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前景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前景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前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前景

篇1

Analysis of the Direction of Medical Imaging Specialty Undergraduate career

WANG Ke-ying,WANG Xiao-ke,WANG Run-chuan,PANG Xia

(School of Medical Imaging,Xuzhou Medical College,Xuzhou 221004,Jiangsu,China )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economic factors、 social factors ect, nowadays,medical imaging students choosing the most suitable professional direction for themself has become the key guarantee for a good future . In Xuzhou Medical College, our group let 154 students of Medical Imaging who are in the fourth and fifth grade fill in the questionnaire.After that we Analysis、 discuss and summarize the factors which have impact on student's career choices .Basing on the analysis,we can give the most reasonable advice and recommendation about how and what they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profession ,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our survey.

Key words: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Career direc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医学影像学专业包括影像诊断和影像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影像诊断专业以培养临床诊断型医生为人才培养目标;影像技术专业以培养既有医学基础知识,又有理工学知识的医学影像工程与技术复合型人才为另一培养目标[1]。那么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将选择哪种专业呢?影响其选择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1影响因素

1.1家庭因素与经济因素 医学生学习培养周期长,每年的学费、住宿费加上日常生活费,每年开支至少需12 000~15 000元;对于部分低收入家庭来说,是较重的经济负担。在发放的154份调查问卷中,因诊断未来收入前景好而选择诊断专业的占36.92%,可以看出:家庭经济因素对影像学生的专业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

1.2医师资格证 对于基层规模较小的医院,技术与诊断是不分工的,在较大的医院,技师与诊断医生分工明确。执业医师法与职业医师考试规定,一旦从事技术工作就无法再考取医师资格证,不能做出作出独立的诊断报告,这对于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影响很大。

1.3辐射因素 国家早期有关规定,有关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为有害工种[2],不少医院放射学工作有较高的福利待遇,如增加工龄,增加公休假期,给予合理的津贴等。但依然不能完全消除了医学生对放射防护安全性的担忧,而选择诊断医师则无需担忧此问题。

1.4就业压力 在现有的医学影像行业中,各医院对诊断学生学历要求逐渐变高,县级医院以上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同时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医疗检查影像设备进行了大的更新,而目前的影像技师队伍无法达到现代化与数字化的要求,故需充实新的高实力技师[4],大部分本科技术学生可以就职于较好医院。在本次问卷调查中,选择影像技术的有17名学生,其中70.83%是因技术就业率高影响其选择的。

1.5考研热潮 现今的就业压力很大,诊断本科生大部分进入县级医院,许多学生对此不满意,因此想通过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从而有个好的职业前景[4]。这就导致了"考研热,随大潮"现象的出现。在此次的调查结果中,由于考研因素而选择影像诊断的占48.05。

由此看出,考研已经成为影响影像学生未来选择方向中重要的一部分。选择影像技术的学生,除去暂时没有继续深造的打算之外,就业压力小,工作风险低以及就业率高也在他们选择影像技术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建议与对策

2.1家庭经济问题 对于因为家庭负担重,暂时不能考研和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的医学生,可以先选择工作,有了经济基础后,再去完成自己理想。

2.2执业医师资格证问题 有些人会认为,从事影像技术工作不能考医师资格证表示着社会地位不够高,但这只是个人对职业的看法不同,作为医学生需认清自身情况,对自己做好综合分析,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个专业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2.3辐射问题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射线的防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铅墙、铅围裙、铅围脖的制作,技术人员操作室与病人射片室的分离,以及每年对影像科室人员的体检等放射防护措施的实施,可以很好保证影像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辐射因素在影像学生专业选择上影响越来越小。

2.4就业压力问题 生活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就业的竞争是无可避免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法则,医生这个行业的竞争压力更是高。所以作为医学生更要提高自身素质、心理抗打击能力,并积极投身到竞争中,刻苦专研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影像专业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专长,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影像学生可以选择在医院从事诊断或者技术工作,还可以去飞利浦等大型医疗器械公司,也可以从事其他行业。这样可以大大缓解就业压力。

2.5考研问题 许多医学生在面临毕业时,都会在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深造的问题上而纠结。其实,考研也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及自身能力理性选择,切勿跟风,尽量做到考研就业两手抓,以免错失就业良机。

参考文献:

[1]徐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网站http:///WebSpecF/EnrolDetail.aspx?id=61996.

篇2

【关键词】 就业;发展空间;前景;对策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加大;我国目前正处在医疗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的前景还不明朗,医疗体制政策还不完善,较多医疗卫生单位严重差人也不愿或不能进人,导致医护人员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医疗事故频发,同时,部分专业的医学毕业生明显供过于求,导致大多数用人单位纷纷提高进人门槛;在这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专科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1 就业情况的随访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31 个医学影像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研究,其中男生9 人,占35.8%,女生22 人,占64.2%,已工作或已签约县级、区级及市级医院或同等级医院的共19 人,占61.3%,其中女生13 人,男生6 人,县级以下医院7 人,占22.6%,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 人,占16.1%,;其中从事超声工作的14 人,占45.2%,从事放射技术工作的8 人,占25.8%,同时从事放射诊断及技术工作的4 人,占12.9%,均在县级以下医院工作;通过以上调查,得出影像专科生近几年的就业率达到83.9%,加上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 人,就业率达到100%。

2 就业前景分析

2.1 医学影像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医学影像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放射医学、包括传统的X 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②超声医学(US),包括B 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③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PET)和介入核医学。

2.2 医疗技术及医疗事业的发展

1970 年代,电子计算机X 线断层扫描仪(简称CT)和核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 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就,随着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越来越强,能够对大量的来自高度检测仪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迅速成像;20 世纪后期,世界上掀起了以微创手术为主的医疗技术革命,出现了许多以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的介入技术学,通过最新影像诊断技术,可以检测出早期肿瘤和其他许多早期病变,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医生越来越倚重仪器设备的检查,另一方面在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下,各项仪器检查结果成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有无过错的重要法律依据,此仪器检查使用率必然提高,导致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医学影像科室的迅速扩张,出现医学影像人才短时间内的相对匮乏。 转贴于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个人医疗服务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同时国家也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各地政府纷纷提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如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政府提出在2015 年前重庆区域内三级综合医院将达到30 所,以上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高端影像设备不断普及到县及县级以下医院,导致目前中国较多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西部医疗卫生单位对影像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增大;在目前这种医疗体制下,医疗卫生单位需要影像专业人才,但又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员编制,很多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不以招聘影像专科生来解决这种矛盾。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影像专业也越分越细,主要分为影像诊断及影像技术两个专业,目前设有影像技术专业的医学院校相对较少,毕业生也较少,特别在西部省份的毕业生就更少,那么他们的就业情况就相对较好。

2.3 医院自身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都靠自我创收维持发展,床位越多,病人越多,设备越先进,创收就越多。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同级及同区域医院还互相开展“军备竞赛”,不断要在医院规模上压倒对方,同时还在先进仪器设备数量上压倒对方,先进仪器设备中大部分为影像设备;同时,部分区县级医院没有专门的影像技术人员,为了医院的发展,必须新招收专业的影像技术人才;以上几方面也是导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3 就业对策

3.1 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搞好实习的信心。充分估计实习中的困难,并作好应对措施。在医学知识方面,实习生在实习前有必要重温与影像学密切相关的临床知识和基础知识,尽快了解和熟悉所到影像科室的有关医疗制度,为今后圆满实习做好准备。在实习过程中,要善于学习、思考、提问、总结,尽量将所学书本知识与临床实习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有意去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3.2 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着重提高实习生的实践技能

篇3

一、医学影像技术学科的发展近况

(一)医学影像学科的教育教学现状

医学影像技术是进行医学检查的一项常用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层面非常广泛。近几年,伴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市场上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不少高校依据市场对该项技术人才的广泛需求,具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相关人才培训计划,并在高校课堂设置以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医学影像技术学的专业课堂,对教材内容、课堂设计等方面也适时进行了技术创新和改革。虽然这项新的专业学科在进入高效课堂之初就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由于该专业的设置时间较短,发展的时间也不长,在相关教材以及教育方式上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之中,能够影响人才培训的最主要问题是,在不同层次的教育之间医学影像技术的学习在衔接的部分存在不小的问题,例如:专科与本科教育或者是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之间存在着教育脱节的现象。另外,普通高校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应用的教材并不统一,导致大多数学校的人才培训方向不明确,相关设计计划不符合实际,这就导致了大多数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人才更难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医院的工作。

