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理学研究

生理学研究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生理学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生理学研究

篇1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由于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和临床各学科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使学生学好病理生理学课程,为后期临床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和职责。近年来,我们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尝试引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通过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索更适合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2级、2013临床医学生湛江校区为研究对象。2012级临床医学生湛江校区1389人,2013级临床医学生湛江校区1309人。两个年级年龄结构无差异、前期的基础课程成绩相近,具有可比性。2012级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2013级学生采用PBL教学法。

(二)教学方法

(1)传统教学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录像等方式进行理论课的授课。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学习,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为主进行复习考试。形成了系统、稳定、扎实的理论式传统教学法。(2)PBL教学法。①前期准备。PBL教学需要小组间发言讨论,因此课前现将学生分成每5-6人一组,以小班(35人左右)形式组织PBL教学。病历是PBL教学的主体内容,是PBL成功开展的基础,是建构完整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病案的选择和编写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过程。一份好的病历,教师对讨论结果的预测与学生讨论涉及的知识范畴至少有60%以上相吻合,才能算是一个比较合适的病历[1]。教学前筛选相关临床病历资料,所选病例力求简明扼要,层次清楚,篇幅不宜过长,整体内容不超出学生已学知识范围。病例涉及面较广时,就适当精简,将当时未学到或所学知识不能理解的内容删除。病例中能够隐藏许多问题,问题相对独立、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学生能够从病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新的问题,反反复复,不断升华和提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②组织实施。教学时相关病历资料发放给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在讨论时,不仅能够完成教师课前预计应涉及的知识点和范围,学生可利用多种途径(书本、网络)查阅相关文献,就老师布置的问题完成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选派代表准备在课上讨论阐述本组观点。其他各组学生可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双方自由进行辩论,但指导教师要对在辩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以免对一些关键问题的理解出现偏差,耽误课程进度。在各部分讨论结束后,指导教师对入学生意见一致的问题可做一简要总结,而对于各组间存在明显分歧的问题应做较为详细的讲解,以利于学生梳理出正确清晰地思路。课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病例总结,以书面形式上交,并对自己在问题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更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评价方法。考试是进行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能客观的评价应试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课程结束后采用统一命题的试题,通过笔试进行评价。出题原则为:回忆、理解问题占总分70%,以选择题、概念题及简答题的形式考核;分析、综合、应用问题占总分30%,以选择题、论述题及病例分析题的形式考核。两套题的难度系数相当。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为评判结果,试卷按统一的标准答案评卷,然后输入本校的教学考务管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3.0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及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PBL教学的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学生根据病历讨论以书面报告进行总结。通过学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教、学双方面得到提高。

二讨论

PBL教学法,是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cMarster大学创立的[2],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PBL的基本理念是“以病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人沟通及团结协作等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3-5],这些正是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所缺乏的。

(一)PBL教学法的优势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注入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座谈发现很多同学表示:PBL教学是小班完成教学活动,拿到教师提供的典型案例后,通过对病例中主要疾病的诊断,对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变化及治疗原则的讨论,不但串联了相关知识点,而且构建知识学习网络;将临床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思维的形成。在课上每位学生都需要课堂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既促使大家积极思考,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对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每个学生都需要围绕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积极展开讨论,能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逐渐理清思路并发现自己思考问题时的不足。主动学习、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分工合作、就某一知识进行深度的和高效的探讨,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与教师沟通的能力,教师从“独唱演员”变成了“导演”;学生从消极的“听众”变成了积极的“演员”,加强了学生、教师的双向交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平等互动的关系。对教师而言,教师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不是“填鸭式”的灌注知识,而是教授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则有更高的要求,钻研业务,增加知识储备,不断学习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知识(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知识和内、外、妇、儿科等临床知识),还要对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和融会贯通。PBL教学讨论过程中,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驾驭教学的能力,掌握和控制讨论的节奏。当讨论脱离主题时,教师要把知识范围加以限定,引导学生步入主题;当讨论冷场时,教师要把把僵局打破,及时给予有效提示,使讨论重新活跃起来。要求教师能驾驭课堂,要求教师知识结构的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和完善教学方法,定期接受专门教学技巧的培训和指导。

(二)PBL教学法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表1,2发现,尽管我们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期末考试成绩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组并无优势。分析原因:教学体制仍沿用的是过去的教学模式,本科生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时数、一般在56学时,我们只是在最后的章节开展,大多学生刚开始有兴趣这种新教学模式就结束课程。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全部实现PBL教学,需要多学科的融合、沟通。现在进行的部分课程的PBL教学,仅仅是一小部分的章节,大部分教学内容还要通过大堂授课的方式去完成教学任务。因此,PBL教学的推广面临很大的困难,这是一项系统、整体工程,PBL教学模式实现的关键涉及到教学体制的改革。我们在通过座谈也发现,PBL教学的效率低,本科学生第一次接触病生的病例讨论,缺乏经验,无法进行充分、有效的讨论。部分学生存在懒惰心理,对知识的渴望度不够,还依赖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有些学生自学能力相对较弱,要其在短时高效的查阅相关资料并形成自己的分析思路,这种能力的培养尚需一段时间。还有些同学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语言条理性和逻辑性较差,与同学交流讨论较少这也可能与学生的学习背景、性格有关。综上所述,PBL教学法是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其知识的系统性还相对较弱,全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合中国国情,应当注重知识的衔接和知识结构的构建。目前,我们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希望PBL教学法能够和更多、更好的教学实践方法相结合,使我们的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能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作者:朱晓辉 孔霞 李明勇 何志巍 李蓉 单位:广东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篇2

1 生理学实验教学的背景和现状探究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医学的高度重视,从教育到实际的医院工作,都对医学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近几年在课改的前提下,学校对医学的教学也不断改革,不断开辟新的路径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医学类学校不仅在招生的数量上剧增,而且学校所设立的科目也越来越多。虽然生源不断扩大,但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却没有随着学生的增多而改变。这就导致了实验的基础设施得不到更新,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由于生理学的发展速度过快,学校的教育模式相对落后,所以学校不仅要从学校的基础设施上改善教学的现状,还要在教学的方法上下功夫。只有老师从不同的地方获取到新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将老的教学模式翻新,打破传统性质的教学,博采众长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彻底地改善学生们动手能力差的特点,让学生们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加深对生理学的了解。

2 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实用性措施阐述

2.1 学校提高学生对生理实验课的认识 学校在对生理学宣传的时候应该突出生理学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们从进校门就认识到学习生理学实验课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学生们学习生理学课程的时候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改变同学们的观念,使他们不断提升对生理学实验课程的兴趣,然后再从行动上加强对学生们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教育,从而让他们注重生理学实验的实践。

2.2 老师应该加强实验课的组织和指导 老师在实验讲解和示范时间的控制上应该与学生操作的时间在分配比例上恰到好处。这些都需要老师在备课阶段精心设计,把重点、难点划分出来,根据当时不同的教学情况实施具体的教学方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在实验室巡回式地对学生们的操作过程检查,及时发现学生们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就能帮他们改正错误,让他们的记忆更加的深刻,同时还可以从中观察同学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遇事能否想办法自己解决的临场应变能力。教师在整个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就应提出质疑,把问题交给学生,启发学生去思考,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排除实验故障,找到答案或解决的办法,从而突出学生在实验课中的主体作用,而老师则是具有引导的作用。

