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边境法律法规

边境法律法规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边境法律法规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边境法律法规

篇1

病因:一、颅外颈内动脉的上行性栓子:临床最多见,占50%~60%。主要起因于脉粥样硬化斑快狭窄溃疡,其好发部位绝大多数位于颈内动脉起始段2cm范围内(占70%~85%)。二、心源性栓子:约占40%,主要起因于特发性心房纤颤,其他有心脏手术,心脏病等。三、其他少见原因:颈动脉顺损伤,巨长颈内动脉等。

发病机制: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内动脉起始段,此系由于颈总动脉在颈动脉窦区分叉分流,70%流入颈内动脉,30%流入颈外动脉。血流进入颈内动脉之初,延期内侧壁呈层流快速前进,而在其外侧壁出现血流旋涡停滞不前,故在颈内动脉内侧壁区呈高流速,高剪应力而不易产生斑块,但延其外侧壁呈低流速,低剪应力的血流旋涡区则成为斑块的好发部位。所以动脉硬化时,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内动脉起始端外侧壁的2 cm局限范围内。二、粥样硬化斑快促使颈内动脉局部内膜增厚,并易出现溃疡面。在溃疡处内膜下层分泌一些物质如胶原及凝血VII 、IX 、XII因子促使凝血酶形成。后者和纤维蛋白原与粘附在溃疡面上的血小板共同导致血栓的形成,遂是动脉官腔在狭窄基础上更加狭窄。而且从血栓形成处会脱落小的凝血块构成小的栓子顺血流入脑,从而发生TIA,甚或脑梗塞。三、凝聚的血小板本身亦释放一些颗粒物质如血栓素(TXA)促使Ca++从血小板释出,并与血小板膜的一些糖蛋白如IIb、 IIIb 、I a、Von、 W?illebrand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等结合构成血小板粘附的因素,进一步加速血栓形成。

四、颈内动脉血栓形成过程:第一期, 血小板粘附于粥样硬化斑块溃疡面上, 引起中纤维蛋白很少,易破裂脱落产生小栓子入脑,导致TIA;第二期,被围困在纤维蛋白网内的红细胞形成的红血栓,叠-附于白血栓上形成混合性血栓。亦会脱落较大的碎块产生大块栓子入脑,阻塞较大的血管,导致脑梗塞;第三期,斑块和混合性血栓继续发展使颈内动脉管腔接近闭塞状态时,血流受阻停滞,与狭窄远侧管腔内红细胞积聚而形成郁滞性血栓,逐步向远侧段展延扩散,产生顺行血栓可直达颅内,使整个颈内动脉完全闭塞。但郁滞性血栓扩展至眼动脉出口处平面时,可能受来自颈外动脉系分支(颞浅动脉、面动脉)与眼动脉之间的侧支循环的影响而停止向上扩展,从而保证了侧支循环的一个可能来源,预后较好。 否则,如血栓继续并越过眼动脉开口处平面,甚至更越过了大脑前交通动脉开口处阻断了来自对侧脑前动脉的第二个侧支循环来源,则预后恶劣。盖因侧支循环来源断绝之际,血栓扩展至脑末梢动脉时,势将阻塞脑实质内的穿通支,从而引起广泛的脑梗塞而致死。郁滞性血栓亦会脱落碎屑产生栓子。凡栓子入脑在微血管中均会造成动脉内膜损伤而形成新的溃疡,导致第二站继续发生多发灶。

病理症象:脑梗塞并非单纯血管腔的阻塞及其远侧端的组织坏死,而且因伴随周围星形细胞水肿致其影响越出坏死区的范围 。

一、脑血流量减少和供氧不足导致星形细胞损害:脑耗氧量占全身可供利用的总氧量的18%,其中95%用以供应脑细胞必需的能量。当脑血流量明显减少(在急性脑梗塞时>80%)时,线粒体不能保证星形细胞内ATP的合成,遂至细胞内能量缺乏。

二、星形细胞水肿早期出现:细胞内氧分压(PO2)下降导致细胞内K+外流和Na+、Cl-进入。这种钠泵障碍导致细胞内水肿,而且在起病后1~3小时内早期出现,至24小时达高峰,持续72小时左右。

