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统计学研究方向

经济统计学研究方向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经济统计学研究方向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经济统计学研究方向

篇1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2.045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2-0097-02

1 关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统计学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基础应包括:数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统计学基础和计算机基础;注重融合贯通,指导学生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合理地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具有应用统计学理论分析、解决该领域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突出定量分析,即培养学生对各种统计数据的数量分析能力。良好的定量分析能力,是统计专业学生区别其他专业学生的一个显著性的标志;能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包,有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通过大量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和协调沟通能力。出色写作基础和协调沟通能力能够捉供信息和进行交流,是发挥统计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4)对于统计学来说,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是统计学的基础。计算机的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计算变得简便快捷,成为统计计算的重要工具。如今,随着使用计算机以及网络的普及,使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变革,信息传递的质量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统计学的发展不能离开计算机。所以毫无疑问,应当培养学生学习相关的计算机科学知识。包括数据结构、程序语言设计、程序设计方法、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管理、程序设计等等。我们也应当扩展课程设置。

(5)在学生已具有一定英语基础之上,开设统计专业英语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经济和统计词汇及基本表述方法。一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创造一个环境,使学生不因通用英语课程的结束而荒弃英语的学习。另一个方面,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为学生在阅读和翻译经济,特别是统计著作、文献时扫除障碍,为毕业论文写作和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6)了解与经济统计、金融统计、生物统计或社会统计等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统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工程等学科的结合因数据处理和采集的方法具有多样化,统计分析方法也相对复杂,专业化统计学的应用不仅要提高理论统计学的基本素质,还要注重掌握经济学的理论、金融学理论、管理科学的理论与计算机的技术方法。统计理论与应用的紧密结合显得比以往更为迫切,更加重要。就拿统计学与金融工程来说,就属于交叉性学科,其中投资分析与风险管理两个方面就涉及到了统计数据描述和推测统计学。无论哪个方面,金融工程与统计学都是密切相关的,金融分析离不开统计,目前注册金融分析师在中国需求量很大,但是只有传统的金融理论、金融制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注册金融分析师对数量技术要求很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统计的知识;固定收益证券分析,权益证券分析几乎都需要用到各种统计方法。据报道,中国本土金融分析师极度缺乏,但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市场对注册金融分析师的需求量又很大。因此,培养具有统计专业能力的复合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2 关于统计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是专业培养目标决定了向学生传授什么样的知识的问题。课程结构从很大一部分意义上讲将决定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在确定好研究方向和培养目标后,最主要的就是要解决课程设置的问题。统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首先要与所确定研究方向一致,其次要能够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所以,不同的研究方向下的课程设置是需要有区别的。但无论什么研究方向,其专业课程都应包括以下5大模块: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人文、自然科学类素质课程。各高等院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综合社会等各方面对统计专门人才的需求情况,开设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课程。

3 关于统计学专业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了怎样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问题,并且决定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无论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2个问题: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②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来达到较好教学效果。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篇2

(二)适应信息时代,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服从教育统计培养的目标,加强统计专业课程建设,每个环节上都体现统计的教学思想,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现代统计方法及其应用的介绍,共性上建立一个以统计学基础理论和描述统计为基础,推断统计和应用统计为主,适应经管类专业本科生教学的教材体系,个性上增加各专业特有的数量研究方法,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的需求。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变传统的被动灌输式、单向接受式教学为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构建以实验室、课堂和社会实践为一体的多元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采取专业特色的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把多媒体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统计学的应用特色。

(四)选用实践性较强的统计学教材

统计学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要以统计思想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以实际案例为依托,通过引入案例增加教材的趣味性,以介绍方法应用为目的,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会统计学。同时,要注重教材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能力。

篇3

关键词:

经济建设;经济统计;应用

一、引言

经济统计工作能够有效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以及速度的快慢,能够为政府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经济发展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确保政策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1]。

二、经济统计学

统计指的是社会调查行为,统计学探寻的内容主要包括涉及数量的信息及数字所反映的问题等。关于经济统计学的研究早在17世纪60年代便开始了,那一时期的经济统计学主要应用于国民收入统计方面。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WilliamPetty经由对收入、支出复式核算成功预测出英国人民的收入,不过核算内容即外在平衡还不够十分完善[2]。为了消除以上不足开展研究,法国著名学者Lavoisier提出了“最终产品”这一概念。历经了长期的实践,经济统计学于20世纪40年代初步形成了国民账户系统[3]。同时,在英国近代著名经济学家Keynes的影响下,形成了当前经济学的大体框架。就我国统计法发展历程而言,在过去计划经济背景下采取的是国民经济平衡表系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进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完善,以往采取的系统已然难以满足当前经济发展需求。通过数十年的实践,1992年我国推出了国民经济核算系统试行政策,经济统计学逐步得到完善。

三、经济建设下的经济统计的应用的意义

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深入背景下,经济行为涉及到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涉及到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庞大,基于如此的规模发展,势必会对我国经济研究领域研究活动带来严峻的考验。众所周知,数据是信息的核心呈现形式,就经济领域而言,其由于大部分均为对资金的计算、整合,因此其产生的问题同样要通过数据来开展分析、处理,而这一系列海量的信息流,唯有应用统计学统计手段开展系统的分析、整合,方可转化成更为准确、全面的数据凭证,并为后续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4]。统计学手段一方面可应用于经济研究活动中,一方面可应用于其他领域。然而,后者各个领域的统计学应用与经济建设下的统计学应用两者不存在紧密的关联,经济研究活动中各个环节,均要得到诸多相关数据用以基础保障,意味着经济建设下经济统计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倘若未有统计学数据的支撑,经济研究活动便难以有序展开。经济统计的一系列分析、研究均于准确的数据不可或缺,因此在经济研究期间应当对经济统计展开科学合理的应用。经济统计的有效应用,意味着经济研究活动,乃至国家经济活动的有效发展。

