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人工智能在建筑工程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建筑工程的应用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人工智能在建筑工程的应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人工智能在建筑工程的应用

篇1

智能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智能建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智能建筑是什么,所谓智能建筑就是在建筑中运用智能信息控制技术,使建筑得到智能化管理,具体来讲就是将建筑中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结合起来,使它们得到优化。为了使用户有一个高效率和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智能建筑将运用其内部的计算机系统,收取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和检测建筑内部的情况传达情况,从而实现对建筑内部的智能化的管理。综上所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智能建筑,但是智能建筑的发展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人们对智能建筑进一步探究。

1.当前智能建筑发展的状况

在智能建筑发展的数十年中,形成了一个较成熟的智能建筑的控制系统。这个系统中不仅融合了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而且将通信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智能系统运用到智能建筑控制系统中,随着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各种控制系统的运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仍有一些因素阻碍智能建筑的发展,主要可概括为两大因素:第一,智能系统中存在许多泡沫是当前智能建筑中存在的一个主要缺陷,具体来说就是智能建筑所运用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只具有顺序逻辑判断的能力,这就意味着楼宇自动化系统无法实现思维逻辑的判断和自主学习。这一严重的缺陷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当建筑内部数据发生变化时,工作人员需要人工地对参考数据进行修改。不仅如此,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这一缺陷还会导致维护系统的难度加大,使系统瘫痪的可能性增加。第二,在智能建筑中所运用的主系统和子系统都是独立运行控制的,这就导致主系统和子系统之间相互脱节,降低智能建筑综合优化的控制性,也会导致系统之间协作能力的减低。这一问题就需要管理人员对各个系统的技术达到充分了解的程度,否则会造成系统运行的效果弱化。

2.智能建筑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

智能建筑的发展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但是随着我国智能化的发展,在建筑中运用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且要求管理职能的提升。下文对智能建筑中所产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1智能化水平较低

在我国科技的发展中,智能化系统发展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智能化系统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建筑中也运用到了许多智能化系统,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智能化也提出增高的要求,在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中,一些自动化系统的能力达不到建筑中所需要的标准,需要工作人员对自动系统进行辅助才能使智能建筑系统运行正常。这样的智能化建筑得不到人们对于智能建筑的要求,所以要使智能建筑得到发展必须促进智能化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智能建筑真正智能化。

2.2智能系统之间缺乏协调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和技术水平的制约下,我国智能建筑中的主系统和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在智能建筑的控制系统中并没有实现内部系统之间的配合。这就导致整个智能建筑在发展中产生很大阻力,这一问题加大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使智能建筑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智能化管理。所以要想使智能建筑得到优化的控制,加强各系统之间的协作成为首要的考虑因素。

3.智能建筑中人工智能应用

3.1专家系统技术在智能建筑的应用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专家系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得到了很大提高,逐渐朝着商品化的方向发展。所谓专家系统就是在系统的运用和控制中以专家知识作为填充,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构架和功能。在智能建筑中运用这种人工智能,就相当于在建筑业中有专业知识的指导一样,使智能建筑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专家控制系统与传统系统相比来说具有许多优势,不仅能运用数学模型得到更加准确的计算,而且可以使决策更加智能化,实现控制技术与知识信息处理的有机统一。专家系统的运用不仅能使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而且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3.2决策支持系统在智能建筑中应用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数据库、计算机等运算能力方面得到了高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所以人们对于数据库的分析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在智能建筑中运用决策支持系统不仅推动了智能建筑的发展,而且使智能化朝着一个崭新的方向发展。这种新兴的技术不仅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而且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正是因为决策支持系统的出现,使智能建筑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管理科学、控制论行为科学及运筹学是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理论,其中还包括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补助,使得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实现决策问题的帮助。智能决策系统的优势在于为决策者提供更科学系统的帮助,也将为决策者提供用于决策的相关资料和必要分析情况。这就使决策者对于问题认识更加准确,使决策者能够实行一套切实可行的决策。不仅如此,决策支持系统在现代化的管理中也需要智能系统的支持。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智能建筑中,这样不仅大大加强了智能建筑的智能化发展,而且为工作人员带了极大便利。在智能建筑的发展中也需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使建筑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需要将控制和管理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智能建筑的发展。

3.3人工神经网络在智能建筑的应用

我国智能化的高速发展,已经能将人工神经网络运用到智能建筑的发展中。人工神经网络优势就在于具有语音识别、最优计算、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不仅在智能建筑能看到人工神经网络的身影,在工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人工神经网络运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随着人们生活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内电气设备的安装也日益增加,这给智能建筑带了新挑战。面对智能建筑中产生的问题,不仅需要人工神经网络的帮助,而且需要工作人员对人工神经网络的具体熟悉。面对新的挑战,智能建筑需要内部的系统具有精确性和灵敏性的特点,而人工神经系统恰恰能够满足智能建筑的要求,所以在智能建筑中运用人工神经网络能够使智能建筑进一步发展。

4.结语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发展,使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提升。在建筑业中添加智能化的应用,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于智能建筑的要求,而且能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但是在智能建筑的发展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障碍阻碍智能建筑的发展。为了应对智能建筑中所出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人们进行多种实践使得更多人工智能运用到智能建筑中,这样不仅使智能建筑得到提升,而且促进我国智能化的发展。运用多种智能化技术,使智能建筑内部得到有效优化,同时降低智能建筑出现意外事故的概率,使智能建筑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在我国,建筑电气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建筑电气工程一般都是指在建筑物里的电器和一系列的相关设备,其中包涵电缆、电线、电气等一些配件;它的施工程序主要是对于整套的配电柜和它相应的控制设备的安装,以及电线、电缆的分布与安装、还有照明设施和它的配套设施,电气动力设备等的安装、试运营,看这些设备能否安全稳定的工作,以确保能够通过检验。

施工的技术同安装的质量是两点非常关键的因素,但是在这些工序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施工的高精度,这就造成了其施工工序较为困难,而如果是使用智能化技术,能够很好地保证这些工序的精准度,那么将这项技术运用于建筑电气工程也是理所应当的了。智能化技术说白了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它主要是由GPS信息定位技术、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和精密传感技术组成,这三种技术的合成,是将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技术变得智能的关键因素。科学的使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设备的安装质量以及进度,相应的提高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性,并且可以对这些设备的运行做出行之有效控制和管理,对于故障设备及时监控,及时警报,这样可以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险,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

2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将智能化技术运用其中主要体现在自动化控制、故障发现及预测分析和设备优化改善这几个方面。以下就这几个方面的应用做具体分析: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建筑电气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传统的施工方式较为繁杂,自然而然结果不是很理想。但是由于加入了智能化技术,就不但在方式上有所改观,而且又能有效的提升施工的质量,这都是由电气设备自动化进行管理与控制的。

对于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主要是使用GPS定位技术、电脑处理技术和精密传感技术。我们第一步要对控制系统中的电气设备进行全方位定位,只有把GPS技术“插入”电气设备中,才能够做到定位操作,最后再由精密传感技术把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等一系列信息反馈到计算机控制系统当中。这样一来,计算机系统就能够把GPS定位的电气设备的数据信息通过传感器来获得。在控制系统中,由设备设置相关程序执行处理的行动。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于建筑电气设备故障进行检测的应用。当电气设备完全实现自动化控制以后,也同样需要对于故障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监测,这样一来就可以确保电气设备正常运转,以完成工作。对于传统的故障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其步骤繁琐、方式困难、费时费力,最后也对于问题的判断也存在着较大偏差。在所有的电气设备当中,变压器和电机等这类设备于电气工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这样一来就需要对于故障进行实时的检测和排查,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设备进行正常运转。但传统检测方法费力不讨好,检测结果也不甚理想,这将直接导致电气工程的质量的好坏。但是运用智能化技术之后,不仅能够更加准确的对于故障进行排查和检测,还能够大大提高精准度。

智能化技术是如何检测和排查故障的呢?如果电气设备出现了一定的故障,它就会发出警报,并将信息传达给计算机,这个时候系统就会将出现问题的地方列为重点检测和监控的对象。再将系统收集到的数据反馈给智能化故障系统,这样一来可以对于故障进行实时分析;如果说是变压器出现了问题,它就会马上对变压器进行监控,并且对此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保证电气工程正常运行。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对于建筑电气设备改善设计的使用。在电气智能化系统中,它主要是使用了两种技术对电气设备的运转状态进行改善和优化的,它们分别是遗传算法以及专家系统。而遗传算法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生物遗传这些规律来设计使用的。系统能够将传达过来的信息由生物进化等有关规律来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漏洞,最后由专家系统来填补这些漏洞并将其改善。与此同时,会由模糊系统以及神经网络这些方式对这些设备的算法进行一定的规划总结,并将其升级改善,提高设备效率,以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篇3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352-01

