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护理管理思路及策略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479-02
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不确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病人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1]。洗胃是基层医院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若操作不当会带来不良后果,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的管理策略是极为必要的。现针对洗胃治疗中的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策略与措施报道如下。
1 管理思路
1.1 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疗事故处理过程中关于医疗侵权举证倒置的说明文件,提高防范护理风险意识,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
1.2 分析、查找可能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的风险因素
总结和分析洗胃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查找出可能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的风险因素。如:(1)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由此将引发张冠李戴、轻者引发医疗纠纷。(2)违反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不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造成操作过程污染,引发医源性感染等。(3)不执行告知义务。在病人不知情、不理解的情况下,对病人采取特殊治疗手段或使用特殊医用材料。(4)操作中未观察病情、病人出现并发症未及时处理。(5)未按照医嘱使用洗胃液的温度、浓度和剂量。(6)洗胃前未做合理评估,与病人沟通欠缺,造成操作失败。
2 策略与措施
2.1 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
由护士长将全院护理工作例会的各种信息及时向每位护士传达,总结和收集护理工作现有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落实在洗胃过程中。
2.2制定安全洗胃的质量标准
(1)按照洗胃质量标准操作,强化无菌观念,确保洗胃的安全性。(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操作前应仔细检查胃管、连接管及用物的质量。(3)确保正确执行医嘱。要调动护士的积极性[2]。要求护士接到洗胃医嘱后,对其正确性进行判断,核对医嘱,遇到疑问及时与医师沟通。(4)严格交接班制度。在交接班时间,对刚洗完胃的病人进行认真交接。(5)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如有出现脉速、面色紫绀、出冷汗、腹痛、心慌、气急,洗胃液呈淡红色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洗胃。(6)仔细询问病人洗胃导泻后的大便情况。(7)护士长每日坚持查房,严格督导,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2.3 熟悉影响洗胃效果的各种因素
2.3.1 洗胃液的选择一般急性中毒者洗胃液多采用自来水和热水兑成的,此种洗胃液是一种不含有形成分的低渗液体,由于其渗透压的差异,大量液体在胃内形成低渗的环境,造成胃黏膜水肿。如选用10000ml 清水中加食盐90g[3],此洗胃液是一种等渗液体,较之清水洗胃有一定的优势。
2.3.2 洗胃液温度的选择一般洗胃液温度为35~370c,若洗胃液温度过低(350c以下),胃平滑肌受冷刺激,发生紧张性收缩,可引起腹痛甚至胃痉挛,影响洗胃效果及易引起呛咳、甚至误吸。洗胃液温度过高(420c以上)胃黏膜血管扩张、充血、增强毒物的吸收,甚至可能发生胃黏膜脱落的危险。
2.3.3 胃管插入方式 胃管插入前常规石蜡油胃管所需插入的长度,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如遇插管困难的(如喉头水肿、食道腺体分泌过少),可边插管边灌注石蜡油。
2.3.4 胃管插入的长度胃管插入的长度是否适宜直接影响洗胃效果。人的咽喉部全长约12cm,胃管第4个侧孔距离顶端约12cm。如胃管插入45~55cm,此长度胃管侧孔不能全部进入胃内,胃管顶端仅达贲门下,胃内液体不能浸过各侧孔,吸出洗胃液的时间长,残留液体多,使毒物进入肠道的机会增多。
2.3.5 洗胃过程中选择洗胃时一般均采用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为主,左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移动,加之不断按摩腹部,以减少洗胃液在胃内的积存。单纯左侧,胃小弯侧胃体、幽门窦部因位置高,与胃大弯侧处易发生毒物滞留。如洗胃时按摩腹部可以使胃的各个皱壁充分与洗胃液接触,有利于毒物的消除;头低足高左侧卧位时由于胃大弯位于左侧,水流方向与胃一致,能充分稀释胃壁上的毒物,同时左侧卧位又可防止误吸;头低足高左侧卧位可使胃底处于低位,胃蠕动减弱,加之幽门保护性痉挛收缩,使毒物储于胃底部,利于胃管在胃底部抽吸,也可达到引流的作用;仰卧位可降低胃小弯和幽门窦部位,利于皱壁内残留毒物的消除。因此采用以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为主,左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的移动,能充分稀释胃壁各个部位的毒物,更有利于毒物的排出。
