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

篇1

一、引言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学者Tony Buzan在上世纪60年明的一种思维工具,利用思维导图,人们能够将复杂繁琐的记忆性内容转换成树状图,在树状图中,记忆性的内容从一个中心开始,演化成多个主题,如二级主题、三级主题……犹如一棵大树的若干个树干一样,记忆信息形成点、线、面的延伸,以此实现大量信息的增殖,各信息之间呈现递进、交互、联系的关系,有助于学习者在短时期内记忆、提取和应用大量信息。

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中,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习惯性地采用“填鸭式”、“死记硬背”的方法,要求学生强行记忆这些内容,结果反而是“学生越想记忆,却越记不住,记不牢”,整个教学环节陷入“高耗低效”的恶性循环中。而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建构放射性、发散性思考和记忆教学情境,则能够大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二、对比教学实验对象和方法

(一)教学实验对象

以江西省上饶市上饶中学高一(3)、(4)班和(5)、(6)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共涉及学生200人,其中男生120人,女生80人。

(二)教学实验方法

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对(3)班和(4)班的学生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式教学法,而对(5)、(6)班学生采用普通讲授法实施教学,四个班的学生在学习成绩、记忆能力等方面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三、教学实验设计和实施

(一)教学内容设计

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二)思维导图引导式教学实施((3)、(4)班)

在整个教学实施中,我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式教学方法,为(3)、(4)班学生安排了3个课时的教学量,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课时:首先,我在黑板的正中画了个圈,并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大家能不能举出一些糖类的例子?”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跃跃欲试,不一会大量答案涌现,如:冰糖、红糖、蔗糖、果糖……其次,面对大家的热情,我紧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同学们说的这些糖类,都存在于哪些地方呢?”这个发散性的问题,也引起学生的注意,“细胞中”、“水果中”、“输液的液态物质中”……“Very good”,面对大家的回答,我随口说出一句表扬性的英语口语。最后,我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结合Inspiration软件,总结了大家的探究性成果,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

第二课时:经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大家对糖类和思维导图教学法有了基本认知,因此,我的教学中心由引导式转向实践式。首先,我带领大家进入学校的机房,利用机房里的多媒体设备和电脑,教授大家如何运用Inspiration软件绘制“糖类思维导图”。其次,要求学生根据我的操作过程,在自己的电脑上,学习绘制“糖类思维导图”,而我则不停地巡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思维导图的信息化实践绘制。

第三课时:经过引导、实践两个课时的教学,学生已经基本接受了利用软件,建构生物学科思维导图的方法,熟练地掌握生活中糖类的类型、来源等知识,在此基础上,我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活用思维导图工具,进行发散记忆实践学习”。首先,我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特定的记忆性任务,例如,小组1的任务为“细胞膜的结构”,小组2的任务为“ATP的来源”……其次,我要求每个小组利用Inspiration软件,结合自身任务,在机房电脑上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并对绘制的内容进行总结与记忆。最后,我在全班举行了一次主题为“生物知识记忆,一点也不难”的成果展会报告会,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并进行现场记忆大比拼,我则根据学生成果,进行打分,汇总实验教学数据。

(三)普通讲授法教学实施((5)、(6)班)

在对(5)、(6)班学生的教学中,我同样安排了3个课时的教学量,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实施教学,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课时:为全班学生讲解糖类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不同类型糖类的外形、来源、结构等内容,下课前要求学生课后记忆有关糖类的概念和应用性内容。

第二课时:用5至10分钟时间,复习上节课所学,接着,采用默写的形式,要求学生根据记忆,写出糖类的相关概念,作为一次课堂作业。下课前,将学生的作业成果全部收齐。

第三课时:对学生上节课作业的情况进行课堂点评,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复习回顾,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糖类概念的记忆,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课堂记忆测试,并统计相关教学数据。

四、结语

通过对比实验教学后,对四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定量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在“熟练记忆糖类概念及应用知识”指标上,(3)、(4)班学生为90.24%,(5)、(6)班学生为60.77%;在“建构完整的糖类知识体系”指标上,(3)、(4)班学生为85.21%,(5)、(6)班学生为52.11%;在“生物课程其他知识发散性记忆能力”指标上,(3)、(4)班学生为75.22%,(5)、(6)班学生为34.12%;在“教学方法兴趣和吸引力”指标上,3-4班学生为93.65%,(5)、(6)班学生为54.54%。整体上看,(3)、(4)班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及对课程的兴趣度等,都显著优于(5)、(6)班学生,因此,思维导图引导式教学方式,值得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推广实施。

篇2

学贵有疑。有疑,便有思维。训练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不能单纯靠提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出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从而释放学生的潜能。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反思,形成了构建高中生物思维课堂的一些做法。

一、巧设课堂活动,点燃思维之火

崇尚并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是培养高中生生物学素养的具体要求之一,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活动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创新意识、批判精神。例如,在学习《氨基酸及其种类》时,教师可以先投影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式,然后设置一系列问题:氨基酸是由哪几种元素构成?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在结构上有哪些异同?大家能找出各种氨基酸共同的结构吗?学生讨论、回答、补充,教师适当提示、点拨,最终共同得出氨基酸的组成元素和氨基酸的结构通式。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不但能牢固掌握知识,而且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日积月累可呈燎原之势,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新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和释放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当下发展助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二、巧取生活之源,激活思维之水

“生活即教育”。生物学是紧密联系生活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捕捉思维的灵感。例如,在学习《果酒果醋的制作》时,投影“水浒传”中武松过景阳冈时的一个片段——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酒。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与“酒”有关的问题。与学生一起再仔细品味这句话——前后共吃了十八碗酒!继续投影葡萄酒的说明书,查看葡萄酒的酒精度,思考为什么酿制的葡萄酒酒精度一般不会超过18度?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分析:武松“吃”酒,非“喝”酒,说明“酒”是“饭”,他是吃饭的,推测出其所喝的酒的酒精度非常低。然后进一步联系生活,拓展知识:宋朝时人们酿酒后直接饮用,现在市场上出售的二锅头等高度酒是酿制后蒸馏获得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过量饮酒对人体有害,一定浓度的酒精过多对植物、酵母菌等微生物也都是有害的。联系生活,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深入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掌握知识,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葡萄酒的酒精度一般不会超过18度,就白白浪费了发展学生思维的一个好机会。

三、巧妙提问,展现思维之美

斯滕伯格在《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一书中提出,培养学生思维的三种教学策略。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有助于学生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形成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时,教师选用的策略是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析、评价等,例如,提出“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有哪几种”,这类问题针对的往往是直观、基础的知识,这种策略最适合呈现新信息,但要避免“满堂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时,教师选用的策略是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想象、设计、展示、假设以及预测等,例如,提出问题“细胞内DNA复制是否需要DNA连接酶”,这个问题不仅复习了DNA复制过程,又检测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思考DNA分子两条链都作为复制模板是如何合成子链的,组织学生讨论,在困难处适当点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但教师要注意把控方向、时间等,否则学生讨论会偏离教学目标。

