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篇1

一、案例式互动教学的方法与程序

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具体运行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各具特色,各有不同。比较成熟的方式有主题探讨式、问题归纳式、典型案例式、情景创设式、多维思辨式等。典型案例式即案例式互动教学,就是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将精选的教学案例资料预先交给学生,由学生在搜集学习相关知识后尝试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在课堂上的研讨、辩论,并由教师对重点、热点做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

案例式互动教学一般遵循以下程序组织实施:(1)知识准备。案例式互动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的知识讲解不再是教学的重心。但是,为确保教学效果,案例分析前,教师首先要简明扼要地讲授或者以其他方式提供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2)案例简介。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按照授课的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应的案例,对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对分析评价的要求进行必要的简明介绍,以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评价案例;(3)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旨在说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措施。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来剖析案例,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同意见相互辩论,形成热烈的讨论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和主题;(4)案例分析。学生在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时,不要去猜测教师的思路、评价结论,或实际做法,不要照搬所谓权威性的分析评价结论,应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价案例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5)教师归纳总结,阐明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要找出讨论中有代表性的观点、看法,并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认识,纠正错误、片面或模糊的认识。教师还可以提出进一步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互动式教学对案例选择的要求

案例式互动教学的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印象深刻、气氛活跃,但为了使案例式互动教学能够满足理论性学习系统性的要求,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能够以案例为平台实现师生教学的互动,对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有一定的要求。

(一)案例应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互动的实质是一种对话,是针对某一话题进行民主平等地交流、合作、竞争、共享,而非一方对另一方的征服、改造和占有。因此,互动式教学不是散乱、无序的互动,而是一种结构化的互动。通常所选择的案例应该针对某一主题,创设相应的情境,设计核心的关键话题或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或竞争的态度和方式,引领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建构自己的意见与理解。在案例中应设置“设问”、“提问”、“研讨协商”、“总结评价”、“点拨深化迁移”等节点,这些节点就是互动结构化的关键,也是互动式教学案例的内容和方式。

(二)案例要有一定的典型性。互动式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应该都是前人的经典之作、经验之作。通过这些案例可以使学生从初步认识典型案例,扩展到分析和评估一般的案例,进而学会解决身边存在的各类问题,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实务活动中,分门别类地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构成案例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掌握典型案例的要求和特点,提高学习效果。 转贴于

(三)案例应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依据互动式教学的需要,在案例的编写过程中,教师应做到精心整理、精炼概括,去粗存精,选编出具有实用性的案例,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案例的设计应针对具体培养目标围绕学生需要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法规来组织,以加深学生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选编的案例要将适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融会于具体实例之中,或者明确地指出案例剖析所运用的理论和方法及准则,以便于学生掌握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对实务工作的各种复杂情况进行科学、系统的论证,从而有效地演绎出复杂实务问题的处理程序与措施。

(四)案例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互动式教学中用到的案例应具备的现实意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条件,已掌握的知识,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设计难度适宜的案例。没有难度,学生会没有兴趣;难度太大,学生又容易丧失信心,这些都无法在教学中顺利地开展互动;另一方面案例要考虑实用性,案例设计尽量与学生未来学习或工作密切相关,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遇到此类问题时,借鉴该案例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或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案例在互动式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作用体现为: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跟随课程的内容与进度,选取相关的教学案例,贯穿案例教学与讨论,通过对每一案例相关问题的科学设计,运用课堂自由发言、小组分析讨论、书面作业分析、教师提炼引导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同学的内在思考和参与积极性。采用案例式互动教学的具体方法是:以课堂讨论方法为主,以情境教学方法为辅;在课堂讨论方法的运用中,又以问题评审型和分析决策型为主,这两种方法,一种是逆向思维,对已经给出的问题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出反思与评判;另一种则是正向思维,由学生针对案例提供的情境自行提出决策方案。其中,分析决策型方法为最主要和最普遍,即不给出方案,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提出自己的决策方案。在运用案例进行互动式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互动教学中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互动式教学要发挥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和最大的发挥空间。特别是要强调,案例分析可以没有标准答案,可以与教师持不同意见。所有问题都可以各抒己见,可以辩论,但必须阐明相关理由。正是要通过这样充分的案例讨论、学生的广泛参与和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的自主思维,使所有同学获得对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并学会在管理工作实践中的有效运用。

(二)精心选择案例中适合互动的节点。“提出或发现问题”是案例式互动教学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为确保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教师课前必须立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互动问题。一是要选择大部分学生熟悉、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问题进行互动,以利于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一些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案例,案例材料和互动问题还可以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预先做好准备;二是要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使选择的互动问题具有重点价值,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生成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注意抓住学生容易生疑的知识点设计互动问题。对于疑点,学生往往比较敏感,围绕疑点问题开展互动,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换来学生心态的开放和创造力的激活。

