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景观设计思考

景观设计思考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景观设计思考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景观设计思考

篇1

关键词:

海绵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用

滨水景观设计是指,距离水域空间200~300m范围内的空间,也可以将其延伸至距离水域1~2km范围内的空间。滨水区域是连接陆地和水域的主要部分,对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进行滨水区域景观设计时,要特别注重对其排水系统的设计,否则就会增加该区域的地表径流量,导致周围水系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甚至产生比较严重的水资源污染现象。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为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它要求其景观生态系统具有像海绵那样的弹性,最大限度地控制流入江河湖泊的降雨量,实现滨水区域中水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

1滨水景观的特点

1.1开放性滨水景观是连接城市和水域的主要区域,是整个城市公共绿地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该区域具有较高的开放性,是人们进行各种类型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

1.2多样性为了平衡城市的用地情况,各个地区都在其城市滨水区域建立了多样化的娱乐场所、运输码头等,使得滨水区域的建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1.3生态敏感性为了确保整个滨水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植物景观设计成为滨水区域景观设计的重点内容,该区域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能够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空气。同时,其景观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容易受到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严重的破坏。

2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滨水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水质污染现象非常严重,各种景观的设计更是相互不协调,没有充分发挥滨水景观亲水性的优势。海绵城市概念要求在滨水景观设计时,充分利用滨水区域的自然特点,保护滨水区域原有的生态体系,实现人类、自然、土地以及水资源的和谐相处。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原则如下:

2.1防洪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完成之后,除了要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的休闲和娱乐目的,还要具有一定的防洪能力。当遇到强降雨天气时,能够避免洪水对滨水区域的威胁。

2.2生态原则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生态学理念,以实现对当地环境的最大保护,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因素对滨水环境景观的影响。

2.3空间层次性原则景观设计过程中,注重垂直方向景观的设计,如营造具有一定高度差的道路或者平台,增强人们对道路的立体感,同时还可以根据地形的变化特点,设计不同高度的植物种类,营造丰富的垂直景观效果。

2.4完整性原则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点线面的合理配置,实现城市、滨水区域和水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得到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

3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有效解决了其水资源循环问题,实现了对滨水区域水资源的保护。图1给出了海绵城市概念下滨水景观中排水设计思路和传统情况下设计思路的对比。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雨水得到了有效利用,其平均排放量降低了一半以上。

3.1道路景观的海绵体设计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到整个城市面积的10%~25%,因此,在滨水景观设计中,首先要解决道路海绵体的设计。具体的设计方法如下:首先,在道路土层上面铺设一定厚度的碎石子,实现对各种渗透水的存储、过滤和导入。然后,架设具有较强导水性能的PP塑料管,并且采用网格铺设模式。最后,再铺设混凝土,道路上预留排水孔。这样雨水和空气能够方便和道路下面的土层进行循环,确保土层中各种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实现对水资源净化和污染物分解的目的。

3.2广场的海绵体设计广场属于城市景观之一,为了便于居民的行走和游憩,其地面一般采用硬质铺装材料,对雨水的渗透性较差。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广场景观设计,在选择铺装材料时,可以选择渗透吸水能力较强的铺装材料,实现对水资源有效涵养。目前,渗透性铺装材料在我国便道铺设中的应用较多。

3.3生态廊道的规划设计生态廊道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滨水空间中各生态斑块的联系和隔离,通过设置不同的生态廊道,实现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效结合,营造大规模、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体系,为生物的迁徙和水资源的循环提供便利。如XX河湿地公园在设计过程中采取如下措施:(1)将沿河径流、水塘、低洼地作为湿地,纳入整个雨洪调蓄与净化系统,缓解城市内涝,回补河道景观用水,形成分级雨洪净化湿地。(2)其次,在园区内将城市休闲游憩与河道生态环境的建设相结合,建立连续的慢行网络,并改造断面形式,创造更多的亲水空间。(3)将滨河土地开发与河道整治相结合,以河道景观为契机,引导城市内部更新,提升土地价值,增强城市活力,促进湿地景观与城市宜居环境协同发展。(4)在修建河道的自然驳岸中,恢复河道生态状况与自净能力,重现河道的生命力。(5)净化缓冲周边水质坏境,结合XX河内围林地空间的组织,同周边的城市环境形成良好的交融关系,构筑成城市海绵绿肺,中心生态基地。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将调蓄设施与城市即有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结合在一起,有效降低了景观建设所需成本,同时注重对园区中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减少了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泥土水池的工程量,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另外,公园中心大面积的生态湿地,形成城市绿肺;水沟管网的雨水收集、水土涵养、泄洪防涝等功能,增加了城市的“蓝”、“绿”空间,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了人居环境,也为城市带来较高的生态效益。总之,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海绵绿芯”理念,使城市公园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生态功能,不断延长城市绿线,增强城市中心绿色地块,提高对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城市与自然互动,同时成为规划中新老城区的休闲绿色场地。

4结论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污染现象更加严重,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成为降低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方式。目前,海绵城市的概念在我国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还相对较少,也没有建立比较规范的标准。本文主要介绍了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城市滨水景观不同于一般的景观,其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敏感性的特点,因此,必须引入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文中还以道路景观、绿化带景观以及生态廊道的景观设计为例,介绍了海绵城市概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蓝.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思考[J].广西城镇建设,2012(6)

2李心怡.浅谈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方向[J].民营科技,2010(6)

篇2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园林景观是一个兼具社会、自然、艺术多元功能的综合体,既要满足生态、环保、休闲和美化城市的社会功能,又要符合植物学特性的自然规律,同时在艺术上还要体现创作哲理和个性风格。单纯、极端地追逐其中一项功能,都可能是不完整的。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师应有较全面的修养,才能对项目高起点、大视野、全方位地把握。园林的主体应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绿色空间为蓝本。在园林中,当家的永远是绿荫、草地、花卉乃至水体,同样是树木花草,又有不同的设计构思,创作出千变万化的画图,这些是永恒的。世俗化、潮流化都将成为来去匆匆的过客。

1、城市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景观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景观建筑、绿化、小品、规划及美学涵养类的诸多门类;而景观设计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标标志,大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具体到城市节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亲水空间、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等;小到雕塑小品、种植配置、水池花池、铺地栏杆、桌凳垃圾箱,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

1.1 设计标准豪侈

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景观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只注重视觉上的宏伟,气派,高贵及堂皇的形式美,而不顾工程的投资及日后的管理成本。

我国目前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算高,在园林建设上要量力而行不可盲目同西方发达国家攀比。近几年兴起的草坪热,各大中城市都曾有过,终因其管理维护成本太高而纷纷流产,造成了人力物力上的极大浪费,这个教训也是深刻的。

1.2 城市设计缺创意

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千孔一面、大同小异,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

每一件园林作品都要有其特有的风格及地方特色,要深刻体现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然而由于近代中国历史的原因,西文园林风格对我国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使欧美式园林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各地纷纷效仿,而失去了中国园林的风格和个性。因此,我们的园林设计师对各种园林风格不但要求其形,还要求其神要在中国园林风格的基础上,吸收欧美园林设计上的精华,并结合当地独有文化,开发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1.3 景观设计对人的需要及对人性的关注不够

在这一点上景观设计师本人要负很大的责任。一个设计任务下来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个建筑作品我们强调它的功能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而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不用说,在这种氛围中都深深地陶醉了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1.4 绿地建设难于落实到位

虽然每年的绿地建设项目都当重点来抓,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绿地总是各专业项目中第一个被删减的牺牲品。马路越来越宽了,高楼越来越多了,绿地却越来越小了。在一个绿地项目建设的初期,有完整的设计方案、理论思想,有其完备的设施和功能作用。往往在实施进行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而遭至搁浅:如资金不足,与其他市政设施的交叉关系,商铺门脸经济的利益驱动等等,最终一件完善的项目设计会被删减得体无完肤,功能尽失。由最初的公园变成街头绿地,再由街头绿地变成花坛树池。同样,各个房地产商开发的住宅小区宣传给用户描绘的是一片优美的户外景观环境,但重点在于建筑户形、道路和停车上,绿地一般会迫近用地边缘和建筑四周,始终是一个配角。有的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甚至变相成为其他用地,不要说以人为本了,就是满足一些简单的休闲娱乐的功能要求都难上加难。

2、园林意境设计的有效手段

2.1 借景

将有利于风景画面构图和意境渲染的景象组织到观赏视线之中。气象景观的借取是加强景观艺术效果的常用手法,因为气象景观的重要特征就是变化,变化中带来无限意趣。首先,境随时变。故杭州西湖有春晓、风荷、秋月、残雪之景等;宋代郭熙有“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之感受;其次,境随地变。赏月有梨花伴月、三潭印月、二泉印月、象山水月之分;观雨有潇湘夜雨、花洲话雨、蕉院听雨、山楼听雨之别。除了气象景观外,园林中还可远借山峦,近借湖池、植物,乃至都市、郊野及莺歌燕舞等。

