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土木工程的性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提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在制图中最重要的几幅图,它们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图、房屋建筑图、桥梁、涵洞、隧道工程图、水利工程图。它们可以具体详细地反映出一个建筑物某个细节用什么材料制成,形状如何以及结构布局怎样,为工程师们带来极大便利。这些是土木工程中最重要领域的工程制图,同样这些方向也是我国目前正大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有着重要意义。熟练掌握这些方面的工程制图,是每个学子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尤其是对于剖面图、立面图的绘制,对详图、读图的熟练情况更不容忽视。
二、工程制图在工程实践中到底占有着何等重要的地位呢?
首先,作为项目建设施工前期供给项目负责人进行项目施工的参考,从立面、侧面、平面、剖面多方位、多角度地表现图形,让人清晰、明了地知道这片土地上在哪个方位会建设什么样的建筑物;其次,在施工阶段,图纸上的详图又为施工工人指明局部细节要进行怎样的施工处理及使用什么样的材料,结构受力分析的合理性也可通过图纸的某一方位图来进行计算;第三,除了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工程制图也是我们学习土木工程的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在当今这个科技越来越先进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各种各样方便快捷的绘图软件不断出现,为我们绘图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即在人们越来越依靠计算机的同时,手工绘图逐渐被人们淡忘。但实践证实,手绘制图不仅会提升一个人的素养,而且可以把创意表现得更加细腻生动,是设计师艺术素养和表现技巧的综合体现,这是电脑绘图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熟练地掌握手绘制图对我们未来从事工程事业意义重大。除了在施工中有广泛的应用外,工程制图在相关领域的其它学科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在工程测量中,可以将测量好的数据标定在图纸上,更准确地表达方位信息;在工程地质中,可以用图形来体现出某地的地形和地理位置信息。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土木工程高边坡稳定性控制的基本要求
高边坡稳定性的控制,是土木工程的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通过对高边坡稳定性的勘测、评价、设计、施工和检测,掌控边坡的可控状态,避免高边坡的地质环境出现恶化,而造成重大影响的工程事故。
(1)为了将高边坡的稳定性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我们需要确定高边坡最大的变形系数。高边坡的稳定性与工程建筑物息息相关,甚至可以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需要对高边坡失稳破坏程度进行规定,并采取加固和防护等方面的措施,确保高边坡工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2)高边坡工程本身不属于问题工程,因此工程不需要整治和处治,这些概念需要予以纠正,通常情况下,只有出现拉裂和大变形的高边坡,才需要进行整治,而事先预防,是为了防止这种事故的发生,譬如提高边坡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使得边坡达到新的动态平衡。
(3)高边坡工程需要采用综合集成的技术,主动控制边坡的稳定性,常见的手段有信息化监测、预警预报控制、工程控制三种方法,通过对高边坡的坡比、坡面、加固、排水、施工技术等的控制,避免重大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
(4)高边坡的稳定性控制,需要注重岩体强度和自稳能力的调节,检查是否存在边坡扰动的情况,提前做好防护的措施。而不是在高边坡出现变形破坏的时候,才采取措施控制边坡的强度、另外,高边坡稳定性的控制,还必须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反馈分析边坡的监测信息,动态预报边坡的稳定性。
二、土木工程高边坡稳定性控制的具体措施
根据土木工程高边坡稳定性控制的基本要求,我们需要从坡面控制、锚固控制、爆破控制三个方面,探讨边坡稳定性控制的方法。笔者结合实际的工程施工经验,对高边坡稳定性控制的措施进行如下总结:
(一)坡面控制
在工程边坡开挖之后,要采取措施防止碎裂结构的坡体表面剥落,以及控制地下水和降水渗入坡体当中,强化坡面的完整性。常见的坡面控制措施是采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这种施工方法流程简单,而且效果甚佳。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瑞典就进行大规模的加固试验,而在我国的很多工程当中,也开始采用这种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譬如某边坡的岩体出现卸荷破碎松弛现象,在进行爆破和开挖之后,坡面出现较大的伏差,工程现场起初采用钢筋网喷混凝土的方法防护坡面,但无法将钢筋网紧贴坡面,因此无法起到预期的防护效果。后来采用了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针对弱上和卸荷带岩体的坡面,解决了边坡防护的问题。笔者根据相关工程实践,对钢纤维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如下总结:首先是采用强度为C25的混凝土,厚度控制在10cm左右,并分为三层喷射,其中最底层施喷素混凝土垫层,厚度控制在3cm,目的是减少坡面的回弹;中间层施喷钢纤维混凝土,厚度控制在4cm;面层施喷素混凝土,厚度控制在3cm,目的是防止外露钢纤维腐蚀和伤人。其次是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的控制,大约占所有混凝土体积的0.75%,适用于弱下风岩体和微新岩体内边坡,因为这种边坡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容易成坡。最后是在坡面控制的过程中,要同步预留泄水孔和伸缩缝,其中泄水孔设置在边坡坡体表面的纵横方向,每个泄水孔之间的距离为3m,伸缩缝之间的距离则至少保持10m,如果属于弱上岩体或者卸荷带岩体,笔者认为有必要设置3m孔深的水平排气孔。
(二)锚固控制
建筑工程的边坡在开挖之后,裂缝的切割组合,会形成不稳定的块体,尤其是爆破开挖,卸荷回弹的坡体表层,松动现象最为明显,譬如挤压带、强风化夹层、层内错动密集带等。这些变形的情况分布范围广,而且具有较强的随机性,需要将系统锚杆设置在开挖之后边坡的拱肩槽和进水口,以强化岩体的整体性。据笔者了解,高边坡的拱肩槽和进水口经常存在潜在的不稳定性块体,在开挖施工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大范围的失稳,而锚杆加固的方法,应该重点针对确定性的块体。锚杆控制是高边坡稳定性控制的重点,包括系统锚杆、块体锚杆预应力锚索三种:
(1)系统锚杆。当高边坡破坏的波及深度在松弛深度极限值内,需要设置长度至少为5m的系统锚杆,但长度不能超过8m,分别设置于弱上岩体和卸荷带岩体的边坡部分,而弱下岩体和微新岩体的边坡部分,锚杆长度在4m-6m之间即可。所有锚杆直径均为22mm,锚杆与锚杆之间的间距为4m,而且长短相间布置,最后用水泥砂浆进行锚固。
(2)块体锚杆。对于高边坡不稳定的块体,经计算属于半确定性的块体,需要根据不同的安全系数,对块体的下滑力进行计算,然后得出锚固角的锚固力,但需要选择适当的锚杆,长度大约为10m-15m,其中天然状况下确定性的不稳定块体锚固,设计预应力为316KN、滑移线倾角为65°、抗滑力为101542KN、锚固倾向为36°、钢筋直径为36mm、钢筋级别为2、单根抗拔力为316KN、锚杆根数为29。而不确定性和半确定性的不稳定块体,需要跟踪编录和分析评价块体,并进行动态设计。
(3)预应力锚索。根据有限元的计算结果,了解强风化夹层等的分布特征,然后分析施工的合理性与否。其中拱肩槽分排布置一定等级的锚索,以及控制布置的高程,锚索长度通常为35m,间距保持在8m左右,锚固角为15°。而进水口布置的800KN锚索分为2排,锚索长度为30m,间距保持8m,锚固角为15°。
(三)爆破控制
高边坡工程的爆破,产生的集中应力和震动力,对高边坡稳定性有直接的影响。为了控制爆破的影响范围,我们需要在开挖边坡拱肩槽和进水口的时候,采用分层施工的方法,结合边坡支护的强度要求,对爆破的参数进行现场试验,以避免产生重复性的振动破坏,即我们常说的预裂爆破。预裂爆破需要在设计开挖边线上合理布置爆破孔,保持与开挖坡面一致的倾角,与欲裂爆破位置保持20n的距离,另外在施工的时候,还需要控制爆破钻孔定位的偏差,原则上钻孔倾角的误差最大为1°,由爆破引起的振动,距离爆破点30m的质点峰值速度,需要控制在100mm/s以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边坡稳定性的控制,是土木工程的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通过对高边坡稳定性的勘测、评价、设计、施工和检测,掌控边坡的可控状态,避免高边坡的地质环境出现恶化,而造成重大影响的工程事故。为此,我们需要根据土木工程高边坡稳定性控制的基本要求,在工程边坡开挖之后,要采取措施防止碎裂结构的坡体表面剥落,从坡面控制、锚固控制、爆破控制三个方面,探讨边坡稳定性控制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万庆,闫西奎.FLAC3D在某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3,(9):60-62.
