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投资可行性分析方法

投资可行性分析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1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投资可行性分析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投资可行性分析方法

篇1

从国际范围来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发达国家已经很成熟了,而在我国还是一种新生事物,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必要条件

发展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可以在银行紧缩贷款的情况下拓宽资金来源,降低金融风险,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繁荣房地产市场,但前提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社会信用体系的支撑。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制度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前提。房地产信托本质上是信任基础上的委托投资,因此完善的信用体系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各个环节能否继续进行。信用程度高,REITs的风险和收益匹配处于平衡状态,发展也顺畅。

清晰的产权关系。在国外的REITs发展中,由于大都实行的是私有制度,本身具有明确的产权制度和清晰的产权关系,基于财产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也比较容易理清。而在我国,由于产权制度的不健全,清晰的产权关系是发展REITs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是确定REITs成立、运行、收益分配等的重要考虑因素。

完善宽松的法律环境。REITs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以利益为目的的,难免会出现由于不规范运作所带来的市场失灵问题,产生风险,虽然一定的风险是必要的,但超出收益匹配的范围,就会损害市场的运行,如道德风险、经营风险等。因此完善的法律环境是必须的,通过一系列法律规范使REITs的发展规范化。同时,REITs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大众投资的范畴,法律环境需要完善,也需要宽松,才能起到聚集闲散资金、提高大众投资热情、满足房地产资金需求、分散金融风险的目的,否则过紧的法律环境会阻碍REITs的发展。

理性成熟的投资供求主体。REITs的参与主体,如政府部门、投资者队伍、投资基金的管理者,他们是否成熟,是否理性对于REITs的发展和完善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判断投资主体是否成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具备科学的风险意识。

我国发展REITs的可行性

法律和政策基础。在党的十六大三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将信托提到一个高度,与银行、证券和保险共同成为金融业的支柱。从1979年产生信托业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以及的政策文件,如一连串调整房地产融资的文件,这些构成了REITs赖以运行和发展的政策基础。

供求主体基础。如今我国REITs发展面临的情况跟当初美国的情况近似,一方面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方式发生了变化,过去单一依赖银行的做法很难行的通了,据估测,很长一段时间里,银行贷款占开发投资的比重始终维持在50%-60%,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的15%-20%,造成了大量的银行不良资产,给金融系统的稳定带来威胁。中央银行在“121号文件”和“212号文件”中对银行贷款的进入门槛进行了重新设置,因此不管是大型还是中小型企业都需要拓展融资渠道,尤其是REITs这样的融资工具。另一方面,个体投资者群体形成,房地产是一项能够产生稳定未来收益现金流的资产,个体投资者希望参与房地产收益的分配,但由于房地产的价值巨大,过去参与的方式就是购买或出租,渠道单一,对象仅限于价值较低的住宅,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更加灵活、更加容易的参与方式。还有,就是我国的机构投资者慢慢成熟,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包括直接投资的房地产信托公司和国外产业投资基金;间接投资的券商、证券投资基金、人寿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退休基金等,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资金来源或者负债以长期资金为主,如人寿保险和退休基金,因此它们偏好于具有长期收益结构的投资;追求长期稳定的收益来满足本身或委托人的要求。

经济基础――城乡居民的储蓄额增长。从改革开放以来,人均GDP不断增长,1980年人均GDP为460元,而2005年人均GDP已经达到1703美元。在收入水平迅速增长的同时,无论是定期还是活期,居民储蓄额一直处于上升趋势,重要的原因在于缺少一种稳定灵活的金融工具来吸收这部分存款。从1996年-2005年,不管利率怎样下调,储蓄只升不降,从1996年到2005年底储蓄总量由38520.8亿元增加到14多亿元,九年增加了10亿元多。在1996年之前,年均增长速度在30%以上,而从1996年之后到2000年,年均增长速度不断下降,从1994年的41.5%,一直下滑到1998年、1999年、2000年的15.4%、11.6%、7.9%,同时,新增储蓄存款的增长速度开始出现负值,从2001年起又恢复了加速增长。这一过程中民间资本不断壮大,也在努力寻找可靠的风险投资工具,例如在1996-2000年期间对证券市场股票和债券等的资本转移,我国证券市场的产品结构存在两大缺陷:风险结构不合理,风险结构倒置,高风险产品占主要地位,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可交易品种,大约80%为风险较高的股权类产品;低风险产品品种单一,不但是市场规模小,而且品种极为单调,只有少量流动性较差的国债及少量企业债、金融债、可转债,不能满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理财需求。因此,有侧重地发展低风险市场产品,使我国证券市场的产品结构趋于合理,是证券市场发展的重点之一。在交易所发展REITs交易产品具有可靠的经济基础和相当的可行性。