2.3 倡导学生们积极总结实验结果 在上完实验课之后总结这次实验的结果,回去自己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加深对整个实验的理解,养成同学们做事之后总结和记录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提高今后实验的效果。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简单总结,要全面地指出学生实验中的优缺点,并分析原因。在完成实验之后,让学生分组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问题提出后,可以组织其他同学自由发言,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生理学实验教学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加强实验课组织指导,重视实验小结与总结。要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从实验思路、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不但动手,更要动脑,在实验过程中验证掌握的理论知识,通过动手参与,主动探究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水平与动手能力都能得到巩固与提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归纳和总结,不断积累经验教训,不断改革和创新,以此来提高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2.4 在教育改革环境下改革教育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教育手段也是逐步增多,曾经的传统教室教学模式可能会被打破,现在已经出现了虚拟的网络课堂、网络实验室。所以我们的教学的模式也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通过新型的教学手段,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在虚拟的实验室反复地模拟实验,在这种模拟的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反复地操作实验,对实际课堂的操作进行强化和记忆。我们可以用这种虚拟的实验室来辅助学生们的学习,甚至可以当现实实验室达不到要求的时候,运用这个虚拟的实验室来完完整整地模拟实验从而加深学生们对事物的理解。

3 结束语

在现在的实验学习中我们要不断地去优化我们的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当前的科技,为我们进行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服务,在整个的教学中要提升学生们对生理学实验的整体认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把生理学实验课做成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尝试运用新的科技技术或者是自己的亲自实践多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教育,在生理学的实验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的正确性。培养学生们做实验时候的细心,操作比较复杂的实验的时候要具有耐心,遇到困难需要解决的时候要有信心,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们的务实严谨的思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而老师则是指路人。

参考文献

[1] 马凤巧,丁玉琴,鲁宜夏.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初步探索[J].当代医学,2011,17(08):161-162.

[2] 莫伟彬,黄天昌.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0(02):82-84.

[3] 王仁俊,寇正,郝锡联,孟惠平,李华,赵永斌.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01):146-149.

篇3

动物生理学主要以畜、禽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健康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性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农林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动物生理学具有专业术语多、内容抽象、机制复杂等特点,且难以理解和掌握[1],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近年来,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动物生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笔者就自己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谈谈个人体会。

1.多媒体教学在动物生理学课程中的优势

1.1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动物生理学在整个专业课程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理学基础理论打不牢,直接影响其他课程如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的学习。生理学内容枯燥、机制复杂,理论课时较少,学生普遍感觉难学、难懂且知识点易混淆,很多知识老师单纯用语言描述难以完全表达清楚。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优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将生理学复杂难懂的机制变得直观具体,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强化教学效果。如在介绍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时,学生需要掌握其内在机制,如果仅靠教师的讲授及图片展示,学生很难理解与掌握其内在机制。通过动画的动态演示,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这一复杂的过程,使学生印象深刻,避免了对这一过程的死记硬背,同时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强化了教学效果。

1.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动物生理学机制、机理性知识深奥复杂,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普遍感觉难理解、难掌握。通过多媒体授课创设教学情境,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从教学大纲中选取适当内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前首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如在介绍胆碱能受体时,可先播放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相关视频,然后提出问题“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有什么临床表现,中毒机理是什么,如何救治?”通过把临床疾病整合到生理学知识讲授当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还能加深学生对于复杂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1.3突出教学重难点。动物生理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研究健康动物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规律及机理,这些理论的得出离不开前人的实验。在进行理论学习时,学生如果不能理解实验的过程,对于知识的掌握就会非常困难。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通过播放生理实验过程,将理论课和实验课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生理学的重点内容。如心肌的自律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如果只是口述讲解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及不同心肌细胞自律性的高低,学生学习只能是死记硬背。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播放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的视频资料,通过各个实验项目,学生不仅能了解理论知识的产生条件和方法,还能更好地理解蛙的心搏起点,以及心脏不同部位传导系统的自律性高低。

2.多媒体教学在动物生理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单纯采用多媒体教学,排斥传统教学。现在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而抛弃传统教学的板书形式,使得教师与学生过多地集中于课件,导致师生间形体语言间的交流减少[2]。同时多媒体教学需要不断翻页,教学内容停留时间过短,学生会感到记笔记困难,甚至会跟不上老师的授课速度。因此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虽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但也不能排斥或抛弃传统教学方法,授课教师应根据课堂需要,适当地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授课教师在备课期间,在应用多媒体同时,要合理设计板书内容,注意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这样不但可避免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同时可增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增强老师对学生的吸引力。此外,教学中的部分重难点内容通过板书展示,内容停留时间延长,学生可反复观看理解,有充足的时间记笔记,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2课件质量低劣。部分教师多媒体制作技术水平有限,也不肯投入过多精力制作,导致课件质量总体不高。主要表现如下:(1)很多教师只是将书本上的大段文字搬到PPT上,忽略对知识的归纳概括,信息量过大,使得学生难以理解。(2)文字、静态图片形式过多,缺乏动画展示、视频、音频资料,使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不利于强化教学效果。(3)排版、字体大小或文字与背景的颜色搭配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授课效果,使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发挥受到了局限。(4)课件中过多使用绚丽的色彩、强劲的音响及动画效果,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误导,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因此,教师应提高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完善课件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注意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的合理应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在动物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突出教学的重难点。然而,多媒体教学存在一些不足,高校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自己的课件制作能力。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改进并完善多媒体教学,以期让多媒体教学在未来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于雷 王美艳 于蕾妍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篇4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研究性教学教学方式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298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12-02

作为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桥梁的病理生理学科学,因其较强的理论性和较宽的知识面使得高职大专的学生们难以理解和接受,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影响了病理生理学的日常教学计划。传统的传承式教学模式不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因而对于高等教育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迫在眉睫。

病理生理学独特的学科特点以及高职大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限制因素导致传承性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高校学生不仅缺乏自我学习能力,同时也欠缺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近年来,高校普遍提出研究型教学模式,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的形式和过程,以通过研究性教学的模式解决长期以来存在于诸多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团队协作能力,为祖国和社会培养出全能型人才。

1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不足,缺乏创新能力,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同时也缺乏一定的临床实践。课程中实验环节很快带过,没有深入理解实验的本质和意义。当然,教学方式也存在着陈旧和落后等致命性问题。

1.1不重视病理生理学。目前,病理生理学还是一门相对而言较为年轻的学科,很多高职大专高校并没有为病理生理学设立专门的科研室,而有些高校中的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是由其他类似专业的老师担任,如病理学。因此,大专类高校对于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并没有充足的认知,进而严重阻碍了病理生理科学的发展。

1.2学生自身因素。近年来,高校普遍实施扩招计划,不可避免地会降低录取分数线,进而降低生源的综合素质水平。这对于医学类高职大专学校的影响尤为明显。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逻辑辨析能力不足,因此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制约和影响。

1.3不合理的教学计划。众所周知,本科的医学类专业学制都是五年,而高职大专类专业却只有三年的教学实践,两年的时间使得高职大专不得不减少授课种类,同时也要压缩课程学时,这将导致课程安排的极度不合理。不合理的课程安排不仅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所影响,而且会使得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活动陷入一个无法突破的怪圈。

2研究型教学思路的探讨

2.1充分认识病理生理学,全面开展研究性教学。

要充分认识到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首先要提高学生对于病理生理学的认识,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充分理解隐藏在科学知识背后的生命活动机制和规律。同时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临床实践条件,使得学生在实践中重新理解已学的学科知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了解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人体代谢功能的变化规律和治疗的理论基础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病理生理学的学习在医学专科教育中十分重要,是一门必修的基础学科。另外,教研室应当优化病理生理学的授课内容,兼顾基础理论和实验分析,增加较高含金量的课程的学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应当将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实验结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灵活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课堂的师生交流,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应当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填鸭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将教学和科研融为一体,以达到研究性教学的目的。