1、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它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具有智能化的特征。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设备。

2、机电一体化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机械正处在一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时代。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液压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等有机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工程机械的各种性能,如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操作舒适性以及作业精度、作业效率、使用寿命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工程机械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电子(微机)控制装置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结构将更加复杂。

建筑工程施工要求工程机械具有以下性能:生产效率且能量损失小,节约能源;自动化程度高,施工质量好,精度高;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安全,使用寿命长;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即高的技术价格比和低的制造与使用成本;操作简单、轻便,劳动强度低;具有运行状态监视,故障自诊及自动报警功能,能及时准确地指出故障部位,减少停机维修作业效率,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目前工程机械的电子(微机)控制系统主要用以实现如下功能:

2.1电子监控、自动报警及故障自诊即对工程机械的发动机、传动系统、工作装置、制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等的运行状态监控,工作中一旦出现异常现象,能自动报警并准确地指出故障的部位。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简化设备维护检查工作,降低使用维修费用,缩短停机维修时间,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智能化自动驾驶,以及监控驾驶员的精神状态,及时警示,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2节能降耗,提高生产率。传统工程机械的能量利用率较低,例如液压挖掘机的燃油能量利用率仅为20%左右,如此低的能量利用率迫使工程机械的发展必须着眼于节能。

2.3柴油机的控制如电子调速器、电子油门控制装置、自动停机装置、自动升温控制装置等。

2.4提高作业精度。为保证成品料的级配精度,现代沥青及水泥混凝土拌和设备广泛采用了微机控制的电子称量系统,并使计量过程实现了自动化。自动找平系统的应用,使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施工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可达到0.127mm/3m。采用超声波技术的自动供料系统,使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供料实现了自动调节,进一步提高了摊铺质量。

推土机铲刀、平地机刮刀、铲运机铲斗刀刃的电子(微机)控制,不仅提高了作业精度和作业效率,而且也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旋挖钻机因其施工工艺较为复杂,且在施工过程中对精度要求较高,自动控制功能的实现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精度。常见的有两种功能:钻桅自动调垂直功能和钻孔工程中自动回位功能。机械硬件方面,建筑工程机械基本上采用了的通用控制器、仪表,也有些厂家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定制开发了具有公司特色的控制器、仪表,可谓百家争鸣,各有各的特色,但殊途同归,目标一致。

2.5作业过程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工程机械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并减少因操作者的经验不足,对作业精度的影响,或操作不当,对作业质量的影响,保证工程质量。

3、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分析

3.1 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3.2 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3 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等人们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是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system,CIAS),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3.4 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篇4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7-0018-03

1 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设计概述

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不仅仅是对工期要求和完工节点时间限制进行关注,而且对实施项目的进度管理过程中的各方面的因素进行重点考虑。同时,系统中建立有基础数据知识库,还有效地植入智能Agent技术,使得系统对于各个影响因素能够灵活地纳入,并且能够进行有效、通畅、统一的信息交流。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地反映出工程建设中所出现的进度管理问题,具有一定的自主优化功能。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对于整个工程信息所进行的收集;分解整个项目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环节所必须承担的工作任务;估算项目所必要的活动时间;确认整个项目活动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关系;编辑整个项目以及各个节点目标的进度计划;对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这两者之间的偏差进行人为的跟踪;根据客观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优化;对项目的进度计划根据客观实际进行适当的调整等。

2 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可靠性原则: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加强数据的校正和审核,规范数据的采集流程,对数据实施动态管理,通过数据的更新,确保数据规划管理的可靠和及时;安全性原则: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对数据信息保密和安全要求比较高,需要采取多层防范和保密措施,不但要确保企业局域网内工作人员的分级按照权限操作,还要防止企业局域网外的非法用户侵入;先进性原则: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的设计要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要选择主流的软件产品,系统的网络通信、硬件设备、系统架构等资源配置要有较长的使用周期和一定的超前性;可扩展性原则: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应用平台的建立要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不但要确保系统体系结构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还要确保系统接口的灵活可变和可扩充性;可移植性原则: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的参与使用用户较多,并且每个用户的软硬件设备和环境也各不相同,因而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就需要综合考虑用户使用的各种情况,要具备较强的可移植性;实用性原则: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要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和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实际操作需要,要为企业领导和系统操作人员提供数据信息的分析、统计和管理。

3 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智能化设计要点

在建设工程中,实施进度管理系统智能化设计最开始是要对进度管理系统的既定工程的工作任务、所分配的任务属性和对进度产生影响的各类因素以及在各个任务之间所存在的依赖关系等明显性的内容进行输入,通过智能化进度管理系统的运行和在实际工程中的运作,使得进度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得以解决以及根据这些问题所制定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进行输出。人们根据这些系统中所输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做到人为地对系统进行干预,再将人为实施干预之后的信息再一次在系统中输入和运行。这样,通过多次的循环往复的操作,使得系统不断地得到信息反馈和人为的管理干预,而且将每一次的信息所存在的循环过程中的情况记录下来,就会得到优化的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持续有效地运行,以达到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3.1 确定建设工程实施进度管理系统设计智能化岗位设置

3.1.1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系统中岗位概念的引入。将建设工程项目分解成任务之后,为了完成具体性质的任务所设置的最小工作单位即是岗位。在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系统中对岗位概念的引入,这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众多的参与方组成了建设工程的主体,这些众多的参与方根据自己的客观实际情况来对自己的进度计划进行编制,这就使得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容易有信息交流沟通的障碍出现。这些参与方在进行进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虽然有不同的角度和原理,但可以把这些细分到岗位中去,所以在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研究时所选取的单位为岗位,这样就使得大家的语言得到有效地统一,这就会使得整个系统的信息之间存在交互使用的方便之处。在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和各项任务之间所存在的桥梁是岗位,可将参与到各个岗位的人员视同为具有某种标准技能的人,岗位不受到人员素质的变动而产生影响。

3.1.2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系统中岗位工资成本区间的设置。在进行建设工程项目建设中,对岗位工资成本区间的有效设置,可把实际工程中所必须要考虑到的各个因素都纳入到岗位中来,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物资、时间、资金、人员以及其他的相关消耗性资源等,再分别对各个因素设置合理的数据,且转化为相应的工作成本区间,从以上分析则可以将工作成本区间作为这个岗位所存在的合理成本区间。

3.1.3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系统中岗位知识库的建立。在进行建设工程进度管理设置岗位中,必须把握的方向是做好面向软件化和度量化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是在建设工程中建立岗位知识库。这使得所建立起来的岗位综合信息,不仅仅能够对于一般数据库具备机械存储功能,还能够具备拓展的面向工作任务的智能推理功能,即工作包,同时还具备对信息进行记忆、分类以及筛选等机械存储功能。岗位知识库通过推理机制的作用发挥,使工作包得以生成并输出。在该岗位工作包中可以实施进度管理智能化系统对于Agent指定接收的实现,这样就能够使智能处理功能和机械处理功能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3.2 确定建设工程实施进度管理系统设计智能化知识库

对建设工程实施进度管理系统设计智能化知识库的思路进行确定。由于岗位知识库只是一个类型的数据库,但岗位知识库与一般的数据库相比则多了一项推理功能。知识库是由相关的数据构成,其中所存在的信息知识由相应的数据知识构成,程序知识则由相应的信息知识构成,通过对知识库所具备的数据库性质,可以对知识库的基本数据结构进行有效讨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需求情况,对知识库的任务链所具备的推理机制进行讨论,通过对图形的列出,则可以将岗位成本区间所具备的各个主要性的因素之间所存在的数据结构关系简单地表达出来。在内容和联系中,成本空间所需要纳入的信息为内容,联系则是一个岗位可相对应于多个人工、机械和材料。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工、一个材料或者一个机械也可对应着多个岗位。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有效地使数据冗余情况减少,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存储和使用数据。