(三)发挥好课内和课外两个信息平台的作用。学校的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既在课内教学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又注意培养学生关注课外知识、关注与社会大课堂里的信息的习惯,从而使学生不断扩大信息量,增加实践机会,真正从深度、广度和效度上巩固和拓宽知识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弥补课内教学的不足。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促进课内外知识的互动,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案例式互动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保障。

篇2

高中地理是一门文理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地理案例教学必须以激发学习兴趣、构建地理知识、拓展地理时空、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学科素养为目的,对师生的要求较高。就教师而言,如果不是专职成员,同时具备良好的地理素养,进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中教师务必摆正自己的位置,一方面地理理论要讲透彻;另一方面课堂要善于调控。为此教师应具备准确选择案例、组织课题教学、适时调整案例的高超技巧。就学生而言必须始终扮演一个积极参与的角色,努力做到课前认真准备,仔细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善于发现问题,做好发言准备;课堂积极参与,善于分析问题,发表意见,主动进入角色进行思维训练;课后全面总结收获,善于从案例教学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自己的得失及改进方向,争取不断超越自我。师生地理素养要达到如此境界谈何容易?由此可见中学地理案例教学门槛之高、跨越之难。

二、案例选编相对困难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能说明问题的高中地理案例为材料;一般通过对具体案例从不同角度讨论分析、概括归纳出最佳结论。根据地理案例教学真实性、互动性、科学性的原则以及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综合考虑选编出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是对教师本身地理素质的严峻考验。特别强调案例材料选取的典型性与代表性,学生生活体验与地域差异,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体系风格。广大教师不应为呈现案例而勉强编写案例,否则就可能削足适履,影响教学效果。针对不同地理教学目标,从内容来看,可设计文字材料案例、地理图像案例、图文混合型案例;从方法来看,可设计讲解式案例、讨论式案例、活动式案例和调查式案例。同时必须考虑好案例设计、案例展示、案例分析三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此外案例内容还应考虑利于教师双边活动的展开,激趣引思,诱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启迪思维培养能力,要做到诸多要素的有机结合,编写出高标准的地理案例往往较为困难。

三、适应范围有所局限

案例教学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适应范围自然有所局限。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必须针对教材的具体内容及学生原有知识储备而定。实践证明,地理案例教学最适用于区域地理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区域分析”的思维方法、形成“区域要素”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就高中地理而言,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侧重理论联系实际与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案例教学大有用武之地。然而必修1“自然地理”则突出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案例教学不是理想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讲,利用传统教学方法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讲授与阐述一般地理理论,其手段更为快捷有效,所谓滥用教学方法、拿来主义、杀鸡用牛刀也就是此道理。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定局限性,但至少有两点不容忽视。其一,连贯性强。这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来说至关重要,如自然地理部分。其二,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学习,传统教学仍必不可少。案例教学具有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的明显特征,所以它适合于生活中地理素材尤其是地理规律与成因的教学,优势明显但也不是完美无缺。切不可夸大其词、盲目滥用,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四、课堂驾驭潜伏风险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因受教材、教学对象、教学辅助条件等影响,特别是受高中文理分科、应试教育的影响,给课堂分析、讨论和实践调查带来许多困难。案例教学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动态三步曲:展示案例、提出问题,通过导课质疑引导学生感知材料、自主学习;组织讨论、督导交流,通过研讨提炼,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归纳原理;总结评价、拓展升华,通过反馈再实践,引导学生演绎应用智能迁移。值得注意的是:案例分析不应局限于案例材料,而要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案例材料的深广度,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通过案例材料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进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否则案例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可见,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探究性、挑战性与风险性的教学方式。

此外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也十分重要,案例教学的实施应与整体教学环境配合。要使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其功能,取得良好效果,不但教学案例本身质量要高,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知识、经验和技巧,并需占用较多的精力和时间。这就需要课时安排兼顾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并能在教学设施上创造条件。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调控能力,指导和点拨学生的讨论分析,帮助学生排除案例中枝节部分的干扰,把握案例的重难点,课前充分准备,课堂自由驾驭,课后及时总结与反馈,强化知识传授与潜能开发。如果学校能够提供模拟仿真环境,案例教学的效果则更佳。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0088-02

[作者简介]陈敏(1978―),女,浙江海盐人,本科,浙江省嘉兴市嘉兴一中实验学校教师,中教一级。

在高中教学中,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重视教师的讲解,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就需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教学与案例教学,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教学模式分析