2.2 对比

通过景观要素形象、体量、方向、开合、明暗、虚实、色彩和质感等方面的对比来加强意境。对比是渲染景观环境气氛的重要手法。开合的对比方能产生“庭院深深深几许”(宋・朱熹)的境界,明暗的对比更衬出环境之幽静。在空间程序安排上可采用欲扬先抑、欲高先低、欲大先小、以隐求显、以暗求明、以素求艳,以险求夷、以柔衬刚等手法来处理。

2.3 比拟联想

意境的欣赏是物我交流的过程,因此景观的构设要做到能使人见景生情,因情联想,进而从有限中见无限,形成景观意境的艺术升华。1.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即模拟自然山水,以精炼浓缩的方法,综合组织空间,使游者产生“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清・石涛)的感受与联想,从而达到“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辩千寻之峻”的效果。2.运用植物的特征、姿态和色彩的不同感受而产生比拟联想。如松树象征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气概,竹寓意虚心有节的品质,梅花傲雪怒放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白色象征纯洁,绿色代表和平等。这种象征手法与民族习惯、文化风俗有着密切的联系。3.运用文物古迹产生联想。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发人深思,游赤壁会联想起三国时代的诸多人物和故事;游南京雨花台会联想起许多可歌可泣之往事;游杜甫草堂会联想起杜甫的千古诗篇。成功的作品应把园林意境体现的淋漓尽致,而目前这样的作品很少,有一些只是简单的苗木堆积而缺乏韵味。

3、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3.1 健康景观设计

健康景观是从人类自身健康的角度,对公众活动场所,如广场、街道、小区等进行建设,鼓励人们运动、锻炼,使人们身心健康。健康景观首先在美国提出,而在国内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美国是一个汽车社会,物质丰富,但许多人缺少锻炼,因此,景观设计建设中“如何给人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以步代车”是设计师们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把机动车道变窄,人行道加宽,增加人行道绿化,不仅有利于节能,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3.2 艺术景观设计

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应该成为最后的摆设和点缀,艺术对景观设计而言,也不只是一种形式语言借鉴的来源,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虽然沿袭传统园林设计中以艺术审美为指导的方法论,已不完全适合现代景观设计学发展的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艺术打入“冷宫”。在当今遭遇民族身份危机和全国“千城一面”的情况下,艺术作为一种思想工具,在景观设计的创新中应该发挥它应有的魅力。艺术景观就是将景观设计得更美,更有文化内涵,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4、结束语

通过城市发展的动态分析,同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城市景观建设所处阶段,推衍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更好地利用景观规划、景观建设达到城市发展人性化、生态化的最终目的。

篇3

中图分类号:K9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桥梁景观的特点

1、桥梁景观兼具桥梁功能与观赏特征

桥梁景观是桥梁功能、技术、经济与美观融合的体整体,共同作用,美寓其中。桥梁主要用于交通负荷、跨越障碍。这是它的基本功能,所以桥首先要符合此要求。如果是一座不堪使用的危桥,摇摇欲坠,也就没有什么美可谈了。因此,桥梁结构的造型应表现出有力量、稳定、连续和有跨越能力等等,以显示功能的保证性。这也就自然地引起人们的美感。对于不同用途的桥梁。如园林、城市、公路、铁路桥梁等,或同一用途而其所在环境条件不同时,其结构及各项附属设施的造型都应准确鲜明地表现出符合使用要求,并能恰如其分。这也就是一种美的因素。就所有桥梁而论,交通使用功能要求和鉴赏要求在其重要性上,并不是等量齐观的。它随着建桥目的和建桥环境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并通过造型表现出来为人们所理解.如荒漠原野上的公路桥和繁华城市中的园林桥应当各自“量体裁衣 地选择适合的型式。

2、桥梁景观具有时代性

不同时代的桥梁景观,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征。每个时代的桥梁造型,都是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是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体现的结果。在桥梁的建设中,时代潮流往往寓于其中.特别是桥梁结构技术的科技特征及结构技术的不断更新,使桥梁景观产生深刻时代烙印。如50年代的木桥,60~70年代的拱桥,90年代的斜拉桥,20世纪末的悬索桥和立交桥等等,这些桥梁结构技术的科技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3、桥梁景观具有地域性

桥梁所跨之处的地理、地貌或城市空间环境均有其特指性,与特指的周边空间环境的配合使桥梁景观有机地溶于环境,也使为人熟知的环境空间与有发展寓意的桥梁景观间蕴生出具有地方性的景观伴生。桥梁与城市的伴生使其复合景观成为标榜城市独特性、唯一性的象征。同时也是桥梁景观地域性的表现。

三、我国桥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桥梁景观领域虽说有了可观的进步,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与误区:

1、桥梁景观的“包装式”设计

现在在桥梁设计业内存在一种普遍的观念,认为景观设计仅仅是桥梁设计里的后续过程,是在桥梁建设完成后对其进行“包装”,这是一种将桥梁设计与桥梁景观设计脱离开来的“错误”做法。这种做法常常是在已经建好的桥梁上强加装饰,为了美观而美观,这种做法只是表面上的处理,十分不得体。桥梁设计者应当在桥梁设计之初便把景观因素考虑进去,在进行桥位勘测时应对其周围的地质、地貌、建筑物与自然环境进行仔细考察,使桥梁的结构样貌与之相协调;同时还应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出发,从景观的高度提出桥型方案。

2、“伪桥型”现象颇为严重

有些部门过于追求“时代风尚”,再加上很多桥梁设计者对桥梁景观的理解存在误区,过于追求形式上效果,设计出了很多形式与结构不符,甚至是“四不像”的桥梁。例如在拱桥上附加梁板结构,在梁桥上附加索塔等等,这些都严重违背了桥梁设计的原则与规律。

3、桥梁景观中“力”与“美”不协调

所谓“力”与“美”不协调就是只桥梁结构设计师和建筑师在桥梁景观设计中都过于极端。结构设计师过于追求结构安全,缺乏艺术上的知识,认为“功能决定形式”,在进行桥梁设计时只考虑结构上是否满足要求,认为结构合理的东西就是美的。这样就导致设计出来的桥梁,其各部分的结构尺寸过大,比列严重失调,与环境不协调等等。而建筑师大多都是艺术家,他们过于追求艺术上的灵感与创作,而忽视了结构上的基本要求。他们往往只注重线条上的美观,而不考虑其是否符合自然规律、结构安全上的要求以及经济因素,这也使得建筑师的构思难以实现,在桥梁景观设计中很难发挥作用。

四、桥梁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保证桥梁使用功能要求的原则

景观建设项目不能影响桥梁的交通功能;不能侵入通航净空限界而影响通航;夜景等照明亮度不能影响行车。

2、质量安全第一的原则

一方面,以桥梁受力为主体的艺术造型美学设计应不降低结构承载力、结构刚度、结构稳定性和结构使用寿命,在此范围内,景观设计应服从结构设计。另一方面,以桥梁结构作为载体的景观建设项目,如夜景灯饰、涂装等,不会影响结构受力和工程质量,不该受结构设计的限制,以充分发挥景观的美学效应为主旨。

3、融于自然的原则

任何时代,人们都称赞自然和谐美。桥梁结构形式要与自然环境相配合、相协调;要与周围环境和整个城市融为一体,成为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品。

4、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的原则

桥梁作为一种巨大的人工建筑物,必然会对大地的景观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桥梁的建设会放大大地景观的人工干扰,其进程具有不可逆性。桥梁景观建设应维护环境生态平衡,保护珍稀动物和桥址处特有的地质风貌,杜绝声、光、电对环境的污染。

5、尊重民风、民俗的原则

选择桥梁构造物涂装色彩时,不但要考虑与周围环境、桥梁造型相协调,还要充分考虑该地区的民风、民俗,使之与民风、民俗相和谐。

五、如何做好桥梁景观设计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对公路沿线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公路沿线的环保要求,人文、地形、地物特点,天然资源、旅游资源及开发前景,拟定桥梁景观设计大纲。

在初步设计阶段,对桥址进行分析,深化公路沿线环境调查,列出环境调查项目和具体要求,把桥梁放到自然环境中去,确定设计目标和基调。设计内容包括桥型方案的比选及效果图,墩、塔艺术造型及效果图,防撞护栏艺术造型及效果图,色彩、涂装设计及效果图,灯饰设计及效果图,周边环境设计及效果图,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等,并对方案进行评审、论证和优选。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在自然环境中看桥梁,细化设计,把设计分解成结构艺术造型设计、涂装色彩设计、灯饰夜景设计、进出口标志和雕像景观设计、桥位周边景观设计等,综合考虑工程内的主桥、辅桥、引桥、引道、接线、边坡等是否和谐,在满足力学要求的情况下,弘扬美学,创造多样统一、比例协调、均衡稳重、韵律优美的具有特定含义的整体概念,使桥梁景观与周围景观“和谐”、“互补”、“增强”、“保护”、“偎依”,综合体现工程美学、环境美学、人文地理、民族心理、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经济等的相互关联。桥与自然景观、社会景观、历史文化景观是否和谐,随时研究如何减少不和谐的因素,并加以修正。真正做到如伊滕学先生所说:“桥能满足人们到达彼岸的心理希望,同时也是印象深刻的标志性建筑,并且常常成为审美的对象和文化遗产。”

