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水利工程的前景与发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水利工程建设关乎国计民生,是我国的基础性设施。水利工程的设计关乎着水利工程的质量、进度以及水利工程的功能。合理的水利工程设计不仅能够发挥水利工程项目的基础功能防洪、抗旱等,同时还能够带来现代化所需要的功能发电等。合理的水利工程设计既能够给国家带来经济利用价值,同时还能够为社会带来生态价值,能够节约水资源、节约工程建设成品等。水利工程的创新设计是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力求追寻的目标,是保证水利工程安全、高效、经济的基本保障。
1水利工程创新设计的现状
水利工程设计对于水利工程的安全、高效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水利工程设计是一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过程,我国的水利工程设计项目虽然有着很优秀的案例,但是水利工程设计中也存在着不足。就我国目前水利工程的设计现状来讲,虽然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人员很多,但是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很大的差别,有的设计人员能够以团队式合作完成一项设计,有的却缺乏设计能力。总体而言,我国当前的水利工程设计领域缺乏专业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另外水利工程设计领域的管理措施也有不到位的地方,在设计人员选拨与管理中缺乏统一的标准,水利功臣的设计要求标准也没有 统一的标准,有的工程设计筵席过去的设计风格和标准,没有标新立异的创兴,有的则有些创心,但是却缺乏实际表现能力。水利工程的创新设计现状将会有一定的转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加强水利工程设计的管理
加强水利工程设计管理对于提高水利工程设计水平,能够使水利工程设计更加专业化和综合化、嘉庆水利工程设计管理需要进行专业管理,首先从项目的招标管理开始,严格按照招标要求筛选设计项目。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设计,淘汰或是要求予以改革,符合标准要求的设计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其次要加大水利工程项目设计的考察力度,从设计起稿开始到设计过程中每一个细小部分都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1.2注重方案设计的对比
水利工程设计过程需要经历拟定方案、设计方案、比较方案、选择方案的过程,其中比较方案对于选取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案具有重要作用。水利工程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一项工程,工程设计对于后续的施工有决定性作用,设计的合理、科学则施工更加安全、顺利。在比较方案的过程中,工程管理者能够权衡所有设计方案,充分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分析,避免设计失误而带来的经济等的损失。除此以外,注重方案设计的对比能够改善方案设计的不足之处,优化设计方案,使水利工程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在比较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多角度的考虑问题,要考虑建设施工条件,工程所用费用,工期长度等问题。总之,注重方案设计的对比对于水利工程创新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有话方案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
2影响水利工程创新设计的因素
2.1设计中缺乏环境意识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人民群众的维护,需要维护工程的环境安全、整洁。同时还需要设计师能够合理的考虑设计的环境因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增强水利工程的环境意识,需要设计师增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更加珍惜自然的水资源,加大城市环境所出现的污染、内涝等环境问题的关注,以便在自己的设计过程中改善水利工程的不利因素,从而更加完善水利工程的设计。
2.2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较杂
水利工程的设计包括工程的方案设计、工程的结构设计,确实需要多方向的人员参与设计。但是如果设计人员过多,并不利于设计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在设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的发生,应当合理的选择设计人员,保证设计人员的专业合理性是获得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案的必要途径。其次要加强对设计人员的培训教育,提升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2.3水利工程在设计中的技术要求难以达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水利工程的相应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例如水利信息化技术,这种技术对于水利工程项目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可以提供防汛预案,这就减少了对水利工程设施的损害程度。高科技技术如若很好的应用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则必然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技术本身的不成熟或是技术应用的高难度等因素,常常会影响水利工程的设计。有时方案设计科学合理,但是技术要求不能满足方案。总之,水利工程设计在考虑技术水平时有很大的难度。
3水利工程创新设计的发展前景
3.1注重生态理念的设计,并增大创新力度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重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的可出续发展,在各领域的设计中也要体现可持续性,这种可持续的体现就是注重设计的生态型,注重设计环境合理性。生态设计要求利用自然环境,在满足相应的水利工程要求下,合理设计利用自然环境,并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保证生态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够加大创新力度。创新需要满足工程的可实现性,为保证系统的合理运转,需要统筹兼顾,既要满足水利工程的基础功能,又在创新的基础上改造水利工程,使水利工程更加多元化,使水利工程能够发挥最大的优势,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
3.2注重以人为本,注重科技创新
水利工程设施的服务的对象最终是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水利工程设计的主要选择方向。在水利工程设计建设过程中,在满足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要考虑以人文本的理念,考虑生态建设、水资源管理、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等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的人文因素。同时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融入科技创新成果,发展先进的技术设备,为水利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更好的条件。
3.3水利工程设计趋向美观化
水利工程也是环境工程,也需要体现一种美。对于水利工程来说,相应的优美环境的水利工程更加生态化、人性化,更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水利工程设计的美观化,需要保证设计的生态性标准的前提下,将单纯的水利工程转变为水利观光区,这样不仅能够满足相应的基础条件,同时还能够带动相应的经济发展。美化水利工程建筑是凸显水利工程设计的有效手段,对于水利工程建筑的设计,讲究因地制宜,在满足河流的自然美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达到水利建筑与旅游景观相结合要求是彰显水利工程创新设计的高水准。
4结语
水利工程关系着国计民生,水利工程的创新设计就是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在水利工程的创新设计过程中,要以生态理念为基本,在满足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基础上,进一步美化水利工程设计,用高科技技术优化水利工程设计,发挥设计师的综合能力创新设计。只有水利工程设计的科学合理,才能够保证施工的安全可靠,避免经济损失,才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GPS技术是一项比较高端且应用范围比较广的技术,然而,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却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国水利工程领域在GPS技术应用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同时也取得了很多具有实践性的成果,但是随着水利工程领域的发展,现有的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已经不能满足水利工程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今后的水利工程的发展中,要加强对GPS技术的研究,进而促进水利工程在更大程度上的发展和进步。
一.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的应用现状
测绘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十分关键的一个阶段。我国水利工程领域在将GPS技术引入到测绘中后,其测绘的效果要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因而GPS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1 GPS技术测量依然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就笔者看来,目前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应用的不足首先体现在误差方面。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大型的建设,并且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所以在测量的过程中,测量误差是不允许出现的。经调查发现,GPS技术在测量的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主要是由于测量人员的疏忽、测量方法不正确等几个方面导致的。
1.2 GPS技术应用力度不强
由于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应用的时间相对来说还比较短,再加之在水利工程测绘中,可用的测绘技术以及可用的测绘仪器都比较多,如常见的电子水准仪、全站仪等等。多种技术与设备的存在使得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的应用量不大、力度不强。
1.3 技术人员操作水平较低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除了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GPS技术操作的主体,即技术人员方面的问题。由于GPS技术是一项比较高端的技术,如果GPS技术的操作人员业务水平低下,相关的技术知识薄弱,并且缺乏一定的技巧和经验,那么在测量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方面的问题,进而导致测量误差的出现。所以,GPS技术的技术操作人员水平不高也是当下应用现状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的具体应用
由上述可知,在当下水利工程测绘领域中,GPS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误差、应用不强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GPS技术应有效果的发挥,同时也不利于水利工程的建设。通过对GPS技术的分析,以及对水利工程测绘的分析,笔者对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运用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对GPS技术的外业测绘、布网测量,以及实时动态测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提高GPS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而提出一些宝贵的参考意见。
