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创新发展

企业创新发展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1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企业创新发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企业创新发展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演进,创新日益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化发展趋势。企业集群创新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发现,研究者主要集中于研究企业集群创新的生成动力,缺少对促进企业集群创新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随着环境的迅速变化,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创新停滞甚至退化,使集群逐渐丧失竞争优势。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如何加快企业集群创新发展速度,保持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企业界和政府面前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复杂性理论为视角,分析企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复杂性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将化学催化反应方程引入企业集群创新行为,构建企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动力模型,分析促进企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企业集群创新行为的复杂性分析

企业集群创新行为不仅涉及到集群内部企业各种资源要素的投入、群内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还包括一系列广泛而复杂的社会资源,融合宏观与微观、纵向与横向、群内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彼此形成一个密切相关的、动态的、开放的有机整体(系统)。其复杂性系统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

开放性。企业集群创新是一个向集群内外开放、主体间互动、整体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集群竞争优势的获得,不仅有赖于集群内各行为主体之间的频繁互动、知识技术的交流、组织学习以及柔性制度的渗透来达到内部的有机整合,而且要求集群网络的各个节点不断与集群外的网络节点发生多方位、多层次的联结,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以获取远距离的知识和互补性资源。

自适应。企业集群作为复杂适应系统的适应性体现在:一方面,系统中主体(集群内企业)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在知识发展越来越快,技术的复杂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主体在新产品开发中,必须借助于其它企业优势,才能更好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企业集群与外部环境之间也同样存在着相互适应。当外部环境(包括行业、技术、市场和制度等方面)发生变化时,集群企业能够及时响应环境中的变化,研究和掌握行业先进的核心技术,以更快的速度向市场推出满足顾客快速变化的需求产品。

非线性。企业集群创新是一个非线性的系统,这一系统的输出变量或状态的变化并不是与对它的输入变量或刺激强度成简单的线性关系。由于在企业集群和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反馈作用(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此外还有集群内企业间的主动相互作用活动,这些都会导致集群创新过程呈现非线性特征。

涌现。涌现是复杂系统自组织过程中出现的新的、协同的结构、模式和性质,出现在系统的宏观层次上,是系统整体具有而部分不具有的、全新的现象。由于集群内企业不完全由系统内部条件决定和不可完全预测性而使他们行为具有显著的涌现性。涌现行为是复杂适应系统的集体智慧的充分体现。

复杂性理论视角下企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动力模型

企业集群创新作为一个复杂适应性系统,其可持续发展涉及内外部环境要素的复杂的相互作用。从更全面的视角去研究系统要素组成、系统结构与系统外在表现的关系对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企业集群创新发展的机理十分重要。本文以复杂性理论为视角,将化学催化反应方程引入企业集群创新行为,构建企业集群创新的动力模型。

复杂性理论框架下选择催化反应模型的依据。首先,化学催化反应发生的前提是反应物分子之间必须相互碰撞,碰撞频率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但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发生反应,只有那些动能特别大的分子碰撞才是有效碰撞,进而产生化学反应,体现出自适应性。其次,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往往不遵循简单的线性规律。而且化学反应过程有时伴随自组织和混沌现象的出现,表现出非线性的复杂机理。最后,化学催化反应的速率要受到如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催化剂通过改变化学反应的途径,而提高或降低反应速度,呈现出开放性特征。本文认为该结论同样适应企业集群创新发展研究。

(一)化学催化反应方程

在化学催化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可以用反应式(1-1)来说明。

式(2-1)表示企业集群创新行为的投入产出的转换方程式。其中,M、F、……、R表示企业集群创新行为所需的各种资源投入,如原材料、知识、人才、技术;m、f、……、r表示参与集群创新的各种资源对创新行为的敏感程度,称之为“要素活度”;P.S.Λ.W表示企业集群创新的各种产出,如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等;Structure表示对企业集群创新行为起重要作用的组织结构、社会文化、法制政策、地理环境等;N表示集群内企业数量;C表示企业集群创新行为受到的环境约束(如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社会责任等)。

式(2-2)表示企业集群创新发展的速率方程式。其中D(t)表示t时刻企业集群创新的速度;f(t)表示t时刻企业集群创新的动力系数;CM、CF、ΛCR表示企业集群创新所需各种资源的投入比例;α、βΛλ表示各种资源投入对企业集群创新发展的贡献程度。

式(2-3)描述了影响企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动力系数的各种制约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其中f0为指数前因子,定义为与集群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有关的一个常量。E(t)表示t时刻企业集群为完成某个特定的目标,在激励、调动和整合内、外部要素时,所要耗费的资金、时间和感情数量。G(t)表示集群内企业的竞争程度。N(t)表示t时刻集群内企业数量。

(三)模型参数分析

1.m、f、……、r分析。m、f、……、r又称之为“要素活度”。

所谓“要素活度”,就是指参与集群创新行为的各种要素当前具有的效能与其潜在的最大效能的比值。如果资源净数量满足要求,但不能被很好的调动、组合利用,或是由于某些关键要素、关键环节不能正常运作导致内耗的产生,就会产生与预期相反的效果。在企业集群创过程中,“要素活度”主要取决于集群内企业本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以及企业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

结论1:企业本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越高,企业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越强,企业集群创新效果越显著。

2.G(t)分析。G(t)反应集群内企业的竞争程度,E(t)、N(t)一定时,G(t)值越大,f(t)越大,从而企业集群创新发展速度越快。

结论2:集群内企业竞争越激烈,集群创新发展速度越快。

3.E(t)分析。当G(t)、N(t)一定时,E(t)与集群创新速度成反比。

结论3:降低创新过程中的协调费用,有助于提高企业集群创新速度。

4.N(t)分析。在大多数的化学催化反应中,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时,催化剂也可以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从而增大反应速率。但酶是蛋白质,可随温度的升高而变性。在温度较低时,前一影响较大,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温度超过一定数值后,酶受热变性的因素占优势,反应速度反而随温度上升而减缓,形成倒V形或倒U形曲线。因此,酶的催化作用存在一个最适温度。

在方程(2-3)中,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当企业集群数量增加时,需要协调企业之间关系的资金、时间、情感等值也会随之增加,并且当集群内企业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N(t)的增加往往导致E(t)成倍的增加,进而导致集群创新发展速度减慢。这也说明了现实中的一个现象:当集群内企业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企业数量的增加反而会导致集群发展速度递减。

结论4:集群发展初期,集群创新速度会随着群内企业数量的增多而加快;但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因协调所带来的成本增加而导致集群创新发展速度减慢。

5.Structure分析。在方程(1-1)中catalyzer为催化剂。众所周知,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主要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中的“活化能”Ea,从而提高反应速度。在方程式(3-1)中,structure代表对企业集群创新发展起促进作用的集群组织结构、社会文化、法制政策、管理机制、地理环境等,同催化剂的作用相同,structure通过减少协调费用,进而提高集群的创新速度。

结论5:合理的集群组织结构、良好的文化氛围、健全的法律法规、有效的管理机制、优良的地理环境等都会降低协调成本,从而促进企业集群创新速度的加快。

结论

本文以复杂适应理论为视角,运用化学催化反应方程构建了企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动力模型,通过对模型要素的分析,得出影响企业集群创新发展速度的因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集群创新速度不仅取决于创新投入要素,而且与集群组织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均密切相关。对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可为企业集群加快创新,走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提供有益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霍兰德.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2.张兵.基于CAS理论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4

3.胡恩华.企业集群创新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视角[M].科学出版社,2007

篇2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6-0061-0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极为迅猛的发展,使得当前的社会步入了全面的变革时期,企业要在这种变革及竞争的严酷环境中维持持续健康的运营,就必须应对时代的要求对本企业的营销方式进行一定的转变。而广告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传媒营销方式,在企业营销中的使用极为广泛,但是当今时代变化迅速,企业的广告营销受到了一系列的挑战。本文从企业营销中对于广告营销方式应用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广告营销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以及其应用成效,论述了广告营销在当前社会受到的挑战以及积极应对这些挑战的几点策略,希望有助于推动企业广告营销的创新发展。

一、广告营销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及其应用成效

当今时代,企业的生存步入了极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浪潮中,稍有不慎即可能被残酷的市场摔得粉身碎骨,而广告营销作为一种有效的经营传播方式,便是其在市场中披荆斩棘抢占市场先机稳获成功的利器。广告营销是当今企业最为流行普遍的营销方式,主要应用于企业产品的销售、新产品的及推广、企业品牌形象的宣传等诸方面。