四、经济建设下的经济统计的应用

(一)经济建设下的经济统计的作用1.经济统计重要作用于收集整合财政相关数据。经济统计能够为经济建设收集整理需求的一系列数据提供十分便捷有效数据获取途径。经由对经济统计的应用,对财政信息展开全面的定性分析,方可确保在经济建设方面获取令人满意的成果,换言之,要想对数据开展有效的定性研究,就务必要构建准确、健全的数据库,这期间离不开统计学知识的重要保障[5]。2.经济统计重要作用于剖析客观财政现象的数量浮动规则。经济发展期间,受各式各样的外界因素影响,要想实现经济有序健康发展,应当各类影响因素具体数据的浮动规律及发生原因开展分析,由此便能够自数据各次浮动中找出其形成浮动的因素。3.经济统计重要作用于验证经济学相关理论真实性、合理性及完善性。不论哪一项新提出的理论均要对其展开全面考证,既不可直接采用也不可干脆否认,唯有通过充分的分析、实践检验后,方可对其属于绝对真理与否进行最终确认。因此,此部分经济统计学相关的学术理论,同样要求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依托自身经济数据基础,去对它们的真实性、合理性及完善性展开全面验证。

(二)经济建设下的经济统计的应用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下的经济统计应用还面临着诸多弊端,对经济统计应用的研究力度仍旧十分欠缺。要想促进经济建设的有序健康运行,务必要开展好经济统计工作,相关专家、学者务必要积极配合、协作参与,实现经济建设下经济统计的科学合理应用。通常来说,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可于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建设,鉴于此,为了切实实现经济建设的和谐稳定发展,务必要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全面分析,有效提升经济统计的应用实效性,进一步迅速解决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统计应用被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鉴于此要逐步加大对经济统计应用的研究力度,有效发挥经济统计的作用,进一步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服务。现阶段,我国在开展经济统计工作过程中,依旧采用以往的管理制度,显然难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入,我国在经济统计管理方面的工作会不断完善。常规数学手段促进对经济问题的处理,鉴于此,经济部门相关人员应当努力挖掘经济问题中数字的发展规律,迅速觉察经济问题,有效处理经济问题,经对经济统计的科学合理应用,为经济建设决策、预测提供有利依据,促进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五、经济建设下的经济统计的应用的趋势

1.经济统计应用于研究分析我国经济核算体系。经济统计应用于研究分析我国经济核算体系,不断改正、健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环节,全面系统研究我国金融整卷相关服务、非市场金融产出及经济环境发展规律。此外,经济统计还可应用于政府内部统计工作、企业管理领域及大型金融投资活动等。2.找准经济学研究方向,实现其有序健康发展。面对此类经济统计相关领域今后要开展全面研究与调查课题,研究人员势必会出现混乱,甚至迷失经济统计研究方向。鉴于此,就经济领域研究人员而言,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准自身经济统计研究方向,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3.明确经济发展形势。现阶段,我国经济信息以数据为主要体现形式,也就是说,经济涉及的每个问题,均需要借助海量的数据用以依托来开展分析,方可进一步获取更为准确的结果,唯有自现阶段经济发展趋势及自身经济统计理论基础出发,凭借统计学手段,逐步提高自身经济研究准确性,方可切实开展好经济建设与研究活动。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进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完善,然而关于经济发展的探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要想对经济建设开展深入的探索,就务必要依托数据支撑,统计学是促进数据获取的关键途径。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清楚认识经济建设下经济统计应用的意义及作用,全面分析经济建设下的经济统计应用所面临的问题,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积极促进经济建设的有序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康海斌,常小军.新形势下统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探析[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4(03):46-47.

[2]刘瑞妮.经济建设背景下的经济统计的应用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9X):216-216.

[3]曾海芬.统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J].财经界:学术版,2013,(08):14-14.

篇4

姓 名: 刘富灿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83-9-15

健康状况:良好

学 位: 大学本科

专 业: 统计学

研究方向: 投资决策与分析方向

E-mail:

联系方式:(MOBILE)1595224716

教育背景

2002年9月-2006年7月就读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1999年9月-2002年7月就读于福建省武平一中。

所修课程

主修课程:投资经济学,房地产投资学,投资项目评价与风险分析,证券投资学,投资项目概预算;

辅修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统计学,运筹学,中级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学,公司理财,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经营与市场竞争,经济预测与决策,C语言及应用实例,计算机在统计学中运用;

科研、论文情况

毕业论文《房地产泡沫问题初探》。

英语水平

顺利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四级75.5分,六级497分)。

计算机水平

顺利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

所获奖励

2002年获龙岩市三好学生。

2003学年获校三等奖学金。

2004-2005连续两年获厦门市政府助学金。

2005学年获国家一等助学金。

工作实践

参加03年厦门市交通旅游市场调查。

参加04年福建省大学生模拟炒股大赛。

参加05年晋江市房地产消费者市场调查。

现供职厦门基兴阁房地产公司

个性特点

做事认真,能吃苦,工作责任心强。

求职意向

1.投资顾问(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金融银行)

2.统计分析(财务)

