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2: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道路标线尺寸规范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概况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是向驾驶者传递交通管理和服务信息的重要手段,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交通的顺畅与安全。这些年来,深圳道路交通标志越来越完善,但仍有交通标志存在内容不合理、信息不清楚、设置不到位等情况,给驾车者带来不便,有时甚至还会误导驾车者。
2.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依据
GB 5768-2009 (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14887 道路交通信号灯
GB/T 18833 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
GB/T 23827 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 F7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JT/T 280 路面标线涂料
JT/T 367-1997 公路照明技术条件
GB/T 24725-2009 突起路标
JT/T 597 LED 车道控制标志
深圳市公共场所双语标志英文翻译规则及实施指南
3.道路交通标志的基本要求
1、道路交通标志的分类、颜色、形状、字符、尺寸、图形等一般要求,以及设计、制造、设置、施工的要求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的一般规定。高速公路辅路、城市快速路辅路上设置的指路标志遵循一般道路指路标志的要求。
2、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应有效、合理使用新形式、新材料,充分考虑机动车驾驶人视认性与设置有效性,并与交通标线等交通工程设施相匹配形成系统。
3、交通标志中的英文译法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及《深圳市公共场所双语标志英文翻译及实施指南》的规定。
4.道路交通标线的基本要求
1、道路交通标线的分类、颜色、形状、字符、图形、尺寸等一般要求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的一般规定。
2、深圳市道路交通标线的设置宜遵循以下原则:
(1)与道路交通运行情况相匹配的原则:根据道路等级、状况、交通流特性,科学地组织交通流,有利于道路交通的安全与通畅。
(2)合理设置车道的原则:充分利用道路的有效面积,积极开辟附加车道以及增加路口导向车道数量,提高道路利用率。
(3)合理选择车道宽度的原则:以各类车辆的车身宽度与横向安全距离之和,结合深圳市近年来道路交通的实际状况和交通管理的实际需求来确定车道宽度。
(4)路口进出车道相匹配的原则:一个路口可供某一方向车辆利用的进口车道数要小于或等于相应的出口车道数。
(5)提高路口通行能力的原则:在保证机动车(特别是公交车辆)、非机动车与行人视线良好、左右转弯顺畅的前提下,利用人行横道和停止线前移措施,缩小路口,缩短车辆通过路口的时间,进而提高路口通行能力。
(6)科学合理的原则:标线线形宜符合车辆行驶和行人行走轨迹,路口与路段标线衔接顺畅,标线整体设置科学合理。
(7)与其他交通设施相匹配的原则:同一地点设置的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所传递的交通信息不能相互矛盾,不能给道路使用者造成困惑。
5.现状问题
目前深圳市的绝大部分交通标志标线的都是以《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的标准设置的。根据调查及市民反应的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标志、标线的缺损;
缺损问题主要集中在特区内旧城区的城市支路和特区外部分次干道及支路。存在标志牌缺失,损坏,标线缺失、模糊等现象。
2、标志、标线设置错误;
标志牌面信息设置与现状情况不符,误导驾驶者的情况常有发生。或存在标志牌的更新速度不及时,与新建或改造道路情况不符。部分道路标线设置同样存在该问题。
3、标志位置被遮档、不清晰;
因道路两侧绿化遮档原因,导致驾驶者无法完全看清标志牌信息,待驾驶者驾车驶近时,已错过该路口。部分标志牌信息存在被粘贴的宣传单等物体遮档、恶意破坏等现象。
4、标志设置不规范、不统一;
全市标志牌由于设置的时间、设计单位及管理部门的不同,标志牌设置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
5、标志英文名称不合理;
标志牌信息的英文名称由于采取的翻译标准和方式各有不同,存在不统一、不合理的现象。
6、标志信息量不足。
标志牌信息量不足,可提供给驾驶者和道路使用者的信息量十分少,高效、人性的指引作用有待提高。