(二)应用医学影像技术的相关操作人员的工作状态

现阶段,应用医学影像技术的相关操作人员,在大多数医疗机构当中从事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人员被称为技师。除此之外,还能够在大学所附属的医院中担任技术讲师或者是教授。在的一些普通的医院当中,医学影像技术人员主要从事放射科的工作。在其他大型的综合性医院或者是专科医院当中,从事影像技术工作的人员基本上都是大学本科学历,一般很少有硕士毕业生,在医院的放射科博士学历的影像技术操作人员几乎上没有。而在略差于市级医院的地方医院当中,放射科担任影像技术操作人员的则为专科学历。在医院的放射科,各科的医生和相关的技术操作人员数量基本一致。因此,在一些大型的综合性质的医院,或者是具有较完善的医疗图像管理与通信系统的专科医院当中,放射科的大多数医生往往是进行后台的普通检验工作,而医学影像技术学科的人员担任前台检查的重要工作。该项技术人员不不仅仅担任接诊病人的工作,而且还负责患者所检查的疾病图像的收集工作和审核任务。这也就提高了技术人员对相关技术知识掌握的要求,不仅仅要有牢固的图像采集知识体系,还要熟悉各种处理和核查相关的技术。此外,最基本的还要牢牢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只有做到上述要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人员才能够在第一时间为病人的检查做出正确的疾病医学判断以及准确的技术操作,有利于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率。除此之外,进行医学影像的相关影像设备一般价格较昂贵,这就需要相关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要保障设备的安全,在检查患者疾病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护相关影响设备。熟悉的医学影像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设备操作进行融合,从而顺利地进行医学检查,延长影像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当前,影响设备的进化与影像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两个方面出现一定的矛盾,这就使得相关高级的影像,设备不能够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充分的发挥经验作用,降低图像检查的准确性。因此,在接受相关学校教育的理论教学之后,医学影像技术人员还需要加强对实践应用的掌握,各级医院也应该适度地增加对影像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

(三)现阶段医学影像技术的组织管理情况

在我国,与医学影像技术有关的专业性组织就是中华影像技术学会,该学会是中华医学会附属下的影像技术专业学会,是同中华超声学会、中华放射学会以及中华合医学学会共同组成的关于影像学科的医学与核影像技术的四大学会。中华影像技术学会下属有七个专业学组,其中就包括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学组、MR技术学会以及医疗图像管理与通信系统技术学会,除此之外,还包含三个筹备的专业学组以及三个学部。在我国,每年都会在固定时间举办中华影像技术学会大会,其主要目的是进行影像技术交流,是一种具有国际性的专业学会讨论大会,参与到大会当中的人员,大都是来自于世界各国从事医学影像专业技术的高水平人员。这样的学术交流大会,能够精进医学影像技术,因此,吸引了各国的技术人员的参与。另外,在我国大多省份当中,省或市内都存在专业的影像技术学会小组,而且一些地区也建立了相关的。我国所开设的与医学影像技术有关的网络教育平台,其开设范围也惠及全国,这也帮助了许多就职员工进行再度的深度学习,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医学影像技术操作人员,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二、医学影像技术学科的发展趋势

(一)医学影像学科技术发展的总方向

在当前的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过程中,医学诊断过程和介入治疗的过程是分开的,但随着各项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两者必然会在一定时期之后建立相互联系的,呈现出完整的现代影像学科系统。当前,影像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大体形态学,主要在图像的收集以及判断上发挥作用。在未来,影像技术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向分子、功能代谢以及基因成像等方面发展。而且,当前的影像技术主要采用胶片收集的技术,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化方向的技术创新,未来的影像技术会考虑应用到数字化和电子技术,将图像收集和传输过程,以数字化现代化的形式呈现。

(二)医学影像技术的具体走向

由于一些影像技术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各项技术仍然不够成熟。当初学医学技术不断创新性发展,未来的医学影像技术将会呈现更加直观、更具有特征性的信息。在其他方面,现阶段对于影像的分析都是趋于定向的,在未来会转变成定量的方向发展,不仅仅会判断出疾病的诊断结果,还会给进行疾病治疗以及手术操作提供方向。

(三)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篇4

广播电视编导VS广播电视工程VS广播电视新闻学

所属类别

广播电视编导――艺术类

广播电视工程――电气信息类

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传播类

专业放大镜

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红遍天下,这背后,是栏目工作人员辛勤挥洒的汗水。一档电视节目,需要经过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多道工序才能“出炉”,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是致力于此的。报考该专业的学生一般要参加专业艺术考试,如影视评论、编写故事、才艺展示、综合面试等项,但也有一些院校招生普通类的考生,在志愿填报期间报考即可。

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许多人并不陌生。我们脑中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肩扛摄像机的记者冲锋在一线,顶风冒雨,来往奔波,为人们发回最新的报道……该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学生要学习的主要课程则包括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或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电视摄像、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法规与广电职业道德、播音主持艺术等。

相对于前面两个专业,除了新闻理论、新闻采访写作等“必修课程”外,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课程中还带有更多的“技术”元素。它是一个以视音频技术为核心,并与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视听艺术等学科融合的复合型专业。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将成为能在传媒领域中从事数字电视技术和网络视音频技术的研究、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并可从事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影视制作、动画制作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提到就业,厂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是这些专业学生对口的“用武之地”。只是在同一个单位,从事的工作有所不同。比如在电视台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可以当播音主持、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学的毕业生则更愿意肩扛摄像机,在新闻采访一线来往奔波;而电视节目的后期整理,动画制作等相应的技术工作则轮到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学生大显身手了。当然,知识是相通的,除了新闻媒体,广告公司、大型企业的宣传部门等也是这类专业学生施展才华的地方。

医学信息学VS医学信息工程

所属类别

医学信息学――生物科学类

医学信息工程――电气信息类

专业放大镜

“在相声界我影视演得最好,导演界我编剧编得最巧,编剧界我相声说得最逗,这年头,就得玩个综合实力……”每当回忆起冯巩春晚的这句经典台词时候,总不由得哑然失笑。其实,当高校的专业也来个“强强联合”,那么必然实力大增,获得更多考生的青睐和关注。医学信息学和医学信息工程这两个专业就是这类综合性的专业。

医学信息学专业是应用系统分析工具这一新技术(算法)来研究医学的管理、过程控制、决策和对医学知识科学分析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该专业隶属于生物科学类;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新兴综合性专业,隶属于电气信息类。

现在去医院就诊还需要花钱买病历吗?NO!如果您也这样想,就严重OUT了。因为现在流行的是电子病历。为什么呢?通过网络,医师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随时获得患者的病历,并提供就诊信息,这就极大方便了人们看病、治疗。其实,这只是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其中一个应用,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它已经渗透到医学领域的方方面面:电子病历、生物信号分析、医学图像处理、临床支持系统、医学决策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等。

当毕业的日子来临时,就业成了不容回避的话题,冯巩的那句小品台词又犹在耳前。是的,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复合型的人才注定是就业市场上的“常青树”。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到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中心、医学信息研究所、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医学图书馆、医学杂志编辑部、医药卫生信息相关企业,从事卫生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系统运行监控、数据库管理与维护、医药信息分析研究、医药信息咨询、信息服务等工作;当然,也可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而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则可以到医疗卫生部门、医疗器械设计与生产部门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应用、设计、开发、维护和评测等工作。中国科技方面不及很多国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术业过于专攻,学科交叉型人才十分缺失。而该专业属于医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对建立逻辑思维与思辨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随着时展,医药系统信息化更是大趋势,目前的中小医院这点还不十分完善,系统很落后,改造系统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医学影像工程VS医学影像学

所属类别

医学影像工程――电气信息类

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专业放大镜

许多同学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将站在手术台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填报志愿时,带有“医学”关键词的专业成了他们的不二选择。然而,这种“以貌取人”的选专业方式难免导致错误,比如医学影像工程专业,虽然和医学影像学专业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电气信息类家族的成员,毕业后授予的不是医学学士,而是工学学士。

医学影像工程专业是一个集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以及医学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具有鲜明的医、工结合,以工为主的特点。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x线机、数字化x线机成像装置、磁共振成像装置、超声成像设备等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制、开发、技术支持的复合型高级应用工程技术人才。在大学里,学习的主要课程包括了大学物理、电路分析、程序设计、医学图像处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生理学、病理学等。

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明了x射线,举世轰动。这一伟大发现也成为医学发展的里程碑。这使得对病人的诊断得以冲破皮肉“束缚”,内部器官一览无遗地展示在医生面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CT、超声波、核磁共振等各种医学影像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破茧而出,而操作这些仪器、为病人进行诊断的医生,就是医学影像学专业所致力于培养的人才。