篇5

一、投资者的心态是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

在影响股票价格的诸多因素中投资者的心理因素是一个重要方面,并且在股票发展历史中经常出现。1987年美国股市也经历了最为严重的股灾。当年10月19日下午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国在前一天击毁了一座伊朗在波斯湾的石油钻井平台。出于对海湾战争突然升级的担心,使得证券交易所出现更大的抛售狂潮。该次股灾对投资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人因为股市的崩溃而严重失眠,甚至感到背部和颈部肌肉痉挛。上述严重的股灾表明,投资者的心理因素是股票暴涨或暴跌的重要原因。当公众中大多数对股票有信心、看涨时,股票价格往往上涨;当公众中大多数对股票无信心看跌时,股票价格往往下跌。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事实总是朝人们的预期方向发展。

二、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对股价的影响

股票交易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极大,投资者的成败与投资者的心态密切相关。首先,股票交易前,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受心理因素的制约。客观世界中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状况会主观地反映在投资者的心理,而投资者自己往往根据这些“主观反映”形成对股票的价值判断。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存在认知偏差,人们获取信息、形成判断时,常常有自身偏好,根据自己的理解力、自己的喜怒哀乐来挑选信息。在投资数据中,只看到支持个人观点的肯定性证据。投资者对股票的价值判断,其依据来源于被“主观反映”了现实。同一条消息,乐观主义者把它视为机会,认为会推动股票价格上涨;悲观主义者把它视为威胁,认为会导致股票价格下跌。

其次,股票交易时,投资者受“从众心理”的驱使。股市中是由各式各样的投资者组成的一个大众聚集场所,由于股市充满着不确定性,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常会以他人的行为作为自己的一种参照。这就为从众效应的产生提供了温床。在股市中,投资大众的心态与行为往往会对投资个体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时甚至会表现为一种无形的压力,使人不由自主地改变或动摇自己原有的想法与行为,屈从于群体的压力。当股市行情看好时,大家被“传染”成一片乐观情绪,纷纷抢进筹码,导致价格上涨;在行情疲软的时候,整个市场又被“传染”成一派悲观气氛,以致引发恐慌性抛售,引发价格下跌。

三、投资者在股价高涨时的心理误区

2005年6月我国的的上证指数跌破1000,到2007年5月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并呈持续上扬态势,相距不到两年时间内暴涨四倍。对于2007“牛市”有诸多解释: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国内外人士对中国经济普遍看好;中央对楼市的宏观调控使得民间剩余资金没有出处,大量闲置资本为追求高额回报而涌向股市;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大量境外资金流入股市,企图利用汇率差获取双重收益。暂且抛开是否存在“泡沫”,股市行情看好引发系列“雪球效应”已经是不争事实:每天在证券公司排队开户的人排起长龙,有些证券公司甚至每天只能限量放号开户。股市火爆的程度,可以用“全民皆股”来形容。

股票的“牛市”极易让投资者的心态发生变异,造成投资过程中的非理性现象。当前常见的几种“心理误区”有:

1.暴富。每次股票“牛市”都将造就不少富翁,“一夜暴富”总是不断出现、传颂,成为诸多投资者的偶像和英雄。暴富是投资者普遍的心态,其心理特征有:一心一意想大捞一把;赚钱时能够获得极度的,赔钱后总希望把它尽快赚回来。所以,暴富心理下的投资行为表现为赌性十足,常常会不惜背水一战,把资金全部投在股票上而孤注一掷。

2.贪婪。贪婪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人不贪婪,就不会产生投资热情。投资者的贪婪就是对股市获利的追求永无止境,永不满足。在股市中,人的贪婪会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具体来说,主要有:(1)见好不收。在股市中尝到甜头时,人的贪欲可能变得更强烈;(2)羡慕和妒忌。对别人“暴富”极度心理不平衡,凭一时的头脑发热进行投资;(3)斤斤计较。有时会贪图一两个价位的便宜而使想买进的股票进不了帐,想卖出的股票又出不了手,失掉了宝贵的机会。

3.焦躁。所谓急躁,就是着急和烦躁,不沉稳,总是急于求成,今天买了股票,指望着明天就大涨,一不涨马上就换股,有如猴子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急于致富的心情有很大的关系。

四、增强心里调控,回归理性投资

健康、理性的心态是股市投资的前提条件。巴菲特认为,投资人的自信心来自于他的学识,而不是主观的期望。巴菲特告诉人们,如果不加认真思考就匆忙作出决定,那么,一旦价格发生与预期相反的波动就会让投资者失去信心,从而让自己不知所措。

一方面,投资者必须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正确的自我认识,就是要清楚自己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投资者,是属于冲动型投资者,还是冒险型投资者,或者赌徒型投资者。只有清楚自己的类型特征,还能在投资行为过程中有效的克服心理弱点。

另一方面,投资者要理性对待股市价格中的涨与跌。证券投资市场赢或亏是不变的主题。如果投资者把钱看得太认真,把赢亏看得太重,在实际操作中就必然会瞻前顾后,放不开手脚。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股市中只有拿得起放得下输得起、能把赢亏置之度外的人,才能是真正的成功者。

作者简介:

柴兵洁,女,1990年,山西运城人,兰州商学院 统计学院 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投资分析。

篇6

2、研究方向:公共经济、市场经济。

3、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和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高级专门人才。

篇7

(二)欧美发达国家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多数经济学专家和统计学专家都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进行了研究。其中经济学家、统计学法威廉•配第就对国民收入总量进行分析、统计。随后,出现了价格与需求函数关系量化分析,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完善,进而实现统计和分析这两门科学的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了国家经济核查体系,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充实国家经济核查体系。此后,出现了投入产出分析法与资金流量表。这些都极大了促进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推广应用和发展。