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技术新标准
2009年,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交通部随后了《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因国家标准、行业规范面向全国的应用对象,只能做出原则性的规定,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深入和细化。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深圳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的新标准在标志标线的设置参数、设置方法、法律含义等方面有较大调整和变化,并着重强调了大城市交通管理的需求。
2010年10月25日,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和深圳市公安交警局联合组织编制的《深圳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我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将有新的更为详细的技术标准。
公开征求意见的新标准建立了包含机动车指路标志系统、非机动车和行人指引系统和公共交通指引系统在内的交通指引体系,对交通标志版面、支撑、信息选取、保持系统和连续的要求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新标准的编制,旨在进一步规范深圳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提升设置的科学化水平,重点强化交系统化设置水平,强化区域通以及深圳市与周边路网的有效衔接。新标准将得重点体现以下内容:
1、突出服务功能,让你少走错路;
2、高速公路入口预告标志将统一;
3、增设行人和自行车、公共交通指引系统;
4、注重促进交通顺畅与安全;
5、新标准贯彻了节约和环保的原则。
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标准的建议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和深圳市公安交警局联合组织编制的《深圳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已结束,下阶段的修订、工作将继续进行,在期待其正式的同时,对于我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标准提出几点建议:
1、突出服务功能,人性化设置的同时,需对新标准做有力宣传,让新标准深入民心,容入市民的生活;
2、新建及改造的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应从设计阶段开始贯彻执行新标准;
随着生态环保、低碳节能要求的提高,环保型水性道路标线材料将成为行业应用发展的趋势。环保型的道路水通标线材料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以普遍推广应用,其安全、不燃、无毒,对环境无害,对生产和施工人员无害,使用寿命长,性价比高,低碳节能,是符合当今环境保护要求的新型绿色交通标线产品。
一、水性道路标线涂料特性。
(一)反光性能的持久稳定性比较好。水性道路标线涂料使用的主体树脂大多数是以纯丙烯酸聚合物(如快干型纯丙乳液)为主,标线涂膜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与路面具有优异附着力,涂膜分子间交联紧密,路面、涂膜,玻璃珠连结成一体。其最大的优点是和反光玻璃微珠优异的黏结力,特别是可使用大粒径的玻璃微珠,保证了道路标线的耐磨性,反光性能的持久稳定性,夜间(包括雨夜)道路标线的清晰和有效性。
(二)施工快便,复线可直接重涂。水性漆施工无需加热,施工快便,施工速度是热熔涂料的六倍,最大施工速度可达 14-16 km/h。采用 FASTRACK 技术的道路水性漆的不粘胎时间,在正常条件下为 5-10 min,干透时间为 20-30 min,大大缩短了开放交通的时间。同时由于涂膜厚度薄,复线时无需铲除旧线,可直接重涂,避免了铲除旧线时对路面引起的损坏,施工效率高。
(三)使用寿命长。水性漆鉴于涂膜薄、玻璃珠外露面大、反射效果好,涂膜与玻璃珠粘结强度高、稳定性好不受温度变化影响,玻璃珠不易脱落或压入涂膜,涂膜与凸出的玻璃珠牢固粘结形成的表面纹理抗滑性和耐磨性优等特点为水性漆的反光夜视性及耐久性提供了保障。因此其使用寿命长,据相关检测分析比较,水性漆满足夜视性能要求的使用寿命约比热熔漆高 2-3 倍。
(四)绿色环保。水性漆产品安全、不燃、无毒,对环境无害,对生产和施工人员无害,低碳节能,是符合当今环境保护要求的新型绿色交通标线产品。随着生态环保&低碳节能要求的提高,环保型水性道路标线材料将成为行业应用发展的趋势。
