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税务固定资产管理

税务固定资产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税务固定资产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税务固定资产管理

篇1

水务企业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构筑物、管道和沟槽、机器设备、办公设备、电子设备和运输工具等,这些资产的生命周期分为采购、运维与退役报废三个阶段。按照全生命周期理论,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应为链式结构,即三个阶段互相衔接,彼此关联。资产信息管理平台以盘清企业家底为突破口,根据企业的管控要求,通过定制化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产档案管理信息化、资产流程审批在线化、设备“巡”、“检”、“维”在线化。以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基点,做到规范公司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强化风险预控,通过流程的标准化推进业务的规范化、精细化,提高设备资产的利用率,降低资产维护运营成本,优化企业维修资源,合理安排维修计划及相关资源与活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水务资产管理系统的管理思想

在水务企业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管理思想,基于这些管理思想,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改进,最终形成了水务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旨在对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提供事后维修、计划维修、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等几种维修模式,其目的是提高资产可靠性及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积极改善资产回报。增强水务企业运营管控能力、提高运营绩效、降低运营成本和增加利润为根本目标,改造传统的供水管理模式,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水务企业的固定资产(包括管网设备设施等资产)进行有效的监督、调控和制衡。整合现有的数据资源,建立“易维护,易扩展,易调用,易使用”的信息化系统。并实现系统集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二、水务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主要构成

(一)资产日常管理模块

资产管理模块包含总览、基础信息、资产领用、暂估资产管理、资产原值变更、资产使用状态变更、资产调拨、资产出售、固定资产出租管理、全年度计划管理、资产报废、资产处置、借用归还、盘点管理、对账管理等功能模块组成。资产相关流程审批是水务企业日常最繁忙的业务之一,包含领用、原值增加、原值减少、启用、停用、不需用、调拨、出售、出租等流程的审批。基于现有以上流程审批进行优化,实现以上流程的信息化审批,系统提供公开透明的流程审批进度展示,使得流程审批便捷化、透明化、可追踪,可大大降低工作复杂度。为保证实物与资产账务信息一致,需要定期对资产实物进行盘点,以往由人工通过纸质台账进行盘点,效率低,时间周期长,工作量大。通过信息化手段,基于移动端,结合RFID技术和二维码技术,在PC端系统产好任务,由移动端接收任务,到达现场可通过扫码或RFID扫描方式实现快速、精准的资产盘点工作,盘点完成后,由系统自动生成盘点表,达到“容易、快速、准确”的目的,实现降低工作复杂度,提高盘点工作效率,提高盘点准确率的目标。水务企业资产数量多,价值高,日常发生的各项业务也比较频繁,人员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未预料到的问题,导致价值和实物信息不匹配,会导致严重的账务问题,通过每月进行对账确认资产的数量、使用部门、价值信息一致,若不一致可通过运维等方式快速进行处理,降低账务错乱带来的管理风险。

(二)设备管理模块

对于生产运行设备的日常检查养护是个长期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且通过纸质的文档记录方式不利于对设备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并有效合理的安排对设备进行运维管理。通过对现有的业务和资源进行分、整合和优化,以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以及全员生产维修等先进维修管理思想,将原有的巡检、点检、问题上报、维修、养护等业务从线下迁移到线上,借助于信息化的科学、先进管理手段,不断积累业务数据进行分析,调整并优化现有的工作计划和设备频率,对高风险设备进行重点关注,对日常维修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故障代码知识库,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资产的运行可靠性与使用价值,降低维护成本与维修成,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运行。最终实现提高,资产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优化企业维修资源,合理安排维修计划及相关资源与活动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备品备件模块

备品备件作为生产设备日常耗材,需要进行合理的存储来保障生产的正常运行。具有数量多,类别多,存放地点分散,统计困难的特点,目前的备品备件都是由员工利用纸质台账进行管理,然而由于在账面上不能及时反映,盘点工作量极大、信息反映不及时,从而导致备品备件重复购置,是企业成本增加,影响企业效益。备品备件管理功能模块基于“统一库存,分点存储”的管理模式,建立一套统一的备品备件库存管理,存放位置按照需要可存放多处,以方便快便捷取用。对每一种备品备件设置数量上下限阈值,在超过阈值系统自动提供邮件提醒给相关管理人员,防止库存数量异常;对每一笔采购的备品备件进行入库登记,对每一笔维修、养护消耗的备品备件进行台账登记,对每一笔应急借用的备品备件进行台账登记。建立备品备件库存信息的全方位、一体化、全程的科学跟踪体系,有效实现备品备件资源合理配置。

(四)作业工单管理

通过对原有业务的分析,利用信息化手段结合PC端相关应用实现了工单任务的线下作业、线上登记。管理人员对基层员工工作进展情况可以精准掌控,监督更直观。基层员工接单并维修完成后可以立即填单。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工作流程更加顺畅。工单管理模块整合了设备点检工单、巡检工单、维修工单、养护工单、安全检查工单。可进行填单、上报、转单、退单、派单、现场图片上传等操作。

(五)计量器具管理

为了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按照国家规定,对于计量相关设备需要定期进行强制检定。供水企业为了管理和生产的需要,使用了大量各种的计量器具,小到终端用户水表、大用户表,大到管网流量计、压力机、水质仪、水厂化验室化验设备等,这些设备数量大,种类多,是非常有必要进行统一的管理。并不是所有的计量器具都是固定资产,或者部分计量器具以打包的形式作为资产进行管理,如贸易结算小表,这不利于对其进行管理,针对计量器具应进行单独的管理。

三、水务资产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

资产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成系统,虽然可以分为多个模块,但模块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设备、维修、库存、采购、分析等一环扣一环,信息一处录入,多处共享,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和一致性。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维修规划、维修处理、维修分析。维修规划根据设备等基础数据和维修方式制定设备维修目标和计划;维修处理完成计划的执行、收集各类维修历史数据;维修分析则负责分析维修历史数据,并把分析结果反馈给维修计划,通过这一次次的闭环反馈,使维修计划越来越准确可行,减少非计划性的维修和抢修,达到降低维修成本的目的。资产管理平台提供的信息价值在于人们能够利用它做出正确的决策或作为优化的依据,来指导企业工作。基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围绕实物流及价值流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横向集成,打通各个部门业务环节之间的壁垒,实现业务协同处理,使资产从原有条块化职能管理转变为一体化流程管理。根据全程管控需要,在规划设计阶段、设备采购阶段、工程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退役报废阶段,实现“账、卡、物一致”。根据水务行业的特点,建立公司级资产位置层次结构,根据水厂的维修专业,定义资产所属的位置信息,设置资产所处的状态,建立资产与备件的结构,资产故障代码体系,在建立资产台账的基础上,做好资产变动管理等。资产管理系统的最终目标是集成的资产维护与优化资产利用,可动态调整维护、维修计划;确保最大化的工作安全及法规的遵从;提高资产的可靠性、控制维护和维修费用,延长资产的使用生命周期。

四、结语

运用资产管理系统的信息技术,可有效改造传统的供水管理模式,实现水务企业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对资产核算实物进行全面跟踪和管控,提高设备资产的利用率,规范公司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满足各个业务部门对资产管理的需求。随着水务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管理制度的改革,水务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将成为水务企业必要的管理工具。

参考文献:

[1]王彬.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20(09):127-128.

篇2

一、对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

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县级医院持有的一些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较长的有形资产。特点是具有高价值,移动较多,损耗大,更新快、品种繁杂、各部门共享的特点。单位价值虽然不能达到规定的标准时间一年以上,但大量的同类物资,也作为县级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作为县级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级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是保障乡镇人民健康和发展卫生事业的重要条件。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级别和医疗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如果管理不善,还将影响到医院未来的健康发展,更易导致国有资产变向流失。

二、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医院固定资产盲目扩大采购规模造成有资源配置不合理

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投入的增加,为了提高医疗竞争力和单位等级,县级医院在固定资产投入上多追求规模化、技术新,以争取财政资金来购置最新的医疗设备。但由于缺乏前期的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在固定资产采购问题上未进行有效的科学论证,对其实用性了解的不够多,购置后不知如何有效使用资产,造成部分固定闲置浪费,致使每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降低。

2.县级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方面薄弱

在采购过程中存在质检不严造成资产质量不过关,影响使用效果。在固定资产的入库、领用等环节存在漏洞使得固定资产使用过程造成的损坏、丢失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赔偿。医院固定资产报废程序太过随意,有的县级医院在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理上缺乏完善的处理流程,在没有经过财政部门的批准和相应的资产评估就随意地处置固定资产。体现在有的医院房屋基础设施已经拆除,但医院并没有及时地进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理手续,医院的固定资产账目中仍然包含应报废资产的金额,使得现存的固定资产价值大于了医院实际的固定资产值,因此虚增了医院总固定资产的规模和医院经营成绩。

3.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不规范

县级医院在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主要是对报废处置的账务未能及时处理并将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中。在购买固定资产时的实际发生的支出,如运输、安装费用并没有记录到固定资产中。医院自建、新建的一些项目在竣工之后也没有及时的办理相应的竣工结算手续,导致没有在医院固定资产的账户上登记,这些因素使得医院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