3.3 建设工程实施进度管理系统设计中智能Agent的应用

Agent是一个具有自适应性和智能性的软件实体,能代表用户或其他程序,以主动服务的方式完成一项工作。Agent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关键属性:自主性:Agent具有属于其自身的计算资源和局部于自身行为控制的机制,能在无外界直接操纵的情况下,根据其内部状态和感知到的(外部)环境信息,决定和控制自身的行为;交互性:能与其他Agent进行多种形式的交互,能有效地与其他Agent协同工作;反应性:能感知所处的环境,并对相关事件做出适时反应;主动性:能遵循承诺采取主动行动,表现出面向目标的行为;推理和规划能力:Agent具有学习知识和经验及进行相关的推理和智能计算的功能。

在建设工程实施进度管理系统设计智能化知识库模式中,智能Agent是作为人工智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的一个产物而存在的,因此其所具有的作用是通过对周围环境进行有效地洞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体系发挥作用于周边环境的智能体。当然岗位知识库可以通过作为任务Agent的知识结构体系存在,那么就必须要明白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提取的信息情况、对信息做到怎样提取、对信息提取的时间控制,这是任务Agent所必须面临解决的第一个问题,通常来说这也是要对任务Agent进行所谓的信念设置。在此基础上,任务Agent能够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信念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从而做出具体行为发出,任务Agent所必须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则是如何做到对行为的发出。当然,在行动的时候绝对不能做到盲目行动,对于行动要做到有目的的进行,并且要把这项活动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进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前人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关于建设工程进度管理智能化的方向和设计,可是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再加上所设计出来的系统初成,其所具有的效果还有待实践的考验。所以在今后的时间中,笔者必须做到针对该系统中的某一些具体的分部或者是分项工程进行有目的性的研究,通过对Agent软件平台的充分利用,使得上面的各种想法变成现实付诸于实践中,在对实际的工程建设中进行相关的操作作出应有的贡献,使得所做出的这些方法和设计能够持续和逐步地获得改进和优化,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金.GIS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08,(S1).

[2] 马国丰,屠梅曾,史占中,吴伟.基于关键链技术的项目进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

(3).

篇5

近几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设备应用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工程机械中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了降低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性问题,而且也体现出机械与科学技术的相互融合以及相互促进的作用,同时这也是未来我们国家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1]。

1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学科性相对比较强的综合性技术类型,其主要包括控制、机械、计算机以及电子等多方面内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表现出一些新的性质。下面针对其性质特点进行详细阐述。

1.1具有高效率低耗能性质

从传统的工程机械产品运行性能方面来看,普遍存在着生产耗能大及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机械产品性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工程机械生产产品已经难以跟上时展的要求。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步伐,在工程机械生产过程中引入机电一体化生产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源消耗,促进工程机械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2]。

1.2具有自动检测性能

工程机械一体机化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自动检测性能,对工程运行过程中每一个子系统都能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正确掌握工程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同时,在对工程机械设备检测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发现工程机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故障性问题,发出报警性信号,相关技术人员据此能够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工程机械设备运行的质量,确保工程机械设备能够在正常的状态下运转。

1.3具有低强度与高精度的特点

在工程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能够使得工程机械设备朝着低强度与高精度的方向发展,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促进工程机械设备整体性能的提高。比如,现代沥青施工材料在建筑混凝土工程应用过程中,通过微机系统的应用,其能够对电子称量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施工工程的工作效率[3]。

2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合理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产品生产质量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工程机械生产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工程机械设备也逐渐朝着智能化、系统化及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2.1机电一体化技术朝着微型化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朝着微型化的方向发展,所谓的微型化主要特点表现为相关的电子设备产品尺寸非常之小,一般情况下,其体积都在1立方米以下,并且这种微型设备产品具有较高的性能。与正常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产品相比,微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产品不仅耗能小、体积小,而且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被广泛的应用到工程机械设备产品过程中[4]。

2.2机电一体机化技术朝着系统化发展

所谓的系统化主要指的是,工程机械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模块化的性质,在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机械设备产品能够灵活地进行重组,并且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随意地进行组合,增强了机械设备产品的实用性。同时,随着工程机械设备产品系统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机械设备的所有子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要求提高其综合性能,完善工程机械产品的各方面性能。

2.3机电一体化技术朝着智能化发展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经过工程机械设备产品的不断改革与创新,逐渐研发出人工智能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结合的工程机械设备产品,并且与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联合应用,对机械设备整体质量与性能的提高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工程机械设备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及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不仅使得工程机械设备产品低能耗及高效率的生产目标得以快速实现,且也使得工业生产整体质量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未来我们国家工程机械设备产品运行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下,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渐朝着微型化、系统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工程实践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程机械设备中,不仅提高了工程机械设备的整体质量水平,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劳动力,促进了工程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鲁鑫康.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9):108-109.

[2]邓培彬.在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3(5x):237-238.

篇6

全球信息化在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到了现代化办公的各个领域。运用计算机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的办公自动化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现在正逐渐改变着工程造价的运作方式,使其从传统手工操作管理方式转变为现代数字化管理模式。不仅减轻了预算人员的劳动,提升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造价确定的准确性。另外,还对建筑造价全过程能更有效地进行监督,管理也更加规范。

1计算机在造价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

1.1 计算机能快速提供信息

目前,国内工程造价改革、招标投标体制改革均在如期进行,“量价分离”、“单项报价”、”低价中标”正在这一项工作中形成共识或有关法律文件。快速报价,准确报价对每一个投标单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做到这两点则必须:建立工程造价信息网。提供不同工程类型的工程造价指数,提供典型工程分析和大量中标工程可供查询。既可以对一般企业的估价概算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可以用来指导快速报价,并对预算审核工作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建立资料价格信息网,定期公布材料信息,为概算工作提供准确的材料市场价格,概算软件与信息网的整合。

1.2 工程量价分离事在必行

国内工程项目的标价还是按定额直接费乘以费率再做调整的方式来确定,定额是根据特定时期行业中平均工效和常规施工技术及工艺核算出加权均值费率。根本无法反映本企业的施工技术特色,旌工工效及建造成本水平。根据需求,预算定额必须实行“量价分离”,即只对工程人工、材料、机械数量做统一界定,而价格则根据市场确定。在确定工程造价时,就必须根据当地、当时已完工及正在建设中的工程项目统计资料及市场询价测算所得的成本为基础,并考虑本企业的施工特点及专长,人机工效,调整核算出该工程项目的直接成本,再加上预期利润及项目执行中的各种不可预见费,得到最终造价。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详尽经验数据为其提供参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这种工程造价管理办法提供了可能。

1.3 计算机在造价领域涉及广泛

目前,国内房屋建筑物的评估方法中以重置成本法应用最为广泛和普遍。每项工程由于它的用途不同。其从设计结构、施工方法、施工条件、配套设施等及人工、材料、机械价格均有所区别。在评估过程中需对已完成或在建项目所积累的工程造价构成做详细分析,并分别对评估对象、范围、编制内容、编制时间、编制目的进行修正。这就需要拥有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工程预决算资料。这些资料的编制汇总都需要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帮助,才能迅速准确地对建筑物做出评估。大量实例表示,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阶段,是从投资决策至初步设计结束,影响工程造价程度约为75%。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设计阶段。同一建设项目,不同的设计方案,这就会有不同的造价,只有把工程的功能和造价两方面相结合。从而取得最大系数价值,即满足必要功能的费用。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把工程设计和造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工程造价的信息资料来源于实际发生的工程,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将为此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计算速度。

1.4 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建筑工程造价数字化管理

目前.就是依托扫描仪、打印机、绘图仪等硬件设施及互联网传输环境,发挥计算机软件的智能管理的高效、精确与自动计算概预算的作用,排除人为干扰,更加真实、更加直观全面解析造价结果。

利用计算机进行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编制.人们已经从以前利用计算机单纯的打字,发展为进行全面地数据处理,进而发展到从软件到硬件全套的成熟办公体系,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更加灵活和智能化,除特殊情况外,基本摆脱了大量的手下操作,造价员可以从繁重的数据计算中解脱出来.从事其它更加重要的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运用计算机实现工程造价的自动化的核心部分是应用软件。根据本行业的工程造价计价依据进行工程预、结算的编制和审核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是目前技术开发最为成熟、开发成果最多、推广最广的应用之一。其实现功能基本上是在软件上套用某一定额,再输入已计算好的工程量,并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机上做出调整。