(五)施工中安全性高。水性道路标线涂料的施工,直接把涂料灌装到划线机后喷涂即可,对施工作业人员不造成安全损害,此外水性道路标线涂料对旧标线的覆盖重涂方便简易,不像热熔道路标线涂料重涂(不除旧线),会越涂越厚,危及行车安全;此外热熔道路标线涂料施工还需要持续加热到180 ℃,容易烫伤作业人员,施工时随设备附带的燃气瓶和燃烧过程也属于危险作业;溶剂型道路标线涂料施工会挥发出有毒气体及涂料本身易燃易爆;双组分道路标线涂料含有挥发性游离树脂单体(如异氰酸树脂单体)和固化交联剂的毒性影响和对环境的危害性,对作业人员也容易造成健康损害。
二、水性道路标线漆施工步骤
(1)检查路面状况,区分路面类别,保证路面洁净、干燥、无松散聚集体、粉尘、油脂和灰尘附着物。
(2)喷涂前准备工作:a.设定涂料泵压,喷嘴尺寸;b.关闭玻璃珠喷洒开关;c.在样板上试喷,通过调节车速以达到所要求的湿膜厚度;d.按规定要求,通过调整喷枪高度以达到标线宽度标准;e.确认涂膜厚度、标线宽度后,打开玻璃珠喷洒开关,调整玻璃珠喷洒的流量、喷洒弧度以达到玻璃珠喷洒最佳效果。建议玻璃珠用量为涂料用量的一半。
(3)正式喷涂时要求车上配备专门人员负责涂料的添加和玻璃珠的添加,以确保喷涂的连续操作。
(4)正式喷涂时要求路面配备专门人员跟车检查标线喷涂质量(标线的厚度、宽度、线形质量、玻璃珠喷洒的均匀性等)同时检查干燥速度。
三、水性道路标线涂料施工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一)底材处理。在正常条件下的施工,水性道路标线涂料质量可靠,标线干燥时间足够。多数失败的水性道路标线工程(主要指标线在短时间内就被磨损脱落等问题),问题往往就出在对标线底材即路面的处理不够规范严格上。
(二)干燥时间。相对其他类型标线涂料,尤其是热熔型和双组分类,水性道路标线涂料实际干燥时间还是过长,受天气因素的影响更大。如果标线没有完全干透,就通车压线,标线更容易磨损脱落。气候状况:温度、湿度、风力均能影响水性道路标线涂料划制的标线的干燥时间。在正常状态下,即温度≥10 ℃,湿度≤85%,微风状态下,水性道路标线涂料不粘胎干燥时间≤10 min(此状态是该标线的干燥状态的合格线,约相当于标线最佳状态的60%左右,此状态下可通行车辆,但最好避免重型车辆的碾压),实际干燥时间(干透)一般在30 min以上,500 m湿膜厚度,此状态可达到标线最佳状态的80%或以上,可通行所有车辆。涂料含水:水性道路标线涂料固含量约为75%以上,其他介质主要是水和少量的助剂,在标线成型后这些介质挥发需要一定时间。喷涂厚度:湿膜厚度一般在400~800 m,过厚会延长干燥时间,过薄无法保证标线质量。
(三)雨天施工。雨天施工是水性道路标线工程的一大难点,标线成型后2 h内下雨,标线更易被溶解洗去,这是标线还没有形成足够稳定坚固的干膜的缘故。在正常气候状态下,水性标线涂料划制的标线达到最佳状态的使用效果所需的时间大约是5 d左右(如果路面标线划好后要5 d才可通车是不可想象的)。而实际上如果在此阶段,不断受雨水浸泡的标线呈微胶溶状态而容易变软,此外若在路面与标线涂膜间渗入雨水,就会形成较强的蒸气压,令涂膜与路面隔离,涂膜与路面的附着力变差,此时不断碾压标线就更易磨损脱落。因此雨天施工难于保证标线质量,也是水性道路标线涂料的主要缺点之一。水性道路标线涂料施工的最佳气候条件是:路面和空气中的温度≥10 ℃,相对湿度≤85%,微风状态下的晴天施工。雨后的路面要求曝晒1 d才能施工,2 h内有雨要求停止施工。
总之,为了提高道路的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应选用白天、夜间和雨天均具有的持久优秀反光性能的反光型水性道路标线涂料进行覆盖重涂,是目前最经济最安全的选择。
Abstract: road traffic signs and markings are used to control and guide the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 in the road traffic technology widely vast road user contact, is the direction and guide the driver driv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road sign. City road traffic signs and markings are design principles in common: standardization principle, legibility principles of good, clear guiding principle, principle of good readability, principle of good versatil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inciple. The design of city road traffic signs should b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fficient organization of traffic flow, to improve traffic capacity, reduce traffic accidents, prevention of traffic congestion, save energy, reduce pollution, beautify the road traffic environment and enhancing the city grade.