三、细胞生化代谢障碍:脑缺血后早期出现脑磷脂破坏,其机制有二:过氧化和磷脂酶激活。(1)过氧化释放大量自由基(活性氧),主要有过氧化阴离子(O2-)、氢氧自由基(.OH),以及单线态分子氧(O2)过氧化氢(H2O2)及脂类过氧化物等。自由基激活磷脂酶,侵袭未饱和脂肪酸,释放出过氧化的中间代谢物。(2)脑缺血后复流早期Ca++大量流入细胞内,(钙泵障碍),可达正常浓度200倍。Ca++激活磷脂酶A,导致脑磷脂水解,释放大量花生四烯酸。后者破坏环氧合酶降解后释出PGF2a(缩血管物质)、血栓素TXA(促微血栓物质);被脂氧合酶降解后释放出白三烯。这些物质均严重损害细胞膜。

四、脑缺血后复流:由于吻合支的开放和栓子本身纤维蛋白溶解或栓子向远侧迁徙,脑缺血后复流失可能出现高流量充血现象,导致梗塞灶坏死软化区中心出血(红色梗塞灶)。

五、坏死灶周围半暗区(Penombra):梗塞灶周围存在水肿抑制区,称为半暗区,其局部脑血流量明显减少(20~25ml/100g/分),但细胞尚未死亡,处于功能抑制状态。通过治疗复流和供养,争取此区的功能恢复,为主要治疗目的。

临床诊断方法:一、颈部听诊:颈内动脉狭窄>50%时可听到收缩期杂音(下颌角平面),>80%时杂音消失。二、多普勒效应观测颈内动脉血流方向和速度。三、适时B超显示颈部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和血栓形成范围。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全脑血管判明多处血管狭窄。五、CAG:明显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和范围。六、CT:显示低密度灶大小、部位。七、区域性脑血流量测定。

临床外科治疗:颈部颈内动脉膜切除术:TIA后立即进行上述早期诊断方法检查,一旦发现单侧颈部颈内动脉起始端存在局限性病变,宜及早进行动脉内膜切除术,收效最佳,可预防进一步更严重的脑梗塞发生。手术死亡率70岁组为1.18%。

一、手术适应症:(1)0级、无症状性颈部杂音,可偶然发现;(2)I级、TIA,PRIND;(3)III轻级、完全型中风轻偏瘫;(4)III重级、完全型中风偏瘫;(5)II级、进展型中风偏瘫。凡0、I级属预防性手术,属绝对适应症,疗效佳;III轻级属相对适应症,效逊;III重级、II级一般属禁忌,效差。

二、手术禁忌症:(1)半年内有心肌梗塞史;(2)严重高血压未控制;(3)并发症;(4)严重衰老痴呆;(5)合并存在颅内病变;(6)肝、肾功不全,糖尿病等。

三、远期治疗效果:术后5年存活:、0、I、III轻组为86%;III重组、II组为55%。术后远期死亡原因:心肌梗塞占72%,中风仅占16%。

篇2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师负担着节约项目成本,为企业开源节流的重要责任,但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的经济师并没有能够真正成为企业领导的得力助手。经济师的首要职责就是制定一套从获取、部署、实施、售后为一体的经营战略部署,从而达到引导抓住前导市场,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下面,结合实际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前导市场策略师市场需求必然存在的理论依据

前导市场一块有待开发的市场,它是一种通过技术引导,系统为主导的市场。同时,在售后服务以及质量信誉保证方面,绝大程度的决定着企业产品的存活度问题,所以,经济师的首要职责就是制定一套从获取、部署、实施、售后为一体的经营战略部署,从而达到引导抓住前导市场,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市场需求还处于潜在状态时,就必须去开发和引导市场,是这个潜在的市场逐步的成为现实生活需求。一是处于市场限制,客户已经意识到却由于多种原因而不能购买使用的市场需求。二是在市场运行上已经存在,但是客户和大众还没有意识到去购买的市场需求。三是特别是优势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创新,客户和商家的市场需求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着,用户的希求不断的向尖端层次发展,希望有技术更新的新产品问世。四是不断的对新老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升级,不断去开发新的使用领域,给客户和商家更多更新更方便更具有一定效益的市场需求空间。五是将建在的需求与必然的现实需求变成一个整体,利用交替更新换代,其引导市场,所以,经济师要做的不是去适应市场改变市场,二十让市场逐步的完善并且去适应经济师发展规划。