结论

目前,我国桥梁建设的技术水平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在这种情况下,对桥梁的景观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桥梁景观设计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条件下对桥梁环境品质提出的更高要求,究其实质则是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所引发的精神追求。因此将桥梁景观的建设作为一种反映城市特色、体现地域文化、展示时代风貌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加以倡导与推崇,这为桥梁景观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对桥梁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桥梁设计部门应加强景观方面的人才与技术准备,一则为顺应时代潮流,另外也是为与国际接轨使我们的桥梁设计走向世界。

篇4

随着人们居住观念和住房需求的变化。当前的消费者在购房时除了考虑住房的地理位置、房屋户型、建筑质量等要素外,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小区及周边的景观环境上,甚至把其作为选房的第一要素。在此大形势之下,房地产开发商也越发的重视园林景观的建设和投入,同时开发商也往往对项目有强烈的主观意愿,以期园林景观独具特色,使之成为营销的重要卖点。已经超出了传统园林、园艺、造景等设计理念的范畴,成为一个涉及建筑学、植物学、建筑美学等领域的综合学科。应当倡导在设计过程中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处理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从规划设计入手,求得景观艺术性、生态环保、成本与利润、文化与社会效应的平衡点。让设计出的小区景观既美观实用、又舒适环保,在适合人居住的前提下,保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日趋完善的景观环境。园林景观建设时应该以一种理智的方式对待自然和人文的环境,它不但能够确保我们自己一个平衡、健康的生活环境,而且能够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一个正常、健康和完整的生活环境。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够仅仅考虑目前的短期利益,而且还要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能够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自然、人文环境。在那个环境条件下,我们的后代能够拥有永远与我们同样生活质量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甚至能够拥有比以前更好的生活质量。

一、有地方特色的居区环境景观设计有助于可持续性发展

景观主题应切合实际需求。给消费者一个什么样的家,是开发商也是景观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不少楼盘为了美观效果而大量复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建筑外貌:色彩鲜艳而厚重。殊不知,与欧美“大寒小热”不同的是,东营的气候特征是“热冷均衡”,因此过于追求那些早期欧美风格,不仅造成楼盘建筑缺乏民族与地方特色,无法使楼盘与外部环境相协调,显得与城市风格“格格不入”,更造成能耗增加,使楼盘环保工作的开展陷入困局。在此基调的影响下,开发商往往会要求设计师设计类似,东南亚热带风情、巴厘岛园林、法式风情、地中海景观、帝王景观等异域风情的特色景观。当然之也是房地产商业化时代下的不可避免的现象。然而这样的园林景观主题在少数几个成功个案过后,往往不可避免的引起了开发商和设计师的抄袭之风,孕育和复制出了一个个的“孪生兄弟”。这些所谓的异域风情在短暂的视觉冲击过后,是否真的能给消费者带来真实的环境享受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居住区有别于公园,主要功能是居住,而不是观赏。因而在提出设计设想和主题的时候更应注重景观的实用性,提出一些更容易亲近、为消费者接近的主题。不要盲目的设计异域风情,应该更多考虑实用主义的简约、大众风格的园林景观反而更为消费者接受。信息时代带来设计趋同的必然。信息时代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各类景观设计精品选接踵出版,景观设计师不出家门即可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成功作品的学习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产生“特色危机”,这同时也是建筑界所面临的问题。要避免“特色危机”,景观设计师必须保持清醒的意识,对所处的环境和地方文化要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并融入设计。简言之,设计要有自己的思想,才有灵魂,才具备个性。

二、设计生态住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期望

为了长远的生存和发展,我们需要保护自然生态,过度开发和不适当开发都会破坏环境,现在有些居住小区在建设之初,一般只是初步考察一下地形就将地推平,然后在平地上建设、绿化。这样完全破坏了当地的原始风貌。在小区建设之初,应该充分考察其现状。在建设时应该对其当地的自然遗迹、古树名木进行适当的保护及利用。因为自然遗迹、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象征、是文化的积淀,在有意识的保护之下能够体现一个小区的文化气息,展现居民小区的特色,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要倾向于保护和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和优势,我们的设计不是简单地复制自然山水,而是建立在多专业的研究基础上,将每一个项目的设计都建立在深度研究和发掘之中,使整个环境获得可持续发展。

生态住宅的提出是许多楼盘都打出的卖点,但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态住宅,生态住宅的标准又是什么,这都是需要澄清的概念,而不能仅停留在文字上。建筑方面,从材料的应用、自然能源的利用到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理都应是“生态”表达的范围;园林环境方面,单方面追求绿地率、绿化率能否真正的改善居住空间的生态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期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景观成本与效益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资源枯竭和环境危机,如何营建宜居、环保、美丽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已经成为环境领域的战略性问题。片面追求“档次”,设计以贵为美,作品上“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但现在的“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高档,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尤其表现在广场、住宅小区和别墅。决策者、投资者常常标榜建筑装修用料是从国外进口、是如此豪华考究等。而不考虑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以及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景观设计要追求美观,更要追求生态效益,在建筑用料的选择上应考虑再生性、本土化、易得性等特点。其生产和使用过程对环境影响要最小,不要以贵为美、以贵为好。需要上档次和创作精品的景观毕竟不多,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这样更有利于整体项目的投入于效益的平衡性,更有利于房地产项目的良性发展。

“只见绿化不见荫"是目前很多住宅小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花大笔钱搬来极具"艺术价值"的树种,赚得了宣传噱头并将巨大的成本转嫁到购房者身上,却并未带来真正的实用性。

四、文化内涵与社会效应

4.1居住区应该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内涵

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在我国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而今又作为一种思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大大小小的景观作品在城市中不断涌现,虽有不少设计比较适合现代人游憩,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生态性,但我觉得还是缺少文化内涵,缺少园林意境。能引起人们的思绪变化或联想美的景观不多。

真正的现代景观设计是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统一。景观作品,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一定要融合当地文化和历史以及运用园林文学,比如:借鉴诗文,来创造园林意境;引用传说,来加深文化内涵;题名题联,来赋于诗情画意。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本色,达到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作为中国人,更要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风俗民情,更好地创造出中国人喜好的生活环境和空间。同时,还要注意到绿色住区环境文化构成的丰富性、延续性与多元性,以赋予绿色住区环境中单体建筑、建筑组群、公共设施、绿化环境小品能具有高层次的文化品位与特色。

4.2居住区的社会效应

目前,大多数居住区环境设计简直无视人的需求,开发商是“罪魁祸首”,景观设计师成了“帮凶”。为了满足30%的绿地率要求,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被压到最低的指标,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要么用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要么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其商业目的。不可否认,绿化在楼盘环保建设中举足轻重,但问题在于,绿化并不是楼盘环保的惟一指标,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其还不是楼盘环保建设的最好指标,仅仅就楼盘物化指标而言,楼盘小区内空气质素负离子浓度、噪音等相对而言较绿化更为重要。楼盘环保建设除了草坪绿化、园林景观甚至空气质素负离子浓度等物化指标外,还有“人文指标”,楼盘推行环保健康工作还需要楼盘发展商有意识地倡导引导并营造楼盘社区环保健康氛围,提高楼盘小区所有业主住户的环保健康意识,并引导广大业主自觉地投身楼盘环保健康建设,否则,楼盘不仅难以推行环保健康建设,更无法保证“可持续发展”之要求,而这一点对东营楼盘环保建设而言,才是最根本也是最为重要的。

篇5

人类在最开始的时候所建造的桥梁根本谈不上是设计,更不能说是美观,那时候的桥梁仅仅是为了方便河流两岸的贸易沟通而建造的,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锻造铁艺工艺的进步,桥梁已经成为工业革命的一个标记,之后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桥的建造又将桥梁建设工程向前推了一大步。

以前人们一直有一种传统的认识,认为建筑景观的设计只是对桥梁设计之后的包装以及装饰,是在桥梁的结构上附加的累赘物体,所以对于桥梁景观的设计一直发展比较缓慢。现在,人们改变了传统的观念,发现桥梁的建筑景观设计是从本质上对桥梁的建筑造型的设计,桥梁的建筑规模不同,它的景观设计在整个项目工程上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无论是什么规模的桥梁,建筑师都应该在最初的设计阶段介入到工程当中,并且对单体桥梁工程所处的环境、周围的地质地貌、所在地的历史文化、桥梁的线型等作出分析。至于群组桥梁的设计,还应该对桥位的方案从政治、规划、文化、经济、环保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做出合理的决策。