Keywords: City Road, traffic signs, traffic line markings, design
中图分类号: S731.8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道路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文字、颜色向道路交通参与者提供有关道路交通系统信息,用以管制和引导交通的安全设施,在道路交通技术中广泛地被广大道路使用者所接触,是驾驶员行车的方向和向导。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其中主标志包括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和道路施工安全标志。辅助标志附设在主标志下,起辅助说明作用,就区域习惯而言,某些地方较少使用辅助标志。
道路交通标线是由标划于路面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和轮廓标等所构成的交通安全设施。它的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可以与标志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一交通标志标线设计的基本原则
1、道路交通标志设计基本原则
道路交通标志以确保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为目的。结合道路线形、交通状况、沿线设施等情况,根据实地情况进行设置。交通标志的设置应进行总体布局,充分考虑道路使用者的行动特性,设置在车辆行进正面方向最容易看见的地方。应考虑设计项目所处地区,经现场调查踏勘,设计路线平纵断面线形变化程度,交通标志依据主要道路等级、设计行车速度及其在区域路网中发挥的作用,选择标志尺寸及设置位置。
2、道路交通标线设计基本原则
二级及以上等级的公路应设置交通标线,其他公路宜视需要设置交通标线。交通标线的设计应能正确引导交通、确保车辆分道行驶、合理利用路面有效面积;所用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抗滑性、施工方便性和经济性,在白天和晚上均应具有良好的可视性。道路交通标线按其功能可分为以下三类:指示标线、禁止标线和警告标线。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是道路标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相互结合的有机整体。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计和设置必须保持一致,以确保交通的正常运行。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都有共同的设计原则:第一,规范化原则;第二,良好的视认性原则;第三,明确的引导性原则;第四,良好的易读性原则;第五,良好的通用性原则;第六,环保性原则。
二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计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的设计应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交通流,提高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预防交通拥堵,节约能源,降低公害,美化道路交通环境并提高城市品位。
1、标志设计
对于道路交通标识系统来说,图形、符号、色彩、文字和版式等平面设计元素是交通标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图形设计
图形标志相对于文字标志,驾驶员对图形、符号标志更容易理解。在低视觉条件下,图形符号无论在辨认速度还是在辨认距离上均比文字信息更有优势。用图形符号来表示信息也不受语言文字的限制,只要设计的图案形象、直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语言文字的驾驶人员均可理解、认读。图形设计要具有简练、直观性。标志图形要求与代表的客体的主要特征、结构相似,把自然的物体抽象化和几何化,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让形更加简洁、直观,不仅极其清楚地为人们提供必要的资料,而且又以和谐的构图给人的视觉带来一种愉快的感觉。标志图形所传达的意义应该准确,有吸引性。一切艺术的形式本质,都在于其能传达的某种意义。图形不仅要简洁明了,还要有效吸引人的注意,并准确传达信息,不造成道路使用者对图形信息产生歧义或模糊的理解。