2.1 GPS外业测绘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应用最广的一个方面就是GPS外业测绘。由于选点定位对于GPS外业测绘十分重要,所以,在进行这一工作前,要对该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方面要积极的收集所测量地区的地理位置、标架条件,为选点定位提供足够的信息;另一方面,要确保GPS测量装置的稳妥,从而确保其选点的有效与正确。
2.2 GPS布网测量
GPS布网测量也是该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一项重要的应用。在进行该测量时,要时刻根据测量的线路以及测量的带状进行测绘。同时还要根据测量的不同区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在测量引水工程时,需要使用点或者边连式的测量方法来进行测量;再如测量工程枢纽时,要采用边或者网连式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2.3 实时动态测绘技术
实时动态测绘技术主要就是:在某一已知点上,建设基准站,并且安装一台GPS接收机,对全部可见卫星展开现场观测,并且收集可以观测到的信息与数据,利用无线电传输设备,进行数据的传送,通过数据链输送到相应的流动站。流动站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也可以结合相对定位原理,利用无线电接收设备进行基准站数据的接收,之后进行差分解算,并且流动站将这些数据和本身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并且得到两观测站的相对位置,最后,解算、储存、输出流动站位置的三维坐标。
三.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前景
由于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领域的应用时间还比较短,同时对于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领域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然而,GPS技术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且是一项比较高端的技术,所以在水利工程测绘领域,GPS技术的应用前景是相当广阔的,不仅能够为水利工程测绘领域的发展增添一份强有力的力量,同时也能够为测绘领域的发展开辟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所以,无论是GPS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还是水利工程测绘领域的专业人才,都要进行努力的专研和研究,并且将二者进行完美的结合,从而为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领域拥有更广阔的天地而低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上仅仅只是对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运用的几个方面的研究,并且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都是比较浅显的。然而,事实上,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应用的方面比较多,同时也是比较复杂的。而仅仅凭借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来提高GPS技术的应用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于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应用的研究还需要水利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结语:综上所述,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应用的研究对于水利工程领域的发展来将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GPS技术要想与水利工程测绘技术相结合还涉及到许多方面,同时难度也比较高,再加之我国水利工程领域在GPS技术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在今后的水利工程测绘领域发展中,要加强对GPS技术的重视和研究,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要从GPS技术应用的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从而研究出更适合与当代水利工程测绘发展的GPS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而促进我国科学技术,以及综合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0 引 言
水利工程测量中,先进的测量方法和设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不断地进入我们生产和生活中。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以高效率、低成本、高精度、不需通视等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GPS相对定位可以获得厘米级相对位置,目前的动态RTk可以在几秒钟内就可以获得相对的GPS基准站给的高精度定位数据,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 GPS技术发展现状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3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单点导航定位与相对测地定位是GPS应用的两个方面;对常规测量而言相对测地定位是主要的应用方式。
相对测地定位是利用L1和L2载波相位观测值实现高精度测量。其原理是采用载波相位测量局域差分法:在接收机之间求一次差,在接收机和卫星观测历元之间求二次差,通过两次差分计算解算出待定基线的长度;求解整周模糊度是其关键技术,根据算法模型,设计了静态、快速静态以及RTK等作业模式。静态作业模式主要用于地壳变形观测、国家大地测量、大坝变形观测等高精度测量;快速静态测量以其高效的作业效率与厘米级精度广泛应用于一般的水利工程测量;而RTK测量以其快速实时,厘米级精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如碎部测量)与工程放样中。RTK技术代表着GPS相对测地定位应用的主流。
GPS测地型接收设备是实现测地定位的基本条件,接收机有单频与双频之分,双频机能以L2观测值修正电离层折射影响,最适宜于中、长基线(大于20 km)测量,具有快速静态测量的功能,可升级为RTK功能;单频机适宜于小于20 km的短基线测量,对于一般水利工程测量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RTK系统由GPS接收设备、无线电通讯设备、电子手簿及配套设备组成,整套设备在轻量化、操作简便性、实时可靠性、厘米级精度等方面的特点,完全可以满足数据采集和水利工程放样的要求。鉴于GPS系统在轨卫星数有限,在对空通视受遮挡的条件下,不能保证正常解算,影响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实践表明,单频GPS系统由于多环境的制约,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随着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LONASS)的不断完善,利用GLONASS来改善GPS性能的双星座系统(GLONASS +GPS)已由美国Ashtech公司研制成功。这种全天候、全地域、高精度的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接收设备,双星座系统的接收设备实现了GPS接收设备的新水平。
2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的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我省的水利工程建设迎来前所末有的发展机遇,这就对勘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行业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发展,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已实现CAD化,有些软件本身还要求提供地面数字化测绘产品的支持;建立勘测、设计、施工、后期管理一体化的数据链,减少数据转抄、输入等中间环节,是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内外业一体化的要求,也是影响水利勘测设计技术发展的瓶颈所在。目前水利工程勘测中虽已采用电子全站仪和电子水准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但常规测量方法受横向通视和作业条件的限制,作业强度大,且效率低,大大延长了设计周期。勘测技术的进步在于设备引进和技术改造,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引入GPS技术应当是首选。
当前,用GPS静态或快速静态方法建立沿线总体控制测量,为勘测阶段测绘带状地形图,路线平面、纵面测量提供依据;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为闸门、渠道、堤坝建立施工控制网,这仅仅是GPS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初级阶段,其实,水利工程测量的技术潜力蕴于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应用之中, RTK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下面就RTK技术在水利勘测中的应用作简单的介绍。
3 RTK技术在水利测量中的应用
3.1 实时动态定位(RTK)技术简介
实时动态定位(RTK)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DGPS)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在水利工程测量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众所周知,无论静态定位,还是准动态定位等定位模式,由于数据处理滞后,所以无法实时解算出定位结果,而且也无法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核,这就难以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返工来重测由于粗差造成的不合格观测成果。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延长观测时间来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这样一来就降低了GPS测量的工作效率。
实时动态定位(RTK)系统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建立无线数据通讯是实时动态测量的保证,其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安置一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随机计算机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3维坐标和测量精度。这样用户就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确定观测时间,从而减少冗余观测,提高工作效率。
3.2 应用实时动态定位(RTK)有快速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两种定位模式,两种定位模式相结合,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可以覆盖水利工程勘测、施工放样、监理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前端数据采集等全过程。
3.2.1 快速静态定位模式要求GPS接收机在每一流动站上,静止地进行观测。
在观测过程中,同时接收基准站和卫星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解算整周未知数和用户站的3维坐标,如果解算结果的变化趋于稳定,且其精度已满足设计要求,便可以结束实时观测。一般应用在控制测量中,如控制网加密;若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 ,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实施比较困难,而采用RTK快速静态测量,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点定位只需要5~10 min (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定位时间还会缩短) ,不及静态测量所需时间的1 /5,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可以代替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等控制点加密工作。