一、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1、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推动着城市的桥梁建设工程的发展,桥梁在现代城市的环境中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当代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载体。2、由于桥梁具有巨大的建筑体量,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把物质、精神以及科学技术等各种因素糅合在一起,都赋予到桥梁的建筑中去,形成桥梁的历史和人文等丰富的景观,它的影响也因此而远远超出桥梁的本身。3、一个美的桥梁的景观设计,在城市的大环境中,或者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一定拥有超范围的标识性和地域性。所以说,桥梁的景观设计是其工程设计中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城市桥梁的分类1、街桥

街桥又叫做步行桥或者人行天桥,主要分布在城市中交通比较密集的地区,是为了方便建筑物之间联系,或者解决人车分流而修建的,街桥的荷载小、桥面比较窄,是城市景观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2、水桥水桥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桥梁,多出现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是城市环境一个引人注目的要素,它可以跨越江河、湖泊、海湾等,水桥独特的水文和地理地貌条件成为城市景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因此,城市中的水上桥型应该根据水景的具体角度而选取,从而营造出一个城市美好的建筑环境。3、城市立交桥以及高架桥这是在现代城市中新兴的一种桥体,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立交桥是不同性质和方向的高速交通通道相互交会的一个交通设施。立交桥在造型上有完全互通式、部分互通式和方向立交等三种形式,具体是按照功能和空间上的造型而定的。而城市的高架桥是为了改善现代交通的空间枢纽而建造的。高架桥的造型应该根据城市的广场、建筑、道路和城市的高速公路线路而定。

城市桥梁景观设计中的问题城市的桥梁景观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要而产生的。近年来,我国城市的桥梁景观设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我们所研究以及应用的领域与视野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和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景观建设是很不相适应的。例如:我国南方的某个园林风景城市,沿着这个城市的主要河流模仿建筑了一批世界名桥,这和当地浓郁的中国式园林风景就显得格格不入,不仅没有为城市的景观增添美感,反而影响了城市的景观设计。还有其他一些大的城市在今年也先后修建了一些景观桥梁,这些桥梁在造型设计上追求别具一格,忽略了和城市主题景观的配合,受到了很大的争议。总体来说,现在我国城市桥梁在景观设计以及建设上存在下列问题:1、错误的认为具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桥梁建筑只是工程师的杰作,对于从事桥梁的景观设计的设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认为桥梁的景观设计只是建筑之后的包装,也就是在结构之外再增加一些装饰物,形成“伪桥型”。例如:把梁板结构比较简单的变成拉索或者拱形。而没有在桥梁的方案设计阶段从总体上进行考虑。3、对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缺乏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在自主创新方面没有源动力。4、在城市桥梁的夜景照明方面,更多的是为了满通照明的需求,缺乏对于建筑艺术的推敲。例如:一些城市的桥梁只是追求桥体本身的亮度,没有根据桥型的具体特点,做一些系统的照明设计,所以虽然桥体本身被照得通亮,但是它的照明的最终效果并没有体现出夜景照明的艺术表达,也没有展现出桥梁自身的魅力。

四、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的具体措施

设计前期

在桥梁工程的设计前期,景观设计人员就应配合项目工程设计部门的工作,去收集城市的流域文化以及人文历史和风貌风俗这等精神层面的相关资料。使桥梁在前期的设计中就有其特有的特性,防止出现和当地的历史文化或者自然景观不符的现象。

2、设计流程

对桥梁的大体桥形、环境景观和肌理进行分析和研究,为设计部门提出可以选择的最佳方案和总体的景观设计的概想。在方案大致确定之后,景观设计人员要对桥梁建筑的外形、桥墩和桥台的构件以及桥栏杆与其它构筑物等进行景观优化设计,并提出节能、环保、的建议。在桥梁的景观设计中不能忽略或者违背桥梁的通行能力与河务的通航及排涝等功能。还要注意桥梁景观设计要和城市的主体景观相互协调。

桥梁饰面和桥面的处理一座桥梁在施工结束之后,混凝土的表层常常会出现蜂窝麻面、模板接缝和钢筋外露等现象,这不仅造成人们在视觉上的冲击,还和优美的自然环境相互冲突。所以,要对桥梁的装饰和桥面做必要的处理。最常用的饰面方法是花岗岩饰面与预制板材饰面。桥面和人们的接触是最多的,所以对于桥面的处理非常重要。人行道的装饰材料的色彩要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人行道的面积大小和装饰材料的质感、宽度以及位置和材料的尺寸等都决定了桥梁人行道的美观。还有路缘石以及中央的绿化分隔带等也都会影响到桥梁的整体美的效果。

城市桥梁的照明设计桥梁的夜景景观是桥梁艺术和照明科学的有机结合,是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之后,人们对城市的景观的多样化的必然的要求,也是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体现。桥梁的夜景景观拓宽了桥梁的景观表达,全天候的展示了桥梁的魅力,是桥梁在空间上与时间上的延伸。桥梁如果是处在滨水区域,它广阔的视域就是景观表达的重点,桥梁夜景景观对于表现一个城市的夜景景观的景深和空间上的层次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桥梁的夜景景观被广泛关注的原因。桥梁的夜景景观更趋向于成为一个亮带,这样的夜景景观的格局体现出了桥梁的个性和本质美。桥梁的夜景景观在灯光和灯色方面不仅要有软质景观的特点,还要成为桥梁景观的理念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

桥梁与周边的环境景观桥梁的周边环境,主要包括风景区的植被的保护、历史文化的沉淀以及城市的规划的协调等等,桥梁一定要将自然环境景观或者城市的风景景观相互结合,这才是桥梁的建设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桥梁的景观设计和周边的环境的生态平衡体现在使桥梁的景观和周围的景观“互补”、“保护”和“增强”等方面,充分的利用自然风景,使桥台和连接道路完美衔接,尤其是桥台和道路衔接的边坡的处理上,大面积路堤和条石对景观的影响相对是比较大的,一般经常使用的方法是采用水泥设计建造成各种造型的预防滑坡并种植一些花草植物等。但是仅仅这样所达到的效果还是不能让人满意,所以还要在桥台及桥墩的两旁种植一些爬山腾之类的植物既可以全部的将的弃土覆盖,又能够将大面积的条石以及路堤遮盖住,同时还可以在引桥的桥墩四周保护好植物和特有的地质风貌,尽可能的减少或者避免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结束语: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城市的景观建设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桥梁作为一个城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对它的要求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解决交通的拥挤。而是要求其在景观设计上配合城市的主体建设,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往人们认为桥梁的景观设计仅仅是工程师要考虑的问题,或者是单纯的桥梁建造之后的后期装饰工作,事实证明这些想法是错我的,桥梁的景观设计是从其造型上就体现出来的。所以景观设计人员要从开始的设计开始就配合施工设计部门的工作,从始至终,把工程建设的每一步进行优化处理,最终达到景观设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吕佳,浅谈桥梁总体设计和规划,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04期;

王大海,崔永彬,城市桥梁造型及景观设计思考,交通世界,2010年09期;

蒋承杰,丁豪,林振袍,运河桥梁的复合景观美学设计,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4期;

潘晶星,茅文舟,论公路桥梁景观设计――桥梁设计与建设发展的重要趋势,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0期;

陈正斌,关于城市桥梁生态景观设计,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篇6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然而也为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如空气污染、交通堵塞、噪声、温室效应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衣食住行的生存环境。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尽可能地节约用地的基础上,立体式的屋顶花园景观就被人们在住宅小区、公共设施、停车库等区域推广应用,借以满足人们生活和观赏的目的。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是在现代建筑技术和绿化技术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体现出景观所蕴含的意境美,合理而精巧地应用城市建筑的屋顶、平台、阳台、窗台、墙面等设施,在其表面实施绿化设计,充分发挥园林艺术的应用性和观赏性。

1.在对屋顶花园进行设计时应坚持的原则

1.1经济实用

判断一座屋顶花园是否满足经济实用的原则,就要在确保其正常使用功能的先决条件下,必须保证其绿化率处在0.5到0.7范围内,以便提升其体现的多方效益。

1.2精致美观

屋顶花园景观的设计目标就是为人们打造一个良好生活环境,这就需要与一般的地面花园相比,其应更能发挥花园精致美观特点,对配备的景物以及选择的植物均属于本地的特色。屋顶花园的设计普遍较小,具有路线曲折的特点,因此,应该注重对行人路径、建筑小品等有关性能的设计,其所塑造的景观整体不但能够与周边建筑合理地融合在一起,不会出现视觉方面的违和感,而且还具备自身的特色,形成个性鲜明的园林景观风格。