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至今仍采用“双肩挑”的教学模式,即一名教师既要完成理论教学,也要完成课程对应的实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一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效率快速提升,另一方面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及学生共213人(专业教师6名,实验室管理员2名,学生205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收集的有效问卷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教学队伍结构不合理;实验教学中心缺少专职的实验教师;实验教学内容落后;硬件设施利用率不高.调查内容见表1.分析表1数据可以得出,学生对配置专职实验教师的迫切需要与未配置实验教师的现状存在矛盾;未配置实验教师的现状与专职实验教师重要性存在矛盾;学生对专职实验教师的迫切需求与专职实验教师的重要性成正相关,且相关度很高.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以及满足实验教学需求,配置合格的专职实验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2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特点
2.1类型杂,内容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土木工程已发展出许多分支.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分为建筑工程方向和道路桥梁工程方向.虽然与其他大学同学科比较,大学所涉及的专业方向较少,但是不同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实验内容就很多,如“土力学”教学中便涉及土的物理指标试验、直接剪切试验、三轴压缩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土的压缩性试验等.实验类型杂,实验内容多,使得任课教师对日常的教学任务感到力不从心.
2.2周期长
土木工程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实验,其实验周期长.如土木工程材料中的水泥胶砂试件和混凝土试块,从成型、养护到最终试验需要较长的时间.根据现行相关国家标准,这些实验项目需要在经过3d、7d、28d的养护龄期后测其强度,才能判定水泥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周期长的实验教学,加上大学现有的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师原有的教学任务和实验教学任务变得更加繁重.
2.3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高
对于学生而言,土木工程实验课程并不是看看实验指导书就能够独立完成的.如“土木工程测量”中对经纬仪的技术操作过程中,便涉及对中、整平、瞄准、读数等步骤,其中对于经纬仪的对中与整平,需要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测量工作.由此可见,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实验中涉及的相关实验课程,学生必须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之下反复进行,才能掌握实验步骤、内容以及实验原理,这便对实验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实验仪器操作复杂
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实验课程所涉及的仪器操作复杂,要求授课教师熟练掌握仪器的各种使用方法.如“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所涉及的仪器就有7类,其中对手持应变仪、静态电阻应变仪、读数显微镜等仪器的操作都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要求实验教师对仪器的各种使用方法及元器件的应用都要了然于心,这样才能更高效有序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3专职实验教师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专职实验教师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负责实验课程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准备、使用相关设备和仪器,以及实验室日常管理及设备维护,同时协助制定实验室日常管理章程,提供实验室建设完善的相关建议,参与实验室新设备开发、测试和构建,配合和参与理论教学团队的工作[6].鉴于实验教师的工作内容,专职实验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3.1实验教师的配置对于教学任务的影响
(1)兼职理论教师,即以实验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任课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贯通,但是兼职理论教师因其自身教学特点,决定了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时间对实验内容进行相关创新,依托课本进行相关实验,使实验内容过于陈旧、老化,不能与时俱进,学生学习兴趣降低.(2)专职实验教师相比于兼职理论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能够与地区环境、文化特点对课本所涉及的相关实验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造创新,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尽快适应地区工作.另一方面,专职实验教师可以根据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添加、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师通过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拓宽校外实践渠道,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为其更快地胜任公司工作任务提供可能.专业实验教师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大学现有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土木工程教学内容趋于多元化,为地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基础应用型工科人才,使日常教学更接近地区社会需求.
3.2专职实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实验教师的职责不仅要传授学生实验的方法,培养训练学生正确操作、认真观察、主动学习的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7].实验教师的日常教学态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在处理日常学习及日后工作时对待问题的态度、认识事物本质、处理事情的方法,对学生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3.3配置专职实验教师的影响
专职实验教师的配置将改变以往实验室教师组成结构单一的现状,使其向多层次的实验教师结构发展,这一结构框架的建立,为实验教师队伍的建立提供可能.基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师配置现状、实验自身特点及专职实验教师在教学任务中的重要作用,为使实验教学任务高效完成,配置专职的实验教师对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而言是尤为重要且需迫切解决的.
4培养专职实验教师的手段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加强大学实验教学,让专职实验教师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作用,终身教育将是一个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因此对优秀实验教师进行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有目标、有进度的培养计划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常见的进修方式主要有业余进修、在职进修、脱产进修、随班听课4种形式[8G9].
4.1提高学历、学位为目的的进修方式
对于大学留校生以及毕业于“211工程”或“985工程”等国内知名高校优秀本科毕业生,应采用“业余进修”或“在职进修”的进修方式.合理安排他们前往各类大学或学院参加获取学历、学位的学习,可以增强本科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对教学大有裨益.二是通过在外学习可以增强与外界知名高校之间的交流,培养结束之后,回到工作岗位,进修教师能将最先进的、最前沿的专业科学成就反馈给学校教学部门,有利于实验教学快速、高效发展[10].
4.2培养紧缺实验教学人才
对于具有硕士或以上学位的实验教师以及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或高级技工,应采取“脱产进修”和“随班听课”的进修方法.一是在短时间获得学校紧缺的实验教学人才,而且有利于培训实验室未来高层次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二是具有高学历的专业人才相比于进行相关的专业技能、有关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的培养更显重要,通过“随班听课”的进修方式不但可以提高进修人员的教学方式、教学思维,而且还可以系统地了解一些相关的文化,这对今后“因地制宜”的教学有很大帮助[11].