3 体会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的处置、配合抢救等各项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通过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有的和潜在的风险,将风险管理活动落实到每一项操作细节中,使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护理风险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从而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386-02
随着男护士在护理行业的人数逐渐增加,针对男护士现状的调查也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然而,男女护士在护理行业所占的比例差异显示出男护士队伍的不稳定。有数据显示,1999年澳大利亚男护士占注册护士的比例为8.7%;2000年美国男护士占注册护士的比例为5.4%; 2002年英国男护士占注册护士的比例为10.21%; 而我国男护士占注册护士的比例却还达不到1%[1]。 本文介绍中外学者对男护士现状的研究,探讨影响男护士发展的正负面因素,为学校和医疗机构吸收和保留男护士提供参考依据。
1 男护士的发展历史
大约在公元前250年,第一所护理学校出现在印度,并专门招收男性。在后来的克里米亚战争及1861-1865年的美国国内战争中,男护士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英国女护士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后对护理职业的界定中,人们认为只有女性才适合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男性介入护理行业因而骤减[2]。男护士的状况随着二战的结束开始改变,男性逐渐开始逐渐被招收入护士学校。 起初他们的层次并不高,直到后来设置了专科课程,以及硕士和博士课程[3]。
我国的第一所护士学校于1888年由美国护士约翰逊在福州医院创办,并招收男护士。到30年代,各地医院女护士开始大量进入。到1934年,已有65%的医院开始有女护士在男病房开展护理工作且逐渐变为以女性为主,男护士逐渐退出护理历史舞台[4]。直至上世纪70年代,男护士逐渐开始招收入护校,1999年我国第一位自己培养的男护理硕士生毕业[5]。
2 男护士现状的相关研究
2.1 需求调查及未来就业发展
在当前全球性的护士短缺背景下,本来就是凤毛麟角的男护士更显出稀缺:陈红涛等调查15所综合医院护理部及相关临床科室护士长发现,95.37%的调查对象认为临床需要男护士[6];梁萌基发现:84.3%的护理人员认为可以接受男性护理人员[7];被广泛认为最需要男护士的科室分别为精神科、急诊科、外科和手术室,ICU[7、8]。
总体来说,男护士就业形势被研究者看好。医院普遍认可男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具备的优势:1.身体素质强于女护士,如搬移危重患者、牵引等;2. 男护士受男性患者欢迎;3. 遇突发事件时,男护士控制力,决策能力及思维性强[9]。2004年一份调查中,广州存在着2万多护理人员的缺口,社会对高学历、男护士的需求尤为强烈。不少医院表示,男护士有多少要多少[10]。
然而,也有调查显示不同观点:男护士并未因为稀缺而珍贵,原因是虽然设护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很多,但普通医院对男护生的需求量不大,毕竟男护士的工作范围相对小,且男护士在工作后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11]。
2.2 离职倾向
在男护士的流失和保留研究中,多数研究表明男护士有明显离职意向。据白洪敏等[12]报道,河北一所医院自1985-2004年间,男护士离岗率占68.42%;另一类似研究发现, 30名本科男护士总离职率达50%,专科男护士离职率为18.8%,而本科女护士离职率为20.0%[13]。
与此相反,在另一研究中发现,由于内部因素和自身特点等因素影响,男护士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离职倾向 [14];另外广州对多家三甲医院调查也发现,男护士的岗位固定性高过女护士[15]。
2.3 职业困惑
研究显示,诸多因素导致许多男护士调离护理岗位,且在校的男护生也对未来的就业存在困惑和压力。
在择业动机方面,王丽霞等[16]和高满荣[17]发现:男女护生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动机是就业,导致男护士离开护理行业的因素中,社会偏见和传统观念是男护士不愿选择护理行业的主要原因[9、19、20]。陈翠屏的研究证实,男护士自我感知的离职主要原因为专业发展空间小,无职业成就感,工资待遇低[13]。另外,男护士的学历造成离职率有明显差异,即学历高者离职意向明显高于学历低者。还有研究表明,男护士离开护理工作的职业影响因素主要是自我概念与护士角色的冲突,以及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压力[21]。如O’Lynn [18]指出,性别歧视使男性极少介入护理行业。
2.4 对策研究
研究者们针对男护士离职因素在对其招聘及保留提出了大量的策略,首先就是呼吁改变护士女性化的观念,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展现其与所有职业都具备的那种积极的职业形象;其次重视和提高护理人员的地位和待遇,改革护理教育,使其转变传统女护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提高护理学的地位从而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9、21]。Marilyn 和 Dennis[22]提出,对于保留男护士的策略,要改善其评判性思维,建立起适合的临床经验(男护士在急诊科及ICU的专科工作经历能促进其保留),性别中立的班级,以及学习方式等。文中指出教员应对男护士更喜欢在他们的学习中独立和自我指导保持敏感。
3 小结
护理管理者及研究者对男护士现状的研究,有利于改善护士短缺及护士工作的人文环境、了解男护士对职业的感知状态,为管理者提供思路制定策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工作满意度,同时可提高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盈。护理行业需要更多的男护士。医学与社会,2007,6:11-12.