1.3安全可靠

这种安全主要体现在所增设的屋顶花园景观不会对建筑整体或者局部结构产生较大的荷载,以免超出结构所能承载范围而导致不可逆的建筑结构损毁,为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留下安全隐患。同时,还应注重在设计屋顶花园时对屋顶防水设施的保护,由于植物的栽种、园林小品的建设过程都很有可能导致破坏屋顶的防水层。最后,屋顶花园应该有对应的防护装置,避免出现人或者物体滑落的现象。

2.在屋顶花园景观设计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2.1处理好屋顶花园带给建筑结构的荷载问题

2.1.1荷载转换

在开展建筑屋顶花园建筑施工时,将所遇到的每项荷载都转换为在单位平方米所受到的等效均布荷载形式,经与花园的荷载做出比较,在详细认真计算下,保证花园建设顺利进行。

2.1.2 设计结构层

屋顶适宜选取整体浇筑或者预制装配类型的钢筋混凝土面板当做结构层,通常状况下,应该保证超过350kg/的外加荷载能力,在充分了解屋顶花园实际设计状况的基础上,既要结合屋顶受到静荷载作用,又要综合分析不稳定设施、人员流动、自然条件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2.1.3选用轻型材料

尽可能地把亭楼、廊道、花坛、水池等较重的设施布置在建筑主体承重地点或者跨度较小的位置,还要最好选用人造土、泥炭土、腐蚀土等重量较小的材料,借以降低建筑结构所受到的荷载,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对于建筑屋顶花园绿化模式的选择应将房屋结构当做基础,在设计过程中要把结构承受负载作为设计基础。

2.2做好屋顶的排水工作

开展这项工作的目的就是确保屋顶花园中植物能够保持成长良好的状态,对屋顶排水系统进行精确合理的设计,力求达到不渗不漏的防水效果,真正体现建筑使用功能和屋顶花园的多方效益。

2.2.1采取新型架空技术

对于屋顶花园结构空间的设计,采取先进的架空技术,有效解决了由屋顶花园与建筑楼顶接触而引起的顶层含水问题,不会对花园植物根系或者顶层结构造成破坏。

2.2.2使用具有良好防水性能材料

通过新品种轻型施工材料以及先进隔热保温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规避原有屋顶花园施工引发的荷载增加对建筑结构质量不利影响问题。采用新近研发的反渗过滤技术手段,能够有效解决屋顶花园水土流失、养分缺乏等问题,确保培土能够长时间的应用。

2.3合理确定种植土

2.3.1种植土要求

在屋顶结构所能承重的范围内,作为屋顶花园植物得以生长的土层,种植土要有以下特点:重量轻、不板结、不失水失肥、施工简捷、经济实用等等。通常可以采用草炭、蛭石、细砂、发酵过的动物粪便等多种材料,根据特定比例制成种植土。泥炭的干重通常在0.2到0.3cm3之间,被当做种植基质主要成分。因此,就可以根据实际状况,合理调整泥炭与一般土壤的比例,使其具有一定抗风固根力的同时,还能尽可能地降低种植土重量。

2.3.2种植层厚度

根据所种植植物品种的不同,科学地确定屋顶花园种植层的厚度,例如,草本植物一般在15到30cm之间,花卉或者小型灌木保持在30到45cm以内,大灌木45到60cm,浅根乔木60到90cm等等。

2.4选配的植物要所属精品,富有特色

在设计屋顶花园时,对于植物的选择,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建筑屋顶承重量是有限的,因而就适合选用重量较轻的矮灌木、花卉或者草本植物。再加上屋顶花园通常所处位置较高、受到的风力较大、光照长、昼夜温差大、相对湿度低、含水量少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配置植物的时候,应考虑那些好光、耐热、抗寒、抗旱、抗贫瘠的植物,如灌木、盆景、草坪等。对于树种的选择,可以考虑须根较多、水平根系发到的树木,借以符合种植层厚度较低的特点。此外,还应有一定的加固处理,来确保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在对屋顶花园景观进行设计时力求做到花草树木高低疏密、错落有致、色彩搭配科学合理。

3.屋顶花园景观设计的立意布局

3.1立意

在对屋顶花园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先要考虑周边的环境特征,在设计方案内容的风格、色彩、尺寸等多个方面要与周边环境和谐一致,尤其不要忽视建筑功能的体现、整体特色、甲方要求等要素。对屋顶花园进行立意时,应该着重花园体现主体的烘托,表现出其特有的精神特质和思想内涵,在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还有获得精神方面的感悟。

3.2布局

3.2.1自然式

这种方式采用自然手法对花园空间、设施、地形地物进行布局,其着重的是植物自然特征与建筑、色彩、环境的协调配合程度,所表现的内蕴就是色彩变换、层次分明的综合景观特色。

3.2.2 规则式

这种布局方式较为重视装饰性的景观效果,突出的是景观动态与秩序的改变,在布局上形成规则的、层次的、交替的组合排列方式,使得屋顶空间景观更为丰富,视野更为开阔。

3.2.3混合式

此种布局方式讲究的是自然与规则的有机结合,使得景观同时具备自然性和规则性,二者交相辉映而又自成一体,不过分追求景观的连续效果,而更加突出对个性和细节的体现。

4.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的屋顶花园景观能够将自然环境与现代化的城市空间融合起来,保持城市生态文明的持续性,体现当前生活环境文化特征 ,对人们生存空间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屋顶花园呈现在城市中间,从而生成城市空中绿色花园系统。

参考文献

[1]杨峰.地下建筑屋顶花园景观设计[J].绿色科技,2012(3)

[2]史红岩.屋顶花园的景观设计[J].城市建筑, 2012(17)

篇7

1.1 自然界没有废物

每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

1.2 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

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一个花园当无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

1.3 边缘效应

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如海陆之交的盐沼是地球上产量最高植物群落之一。森林边缘、农田边缘、水体边缘以及村庄、设计之中。在城市或绿地筑物的边缘,在自然状态下往往是生物群落最丰富、生态效益最高的地段。然而,在常规的设计中,我们往往会忽视生态边缘效应的存在,很少把这种边缘效应结合在设水系的设计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水陆过渡带上生硬的水泥护衬,本来应该是多种植物和生物栖息的边缘带,只有曝晒的水泥或石块铺装;又如在公园里丛林的边缘,自然的生态效应会产生一个丰富多样的林缘带,而人们通常看到的是修剪整齐的草坪。

1.4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至少包括3个层次的含意,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生态设计的最深层的含意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不但是人类自我生存所必须的,也是现代设计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城市绿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曾一度被观赏花木和栽培园艺品种和唯美价值标准主导的城市园林绿地,应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最重要的设计指标。每天都有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的今天,乡土杂草比异国奇卉具有更为重要的生态价值;五星瓢虫和七星瓢虫是同样值得人们珍爱的,勤于除草施肥、城市绿地管理者的形象不应是打药杀虫的小农。通过生态设计,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境的园林绿地系统,才是未来城市设计者所要追求的。

2 辨证观

辨证思维是现代科学实践的思维形式,它要求我们看事物要一分为二,不能只注意到其有利的一面,同时还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生态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

与传统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但是,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作为传统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景观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景观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其一极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其二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这种由来已久的分异到生态设计中应得到溶合。

3 结论

景观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景观设计者要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景观的内在自然规律,早日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然王国的飞跃,使景观设计开发由传统迈向现代。当然在进行设计过程中,也要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使园林更加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金阳会展中心中的建筑下设水体,室内运用了玻璃反光,有不同层次的感觉,用天井巧妙地使人在室内犹如在室外的亲身感受。这些手法的运用,为园林的发展无疑是锦上添花。

篇8

Abstract: how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landscape, and give full play to its fair value of science, now the basis of protection reasonable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us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vercome and ruled out in the current landscape know of error, and resolutely put a stop to and correct all kinds of serious destructiv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behavior,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planning of landscape design thinking.

