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1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已达11.26%[1]。高血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控制比较困难,容易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并发症,也是目前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2]。高血压是多基因,多环境因素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不利的物理及社会环境相关[3]。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仅靠药物和高精的治疗技术是不能解决的,只有通过健康教育转变人们的观念,鼓励患者参与健康维护,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得以控制和解决。
1 高血压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
1.1缺乏高血压病的有关知识
(1)不了解,不认识与高血压病有关的因素:多数居民和高血压患者缺乏对该病某些危险因素的认识[4]。
(2)不了解高血压病的早期症状:不认识高血压病的严重并发症。
(3)不重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对医疗保健知识信息不愿接受,对健康教育不重视,不愿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
1.2不良的生活习惯
(1)饮食过咸(钠盐摄入过多)。
(2)很多患者长期大量饮用烈性酒,有吸烟嗜好等。
(3)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长期从事精神高度紧张的职业。
1.3遗传因素:
双亲均有高血压的正常血压的子女,以后发生高血压的比例增高,但很少有此类子女进行体检或采取干预措施,认为高血压属于遗传病,无法改变。
1.4治疗依从性差:
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行为上与所治疗方案的一致程度,即遵医程度[5]。
(1)血压一旦恢复正常,症状缓解而自行停药。
(2)对高血压病要长期治疗认识不够,信心不足,间断或不坚持服药。
(3)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而自行减药或停药。
(4)未按要求监测血压。
2 健康教育的对象
2.1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在非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测量的血压的平均值,达到国际最新统一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6]。
2.2具有高血压病易发因素或危险因素的人群 长期高盐饮食;吸烟酗酒;体重超重或肥胖;长期精神紧张;缺乏运动等,双亲中有高血压病。
2.3家属及陪护人员 高血压患者一般年龄偏大,由于疾病的影响,常常不能自觉地坚持服药,不能有效地避免诱发因素。所以在健康教育时,请家属及其陪护人员共同参与,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7]。
2.4健康人群 在健康人群中宣传高血压预防与保健知识,有助于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8]。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心胸开朗,保持乐观、稳定、平和的情绪,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详细了解患者的个人习惯、性格特点、经济状况、环境因素等,教会患者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2定食定量,少吃多餐,饮食宜低脂、低胆固醇,限制总热量,限制食盐,每日在6g以下[9]。肥胖者要限制进食量,适当增加活动量以减轻体重。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杂粮,多吃降压降脂食物,如芹菜,山楂,香菇等,不抽烟,少饮酒,晚饭后不宜饮浓茶和咖啡。
3.3生活要有规律,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保持充足睡眠,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可根据患者的年龄、躯体状态等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3.4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下蹲和立起时忽过猛过快,最好用坐式马桶。
3.5避免受寒,避免长时间选热水浴,防止因血管扩张而使血压突然下降而发生意外。
3.6对高血压进行正规治疗,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还能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10]。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注意观察降压的各种副作用,当血压降低后不可马上停药,应减到维持量(最小有效量),并坚持长期服用。利尿剂应在早、中午服用,以免夜尿而影响睡眠。应用降压药物过程中,从坐位起立或从平卧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慢,以避免改变引起血压突然降低导致晕厥等意外发生。
3.7嘱咐病人定时测量血压,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测量血压时,血压计应放于心脏水平位,并做到定血压计、定、定部位、定时间,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随时修订治疗方案。
3.8在我国高血压的治疗目前仍以口服药物为主,大部分病人需长期或终生服药,在客观上要求医务人员与病人要充分认识到治病的长期性,在心理上要具备一定承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病的一般常识,使病人对病情的诊断、治疗有大致的了解,通过基础知识的教育,使病人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
4 健康教育的方法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教育方式,可以口语化教育和书面化教育。口语化教育,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由专业人员进行知识传授,系统地将有关健康信息进行传递,使得健康教育对象对一般健康知识或有关疾病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有一基本了解,也可通过讨论形式进行有关健康信息的沟通。书面化教育可通过板块或宣传栏将较多的健康教育信息浓缩成精炼的科普短文和图片的一种健康知识教育形式。鼓励患者与其他同种患者交流经验,对卧床患者以电话咨询,家庭随访为主。
5 小结
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是防治高血压病最经济、最有效得方法。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有计划、连续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水平,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充分调动了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血压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延缓或减少了并发症反应的发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要做好健康教育,作为医护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知识和护理素质,正确掌握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科学地运用健康宣教,才能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11]。
为此,需要广泛开展有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普及高血压保健知识,使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法,及早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吴锡桂,对我国高血压防治建议,高血压杂志 1997,5(2):79
[2] Zeng Wen,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Journal of Nurses Training 1999,14(12):9