四、巧借现代手段,绽放思维之花

多媒体强大的信息量可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较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多媒体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使学生的思路及时得到疏通;而且能激发思维点,使学生灵活、合理地运用知识,多途径、多渠道地解决问题。教师通过运用合适的现代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可绽放思维之花,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不能掠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学习《基因工程的工具》时,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汰渍洗衣粉“有汰渍,没污渍”——里面加了什么原料?雕牌洗衣粉“只选对的,不买贵的”——怎样才叫对的?奥妙洗衣粉“没什么大不了,我有我奥妙”——你的奥妙究竟是什么?立白洗衣粉“不伤手、无残留”——为什么不伤手?洗衣粉会残留什么有害物质?然后投影酶制剂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思考:1.酶的化学本质是什么?2.使用加酶洗衣粉,对水温有何要求?3.酶能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吗?如何解决?4.加酶洗衣粉为什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巧用激励评价,结出思维之果

思维发生在大脑中,为了考察学生是如何思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设计一些活动,通过活动评价思维。及时、合理地反馈学生思维的质量,可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参考马扎诺以及他的同事们在《学习模式维度》一书中对不同思维技能表现层次的描述,来评价学生的思维。需要注意的是,既要评价思维结果,也不能忽视思维评价过程。在《学生成果评价》中的通用量规很好地描述了可被观察的策略和技能。电子文件夹是评价思维发展的好方法,可在文件夹中用word分别保存不同学生的思维过程评价,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这样的文件能够保存很长时间,可长期跟踪学生思维的发展、变化,也可以很方便地传给学生或其父母,便于他们掌握学生的思维情况。这样通过系统的训练,可明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例如,我就“同一个体的骨骼肌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中表达的基因相同吗?”这个问题,在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提问过同一个学生。他高一时是这样回答的:由于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体的骨骼肌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应该不一样;高二时的答案是由于胚胎干细胞能分化成多种细胞,所以其中表达的基因种类更多;高三时的答案是两种细胞中基因数目一样,部分基因在两种细胞里都有表达,部分基因只在一种细胞里表达。如与呼吸有关的酶在各种细胞中都表达,而另外一些基因选择性表达。同一个问题在不同阶段答案不同,高一时回答机械,生搬硬套所学的知识;高二时能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归纳,说明他的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高三复习时,他对问题的理解很深刻,回答非常好,这说明其思维品质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经过系统训练,可明显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不同阶段问题的回答,即使有不足,也要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小心地对待。只有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潜能发展和潜能实现。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入领会思维课堂的实质,改变教学模式,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贴近学生思维水平的问题和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使用评价量规,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释放学生的潜能。

参考文献:

篇3

一直以来中学物理学科上课以教知识为主,每节课教师要按计划完成既定的知识目标,每到考核教师时,通常也是以其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和程度来评价的。这使得教师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方面不重视,致使学生解决问题时思考的角度单一,思维不灵活,不能充分挖掘问题的潜在条件,不能把已知的条件和已掌握的知识重组,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总之,学生学习存在诸多思维障碍。

一、中学生常见思维障碍

1、思维定势

例如图1所示滑轮组,将480N的物体以0.3m/s的速度匀速提起,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不计摩擦和绳重)。求:(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若用该滑轮组将重600N的重物匀速提升2m时,拉力做的功。

解答:(1)动滑轮上绳子股数n=3,

η= = = =80%

(2)W′有用= G′h′=600N×2m=1200J

W拉= = =1500J

分析:学生错解第二问是犯了思维定势的错误,认为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而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定相同。事实上,在增加同一滑轮组提升的重物时,将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既增大机械效率。正确解法:由题意nF=G+G动,则G动=nF-G=3×200N-480N=120N,提起600N的物体时的拉力 =G+G动= =240N,拉力 做的功W拉= nh′=240N×3×2m=1440J。

2、解决问题时脱离实际

例如在一次考试中,有一名学生在计算热机效率的问题时,由于中间过程计算错误,得出热机的效率为80%,学生意识不到自己错了,让错误的答案留在试卷上,说明学生没有考虑热机的实际效率,热机中蒸汽机的效率只有6%-15%,汽油机的效率为20%-30%,柴油机的效率为30%-45%,不可能达到80%,从而没能发现自己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

3、分散思维欠缺

例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依次把点亮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可能的原因是__。答案是:蜡烛可能放在了等于一倍焦距的地方了,即当u=f时,不成像;也有可能就是放在小于一倍焦距的地方,即当u

二、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教材没有提供明确的思维训练内容,没有系统的思维训练练习,也没有安排思维训练的课时。而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让学生自由发展,不利于中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教师有目的的加以指导和给予适当的训练,会促进学生细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建议从以下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 在课堂上注重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是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的。因此,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启迪思维,提出的问题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否则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只有使学生在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提出来的问题能进行创造性比较、分析、综合,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这样的问题才能启动思维,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其次,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时间,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的思考、讨论状态控制时间,不能以教师的指导代替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学生自己的努力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获得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随着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随之得到发展。例如物理学科常用的思维方法有 :1.理想模型法2.累积法3.临界法4.特值法5.类比法 6.控制变量法 7.综合分析法8.图象分析法9.假设法等。掌握这些思维方法一方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加深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二) 利用导学案,每天给学生留一个思维游戏。

篇4

最新的《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这在客观上为学生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平台。虽然高中生物在课程安排上多是以细胞为基础在微观的世界讲述的,内容相对于高中生来讲比较抽象,但如果生物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能够改变常规的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长期坚持下去,不仅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会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形成探索精神。

