培养,小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这也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

四、表演法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超过半小时的课堂学习是不容易的,而如果换成表演互动参与学习,效果和接受程度就大不一样了。因此教师应该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尽量根据实际情况多安排学生以参与式的表演方法来学习情节比较生动的课文,比如一些童话、寓言故事等等。通过表演,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都得到了发展,并且能够在教师的总结下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这也是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

篇4

【中图分类号】G623.2

从系统的角度讲,任何一门课堂教学,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当中,教师的教学往往会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协调好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当前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影响因素

1、教师的因素

教师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更应该是塑造学生个性的引导者。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不断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然而,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能否卓有成效地开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在教师。因此,发挥语文教师的积极主导作用,就显得极为重要与关键。

2.学生因素

学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实际上,无论在何种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处在极为重要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同时又是受教育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有利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激情。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使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并尽量使他们乐于参与、善于思考和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学习发展的主体地位。

3.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科学合理地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是进一步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从整体上来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都有着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科学有效地完成一些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就必须要深入地研究分析教材内容,找出突破口,认真把握教学活动的重点,深入挖掘教材以外较深层次的东西,并切实做到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科学设计,重点把握,着力优化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率。

4.教学方法

认真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要求我们根据学生认知的规律,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此外,教师还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教材,善于把握教学重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尽量做到全面理解与掌握。但是,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启发性等特征,一般都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可见,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地进行创新思维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1.积极指导学生复习

指导学生复习是小学语文教师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也是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不断的复习,才能使学生积极做好学习有关知识的准备。此外,复习作为教师传授知识过程中极为关键与重要的环节,不仅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点上下联接,融为一体。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认真地指а生进行复习。还要认真创设一些问题情景,着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的欲望,进而追求新知,始终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积极的现状。

2.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思维现状,结合教材内容,不断创设新的情景与问题,着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开拓创新,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探索与创新中。此外,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地引导,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

3.认真搞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必须在弄清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分析研究其内在联系,并认真搞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此外,教师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达到教学效果最佳的目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学生听读的训练培养。这样,不仅可以不断加深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听、读、写的能力。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时,要具备针对性、多元性、发展性与创新性。要善于把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分类施教,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小学语文是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思想,不断创新及小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当前,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客观地评价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因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众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难题。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篇5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1

引言:口语指的是对语言的表达性运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日常的说话交流统称为口语应用,但是由于个人素质不同,同样一句话说出来,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起到的交流作用是不一样的。优秀的口才和表达力强的口语练习,应该从小学语文的口语教学开始抓起。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交际”的重视度不够

口语的实际内容是说话,但应该是逻辑明晰、具有美感的说话,这种逻辑性和美感应表现在学生日常用语当中。然而,很多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单纯将语言美感局限在学生的朗读、辩论和主持人等口才、才艺表现中,对实际交际的重视度不够。

2、对口语语言细节的教育不足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知识和能力快速增长的时期,不仅包括学生的识字量、阅读速度、理解能力,也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学生未入学之前所学习的口语中,有许多不规范的语言细节,例如平舌音和卷舌音不分、语速过快或过慢、口吃等,都应该通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而得到改善,但实际上,口语交际教学并未做到这一点。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

1、创造生活化的口语教学环境

为了解决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偏重“口才”和“艺术”而不重视日常交际应用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定更加生活化的口语教学环境,通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口语应用心理,去塑造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现口语交际的美感。我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这样的教学环境: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两个视频,均为小学生乘坐公交车上学过程中,在公交车上发生的故事,两组视频中的小学生在上学的过程中分别经历了“给老人让座”、“跟同学打招呼”:“司机急刹车差点摔倒”三个场景,第一组视频中的小学生说话声音很大,而且没有礼貌用语,更没有“交际”;第二组视频中的小学生则在口语表达方面展现出青少年的礼貌和热情。在看完两组视频后,我却发现学生们陷入了一阵沉默。当我询问他们为什么沉默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表示自己平时的行为更像是第一组视频中的小学生,而他们更愿意做第二组视频中的小学生。