4.3有效利用校外资源
自治区教育厅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实践实战能力提高计划项目”,是将教师引入生产第一线,提高教师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环节.开展项目几年来,学院每年选派2~3名教师到自治区各单位进行学习和实践.但由于教师在培训时间段还要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是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的形式,没有达到根本的培训目的.以强化实验项目为目的的校外实践实战能力提升计划,可以通过考核和可行的措施来保障教师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时间,最终学有所获,切实为教师掌握相关技能提供帮助.除了教师走出去的培养方式,还有将社会工作人员引进学校来进行培训的方式,提高实验教师的相关经验.每年从内地到各行业开展工作的技术工作人员和干部有很多,他们到岗位上完成相关工作的同时仍然有余力通过座谈、指导等方式,将相关技术带入其他各行各业,包括学校的实验教学.具体到“一帮一带”的方式,即通过一名专家帮助一名教师掌握相关技能从而带动学科发展的方式,更有利于工作切实取得成效.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岩土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及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也称为工程成本,主要包括消耗的材料、结构构件、摊销费用、租赁费用、人员工资等全部费用支出,通过对施工项目进行成本管理,能够使自身技术、资金、设备等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人、机、材的消耗,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和价值,通过管理和竣工决算能够达到企业内部以收抵支,帮助企业实现盈利。
岩土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要坚持系统性成本管理原则、全过程成本管理原则、动态成本管理原则以及成本管理责任之原则。也就是说,在岩土施工项目中,要系统性的、全面的、动态的进行项目成本控制,并将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保证项目成本控制的科学、有效性。
一般来讲,在岩土施工单位中,有两种成本控制体系:第一,企业管理层的成本管理,主要指项目成本管理的计划和决策,通过制定、签订项目成本管理责任书或是合同等,来保证项目管理层成本管理目标,从而确定项目目标成本;第二,项目管理层的成本管理,主要指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心,对企业项目部提出的成本管理目标负责执行,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和手段,将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的范围内。
岩土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项目前期的成本核算和预测
首先,要对现场进行熟悉和了解,在获取到项目信息之后,要及时到达项目工程地,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地质勘察资料、承包方式、招投标文件、设计文件和竞争对手等情况进行了解,为投标策略、运作模式、施工工艺和方案等选择提供参考。当初步熟悉资料之后,便要委派一些具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勘查,了解施工地的地质、水文、环境等情况,以便能够制定出完美的投标策略和运作模式、施工工艺方案等,保证投标文件的准确、可靠。
其次,要在现场勘查时,对当地的主要施工材料价格、运输价格、人工价格、机械价格等进行了解,并根据这些价格来确定投标文件的报价;安排一些人员对设计文件进行研究,并对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的消耗、使用量等进行核算,保证材料方面的报价和成本。
再次,要根据已确定的施工方案和工艺方法等进行人员和设备的配置,并结合当地的价格情况及公司自身实际,核算出项目的人工、机械成本。
另外,由于岩土工程在地下施工,因此项目技术大多具有一难度,且对于一些潜在风险无法进行预测,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况组织一些专业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对项目的技术难度等进行研究和论证,并确定下施工方案、施工工艺、人员配置、机械使用等,尽最大可能降低项目施工技术风险。
最后,要在预测、核算费用等相关情况的基础之上,结合对技术的估计和各种费用的预算,根据业主对工期、质量、风险等要求,结合自身投标策略、发展需求等来预测项目利润和风险。
项目执行阶段的成本控制
将项目前期阶段的成本核算和预测作为基础,在项目执行阶段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执行项目成本核算系成本管理控制的重要基础,当合同签订且项目经理部成立之后,要由项目经济经济人员核算并编制核算书,然后交由预算审核人员进行审查并修正,经由主管经理审核之后报告给总经理,最后批准执行。公司内部要根据岩土工程的性质和业务类型,将岩土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分类,通过分类能够对工程的数量、价格有所了解,并在拟算项目成本时能够更加准确。
在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时,要以成本控制目标为中心,将技术质量管理目标、进度控制目标、安全管理目标、设别管理目标、计算签证结算目标、规范管理目标、资料提交目标等都纳入其中,通过对这些目标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能够有效的保证项目完成和利润实现。
在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和成本核算书完成之后,为了能够保证项目成本得到有效管理、控制,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实现合同制管理,例如外协分包、材料租赁、车辆租赁等,通过项目部对外协商调查、谈判等,来拟选出适合的方案,申报批准之后,能够保证公司和项目部对成本的动态控制和管理。
另外,要在项目成本管理控制过程中不断对控制管理方案进行修正,公司要对岩土工程项目费用实行双重管理,执行项目的收入要达到公司账户中,支出要由项目部提交申请,财务部约定付款,公司只需要拿出较少的现金交给项目部即可,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成本管理工作的混乱,且还能够适应岩土工程的复杂多变。
项目成本控制在岩土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第一,项目成本控制能够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管理人员能够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能够在保证岩土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的基础上,对施工成本进行管理。
第二,通过定期提高成本管理控制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够保证其工作的有效性和专业性,使施工成本管理真正能够落实每一项工作中。为加强项目成本监督力度,增强人员的责任观,提高成本控制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可通过组织一些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员工的素质水平。
第三,岩土施工企业要对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给予充分重视,要在施工之前开展编制预算、成本计划等工作,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对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成本控制计划的施工工作的调整,让职工能够自觉履行职责,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和功能,保证项目施工能够顺利完成。
第四,要加强材料管理环节,此为成本管理控制中的主要环节之一,如果材料管理没有做好,那么成本管理就无法顺利完成,因此要对材料管理工作给予充分重视,材料管理一定要全方位、全过程的进行,从岩土项目中标之后,就要着手编制预算工作,根据预算来对材料成本进行管理。
第五,要提高项目承包班子的整体素质水平,特别是以项目经理为代表的管理班子。人员的素质高低能够直接反映出项目的整体管理施工水平,因此,岩土施工企业要对承包班子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通过组织一些内部交流、外地实习等活动,逐步提高人员素质,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
第六.随着我国进入WTO之后,我国岩土施工行业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我国施工企业逐渐步入国际舞台上,在国际市场中,不仅能够得到巨额利润,且还要承担这巨大的风险,因此项目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出自身职能,必须以超强的业务水平和创新、应变能力加强目标管理,落实考核责任制。以工程合同作为纽带,增强成本管理意识,努力提高工程效益和利润,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献出一份力量。
总之,通过对项目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能够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在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只有通力合作、协调配合,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控制工作的严密、顺畅、有效。
结束语: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学习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针对项目成本控制在岩土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措施与重要性进行简要阐述,以期引起岩土施工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并为成本管理、财务等部门作一点参考。
参考文献:
1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用意及必要性分析
1.1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用意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从打基础到一栋建筑物的形成,是靠一层一层的努力而成功的。每一个环节相互联系的工序组成了最终的土木建设程序,相辅相成,每一步的进行都不能疏忽。控制土木建设工程的质量是完成一项建筑最根本的前提,如果一栋高楼没有安全的质量做保证,就像是一个摆设品,没有人敢做投资,因此,把质量问题放在一切要求的前面,才能有效的帮助土木建设的发展。每一项施工质量的达标是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达到预期要求的关键因素。
1.2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土木工程是一项比较严谨的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考虑很多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比如阴雨天气会导致工程延期,在施工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一些地理因素的困难,还有在高原或者环境比较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人员会出现身体不适等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施工之前,一定要做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全方面的考察,是对工程能正常进行,按期完成任务的保障。实施起来会有很大的工作量,要考虑好对施工人员身体素质的选拔。工程繁琐,复杂,负责人员一定要有责任心及耐心,协助并指导工人认真完成任务。对工程质量的严格控制是大大促进工作按时完成的前提条件,也是保证土木工程业在未来更好发展的因素。所以,要求土木工程合理、规划的进行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2土木工程质量控制的探究
2.1完善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制度
施工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引起建筑企业及相关人员都要重视。面对当前施工时面临的一些问题,要做出合理的改革方案进行处理,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把不良的一些习惯遏制在摇篮里。作为建筑企业,应该结合现实情况,做出一份合理的规章制度,有了制度,施工人员能更准确的保证工作的进展和质量,在实际操作中,要给工作人员明确的进行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负责的地方,一但有哪一方面出现了问题,要及时查明清楚,并对出错的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制度作相应的惩罚。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章制度能随时提醒各部门按时按量的完成任务,是每个人都对工作提高重视性,同时还可以提高施工质量水平。
2.2加强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以建筑土木工程事业的发展速度最为显著,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随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取得了新的发展与突破。在大体上看来,国内一些关于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逐渐受到了业界人士的肯定与认可,并也较好的呈现了自身所具有的优点。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的迅速,过去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却出现了一定问题,进而使其不能够和现代土木工程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因此,如何正确处理这一问题便成为了当前的重点工作。