具体而言,广告营销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首先就是对企业产品价值的塑造以及企业形象的宣传。现代社会是一个品牌效应昌盛的时代,企业要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将自己的形象及品牌打入到市场消费主体的心中,抓住消费者的循品牌而行的消费心理及消费欲望。而且当今时代的市场处于产品更新换代迅速的状况中,企业必须及时地将自己的新产品推广出去以抢占市场的先机。而广告营销作为一种快速及时的传媒,它具有传播性以及渗透性,是企业在此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的一种利器。再者,广告营销还广泛应用于企业社会影响力的拓展工作中。优秀的广告设计可以为企业构筑一种品牌优势,使人们加深对企业的印象,从而扩大企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当今时代,许多企业都使用广告营销来开展公益建设,通过公益广告的设计,将本企业的元素以及企业产品的特征置于广告中,公益广告易于被人们接受,而且还容易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比较温暖的影响,企业势必也会以这样一种形象介入人心。所以,当下,广告营销还在企业拓展自身影响力的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就广告营销对于企业营销的作用而言,广告营销作为一种及时、迅速、渗透性强、传播范围广泛的营销方式,对于企业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广告营销可以通过向消费者介绍企业的产品信息,挖掘出消费者内在的消费需求,从而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使消费者愿意在进行消费时选择自己掌握信息多的企业的产品。其次,广告营销通过传媒来进行传播,具有传播范围的广泛性,通过使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到产品信息,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产品销量。再者,广告营销还通过引导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以及企业文化,从而加深对于企业的印象,进而愿意自发的去宣传某种企业的某种产品,这样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企业的广告营销在当今时代受到的挑战分析

企业采用广告营销的方式,可以使产品迅速地被消费者了解接受,并且为自身创设一种品牌效应。从各个方面来讲,广告营销策略都是极为有益的。时代不断发展变化,任何的事物都要在维持自身本质的基础上,随着时代一起进步,不然就会被抛弃在时代的潮流中,而广告营销作为企业的一种营销方式,在时代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也势必要随着时代一起变革,不然就会反过来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事物。本文接下来分析一下企业的广告营销在当今时代受到的一些挑战,以便为企业广告营销的创新发展提供有效的变革建议。

首先,企业的广告营销在当今时代受到了消费者重聚现象的挑战。市场中的消费者会在消费需求及消费状况的指导下而不断与其他消费者产生区分,从而形成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而且这些特别的存在消费过程中会与自己的同类消费者产生聚拢状况。当今时期,社会的市场经营分化越来越明显,消费阶层的重聚状况也随着不同的消费分化加快了重聚的进程。企业在采用广告营销进行营销的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聚合状况来开展传播,否则这种营销就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失效的营销方式。

其次,当今时期传播系统也加快了重构的进程,这对企业的广告营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新时期新的媒体传播方式不断呈现,传统媒体在这种冲击下已经不再有往日的影响力,各种传播系统都在寻求新的方式来实现自己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在这种状况的推动下,传播系统中的媒介资源不断丰富,而且各种媒介的融合程度也逐渐加强,消费者在多样化的媒介中开始形成一种流动性的消费轨迹。企业在实施广告营销的过程中,就必须应对这种难以琢磨的消费轨迹来实施传播,而将以往的广撒网的营销方式抛弃。

再者,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一起涌入到人们的信息视野中,从而使得人们的信息接收产生了疲劳混乱的状况,在这种环境下广告营销中的创意作用便开始凸显出来。随着各种广告传播信息的呈现,消费者对于广告信息的鉴赏能力以及对于广告的期望值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广告传播必须通过巧妙的广告创意引起人们的注意,使自己在广告的海洋中脱颖而出。企业在使用广告营销的过程中也就受到这方面的广告创意的影响。

三、企业推动广告营销健康发展的相关创新途径

当今时代,企业要通过广告营销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针对时代的挑战对于企业的广告营销策略进行创新,使企业广告营销的作用能够真正的发挥出来。本文接下来主要是就企业对广告营销策略实施创新改变的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拓展营销区域,转变营销主题

企业要推动广告营销在本企业的有效应用,可以从拓展营销区域以及改变营销主题的两个方面着手,使广告营销可以在正确的广告主题的指导下获得在适宜区域的有效传播。企业应当将企业的营销区域向三线和四线城市拓展,以应对中国日益发展的城镇化形成的新城市对于消费的需求。当今时代,中国的城市化建设不断提速,市场内的成产要素实现了大幅度的自由流动,而且公共资源的配置也不断获得均衡和完善,三四线城市的民众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程度的提升,他们的购买力增强而逐渐成为企业营销的另一个重点。因此,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善于挖掘中小城市的消费需求,将广告营销的主要区域拓展到三四线城市,在广告相对不饱和的适宜区域加强本企业的营销。此外,企业在当今时代进行广告营销的过程中,还应当对广告的主题实施创新,使广告营销主题中凸显出其社会价值观念以及广告所在地区的文化理念,提高企业广告在营销目的之外的广告内涵,从而利用一种通行的价值观以及文化习俗观实现对于消费人群的吸引及拉动。

(二)改变营销模式,实现营销转型

企业在当今时代采用广告营销的营销模式,还应当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实现对于广告营销模式的调整,使广告营销也获得转型。

首先,企业应当推动精准化以及互动化的理念在广告营销过程中的使用。企业要针对不同地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建立消费者的消费数据库,通过分析消费者的消费特点以及消费需求等进行分析,锁定具体的消费趋势,使广告营销能够迎合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而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实现广告投放的精准化。

其次,企业还要引导群众对于营销广告进行体验应用,实现营销广告与群众消费需求的互动,从而及时地发现广告中的不足之处,对营销广告实施调整。比如,企业可以通过网络等先进信息技术,来建立一个消费者进行体验及互动的信息平台,让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直观的感受营销广告带来的视觉及心理冲击,并且通过适度的奖励政策引导消费者提出对于营销广告的感受,使消费者针对广告积极地建言献策。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营销可以有效地拉动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使本企业的广告得到完善,也加强消费者对于企业的印象。

(三)实现广告策略、创意及冲击的兼备

当今时期,企业创新广告营销必须注重广告策略、创意以及冲击感的兼具,使广告成为一种艺术,比如康美制药的康美之恋广告,广告是一种营销的手段,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也是一种视觉和情感的审美,即使人们并不了解企业对企业产品没有需求,也会通过广告去主动的关注该企业。所以,企业的广告营销创新应该结合时代的元素,以及广告主营销区域的传统文化元素,对广告进行创意性的策划,使广告既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又能够激发消费者内心的共鸣,给消费者眼前一亮的感觉,从而提高广告的视觉冲击感。

四、结 语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就必须对企业的营销广告进行创新,加强广告的审美性、创意性及适用性,使营销广告对于企业的推动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华磊阳.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网络广告营销策略[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3).

[2] 张涛.繁华光环下的隐患——我国新媒体广告发展的冷思考[J].中国广告,2010(5).

[3] 杨旸.对企业广告传播策略中媒介选择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1(10).

篇3

一脉相承:都是为了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都是为了促进平等竞争。

“老36条”的内容涉及“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完善社会服务”、“维护合法权益”、“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政府监管”、“加强政策协调”七大问题全面展开;而“新36条”则主要围绕“老36条”的第一个问题,即“市场准入”展开的。放宽准入领域讲得很具体,涉及六大领域和一个参与(参与国企改革),而且进入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也作了原则规定。六大领域里具体阐明了各大项目。如,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就列出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电力建设、石油天然气、电信建设、土地整治、矿山勘探开发等七个方面。市政公用事业和廉租房建设领域里,列出了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公交、绿化等七个方面。社会事业领域,列举了医疗、教育、社会福利、文化、旅游、体育等方面的具体项目。金融服务领域虽然讲得比较谨慎,但也讲了允许民间资本可以兴办金融机构(老36条里只讲允许进入,主要是参与),首次提出放宽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参与农信社、城信社的改制,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信用担保公司,鼓励民资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参与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等等。关于商贸流通领域,文件讲得最开放。批发零售、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业务外包、物流企业的网络化经营,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资源利用的市场化,特别提到搭建便捷高效的融资平台。关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讲到有序参与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允许参与承担军工生产和科研任务。关于参与国企改革这一部分,首先是鼓励民营企业利用产权市场组合民间资本,促进产权合理流动,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实现产业有序地梯度转移,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以及新农村建设和扶贸开发。其次是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形式,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再次是要求降低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国有资本比例,以吸纳更多的民间资本入股。

“新36条”在放宽民间投资领域的同时,还在推动民企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方面,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在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提出了税收优惠政策、科技成果转化的鼓励政策,提出了创造良好环境的要求。如,民企开发新产品的研发费用可享受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可加速国定资产折旧,政府性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资金、创业引导资金,对民营企业都要同等对待。支持民企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采购目录。文件还特别要求创新和灵活运用金融工具,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要求有关监管部门不断完善民间投资的融资担保制度,健全创业投资机制,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民企通过股票、债券市场融资。文件再次要求全面清理整合涉及民间投资的行政审批事项,审批程序应公开化、规范化,清理涉企收费,减轻民企负担。