产业基础。收益性房地产,REITs针对的对象是具有完全产权和持续收益能力的持有型商业地产或者称为出租型商用物业,即所谓成熟物业,如写字楼、工业房产、购物中心等。虽然我国的房地产发展比较落后,并且更加重视住宅房地产,但不可否认的是,商业房地产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将在未来得到更大程度上的重视和完善,这将构成发展REITs的产业基础之一。房地产信托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2003年9月,房地产信托计划的发行额30亿元,到了2003年底,猛增至60亿元,2004年底,房地产信托计划发行额达到了111.74亿元,比2003年几乎翻了一番。而2005年截至12月31日,信托市场共发行房地产信托121只,募集资金规模157.27亿元,绝对额大幅增加了27.78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1%和28.73%。

发展REITs的障碍和政策建议

(一) 选择对象方面

目前我国并没有REITs,按照国外的发展经验,REITs一般选择的对象是具有稳定现金流收入的购物中心、办公楼等商业物业。这样的商业物业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产权清晰并且完整,房地产的产权包括土地产权和房屋产权,但在这个问题上我国一直纠纷不断,很多的房地产项目在建成后也没有取得土地使用权,另外,获取稳定、持续的现金流意味着开发商是以持有产权为目的,现在中国的商业地产项目多为产权出售,将整个物业大产权分割成小产权出售给小业主。如果要做REITS,整合产权有一定的难度;优质性,只有优质的房地产才能在未来产生稳定、持续的现金流收入,吸引投资者的资金,但目前这样的项目不多,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中。

针对于这样的情况,发展REITs,首先需要完善的产权制度,确保进入REITs的房地产项目的产权清晰,要求房地产的开发、建设、管理和交易必须遵循严格的法律规定。需要转变观念,鼓励投资。对于商业房地产,目前政府强调的政策是支持买房自用,而不是鼓励投资出租。因此今后应该更加强调房地产的投资属性,政府在政策上即使不鼓励房地产投资,至少也应该是引导投资,而不是限制投资。应该允许和鼓励出租,对于合理的租金要确立合理的税收政策。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建设中,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提高房地产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将来能够产生持续、稳定的收益。

(二)法律制度方面

加快立法,目前我国这方面的法律只有《信托法》、《投资基金法》,必须将法律制定工作细化、完备化,首先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法》或制定专门针对投资基金发展的《投资公司法》、《投资顾问法》等法规。其次,制定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专项管理措施,如投资资格的审定、投资方面的限制、投资比例的确认等,以促进基金的规范发展。除此之外,还应逐步完善证券场外交易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使基金的资金收入与回收机制更为完善。另外,我国这方面可参照美国税法的有关规定,对目前的税法进行改革,避免双重征税问题,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建立严格的信息批露制度,从国外基金市场发展来看,信息越公开,基金市场越发达。因此,要尽可能使各类信息包括房地产信息、国家政策信息、金融证券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信息需求者,使大家在信息公开化情况下,从事REITS的运作,才能促进我国REITS的顺利发展。