三、加强县级医院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措施

1.制定科学有效的资产购置论证程序,合理配置资源

首先,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可行性的分析和论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厂家进行资质评价,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采购设备。对县级医院大型医用乙类设备投资进行充分效益分析,提高决策水平,合理安排投资项目,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进一步加强了医院资产配置管理工作,按照存量制约增量、增量激活存量和资产配置与单位履行职能相匹配的要求,对有规定配置标准的资产,统一按标准配置,对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要厉行节约,从严控制。通过激活存量资产、加强存量资产调控等办法加以解决,原则上不得重新购置,并把资产报废审批作为单位资产配置的参考依据。对医疗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或者超标准配置的资产,原则上实行部门内部下属单位之间调剂使用或跨部门(单位)调剂使用,推动闲置资产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提高资产配置效率。

2.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进行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考核

县级医院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外部监督机制。首先,建立固定资产授权制度和报告制度。对内部控制所涉及的各项固定资产要明确规定授权的相关内容,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超越授权做出决定。建立固定资产批准制度和固定资产责任制度。对各项固定资产要明确规定批准的程序、条件、必备文件以及有权批准的部门和人员及其相应的责任。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各岗位人员应负的责任和奖惩制度。县级医院全体科室应统一思想,提高意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设立各级资产明细账与使用台账,经常性的对各科室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和专业维修人员进行考核,将固定资产的完好程度、维修责任等日常管理作为考核内容,制定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考评机制,落实责任。

3.着重加强县级医院固定资产报废程序管理

严格控制资产报废,要严格按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执行》。县级医院资产管理科室应组织相关医疗器械专家对需要报废处置的固定资产由其是专用设备进行了严格的报废条件审查并照相备案,以确保报废条件的真实、准确。审查条件是医院单位资产在使用期满或已达到报废年限、老化变形降低标准不能使用、陈旧过时无法改造、精度下降结果不可靠、主要部件损坏严重无修理价值、修理费用接近或达到同种新产品价格、国家规定强制淘汰、不可抗力造成损坏无法修复等情况下,并在提供相关资产报废依据的前提下,方可作报废处理。资产报废须按规定程序和权限进行报批,未经审批不能擅自报废。实行定点集中回收。县级医疗事业单位资产报废,需按照相关部门要求进行处理。除相关部门对资产报废处理有特定要求外,为保证资产报废后不积压、不乱丢,由财政部门指定的具有回收经营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回收,确保报废资产处理及时、安全、环保。同时,县级医院的固定管理部门在资产报废后,要及时将类的文件、数据、图形、文字材料等资料进行处理,确保资料不外泄,避免事故发生。

4.加强会计核算措施

财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入库的资产实行严格的入库验收,按照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价格等准确地登记资产购置的总成本,并依据相关的凭证和单据及时入账,并按照固定资产经济利益的收回方式采用合理的方式计提折旧,对要报废的设备应对其可回收利用价值进行评估,经过资产清理,收回利用后才可冲销该设备。另外,月末或季末进行一次资产盘点,盘盈的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作为原值入账。医院新建的项目在竣工之后应及时的办理相应的竣工结算手续,并在医院固定资产的账户上登记,使得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操作进一步规范。医院应积极构建资产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增加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和独立的固定资产理软件,以便网络化的对账,确保账实相符,为医院财务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保障。

5.县级医院间固定资产管理的创新措施

根据县级医院底子薄、资源有限、财政补助不足的情况,应加强医院间区域诊疗的统一管理。县卫生局应加强各医院之间的固定资产购置管理,特别是大型乙类医疗设备,应统一的地区卫生规划和配置标准,建立区域诊疗系统,医院间实施联营医疗合作,使患者享受到快捷、专业的医疗服务。由医院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调配,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将设备和医技人员一同租到有需求的医院科室,实现医院间资源共享的同时,提高医院固定资产使用率,使资产发挥更大效应。

篇3

(一)规范固定资产的核算和会计处理

根据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财务部门加强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对固定资产实行总帐、明细账及固定资产卡片的三级分类核算制度,使会计信息清晰、准确,为单位的资金管理、资产配置、处置调拨提供信息和依据。同时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各单位必须根据自身特点,

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及方法可借鉴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

(二)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

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强化各部门的分级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严格执行资产管理程序。逐步改变使用观念,从没人管、没人问、没人查到主动清查、主动报告、主动保养,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建立一套管理制度,包括购入、领用、调出、报废处理等规章制度,建立财产清查制度,保证资产的账面与实物相符。

(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有关制度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账、簿、证卡,完善有关管理制度,实行一物一个标签,卡、标签和实物相符。定时对每个部门、每个办公室资产进行全面核查清理,统一制作固定资产登记卡片和固定资产标签,同时对每件固定资产进行登记,设立《固定资产管理登记簿》,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档案。

(四)坚持日常清查,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

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对比,建立资产明细账。为保证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每季度对所属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每年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盘点清查,清查固定资产帐与表、帐与物是否相符,是否按规定建帐。同时与财务部门进行帐与帐清查。

(五)强化固定资产的监督与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建立了资产采购、发放监督验收制度,严格领导审批、经手人签字、申领人签字。固定资产采购由申请人提出书面申请,管理部门和单位领导审批后进行集中采购再统一配发到使用单位。

(六)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统筹安排,合理利用,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资产效率,提高资产使用率。在对固定资产进行配置时,立足于现在,更考虑资产发挥的长远效率。针对各部门资产多占多用,一味追“全”的现象,严格按照标准对各部门设施的配置进行核定,从而减少盲目性,减少空置率,全面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优化各部门内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

二、税务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工作仍然薄弱

固定资产的核算还不够规范,有些单位对资产只设总账,而没有按规定建立明细账、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卡片,责任不明确,帐物无法核对;固定资产核销不及时,形成空壳资产,如已经按房改价格出售给个人的住宅类房屋,账面仍未核销相应的固定资产明细账,致使账实不符。

(二)“重买轻管”观念仍然比较突出,资产配置不合理

传统体制下,税务系统使用的资产一般不严格核算成本,不计盈亏,经费来源以财政收入为主。而对资产是重购置轻管理,没有制定健全的必要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或有制度也执行不好,造成资产购置随意性大,账目不清,闲置和浪费现象普遍。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需完善

许多税务单位固定资产的划转、调动、赠予等财务往来关系复杂,但相当一部分固定资产的调拨、赠予等情况没有相关的权属证明,没有调拨的凭证,有的已经丢失,有的已经超过使用年限。

(四)清查盘点制度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通过清产核资的过程发现,许多单位对固定资产不进行定期盘点,清查制度流于表面,往往是资产一入账就脱离了监管,一经盘点,很多单位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且账实不符的原因也无据可查,极易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五)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仍不够规范

许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概念模糊,固定资产的报废、调拨和变卖不按规定的程序处置固定资产,脱离了财政等有关部门的监管,导致了部分单位的固定资产家底不清和流失;有的甚至没有任何责任人批准就随意处置,造成处置环节管理失控。

(六)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还不到位

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要求账实相符,不仅要求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正确,还要求其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核对相符。定期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进行盘点、核对时,由于人员的配置、部门之间的分工以及审计压力小等原因,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盘点的间断和后造成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进而造成处理问题的时间滞后。

三、加强税务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首先要加大宣传改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力度,提高各税务系统单位领导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观念,增强自觉维护固定资产的意识;其

次要建立健全各种管理责任制,落实各个环节上的管理责任和经济责任,明确规定出对职责范围内资产管理的具体责任人和责任承担方式;再者是要有健全的监督机制,有效地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部门内部层层分工,明确专人负责,切实保证并不断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监管力度。

(二)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要转变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观念,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实行市场化运作,将共享机制引入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在完成社会义务的同时,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的经济效益,实现税务系统固定资产使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效果。各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应积极发挥领导调配职能,建立调剂体制,实行资产使用的动态管理,本着“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适时进行调剂,这有利于现有资产存量满足增量需要,盘活单位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节约资金。在单位内部必须实行资源共享,以防止一个部门的设备闲置,另一个部门又要买设备的现象,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达到减少支出的目的。

(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机制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要有科学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以规范管理活动的常规运行。具体管理要本着渐进的原则,做好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改进常规管理制度,除了一般综合性的制度还应区分门类,探索制

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要结合本单位特点,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特别要注意制度体系的完整性、配套性和可行性。引入适当的奖惩机制,能够更好地促进管理人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

固定资产的管理。健全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强化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固定资产登记、使用、保管等制度,健全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做到账实相符,加强单位内部财产物资的管理,及时准确记录

资产的增减、结存、分布等情况,定期进行资产清查盘点,严禁产生账外资产。只有建立健全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把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在管理中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篇4

(一)疏于管理,账实不符比较严重。

(二)重购轻管思想普遍,存在资产闲置浪费现象。

(三)岗位职责不明确,造成了管理脱节。

(四)财务制度有缺陷,影响了核算的准确性。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

一些领导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国税系统“家大业大”,没有必要精打细算,花起钱来大手大脚,管起家来马马虎虎,对家底心中无数。一些单位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缺乏法律规范与强有力的政策指导,法律与政策滞后于资产管理的实际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

核算程序不严密,账簿设置不齐全,账外固定资产大量存在,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资产损失现象严重。一些会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不高,责任意识淡薄,业务素质难以适应新会计制度和财务规则的核算要求。特别是在单位负责人不重视的情况下,往往不愿负责,得过且过,工作失职。