二、前导市场的首要战略条件是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变化规律

一是在现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市场的需求链以及消费结构也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更是临时多遍,一个聪明的企业必须要抓住先机,在经营上率先迈出制胜的关键步骤,这一步骤就是捕捉市场信息,将那些即将要发生挥着未发生的信息统一规划。通过对视察过需求的变化规律进行有条理有节奏的分析,已达到准确预测市场发展前景和方向的目的。二是任何的市场运作和行为规范都有着本质上的发展过程,终究有它的变化规律和行为运动轨迹。由于这种轨迹本身不是一个固定等速的直线行运动,因此这个发展轨迹有很多的突破点可以寻找,通过对突破点的攻击到打破,最终就能取得签到市场的占据效果。三是通过纵向的延伸的方法,让用户或者商家对现实需求的商品在使用过程中,对其商品进行有价值的评价,从而使市场很直观的反映出商品价值,以及商品中的不足也能从这种评价中展现出来,这种展现的方式就是一种潜在的需求反应,顺着这种纵向延伸,就能找到潜在的市场,并以此为企业的前导市场战略目标进行市场的开发利用。四是通过横向拓展计划,让任何推出的商品都有一种预测的需求对象和满足范围,这就要从更宽更广的领域中找到相同或相似的目标需求,这种拓展计划只需要产品稍加改进,就可以满足另外一种需求,从而促使一种甚至多种新事物新市场的出现。只要将这些市场把握住,经营好,企业的前导市场战略也相应的完成了。五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去开发推出更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高科技产品,用来诱发潜在的消费市场,这就是技术革新诱惑方法。六是复古,这是一个在市场上消失多年又反复出现却经久不衰的一个销售模式。这也反映出简单的市场需求往往是以一种简单反复的模式重复出现的,也是一种大众化的前导市场获取方式。现代企业如果能将某种产品利用复古的方式抓住市场,也一定能让企业无往不利。

三、经营战略决定着前导市场的成功与否

即使企业经济师及时准确的捕捉到了潜在市场的需求空间与变化趋势,最终的还是完美的经营战略。经营战略就是为实现一定的经营利益,对多种方案进行审核权衡评估,最终选择和使用最佳方案的过程。这种战略也称之为前导市场战略部署计划。

1. 经营战略部署的准确性。以科学技术发展为基础,以市场发展空间为前提,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推断这种经营战略的可行性几率。对经营战略进行评估,从而确定战略风险,并拟定各种可行性方案,决策的准确度越大战略市场部署计划产生的积极效应就越大。

2. 经营战略部署的适时性 。当一个经营战略部署出现时,要及时的掌握信息,当机立断进行部署,以免错过抓住前导市场的最佳时机。无论什么样的新产品新事物都要做到因势利导而不是盲目的投放。

3. 经营战略部署的可行性。任何商品的推出,都有其预测的需求的满足对象和范围,聪明的经营者如能在更宽的领域和范围内找到相近似的需求,只需将产品稍加改进,并采用新的营销策略,就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开拓出一个或多个新的市场。通过战略决策的企划捕捉对环境选择的最佳时机,不光要符合外部市场的竞争换几个,更要用一种引导的功能将潜在需求变成现实需求。要符合企业内部条件,将企业本身经营能力做出一个定义,使企业自身通过不间断的努力就能达到战略部署的最终目的。

4. 经营战略部署的科学性。通过一系列的数据研究,通过仿真精益求精的综合分析,准确的把握住信息和市场变化规律,从而引导潜在的消费需求并准确的采用新技术新的的营销策略。

四、前导市场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强有力的促销手段

在现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市场的需求链以及消费结构也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更是临时多遍,一个聪明的企业必须要抓住先机,在经营上率先迈出制胜的关键步骤,这一步骤就是捕捉市场信息,将那些即将要发生挥着未发生的信息统一规划。通过对视察过需求的变化规律进行有条理有节奏的分析,已达到准确预测市场发展前景和方向的目的。因此,经济师有必要研究和把握签到市场的策略。争夺消费者的竞争就是当今社会的市场竞争,顾客越多,获得成功的希望就越大,而促销最终成为 竞争能力中的必要手段和策略,更是引导市场潜在需求更广阔发展手段和策略。

1. 加大宣传力度,是企业将自己即将打入前导市场的产品经营有条理的包装策划,如,新闻广告、知识技术介绍、公关以及明星代言等灵活多变的形式,从而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 真实的测试手段,将企业的产品免费提供给一些有影响力的用户使用,在对使用过程进行生动形象的宣传推广,也可以将产品免费投放给国家权威机构进行科学检测,从而使消费者加大购买的决心,同时在使用时还能做到安心、放心不揪心。

总之,前导市场一块有待开发的市场,它是一种通过技术引导,系统为主导的市场。同时,在售后服务以及质量信誉保证方面,绝大程度的决定着企业产品的存活度问题,所以,经济师的首要职责就是制定一套从获取、部署、实施、售后为一体的经营战略部署,从而达到引导抓住前导市场,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

参考文献:

[1] 刘力.经济师的职责、地位与权力[J]. 经济师,2005,(11).