(三)完善机构和人才培养

在美国REITS的资金来源中很大一部分是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像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资金量大而且信息灵通,投资技术高,能够为REITS提供稳定的资金。我国目前真正意义上的机构投资者还很少,这对于REITS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因为只有在一个机构投资者占主体的市场上,才能保证有一个稳定的市场供给方,保证REITS这一金融产品的每次发售能够快速、足额的发售出去。另外,推动REITS的发展需要尽快建立起一支既精通基金业务,又了解房地产市场,并熟悉业务运作的专门管理人才队伍。而现阶段国内能够符合这些条件的人才并不多,基金管理人员往往擅长单一的专业领域,很难适应大规模房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经营运作,所以发展我国REITS迫切需要更多相关专业人才。

(四)风险控制方面

在REITS运行中,主要存在这样几种风险:道德风险,房地产投资信托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运作模式,对受托人的有效约束和激励机制尚未形成,容易发生受托人的道德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托投资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利用各种机会牺牲投资者的利益为自己谋取好处。项目风险,对项目的选择是REITS的首要工作,如果项目本身存在市场销售前景、内部法律纠纷、建设资金短缺等方面的问题,则投资产品无论怎么设计控制风险,项目本身的先天缺陷是无法避免的。行业风险。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时间周期较长、资金占用量大、利润回报较高。房产本身既是耐用消费品,又是投资品,在一定市场环境下,还可能滋生投机风险,如果房产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了居民消费承受能力,就可能存在房地产泡沫。如果泡沫达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影响REITS。

对于风险的控制,除了制度上的创新外,最关键的是在整个社会中塑造科学的风险意识,践行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投资原则,避免因不理性、盲目的投资造成对REITS的伤害。

参考文献:

篇2

可行性研究是决策科学在项目领域的应用。所谓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种科学手段(包括技术科学、社会学、经济学及系统工程等)对一项建设工程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综合科学,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综合论证一个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实用和可靠,在经济上是否合理,在财务上是否盈利,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为投资项目中的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对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行性研究是公司进行项目投资决策和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2)可行性研究是公司筹集资金的重要依据;(3)可行性研究是公司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各种协议和合同的依据;(4)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进行工程设计、施工、设备购置的重要依据;(5)可行性研究是项目考核和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一、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项目决策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工作方法:,公司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现在已经逐步形成了比较规范和稳定的内容和程序,并作为强制性方法:在项目决策中推行,但是,在现今公司的大多数项目当中,可行性研究并没有起到如上所述的作用,或者进行的可行性研究并不符合要求。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制工作方面

编制一份高质量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成立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可行性研究小组,需要较多的时间(1-3个月),做大量的基础工作,针对项目搜集大量的、可靠的、及时的资料,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和内容。基础工作是否认真细致,搜集的资料是否完整可靠,直接关系到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质量。然而公司在很多小型项目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并没有这样做,只是凭借现有的资料和主观推断,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判断。这样的可行性研究过程不规范、依据不充分、内容不全面、分析不深入,无法起到可行性研究应有的作用。

2.内容方面

很多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不全面,经常缺少风险分析,社会评价,建筑节能和环境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如有些项目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很大,却缺少或根本没有风险分析的内容;有些项目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很密切,却没有社会评价的内容。除此之外,有些项目在设计、施工、融资等方面缺乏多方案的比选,这样的项目进行评价和决策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决策工作也十分被动。

3.评价指标方面

在目前完成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制定的评价指标数目较少,而且不成系统,如在财务评价当中,对于盈利能力、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财务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利润率等指标的分析不是很全面和系统。如财务评价中只有对盈利能力的分析,而没有偿债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分析;对项目是否可行的判断有相当大的影响。在指标使用时应对指标的有效性和预期性进行更新和分析,如一些计算期相对较长的项目,在财务评价中,运用一些静态指标,计算出来的结果将会很不准确的,不能在现实条件下对项目是否可行作出有效判断。没有采用动态经济评价的方法:对可行性分析中的所有数据进行验证。

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改进建议

为了使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真正能为公司的决策提供科学、全面、准确的决策依据,发挥其重要作用,应采取下列措施:

1.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工作,分层进行,层层推进。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可分为三阶段,即机会分析,初步可行性分析和详细可行性分析。首先是投资机会分析,房地产投资时机的选择应将银川市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放在首位分析,要预测银川市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认真分析与房地产业相关的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及房地产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状况的关系,从项目投资的环境、背景、目的、基础、条件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投资初步设想的鉴别,若可行,就要进行初步可行性分析。初步可行性分析将对项目所在地区域市场的常规条件和项目特点,就其投资效果和可能出现的技术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若可行,再进行详细可行性分析。详细可行性分析将作进一步的市场调查,掌握足够的资料,对投资项目进行深入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这是可行性分析的关键。分析的结果将是投资决策的依据。

2.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必须具备两个以上方案。有了可对比的方案,才能选择最佳方案,可行性分析才能够向公司决策层提供评价决策的依据。

篇3

关键词:可行性分析,净现值,决策柔性,等待价值,选择期权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P, P & E and the Traditional NPV Method

Abstract

This dissertation firstly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and its content of having a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P, P&E) invest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e of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that is evaluating its economic benefit. We can adopt the static method and the dynamic method to evaluate the benefit. Also the dissertation summarizes the most common dynamic method ---- the traditional net-present-value (NPV) method including its definition, computing formula, decision-making rule and its advantages. The dissertation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NPV method’s application to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P, P&E practically through the real case study and shows the meaning that the traditional NPV method exists. Then the dissertation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actual conditions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thre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NPV method. First one is the uncertain discount rate and cash flows whenever we encounter the higher risk. Second one is that the traditional NPV method ignores the value of the operation flexibility about a project investment. Third one is that the traditional NPV method does not account for the delay of a project i.e. the value of waiting in a project investment. So the dissertation brings forward some advice to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method such as correcting and confirming the risk return rate of the discount rate and adopting the option concept.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of this dissertation, the company can have a better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P, P&E).

Key words: feasibility analysis, net-present-value, decision-making flexibility, the value of waiting, real options

目 录

一、序言1

二、文献综述1

三、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的理论阐述2

(一)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2

(二)可行性分析的内容2

(三)传统净现值法介绍3

四、案例研究4

(一)公司简介4

(二)案情4

(三)案例分析4

五、传统净现值法的局限性和改进建议9

(一)局限性10

(二)改进建议11

六、结论13

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13

一、序言

对于投资的定义,简而言之,投资是一种“现在投入”和“将来收益”之间的交换。现在投入实际上是牺牲了一定的现在消费,将来收益则是获取更大量的将来消费。投资的概念,可以从4个方面来认识:(1)投资是现在资产的投入(支出);(2)投资具有时间性;(3)投资具有风险性;(4)投资的本质在于获取所期望的收益。显然,投资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了获取收益。

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投资有形的项目来扩大生产规模和生产新产品,通过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获取一定的投资收益。固定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单位价值大,影响时间长,建成投产后可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如果投资正确,企业可在较长时间内受益,万一投资有误,企业也难以在短期内再改变,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必须一次性垫支相当数额的资金,而这种垫支的收回则是在该资产未来的使用期内分期逐次实现。固定资产项目建设具有固定性、专用性和单件性的特点。固定资产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固定资产投资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但是企业又不能为回避风险而不进行固定资产投资。

为避免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失误,企业必须注重固定资产投资的策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策略的重点是事先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论证。而可行性分析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对项目进行经济上的效益分析,在众多的决策指标中,毫无疑问净现值(NPV)是最为人们所熟悉和广泛使用的。

本文试图将传统净现值法运用于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中,验证其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作用。因此本文的目的实际上是通过实证分析,即分析实际案例中传统净现值法的使用,验证净现值法对于可行性分析中经济效益预测的作用。同时,本文也指出了目前传统净现值法下还存在的一些缺陷,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上述引言部分是对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的介绍;其次是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第三部分是对可行性分析的理论阐述包括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和内容和传统净现值法的介绍,叙述了净现值法的定义、公式和与其他方法相比之优点;第四部分案例研究,对2台6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项目进行了案例分析;第五部分则指出了传统净现值法在目前遇到的一些挑战和局限性,并提出了建议;最后是结论。