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它会在实际施工应用中得到不断地完善与创新。但从目前应用的表现来看,它主要具有固定性、流动性以及多样性等特点。其固定性是指土木工程施工的地点相对固定,在选定地址之后不会轻易改变。流动性是指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队伍在同一工程施工上的空间流动性。多样性是指在土木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多种多样、施工设备多种多样,但各自都能够在特定的地方以最佳组合达到应有的效果。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首先,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土木工程业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能够集合现代建筑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成为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复合型载体,促使现代化建设更加科学、节能、环保。再次,在建筑个性化需求旺盛的今天,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大型架构、转换结构、大跨框结构、悬挑结构等复杂结构体系越来越多。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则能够满足人们最优化的建筑设计方案,不仅可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缩短工程还能够保证工程质量。最后,土木工程贯穿工程施工的始终,若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工程整体的安全性能。但从现目前的土木工程施工建设来看,施工技术的发展还不够前端,质量标准与管理体制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施工技术,构建检验标准。
二、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就针对建筑行业提出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工程项目建设方针,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了一大批质量过硬的建筑项目。但尽管如此,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得不到彻底的解决,重大工程安全事故依然不断发生,不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非常令人担忧。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开始在建筑行业内得到广泛高效的应用,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过程中,还是会有部分承包商会低估工程的施工难度,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不求甚解。在高新技术的运用还不太熟练的情况下,就盲目的开始进行施工作业,很多工程项目之所以被要求返工,其多数原因就是为此。此外,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绝大多数一线工作人员都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他们有很多人并没有受过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培训,缺少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先进的机械设备知之甚少,并且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方针进行作业指导。在作业过程中,往往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作业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施工技术的质量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控制
1、加强建筑工程一体化设计对建设施工的指导作用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以及建筑图纸设计标准的双重要求,进行施工规划。分基础、主题和装饰三个部分对工程项目整体的施工规划进行独立设计,并且还要在施工过程中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对施工过程中的衔接部分进行科学的设置。此外,需要注意的还有,设计预案必须在演练和试验之后才能正式发挥对工程项目施工的组织作用。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整体性的设计时,应该对工程的资金进行全面合理的预算,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实现对资金的有效控制。
2、不断加强对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
工程成本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建筑企业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果。因此,对工程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不仅能够保证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大幅度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可以说,加强工程成本的管理控制工作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工程成本的控制,建筑企业能够将有限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收获更大的效益。
3、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和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工作。在该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一方面施工单位要明确工程质量责任制度,将质量责任层层划分到每一个相关负责人身上;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制定并严格执行质量管理的奖罚制度,以此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此外,工程监督制度也是提高建筑工程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也要不断完善和强化工程监督体系,充分利用质量检测部门及其下属员工的监督管理作用,按照工作制度对工程项目进行分散管理,提升质量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工程监督管理逐渐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4、加强工程进度控制
我们知道,工程建设合同一旦签订,就意味着工程建设所需的工期也得到了确定,如果工程期限已满,但是工程还未竣工,施工企业就会受到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施工单位要在工程项目实施之前就制定一个高效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在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也要对未来可能发生变化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保证计划的指导作用。为确保计划质量,在制定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要在明确工程量和施工程序的基础之上开展;第二,确定预期计划的工程期限,施工单位应该参考业主单位在招标时,所提出的工程期限要求,充分整合企业资源,最终确定好工程施工的计划期限;第三,对施工进度进行严格的监督,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完成之后,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就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并且要经常对工程进度进行总结和落实。一旦出现实际施工进度和计划进度不同的情况,一定要对原因进行调查,并在保证工程期限的前提下,对施工活动和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第四,尽量避免出现赶工现象,因为赶工就意味着施工单位将要付出额外的资金和资源,并且工程质量也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企业务必加强对工程进度的控制力度。
结束语
言而总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其建设也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对于质量以及安全性的更高追求,都直接决定于施工技术因素。所以,在建筑土木工程发展过程中,就务必要不断发展、创新,从而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在达到社会需求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144-02
按照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我国高教领域又一重大改革正酝酿出炉――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1]。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倒逼高等教育分类改革,要求形成与经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高等教育结构。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顺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是比较借鉴国外高校办学经验的选择[2]。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应基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经济需求以及高校自身特点的科学定位[3],重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实验室建设、专业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本文提出的“职业化”,是指要求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掌握本专业的设计标准,熟悉本专业的施工规程规范,了解本行业企业的文化特点及管理流程,真正成为新形势下复合型专业人才。
一、土木工程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及土木工程行业的转型发展,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正面临着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专业培养方案与行业发展间的“契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工程实际、企业需求存在较严重的脱节,即人才供给与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错位对接,出现本专业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一方面,学生的知识体系泛而不精,与实际联系不紧密,无法达到土木行业工程师要求的理论及实践层次;另一方面,面向工程实际不到位,与土木行业结合、与企业的联系合作不紧密,培养的学生工程素养低。如仅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而言,学生对工程的理解、相应的工程技术、项目管理和工程承包等各方面的能力尚达不到企业的期盼;学生的岗位知识,包括企业管理岗位、项目管理岗位和职业素养等的知识要求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学生的专业化与职业化要求,包括对现行规范标准的掌握、岗位工作语言等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这些均体现了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工程实践能力的缺失。因而,在本科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促进人才培养目标与土木行业需求的符合度、默契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2.校企产学协同合作的“融入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校企协同合作深度不够,还停留在表层。原因在于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愿望不强,不能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共同体。这样,校企合作就容易出现流于形式和表面化,深度合作的问题难以突破。此外,忽视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影响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原因在于校企合作中,往往更多的是从学校角度出发,缺乏对企业利益的考量。学校仍处于合作的主导地位,企业处于“人情配合”的辅助地位。再者,校企协同合作的体制与机制建立不健全,制约了产学研的深层次发展。