3.2.2 动态定位模式动态定位测量前需要在一控制点上静止观测数分钟(有的仪器只需2~10 s)进行初始化工作,之后流动站就可以按预定的采样间隔自动进行观测,并连同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确定采样点的空间位置。目前,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
动态定位模式在水利工程勘测阶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完成地形图测绘、中桩测量、横断面测量、纵断面测量及导线测量等工作。测量2~4 s,精度就可以达到1~2 cm,且整个测量过程不需通视,有着常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不可比拟的优点。
3.3 RTK技术的优点
1)实时动态显示经可靠性检验厘米级精度的测量成果(包括高程) 。
2)彻底摆脱了由于粗差造成的返工,提高了GPS作业效率。
3)作业效率高,每个放样点只需要停留1~2 s,流动站小组作业, 每小组( 3 ~4 人) 可完成中线测量5 ~10 km。若用其进行地形测量,每小组每天可以完成0.8~1.5 km2 的地形图测绘,其精度和效率是常规测量所无法相比的。
4)在中线放样的同时可完成中桩抄平工作。
5)应用范围广可以涵盖水利工程测量(包括平、纵、横) ,施工放样,监理,竣工测量,堤坝监测测量及GIS前端数据采集等诸多方面工作。
6)如辅助相应的软件, RTK可与全站仪联合作业,充分发挥RTK与全站仪各自的优势。
3.4 推广建议
1) GPS静态定位技术和动态定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高效、高精度地完成水利工程平面控制测量。
2)生产过程中采用常规方法和GPS技术相结合的生产流程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3) RTK技术的出现使GPS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开发商相继推出的新型号仪器,其初始化时间越来越短,跟踪能力越来越强,精度越来越高,可靠性也越来越强,并有着良好的性价比,在水利勘测设计单位具有代替全站仪的趋势,各单位设备更新时应考虑这一因素。
4)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是水利工程测量的一项革命性的技术革新,它将对传统的作业理念与方法予以更新。
4 结束语
GPS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测量是水利工程测量外业勘测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其应用及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在水利工程测量中蕴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GPS中的RTK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其对水利工程勘测的巨大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①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不规范。由于农村水利工程的工程规模较小,在技术要求方面往往会被设计人员所忽视,而且因为经费的原因,使得许多农村地区的施工和检验设备过于落后,甚至在水利工程的检测方面工作并不到位,在这情况下使得部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难以满足国家的相关建设标准。
②工程承包的方式使得水利工程建设不严谨。由于大部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多是选择工程承包的方式进行,而部分工程又被承包商转包,这使得水利工程的监督管理难以有效进行,加上部分的工程队伍为了多段工期,降低成本,使得水利工程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③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部分基层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甚至没有完善监管体系的已是,使得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多是停留在目测和估计上,使得工程质量难以有效保障。
二、解决措施
(一)解放农民的思想
解放农民的思想,让农民了解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维护水利工程建设当中,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水利工程的有效发展,而且现如今,水利设施不仅仅能造福当地百姓,而且其还有利于发展水上的旅游业和水产业,提高社会效益,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在解放农民的思想,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水利设施项目股份制的方式,让当地农民看到维护水利工程所带来的利益以及发展前景,从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二)实施奖惩制度
为了进一步的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力度,政府应该加强对水利设施的监督管理力度,实施奖惩制度,对于给水利设施造成破坏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对于举报或者维护水利设施的人员给予奖励,奖罚分明。同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转包行为也必须加强监督管理,杜绝一切的转包行为,在水利工程竣工之后实施严格的检测,工程质量优秀的工程队给予适当的奖励,而对于所谓的“豆腐渣”工程必须严惩不贷,必须要将不良的建筑风气扼杀在摇篮中。
(三)积极应用科学技术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合理的利用现代的科学检测技术,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水准,完善相关的检测设备以及检测仪器是水利工程质量的有效保障,因此对于水利工程的检测应该积极应用科学技术,保证农村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现有的工程测量仪器应该注意维护和检修,并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中多进行实地测量,实事求是,以客观的事实代替主观的判断,在确保工程效率的同时保障工程质量。
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农村饮水管道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浅谈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源保护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措施
物联网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推广前景
水利工程灌浆施工的次序及方法探析
关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重力式码头结构加固改造设计探讨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试析灌区的建设管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村一体化制水设施反冲洗系统管理浅议
水利工程布置特点与总体布置措施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电力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思考探究
对中航油事件和巴林银行破产案的思考
基于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的产业结构分析
刍议机电设备安装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案
暖通及给排水安装工程常见问题之浅析
基于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讨
丹江口水库河南省移民综合设代工作实践
区域调水信息化平台建设现状及应用前景
薄壁管道环焊缝的超声相控阵检测方法研究
基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对策措施
浅谈水利建筑工程质量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
智能电网建设中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探析
蓄能罐式液控缓闭止回蝶阀的液压系统分析
用电信息采集计量在线检测与诊断分析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枣庄市房地产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对策研究
试析灌区的建设管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分析
盐城湿地旅游资源数据库总体结构设计
后危机时代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探析
关于优化鹤岗市区级产业结构的对策研究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分析研究
浅议供电企业财务稽核与风险内控管理
变电站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管理分析
探讨关于变电电网中运行安全控制问题
浅议智能电网的无功补偿配置优化思考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浅议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勘察设计
水利行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职能转变的思考
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实证研究
渠道砌护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对策分析
1.序言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水利工程建设在享受着最好的发展形势,政府的大力投资和社会资源的不断汲取,再加上经验的累计给中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前途。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水利工程的发展还是存在着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的做好中国水利的发展。
2.中国水利施工机械的现状
2.1.没有可选性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水利施工机械的品种太少,用户在使用前必须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现有的机械很少是成套性出售的。而且目前的水利施工机械的型号还不全面,水利工程中不能全面的使用到。由于种类少,型号少,所以用户没有可选性,更加不能针对工程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
2.2.性能不足
现有市场上的水利施工机械不仅种类少,性能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性能差,很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功能是没有的,这就造成了目前水利施工机械在国内的用途并不是非常的客观。
2.3.机械的寿命短
现有的机械使用的寿命通常较短,具有不可靠性。甚至会在机械使用当然过程中突然中断,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
2.4.机械的基础部件质量差
由于目前水利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制造还没有规模化,所以机械的基础部件的质量较差,目前为止,生产机械基础部件的技术还在不断的更新中。
2.5.技术含量低
水利工程施工设备虽然是使用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但是它的技术含量还比较低,不能完成难度较高的工程施工,并且操作简单,没有技术难度。
3.中国水利施工机械的发展方向
3.1.河道疏浚机械设备