二、文献综述

对于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的理论阐述,国内外有很多经典文献,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之后,由于企业兴起了一股固定资产投资热潮,国内也开始研究起了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的理论,在汤炎非、杨青编著的《可行性研究与投资决策》中就提出了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可行性分析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的最重要内容。它是在项目投资决策前,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和工作阶段。同时在徐强、董正信编著的《投资项目评估》中还指出了一般工业企业固定资产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需要包括的10大内容,这10大内容可以基本概括为市场研究、技术研究和效益研究这三大部分。这些经典内容不仅在理论上阐述了对固定资产进行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也在实践中被众多企业所采用。

而在对传统净现值法的研究分析中,国外的许多关于管理会计的书籍与资料都提到了净现值法的定义、计算方法和与内部收益率法相比较后的优越性,比如在Ray H. Garrison & Eric W. Noreen, “Managerial Accounting (Eighth Edition)”即《管理会计(第八版)》中提到了计算净现值重要的是现金流量而不是会计上的净利润概念,并且还举了一个十分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净现值的运算过程,同时还比较了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指出净现值法比内部收益率法计算简便,没有试错过程;能够考虑风险因素,在折现率中予以体现;并且提供比内部收益率法更有用的信息给决策者,帮助决策者制定正确的决策。

国内外的众多文献例如孙元欣编著的《投资项目评价理论、方法与案例》中都指出运用净现值法可以对固定资产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投资效益进行估算与评价,本文认同该观点。

本文之所以选择研究传统净现值法对可行性分析的作用,原因在于:首先,传统净现值法的产生已经一段时间了,国内外的文献都对其进行过详细的介绍;其次,到目前为止,企业中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效益预测和评价的情况仍然存在,本文选取的案例具有典型性;第三,传统净现值法计算过程较简便,有代数公式可以套用,且预测效果也比较好。第四, 虽然大多数文献都是肯定了传统净现值法对于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的作用,但是本文通过对传统净现值法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传统净现值法也有缺陷,可以通过与《期权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和《企业财务管理》中提到的期权的概念与方法相结合等方法,来改进对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中的经济效益分析。

三、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的理论阐述

(一)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的可行性分析,是指在投资决策前,对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各种可能拟定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与比较论证;对固定资产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综合研究固定资产的技术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投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确定该固定资产是否应该投资和如何投资,或是就此中止不投资,还是继续投资使之进入开发建设的下一阶段等,为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和为开展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

简而言之,固定资产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效益性,技术上的可行性论证主要由企业技术部门负责,经济上的效益性论证,则主要由企业财务部门负责。可行性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长期规划和地区、行业规划的要求,对投资的固定资产项目进行投资方案规划、工程技术论证、社会与经济效果预测和组织机构分析,经过多方面的计算、分析、论证和评价,为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建议。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分析是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最少的投资耗费取得最佳经济效果的科学手段,也是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和建设上可行的科学方法。

(二)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是对投资的固定资产进行深入细致的技术经济论证的基础上作多方案的比较和优选,提出固定资产投资最后决策的结论性意见。因此,它的内容应能满足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基础和重要依据的要求。

一般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10个方面内容:

1)总论:综述项目概况、可行性分析的主要结论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阐明对推荐方案在论证过程中曾有的重要争论问题和不同的意见与观点,并对投资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列表说明;还应说明投资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环境、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项目投资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重要性;提出项目调查研究的主要依据、工作范围和要求;说明项目的历史发展概况、项目建议书及有关审批文件。

2)产品的市场需求和拟建规模:调查国内外市场近期需求情况;国内现有项目生产能力的估计;销售预测、价格分析、产品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固定资产项目的规模,选择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

3)资源、原材料、燃料和公用设施情况:所需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来源和供应的可能性;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种类、数量和储运条件;所需动力(水、电、气等)公用设施的数量、供应方式和供应条件。