有新发展:除了上述具体化的鼓励内容之外,还有以下新发展:

A.淡化了意识形态。与2005年的非公经济36条相比,新36条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2005年的文件题为“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讲的是非公有资本、非公有制企业,一共出现了119次“非公”字眼,而“新36条”只是在引用老文件时出现3次“非公”字眼。非公有资本、非公有制企业是相对于公有资本、国有企业而言的,是以公有制为本位的,隐含着一种所有制歧视。而新36条题为“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没有再重复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资本的提法,而是谈的民间资本、民营企业。这是一个很微妙的变化。但愿能以此为契机,把民营经济的提法坚持下去,不要再出现反复。

B.增强了迫切性。2005年的36条的措辞通篇是讲“允许”。允许的主体是政府,今天允许,明天也可以不允许;这里允许,那里就可能不允许。我们知道,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经济的宏观调控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资源的基础是市场,权利配置资源的范畴要尽可能缩小到最低程度,政府对各类企业应该一视同仁。为什么对民营企业有一个允许不允许的问题?讲“允许”,是权力配制资源的一种标准语言。而“新36条”只有两处提到“允许”(一处是允许民间资本开办金融机构,另一处是允许民营企业按有关规定参与承担军工生产和科研任务),其它地方统统是“鼓励和引导”。可见,引进民间资本的迫切性更强烈了。

C.金融服务领域的铁门终于开了一个门缝。以前只允许民间资本参股金融机构,现在开了个门缝,允许有条件地“兴办”金融机构,如发起兴办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健全创业投资机制,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民企通过股票、债券市场融资,等等。

D.强调了一个原则,划清了两个边界。文件的开头强调政府对各类经济成分应一视同仁,要求各级政府鼓励支持民间资本的政策要公开透明,扶持的政策和进入标准也要公开透明,不允许对民间资本另立标准,这是保证市场公平的一条重要原则;接下来规定政府应主要投资于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和范畴,目的在于把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划清楚,凡是市场能够有效配制资源的地方,政府就应当放开,让民间去投资;其次是划清了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的边界,界定政府是投资主体,民间资本只是作为一个补充和辅助手段。

贯彻落实不容易

文件虽好,但贯彻落实不易。首先是因为文件本身没有新的突破。为什么说没有新的突破呢?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没有明确提出打破行政垄断,只是一般地提出国有资产要把投资重点放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一般竞争性领域要为民间资本营造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没有明确要求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没有提及煤炭行业。总之,在国有资本、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上没有新突破。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应当干什么?民间资本、民营企业究竟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不真正、彻底搞清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难以深入,民营经济难以获得平等竞争地位。第二,没有讲清楚谁来监督落实?这个文件是5月7日发出的,过了两个多月,即7月22日国办对落实问题作了分工,明确了国务院相关部委的责任,但最终由谁来监督检查,没有讲,这就有可能陷入无休止的扯皮之中。现在,各种经济关系和利益格局均已形成,动一动都很困难,要求政府相关权力部门消减审批权力,指望各垄断部门自己退出世袭领地是不可能的。那么,谁来检查督促落实呢?这就迫切需要一个相关的权威部门来督促和问责,否则就会像2005年的文件一样,初衷挺好,但没人落实,也没人反对,时间白白耗掉了,这是最令人担忧的。希望何在?我希望民营企业能够通过自己的商会来反映意见,通过合法渠道,通过有序的政治参与,推动政府部门的改革,呼吁政府部门督促落实,敦促垄断集团顾全大局,为民资腾出空间;其次,工商联要发挥作用,作为代表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人民团体,作为反映意见的主渠道,工商联应该及时地如实地反映民营企业的意见,敦促相关部门和垄断部门去落实。

由此看来,落实新36条,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平等竞争,还得经过一段相当长时期的努力,急不得,等不得,要通过各种途径去推动,更主要的是,民企自身要争气。

二、民营企业要通过自身的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取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同

首先是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其次是通过一系列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关于认清形势,主要是认清中国的发展趋势。中国今后30年的发展,不能靠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而要走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的道路;不能再沿续主要靠投资拉动的老路,而要靠内需拉动;不能主要靠第二产业,而要靠第三产业拉动;不能单纯靠廉价劳力作贡献,而要靠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不能只发展东部和城市经济,而要把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关于创新,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

1.体制创新。民企自身力量单薄,要通过联合重组,或兼并重组,壮大自身实力。民企优势是产权明晰,弱点是产权封闭。要学会以存量换增量,以产权换资金。民企通过股份制改造,争取上市。

2.管理创新。老生常谈还得谈,因为民企多数管理不到位。管理创新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

3.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并不神秘。每个传统行业、每个传统产品都有薄弱环节、关键技术,解决一个就是创新。要以极大的精力关注每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尽可能拿来为我所用。战略性新兴产业要谨慎,现在多数是在炒概念。

4.经营创新,特别是营销创新。以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营销渠道开辟新市场、扩大市场。

5.信用建设和风险管理创新。

三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无明确界定。现在国家正在起草规划,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七个方面:

节能环保产业:高效节能技术、先进环保技术、循环利用技术。

新兴信息产业:下一代通讯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高端软件。

生物产业: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

新能源产业: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

新循环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

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智能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

新材料: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四个问题要解决:

钱从哪里来?绝大多数行业政府只能出引导资金。

篇4

石油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并且由于其经济和高效等特点,慢慢取代煤炭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最主要的能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于石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石油企业的政工管理就是做好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员工个人价值。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经济和物质日益丰富的同时,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需要石油企业能够与时俱进,做好政工管理的创新发展工作。

一、石油企业政工管理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石油企业传统的政工工作主要是学习宣传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体系和整体主义等内容,对个体利益的需求比较忽视,并且将政工管理工作独立与企业经营管理之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为中国的石油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石油企业的发展环境变得更为复杂,随着石油企业的重组改制,不断加强了企业员工的社会性,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不断出现,都对职工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但抑制了企业职工充分发挥主人公的作用,而且也制约了企业甚至石油行业的发展。所以,在新时期做好石油企业的政工管理工作是促进石油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的必要工作,在政工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帮助企业员工实现个人价值,提高石油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消除各种不良的影响因素,使企业施工能够全面、自由发展。

二、石油企业政工管理创新发展的意义

(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

国有企业是我国的经济主体,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经济力量,石油企业作为特大型的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安全的中坚力量,中国的石油企业能否健康稳定的发展是我党的执政基础和能源安全保障。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和复杂的政治环境下,石油企业的政工管理人员需要帮助企业员工清楚的认识到在全球化进程中企业所面新的发展机遇、挑战和潜伏的危机,帮助企业员工巩固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抵制错误的思想文化的侵蚀,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充分发挥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决贯彻党的思想,执行党的发展方针和决策,确保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维护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促进石油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现代企业管理都是以人为本为核心,政工管理也不例外,政工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觉悟和素质,使企业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石油行业的改革发展是石油企业的重要任务,企业职工的素质是确保这个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企业员工的素质越高,工作积极性越高,创新能力越强,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大,因此加强政工工作的创新管理对于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保持职工队伍思想稳定,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政工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必须结合人、企业、社会环境、国际环境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准确把握企业员工的想法和看法,不断调整政工管理创新发展的方向。石油企业是我国特大型国有企业,作为政工管理部门必须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和冲突,协调各方关系,稳定企业员工队伍,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政工管理的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三、石油企业政工管理创新发展途径

(一)确立企业员工的主人翁地位,构建和谐企业

每个企业员工作为一个个体,必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新形式下,石油企业的政工管理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每个企业员工的个性发展,把握每个员工的思想、性格特点,针对性的采取管理措施,这样针对性的管理不仅仅有利于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工作潜能,更能够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企业的充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促进石油企业整体的快速发展。以人为本是石油企业政工管理必须贯彻的理念,这一理念要求石油企业政工管理需要更加的细致,更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员工的主人翁地位,更好的构建和谐企业,促进石油行业的和谐发展。

(二)帮助企业员工确定崇高的人生目标与理想

现在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初次走入社会,短时间内很难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致使他们在工作中甚至生活中都缺乏方向感,缺乏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企业中的老员工很对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工作不积极,难以对新职工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人只有有了理想,才能够积极的面对工作和生活,所以石油企业的政工管理需要做好新老职工的思想工作,帮助每一名企业员工确定崇高的人生目标和理想,结合每个人的实际能力,给他们提供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工作中找到方向,充满动力。设定目标要具体、有阶段性,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且在企业员工更多接受的范围内设定短期内容易实现的目标,这样能够使员工建立信心,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做好企业员工的教育工作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快,很多石油企业的员工所掌握的技术知识已经不能够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所以要及时的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及时更新他们的技术知识。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不但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同时也是企业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机会,有利于新技术的良好应用和企业的创新发展,因此做好企业员工的教育工作十分关键。企业可以针对性的举办一些技术性的知识讲座,提升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将新知识的学习也纳入企业的考核制度中,提高企业员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企业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关心企业员工生活,将福利落实到位

由于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和技术特点等原因,很多的石油企业都建立在比较偏远的地区,企业员工的生活、工作条件往往都较为艰苦,尤其是作业区的工作人员,所以石油企业的政工管理工作需要针对那些生活条件艰苦的地方进行特别管理。首先要从物质方面入手,提高偏远地区工作人员的生活、工作条件,提高、落实企业员工福利;其次,要丰富企业员工的业余生活和精神生活,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越是大的企业就越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石油企业政工管理的创新就需要打造石油企业的特色文化,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口号等内容。通过加强石油企业的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荣誉感,有利于将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和战略发展目标有机的结合统一起来。石油企业的政工管理工作要注入企业文化教育,通过双向交流的方式加强员工与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实现更有效的信息共享。

作者:周媛媛 单位:中国石油华北油田通信公司计算机系统集成事业部

参文文献:

[1]郑西元.论石油企业政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外资月刊,2013(04).