(2)色彩设计
色彩是眼睛对不同波长的光所产生的视觉效应,这种生理作用进一步冲击到人们的心理,从而产生了色彩心理效应。由于色彩在色相、明度和纯度上的不同属性,能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效应。充分认识色彩的生理与心理特性,能够使其在交通标志的色彩设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颜色的刺激,使人很容易从复杂的驾驶环境中辨认出交通标志。例如红色和黄色等暖色是前进色,给人以紧迫感,视认性好。再者,通过颜色的象征性和联想性作用,使人能迅速地解读交通标志的内容。例如,红色对人的视觉和心理有一种危险感的强烈刺激,中国将其作为危险性最大、法制性最高的禁令类标志的用色; 黄色具有明亮和警戒的感觉, 用在注意危险的警告类标志上; 蓝色和绿色使人产生宁静和平与舒适的感觉,用于指示和指路类的交通标志。另外,为了提高标志内容的可读性,可以使内容与背景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如文字与背景色的搭配,易辨认的顺序是: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白底黑字等。此外,可以用色彩强化信息的区分。例如:不同的文字或指示符号,可以利用不同的色彩来强化信息的不同,让人更加容易识别。还有,色彩还能展示地方特色。例如杭州的一些非 “禁令” 的交通指示牌的颜色就选用了符合杭州城市气质的墨绿色。
(3)文字设计
在道路交通标志中,文字是传达信息最直接的工具。文字形式大概有汉字、数字、英文,少数民族地区还宜有少数民族文字。无论采取哪种类型文字,字体、字号、字体颜色都必须设计得合理规范。版面上的字体要统一,字号大小要根据信息主次关系而定,字距要适中,排列要协调,体现易读性高和美观相结合的特点。字体设计中,不应简单调用电脑字库中的字体,应考虑多种因素,进行有效实验后而进行设计。
(4)版式设计
交通标志的版面设计是道路交通信息的具体反映。排版要体现实用性和美观性。标志牌上的图形、符号、文字等要素编排要美观、合理,符合人的视觉流程和认知心理。并且使道路语言体现得更生动,信息传递更准确有效。再者,要控制版面信息量,防止信息过载。信息量要根据路况和人的视觉生理特点来合理安排。另外,要合理设计版面的比例和尺寸。版面大小要根据标志信息量的多少,具体道路线形特征和道路使用者行动特点合理设计,美的比例和适合的尺寸, 可以使其在外观上为城市风貌增加美感享受,并且还有利于节约材料。
2、标线设计
城市道路标线的设计,必须要做到:第一,信息规范,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满足道路使用者出行的信息需求,提供的信息要明确、简洁。第二,指示明确。第三,安全引导,标线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车辆通行的安全性。第四,尺寸、位置合理。
1、研究背景
近年来,衢州市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迅猛,高速公路基本实现了“联网畅通”,国省道干线公路网络化工程和县乡公路通达工程已初步完成,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伴随着路网结构的不断完善和总体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公路标志标线作为驾驶员、行人等交通参与者行为的重要交通工程设施,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标志标线是交通管理的无声信息语言,其重要性和严肃性不容置疑。因此,其设置与管理必须遵循“可见性、简明性、完整性、提示性、配套性和连贯性”原则,确保交通参与者能够通过标志标线迅速、准确、全面的预见或者了解方向、距离、路况以及前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促使交通参与者按照预定的路线安全行进。
但是,随着国省道使用时间的推移,国省道原有设施存在标志破损较多、部分标志缺失、标线磨损模糊现象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标志、标线的使用功能,降低了对道路使用者的引导和指示作用,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维护设计。