[2] 王斌全,赵晓云。男护士的发展历史。护理研究,2007,21(1):281.
[3] Dochterman, J.M. & Grace, H.K. Current issues in nursing. Chapter 66, Finally we have arrived men in nursing. 2001, London: Philadelphia, p508.
[4] 刘燕萍。中国护理史上的男护士,当代护士,2004,2:13-16.
[5] 海鸥。我国第一位男护理硕士生毕业。健康报,1999-8-5(1).
[6] 陈红涛,雷芬芳,宋小花,邓翠珍,丁建华,刘继荣。邵阳地区医院对男护士的需求调查分析。齐鲁护理杂志,2010,16(7):50-51.
[7] 梁萌基,肖丹,蔡映杰,和杨巧红。医院对男护士需求的调查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04,11(9):12-13.
[8] 杨磊,姜超美,李春燕。9所医院男护士岗位需求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59-560.
[9] 霍健梅,胡宪法。我国男护士的现状及其改善对策。护理学报,2006,13(5):22-24.
[10] 文洁。广州护士人才缺口两万多 男护士有多少要多少。当代护士,2004,7:32.
[11] 王桂环。需求不多待业很普遍,男护士并未因稀少而珍贵。中国经济网,2011-5-29,省略/cysc/zyy/jrgx/200802/19/t20 080219_1456 3 354.shtml.
[12] 白洪敏,李红霞,孙文英。57名男护士岗位变动调查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05,15(5):46.
[13] 陈翠屏,张永学。临床工作中的护理本科男性护士离职原因的调查。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5):3733-3734.
[14] 杨玉美,杨薇。男护士工作价值观与离职倾向相关性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09,9(11):3-5.
[15] 王道斌。男护士流动性低过女护士 急诊科男护士更优秀。信息时报,2009-5-12.
[16] 王丽霞,崔明武,赵红。男护士择业现状调查分析。中国护理研究,21(10B):2666.
[17] 高满荣,高景玉。男女护生择业观念调查的比较。中国社区医师,2008,10:254.
[18] O’Lynn, C.E. Gender-based barriers for male students in nursing education programs: Prevalence and perceived importance.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2004, 43(5):229-236.
[19] 张颖,郑蔚颖。男护生的职业困惑及临床带教思路。护理研究,2004,18(10A):1775-1776.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45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Nurs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Tang Yiping
Abstract:Objective: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find the problem of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nursing in our hospital , discussion on dountermeasures,guarantee the successful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Methods:Find the Nursing care of 52 cases of accidents in our hospital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during 2010 July to 2013 July,tak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Result:Prone to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nursing problems is basic nursing and phlebitis.Conclusion:Seek solutions from the above three aspects, and can prevent the adverse reaction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nursing.
