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篇1

积极主动学习课前预习的方法:

(1)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

(2)找出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 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上课时应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学习。当教师引入新课时,学生应该注意听取教师是怎样提出新问题的;当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学生应该跟着想想教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当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应该认真看看教师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当教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时,学生应该有意学学教师是怎样提炼教材要点的等。

做好笔记,好笔记是教材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既繁多又零碎,所以课上除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教师讲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思路和疑难点,便于今后复习。有的学生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的学生记多少算多少;有的学生只顾记,不思考,这些都不好。对于新授课,主要记下教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教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教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教师指出其中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教材的空白处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课上听教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3. 及时复习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的学生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理解。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课后复习方法如下:

(1)再阅读:上完新课再次阅读教材,能够自我提高。

(2)后作业:阅读教材后再做作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学生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材,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来做作业,结果事倍功半。

(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很好。

(4)多质疑: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转贴于

(5)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学习内容加以复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所以,课后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出现越学越乱的现象。

4. 学会巧记

由于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如果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住的,所以应学会巧记。化学上常用的记忆方法有比较法(常用于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知识,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归纳法、歌诀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和实验记忆法等。

5. 勤练

练习是理解消化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练习要有针对性,不能搞题海战术,应以掌握基本方法和解题规律为目标。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一题多解和归纳总结,这样才能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如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技巧法有守恒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估算法、差量法等。

6. 建立错题本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所以,对平时出现的错题,应做好修正并记录下来。记录时应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要简单写上答案。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错误。

7. 重视化学实验

篇2

学生学习化学,是以实验、实物直观为基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学生化学学习的规律。学习化学知识主要有以下阶段:①预习;②听课;③复习;④完成作业等阶段。本文主要说说前三个阶段:

一、预习阶段

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读”是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课文,归纳含义。“划”是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写”是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记”是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

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认识能力就会提高,在预习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回答老师提出问题,能质疑问题,还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安排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听课阶段

课堂听讲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系统地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指导学生或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的运用上做出规范。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一定要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在教师的诱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1. 听课的三要素

(1)恭听 上课听讲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严肃的学习态度,全神贯注,做到眼、耳、手、脑并用,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听讲的效率。

(2)思维 听课时要积极开动脑筋思维,注意听教师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思索教师从现象、事实到结论的分析、归纳得到结论的过程,或演绎、推理的过程,以及操作过程、装置原理。其关键是要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内容,而不是只记结论。

(3)记忆 思维的同时也在记忆。记忆要及时,并注意反复巩固,记忆要讲究方法。

2. 听讲方法

听讲方法主要包括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和总结巩固这三个环节的学习。与其他学科一样,听课应全神贯注,做到眼到、心到、耳到和手到,关键是心到,即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想懂所学内容,根据化学学科特点,这四到各有其特点。对于眼到,除以演示实验等直观教学看得全面外,重要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分清主次现象,能迅速捕捉一瞬即逝或现象不够突出和不够明显,而又属于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的现象。这就要求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时要记住这些现象。不论有趣与否,都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自觉提高观察能力。

切实克服和改变不注意听和想的过程,而只记住结论的不正确的学习方法。耳到、心到的关键是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内容。当然,在此前提下该记住的内容,还是要记住的。手到,主要是按要求和规范,认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至于笔记,要学会记要点、记提纲,不要因记笔记而影响看、听和想。在检查复习时,要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注意听同学的回答,看同学的操作。不要因没有检查到自己而不认真想、不注意听和看。

三、复习阶段

复习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程序。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知识、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成网,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1. 复习的种类

(1)新课中的复习 这种复习是把新课有联系的已学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进行复习。目的是“温故知新”。从已知引出未知,由旧导出新,降低新课的教学难度。

(2)阶段复习 这种复习一般分为单元复习、每章复习和学期复习。①单元复习就是将每章按内容划分为几个单元,每一单元讲完后复习一次。②每章复习是在上完了一章内容后进行的。它的作用是把整章进行归纳、综合并进行一次小测试。其方法可根据每章后面的“内容提要”有所侧重地进行,并结合学生实际,做每章后面的复习题或选做适量的课外练习题进行消化、巩固。③学期复习是在期末考试前集中两周时间,把一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综合复习。通过复习及学期考试检查,将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寒暑假作业弥补,为学习后面的知识打好基础。