在大学里,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常规放射学、CT、磁共振、超声学、DSA、核医学影像学等操作技能的星本训练,具有常见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操作基本能力。同时,作为一门极具实用性的专业,医学影像学自然少不了实践环节,实习的时间都为一年。一般来说,大家的实习地多为本校的附属医院,实习内容基本上就是了解拍片的流程、掌握拍片的技术、学会看片等等。去医院做过B超的人或许都见过拍片的影像,就是通过这张黑白的影像图来为患者诊断。需要指出的是,区别于一般专业的四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修业年限为五年。毕业时,将被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在就业上,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毕业生可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防疫机构、医学科研、血站等单位,从事临床影像技术、功能检查等技术工作,也可以到西门子、飞利浦等大型医疗设备公司从事技术研发或管理工作。总的来说,医学影像学工作时的对象是仪器的操作。

至于医学影像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医院从事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操作与使用,为大型仪器的引进和选型出谋划策;在厂家、研究所参与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安装调试。我们知道,医疗器械工业是知识最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而医学影像工程又是医疗器械中科技含量最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最迅速也最广泛,资金投入最多的类别。因此,该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海洋管理VS海事管理VS海关管理

所属类别

海洋管理――海洋科学类

海事管理――交通运输类

海关管理――公共管理类

专业放大镜

乍一看,“管理”是这三个专业共同的关键词,如果你认为它们都是管理学类专业,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这三个专业里,只有海关管理是属于公共管理类,海洋管理专业是海洋科学类,海事管理则属于交通运输类。

海洋管理专业是海洋科学与管理科学交叉的学科。该专业所致力于培养的是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海洋科学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海洋管理、海洋法等理论知识,对其管辖海域内的权益、资源和环境进行组织、指导、协调、控制、监督、干预和限制的人才。

近几年,索马里海盗活动的猖獗再次引起全世界对海事管理事业的关注。事实上,对于海洋业这样一个“大摊子”来说,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协调,必然会造成混乱。海事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就是具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及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航海技术、海运业务、海事法规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从事航运企业管理和海事事务处理的高素质型人才。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该专业带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有些学校在招生日寸会规定一些限制条件,比如大连海事大学就规定“海事管理专业只招收男生,要求双眼裸眼视力在5.0以上,同时非英语语种考生不宜就读”。

至于海关管理专业,从名称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培养面向海关工作的专业。众所周知,海关既是一个国家的窗口和门户,也是其财政赋税的重要来源,地位的特殊性不言而喻。因此,该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管理、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我国管理政策及法律制度;熟悉国际经济、贸易的一般运作规律,具备相关法律、商品、会计和海关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海关国际公约和惯例;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海关业务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技巧。

从以上的介绍不难看出,这三个专业以后从事的都是管理类工作,只是类别有所不同。海洋管理专业是对海洋整体的管理,海事管理则重在对航运企业的管理,而海关管理专业学生工作的“主阵地”则是在海关。

海洋技术VS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所属类别

海洋技术――海洋科学类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工程类

专业放大镜

2009年底,一部名为《2012》的灾难片横扫全球票房,大海在关键时刻的“救世主”形象深入人心。这虽然是电影虚构的场景,但在实际生活中,海洋已成为经济“富矿”,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开发海洋,向海洋要财富正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海洋技术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都是以开发海洋为基础的。

海洋技术专业,顾名思义,是致力于培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简单点说,该专业是以海洋为研究主体的,以后从事的工作也是跟海洋密不可分。比如,海洋科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海洋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水产养殖、海洋事务管理、海洋新技术、海洋科研部门、环保部门的科研工作;化工、石油、地质、水产、交通部门的化学实验及化学研究方面的工作;海洋沉积、海洋构造和矿产、海岸动力地貌、河口、海岸带及海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含油盆地地质勘查资料综合解释;河口、海岸带及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勘查,气象局、海洋局系统以及交通、军事等部门的海洋调查预报工作、环保部门的环境评价工作,以及为石油部门海上石油平台设计安装提供有关海洋水文资料的分析研究工作;港湾、河口、近逼、浅海及深海区的生物本质调查、资源及开发利用工作……

众所周知,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总面积为3.7亿平方公里。在当前世界资源缺乏的压力下,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比于海洋技术专业的学生都是身怀各种绝技的“多面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一招鲜”,该专业旨在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海洋资源,在整个海洋技术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大致来说,该专业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海洋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海底采矿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技术。辽阔的海洋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无疑为海洋工程技术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实践证明,没有海洋工程技术的创新或高技术的突破,就没有海洋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就不能充分开发海洋,也就不能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VS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

所属类别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类

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仪器仪表类

专业放大镜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而电子行业又是制造业中不折不扣的“大户”,无数就业机会吸引了无数莘莘学子的目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专业都是与电子行业“亲密接触”的专业。但在专业归属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隶属于电子信息科学类,而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专业属于仪器仪表类的专业。

先谈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这是一个“老牌”专业,在很多高校的专业目录里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该专业所致力于培养的,是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作为以数学和近代物理学为基础的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对这两个学科特别是近代物理中电子学的知识要求较高。所以头脑比较灵活、经常有新思想的同学在这方面会有一些优势。学生在大学学习的时候也应该多多动脑,多去实验室,有许多该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发明了专利,这对以后的就业很有帮助。

篇5

我国现行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主要由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或专科性大学医学影像系培养,所培?B的人才具备扎实的医学影像技术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需要熟练掌握影像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学影像学检查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然而, 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表明, 市场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既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 又具有较强临床实践技能1-2;既熟悉大型医学影像仪器设备的操作,又懂得简单医学影像仪器设备的维护。然而长期以来, 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存在诸多的弊病,一是,重理论, 轻实践;二是,实践教学的内容滞后, 仅仅停留在验证性的层面;三是,实践教学的方法只注重传授而忽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很差,难以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3-4。实践证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适应当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高等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 校院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的新探索:“2+1+1”校院合作模式

为了解决校院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尝试探索一条校院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新路径,从健全组织机构、创新育人模式和谋求共同发展等方面入手,构建“2+1+1”校院合作模式,为提升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2.1 校院合作、协同育人,搭建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平台

为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根据医学影像学专业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经过认真调研,最终选定了拥有重庆市医学影像专业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庆市医学会医学影像技术专委会、重庆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委员会会员单位、与我校同属武陵山区的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作为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合作单位,经过前期的教学准备,2014年,我校首届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在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开展了专业教学。同年,经重庆市教委、重庆市卫生计生委联合组织的专家现场评审,批准同意了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成为我校非直属附属医院,为我校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平台,开创了跨区域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先例,对于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武陵山区高素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

2.2 “2+1+1”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学校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依托地方优质卫生资源,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以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宗旨,面向社会、面向卫生机构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逐步探索形成了符合我校专业办学实际,彰显专业办学特色的“2+1+1”的医学影像学人才培养新模式。“2”是指专业学生第一、二学年教学在校内进行,完成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任务,夯实基础;第一个“1”是指第三学年专业课教学在医院进行;第二个“1”是指第四学年毕业实习在实习医院进行。实施“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以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宗旨,充分利用医院的实践教学设施条件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与沟通、交流和协作精神,实现了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

3 “2+1+1”校院协作模式的运行及保障机制

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有效衔接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相辅相成

学生到了高职学习阶段主要就是为今后的工作进行巩固性学习,以便在今后工作中遇到问题能够积极面对。高职学院在开展英语课程教学时应树立面向社会,符合岗位需求,辅助主修,加强应用的理念,以岗位交际为中心,开展分类教导,充分体现出职业特色和能力的培养。此外,还应该重视职业英语与基础英语知识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掌握一定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也要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同时,为使学生毕业后有更好的职业前景,又要指导学生通过一些英语水平考试,如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和B级,以及相关的高级职业英语证书等考试,甚至可以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对外语应用能力的实际要求,使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有效对接,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课程的内容设定

(1)专业定位。高职英语教学应该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以学生的未来职业需要为导向设定课程内容。比如,职业卫生学院比较具特色的专业有:护理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应该依据各专业的职场特点和职业技术重点设定针对性强的专业英语课程,并且应该以实用、适度为原则;(2)重构高职英语课程。过于多元的目标容易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之间产生矛盾,因此课程设置必须突出重点,找准关键,有所取舍,放弃那些不必要的内容,瞄准核心的目标,追求最适用的价值。