3.实验室建设的“开放度”有待进一步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大都投资入上千万的经费,购置了大量的实验设备,以满足教学、科研及技术服务的要求。然而,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实验之外,由于受到学校平台的制约,专任教师大都无科研项目、无技术服务项目,整个实验室几乎不会也没有机会向教师、向社会开放,导致部分实验设备利用率较低、甚至闲置,在尘封中锈蚀。
4.专业与课程建设“改革力度”有待进一步深入。由于交通土建结构的调整和行业的转型升级,专业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如为了节省土地资源,城市建设正在向“高”和“深”发展,即高层建筑、高架桥、轻轨、地铁。为此,需要深度改革专业建设模式及课程体系,对社会需求做出快速的回应,打造地方特色的专业群。
5.团队建设的行业“把控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重学历、重理论水平,而忽视教师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学术资格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教师制度与“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和灵活用人制度的矛盾日益突出,引进的青年博士基本上出了校门(作为学生)又进校门(成为教师),没有任何实践经历,解决工程实践的能力较弱,其技术服务水平远远跟不上土木行业的发展,缺乏行业的前瞻性、主导性及影响度。
二、土木工程专业及专业群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1.培养“懂设计、能施工、会管理”的工程技术职业化人才。以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构建土木工程专业施工一线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搭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平台,着重培养学生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和产品的能力。
为此,作为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群必须及时有效的对接当地的房地产业、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紧密联合当地的路桥总公司、建筑总公司、港口航运公司等施工企业,共同培养本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基于本专业的实用性、创新性、复杂性等特点,培养“懂设计、能施工、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土木行业的动态需求。校企共同研讨和制订本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以“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提高创新意识”为宗旨,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进程安排上,对实践环节及部分课程将采用导师制,分别进行校企联合指导及企业导师现场授课。
2.促进产教深度专业化及社会化。将校企协同合作育人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政府参与和指导下的校企合作为平台,以校企双边共赢为动力,以科技攻关为桥梁,以专业对口就业率作为民生工程,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强与企业的密切交流,致力于校企协同合作教育。
为有效解决目前校企合作中的突出问题,当地政府、企业、学校三者必须协调一致,缺一不可,构建“三从四得”校企双边协同合作育人新范式。所谓“三从”是指,从当地政府的层面加强对区域高教的统筹规划以扶植校企合作,从行业或企业层面注入资金或购置设备真正支持校企合作,从学校层面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攻关优势,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四得”,即通过校企协同合作,当地政府从中获得本地区社会经济持续高效发展态势,企业从中获得对口的优秀人才资源和技术服务,学校从中获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技术服务课题,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就业岗位。具体办法是:第一,将专门成立推进校企协同合作委员会,并建立推进校企协同合作联席会议制度,以此促进校企、校地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和合作研究。第二,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对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改革、教学计划、质量考核标准等研讨和交流。第三,校外顶岗实习基地要充分体现教学功能的发挥。应积极寻求有实力、专业人才需求旺盛、重视教学与员工培养的企业开展合作;通过建立合作管理机制,校企双方均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共同管理考核;从顶岗实习基地聘请企业一线能工巧匠担任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义务和权利,建立稳定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为企业员工转岗培训和技术升级、职业资格与技能等级认证、新型施工材料的开发及其施工技术难题攻关等提供全方位服务。
3.改造重构一个多元化、开放式、动态式的理实一体化校企实训中心。一方面,内部挖潜改造。本着“适度先进、突出实用”的原则添置实验设备,既要满足校内实验实训项目对实验设备的功能性和台套数要求,同时也要兼顾教师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时对实验设备先进性的考量;淘汰落后设备、大量增加新型设备、适度补充先进设备;同时,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将配置相关的应用软件,建设仿真实验室、情景模拟实验室;进一步优化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及创新创业实验,全天候对学生、教师及合作企业开放,以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
另一方面,对外“筑巢引凤”。开展与行业、企业、协会及社会团体的横向联合与深度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研究所、重点实验室等,强化技术集成与创新,提升学校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比如,为外省驻当地的施工单位、监理公司、检测中心无偿提供实验场地,建立校内的现场实验室。此举在为企业节省大量资金的同时,教师能有机会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学生能有机会操作企业提供的先进仪器,实现企业实验室与校内实训中心的一体化。
三、结语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群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并重发展,不是单方面的改革与实践,而是在政府主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学校主动转型发展中逐步推进的。必须明确本专业转型发展的目标和标准,在此基础上,深度透视“病灶”、对症下“猛药”,才能真正有效的推动本专业职业化转型的实质性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土木工程的建设规模出现连续扩张的。土木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行业对各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亦有较快的增长。目前,我国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知识的全面性和理论性,轻视专业技能培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重实践、轻理论,本科层次和高职高专层次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均不能很好地满足建筑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在三门峡地区开设应用型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
一、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特点
应用型本科专业定位于大众化高等教育层次,基本上属于技能培养型的地方性专业,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应用学科专业。未来的土木建筑工程人才必须是复合型人才,狭窄的专业教育不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土木工程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克服传统土木工程专业的两个弊端:一是工程科学教育偏多而工程实践训练不足,二是工程训练偏多而工程科学教育不足。这两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土建类工程人才都不具备现代工程师的全面素质。现代工程师的培养必须坚持工程科学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运用并行工程的概念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要求毕业生具有健全的人格、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实践应用和适应能力、组织管理和人际协调能力等。
应用型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与高职高专土木工程学科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从培养层次上看,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是高科技部门、技术密集产业或知识含量高的行业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中高级管理者,而高职高专培养的是一般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应用人才或高技能人才。从知识结构上看,应用型本科的知识基础必须达到本科层次,而高职专科只须达到专科层次。从理论教学体系上看,应用型本科的理论课程体系虽然强调应用性,但应达到一定的理论广度与深度,使学生掌握专业能力有足够的理论支撑,而高职高专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原则。从能力培养上看,应用型本科在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上,侧重于技术操作层面,使学生不但能掌握操作技能,而且能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而高职高专学生只要能掌握一线的操作技能就可以。从学制上看,应用型本科的学制是四年,其掌握知识、信息与专业能力的程度都要高于学制为两年或三年的高职高专。
二、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分析
1.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近年,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仍将持续增长,建筑业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地位将不断加强。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国民经济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呈现新局面。全省城镇化率达到39.5%,比“十五”末提高近9个百分点,是历史上城镇化进程最快的时期。“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把“加快新型城镇化,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此任务的要求下,河南省将“发展壮大建筑业”。“十二五”期间,三门峡将紧紧围绕把三门峡打造成中原经济区重要支撑、区域合作示范城市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三大战略定位”,大力实施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四大一高”战略。三门峡市将以交通、商贸、高新技术等带动全市的经济发展,建筑业将为“四大一高”战略实施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超高层大跨度房屋建筑、大型工业设施设计建造与安装、大体积混凝土筑坝等高技术含量工程需求不断出现,对建筑业专业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加之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建筑业正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需要大量既受过高等教育又能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在生产与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所以,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2.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分析
近年来可以看到许多偷工减料或是施工不合格而导致的危房、断路、芦苇井盖等豆腐渣工程,这是一种在自身利益最大化与组织利益最大化之间偏向严重的结果,很多建筑项目方面的社会现象都可以归结到此类。通过对建设项目工程状况分析,了解实际项目中参与方的立场与角度,以组织双元性角度分析冲突,研究其动因并考虑其解决方向,使得业主方与施工方能在项目利益实现的同时,获得应取得的自身利益。净化建设工程项目的大环境,提高工程的质量。
一、建设项目现状及组织间冲突
1.建设项目现状