2、采用游戏型的教学方法

有很多小学生平时不爱说话,更不喜欢参加演讲比赛、主持人比赛等活动,要使这些沉默寡言的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就必须使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富有乐趣。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型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出一个“猜我说的是什么”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请一名学生用三个句子去描述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物,然后另一个学生去猜,猜到之后不要说出答案,只是写在纸上,然后用另外三个句子去描述,请下一位学生猜;以此类推直到一组结束,翻开每个人的答案板,与第一名学生所描述的相符合即为答对。例如,学生要描述“天安门广场”,说以下三个句子“这是一个宏伟的建筑物”、“这个建筑物位于首都北京”、“这个建筑物占地广阔,每天都会在那里举行升旗仪式”……。这样使学生们通过游戏进行交流,使“说话”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并且学生需要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用各种形容词尽量确切地进行表达,如此一来,不仅学生对口语应用的兴趣大大提升,也能够更加主动地去重视口语交际中的词汇运用。

3、在教学中即时练习口语

除了对比教学和游戏教学,我还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即时训练”的方法,促进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反应能力以及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应用表象和想象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火烧云》一课之后,我要求学生合上课本,从记忆中搜索自己见过的各种云彩,然后即时提出问题:“你见过的颜色最奇怪的云彩是怎样的?”,有的学生回答:“云彩是黑灰色的”,我就提醒他:“要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学生马上意会:“我见到的颜色最奇怪的云彩是黑灰色的,它出现在夏天的傍晚”。此类即时的口语练习能够使学生马上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口语交际当中去,直接提高了口语交际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迅速发展起来。

三、对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的总结

1、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形式对学生口语能力发展十分重要

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实践表明,不同的口语教学形式对小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帮助是不一样的,多样化的、活泼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形式更适合小学生口语发展的需要,因此也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主动学习是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要点

在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多样化的口语教学方式引发学生自动学习口语、进行口语练习,这是与传统的语文口语教学最大的区别之所在。可见,在语文口语教学中,教师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以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发挥为教学的要点。

四、结语

每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都能够使小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发展,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完美的,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完善,而教学方法的完善,是提高口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以后的口语教学过程中,应定时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估,才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总结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受到很多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及教师过分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质。这样的教学观念很容易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及世界观等精神层面。新课改背景下,陶冶性教学模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值得探究的教学方法。

一、小学语文陶冶性经典诵读教学探索

我国逐渐走上强国富民的道路,传统文化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从小熏陶。很多国学中的经典著作被搬进了小学课本当中,也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对于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文化意识,陶冶情操,而且内容简单、朗朗上口,不断促进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名著,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宣读,朗朗上口的诗句使学生逐渐被其所影响,达到育人的目的。

另外,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习蒙学经典,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充满自信,逐渐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诵读方式和方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启发。教师也要与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与学生建立深刻的感情。

二、情美交织的情境法

篇7

那么,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实现中小学语文的衔接教学呢?笔者结合10多年教学经验,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究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学习兴趣的衔接

初中语文教师衔接意识的强弱、衔接教学策略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小学教学的衔接,也直接关系到小升初的学生能否顺利渡过衔接期,更直接关系到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是否真正得到提高。小学语文多是以提高学生识字、朗读等基础能力为主的课程。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延续也有分化,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着力实现中小学生在学习兴趣上的衔接。例如:初一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语文知识,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紫藤萝花的特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唤醒学生儿时的记忆,启发他们以深入的“眼光”看待紫藤萝、认识紫藤萝,引导他们用心领悟藤萝花的生命力,以及分析紫藤萝与社会之间的关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情趣与想象能力,从而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学习习惯的衔接