(三)监督考核弱化。

一些单位没有将资产管理纳入到机关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资产管理工作显得无足轻重;固定资产在转让、出售、处置、变卖等活动中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请管理部门审批,也没有进行严格的资产评估工作,而多半是协商交易,使固定资产产权变动脱离了有效监督。尤其是私自低价转让、出售、变卖和处置固定资产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固定资产产权被侵蚀。

三、加强国税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转变思想,把握重点。

如今资产种类越加庞杂,资产变动日益频繁,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思维模式上,要加大管理力度,重视内部管理,按规定建账设卡,定期进行清理盘点。要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完好程度作为考核单位负责人政绩、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确保国有资产的合理利用。

(二)明确职责,环节控管。

作为垂直管理机构,国税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要自觉接受地方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同时,上级国税机关应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资产配置标准,开展财产清查,在全面摸清所属单位资产存在、使用状况的基础上,根据下级国税机关承担的任务量合理调剂,有计划地进行配置。

(三)加强核算,掌握实情。

针对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账面不能反映资产真实价值的问题,建议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规定,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时一次性列支的实际,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列于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科目下方,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调整科目,同时增设专栏反映固定资产净值。

(四)完善制度,严格清查。

篇5

固定资产管理包括固定资产年度购建计划编制和固定资产的采购、盘点、报废等管理。供电企业属资产分散型企业,资产使用部门多,使用范围大,结构分类复杂,特别是电力资产更新快,资产增减、转移、状态变更、改良、租借、重估、拆分与合并等业务发生比较频繁,更增加了资产管理的难度。近年来,电力系统对固定资产实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因此县供电企业必须采取更加科学、更为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才能适应集约化管理需要。

1.固定资产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自2011年ERP系统上线运行以来,费县供电公司不断加快ERP系统应用,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建立了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将设备厂家、 规格参数、卡片记录纳入字典管控,实施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了信息的有效整合。管理决策层和专业管理人员实时查询资产的运行状况,做到数据共享和信息传递,保障资产管理部门和价值管理部门的有效协同,实现固定资产新增、盘点、报废等资产变动状况的“可控、在控”。

健全组织机构。为加强和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费县供电公司成立以公司经理任组长,各分管经理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固定资产的组织、协调工作。职能部门和单位依据各自职责与权限,严格落实责任,纳入流程管理,具体为:财务资产部是固定资产管理的牵头部门,具体负责固定资产资金预算管理、价值管理和综合管理;发展策划部负责固定资产新增计划的下达;物流服务中心负责固定资产的招标采购管理、废旧物资的管理;生产技术部负责35千伏及以上线路及设备的管理;调度所负责通讯设备、通讯线路、远动设备、调度及配网自动化设备管理;乡镇电管部负责低压配电线路及设备的管理;营销部负责用电计量设备等固定资产管理;物业公司负责辅助生产用设备及器具管理;运输公司负责运输设备等固定资产管理;监察审计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监督;人力资源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组织实施考核,如图所示。

2.规范管理流程

2.1每年十一月份,由财务资产部下发通知,组织各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详细列出下一年度的购置计划,经审核、汇总后,最终形成年度固定资产管理计划和资金计划,并上报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和临沂供电公司审批。

2.2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年度计划,提报购买计划和申请,在ERP系统中创建固定资产购置项目,分解WBS结构。物资采购部门根据采购申请,在ERP系统中创建采购订单,严格履行程序,组织招标、采购、收货、验货,并为新增设备贴标签,创建资产卡片,从前端业务保证固定资产实物信息和价值信息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2.3财务资产部在ERP系统中进行设备主数据维护,发票校验,生成预制发票凭证(事务代码MIR7);输入价值信息后,联动生成固定资产卡片。

2.4为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完整,达到账、卡相符,卡物相符,财务资产部制定盘点方案,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通过对固定资产盘点,明晰了固定资产新增工作中重大工作节点的界定,确定了横向部门间的具体职责,增强了部门间的整体协作。资产清查结束后,由资产管理部门将盘点情况汇总,形成固定资产盘点报告。

2.5根据管理权限和要求,相关管理人员严格审核固定资产盘点报告,审核通过后上报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和临沂供电公司资产管理部门再审核。如果未通过上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则退回资产管理部门,修改盘点报告,再次上报。如果通过上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则由财务资产部组织进行盘盈或者盘亏处理,聘请中介机构开展评估,出具评估报告。

2.6盘盈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应进行设备主数据维护,财务资产部调整固定资产盘盈主数据。盘亏资产报税务机关审批,并根据结果进行账面调整,确保盘点结果有效落实,各环节数据的一致性。同时,领导小组认真分析盘盈盘亏的原因,确定整改措施,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

2.7资产报废

资产管理部门根据资产使用状况,提出“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单”,列明固定资产报废原因及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净值等基本情况,报财务资产部审核鉴定。

财务资产部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报废资产评估,对于需要上级部门审批的,则上报上级部门履行审批手续。如果未通过上级单位审批,则退回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修改数据,重新上报。如果上级部门审批通过,则财务资产部对固定资产报废进行账务处理(事务代码ABAVN),提交税务部门进行审批,并按照程序进行固定资产处置、备案。

3.全面绩效管理

为保障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固定资产绩效评价小组,实施固定资产的绩效管理工作。坚持每月收集数据,采取ERP管理系统的数据查询、部门自报和考核小组现场检查三种方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考评的公平合理。同时,绩效评价小组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实行月考核、月兑现的办法,以月考年。

4.效果评价分析

基于ERP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平台运行以来,我公司的资产从工程项目的确立、施工、到竣工决算达到事前控制和事中监督的效果。固定资产的增加严格按程序办理;固定资产的内部调拨得到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的报废及时准确完整,实现了制度约束、流程管理、绩效考核全过程控制,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率达到了100%,不良资产率为0。

5.持续改进和完善

5.1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有效集成,购建全新的资产管理平台。对固定资产管理从预算安排就进行控制,从源头就进行监控,建立资产购建申请和审批流程,对已纳入预算管理系统的资本性支出及时转入工程管理系统,确保工程造价及投入运行的资产质量。

篇6

固定资产一直以来是企业的关键资产其一, 固定资产的核算直接关系到企业财状况与经营成果的恰当反映, 进而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一)固定资产核算的特点

1. 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大(一般为 2000 元以上),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增减变化方式繁多,如固定资产的增加就有购置、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融资租入、更新改造、以非货币易换入、接受捐赠等多种方式。相应涉及的科目也很多,核算较复杂。固定资产的核算包括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固定资产处置。固定资产有其独有的反映价值转移的核算方式 :折旧。影响折旧的因素有 :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四个方面。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选用一般不得随意变更。

2. 固定资产增减的明细核算应通过“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分别进行,并保证与固定资产总账核对相符。固定资产的总分类核算应当设置“固定资产”账户。此外还应设置反映其价值损耗的备抵账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折旧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财务问题,还是个重要的税务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计提。计提折旧的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折旧方法的选用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其中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的使用还要经相关部门的批准。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1.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涉及企业的多个部门,必须由这些部门共同联手参与管理。

同时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较强的技术性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应配备有工作责任心,工作能力强,懂业务、会计算机操作的专职人员。固定资产管理一失控其所造成的损失将远远超过一般的商品存货等流动资产。

2.要健全账、卡设置,实行三级管理。财务部门在固定资产总账科目下,按财产类别设置二级科目进行金额核算。财产管理部门按财产类别、品名、规格、型号设明细分类账,核算购入、发出、结存的数量和金额。按使用单位或个人建立固定资产领用卡片,只记数量,不记金额。做到财会部门有账,管理部门有账有卡,使用单位有卡,有利于清查核对,互相制约。

3. 建立清查核对制度。财产物资的清查核对工作,由财产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会同财务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清理。每年最少要全面清查核对一次,在具体安排时,可采取一次性清理,也可以采取分期分批轮流清查核对的办法。清查工作要深入到各使用单位逐一盘点核对,发现余缺应及时作出记录,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办理报批手续,待批准后调整账卡,保证账账、账卡、账物三相符。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账簿设置不健全。长期以来,一部分企业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尤其在盘点方面,很多企业都是走形式,甚至相当一部分年底做审计的中介机构也是敷衍的从账面抄数,为完成报告而审计。这样会导致固定资产账物不符、为固定资产的流失开了方便之门。

(二)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后,相关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协作。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各自为政,只局限于部门内的职责与权限,整体优化配置效率低,资产管理部门建立的资产卡片和财务软件中的资产明细帐长期不核对,也不和使用部门进行实地对账,这种过度分散、互不相干的管理模式使得闲置资产调剂和处置不及时,资产浪费现象严重。

(三)使用部门设备日常保养不到位,导致设备疲劳运转,出问题时简单更换备件,导致资产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如果有些重点设备出了问题,甚至会对企业整个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造成了不必要的停产损失和增加费用。

(四)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如企业在建固定资产已投入使用,因决算书未及时出具,按规定应及时办理暂估入帐,并计提折旧,但很多企业没有做账务处理,造成应提折旧而未及时提取,虚增利润。其次,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不合理,一些资产折旧年限过长,导致企业更新设备时因折旧未足额计提,如果企业没有充足资金结余的话,会加大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加速设备更新换代。