1.5 信息化使工程造价管理实现信息化的沟通

信息化不仅运用在每个工程造价中,还使工程造价管理实现信息化的沟通,除了建立信息资源库提供科学、准确、全面的评价和确定方法外,还应在项目评估、工程设计、造价管理等各工程软件间建立起,必要连接的沟通渠道,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电算化工作,将会在投资项目评价软件、设计软件和施工图预算软件之间建立起无缝连接的沟通渠道,在项目评估、工程设计、造价管理等各部分工作间实现数据信息的低成本转移,造价信息的规范化处理和低成本传输使得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开发的难点迎刃而解。另外,这种信息的有效传输还可以将项目建设的业主方、委托方和施工方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共同进行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使工程投资得以有效地控制。

2计算机软件在工程预算中的应用

2.1 工程量计算软件

该软件主要用于协助从施工图中计算出工程量,按照数据录入操作方式不同。可分为图形法(平面解析法和CAD方法)、表格法(图表结合法)两种。

2.2 工程预决算软件

该软件主要是利用识读施工图纸取得的工程量清单套算定额,计算工程价格,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领域最早投入开发的应用软件。

2.3 定额管理软件

该软件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范畴,主要采用数据技术协助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维护定额库,并在编制定额时直接生成所需的排版格式。

2.4 钢筋算量软件

该软件主要用于计算钢筋用量,目前国内这类软件一般采用表格法、图集法或二者结合,并且钢筋抽样软件是与工程量计算软件集成为一体的,两者共享构件参数数据。

3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造价应用中的制约因素

3.1 软件功能不完善

计算机技术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应用的目的是使从业人员摆脱繁琐、枯燥的重复劳动,实现办公的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化。但是,现阶段造价管理软件并没有完全实现其使用目的,技术方面仍需不断提高和完善。

3.2 计价模式不合理

目前,造价管理领域普遍执行的是“量价合一“计价模式。各地区的材料价格,取费费率千差万别,同时各地都可能有一些关于地区建筑和材料的特殊规则和规定,以及地方造价管理部门政策性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造价软件的地方性较明显。同一套造价软件不可能在所有地区适用。

3.3 软件开发政策滞后

篇7

随着对知识管理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点已经从定义、概念等方面深化到具体工程项目的应用发展中。知识管理在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为工程项目的质量提供了新的保障,也为管理模式的改进添加了新的动力。

1、知识管理与质量管理的概念

1.1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的概念到目前为止仍无统一界定,业内有如下几种对知识管理概念的认知:(1)知识管理是一种对组织知识资产进行挖掘与开发的目标观念性指导,其指导对象包括两种类型的知识,即外显性如,技术理论、文件资料等和内隐性知识。知识管理存在着对知识的识别、创造等过程,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来创建知识体系进而达到组织学习的目的。(2)知识管理是一种能将组织或个人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最大程度调用与挖掘的方式。(3)知识管理是一种通过了文献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而产生的延伸管理产物。(4)知识管理本身可分为知识库、知识通道、知识环境与知识资产。

综上所述,知识管理就是组织或个人,通过一定管理制度对知识进行获取、挖掘及创新的应用,以达到提高组织或个人创造价值能力的提升,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到额一个过程。

1.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概念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概念具有针对性,是对建筑工程用途以及能否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特性的一种限定。早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利用数理统计来对生产过程中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已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其特点是:全面、全过程、全员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贯穿整个建筑施工的全过程,组织内能够进行管理的所有事物及人员均在管理范畴之内,并对全面综合实行多方式管理法以达到劳资双方都受益的目的。

1.3知识管理技术

知识管理技术的概念较为广泛,一般是指能够协助人们获取、开发、存储以及传递知识的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就单一技术体系而言,知识管理技术覆盖着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作为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使得管理系统成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外显性知识与内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为知识管理提供了方便,同时通过知识的利用与共享,给人们带来一定的效益。不仅仅计算机技术,在编辑出版技术、发行技术等知识传媒技术中,知识管理技术亦发挥了相当的作用。日常中我们接触的知识管理技术大多是以计算机现代信息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知识发现技术以及知识库技术在知识管理技术中亦有相当比重。

1.4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同时具有对知识进行管理并协同进行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同时它也是一个综合系统,融合了管理的方法、处理决策以及组织发展规划,是知识管理的实施平台。知识管理系统主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功能:(1)知识的累积 累积统计自组织建立知识库以来,在应用过程中所收获的知识,为实施知识管理打下基础;(2)知识的共享 可以使企业或组织内部,每一个项目的运行都能在全企业经验知识基础上,帮助管理部门了解动态、行政部门定制制度;(3)知识的交流 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交流对企业或组织内部氛围以及文化结构有着积极的作用,能使企业或组织成员间的交流变得无障碍,从而使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融合。(4)知识创新 通过上述的累积、共享与交流,来实现对知识和信息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目的所在【1】。在经济现代化的社会,知识本身不仅仅是重要的资源同时知识作为商品,在各国的各个具有创新特色的产业结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大,知识管理的实施促进了知识的创新,加强了企业或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任务

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管理的重点以及重点要求的提出是不一样的。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知识管理的实施成为知识经济浪潮中的重点。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从知识的创新、应用到知识的再创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施 贯彻落实建筑工程中相关的质量管理法律与法规,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进行有根据、有规范的质量监督检查;质量管理相关人员对受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建筑构件厂的等级与营业范围进行管理核查,以确保各个步骤的落实到位;上级对县级质量监督机构进行资质上的审查,重点考核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2】。(2)评定 评定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相关检验,对工程质量的好坏进行划分从而核准出地区所属的优良工程。(3)创新 试验、鉴定被采用及推广的新结构、新技术以及新工艺,掌握建筑工程质量的新动态,对这些新的信息进行综合,进而对在监督建筑工程质量中的经验进行交流。(4)裁判 对建筑工程中出现的重大质量事故进行分析及处理,并对劳资双方就工程质量问题所产生的纠纷进行判定就仲裁【3】。

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问题较为突出的是体现在管理监督的方式上。监督方式的陈旧,目前政府监督部门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还是以文件的送达与现场监督的方式来完成,没有涉及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监督工作的信息化未能得到实现,从而亦无法利用知识管理技术来对工程质量的信息进行挖掘,导致新技术、新工艺和经验交流等职能无法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信息亦无法得到综合利用。

4、知识管理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4.1在质量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从建筑工程的开始阶段,工程质量管理就贯穿于整个工程期,知识管理的应用可以针对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来进行:(1)施工前期 施工前期,项目方案的知识管理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主要包括进行教育训练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建立知识管理中心、知识库来对知识进行分类与筛选。(2)施工期 知识管理系统在施工期主要任务就是根据系统的规定,获取、存储知识,进而将所获取的知识进行传播与应用【4】。施工企业对质量管理的知识进行收集,通过知识管理中心的分析,对异常质量信息进行质量知识管理与挖掘,最终对专家的意见进行评估【5】。(3)竣工期 建筑工程完成后,知识管理中心可根据施工工艺与工程类型等对工程的质量进行评估,有助于优秀方案的推广以及知识库标准的改进,然后通过各种信息工具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改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4.2对影响质量因素的作用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以及施工方式等,良好运营知识管理以提高工程质量需做到如下几点:(1)学习机构的组建 学习机构的组建能够培养整体的学习氛围,使组织更为人性化,进而实施知识管理。(2)小团队的建立 各个团队之间可将各自的经验与知识进行交流,使得知识的获取面更为广泛,不仅仅在治疗管理中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整个企业或组织也形成了管理知识、分享知识的良好管理文化氛围。(3)材料、施工方案的管理 对材料与施工方案的管理应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化,从而指导材料等的选购,通过知识管理来达到一个有效的控制,使其能够符合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要求。

4.3在管理主体及方法上的应用

建筑工程的实行,其参与方是很多的,主要有企业、施工队、项目管理与监理,因此,质量知识管理系统的监理必须满足各个参与主体的要求,以达到预防、处理因知识局限而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6】。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管理能提高各个主体对相关方法的使用效率,从而更好的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

5.小结

不论外显性知识还是内隐性知识,他们均应该是流动的,可互相转换的【7】,这样,知识的相互促进与共享使企业或组织的信息面相对广、信息量相对充足,根据知识管理的理念,建筑工程管理系统能得到更好的完善与实施。

参考文献

[1]林纪宗, 张其春. 知识管理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价值工程.2005,(11):53-55.

[2]王耀华,吴贤国,骆汉宾. 知识管理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4,12(4)81-83.