篇3

一、普追服务的催生与演进

自上世纪初以来,普遍服务一直是电信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最初提出普遍服务时,普遍服务的内涵并不十分明确,它只是美国电信公司AT&T年报中的一句口号。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遍服务的理念被广泛接受。于消费者而言,是因为其中包含以便宜的价格让尽可能多的消费者享受基本电话服务;于电话公司而言,每个公司都可以将共网络联通到全体电话用户,从而使网络增值;普遍服务要求向低收入消费者、高成本地区的消费者和非商业机构提供必要的电信服务,这些服务有时需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来提供。尽管随着市场的发展及电话普及率的提高,需要补贴的普遍服务项目和范围越来越少,但对于现阶段的我国来说,广大的农村及西部地区还未享受到基本的、先进的电信服务,实现普遍服务的政策,代表着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目标。

(一)普遍服务的产生与形成

普遍服务一词首先出现在1907年,当时美国电信公司A丁&丁总裁威尔在AT&T的公司年报中使用了一句口号式的语言。一个系统、一个政策、普遍服务’。在以后的7年中,威尔将这一思想不断充实并广泛宣传。但他最初强调的普遍服务是不同电话系统的互联,电话服务对电话用户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今天的普遍服务强调的是提高电话或电信服务的普及率,使电话或电信服务为全体公民所普遍享用。

具体而言,“一个系统、一个政策,普遍服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1)电话服务的价值随电话用户的增多而增加,一个不与任何其他电话相联的孤立的电话没有任何价值。(2)整个电话网络应该是一个集中控制与协调的整体。所谓相互联通并不是指将两个电话系统机械式地结合在一起,而是需要集中控制与协调,使其构成一个有机的网络体系。(3)电话市场上没有真正的竞争。威尔认为,在电话系统之间不存在真正的竞争,因为任何竞争的两个电话网络所服务的用户都是不同的。(4)应该用管制来代替竞争。威尔在谈到垄断时指出,政府应该对电话产业进行价格和服务管制,从而使该产业远离竞争。威尔提出普遍服务的口号时,并没有扩大电话普及率的内容。他所宣传的主要思想是将全国的电话网络统一在一家公司的管理之下,用一个政策、一个系统取代当时竞争的多元系统,实现电话用户间的普遍通信而非有限制的通信。

(二)美国《1934年电信法》与普遍服务概念的发展

美国《1934年电信法》的前言中首次对普遍服务作了定义:为了使尽可能多的美国人民以合理的价格、充足的设施享受快速、有效、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有线与无线通信服务。这段文字包含了提供普遍服务的基本原则,即:(1)可获得性,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只要人们需要,都应该可以获得全国范围内的电话服务;(2)非歧视性,所有的用户都应被同样对待,在价格、服务和质量、地理位置、种族、性别、宗教等各个方面不应该存在歧视;(3)可承受性,电信服务的价格应该在为大多数用户所能承受的水平。

但是,在当时,人们并没有对普遍服务的基本定义和实现途径给予过多的重视。政策的制定者也并没有意识到提供普遍服务应该成为电信政策的目标。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关于普遍服务,在产业界有几点一致的看法:(1)垄断性市场结构是实现普遍服务的前提。从1907年威尔提出的‘一个系统、一个政策,普遍服务”的口号开始到30年代末期提出电信法修正案,各州严格禁止其他电信公司进入市场提供竞争性的交换业务:(2)按服务价值定价是实现普遍服务的基础。有了按服务价值定价,电话服务的价格就可以按全网平均的方法来计算。这样,就使得高成本地区的用户与低成本地区的用户享受一样的价格成为可能;(3)交叉补贴是实现普遍服务的必然要求。要实现普遍服务的目标,就必须在不同的用户之间,在不同的电话业务之间进行交叉补贴。如:长途电话用户对本地电话用户的补贴,城市用户对农村用户的补贴。正是基于以上对普遍服务的理解,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电信政策框架就是维持管制垄断下的交叉补贴,维持本地电话价格的低收费,从而实现电话的普遍服务。

