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电力技术创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二、评价体系的建立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情况,本文根据建立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五项基本原则,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等四个方面初步预选了一批评价指标组成了第一轮评价指标体系。再经过对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和鉴别力分析,最后形成了如表1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本文在2010年6月到2010年8月间,通过对50名重庆电力公司中、高级工作人员的调查,并采用AHP法分析得到表1中各指标的权重。
三、数据收集和处理
针对重庆市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量化问题,本文根据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分解出测度评价指标所需数据。本文收集2009年重庆市电力公司的相关数据,如表2。为了评价重庆电力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将表1中重庆市电力公司的每项数据,与北京、上海的电力公司数据进行比较,得到重庆市电力公司在该项的评分,具体评分规则如下:根据表3计算规则,可得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各项的得分(如表1所示),从而计算得到重庆电力公司创新能力最后得分:3.498,根据评价标准得到的等级为一般。
四、评价结果分析
(1)创新产出指标评分较高。在创新产出指标中,大部分指标与公司的日常生产活动和生产安全密切相关,属于公司生产和发展中必须达到的硬性指标,所以公司对这些指标的控制得很好。
(2)与研发投入相关的指标评分较低。与北京、上海相比,重庆电力公司在研发方面的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都明确不足。特别是研发人员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非研发投入强度、激励机制等四项的评分都很低,这直接导致了重庆电力公司的技术水平和专有技术数目都比较低。
(3)某些评价项目得分虚高。相对于北京、上海的电力公司而言,重庆在研发人员总数、总研发项目数量等方面的基数较低,从而造成科学家及工程师比率、研发成功率等项目的评分虚高。
五、对策措施
重庆电力公司仍然是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受政府的宏观政策约束较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从企业特征出发,电力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适应市场需求,建立创新机制,发挥政策优势,加强风险防范,塑造创新文化。如何推动电力企业技术创新,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和完善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第一,加强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激励的力度。企业管理层首先要重视技术创新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鼓励研发人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对他们的技术创新活动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对他们的技术创新成果要给予恰当的奖励,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热情。第二,知识产权激励。这是最经济有效、持久的创新激励手段。产权保护保证了企业创新成果的利益,满足了研发人员个人对拥有成果的成就感。但是要确定一个适宜的产权保护期,以兼顾企业和社会两方面的利益。第三,政府政策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表现出很强的社会性。技术创新一般面临着高额的成本支出和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政府的政策激励是技术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第四,市场环境激励。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可以消除技术创新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消极因素,还可以通过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创新。可以说,市场形成了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机制,市场过程就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市场本身就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激励。
电力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技术化程度比较高,操作也相对复杂,对电力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的也比较高。因此如何使电力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打造一支过硬的电力技术队伍,以更好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国现阶段电力行业中的管理人员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文对电力技术发展的情况的论述,以及提出的相关建议,能够促进我国电力技术的发展。
1 国内电力技术发展存在问题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力技术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电力技术的创新程度还远远的不够。电网运行虽然实现了自动化,但运行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地保障。对环境方面的不利因素也没有完全地排除。我国国内电力技术发展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点;
1.1 煤电中平均能源的利用率不高
从对我国一些较大的电力公司所作的调查中能够看出,我国煤电的平均利用率不高,在2000年左右还不到30%,而当时世界先进国家这一比率已经达到了40%以上。尤其在2007年芬兰国家所使用的四百兆的火电机组使平均能源的利用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随着对电力相关技术的研究力度逐渐加大,芬兰等国准备朝着60%利用率这一目标推进。在中国,现阶段所使用的火电机组设备大多都是旧设备,许多设备由于多年的运行自身产生了不少隐患,落后的设备严重影响了火电机组的能源利用率。据统计,我国近年来各大企业的火电机组平均能源的利用率低于40%,这与发达国家的能源的利用率相比是落后的。
1.2 对环保不够重视
电力企业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工作,使周围环境受到破坏。现在煤电是我国进行电力发电的主要能源,约占总能源的3/4左右,每年国内所消耗煤的数量都有数亿吨,并且这一数值还在持续地增长。煤在燃烧时所释放出的一些废气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另外,电力企业生产时所产生的废渣也会破坏环境,为避免环境受到破坏,需做好环保方面的工作。尽管目前对火电机组的脱硫等方面都在规范上做出了严格的技术规定,但是只有为数不多的机组装上了脱硫的装置,大多数的机组并没有使用这一装置。总之,各大电力企业尽管在环保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没有达到标准环保的要求,
1.3 水轮发电机组中所用设备的制造水平低
改革以来,我国水电建设相关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水电大坝的建设方面以具有了很高的技术能力,但一些主要设备的制造水平却不高。例如国内首座抽水蓄能式的电站――广州的抽水蓄能电站,其主要设备是由国外购买的。而长江三峡水电站的主要应用设备也是由国外购买的。葛洲坝水电站是由国内的专家所设计的,但其直流换流站中的主要设备都是由国外购买的。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我国在水电设备制造方面的水平是不高的。
2 国内电力技术发展落后的原因
国内电力技术发展落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既有人才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方面的原因,还有资金方面的原因,其具体情况如下:
2.1 电力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较少
根据我国针对国内大型电力企业制定的要求,我国大型电力企业每年用于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数量须达到总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即不低于总销售额的6%。但是实际上各电力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都没有达到这一比例,有的企业甚至还没有达到1%。本应用在技术创新上的资金,大部分被生产、教育、销售等方面占用了,资金被分散使用于多个业务的不同部门中,从而影响了电力技术创新的进行。
2.2 创新型人才数量少
由于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许多学生习惯了在学校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以致在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后,容易满足于现有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低,不能主动地进行技术创新。这样一来使得我国创新型的人才数量减少。从事电力行业技术创新的人才更少,使我国的电力行业中技术创新工作不能深入开展,落后与世界发达的国家。