[3]王巍,楼新远.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宁夏工程技术,2003,2(1):66-69.

[4]王众托. 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问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3)。

篇8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工程造价;造价估算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s,简写为ANNs)也简称为神经网络(NNs)或称作连接模型(ConnectionistModel),它是一种模范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这种网络依靠系统的复杂程度,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从而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可以通过预先提供的一批相互对应的输入-输出数据,分析掌握两者之间潜在的规律,最终根据这些规律,用新的输入数据来推算输出结果,这种学习分析的过程被称为“训练”。

一、神经网络的建立

虽然人们还并不完全清楚生物神经网络是如何进行工作的,但还是幻想能否构造一些“人工神经元”,然后将这些神经元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连接起来,模拟“人脑”的某些功能。

在1943年,心理学家W. McCulloch和数学家W. Pitts合作,从数理逻辑的角度,提出了神经元和神经网络最早的数学模型(MP模型),是神经网络研究的开端,更为后面的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神经网络度过了萌芽期、第一次期、反思低潮期、第二次期、再认识与应用研究期五个阶段。目前,神经网络已成为涉及多种学科和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前沿交叉学科。

神经元分为分层网络和相互连接型网络。所谓分层网络,就是一个网络模型中的所有神经元按功能分层,一般分为输入层、中间层(隐含层)、输出层,各层按顺序连接,隔层之间均采用的是全互连接,但对于同一单元间,不互相连接。分层网络可细分为简单前向网络、反馈前向网络和层内互相连接的网络。人工神经网络结构是一种多层的网络结构,一个典型的前向网络。

某个神经元 j 的输入―输出关系为

其中,θj为阀值,ωji为连接权,f(•)为变换函数,也称活化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

对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我们只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去描述我们所了解的情况。同样,人工神经网络也只可能是在某种程度上对真实的神经网络的一种模拟和逼近。

二、在工程造价中的运用

成都市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后选取了基础类型、结构类型、工期、层数、建址、层高、内装修、门窗、单位造价等10个影响工程造价和工程量的特征作为模型的输入。考虑到各个工程中门和窗数量差别很大为提高估算的精度我们把门数量和窗数量作为输入,其数量在工程施工图纸上很容易查得,不需作复杂的计算。对于其他文字性表达的工程特征需转变成数字后作为网络的输入。

很明显的看出,测试样本总体误差率比较小,平均误差为283%,基本满足估算要求,随着工程资料的不断积累,选取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样本,误差将不断缩小。

意义:

通过这次研究,我们了解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即通过误差反向传播建立多层前馈网络的学习收敛过程,该过程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在训练中通过计算输出值与期望值之间的误差,来求解输出层单元的一般化误差,再将误差进行反向传播,求出隐含层。并了解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之上的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模型,了解了平滑指数法、类比系数法、模糊数学估算法的基本原理与其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人工神经网络,作为90年代逐渐被运用的人工智能技术之一,能像一个经验深厚的造价师,根据工程类型、特征及其相关情况,结合数据和经验,准确的估算出其造价。我们也通过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对于我们从事建筑造价的大学生来说,是一次难能可贵的研究机会,能够较深层次的了解行业中的专业知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中国建筑企业在面临很好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现在的市场竞争机制已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他要求我们提高效率,尽快拿出自己招投标方案,但是传统的预算方法以及现行的计算软件都必须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计算出结果,而且计算的结果准确度还不是很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成了建筑界的热门话题。同时作为建设方的业主,他们同样对快速预算很感兴趣。因为确定工程造价是建设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方法。如建设前期的工程造价估算、初步设计阶段编制概算、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制预算,特别是建设前的估算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因为它是我们进行成本控制的起点。对于建设单位而言,它们不仅能在进行设计招标之前大致确定该工程的造价,而且还能在工程施工招标前定出合理的标底。可见快速预算有其很现实的发展研究背景。近几年许多学者都在这方面努力探索,并取得了很好成果。 神经网络和模糊数学的快速发展应用为工程快速预算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我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模糊数学和神经网络的结合原理,认识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和工程预算原理的工程快速估价的模型,并通过住宅建筑估价模型的建立,说明模型的实现方法且验证其实用性。这次研究对于行业经验不足的我们十分宝贵,我们通过书籍等资料更加全方位的了解了我们未来所讲从事的行业的知识,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做了良好的铺垫,积累了宝贵财富,我们将在了解这些专业知识之后熟练地运用,以更好地促进行业的发展。(西华大学;四川;成都;610039)

参考文献:

① 汪应洛、杨耀红,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4,6(7):26-33.

篇9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建筑施工行业是传统行业之一,在当前高新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其行业应接受高新技术带来的优势。在进行复杂大量的建筑施工时,为了保障不间断地有节奏工作,应使各个施工环节协同运作、步调一致,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事先制定准确无误的组织计划和施工方案。而运用以往的工具和计算技术,早已难以保障准确地、及时地处理大量繁琐的施工技术资料。于是本文着重对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虚拟仿真技术的概念

虚拟施工技术(VC)是对实际施工过程的模拟。它运用结构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等相关设备的支持下,对施工过程中的物品、人员、财产、施工过程进行逼真演练,以便事先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优化与控制能力、缩短工期、增强施工过程中的决策、减少风险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均有显著作用。[1]

二、虚拟施工所需的技术支持

虚拟施工需要众多学科领域来提供技术支持,主要包括为虚拟现实技术、优化与建模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以及相关的软硬件技术。具体情况如下:

2.1虚拟现实技术。它综合了传感器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显示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等众多学科,它为人机对话提供了更直观和逼真的三维画面,而且还可以在多维空间上创建一个虚拟环境,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2.2建模与优化技术。应用此原理进行工程的设计、规划、管理、施工时可以综合全面地考虑在时间、经济和技术上的最佳方案,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优化方法也是虚拟施工中的一个重要技术。建模方法实际上是虚拟施工的另一种支撑技术。虚拟施工的模型包括:设计模型、基础模型和施工模型三大方面。其中施工模型与工艺参数联系在一起,以反映设计模型与施工模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施工模型必须具有以下几大功能:施工数据表、计算机工艺仿真、施工规划、物理和数学模型、统计模型等。

2.3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土木工程中仿真技术主要运用在施工技术与管理和结构计算。计算机仿真技术是虚拟施工的最重要部分。在结构工程施工方面,内力仿真分析将直接给工程施工安全提供保障。[2]

2.4软硬件基础。虚拟施工技术是数据库技术、CAD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多种学科技术结合而成的。只有当软件和硬件同时发挥作用才能使仿真技术得到充分利用。

三、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与现实意义

在建筑施工中虚拟仿真技术的作用不言而喻:首先,它有助于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建筑市场的管理。在招投标时,虚拟仿真技术可以直观地对投标各方的方法、成效和施工工艺进行比较,从而达到公开、透明、公正、公平的目的。这样就大幅度减少了不正当行为的出现,对规范建筑市场管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它还能帮助判断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以便对不合理处进行及时修改,优化设计方案,这对一些重大工程极其重要。因为设计方案毕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主要由设计者的知识水平和施工经验来决定,因此对于同一个施工项目不同的设计师有着不同的方案,这时就需要用到虚拟仿真技术来科学地、直观展现不同施工方法措施和施工组织的具体效果,以便定量地对各种方案进行对比,真正实现施工方案的优化。运用虚拟施工技术能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事先模拟,使技术人员能在施工前最大可能地了解到各个构件在实际工程中的相互关系和相对位置,对施工方案进行相应调整,计算其相应工况应力,对多种施工方法进行实验分析。这样对于下面几个方面将会产生重大的作用:(1)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我们知道,现在的建筑物因为设计师的不同,所以,基本上每一个建筑都有它自身的风格,这就导致了我们不可能复制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但是,如果采用施工虚拟仿真技术,我们就可以解决因为在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对于施工组织的选择和优化以及施工的方法所产生的局限性的问题。同时还可以直接的看到每一种施工组织措施和施工方法相结合时产生的不同的效果。这样就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从不同的施工方案中选择出最适合的施工方法,从而更好的完成施工。(2)施工技术的革新和新技术的引入,对于施工技术人员来说,施工虚拟仿真技术不仅能让他们更好的发挥出他们的创造性而且还能在成本很低的情况下完成施工新工艺的试验。这样,我们不仅降低了其试验的风险,还能大大的缩短引入和推广的时间。(3)施工管理,施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隐患,而施工虚拟仿真技术在模拟施工的过程中就可以让我们很清楚的看到这些安全隐患,从而在施工过程中能有效的避免或者尽早提出解决方法。(4)安全、生产培训施工虚拟仿真技术具有实效性、全面性的技术优势,对操作人员了解操作流程起到了重要作用,保证了施工任务的安全性,同时有效提高施工质量。(5)考察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则也需运用大型工程设计施工虚拟仿真技术,该项技术不仅方便了对需优化部位的修改,更对业主、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三方的沟通与设计交底提供了便捷准确的方法。 [3]