小升初的学生习惯了小学教师的这种认知性阅读教法,若初中教师不了解这点,不用适合他们实际的学法指导他们,不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适当调整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加强教法上的衔接,而是一开始就采用中学中常用的质疑、探究、合作和自学等教学方法,学生肯定一时无法适应。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开始训练学生写字和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知识难度的增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语文习惯的衔接工作。初中语文字、词的增多,文言文难度的增加,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让他们把不会的生字、生词摘抄下来,找出中心句,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概括,要求他们按词、词组、段落等进行分类预习;用查字典的方法解决生字、生词的疑难问题,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其他同学或教师请教。教师结合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习惯的过渡与衔接。

教学方法的衔接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衔接也需要一定的科学化手段。知识教学应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和文本教学紧密结合,要和学生的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渗透到课文当中,并结合语言的实际运用来理解语文知识。初中教师要延续小学老师常用的情景教学模式,根据初中新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掌握程度,实行分层次地教学,选择一些活泼有趣、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材料,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习进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交流互动。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情景表演,模拟皇帝穿着新装游街的情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增添教学氛围。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表演过程中进行鼓励,缓解他们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让他们慢慢融入到初中课堂的教学氛围中来,以行之有效的教学衔接策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在作文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作文写作的知识、技巧和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几乎不涉及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理论性的知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学生一进中学就得面对这些学习内容。面对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不是仅凭教师一讲就会明白的,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学生很难达到这个要求。

学习方法的衔接

阅读教学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认知性阅读以认识汉字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为起点,以提取文本意义为初级阶段目标,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是记忆。认知性阅读主要是对阅读材料的客观梳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预习、听课、复习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让学生在跟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文中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有哪些?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作手法?作者是怎样使情景交融的?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课文内容,培养他们在阅读中有意识思考的习惯。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思路不是太了解,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生活,因材施教地对其进行指导,实现他们在学习方法上的有效衔接。

篇8

前言:

近年来,在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潮流之中,小学语文进入了明显的瓶颈期,集中表现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跟不上教学发展的速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学方法的陈旧直接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语文知识作为各学科的基本认知条件的优势难以体现出来。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必须要顺应新课程理念的发展趋势,而在新课程理念之下,小学语文教学该向什么方向转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等问题,都是小学语文教育从业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板块三大主科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部科目认知的基础条件,具有高度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却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基本上沿用的是“读、写、背”的传统教学方法,在长期的时间过程当中,这种教学方法的局限性突显无遗,集中表现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下降。整体而言,语文课堂较为枯燥,再加上小学生的天性使然,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衬托呈下降趋势,学难致用。

2.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做出的改变

2.1调整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之下,教学过程主要立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种学习状态的转变,除了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策略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注重知识积累,注重文化感悟,注重内心情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多地添加人文情怀与信息。鉴于新课程理念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笔者认为正确的教学策略应该包括如下几点内容:(1)语感的培养在语文教学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多加朗读,培养语感与增加内涵,从小做起。(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而并不是以“填鸭式”的方式将知识灌输到学生脑中,变“授人以鱼”的方式为“授人以渔”。

2.2改变教学结构

创新思维以及合作意识是新课程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在传统的“读、写、背“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教学结构成分,即是上述的创新思维以及合作意识。改变教学结构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革新,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重新定位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将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结构相结合,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2.3转变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总是给予学生一种心理压迫的感觉,致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基本上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被动地接受什么,再加上小学生的内心认知能力不足,无法提高更为合理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转变师生关系的过程当中,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发散小学生思维的教学目的,对于小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

3.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建议

3.1板书新颖,彰显创意

即便是在已经普及多媒体教学的今天,板书作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依旧被保留了下来,具有高度的现实意义,对于山区小学,板书的重要性更加显著。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板书的内容往往只是局限于字形与拼音方面,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板书太过生硬枯燥,再加上小学生的天生性格倾向于多姿多彩的东西,因此对语文课堂难以产生兴趣,语文教学的目的难以达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保证板书内容完整、实用的前提下,对板书的形式作出相应的改变,迎合小学生的审美观念与喜好标准,在板书的过程当中力求新颖,彰显创意。