我国的江河湖海众多,气候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地理条件也十分的复杂,所以国内河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淤积。这种情况下,需要专门开发用于河道清理的全系列的水利机械。而这种机械的特点是工作效率高,能够远距离的监测到淤积的情况以及能够准确挖掘出淤泥,及时的清理掉水表面漂浮的垃圾,帮助河道畅通和河面清爽。
3.2.防汛抢险机械设备
首先我们要学习国际上的防汛装备的先进技术,然后根据中国河道的特点研制出能够在汛期使用的防汛施工设备【1】。这一类的机械设备应该是操作简单,灵活的,并且搬运起来较为便捷的,还要能够在天气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使用。初步的防汛抢险设备的构想是模块的结构,搬运方便,拆卸方便也便于现场的安装。
3.3.堤坝加固设备
堤坝加固设备主要是用在汛期之前,加强堤坝基础的。堤坝加固设备是目前市场上比较紧缺的。首先它应该能够测量出堤坝和水库能够抵御的水压系数,然后根据预计的汛期洪水和水库水量的计算,自行决定是否要进行堤坝加固。这样的机械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是能够减少洪水伤害的最佳帮手。
3.4.农田灌溉节水机械设备
中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灌溉中首要的是节水问题,但是过度的节水又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所以需要研发出农田灌溉智能节水机械设备,首先它能够测出土地的缺水程度,然后根据农作物的习性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并且采取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滴灌的技术让水能够充分的利用,能够充分的让农作物吸收。农田灌溉节水设备必须具有智能,方便,精确等特点,要结合国内外相关的先进技术进行研发。虽然在开发上有难度,但是其应用前景广阔,能够为中国的水利建设带来一份力量。
3.5.大型的水利工程机械设备
这类设备主要用在修建水库,修建大坝等大型的工程中。最重要的是对开挖衬砌技术和混凝土施工的设备。要研发出多种形式的挖掘机,水泵,盾构机以及建筑机械。大型的水利工程机械设备是能够帮助人们从手工式水利工程施工走向机械化水利工程施工的最直接的办法。
4.水利施工机械技术的发展方向
4.1.电子化
水利工程设备的发展是朝着电子化的发展方向发展的。由于水利工程复杂,复合作业内容较多,又很难将其分解成简单的工作逐一完成,所以实现自动化是件很难完成的任务。但是目前电子控制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也慢慢的开始融入到水利工程施工方面的机械中,开始出现电子清泥船和遥控挖泥机等电子产品,这些电子产品虽然还是处于水利工程机械的电子化初期,但是也确实给相关的工作带来了方便,工作效率更高。电子化是水利机械发展的大方向。
4.2.智能化
水利工程施工机械所使用的领域较为特殊,不能有丝毫的差池,所以在机械研发的过程中要逐步实现机械的智能化,要让水利工程机械拥有本身的测算系统和控制系统,能够自己测算出工程所需要的数据以及根据数据分析出施工的具体步骤,然后指导并协助人力来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从根本上帮助水利工程从手工式向机械化过渡。
4.3.机器人化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有很多的工作是人力不能触及到的,还有一些工作是高难度和高危险的任务,人们很难完成。所以需要将水利工程机械设备机器人化,让这些设备能够有完成人力不能完成的工作,帮助人们完成高难度和高危险的工作。水利工程机械的机器人化是水利工程质量的保证,也是施工人员安全的另一层保障。水利工程机械的机器人化也从无形中减少了水利工程的人工成本,降低水利工程施工的总体成本。给水利工程的建设带来了经济上的利益。
5.总结
据有关数据分析,水利建设离不开施工机械,规模越大的水利工程,施工复杂,更需要机械的参与,所以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的机械制造的发展前途是非常光明的。另外就目前的社会状况而言,中国的水利建设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研发部门首先应该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然后充分了解国内水利的发展,最后研发出适合中国水利发展的水利机械,穿凿出属于中国的水利施工机械,有技术,有创新【2】。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障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用水需求。水是人们生命的源泉,目前缺水问题一直成为人人困扰的话题。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对水利工程的设计要求也不断更新换代。
一、关于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分析
1.设计中的环境意识淡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迈进,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十分淡薄,由此导致在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很少考虑环境因素,所以目前的水利工程多是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近些年来在农村水利工程方面出现了污染现象“面广、点多、污染来源复杂”的特点。当然城市中的问题则更为突出,城市中的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宝贵的水资源与人类衍生的依靠关系,使他们的保护意识淡薄,尤其是没有注意到城市的发展中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的重要性。这就使得很多城市在一些大雨中街道变成了“河流”。城市内涝问题给建筑、交通、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另外还有很多污染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2.水利工程的设计机构缺乏为业主服务的意识。由于我国投资体系的不断革新,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开发实行的是业主负责制度,工程项目的业主担负着水利工程的筹资、还贷、策划、资金增值、资金保值以及经营等一系列的任务,必然会对水利工程的投资效益与成本控制非常的关心和关注。然而,当前的设计机构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到业主的心情,也无法理解业主所提出的诸多要求,每当在水利工程的意见方面和业主产生分歧时,设计机构便会以上级文件、规范等借口敷衍业主。
3.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偷工减料”的行为。水利工程设计工作的不断深入,不仅仅意味着工程费用、工程量与结构图的逐渐分解以及细化,还包括设计基础材料的完善与补充,还有水利工程设计方案更深一层的论证,在实际的设计取费中已经包括了补充环节所需的费用。然而在工程项目设计的实际情况是:下一个设计环节直接采用上一环节的基础材料,但并没有进行具体的补充和完善工作,所作的设计方案也没有进行深层的论证,仅仅是套用上一环节的结论和成果。
4.设计中的技术没有达到要求。水利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很多技术,但目前的水平来看,这些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例如水利信息化,信息化可以提供防汛预案,水资源应急预案包括提供雨情、水情、和洪水预报。但目前水利信息化还存在功能上的不足,还不能提供行政决策服务是目前比较普遍的问题。所以技术不过关也是一项较为重大的问题。还存在设计管理系统的不协调,管理人员、设计人员的不精心等问题都导致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滞后。
二、关于水利工程设计创新发展前景的研究
1.加强水利工程设计的调研及资料收集等前期准备工作。对施工现场的调研,以及施工地区地质结构、水文等工程基础资料的收集,对水利工程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保障水利工程设计质量的基础。因此,在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中应加强对前期资料的收集,加强对调研勘察工作的重视。在水利工程设计前期准备工作中要配置专业和先进的设备,还要配备有着相关经验的的资料收集人员,确保所收集到的地质、水文资料与现实情况相结合,确保水利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与合理性。
2.引入设计招标程序和监督机制,提高设计质量。随着市场机制的进入,很多行业引入竞争机制。水利工程设计单位也要以积极的态度引入竞争体制,可以实行水利工程设计单位招标制度,促使相关的设计单位提高危机意识。在具体水利工程设计阶段,要实行可行性预测研究、可行性研究两个阶段,还要将招标设计与施工详图设计合并为一个招标阶段,既方便招标设计工作顺利进行,也可以促使水利工程设计单位对水利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比选与论证,提高设计质量。另外,水利工程监督部门还要加强对设计单位的监督,对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修改与补充,提高效率,督促水利工程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
3.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认真抓好安全生产检查、事故隐患整改和危险源监控工作,深入各水库建设工地开展汛前及汛期安全检查,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水利生产安全事故;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
4.法制建设与审查力度将得到健全及加强。近些年来,我国水利工程设计企业的管理和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在逐渐的从综合化与专业化为主向以专业管理为基础及项目管理为核心转变,各种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也将发生转变。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具体标准基本上都是推荐性标准和强制性标准有机结合的标准体系,存在着标准实施不到位、内容复杂、监督力度不够等一系列的问题。在今后,我国水利主管部门评审设计专家一定要充分借助法律来对市场进行规范,做好全面的审查工作。在评审过程中需要经常去实地多了解详情,制定相应的条例、准则及其各项要求来落实评审设计阶段的相应要求。
5.水利公司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增加。一是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种专业的水利公司正在逐步的取代旧式公司。专业的工程咨询公司,通过实施项目管理总承包制及采购、施工包办制等措施,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和拥有水利工程师资格证的专业人士越来越多,专业技术人员设计水平的提高,将会大幅度推荐水利工程设计的创新。
6.注重资源节约理念。我国的水资源不算丰富,并且浪费、污染现象严重,所以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添加节约的元素也是十分符合国情的。水利工程设计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设计,也不仅仅是纯粹的工程水利,设计中必须注重节约资源,包括考虑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等,使城市水利工程成为资源节约的典范。
7.水利工程设计将走向生态化、美观化。首先水利发展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水利与城市人文环境的协调。水利工程的建设应注重功能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因此水利工程设计就要创新设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地制宜。其次,水利工程应尽量依托自然环境,在尽量少的破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融入环境,将单纯的水利工程转变为水利观光区,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带动水利经济不断发展,实现工程、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想要顺利实施,必须拥有合理的设计规划方案。水利工程设计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灵魂,是保证水利工程顺利实施,达到经济、安全目的的保证。为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必须加强设计管理,认真研究方案、细化内容设计。
参考文献:
[1]张兴波,刘作慧.RTK 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5).