一、 充分营造有利于学生实现创新思维的课堂环境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对于学生实现创新思维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试想,如果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解速度慢、反应速度慢,在课堂上大动肝火,只会让学生更加的小心翼翼,唯恐出错,学习状态处在高度的紧张中,学生怎能实现创新思维呢?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并且在课堂上,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问题与看法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让其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在课堂授课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要善于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与条件,能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例如我在讲授《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这一课时,对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测定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同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回答,这样学生的思想不会受到限定,再加上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他们会想到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来测定细胞液浓度等,在无形中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认真对待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观察、实践能力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曾经指出:“对人类来说,毕竟百分之九十的科学活动是实验,而且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是实验,对那些特别擅长动手的学生来说,应认为擅长动手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因为有这种能力,他们就很有可能在适当的学科中从事很有意义又很重要的事业,取得扎扎实实的进展。”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所学到的各种理论与知识都是在前人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因此他们还是无法感受到真正的理论与知识,由此,生物实验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验课程中,教师一定要强调学生的亲身感受,让他们动手来验证前人理论的正确性,充分发挥好学科优势,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这样对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大有裨益。例如在“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有效锻炼了他们探究、分析、归纳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着重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对资料的处理能力。例如我在给学生讲《消化和吸收》这一课时,并没有直接讲消化和吸收过程,而是从口腔开始,然后引申到牙齿、舌和唾液腺导管,并且让学生思考食物在口腔中有什么变化,进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活动。通过这种渐进循环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学习,并且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找课本的难点与重点,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为实现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探究性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不断增长的知识,逐渐地培养和发展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基本素养,让他们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利用生物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给予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

由于课程时间的紧张与考试压力等实际问题,很多生物教师讲完课后进行的练习时间往往压缩在课后,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并且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讲授的过程中没听明白,也没时间问,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问题作为思维的开端、学习的起点,从提出到解决,是学生个体积极开展思维活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少讲课,讲主要的、重点的,留给学生读、思、议、练等所必备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教师“独占”。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习惯性地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在讲课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例如讲到遗传病色盲时,教师可以问:“小明是色盲,小明的外公也是色盲,但是小明的爸爸、妈妈、妹妹都是正常的,这是为什么呢?”由于教师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他们通过课本,通过彼此之间的讨论,就会得出一个模糊的答案。这时,教师再从“色盲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随X染色体遗传给后代“的知识点出发,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印象加深,为实现创新思维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总之,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之间的关系互相联系、互为前提,二者有机地统一于一个开放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时候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课内外资源,大胆地进行创新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1-023-2

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强弱的标志,在当前江苏高考语、数、外一统天下,而物理高考要求又奇高的形势下,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开发高中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的突破点,是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拥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让学生的物理学习事半功倍,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创性四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与思考,作了探讨。

一、善抓本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它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它集中表现在具体进行思维活动时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其本质和规律,从而圆满地解决问题。物理是一门具有严谨科学性的学科,学生具备思维深刻性是学好这一学科及正确答好高考物理试题的必备素质。2012年的江苏高考物理试题突出体现了对学生思维深刻性的考查。例如单选题第三题水平拉力的功率问题,学生非常容易上当,认为拉力是恒力,而实际是变力。

可见,要简明扼要地解决问题最主要的应分析问题的实质,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既要抓住题目“题眼”作为思维突破点,又要选点准确,使思路畅通,问题解决显得敏捷而迅速。

如何在高考复习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可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去设计多层次练习题。

二、注重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在遇到难题时,能多角度思考,善于发散思维,又善于集中思维,一旦发现按某一常规思路不能快速达到目的时,就要立即调整思维角度,以期加快思维过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以便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比较重视集中思维的训练,而相对忽视了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所必须的,也是迎接信息时代、适应未来生活所应具备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活性。一题多解可以拓宽思路,增强知识间联系,可以使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解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高中阶段,物理课堂上有很多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机会。笔者在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后,在物理复习课堂上通过设置一串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例如:悬挂着的一小球在一水平拉力作用下转过一定角度,如果拉力是恒力如何计算拉力做的功?重力做的功?小球的速度?如果小球是很缓慢的运动,又如何计算拉力做的功?如何判定拉力的功率和重力的功率变化?有几种方法?这一串问题的答案所涉及到的知识包含功和能的全部知识点,所以学生要想解决这串问题,必须把思维发散开去,不仅要能回忆起相关知识,还要能够把思维集中起来,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较难一下子得到比较完整的答案。笔者让学生一一进行补充,把他们的答案集中起来就相对完整了,学生实在想不到时,教师就进行引导,最终攻克问题,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训练。

三、注重方向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条理清楚,推理准确,有因有果,严格遵循逻辑规律。思维逻辑性强的考生答题时分析论证问题层次分明,推理严谨,无懈可击。例如2012江苏高考多项选择题第九题是一道讨论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的落点范围的题目,学生普遍觉得抓不住要领,解题没有方向。其实该题考的就是高中学生的正向和逆向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只要抓住该题的要领——粒子运动的最小直径,然后再进行正向和逆向思维问题就马上解决了。因此教学时,笔者很注重学生的顺向性和逆向性思维训练,以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

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是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尤其要重视寻求对学生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1.顺向性。这种思维是以问题的某一条件与某一答案的联系为基础进行的,其方向只集中于某一个方面,对问题只寻求一种正确答案,也就是思维时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方法。2.逆向性。与顺向性思维方法相反,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

其次,要重视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为使学生善于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精心设计思维感性材料。思维的感性材料,就是指用以实物直观或具体表象进行思维的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2.依据基础知识进行思维活动。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学生依据上述知识思考问题,便可以寻求到正确的思维方向。3.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4.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是靠一两次的练习、训练所能奏效的,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实践才能完成。由于学生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存在某种思维定势,所以不仅需要反复训练,而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最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注重实验教学,鼓励学生猜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新奇,独特,有丰富的想象,善于联想,长于类比;在心理上还表现为有强烈的创造愿望。知识的发展有待于创造,只有运用创造性思维,才能推动知识发展。从近几年江苏物理高考命题中可看出,试题涉及的物理知识点,由原来的比较注重纯理论性考试,到现在的部分试题取材于社会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考试。例如2012江苏高考第13题计算题,是一道圆柱体发电机模型题目,实际上就是在考学生的独创性能力。该题就能力测试而言,由着重考查学生从现有知识、原理出发,分析、判断、推理解决“老”问题的能力,向考查考生“现场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到运用新观点、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能力方向发展。因此,笔者在物理教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猜想能力和思维独创性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笔者认为老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借助形象思维注重实验教育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例如传统的物理习题中巩固型、难题型习题较多,这类习题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教学中要多注意设计型实验习题的练习,如按要求设计多一些实验来证明某一物理规律或测定某个物理量等等。这种设计型实验习题对培养学生科学猜想能力、思维的独立性能力都是有一定帮助的。练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于有创见的想法、独特的解法,应予以肯定和鼓励。

篇6

1.1高中与初中物理科教材和教学要求的差异

高中物理科教材与初中物理科教材有了很大的差异,教学目标和要求也各不相同.初中物理科教材知识点不多,能力要求低,大多数学生在老师的教学指导下,经过反复训练,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有一些学生对某些问题不理解时便死记硬背,也可以在考试时能够顺利过关,有的还能考高分.但高中物理知识量大、难度增强、能力要求增高,尤其是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大大提高,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高中与初中物理科教材的差异,高中物理科教师在教学上就不能止步于给学生解释一些表面的物理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而是要将高中物理科教材中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讲通讲透,学生学会从本质上解释有关物理现象,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遇到的与物理相关问题,并能领会物理知识在新的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物理解题思维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1.2学生智力和心理发育不够完善