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首先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强调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的地位,使全体员工提高对固定资产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完善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应从根源上杜绝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做到账目、卡、实物相符。具体而言就是应明确固定资产的各责任人的权利与义务,从固定资产的购买计划、采购安装及验收、日常管理、报废处置等方面进行规范,使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明确自己的权责利,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监督落实时有法可依,使与固定资产相关的个人与各项行为明确,提高管理的可操作性和透明度。

(二)实行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所谓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是指在企业财务部门的统一协调下,按固定资产的类别,由企业的各职能部门负责归口管理,按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由各级使用单位负责具体管理,进一步落实到个人,并同岗位责任制相结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该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以我们公司为例:一方面是归口管理,一般的研发设备归研发部管理,一般的维保设备归技术支持部管理,办公用具归办公室管理等,各归口管理的部门要对所分管的固定资产负责,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的内容是在归口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和使用人,将管理责任要具体落实到个人。这样便可做到层层负责任,物物有人管,使固定资产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得到可靠保证。

(三)财务部门要根据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首先,要正确界定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是否将资产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需要会计人员根据新准则的定义和本企业财务制度进行职业判断,如怎样正确区分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会影响到企业成本费用的摊销方式,进而影响企业利润。其次,对需安装的固定资产或自建的固定资产要与相关管理部门及时沟通,在设备和建筑物达到可使用状态时要及时估价入帐,按要求计提折旧,以真实准确反映企业资产状况,及时归集费用。

(四)落实好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按规定,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实物台账和实物卡片,记载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购进时间、生产单位、以及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等,同时由企业的归口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负责保管,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并由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账核对,做到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定期盘点的次数多少可根据企业规模、固定资产数量的多少等因素而确定,但一年不得少于一次。通过盘点,要摸清企业固定资产家底,对应该处理或报废的固定资产要尽快处理,并及时办理相关的财务手续。需要向税务局报送资产报损清单进行审批的,还要尽快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以避免以后在所得税汇算中引起不必要的税务麻烦。

(五)完善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盘活固定资产。企业要根据行业竞争情况和自身发展实际状况,制订设备报废或处置条件,如: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性能落后,能耗高,效益低;主要结构和零部件严重磨损,无法修复,无改造价值;因重大事故或意外灾害受到严重损害,且无法修复;严重影响环保、安全,容易引发人身安全和环境污染,修复改造不经济;按国家能源政策规定应淘汰的高耗能设备。同时也要采用多种形式盘暂时不用的闲置固定资产,盘活闲置固定资产不但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现金收益,也能够节约管理成本。对于已经不在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的,应予以终止确认。以免公司的资产反应不实。

(六) 结合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并实施计算机动态管理。借助计算机技术,将计算机运用到固定资产的管理当中,借助计算机管理使固定资产管理达到科学化、现代化的目标。在选择管理软件时,应选择操作简单、透明度高的管理软件,再配合管理台账、设备卡片,使固定资产管理真正做到透明、有序、有效。同时,管理软件应具备信息传递或公开制度,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将信息彼此传递、分享,同时也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保证固定资产使用的最大效益。

四、结论

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要从日常工作入手,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我们要提高全体员工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并使其树立“构建节约型企业”的意识,提高节约意识,在维护固定资产管理秩序的同时,创建节约

型社会。

参考文献

篇7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简并增值税征收率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57号)的相关规定,自2014年7月1日起,固定资产处置采用简易办法计税的,名义税率由4%降为3%,改动前后实际都是减按2%税率。此处看来,实际的税负水平没有改变,如某项动产的不含税处置价为10000元,那么不管名义税率是4%还是3%,实际的税负率都是2%,此处的税负水平均为200元。但是此处规定会影响到增值税的发表开具、纳税申报与财务处理,进而还会影响到企业的所得税税负。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设置需要考虑企业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要求,另外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也需要结合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不断健全日常维护制度、内部调拨制度、清查盘点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以及成本绩效评价制度等,以此不断促进企业不同环节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管理过程的规范性,严格保证整个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一)设置专门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

现阶段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实际情况往往是企业的行政部门主要管理不同类型的设备,而在实际登记固定资产设备时行政部门并没有及时向财务部门汇报资产的变更情况,这种管理方式会产生一定缺点,比如说管理工作上一些内容重复操作;实际盘点过程中工作分配不细致,所以具体表现比较混乱,而这些问题都会给企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障碍。在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制度下,需要彻底改变固定资产存在多个管理部门的现状,在具体核算固定资产的折旧支出时,要考虑到实际使用部门和该资产的资金来源,设置统一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在该部门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统一的核算。具体来说,无论是固定资产的采购,还是固定资产的修理、报废,都需要经过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批。另外该管理部门还需要对不同固定资产定期进行盘点,设置专门的盘点人员和监盘人员,记录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在登记固定资产时,需要尽可能详细列示固定资产的清单,对不同固定资产的名称、类别、规格、数量、金额等项目都需要进行记录,根据固定资产的不同类别设置相应的管理方式。保证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以及后期的维护工作相互独立但是又存在紧密联系。在企业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全面的核算工作和相应的监督工作,由财务人员建立固定资产以及其累计折旧的总账,向财产物资会计提供相应的业务指导。而对于财产物资会计来说,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有:建立固定资产以及其累计折旧的一级明细账,全面控制企业固定资产以及其累计折旧管理工作,保证企业不同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另外还需要登记固定资产卡片,保证所有固定资产上都粘贴着相应的标签。

(二)提倡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的方式

在企业建立全面的网络管理系统,有助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在该网络管理系统中可以实现对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变化的及时登记,有效的避免了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现象,另外还能对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调配,避免了固定资产浪费现象的产生。现阶段信息化社会不断深入,而在企业实现科学网络化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的目标,这就需要企业整合相关财务软件系统网络资源,构建管理固定资产的信息网,在该网络系统中录入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需要明确不同部门固定资产的负责人,属于该负责人管理范围内的固定资产制作相关卡片,及时向管理部门汇报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尝试使用条形码进行管理,对于固定资产的出库、入库或者盘点等内容,直接通过扫码完成,扫描信息直接反馈到网络系统中。这些方式都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也保证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准确性。

(三)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方面,需要从加强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处入手,具体需要按照使用固定资产的部门对固定资产折旧成本进行列支,在部门成本中核算相应内容。另外需要按照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在制作固定资产卡片时结合固定资产分类情况、设置合理的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每月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所以在不同部门的成本中除了企业的基本事物经费和实际的运行费用,还增加了固定资产的折旧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核算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绩效评价相关数据的支持依据。不同部门在对其管理范围内的固定资产记录分析后,不仅能不断优化固定资产的管理,而且还能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转。对于已经提足折旧的资产则不需要进行成本的列支,但是一旦发现设备出现问题或者已经报废,及时申请相应的修理或者报废处置,保证企业工作的正常进展。在成本核算下,企业不同部门能高度重视管理和利用固定资产,了不断提升自身的现代化程度,不同程度设置了购置新型固定资产的计划,但是如果在购置资产时不注重对成本的控制,无疑会给企业带来更多负面的影响。所以需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引入相关的配置管理方式,编制科学采购固定资产的预算,对采购固定资产的工作进行细致的规划,在固定资产的需求和存量数据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当成一个项目来做,事前对项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研究;在管理项目过程中关注其经济性以及存在的社会效益;事后要关注项目的绩效,保证达到实际的使用需要。总之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前提条件必须保证充足的资金需求,必要条件是满足企业实际的要求,从而保证整个管理工作的效率。

篇8

摘 要:随着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预计将在2015年底前全部完成,增值税征税范围进一步扩大,对电视台各项经营业务的影响日益巨大,为了更清晰的了解电视台增值税业务的全貌,本文从电视台业务实际出发,简要分析增值税销项税额业务,重点对可抵扣进项税额的业务类别进行归纳分析,真实客观反映电视台增值税业务的特点,加强增值税业务管理。

关键词 :电视台;增值税;营改增

按照国家部署,从2013年8月1日开始,交通运输业及7个部分现代服务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执行营改增,并把广播影视服务业首次纳入试点范围。电视台从原来缴纳营业税首次面临增值税业务,本文对电视台各项业务所涉及的增值税事项做了充分的调研和归纳分析,对相关业务类别做了比较详尽的梳理和探讨。

一、应税范围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13]37号和106号文件规定,其中与电视台应税项目直接相关的主要是文化创意服务中的广告服务和广播影视服务。根据电视台收入特点,应税项目主要是广告服务收入、节目制作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等,均按6%的增值税率计算缴纳销项税额。

结合增值税层层抵扣的内在机制,营改增后,电视台税负的升降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取得充足的、符合抵扣要求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越多,税负降低幅度就越大,税制转换的效益就越明显。因此,从电视台业务实际出发,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以下这些支出业务能够取得专用发票。

二、可抵扣进项税额的支出类别

营改增后,增值税应税范围扩大为:应税货物、应税劳务和应税服务三大项。结合电视台支出业务的特点,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支出业务主要包括下列项目:

(1)固定资产购置及维护维修类:主要包括专业设备购置支出(如摄像机、投影设备、演播室灯光设备、非线编系统等),车辆购置(如转播车、小轿车等),专用设备、通用设备以及其他固定资产的维护维修类支出等。

(2)外购电视剧及节目素材:主要指从外部专业影视制作机构购买电视剧以及其他短剧、栏目剧、专题片、电影、新闻素材、娱乐节目素材、视频、音频素材等的版权或播映权而发生的支出。