Keywords:Neurosurgery nursing The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49-01
神经外科是综合性医院的一个重点科室,同时也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具有病人急诊多、情况急、病情变化快,同时专业性强的特点,同时神经外科的疾病治疗面朝着越来越广的趋势发展,这就对神经外科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在此收集了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并出现护理问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起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并对其解决思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现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整理自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并出现护理问题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2例患者的年龄最小16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为(40.5±20.4)岁,其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疾病分布中,脑外伤患者有21例,颅内出血患者有19例,脑挫裂伤患者有8例,颅底骨折的有4例。
1.2 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发生的护理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思路。
2 结果
2.1 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在总共52例护理事件中,病人出现管路脱落16例,比例为30.7%,静脉炎14例,比例为26.9%,基础护理问题10例,比例为19.3%,用药差错5例,比例为9.6%,其余7例。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2 护理事件发生的班次统计。在所有52例护理事件中,白班发生28例,比例为53.84%,小夜班10例,比例为19.23%,大夜班14次,占比26.92%。具体见表2。
表2
3 讨论
神经外科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来诊时多为急诊,复合伤多,并发症多,病情变化迅速而急遽,日常治疗过程中病人各种置管多、意识不清患者多、基础护理任务繁重,各种意外情况和并发症都有可能发生[1]。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引发患者家属的不信任或护患纠纷。作为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既能顺利完成护理任务,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同时又尽可能的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一个需要仔细探讨的问题。本次研究表明,神经外科护理事件主要表现为管路脱落、静脉炎、基础护理疏忽、用药差错、褥疮、坠床等问题,其中管路脱落、静脉炎和基础护理疏忽占了总数的76.92%,是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从发生护理事件的时间段来看,白班发生28例,占总数的53.84%,小夜班最少。对所有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分析,得出其影响因素和可采取的解决对策如下。
3.1 护理因素。护理从业人员的应急水平、心理素质、掌握专业知识的水平以及责任心的强弱,都有可能对患者的治疗产生影响。特别是安全意识不强,三查七对制度执行不彻底,执行医嘱不严谨,对病人病情变化观察不密切,都随时可能导致管路脱落、坠床、用药错误等事故[2];日常工作不细致,基础护理欠到位,无菌操作不严格,则有导致静脉炎、褥疮的可能。同时,近年来,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的观念不断更新并应用到临床,如果我们的护理人员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护理工作,而是墨守成规,就不能做的经常的虚心学习,及时掌握新的技术,也很有可能导致护理事件的发生。还有,神经外科的护理工作繁琐细致,碰有车祸、急诊等突况时,人员相对不足,导致护士的精神紧张,持续下来就容易产生精神倦怠和心理疲乏,极易导致护理事件的发生。
对护理人员因素导致的护理事件,一方面对我们的警示意义最大,另一方面也最容易从自身解决[3]。解决策略归结如下:第一,应该科学的安排护理人员的作息时间,并在每个班次保证不同年资的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方可保证我们的护理人员有充足的精力、良好的精神风貌来完成本身工作,同时可以减轻她们的情绪焦虑和心情紧张,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第二,应当强化对专业知识和新技术的指导和训练,加强护理的继续教育学习,利用床旁带教、特殊病人护理讨论等方式,提高每个人的技术水平,使护理人员都具备处理病人的能力和素质。第三,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建立并强化护理安全管理观念,建立考核制度,严格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平时注意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增强责任心。只有做好以上几个方面,才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打好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3.2 患者和家属因素。神经外科的患者病情多急、危、重,患者经常存在意识障碍或躁动、谵妄等,这就导致患者在日常治疗时多不配合。在进行输液治疗或管路引流时,引起造成鼓针或引流管路脱落,或因躁动导致坠床、跌倒等事件。在面对这些情况时,应首先向家属解释清楚,争取家属的谅解。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尽力稳定患者情绪,并做好陪床家属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之配合护理人员做好看护工作。必要情况下通知医师适量使用镇定药物,或者使用约束带制动,使用约束带时应注意绑缚松紧度,避免造成患者肢体血运障碍。
3.3 管理因素。本次研究中发现,白班是发生护理事故最多的班次,主要是因为白班所占时间长,护理操作多,主要的基础护理工作,包括患者的健康教育,入出院手续等都在白班完成,护理人员疲于应付,容易导致护理事件发生。因此,应当制定科学的护理流程,配备合理的护理人员资源,合理安排休班,避免护理人员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完善神经外科的护理程序,制定应急预案,定期检查护理质量并及时整改查出的问题,并及时检讨在突发事件中的处理情况,积累经验,避免重复差错,可以有效的减少护理事件的发生。