四、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存在主要问题:

计算机硬件和仿真软件本身的发展是仿真技术能否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得以推广和应用所遇到的主要瓶颈。目前应用虚拟仿真施工系统所面临的难题有:(1)由于虚拟仿真系统具有需要在较高的专用工作站或实验室上进行的特点,导致了开发和应用要求的硬件平台较高,从而导致了企业在自行开发系统的过程中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在专用虚拟实验室的建造以及国外进口设备和软件的购买上,这势必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另外,系统的演示受设备的限制,移动的不方便性都在企业的考虑范围内。(2)单项工程的开发需要一个方便的开发平台,这个平台的提供需要一套面向建筑工程施工的专用集成型软件系统。由于虚拟仿真系统在工程施工中几乎没有集成型软件,导致了在单项工程进行开发时,需要从国外进口相关软件平台作为支撑,再加上工程施工中影响因素较多,以上的种种因素成为了开发一个项目所需成本较高的客观因素。(3)目前,虽然我国一些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已成为开发和应用施工定额软件、施工管理软件的主力。他们通过建立自己的设计研究院,为施工企业的技术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而且部分的工程技术人员已具有一定的软件研发能力和应用水平。但是,无论是施工企业要引进专业软件人才,还是培养自己的开发骨干,都会给施工企业的开支造成巨大的压力。[4]

五、总结:随着虚拟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虚拟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入、普遍,它能大大提高工程管理和施工的效率,保证进度的进展,节约成本,提高安全性,减少工程风险等。在虚拟现实系统的施工组织与管理下,通过建立虚拟模型和虚拟施工过程来实现工程事先模拟,这必定会成为传统的施工管理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杜晓刚.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 - 中华民居 - 2011(6)

篇10

虽然现在有更多新型技术与材料被应用到建筑给排水系统建设中,施工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能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节能减排整体建设背景下,需要针对目前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施工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分析,确定能耗大的原因,并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选择最为有效的优化措施,保证设计方案既可以保证人们正常生活需求,同时也可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在整体上提高系统施工的综合效益。

一、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现状分析

1.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作为建筑工程基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其设计效果是否合理决定着供水功能的实现效果,同时也影响着水资源的能耗。就我国建筑给水系统设计现状来看,最为常见的设计问题为给水系统超压,此类问题在设计与施工时很难被发现,在施工完成投入使用后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另外,卫浴与厨房是建筑集中给水位置,如果所选卫生器具陈旧降低耐用性与密封性,就会出现冒、漏、滴等问题,增加水资源的用量造成浪费。针对此种情况,在对建筑给水系统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工程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合理确定供水压力,并且要选择质量优良的卫生设备,例如高效节水型坐便器每次即可节约一半左右的用水,浴室选择用手拉延时自闭淋浴器等,均可节约水资源的应用。并且,在给水系统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必须要及时进行处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主要作用是将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废水排除,与积水系统不同,排水具有一定腐蚀性,在应用过程中更容易对管道造成腐蚀,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渗漏水问题,不但会对管道系统造成影响,严重的还会对建筑结构产生不良影响。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供水管道与配件等位置的渗漏,主要是因为施工选用管材不合格,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渗漏水问题,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并且,建筑排水管道基本上均埋设在地下,出现问题后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这样就对处理措施的实施带来了难度。针对此类情况,在对排水系统进行设计时,应尽量选择用质量优良的管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污水与废水管道进行分隔,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利用[1]。另外,还可以适当的而设置水表,来控制供水水量,并且还可以对管道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管道渗漏水问题,进而可以及时解决。

二、建筑给排水节能减排优化方式

1.节约用水优化

1.1使用新型设备

在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时做好对卫生间的储水与防水工作,避免出现滴、漏、冒等问题。通过选择用先进的卫生器具,来提高对水资源的应用效率,在完成同样服务功能的同时降低水资源的用量,尤其是现代自动化节水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卫浴设备中的应用,可以对用水量进行监控,当水量超额使用时,系统将会启动自动关闭作用停止用水[2]。另外,对于厨房来说,其用水比较集中,应选择用密封性优良的水龙头,减少漏水问题的发生,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另外,变频调速供水以及气压灌供水现在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城市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变频调速供水即利用变频器来实现对水泵两端供电频率的控制,达到对电机循环全启动以及无极调速的目的。

1.2水箱浮球阀设计

主要是针对屋顶水箱的设计优化,传统的屋顶水箱浮球阀为阀芯两部到位的配重逆开式浮球阀,为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需要将新型技术应用到其中,实现浮球阀的改善优化,如后期的液压式浮球阀、呼吸阀等,以及浮球阀为导阀控制型浮球阀的应用,可以对传统浮球阀开关灵活性低缺点进行完善,并降低了水箱水溢流问题的发生,提高了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1.3建筑中水利用

对建筑给排水系统进行节能减排降耗设计,本质上就是节约水资源,降低水资源的浪费。针对此,则可以对排水系统进行优化,将污水与废水进行处理后达到再次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另外,在对给排水系统进行设计时,需要做好对供水压力的监测计算,将其限定在规定范围内,杜绝出现超压出流问题的发生。

2.能源优化措施

2.1二次供水设备应用

传统的水泵-水箱供水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水资源被污染,降低水资源的应用效果,为改变此类问题,需要积极将新型的技术应用到其中。从我国建筑给排水系统能源优化现状来看,最为常见的即变频高速供水,常见的有变频气压供水与变压变量供水,对供水设备运行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基于能源优化的要求,将二次供水设备应用到系统中,争取不断提高资源的应用效率[3]。一般情况下,在用水低谷状态下,水资源的应用效果会与设计存在一定的差距,为降低两者之间的差距,就需要在进行设计时,确保能够完全符合低谷时期用水量实际变化的特点。即当低谷时用水量为断断续续的小流量时,则应保证供水设备能够适应断续的供水压力要求;当低谷时用水量低于最大流量五分之一时,在设计时则应将小流量泵设置成小流量环境自动切换模式。

2.2太阳能供热系统应用

热水供应是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的要点,尤其是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在对系统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做好对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确保其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在选择热水供应系统时,需要在满足其基本使用功能要求下,尽量选择流率小以及热水消耗量低的方式,并且要在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来对其进行优化,提高换热器的热效率,减少热损失。太阳能为一种新型能源,其加热设备主要分为热管式与真空管式两种,具有保温性能好、操作简单、解热效率高以及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效率[4]。另外,在选择集热器时要对其承压能力进行分析,同时要做好抗冻性能以及抗热冲击性能的综合研究,确保其可以在整体上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结束语:

在对建筑给排水系统进行节能降耗设计时,需要结合工程特点,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明确设计中现存的问题,结合以往经验来选择相应的优化措施,争取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应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在整体上提高给排水系统设计的综合效率。

参考文献:

[1] 莫子群.试论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设计[J].科技展望,2014,11:67.