高职学院是学生在步入社会工作前最关键的学习阶段,通过高职学院的学习可以将自己培养成为技能型、运用型人才,为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每个专业专属的英语教学在开展前都要进行全面准确的市场调研,清楚知道英语教学所要发展的方向。(1)护理专业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护理+英语方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品牌护士,既能适合本土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也能达到国际护理行业标准,适应全球护理人才市场的流动要求;(2)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所以作为检验专业的专业英语也必须和检验专业的教学特色结合起来才能“学以致用”。每部分精选最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为重点,“用什么,学什么”,并且其内容尽可能摘选于国外优秀教材。最初级的学习应该掌握常规检验项目的英文缩写、检验常用名词缩写等;(3)医学影像专业英语也必须围绕医学影像专业知识,在影像技术应用、操作规范、诊断标准和依据四个方面给学生创造听、说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语言实际交流和沟通能力。并能摘择医学影像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能借助词典理解和运用英语国家有关医学影像专业学术文章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常用描述习惯。医学影像技术的相关专业课程自身涉及大量的图像和动态影像,面对具备了一定医学及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说,一些难懂的词和段落,通过“看图说话”或动画演示等方法,只要恰当放慢语速,多使用简单句,就能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3课程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现如今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满足当前高校教育的需求,因此,要全面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而翻转课堂则是当前学生比较热衷的教学方法,刚好与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模式相反,非常适合高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解答学生在日常学生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了先学后教的目的,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把课程内容的讲解视频及其辅助资料通过微信群或QQ群的方式给学生(学生还可以自己收集和补充拓展相关知识),明确任务,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这种方式对于有听课疲劳症的高职学生,有较好的刺激作用,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能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减少课堂的束缚感;其次,PBL案例式教学法。BPL教学法特别适合技术类医学生。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以及在教师的适当点拨、引导下,能激发出自身的潜能,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由被动的听说读译变成主动的听说读译,学生自主形成多角度、多侧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由专业教师开展实验室现场教学,把课堂由教室转移到实验室。用英语讲授实验仪器的原理、基本参数、使用方法等,使学生不但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更掌握了一些与仪器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最后,小组活动。在优化各种英语教学资源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一些与未来典型职业活动相关的任务或项目来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小组成员经过讨论,运用教师提供的词汇及句型,进行情景会话,并分角色表演出来。某些章节牵涉到重要操作技能,如验光、调节镜框等,则可以鼓励学生边实施操作,边用英语描述过程,真正实现技能与专业英语的完善结合。

4结语

高职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其课程建设是否着眼于高职学生这个群体。高等教育不仅需要创设适合于资优学生发展的高端课程,也要创设适合于广大高职生群体的实用型课程,因为高职学生将来会渗透在社会各行业的最前沿,是不可或缺的社会发展基石,他们可能不是飞得最高的,却应该是可以走得更远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高速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为此,我国有大量的医科、药科大学、综合大学和理工科院校都设置了生物医学工程从本科到博士的专业及领域。在2008年4月北京举行的“亚太生物医学工程国际会议”上,各种院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专业教育、课程建设等问题被提出并进行探讨,对于交叉学科教育教学模式的创立进行了研究,说明这一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特色、对医科药科、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办学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在各类院校中设置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色建设进行阐述。

1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内容特色概述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综合了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探讨敏杨禹陈国明刘盛平(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1.1医学影像技术

即通过X射线、超声、放射性核素、磁共振、红外线等手段及相应设备进行成像的技术,现还有正在兴起的阻抗成像技术等。

1.2医用电子仪器装备

分为诊断仪器和治疗仪器两大类。诊断仪器主要是用以采集、分析和处理人体生理信号,现在使用较多的是心脑电、肌电图仪和多参数的监护仪等,而通过体液来了解人体内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的生物化学检验仪器也已逐步完善并走向微量化和自动化。治疗仪器设备则是采用X射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超声、微波和红外线等仪器设备,如X射线深部治疗机、体外碎石机、人工呼吸机等。手术设备如γ刀、激光刀、呼吸麻醉机、监护仪、X射线电视等。现代化医疗技术中还将设备功能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1.3生物力学

主要是研究生物组织和器官的力学特性,人体力学特性和其功能的关系。其中包括生物流变学(血液流变学)、软组织和骨骼力学、循环系统动力学和呼吸系统动力学等。

1.4生物材料

即人工器官、组织工程所需要的物质与材料,其大多数是需要植入人体,需要具备耐腐蚀、化学稳定性,需要具有与机体组织的相容性、血液相容性、无毒性。作为材料,根据所需还应满足各种器官对材料的各项要求,包括强度、硬度、韧性、耐磨性、挠度及表面特性等各种物理、机械等性能。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工艺条件和表征、成型制备、性能等。

1.5生物效应与生物控制

生物效应是指在医疗诊断和治疗中,光、声、电磁辐射和核辐射等能量在机体内的分布、变化等作用。而生物控制则是机体自身的调节控制现象。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对这些情况加以认识。其他还有介入式诊断、治疗等。生物医学工程最为竞争激烈的领域在医学成像技术上,其中以图像处理、阻抗成像、磁共振成像、三维成像技术以及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为主。而对医学信号的处理分析,包括心脑电、五官、语言、心音呼吸等信号和图形的处理与分析,以及神经网络的研究处理也是目前世界各国研究与学习的热点。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将从业于该领域的研究、设备研发及制造、使用、维修养护等。所具备的知识体系是从物理化学基础、工程学到医学,十分广泛,仅四年内进行如此庞大的知识学习,学生将会呈现基础知识欠缺而专业知识也不深入的问题。为此,我们就医科大学、理工科大学、综合性大学各自特点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医学工程本科学习建立特色课程体系的见解。

2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的研讨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分别在医科类大学、综合大学与理工科类大学中均有设置。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具有典型交叉特性,该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有运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医学信息学技术等在医院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有运用基础数学、物理、化学知识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更多的是运用工程技术进行医疗器械、设备装备的研发、制造与维护管理等。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庞大的知识体系,无法由某一个从业人员掌握,需要各方向的协作与合作,由此认为,设置于医科类大学、综合大学与理工科类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有各自的特色。

2.1医科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

2.1.1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医科大学,其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医学特色与优势。医科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专业的人才,其就业方向更多应以进入医院从事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等的操作及计算机操作,运用各种影像、信息等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或治疗,所以其培养的人才首先应学习并具备医学的专业知识,然后才是具备基于医学专业领域需要的现代医疗仪器的研发与使用、管理能力的知识体系的学习,成为拥有工学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医学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毕业后所从事的仍是医药卫生领域工作,在医院设备使用、维护、管理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其课程的设置应该与工科类生物医学工程侧重点不同。如在一般医科大学中都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以及与此相关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学信息学专业等,其培养目标就应以“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如影像学、信息学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诊断、治疗(或信息管理等)和医学成像(或医学信息等)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相应的培养要求应在于“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或信息学、医学超声学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核医学影像学、信息学、医学超声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超声治疗和介入放射学操作基本能力,基本的仪器(装备)维修保养能力”上。#p#分页标题#e#

2.1.2课程设置

基于医科大学的特色,其主干课程应注重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同时开设基于医学特色的工学、工程学课程。具体如基础类的基础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计算机类,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基础和临床医学类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药学、中医学、中药学、卫生管理等课程,然后按照各高校侧重设置传统生物医学工程的工学类、工程类课程,如模拟电子、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医用仪器原理、医学影像仪器、检验分析仪器、临床工程学、人体形态学等,部分专业可设置如力学类、机械工程类、有机材料或金属材料类课程。虽然是同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但需要按照本校特色来设置课程,切忌大而全无特色,或各高校均设置同样课程。这是违背了生物医学工程高度交叉学科的学科特色的。

2.2综合性大学工科以及理工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

2.2.1人才培养目标

现今综合性大学工科以及理工科大学基本上都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如北京大学工学院、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各具特色。以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为例,其前身是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创建于1984年。学院的科学研究及学生培养方向就是强调生命科学与电子信息科学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应用电子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解决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科学问题,发展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其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掌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掌握分析与健康相关的生物医学工程问题的方法,并具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健全人格和远大理想的工医结合复合型优秀人才”。即更加注重于培养工程与医学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专业人才的从事的工作更多是在用于医学诊断、治疗的仪器设备的设计、研发及制造、维护等上面。而四川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其特色制定为“以工程为主,以从事生物医学工程教学科研的相关学科为依据,培养从事生物力学、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开发、生产的高级专门人才。”,偏向于材料工程学。由此可知,在综合性大学工科以及理工科大学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更注重工学、工程学内容,其培养目标就应以“培养具有现代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如机械、电子、材料、计算机在医学中应用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设备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设备(或装备)设计研发、制造、维修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为主。相应的培养要求应更多的学习工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常规医疗装备、设备等设计、研发、操作、维护维修、管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并具有相应能力”上。