(三)中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统计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检查与制定工作之一,在企业,乃至国家所有部门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成为了总结与分析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是就我国目前形势而言,统计学数据等有关内容并没有获得较为深刻的利用,统计学的重要性经常被忽视。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明确统计学在整个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研究方向、核心地位、知识体系中的关键所在等,并不断发展此趋势,利用措施弥补数据的不足和数据质量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采取现代统计学分析法,实现统计学的独立发展,以此发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体系。

篇8

我国统计理论研究的立足点是什么?笔者个人认为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济上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经济发展日趋走向全球化。这样广阔的社会大环境,促进了我国统计理论研究的良性发展。中国

一、 我国统计理论研究的社会现状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优越性在于既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又能有效地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将二者有机地统一。统计工作,是对经济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为经济的管理提供信息参考,这不仅仅直接为各经济主体提供了服务,还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因此,统计理论的研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统计理论的研究方向是科学合理的,依据有以下这样三点:

(一)我国统计理论研究的僵局已经被打破。现在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为我国的统计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以往的那些教条主义、门户之见等等都已经不存在,统计理论的研究环境是好的。

(二)统计理论的研究范畴越来越广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让资源、信息、文化等实现了有效地共享,对统计理论研究是十分有利的。比如,当前国际社会对统计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为统计研究提供了许多借鉴。

(三)我国统计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基础。我国统计调查模式、统计核算体系、统计分析方法以及统计参与决策能力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我国统计理论研究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虽然我国统计理论研究处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但其研究工作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理论的不完善、实践的不充分等等。

二、我国统计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国统计理论研究存在哪些问题呢?主要是表现为统计理论的不完善、统计信息的失真、统计研究体制的不健全等等,这些具体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与一个因素相关联,就是统计理论脱离统计实践。

首先,必须明确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两者的关系。理论是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服务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的哲学观,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也当如是。

其次,理解当前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的关系。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各个方面都处在发展的初期,统计理论研究也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实践工作的限制,理论的发展、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都存在局限。

还有,统计理论研究对统计实践的指导作用还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影响。在实际生活中,统计信息能被利用以及利用的程度,统计人员是否被重视以及重视的程度,关键是受社会环境如何变化,而不是统计理论如何高明,而我们经常看到的统计信息失真现象,这根本不是通过统计理论研究能解决的问题,它属于一个社会问题,只能通过严肃的执法来解决。

三、我国统计理论研究的注意要点

(一)继承和发展我国现有的统计理论。过去对统计理论的轻视导致理论的实践性并不强。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统计理论也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比如这些统计理论:

1.数理统计学的研究和应用,包含自然技术领域里的应用和社会经济领域里的应用。

2.核算统计研究,运用了一些概率统计方法,还运用了大量的非概率核算方法。这些方法在现实生活中被广泛地运用,比如一些有关普查、全面调查活动,平衡表和经济账户的处理等等。

统计理论的发展和备受重视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数理统计学术组织的权威性。当前统计理论在方法上日益丰富,对宏观调控、企业管理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也日趋突出,但当今世界上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统计学会,却是一个数理统计学术组织,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了数理学派观点在统计学界占主导地位,同时也提醒我们,国际统计学会是一个倾向性极强的组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它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也就是说,中国统计理论研究和核算统计工作的方法是先进的,有许多经验具有在国际上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二)重视借鉴他国理论与创新本国理论。我国经济发展走过了艰难的摸索时期,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也包括借鉴他国文明成果。统计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理论研究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如地域政治、文化传统、经济结构的深刻影响。另外,还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这就决定了在我国统计理论研究的过程中,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还要大胆地引进与借鉴外国经验。我国统计理论现有的成果,是离不开对他国优秀理论的吸收。以后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对他国的借鉴。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竞争性、独立性、平等性的特征是共通的。这就决定了对他国优秀成果的利用是可行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懈动力,也是统计理论研究发展的动力。在统计理论的研究过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里的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在本国原有理论基础上创新;二,借鉴他国理论进行创新;三,将本国理论与他国理论相结合进行创新。总之,一切有利于统计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都是可以尝试着运用的。创新,这是理论研究要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

统计理论研究离不开理论基础,更离不开实践活动,在对我国统计理论进行研究时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对统计理论进行创新性研究。

中国-

参考文献:

篇9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给世界各个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大数据时代不仅带来海量数据,而且开启了人们利用数据的新模式,给传统统计带来前所未有的强有力冲击。企业、公司等如何利用海量数据,政府部门如何在统计工作中结合大数据改革现有统计流程,成为经济统计学者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大数据定义及其特征

1.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概念最早源于IT行业的数据库领域,被认为是表示数据量很大、数据形式多样化的非结构化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从数据的类别上看,"大数据"指的是无法使用传统流程或工具处理或分析的信息。究竟什么是大数据,目前还没有权威统计的定义,但是大数据必将带来社会新的变革。

2.大数据的特征。(1)数据容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传统的统计数据收集包括抽样调查、普查等等,所得到的数据量和大数据容量不能相比。据统计,目前世界储存信息量的速度比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快4倍,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快9倍。(2)数据类型繁多。包括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世界每天以飞快的速度储存着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以复杂的形式记录下来,来供人们利用,但是其中只有很小部分被利用。(3)价值密度低。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海量的储存数据中,蕴含着巨大价值,但实际有意义的数据,就在其中的特别小的一部分。(4)处理速度快。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手机、平板电脑、PC以及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无一不是数据来源或者承载的方式。