2、总体设计理念
2.1植入“路网”的设计理念
由于国省道公路是在不同时期、分段建设的,标志设计时也是仅仅局限于某条道路进行考虑,致使原有的标志信息已适应不了现有的路网体系。维护设计时应从整个路网来考虑,以高速和国省道为骨架,以农村公路(县、乡、村道)为毛细血管,紧密联系,通过系统、全面的统筹分析,对标志信息进行梳理、更换,将道路信息尽可能详细的传递给道路使用者。
2.2信息分层的设计理念
根据最新出版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及《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对指路信息依据重要程度、道路等级、服务功能等因素进行分层。
2.3信息连贯的设计理念
以往外地驾驶者行驶到交叉口处,出现了信息的中断或丢失,致使驾驶者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行驶或行驶过头不知道转弯。设计时着重考虑国省道交叉口节点的标志信息设计,信息的选取,以不熟悉周围路网的公路使用者为设计对象,结合被交道路等级,充分考虑驾驶者的需求,宜远近搭配,标志选取的地名信息应保持连续性、一致性,防止出现信息中断。
2.4经济、节约的设计理念
设计时需对原有标志标线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尽量对原有标志进行利用。
1)在原标志满足信息要求的情况下,可保留现有指路标志。
2)能利用的指路标志版面,尽量利用原标志版尺寸,通过贴膜方式完成信息改造。
3)原标志版面不可利用的情况下,尽量利用原标志结构构件,通过安装标志铝板完成信息改造。
2.5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安全重于泰山,防范胜于救灾”,维护设计时将安全理念贯穿整个设计之中,拟在急弯、下陡坡、桥隧等危险路段,增设标志标线,对驾驶员进行警告。
1)越界提醒
越界提醒主要是在行车道中心线、行车道边缘线采用震荡标线,预防车辆驶入对向车道发生正面碰撞或越过行车道边线冲向路侧。飞驰的车辆在冲出公路前或越界行驶时,碾压此类标线上,会产生共振摇晃并发出一种低沉的“轰鸣声”,对驾驶员具有强烈的警示和提醒作用,可避免车辆冲出路外的事故。
2)优化地面标线
在交叉口、桥梁前设置减速震荡标线。用以防滑减速,消除疲劳,提供感观上的体验,强化行车安全保障。在小半径弯道、上下坡、隧道等路段设置禁止超车标线,并设置彩色标线,美化路面,增强视觉效果,强化交通安全诱导,体现人文精神。在沿河、高路堤等路侧危险段,合理选择设置震荡标线。路段中人行横道设置三维立体标线。
3)急弯安全措施
急弯处是车辆行驶盲点,安全隐患地带,设计时在弯道处增设线形诱导标和急弯形象标志,以引导驾驶员正确行驶。
3、对维护设计的特点、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认识及对策措施
通过对国省道现有标志标线的研究,发现目前道路关键性问题主要是信息缺失和安全性问题。
3.1信息缺失问题
信息缺失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标志的损坏导致信息丢失、反光膜失效导致信息难以辨认、设计时不规范导致信息中断、后天环境影响导致信息缺失。
3.1.1标志的损坏导致信息丢失
对策:对车辆刮擦、碰撞等原因导致标志板破损,影响信息读取的情况,对标志板进行更换;标志杆件被撞导致倾斜,首先对杆件进行计算,分析是否满足要求,如满足,则充分利用,如不满足,则对杆件进行更换。
3.1.2反光膜失效导致信息难以辨认
对策:部分标志由于灰尘遮盖,导致信息模糊,可以对反光膜进行除尘、清洗,保持信息的清晰。指路标志如果反光膜失效,需统一更换反光膜
3.1.3设计时不规范导致信息中断
对策:从“路网”考虑,对节点处指路标志信息进行选取,更换反光膜;对字高偏小,不符合规范、影响示认效果的标志版面进行重新设计,做换板处理;对标志设置间距过小,影响视距的地方,可以改移遮挡的标志或将用处不大的标志拆除。
3.1.4后天环境影响导致信息缺失
对策:由于后天环境影响导致标志被树木遮挡,标志信息难以读取的情况,可以通过改移标志或对树枝进行剪除处理;由于车辆刮擦或其他原因导致标志背向道路的情况,可以通过将标志板旋转固定或更换标志板处理。
3.2安全性问题
3.2.1标线磨损模糊,影响对车辆的引导
通过对现场的调研,我们发现,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国省道现有标线容易出现磨损模糊甚至缺失的现象,影响了对车辆的引导,以致出现车辆混行,随便超车的现象,埋下安全隐患。