Keywords: ecological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与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时至今日,景观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必须依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充分说明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重要性。然而,自北京人学会使用火开始,人的行为对地球自然面貌而言多数为破坏作用;无论是作为一个生态规划师或者是景观规划师,都应该认识到现代技术由于轻率和不加思考地应用科学知识或技术设施,已经损坏了环境和降低了它的可居住性。比如最简单的杀虫剂、除草剂、洗涤剂和其它化学污染、放射性废弃物等。

2生态规划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西蒙兹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于是返朴归真成为时尚。因此,随着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人们不得不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园林景观行业,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设计已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或是图纸上的空谈,而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对场地生态发展过程的尊重、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具体到每个设计,都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根据上海的研究,乔木与草坪的投资是1∶10,而产生的生态效应是30∶1,1hm2树木每年能吸收二氧化碳12t、二氧化硫300kg,并产生氧气,吸收灰尘和蓄水,且树林里冬暖夏凉,空气湿润清新,是最让人舒适的环境。可见,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后两者,占据首要位置。生态主义已成为景观设计师内在和本质的考虑,其创造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3生态规划设计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3.1生态设计的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科学、艺术和社会三个方面要素构成,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不同的景观设计师和景观作品对三个方面有不同的侧重,因而指导思想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如果从这点来理解,生态设计思想作为景观设计中科学原则的重要部分,应当贯穿设计过程的始终。在现今,景观设计师的任务和责任已转变为帮助人类合理的进行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为人类创造户外活动空间,所有的景观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生态设计应是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普遍原则。在设计过程中,不应当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应将人看作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生态设计意味着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遵循生命的规律,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但是这个最小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所以生态设计应当是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朝这个方向的努力。

3.2生态设计思想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作为生态景观设计,不应单纯地把重点放在设计上面,也不能完全放在自然本身上面,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结合”上面,这其中包含着人类的合作和其他生物的伙伴关系的意思。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他寻求的不应是武断的硬性的设计,而是去充分地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当然这还必须要根据自然本身的限制条件来设计。例如,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传统的一些文化特点。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这些原则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体到每个设计,可能只体现了一个或几个方面。通常,只要一个设计或多或少地应用于这些原则,都有可能被称作“生态设计”。充分利用场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设施,赋予新的使用功能。高效率地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一些景观设计项目,能够通过雨水利用,解决大部分的景观用水,有的甚至能够完全自给自足,从而实现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在这些设计中,回收的雨水不仅用于水景的营造、绿地的灌溉,还用作周边建筑的内部清洁。或者利用自然净化的机理设计各种人工湿地,水的流动、水生植物的生长都与水质的净化相关联,使景观被理性地融合于生态的原则之中。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还强调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参与设计过程,每个人都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受益者。景观规划生态设计是人与自然的合作,也是人与人合作的过程。正如城市规划从“控制式”向“协调式”发展,从“物质型”向“综合型”发展一样,景观规划设计也需要各个阶层的参与。从本质上讲,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之中。使园林植物在城市环境中合理再生、增加积蓄和持续利用,形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起着改善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和积极作用。对设计师而言,这意味着自己的设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融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真正做到园林、城市、人三者相互依存、融为一体,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Frederick S. The living landscape: 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landscape planning [M].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0. 9-15.

篇9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景观设计体系,现代科技提供了大量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来帮助设计师更好的完成设计任务,比如3DS Max、SketchUp、AutoCAD、Rhino、Lumion等软件,它们在真实模拟场景,表达最终设计效果方面已相当成熟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由于软件技术性高、操作性难等特点,没有经过长期特殊学习的设计人员很难将其熟练、快速的运用到设计过程中去,势必阻碍很多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思考和交流,无法快速而高效的表达自己的构设计思与想法,并将其完整的表达出来。

图解是一种将复杂的思维过程转为为视觉形式的有效手段,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就已经利用岩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将其长久的保留下来。图解同时对于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它能更系统、更逻辑、更清晰的整理我们的设计想法,从而去粕取精,优化设计方案。图解思考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孕育而生的一种传统模式,早期多应用在建筑设计构思中。图解思考对于景观设计师而言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设计创意,使其更好的为设计师服务,在团队与甲方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二、图解思考的定义及特点

图解思考是一种传统的设计思考方法,是利用草图、速写等快速手绘形式表达设计构思的方式。最早运用图解思考进行设计的领域是在建筑创作中,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就已经开始使用图解速写的方式进行建筑设计创作,因此具有悠久的传统。概括的说,图解思考就是“用图像表达思维”,可以作为图解语言的一部分。

图解思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草图,前期以图形、符号为主,后期可结合速写的形式来表达,是设计师创意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记录设计构思发展脉络最形象的表达方式之一。它有利于设计者快速记录、存储信息,即所谓的“所思即所得”。

图解思考是图解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抽象信息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设计而言,它能够用简单的抽象语言表达深刻的概念,设计者既可以使用单一的图像来表达自己大脑的想法,也可以通过从一种图像语言转换到另一种图像语言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设计重心。

景观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很高的新型学科,它涉及到了美术、建筑、园林、规划等领域,其学科跨度也是其他专业无法比拟的。就景观设计的过程而已,前期分析主要依靠图形符号帮助设计者快速的掌握全局,中期在结合手绘草图制定设计方案,后期通过施工图和效果图达到展示成果的目的。同时,图解又是帮助设计师自身、设计师与设计师、设计师与客户之间建立沟通的重要媒介。设计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图形语言来一步步的反复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也是图解思考的重要使命。

三、图解思考在景观设计创作中的应用

(一)概念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主要是以创新为本,以比较分析为基础,结合设计自身的限制因素进行的设计思考过程。景观概念设计阶段主要是立足于对场地的实地勘测之上,通过对场地的地形、水体、植被、建筑、文化等因素的调研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并结合图解分析的方式进行场地规划。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比较,因此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图形符号的方式对场景中的大关系进行概括的处理,不用在意场地具体的设计细节,只需要运用最简单的点、线、面的图形符号来帮助自己寻找设计灵感,从而得到最佳的设计方案。

一般在概念设计阶段可以使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矩形坐标法、图形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常见的图解思考表现形式是我们常说的“泡泡图”,它们经常被运用到区域分析、道路分析、绿化分析、功能分析等上。因此,在景观概念设计阶段,图解思考主要是探索性、选择性、开放性的,它在为设计者提供了多种设计的可能性的同时还在激发设计灵感上创造出了无穷的信息量,不但能够为我们展示出彼此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够广泛的为设计提供更多的细节,纯粹属于一种研究探索型的图解语言。

(二)方案设计阶段

景观方案设计阶段是对概念设计阶段的进一步完善,主要任务是深化概念设计,完善表达设计概念的总平面图、分析图、草图效果图等。在景观设计方案形成的过程中,从方案雏形到设计方案的基本成型,图解思考都贯穿了始终。设计师在主题的确定、空间的构成、功能的推敲、形式的选择上都脱离不开图解思考的影子。从最初的概念图形到最后平面图、立面图和效果图的形成都需要视觉图形作为辅助。因此方案设计在整个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最具有创新性,设计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利用大量的图解形式来处理场地空间中的各种关系,从而应对各种可能产生的问题,找出最佳的设计途径。

在方案设计阶段,与概念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图解的形式主要以草图为主,同时草图也是最有效的、最便捷的记录思考的形式,方案离不开草图,草图更离不开思考。因为设计草图的产生是设计思维以视觉形式表达的最终形态,也是主观思维向客观载体转变的主要形式。画构思草图的过程也是方案逐渐从抽象向具象成型的过程,于是方案草图通过反复推敲,比较,最终以视觉的形式在图纸上得以展现。

(三)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以后就是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对于这两个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对前期方案设计的详细定位,和业主确定最终的方案并绘制施工图纸。因此,图解思考在这两个阶段的作用会远远不及前面两个阶段,只是起到局部辅助的作用,故在此不进行详细的说明。

结语

运用图解思考的方式解决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既是设计师创作方案的根本也是同客户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代计算机技术已经占据了设计界的大壁江山,但它毕竟只是一种设计工具。尤其对于当代设计师和绘图  员分工明确的局面,专业的绘图员已经成为了绘制施工图和制作效果图的主要人群,设计师已经从混乱的运作模式中完全分离出来,对于设计师的职业要求产生了根本的变化,谈单、与客户面对面交流、构思方案、掌握设计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将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因此,本文从图解思考的角度去探讨其在现代景观设计创造中的作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作用。

(责任编辑蒋晗玉)

参考文献:

保罗·拉索(美).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陈彬.图解思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猪狩达夫(日).图解建筑外部空间设计要点.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篇10

1 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与不足

当前,我们生存的城市环境已经渐渐使我们的感觉器官变得麻木,无论是城市的景观设计还是对人类内心的慰藉,都是难觅踪影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的大江南北,从现代化的大都市到偏僻的小乡镇,城市景观的视觉面貌已经渐趋相同。其基本构筑主要包括:城市原有特色风貌和城市肌理的轴线对称的景观大道改变,偏离普通人基本需求、大尺度的、奢华的城市广场以及河床被淤泥和烁石淤塞的所谓滨河景观区等。

在这个以知识的突破性发展为特征的时代里,科技的进步激起了人类控制自然的勃勃野心,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部分中国人的小农意识膨胀为暴发户意识,再加上部分追求政绩的城市管理者的倡导,急于建设与本地经济实力并不相称的亮化工程,从而造成了经济的极大浪费和自然资源遭破坏的后果,而城市的景观设计也出现了不足。

2 城市景观设计的思考

中国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按其理论根源可追溯到始于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城市美化运动”源于16世纪欧洲的“巴洛克城市”,“巴洛克城市”是文艺复兴理想城市的演进,其基本特征是:轴线对称、强调几何的形式美以及气派、豪华的景观。“城市美化运动”一词最早是马尔福德·罗宾逊在19世纪末借助于芝加哥世博会针对美国城市的美化和形象改进提出来的,倡导者希望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强调户外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从而营造一个具有高效的市政中心、整洁的城市环境和有清晰等级交通系统的城市环境。