三、大数据对统计的影响

1.大数据对经济统计的影响。(1)数据收集方式的变化。传统的数据收集方式通常包括:普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报表收集等等。传统的数据收集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数据的需求,传统的数据收集方式已也不适合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收集,并且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传统的应用软件也无法实现。这就要求需要转变新的数据收集方式、处理分析手段与之相适应,才能更好的开发海量的数据库。(2)不再依赖随机抽样。传统的数据采集中,随机抽样、抽样分析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分析更多的数据,甚至可以得到与某些现象的全部数据。全数据模式已成为一种可能,大数据分析采用所有数据,能带来更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3)不再寻求因果关系。传统的统计工作中,习惯性去寻求一种因果关系。在大数据时代,我们不需要再去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来发掘数据中的价值。

2.大数据对政府统计的影响。与传统政府统计相比,大数据能够给政府统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扩充记录内容量,扩大调查样本范围,提高调查时效和结果的准确性。

(1)居民消费价格调查。当前采用的居民消费价格(CPI)中包含很多种类,包括食杂店、百货店、超市、购物中心、农贸市场及服务消费单位等,每月一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如果应用大数据技术,调查范围更加广泛,样本量更大,得到的CPI是对市场价格的实时反映,可以做到每天,提高价格调查的时效性和数据质量。

(2)人口普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传统的人口普查是通过入户调查、填写问卷、光电扫描录入或人口录入数据而得到相关数据的。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也有较大的时间滞后性。如果建立一套有效的人口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库,可以高时效和高精度地完成全国人口普查。

(3)统计数据质量。统计部门每年要对我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进行检测,通过抽样调查获得大量数据,难免会出现误差。在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如果建立一套有效机制,很好的利用大数据库,不仅可以减少统计误差,而且能够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真实可靠性。

四、结论

1.改进统计方法,充分利用大数据库。大数据时代带来了海量的数据,传统的数据收集方式已不能与之相匹配,全数据模式开启了统计方法的变革。在大数据库面前,传统的抽样调查没有被淘汰,而是一些抽样调查可以被全新的数据收集方式取代,通过新的收据处理可以更准确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

2.有效利用大数据,提高统计质量。传统的政府统计,是在利用现有的统计方法来实现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观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必然对原有政府统计产生强有力的冲击。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现有技术条件,有效利用大数据库,不仅能够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而且能够提高数据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乔晗.“大数据”背景下利用扫描数据编制中国CPI问题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2):12-18.

[2]曾凡斌.大数据:一场管理革命[J].中国传媒科技,2013(1)

篇10

1 前言

数理统计学是数学非常重要的分支,探讨如何合理的采集、整理以及分析具有一定随机性的数据,对于所需考察的问题实施推演又或是预估,直到为确定相应的决定与行动提供参考。部分专业人士将其概括成:探讨应用于科学与现实推演的,统计数据的全面性整理、加工与运用的数学方式。确定了数理统计学的分析主体与分析目标。

2 数理统计学的概念

数理统计学是探索合理使用数据采集和处理、多个模型和技术研究以及社会调研等等,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关键问题与繁琐问题,以及政府与社会层面非常多的问题,怎样对数据实施推断,便于对问题实施推演与预估,进而对决定和行动奠定较好的基础。

3 数理统计学的发展

3.1 萌芽期

现代化的统计大致源自于分析总体、变差以及简化数据等。英国政治算术学派的典型人物约翰・格朗特在其编写的书里面经过大量观察的方式,分析同时挖据出了大量人口统计的基本规律。例如:在非瘟疫阶段,某个大规模城市的每个年份的死亡人员均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普通疾病与事故的死亡率相对平稳,但是因传染病而死亡人数数量改变较大。新生婴儿的性别比为1.08,也就是出生13个女孩便会有14个男孩出生。由此可知,格朗特已经可以由大量繁琐的数据里面获得满足现实的相应结论。

3.2 发展期

截至1830年,大部分的经验分布均是与一个非数值又或是一维误差相关的变量。在此以后,凯特勒采取了正态分布与理论二项分布。高尔顿是生物统计学派的创始人,首次把概率统计理论等方式运用到生物科学之中,同时创新出了“生物统计学”。当前,被人们所熟知的“回归”与“相关”,同样也是高尔顿所首次运用的。在1886年的时候,在针对两代豌豆重量间联系进行分析的时候,其挖掘出了y与一正态随机变量X相关的线性回归以及与椭圆相似的等概率线。在此之后,多元正态分布便获得了人们大量的运用。其实首次由数学层面对生物统计进行分析的人便是皮尔森,其先后提出与拓展了标准差、正态概率曲线以及平均变差等大量相关的概念。

3.3 壮大期

在皮尔森的方式无法形成数量更加多的联合分布以后,伯恩斯坦指出一种更加具备生产意义的方式或许形成于随机过程之中。在1930年的时候,费舍曾经对于独立同分布概率变量的最大值的渐近分布实施理论层面的研究,挖据出了在极值分布里面存在着逆威布尔分布,康拜尔分布,遵循相同分布的n个单独持续的概率变量里面最大值x的极限分布;以及发现了属于正态分布的极值统计量向极值分布的收敛速度非常之慢。接着由米思所给出了分布函数归属极值分布吸引范畴的充分条件。