3.2小组比赛,寓教于乐

合作意识是新课程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之一,而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笔者建议采用最为常用的小组比赛的方式,语文教师将班内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为若干个小组,规定十天或者是一个月为比赛周期,将每个小组的作业成绩、考试成绩等进行完整的统计,排名前三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提高个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教学任务更能事半而功倍。开展小组比赛,其依据就是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培养小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3.3“举例”教学,避免枯燥

语文课堂是比较枯燥的,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依靠教材进行“填鸭式”讲解,所取得的家破血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此外,限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了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在语文课堂上要增加“举例”的次数,以引发学生的联想,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为了金每一步拓展小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在举例的时候,尽量向历史、地理等方面靠近,不要求学生做硬性记忆,只需要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效果。“举例”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自身的要求,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具有高度的现实意义。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都需要进行革新,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必须要将新课程理念运用于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深入研究,进一步分析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春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223.

[2]秦兴志.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探讨[J].学周刊,2013,11:151.

篇9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是以字、词为教学重点,而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则倾向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中小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重点上的不同,要实现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初中教师就要尽可能地借鉴与学习小学教师通过唱歌、游戏、模仿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改善自身的教学策略,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本文旨在引导语文教师提高衔接意识,因为其衔接意识的强弱、衔接教学策略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小学教学的衔接,也直接关系到小升初的学生能否顺利渡过衔接期,更直接关系到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是否真正得到提高。

一、 语文知识教学的衔接策略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衔接也需要一定的科学化手段。知识教学应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和文本教学紧密结合,要和学生的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渗透到课文当中,并结合语言的实际运用来理解语文知识。例如:进行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教学时,可结合理解文意进行,既对修辞及作用有准确的认识,又有针对性地理解了文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委派“汉字监督员”的形式,监督易错字和易混淆字的书写;结合作文评改对容易出错的语法现象进行纠正,引导学生自觉掌握语言规律,提高正确运用语法的能力。知识教学与知识训练相结合坚持知识与训练统一的原则,以知识为先导,以训练为主线。在授课过程中,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为使学生理解新知识,练习也相应地发挥作用,成为应用新知识解题的针对性练习。一般来说知识的学习应该进行单项练习,当积累了一定程度后,就应当安排综合练习,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应采用练习巩固法,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能使学生把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二、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

阅读教学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认知性阅读以认识汉字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为起点,以提取文本意义为初级阶段目标,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是记忆。认知性阅读主要是对阅读材料的客观梳理。

表现为:(1)能够认字、释词、通读课文;(2)能够复述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3)能够理清课文段落、情节结构;(4)能够依照课文注释回答问题。这种记忆力强化训练虽然是表层思维但是必不可少。(5)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根据大纲,小学语文主要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受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限制,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采用的只能是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认知性阅读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超越这个阶段,一开始就要求缺乏阅读积累的少年儿童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小升初的学生习惯了小学教师的这种认知性阅读教法,若初中教师不了解这点,不用适合他们实际的学法指导他们,不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适当调整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加强教法上的衔接,而是一开始就采用中学中常用的质疑、探究、合作和自学等教学方法,学生肯定一时无法适应,所以笔者在给小升初的新生授课时第一个月仍主要沿用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只稍微渗入一些理解性阅读的教学方法。理解性阅读就是学生通过认读,在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人、事、景、物、情、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抽象出文中各局部的本质,直至最后概括出全篇的中心。在认知基础上对课文思想内容与写法的领会和把握,是认知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的关键环节。理解过程即思维过程,如果只认知不理解,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是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 作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进一步了解中小学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研究中小学生作文衔接教学的对策,对于提高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中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作文写作的知识、技巧和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几乎不涉及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理论性的知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学生一进中学就得面对这些学习内容。面对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不是仅凭教师一讲就会明白的,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学生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事实上,刚刚进入中学的7年级学生与小学5、6年级的学生相比,在这些方面没有丝毫优势,要他们立即适应中学的作文学习,是不现实的。中小学作文要求的这种差异就要求教师高度关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问题,积极探究作文衔接时的教学方法,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中具有的共性,进行理性的思考,找到存在的差异并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法的改革,使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一后能迅速“磨合”,缩短或消除“衔接”教学中的“滞留期”,使小升初的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作文写作。