由于建筑项目施工复杂及建设资金庞大,业主方、施工方容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利用其职权进行偷工减料或受贿行贿等违法行为,在项目利益与自身利益的调控上有失偏颇,为了自身利益最大而不顾项目利益。缺乏严明的管理机制,行为规范准则与法令条文。同时存在以下问题:(一)基本建设工程项目资金缺口大;(二)重工程建设、轻合同管理;(三)建设工程签证不规范;(四)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五)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管理问题突出。
2.建设方与施工方间的冲突
建设方追求最大程度的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想尽办法压缩成本。建设工程决算高,随着国家价格体系及建筑工程材料供应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建筑材料市场价格变化幅度较大,构成工程直接费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费及其他因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加之国家政策性调整,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应予调整。然而一些不法建筑商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出现了:①有意识加大建设工程量,有些项目重复进行计算;②提高取费标准,套用定额就高不低或多套定额;③对隐蔽工程、虚假工程量进行高估冒算;④调差提高基建材料的价款和各种费用。选择材料时选择低廉质量不好的材料来提高自身收益而不考虑施工效果和质量。
3.以组织双元性角度分析冲突
建设组织面临着把资源如何在两种冲突之间分配的两难选择,因为截然不同的要求,组织内部的这种悖论不可能得到完全有效的协调。组织二元性是将组织悖论进行融合,利用悖论,矛盾及不一致性,使冲突双方共同发展,不因为偏向于其中一方而导致组织能力的缺失。
二、冲突动因研究
组织间冲突是由谋求自身利益动机的驱使而出现的企业组织间直接相互作用的对立行为。由于机会主义的广泛存在,环境的不确实性,资产的专用性以及人的有限理性等导致建设项目组织冲突的客观必然性。如果不考虑客观环境因素,造成冲突的动因是组织各方谋求自身利益。
经济学通常假定各种经济行为主体均具有利己的动机,在各组织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利己手段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助人来利己,别人的满足能使自己的效用满足水平有所提高,结果是利己利他,双方利益均得到维护与提高,此情况下冲突的结果可能是双方利益的共同维护,究其原因,仍然是处于利己的动机。第二种是通过损人来利己。追求私利的时候,附带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属于外部效益。或是纯粹以损人利己为手段来为自己谋利。利用他人轻信的机会损人利己,是机会主义的行为。结果是建设项目组织中一方的利益得到提高,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这种组织间的相互作用必然表现为企业冲突。冲突过程中,双方的利益是冲突的。第三种通过平等交易来达到利己的目的,常常靠自强不息,不断提高自身效率和素质,增强生存和发展能力,以维持和促使自身的利益,因而组织间关系正常。
三、冲突管理方向
双元性的所代表的矛盾性思维和管理模式对于建筑领域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双元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已经越来越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和认同,从组织学习、组织变革、技术创新、战略管理等多个维度来研究双元的问题,基本厘清双元性的内涵和外延,并重点对双元性的来源以及双元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二元组织可以说是对组织中悖论的一种妥协性回应,展现的既非单独的柔性也非单独的稳定性,通过组织二元性将建设方与施工方的管理活动捆绑起来,使效率与创新、渐变与突变、协同与适应、开发与探索、实现融合,建立长期竞争优势。
建设项目中,建设方与施工方存在利益冲突,建设方代表着建设项目整体的利益,这与施工方自身利益是对立的。因此,建议双方不以损人利己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建设方可通过雇佣可靠的监理人员等方式确保自身利益,施工方可通过提高施工效率,精化施工工艺,合理安排进度流程等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良好的声誉,提高业务量来确保自身利益。
参考文献:
生产实习是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时间最长的一次实习,它以巩固课堂教学知识,丰富实践操作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出发点,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通过生产实习,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积极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依托施工现场,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增强他们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结构设计、特别是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有更深刻的认识。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模式、管理方法已暴露出不少问题,影响了实习效果。
1.现行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教学存在的困境
1.1生产实习的模式单一
目前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很多,绝大多数院校采取的实习组织方式是: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集中实习由指导教师带队到某些建筑设计院或施工企业进行实习;分散实习则采取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分散进行实习。
集中实习方式,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习时间是第六学期末(第19—20周)至第七学期初(第1—2周),中间含6—7周的暑假,共计10—11周的时间。实习时间虽然较以前4—6周时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因为夏季雨水较多,往往工程进度较慢,不利于学生系统了解一个完整单位工程的施工过程,实习收获不大;另外,集中组队到施工企业的实习,虽然便于统一的安排和教学的组织,但不利于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且找一个能接受较多实习生又能满足实习要求的实习单位比较困难。分散实习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实习方式,但也存在管理难度大、难以联系到理想实习单位、缺乏教师指导,实习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
1.2联系实习单位困难
目前因为实习经费所限,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的项目经理部不可能因为接待实习工作获得额外收入。实习单位一般凭老师和学生的个人关系联系,由于学生到工地实习的目的是以学习为主,一般不能给实习单位带来经济效益,反而给实习单位带来一定的安全担忧。现行的市场中,施工企业普遍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经理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和安全负全面责任,实习单位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成为施工企业不愿接收实习学生的最大障碍,实习单位联系起来就非常困难。
1.3实习师资力量不足
淮阴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近几年来经过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参加生产实习的学生人数为350左右,而能够承担现场指导实习任务的教师仅10余人。因此,学院每年都动员大部分学生自己联系工地实习。这些学生因为无人带队,缺乏有效的管理、指导和约束,普遍存在着实习目标不明确、实习纪律涣散等现象,实习效果令人担忧。
1.4实习纪律难以保障
由于大三学生面临就业和考研压力等原因,在管理制度不甚严格、项目部疏于管理的情况下,部分学生不能按照教学要求全力投入实习,利用实习时间联系就业单位、参加考研辅导班等,实习纪律比较涣散,学生出勤率难以保证。
2.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效果的措施
2.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
实习基地是学生生产实习的重要保障,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原有的实习基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建筑企业的特殊性,每个项目部所能接收的学生很有限(一般1—2人),因此,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立足够数量的实习基地对保证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质量显得迫在眉睫。
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大多依靠院领导等人的人脉关系建立,实习基地数量显得严重不足。笔者认为解决实习基地问题应该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人脉资源,通过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培养感情等措施来建立实习基地。例如:合作开发、申报科研项目,学校发挥优质的人才资源和实验室资源优势,企业具有资金和开发项目优势,双方合作开发科研项目,成果共享,共同受益。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加深了校企双方的友谊,为安排学生生产实习奠定了感情基础;另外,学校还可以为企业职工进行业务培训、继续教育等提供服务。聘请建筑企业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和生产实习指导等工作,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也因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更有效地发挥而感到自豪。总之,通过各种形式的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了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双方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为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壮大,也需要引进人才。为了引进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企业往往也想通过一定时间的实习和了解,加深对学生的认识。生产实习正是为企业提供认识学生、选拔人才的良好平台,所以,一些聪明的建筑企业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发现和引进人才。例如:在与我校长期的合作中,江苏信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淮安交通规划设计院、淮工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等每年都为我校提供10多名学生的生产实习岗位,通过生产实习这一段时间的了解和认识,从中择优引进2—3名学生。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更有利于企业发现和选择人才、缩短学生见习期,是一种很好的校企双方共赢的合作方式。
2.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指导老师队伍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是保证生产实习正常运行、发挥效能的关键。青年教师刚刚从高校毕业,具有较丰富的理论水平,可塑性强,学校要积极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创造条件,开辟通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化。鼓励指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走出去,利用实习基地的平台,经常到企业去汲取营养,参与企业的技改项目、社会兼职以及和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为学校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指导老师和基地施工技术人员长期交流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不仅可以从他们那里了解到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的信息,也可以在指导学生实习过程中发现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脱离的地方,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技术难题,这有利于教师从事相关的科研活动。
2.3丰富实习内容,提高实习质量
学生应根据实纲的要求以及具体的实习条件来完成相应的实习内容,实习内容力求全面系统,既涉及设计阶段的构成、内容及要求,又涉及施工组织与管理及各种工程的施工技术。
在实习过程中为增强学生的实习主动性,提高实习质量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2.3.1实习内容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相结合。在实习之初,明确学生的主要实习任务外,还要求学生在实习中结合后续即将进行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题目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学习,回校后所安排的设计内容一般以实习的工程类型为依据,以增强实习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实习兴趣。