2.2合理规划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研究性教学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上,通过课堂讲授、实验项目与专题报告的相互结合,逐步建立起完善科学的教育体系,形成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和临床实验为辅的全方位教学模式。另外,高职大专等高校应当积极借鉴国内的优秀教材,并加强各种教材的配套使用,以优化教学内容,争取在极其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2.3完善实践教学,增加学习兴趣。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在于其创新能力的高低,只有在实践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解决各种各样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将实验教学和科研项目进行融合,在科研项目中锻炼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在课堂以外,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和设备条件,使得学生在业余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独立进行一些科研项目的研究,以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切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调研、知识获取和实践能力。

2.4全方位提高师资力量。教师团队在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教学过程中指导人和引路人,教师团队应当积极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培养自身的科研素养,同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从而及时负责地引导学生。

3结束语

病理生理学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重要纽带,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不仅可以使病理生理学的教与学突破传承式教学的障碍,同时引进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姚小梅,李敏,刘欣等.建立与临床和实验结合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4)

[2]朱燕,周爱玲.病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实施与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534-535

篇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13-02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从功能和代谢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也是一门沟通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特别是研究疾病过程发展中的体内功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为诠释疾病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备受关注。本文就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学教并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教学科学性管理,展开研究型理论教学等谈几点看法,并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基础、临床教学经验,与国内病理生理学同行切磋交流,提高并促进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后备人才。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应该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病理生理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基础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总论及各种基本病理过程)、临床病理生理学(心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脑功能不全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时一般为48学时和56学时两种。如果学时数较少,应该将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内容提前安排在“生物化学”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延后安排在“内科学”中。这样有利于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中将重点放在各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及功能、代谢变化的机制中,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二、不断改革教学方式

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领域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其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课程的学习。病理生理学教师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对基本概念、疾病的病因及机制要做到讲授清晰、简单易懂。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创新思维模式。例如,对于(5+3)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可采用“科研式教学法”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1];对于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可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2];对于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可采用“提问式教学法”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3]等。当然,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提倡将转化医学理念运用到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改革中,建立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的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定将进一步提高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

1.引入生活实例,加强记忆,便于理解。病理生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其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多将一些理论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例如,氰化钾中毒、煤气中毒与缺氧;过夜菜或变质菜与肠源性紫绀;短跑运动与应激;高原反应与肺水肿等。引入大量生活中的实例于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必将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理解。

2.将复杂深奥的理论简单化、形象化。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至今尚不明了,因此病理生理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将复杂深奥的理论内容简单化、形象化,例如以图、表形式展现其复杂的发生机制,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及记忆。比如,在解释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时,可以应用以下形象比喻:心脏――抽水机;动脉系统――农田;静脉系统――河流。当心力衰竭发生时,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动脉系统“干旱”(缺血),静脉系统“洪水泛滥”(淤血)。

3.提问式、启发式、归纳式、互动式教学方式组合应用。在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授课方式应该从以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方向转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注意引入多种教学方式,例如播放丰富生动的视频与图片、进行一系列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增加互动式讨论、将多种教学方式组合应用,必将活跃课程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4],大幅度提高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

4.引入经典的科学故事。临床中,许多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发生机制均未完全明了,如肝性脑病(GABA学说)、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管高代谢学说、肾小球过度滤过学说)等。因此,在病理生理学的讲授过程中,对于这些重大科学理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经典科学理论发展历程,了解其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

三、引入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探究式教学方式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文献能力、研究与交流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5]。因此,教师可根据部分重要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研究专题,由学生根据研讨专题,检索资料,对病理生理学中的一些重大发现、前沿领域及与人类疾病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

四、及时引进新知识,与世界前沿同步

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和前沿,在临床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6]。病理生理学重点讲述的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生机制及患病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机制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强调发生机制,而许多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发生机制均未完全清楚,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速度非常快速,需要教师根据新的知识及时、恰如其分地进行调整。

五、进一步加强本科科研训练体系的建设

高素质本科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7]。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人才,必须具备宽广的理论知识及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必须经过系统的科研活动和创新活动的训练,才能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8]。在开展科研能力系统性培训的基础上,再进行科研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自信心提高,主动性增强,完成科研项目的成功率和质量提高,从而提高本科生的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据此,我们可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丰富的本科科研训练体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研究意识,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开阔科学理论的视野,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为了加强对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校一直非常重视本科学生的科研工作,鼓励他们提早参加科研工作,把它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2010年开始,我们尝试给医学本科生开设“科研基础知识与方法的系统性学习”选修课程,然后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万铁,宋张娟,,等.“研究性教学法”在医学本科生病生理教学中的建立及应用.中国校外教育,2010,(8):72-73.

[2]许益笑,宋张娟,王万铁,等.“案例式教学法”在病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29(10):1901.

[3],王万铁.“提问式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81-82.

[4]吴永革,于湘晖,马俊峰,等.重基础,视前沿,培养研究型高素质人才[J].生命的化学,2013,(33):112-114.

[5]吕静竹,陈昌杰,杨清玲,等.基于“卓越医生”培养要求的生物化学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412-1414,1419.

篇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教育逐渐趋向国际化。医学作为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学科,培养运用英语学习和工作,并具有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医学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双语授课也受到各大医学高校的高度重视。俗话说:“三分治,七分护。”鉴于护理在医学中的重要性,护理教育双语授课得到了高职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护理专业实行双语授课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最前沿和先进的护理理念,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于2013年建立英护班,实施双语授课,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化的护理人才。生理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与医学专业课、临床工作有着密切联系,应充当医学双语授课的先锋。但是由于医学专业的复杂性,开展双语授课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比较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生理学双语授课与普通护理专业学生生理学授课着手,初步探讨了生理学双语授课在护理专业学生中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对象

我们抽取了镇江高等专科学校2014级护理专业8班和9班作为英护班,共计41人,采用双语授课;2014级护理专业11班和12班作为普通班,共计44人,采用传统授课。两个班的学生在性别、入校成绩、理论基础课成绩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

(1)教材准备在开展双语教学之前,本教研室为保持各班级专业一致性及有效性对比,两个班级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彭波主编的《生理学》第6版,但英护班同时开展双语授课。在案例方面,我们已拥有较完善的中文教学案例,但没有英文案例。因此,英护班教师在参考原版英文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将现有的中文病例翻译成英文。(2)教师准备备课过程中,英护班教师应做好英汉均有的幻灯片。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授课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统一组织对参与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口语培训,普通班教师采用普通话进行授课。(3)教学组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课前2~3周,教师要先汇总授课计划中的医学专业词汇,提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词汇,然后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全程使用英文。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给学生提问的时间,让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3.教学效果评价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教研室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授课结束后,对英护班学生发放问卷调查,现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41份,经核查收回有效问卷41份,有效率100%。问卷为自制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双语授课的态度、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继续实施等。4.统计分析方法资料经过手工校对和计算机逻辑校对,用Epidata3.1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资料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差异性统计分析X2检验、t检验,问卷中的开发性问题等文字资料则进行归纳、总结。

二、结果

1.成绩比较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闭卷考试,统一试卷,双语授课班和普通班学生考试成绩和及格率差异显著(P<0.05),双语授课组的平均成绩和及格率均低于普通班.