2.2.2课程设置

篇8

一、利用微信辅助功能影像教学

脑功能影像后处理技术是功能影像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静息态局部脑活动分析、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独立成分分析和任务态脑功能分析等技术[3,4]。教学对象的主体是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和神经病学专业的医师和医学生。学生们通常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对于脑功能影像数据的合理解释、深度挖掘十分重要。然而,脑功能影像后处理技术对于医师和医学生抽象、费解,尽管采取理论、实践结合的授课方式,有限的授课时间仍难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微信在脑功能影像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现实中的时空限制,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通过微信,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使抽象的技术理论形象化,弥补课堂授课的不足。针对微信的难点、热点问题,学生在平台上参与讨论,教师根据讨论情况进行解答,可以实现师生课上和课下的有效沟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二、利用微信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在国内顶尖科研机构,从事脑功能影像的人员通常具备生物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理工科背景,以建立功能影像方法学体系为主要方向,但他们常常缺乏对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变治疗及转归的深入认识。然而,面对各自专业领域科研与教学的繁重任务,医科和工科教学、科研人员面对面交流的时间非常有限,妨碍了对共同关注课题的深入讨论。利用微信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可以突破时空与专业的限制,实现医科、工科背景的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时、在线交流。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学生能够即时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教师能够不断增强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重要的是,微信交流平台拉近了医科、工科专业人员的距离,对实现跨学科融合,培养医工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利用微信共享国际研究前沿

微信平台具有强大的资源共享能力,可以将《science》、《nature》、《JAMA》等国际顶尖综合类期刊及《journal of neuroscience》、《human brain mapping》、《cerebral cortex》等国际顶尖神经科学专业期刊上最新发表的电子版论著整合起来。在实验室教师在线组织、协调和指导下,学生对论著内容进行分组翻译、剖析、解读,并以图文、音频、视频等格式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供群内成员在线阅读和转载,客观、即时、准确地向同行传播脑功能影像前沿研究进展。共享国际研究前沿为师生共同进步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学生国际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研究者对热点方向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团队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篇9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自上世纪70年代创建以来,发展相当迅猛,其学科定位、产业效益和发展前景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同和重视。截止目前,全国约90余所高校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其中医学院校约13所。如何充分发挥医学教学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适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建设具有鲜明医学院校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医学院校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1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特点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原理与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研究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研究和开发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系统和工程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理工类学科与生物医学学科深度交叉、高度融合的边缘性学科,所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具有“覆盖广、交叉深、发展快、变化多”等其他学科不具有的特点。

2 当前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情况

1)招生情况

我校2010年4月申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1年正式招生。2014年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顺利毕业,到2015年本专业在校生共169人。

2)主要专业课程

生物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导论、C语言、电工学、信息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机械制图和AutoCAD、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临床医学概论、信号与系统、医学影像技术学、医学检验仪器、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影像学、医学传感器、医学影像原理与设备、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医用激光仪器、放射物理原理与肿瘤治疗技术等。

3)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合从事医院设备的操作、管理和维护,在医学设备经营公司从事经营管理和技术服务,以及在相关的研究机构、生产企业从事产品的辅助开发、制造和技术管理等等工作。

3 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的问题分析

医学院校具有很深厚的医学大背景,具备丰富的医学类学科教学资源和优越的临床设备实践条件等优势,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临床医学能紧密结合,但同时因学科体系不完善、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专业实验室建设投资大等影响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专业的高效快速发展。

1)理工学科体系不完善。我校是地方性医学院校,王牌专业当然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医学类专业,而工科专业都相当“年轻”。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科涵盖面非常广,几乎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如果用“学科频谱”来描述学科涵盖面宽度,生物医学工程无疑是88个一级学科中“频谱宽度”最宽的学科。我们学校尽管针对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一直有开设了医用物理、医用高等数学等基础学科,但相比理工科院校要薄弱很多,而且缺乏材料、自动化、电子等重要工程学科的有力支撑,这些支撑学科的缺少会导致相应课程设置不完善以及综合性实践训练平台缺乏,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工程类课程,得不到系统扎实的工程技术训练,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实现。

2)复合型师资严重缺乏。要实现培养医工结合与交叉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标,首先要建设一支医工结合与交叉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在我校,具有医学教育背景的教师资源比较多,而具有理工科教育背景的老师却不多,既懂医学又懂工程技术,能将工程技术与医学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的复合型、交叉型、融合型师资就更加少之又少,教师队伍知识结构普遍不够合理,与各相关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弱,这些现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体系构建以及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3)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知名度不高,社会、家长、学生都不是很了解生物医学工程是个怎样的行业,甚至容易和其它名字相近的专业如:生物工程、医学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名称混淆,导致第一志愿填报的学生寥寥无几,第一志愿填报医学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更是几乎为零。统计我校几年来招生情况可见,几乎所有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都是调剂生,也就是入学时专业思想就不太稳定。加之其专业知识覆盖面广,涉及领域跨度大,专业知识体系复杂,专业课程内容在各学科之间交叉频繁,本科学生对本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足够的信心和学习热情;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所学知识普遍存在“宽瓜不精”,“广而不细”等问题,相比医学影像技术学专业,就业时处于劣势;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导致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专业思想不够牢固,甚至影响到专业整体的学习风气。

4 对策初探

医学院校要紧扣医工结合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科交叉综合培养、工程技术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素质培养,加强学科之间的有科学融合,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医学院校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升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1)积极探索与理工院校联合培养的教育模式。综合性大学与医学院校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科建设方面优势互补、劣势互存。综合性大学具有完善的理工类学科体系,工科师资队伍力量比较强,基础课程比较成熟,实践教学条件平台比较完善,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完善的培养体系和成熟的培养经验,但缺乏医学类学科教学资源和临床实践条件,缺乏与临床需求紧密结合的先决条件。因此,医学院校要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理工院校联合培养的教育模式,实现优势互补。校校联合培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育人质量。

2)积极探索与知名医疗企业联合培养的教育培养模式,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与医疗企业联合培养本身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扩大专业的影响力,同时优化教学体系,解决学生实习就业等问题。学校有诸多附属医院,为医疗企业提供更多的产品使用方,同时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是一个双赢的合作培养模式。另外,通过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医学院校可强化与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发挥产学研各方主体优势,有效解决师资力量不强、支撑学科不完善、创新能力培养不扎实等瓶颈问题。实践证明,实施产学研结合,是生物医学工程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也是培养高素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才的必由之路。高等医学院校应树立研究与产业化并举的教育培养理念,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最佳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41-02

2012年9月,北海市卫生学校被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第三批立项建设单位,示范学校建设任务主要包括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和教产结合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项目建设。2013年4月北海市卫生学校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获得正式批复,将教产结合的临床教学实训基地的附属医院作为特色项目重点建设。

对卫生职业院校而言,附属医院是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附属医院能够科学准确地制订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实训和生产一体化。国家示范校立项建设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北海市卫生学校认真贯彻国家示范校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从完善附属医院教学功能、扩大医疗服务规模、增强科研能力、逐步物化成果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不断探索和总结建设教产结合的示范性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的做法。

一、完善附属医院教学功能

(一)完善医院的教学硬件设施

附属医院重视加强与学校的护理、医学影像技术、药剂、医学检验技术和助产等专业的实训基地相关建设,建好6个病区示教室和所有实习生值班室,安装了手术室和超声诊断室的教学闭路电视录制和转播系统,同时完善了医学影像PACS系统,先后投入266万元设备用于临床诊疗及教学。不断投入和完善医院的教学硬件设施,使得医疗服务项目在不断地拓展,医院的业务量也不断增加,学生见习、实习岗位(机位)也明显增加。

(二)提供专业教师参与临床实践平台

附属医院已建立《专业教师临床与教学换岗和兼课管理制度》《专业教师参加临床实践有关规定》,注重培养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专业教师以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医院的临床实践和管理活动,将理论知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骨干教师担任附属医院科室主任和兼职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和医疗服务,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临床经验参与教学。例如,2013年6月,附属医院组织“双师型”教师参加北海市医师急救技能大赛,获得优胜奖。可见,附属医院为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有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创新教学方法

附属医院作为校内的重要实训基地,要自觉承担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病例见习、阶段见习和实习生顶岗实习的教学工作以及进修生的(教学)实训活动,为学生尽早掌握与岗位对接的实践技能提供教学平台。此外,学校与附属医院的教师要加强联系与沟通,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了解医学行业和专业知识,使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更为明确。因此,附属医院要规范教学活动,注重教产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临床学科与办学专业无缝对接