2.3.2实习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习中结合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实习中完成一定的社会实践任务。主要的做法有以下两点:一是结合实习所见、所闻,在实习过程中写出报道或论文,并且择优推荐到有关刊物上予以发表,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也提高了工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利用实习的机会,进行关于新工艺、新材料、新的施工方法的社会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培养学生从工程实践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4积极探索多种实习模式,不断提高实习质量
生产实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前面已述),同时还可以利用课堂演示(或专题讲座)进行实习教学的补充,还可以采用流动交叉式实习方式。
在生产实习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施工工艺都可以在施工现场出现并参与,对工程中少见和难见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比较抽象的理论、施工原理,指导老师可以准备多媒体课件,在实习期间集中进行课堂演示,通过典型工地相片、特殊施工工艺录像、施工方法动画的形式予以介绍,以完善学生生产实习的内容。当然,这种方法需要广大指导老师尤其是实习基地兼职教师注意平时收集相关素材,通过不断积累、补充,最后形成生产实习教学资料库,可以为更多学生的生产实习教学服务。
过去学生的实习多固定在一个工地,加之工程建设周期较长,许多学生在整个实习期间只能学习建筑活动的某一过程的有关知识,比如主体浇筑或打桩。而对一个建筑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不能全面了解。因此,笔者认为应对传统实习模式进行创新即形成动态实习工地的教学组织模式,具体地讲就是以一个实习工地为主,以其他工地为辅,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其他工地学习本工地不能提供的技术或管理,使实习任务充分化,实习内容全面化,以提高实习效果。
2.5改革实习考核方式,注重效能考核
前面已述: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张和师资力量的相对短缺,给生产实习的考核带来了较大难度。我校以往的考核方法是:依据学生的生产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综合打分,这种考核方法的弊端是部分学生相互抄袭实习报告,或者从网上搜集一些实习报告,这种报告大多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和深度。采用答辩的方式是较为理想的考核方式,但由于学生数较多,逐个过堂工作量较大,所以实施起来难度较大。
现行的考核方法则结合答辩和实习报告质量进行评分,具体的考核方法是:每位指导老师将所指导学生集中到一个教室,或围成圈而坐,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习内容,阐述自己对实习内容的认识或看法,不必面面俱到,主要讲解自己对实习的收获,时间控制在5分钟,指导老师则边听学生讲解边看实习报告,根据答辩情况和实习报告质量评分。当然,其他同学也可以针对该同学的认识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采用这种考核方法就杜绝了学生相互抄袭实习报告、指导老师难以区分学生考核等第的窘境。通过近两年的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现场应变能力等都有很大效果,为今后的毕业答辩和就业面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实习改革实践情况
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2006、2007、2008级三届约三百名学生的生产实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70%以上的受访同学有如下感受:
(1)由于考核方法的改变,对待生产实习非常重视,再也不敢抱着滥竿充数、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了;
(2)实习内容与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题相结合对于提高实习积极性和针对性有现实意义;
(3)邀请专家作课堂演示(专题讲座)效果非常好:图文并茂,对理解比较抽象的理论比较容易;拓宽视野,可以弥补工程中少见和难见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的缺憾;
(4)实习答辩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对于那些很少接受过答辩的同学来说,答辩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对自己将来求职面试很有帮助。
4.结束语
生产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抓好实习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加强实习指导与监管力度,建立一支稳定的“双师型”专业指导老师队伍,积极探索多种实习模式,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思考、解决,例如:
(1)如何抓好实习的过程监控;
中图分类号:TU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03-02
1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特点
土木工程材料的特点是材料品种繁多、各材料相对独立联系少,且每一种土木工程材料的内容都很庞杂[1],公式推导少,经验表格及规范多,实用性强等,且各类材料自成体系,各章之间几乎没有联系,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掌握像中药铺一样繁多的土木工程材料确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该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开设该课程的时间较早,一般是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课,大部分学生缺乏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也缺少工程实践经验,且平时可供学生实际参观的建筑工地也有限。由于课程的这些特点,学生常常反映该课程学习方法难以掌握,总感觉需要掌握的内容繁多,难以记忆和领会。针对该课程存在的问题,该文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及创新性探索。
2 课程教学改革及创新探索
2.1 将土木工程材料进行归纳分类,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且各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不明显,对于首次接触专业知识的学生来说,很难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纳分类,共分成六大部分内容给学生讲解,第一部分: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及组成,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与水有关的性质、热物理性质及材料的耐久性、安全性、组成等内容,让学生对材料的基本性质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第二部分:水泥混凝土,包括水泥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及水泥混凝土的相关性能;第三部分为砌筑材料,包括各种气硬性及水硬性胶凝材料、建筑砂浆及各种砌筑材料;第四部分为钢材;第五部分为其他工程材料;第六部分为建筑结构材料性能检测、评定方法及相关标准。材料组成决定其性能,性能又决定其使用领域与范围,用这样一条主线将材料进行归纳分类,将《土木工程材料》整本教材的内容全部有机联系起来,又便于理工科学生逻辑思维的记忆。
2.2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理论教学时,除利用板书突出重点外,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材料图片及加工工艺等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各种类材料图片展示、施工现场材料加工视频短片、flash播放等等。这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的实训真实感,使他们在教室中就能感受到真材实境。
另外,根据每章内容补充丰富大量的工程实例、工程案例和由于材料不符合要求导致的工程事故。例如重庆綦江虹桥倒塌、湖南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倒塌、山东烟台“楼垮垮”事件等实际案例,这些实际工程案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很好的突出、增强了工程实践内容,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该种材料的印象,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积累相关实践经验。
教学过程中,还尝试使用将材料实物带进课堂、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走访和调查等较新的教等学方法和手段。如讲到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时,将工程上常用种类的砂、石、外加剂等带入课堂,让学生观看和辨认;讲到防水材料时,把工程中常用的防水卷材实物进行对比,让学生区分各种材料的异同。
2.3 建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网站,延伸课堂,拓展学生知识面
为解决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构建了《土木工程材料》网络数字化教学平台(网址:http:///ec-webpage-show/checkCourseNumber.do?courseNumber=49370901),该平台内包括课程介绍、课程特色、课件与教案、互动教学、立体化教学资源等模块,其中,在立体化教学资源模块内,又包括图书资源、网络资源、标准规范、实验录像、各章练习题、材料创新漫谈、课程实践与创新、仿真题库、实验动画、教学案例等内容。例如,在“标准规范”模块中将常用的土木工程相关材料的检测、验收标准和规范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类,这些标准规范全部能在线观看,同时也可以下载,以便学生的查阅和以后的工程实际使用,且该模块内容会随着国家对标准规范内容、要求的修改及新规范的颁布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补充。“材料创新漫谈”模块主要将课堂上来不及展开讲述的内容充实到网络平台中,根据有关材料的研究动态、发展趋势以及应用状况,保持网络内容的超前性,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网络平台内各模块相互支撑,内容丰富,学生在获取相关知识的同时,又可以与教师进行互动,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理论学习及实验、实践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现代化教学网站的建立,能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实效。
2.4 完善土木工程材料课内实验,增设探索性综合开放选修实验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验证和巩固所学土木工程材料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它与理论教学紧密相关,且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客观性和探索性等特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开设14学时的必做实验,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基本物理性质实验、水泥、混凝土、砂浆实验。而将水泥安定性实验、钢筋拉伸及冷弯性能实验、沥青延度实验等以视频的形式放入网站内,供学生业余时间自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我校在原来基本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实行开放选修及探索性综合实验内容。由教师列出实验项目及内容,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网上自由选择实验项目,每个项目一般6~8人的容量。开放选修实验均在课外进行。学生按照申报要求完成实验内容,提交实验报告或公开,通过考核后可获得第二课堂学分。探索性综合开放选修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懂得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复杂性,从而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全面素质教育在实验中落到实处[2]。
3 结语