四、 结论

笔者通过对衔接策略的研究给其他面临同样困惑的教师提供一些衔接的对策,这样既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借鉴、指导作用,又对中学语文教学有预警、提醒作用,同时缓解小升初学生的各种不适应障碍,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衔接期,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初中语文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篇10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概念

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首先要分析与语文课程衔接有关的概念。“衔接”就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连接。而在教育领域更多地是用在课程组织的定义中,在教育界并无统一的界定。按照Tyler的观点,课程组织有两个重要原则:连续性及顺序性。连续性是在学习者经验中反复强调的要素;顺序性是学习者的发展不断增加广度和深度。课程组织中的“衔接”体现了教学过程中连续性及顺序性的结合。笔者认为,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指在小学高年级与初中一年级这两个学段中有效建立连接点。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现状

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每当新学年开始,从事多年的初一语文教师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以后对语文学习感到不适应。例如在课堂上对教师教法的不适应;教材难度的增加,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吃力;科目增多,任务繁重,语文学习的时间相对减少。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个问题一直不能被教师重视,有的初一语文教师认为衔接是可以自然完成的,没有什么过渡不过渡、衔接不衔接的问题,认为没有什么研究意义。或者有的初一语文教师虽然也肯定中小学之间需要衔接,但由于自己的能力和精力有限,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最终未能使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一后缩短或消除“衔接”教学中的“滞留期”。

三、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意义

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旨在提高初一语文教师的衔接意识,给初一语文教师提供一些衔接的对策。希望能对初一语文教师的教学有预警、提醒的作用。提高初一语文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初一语文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关注了学生语文能力衔接中的问题,实施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教学行为,并能付出更多的关心和耐心来及时的帮助学生,就能使学生的各种不适应障碍得到缓解,进而帮助学生顺利的渡过衔接期。学生若在初中起始阶段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能很快地适应节奏快速和任务繁重的初中语文学习生活,进而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影响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因素

1. 教材未贯通。

中小学教材的内容,在语文知识上难易跨度较大。小学语文教材后面附有生字表,利于学生检索。生字、生词的难度相对较小,每课的平均生字词数量不超过10个。初中语文教材里有些新课的生字词能多达30多个,并且不太常用的字词以及难写的字也有很多。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也不一样。小学教材每单元的篇目不多,而且每篇文章的篇幅不超过四版。小学的文章大部分浅显易懂,趣味性较强,学生喜欢学习这些文章。而初一语文教材文章较长而且阅读难度增大。

2.教法未贯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涉及到的是生字词等基础知识,阅读理解的较少,所以教学时偏重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而且小学科目少,相对语文课时较多,教师讲课的速度一般较慢,可以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讲课的内容而言,小学语文教师上课更注重形式,存在信息量不大的问题。可是进入初中以后,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较深,知识点增多,思维难度增大。而且由于课时紧,语文教师讲课的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由于信息量增多,消化不良,跟不上初中的语文学习。

3.学习方法未贯通。

在小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一般都是教师安排好时间,被动的学习。可是进入初中以后,科目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也少了,教学时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要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而且中学学习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要求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主动学习。于是,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相当多的学生出现了问题。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进入中学以后,绝大多数仍在沿袭着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并没有及早地认识到中学语文与小学语文的差异性。