笔者所在的高中是一所普通高中,生源来自于全县各个乡镇,入学成绩参差不齐,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各异很大.物理科难学是他们大多数人在学习过初中物理后的共同体会,高中物理科会不会更难,他们带着一丝困惑和彷徨开始了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涯.高中物理第一节新课往往就让学生感觉有压力了:比如,关于建立质点、理想斜面等理想化模型;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新问题等.另外,在高中物理科学习过程中,以下一些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和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到其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能正确分析物理情景,没有形成画示意图的习惯,不理解题意,分析问题不全面,抓不住要点,含糊做题,思路不清晰,想到什么写什么,公式死记硬背而不会灵活运用,还常常记错,也不会处理单位间的关系,畏难情绪、缺乏恒心,等等.上述因素和问题,如果得不到不及时解决,学生就会对高中物理科的学习产生畏惧和厌倦,我们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1.3教师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存在的问题

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是制约学生解题思维能力养成的因素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单纯注重知识传授,“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总想把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学生,有些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定律含糊不清只能死记硬背,在解物理问题上教师对学生强调的是机械训练,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应变能力,一旦题目中的条件和前提变了,一些学生便无所适从.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也没有学会独立思考,更没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就很难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智力就得不到发展,物理解题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笔者在平时与一些学生的交流中得知,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上老师讲的都听得懂,也把有关知识点和公式也背了下来,但是当课后自己做题时又不会,往往是一做就错,这就说明了学生所谓的“听懂”实际上是“似懂非懂”,并没有真正理解、把知识学活,解题思维能力也没有完全养成.可见,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不在于教师讲得多,讲得“精彩”,而在于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方法,解题思维能力得到质的提高.

2“对症下药”:提高学生物理解题思维能力的途径

2.1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寻找解题思路,指明方向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过程也如此,教师给学生讲解千道题万道题,如果学生不真正掌握方法和规律,盲从接受,也是事倍功半的.题目千变万化,做一辈子都做不完,但其中的物理知识、规律是不变的.教师一开始就应告诉学生,高中物理科目的学习是有规律、有方法可循的.譬如,高一物理就一大块――力学,分为直线运动、力、力和运动、曲线运动、天体运动、机械能问题,让学生形成线索,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基本概念、规律、公式,要理解其含义,抓住其本质,不必死记硬背.又比如加速度的概念,要领会它是反映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不是运动的快慢,它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能说速度大,加速度大,也不能说速度为零,加速度就为零.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有:加速度的定义式,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以上是从运动学角度分析的.而从受力情况来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道,加速度又决定于物体的质量和所受的合力,这才是它的本质,物体的运动性质是由受力情况决定的.所以,学习物理就要进行思维的逻辑分析,吃透课本上的概念、定义、规律.然后多做练习,做题时明确思路,方法怎样,用到什么规律.如拿到一道题,要逐步研究,分析它的物理情景,必要时要画出示意图,这道题用到什么知识,这些知识间有什么联系,怎么解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除了这种解法,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如果改变一些条件,又怎样解决?以前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学生经过这样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尝试采用多种方法解题,学会举一反三,这样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审题和解题能力,并养成了规范解题的好习惯,运用物理术语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因此而富有成就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效率随之而得到提高.

2.2帮助学生做好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的衔接,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

人们常说:数理永不分家.确实,数学知识是物理解题的一种工具.除了一般的加、减、乘、除外,解决物理问题还用到如下数学知识:表达式(公式)、图像、三角函数、几何证明、勾股定理、矢量相加、极值问题等.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以高一物理为例,学生在学习中会碰到负值问题,物理中的负值与数学中的负值含义是不同的,物理中的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与选取的正方向相反,并不代表大小.教师在教学中一旦遇到矢量的负值方面的物理问题,应多次反复强调,促使学生慢慢接受和领会.又如表达式的应用,如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涉及到的公式就有10个,物理量的字母也有将近10个;有关天体运动问题的计算,有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字母多,数字庞大,有数学中的平方、开方、繁分式的计算.面对这一切,有些学生就会乱了方寸,选对了公式,又面临数学知识的应用――变形公式、解方程或方程组,还要处理单位间的关系.为此,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复习有关数学知识,理清计算过程,有时还须逐步讲解,反复训练,让学生熟练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目前,令高中物理教师倍感费神的是,一些学生的数学知识衔接不上,他们在初中对有些数学知识学习不够深入,更有甚者根本没有学过相关数学知识.比如,物理中关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学习需要用到三角函数的知识,但是一些学生却分不清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有的甚至连对边、邻边、斜边也分不清,特殊角的函数值记不起;又如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图象、位移图象的斜率分别表示加速度的大小、速度大小;对于矢量相加问题,有些学生往往是进行代数和运算,对三角形法则解决矢量相加问题不能理解,等等.所以,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数学知识,及时查漏补缺,加强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的衔接,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和物理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对培养学生物理解题能力才有保障.

篇7

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包含了大量基础概念、理论和原理,它关系着学生生物科学概念体系的建立,是学生学好生物学科的基础。但长期以来,我国的高中教育仍然属于应试教育模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核心素养教育模式符合新课改“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改革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模式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促进生物学科教育进步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生物学科教育中充分运用核心素养教学模式,能够帮助高中生建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世界观,还能为生物科学领域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

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包含了生物科学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研究人员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情感、价值观等,还包含了生物科学领域的探究能力。对于高中生来说,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既要激发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利用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目前高中生物W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高中生物学科教育的发展。

1.教育模式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生物学科教学都是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听讲,课下重复做题,背诵知识点的模式。高中生物学科中含有很多比较抽象的基础概念,机械化的“填鸭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很少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很难完全理解抽象的基础概念,常常同一个知识点换种方式考查就做不出来了。教育模式的落后还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缺乏创新和探究意识,只会做题,实践操作能力低。此外,在我国高考制度背景下,教师的任务重,教学压力大,学生学习成绩好坏和班级升学率高低成为衡量教师,特别是高三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致使高中教学更偏向于应试教育,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

2.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高中生物学科概念很多,加上“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课堂氛围比较严肃,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面对枯燥的基础知识、理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率自然得不到保证。

3.部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不足

随着多媒体平台的普及,教师们也开始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但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停留在过去,也缺乏相应的技术水平,只是将过去的板书“搬”到了电脑上,这样的教学课件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也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一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合作意识淡薄,缺乏探究精神。