4)厂址选择:固定资产项目的地理位置,与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的距离、地区的条件。

5)项目设计方案:在选定的建设地点内进行总图和交通运输的设计,进行多方案比较和选择,确定项目的构成范围。

6)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环境现状调查。拟建项目“三废”种类、成分、数量,对环境影响的预测;治理方案的选择和回收利用情况;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城市规划等要求以及相应的措施方案。

7)企业组织和人员培训:企业生产管理体制、机构的设置,对选择方案的论证;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要求;人员的培训费用估算。

8)项目施工计划和进度要求:根据勘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安装、试生产所需时间与进度要求,选择整个项目实施方案和总进度,并用线条图和网络图来表述最佳实施方案。

9)经济效果的分析与评价:总投资费用、各项建设支出和流动资金的估算;资金来源、筹集方式,各种资金来源所占的比例;资金的数量和资金成本;总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的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偿还期、外汇效果分析、不确定性分析等财务效益评价和国民经济效益评价并进行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10)综合评价与结论:方案的综合分析评价与方案选择,运用各项数据,从技术、经济、社会、财务等各个方面论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推荐一个或几个可行方案供决策参考,提出投资存在的问题以及结论性意见。

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三大部分:

首先是市场研究,包括产品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研究,这是可行性分析的先决条件和前提,它决定了项目投资的必要性,是项目成立的重要依据。

其次是技术研究,即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研究,从资源投入、建设地址、技术、设备和生产组织等问题入手,这是可行性分析的技术基础,它决定了投资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最后是效益研究,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它是决定项目投资命运的关键,因此也是固定资产项目可行性分析的核心部分,并说明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可行性分析就是从这三大方面对投资项目进行优化研究,并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传统净现值法介绍

由上文可知,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的核心是项目的效益研究,而其中最主要进行分析的是项目的财务效益评估,而该评估可以采用静态和动态指标分析等方法。固定资产投资等长期投资决策指标根据是否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可以分为两类: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静态指标包括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报酬率,它在评价投资方案的经济效益时,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而把不同时点的货币看成是等量的,是一种非折现的分析评价方法;动态指标包括净现值、获利指数、内涵报酬率等,这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指标,以折现的分析评价方法更能反映和把握客观实际状况,是现资决策中广泛应用的方法。而作为动态指标的净现值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析评价指标。

净现值(NPV)是指把项目从投资开始到项目终结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现为初始投资时的现值。它表明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后,以现值表现的净收益。可以说,它是一个考察投资项目在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绝对指标。净现值越大说明项目的经济效益越好,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NCF——第t年的现金净流量=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

i——预定的折现率

n——投资涉及的年限

而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采用那些净现值为零或正值的投资方案,放弃那些净现值为负值的投资方案。即:

第一,净现值为正值,表示投资项目获得的报酬率大于期望报酬率,说明投资方案是可行的;第二,净现值等于零,表示投资项目获得的报酬率等于期望报酬率,也说明投资方案是可行的;

第三,净现值小于零,表示投资项目获得的报酬率小于期望报酬率,说明投资方案是不可行的。

净现值法的优点在于,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给出了一个表示单一款项的现值,经济意义明确;其次是净现值法计算简便,没有内部收益率法计算时必须的试错过程,第三是净现值法比较现实,可以通过折现率i的水平来考虑风险的影响;第四是净现值法提供给决策者更多的有用信息。

我们知道,动态指标主要有净现值、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三种,在这三种评价方法中,净现值法以其稳健而又现实的再投资比率在理论上受到格外偏爱,尤其在互斥选择决策中,若利用内部收益率和获利指数有时会做出错误的决策,而净现值法无论是在独立项目的决策中,还是互斥项目的决策中均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从理论上说,净现值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投资决策方法。

四、案例研究

在前面的部分中,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与传统净现值法的关系。在本章中,本文选用位于上海西南地区的吴泾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案例,加以实际分析。该案例的相关资料由企业内部有关人员予以提供。