(一)生物实验探究教学

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教学模式中,一般都是通过调查研究与实验来实现相关探究的。在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生物教师能够通过实验辅助教学的进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相关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实现动手实践和实验的尝试,并且完成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实验探究能够有效地将教学的主题贯彻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高中生在进行生物实验的操作时,需要有生物教师的指导,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从而进行探究活动。虽然教材上的实验结论已得前人的证实,但是还需要学生通过相关的实验进行不断的探究。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不断的研究来得出结论,该教学模式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通过深入的探究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在探究模式教学中,通常是以小组形式教学进行的,通过问题的提出、自主探究、讨论以及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探究活动。

(二)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强化探究式教学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生的体验与调查。在探究教学模式中,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能够进行体验,并且不断地对探究活动进行感悟,从而能够有效地巩固生物知识。例如,在进行“酶的性质”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时,生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生物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验现象体会生物的奇妙,并不断地实验探究,从而得出准确的探究结果。与此同时,生物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清楚地理解体验、调查和现实中的差异,不能仅依靠实验来进行知识的探究,应该在更大的空间中不断地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为了更好地开展探究教学模式,就必须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来进一步对探究教学模式进行强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运用生物模型展示来强化探究式教学

生物模型是高中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通常情况下,生物模型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将生物知识的特点描述出来,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生物知识的学习。因此,为了强化探究教学模式,就需要运用生物模型的展示来实现这一目标。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教学模式中,生物模型已经发展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对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例如,在进行“生物膜构造”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时,由于生物膜自身的特点,学生无法依靠肉眼来进行详细的观察,所以就必须通过生物模型来进行生物膜的展示,从而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生物膜的构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运用生物模型的展示,能

够有效地对探究教学模式进行强化。

(四)自述的收集知识展开探究教学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遍布了全球,这就使得信息遍布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可用的信息却非常少,或者是一些有用的信息被隐藏了起来,这就对生物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在这庞大的信息中寻找到对学生生物探究有用的知识,就需要学生学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教学模式中信息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生物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知识收集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有用的知识收集的技巧,并且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

二、高中生物课堂的案例教学分析

(一)依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案例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需要生物教师对案例进行合理选择,该步骤对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案例的选择时,应该遵循案例形式灵活性及教学法开放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启发性以及案例教学的适应性及递进性的原则,同时还应该紧密结合生物教材。所选择的生物案例必须和高中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且还应该结合生物发展的情况。例如,在进行《细胞》这章内容的讲解时,生物教师可以选择克隆技术的案例为学生进行讲解,并且设计相应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探究引导:在克隆技术中,是细胞学中的哪些内容为其提供依据的?案例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必须对其进行合理选择,从而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二)组建学习小组,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及总结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生物教师应该组织学生成立一个学习小组,通过学习小组来对案例进行分析,并且通过不断的谈论得出最后的结论。学习小组在生物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生物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爱好及学生成绩进行合理的划分,一般4~5人为一组。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个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案例的分析,并且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学习小组这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分析讨论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分析讨论中应该让学生先自己学习和分析,之后再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对案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明确案例中的问题。最后对案例分析进行总结,这对学生的案例分析情况能够有一个全面的概括,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篇4

案例教学是高中地理新教材最显著的特色和优势之一,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典型的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从而明确问题的思路,进行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案例教学,可承载大量的地理信息,学生在利用案例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抓住每一种案例的独特性,加以分析判断,从而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才能融会贯通并能解决地理问题。案例教学的优势如此突出,要搞好地理新教材的案例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其具体的作用,已成为实施好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一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学生通过典型案例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从而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案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例到理型,即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经过自主合作,寻找知识形成规律,发现基本概念并运用掌握的规律和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从理到例型,即给出基本概念,启发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发散思维,以例释理,以例证理,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它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教学案例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有真切的身体力行之感受。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及他人的教学经验,我归纳出以下案例教学的作用来和大家交流。

1.案例教学有利于教师优化课堂教学

学生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你给他提供多大的空间,他就会有多大的发展。而且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想象能力,给他一个方向,他就能找到许多捷径。传统的授课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授课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总在教师思维的牵制下活动。所以要想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广泛的思维点,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而新课改后的案例教学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从中发现地理规律和方法,同时也要求教师为了搞好案例教学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因为教师要提供或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信息,使教材提供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后达到教学预设的效果。案例教学的设立既丰富了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也改变了传统的以讲述为主的地理教学模式,使地理教学日益多元化,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优化了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解山西煤炭开发时候,如何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可以用来迁移到新疆的天然气资源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开发,怎么样使新疆乃至西部地区富起来,西部大开发等一些问题。这样的案例分析可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2.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强,涉及面广,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教学,通过让学生阅读一些典型案例,了解最新的资料和信息,来补充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学生对一些典型案例阅读后,会对某些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产生好奇,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有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开放而灵活的思考,在思考的同时,创造灵感,从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在阅读案例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多疑问,这就要求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去查阅资料,或者去亲自考察和调查,然后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培养。大家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学生学习本身应是重实践重效益的,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3.案例教学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主体,而新课程的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阅读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随时要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体现出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长”。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引导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总之,案例教学加强了师生互动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例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我们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来说如果森林没有了会怎么样,学生可能想到的很多,首先会想到如果没有森林地球会失去绿色,生态平衡会打破,生物多样性会遭到破坏,没有氧气等。这些问题都是很好的师生交流。进一步可以衍生到新疆怎么样才可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4.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合作探究