对策措施:
按照GB5768.3-2009,对磨损和缺失的标线进行重新标划。特殊路段,边缘线可以标划震荡标线,增强标线的引导效果,保证行车安全;中分带前,可以增设黄色或白色渐变导流标线,给驾驶员提供提前告示的作用。
3.2.2急弯、下陡坡等特殊路段缺少安全措施
急弯、下陡坡等路段是事故的多发地带,在现场调研中发现,目前国省道在急弯、下陡坡等特殊路段缺少必要的安全措施,存在安全隐患。
对策措施:
通过对急弯详细的调研,对急弯处少设或未设线形诱导标的进行增设,并在急弯的边缘线处设置震荡标线,以提醒驾驶员沿正确的道路行驶;在下陡坡位置设置减速震荡标线,提醒驾驶员下陡坡时进行减速,保证行车安全;在人行横道线前设置停止线,保证行人安全。
3.2.3缺少必要的警告标志、指示标志
通过对衢州国省道调研发现,目前道路上缺少必要的警告标志和指示标志。主要是小交叉口处缺少交叉口警告标志(G320)、人行横道线前缺少人行横道指示标志、中分带处缺少“禁停”和“靠右行驶”标志。
对策措施:
维护设计时将依据GB5768-2009,对这些标志进行增设,以提醒驾驶员交叉口处要减速行驶,保证交叉口的行车安全。
4、结语
标志标线的设计、施工、管护在现代道路交通中和业已形成的依法治路、依法用路的环境中越来越显重要。为进一步提高公路的行车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加强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建设,合理进行交通标志标线的设计。
中图分类号:U238文献标识码: A
一、高速公路标线的基本概念
(一)高速公路标线的定义与设置原则
高速公路标线是指划在路面上的各种线条、文字、箭头等交通标志,既可以与道路交通标志联合起来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能够提醒驾驶员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行驶安全等,在交通安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道路标线的设置同样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遵循足够明确的原则,要给行驶人员以明确的警告和指示。其次,在设计上要遵循我国公路设计与施工标准,要考虑到公路的宽度、行车数量等因素,在综合所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最后,需要注意道路标线要与道路同步进行改造与更新维护。
(二)高速公路标线的特性
不同的公路,在设置标线时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高速公路的标线就要适合高速行车的需求,在尺寸上要考虑到高速公路不同的车流量以及不同于其他公路的行车速度。道路标线还具有一定的可变性,许多标志标线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在遭遇暴雪、暴雨等较恶劣的天气状况时,标识的颜色也会有所不同。这样,就能对驾驶人员给予一定警示。
二、高速公路交通标线的优化设计方案
(一)道路的出口标线的设计
高速公路出口路基渐变段至匝道楔形端处为事故多发地,多是因驾驶人非法减速停车、突然向外侧变换车道造成交通事故。出口标线常规设计方案为:根据路基渐变设置纵向标线(3m长,45cm宽)和三角地带标线(导流线)。优化设计方案是在常规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将渐变段的同向车行道分界线设置为实线,禁止车辆变换车道,同时在三角地带起始处的主线路面增设直行确认导向箭头。
(二)桥梁路段标线的设计
(1)曲线段桥梁
曲线段桥梁一直是车辆易发生侧滑的高发地,即使圆曲线最小半径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中的数值,在路面湿滑、大雾能见度低、道路结冰的情况下也易造成车辆偏离正常行车轨迹,为此需增强路面的抗摩擦系数,在桥梁段每隔50m设置一组长度50m彩色薄层铺装区域,极大限度地减少车辆因路面摩擦系数不足造成的侧滑。多雾地区的匝道桥易结冰,也可参考此方案设计。
(2)大中型桥梁
长度等于或大于500m以上的大桥的右侧车行道边缘线处设置隆声带,鉴于标线使用寿命、后期除雪养护等情况,采用在右侧硬路肩内设置凹槽式隆声带的设计方案,提醒驾驶人注意因受侧向横风影响而产生偏离车道的行为。隆声带设置范围为驶入桥梁前100m至驶出桥梁后50m。隆声带在施工时要注意避开桥梁伸缩缝。