篇5

2010年,企业负责人从企业发展全局的战略角度重点勾勒了未来5年企业的总体工作思路即“铸灵魂、练内功、增能力、促发展”,一语点破企业灵魂性的东西在企业发展中的基础性的作用。那么企业的灵魂是什么?有人说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他们是企业的原动力;也有人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就是除了工资以外的凝聚力和贪心之外的精神;更有人说,企业的灵魂是自主创新,企业要想健康发展,必须在技术创新上拥有优势。那究竟什么才是企业的灵魂呢? “为更多愿意劳动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让员工率先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让世界高端客户使用中国人生产的非标机械产品”,这也是我企业的社会角色定位和企业的奋斗目标,从某种意义上告诉我们这几种答案的有机结合才是一个企业的真正灵魂,才能真正做到快速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一、企业家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天津重机企业负责人本着扎根国内制造、发展国际生产的战略思想来创造自己的产业特色,形成了与国内顶尖企业配套生产、与国际高端客户合作生产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树立规模生产的经营方式,具有的超前意识、创新精神和勇于在企业体制、机制方面作出重大改革。

第一,脱离原有国有参股身份改制为民营。通过股份制改造建立了富有激励和约束产权体系,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经营权和更好的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建立起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

第二,综合使用激励、监督、竞争、信息等多种手段。建立健全企业科学的经营管理体系,形成系列化的适应企业现状、适应企业发展、激励企业成长、激励员工进步的企业制度,例如:公司制定的《激励机制》,其核心思想是,让利益分配成为激励员工干劲永恒的一种机制,而这种机制的实施要与人性相适配,特别是与人的利己性相适应等,通过企业制度的制定和有效执行,逐渐形成企业发展与员工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

第三,储备各种图纸和各国技术标准文件。公司长期与日本、挪威、德国、瑞典、丹麦、美国、芬兰、加拿大等国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合作,熟悉各国标准、规范和国际通用标准,获得了挪威DNV、加拿大CWB、IS03834、德国DIN18800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公司现已储备了许多非标机械装备和高端钢制品技术图纸和标准施工文件,具有成熟的生产制作经验,为研发改进各种装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重点建设和培育配套件生产体系。企业重点建设和培育了天津振汉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天津高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天津格林兰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和天津塘沽现代钢构分厂等4至5家企业和装备重点配套件的生产体系。加大了企业非标机械装备技术改造的力度,提升了企业非标机械装备的制造水平,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非标机械装备的市场竞争力。

第五,制订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力争在三年内完成三大建设目标。一是建设一个10万平方米总装基地,重点提高产品的生产能力、装配能力和运输能力,以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大型非标装备年生产能力达到20台套以上,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的生产目标。二是建设一个综合功能的实验室,实现具有科研、试验、评定和培训等综合职能的科研目标。三是建设一个工程技术平台:利用接收、引进、培养、交流等手段广揽人才,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经验丰、作风硬的技术队伍。

总之,企业负责人勇于在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是我公司得以较快发展的根本,体制的创新旨在巩固发展基础,机制的创新意在注重放开搞活。

二、企业文化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公司本着勇担社会责任、创新人才机制的发展思想来创立自己的企业团队,形成了以培育农民工为主力军、以打造核心团队为生力军的发展机制和管理体制,敢于营造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氛围。

第一,打造具有螺丝钉精神的员工队伍。首先尊重员工,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的激励手段。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其次鼓励竞争,对于企业中的后进员工,管理者要鼓励他们迎头赶上;对于企业里的先进员工,管理者要勉励他们继续领先。当企业的文化和员工的价值观一致和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到对员工的尊重时,员工会与企业融为一体,员工会为自己的企业感到骄傲,愿意为企业奉献自己的智慧。

第二,为更多愿意提供劳动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说白了讲就是为那些任何时候都以认真、踏实、兢兢业业的态度对待工作和具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最大限度把工作做好的精神的人提供就业机会。再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丰厚的福利待遇、快捷的晋升途径来吸引、留住企业需要的人才,例如:为那些愿意重返学校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员工交学费,公司开办各种培训班让员工去学习各种知识,为拥有专利技术的工人转户口,为员工子女解决上学受教育的后顾之忧,让员工入股等。使更多具有这种螺丝钉精神的人都愿意来、愿意留、更愿意扎根在天津重机。

篇6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形下,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对企业财务管理给予重视,尤其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它的功能及作用已逐渐被企业认识,并给予了重视,随着社会信息知识时代的到来,预算管理也应该进行创新,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一、预算管理概述及作用

预算管理所指的是企业在科学市场预测的基础之上,运用价值及价值形式对企业未来内部生产的经营活动给予规划、协调及控制的活动,经过预算实现企业全过程的计划、组织、激励及控制等,从而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目标的有效实现。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具有这很重要的作用。

(一)预算管理能够促进企业计划工作顺利开展及完善,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通过预算管理,企业中的各级管理者会提前制定相关计划,促进企业经济资源、经营环境及发展目标间的平衡关系,防止企业盲目的发展,及遭受到没有必要的财务风险及经营风险。

(二)加强了企业各部门间的沟通及合作

预算管理能够让企业管理者从全局进行进行企业发展的考虑,并能明确企业各部门责任,让企业各部门间进行相互协调,防止推卸责任及扯皮现象的发生,从加强了企业各部门间的沟通及合作,降低了矛盾及冲突的发生。

(三)完善业绩评价标准

预算管理能够作为企业的业绩评价标准,让企业各部门间能够实行量化考核及奖惩制度,还加强了企业对员工约束及激励。

二、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创新现状

(一)企业原有预算管理的不足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原有预算管理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要求了,原有预算管理主要是把企业生产当作管理重点,其主要目标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大收入,从而实现企业近期利润目标,可这种预算管理已经不适应企业长期竞争需要了。原有预算管理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进行成本控制,像弹性预算、滚动预算、固定预算及零星预算法大都是以减少企业成本作为基础的,也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主要核心竞争力,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正在由产品生产为主向着知识生产发展着,据美国成本资料调查显示,其制造成本里的直接材料成本所占比重不到20%,大约有70%左右的经济利润来自知识资源及生产,原有预算管理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管理需要了,进行预算管理创新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原有预算管理仅注重生产经营活动,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企业发展也由生产领域扩展到了资本市场投资及资本运作等领域,并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动力,可这在原有预算管理中并没有得到体现,很多企业也把失败归结于不慎投资,可追其原因是由于没有从全局角度来合理安排投资及经营计划,导致企业投资不利,这就要求应该加强企业预算的全面管理,并不断进行预算管理创新,紧跟企业发展步伐。

(二)预算管理创新意识及实用性不强

在预算管理中,很多企业将工作任务和权力归为财务部门,似乎这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没有多大的关系,并且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预算,很多企业领导对预算管理作用并不是很重视,大多时候仅是流于形式。企业预算进行编制的过程中,没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参与,这样经常会发生财务人员所编制的预算和企业业务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不能得到有关业务员认可,高层管理者参与积极性也不高,这样就使得制定出来的预算没有约束力,仅是流于形式了。