总之,神经外科的护理工作是一个要求严谨、细致的系统化的工作,而且随着科技及环境的变化还会产生很多原来没有遇到的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需要在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管理制度、患者及家属的教育等方面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最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护理风险指患者在手术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尤其在急诊手术中,由于患者的病情病情危急、术前的准备不充分和手术风险大等原因,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更多,这对急诊手术中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她们思路清晰、业务熟练,而且需要她们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从而确保将手术中的危险因素降到最低。本文对我院2013年3月~9月完成的120例急诊手术中所出现的诸多护理风险进行梳理和分析,现汇报如下。
1 急诊手术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
1.1护患双方沟通不畅或者解释工作不清 急诊患者家属常常心情焦急,情绪焦躁易怒,如果和医护人员沟通不畅,很容易将不满情绪发泄给医护人员。同时,由于急诊手术过程中的很多环节都需要和家属进行沟通(如患者的疾病史和麻醉的方式等),取得家属的同意和签字,在此过程中,如果医护人员没有做好解释工作,将会为以后的手术安全埋下隐患[1]。此外,患者家属对疾病的了解有限,缺乏必要的急救认知,如果医护人员缺乏沟通技巧和专业知识,很容易引起护患纠纷。在调查分析的80例急诊手术中,因此类因素引起的护理风险为32例(40%),沟通不畅所带来的风险由此可见一斑。
1.2护理记录不完善 在急诊手术中,很多医嘱多为医生口头下达,相关的记录也需要进行事后补记,部分护理人员由于思想不重视或者遗忘等原因,是的护理记录中出现诸多的错记、漏记、涂改和他人代签等问题,这不仅可能使护理人员在医患纠纷中处于被动地位,而且还可能会因为无法提供有力证据而承担法律责任,形成潜在的风险。在调查分析的80例急诊手术中,由此原因所产生的护理风险为22例(27.5%)。
1.3护理人员技术和素质急需提高 急诊手术由于其特殊性,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掌握专业的知识,而且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要思维反应敏捷与动作准确到位。但是很多护理人员由于缺乏临床经验,操作技能不熟练,以及急诊患者病情的瞬息万变,在术中缺乏有效地应对措施,从而为手术安全埋下隐患。同时,由于医疗科技发展迅速,手术室中先进仪器和设备的大量使用,也使得部分护理人员无法从容应对。在调查分析的80例急诊手术中,因此原因形成的护理风险为10例(12.5%)。
2 急诊手术护理风险预防策略
2.1 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沟通技巧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到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体谅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尤其是需要急诊手术患者的心情,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护患之间的关系,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同时,护理人员要多磨练沟通的技巧,注重沟通交流中的语言艺术,这样既可以缓解患者及家属紧张焦虑的心情,又可以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利于治疗工作的顺利展开。此外,护理人员在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时,要做到耐心细致,对于患者及家属的疑问,要做到有问必答、准确专业,这样不但可以安抚患者及家属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也可以减少因问答不清所带来的风险隐患。
2.2 完善手术护理的记录,做好自身保护 护理人员确保急救护理的文书质量及其完整性,由于急救护理的文书牵涉到患者的赔偿、医保、权益和法律等诸多问题,其质量和完整性可以作为处理医疗纠纷的有力依据,这样医患双方在产生矛盾和纠纷的时候,护理人员可以据此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2]。同时,护理人员要仔细准确和及时有效的记录急诊手术患者从送达到抢救,再到医嘱执行以及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等一系列的过程,并保证记录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不得出现漏记、错记和涂改等现象,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在进行紧急抢救的时候,医院需要安排两名护理人员参与记录工作,对于医生口头叮嘱的使用药物要进行重复确认,确保无误后在遵医嘱执行,确保记录和抢救工作的万无一失。在急救中来不及记录的内容,在对患者抢救完毕后,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及时的补记相关记录,以免因时间过长出现遗忘情况。
2.3 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关系到护理工作能否顺利完成,也是决定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随着护理学科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以及新的医疗技术的应用,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充实自我和完善自我,及时的做到知识的拓展与更新,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以保证在需要时熟练应用。同时,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做到先知先觉,尽可能地将其消灭于萌芽之中。护理人员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技术操作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才可能在工作中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切实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彻执行,减少医患之间可能出现的不必要纠纷。
2.4 完善和执行各项急诊风险制度 医院要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这既是约束护理人员行为的主要途径,也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如医院要落实安全管理、消毒隔离、抢救、查对和交接班等各项制度,并制定抢救药品的钻人管理制度,以及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以便及时的发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补救措施[3]。同时,医院还要完善急诊抢救的流程,制定多种的应急预案,以应付各种情况的突发事件,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预防、风险申报和监控落实制度,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
3 讨论