学校充分依托附属医院临床学科的师资、设备和场所优势,逐步形成放射科和超声科对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检验科和病理科对接检验专业、药剂科对接药剂专业、妇产科对接助产专业、五官科对接眼视光专业的产教互动态势,推进人员、设备和场所优化配置,促进学科和专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附属医院应构建“校企院合作,工学结合,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阶段见习+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通过组织各种社会活动、临床见习、阶段见习和毕业实习等活动,使学生更熟知所学专业和本职业的责任和前景,激发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

(五)充分发挥教学功能

附属医院应充分发挥教学功能,例如,每年能接纳2600名中职生临床见习和300名大中专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每年接纳36名外单位医务人员进修,并承担对外社会培训项目;每年约有310名孕妇及其家属报名参加孕妇学校学习。此外,附属医院认真落实国家送医、送药到基层相关政策,每年派出30名业务骨干到基层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通过组织查房、手术示教、疑难病例讨论和专题讲座等方式培训乡镇医务人员659人次,赢得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二、扩大医疗服务规模

附属医院不断地扩大医疗服务规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顺利通过执业校验,增加三个住院病区,拓宽了原来血液透析的医疗用房面积,全院实际开设病床增至400张。二是附属医院的年住院人次为1.5万、年门诊人次为31.7万、年业务收入为9100万元等,均比前期增长5%~15%;与影技、药剂、检验等办学专业分别相对应的医影收入为763万元、药品收入为3670万元、检验收入为1087万元,均比前期增长。三是医院还承担“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每年为3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复明手术,深受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三、增强科研能力

医而不研则嬉,研而不医则虚。附属医院领导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以“科技兴院”促进卫生中等职业教育和医疗服务全面协调发展。从医院的实际出发,精心选题立项,开展临床科研工作。目前,附属医院共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科研立项2项,北海市科研立项7项。2013年,《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现状研究》和《三维立体定向软通道与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通过了北海市科技局专家的结题验收,专家组认为上述2项科研分别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区内领先水平。2014年3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房水细菌污染与眼内感染干预研究》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组进行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此外,2013年附属医院专业人员在省级以上刊物5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篇。

四、成果物化

在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附属医院的教师不断地探索、分析和总结,已发表的课题成果主要有:《产教结合,建设临床实训基地》《依托附属医院,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建临床实训基地,促医学影像专业发展》《依托附属医院, 护理专业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究》《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等等。可见,附属医院重视科研成果的积累,并主动与其他同类型学校或医院的教师分享示范校建设的体会和经验,进一步促进和完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

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职业教育方面

国家示范校立项建设以来,区内外多所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到北海市卫生学校交流和学习临床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经验。例如,2013年6月10日,陕西省榆林市卫生学校考察团到北海市卫生学校进行交流,校长向考察团重点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和产教结合方面取得的成绩;7月,云南省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考察团到北海卫生学校交流经验,共同推进示范性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加快了现代医学教育教学改革;8月13日,广东省湛江市卫生学校临床实训教学部内科、针灸、推拿、护理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到北海市卫生学校进行为期十天的交流学习。此外,区内的钦州市卫生学校、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中医学校等职业学校也先后到北海市卫生学校参观,交流建设教产结合的示范性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建设。

(二)卫生行业方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示范校项目建设以来,学校组织教师参与全员培训、专题讲座等学习活动,教师的医疗专业技术进一步提高,诊疗规范、医德高尚、医风正气。附属医院的教师严格按照诊疗指南,积极推进临床路径,不断更新业务技术,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抢救成功率。附属医院坚决执行国家医改政策,用足、用好新合农和城镇医保政策,从群众和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真正为民办实事,为当地群众提供费用合理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例如,医院长期坚持以下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多选用基本药物以及新农合和城镇医保的甲类药;少选用或不用性价比低的药物;能用价廉的药物就不选用高价药物治疗。

(三)教育学生方面

附属医院的发展壮大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平台,医疗卫生服务的良好环境和服务流程,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与日后所从事职业所需的技能。医院重视新生入学培训、早晚穿插见习、顶岗实习前两周集中见习等教学阶段,让学生了解国家对卫生保健重视以及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迫切需求,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卫生保健服务的前途是光明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篇11

医学领域,医学图像储存及通信系统简称PACS系统,属于通讯技术、放射科、计算机技术、影像医学以及数字图像技术的结合。通过计算机平台,PACS系统把数字资料变成计算机语言类型的数字竖式。经由计算机与通信网络,实现对图像资料的手机、存储、处理、传输以及管理等各项功能,实现图像资料的充分利用与有效管理。

1 PACS系统的应用现状分析

PACS系统是医院向信息化时代迈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现代医学影像诊断的潮流与基本模式。PACS系统的发展和普及能够极大的推动医学的发展,对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PACS系统的发展中仍旧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其健康发展,主要问题有:

1.1 PACS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经费不足

很多医院的没有及时更换医疗图像设备,造成设备因过于陈旧而缺少标准的数字接口,特别是可以通过网络途径传输医学图像的医疗图像设备更为缺乏;医院在建设医疗信息基础机构方面较为滞后,很多医务工作人员没有熟悉计算机的具体应用环境,而且缺少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来对PACS系统进行系统的维护,导致PACS系统在出现故障问题时,会对医疗活动产生严重的影响,要想使PACS系统正常运作且能够发挥出实际的功能,医院必须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并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这样才能确保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过去开发的RIS/HIS系统通常会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标准化问题,很难实现与PACS系统之间的集成;很多医疗影像设备都是由国外购入的,在这种情况下,PACS系统在开发与应用的过程当中需要把文化这一问题考虑在内,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对陈旧医疗图像设备的系统改造,对医院医疗系统基础机构系统的改进,以及当前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的实现。

1.2 我国对于PACS系统的研究还比较落后

在对PACS系统进行构建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技术性问题。在对PACS系统进行设计时,要具备全局性与前瞻性的整体规划,充分考虑到PACS系统想要实现的功能。整体来讲,PACS系统的投资量较为巨大,但是效益相对比较低,在确定系统规模时需要充分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不要以为的跟风。大型医院的资金一般较为充足,可以较早的开展这一方面的内容,所以已经初步构建起了小型的或者是部分的PACS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继续构建起更为完整的PACS系统。而小型医院因为受到资金与技术等各个方面的限制,理想的情况是先选择构建小型的PACS系统,去慢慢的积累初步的经验,不要去一味的跟随别人。医院需要与自身需求与条件相结合来构建规模不同的PACS系统,从而逐步过度到数字化医院。

2 PACS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PACS系统一开始发展的雏形是处理放射科室的数据图像,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发展为世界影像医学界研究的重点科目之一,很多发达国家与地区已经普遍采用PACS系统。我国的PACS系统建设较为之后,但是当前很多大型医疗机构已经开始筹划或者已开始投入使用。国家卫生部相关要求规定,只要是三甲及以上的医院,必须建立起完备的PACS系统,从而确保医疗影像资源能够实现充分的共享。在PACS系统未来发展过程当中,国内

各个等级的PACS系统在构建以及发展阶段的重点为: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应严格按照国际技术标准,遵循完全开放式的系统体系结构,以IHE、HL-7以及DI-COM3.0为基础等各项国际标准;服务器以及浏览器结构需要具有性能较好的兼容性;以Inter-net/Intranet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机构,需要全面支持广域网预计局域网,以充分实现地区之间、医院之间以及区域之间对于医疗数字图像资源的共享与互联,提供可以远程操作的会诊服务,伴随着编码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种新分布式系统构建已经逐步出现。随着远程无线终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进步的广泛应用,PACS系统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更为高效、灵活、智能型高、稳定以及易用综合性;存储方面,通过采用TB级别,甚至PB级别的存储子系统,从而极大提升响应能力;提升系统的纠错能力与容错能力,提高数据安全性以及灾难恢复系统,已存在高性能数据资料压缩技术;在使用方面,PACS系统的界面非常友好,具备功能完善的中文支持工具,易学易懂,是医疗数据、语音以及图像等多种系统技术的完美整合,是较为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够使维护工作以及技术支持工作更为方便的开展。

3 总结

PACS系统是当面医院医疗系统中系统应用方面的最高水平,同样是以后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所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使用PACS系统也将是大势所趋,这也是未来对现代医院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国志义,郑维民,刘纯岩.PACS的发展方向与前景[J].吉林医学, 2006(05).

[2]吴斌,黄慧萌,郑凯.医院PACS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9(11).