1水利工程、植被恢复、休闲渔业、观光等配套发展规划
水利工程在设计建设过程中,要结合休闲渔业,恢复植被、旅游观光等配套上下功夫,当水利工程取走大量土石方后形成废弃地,很难恢复植被,如何利用这块废地,已成今后水利工程建设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既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正常进行,又能使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与之相配套,更好地完善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建成后,形成一个与水利工程相配套的亮丽风景带,一处水利工程,一处美景。对于改善环境,拉动地方经济,增加就业将发挥积极作用。
—是在规划设计水利工程时就要考虑到休闲渔业,水中岸边旅游观光远景规划。可因地形、地貌不同而因地制宜来长远规划设计。二是可考虑大坝下游水渠两侧,办公区、观光区等,规划一个整体配套设计方案,在取走土石方的地方设计休闲渔业、旅游观光业项目,充分论证,合理设计,一步到位,一次成型。在适合养殖名优鱼类的地方设计养殖名优鱼类,在适合发展高档果蔬的地方种植高档果蔬,在适合观光旅游的地方发展特色旅游观光业。如在大坝下游挖走土石方后形成一个低洼地带,利用大坝高低落差形成自流活水养殖当地名优鱼类,生长快,口感好,经济价值高,是一个绝好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在环境保护、绿化地带,发展绿色植物,对于环境保护、水土流失可起到保护作物。如发展高档采摘果业,对于美化环境、增加收入、拉动地方产业将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三是设计休闲渔业,旅游观光业档次一定要高,保证多年不落后。如在北方地区可与周边民族风情相结合,与自然风景相依托,具有独特风格的餐饮、住宿、园林、观光特色的度假区。夏季利用北方白天热、夜晚凉爽的特点,组织垂钓比赛、郊游、啤酒篝火晚会等系列活动,既为游客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又陶冶了游客的情操。在冬季可组织游客体验雪地、冰上游乐活动,如滑雪比赛、滑冰比赛等,还可观赏北方冬季捕鱼的盛大场面。
2案例分析
松原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形成逾7万m2的废弃地,此地处在松原市东南部,距松原市10km以上,距长松高速公路不到10km,东邻松花江,西北邻松原市城区,用此废弃地发展休闲渔业、绿色果蔬业、观光旅游业三大产业,对于水利工程完善,拉动本地经济,美化长春至松原风景观光带,将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
3水利工程、休闲渔业、旅游观光协调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X82;TV2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1.026
随着国家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也逐渐突显出来,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便应运而生。通过研究生态环境效应,对环境效应做出科学的评价,能够有效预防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有力地推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1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概念、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1.1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概念
通常而言,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是指大量水利工程项目的兴建对生态环境的内在系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生态环境内部的各个要素受到不同程度干扰,并产生正负两极的反应。
1.2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可以科学有效地对水利工程进行评价,从而探索到其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从根本上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通过对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价,还能起到相应的预防作用,使水利工程在初始阶段就避免或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要求人们在建设水利工程时,要加强对生态环境效应时间和空间的重视程度,对整个生态环境系统进行效应评估,并正确对待其产生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维护正面效应,改善负面效应。
1.3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现状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存在严重不足。国内水利工程生态效应的研究理论相当丰富,研究方法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然而真正投入到实践运用中的方法却少之又少,如何在水利工程兴建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开展生态环境效应评价并运用,是目前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2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体系和设计原则
2.1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体系
水利工程涵盖了生态、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也应该全面且客观,要囊括对生态环境、自然生物、人类生活发展等多方面的评价和分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包含了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三个部分,并通过模糊分析和成分分析的方法展开[1]。
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标准时应尽量设立科学合理的目标,通过水利工程对生物物种生存、人们居住环境、水文情势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并以此为标准开展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工作。
评价指标。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对评价指标体系呈现出树状的结构,并有准则层、目标层、指标层之分。
评价方法。应在保持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平衡的前提下,结合水利工程涉及范围的广度,通过综合性、系统性的评价方法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价。
2.2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设计原则
经济性与安全性相结合的原则。兴建水利工程是为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因此要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以最小的风险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要严格评估和规划水利工程可承受的自然力量,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只有在安全性得到保障,才能为经济效益的获取提供良好的环境。
确保生态自我组织能力的原则[2]。对水利工程的设计和规划不能一味地追求人类的发展,而需要以满足生态系统的基本要求为前提,充分地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确保生态的自我组织能力不受破坏。
可持续发展原则。水利工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项目。在规划和设计水利工程时,不仅要考虑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还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子孙后代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有力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水利工程项目的后续积极影响力。
3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发展前景
我国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随着国家水利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多,对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了很大的支持。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应致力于创建出一套合理科学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不仅将生态环境等各项指标作为评价标准,还要努力探寻出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逐步发展和完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同时,在评价方法上也应进行创新和探索,不断借鉴吸取国外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方法,通过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建出一套既实用又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从而为我国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提供更加科学和精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实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状况并不乐观、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这就需要我们对相关方面做更多的了解,投入到这项事业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 信息化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现状
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水利信息化建设,我国自然也不例外。当前国家层面上的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是以十大水利重点业务应用系统为代表的。十大水利重点业务包括: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利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全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全国农村水利水电及电气化管理信息系统、水利信息公众服务系统、全国水利规划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和水利数字化图书馆。下面我们选取一些主要的系统并对其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1.1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该个系统是水利信息化建设工程中的龙头工程,目前已在多个地区设立了示范点,其中包括对长江防汛指挥系统的建设、全国水库安全度汛的信息监测、各地洪水预报等,这些建设提高了对水情信息的采集,有利于人们对相应突发状况及时做出应对;
1.2 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它依托水利公用信息的平台,建设各地水资源数据库系统及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逐步形成国家水资源管理决策系统,为水资源数据的实时查询、预报与评估、管理和调度、水利电子政务等提供查询系统。目前已有一些地方已经建成,如黄河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邯郸市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还有一些也尚在建设之中;
1.3 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就是要形成快速便捷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共享体系,监测水土流失的动态情况,观测生态实施情况的进程,为国家生态环保提供有力依据。为加强该系统建设的管理,国家也于2004年出台并印发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以加强系统的建设。
1.4 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经过水利部门的多年努力,现已拥有覆盖全国水系的质量检测系统,但在水文水质数据共享、信息等方面任然存在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发建设水质监测与评价系统,在各地水域建立监测点,使水情得以被人们掌握;
1.5 水利数字图书馆;它于2002年开始启动,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完成相应建设任务,为后续工程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水利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将为改变目前水利系统文献、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一种全新的模式;
2 信息化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在我国工业水平较低的时候被提出来的、相对较晚,所以基础比较薄弱。针对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双重困难,对我国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七五”开始对水情的汇总,80年底开始对信息源的处理,90年开始向计算机转型,到目前为止虽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一些基础的信息提取和应用还是存在明显的不足。