4.学校教学设备不完善

高中生物也是一门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科,需要通过一些生物实验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但一些学校教学资金不够充裕,没有能力为生物教学提供相应的教学设备和实验用具,缺少硬件设施基础。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只靠教师的描述、学生的联想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看到、听到、亲手操作过才能完成生物知识的内化过程,真正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学会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的核心观念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核心观念的培养。根据我国《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生物核心观主要是学生通过生物学基础理论概念的学习和自己的深入思考,形成一个基本的生物学科认知框架。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自己要从高中生物教材中提炼生物学科的核心观念,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世界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以满足教学需求。

2.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升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创设情境是近些年来常用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也可以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在讲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就可以播放一段视频来活跃气氛,提出问题。比如,很多古装剧会运用“滴血认亲”的方式来鉴定亲子关系。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电视剧片段,然后询问学生“滴血认亲”是否真的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为什么?美剧中经常用DNA鉴定来找出凶手,那么DNA为什么可以确定身份?如果你是警察,给你一份DNA鉴定报告,你能分析谁是罪犯吗?等等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师生交流顺利了,教学效果自然就达到了,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举办生物知识竞赛,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氛围。

(2)巧设问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创设出贴近生活的情境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给学生提供思考方向,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细胞的构成,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什么区别。有了教师的提问,学生就能够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切入点来解决问题。这时,教师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或者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实验,通过成员自己动手操作,共同观察、思考,总结实验结论,找到问题答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也能加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谊,促进班级关系的和谐、稳定。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以引导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克隆技术一直是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用相关电影片段如《生化危机》引入现代生物技术,让学生分为两组,辩论克隆技术的利与弊,继而延伸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社会伦理,以此来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情感态度,形成对生命科学的初步认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高中生物学科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制约了高中生物教育的发展。因此,高中生物学科应该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模式,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推动素质教育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加强学生核心观念、生物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精神和理性思维的培养,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生物科学领域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脑科学研究告诉我们,进行思维活动时,运用的是内部言语。该言语的特点是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言语的减缩,一个词可以代表一句话,一句话可以代表一个意思;速度快,有时自己觉得问题想明白了,但是要说出来的时候又说不明白,想的不细、不完整、不系统。因此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1)学生对教师的讲解能听懂,但不会举一反三。(2)学生拿到题目识字不识意,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无从下手。(3)答题过程思路比较混乱,答非所问或对而不全。(4)作业任务观念,做完就了事。这些不良现象向老师发出了一个信号――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搞清楚学生思维的方法、方向及存在的问题,就有必要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显性化”。

2.思维过程显性化概念的界定

尹晗在《思维可视化研究之目的与技术支撑》一文中认为隐性思维显性化的过程是指将原本不可见的思维路径、方式、规律运用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期产生增强记忆及加深理解的效果。本人认为思维过程显性化的本质也是如此。

3.思维过程显性化研究的意义

3.1实现教学过程优化,保证教学效果

根据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可以基本得出好的教学有三项评价指标:第一,学生的学业水平(成绩)要好;第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思维能力)要强;第三,学生要有积极健康的人格。基于对高考试题的分析,我们发现很大程度是在考学生思维能力。因此,思维能力的强弱才是决定成绩优劣的关键因素。我们应将教学关注点从“知识”转移到“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倍增。

3.2实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统一

研究表明人的素质的核心是心智模式――系统思考能力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们期待将日常教学聚焦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上,使学生“会学”,同时带动学生“爱学”和“乐学”的积极心态,最终使学生取得良好成绩,达到健康发展。

3.3有丰富的课堂生成,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思维过程显性化,能暴露学生的思维方法、方向和过程,其中会有丰富的课堂生成,教师善于利用这些生成,将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比如,有学生在呈现DNA平面结构时,出现错误。老师不经意间一句玩笑话:“你也不怕沃森和克里克气得从地下爬出找你?”让学生在笑声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比直接批评更有生活氛围。

4.思维过程显性化的策略

4.1纸笔呈现

4.1.1借助于概念图促进知识逻辑层次的显性化

知识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诸多知识构成一个严谨的知识系统,通过画概念图能够显性化知识间的逻辑层次,帮助学生有序建立知识网络。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而检索的关键在于组织。结构网络图就是一种很好的知识组织方式,作关系图时,应先识别主要知识点,然后识别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再用适当的图解来标明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遗传学有关概念网络图可以表示为图1。

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整理,然后与其他人的整理或与参考答案进行比较。这样让学生明确各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对涉及遗传规律的概念形成系统化的认识,从而发现自己显性知识中的错误。

4.1.2用图示法将静态知识动态显性化

生物学中有很多知识可用示意图表示,如代谢的过程图,细胞分裂图,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示意图等等,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就要学习言简意赅的思维表达方法,将这些静态的知识动态地呈现出来,才是真正理解显性知识。比如学习DNA复制的内容时,有这样的经典例题:将一个细胞的DNA用标记,放人含N的4种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分裂4次,则含有N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含有巧N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已知原来DNA中有100个碱基对,其中A有40个,若复制4次,则此过程需要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参加。

让学生画出复制的过程图(图2),发现复制过程的一般规律,复制n次,则DNA分子的数量为2,不论复制多少次,原来的N标记的2条链始终存在于2个DNA分子中,则相应的结论不难得出。计算原料需要多少,让同学们说说思路,有的同学就会发现,复制过程需要的某原料是增加的DNA数量与每个DNA中相应碱基数量的乘积。若再遇到类似问题,同学们一般会用图呈现解题过程。

4.2出声表达

4.2.1学生“说图”

生物知识中有很多示意图和真实的照片图,教师充分利用这些图,让学生说一说,就会发现思维的漏洞,从而有目的地完善学生的思维。

比如图3是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示意图,让学生说一说,你会发现:有不会看图的,不知从何处开始着手;有孤立看问题的,认为暗反应没有光也能进行。学生暴露了问题后,教师指导其注意箭头,点明人为区分的两个反应是一个整体。这样的授课方式比直接告知更易接受。

4.2.2学生“说题”

这里的题目是指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我们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对题意的理解,指出该类型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预测等。比如解入类遗传系谱图这类题目,同学之间两极分化大,教师如果一味在课堂上讲,则十分低效,不如让会与不会的学生相互说,一方面学生说题的过程中相互之间会发生思维火花的碰撞,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每个学生都能从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中得到启迪,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另一方面,学生在表述自己观点和回答同学质疑的过程中需要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需要分析其他学生的看法与自己看法的相似或不同,寻找理由以批驳那些他认为不对的观点,对不明确的地方提出质疑,或和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这就要求他们必须直面自己浅层次的认识,更好地掌握已学习的内容并去做充实意义的添加、建构,从而对问题有深入的思考。