三、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创新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发展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应该加强预算管理的发展力度,具体措施表现为下列几方面,一是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企业资金要跟着预算走,并且在实际实施中,要沿着收入与支出这两条线索进行账户管理,并要严格执行,,且运用资金调控手段来加强成本预算执行,要求各部门严格依照专项预算及预算管理来运用资金,不同预算项目间的资金是不能相互调剂的,更不能把预算资金使用在其他用途上,如果发生超预算行为,应该在审查之后,再重新进行审批,然后才能够执行,进行预算管理地严格执行,能够确保在预算期之内的资金需要。二是要加强大额物资采购和工程项目间招标制度的完善,仅有从源头上进行成本预算管理,才能够保证企业预算管理的有效执行,像建筑工程企业的预算管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应该进行招标,防止人情工程出现,有利降低企业施工的成本,对于那些比较大的采购活动也可以进行对外公开的招投标活动开展。三是把责任单位作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里的基本单位,依据组织结构及经营环节来进行合理设置,并对其管理权限及职责范围进行确定,特别是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要承担的责任,对于预算编制、控制、下达、分析及考核均要把单位作为中心来实施,然后再传递到基层中去,进行各单位责任预算的真实及完整,防止预算里存在真空地带,从而保证预算管理进一步落实。

(二)企业预算管理创新发展要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

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中,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是千变万化的,这对企业而言,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就应该有一定规划,让企业生产及销售等环节能够处在有序状态,预算管理作为这样的管理方法,应该在企业战略领导下,从企业经营目标出发,加强企业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等的统筹规划。市场经济是不确定的,并且随着信息知识发展的加快,这种不确定性将越来越严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进行预算管理实施,能够有效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要相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应该对预算管理进行预算控制法的管理,这种预算管理法能够有效体现出防患于未然的思想,企业进行预算制定之前,要先采取个调查手段来预测市场环境中的非经济因素及经营因素问题,给企业生产活动会带来的影响,然后通过统计及数学等知识来量化这些相关因素,从而对企业对象变化规律进行有效预测,让制定出的预算指标更能够准确有效地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行规划,加强预算的合理科学编制能够让企业准确掌握市场经济环境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对于那些不利因素进行有效规避,并促进利好因素的发展,从而让企业能够获得更好地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三)加强分权管理及完善的预算奖惩和考核机制

在企业管理中,加强预算的透明管理是很重要的,能够有利于企业员工的全面直接参与,这里所说的分权管理,所指的是企业的决策权力由上层向着经营层次及团队管理转移,企业的基层员工越来越具有自由的创新决策权,能够依据自身判断来主动创造价值,防止被具体计划及契约进行控制,这样会让员工更具有责任感,并且加强了企业价值的关注,对企业文化创新也带来了较多理性思考及行为,通过这种分权管理,让员工能够处于自我管理工作环境及积极承担责任氛围里。对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来说,其考核及奖惩就是它自身的生命线,仅有严明奖惩制及科学考核制,才可以有效保障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在预算管理中,其考核要有全面性,对企业所有员工均要实施考核,还要企业预算编制中的准确性、及时性、预算调整及预算执行情况等都归入预算考核体系中,让预算能够做到及时奖励、实时评价、指出缺点及表彰创新等,从而让企业员工、管理者及企业间能够形成权责利统一责任体。

四、结束语

内审是企业审计监督重要组成,是保证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和财务控制力的重要保障,应加强企业经营业绩及财会信息真实性和合理性,还应对企业预算执行及预算制度进行审计及监督,另外,预算管理应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从而让企业预算工作更具有指导性及前瞻性,同时还应加强企业文化创新的发展,为预算管理创新创造良好环境氛围,从而保证企业稳定快速发展,能够在市场经济中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篇7

中小企业通过生产工艺、流程和内部管理等的创新,可在短期内降低生产成本,缓解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在长期范围内,可通过提高专业化程度,实现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的转型。同时,通过产品开发、生产技术、销售模式、营销模式及盈利模式等的创新实现差异化经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建立品牌形象,形成自有竞争力。中小企业以创新为突破点,不仅可以保证企业自身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更是实现中国企业从同质化的劳动密集型向异质化的知识密集型转变和中国经济从量的增长到质的飞跃转变的中坚力量。

那么,怎样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呢?

1. 通过多方合作创新弥补中小企业资源与能力的不足。

在当前人、财、物等资源匮乏和技术开发、信息处理等能力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创新的情况下,我们应鼓励加强多方合作创新,其中包括:

(1)鼓励中小企业借助科研机构的合作创新。“产学研”历来在各国都是推动企业创新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建议国家建立专门机构为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提供相关咨询,并为办理这种合作的手续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优惠。

(2)加强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因背景相似、机制灵活、反应速度快等特点,中小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可以快速、高效运作,特别是在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合作创新,更易于在集群网络基础上形成知识积累和互补,达到加速创新速度、优化创新流程、传播创新成果的效果。换言之,通过培育相关产业集群以方便中小企业间的合作创新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除此之外,建立相应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合作创新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和资信保证,以及设立联合创新奖项和优惠措施也是发挥中小企业之间合作创新优势的重要方式。

(3)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国外研究表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往往着力于不同阶段。中小企业看重技术的改善和再发明,大企业在工艺流程改进、新发明和系统创新方面更有优势。加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创新协作,不仅可以弥补中小企业资源和能力局限,更可以在不同规模企业中形成统一的创新体系,加快社会的创新。

2. 完善和强化中小企业的社会创新支持系统。

中小企业的创新不应只局限于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还需其他各种社会机构以及消费者等的配合,共同完善和强化社会创新支持系统,综合综效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如畅通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的各种渠道,增加中小企业员工业余培训和进修机会,强化大专院校特别是专业技术学校的创新教育,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合适人才。也可采用新模式让消费者融入企业创新,如国外热门视频网站YouTube通过吸引消费者(网民)提供风格迥异、内容丰富的产品(网络视频),既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又帮助企业创新,实现企业从小到大的快速增长。

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篇8

毕业后,张晓瑜进入国内知名医药企业江苏豪森药业集团工作,用他的话来说,这是在合适的时机进入到与自身相契合的知识产权工作平台当中。自加入江苏豪森药业负责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至今,张晓瑜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保护、运用、风险预警与专利诉讼应对等工作的实战经验,建立了企业知识产权布局与管理制度,使豪森知识产权拥有量和PCT国际申请量均迅速提升,目前已为公司累计申请医药发明专利近400项,PCT国际专利60项,获得国内专利授权110余项,获得欧美日等国外专利授权近80项,豪森药业集团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如今名列医药行业前茅,足以彰显张晓瑜为民族医药企业的创新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夯基础 建体系

初入豪森,张晓瑜在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之路上也是历经磨练,从流程、费用、项目到各种实务工作都做过。他坦言,那段时间虽然工作压力比较大,但确是成长最快的阶段,也是让他深刻明白医药知识产权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重要性的阶段。

作为民族医药企业,豪森在研制创新药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哪怕再重磅的药物也无法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润。深谙这一道理的张晓瑜意识到搭建豪森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于是他在2014年升任专利部部长之后,在总结豪森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始着力搭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体系的构建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需要张晓瑜全面了解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核心业务,而且他要对豪森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都有比较清楚的把握。从策划到最终实施和改进的每一个环节,张晓瑜亲力亲为,负责组织架构的设计、协助管理层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梳理各部门关键知识产权业务及管控节点、协作流程的商议、业务部门的协调、体系文件的审核以及体系运行时各部门的考核等工作。经过了近两年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的PDCA循环过程,最终在2015年底完成了整个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搭建,其中包含31份制度管理文件,涉及公司十几个业务部门,70余类中间记录文件,并且这一体系在2016年5月经过第三方现场审核顺利通过国标认证。

张晓瑜介绍说,该体系的特色是立足国内医药企业的发展环境,结合豪森“仿创结合”与“国际化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综合医药领域知识产权工作的特殊性建立起来的一套符合公司实际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该体系涉及公司的职能部门比较广泛,包括研发、市场、法务、信息和内控等部门,同时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且通过该体系串联了公司各事业部、各部门的知识产权协作关系。足以想象他在其中花费了多少心血,耗费了多少精力。豪森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立确实使得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豪森的知识产权创造水平明显提升,专利布局的策略应用更为广泛,专利申请数量比制度实施前提升了近一倍,知识产权风险管控机制也得到有效实施,提升了产品的研发效率,降低了项目开发的侵权风险。

迎诉讼 防风险

为豪森搭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水平之外,张晓瑜还主动迎击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挑战,多次成功应对跨国药企发起的重大知识产权诉讼,化解公司的知识产权诉讼风险,相关案件在医药知识产权领域起到重要影响。

他曾多次作为委托人或V讼人在专利复审委员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高院、广州中院等代表豪森出庭,目前已成功无效5项跨国医药巨头的核心专利障碍,其中“胃肠基质肿瘤的治疗”(即“格列卫”案)发明专利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评选为2015年度十大无效案例。其的“氟维司群案” 也是豪森成功扫除药品研发中核心专利障碍的典型案例,在此次诉讼中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首次引入技术调查官,成为国内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的重要里程牌事件。

此外,张晓瑜为有效清除企业医药项目研发的知识产权风险,还多次代表豪森针对原研药企布局的核心专利障碍主动发起专利无效挑战,并取得成功,使公司产品能够顺利提前上市,也促进了国内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实现了国内医药企业从被动应战到主动挑战的成功转变,增强了公司对知识产权制度和专利信息的运用能力。