(三)美国《1996年电信法》对普遍服务的规制

在1996年电信法中,不仅普遍服务的概念得到了明确,而且其内涵较以前也有了明显的扩展。在一般意义上讲,普遍服务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是教育、公共健康与公共安全必需的;(2)经过用户的市场选择,被大多数居民用户所选用;(3)己经在公共电信网络上实现;(4)与公众的利益、便利与需要是一致的。从特殊需要看,普遍服务还应该包括一些满足学校、图书馆和公共医疗机构特殊需要的服务。

电信法对联邦通信委员会建立普遍服务政策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规定,它要求(1)高质量的服务应该在一个公正、合理和可承受的价格水平上提供;(2)在全国所有的地区都应该能够接入先进的电信服务和信息服务;(3)全国所有的消费者,包括低收入消费者和居住在农村、海岛和高成本地区的消费者,都应该可以享受到城市消费者所享受到的长途服务、先进的电信服务和信息服务,而且价格不能相差太大。(4)所有的电信运营商都应该平等与非歧视的基础上对维护和发展普遍服务作贡献。等等。

二、政府规制普遗服务的基本动因

就我国而言,国土面积辽阔,地形极为复杂而且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东部沿海与内陆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差异已经造成了电信发展区域上的差异,尤其在我国西部地区,区域发展的差异化已经影响到我国电信事业的平衡发展。根据2000年对各省电信发展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家庭电话平均普及率为133.71,已经处于饱和阶段,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上海、北京已相当于发达国家的普及水平。中部地区的家庭电话的平均普及率为55.83,普遍服务水平介于世界低收入、中低收入国家之间。西部地区主要是边远、落后、地形复杂多变和人口稀少的地区,电话普及水平更低。我国电信网络普遍服务低水准的供给状态使得普遍服务成为政府规制电信产业的主要目标。

(一)电信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公共产品被定义为:不具备消费或使用的竞争性的产品,任何不增加对这些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在公共产品中又有,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之分,类似国防、环保、法制等即使不为其支付费用也能够享受消费的产品即为纯公共产品,一般由政府提供,而电信产品则属于‘’准公共产品”,原则上对用户收费。把电信产品尤其是本地电话这样的产品作为“准公共产品”来看待是合理的。因为,基本的通信是全社会的共同需要,沟通和交流是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产生的渴望,而通信是人类交流最现代化的手段,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从来不曾、也永远不会减少信息的交换,通信网就是目前人类信息交换最重要的途径,它无疑属于整个社会和公众。

公共产品由公用事业所提供,公用事业是拥有特殊权利和特殊责任的企业,是与政府具有独一无二关系的企业,其具有排他的政府授权,并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和一些特定的市场中从事活动。被授权者有责任向所有消费者提供‘合理”服务。可以这样认为,公共产品的提供具有普遍性,而且政府以“保证人”的身份出现,换句话说,公共产品(本文指电信产品)关系到国计民生、千家万户,与消费者福利息息相关,因而推进电信网络的普遍服务就成为政府规制者的主要目标之一。

(二)电信市场竞争的推动

从建国初期到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电信业基本处于政企不分的状态,在1994年7月19日,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立前,中国电信处在独家垄断的地位,普遍服务则也由其独家承担,随着电信市场的逐渐放开,此种以行政命令规定的普遍服务承担义务也没有改变。这种规定不利于中国电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地组织生产经营,因为大量利润丰厚具有可竞争性的领域,如长途电话领域已引入竞争,大大削弱了中国电信的赢利空间,令其独家承担需要大量补贴的普遍服务义务,显然有失公平。现阶段,基础电信市场已逐步放开,竞争主体也正走向多元化,由各竞争主体共同合理承担普遍服务义务已是必然的趋势。

(三)资费政策的变化

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为了确保“普遍服务”原则的实现,采取由电信服务的消费者承担所需投入的做法,不同形式的“交叉补贴”被规制者认为是必然的、别无选择的。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费用补贴、城市对农村的费用补贴、长途电信对本地电信的费用补贴、国际电信对国内电信的费用补贴,等等。国家通过资费政策规定由一部分消费者承担另一部分消费者的电信资费支出。