(3)水电冷暖费:指用于节目制作、业务宣传及办公等方面的水费、电费、冷暖费支出。

(4)宣传推广类支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其一,媒介宣传费:指通过纸媒体、流媒体、户外媒体、互联网等其他各类媒体的宣传推广费用,如公交车体、报纸、杂志、广播、互联网、灯杆幕旗、报刊亭、电梯、户外大屏等媒介宣传费用。

其二,数据购买费:指为宣传、业务需要与各种数据检测机构或数据服务平台之间发生的数据购买、数据检测、数据查询等费用。

其三,委托宣传推广费:指根据宣传推广的需要,委托外部专业机构或公司,进行节目制作、广告招商、宣传推广等费用,如大型活动承办费、包装支出费等。

其四,宣传品印制费:定制各种特色宣传品的设计、印刷、制作等费用,如印制宣传册、演播室门票、活动出入证、手提袋、挂历、台历、靠背垫、雨伞、明信片,文化衫等。

其五,咨询服务费:指在节目制作、宣传推广和管理工作过程中,针对栏目策划、数据分析、监播监看及管理咨询等事项邀请外部专业机构发生的咨询服务等费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经济管理、金融支付服务、内部数据分析、呼叫中心和电子商务平台、业务流程设计等服务的各类业务活动。

其六,会议会展费:指为宣传展示电视台节目、招商推广过程中发生的会议会展费用支出。

(5)车辆费用支出:指因工作需要发生的车辆燃油费和修理费支出。

(6)办公类支出:办公机具、办公设备购置及维修,其他办公文具等零星办公用品、耗材以及办公软件购置与维护维修支出等。

(7)资料材料费支出:包括节目生产制作过程中购买的用于存储节目内容的磁带费,以及因节目制作需要,委托外部专业机构制作的专题音乐、背景音乐等,或从专业机构购人的音频资料等所支付的费用,如MIDI,背景音乐制作或购买等音乐制作费。

(8)服装道具制景化妆费支出:包括在录制节目过程中,通过专业机构或商业组织设计、购买、制作或租用的嘉宾、演员、主持人和观众等所需服装费;节目需要的道具费、制景费和化妆费等。

(9)租赁费支出:包括在节目制作、宣传推广及业务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设备租赁费、交通工具租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为此,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也应该与计算机技术挂钩,通过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好地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例如,引进信息化流程管理方式。对于实物的管理要从项目立项开始,到工程完工、资产验收为止,要将申请、批复、付款情况、发票等资料完整地纳入信息化管理系。引进电子标签管理方式,要将实物资产的信息,如资产名称、种类、购置时间、购进价值、净值、存放地点、使用人等以条形码的形式标示,贴到相应的资产上。这些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更好更方便地帮助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4.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为了全面规范和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提高erp系统操作应用,完善各项工作流程,中小学校相关部门的固定资产专责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培训。培训的目的关键是要让管理人员进一步学习根据分类标准、设备与固定资产对应目录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台账,保证账、卡、物相符,提高ERP系统的实际应用水平,保证管理系统中的资产信息的完整性。

篇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竞争也是日趋激烈,各企业为了自身的加速发展,纷纷大幅提升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也迎来了在管理上的新挑战,其中,固定资产的盘盈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更好的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首先要明确企业固定资产盘盈账务处理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企业对固定资产盘盈的账务处理水平也充分显示了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固定资产投资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举足重轻的地位和作用。

一、固定资产的相关理论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

《企业会计制度》第二十五条规定:“固定资产是指那些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确认固定资产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进行计量。而我们所指的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指的是固定资产初始成本的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主要包括购买、自行建造、融资租入等,取得的方式不有多种不同,初始计量方法也是各不相同。其计价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①企业从外部购置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格加上购买固定资产产生的运送费用、包装费用、安装费用以及相关税费等来计价;②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要按企业建造该固定资产能够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全部支出来进行计价;③由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需要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值进行计价;④非货币性的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和融资租赁过程中取得的固定资产应按相关具体会计准则确定的方法进行计价。

(三)固定资产的分类

(1)根据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不同,可以划分成生产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用固定资产。

(2)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正在使用中的、尚未使用的以及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3)按照固定资产所属关系进行划分,可以分为自有固定资产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两种。

(4)依照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结合上述分类方法,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分为以下七种:

①生产用固定资产。其下按经济用途可以进一步的明细分类。②非生产用固定资产。③租出固定资产。④未使用固定资产。⑤不需用固定资产。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⑦土地。

(四)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的定义:是指对固定资产的计划、购置、验收、登记、领用、使用、维修、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是企业的主要劳动手段,也是国民经济良好的坚持物质基础。主要特点是:1.固定资产有许多核算方式。2.固定资产管理涉及众多部门。

(五)固定资产盘盈的定义

《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第27条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应该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与按该资产的新旧程度所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进行相减,所得结果才能作为入账价值,在会计分录中表现为:在‘固定资产’科目中,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二、固定资产盘盈的账务处理要求

(一)固定资产盘盈及其账务处理

从理论上讲,固定资产盘盈大致分为两类:1.记账错误, 2.不属于记账错误的其他原因。

1.漏记固定资产

对于漏记固定资产的情况,多现于财务制度不规范的私营小企业或者民营企业中,这些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没有按照制度及时处理银行存款或者现金,从而造成企业的财务部门不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企业资金流动情况。企业出现固定资产盘盈,应当按照盘盈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入账处理,借方“固定资产”,贷方“待处理财产损益”。同时,企业应当积极追查导致该错误发生的原因,例如通过查找该资产入账的原始记账凭证,认真核对凭证记载金额与账面金额是否一致。本文认为,虽然该盘盈的固定资产在实际投入使用过程中,没有按照税法要求计提折旧,但是该固定资产已经投入使用,用于企业生产经营且相对增加了企业利润,相当于在每年所得税汇算时是考虑到这部分资产的差额,体现在企业的利润中。故,该盘盈固定资产不能忽略不计,对于其评估部分,不能视同意外所得,需要查找原始购买凭证等附在后。

2.错记固定资产

错记固定资产,大多数是由于该固定资产入账时,由于购置经办人员、仓储人员之间沟通不畅或者对业务不熟悉,也有可能销售方存在疏漏,购置时写错了固定资产名称,这就使得在入账时出现名不符实、货不符帐的情况,结果就变成了,账面上等级的固定资产但是企业实际中没有,而企业实际中存在的固定资产在账面上却没有显示出来,因此,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的时候,细致的比较帐上有的和账上没有的,二者有时候可能是相近的,过程中也许需要询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人员,一旦出现了类似情形,财务上要进行固定资产明细调整,达到帐实相符。

3.外借固定资产

由于这部分固定资产属于临时性从外部借入而来的,企业并未对此支付相关费用,财务账面上也就不需要显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固定资产经办人员可能会遗忘其归属,从而导致其长久存放于企业中,于是一旦盘点,就会发生盘盈的情况。鉴于此情形,企业应该秉持守信的原则,归还该部分不属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当然也存在有时候盘盈的固定资产因种种原因实在无法归还对方,那么此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报管理部门批准,取得批准后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贷记“营业外收入”。

4.体外循环资金所购固定资产

该情况多出现于企业财务管理运作非常不规范的小企业中。如果企业利用体外循环资金去购置固定资产,那么企业在财务处理时,不会将该资产包含在本企业的固定资产范围内。随着企业的发展,在企业规范经营,财务制度逐步健全,企业将会根据资金的渠道来源,分别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一是,如果按原有资金进行购置,那么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入账处理,借方记“固定资产”,贷方记“实收资本”或“股本”,二是用企业资金购置,同样按照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入账处理,会计处理同外借固定资产相同。

5.销货方多发的固定资产

销货方原因产生粗心大意导致多发除了产品,并且在购买验收该固定资产时,购买方粗心没有核对其数量是否准确,而一旦盘点,就发生了盘盈。发生此种情况的账务处理为,借方“固定资产”科目,贷方“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科目,同时报企业相关部门审核,如果需要对销售方进行补偿货款,则需要销货方开具相应发票,并据发票记载金额进行入账处理,账务处理为,借方“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贷方“应付账款”,在实际支付时,借方“应付账款”,贷方“银行存款”等。如果企业因为超过一定年限,拒绝补偿该款项,其账务处理为,借方“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贷方“递延税款――应交所得税”,借方以评估该资产的入账价值计量,企业还需就评估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减去所得税之后的余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中。

6.其他情况的固定资产

本文认为如果将无法查明原因的固定资产盘盈作为企业意外所得进行账务处理有失公允,相应的会增加企业税赋负担,无论从企业会计制度的原则,还是社会舆论的角度都是不合适的。

同时,如果企业盘盈固定资产,那么企业的财务人员就需要同所属的税务管理机关进行沟通,确定税务管理部门对于该部门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指导意见,如果企业与税务管理部门存在分歧,就需要双方找相关法律依据,最终对该固定资产的处理达成一致意见,避免在所得税汇算时进行再次调整,也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税赋。

(二)固定资产盘盈的计算

企业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应当编制成册,按照相关法律和其管理权限,经过企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或者类似机构审议通过,并按照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报送所属行政管理机关备案登记,同时需要留档存册于企业所在地,供投资者查阅。企业制定的固定资产包括其目录、分类、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等,一经对外报送,或已经存放于企业经营所在地供投资者查询,就不可以随意进行变更,如有特殊情况,不得不进行变更,仍需从新履行程序,经相关部门审议批准后报有关行政部门备案登记,同时,企业应该在会计报表中予以披露说明。