(一)公司简介

篇4

1、引言

主要包括项目名称、目标和基本功能,用户单位名称,新项目开发单位,该项目与其他项目或机构的关系和联系,在可行性报告中使用的专门述语及其定义,该报告中所引用的文件和技术资料;

2、可行性分析的准备

对可行性分析的要求和目标,进行可行性所具备的条件和限制,进行可行性分析所采用的方法;

3、对项目的分析

企业要实现的目标与完成的任务,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可供利用的资源及制约条件,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薄弱环节;

4、新项目方案

新项目的目标及要实现的功能,新项目的组成结构,新项目的实施计划、安排,包括各阶段对人力、资金、设备的需求,新项目实现后对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影响等;

5、可行性分析

项目的必要性、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组织管理的可行性和社会的可行性;

6、可行性分析的结论

根据以上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应该得出一个该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

报告具体的基本格式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包括首页、标题、前言、正文、结论、附件等几部分。

首页:主要注明项目名称,项目主办单位及负责人,可行性研究单位名称,可行性研究的技术负责人,经济负责人、参加研究人员名单及报告完成日期等;

标题:一般直接注明可行性研究项目的名称和主要内容,如《XX集团申报煤化工项目可行性报告》;

前言:一般简要介绍项目研究的背景,项目实施的相关因素和主要目的和意义,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据和主要范围等内容、有些可行性报告还需要列出研究报告的相关摘要;

正文:该部分是报告的主体,要求列举事实,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作出客观、全面而准确的预测、不同类型的可行性报告在该部分通常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结论: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从整体角度作出科学评价,并与相关方案进行优劣比较,最终获得明确的行动主张、有时还就原方案提出一些更新、更全面的建议;

附件:为了结论的需要,在可行性报告正文结束后补充的相关材料,主要包括试(实)验数据、计算浮标、图片表格、参考文献等。

撰写提纲

简述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技术状况、现有产业规模;项目的主要用途、性能;投资的必要性和预期经济效益;本企业实施该项目的优势,技术可行性分析。

1、项目技术性能水平与国外同类项目的比较;

2、项目承担单位在实施本项目的优势;

3、项目成熟程度;

4、市场需求情况和风险分析;

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项目融资估算;

7、资金筹措方案;

8、投资使用计划。

因此,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时须仔细谨慎,既要注意与后面内容相照应,又要对总论内容客观准确、重点突出。

准备资料

1、项目初步设想方案:总投资、产品及介绍、产量、预计销售价格、直接成本及清单(含主要材料规格、来源及价格)。

2、技术及来源、设计专利标准、工艺描述、工艺流程图,对生产环境有特殊要求的请说明(比如防尘、减震、有辐射、需要降噪、有污染等)。

3、项目厂区情况:厂区位置、建筑平米、厂区平面布置图、购置价格、当地土地价格。

4、企业近三年设计报告(包含财务指标、账款应收预付等周转次数、在产品、产成品、原材料、动力、现金等的周转次数)。

5、项目拟新增的人数规模,拟设置的部门和工资水平,估计项目工资总额(含福利费)。

6、提供公司近三年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扣除工资后的大致数值及占收入的比例。

7、公司享受的增值税、所得税税率,其他补贴及优惠事项。

篇5

关键词

软件工程课程;软件开发;可行性分析阶段

1前言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猛,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产业的领头羊,发展得更加理想。在社会各个领域,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长。随着软件复杂性的增加,掌握软件工程相关技术变得尤为重要,熟练掌握软件工程技术的人才需求也增大了。因此,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深入研究软件工程。软件工程课程是计算机本科教学中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1-2],该课程中需要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及专业技术。在介绍软件工程教学内容时,要把其最基础的部分——“可行性研究”学懂、学透,这部分知识点的掌握关系着整个软件工程学科的学习成效。可行性分析阶段的目标是在完成软件问题的高层需求分析之后,让人们在对软件的总体特性有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能够提出先进的、可行的软件开发方案,同时要组织专家进行评议,最终得到一个优越的软件产品的系统开发方案[3]。在当代软件工程中,软件产品开发项目主要包括两个路径:招标采购和委托开发。这些都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之后才能完成。从这里看出,软件的可行性分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可行性分析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项目是否能够进行。因此,教师应该合理组织课堂内容,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软件可行性分析阶段的重要性,并能在实践中应用。下面分别介绍软件可行性分析阶段授课过程中涉及的问题和授课过程的组织。