当前,我国电信市场正在逐步引入竞争,企业内部的交叉补贴机制与竞争机制之间还存在矛盾之处:第一,引入竞争后,如果仍实行交叉补贴,可能会导致无效率的市场准入。因为在价格超过成本的服务领域,即使效率低于原有运营商的潜在进入者,通过将价格设定在略低于原有运营商的水平,其进入也是可能的,这无疑将导致供给体系的低效率化;第二,市场开放后,新进入者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出发,往往不愿经营亏损的业务,而只从事带来高额利润的业务,而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高利润业务的利润受到挤压,使原有企业再无力利用高利润业务弥补亏损性业务,这将使普遍服务的目标难以实现。正如波斯纳(RieharPosner)所指出的,竞争削弱了使用垄断部门作为“税收”和“补贴”工具的能力。第三,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于2000年12月公布了中国加入W丁O的协定书及有一关法律文件,

其中包括开放我国电信服务业的承诺,根据电信开放承诺文件的规定,中国在电信领域预防反竞争行为,采取适当措施防止运营商实施反竞争行为,反竞争行为特别包括实施交叉补贴的反竞争行为,对于我国保留的交叉补贴项目,也应当以一种透明的、非歧视性和竞争性的中性方式履行。

三、完善我国普遍服务的制度建设

(一)确定普遍服务的内容、范围

所谓普遍服务的内容,是指电信运营商在向消费者提供电信服务时可以享受“补贴”的项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在语音级上接公共交换网,并可进行电话通信;(2)专用回路服务;(3)接入急救服务;(4)接入长途服务;(5)对低收入消费者的提供有限制的长途服务,等等。电信运营商只有在提供服务的地区内和用自己的设施(或自己的设施与其他公司转售的设施组合)提供全部普遍服务时才能获得普遍服务基金的资助,并且,所有的普遍服务项目必须公告公众。

对于普遍服务的范围,规制机构应当在既有利于竞争又有利于普遍服务的原则下进行划分。一般包括以下项目:(1)农村、海岛和高成本地区。对高成本地区进行补助,以确保高成本地区的消费者能够以与其他低成本地区消费者相当的价格享受到基本的电话服务是实现普遍服务的基本内容和目标。(2)对低收入消费者提供资助。主要满足以下目的:第一,在全国范围内,使所有的低收入消费者都能够享受到急救求助线路服务;第二,必须在技术中性和竞争中性的基础上分配对低收入消费者的补助金,使低收入消费者享受一些基本的电信服务。(3)对学校和图书馆提供资助。因为学校和图书馆为非营利机构,而且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4)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资助。此点对我国尤为必要,一方面因为农村医疗机构普遍面临资金的困难,同时却又肩负着对广大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通过对以上项目的明确,就可以把握普遍服务基金的合理流向,提高普遍服务的社会效益。

(二)建立普遍服务基金

普遍服务的目的是为了使本国公民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电信服务。它通过补贴的方式,向低收入家庭、高成本地区、农村医疗机构以及学校与公共图书馆提供电信服务。为此,每个国家政府都尽力筹集普遍服务基金,大致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篇4

第三条、公司编制以上报告时,应以如下利润表附表形式,分别列示按全面摊薄法和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净资产收益率及每股收益。

--------------------------------------

|                               |    净资产收益率  |    每股收益      |

|        报告期利润              |---------|--------- |

|                               |全面摊薄|加权平均|全面摊薄 |加权平均|

|---------------- |---- |----|----|----|

|主    营    业    务    利    润|        |       |        |       |

|----------------  |----|----|----|----|

|营          业        利      润|        |       |       |        |

|----------------  |----|----|----|----|

|净            利              润|        |       |       |        |

|----------------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        |       |        |

 --------------------------------------

第四条、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

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利润÷期末净资产

全面摊薄每股收益=报告期利润÷期末股份总数

第五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的计算公式如下:

                       P

ROE=——————————————————————

         E0+NP÷2+Ei×Mi÷M0-Ej×Mj÷M0

其中:P为报告期利润;NP为报告期净利润;E0为期初净资产;Ei为报告期发行新股或债转股等新增净资产;Ej为报告期回购或现金分红等减少净资产;M0为报告期月份数;Mi为新增净资产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Mj为减少净资产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

第六条、加权平均每股收益(EPS)的计算公式如下:

                       P

EPS=————————————————————

          

S0+S1+Si×Mi÷M0-Sj×Mj÷M0

其中:P为报告期利润;S0为期初股份总数;S1为报告期因公积金转增股本或股票股利分配等增加股份数;Si为报告期因发行新股或债转股等增加股份数;Sj为报告期因回购或缩股等减少股份数;M0为报告期月份数;Mi为增加股份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Mj为减少股份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

第七条、公司在编制比较财务数据时,上期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应按此规则进行计算。公司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中期报告等公开披露文件正文应包括这些指标的计算过程,摘要可省略计算过程。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