篇11

1.现代土木结构的概念

现代材料技术的发展进步促使了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材料的生产业已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各种具有信息采集及传输功能的材料及元器件正逐渐地进入土木工程师的视野。人们开始尝试将传感器、驱动材料紧密地融合于结构中,同时将各种控制电路、逻辑电路、信号放大器、功率放大器以及现代计算机集成于结构大系统中。通过力、热、光、化学、电磁等激励和控制,使结构不仅有承受建筑荷载的能力,还具有自感知、自分析计算、自推理及自我控制的能力。具体说来,结构将能进行参数(如应变、损伤、温度、压力、声音、化学反应)的检测及检测数据的传输,具有一定的数据实时计算处理能力,包括人工智能诊断推理,以及初步改变结构应力分布、强度、刚度、形状位置等能力,简言之,即使结构具有自诊断、自学习、自适应、自修复的能力。这就是现代土木结构概念的形成过程。

2.建筑工程土建技术常见的问题

土建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从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比如盲目套用图纸,结构方案不正确,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施工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施工质量低劣;或是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擅自代用材料等原因所造成。由此可见,即使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原因有时截然不同。所以,在处理质量问题时,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例如建构筑物的不正常沉降,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与持力层不符;也可能是未处理好不均匀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等;土建工程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费用;重者,给工程留下隐患。同时同类型的质量问题,还有可能一再重复发生。

3.现代土木结构技术分析

3.1结构智能化

传统的土木结构是一种被动结构,一经设计、制造完成后,其性能及使用状态将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可预知性和不可控制性,这就给结构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展出了在线监测结构,它赋予传统土木结构以在线监测机制,从而为探知结构内部性能打开了窗口,使人员可以方便地了解结构内部物理、力学场的演变情况,这就是结构智能化的第一层次。在在线监测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监测数据的智能处理机制,使得结构具有自感知、自诊断、自推理的能力,从而使结构实现了第二层次的智能化。

3.2现代土木结构分类

现代土木结构按其材料可分为两种类型,分述如下。

3.2.1嵌入式现代土木结构

在基体材料如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嵌入具有传感、动作和控制处理功能的材料或仪器,并集成进现代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由传感元件采集和检测结构内部信息,由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知控制处理器,由控制处理器指挥、激励驱动元件执行相应动作。

属于这种类型的智能结构只需对传统土木结构加以改进即可,无须额外研究结构的传统力学性能,易于做到传统结构与智能结构的平稳过渡,故而成为研究的焦点。

3.2.2基体、智能材料耦合结构

某些结构材料本身就具有智能功能,它们能够随着自身力学、物理状态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一些其它性能。如碳纤维混凝土材料能随自身受力情况而改变其导电性能,只要探测到这一改变,便可以间接获得结构的内部力学信息。

按照结构智能化目的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类:①具有裂缝自诊断和自愈合功能的智能混凝土结构;②具有应力应变状态自诊断功能的智能混凝土结构;③具有变形、损伤自诊断功能的智能混凝土结构;④具有疲劳寿命预报能力的现代土木结构;⑤具有监测钢筋或钢构件锈蚀状态能力的现代土木结构;⑥具有感知和自我调节功能的智能减振(桥梁)结构。

3.3现代土木结构的研究内容

3.3.1智能化设计

现代土木结构的首要研究内容就是对传统结构智能化的概念设计策略性研究。需要针对结构类型及其重要性的不同,以及现有工艺技术水平和经济资金情况等多个方面因素,合理地确定智能化目标,在兼顾技术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节省的前提下采用合理功能层次的现代土木结构。确定了智能化目标以后,就需要着手做一些准备工作,它们是:对结构在使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预测,对结构在力学物理环境下出现的各种反应进行预估,以确定结构中需要实现智能化监控的部位,确定整体监控方案。

3.3.2由传感元件实现智能控制

另外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就是传感元件。感觉是现代土木结构的基础,它利用在传统建筑材料中埋入传感元件(或利用传感、结构耦合材料)来采集各种信息,经过处理分析,才可实现自诊断、自驱动等智能控制功能。有鉴于此,应对传感元件提出一些特殊要求如下:

①尺寸细微,不影响结构外形;②与基体结构耦合良好,对原结构材料强度影响很小;③性能稳定可靠,耐久性好,与基体结构有着相同的使用寿命;④传感的覆盖面要宽;⑤信号频率响应范围要宽;⑥能与结构上其它电气设备兼容;⑦抗外界干扰能力强;⑧能在结构的使用温度及湿度范围内正常工作。

可列入研究范围的元件有:光导纤维,压电陶瓷,电阻应变丝,疲劳寿命丝,锈蚀传感器,碳纤维等。

3.3.3作动材料分析

现代土木结构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结构的智能控制,而控制是由作动材料实现的。利用某些存在物理耦合现象的材料,尤其是机械量与电、热、磁、光等非机械量的耦合材料,作为结构的作动件。可以通过控制非机械量的变化来获取结构特性(形状、刚度、位置、应力应变状态、频率、阻尼、摩阻等)的改变,从而达到作动目的。对它的要求主要有:①与基体结构耦合良好,结合强度高;②作动元件本身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高;③驱动方法简单安全,对基体结构无影响,激励能量小;④激励后能产生高效稳定的控制,反复激励下性能稳定;⑤频率响应范围宽,响应速度快,并可控制;常用的作动材料有记忆型合金、压电材料、记忆聚合物以及聚合胶体等。目前有关作动元件的研究正在一些领域展开,如董聪、Crawlay等人评述了几种常用作动/传感材料的性能。

4.结论

正如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原动力一样,现代土木结构及智能建筑不仅对于未来土木界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于目前主要的高科技领域而言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研发及实现必将进一步带动其它高科技领域的进一步提高,是土木工程界的知识经济。

【参考文献】

[1]费跃忠.上海光源主体建筑土建工程关键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08,(03).

[2]杨圣扩.大体积混凝土早期裂缝的施工控制[J].施工技术,2008,(S1).

篇12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refers to the ability to project cost system for collecting, processing, sorting, computing, analysis, forecast and auxiliary decision-making, transfer, storage, maintenance and use of computer systems. It can be fully accumulation and analysis th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data, and can effectively use past data to predict future price changes and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to the project cos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ontrol. So it makes sense to research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o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his article first to th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were summarized, and then discusses th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rom six aspec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and analyzes on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application of it, and the developing prospects of the system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engineering cost;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quantities; Dynamic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intelligent.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工程造价信息系统(CCIS-Construction Cost Information System)是管理信息系统(MIS)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它是由人和计算机组成的,能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信息进行较全面的收集、传输、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通过积累和分析工程造价管理资料,能有效利用过去的数据来预测未来造价变化和发展的趋势,以期达到对工程造价实现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的目的。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依赖于原始资料。它不仅包括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建设项目的资料,还包括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方面的资料;不仅包括工、料、机信息,还包括量、价、费指标;不仅包括固定不变的基础数据,还包括因时因地而异、反映随行就市的“鲜活”因素。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于工程实践。不同的阶段,系统得出的结果不同,工程造价管理全程中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价、结算价以及竣工决算的造价资料有较大的差别;级别不同,造价管理系统的层次不同,国家级、省市级与公司级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有着不同的职能要求;工程项目的主体不同,造价管理工作的侧重及指向不同,工程项目的主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咨询中介机构等有着不同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工程套价软件

造价计算软件应用工程造价计算软件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套价软件,软件的功能主要用于套定额计算工程造价,是造价领域最早开发投入的应用软件之一,经过多年的改进已比较成熟并广泛应用,取得了显着的效益。

手工计价时,调价的处理首先基于准确的工料分析,在工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查询材料的市场价,确定每种材料的价差,最后汇总所有材料的价差值。利用软件处理调价的方法通常是允许用户输入或修改每种材料的市场价,工料分析、汇总价差由软件自动完成。更好的处理方式是采用“电子信息盘”。

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一般会定期造价信息;优秀的软件公司,应能及时向用户提供造价信息的电子版。如广联达公司的造价信息电子版可以以软盘的方式向用户邮寄,用户也可通过国际互联网上的广联达公司网页下载,或直接到当地服务机构索取等多种渠道获得。获得信息盘后,通过软件提供的安装功能装入,这样,需要调价时只要选择适合的造价信息,所有的材料价格将由软件自动调整。

(二)钢筋计算软件

和套价软件类似,现在的发展比较成熟,都属于数据库类的软件,科技含量比较低,只能作为减轻造价人员烦琐劳动的工具。

(三)工程量计算软件

工程量计算软件应用工程量计算,国内软件最常采用的是图形法。工程造价软件主要是指按照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建筑工程计价依据(大多数为预算定额等)为标准,由软件公司开发的工程造价计算汇总软件。其是应用面较窄的专业软件,并不像通用软件拥有大量的用户,所以价格往往不菲。工程造价类软件是随建筑业信息化应运而生的软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工程类软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算了软件不仅可以编制工程概预算,并且可以对概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和材料价进行即时、动态的管理,提高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在算量过程中数据完整、齐全,为工程项目概预算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且计算结果准确,概预算的质量得到提高,简化了概预算的审核过程。概预算的审核可不审核计算过程与输出结果,只审核输入的原始数据。并且使用简便,加快了概预算的编制速度,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程量计算软件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要求专业人员在识图的基础上,用该软件重新输入图纸中各种构件及其尺寸,然后由系统自动计算工程量,得到工程量清单。