在工作中,张晓瑜向来乐于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他认为,医药领域本身就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谁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洞察先机、把握机遇,谁就能从竞争中优先胜出。而主动出击的做事风格能够使他用最直接的程序来消除或明确法律风险,从而有效避免企业产品面临不正当的市场竞争,实现企业知识产权成果的价值收益。因此,他不畏迎接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之路上的一切挑战。如他所言,挑战的存在是自己当初迈入这个行业所预见和期待的,也是能真正体现知识产权工作价值的重要方面,而他愿意从事这样有挑战性的事业。

申专利 创联盟

篇9

自古以来,竹子这种似树非树的禾草类植物,对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着长远深刻的影响。中国人民培育、研究、利用竹材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古代社会中竹材在建筑家具、乐器文具、农具工具等方面都有应用,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竹产品不再局限于圆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工艺,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变化,甚至有很多竹产品企业提出“全竹家居”的理念。但目前许多竹产品企业的产品雷同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互相抄袭现象屡见不鲜。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大量竹产品处于低端市场,竹产品企业在整个市场中处于劣势状态,急需转型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1 观念创新

我国有几千年的竹材应用历史,对竹材料有着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传统的习惯与评价方式,人们对竹材还保留着陈旧、原始、易腐等观念,这种思想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随着新材料的应用,很多竹制产品已经逐渐被淘汰,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大部分人们已经很长时间未使用过竹制产品,例如现代家具都是以木制品或是其他材质产品为主,虽然竹地板等竹制产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出现,但主要销往国外市场,国内销量较少。针对目前市场状况,企业应该加强产品文化推广,帮助人们重新认识现代竹产品,甚至需要颠覆以往人们对陈旧竹产品的认知。推广产品时可以结合国家低碳政策与竹文化等优势进行全面宣传,营造现代健康、时尚、绿色的竹产品新文化内涵。

2 材料创新

近几十年来,人们利用对木质材料创新的经验与现代工艺技术,结合我国竹材的资源优势和竹材料的特点,先后研发了一系列的新型竹材料,例如竹胶合板、竹集成材、竹重组材、竹纤维等等。这类竹材料改变了以往圆竹的结构与形状,改变了其物理与化学性能,大大扩展了竹材料的应用领域。新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竹集成材由小竹条胶合而成,制板要求竹条精度高,工序较多,工艺复杂,竹条之间用胶量多,影响其安全性能,制约了其在餐具或家居产品上的应用范围。竹条之间也容易开裂,影响整体板材的应用。竹集成材色差较严重,以至不同竹竿的竹条各项性能差异较大,其中若出现少许竹条的质量或色差问题,就容易影响整体竹集成材的强度和外观效果。竹材料的创新出发点存在较大的问题,很多企业及高校研发机构趋向于强行将竹材改性,以适应其设定的目标,例如先确定将竹材用作室内墙板,再将竹材改性以达到室内墙板的各类要求。理想的方式应该是先研究目标产品所需的各类要求,再确定材料的选用,例如需要一种强度高、价格低的生物质材料,再联想到竹材,对其进行合理的工艺技术加工得到最终的产品。只有充分了解和顺应竹材的特性,体现竹材料的优势,才能为竹材最终产品提供性能价格优良的基础材料。

3 产品创新

现代竹产品应用广泛,种类较多,发展迅速。竹产品不仅实用价值高,而且装饰效果良好,体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与韵味。不论是实用物品还是装饰物品,让人感受其优良性能的同时,也有一份回归自然的轻松与惬意。竹产品在室内环境应用时,用于美化室内环境,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例如竹家具、竹地板等;竹制艺术品在应用于室内软装时,体现出大自然别样的风情,与其他工业材料艺术品有较大的艺术涵养区别,例如竹根雕、竹筒雕、竹烙画等;竹制生活用品在使用时,能给人带来特殊的亲和接触感,例如竹碗、竹筷、竹盘等。社会进步带来良好的物质条件,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已有的竹产品,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与设计。文化品质与绿色生活是现代人们对产品的需求,竹产品在文化与环保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竹产品的文化底蕴能够带来高品质的艺术文化氛围,体现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企业应该把握良好的机遇,设计与开发顺应现代趋势的竹产品,结合可行的技术工艺,按照现代的审美要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结合,满足人们物质与心理的需求。

4 人才创新

社会的发展带来激烈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对企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行业内缺乏专业的竹产品专业人才,目前大部分竹产品企业的工作人员都是从木制产品企业中转型而来,虽然竹制品与木制品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巨大的专业差别,这批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模仿木制品企业的生产经验与运营模式,在前期发展时期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经验,但在企业成熟拓展时期,却会因为专业知识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的发展。竹产品企业有两种人才创新模式,第一种是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培训的专业知识较多,技术、管理、经营、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都需要补充,培养方式多种多样,加强对中高层领导、设计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增强科技能力、市场能力、领导能力,鼓励员工下车间学习专业知识,参与生产实践培训,在实践中补充专业的不足。第二种是加大对竹产品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与各大专业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的合作,形成研发、生产、销售合作道路,为竹产品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也为合作院校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发展地方经济,互利互补,这需要企业、学校与政府的多方面合作,需要不断的深入发展。提高竹产品企业科技含量,加速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对竹产品行业良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结束语

新时代下,竹产品企业需要改变以往作坊式经营模式,摆脱劳动密集与资源消耗运营模式,结合现状进行创新与变革。需要不断加大竹企业与竹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企业与产品的知名度。提升竹产品的设计水平,拓宽新型竹产品应用领域,增强核心产品的竞争力。加强竹基材的研发力度,推进竹加工技术的发展,为竹产品提供技术实现基础。积极与高校研发机构合作,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动竹产业的健康合理发展。结合国家政策与竹文化基础实现竹产品企业的转型与升级,逐步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使整个竹产品行业稳定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敬军.近百年日本竹产业兴衰史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15(2).

篇10

杭齿集团公司科协创建于1984年,现有科协会员792人,十次被评为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公司科协先后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之家”和“全国企业科协先进集体”。

健全组织机构 完善制度建设

公司管理层极为重视“讲、比”竞赛活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科协主席为组长的“讲、比”活动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主任委员的“讲、比”项目评审委员会;公司科协负责“讲、比”活动的组织与协调,科协秘书处负责“讲、比”活动日常管理。公司每年都安排百万以上的奖励资金,对优秀“讲、比”项目与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为“讲、比”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公司规范“讲、比”活动的各项制度,颁发了《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成果和双革四新成果奖励暂行规定》、《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讲、比”竞赛活动重点项目立项、审批办法》等,做到了“讲、比”活动有立项、有鉴定、有评审、有奖励。除对优秀“讲、比”项目、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外,还将“讲、比”成果作为科技工作者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激励了广大科技人员参赛的热情与主动性。

创新“讲、比”理念 培育创新文化

公司管理层始终坚持理想比指标更重要、团队比个人更重要的创新理念,并将它结合到“讲、比”活动中来。把创新“讲、比”理念,培育“讲、比”文化,作为促进“讲、比”活动开展,培育科技人才的重要内容。

为弘扬团队的协作精神,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在“讲、比”活动中,增设“优秀团队奖”,目的在于改变科技人员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状况,为促进科技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特别是不同专业的科技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建立平台,形成了团结协作的创新氛围,加速了科技人才的成长。

为推动重大创新项目和原始创新项目的开展,建立了“讲、比”重点项目的激励机制。生产一代、储备一代、设计一代、规划一代是企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所必须的,集团根据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的规划,对有关企业发展、技术进步、核心竞争能力提升的项目,实行重点项目预先资助制度,以确保这些项目能较好、较快地完成。

先进的理念培育先进的创新文化,优秀的企业创新文化必定能通过全体员工的创造活动产生强大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拓展“讲、比”范围 关注活动细节

“讲、比”原来只有新产品开发被设定为评比范畴,这一门槛的设置,造成了科技人员参与面小的情况,致使该项活动的群众性特点不能有效体现,为此,公司科协把“讲、比”活动的评比范围扩大到科技成果、双革四新及科技论文这一范畴。这一举措拓宽了科技人员的参与范围,既发挥了科协组织的作用,又充分地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参与热情。

“年初立项、全程督促、总结评比”是关系到“讲、比”活动成败缺一不可的三个环节。这几年,随着“讲、比”项目的不断增多,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也不断攀升。市级优秀项目达到8项,产生经济效益为1.3亿元。事实证明在企业开展“讲、比”活动,切实为科技人员提供了展示才华、贡献才智的舞台,广泛地调动了生产、管理、技术等各方面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贡献了力量。