4.2.3学生“说反思”

解题后让学生说说反思,促进学习方法的显性化。我们都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方法和规律,教师的总结取代不了学生的总结,只有让学生学会思考,进行自我总结,才能举一反三。比如我们学习酶的知识后,分析了很多曲线图,有的图是一根曲线,有的图是三根曲线,老师提出问题,“对于分析曲线图,你自己的思维步骤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解题规律,达到解一题会一类。

4.3动手操作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66-01

前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各种各样的学习模式出现在教学课堂,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与素养。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念被广泛的应用在其中,其有效的应用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课堂学习效率,还激发了我们学习生物的兴趣与探知欲,对于活跃高中生物课堂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思维导图理论分析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是利用图文将发射性思维有效的表达出来的一种思维工具,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文字等形成一种有效的记忆链,每一个记忆连接点都可成为一个中心点进行放射性的立体思维,组成个人庞大的数据库体系[1]。思维导图学习就是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学习中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学习任务以及教育目标为中心点进行分解学习内容,应用图像文字等符号作为发射性思维进行引导学习,通过中心点的不断加入与融合,形成系统的学习构图,以此方式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框架结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想象力,培养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还使得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价值

(一)使我们养成了发射性思维的学习习惯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高考学科,其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决定了其学科学习的特殊性。在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大多数都应用在老师教授上,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将老师置于课堂的主体,而将我们的学习放在课本之间的忙碌中,我们在不断忙碌的记录中逐渐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同时对课堂产生厌烦心理。思维导图出现在课堂上,转变了这种模式,将我们放在课堂学习的主体,让我们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自主学习中,大大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知欲,它将生物理论知识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像以及图形展现在我们面前,易于我们在短时间内接受,便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影像,又可以让我们带着重点、难点进行学习,减轻了我们的学习难度一级负担,更能够培养我们的发射性地理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增强我们合作学习能力与关联性学习能力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老师将课堂教学内容用鲜明的字体标注以及关键字词绘制知识体系,通过图像直观的展示在我们面前,引起我们的注意力,调动了我们的学习兴趣,牢固掌握了课堂知识点[2]。通过小组绘制思维导向图,我们在小组学习中分配任务,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增强生物知识的学习,并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竞争意识,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学习成绩。同时,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学习,更易于我们牢固掌握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进去。

(三)帮助我们课后自主巩固知识点

老师在利用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会留出一些没有完成的构图,鼓励我们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自主补充,更留出我们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培养了我们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更在课后复习中不断扩充知识,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加深知识点掌握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巩固知识点的习惯。

三、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利用思维导图课前预习的习惯

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都有课前预习,但是对我们学习来说效果都不明显,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前预习的引入,大大改善了我们的预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课堂学习效率。我们可以根据生物课堂内容中的知识点以及难点,科学合理的构建知识预习思维导图,明确应在课堂掌握的知识点,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记,在课堂上有侧重的听讲与学习,大大提高了高中生物课堂的学习质量。例如,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单元《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第一节《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中,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画出教材中的关键词,如,化学元素,必须元素、非必须元素,微量元素、有害因素与无害因素等,同时用不同色彩标注,并写下遇到的难题,如,不解,为什么等等,在课堂上对不解的侧重听讲,并构建完整的知识构图以及思维方式,以便牢固掌握知识点。

(二)活跃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减轻我们的学习压力,更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与学,丰富了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模式,活跃了课堂氛围,使我们拥有了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我们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加深生物知识的理解[3]。教,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我们用不同的符号标记中心词,关联的中心词用同中符号,将所用的关联词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提高了我们主观学习能力与地理思维能力。学,通过合作学习,我们组员之间构建思维导图,并加以展示,突出了我们课堂主体地位加之老师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例如,高中生物教材中学习《细胞》的章节中关于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体单体变化规律时,知识点多又很难理解,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将理论知识用思维导图构造出来,引导我们学习,然后我们将各个知识体系进行分组补充,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的将知识体系进行完整的思维导图构造,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加深知识的学习。

(三)提升课堂实验方案设计,培养了探知思维能力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另我们最为迷茫的就是设计实验方案,往往都会出现不知从什么地方下手,这也是困扰我们最为严重的难题。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完成生物课堂实验方案设计,在使用思维导图时,还激发了我们对生物知识的探究思维,提高了对实验的热情,也使得我们更好地完成了实验。比如,在我们生物实验课《脂肪的检测》中,老师给定实验主题,让我们小组根据主题进行方案设计,我们可以根据材料的选取、步骤、结果进行方案设计,最后用思维导图将其呈现出来,简单易于操作,更能很好的完成实验任务。

思维导图可以这样绘制,最左端中间大框“脂肪检测”,分为三小支,上面一支为“选取材料”,在“选取材料”后面为材料内容,如“花生的子叶”;中间一支为“步骤”,“步骤”在分为三步,上面一步为“制作切片”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中间一层为“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最下面一层为“制作b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下面一支为“结果”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结束语

生物理论知识较之其他学科具有知识点含量大、抽象性以及综合性强的特点,我们在学习中,往往很难牢记知识点,在考试中或实际运用中也会经常出现混淆现象。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不仅解决了我们面临的难题,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与效率,还为高中生物课堂学习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方法,具有相当大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篇10

真正的物理课堂应该是积极思考的天堂!应该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乐土!高中物理课堂作为物理学习的主阵地,老师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更应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是从理性上间接、概括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即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大脑一系列形象的、抽象的以及灵感的活动,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而这种能力在当前社会知识成“爆炸式”增长,知识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所最需要的;作为高中物理教师的我们要好好把握新课程理念,努力培养出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一、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向,充分体现学生为课堂的“思维主体”

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知识,更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注意力和思维动态。要达到此种境界,作为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倍、多20倍,方能游刃有余地把握教材,到了课堂上,我们的思想和语言就不知不觉地针对学生而产生。而我们注意的中心点,就不是自己的讲述,而是学生的思维情况了:从学生的回答、学生的表情、学生的神态、学生的眼神中就能判断出他们是否懂了,如有必要,就补充讲些新的事实。这些情况并不是我们所能全部预料到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具体的思维逻辑和规律,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另外,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同于显性知识的形成过程,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基于此,物理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主体”作用,能够让学生归纳的让学生归纳;能够让学生概括的让学生概括;能够让学生推理的让学生推理;作为教师,我们要满足学生对抽象活动的精神需要,我们要做到,对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的提供和描述上是慷慨的,而在进行理论提炼和概括上是吝啬的!在由事实到概括的过渡中,学生品味到思维的果实;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课堂的乐趣;领略到物理学其中的美!所以,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的考虑,怎样才能把学生引到这样一个独特的位置。