篇12

我国心血管影像学发展与国际同步

了解赵世华教授的人们都知道,他是我国心血管领域著名的“两栖”专家,也是唯一一位从事心血管影像学诊断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全国委员,同时兼任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组长和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心胸学组副组长。因此,采访一开始,我们的话题就涉及到了近年来医学影像学领域的目前现状以及该领域的学科进展等话题。

就此问题,赵世华教授首先概括介绍说:“总体来说,我国的心血管影像学发展是与国际同步的。就新技术设备而言,与国外相比,我们一点儿也不落后。具体来说,超声和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普及率较高,而核心脏病学和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则相对集中在少数几家医院,有待于进一步推广和普及。目前我们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临床对日渐成熟的技术方法选择性应用并不规范。这表现在认识不足,优选不当,滥用或重复检查屡有发生。因此,加强我国心血管疾病影像学技术规范化操作和合理化应用,保证其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赵世华教授认为,影像学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普及至关重要,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各级医院医生诊断水平的参差不齐,现阶段临床对日渐成熟的影像学技术的规范化应用和合理性选择也亟待加强。赵世华教授进一步解释说:“因为影像学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如果缺乏相关疾病的临床知识,诊断技术的应用则无从谈起。以功能成像见长的磁共振成像为例,如果缺乏必要的心血管临床知识,不具备基本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那么你就无法选择合理的成像序列,也无法选择合理的扫描层面,最终也无法做出正确的诊断,这应该是目前我国心血管磁共振发展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在影像学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临床医师也应当顺应时代潮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适时地更新观念,在进一步强化临床技能和经验的同时,主动地与影像学医师加强沟通与协作,熟悉影像学新技术的特点,了解其优点和不足,把握好各种检查方法的适应证,最终使影像学新技术的规范化应用真正落到实处。”

赵世华教授感叹:“实际上,针对上述情况,单凭从业者的自律性则是‘独木难支’的,因此还需要从学会或协会之类的学术组织以及政府和行政层面加以宣传和督导。可喜的是,目前国内和国际心血管大会纷纷开设了影像学论坛或其他形式的学术会议——‘亚洲心血管影像学会年会’即是其中影响比较大的会议之一;此外,相关专家共识和应用指南等临床规范性文件的相继出台,更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心血管技术的操作和合理应用。但是要让规范化成为人们自觉遵循的准则,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累并快乐着”的治学三境界

记者注意到,近些年来,在国内、国际诸多重要放射和心血管学术会议上,赵世华教授频繁地穿梭于影像、介入和心内科会场做主持和讲座。仅不久前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以及2013年ACC(美国心脏病学会)学术会议上,他就分别带去了多场精彩的学术报告。而且,继不久前赵世华教授当选为亚洲心血管影像学会的执行委员之后,最近,他又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推荐为2014WCC(国际心脏联盟)中国专家团成员,参与大会影像学组的筹备工作。“窥一斑而知全豹”,仅从这些几个片段,就可以看出赵世华教授的工作日程排得有多满。

当记者问到他如此频繁地出席、参与各类学术交流与推广活动是否感到劳累,有什么感受时,赵世华教授不加思考地说:“怎么会不累啊?!当然累,但是我很开心。所以我这是‘累,并快乐着’。因为我所做的这一切,旨在加强国际国内合作,全方位多层面地推广医学影像学技术。而且,我更希望尽自己所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和资源,脚踏实地做些实事,将来能够打造出一整套完整的学术体系和团队,自然而然地实现人生抱负和崇高目标!”

谈到赵世华教授的治学理念,他“搬”出了一位大学问家,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理念。“在对待学术研究的理念和态度方面,我愿借国学大家王国维先生所言的治学的三种境界与同道们共勉——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我们这个领域而言,王国维先生借用的这三句古词,诗意而又准确地体现了学术研究的三个阶段和三重境界,因此,我十分推崇并身体力行!”

也许就是在这种“诗意而又准确”的治学理念的驱使下,赵世华教授曾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了“难处理性心外异常分流介入治疗模式的建立与应用”课题,并荣获了教育部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不久前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其纵项科研基金在阜外医院名列前茅。关于这方面的情况,赵世华教授简要介绍说:“我能够幸运地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连我自己也感到很意外,但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坚信,一个人如果把奉献作为‘种子’,等待的必将会是收获。我之所以能够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则是前期工作积累,二则是把影像学新技术与前沿的分子生物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握了学科发展方向。我之所以在竞争激烈的心血管领域获得一等奖,首先是立题新颖,具有排他性,确实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大多数人都把立题放在热门的冠心病上,这难免重复,缺乏亮点,甚至让同仁们感到‘审美疲劳’;而我的研究对象都是那些拟放弃外科治疗或外科处理非常棘手的病例,当然也包括权威杂志对所发表的文章进行了针对性述评,研究成果在全国大部分顶级医院推广应用,并且在国际最高学术会议应邀报道经验等等的其他因素。但不管怎么说,这些成绩的获得,是与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坚韧、敏锐的探索精神分不开的……”

MRI是判断心内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

由治学理念谈到具体的学科话题时,赵世华教授特别提到了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现状及其优势和特点。他说:“我在一些学术会议上曾经着重做过主题为《心脏MRI临床应用进展》的讲演。因为,MRI是判断心内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很多研究因此将其作为判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参照标准。与超声比较,MRI扫描视野大、无死角,加之其良好的组织和空间分辨率,对心脏结构和功能判断准确、客观,因此在冠心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术后随访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安装起搏器的患者是MRI检查的绝对禁忌症,但现在市场上开发的支架、外科银夹、固定钢丝以及人工心脏瓣膜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伞等,基本上都是与磁场相兼容的,因此都不影响MRI检查。值得提出的是,现阶段超声心动图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评估,主要是将左室腔模拟为理想的近似圆锥体,再简单地测量几条径线所获得,因此一旦左室发生室壁重构,可靠性大大降低。而MRI则通过连续短轴层面的电影序列,采用Simpson法三维重建左室形态,更能客观和准确地测定LVEF,是目前评估心功能最准确的方法。”

赵世华教授还认为,与CT比较,MRI具有无辐射、任意角度成像以及动态观察心脏运动的特点。虽然MRI在冠状动脉成像上仍不及CT,但近年来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更可喜的是,CTCA和MRA的结合在冠状动脉成像上具有极好的互补性。众所周知,现阶段CTCA对冠心病有极高的阴性排查能力,但钙化则严重降低了CTCA的阳性预测值,而钙化在MRI无信号的特点,使MRI有望更加准确并直接显示各种类型的管腔狭窄。而且,MRI对比剂延迟增强扫描能够准确区分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和透壁性心肌梗死。“亮的就是死的”,延迟强化所对应的心肌梗死或梗死后瘢痕组织已通过病理对照以及大量的临床实践所证实,并且已经公认为识别瘢痕组织的“金标准”。其与PET识别活力心肌的互补,能够从不同角度指导冠心病治疗,可谓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赵世华教授还介绍说:“腺苷负荷MRI评估心肌灌注、多巴酚丁胺负荷MRI评估心肌活力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得以初步开展,并显示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此外MRI在动脉斑块以及分子显像领域如干细胞标记等也具有无限潜力。随着MRI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一站式’扫描的特点有望在冠状动脉成像、斑块定性、心脏结构和功能、心肌灌注、心肌活力、分子显像等全面实现突破。因此,心血管病专业医师应特别重视MRI在冠心病等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除此之外我还认为,MRI与CT等其他影像技术有机结合,进而整合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冠心病诊断流程,即能够有效地发挥现代医学影像学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

“医生的医生”:

“心病”诊疗离不开影像指导

在采访中,赵世华教授还谈及了影像技术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关系。他认为:“诊断是治疗的基础。全面、准确地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阶段,才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这也是临床治疗成功有效的重要保障。影像技术作为心脏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在发展,为疾病诊断提供了越来越多有价值的信息,对临床医学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尤其是心脏介入手术的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影像技术的指导和支持。比如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其高度的阴性排查能力使很多患者因此而避免了有创性的冠状动脉造影;MRI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评估以及直接识别瘢痕组织的能力;PET判断存活心肌的能力;IVUS和OCT在介入治疗过程中的优化等。所以这些都充分说明心脏病的精确治疗离不开影像技术的指导和支持。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很多心脏病学会议都在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注意到并强调了影像技术的重要性,这就顺应了当前临床上真正的实际需要。”

关于这个话题,赵世华教授很形象地说:“谁也无法否认,医师是为患者服务的,因此医师首先是患者的医师。但是,从事影像诊断的放射科医师,应该说是‘医师的医师——doctor’s doctor’,因为我刚才说了,‘诊断是治疗的基础’。准确的诊断无疑能够指导临床医师实施正确的治疗;反之,错漏诊的结果必然使治疗误入歧途。因此,放射科医师肩负着更大的责任、面临更多的挑战。这就要求放射科医师应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身业务,同时还应该加强影像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避免单学科发展;另一方面,放射科医师还应主动加强与临床医师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帮助心血管临床医师全面认识各种影像学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合理把握适应证。心血管影像学只有完全服务于临床,才能切实保障其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也才能使影像学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真正落实到处。”