培育人才队伍 提升创新能力

在“讲、比”活动中,激励和号召全体中青年科技人员,立足本专业岗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自己的创新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讲、比”活动中去。先后分五批聘任了50名和6名“中青年技术带头人”和“中青年管理带头人”。每人每年享受8000元的聘任津贴,与公司的学术带头人、职业技能带头人形成一个体系。此项工作由公司科协负责实施,在中青年科技、管理人员中引起了很大反响。目前已有6位带头人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20位带头人成为杭齿集团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各研究所负责人,已成为公司今后发展的中坚力量,夯实了“讲、比”活动的基础。

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组建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等全国一流高等院校合作,共同培养博士后高层次人才,开展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工作,为公司的人才培养与“讲、比”活动的提升提供了更有效的载体。

围绕企业建设 实现“讲、比”价值

充分利用“讲、比”活动这一平台,在开展活动中,始终围绕企业建设为中心,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进行,把研究开发、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改造、技术攻关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促进了企业产品改进和质量的提高,有力促进了企业创新体系再建设,大力提高了技术创新能力,充分体现出“讲、比”活动的价值和魅力。

篇11

金融的运行具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它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有偿使用的资本。这个特点决定了借款人,无论是科研机构,还是科技企业,必须保证把贷款使用在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能够产生还贷资金的项目上。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核心是制度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具体说来,应该从几个方面进行着手构建科技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一、鼓励探索各种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机制

一个可行的运行模式是,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科技担保公司合作,形成风险准备基金。由创新基金统一向银行申请贷款,提供资金给科技型中小企业、“863”“攻关”计划、重大专项等的承担单位,通过集成科技资源,利用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平台,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也可以通过科技贷款贴息,解决“风险与收益不对称”问题,适当提高银行对科技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的比例,企业承付基本利息,政府资金负担上浮利息。例如,厦门市科技局为帮助科技型企业解决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先后于**年4月28日、8月8日,与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市分行签订了“共同扶持科技型企业协议”,共同推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年底,南京市科技局与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共同开展“银政合作”试点,交通银行在两年内向南京市科技局推荐的科技项目给予8亿元的授信额度,南京市科技局负责筛选重点项目向银行推荐,对部分重点项目采用贴息引导科技贷款。

二、探索建立科技产业发展银行或中小企业发展银行

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科技型企业设立专业化的科技发展银行是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科技银行或中小企业发展银行的有效运作关键是要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如果银行具备足够的风险识别能力,就能够有信心、有能力对科技项目进行贷款支持。相反,银行如果没有足够的风险识别能力,可能选择放弃这个市场。这就要求银行要大力发展和应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通过各种手段有效降低对企业的信贷风险,积极探索和开展多种担保形式,发放多种低风险的贷款;可以探索开展税款返还担保、股票股权抵押、保单抵押、债券抵押、应收货款抵押、其他权益抵押等多种贷款形式,解决企业合理的资金需要。

三、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工具创新

科技部门可以联合金融部门以创新的金融工具(如对重大科技专项资产实行证券化、发放可转换债券、票据贴现等低风险业务)进行融资,既使银行降低风险增加收益,又可以有效弥补产业化的资金缺口,实现科技和金融、政府和社会多赢共利的目标。例如,“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债券”,捆绑了12个开发区、发债规模8亿元,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再例如,以股票作担保的表外研发证券(SWORDS)就是一种重要科技金融工具创新形式。SWORDS是在生物科技企业发展初期阶段常采用的融资方式。典型做法是:发行SWORDS证券的企业负责管理投资运用;并根据预定价格的时间表有权收购所有公开发行的证券;相应地,投资者可得到在预先约定的时间段内以约定溢价价格购买该公司普通股的一个期权或认股证;一段时间后,该认股证可与原先购买的SWORDS单位分开交易。

四、建立自主创新企业的贷款担保制度

许多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自有资金不足,对银行而言风险偏大,因此,往往难以获得贷款支持。为了促进扶持这些企业,政府可成立专门的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政府财政出资专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基金,为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服务,是我国自主创新金融支持制度的必然选择。设立贷款担保制度,可以有效减轻政府出资的压力,还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商业银行贷款和民间资金,建立多点投资环境,有利于提高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选择和投资效率,从而形成“企业有所创新,银行有所借款,政府有所保证”的有效机制以及较合理的贷款担保和开放的资金供应系统,从金融支持上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美国小企业局向小企业发放直接贷款已于1989年废止,而采用以贷款担保方式对小企业进行支持。日本的贷款担保措施更加完善,除对商业银行贷款给予担保外,还有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对信用保证协会的保证实行连环保险。1974年1月,台湾地区推动成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信保基金主要来源于当局及有关金融机构。信用保证的项目包括:一般贷款信用保证、商业本票保证之信用保证、外销贷款信用保证、购料周转融资信用保证、政策性贷款信用保证、小规模商业贷款信用保证、进口税捐记账保证的信用保证、履约保证的信用保证、自创品牌贷款信用保证、青年创业贷款信用保证。在信用保证基金之外,1997年台湾当局又成立了“中小企业互助保证基金会”,推进各项辅导及互助保证贷款。该基金的主要运作为:中小企业互助保证为协助担保品不足的中小企业取得银行贷款。

五、着力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建立合理的信用评级标准和体系

必须加大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投入,打造“信用社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诚信环境。有关部门要搭建完善的共享信息平台,积极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咨询机构,为银行提供中小企业全方位、多视角信用状况有偿咨询,可以使相关金融机构共享信用信息资源,信用状况更加透明,降低了信息成本,风险定价成本也随之降低。同时,信用记录也增加了中小企业及其股东的违约成本,促使其主动增强对自身的风险约束。当前,特别要加大对恶意逃废债务企业的惩处力度,发挥法律强制作用,让失信者付出成倍的代价,形成不愿失信、不敢失信的机制和制度。加强法制建设,不仅有助于保护中小企业的财产权,强化其供应商与顾客的履约义务,从而降低了中小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而且降低金融机构的信息成本和风险预期,强化了债务人的风险约束,因而会有实质性收效。

六、培育和支持一批中介服务机构

要改变现有科技中介机构服务单

一、相互脱节、自我发展能力差的状况,促使中介机构如科技担保、评估推介等相互结合,为科技企业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综合服务。政府可以通过认定资质、委托任务等方式,给予扶持。中介机构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应依靠其服务质量和信誉,开办初期应得到政府部门经费支持,但要按照市场规律,引导其在竞争、服务中依靠自身能力求生存求发展,不能由部门长期供养。

篇12

(一)产品内分工的特征。产品内分工理论将分工研究的对象由产品拓展到工序,认为“从原料到最终用户”的供应过程或供应链包含产品设计、品牌创造、制造、营销、支持服务等活动或环节,不同工序或环节可交由不同的厂商在不同的区位完成。在产品内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供应链主要根据环节控制力的大小来分配创造的价值,这一分配格局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与技术和产品成熟度有关,但与供应链内部环节的位置没有必然联系。一般来讲,进入壁垒最大的环节也是利润分配最丰厚的环节。对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高新产业,如信息产业,关键部件制造商的控制力比最终产品品牌商的控制力强,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也很重要。对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传统产业,如服装制造业,新技术和新工艺广泛普及,加工制造环节控制力很低,品牌商的控制力占主导地位,零售商的控制力也较强。其它产业供应链中控制力的分配较复杂,可能介于上述两类产业之间,如汽车制造业,品牌商、设计、关键部件制造商、最终组装环节都享有较强的控制力。

(二)制造业外包的角色定位与固化。上世纪60年代后全球范围内形成技术密集程度差异明显的分工结构:第一层次,拥有核心技术的美国制造商。第二层次,拥有关键技术的日本、欧盟制造商。第三层次,拥有工艺技术的韩国、我国台湾等制造商。第四层次,拥有熟练劳动力的制造商。产品内分工起源于要素禀赋结构和价格比例关系的不一致,反过来又通过规模经济强化既有的要素优势,从而有可能固化原有的分工格局。那些控制力较差的制造商一方面需要依赖关键部件生产商、品牌商或供应链协调商才能继续生存,另一方面他们进入其他工序所面临的门槛越来越高、壁垒越来越多,有陷入所谓“比较优势陷阱”的危险或倾向。制造业外包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促进世界范围内加工贸易的发展,为我国融入世界分工体系提供历史性机遇,客观上也推动我国制造业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升级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甚至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试图改变分工格局,特别是要从“制造”上升到“创造”,不是依靠简单的政策就能实现。