篇5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Participatory Teaching Approachto

Teaching Course of Soil and Vegetation System"

ZHOU Hongyi, LI Huixia

(Department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Guangdong 528000)

Abstract Us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s in soil and vegetation systems teaching, through carefully designed teaching content to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teaching, strengthen the theory to guide target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tudents are satisfied with this teaching method, received better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participatory teaching approach; "soil and vegetation system"; teacher

土壤与植被系统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地理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课程的基础知识点很多,需要记忆掌握的信息量很大。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消极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往往是死记硬背,不能学以致用,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笔者在2010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开始实施“参与式”教学方法,通过2011级、2012级和2013级的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土壤与植被系统课程的运用,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

参与式教学方法是传统教学方法的重要补充,该方法是近年来国际上普遍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方法强调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推进教学的教学形式。参与式教学过程是指受教育者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具有创造性地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归纳为: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示范和指导练习、角色扮演、小组活动、游戏和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讲故事、辩论、与他人在特定环境内练习生存技能、音频或视频活动,比如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决策图或者问题树。②

2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活动”中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③④在土壤与植被系统教学过程中,笔者一般在第一次课,给全班同学介绍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并要求全班3个人一组分组参与课程教学。每一次课选择一个组进行下一次课的参与活动,每次活动控制在15~30分钟。下面就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设计做简要介绍:

2.1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主要针对某些社会现象或问题,让学生尽量提出不同的想法和看法,引导学生随心所欲地联想,让学生在轻松而有趣的气氛中理解和吸收知识,也是一种拓展思维的好方法。比如在要讲解“土壤污染”这一章节时,提前一周布置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应用电视节目采访的形式,去采访至少5个不同专业的学生,看看不同专业学生对“看见污染的土壤,你想到了什么?”的看法。在上这一章节的时候,其他学生通过看这一小组的视频采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土壤污染严重,政府、企业、个人应该从哪些方面做,才能治理好污染的土壤?”通过实践表明,学生最终明白了政府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责任和建立一个土壤污染治理的企业想法。在土壤与植被系统课程中,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2.2 案例分析法

案例教学是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引导学生针对该案例进行讨论,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土壤分类”时,采用俄罗斯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分类的故事为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进行分解诊断,归纳总结出土壤形成的影响因子,引导学生明白学好土壤地理需要善于观察,并走进大自然,才能发现自然科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它。通过这样的案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布置学生收集资料整理并分析完成 “佛山市土壤主要类型及形成原因分析”。在上“植被系统”之前,先给学生介绍趣味植物相应的案例,提高(下转第89页)(上接第79页)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植物的各种功能。老师在提供案例的时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或是音频、视频形式,都必须具有适合逻辑分析的信息,选择好的案例是该种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关键。

2.3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要求学生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况,改编成剧本并通过角色扮演表现出来。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避免因教师的“满堂灌”而产生的疲劳感。如在讲到“植被保护”时,让学生扮演森林公安和盗伐人员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让学生讨论总结他们是否充分运用了植被保护的相关知识点,并补充其他的有效解决途径。

2.4 辩论式教学法

针对课程出一些辩论主题,引导学生在争辩中学习,比如:辩题“土壤比种子更重要”,让学生明白土壤的重要性及其主要作用;辩题“生态环境保护以人(自然)为主”,让学生明白生态环境保护中要注意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这些辩题,让学生在争辩中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

3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评价。笔者在2010-2013级发出问卷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调查表150份,收回150份。调查结果表明,参与式教学法比传统课堂教学更能被学生接受,教学效果更为明显:91%的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方法总体效果好,98%的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方法更能调动课堂气氛,99%的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方法更能锻炼思维能力,81%的学生更喜欢参与式教学方法,95%的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帮助,96%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对提高学习兴趣有帮助。

可见,参与式教学模式运用在土壤与植被系统的理论教学中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及学习兴趣等方面,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相比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基金项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研课题资助

注释

① 本书编写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北京:三联书店,20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