2.问卷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双语班学生对双语授课的认同情况,课程结束后,教研室将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以无记名形式,分发给学生当场填写。本组共发出41份问卷,回收41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三、讨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新的医学信息不断涌现。医学英语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医方工作者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一方面,能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医学动态,不断更新自身的医学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为外籍患者提供最直接的医疗服务。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是医学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第一线,所以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将培养学生与病人沟通能力作为首要任务。良好、专业的外语水平是作为现代医疗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实施双语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对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总结,我们比较分析了双语授课班级和普通班级的教学效果,并设计了“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双语教学情况调查问卷”,请全体学生参与。经过分析和统计,结果表明:双语授课班和传统教学班学生考试成绩和及格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双语授课组的平均成绩和及格率均低于普通班。通过问卷调查还发现,80.5%的学生虽然愿意接受双语授课,但仅有29.3%的学生适应双语授课,85.4%的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这可能与学业繁重有关。58.5%的学生认为双语授课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改善了与教师的互动,且51.2%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提高了外语沟通能力,73.2%的学生认为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87.8%的学生认为双语授课应继续实施。问卷结果显示,双语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篇7

1 转变教学模式,注重实验过程 

就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大多实验室的现有实验条件来看,教学内容基本是验证实验指导的内容,这就导致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深刻,实验过程不熟练,实验现象不知道如何解释的情况出现。导致了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最终出现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的这种结果。那么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转变这种情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来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我们课题组成员主要通过转变教学模式,注重实验过程的途径加以解决。 

首先,让学生课前动手准备实验。通过实验前的准备,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次实验所需的动物、药品的配制过程、仪器的使用等。其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实验结果及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而对于实验报告的书写则要求同学们独立完成。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更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注重实验过程的这种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了整个实验环节中,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动手和动脑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同行们推广、借鉴和学习。 

2 改进教学手段,将先进的教学系统应用于实验教学,优化实验教学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原有的生理实验仪器大部分被淘汰,对于我校的生理实验仪器,主要采用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4]。和原有的仪器相比,该系统可操作性强,学生容易掌握。实验结果显示直观、简单快捷,有利于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验过程中。另外,我们课题组成员将虚拟实验系统及同步演示系统应用于实验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和近距离的感受实验的过程,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整合开放实验项目,提高资源利用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课题组通过整合开放部分实验项目,让学生将教学、科研以及省生物技能大赛联系起来。首先,我们将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及离体蛙心灌流实验进行整合作为开放实验项目,供同学们自由练习。另外,在实验课中,我们将蛙心起搏点及蛙心肌生理特性实验进行整合,通过整合实验,节约了动物实验的成本,达到了物尽其用的效果。

   为了使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自2012年起,我校学生积极参加吉林省教育厅组织的大学生生物学实验技能大赛,其中动物生理实验中的腓肠肌标本的制备以及离体蛙心灌流实验被列为参赛必选项目。在历届的比赛中我校的学生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 

4 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考核方式 

在以往的实验效果评价中,主要以實验报告和出勤情况加以考核评价,比较片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课题组对原有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通过出勤、实验前预习、实验操作能力,课后实验报告以及期末抽签等五方面的考核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具体情况如下: 

1)出勤情况(采用倒扣法),对于缺勤的学生,我们采用的是实验总成绩除以学时数来决定。例如我校的动物生理学实验课成绩占总成绩的20%,(20分),共30学时。如果旷课一学时的话,按照计算会扣除0.667分,一次课四学时应该扣除2.67分,但我们采用扣3分的整数法。这种倒扣法能及时督促学生按时来上课,有利于后续实验课的进行。 

2)实验前预习情况(占10%),学生通过实验前的预习,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方法及步骤,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能提前查阅相关资料。进而可以使学生合理有效的安排实验,增加学生实验过程的时效性。 

3)实验操作能力(占30%),包括实验卫生,动手操作情况、实验成败等考核。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本次实验的结果及讨论情况。因而其在实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实验报告成绩(占40%),实验报告是检查学生对实验了解和掌握情况的重要体现,其能客观的反映出学生对实验求真务实的态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能促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期末抽签考核(占20%),课题组成员事先将重点实验项目的相关内容制备成题签,以随机抽签的形式进行。学生们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对所有的实验进行充分的复习及掌握,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和运用[5-6]。这种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建立,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及创新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去年的实验成绩相比,本轮学生的成绩提高8%,而且由于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有10-20%的比例,最终使不及格率大大降低。因此,笔者认为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充分有效的改革,对本门课程整体成绩的提高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5 结束语 

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也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探索符合吉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等相关专业培养目标的,构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新体系,为素质教育的提升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五庆.动物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陈晓光,吕琼霞,刘玉梅.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单独设课之重要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2):29-30. 

[3]袁峥嵘,韩莹莹,翁强.“科研式”教学法在动物生理学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2):277-280. 

[4]沈明华,李莉,圈华,等.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在机能学实验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10):168-169. 

篇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260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EG characteristic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pre-eclampsia.Methods:Randomly selected from April 2011 to October 2011 obstetric clinic pre-eclampsia and healthy pregnant women,pregnant women of 30 routine EEG testing.Results:In the control group of 30 normal pregnant women the EEG results were normal.Among the Study groups of 30 examples of patients with preeclampsia,18 cases is mild,the else is severe,15 cases showed EEG abnormalities,including 13 cases of epileptic discharge,3 patients with fast-wave activity-based,1 case of slow-wave based activities.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EEG changes in pregnant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epileptic discharges based;compared with normal pregnancy,preeclampsia EEG changes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Preeclampsia;Pregnant woman;EEG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我国发病率为9.4%[1]。全身小动脉痉挛是子痫前期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就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研究组与正常孕妇对照研究,行EEG检查,分析子痫前期患者EEG的特征,以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11年4~11月收治子痫前期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孕周28~33周,既往无癫痫等精神病史3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4~28岁。同期来院产前查体的正常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孕周28~33周,年龄23~29岁。两组孕妇既往均无癫痫等精神病史,年龄、孕周、肝肾功能、血液电解质及心电图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检测方法:采用Neurofax EEG-9200 16导脑电图仪,对子痫前期孕妇及正常孕妇门诊行EEG检查。采用柱状电极,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电极,双耳电极为参考电极,时间常数0.3秒,滤波30Hz。EEG常规单极导联描记,并行过度通气及闪光刺激等诱发试验,每次记录时间20分钟。EEG检查结果按刘晓燕标准[2]:①正常范围EEG;②界限性EEG;③异常EEG。其中正常范围EEG 为正常EEG,余归为异常EEG。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X2检验比较两组及研究组EEG改变,P<0.05提示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30例正常孕妇均为正常范围EEG,其基本背景活动9~10Hz α节律,波幅波动10~60μV。两侧半球基本对称,视反应明显或较明显,清醒和睡眠期无特异波形出现,过度通气时背景活动无明显变化,闪光刺激时背景活动无明显变化或有光同化现象。

30例子痫前期孕妇EEG检查,其基本背景活动均9~10Hz α节律,波幅50~87μV 26例,波幅10~40μV 4例,快波增多2例,慢波活动增多1例。在过度换气诱发实验中异常波形出现4例,慢波建立1例,闪光刺激时有异常波形出现5例。13例患者清醒期见双侧或单侧棘波和(或)尖波单个出现。2例患者在睡眠期偶见棘波、尖波单个出现。30例中,正常EEG 15例(轻度子痫前期8例,重度子痫前期7例;异常EEG 15例(界限性EEG 7例,异常EEG 8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10例,重度子痫前期5例。

两组脑电图结果的统计学描述及分析,见表1。

经Fisher确切检验,P=0.000,提示与正常孕产妇相比,子痫前期患者的EEG改变差异有显著性。子痫前期重度患者与轻度患者的脑电图比较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710提示子痫前期轻、重度患者的脑电图改变差异无显著性。

讨 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疾病,严重者导致抽搐、脑出血及昏迷等,严重影响母婴健康。而以子痫前期在临床上最为常见,根据美国妇产科医生协会2002年公告和2004年得妇产科学指南又进一步分为轻、重度子痫前期。国内李雪梅研究发现,HDP孕妇(1例子痫患者)EEG异常的发生率59.4%[3],以癫痫样放电为主。本研究中发现正常妊娠妇女的EEG均正常,研究组中50%(15例)子痫前期孕妇EEG 异常,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EEG改变可能为子痫前期临床特征之一。异常EEG中86.7%(13/15)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半球棘波、尖波发放,提示子痫前期EEG以癫痫样放电为主,此与子痫以及原发性高血压明显不同。