比如说,在教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和学生一起列举,日常生活中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的数据,对于规律的总结和提炼留给学生;动能定理的教学中,我们只需要和同学们一起在具体的实验中测出真实的数据(合外力做的功、动能的变化),至于规律学生一定能够概括出来。正是当学生在具体事实和概括之间建立起思想上的联系时,他们才会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二、利用物理实验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别是中学物理实验对学生物理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新课程理念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探究的思想和理念。而实验教学是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途径和手段。

思维是对事物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大量和深刻的感性认识是思维深化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因子,而观察和实验是对事物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在生活节奏加快、学习任务加大的今天,学生的生活经历减少,生活体验不足,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并且物理实验是在严谨的条件下进行的(生活中不宜或根本看不到),从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更科学、更可考、更深刻。比如说我们所做的“钱羽管实验”、“光的双缝干涉实验”,生活中很难见到,这样一个实验对我们的视觉绝对是一个冲击!动量守恒中五个相同小球的碰撞实验,拉起其中的两个碰撞后另外两个摆起相同的高度,这种感性认识也是不可磨灭的、记忆是永恒的!

另外物理实验我们也并不能仅停留在观察和操作上,对于物理实验的设计更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广泛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和学生一起设计并提出多种可能的实验方案,运用比较和鉴别思维,按照可靠、简便、精确等原则,结合实际条件,从中选择并确定可行的实验方案,从而使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设计过程,提高其素养。

三、科学的巩固练习和有效提问

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需要对事实进行积极地思考,并且能够运用概念去判断、推理,去解决实际问题。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抱怨,“上课听懂了,明白了概念,就是遇到实际问题还是无从下手”;我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全是学生上课没注意听课,应该还与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关。有的教师为了知识更易于学生掌握,下了很大功夫,力求使自己所讲解的一切东西都变的明白易懂、毫无困难,使得学生往往用不着思考。教师在课堂上不停的在讲,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而这样做的效果,实践证明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把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去,能够有效的加深理解。所以,知识的讲解之后,要有实际的巩固练习,通过练习来促进对知识的掌握。而这样一个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对事实、事物、现象的实质进行独立的思考,并且练习能够观察、能够分析的实际作业。在备课时,这样的问题练习我们要精心准备,设置科学合理。在这一个环节,教师要充分的观察,判断出每一个学生的听讲情况跟他对知识的思考理解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在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这样的提问可以是集体的问答,也可以是单独的提问,从而可以实时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动态,调整教学的思路。学生完成了问题,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能够得到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于不能准确回答的学生,我们要实时引导和点拨,让其排除障碍掌握知识。

总之,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学习理论知识,研究课堂实际,注重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课堂上播下一粒粒智慧的种子,收获祖国灿烂的未来!

篇11

高中生物在整个高中教育中,被很多老师和学生视为一门副科,因此不受重视。但是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是每一个高中生必须具备的,也是必修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现行的高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首先,生物课文学素养最早是被国外的科学家提出来的,但由于生物学科在高中不受重视,所以,生物学科素养的教学在中国的进程相当缓慢。并且在生物学科领域改革不够深入,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建构以及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并且,由于在高中很多教师的观念里,只有语数外是主修的科目,也是最重要的科目,而生物作为辅修的科目,却被广大师生所忽视,导致高中生偏科现象严重,同时,高中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被迫地接受科目的选择,导致学生的兴趣渐渐的消退。不H如此,生物课上,很多老师只注重生物知识的讲解与灌输,而忽视了做生物实验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动手实践的机会缺乏,渐渐地失去了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

除此之外,虽然新课改是很多高中生物老师意识到了在课堂上跟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无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结果导致课堂毫无秩序一片混乱,并且教师讲的内容还是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更不懂得如何在帮学生学习更多的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帮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与真谛。

二、对高中生进行生物科学素养教育的方法途径

1.在实验的过程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要想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更好的渗透科学素养就需要学生亲自去实验去探究,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实验的过程,更好地锻炼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好的创新,进而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科学能力。

例如:在学习有关“种子的呼吸”这节课的内容时,在学生通过课堂的讲解,对种子的呼吸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设计一个有关种子呼吸的实验。然后让学生结合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验的过程中,自己动手去操作。但是,为了帮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指点,引导学生如何科学地完成实验的每一个探究步骤。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需要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悦但又不是科学性的实验氛围,这样学生没有了束缚感,思维就会变得更加的活跃,胆子也会变得更大。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大胆的设疑,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大胆的提出来,然后对于种子呼吸的这种现象敢于做出自己的猜想,然后根据自己的猜想,去大胆而巧妙地设计实验的每一个流程,并且教师要做好引导,力求让学生开放思维,将实验的内容及过程创新化是每一实验步骤都具有科学性。接着,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做好观察,并将所观察的现象,以及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感想记录在自己的实验册上,根据实验报告上的内容仔细地填写,然后学生根据自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实验的过程,大胆地去分析种子呼吸这种现象。同时,学生要充分地结合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科学的表达出自己的理解与想法,最终根据实验的过程以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作出结论。就是这样一个实验过程,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自己独立完成每一个实验步骤,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观察探索的欲望及能力。

2.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其实,面对现行的高中生物教学现状,要在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并努力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对高中生物老师来说,也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又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但是,高中生物是一门科学性极强的课程,所以,需要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更好更快更轻松地掌握更多的生物学科方面的知识,还需要为学生创设科学的环境,开辟更多的平台,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去看待生物这门学科。用科学的态度去探究生物物种以及现象,养成正确的评判观和是非观,使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科学文化素养切实得到提升与锻炼。不仅如此,要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素养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去探究分析每一种生物现象的本质所在。这就需要教师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所潜在的一些现象,然后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探究发现这一现象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这节课时,首先要先让学生理解遗传的概念,根据书本上的内容探寻生物遗传的规律,然后在探寻的过程中仔细去观察,发现问题,然后结合遗传的规律进行大胆的设疑,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去思考这一现象,然后通过亲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站在科学的角度上去得出自己的结论。

3.理论知识在生活中充分得到应用

篇12

伴随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有愈来愈多的学生能够步入高中教学课堂。然而对于生物学科而言,许多学生在接触高中生物之前,仅仅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接触过生物学科,而且由于中招考试范围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并没有引起广大师生的广泛重视。因此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刚开始接触生物时的基础几乎为零。因此开展好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依然具有一定的难度。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思想,以便于能够正确迎合当前高考命题方向,不断纠正教学偏差,才能够实现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果的目标。

一、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通过不断的发展,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显著成绩。然而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高中生缺乏自主性学习研究环境