2软件工程可行性分析教学中需注意的主要问题

1)提高学生对可行性分析阶段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让学生了解世界上的问题不都有简单、明显的解决办法,在预定的系统规模内,很多问题不能被有效解决。如果问题的提出就是不合理的,在这样的问题上花费任何时间、资源、人力和经费都是浪费。2)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的基本概念中涉及的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和实现方法。论证包括三个方面: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3)推荐方案并说明理由。讲解可行性分析的步骤时,要重点介绍推荐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因为这部分可以让使用部门负责人根据经济上是否划算决定该工程是否上马。4)系统流程图与传统流程图的区别。在介绍系统流程图时,要注意强调系统流程图与传统流程图的区别。5)数据流图的绘制过程。讲解数据流图应强调数据流图的绘制是个反复的过程,在需求分析中还需要使用。6)成本、效益分析。讲解成本、效益分析是这一部分的重点,该步骤从经济方面分析开发新系统是否合理,从而使得部门负责人能够正确地做出是否投资该项目的决定。

3软件工程可行性分析教学过程的总体流程和课堂实施细节

软件工程可行性分析阶段的基本概念较为抽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基本概念,梳理概念的基本思想,本节将介绍软件工程可行性分析阶段的课堂实施细节。1)软件工程可行性分析阶段教学过程的总体流程。为了使得软件工程可行性分析阶段的教学过程更加有条理[5],软件工程可行性分析阶段的教学总体流程。2)软件工程可行性分析阶段的课堂教学细节实施。①软件工程可行性分析阶段的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用最小的代价确定问题能否解决。这里一定要强调其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确定问题是否值得解决。具体的工作目标是准确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现实条件,寻找多种可选择的解决方法,并对每一种解决方法进行仔细的论证。②软件工程可行性分析阶段的基本概念,主要掌握论证的三个方面: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③可行性分析阶段实施步骤。在可行性分析阶段,首先要分析和澄清问题定义,经过初步调查后,确定系统的规模和目标,书写一份非常简单的报告,即《关于系统的目标和规模报告书》,一般只需一页纸。在清楚问题定义后,分析员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对以后的活动安排提出建议:假如问题没有可行解,则建议停止工程的开发;如果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可行的,则推荐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同时将工程的初步计划表制定完成。④系统流程图的绘制。有两种情况需绘制系统流程图:一是想进行可行性研究,首先需以概括的形式描绘现有的系统;二是如果提出新的方案,要把想象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转换成为物理模型,所以系统流程图的绘制非常重要。最后要重点讲解系统流程图和普通流程图之间的差别。⑤数据流图的绘制。让学生掌握它是一种描述“分解”的图示工具。数据流图中通常包含4种基本符号:数据源(终点)、加工、文件和数据流。⑥成本效益分析。要让学生知道投资开发新系统伴随一定风险,系统的开发成本可能高于预计成本,经济效益低于预期的成本。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投资开发新系统更合理呢?这就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来确定其条件。成本效益分析的内容包括目的、成本估算技术和成本效益估算方法等。

4结语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本科教学中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软件的可行性分析阶段在软件工程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可行性分析的好坏决定了项目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因此,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软件工程这门课,教师也必须认真组织授课,让学生学懂、学透。本文介绍了软件工程可行性分析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授课过程的总体流程,并详细阐述了软件工程可行性分析阶段的课堂实施细节。

作者:朴顺姬 刘晓敏 刘阳 王斌 单位: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1]骆斌,葛季栋,丁二玉,等.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创新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2):9-13.

[2]刘强,陈越,骆斌,等.“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实施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011(2):41-4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