参考文献

篇9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我国医学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各大医学院校已在逐步尝试PBL教学[1,2,3]。生理学PBL教学的前提基础是生理学PBL教学案例库的建设。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我国的PBL教学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所以PBL案例库的建设也必须根据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具有中国特色,即按照不同的课程分别进行。区别于其它课程的PBL教学,生理学的PBL教学应该具备生理学的课程特点和学习需要。现代教育技术逐渐深入到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开放式教学也成为目前大学教育的一种新趋向。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4],从心理和实际行动紧跟时代的步伐,使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更广大的学习群体,也为在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好的学习方式,并且解决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生理学特色PBL案例库的建设和教学势在必行。目前国内的生理学PBL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和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医学生理学虽然是服务于临床需要,但是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生理功能及其机制科学,所以生理学教学案例的选择不仅需要临床病案,还需要一些与正常生理活动有关的一些案例。如讲到氧的解离曲线的影响因素时,可以以剧烈运动为例进行案例式教学。剧烈运动时,无氧酵解中间产物2,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增多,乳酸生成导致pH下降、代谢增强使PCO2升高、骨骼肌强烈收缩使体温升高,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氧气容易从血红蛋白解离进而扩散进入组织,供细胞利用,即氧的解离曲线向右下移位。

2.关于案例的思考题设置应该着重从生理学机制的角度分析其发病原理,以区别于临床课程多从诊断和治疗角度进行分析的教学目的。下面以急性肾小球肾炎为例解读生理学特色PBL案例式教学案例库的建设重点和要求。案例内容概述:李宝,男,5岁。病史与主诉:反复呼吸道感染,经治疗痊愈后,近几天感觉全身不适,乏力、头疼、头晕、恶心、呕吐、心慌。体格检查(仅体现异常指标):心率:105次/分,血压20/14.6kPa,颜面水肿,尿液色如浓茶,每日尿量300ml。辅助检查(仅体现异常指标):尿检红细胞+++;尿蛋白定性+++;血沉:20mm/h;抗链球菌溶血素“0”260IU/ml。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给学生布置的问题思考题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1)请联系“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分析患儿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及尿量减少的机制。(2)请联系“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分析患儿水肿发生的机制。(3)请联系“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分析患儿为什么会有心慌和心率升高的表现。(4)请联系“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分析患儿为什么会血压升高。(5)请联系“血沉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分析患儿为什么会血沉升高。

3.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进行PBL教学案例的多种表现形式的开发:从单纯的文字描述,走向文字、视频、动画和图画等更多引人入胜的表现形式。还以上述病案为例,可以用肾小球滤过膜的病理进程示意图(图1)做成动画效果,更可以做成彩色效果,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能更好地解释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图1.肾小球滤过膜的病理进程示意图A.正常肾小球滤过膜。B.急性肾小球肾炎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C.急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沉淀导致滤过膜增厚。D.急性肾小球肾炎细末细胞增生导致毛细血管狭窄。

4.以网络教学辅助手段作为生理学PBL教学平台:案例素材审核、加工整理后,利用生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入库,入库时按照教材中知识讲授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保证案例的数量,即案例库中所有案例能完整覆盖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案例入库完毕后,作为开放性资源,供一线教师和学生使用。具体措施如下:(1)学生以宿舍为讨论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网络PBL学习。(2)在网络平台进行案例的在线讨论。(3)网上提交思考题答案,并进行网上批改。(4)通过网络平台对PBL案例式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网络课程案例版块的学习时间、学习登陆次数进行统计,并以调查问卷和在线测试的方式进行PBL教学的效果比较评价以及学生的PBL成绩的考核评定,方便快捷。目前国内的教学情况一般是大班上课,师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PBL教学的实际要求,生理学的PBL教学也只能在个别班级示范性地演示一两次,不能真正发挥PBL教学带来的实际效应。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进行PBL教学,可以发挥网络教学的时间和地点的随意性,扩展了教学空间和时间,无形中扩大了教学的受众面。基于网络平台进行案例的在线讨论,同时使其具有交互性强的特点,满足一些能力强、兴趣高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生理学PBL教学案例库的建设研究工作将能使我们的生理学教学在紧跟教学改革步伐的同时,使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生动,更好地服务于生理学教学,使得生理学PBL教学更具特色和适合中国国情,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作者:张松江 刘 永 高剑峰 武 鑫 赵献敏 张文靖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旭东,刘慧慧,单德红,等.泌尿生理学PBL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7):84-85.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G658.3;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0-0033-01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从2009年7月以来在各大职业院校广泛推行。它突破传统的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分开讲授或实践的局限,根据工作岗位的现实需求,将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及与生产、技术服务相关的内容有机融合,使教学环节成为一体,由同一教师讲授及带领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从而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

一、“生理学”的定位

生理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与护理专业大学生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及在临床上的应用密切相关。要对生理学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模式的开发,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生理学”课程教材设计

教材是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要根据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对生理学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梳理和增减,保留经典的、对生理学课程起基础性作用的知识,删减过于陈旧、机制不明确的内容,补充有现实针对性的新的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生理学课程章节的限制,从理实一体化理念出发,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为实现工作岗位目标,精心地设计教学项目,再分解成多个教学任务。

三、“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描述及背景分析】“生理学”是医学类、医药类、护理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大部分的生理学知识都是从实验中获得的,所以要重视实验,了解理论知识的来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应该联系生活和临床实际应用,把生理学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卫生保健和临床实践中去。【任务分析】保健和临床实践岗位必须做的一个实验是血型的鉴定,这是最基本的测定技能。【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以模块二任务二“血型的鉴定”为例,为突出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性”的特点,本着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任务过程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精心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主要是进行场地布置、药品及仪器的准备、学生分组。

(2)引进典型工程项目阶段。首先,注重情境创设,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展示某公司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后市民献血的图片,突出与本次课项目相关的内容及情境。1)导入本次课的任务:ABO血型的鉴定。老师指出,完成此任务需要掌握ABO血型的分型依据和血型的凝集反应。然后,给每个学生发放方案设计表格。2)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实施。学生通过查阅书籍资料、网络、讨论等认真设计方案,各自找出能够鉴定ABO血型的方法。3)学生提出实施方案。展示学生的方案设计,总结出几个典型方案。方案一:玻片法;方案二:试管法;方案三:凝胶微柱法。4)教师点评方案,和学生一起讨论几种方案的优缺点,分析几种方案的可行性。最终,根据实验条件和可操作性,选出玻片法来鉴定ABO血型,通过视频讲解,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观看之后,学生讨论实验实施的方案,完成工作任务单。

(3)制定项目实施方案。1)让学生讨论并制定用玻片法来测定ABO血型的实施方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师给每名学生发一份工作任务单,工作单主要是模仿护理岗位实际技术文件的内容。2)教师巡回指导。巡回指导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及时进行督导。

(4)方案的实施。以动手操作为主,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各组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ABO血型的鉴定,小组组织讨论,分析实验条件的控制,并修改设计方案。学生要注意规范安全地进行操作,重视实验用具的严格消毒、操作的规范性和凝集现象与红细胞叠连判断。有些学生的实践经验不够丰富,难以控制实验条件,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5)效果评价。教师先对各组的方案和结果进行分析,给出相关的评价。然后从各组中找出一名学生作为代表,讲解本组的方案实施情况,再由其他组同学提出点评意见。教师最后拿出设计的优化方案供学生参考,引导学生注意总结血型的鉴定在该案例中的运用方法。