急诊科是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是接受急、危重患者就诊和实施抢救的场所,也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急诊手术不同于择期手术,具有时间紧、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和术前准备工作不充分等特点,患者及家属的心情也较为急切和焦虑。因此,参与急诊手术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更有耐心和责任心,以及高度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不仅要做好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工作,安抚其紧张焦躁的情绪,减少医患之间因沟通不畅带来的纠纷,而且要掌握丰富的急救知识和熟练的急救技能,从而协助医生提高急救手术成功的几率,努力挽救患者的生命。
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良好的沟通素质,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作者:朱金璞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护理教学模式也在摸索中发生了很大变化,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临床需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本文分析了当前医学护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1、案例教学法
在医学护理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照教学内容,选择一些经典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获得新的护理知识与护理技能,该教学手段在临床护理课堂教学中被频繁使用。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学生对教学案例的分析逐渐推进教学过程,以提升学生的判断力及主观能动性,进而加深学生对医学护理知识的牢固掌握及护理技能的熟练应用。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分为三个环节:准备环节、实施环节及归纳环节。①准备环节。教师应依照案例教学的适用条件,确定哪些内容适合应用该教学法。一般来讲,与生活紧密联系、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用案例法来完成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应依照具体内容的特点恰当选择案例并设计展示案例的形式,比如录像、录音或者文字。在设置案例题目时应坚持“恰当、简洁”的基本原则;在介绍案例基本情况时,教师应确保案例的时间、人物、地点、过程、环境等要素不可缺失;设计问题时,应有思路提示,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应用什么知识发觉什么观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归纳观点时,教师要有重点思路的提醒。②实施环节。在该教学环节中,教师应为学生详细介绍案例的基本情况及发生背景,并确定案例题目,让医学护理专业学生以寻求问题答案为目的有针对性地分析案例,避免学生不懂门道而只看热闹;为学生展示具体案例;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启发学生以新学的理论知识为依据分析案例详情,最终让学生阐述分析到的观点。③归纳环节。在该教学环节中,教师应总结学生分析到理论观点,针对正确的观点给予表扬,针对有所偏差的观点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并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更多深入思考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揭示案例中蕴藏的准确观点。
2、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当前医学护理专业教学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其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同,该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倡导以实际问题为基础的启发式及讨论式教学。问题教学法的优势是目的性强、生动灵活,并且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学习等能力的提升。在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应用中,教师通常可将学生分成10人小组,组员围绕教师事先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在护理内科的教学中,以问题法为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怎么护理高血压患者,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设置如下几个问题:影响高血压病的因素是什么?护理方法有哪些?选用这些护理方法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在各个小组周围巡视,适时启发学生思路,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根源。在完成讨论任务之后,每个小组应选派一个代表阐述本组讨论的观点,如果各组观点不一致的话还可用组间辩论的形式再进行深入讨论,最终形成一致观点。利用问题教学法完成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可在和谐与民主的氛围中加深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牢固记忆,并有效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3、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也被引进了医学护理专业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法可将护理知识以动画、图像、语音、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示给学生,这种生动、灵活的形式可使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官接触新知识,并且也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可将抽象的医学护理理论、原理、概念以更加客观、清晰、具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精力集中地参与课堂活动,为学生牢固记忆理论知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了条件。比如,在讲解对腿部骨折患者的护理技巧时,教师可将护理过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学生,在播放时辅以语言解说,让学生全面了解护理方法与护理要点。为了让学生更细致了解护理细节,教师可借助慢镜头播放方式,让学生从一点一滴了解护理措施的完整过程,针对护理难点,教师应暂停播放,为学生详细讲解并确定学生毫无疑问地掌握后再播放下一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