3.4 多元化

在1940年之后,数理统计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70年代能够说得上是规范化模型的阶段。其重点便是去除正态性的假设,达到涵盖由二项分布至咖码分布的线性化。该理论和概率随机相互融合,推动了对医学相关数据能够实施深层次考察的生存解析法的出现。80年代的初期高度关注对于渐进理论的探讨,渐进性理论采取高等数学公式推演出了较为繁琐的展开式,计算机的出现对统计学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数据进行模拟,回归变量的推断等非参数估计的方式随之产生。在90年代之后,非常多的应用问题均有着研究对象相对繁琐和难以准确识别模型架构等,经过运用专业型的软件实施模拟,能够处理非常多非常繁琐的问题。

4 数理统计学的应用

4.1 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对于不一样的科学分析与社会活动层面,人们均会采取不一样的分析数据的方式来达到人们对此领域的研究与掌握。伴随数理统计可以处理现实问题的思想有着更加强的发展态势,数理统计在数据分析所占据的位置日益提升,数理统计在数据分析里面的统计方式相应的被确定。其间,大数定律就是数理统计和数据分析间创建关联的最为主要的纽带,在大数定律里面,大量观察的方式是数据分析最主要的方法,大量观察法是大数定律的重要基石。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环节里面,如果不进行大量观察,则数据分析所获得的整体的相对数与平均数等其它基本性的指标便没有了相应的重要意义与价值。由此可知,数理统计对于数据分析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2 在社会经济中的应用

数理统计的分析方式是对具有一定随机性的主体实施分析,进而挖据出其基础性的规律,其对于目前迅猛进步的社会经济具有相应的参考作用,尤其是我们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更加多的厂家和人民群众对于日常生活里面部分现象的规律性更为关注。伴随数理统计的大量运用,人们逐渐意识到了数理统计所具备的重要性和科学性,调查问卷等方式的统计行为逐渐被接受。然而在商品的出售环节之中,商品在某一城市里面销售状况的数理统计所获得的结果,可以在一定范畴内对将来此商品在此城市的销售数据实施相应的预估,其是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中运用的本质所在。数理统计在社会里面应用形式丰富多彩,主要有抽样调研、随机统计以及人口发展动态模拟等,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均有着或多或少的运用。

4.3 在中药质量鉴定中的应用

中是我们国家的瑰宝,然而它的成分较为繁琐、品质无法调控等其它问题对于中药的发展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之前所具备的性状鉴定以及显微鉴定已无法达到市场对中药品质的需求,较为单一的指标无法展示出中药繁琐系统的作用特征,所以,数理统计大量的运用在中药的质量鉴定环节中。

5 结语

数理统计学相关理论知识的运用,有了非常大的进展,然而概率论显得更为重要,其不仅是数理统计的重要基石,同时还是统计推理和归纳的重要参考。上述研究成果,使得当前更加完善、更加繁琐的数理统计学的出现,同时快速的运用于各个行业。但是,科学的发展是没有尽头的,现代化的数理统计学,依然有着非常多的问题,需要后期更加好的处理,需要人们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徐传胜.数理统计学的发展历程[J].高等数学研究,2007,(10).

[2]孙波.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统计学的初探[J].经济管理,2011,(03).

篇11

【基金项目】*本文为梧州学院2012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基于教育部新课标的大学概率统计课程衔接性教学资源开发研究”的部分成果;2010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教师教育立项课题部分成果(桂教师范[2010]60号,项目编号:C类17)

【中图分类号】C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25-01

一、中国统计课程的研究现状

课程研究一直是教学研究的重点,统计教学的研究自然也离不开对统计课程发展的讨论。统计课程的发展一直和统计学的学科地位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前,统计学的学科发展一直依附于政府统计工作,人们对于统计课程的研究多局限于政府各个部门的统计指标、方法和制度。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变,统计学科更多地与数学和社会经济学科相关联,统计学的课程研究逐渐更多地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1998年国家教育部把统计学设立为本科专业一级学科,统计学课程的研究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前进,关于统计课程结构、规格和目标的研究都更深入、更全面。

二、中国统计课程的教学发展特点分析

中国统计课程的发展和其它课程一样,具有自身的发展方向。在中国社会教育、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统计课程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 统计课程从数理统计中分离,回归自身的本质和特色

过去,统计在中国常被认为是数学的一部分,该类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刚开始只片面地强调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因此教师以数理统计为核心把统计课程作为数学的分支来组织教学。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再是单纯的数理统计知识,逐渐还原统计的本质——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以此解决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问题。1998年教育部将统计学设置为本科一级专业学科,从此,统计学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吴启富,2012:48)。统计课程也在学科发展带动下,得到全面的提升,进一步完善了统计的课程结构、内容、教材以及学习的方式和评价的方法。

2. 统计课程开课范围扩大和数量剧增

随着统计逐渐扩展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统计课程在学校的开设数量也越来越多。全国大约 40% 的高校学生学习统计相关课程。现在全国高校在校生已经超过了 2000 万,以 40% 推算,大约有 800 万在校大学生学习统计方法及应用的课程(刘超、吴喜之,2012:105)。我国高校大部分工科、理科专业以及管理类专业都把统计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非统计专业学生的统计课程和概率论合二为一,教师着重讲授统计的基本方法、思路和统计软件的操作,更多地考虑统计学和其它各个学科的关系,为庞大的统计学习群体找到实际应用的方法。

3. 统计课程发展具备良好的教育基础和持续性

统计是贯穿小学、中学、大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知识。针对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学,教育部颁布的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统计与概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四大学习领域之一,在课程内容的学习方面强调要树立学生的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针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把统计与概率作为高中三年的五大学习模块之一,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统筹法等统计学知识更是高中数学的选修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内容的学习方面把统计作为基本技能之一,必备的常识。针对大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教育部没有颁布统一的课程标准,大学专业种类繁多,统计课程的类别更是被划分得多样且细致,也不可能为此制定统一的全国课标。但是统计课程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是基础,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课程着重介绍统计学的初步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大学生基本的统计素质;统计专业的统计课程除了介绍常识性内容更注重讲解数据的方法论本质(吴启富,2012:49)。由此可见,统计课程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教学背景,其内容发展从中小学到大学是一脉相承的,教学的持续性强。