(6)拓展知识。1)完善玻片法鉴定ABO血型的方案设计。2)尝试使用血型知识推测子女可能出现的血型。通过对玻片法的掌握,可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轻松掌握血型的鉴定技术,进一步缩小所学技能与不同岗位技能需求之间的距离。

四、结束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发现,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依据学生个性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能轻松地掌握专业技能,更好地提升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05-02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提出: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对护理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高新技术在诊疗工作中的运用,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护理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不断向家庭、社区延伸,发展家庭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因此,护理学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程也应与之相适应,为专业服务。在生理学教学中从教学思维、教学内容和学习实践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根据专业性质,改变教学思维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的服务功能从医疗护理向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和身心康复转变;服务对象从为患者服务向为群体(家庭、社区)服务转变;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从临床护理向社会医学、心理医学、行为医学等边缘性新兴学科转变;工作方式从院内护理向援外、社区、家庭服务转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不少国家中社区护理已有专门的机构,对于社区护士教育也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并不断对社区护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学历水平已达到本科、硕士。2011年2月护理学专业也从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下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以上因素决定了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培养要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过去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沿袭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与临床疾病联系较多,而且在学习思维上定位在临床病人的护理,而忽略了预防水平的健康教育。基础医学课程在护理专业教学中,也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思维,做到“基础为专业服务,专业为行业服务”,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树立为护理行业服务的理念。

二、从护理行业实际应用出发,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国际护理事业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工作的专业范围已拓展到预防疾病、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健康等方面,国际护理教育的理念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均发生了很多变化。在我们生理学教学中,主要定位在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2个层次。并主要结合新的健康的四个层次,即生理健康层次、心理健康层次、道德健康层次和社会适应健康层次组织教学内容。

1.根据健康层次,组织教学内容。护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生理学课程内容围绕其实用性进行优化重组。在我们以往梳理理论课程的知识点,科学处理了《生理学》与《护理学基础》内容重复问题,在内容重复、衔接等问题上,以突出实用价值为主[1]。在整体以基本的生理功能、生理机制及生理调节为基本理论,要求学习掌握基本知识。以生理健康为核心,从心理层次、道德层次和社会层次围绕机体功能调节组织教学内容。如:人体功能调节存在闭合性回路和开放性回路,干扰开放性回路的因素包括心理因素,举例应激性溃疡、压力性高血压、精神性不孕等。在讲血量时,提倡义务献血,鼓励学生有承担社会责任和尽社会义务的信念,培养学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品德。

2.密切联系健康服务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在健康服务实际中,护理专业除临床的病人护理外,还要针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为了使学生获得健康服务的知识,在理论教学中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展开各知识点的讲解。如,在讲红细胞生成时,联系营养性贫血,增加相关的合理膳食对健康影响的内容,使学生懂得吃什么和怎样吃才能吃出健康。在讲能量代谢时联系肥胖的引起和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并提出减肥策略。在讲血红蛋白运氧效益时,增加了有氧运动提高心肺耐受力的内容。在讲授泌尿系统功能时,结合尿生成调节和排泄的生理意义,增加了饮水保健的内容。在讲觉醒与睡眠时,增加了睡眠功能障碍和嗜睡的内容,并针对睡眠异常制定睡眠保健措施。除此之外,还组织学生从自身生命活动中找出一些现象进行解释,让学生通过生理学教学充分认识到人体的生理功能是以其内部的组织结构为基础,通过协调一致的新陈代谢,维持人体生命活动。面对人体生理功能的相对复杂性,通过学习生理学基本知识,认识生命基本规律,并尝试更多地了解自己,更多地发现表象中潜藏的本质,让学生带着对自身生理现象的问题学习知识,又在学习知识中学会了解决更多的生命问题,既提高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能力。

三、以健康服务为主题,构建自主学习与实践体系

护理专业是技能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也应体现其应用性,将生理学理论和实验中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用到社区服务中,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在应用中得到启发,找到差距,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

1.开展“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主题活动。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中,为了使护理专业的学生早期接触专业实践,在生理学学习结束后,和其它课程结合,开展了“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的主题活动。主题活动的准备主要体现在:(1)授课过程中,针对健康的几个层次进行教学内容讲授;(2)在课外作业中就与健康相关的一些问题查阅资料,撰写科普科教文章,如高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减轻了人类的体力活动,运动减少、紧张、拥挤、环境污染、人口老化、人际关系复杂、竞争等引起普遍的情绪紧张、焦虑、易激怒和慢性疲劳;饮食中的烟、酒、进食不规律引发的“三高”;楼房建筑中的隔离引起老人和伤残者常感到抑郁和孤独;酗酒、吸烟、吸毒和自杀和大量慢性疾病、精神障碍等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写出宣传材料,为走进社区做了知识上的准备。(3)确定主题活动的宗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照顾,并将预防、医疗、康复与健康促进有机结合,将个体保健和群体(社区)保健融为一体。通过健康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随时随地存在,如,环境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等,宣传文明病、富裕病、社会病对人类健康威胁。有主题有准备,组织部分学生走进我校社区实践活动基地,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在社区服务中体现自我价值,在服务中了解专业性质,在服务中找到学习的差距,产生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

2.构建自主学习体系。针对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活动中以课堂讲授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教师教学活动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在社会健康服务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寻找解决答案。如:测量的血压数值125/95mmHg,150/80mmHg如何给服务对象解释,是否属于正常血压,应注意什么等。带着问题再回到理论基础知识,从影响血压的几个因素分析血压情况。如此“循环往返”,形成以实践应用为目的的自主学习体系。通过自主学习和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提高自学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综上,在生理学教学中,针对护理学专业性质和专业特点,进行了教学思维转变,以应用为出发点进行了教学内容的调整与设计,并将知识应用到社区服务中。不仅使学生专业素质提高,而且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为将来更好的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篇12

1.引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感叹如是。与贺所见略同,Payne发现,搬到费城附近普鲁士国王镇的孩子只有6岁前迁入,并且家里父母有该镇方言口音,其第二方言语音才能达到当地人水平。在母语环境中,学习同一语言不同方言语音尚且如此,外语语音学习则更难了。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上海人把英语“r”音老是发成“l”;武汉人又常常把“n”发成“l”。一个音素,舌头一卷一伸,有些人竟十几年也学不会。Larsen综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时说,孩子只有很小时候开始,多年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接触目标语,才能达到母语使用者水平。6岁以后开始的学习者,会达到流利交际水平,但典型的情况是最终其“口音”可辨。和母语语音学习相比,为什么外语或者更准确地说,第二语言语音学习如此之难?古往今来人们一直试图 揭示其中的奥秘,不同解释应运而生。迄今为止从人类生命发展过程角度提出的各种解释等理论得到了最为广泛关注和接受。我们认为从人类生命发展过程角度解释第二语言学习不仅对语言习得具有一般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外语语音教学研究具有实践意义。因此本文拟从外语发声过程中人的机体运动的一个侧面,对外语语音技能学习与人类生命发展过程中其它后天运动技能学习进行类比,探讨外语语音教学为何可借鉴运动生理学研究成果,如何从中获得新的观察视角和研究思路,用于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