2.2 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力不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由于接触较晚,缺乏技术经验,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文件,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但效果并不是很好,缺乏良好的经验交流机制,使得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
2.3 缺乏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共享机制;在信息资源开发方面由于缺乏良好的开发技术,以致无法进行创新;再者就是缺少一个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平台,传播受到种种阻碍,使得信息资源无法被广泛吸收和采纳,给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2.4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建设总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展较快,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发展较慢,这就在无形中拉开了差距。还有就是在十大重点业务系统中存在的不平衡,由于各个系统起步时间不同,研究水平也不同,导致他们的发展速度大不相同。
2.5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运行创新系统滞后;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管理难免要交给相应的政管部门,一些地区的水利信息和网络资源较为分散,不利于两者结合的平衡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本就具有科研性质,那么就会存在一些地方在项目上走报项、审查、立项的老路运作,等到真的立项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时候就无人问津了,使得建设单位陷入危机。另外一个方面,如果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被当成科研项目就会导致大量的重复,缺乏创新,延缓发展水平。
2.6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缓慢;由于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在国内起步较晚,相关的技术和经验还很缺乏,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专业人员来进行指导,国内也急需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来接受后续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3 信息化在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细化问题,强化基础;由于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薄弱,我们可以通过从基础抓起,对对问题进行细化,再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完善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
3.2 加强对政府颁布措施的实施力度;针对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和条文的实施状况,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以保证政策的执行,提高政策的影响力,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3.3 建立交流平台,引进先进技术,加强信息化,鼓动资源开发;资源开发的速度缓慢根本原因在于开发技术不高,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个交流平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借鉴经验,完善我们的开发机制,促进资源开发的速度。
3.4 因地制宜的制定建设方案,平衡发展信息化建设;结合实地情况,扎实基础,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进程;要求我们制定适合当地发展水平相应的任务和目标、规范建设的标准,做到优先建设急需建成的项目、先急后缓,形成一个建设机制,使信息化进程平衡发展。
3.5 优化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结构,鼓励创新型建设;在信息化建设结构方面,加强水利信息开发利用和资源共享的结合,鼓励水利技术创新,不断调整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结构,使水利信息化机制得到升级和改造。
3.6 建立健全的培养专业人才的机构;实际情况要求我们不断培养水利信息化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采用与国外互换学生的方法来进行交流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完善培养机制,使得培养出的人才更具创新力,能够为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做出贡献。
4 发展前景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以信息化带动水利工程的发展已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仍有很多的信息化技术和水利工程管理系统尚在研究中,如GIS技术等都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开发。之后还要能有效的将两者结合,就会使得水利系统更加完善,人民们生活更加美好,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5 结束语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而水利工程是人民生活之本,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普及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寇维虹.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和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09).
[2] 邵东国.刘武艺.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难点和对策[J].中国水利.2009,(01).
[3] 沈宏平.田明云.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江苏水利.2010,(06).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也逐渐得到了相应发展,水利工程有利于改善由于河流破坏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于人们生活生产可起到保护作用。然而随着水利工程规模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测量问题,工程测量对工程的具体实施有很大影响,为了保障人们的生活不被影响,我们必须针对水利工程测量环节实施有效措施。本文将对全站仪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分别从:水利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全站仪概述、全站仪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优势、全站仪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有效应用、全站仪在工程运用中的注意事项及发展前景。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 水利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
(一) 测量进度相对缓慢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中测量进度相对缓慢,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由于测量设备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众所周知,测量工作通常是在工程开展前实施的,它会对整个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产生制约作用。
(二) 缺乏严格检查
由于部分施工单位还未来得及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测绘过程中,在对测绘结果进行检测时依然采用传统方法,也就是让相关检测人员进行人为检查。这对检测人员的自身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一旦有所疏漏便会导致质量问题的出现,具有很大客观性。
(三) 测量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
当前部分测量技术人员自身素质水平相对较低,一些从事测量工作多年的老技术员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往往会凭借自身经验,进而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而一些年轻的测量人员由于缺乏一定测量技术,在测量过程中浪费了大量时间,无法提高工作效率。
二.全站仪概述
(一)全站仪的特性
全站仪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它的发展经历了从组合式到整体式两个重要阶段,全站仪采用了光电扫描测角系统,其主要类型包括:积木型、整体型。按测量功能则可以分为:机动型全站仪、经典型全站仪、无合作目标性全站仪、智能型全站仪等,全站仪的应用十分广泛,功能也相当齐全,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具有一定效果。全站仪具有双向传输功能、自检与改正功能,此外它还具有统一性、特殊性以及开放性,它充分满足了用户的特殊要求,采用了DOS系统以及PCMICA存储卡系统,能充分满足一线作业的需求。
(二)全站仪的基本原理
全站仪本身就具备数据处理系统,能迅速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全站仪上部分是由四大光电系统组成,分别是:竖直角测量系统、水平角测量系统、水平补偿系统以及测距系统。全站仪的核心组成部件是微处理机,其主要功能是能够根据键盘指令来开展测量工作。
三.全站仪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优势
(一) 能进行坐标换算
全站仪能进行坐标换算,将蓝图设计坐标点进行平移、旋转,全站仪换算后的轴线坐标非常直观、明确。
(二) 进行坐标放样
全站仪能够对视点坐标进行检测,再将坐标点放样到工程实地,这种方法简单明了,在水利工程测量工作中发挥出了一定效果。
(三) 具有自动设定方位角功能
全站仪具有自动设定方位角功能,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我们可以将测站点的坐标值与后视点的坐标值统统输入,再按下功能键,便能迅速设定方位角。
四.全站仪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有效应用
(一)测量全过程的严格控制
全站仪能对水利工程的测量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全站仪对整个测量过程进行严格控制,遵循一定规程来采集碎部点数据,对数据输出输入、标识记录以及绘图中的错误及时消除。测量过程的控制是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
(二)测量数据准确性的检验
全面仪能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判断,施工部门在利用全面仪时,必须对各种数据进行检查。在检查时必须遵循一定顺序,首先对错误记录进行检查;其次对图形面积进行检查;接着将图层与图斑面积之间的误差范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后进行线闭检查及重叠检查。
(三) 进行中线测量
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全面仪来进行中线测量,相关人员只要将后视点测站点输入,全面仪就能够立即给出中线点的距离偏差值以及角度偏差值。利用全面仪来进行中线测量的操作十分简单,但其精确度相当高。
(四) 进行高程测量
利用全面仪可以进行高程测量,在具体测量过程中,只要将棱镜安在带有刻度的对中杆上架在测点,接着按下测距键,便能够得出棱镜与仪器之间的差。这种方法不仅大大节约了测量时间,还提高了测量数据的精确度。
五. 全站仪在工程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发展前景
(一)全站仪在工程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我们在进行测量工作时,首先要对测图单元进行划分,尽量保持细部点测量的完整性,进行实测工作时尽量避免利用尺子,防止误差的产生。此外,必须控制好误差精度,相关部分可以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法以及相位式光电技术,不仅能提高误差精度的控制,还能节约测量时间,充分发挥全站仪的功能。
(二) 全站仪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全面仪的功能也逐渐得到了发展与完善。世界上最高精度的全站仪采用了ATR功能,这类仪器不仅能在白天使用,还能在晚上使用,在时间上没有限制,充分满足了水利工程测量工作的各种需求。相信随着我国科技的日新月异发展,全站仪也会得到相应的改革,它会具备更多先进的功能,其应用范围也会逐渐扩大,充分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结束语
水利工程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占有很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因此为了解决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施工部门必须将全面仪投入到整个测量工作中,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外业计算、记录和外业工作时间,而且还提升了作业精度。提高了人们对全站仪的认识,使全站仪能够更好的应用于工程测量。此外,施工部门应该制订相应的发展计划,加强对测量人员自身素质水平与技能水平的培训,同时部门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确定一条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路线,大力推动我国水利工程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全站仪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相关问题的探讨[J].科技展望,2014(17):101.