无论是从纯审美角度把城市景观设计看成是纯艺术的作品,还是把城市的整体设计当成一个建筑实体来设计的建筑,都会忽略城市的系统性和服务性,造成了城市景观建设过分强调视觉效果,与资源的极度浪费。这种城市建设模式在后来的“巴洛克城市”典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如:维也纳的城市环状景观带。尽管“城市美化运动”在优化城市建筑的艺术特征、软化建筑硬质线条以及建造整洁、优美的城市公共空间方面有一些正面的作用,但由于城市管理者在构筑城市的视觉美时是以牺牲城市的经济性和健康性为代价的,由于其设计思维缺乏对人基本需求的关注,从而失去了本该有的城市活力。

3 对我们有影响的中国传统美学

中国的传统美学是以审美意象为主要特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前秦时期。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中国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思维方法甚至直到今天还深深的影响着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成为处理特定问题的惯性思维定式。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位哲学家和美学家,老子曾提出了一系列的范畴,如:“道”、“象”、“虚”、“实”、“妙”等,老子提出了唯物色彩的宇宙观和认识论,提出“道”是万物的起源,是宇宙的基本评价尺度,“道”的不断的往复和衍生有了无限的空间的变换,因此,中国人在看待空间界限上与西方人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国人善于使用隐喻的手法来有意味地暗示和模糊空间的界限,并利用无处不在的“道”和“气”去强调整体的宇宙观,这样的整体宇宙观自然包含人的微妙构成,因此,在老子的哲学观中,处处闪现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观点。

如果说老子的道家美学属于整体的宇宙观、自然观,那么孔子的美学则倾向于伦理纲常的社会观。孔子重视个人的美育在社会教化中的重要作用,在欣赏自然美方面,孔子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观点,认为对自然山水的欣赏同样要符合欣赏主体的道德观念。

4中国传统美学的与现代中国城市设计的思考

4.1 审美维度——从理性到感性的回归

“道”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去具体表达的概念,道家哲学主张万物在宇宙中的各得其所,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有机体,人类也是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道家哲学关注人对宇宙万物的情感反应,并由此来引导人们遵循宇宙的自然规律,道家哲学强调宇宙万物都处于永恒不断的变化之中,一座城市的演化和发展也同样是如此。从人类最初对于天与地的敬畏发展到当今信息时代人类对于理性知识的过度迷恋;科学技术的急速发达膨胀了人战胜自然的信心,其最充分的表现莫过于全社会对艺术、哲学等感性知识的漠视和对技术、形式、教条的盲目崇拜,但是谁也不能否认直觉、情绪和情感在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作用,更不会否认完满的人格对于掌握着先进的理性知识的个体的重要性。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由确定性、单一性、排斥情感向随机性、多维性和情感性转型的时代,但对于感性的再次关注并不代表对理性所崇尚的高效率、技术、民主等工业文明理念的否定,也不是回到当初人类对自然界愚昧信仰的时期,而是把它们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作重新的理解,如:人性化的、情感的、偶发的等等。因此,我们对于未来城市面貌的可能性和丰富性要有更加全面多维的理解和应对。城市景观设计从理性的发展向感性的过渡,突出体现人性。

4.2 审美高度——从局部到整体的全局考虑

儒家哲学强调伦理纲常对社会等级制度的维护,要求无论是人的审美、对艺术作品的评析还是对自然景观的赏玩,最终都归向对等级社会秩序的维护。我国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在修筑都城时都会通过构筑一系列不同等级的城门、牌坊等去实现各个空间主次序列的有效转换,甚至包括属于城市空间最低构成元素的北京四合院,其主次尊卑有序的空间序列也无不承载了深厚的儒家文理积淀。一些城市的景观设计以及应用功能并没有把人的功能需要和情感需要作为基本出发点,城市的各个功能分区往往既不清晰、不合理,市民缺乏适宜的心理过渡空间,因此每个人都在这个毫无人情味的城市中匆匆而过,没有留恋也不愿意做长时间的停留,而建成后的超大尺度的城市景观轴线和城市广场,也往往只是从理念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出发,并没有考虑到普通市民的功能和心理需求。一方面是超大尺度、豪华的城市广场,另一方面却没有为城市居住者提供功能合理、整洁宜人的室外公共活动空间。这种行为只会为社会增加了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而这些都是与儒家道德的美学的初衷相违背的。城市景观设计应该回归到整体的设计,从人们的角度出发,设计实用舒适的城市。

5 结论

在传统中国美学中,蕴含着可以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一席之地丰厚的文化积淀,我们并不缺失,而是缺少发现,因此,在经济和文化日趋全球化的今天,在我国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去发掘和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美学与之结合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03

篇11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以设计市场中,最常见到的住宅小区为例: 日常景观中, 人们对周围的景物观察以成角透视为主。由于许多建筑物的相距较近,彼此遮挡,人们从远处观察建筑物机会并不多,普通的市民对建筑物的体量特征谈不上有充分把握。在设计中往往都是借助模型及鸟瞰图来把握整体。通常观察的视点较高,容易造成人们过分的关注彼此之间的关联性。而且在总图中,建筑体量并不是直观的反映,在许多区域设计中,没有充分地考虑到阴影对景观效果表达所造成的消极作用,和对植物生长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我们会经常在媒体看到,我国某地区兴建的市民广场,规模是如何之大,档次是如何之高,可是当看到设计图稿或实景照片是,感觉上就让人哑然失笑了,在设计施工上都犯了“平面化”的幼稚病。尺度上通常显得过于的巨大,大多采用的都是几乎完全对称的手法,再加上一些形式的所谓的标志性节点,使整个广场没有了亲和力。虽然美其名曰“市民广场”,但几乎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细节设计, 都是些光秃秃的花岗岩铺地和极少的休息设施,及为了构图而出现大量人为的高差,这能够让市民真正享用到广场所带来的好处吗? 甚至许多的缺水北方的城市也流行那些几何化、超尺度的广场,用大面积的平整草坪来彰显广场的宏大。抛开环境、经济帐不算,就设计的本身而言,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不仅与周边的建筑、路网结合的十分生硬,连最重要的空间感受也不尽人意。概括而言,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设计不考虑中国的国情。

过分讲究追求对景、几何性,对于原有地形、地貌不够尊重,造成开挖量无谓的增加。由于没有考虑自然起坡、植被的遮挡等诸多因素,许多的图纸上的景观设计重点其实不能够得到真实的反映。

(二)概念上的炒作。

不少设计无论是规划规模的大小,还是场地的性质机用途都用同一的手法,造成园林景观风格上的迷失,其主要的表现在对概念的炒作上。无论德国简洁风格,还是法国浪漫情调都只是简单地复制概念,却没有在实际设计中体现出来概念所应表达的文化与内涵。

(三)忽视了项目建设前期的重要性, 缺乏事前控制意识。

设计人员认为园林设计追求的是景观效果, 而忽视 既经济适用又美观大方 的原则。认为工程造价控制, 那是经济技术人员的事, 而概预算人员也认为, 按通常做法, 只要设计图纸完成后, 根据图纸和有关定额文件取费标准编制设计预算就行了。

(四)疏忽细节。

虽然图面漂亮, 而实际感受中, 尺度却不宜人。主要表现为花坛和水池的边角过于锐利; 广场的大理石地面光滑; 步行道高低错落; 水池周围没有护栏;还有对气候、土壤、水文、地下基础设施等环境基础资料掌握不充分,对历史人文景观与现实环境调查不够深入, 致使设计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在施工阶段不得不进行设计变更,甚至重新设计,使得工程造价难以控制等。也许设计师更多的是从美学的角度考虑问题, 把它们当成艺术品看待,但是对于居住者而言, 更看重的是这些景观是否安全、实用。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以人为本

城市绿化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因此城市应该根据自己的规模规划与城市规模相匹配的绿地,在布局城市花园时,不应把一个品种 一个品种的植物一畦一畦地排列栽植,而应按植物自然群落的规律栽植,才显得自然有趣

(二)因地制宜

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实用,因此必须注意生态型需求,在建筑用料的选择上应考虑再生性本土化易得性等特点其生产和使用过程对环境影响要最小,不要以贵为美以贵为好 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本色,达到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

(三)结合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且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国居民的审美趋同性,只有充分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结合传统文化来进行设计,才能够得到更加符合中国人的设计。现代景观设计应是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一定要融合其当地的文化和历史,以及运用园林文学。

(四) 施工到位

作为设计实现过程,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要注重施工方面。园林公司的内部要调整及完善结构,同时要培养规划设计施工这方面人才。其次,加强施工者与设计者的交流,尤其是设计者应该放下架子。现在似乎有些设计者有看不起施工者的倾向,不愿主动与施工者勾通,没有责任感,把一个项目的中标当作自己任务结束了。一个值得被人尊敬的设计师,应该参与施工,并对建成的景观进行仔细分析。