五、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对策

1. 教材衔接的对策。

作为初一语文教师,要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要认真了解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目标和要求,找出中小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异同,从宏观上对初一衔接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有整体的认识,课程标准对教学起指导性作用,只有充分理解课程标准,才能更好的找到帮助学生适应这个过渡阶段的方法。

2. 教法衔接的对策。

篇11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有一项学习目标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教会学生识字、认字、写字,而一般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带领着大家一块儿学习,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学生自己在下面练习,这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式。这就说明了小学语文课程当中的板书是很重要的一个模块。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的现状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板书的要求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去研究讨论,分别是:板书的位置;板书的字体是否工整、匀称;板书的正确与否,有无错别字;板书的内容是否突出重点;板书是否有效利用板书构件。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新教师并不是很清楚这些要求,大多数小学教师在写板书时有错别字的出现,没有重点,混写一片,字体不工整,学生看不懂。这些现象时有发生,这要求我们正确对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的现状并且对老师有更高的要求。

三、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的现状所提出的对策研究

对策研究主要就是针对现状所研究的五个方面所提出来的。在板书的书写上,位置应该合适,标题居中,有序排列;字体应工整,认认真真书写,让学生能够看清楚一笔一画,板书最基本的是应该正确,没有错别字的出现。另外,在书写过程中应该结构明了,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理解,有效利用板书构件,提高学生参与度,营造课堂氛围。

篇12

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优化,其实质是相应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对策,也是语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积极转变的校本行动。就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来说,在多媒体设计实施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设置语文阅读学习情趣,优化改善语文学习环境,逐增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这是小学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达成共识的实践体验,也是本课题校本研究主张的首要初衷。然而,眼下应用一定信息技术积极有效提高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课题研究,还都局限于花花阅读课堂环节上。一缺失高质量的多媒体设计;二缺失一定高品质的教育技术基础装备;三缺失高效益的互动教学方式。这三个缺失,是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多媒体优化策略有效实施的三个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多媒体优化策略案例研究与校本实践,要求语文教师亟待树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和学生观。第一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适应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学习终身化和社会化能力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须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以为基础教育闲来置,急来用。第二语文教师亟需积极应用多媒体优化阅读教学环境,多元实施优化对策,彻底转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以真正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效率。第三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实现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

优化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是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亟需一个有效创新和有效实施的措施,从而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有一定学习情趣和热望又有一个学习动机和效益。实践方法主要设计实施多媒体优化实践课例为重点内容,是教师阅读教学行动研究法和小学生阅读学习活动研究法统一性的实践研究。当然,这只是课堂师生互动有效对策实施的主要研究方法,还需辅助于对比研究法、优化阅读个案研究法及优化课堂经验总结研究法等。

本问题研究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围绕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结构和学习意义建构这一理念,开展调研选题。多媒体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其意义在于能有效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改革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主导单一结构,为创建适应创新教学结构,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模式,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新的实践案例,总结归纳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和方法,为进一步创新语文自主阅读校本研究提供可行的经验借鉴;同时,又能有效培养语文阅读热情和兴趣,为语文阅读自主探究学习意义建构夯实基础;最终,又能彻底转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真正提高"双主"互动阅读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另外,在语文教学多媒体优化策略研究实践中,还能密切关注语文教学环境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探索语文学习意义建构的成效,有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创新精神和语文学习发展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融合模式的形成,推动信息化语文阅读教学实践长足发展。

本问题的研究目标是:

1.探索小学语文多媒体优化策略的课堂实践研究,构建多媒体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教学模式,适时开展校本研究成果推广。

2.创建多媒体优化语文学习激励性评价机制。3、创设师生互动和谐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广袤的语文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主动采撷语文阅读信息的能力,着眼于说、读、写综合训练实践对策,逐步发展语文能力。

4.语文阅读课堂养成自主、协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精神。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养成。

本问题的研究内容拟为:

1.运用多媒体课件资源,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要素实践研究。使物化形态阅读环节与心理形态阅读环节达到和谐统一状态,以诱发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2.多媒体素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践研究。

3.运用多媒体课件资源,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结构实践研究。

4.运用多媒体课件资源,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师生互动实践研究。

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积极全面开发学生的大脑,促进小学生全脑开发,以培养其阅读思维和自主学习。创设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阅读,充分利用右脑形象思维与左脑抽象思维的整合功能,实现理智与情感的统一。

篇13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将无声的文字内容和语言转换成有声的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的核心内容,朗读既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和情景美,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朗读教学,不断优化朗读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朗读教学,对学生朗读缺少指导,失去了朗读教学自身的价值。

 

一、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

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 对小学的语文朗读教学也有着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教学要求,加强对语文朗读教学的改革就比较关键。 从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来看,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比较重视。通过朗读教学,就能够培养学生读书的良好习惯,而从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朗读的教学现状来看,还有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对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就有着阻。 老师在朗读教学中,由于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透彻,这就会比较容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时间被讲解占用

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语文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解,这些讲解往往占用了学生的朗读时间。 一节课下来,老师讲解过多,学生朗读的时间则太少,朗读练习往往是昙花一现。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说: “书不读熟不开讲”。 而我们的很多语文老师却是更多地把朗读的任务留在了课外,至于学生课外是否真正阅读了或是阅读的效果如何却是一无所知。 这种把于先生的教诲 在脑后的做法能在教学上有多大成就是可想而知的。

 

(二)教师忽略朗读指导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 教师应恰当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分组朗读和集体朗读。 然而,事实上教师根本没有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朗读,也没有引导学生怎样读,有些教师虽然进行了一定的指导,但缺少目的性,过度关注声音,忽略内心情感体验,注重表面技巧,忽视语文的内涵,这制约了学生语言的发展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参与程度不高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这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在视觉、听觉等方面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感官需求。因此,一些语文教师将过多的精力花费在课件制作上,并在学朗读时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绘声绘色的课文录音,取代了教师范读,形成了教师手握鼠标学生紧盯大屏幕的语文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下的多媒体课件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变成了观众。

 

三、做好小学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从对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着手

学生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在朗读能力的培养方面才能起到积极作用。 这就需要老师在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方面,运用多样化的措施手段,在朗读的形式上要得以丰富化,最大程度的将学生朗读的积极主动性加以调动。 可通过表演以及比赛等形式,对学生的朗读兴趣进行培养,这对学生的朗读积极性的激发比较有效。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重视朗读情境的良好营造。

 

(二)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

大多数教师都会认识到在课堂并不是讲解的越多, 课堂教学越好,相反,学生会更加厌烦,这主要因为过多的讲解会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状态,则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不高。教师若能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则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获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多次朗读,保证吐字清晰标准。尤其是自学性朗读文章,确保班级全体成员均读好且读完。 在初步认识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朗读,并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读出一定的感情、情趣和味道,避免无准备上阵。另外,教师应进行恰当地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避免朗读形式化,使繁琐枯燥的讲 - 问 - 答让位于朗读,使过于花哨且不具成效的小组讨论让位于朗读。

 

(三)教师应进行范读

教师的范读是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一些教师的音质一般,且普通话不是特别标准,然而教师只要在范读时合理融入自身真实情感,则也会得到学生的肯定,赢得学生的掌声。范读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指导学生且收效最快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知识量有限,因此,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能合理把握语速和语调,无法准确读出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结束语

总而来说,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是一门艺术,要从多方面得以充分重视,加强学生的朗读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运用。朗读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且朗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具有不可替代性。小学语文教师应明确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朗读在语文学习中重要性,积极、正确指导,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而提升朗读教学效果,改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彭淑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A].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 年 8 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2.

[2]李海红.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A].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4 年 6 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4: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