[2]钭春红,金航航.免棱镜全站仪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06):151-152.
[3]吴强明.全站仪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门窗,2014(06):105+107.
[4]黄茂江,闵志欢.全站仪在某灌区渠道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9):200.
[5]徐晓波,都永海,乔颖.全站仪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04):213.
[6]李阳.电子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06):168-169.
【关键词】
农田水利;乡村景观;融合方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我国有着深厚的农业文明,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如今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的灌溉面积已经是世界首位。但是农田水利建设导致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在修建农田水利的时,大量的植被被砍伐,水土流失严重,乡村景观也遭到严重的破坏。虽然,我国在修建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也注重到了环境的维护,但是对于环境的维护更多的是考虑到减少环境污染上,设计者们很少将眼光放在水利工程的外观上。而有些农田水利修建在乡村景观当中,对乡村景观的视觉效果产生了很大的不协调性。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进步,游客对于乡村景观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也就迫切地需要探讨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的融合方式。农田水利的概述主要包括它的组成、现实意义及历史意义等方面。乡村景观的介绍主要包括乡村景观的含义及乡村景观研究的现状。农田水利和乡村景观的融合方式主要分为两种:①通过农田水利工程景观融合的方式。②通过文化景观加以融合。在第一种方式中,又分了动态和静态的角度进行融合。农田水利和乡村景观融合的方式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农田水利的概述
农田水利主要有排水灌溉等建设组成,农田水利的优势有调节水资源,改善农业产量等方面。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农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修建农业水利不仅有它的现实意义,还有它的历史意义。我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农田水利也与农业文明一起被流传下来。最早记载农田水利一词的是在北宋年间,在《史记》中也透漏了当时的人们是怎样进行农业灌溉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很多的学科知识,所以探究农田水利和乡村景观的融合方式需要协调好多方面的因素。
2乡村景观的介绍
乡村景观是以人类为核心,以淳朴的自然风光为组成部分,是人类与自然风光不断融合下的产物。人类是乡村景观的核心,人类在乡村中生产、生活,所以乡村景观是人与自然不断作用下的结果。而从人类的生产、生活角度又可以将乡村景观分为生产景观、生活景观等。生产景观指的是人类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自然的作用的一种景观内型。生活景观是人类在生活的过程中对自然进行作用的一种景观内型。这些景观中又以农田水利景观作为主线。我国从至今都注重农业的发展,每一个年代都会建造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这些时代建造的农田水利工程有的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的,有的农业水利工程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这些农田水利设施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而且对预防旱灾洪涝有一定积极的影响。我国对乡村景观研究的比较晚,在20世纪80、90年代的时候,才提出两者融合的设想。国内相关学者对乡村景观的探究上,主要集中在乡村的人居环境等,很少涉及到乡村景观与农田水利融合的方式上来。
3农田水利和乡村景观有哪些融合方式
3.1通过农田水利工程景观融合的方式
农田水利工程景观是生产景观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灌溉的景观及排水景观等方面。农田水利工程本身就代表了我国最先进的水利技术手段,所以游客通过工程景观来了解我国的水利技术手段。一般情况下,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周围会有石碑,石碑上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当时工程时间,具体步骤等。这些都是农田水利工程景观的组成部分。我国古代有采用过将农田水利工程景观融合在一起的方式,比如现在见到的苏堤,就是运用工程景观融合方式的例子。农田水利工程的主体是水,利用和规划好水的走向,也能够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景观的人文与自然内涵。一般情况下,会从动和静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从静的方面主要是通过一定量的筑坝来形成一片静水的景观。在静水的表面倒影着树影,房屋,这些都给人以静态的欣赏美。这种方式主要是不改变水的原有形态,以其固有的姿态来感染游客,游客通过驻足,留影的方式来传递水利工程与乡村景观融合的美。从动的方面,施工人员通过建设一些喷灌等水利工程来使水动起来。农田水利工程通过修建河道等方式来形成流水的景观。农田水利工程景观还包括落水的景观和喷水的景观。落水的景观指的是通过修筑大型的水库,水库的水在泄洪的时形成落水的景观。通过落水景观的修建不仅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利用落水的势能进行发电等其他的功效。喷水的景观指的是喷灌的时候产生的景观,主要指的是农民在对农田进行灌溉的时候,水体喷灌的美感。这是农田水利工程所特有的景观,具有动态美。
3.2通过文化景观加以融合
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的方式还包括通过文化景观来加以融合。这里的文化景观包括工程项目本身的文化内涵,乡村地域的文化内涵及水资源文化内涵。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人文内涵主要体现在修建农田水利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农田水利在建筑的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技术,不同知识的理论框架。农田水利工程是否先进、是否具有科技性是人们旅游观光所要观赏的重点。在农田水利工程的旁边,还应该放置石碑,石碑上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过程,施工的时间等。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也有助于带动当地的旅游业进行发展。水资源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描写水的诗句,水利设施的文化传统以及水蕴含的人文内涵等。我国先秦智者老子就对水的评价很高,写下了很多有关水的诗句。另外,我国古代在很早的时候,就懂得利用水来提高农业的产量。比如,在秦朝时,秦始皇就修建灵渠,用来灌溉和抵御洪水。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现在依旧完好地保存着。1960年前后,河南省修筑红旗渠,不仅解决了当地的干旱问题,而且增加了农田水利工程的人文内涵。这些水资源的文化内涵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游客到这些地方旅游,发展了当地的经济,也有利于我国乡村景观的保留与发展。乡村地域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乡村景观随着地域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景观特色中又蕴含着不同的人文内涵。例如,人们常说的江南水乡,巴山蜀水等都是不同的景观蕴含着不同的人文内涵。不同的地域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有所不同,乡村景观也不同,两者在融合时呈现给游客的美感也是不同的,例如江南水乡是能够带给人宁静的美,委婉的美,而巴山蜀水则是能够带给游客豪放的美。这些乡村景观与农田水利在不同的地域呈现不同的融合形态,带给游客不同的文化内涵。这些乡村地域的文化内涵在文化景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够带动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的完美融合,而且弘扬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工作也有一定的帮助。
4两者融合的未来展望
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设计的领域很广,所以各个学科的人员应该都参与进来,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来促进两者的融合,提高乡村景观和农田水利的融合度,并且增加两者的人文内涵,促进我国乡村景观和谐、健康的发展。各个学科的人员相互借鉴交流,设计出吸引人的乡村景观,以此来带动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的相互融合其实本质就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农田水利代表了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乡村景观则是代表了人文艺术的呈现。两者的相互交融不仅有利于提高旅游人员的审美鉴赏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所以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是有远大前景的。
5结语
农田水利的概述主要包括它的组成、现实意义及历史意义等方面。乡村景观的介绍主要包括乡村景观的含义及乡村景观研究的现状。农田水利和乡村景观的融合方式主要分通过农田水利工程景观融合的方式和通过文化景观加以融合的方式。农田水利和乡村景观融合的方式在未来是有远大前景的。
作者:何培兰 单位: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1]王钊,卓美行,陶洪波,等.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方式的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04:14~17.