[3] 陈灏珠,内科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4
[4] 林中,社区高血压治疗中的健康教育,中国全科医学,2003,6(10):851-852
[5] 周达生,姚华庭,医学系统工程与遵医行为研究,中国医改管理,1995,15(2):7
[6]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
[7] 郑鸿滨,薛梅玉,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福建医学杂志,2003,25(4):166
[8] 傅华,社区预防与保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7
目前, 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三高”现象, 且也存在治疗率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等“三低”现象。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活动, 具有明显的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等[1], 促使人们自觉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将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中, 可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从而确保较高的高血压控制率。本院对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中男29例, 女11例, 年龄48~83 岁, 平均年龄(53.2±10.8)岁, 病程2~23年, 平均病程(9.8±7.8)年。对照组中男24例, 女16例, 年龄47~84岁, 平均年龄(54.2± 10.1)岁, 病程1~22年, 平均病程(9.1±10.9)年。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2]相关诊断标准;排除精神意识障碍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均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2]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包括病情观察, 帮助患者调节负面情绪, 训练其自我控制能力等。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方法如下。
1. 2. 1 小组化教育 高血压健康教育中建立一支专业的健康教育小组, 护理人员按护理计划, 为患者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性健康教育, 确保达到理想的健康教育达标率。每周以专题讲座形式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开展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 每学时为1 h。在健康知识讲座中,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高血压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并发症危害等, 促使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1. 2. 2 个性化教育 在患者入院时, 由主管护士及时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 如基本资料、疾病资料等, 并结合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病情评估、分析, 以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根据患者年龄、病情、文化程度、家庭条件等, 选取相应的教育方式, 如口头教育、文字教育、多媒体教育、示范教育等。通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 进行讲解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运动干预等。
1. 2. 3 向患者发放高血压防治知识手册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发放《高血压防治知识手册》[3], 主要内容包括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危害、血压控制目标、药物治疗原则等, 供患者学习, 以提高患者对疾病及知识的了解及自主血压监测的方法, 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另外, 患者人员还应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并鼓励与指导患者科学锻炼。
1. 2. 4 家庭电话回访式教育 患者出院后, 积极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登记回访联系方式。通过电话访问, 询问患者健康教育执行情况, 了解其心理状态、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等, 并接受患者的电话咨询。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习惯等方面做出全面的检查与评估, 要求患者家属配合及支持。
1. 3 观察指标 记录及分析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改善情况。取自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患者治疗依从率、疾病认知率、血压控制率等。高血压的控制目标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2]规定为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血压对比 干预前, 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60.84±5.93) mm Hg(1 mm Hg=0.133 kPa)、(105.41± 9.94) mm Hg;对照组为(161.83±6.83) mm Hg、(106.32±8.33) mm Hg,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 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06.33±6.23) mm Hg、(81.82±4.13) mm Hg;对照组为(137.33±6.89) mm Hg、(89.14±4.62) mm Hg,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率、疾病认知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依从38例(95.00%)、疾病认知39例(97.50%), 对照组治疗依从32例(80.00%)、疾病认知33例(82.5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体力活动逐渐下降, 因此, 必须同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诊治方案及护理对策。高血压的治疗及护理的目标在于促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 防止和减少心脑血管及肾脏并发症, 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等[4]。通过根据高血压患者实际情况而制定针对性、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 尽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切实满足患者健康的需求, 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实现最佳的护理效果。由于高血压患者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等, 通过采取健康教育可反复提醒增强患者记忆[5], 加上电话回访及家属指导, 更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 实施治疗成本的最小化。
本研究显示,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依从率、疾病认知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穆荣红, 李荣, 张会敏, 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7):648-650.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9(7):579-615.