(3)学年总复习 它是指在学完教材后进行的、不受章节或阶段知识的限制,通过总复习,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系统化、条理化,有较好的综合运用能力。学年总复习一般可分为系统复习和综合训练两阶段。

2. 复习的基本步骤

(1)在每次复习前必须要有计划做好复习准备。例如,一个晚上自学两小时,就应根据一天学习的学科和学科的性质,做科学安排,即内容相似的不要前后相连复习,应间隔复习。这是因为从心理学上讲,相似的学科相连复习往往引起干扰,降低复习效果。

(2)复习时最好先回忆,或根据听课所记要点,进行回忆当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教材是什么,进行了哪些实验等。然后再复习课文。这时可根据回忆,不明确的地方多复习,理解了没有问题的少复习,这样既可节省时间,又可集中力量来掌握重点。最后,再合上教材思考一遍,特别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然后才做作业。

篇3

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读”是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课文,归纳含义。“划”是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写”是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记”是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

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认识能力就会提高,在预习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回答老师提出问题,能质疑问题,还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安排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听课阶段

课堂听讲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系统地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指导学生或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的运用上做出规范。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一定要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在教师的诱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1. 听课的三要素

(1)恭听 上课听讲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严肃的学习态度,全神贯注,做到眼、耳、手、脑并用,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听讲的效率。

(2)思维 听课时要积极开动脑筋思维,注意听教师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思索教师从现象、事实到结论的分析、归纳得到结论的过程,或演绎、推理的过程,以及操作过程、装置原理。其关键是要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内容,而不是只记结论。

(3)记忆 思维的同时也在记忆。记忆要及时,并注意反复巩固,记忆要讲究方法。

2. 听讲方法

听讲方法主要包括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和总结巩固这三个环节的学习。与其他学科一样,听课应全神贯注,做到眼到、心到、耳到和手到,关键是心到,即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想懂所学内容,根据化学学科特点,这四到各有其特点。对于眼到,除以演示实验等直观教学看得全面外,重要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分清主次现象,能迅速捕捉一瞬即逝或现象不够突出和不够明显,而又属于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的现象。这就要求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时要记住这些现象。不论有趣与否,都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自觉提高观察能力。

切实克服和改变不注意听和想的过程,而只记住结论的不正确的学习方法。耳到、心到的关键是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内容。当然,在此前提下该记住的内容,还是要记住的。手到,主要是按要求和规范,认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至于笔记,要学会记要点、记提纲,不要因记笔记而影响看、听和想。在检查复习时,要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注意听同学的回答,看同学的操作。不要因没有检查到自己而不认真想、不注意听和看。

三、复习阶段

复习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程序。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知识、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成网,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1. 复习的种类

(1)新课中的复习 这种复习是把新课有联系的已学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进行复习。目的是“温故知新”。从已知引出未知,由旧导出新,降低新课的教学难度。

(2)阶段复习 这种复习一般分为单元复习、每章复习和学期复习。①单元复习就是将每章按内容划分为几个单元,每一单元讲完后复习一次。②每章复习是在上完了一章内容后进行的。它的作用是把整章进行归纳、综合并进行一次小测试。其方法可根据每章后面的“内容提要”有所侧重地进行,并结合学生实际,做每章后面的复习题或选做适量的课外练习题进行消化、巩固。③学期复习是在期末考试前集中两周时间,把一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综合复习。通过复习及学期考试检查,将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寒暑假作业弥补,为学习后面的知识打好基础。

(3)学年总复习 它是指在学完教材后进行的、不受章节或阶段知识的限制,通过总复习,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系统化、条理化,有较好的综合运用能力。学年总复习一般可分为系统复习和综合训练两阶段。

2. 复习的基本步骤

(1)在每次复习前必须要有计划做好复习准备。例如,一个晚上自学两小时,就应根据一天学习的学科和学科的性质,做科学安排,即内容相似的不要前后相连复习,应间隔复习。这是因为从心理学上讲,相似的学科相连复习往往引起干扰,降低复习效果。

(2)复习时最好先回忆,或根据听课所记要点,进行回忆当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教材是什么,进行了哪些实验等。然后再复习课文。这时可根据回忆,不明确的地方多复习,理解了没有问题的少复习,这样既可节省时间,又可集中力量来掌握重点。最后,再合上教材思考一遍,特别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然后才做作业。