(三)固定资产盘盈的纳税筹划

1.《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第四项规定:“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盘盈的固定资产,以重置同类固定资产的完全价值作为计税基础。固定资产盘盈的初始计量,会计上与税法上是保持一致的。”

2.《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的其他收入,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收入、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在内等的收入,即固定资产盘盈,在税法上应该作为“资产溢余收入”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不存在财税差异。但是,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在会计处理时将其视为以前年度会计差错,核算时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进行调整,不可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而税法则作为“资产溢余收入”,统计时计入了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3.从另一方面来说,企业的固定资产盘盈不属于正常事项,建议企业应置备关于盘盈事项的处理说明(说明中应包含企业管理层签署有效的固定资产处理意见书、固定资产重置价值评估报告等文件),以备企业所属税务管理机关进行核查。

三、固定资产盘盈账务处理的影响因素

(一)固定资产盘盈账务处理的影响因素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主要有:

(1)固定资产所具有的原始价值:也就是企业账面显示的固定资产历史成本,这是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数额的基础。

(2)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在实际中,倘若固定资产已经达到预计使用期限, 且该固定资产目前状态在使用寿命终了预期中,那么,该固定资产净残值为企业当前可以从处置该资产中获得的且扣除预计处置相关费用后金额。

(二)固定资产盘盈账务处理方法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核算做了相应调整。新准则下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来对待,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即固定资产盘盈不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作为前期会计差错,并根据相关规定来进行更正。

固定资产盘盈

(1)发现盘盈时

借:固定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报经批准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四、在固定资产盘盈账务处理时应注意到的问题

(一)企业应按新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明确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

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财务部门是现代企业决策的基础,企业作为一门专门的科学,必须为上层决策提供第一手的分析资料,这是时代的要求;

其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要不断的改革,企业形式多样化,会计主体多元化,在企业错综复杂、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会计准则不断更新以适应经济生活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企业的前期报表要保证固定资产信息的准确

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来说,首先应遵循的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信息的准确性。对于固定资产盘盈来说,只有先期信息准确了,此后的每项工作才有继续进行的意义,才能够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做出正确的显示,进而对企业的经营情况给出准确的预测,才能更好的发挥会计对于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三)做好固定资产盘盈账务的变更处理和审核备案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并非一成不变的,因此对于股东资产盘盈账务处理来说更是这样,这就要求企业的会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处理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核算工作,如有变更,更要及时的进行变更处理以及审核备案,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

五、结论与展望

固定资产一直是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是企业再生产和持续经营的物质保证。现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不断适应新的市场形势,追赶市场前进的脚步,企业需要大幅增加固定资产来适应科技技术进步带来的激烈竞争环境。这就给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上提出了新的问题。改进固定资产的管理,促使固定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这些都有利于企业扩大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并且也有利于企业节约许多基本建设资金,从而达到利用有限的建设资金来扩大固定资产的规模之目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尚处于朝阳发展期的中小企业来说,管理好固定资产的投资活动尤为重大,从大的方面来说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从小的方面来说,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能否提高固定资产的投资质量,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一、加强预算管理,建立财务收支预算管理机制

1、严格财务收支预算管理。遵照中央行政单位银行账户管理规定,我局机关只设立了一个基本存款账户,基层农村分局则设立了税务经费备用金账户。本单位所有资金、各项收支均归口到县局计征股(财务)统一管理和核算,不存在“小金库”。

2、严格执行财务收支预算。半年来,我股严格执行了县局年度经费收支“二上二下”预算方案,各项支出预算运行良好。

3、严格执行预算方案。半年来,我股严格执行经局党组会议审查批准的财务收支预算方案,各预算项目执行情况良好。

二、规范财务管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财务核算

1、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进一步完善我局财务管理各项制度,明确了经费支出审批权限,勤俭节约,有效地杜绝了税务经费开支的随意性和铺张浪费。

2、以县局为财务会计核算单位,所属基层分局为报帐制单位,其发生的各项收入(含乡镇拨入征管经费、房租收入等)和所有支出的原始凭证一律上交县局统一核算并归档。

3、规范经费开支审批手续和收支凭证。对不符合开支规定,如未经领导审批签字或没有经手人签字、验收等不合手续的经费单据,一律不予报销。从而保证了税收征管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及时准确地编报各种财务报表。

三、健全固定资产制度,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为了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我局健全和完善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了固定资产核算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的主要职责,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和共同管理。对固定资产的毁损、报废等处置严格按照审批权限上报有权审批机关审批。及时核算增加或减少的固定资产,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卡,做到帐簿相符、帐实相符、帐卡相符。

四、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全面完成2008年度国税系统财务结算、基建和政府采购等年报的编制上报工作。

2、加强政府采购日常工作,编报了我局2009年政府采购工作实施计划。

3、对我局离退休人员发生的06—08年经费情况进行测算,上报有关材料。新晨

4、组织有关部门对本单位治理“小金库”的自查自纠工作,按时上报材料。

5、组织各分局、税源科、办税大厅清理虚假多缴税金,并按时上报情况汇报。

6、对税务制服的质量和配况进行调查并按时上报有关材料。

7、做好2008年度财务资料的归档工作。

篇11

前言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部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良好的资产管理可以减少浪费,提高资产的利用率,直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固定资产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完好率、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

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能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具有投资时间长,技术含量高;收益能力高,风险较大;价值双重存在;投资的集中性和回收的分散性等特点。我们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除了具备一般固定资产的特点外,还具有数量多、分类复杂、较为分散又更新迅速的独特之处。正是由于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上述特性,给企业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状况和变化带来了管理和核算上的许多困难,如何来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

传统意义上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是指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使

用、保管、维护、修理等各个环节和各使用部门所进行的管理。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保证固定资产正常运转,完整无缺,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提高其利用效果。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管理

以较小的力量获得较大效果的现象成为杠杆作用。财务管理利用杠杆的目标是:在控制企业风险的基础上,以较低的代价获得较高的收益。

财务管理中的杠杆作用产生于固定费用的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固定费用(如计时工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价值摊销额、固定的办公费用等,但不包括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方面的费用),形成经营风险。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过程中存在的固定费用(如债券利息、优先股股利等),形成财务风险。也就是说,没有固定费用的存在就无所谓杠杆作用。

为达到企业总风险程度不变而企业总收益提高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经营杠杆系数来降低经营风险(可采取减少固定成本或扩大销售的方法),而同时适当提高负债比例来提高财务杠杆系数,以增加企业收益。虽然这样做会使财务风险提高,但如果经营风险的降低能够抵消财务风险提高的影响,则仍将使企业总风险下降。于是,就会产生企业总风险不变(甚至下降)而企业总收益提高的好现象。

经营杠杆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关系如下:

由此可见,通过控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以作为企业经营杠杆系数的调整机制,在经营杠>:请记住我站域名/

2.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管理

由于固定资产可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使用,并可以在多个会计期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而,在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的条件下,按照配比原则的要求,需要将固定资产的价值按一定的分配方式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内进行分配,以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当期损益,这就是企业按照不同的折旧方法计提的折旧。企业在制定折旧政策时应考虑固定资产的磨损状况、企业获利能力、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动状况、纳税义务的考虑、资本保全与技术更新的考虑、会计信息的稳定性等因素。

企业计提资产的折旧方法,直接关系到固定资产回收时间和某一时期的经济效益,折旧的提取对企业筹资和现金流量、对企业投资、对利润等等都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固定资产规模较大的电网企业来讲意义更是重大。

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电网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同时资产较分散,资产使用部门多,使用地点范围大,可以说从市区到郊区,从平地到山坡,遍及辖区的每一个角落。同时结构分类复杂,覆盖面大,可以分为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及通讯设备、自动化设备、工具器具、运输设备、房屋建筑物、土地、福利设施等十几大类。另外电网资产通常数量多,金额大,更新快,在管理上就要求及时准确反映这些变化,所有这些都为如何做好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目前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基本上都能做到账卡相符,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各单位要经常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全面清点一次,保证账、卡、物相符,但是事实上电网企业的资产量大,分布广,很难做到定期的盘点。同时还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财务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各种的变化,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和财务帐面资产信息的准确性是值得推敲的。由此可见,就目前状况来说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相对薄弱。总的看来无外乎如下几个原因:

原因之一:领导重视不够。领导重视的是企业直接的效益和安全生产状况,其考核指标主要有: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应收电费余额、购电量、公司经营电网线损率、售电量等。根据电网企业的特点,一直以来公司对固定资产更重要的要求是使用价值上的,即只要电网能够安全地输送电能,因而就比较容易忽视对固定资产经济价值的管理。

原因之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相对滞后。要保证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首先要保证各部门在管理上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从物料领用的申请到发料、建卡、财务入帐,都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需要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形成工作流程的标准化。资产管理是各个部门互动的管理,对企业管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财务部门应作为资产综合管理部门、生技部门作为主管部门、相关科室作为归口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作为具体保管部门。而我们目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明显存在职能部门之间工作不衔接,即存在多头管理又有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没有并轨,因此要搞好固定资产管理