第二种方法:直接将工程图纸扫描形成光栅文件,由软件处理矢量化后,抽取特征,用模式识别的技术识别构件的类型及其几何参数,进而计算工程量。

第三种方法:在设计单位形成的CAD文件基础上,在CAD环境下做模式识别。但这种方法要求在图纸的特征表示和建模上做大量的研究工作,依靠汉字识别技术,对图纸的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抽取各种构件的特征参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最终代替人完成识图。

第四种方法:在建筑设计所使用的CAD软件中直接加入构件参数的属性,定义各种构件对象,在进行结构和建筑设计时使用这些对象设计建筑物,而不是直接使用线条作图。

(四)工程造价指数指标分析专家系统

这是我国和国际惯例接轨、更好地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的重要工具。该系统的开发思想为:结合以下两种方法同时进行,一是通过收集大量已完工程的具体数据,结合建筑材料的价格进行分析而得出材料价格指数、工程造价指数指标等数据;二是采用神经网络原理及数据挖掘理论等技术进行分析,得出最佳逼近解,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总站的内部局域网络和工程造价信息网站

这是目前大家都在做的事情。有了网络的应用,我们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和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六)动态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

动态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Dynamic CCIS),是CCIS发展的前沿。我国当前的工程造价信息系统的一个通病是其信息更新的滞后性。建立动态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有效的软硬件控制,整理、分析各种迅速变化的造价信息,其重要意义和作用就在于:将有助于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行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制订出紧跟企业管理技术发展水平的指导定额,并可及时补充、修编;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收集各地的物价信息,大中型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原始数据,通过分析预测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我国当前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层面的问题

从当前应用层面上讲,由于缺乏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机制保障,特别是缺乏学科发展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还没有可依据的全国统一的标准,大大降低其应具有的权威性。现已采集和积累的部门或地方工程造价信息,包括工程分类、材料分类、材料编码以及指标和价格的内容都是按照部门或地方习惯来划分,只适用于部门或地方,欠缺全国统一的标准依据,而且如需查看使用时还要支付费用,这消耗了很多财力和时间。

(二)开发技术层面的问题

从开发技术层面上讲,现有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重复开发严重,层次低,水平不高。目前常用的造价管理软件,一般都只提供当地工程造价定额、指标、指数,还有政策法规、材料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而行业所需的集成性、综合性数据无法从许多分散的系统中提取,更谈不上信息共享,有的只限于网页上数据的使用,没有做到与智能化数据库建设的有机结合,网页的维护和更新慢,信息时效性不强,服务的空间非常有限。

(三)规划管理层面的问题

1、软件重复开发,造成软件产品多而杂,档次参差不齐;并且根据地方以及企业不同,使用的软件也不相同,没有很好地统一。

2、软件功能单一,或是服务于投资估算,或是应用于初步设计概算,开发与应用最多的是现行的预算软件、工程量计算软件,也只能用于计算工程量、预结算和快速投标报价使用,而不能很好地涵盖和服务于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决策之用,在整体集成化上还有待于深化。

3、接口性能差,商品软件之间数据交换困难,不能在图形建模完成后直接出价。

4、智能化程序不多,还不能够对工程造价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科学预测、为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实现对造价的动态管理。

四、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展望

(一)智能化

能由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所产生的施工图自动生成工、料、机基础量值数据直至工程造价报表的排版印制,不单是简单地对量、价数据的确定,而应具有综合分析判断造价值的正误与优劣的能力,从而实施有效的控制。

(二)集成化

从功能模块的划分到横向不同职能要求的聚合管理,从纵向不同阶段的造价指标到全程的关联控制均能实现能分能合。

(三)网络化

突破自成体系、互不相通、封闭运行的格局,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采用开放式结构,方便远程检索及浏览查询,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系统开发优势互补。

(四)国际化

运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建筑市场行为,引进借鉴发达国家在造价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国际惯例接轨并行。

结语

综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还有很大差距。展望未来,我们还需要克服困难,在新形势下不断完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服务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迎接工程造价管理的网络化、全球化信息时代。

参考文献

篇13

一、前言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工程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全方位工程质量管理正全面展开。工期是全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标,也是施工质量和建设效果的最直接检验和应用。如何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工期进行设计、实施、检查和调整,使其实现管理者预期的目标,是施工企业和工程管理方都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论文从工期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分析,提出了工期管理的原则和实施措施,以期达到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工期管理重要性

工程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必须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经济效益及工程产生的社会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这就需要科学提升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施工工期管理是企业全面管理的最重要方面,进行工期管理中应当坚持如下原则。

(一)贯彻

国家的政策方针和路线,按照建设程序组织管理基本建设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和经济支柱,在这方面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比较全面和细致,都是为保证工程领域健康、合理、有序和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工程企业应当深入领悟国家的法律法规,并在工程管理中严格执行。否则会受到制裁严重者甚至淘汰出局,无法实现工期管理的目标。

(二)统筹安排,保证重点

依据工程项目的轻重缓急,对项目进行筛选,把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关键阶段和分项工程。在此管理工作中,注意适当适时照顾好一般工程,使关键项目与一般项目做到最优结合,促使整个工程工期平稳过渡。在此阶段管理中,还要考虑主要项目与辅助、附属项目的配套关系,使整个项目的全面管理有效进展,从而达到工期成本最佳的目的。工程管理有自身的规律,施工也存在科学的工艺技术。在工期管理中,要考虑施工的固有规律。如现代工程中的混凝土工艺,基本工艺顺序是选料确定配比参数、搅拌、运输、浇筑与振捣、养护和质量检验等环节,其中任何一道工序不能省略或颠倒,否则会适得其反破坏管理的核心工作。

(三)采用科学管理方法

21世纪是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在工期管理中一定紧跟科技时代,选择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与大数据和信息化紧密连接的网络计划,其工艺组织严密、逻辑性强,能直接反映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揭示工作的时差和相互关系,能够根据企业的现有条件进行工期的合理优化,达到管理的目标。可以肯定,在未来的管理中,信息化和大数据分析会越来越深入的指导工期管理。

(四)采用先进技术工艺

在工程领域先进的技术工艺是提高效率、确保质量、缩短工期的重要源泉。在工期管理过程中,应当广泛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施工技术、工艺和方案、采纳先进的材料工艺,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使施工工艺技术领先。著名的房产企业碧桂园公司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正是采用先进的国内外施工工艺,确保了工期的最短,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工期管理的实施

工程项目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体积庞大;建设过程中涉及到较多的方面和内容,造成影响工期的因素较多。由于管理的科学性决定了影响因素具有一定规律性,如资金要素、人为因素、技术要素等。实践表明:通过科学决策和实施,可以完成预定的工期管理。

(一)做好施工准备

准备工作是施工程序的重要环节,单项工程、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都需要进行准备,其根本任务是为整个的管理工作和技术创造可靠的条件,保证管理的正常进行。准备工作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表面看似乎拖延了工期和施工速度,但工程实践表明:施工准备做好了,不仅避免浪费、保证质量,还会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准备包括原始资料的调查分析;技术准备,包含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预算编制审查及组织设计;物资准备;现场的勘察准备;劳动力的调查等。

(二)制定施工组织计划

组织计划为保证工程的连续、均衡和协调,需要综合运用管理学、施工技术、数理统计等多方面的理论,是工程项目全面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工期管理具有直接影响的是施工进度计划的管理,。制定施工组织计划中,要充分考虑到施工项目的规模和难度,需要使用到的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等方面,并把一些不可预见因素如恶劣天气、国家或地方政府政策法规的变动纳入计划的编制之中,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

(三)确保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科学是全面管理顺利可靠开展的基石。为了做到科学化,保证工期管理目标的实现,首先要积极建立起科学化的团队,团队成员本身的管理水平较高;该团队成员不仅有本公司的人员,还应当包含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在当地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团队成员群策群力提升管理的科学化;其次要保证工期管理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在这方面不仅借助人员的智慧,还要借助信息化和大数据云平台计算及人工智能、BIM技术等,从多角度论证方案的科学性和最优化,保证工程项目的工期目标满足工程建设要求。

四、结束语

工期管理在工程全面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管理渗透到其他各方面管理中。建筑企业为提高投资效益,必需提升企业工程管理水平。遵从工期管理的原则,选择可靠的实施方案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降低成本,保证建设质量,进而完成预期管理目标,提升企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