2.借鉴运动生理学理由辩

发声语言学研究发现发音是在脑神经控制下,发音器官与身体多部位器官互相配合,协同动作实现的。要产生作为语言载体的声波,至少需要人体100多块肌肉直接、间接参与控制。(Akmajian,1984)语言发音在音素、音段、超音段各个层次上,都需要肌肉提供原动力,需要神经与肌肉精确复杂的协调来控制操纵发音器官。王德春(1997)引述Lenneberg时说,“正常说话速度是每秒钟14个音素,这就是说,大脑在一秒钟内要向有关肌肉发出14组指令”。而且“在说话过程中,发音不断变化,肌肉的收缩也不断变化,加上各条肌肉与大脑的距离不一样,因此,这些指令必须以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次序和适当的速度发出”。反过来也就是说,肌肉要在一秒钟内以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次序和适当的速度执行14组指令,完成14组动作。尽管人们对“大脑及各种神经结构如何启动控制整合语言活动知之甚少”(Clark & Yallop,1995:164),但是有一点是无疑的:就器官活动而言,就肌肉运动及其与神经系统协调而言,语言发音是典型的人体活动。不言而喻,既然发音是人体活动,也就理应受运动生理学一般规律的支配。因此外语语音教学研究也就有理由跳出外语教学学科本身,借鉴运动生理学,在学科交叉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理论实践武库。

首先借鉴运动生理学可以弥补目前外语语音教学研究方面的两个明显缺陷。

其一,可以弥补外语发音机理研究方面的缺陷。由于在发音过程中,喉下呼吸系统主要提供发音能量,语言声音的语音学质量基本取决于喉上声道部分,大部分语言声音的语音学描述主要涉及喉上活动(supraglottal activity)。(Clark & Yallop,1995:16)受此影响,迄今为止,外语语音教学研究观察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以发音器官位置移动变化为中心的喉上发音器官活动。这种观察范围的局限造成了我们对发音机理认识的局限。例如我们至少忽视了这样一个非常直觉的问题 :喉上发音器官与喉下能量提供器官的协调直接影响外语发音质量、语流、语调。中国学生掌握不好英语语流、升降调,把dog[dCg]发成[dCgE]等问题都与喉上喉下器官肌肉协调动作有关。

其二,可以弥补发音器官活动与训练和技能养成关系研究方面的缺陷。由于我们对外语发音器官机体运动的本质认识不足,发音机体运动研究被发音心理研究所遮蔽。因此对于发音器官活动与训练和技能养成关系的研究,目前基本停留在直观经验上,甚至是本能感觉上。譬如对于外语语音训练密度、强度与发音器官生理机理变化及技能形成之间的关系,尚无类似运动生理学中所做的系统的实验性研究。

我们说外语语音教学研究应该借鉴运动生理学,其理由不仅仅在于弥补上述两个研究缺陷,更重要的是这种借鉴基于运动生理学与外语发音教学研究对象之间本质上的共同特征。为了阐述这种共同特征,本文拟比较两种生命能力。

众所周知,人作为一个生命体,其各种能力的发展进程呈现规律性的年龄制约。例如,人大约3个月会翻身,7个月会坐,12个月踉跄学步,6岁基本学会母语(即儿童大脑完成侧化时)……从现象看,生命进化选择似乎在人类机体内预置了一个生命发展程序。这个程序里设计了人作为一个生命体所需的各项生存的必需能力,同时预定人在正常生命条件下,必然都会按预置指令循序自然地学得这些能力。这些能力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会自然激发习得,甚至可能不想学也会学会。为了说明问题,我们把在这个程序范围之内按预置指令学得的能力称之为预置生命能力(preprogrammed life capacity),而把超出这个发展程序范围之外学得的能力称为非预置生命能力(non-preprogrammed life capacity)。按照这个界定标准划分,从其循年龄自然实现的程序化的共同特征和生命对其依赖程度来 看,母语发音能力像坐、爬、弯腰、抬头、走、跑、跳等其它必需的生命能力一样,属于预置生命能力。相反,外语发音像跳高、武术、体操、杂技一样属于人的非预置生命能力。

对于这样的划分,我们也可以找到生理物质基础证据支持。运动生理学研究发现学习获得超出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运动能力会在多方面引起超常的肌肉、骨骼、神经、循环等系统的生理机制变化。例如训练可以引起结缔组织细胞间物质的营养性肥大,使肌腱和韧带体积增大,从而提高他们的牵张力量。训练可使原有的肌纤维肥大,骨骼肥大。(奥斯特朗、罗道尔,1977:461、482)“学习过程似乎刺激有活性的(神经)突触的蛋白质合成,造成一个有选择的突触肥大。用某种方式重复某一动作,就能变成密码,并把记忆贮存起来,同时还能进行很准确的反馈。”(奥斯特朗、罗道尔,1977:104)尽管尚未见有关外语发音学习引起的生理变化的系统研究,但是人们还是发现了母语和外语学习在生理机制上的一些不同。例如在神经生理方面,“对失语症患者的观察和实验证明,言语

障碍往往只涉及一种语言的能力,别种语言的语言能力却保持不变。这就是说,掌握每种语言都有特殊的神经机制”。(王德春,1997:138)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系统学家安德烈亚·梅凯利(谢培,2004)和他的同事发现,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会改变人大脑的组织构造。在那些会讲两种语言的人的大脑中,负责语言的部分存在比只会讲一种语言的人更多的灰质,而且这些人学语言越早,他们大脑中的灰质越多。大脑中灰质的量与他们掌握外语的熟练程度是相关的。一个人如果在35岁后学第二语言,他的大脑中也会发生解剖学上的变化,但是变化的程度远远不如那些在儿童时期就掌握第二语言的人。他们的发现从解剖学角度印证了人的语言能力获得与生命发展进程相关。虽然在其它系统方面的不同未见生理解剖上的实验证据,但有些不同完全可以根据运动生理学做出推论。例如不同语言发音运用不同部位肌肉应该导致相应的生理变化。

不同的生命能力属性决定了母语发音和外语发音在学习过程与结果以及技能巩固和退化等方面本质上的不同。所有的正常人都能像学会一般意义上的走、跑、跳一样,自然地学会母语发音。学会以后可形成终生能力。而人们学习外语发音却像学习跳高、武术、体操一样,其过程一般是艰难的,结果也是难以预料的。一旦失去练习机会,技能很快便会退化。前者易学,形成的能力显示出固化特性,是因为它们是人必需的预置生命能力,是人的生命 自然发展的结果,只要你是人就能学会,生命机体就会保持这些能力;后者难学废用是因为它们属于非预置生命能力。这些能力超出了正常的生命自然过程本身,不是生命的必需机制,因而自然选择未将它们编入遗传密码,所以它们需要刻意地努力去学习,难学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因为其非自然性,其结果也难以达到自然造物的完美程度。

如果关于两种生命能力的解释正确合理,外语发音活动便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诸如走、跑、跳、母语发音等自然人体活动,而是与体操、武术、杂技等非自然人体活动具有天然的共性。研究对象都具有非自然人体活动的共同特征,是外语语音教学可以借鉴运动生理学的特殊意义所在,自然也是其特殊理由所在。即使退一步讲,不管关于“生命能力”的解释正确与否,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既然外语发音学习的确涉及学习神经、肌肉及发音器官的控制协调,也就毫无疑问应受运动生理学的一般规律制约。无论如何,运动生理学的一般性借鉴意义仍在。

3.借鉴运动生理学比

奥斯特朗和罗道尔(1977:6)认为运动生理学研究的重要目的就在于:(1)研究各种活动和环境对不同器官机能的影响;(2)研究身体在承受负荷时完成负荷的能力;(3)测定训练和适应等因素怎样改变这种能力。类比推衍,当我们从运动生理学角度研究它对外语语音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借鉴意义时,我们的目标可以指向:(1)研究各种学习活动和环境对与发音相关的器官机能的影响;(2)研究机体在外语发音时完成发音的能力;(3)研究测定训练和适应等因素怎样改变外语发音的能力;(4)最重要的是,研究运用上述研究成果指导外语发音教学的实践。