工作首先就要做到制度先行,有必要在管理制度上保证资产的日常管理。

原因之三:部分资产的产权问题。部分地区的10KV线路资产产权复杂,农电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由于历史原因,一条线路既有地方所属,又有农网改造中投入,还有用户投资形成,这对资产管理带来了较多的不便和难度。也有一些城市的用户工程产权没移交,供电公司却承担了运行维护以及相应的安全责任。根据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__]45号)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须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须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入帐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于此类用户工程,企业入帐后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现金流。因为对电网企业而言,税是现钱,资产固有即存在,这就意味着要用一笔“活资金”去换“死资产”,从财务上来看这么一笔交易对企业而言是不经济的,但事实上该资产本身又确实已经在为企业创造效益,由此导致用户工程不能及时移交、入帐,这也为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埋下了弊病。改进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宣传,改变观念,重视管理。领导的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应努力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要把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作为建立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的基础,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科学,必须保证企业有关资产及财务指标的统一、真实、完整、可靠和准确。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于固定资产管理挂钩的体系,建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激励机制。

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建立系统的资产管理体制。针对供电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生产轻管理,各自为政,随意处置电力资产的现象,打破条块分割,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意识,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并举,建立健全公司总部、分公司、班组三级的资产管理体系,并严格制定考核和奖惩制度。还要注意加强各级资产管理人员的协调,建立起资产管理信息传递及时、工作相互协调的管理模式,建立资产管理的网络,便于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以清产核资工作为契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高资产质量、优化资产结构。清产核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清产核资的成果,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一套既符合今后电网企业实行新企业财务制度要求,又兼顾企业特性的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资产管理约束机制,并加以认真实施,继续深化资产管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以适应今后电网企业发展的新形式。

具体来看,首先,企业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制约机制。其次,应建立以出资人管理制度为中心,以资本管理为突破口,企业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的模式。它具体包括企业资本投入、运营、收益管理,企业资本保值增值、评价考核等。为实现这个目标,国家颁布了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报告格式,统一了对不同行业的监管,对企业接受资产的捐赠等加强管理,从而达到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目的。再次,应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比如利用清产核资工作,摸清企业家底,核实财物,使账外资产及时入账;再如切实做好企业资产产权登记工作,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纠正和制止侵害企业资产的行为,清理出那些长期脱离管理的企业资产

强化对资产的核算、监督和审查,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财务部门担负着对电力资产核算、监督和管理的重任。首先要强化对自己的要求,对新建资产要确保及时准确入帐,并正确计提折旧。对久拖未决的工程项目要督促有关方面及时编制决算。对随意处置电力资产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并令其补偿损失。对该报废的电力资产及时向主管部门申请报废。对未在资产目录中列出的新设备要及时向主管部门反映,并积极探讨对策。同时财务人员不仅要努力学习财会业务知识,而且还要学习生产知识,熟悉生产技术设备,经常深入现场了解资产的使用、变动情况,加强与实物管理部门、使用保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资产变动情况。

四、结合ERP上线,展望上海电力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景

随着20__年国资委的设立,一整套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随之得以建立,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实行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上海市电力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时地提出了“实施ERP工程,构建精品电网”的宏伟计划,将公司各个业务模块集大成于一体,旨在灵活地将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大大提升了电网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

可以预见,ERP工程的成功实施也必将会使电力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的水平。它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手段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明确相关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和职责,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并轨,从而旨在通过自动化的资产管理系统自行监控固定资产(比如重型机械)和商品(比如零件和原材料),并与会计系统和后勤系统相集成,使它能提供大量的功能,最佳化地用以控制和使用企业的资产。固定资产管理模块是ERP项目的核心环节,它所倡导的管理模式的确改变了我们过去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将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实现资产变动管理与流程控制,加强动态监督(管资产);

通过实现跨部门流程处理,强调动态管理,加强资产监控。系统根据预设业务流程,实现资产变动信息的自动记录与传递,确保信息及时共享,达到数据规范准确的目的,并能对全公司资产的分布提供及时的掌控、分析与统计,强调对资产的统一调度和配置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落实资产管理责任,防止资产流失,降低生产成本(管人);

通过建立一整套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个资产的使用者,实施严密的资产控制与监管,达到防止资产流失,杜绝产生帐外资产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控制资产的使用成本,提高资产保值增值能力。

加强内控机制,分清工作责任,使得管理及时、有效(管事);

通过一体化的流程设计,使得资产管理不再只是部门级事务,实现跨部门的过程处理,有利于分清工作中的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管理与信息的及时、完整、有效,将对资产管理

篇12

1 加强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带动下,煤炭需求持续增长,煤炭企业规模迅速扩张,产量持续增加,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比例也不断加大。如何管好、用好日益增多的固定资产,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经济效益,是煤矿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2 煤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案例企业——东庞矿简介 东庞矿隶属于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境内。于1983年底投产,在持续发展的30年间,通过兼并重组,加速跨越发展,形成了“一矿四井”、两个洗煤厂、两座电厂的管理格局。目前,在册职工5200余人,年销售收入达50亿元以上,利润15亿元以上。该矿煤炭资源丰富、煤种优质,开采技术全国领先,井下采、掘、开机械化程度100%,生产指挥、监测监控、财务销售、物资管理等各大系统均实现数字化管理,地面配套完备,安全管理工作到位,连续四年被评为“国家特级安全高效矿井”,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先后荣获“全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优秀矿井”、“全国文明煤矿”以及“全国双十佳煤矿”等项荣誉。东庞矿注重管理创新,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以及ISO9000、党建和质量管理等四个体系审核、认证,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并荣获“中国管理创新大奖”;东庞矿环境治理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被评为“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中华环境友好单位”,2010年完成了生活污水处理厂、矿井水处理厂以及矸石电厂环保设施运行管理考核工作,荣获河北省“双三十”节能减排先进集体称号,并列入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东庞矿已成为河北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型现代化矿井,行业影响力不断提高。对该矿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不仅对东庞矿具有指导作用,对煤矿行业中其他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2 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①分类编码不统一,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由于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归属不同部门,财务部门与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分类和编码方法不一致。财务部门采用的是企业会计规范规定的分类编码方法,而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则是根据各自专业管理的需要或凭经验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编号,致使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造成同一资产出现多种不同类别归属和具有多个编码的现象,增加了固定资产购、销、调、存、收发、领退、清查盘点、实物核算和价值核算等环节的管控难度。②归口管理权责不清晰,各部门难以有效配合。对于不同种类的固定资产,企业虽然都有相应的管理部门,但各归口管理部门职能分工不明确;管理缺位,部分固定资产无人管。比如没有严格区分各设备管理部门的权责范围,机电科负责全矿设备的管理,同时调度室又负责电子通信设备的管理等;房屋建筑物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却没有归口管理部门,虽然在实际中,对于由一个部门单独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可以由该使用部门进行日常的管理与维护,但是对于多部门共同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就容易出现无人管理的现象;另外,房屋建筑物附属设备与房屋建筑物主体一并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的附属物,但是,由于价值较高,使用寿命和维修方式与房屋建筑物不同,容易造成账务登记与实物管理的混乱。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使相关部门无法有效配合,容易造成固定资产记录不准确,数量不清楚,价值不真实,进而导致固定资产使用、维修等全过程管理难以顺利进行。③后续支出资本化标准不清,固定资产价值不能真实体现。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东庞矿并没有规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标准,进行账务处理时,完全取决于会计的职业判断;如果判断不准确或没有充分考虑会计准则与税法的要求,则会产生递延所得税差异,增加不必要纳税成本。另外,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项目进行会计处理时,也没有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处理,资本化项目领用的材料不能准确计入对应资产的价值,将资本化项目按照新的固定资产入账等现象,导致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不能计入或不能完全计入固定资产原值,造成企业固定资产价值的不完整、企业成本和利润的不真实。④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包括:计划、验收、使用与维护、大修、停产检修、清查盘点、报废等重要工作流程。东庞矿一是没有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二是现有的管理制度存在内容、形式、权限等不规范,制度承接关系不清,管理口径、标准不一致等问题。

3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3.1 统一固定资产分类、编码标准,加强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联系 应当按照固定资产的定义,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和修订固定资产的目录,统一价值管理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固定资产分类编码方法,为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和准确核算提供依据。

由于煤矿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建议企业以会计业务规范为基础,采用五级编码的方法:

固定资产大类分为生产用、非生产用、出租用、不需用和未使用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中类是对每一大类的进一步划分,固定资产细类是对每一中类的进一步细分;固定资产流水号是对每一个细类中的固定资产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的编号。

为了便于日常的实物管理,建议由财务科进行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的编码,由实物管理部门进行第四级和第五级的编码,再由财务科会计人员对四、五级编码进行复核并登记。虽然实物管理部门的编号只是财务部门编号的一部分,但这样却能够一一对应起来,避免固定资产类别和编码混乱的现象。

3.2 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与分工 首先,成立固

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分类标准、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等重大事项的审核批准。其次,确定固定资产综合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的职责分工,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相关固定资产的验收、登记、交接、清查盘点、报废等所有事项的管理。

通过梳理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职责分工,不仅要使各部门的管理职责更加清晰,还要明确部门中各相关岗位的职责,使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清楚自己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分工以及发挥的作用,从而增强工作的积极性。

3.3 明确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标准,合理体现固定资产价值 对于后续支出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现行会计准则偏重于定性方面的规定,可操作性相对较差;而税法上则进行了明确的量化规定,可操作性较强。为了解决由于资本化支出产生暂时性差异而增加纳税成本的问题,企业在制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标准时,除了考虑会计准则及指南中定性的要求外,还必须考虑到税法上的“刚性”要求。因此,建议将固定资产资本化的标准确定为: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并符合支出金额超过固定资产原值50%且资产使用寿命延长在2年以上条件的,作资本化处理。另外,对于固定资产的修理和更新改造工作,应一律视同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在具体操作时,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将各项施工和建设支出全部通过“在建工程”进行核算,以便将应予资本化的全部支出都计入到原固定资产的原值上,确保固定资产价值的完整。

3.4 加强固定资产制度建设,理顺固定资产管理流

程 要建立一套针对固定资产计划、购置、验收、使用、维护、修理、处置等全过程、全方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梳理和规范,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控制措施,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对企业已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严密、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使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在科学的制度体系下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田茂礼.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与税务处理探讨项[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

[2]刘任远.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运行质量评价[J].管理学家,2010(6).