三、结论

中国的统计课程和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研究仍缺乏更多的实证调查,希望有兴趣的教师共参讨。

参考文献:

[1]李长吉,贾志国. 教育价值研究三十年[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2):76-81

[2]刘超、吴喜之. 统计教学面对的挑战[J]. 统计研究. 2012,(2):105-108页

[3]潘惫元, 王威廉. 高等教育学[M]. 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36

[4] 檀传宝. 教育是人类价值生命的中介——论价值与教育中的价值问题[J].教育研究. 2000,(3):14-20页

[5]吴启富. 中国统计学课程建设发展沿革及存在问题[J]. 统计与决策. 2012,(3):48-50页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版),2008

篇12

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进行了学科调整,统计学完全从数学和经济学中独立出来,上升为一级学科,设在理学门类中,编号为0714。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后,下设的二级学科包括数理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生物卫生统计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和精算学、应用统计学。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对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带来巨大影响。

 

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统计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方法面临新的挑战,从而推动统计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以及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大背景下,统计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进一步改革与调整。

 

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一)大数据的生成

 

伴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各领域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每天都有大量的数据产生,并且其产生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些数据来源广泛,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有:科学研究(如天文学、生物学、高能物理等实验数据)、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物联网、移动通信等。

 

(二)大数据的定义

 

为了应对数据大规模增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美国《Nature》杂志在2008年9月4日率先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国际数据中心IDC 是研究大数据及其影响的先驱,在2011年的报告中定义了大数据:“大数据技术描述了一个技术和体系的新时代, 被设计于从大规模多样化的数据中通过高速捕获、发现和分析技术提取数据的价值”。但是大数据是一个新兴而且内涵不断发展的概念,尚没有统一公认的定义,只能从其特点上加以认识。

 

(三)大数据的特点

 

与传统数据相比,大数据的特征可以用五个“V”来表示,即Volume(容量大)、Variety(种类多)、Velocity(时效性强)、Value(价值高)、Visualization(可视化呈现)。大数据容量大是个相对的概念,受时间、行业和数据类型等因素的影响;种类多是指数据集的结构异质性,科技进步导致了结构化、半结构、非结构化数据的日益增多;时效性强是指大数据被生成、处理、移动的速度相当快,是区别于传统数据最显著的特征,这也增加了对即时分析、加工数据的需求;价值高是指大数据潜在的高价值能为评价和决策提供依据。可视化是大数据分析的关键步骤,是对有价值信息加以提炼并显示的过程。

 

(四)大数据的应用

 

大数据具有5Vs(Volume、Velocity、Variety、Value、Veracity)特点,蕴含着巨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已引起了产业界、学术界、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世界发达国家相继布局大数据战略,诸如联合国“数据脉动”计划、美国大数据战略、英国“数据权”运动,大力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大数据已纳入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国务院2015年8月31日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指出:“大数据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大数据成为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将深刻影响社会分工协作的组织模式,促进生产组织方式的集约和创新。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

 

二、大数据给传统统计学带来的冲击

 

(一)数据收集方法上

 

不同于传统的调查抽样方法获取数据,大数据的收集来源渠道通常为现代网络渠道,如互联网、物联网等。不同的数据源的数据采集需要专用数据采集技术, 如包含格式文本、图像和视频的网站数据,通常需要web爬虫技术。

 

(二)数据存储上

 

大数据的存储不同于传统的数据存储方式,有固定的格式和结构,对于大数据的数据库来说,可以直接将所探测到的信号自动容纳到其中;大数据需要有先进的存储设备,传统的存储设备已经不能容纳如此大量的数据。

 

(三)数据分析上

 

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难以胜任对非结构化的大数据的分析。当前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可以分为6个重要方向:结构化数据分析、文本数据分析、多媒体数据分析、web数据分析、网络数据分析和移动数据分析。

 

(四)数据展示上

 

数据可视化的目标是以图形方式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的信息。一般来说,图表和地图可以帮助人们快速理解信息。但是,当数据量增大到大数据的级别,传统的电子表格等技术已无法处理海量数据。大数据的可视化展示需要专业的软件来完成。

 

三、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专业教学改革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统计学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大数据对于数据分析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同时也要求统计专业学生掌握更为复杂统计软件的编程和操作。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要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一)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定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各行各业,包括政府、企业、个人都希望能从大数据这座金矿中挖掘出对自己有价值的金子,从而增加了对统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一直以来,我国统计工作领域主要是政府统计、部门统计、民间统计。传统意义上,政府及各个部门是统计学学生就业的首选。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的民间统计。民间统计相对于政府统计来说,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各类统计咨询公司、统计调查公司、统计研究院等,介于市场和企业、行业之间。民间统计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可以预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统计学作用的提高,民间统计必会成为统计专业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

 

(二)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大数据时代,在对统计数据分析人才需求增加的同时,也对统计专业毕业生的大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统计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课程,如《大数据分析方法》、《数据挖掘》等,培养学生能够使用专业统计软件(R/SAS/Python)进行大数据的挖掘、清洗、分析等。

 

(三)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改革

 