首先我们来讨论学习活动和环境对于发音相关器官机能的影响。运动生理学研究发现 :获得任何超过机体本身普通活动的运动技能,其实现过程都会引起相应器官机能改变。技能实现过程导致机能改变,机能改变又是技能实现的生理学上的物质基础。(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1986:262;奥斯特朗、罗道尔,1977:463,P482)虽然我们目前不大可能在微观生理层次上实验性地研究外语发音对器官机能的影响,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这里获得一个重大启示:既然技能形成依赖于器官机能的改变,我们发音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这个改变 ;我们就要研究实现这个改变的教学条件。比如针对不同的语言教学,如何实现口腔肌肉机能改变、如何 实现神经协调生理机能改变、发音技能巩固退化生理机理何在、教学活动如何安排、教材如何编写等等。或者更具体地说,我们要针对诸如上海人学发“r”音,武汉人学发“n”音等学习任务,研究实现器官技能改变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活动与环境。

或许另一点应该指出的是由于其非自然性机体活动属性,外语发音往往会对发音器官机能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损害。例如咽炎在外语教师群体中存在极高发病率。据笔者对两个学校的统计,外语教师咽炎发病率超过90%,其中两人基本丧失外语教学劳动能力。因此我们还应该从运动生理学角度研究极限机体活动条件对发音器官的影响,促进外语学习生理卫生、外语工作者劳动生理卫生工作。

研究机体在外语发音时完成发音的能力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课题,因为这项研究需要很高投入,需要跨学科协作。但是对于教学,它至少有两点意义 :一是它可能在生理上揭示人外语发音能力的极限,告诉我们人在这方面究竟有多大潜力,教学能实现什么样的终极目标。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最终确定人的外语发音能力之前,我们所追求的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可能是不确定的。二是动态地看,外语学习者的语际语(interlanguage)可能不仅反映的是心理认知过程或策略(Larsen Freeman & Long,1991:60),从发音来看,发音能力发展的连续体(continuum)反映的也是发音运动系统连续的生理适应过程。外语语音教学可以以这个过程为研究对象,探索动态上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生理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见下文)

研究测定训练和适应等因素怎样改变外语语音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不再赘述。但有一点需要指出,虽然目前微观生理学层次的测量可能尚难进行,但是宏观上在可控训练变量(如强度、时间、总量等)和训练效果之间建立相关还是可行的。但遗憾的是,即使这样可行的研究目前也是少见报告。

毫无疑问,上述研究可在多方面为外语语音教学实践提供指导。例如这些研究有可能为语音教学法评价提供新的维度。比如建立在刺激反应结构主义语言形成观基础上的听说法,因其所提倡的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主张错误应尽可能避免,有了错误要立即纠正等观点,近20多年来一直受到批评。(刘润清,1999:152)然而在运动生理学的观点看来,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建立的快慢和神经系统活动的“强度法则”有关。对强度小的刺激,条件反射建立慢,而在生理范围内较强的刺激(良性刺激),条件反射建立快(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1986:244),而且 生物机体在外界刺激下产生适应的过程,是在多次重复下逐渐产生的。人体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化学变化在教学与训练影响下,产生的适应性增强是在多次重复刺激作用 下产生适应的过程。(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1986:234)教师应把学生所犯错误的信息及时回授给学生,以纠正错误。(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1986:63)可见如果我们把外语发音动作看作运动技能,对于语音教学,甚至很大程度上对于口语教学来说,听说法的基本原则与做法是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目前国内外语培训市场上多种受欢迎的教学模式,比如“疯狂英语”,都有着很深的听说法渊源。它们促销的成功虽然不能排除市场运作因素,但其教学模式本身的成功因素是不能排除的。如此,我们便有必要认真地重新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审视评价听说法。

再如运动生理学也可能从新的视角为外语语音教学法扩展提供借鉴选择。受各种科学、商业等因素的影响刺激,运动生理学一直在致力于探寻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其社会资源的高投入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回报,比如根据训练强度、密度、时间、数量实验数据总结的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循环训练法(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1986:247),根据肌肉活动、动作结构、运动强度等特征分类的各种训练方法(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1986 :272)都可以为外语语音教学所参考。同样运动生理学为了巩固技能、防止技能退化,根据技能形成过程(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及自动化过程)提出的训练原则与方法也很值得借鉴。(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1986 :56)“穷”学科借鉴“富”学科倒也是一条节约之道。

总之运动生理学重视研究的理论与实验上的科学依据,其理论与方法成果外语语音教学虽然不能照搬,但参考借鉴必能获益。

4.结语

外语教学研究多关注语言学习的神经心理机理,或多或少忽视了发音的运动生理机理。有鉴于此,本文主要着眼于外语发音过程中发音动作实现的一个截段或者说一个侧面,讨论运动生理学在教学研究中的借鉴意义,未能顾及语言发生整个过程,难免片面偏颇,希望能以此引起更多的讨论批评。

参考文献

Akmajian A & Demers R. A. & Harnish R. M.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84.

Clark J. & Yallop C. An Introduction to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5.

Larsen Freeman D. & Long M. H.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Longman Group UK, 1991.

奥斯特朗、罗道尔. 运动生理学(陈诚献等译). 人民体育出版社,1977.

刘润清. 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王德春、吴本虎、王德林. 神经语言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篇13

一、高职生理学实验教学现状

(1)实验教学目标不明确。以医院专业护理学为例,在进行“离体蛙心灌流”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虽然消除了对蟾蜍的恐惧心理,但还是很难有效完成蛙心插管的实验。因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教得比较辛苦,学生学得云山雾罩,不明所以。究其原因,这与实验教学目标不明确有关,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的效果。

(2)实验条件不完善。随着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也在持续增加,这给实验条件和环境带来了压力。第一,实验室不足。高职院校由于学生人数增多,班级数量也增多了,而实验室的增修是一件既耗时又耗力的工程,很多学校对于庞大的实验室增修工程,迟迟没有落实。高职院校也没有像本科的生理学实验教学一样,开设机能实验室,对其进行统一调配。这些,都阻碍了实验课的教学发展。第二,实验教师缺乏。很多高职院校聘用的实验教师是实验员,而实验员通常是由学历较低或无法胜任生理学课程教学的人员担任,工作内容只是管理实验室,为学生配备实验器材等。因此,许多高职院校生理学课程缺乏专职的实验教师。第三,实验动物不足。高职院校的生理学实验教学需要使用蟾蜍、家兔等动物作为实验对象,其来源是靠动物饲养员到野外进行捕捉或者购买。而现在由于生态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很多动物数量在逐年减少,所以捕捉困难。如果直接从市场上购买,由于经费有限,购买数量也受到限制。因此,实验教学就出现了让学生观看实验录像,或对某种常见动物进行反复实验的现象,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二、高职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

(1)根据所学专业设置实验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生理学实验教学可结合高职教学的特点,根据护理学专业的发展规律,将实验教学的中心放在人体实验上,对动物坐骨神经腓肠肌的标本制作、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等实验可以做一些删减,或者用模拟实验进行替代,着重开展对人体机能与体质状况测评、人体感官功能测评等实验。比如,测定人体肺活量的实验,测定人体听力、视力、视野、血压等。对于医学检验专业,教师应该着重展开对人体ABO血型的鉴定与检测、人体凝血与出血时间、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等多种实验。这样,才能达到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培养其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为日后学生见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灵活利用时间与空间,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由于实验室、实验教师、实验动物的紧缺,再加上教学任务较重,因此必须拓展实验时间与空间,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比如,开设课后实验室,要求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课后实验进行实验技能的??化,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技能的学习。另外,还可以筹建与药理教研共用的实验室。或者分时期使用药理实验室,如上半年生理借用药理实验室,下半年则药理使用实验室。教研处主任对实验室进行统一安排,可将自习课利用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