新课改要求教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开展自主性学习研究能力。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与实施,大部分学校和大部分教师都能够把握住新课改的实际教学要求。然而仍然有一些高中教师不能够准备把握住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方向,其中不乏高中生物教师。这些教师依然采取传统式教学模式,并没有注重高中生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致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更有甚者,一些高中生物教师甚至不知道如何正确开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工作。

2.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受到约束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都有了新的界定,然而高中生物教师却不知道怎么去把握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不仅如此,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并没有充分把握准确,并且他们认为高中生物教学大纲较为抽象,并不适合高中生物学科的具体教学工作。而且,高中生物教学内容较为抽象,许多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将生物教学内容把握好,再加上辅教学资料和教学大纲又不加匹配,致使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难度又提升了一个层次。为了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大量实验才能够帮助高中生巩固与复习课堂教学内容与知识。然而高中生物教学过程里,实验条件不够完善,缺乏生物实验设备,这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无法实施到位。在新一轮生物教学大纲中,对生物实验教学更加注重,然而实验室数量较少,并且实验设备不够完善,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无法顺利开展与实施。

3.未对新课程理念认识到位

新的教学大纲对高中生物教学工作有了许多新要求,然而很多高中生物教师没有控制好教学进度,未能严格按照新制定的高中生物大纲执行。因此,无法基于宏观方向上来调整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致使高中生物教学进度无法和教学内容相协调,步调一致。上述问题的产生与影响,都能够体现出高中生物教师未能够对高中生物教学理念有着充分的认识与理解,让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与教学大纲有着明显的偏离,缺乏生物教学资料的整理和综合能力。

二、如何实现对高中生物教学观念的创新型改革

与传统式教育模式比较而言,新课改不仅注重高中生的知识素养能力,同时还注重知识运用能力。作为一名新世纪高中生物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生物教学观念,注重高中生学习能力与兴趣的培养与提升,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从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与总结高中生物教学经验,加快高中生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1.动力源自于兴趣,注重高中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升

是否能够培养与提升高中生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兴趣,主要依赖生物教师是否能够正确地加以引导。那么怎么样将高中生的眼球吸引到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上来呢?在我看来,关键是把握住学生的脑海思维,让其对生物学科产生“好感”。假如是一名具有丰富生物教学经验的高中教师,他们往往会利用不间断地生物知识引导,通过科学性、规范化的课堂提问,以此来激励他们主动去思考,引导他们去寻找开启知识殿堂的那把钥匙。只有拥有兴趣,才能够具有前进的动力。因此,在日常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要学会帮助学生开启学习思维,同时主动地激励与引导高中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去。因此,即便一些学生之前不喜欢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他们也会慢慢地在你的引导下主动地投入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工作中去,并不断热爱高中生物教学。

2.环境渲染教学氛围,创建创新型教学环境

一个宽松愉悦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往往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平等和谐融洽。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氛围中开展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往往能够锻炼高中生的生物学习思维意识。氛围是一种外在的条件,在这样的氛围下,不仅有教师的说教,同时打破常规,允许学生可以打断生物教师的授课,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可以与教师的意见不相同,不仅如此,高中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是在允许范围之内的。在这样的一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环境下,不但能够提升高中生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的主动积极性,同时还能够鼓励高中生敢于提问题,回答问题,鼓励他们学会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往往能够提升高中生对高中生物学科的兴趣,锻炼与培养高中生的学习思维与生物意识。同时,生物教师还需要努力激起高中生在生物学科领域求知欲,锻炼高中生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里的思考与探索能力。

3.实用体现价值,凸显高中生物的实用性

传统式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式生物课堂,所以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于多渠道、多方式,以此来创造出复杂灵活的生物教学模式。实验、练习以及思考是生物教学过程里不可缺少的几种,能够直接反映出教学效率。实验能够帮助高中生将课本知识转换实践能力,练习可以帮助高中生复习和巩固课堂教学知识,思考能够帮助高中生培养高中生物学习思维。

四、总结

由于新课改的开展与实施,高中生物教学以及教学大纲都有了新的变化――不仅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同时更加高中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生生物素养以及生物学习能力都有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新世纪的高中生物教师,我们一定要基于当前教学环境出发,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以此来迎合当前的教学大方向和大趋势。通过不间断地尝试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与提升高中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兴趣,主动引导高中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地总结和积累日常教学经验,改正教学中出现的弊端,以此来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进而发展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卫娟.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5,02:116+118.

[2]杨翠,刘夕芳,李艳红.简论素质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落实――从教师方面探讨[J].学理论,2015,17:223-224.

[3]李文荣.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2,34:45.

篇13

高中文理分科一般是在高一进入高二这一阶段时进行,经文理分科后的高二初始的这个过渡期,又恰好是一个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准备期,也正是高二段打好坚实基础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尤其是高一学生进入高二文理分科后在学习上的很难适应和把握,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文理分科后的课任教师就要摸索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调整学习思路,让学生准确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单就我任教的生物学科来说,本人就结合了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实际,针对当前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教学深难度”、“教材重难点”等就灵活采取了合理的课程设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落实课程教学方案和活动,着力促进学生全面主动而有个性地发展;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好如何将学习深入下去作为学习源动力的问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并产生对远期的学习动机为主、以各具特点的具体动机为辅而具有持久有效的动机体系,让学生在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动机与兴趣的基础上,使兴趣与精力对学习发挥出更充分尽致的特色,这样就能侧重地使学习从深层次上得到提高而获得知识学习的最佳效果,促使其全面发展。

一、在高中文理分科后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

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高中文理分科恰好又是学生职业生涯的重要拐点,这对学生的人生生涯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文理分科后,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爱好,加强丰富了学科知识,更利于高校择优录取新生;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学习积极性和效率都因此而得到提高。但是学生之间的竞争就更为激烈,学习的压力也就愈来愈大,因此,这也就需要怎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并持之以恒,强化其学习动力,而这个动力则是要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是一种能让学生具有恒学的精神力量,当然这也与学生的兴趣、情绪、意志和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息息相关。所认,教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能只重视目标动力(诸如帮助学生制订什么成绩超过某人、排名第几、考多少分之类的目标),而更多的是要注重着力挖掘学生学习的深层次动力。动力的缺乏就会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变得被动、沮丧,逐渐丧失最初的学习热情与信心而自暴自弃。与此同时,在现代教育创新教学方式的新理念下,尤其重要的是教师要完全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关注学生发展的特长与特征,分清学生面临的不足和潜力,磨练学生的意志和耐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学生将枯燥的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变得多姿多彩,使学生的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兴趣盎然。以此就能培养学生产生一种心理自我期待的无穷兴趣力,从挖掘中催生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学科学习的浓厚兴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