在课堂教学之外,通过广泛举办大数据技术创新大赛、大数据技术创新与创业大赛、数据挖掘挑战赛,支持学生成立大数据研究协会,举办大数据相关讲座论坛等方式,增强学生分析和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校外大数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与通信、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企业大数据开发中心以及大数据研究咨询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给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

 

四、总结

 

总之,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学专业需要积极改革与调整课程的设置,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各行各业对大数据分析与挖掘人才的需求。

 

篇1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97

1 中外合作办学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科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作为高等学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统计学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1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现状

由于中外合作学校的层次不同,对合作办学学生的质量要求也不同。有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纳入第一批本科层次,对学生成绩要求较高;有的是纳入到本科二批计划;也有的是纳入到专科层次计划。另外,同批次学生中,英语成绩高的优先录取。比如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自2007年以来,先后与澳大利亚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NMIT)、美国剑桥学院、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和美国克拉克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所招收的学生主要是本科二批,高考分数大都在500~600分之间。本文将重点以本科二批层次合作办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学生虽然是属于同一批招收,但分数差别较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稍欠缺,能力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

1.2 中外合作办学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统计学对于经管类专业来说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作为商业以及工业的一个基本工具,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可以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所以,统计学对于这些专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的教学现状却违背了设置统计学课程的初衷,主要表现在:

1.2.1 教学内容一刀切,缺乏针对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统计学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要有相应的调整。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院校(包括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校)的统计学教学大纲是参照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课程内容来确定的,不考虑专业的特点,实例缺少时代气息,不能与专业的发展相结合。

1.2.2 授课方式不够多元化

统计学的授课方式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两方面。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但目前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填鸭式”教学,对“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还不够,在课堂上学生是被“灌输”知识,再加上学生对统计学没有一个实践性的认知,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统计学既难学又枯燥无味的情绪,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对于教学手段来说,现在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部分学生感到没有停顿思考的时间,知识消化吸收不良。在这样的授课方式之下,使得学生跟着教师的既定思路来思考问题,学生对统计学逐渐产生了“针对现成的数据资料套用一定的公式进行求解”这样的认识。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与学的方法,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潜在能力,推进统计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1]。在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中,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

3 中外合作办学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统计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现途径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环境下,作为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既要适应统计学的发展趋势,又要克服统计学的教学弊端,这就需要通过相应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来实现培养创新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目标。从总体看,中外合作办学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理论为基础,以应用为目标”的原则[2],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层次突出、差异明显的特点,结合专业对统计学的需求程度,以发挥基本功能为首要任务,使学生在接受和掌握好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3.1 统计学教学内容的设置要以应用为主,教学目标因人而异,突出专业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它不是个体对静态现实的拷贝,而是个体对动态现实的积极建构。在学校环境中,在同一个课堂上,虽然由于有效的班级划分,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同一性,但受原有发展环境和前期累积经验的影响,学生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发展水平差异[3]。在中外合作办学下的学生的这一差异更加明显,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也应因人而异。首先,统计学教学需要以推断统计教学为主,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关于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要求需要因个体而异。其次,建构主义认为,已有经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影响个体对外来信息的接受与解读,进而在大脑中建立自己独特的个性化意义体系的过程,即个体选择输入信息的过程。而个体选择信息主要有四个标准:第一,有用性,即信息能满足个体的某种需要;第二,趣味性,即信息能愉悦个体的心情,为个体带来愉快的体验;第三,可信性,即个体能部分理解信息,信息能在个体已有知识结构中找到生长点,是个体已有经验的合理演进;第四,他人的倾向性,因为在课堂环境下,个体的选择往往要受到所处学习共同体中与之交往的其他个体的倾向性的影响。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要考虑与专业的相关性,通过增加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统计学在其专业发展过程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没有太多负担的情形下学习对其工作生活都有益的统计学知识。

3.2 多样任务驱动法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一般都是以“中等生”的身份进入大学校园,在一个比较轻松、自由、开放的大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减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任务引导的,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是有效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必备条件。学校中学生的学习不是随机的、偶然的、杂乱无章的,而是在一定目标任务的引导下有序展开的。学习活动的方向性、目的性、计划性既能体现在学校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中,更具体地体现在每堂课确定的学习任务中。比如在统计学教学的第一堂课,一般都会提到市场调查问卷,包括问卷的设计及其结果的统计与分析都要用到统计方法。那么,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一个大作业,并在授课过程中时刻提示学生。但是因为学生现有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任务的难度和类型也要有所不同。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始以前,教师应承认并了解学生的需要状况,根据教学安排,提出多样化的学习任务,以供学生选择。

3.3 改变授课方式,完善教学手段,丰富考核形式

现有教学一般采用合班授课的形式,一个老师面对比较多的学生,虽然能够节省一些资源,但导致师生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在统计学教学改革中,采用“合班授课+单班辅导”的形式。合班授课是指由主讲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集中讲授。单班辅导是指对单个班级一一进行辅导,主要是由辅讲教师组织知识回顾、答疑、课堂测验、知识拓展、布置作业。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差异会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并能因材施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合作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策略也能够在这样的授课方式中得以运用,在坚持异质性组合原则下,通过交往互动的学习活动,为共同体内的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差异性的适宜的学习支持。授课方式的变化使得考核形式也有了一定的调整,结合统计自身的特点,考试应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列入考试评分标准当中,应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成绩。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相结合等多元化测试考核及多阶段考核、积分累计考核将成为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跨学科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曾继耘.学习的累积性、适切性和交互性――论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

[2]赵先仓.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技信息,2010,(17).

[3](美)戴尔・申克著,韦小满等译.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