通过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及创新探索,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土木工程材料”较多的课程内容,在有限的学时内不可能全部讲解,应根据专业性质,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以程云虹等主编的《土木工程材料》[1]为例,课堂重点讲解的内容是:绪论,第一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第二章(无机胶凝材料),第三章(水泥混凝土),第四章(砂浆),第六章(土木工程用钢),第七章(沥青及沥青混合料)。通过绪论的学习,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有一个梗概的认识,对“土木工程材料”这门课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一章让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耐久性能等,同时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即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及其与材料性质之间的关系;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及第七章分别讲解工程中最常用的几种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及应用。而第五章(砌筑材料)、第八章(木材)、第九章(合成高分子材料)及第十章(建筑功能材料)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但教师应适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并勇于提出问题。课堂教学中,把重点讲解的内容讲深讲透,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做到学有所获;避免面面俱到,不求甚解。而且,有了重点讲解的内容作为基础,学生自主学习其他章节才不会感到困难。突出重点的课堂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又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意识。
(二)科学讲解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内容比较松散,讲解时容易产生平铺直叙的感觉,甚至索然无味;如能精心安排、科学讲解,效果会大不一样。比如,通用硅酸盐水泥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如果按照教材一种水泥接着一种水泥地讲,学生学起来会感到重复、堆砌、凌乱,甚至不知所云。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要进行科学整合,重点把硅酸盐水泥的矿物组成、水化及凝结硬化过程、技术性质等等讲解透彻;而在介绍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时,抓住活性混合材料的潜在活性及掺活性混合材料水泥的二次水化反应,然后用对比的方法给出各种水泥的共性和个性,这样内容紧凑了,脉络清楚了,学生掌握起来也就轻松了。了解了技术性质的异同点,进一步掌握各种水泥的工程应用就会很容易。再比如,在现代水泥混凝土技术中,外加剂已经成为水泥混凝土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因此,为了内容的系统和完整,一般教材(如文献)都将“外加剂”放在“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中来介绍。但外加剂是用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如果不了解混凝土的性能,很难深入理解外加剂的作用,因此,在讲授时,应作适当调整,把“外加剂”放到“混凝土拌和物的主要性能”和“硬化混凝土主要性能”的后面来讲,这样会更加方便学生对相关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总之,科学地组织和讲解课程内容,对于做好“土木工程材料”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从最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土木工程材料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其实,每个人在实际生活中都积累了很多相关经验,只是由于不具备专业知识,而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比如,某一水泥砂浆地面破损了,用水泥砂浆修补以后,需要浇水覆盖一段时间。相信很多人都见过这种做法,但不一定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为什么。在讲解水泥的水化、凝结及硬化过程时,提到这一现象,学生一定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养护,并及时让学生了解养护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及时间。这样,把学生来自于生活的直接经验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消除学生对课程的陌生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大量列举工程实例。典型的工程实例是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的最有效方法,注重材料的工程应用背景,避免脱离工程孤立地讲解材料。比如,在讲到混凝土耐久性问题时,实例之一:北京三元立交桥桥墩,建成后不到两年,个别地方发生“人字形”裂纹,经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发生了碱-骨料反应;实例之二: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泄漏,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另外,还可以用数字来说明,“在工业发达国家,建筑工业总投资的40%以上用于现存结构的修理和维护,60%以下用于新的设施”。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性,了解到很多混凝土结构的过早破坏不是由于强度不足,而是由于耐久性不足。最后,重视实验教学。实验课是“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实验课上,学生对从书本上学到的材料有了直观的认识,对材料的性能进一步了解,在自己动手做实验过程中,提高应用材料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验证基本理论,学习实验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关注学科新进展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根本,但教材的更新需要时间,而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非常迅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土木工程材料研究和工程应用的最新进展,并适时补充到教学中。同时,随着新材料及新技术的不断问世,有关材料的质量标准及相关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也会随之更新,亦应将这部分内容及时补充到教学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拓宽专业视野,培养创新意识,激发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及工程意识
二、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巩固和补充作用。通过课后作业,学生能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并能对所学内容活学活用。本课程中,一部分课后作业来自于教材每章后面的复习思考题,需要教师紧扣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中精选,比如,混凝土骨料颗粒级配,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教师要对作业认真批改,并总结,使学生不是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而是做到真正掌握。另一部分课后作业是综合性、讨论性的。比如,程云虹等主编的《土木工程材料》中的“开放讨论”部分,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做一些探索性的工作。即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围绕这一内容查阅文献,深度思考,自由讨论。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
一、土木工程分析中的施工力学
(一)力学和数学基础
在土木工程中,施工力学是以时变力学为基础的。因为在具体分析过程中,施工力学所分析的对象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力学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在这个过程中,还会衍生出许多新的理论。这些理论大多数都建立在分析对象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基础上,但是力学原理的内部参数却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其内部参数是恒定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原有的一些理论已经逐渐无法满足需求,对力学分析对象的研究将越来越强调对内部参数变化规律的研究,时变力学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大型工程项目、高科技新型器件以及机械动力等的分析都是以时变力学为基础的。在现代化土木工程中,线弹性、物性、非线性等时变力学的分析是其时变力学分析的主要内容。
在现代化土木工程分析中,还需要借助数学方面的知识。在具体工程施工中,包括了对土木工程中的物理参数、几何参数等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采用了微积分中的方程式,由此可见,在土木工程分析中,也包含了时变数学的内容。在土木工程分析中,时变数学的施工分析还有一些难题需要克服,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还应该要加强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二)土木工程施工分析中的力学效应
在土木工程分析中力学效应可以分为时效和路效两种。第一,时效。时效指的是同一个建筑结构,由于施工中所采用的方案不同,其施工力学的分析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力学状态也会有所差别。比如,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材料的粘性、建筑结构的热传导等因素都会因为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就是产生施工力学的时效因素。第二,路效。路效指的是在具体工程施工中,因为施工方案的不同,施工结构和施工力学的分析结果也会有所区别,力学状态也不同。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材料的几何性质等都是产生施工力学路效的原因。
二、土木工程分析中的时变力学
(一)物性时变力学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部分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对这部分建筑材料的施工分析就属于物性时变力学分析。比如,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在施工后一段时间内,其物理性质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其施工分析就是物性时变力学分析。在对这一类的时变力学分析中,应该要注意对时间函数的辨别,如果有时间函数那么就可以直接采用力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二)线弹性时变力学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如果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具有线弹性和无热效应。在工程施工中,施工的周期远远长于系统的自振周期,那么在时变力学分析中,可以忽视惯性效应,采用静力学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对土木工程的施工分析就属于线弹性时变力学。在传统分析方法中,对这类问题的分析原本采用的是空间变量方程,但是现在由于物理参数和几何域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具体的分析和计算中引入了时间变量参数。
(四)非线性时变力学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部分建筑施工材料具有非线性特征,那么对这类材料的施工分析就属于非线性时变力学分析。比如混凝土、岩土介质等都是具有非线性特点的材料,在其基坑开挖等施工中,可以采用粘弹性时变力学分析,也可以采用积分转换。在非线性时变力学计算中,最后计算出的值会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了加载过程、几何域、物理参数等。事实上,在非线性分析中,时变分析和传统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是不同的。
非线性包括了物理、边界和几何的非线性,而且这几种不同类型的非线性中又包含了诸多小的分类。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可以采用变系数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式。
(五)时变动力学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力学和时变力学的分析是土木工程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施工力学和时变力学的分析,对优化设计方案,确保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土木工程的安全性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对相关力学问题展开进一步探讨,实现土木工程力学分析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谋求我国建筑行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党济国.土木工程分析的施工力学与时变力学基础[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