[2]丁玮,李莉萍.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规划探讨[J].江西科学,2012,02:157~163.
[3]蒋锐.试析农村小城镇建设中乡村景观与农田水利的融合方式[J].低碳世界,2016,06:95~96.
防渗墙施工是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施工环节,它能够有效的防止地下水渗透到水利工程的大坝中,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以及稳定的运行。正因为防渗墙在水利工程中具有极好的防渗效果,所以其应用极为广泛。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施工人员对于防渗墙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改革,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超薄型防渗墙造孔施工新技术。我们将这种施工技术应用在实际工程中,结果发现,该技术的防渗效果良好,满足了工程的施工要求。本文结合某水利工程,简要分析了超薄型防渗墙造孔施工新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1 工程概况
某水利工程的坝型属于均质土坝,其坝高为20m,总库容量达到了172万m3。该工程属于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功能是灌溉下游农田,其灌溉面积为167hm2;还兼有防洪的作用。在该工程的下游有4.5万居民,而耕地面积达到627hm2,并且还有市政工程等各种重要基础设施。
在本水利工程中,由于坝体的质量相对较差,以致于整个坝体、坝基都出现了严重的渗漏现象,而且坝体的两边围绕整个边缘渗漏。据此,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苏醒混凝土防渗墙进行有效的处理,要求防渗墙的厚度为0.4m,深入地下全风化带之下,深为2m,最大墙身应大于34.5m,并要求该防渗墙的中心处于坝轴线上,其垂直度应该控制在4/1000。
在整个防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师初步设定采用抓斗防渗墙造孔施工工艺。由于该水利工程地处较为偏僻的位置,所以大型机械设备并不能够进入施工现场;在该工程中,我们对其地质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发现该工程的坝体上部的土壤比较松散,压缩性较大,且底部属于全风化岩体结构,所以当我们在采用抓斗防渗墙造孔施工工艺时,坝体上部极容易出现塌孔的现象,而下部却不容易抓动,通过此类研究,这种方法不能够在该工程中适应,而且如果采用大型机械设备,极大的增加了工程的成本,并且该方法并不能够在该工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在该工程中采用了冲击钻机来对防渗墙进行造孔施工。
2 施工技术难点
在本工程中,采用冲击钻孔施工工艺具有以下几点难点:1)在钻孔过程中,施工人员极不容易控制孔斜,从而降低了施工质量;2)由于坝体上部的土壤相对比较松软,压缩性较强,所以在钻孔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塌孔的现象;3)从以往水利工程防渗墙施工的资料中来看,并没有相关案例是采用冲击钻孔方案来对超薄型防渗墙进行施工的,并没有相关依据,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本身就已带有相对的风险性。
3 解决对策
3.1 适时改进钻孔机械
在实施冲击钻孔方案的过程中,工程师采用了CZ-22型以及CZ-30型钢丝绳冲击式进行施工。在造孔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点方法:1)对坝体进行正循环冲击造孔;2)采用相关机械向孔底的残渣全部清除;3)利用相关机械设备对孔壁进行喷射水泥浆,使孔壁稳定并牢固。钻机的钻头要求是铸钢“十”字形钻头以及加长冲击钻头相结合的设备。首先,由于“十”字形钻头具有较强的破碎力,更容易钻进全风化的岩层中;其次,加长型冲击钻头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在全风化带更具有较好的效果,并能够将孔斜的位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所以说采用这种钻头可以有效的保证坝体的稳定以及坝体的防渗能力。
考虑到该工程的地质情况,防渗墙底线需嵌入强风化带以下2m。在研制冲击钻头的基础上,加工制作了重锤,重锤由钢管和钢板焊接而成,锤中心为空心结构。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在内部增加配重块,以增加重锤的重量,增加冲击力。
3.2 开孔及钻进中的措施
开孔对保证钻孔的垂直度非常关键,方法是:稳定钻机,对正孔位,检查校对,手动操作,间断冲击,轻打慢放,随时检查。
3.3 塌孔处理
造孔时发现大坝坝体在孔深0~6m处,坝体填土较为松散、致密性差,塌孔现象比较普遍,主要采取加大泥浆比重、向孔内投放粘土等方法进行处理。
3.4 接头孔钻进
接头孔的偏斜将直接影响到墙体质量,施工时采取了以下措施:
根据混凝土检验报告提供的初凝时问,严格控制开孔时间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40~60h之问;在开孔前,先用人工开挖出一个直径40cm、深100cm的圆形孔,起到稳定钻头、垂直导向的作用;开孔使用手动操作,间断冲击,保持钻头稳定,钻进中经常检查,发现孔斜及时纠偏。
某工程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后,对该项目及时进行了质量检测,检测项目有孔深、宽度、孔形、孔斜。所检项目达到设计要求。说明采用上述施工方法,超薄混凝土防渗造孔施工质量是有保证的。
4 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发展前景
某工程利用冲击钻孔技术在全国首次成功地完成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超薄墙0.4m)的施工,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该工程本身的价值,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根据和可靠资料,为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该项工艺的开发,将对将来水利水电的施工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4.1 适应性
混凝土防渗墙薄墙技术在国内一些堤防工程多有应用,大多都采用抓斗或其他成墙技术,使用这些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工程需要有一个可以通过大型机械设备的交通通道,需要有一个相对较大的施工场地。更重要的是受地质条件的限制,对一些较坚硬的基岩还需要其他一些机械的配合,受这些条件的限制,薄墙技术发展不快。而利用冲击技术进行薄墙施工,很好地解决了这些矛盾,无需发达的交通,无需太大的场地,更不受地质条件的限制,冲击钻机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4.2 合理性
冲击钻机在钻进过程中,随着上下冲击,对松软的地层有致密夯实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坝体的防渗能力,避免因土质过于松散而造成塌孔。而抓斗缺乏这样的功能,在松散的地层,往往需要依赖于大量的膨润土泥浆和其他的防范措施,加大了施工难度和工程成本。
5 结语
冲击钻孔成墙(超薄墙)技术有着非常严格的工艺要求,需要有一支专业性强、技术好的施工队伍,需要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技术干部和职工,需要有科学的、规范的、严格的管理,使钻孔工作每个环节都在有效的控制范围,特别是孔斜问题最为关键。如此才能保证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