(三)长陡下坡路段标线的设计
高速公路长陡下坡路段多出现在山区中,是指纵坡率超过3%,且里程连续超过2km以上的路段,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长途疲劳、易瞌睡、有不良习惯的驾驶者行车在长下坡路段可能有超速、刮擦护栏等行为,超载大型车辆由于驾驶人需要连续制动,可能使刹车片高温失效,发生追尾、冲向路侧护栏等事故。
为尽可能降低此类事故发生的几率,以预防性为主,可对此采用如下标线优化设计方案:长下坡路段每隔300m设置一组横向减速措施标线(黄色或者红色薄层铺装),每组五道,每组长度86m。通过车体振感和颜色警觉来加强驾驶人警惕性,告知提前分段、逐级减速。长下坡路段车边缘线处设置纵向突起式标线或凹槽式隆声带,目的是使注意力分散或者打瞌睡的驾驶人在偏离外侧车行道时,利用轮胎产生噪声并引起汽车振动发出警告,从而减少公路单车事故的发生。
其中内侧行车道为超车道(小型车辆居多),遂左侧车道边缘线采用纵向突起式标线便可提供充分的振感。选用突起式标线时,应注意路面排水的问题,由于突起式标线总厚度在7mm左右,易造成路面积水的现象,设计时应注意每隔15m留出10cm的排水口。
右侧行车道客、货车居多,由于车体质量大、车内自身噪音大,若采用纵向突起式标线振动效果不明显,且重型车对突起标线磨损程度较大,冬季除雪更不便于养护。故需适当地提高隆声带的振感和加大噪音分贝来警示驾驶人偏离车道的行为。综上所述,在设计中采用右侧硬路肩内设置凹槽式铣刨隆声带的方案。
凹槽式铣刨隆声带,是在已成型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上切割出浅槽,形成凹形震荡隆声带。为预防或缓解路肩路面局面的早期破坏,需对凹槽进行防水封层处理,防水前要先清除凹槽内壁上的余渣。防水封层采用改性乳化沥青进行喷洒。凹槽式隆声带目前已在我国多条高速公路采用实施,南部地区居多,北方高速公路应因地制宜,科学有效地来提高路面行车安全性。
(四)隧道的出入口标线设计
(1)隧道出入口路面
隧道入(出)口前后50m左右范围内的洞内外交界处路段,黑白洞效应容易给驾驶人心理产生影响而引发驾驶人的制动行为,洞口处于冷热气流交锋处,路面相当容易湿滑,这就使制动车辆发生侧滑的概率大大增加,为此需增强路面的抗摩擦系数,遂在隧道的入(出)口前后的50m范围的区域内设置成片的彩色薄层铺装,同时也能通过色彩的醒目性提高驾驶人的警惕性。
(2)隧道入口前的硬路肩
进入隧道前的路面含有硬路肩(宽度为2.5m或3m),隧道内的路面没有硬路肩(仅有50或75cm宽的路缘带),为避免车辆在硬路肩非法行驶时撞上隧道洞壁,传统设计是在硬路肩内施划黄色导流线,以示车辆禁止驶入硬路肩。为增加路侧提醒,在传统设计方案基础上可进行如下优化:右侧车道边缘线推荐设置为纵向突起式震荡标线,在第一时间给予驾驶人因疏忽驶入硬路肩的行为提醒。
(3)隧道内的路缘带
已建成的隧道内检修道侧壁经常有车体刮擦的痕迹,由于视线不良加之路缘带宽度仅有750mm(或更小),推荐采用:隧道内左、右侧车道边缘线设置为纵向突起式双组分标线,通过使偏离行车道的车辆产生振感并增大噪音来提醒驾驶人偏离车道的行为。
(4)隧道车速控制
为提前告知驾驶人隧道内行车最高、最低时速(配合限速标志),可在距离隧道入口前300m的路面上开始设置路面限速标记,根据公路设计时速确定路面文字规格,表示最低限速值数字的颜色采用白色,表示最高限速值数字的颜色采用黄色。
当隧道出口临近立交出口匝道,需在隧道内限速车道内设置车行道纵向减速标线,通过车道边缘线内侧菱形块虚线的设置,利用驾驶人的视觉效应,主观感觉到车道变窄、车速过快的错觉,从而主动降低车速。当匝道、分合流交织段等路段需要严格控制驾驶人不得超速行驶时,可以考虑采用设置纵向减速标线的方案。
(5)隧道内车行道标线材料
隧道内照明设施并非全路段无间隙照明,光照条件有限,且灰尘较大,推荐隧道入口前50m、出口后50m和隧道内标线均采用双组份标线涂料,具有更高的雨夜反光性能。
结语
在当前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方面道路标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道路标线在我国的发现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及创新价值,这就需要我们的相关人员做好标线设计的工作,确保其质量和效率,为道路的交通安全创造更加良好的行车环境,确保行使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