[3] 洪香花, 刘秀勤, 林晓瑜, 等.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12):3323-3325.
[关键词]高血压;住院健康教育;护理三到位;效果
如何把健康教育融入到护理全过程中呢?本院这几年来贯彻了“护理三到位”,(护理三到位;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时护士为病人和家属提供入院时的宣教、住院时的健康教育、出院时的康复指导,即护士为病人和家属提供全程护理服务的过程。)我科护士自2008年1月1日至6月30日对180例高血压病人在住院期间如何进行健康教育进行探讨,从而使高血压病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具体方法如下:
1 入院时热情接待
介绍医院环境和病房环境,并向病人及家属宣教高血压病的危险行为因素:除了种族、遗传、年龄、性别之外,主要是生活方式和行为所致如高脂高热量、高盐饮食、久坐的生活方式、吸烟、大量饮酒、缺乏体育锻炼、肥胖、长期精神紧张等。绝经期的妇女,糖尿病、肾脏病者更易罹患高血压。
2 住院期间根据高血压病的专科特点进行教育
2.1 首先,使病人和家属相信抗高血压药物确有效果,最佳的治疗方法应是联合用药而不是单一药物,联合用药的好处不仅提高疗效,而且减轻了各药的副作用;相信对高血压病进行正规治疗,不但可有效的降低血压,且可减少与高血压相关的疾病和死亡;相信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不是越贵越好,要因人而异;相信坚持长期服药能控制高血压,能提高生存率;知道高血压的危象;认识到血压的监测和定期随访的重要性;掌握康复技巧等。
2.2 其次,使病人和家属认识到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并具体指导:
2.2.1 平衡膳食:增加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喝牛奶,减少脂肪的摄入。限盐,劝告每日纳摄入量减少到4克;
2.2.2 松弛,保持情绪稳定:教授诱发松弛反应的方法,例如气功、默想等,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
2.2.3 保持理想体重:调节饮食和适宜运动,并经常随访;
2.2.4 运动:按适合病人的需氧运动计划,循序渐进地锻炼,提倡选择适合个体的体育、绘画等文化活动,增加老年人社交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2.2.5 戒烟限酒;不吸烟,不饮或少饮酒。
2.2.6 交流经验:“久病成良医”,鼓励高血压病人间相互交流经验,举例说明实际效果等近距离传播。
3 出院时要指导病人必须坚持按医嘱服药
切忌忽用忽停,即使症状缓解也不能自己停药,注意用药后的反应,定期监测血压,病情需要时如何定期随访,病情突变时如何应急处理,如何早期发现病情发生的先兆,如何预防高血压的方法等。
4 结果
通过对上述方法的实施得到的效果与2007年7月1至12月30日的279例病人相比较,具体结果如下:
(1)病人和家属对疾病、对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43%。
(2)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了51.7%,他们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更满意了,更能主动向医务人员咨询有关知识。
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3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00例,干预组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50.2±5.2)岁,其中文化程度大专(包括大专)以上50例,高中30例,初中以下20例;对照组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5.7±7.2)岁,其中文化程度大专(包括大专)以上60人,高中25人,初中以下20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护士对患者目前生活方式和生活状况及对高血压病认识程度,包括吸烟、饮酒、低盐饮食,适当运动和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设计,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教育方案,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教育方案具体如下:
(1)采用访谈或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由调查者编写问题,调查对象进行是与否的回答。访谈法是由专职护士按照一对一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访问,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每人一本健康教育小册子。在此期间,护理人员要努力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积极取得患者信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患者交流时态度要诚恳,热情,认真地向其讲解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预后并发症。教育时要着重强调药物治疗的好处,及坚持随访的重要性。要求患者或帮助患者矫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培养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对其进行监督、控制,减少高血压状况出现。
(2)膳食要点[1]:让患者合理控制膳食,降低收缩压8~14mmHg,指导患者合理进食,要以清淡低盐为主,多吃低动物脂肪、低糖、低胆固醇,多吃营养食物如水果、蔬菜等,并严格戒酒。将患者饮食合理化,多样化,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减轻体重,避免肥胖,有用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达到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肾疾病发生的目的。
(3)运动指导:给患者讲解适量运动的好处,规律化进行锻炼能有效降低收缩压4~9mmHg,避免激烈运动,做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坚持每周150分钟,严格遵照运动三原则[2]:一有恒,经常性、规律性的进行锻炼;二有序,要循序渐进;三有度,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切勿过度劳累,做好劳逸结合。
(4)保持情绪稳定:一定要着重强调这一点,因为高血压患者情绪波动会直接引起高血压升高。因此,应保持愉悦,轻松、快乐的心情,维持情绪稳定。除了适量运动外,还要保证睡眠质量,减少心中的不良情绪和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