三、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问题的总结及反思

优秀的景观作品、建筑和规划设计的成功,在于其“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我们应该抛去形式主义上的东西, 回归到创作思路、设计的本原及设计手法,少一点浮躁,多一份理性,并且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用严谨的科学方法去思考和探究其中的原理,再归纳、总结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财富。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6-0052-02

1 城市景观园林基本概念

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景观则涵盖城市地表自然和人造的景物。城市的概念也是循时代而发展的。进入现今的生态环境建设阶段,城市的本质是人类聚居藉以生存和生活的环境。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城市绿地系统的专项规划,而城市景观不仅有绿化的要求,更要着眼于园林城市建设。

园林设计的因素包含构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与塑造、园林建筑布置、园路和场地、植物种植、置石、假山与小品的设置等。园林的宗旨是不断满足人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休息游览和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健康长寿和共同持续发展。

2 城市景观的特色

艺术的生命是特色。城市景观作为艺术而言也必须创造特色。特色的大敌是模仿。一时一风,竞相模仿,令人置身城市中,环顾而不知身居何处。病因在于不借鉴先进城市如何寻觅、捕捉和创造特色的理念,从而寻找本城市的特色。人云亦云,不知为何而云。治疗的良方就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藉因才出果,精在如何体验本城市之异宜,包括宜和不宜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在对西方城市景观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创新,借鉴的前提是保持自我特色。中国现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只有融入全球化才能意识到地域性的存在和意义、也只有保持地域性特征,才能在全球化世界中发挥积极的影响。

我们应在融入全球化的同时,根据每个城市自身的自然状况、气候条件、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经济条件等进行创新。城市景观是动态的,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我们必须展示全球文化整体发展中的中国地域特色特征,揭示我国地域文化的真实根源。城市景观特色的创造必须立足于城市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各异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过程。在各民族文化互相融合渗透的时代,民族性和地域性是城市景观特色创作的一个主要原则。城市景观特色建设就是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发挥自然、地理风貌优势,保护和开发地方人文景观资源,建设独具地方特色、彰显地方文化的城市景观。同时,城市景观特色的形成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城市景观特色的建设不能脱离实际,贪大求洋,不能过于超前,超越城市的经济实力。

3 城市景观的传承

3.1 城市景观的历史沉淀

当这个时代城市发展的速度过快而来不及思考时,怀旧并非倒退与复古,而恰恰是温故而知新的途径。我国城市景观即拥有巨大丰富的传统资源可供传承,又面临着与传统全然不同的现实环境问题。我们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根据现在的城市景观所面临的具体情况与时俱进地发展传统。

中国城市景观富有悠久传统,我国各族人民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建筑和园林文化,传统的建筑观、审美观、空间观等,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而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要汲取我国传统的精华,服务于当今人民。以园林为例,中国传统园林经历漫长的发展时期并达到过高度成熟阶段,它的许多设计观念与手法是有恒久启示意义的。例如追求诗情画意的文化内涵。结合人的视觉规律所发展出来的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设计手法;结合自然山水环境的布局方式等。中国园林能长久地屹立于世界园林舞台中,在全球化的今天仍然独树一帜,是全世界人类共享的文化和现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发展的源泉之一。

但是,今天城市景观规划所遇到的问题已今非昔比,应以发展的观念来看待传统的继承,在传承传统中必然要有所取舍,将传统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与城市景观的现实及未来发展相结合。一定要打破狭隘、封闭的传统观念,结合全球文明的最新成果,用适宜的技术和信息手段来诠释和再现传统文化的本质,将最具特色的传统设计手法转换成现代视觉表像下的崭新空间形式,最终把传统的内在精神、地域形式转换成当代世界的设计语言,力求反映更深的实质。

3.2 城市景观的传承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城市景观的要求也随之发生改变。城市景观中某些传统已经不能满足居民日渐增长的使用功能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因而必须对城市景观某些传统进行发展,以合乎时代的需要,并对城市未来景观特色的形成打下基础,让今天的城市景观建设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变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人在变,城市在变,城市景观中某些传统也必须要变。如传统美学中的比例、尺度、对比、协调、色彩、均衡等要素,随着时展变化,这些基本准则也会得到发展,我们不能以保守地复古来理解民族的原则,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来营造特色,不能以游人的心态来歌颂和维护已经不适合时展的传统。城市景观要创新、要发展就必须要突破那种一成不变的统一,突破那种停滞平衡的和谐。

城市景观特色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传统总会在城市景观中留下一些痕迹,使城市景观带有传统的特征,传统的东西是现代人生存的根。但是,人们今天的创造活动、文明成果,也会积淀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历史的前进成为后代人得以延续的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的创造活动具有时代特色,在城市景观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地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反映当代典型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达到当代景观艺术的新水平,创造出满足现代人生理与审美需求的新的城市景观特色。这种新的城市景观特色形式的产生,来自于多个方面,包括社会的变革、思潮的转变、历史的延续、技术的进步、新材料的出现等等。

4 结语

全球化是无法回避的,它给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中国城市景观特色规划在全球化背景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正面临着一个充斥着各种干扰的创作环境。中国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和建筑师要在新世纪规划出城市景观的各自特色,就必须依托于本民族的传统,继承和发展传统,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外国景观规划设计优秀理念,并结合我国每个城市的地域特点,建立一种富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篇13

长期以来,我国专业设置都存在着重复、混乱的现象,2012年国家教育部对本科专业代码进行了重新制定,改变了这一现象,使得教学资源更加集中、整合,促进了国内教育体系的合理化发展,也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设计专业方面,环境设计与景观设计在研究人类居住环境方面是两个相邻的学科,这两个专业在工作对象上不仅存在着联系与区别,还有非常深厚的学科历史渊源。在近代教育中,学科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明确。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将此作为依据与基础,对课程教学结构进行更深一步的细化,对同一专业不同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协调。

一、对课程教学机构进行细化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装饰与装潢、室内外装饰设计、环艺小品(场景雕塑)等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有时,对土地上的构筑物与塑造构筑物之间的空间艺术设计进行安排也是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这方面的尺度范围,可以是对小庭院进行设计,也可以是对某一区域进行规划,但在建筑方面的自然环境或者设计宏观方面的东西涉及到的还是比较少的。

根据相关的教育教学以及工作经验,一个环境设计师不能只会设计建筑内外的装饰,景观设计师也不能只会设计外部空间,其工作范围亟待扩大。因此,这就给教育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所有的地面环境都可以是环境设计专业的服务对象,总体设计层面也都可以是景观设计专业服务的对象,因此教育体系覆盖的内容范围就必须扩大,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外美术史、琉璃艺术、陶艺雕塑、摄影艺术等课程是艺术类专业的优势,在学生捕捉艺术感上具有触类旁通的作用。

二、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系列课程改革的思路

1.对人居环境进行设计

对人居环境进行设计要求学生要将整体的环境要素有意识地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量,绝非对室外环境、建筑室内外装饰进行简单、孤立、单一的设计。与之相反的是,在设计建筑及其室内时,环艺专业的学生却能很好的掌握。所以对教学进行改革的一大重要内容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居环境设计的思路。

2.注重中国园林文化历史知识的教学

在实际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传统的园林设计文化精髓融入到教学之中,在设计具有可以代表本土文化园林的时候,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对其进行创作训练,从而对环境设计专业暴露出来的重视效果而忽视内涵的缺陷进行弥补。因此,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将本土历史文化融入到设计之中,并通过抽象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达到写实与写意并存的效果,可以与观众产生共鸣。

3.培养学生建筑空间的思维

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可以把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各种体现形式美的元素、装饰艺术的方法与技巧、建筑空间的理解与设计以及动静态五中感觉渗透到设计之中,使得包含景观建筑在内的整个环境下的园林艺术效果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园林景观课程的时候应该对环艺专业与建筑学专业中的室内设计教学思路进行借鉴,从而对学生的建筑空间思维能力进行强化,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也要更具有针对性,在学生的设计能力方面达到全面提升的目的。

4.对系统的课题进行设计

当前,许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计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城市规划原理与城市陆地系统规划等课程教学时环艺专业所缺少的,使得在规划规范与方法上学生没有足够的了解,对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专业水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对课题进行设计的时候,有必要对环艺专业的学生增加这方面的知识点。

5.对系列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

环境设计专业与景观设计专业有许多课程是重复的,因此对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系列课程进行改革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专业课程的重复。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可以对环境设计的专业课程进行考量,对表现出来的针对性不足的课程予以删除。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设计专业与景观设计专业在研究人类居住环境方面是两个相邻的学科,这两个专业在工作对象上不仅存在着联系与区别,还有非常深厚的学科历史渊源。因此对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系列课程进行改革的时候要认清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课程进行细化、整合与优化等,意在让学生在将来的就业市场中走得更宽。

参考文献:

[1]李田.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与教学的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5(2):81-83

[2]曾丽娟.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系列课程改革思考[J]美与时代(中),2013(4):3-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