篇13

从纵向上看,固定资产管理遵循“分级管理、授权有限”的原则。与计划的逐层分配相适应,固定资产管理在银行内部实行总行、一级分行(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二级分行(即各地市分行)、三级分行(即各城区、县支行)共四个层次的分级管理体制,各级机构对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负责,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审批、指导、监督、检查的权力。由于财政部的考核以总行为单位,出于管理、控制的需要,固定资产的采购、竣工决算、处置、报废、盘盈、盘亏等审批权限集中于总行。

从横向上看,固定资产管理遵循“集中管理、监督到位”的原则。在各级机构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权集中在财会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组织计划的编报、执行和监控,完善固定资产的卡片管理与规范会计核算,监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以及接受稽核部门的监督。行政部门、信息科技部门是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完善固定资产的登记备案及领用制度,监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各项业务的终端,负责合理确定固定资产计划需求,妥善使用和保管领用的固定资产,接受财会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的监督。

在上述管理体制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科学配置固定资产购建资金资源,合理安排计划指标,强化各项固定资产业务的审批,保证计划管理的有效性;二是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确保其账务处理的合规性,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计信息。为此,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内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如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制度、集中采购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处置管理制度、核算制度与内部考核制度等,这些制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成为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前提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的控制与监督工作也得到了日益重视和加强,管理的有序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经济需要,正在抓紧进行股份制改造,把建设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作为发展目标,因此,提高资产质量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现计划管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加强监管检查成为了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要求。由于管理要求的不断细化,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一些基于历史原因以及现有体制不完善之处而产生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

(一)账实不符问题

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账实不符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采购项目的计划指标被挪用,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利用“小金库”等账外资金越权违规购建固定资产,但为逃避监管而不入固定资产账或部分入账;三是会计差错,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国有商业银行曾在1995年进行了清产核资,在1999年和2000年开展了账外并账检查,相当于在全辖进行了大盘点,规范了固定资产的入账核算,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但由于账实不符问题来源于多年的积累,并未得到根除。

(二)固定资产年度计划执行的偏差问题

固定资产购建资金计划作为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进行管理与控制的工具,是指令性指标,必须做到层层负责、不得突破。但一些分行在计划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执行的结果与执行的目标出现了偏差,具体表现为超计划执行、计划被挪用、擅自购建新项目、擅自换项目等。由于银行业务本身的特殊性,其资金流入、流出十分频繁,金额十分庞大,因此,正常情况下银行固定资产的购建资金来源也就非常充裕,从而需要指令性计划对固定资产的购建加以控制。上述种种计划执行偏差现象则使计划失去了严肃性与指令性,管理机构的管理意图未被落实,造成了固定资产计划管理的失控,如程度严重时还将影响到银行的正常经营。

(三)房地产未确权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要进行股份制改造,要实现上市目标,就必须保证其资产的产权清晰,固定资产中涉及产权问题的项目主要表现是房地产。由于历史上银行办公用地多采用划拨形式、管理制度的松散造成房地产购建资金来源多元化以及办证意识淡薄等原因,银行内部无论是正常入账还是账外并账的一些房地产项目存在房产证、土地使用权证等证照不全的现象,即未做好房地产的确权工作。这些房地产长期归银行使用,虽然不存在第三方对其产权进行要求,但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这些房地产须补办相关证照,这往往需要一笔不小的税费支出。

(四)基建项目竣工决算造价不完整问题

基建项目的竣工决算代表了基建资金循环的终结,决算造价是基建项目成本的准确反映,是入账原值的确定依据,因此,银行内部都有一套完整的竣工决算审批操作规程。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已经办理竣工决算的基建项目仍需要追加投资的现象,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在利益的驱使及基建项目主管机构的干预下,一些独立审计机构违背职业道德,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掩盖基建项目中存在的或有债务(如税务机构口头承诺的税费减免),将决算造价从表面上控制在批准的预算总投资内,以逃避监管,可一旦或有债务发生,银行必须面临付款问题。二是客观上的原因,近年来,国家逐步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一些基建项目靠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面临着支付土地出让金的局面,从而需要追加投资。

(五)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问题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银行应该对造成上述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这种处罚的权力集中在人事部门,而一些责任人往往现任或曾担任过领导岗位,由于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或者根本不处罚,造成一些责任人长期逍遥“法”外,有关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这也是国有企业监管不利的通病。由于责任人的处罚未得到彻底落实,容易造成有关负责人责任意识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违规现象。此外,责任人处罚不到位的问题也影响到了基建项目决算、闲置固定资产处置等业务的审批。近年来,随着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及三令五申,逐步将固定资产违规现象与有关负责人的职位升迁挂钩,这种情况已有所好转。

(六)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的闲置固定资产是指不需用固定资产,主要表现为闲置房地产及闲置电子设备。闲置固定资产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银行内部流程整合产生的闲置,在进行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推行“减员增效”措施,甩掉历史包袱,对一些经营效益差、无发展潜力的县支行以下机构进行了撤并,造成了撤并机构房地产闲置;二是科技进步造成固定资产无形损耗而产生的闲置,这在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三是违规途径产生的闲置,即一些分行通过各种手段逃避总行监管,购建账外固定资产却未实际发生使用效益。这些闲置固定资产属于非生息资产,占用了银行大量资金,需要积极加以盘活处置。在处置的过程中要确保程序的公开、透明,最大限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三、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对策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所以会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历史上长期粗放式管理形成的遗留问题积淀,还有一部分源于现有体制的不完善之处。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做到“权责分工明确、管理高效有序、过程公开透明、监督检查到位”,具体对策如下:

(一)完善人事约束机制

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归根到底是由各级机构相关管理人员(即负责人及经办)的活动完成的,因此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而目前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或者约束机制得不到落实的状况是历史原因形成的通病,是产生各种违规现象的症结所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人事约束机制必须受到银行高层的重视与认可,具体措施如:设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的任职资格,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实行竞聘上岗;对管理人员实行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其发放个人绩效奖金的依据;将固定资产违规现象与管理责任人的职位升迁挂钩,对有关责任人应及时、合理地进行处罚;将固定资产违规现象与责任人所在机构的人事费用、业务费用挂钩,按违规金额的一定比例扣减人事费用、业务费用指标等。

(二)树立年度计划的权威性

在目前的计划管理体制下,年度计划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主线,必须向各级机构树立起年度计划的权威性,防止计划管理扭曲、失控,实现预期目标。各级机构应形成“没有计划、不得执行;执行计划、不得突破;专项计划,不得挪用”的观念;跨年度使用计划,必须重新申请;当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必须与批准的计划相配套。各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转变思想,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对计划的执行实施认真有效的监控,同时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预算管理,细化成本控制,科学、合理地申请、安排计划,减少超计划情况的发生。作为处罚措施,对于出现超计划等违规问题的机构,总行可在处罚责任人的同时,按违规金额的一定比例扣减违规机构下一年度计划。

(三)减少管理层次,科学上收固定资产管理权、核算权

管理层次多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乃至其他各项工作的共同特点,其弊端在于管理效率低下、风险点分散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监管难度大。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推行机构“扁平化管理”政策,即减少管理层次。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可以考虑将固定资产的管理权和核算权统一上收至一级分行,由一级分行负责辖内的资本性支出及日常核算等职能,未经一级分行批准,其辖内各机构不能动用固定资产账户对外支付款项,辖内固定资产的入账和计提折旧也全部由一级分行来完成。管理层次的减少将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风险,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四)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即建立起包括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决算、处置、报废、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系统加以反映,按照管理权上收的原则设置相应系统管理权限,与文件审批流程同步,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有助于银行管理机构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透明度和效果。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可以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有利于减少手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五)重视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银行固定资产应定期或每年至少盘点一次。但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盘点往往因为人手少、工作任务重而流于形式,这也是账实不符等违规现象长期未被发现、整改的直接原因。因此,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从小、从细抓起,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等历史遗留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使资产的安全、完整得到充分保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六)加强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

固定资产采购是银行对外付款、发生现金流出的环节,也是逃避计划管理、风险最大的环节。加强固定资产采购管理的具体措施主要有:积极实行集中采购制度,对于大额项目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供应商,项目决策通过集体评议,项目效果进行后评价;电子设备、运钞车、业务用车、出纳机具等固定资产可由总行集中采购,后分配至各一级分行,以进一步节约成本、降低风险;对于在建工程要严格落实建设工期,执行投资预算,按期决算并交付使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