(5)培训患者自测血压的能力:随时注意自己血压变化情况,至少每周要进行一次血压测量,若血压变化不稳定,应增加测验的次数。如出现头晕、头昏、头胀等不适症状,应做好相关记录,为医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以便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6)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培养患者良好生活习惯,改掉不良行为习惯,要求其戒烟、戒酒以及改善不良的饮食结构。
(7)用药指导及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讲解用药剂量,以及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处理办法。定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让患者在信念、知识、行为上有实质性的改变,树立健康、积极正确的心态,改变自身危险行为。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规律正确用药、血压达标、血脂下降、体重控制、运动锻炼、坚持随访等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干预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n(%)]
组别
例数
规律正确用药
血压达标
血脂下降
体重控制
运动锻炼
坚持随访
干预组
100
100(100.0)
80(80.00)
90(90.00)
80(80.00)
95(95.00)
100(10.00)
对照组
100
80(80.00)
67(67.00)
40(40.00)
50(50.00)
80(80.00)
75(75.00)
X?
-
22.22
4.34
54.95
19.78
10.29
28.57
P
-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证明[3],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帮助,能有效帮助其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和形成健康的行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不仅改善了患者病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预后。由此可见,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做好健康教育,患者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小册子、宣传画、宣传单等方式来进行健康教育。但对于个别患者要进行特殊指导,视情况而定。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反复强调各项注意点对患者的影响,要求患者循序渐进地学习疾病知识,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身饮食习惯,对饮食量严格控制,切勿多食高盐高脂等食物。从改变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做起,多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戒烟、戒酒等,在平时一定坚持按时服药,以达到控制血压升高的目的。
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无法根治,只能用药物来进行控制。由于长时间的服药,加上疾病缠绕,多数患者表现出治疗不依从性。据研究表明,患者治疗的不依从性也成为当今临床上最主要的问题,若患者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按时吃药,现在的抗高血压药物基本能控制血压升高情况。因此,只有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才能达到此目的。从本组研究来看,干预组的预后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事实证明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病中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资料与方法
选择牡丹区高新社区2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6例,女77例,年龄45~60岁,均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并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专家委员会确定的高血压标准,有阅读和理解能力。
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对高血压防治知识、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服药情况、运动情况等。基线调查后建立健康档案,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后,发放高血压患者调查表,由患者填写后回收,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清淡素食,低盐低脂,限制烟酒;适当锻炼,起居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结 果
在研究过程中有3例因故失访,其他200例患者参与完成研究工作。健康教育前后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的变化:健康教育后各种指标与健康教育前相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健康教育前后血压控制方式比较:按医嘱服药率,做适当运动的比例和保持情绪稳定的比例,健康教育前后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通过实施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的不良行为有了较大改变,在食盐、吸烟、饮酒、运动及服药方面都有了明显好转,高血压患者更为自觉地采纳健康的卫生行为,使血压明显下降,与相关研究一致。
高血压的治疗大部分在社区和家庭进行。据文献报道,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偏差、误差。针对高血压患者这种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特点,社区医护人员有必要对高血压患者和家属实行健康教育,促进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正确掌握和理解,提高知晓率,使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韦林安.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和展望[J].护理研究,2009,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