篇4

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必须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来确定研究课题,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在服从课题研究的原则基础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选择课题。

(一)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

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Fe2+和Fe3+的转化,可以改进为探索性实验: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如何实现Fe2+和Fe3+的转化?让学生首先设计实验方案,其次交流设计思想,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这种探索过程比空洞的讲授更能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信息加工、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二)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

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探讨铁生锈的原因,一方面学生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铁件,又设计了锈蚀的不同条件开展实验,另一方面学生又到工厂、商店、居民区、农村……开展实地调查,学生对铁生锈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预防生锈的措施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写出了较高质量的化学小论文。

(三)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

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值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

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如自制汽水的原理与方法、热水瓶(锅炉)中水垢成分的分析、相片冲洗原理的探索等等。

二、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应用

(一)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意见出现了分歧,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方案不合理;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显然也不合理;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二)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如酚醛树脂制取实验以后,试管难以洗净,每次实验只得更换试管,改进后我们用医用废磷霉素小瓶替代试管进行实验,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试管,而且药品用量比原来少了许多。

(三)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观察现象,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反应速度大大加快,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篇5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由于知识积累不同,个人兴趣不同,在知识的学习上也必然会存在差异。化学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学生要学好这门学科,就要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但是,如果学生对于高中化学没有兴趣,就难以将课程学好。学困生,就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良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高中化学课程学习中之所以存在学困生,是由于这部分学生群体普遍对化学缺乏浓厚的兴趣,但是化学课作为高考必考课还需要学习。为了提高这部分学困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就需要引导学困生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因素

从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在知识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衔接性。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化学知识基础不牢,就会感觉到进入高中阶段,化学知识的跨度很大,导致学习困难。

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内容单一,容易记住。进入到高中阶段后,就需要对化学反应有所认识。由于知识的难度增加,使得学生感觉到学习压力大,更无法将所学知识具体化,导致学习障碍。特别是学困生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上,依然按照学习初中化学的形象思维方式,就会对于化学规律的认识有所局限。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对于相对抽象的化学知识以掌握。学困生之所以对于高中化学知识难以深入理解和应用,就是由于没有建立统一思想解决各种化学问题,导致化学知识晦涩难懂,化学学习枯燥乏味。基于应试学习化学,要采取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却对学习规律无从总结,导致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比如,对于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从电子转移角度学习,对于化学反应的判断就需要从焓变和熵变进行,内容抽象而复杂,使得学生感觉到了化学知识的难度而对于化学内容难以掌握。

二、培养学困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一)认真对待每一学期的“第一节课”

很多高中化学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每一学期第一节化学课的重要性。事实上,要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第一节课就是良好的开端,学困生之所以在化学学习中感觉吃力,就是因为化学基础知识不足,对于高中化学课堂知识难以很快消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越来越弱,就会逐渐产生放弃学习的心理。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化学学习成绩,高中化学教师就要将在化学教学中灵活地引入化学实验,将高中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活。化学教师在第一节课就进行化学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展示将化学知识呈现出来,既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作为化学教师,对于第一节化学课的实验安排,要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设计实验,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感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让一名学生用准备好的毛笔在纸上面写字,然后贴在黑板上。学生对于教师的这一举动会有很多猜测。看着学生们好奇的表情,将装着水的喷壶举起来,向纸上面喷水,这时红色的字体就呈现出来。学生看到这些,就会立即变得精神起来,开始对化学反应感兴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化学反应产生了好奇心,就会在化学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化学学习效果。

(二)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着被动性,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目标,就难以有计划地学习,学习效率也会相对较低。高中化学教师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达到了,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成就感。随着化学学习的自信心被树立起来,学习兴趣也被激发起来,由此而在学习过程中总结知识规律,根据自我学习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化学课程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产生享受知识的感觉,学生的化学学习潜能也因此而被激发起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困生由于化学基础薄弱,导致从初中到高中的化学知识无法有效衔接,加之难以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而影响到化学学习成绩。对高中学困生的化学基础充分了解,重视每一学期第一节化学课的教学,并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以提高学困生化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新华.刍议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困生的激趣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2015(02):32-34

[2]黄桂华.从激发兴趣入手,有效提高化学学困生学业成绩[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21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