赵世华教授继续说:“在当今这个时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进展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循证医学的主要环节。当前国外学者也在大力倡导遵循指南,以期规范医疗行为,这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然而指南往往针对某一项疾病或一项技术,并不针对某一位患者,而临床实践工作则是要在专家共识与指南的框架下强调个体化原则。所以,实施影像学检查并完成诊断报告并不是简单的套用指南,照本宣科,各种医学影像诊断者的阅片经验尚不能用循证医学的形式表达。因此,医师的经验和专业训练仍然是不容轻视的。总而言之,影像学医师应依据指南,主动参与到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中来,不能仅仅被动地接受检查申请单,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医师更是如此。当对不同疾病、抑或同一疾病的不同患者实施CT或MRI检查时,事实上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影像学医师首先应该密切结合临床,了解检查的目的和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思考治疗目标和执行过程,然后通过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制定合理的检查方案。与此同时,还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要求,并结合当地的医疗技术条件。只有将临床指南、实践经验和患者意愿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心血管影像学的临床指导价值……”

赵世华教授感慨道:“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所取得的长足发展,不仅大大推动了医学学科的进展,而且正在逐渐改变临床的工作方式,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循证医学的主要依据之一——曾经有人发出了‘三个教授抵不上一台磁共振’的感叹。尤其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依托客观的影像学结果作为证据,无论对服务临床还是惠及患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换言之,现代医学具有较强的设备依赖性,特别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单纯靠望、触、扣、听看病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影像设备在心脏科的部署已经是大势所趋……”

采访将要结束时,赵世华教授谈到了即将于8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的“第七届亚洲心血管影像学会年会”。

据赵世华教授介绍,这场学术盛会将追踪心血管影像领域前沿学术动态,对临床和科研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议题涵盖心血管影像学科的各个领域;同时设有面向基层医务工作者和青年学者的专家讲座及培训课程。会议已邀请到来自美国的Dan Berman、James Min、Joao Lima、Joseph Schoep、Frank John Rybicki、Ricardo Cury ,欧洲ESCR的Gutberlet、Bremerich以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ardiovascular Imaging 杂志的主编Johan Reiber等十余位目前世界顶级的心血管领域临床和影像专业的专家讲者。讲座内容涵盖了最新的临床和影像的进展,如CT FFR研究、冠脉斑块的评价、心肌灌注成像、MR-PET、分子影像等。会议还设立了青年研究者奖,鼓励青年研究者更多地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各国及地区的相关心血管专业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将共聚北京,共论国内国际心血管影像学领域的几乎所有热点话题。

篇13

一、调查内容及数据

(一) 调查内容

2014年―2016年医学院三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医学系、药学系、护理系。包含护理学(2004年,四年制本科)、药学(2005年,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2006年,四年制本科)、药物制剂(2010年,四年制本科)、临床医学(2011年,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2013年,四年制本科)等6个本科专业;护理(2003年,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2004年,三年制专科)、康复治疗技术(2010年,三年制专科)等3个专科专业。

(二) 总体数据分析

1、调查数据表格

表格人数是收集三年医学院毕业生毕业所去单位求评论值得出

黄河科技学院医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医药销售企业、医疗卫生单位、考研、药厂也包括与医学不相关的就业。

1)医学系毕业生主要流向是医院、医药销售企业、专业的检查机构、科研单位、考研等。其中主要的去向是医院和检验机构,三本院校医学生大多流向二、三线城市的医院和检验机构。继续深造和医药销售企业所占比重大致相等。也有部分人选择其他行业就业。

2)护理系毕业生主要流向各大医院、护理机构。继续深造所占比例很小只占8.7个百分点,其他的就业也是微乎其微。

3)药学系考研方面是一个特色,近几年考研的学生越来越多,高达35个百分点,并呈现一个增长的趋势。其余毕业生则大多选择医药销售公司。

4)医学院本科的毕业生很难有机会进入科研单位实习,因为科研单位对三本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存在很大的担忧。这也是近三年没有人进入科研单位工作的主要原因。

5)相对于前几年的国考热,近三年我院的公务员报考率相对降低,大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考研和找工作方面。

(三) 专业具体分析

1、医学系数据

临床医学1届毕业生,医学影像未毕业,故只收集2016毕业生

1、1)数据分析

从数据上来看毕业生都百分百就业,其中本科医学生在医院以及其他医疗机构的比重占74.7%,专科生相对要少的多。而专科生在医药销售、继续深造方面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52.6%和53.2%。公务员的考试中,除了一些乡镇公务员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其他城市公务员都是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所以专科无一人报考公务员。相对于其他行业就业,也是专科生占绝大比例。

2、护理系数据

2、1)数据分析

数据显示护理系的学生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基本上都选择了护士这一行业,进入医疗卫生单位的共347人,占总数的82.4%。护理专业绝大多数为女生,所以选择医药销售企业的人极少。深造和公务员各自占了8.5%和4.9%。

3、药学系数据

3、1)数据分析

药学系的考研是一大特色,考研率高达35%。医药销售公司也吸纳了相当一部分人。药物制剂包含部分工科知识所以更偏重药厂,占总人数的20%,药学则偏重于医院和药房。

二、医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一) 用人单位分析

许多用人单位会要求毕业生的学历,招聘的门槛是最低为研究生,低于硕士研究生的不予考虑。这就导致了本科专科医学生很难找到单位接收。民办院校作为三本院校其中的本专科无单位接受的现象尤为明显,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医院和科研单位,这是用人单位的原因之一,其中以医学系和药学系最为严重,所以选择继续深造的人数比例都非常高。另外部分医院要求求职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招聘条件中包含要有3年、五年以上工作经验之类的要求,医生这个岗位工作经验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工作者们的工作经验都是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大医院不给机会,小医院没有条件,导致了医学生的就业窄,这是引起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另一个来自用人单位的原因。

(二)毕业生角度分析

由数据可以发现,除了服务性质强的护理系的学生需求量大之外,对于其他两个专业的毕业生而言,选择医药销售公司和考研深造的毕业生更多。

2、1)选择医药公司分析

医学院毕业生选择去医药销售公司就业,很大的原因是社会环境和自身性格决定的。首先毕业生找工作比较困难,上班时间固定,约束比较强,自由度不高。而医药销售公司不同,医药销售公司的工作时间比较随意,相比其他的工作较自由。满足了毕业生追求自由工作时间的需求。而且公司的待遇丰厚,根据销售业绩拿提成,销售越多薪资也就越多。跟一般工作拿固定工资完全不同。这满足了学生们毕业高工资的渴求。基于这两个原因毕业生大都选择医药销售企业就业。

2、2)选择考研分析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或许对学术的追求、对知识的好奇,他们希望能在专业领域里有所建树;或许是因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位的要求。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在就业如此严峻的情况下,考研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在校园里继续享受单纯的生活,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暂时有效地规避现实的就业压力。而且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会更加容易,起点更高,更容易的度过就业困难期。所以一些毕业生为了日后更好找工作、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选择考研。

三、提高毕业生质量,教出高素质人才

当毕业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成为难题之后,医学生们就想到通过其他的各方面的证书来提升自己的身价,所以大学期间努力考取各种各样的技能证书,如教师资格证、计算机证、营养师证、会计证等。学生们把精力花费在了其他技能学习上,忽视了专业技术的学习,直接导致近几年的医学生的专业素养越来越差,到医院工作后不能够满足医院对毕业生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校应全面加强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毕业生的道德素质。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院校的专业设置。在保证专业课的教育质量的同时多开设实践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增强服务意识、为毕业生就业之路打好基础。

四、结论和建议

根据黄河科技学院医学院的毕业数据可以看出,毕业生总体水平基本满足社会需求,特别是护理专业,专业针对性强,人才需求量大,是特色专业。当今社会,专业服务型人才普遍缺乏耐心和爱心,学院应在保证专业技能过硬的前提下加强思想文明建设,教导出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从就业工作走向分析,专业技能还有所欠缺,学院应当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学风建设,让跟多的人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同时校方还应当加强和人才单位的合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学习机会,拓宽就业渠道,让毕业生拥有跟多的选择机会。

[参考文献]

[1]王利胜、陈文蔚、肖凤霞,本科中药专业情况调查分析《教育纵横》2005,8(3):47-49.

[2]魏有兴,黄林楠,蒋菊,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2):90-92.

[3]牛春红,刘斌焰,李丽芬,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的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6-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