(三)服务业外包的角色转换。在传统的制造业外包模式中,发包和承包关系受市场契约关系约束,具有较强的替代性。服务业外包的兴起改变了企业间相互关系的模式。当一个企业将物流、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动漫技术、质量服务、工程研发、信息安全等IT密集的商务流程发包给外部厂商完成时,外部厂商就自动拥有和管理这些流程。显而易见,即使这些活动不是发包方生产经营的核心活动,也是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任何来自承包方的扰动都可能影响发包厂商的运营绩效。在信息产业进入网络和互联网时代后,世界服务业外包市场已改变了美、日等发达国家一统天下的格局,以印度为代表,软件业和服务业外包快速发展,甚至形成全球知名的品牌,为发展中国家找寻国际分工的角色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二、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路径

(一)以信息化带动服务业和制造业。以信息化带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传统产业发展理论认为,后工业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息化和其他的高端服务业则是后工业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与此相对应,产业发展模式遵循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道路逐步演进。目前,江苏省仍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但全面进入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发展阶段的条件仍不成熟。苏南和沿江地区制造业高度发展,已进入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对信息化和高端服务业的需求非常旺盛。近年来,在“工业第一方略”政策引导下,江苏省制造业发展表现出“单兵突进”的倾向。因此,如何通过信息化促进服务业发展,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传统制造业的质量和水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江苏省具有实施信息化战略所需的人才储备、科技基础和财力支撑,只要“先行启动”以信息化为特征的高端服务业,以十大高技术新兴产业和十大高技术优势产业的应用为突破口,则江苏省的产业发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以外包化实现创新“融合”和合作共赢。服务业外包可成为江苏产业发展新模式、经济成长的新动力。服务业外包输出的是智力,获得的是定单,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改变了传统贸易理论关于服务不可贸易的基本假定,可将大量的服务就业转移到国内,这既充分发挥了人力资源的优势,又不会对国内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造成压力,对缓解“资源”与“环境”压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拓展,服务外包的比重越来越大。走国际化的道路,分享产品内分工的巨额红利,是江苏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跨国公司经营中的新尝试。外包化将有助于发挥后发优势,全面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平台上展开竞争与合作,有助于开拓企业的国际视野,使企业获取必要的要素和技术。长期看,外包化可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改变国际产业分工的不利地位,实现发展中国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以园区化引领服务业集群和产业升级。目前,江苏省有特色产业基地54家,科技创业园132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布局优化,有力促进和带动了区域优势产业发展。但从信息产业特别是软件和计算机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看,问题仍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产业分散,企业弱小,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和协同。印度倾全国之力打造“信息之都”班加罗尔,其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围绕江苏省“双十”产业的发展,在加大各城市科技创业园区建设力度的基础上,举全省之力打造一个功能强大的核心服务园区,引领江苏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服务园区应建设成基础设施高度集约的国际一流的发展平台,努力创造人才集中、信息集中、资本集中、培训集中的园区优势,在最初的几年内,园区内企业可以成本价格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园内各种基础设施。园区管理中心应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快捷服务,包括:审批项目,验关出口,为创业者提供孵化器服务,等等。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与措施,以吸引企业入园,促进园区迅速做大做强。

(四)以一体化推动产业整合和自主创新。围绕产业规划中有待突破的重大技术问题,实施一批能体现国家乃至国际水平的科技支撑项目,力争在新兴产业的培育、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产业向高端环节攀升和提升传统产业高附加值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江苏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推进这一目标的主体是谁?《纲要》认为,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应加强企业内部自主研发能力建设,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创新投入有很强的门槛要求,技术创新在企业间的分工主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一厢情愿地臆想。在我国目前的研发体系条件下,生产与应用研究、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的脱节是制约科研投入产出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

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式是推动产业整合和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产学研合作是一直以来被关注的话题,但在实践中,产、学、研仍是相互独立的主体,在技术市场不很发达的条件下,合作深度、广度都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由产学研合作转变为产学研一体化是解决产学研分割状态,提升研发体系总体效能的根本性举措。

篇13

引言

技术创新是企业抓住市场信息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新的组织。这个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初始阶段、设计阶段、试制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企业技术创新的成败就取决于以上各阶段的工作是否顺利进行。由于技术本身具有隐蔽性、潜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成功与否以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风险。

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与原始创新的关系。企业创新主要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或合作创新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彼此间存在若干差异,但也有某些共性和互动性。企业往往不是选择某种单一的创新模式,而是三种模式的混合体,只不过是以某种模式为主导而已,但选择的原则都是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竞争力,并要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变动及时调整创新主导战略。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要与企业本身的技术实力、市场机会及技术市场发育程度相匹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类。原始创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的知识,以大学和研究院所为主。集成创新就是指把个别的知识或者技术,整合为新的系统,是新系统的整体创新。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是对引进的科学与技术,通过吸收、消化再研究,突破引进的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后两种创新以企业为主,产学研合作。过去我们的原始创新少一点,所以现在讲得比较多。事实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和消化再创新都是自主创新,不能偏废哪一类。原始创新的难度最大,把它放在首位也是企业长远发展必须的。但鉴于中国目前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原始创新不可能也不应该占很大比重。事实上,即使在发达国家原始创新在创新整体中也没有占到最大比重,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采取的方式。在中国现阶段,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应该是大量的。由于缺乏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中国企业只能不停地引进升级设备,造成了“反复引进”。因此,企业在确定技术引进项目时,就应该制定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制度及具体步骤,这样才能真正“买到”技术,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制。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型企业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聚集技术力量,促进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强优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建立健全企业研发机构,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或建立战略技术联盟;促进国家重点企业本着“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形成有效运行机制,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转化的运行机制,形成市场化的科技服务体系;调整和改进中国产业组织政策,鼓励和保护企业间的合理竞争,限制不正当竞争,使产业组织政策能更好地促进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中国技术创新系统整合效率。

2.政府方面对技术创新作出长远规划。建立与完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化,以形成比较优势。同时,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国际合作,使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关部门应当及早将这些工作纳入国家政策的整体布局中,统筹规划,制定积极的对策。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的取向应是市场化,一方面应把技术创新的主体推向市场,使他们以市场为导向,向市场提供适用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还应转换技术创新的主体,即由院所导向型转为企业导向型,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样,有利于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从而激励技术创新。

3.加强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国家要采取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快建立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对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产权交易机构、科技咨询等科技中介机构的扶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让和流通,促进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尤其要发挥信息网络优势,构建面向全社会的产学研联合信息网,向社会公布企业技术难题,征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及时做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组织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上的持续创新。

4.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国要完善竞争法、金融法、税法等,形成有利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法律环境,完善科技进步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各级政府要重点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力度,完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进行具体细化,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以此激励企业创新,引导企业创新并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此外,明确科研成果的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让和应用,切实保护产权所有者的利益,鼓励科研机构及发明创造人发挥潜能进行科研创新;大力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和支持,鼓励企业进行专利申请,并加快审批速度;引导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提高企业对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版权的综合运用和战略管理能力,发挥知识产权在保护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提高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

二、合理构建技术创新模式打造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1.自主创新模式。自主创新模式是指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创新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进行研究开发,实现创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并最终获得市场的新收益。自主创新是企业利用自有的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新的规律,掌握新的方法,发明新的技术,创造新产品,占领更大的市场迅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使企业抢占行业的技术制高点,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能够获得稳定的超额利润。自主创新优势: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优化产业结构;推行效能革命;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2.模仿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是指在率先创新者的示范影响和利益机制驱动之下,企业通过合法手段引进技术,并在率先创新者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是对获得的高新技术的隐含知识;通过模仿实验掌握技术要领,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最初的隐含知识多从先进的分解技术来破译高新技术产品获得,或是通过招聘有此经验的工程师的方法获得,也有的是通过对从文献中获得的明确知识进行研究,以及采用参观生产现场的办法来提高企业前期隐含知识水平。这种模仿创新比较适合于企业现有产品的改进和提高。

3.引进创新模式。引进创新是引进高新技术,进行充分消化,全面掌握技术要领,同时紧紧跟踪引进方技术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引进的目的在于创新。离开创新的引进是消极的引进。这种引进能维持企业短暂的领先地位,然后便会进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引进创新的成本较高,但成功的把握亦较大。引进创新优势:在原始创新技术的基础上容易实现局部技术改进;更明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而容易创新成功;攻关方向明确,可以避免原始创新的许多弯路,易获得技术上的跳跃式发展。许多国家的企业的实践证明,引进创新是弱小后进企业实现后发优势的重要的赶超战略,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快速途径,是实现低风险、低成本的创新形态。

4.合作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是指企业为主体,企业、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政府相互或共同合作实现创新经济活动的创新模式,紧紧依靠科技,通过产学研结合,促进了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加速企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合作创新的优势在于优势互补。

结束语

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法宝。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保持市场繁荣,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劳动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中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轻工、服装、化工、仪表、机械等传统工业行业中,加入WTO后,这些行业将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实力。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型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中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层面,不仅在创造GDP、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而且也是推进技术创新的活跃力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小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而复杂的竞争局面。如何拓展生存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是唯一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白津光.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视角[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3]李富强.知识经济和知识产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