2.3 技术创新的管理不集中
由于国内各个不同电力企业中项目的设计以及调试管理等都是由国家的相关部门各自管理的。这样的管理模式使电力技术创新的管理工作缺乏一个总的部署,每个电力企业都各行其是,在技术创新上势必会出现步调不一致的情况。此外,没有一个总的电力技术创新指导部门,会使我国电力技术标准不统一,不利于电力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由于对各个电力企业没有实行集中管理,在一些领导不重视技术创新的电力企业,虽然有雄厚的实力,也不愿意为技术创新营造出一个好的环境。
3 对我国的电力技术创新的建议
3.1 完善电力技术创新的有关制度
电力技术的创新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热能、核能等多个方面,其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国家应统一领导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完善电力行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有关制度,将目前我国电力技术创新方面管理混乱的局面改善,提高电力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
3.2 加大对电力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
为增加对电力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一方面国家应从财政收入中拨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来支持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国家还应采取鼓励措施来吸引社会上有实力的集团进行电力技术创新投资,此举可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让社会资金成为整个电力技术创新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可成立电力技术创新的基金,从而在金融领域吸纳电力技术创新的资金。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电力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电力事业的发展。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与领导重视不够,投入少有一定的关系。只有加强对电力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视,为其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才能使我国的电力行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2)开创电网发展新局面
将电网建设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位,不断改革完善安全工作体系,致力于解决电网安全问题。在加速电网建设的同时,加强创新安全管理理念,不断规范管理制度,严格监督管理,推进应急体系建设,真正做到安全供电。在一些事故频发区域,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保持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确保电网安全稳定。
(3)创新管理技术
遵循电网运行的一般规律,不断创新管理技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发展为主线,全面提高整体调度能力,完善管理,从而使电网建设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此外,还要加强核心调度能力,保持技术规范与技术支持系统的统一、协调发展,实现电网建设的一体化。
(4)积极推进技术的创新
加大科研投入,致力于技术创新研发,提高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开发安全可靠的电力无线通信网络。全景分布式的一体化调度支持系统是未来电力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采用多防线、多层次的安全防御系统,实现电网的最优化,全面促进我国电力通信事业的发展。
(5)积极推进调度建设
在电力系统中,电力通信网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工业化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电力通信体系的建立,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的生产。同时,电力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好坏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增强技术创新是促进电力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电力通信网络运行技术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电力系统的业务主要是通过电力通信网络系统传输的,对电力系统有着很强的依赖性,电力通信网络系统运转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
(一)缺乏稳定性
当前,我国电力通信网络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在其运行过程中仍然会有许多故障问题出现,如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电力通信网络的运行系统如果不稳定,就会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质量,甚至导致整个电力系统的崩溃。[1]
(二)传输质量问题
在电力通信网络系统中,其构成的网线主要是通过单根网线传输,并且在选用传输网线的材料时,大多是选择硬度不高且容易被氧化的~线,且采用的是不够优质的包裹屏蔽层。因此,容易产生许多故障问题。例如,第一,由于都是单线传输,硬度不够,容易使得铜线断裂;第二,铜线过细,容易造成运输障碍,影响电力通信网络的运输质量;第三,铜线用久了,容易被氧化,从而造成运输障碍;第四,用电量大时,容易导致网络系统传输节点多而复杂。
(三)管理问题
一般网络运行中的陈旧设备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或者没有依照新标准进行工作,使得网络管理混乱,主要是由管理不严谨造成的。例如,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逐步完善,电力通信网络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从而导致国内的变电站数量也随之增加。同时,在电力通信网络原有的网络路线中会出现许多新的数据传输节点,当传输数据需要经过更多的节点时,如果通信网络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就会对信息传输质量造成影响。
二、电力通信网络运行技术创新探究
随着电力通信网络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对其运行技术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如何促进电力通信网络运行技术的创新和优化,是我们当下应密切注意的问题。
(一)优化数据传输网络
SDH作为电力通信网络的主干数据网络,是电力通信网络运行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传统的电力通信网络规模大且结构单一,严重影响了电力通信网络的运行。因此,SDH网络运输方式作为当下电力系统中最主要的传输方式,设计者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将传统的、大规模的电力通信网络更改成小型的环形传输网络,从而提高传输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优化网线维护
由于电力通信网络系统中的网线传输主要是单线传输,所以在网络系统设计之初就应该选用优质的传导线,并且降低接头的数量,避免其运行过程中线路断裂和节点多而复杂的情况。同时,对于电力通信网络系统,应该建立故障检测机制,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地发现系统问题,并在维修过程中为维修人员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从而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优化电力通信管理
随着电力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管逐渐变得多元化,并且其传输节点多而复杂。因此,通信工作的多样化更需要规范化的管理与协作。建立完整的通信运行管理系统是实现界面统一管理和设备统一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网络质量,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探索电力通信网络发展的新途径
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电网的选择方式要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为前提,并加快电网的发展,适应能源资源分布的基本国情,平衡的发展电力,以满足水电和风电等的需求。[2]同时,要坚持技术方面的探究,使电力通信网络运行的技术能适应当前电网运行和未来的发展。加快技术的创新,研究出节源型、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型的变电新技术。
(五)开创电网发展新局面
要落实各级的安全责任,创新安全工作体系,解决安全问题。加快电网的建设,结束电网发展落后的局面,并且还要创新安全管理理念,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推进应急体系建设,实现供电安全。在设备投入集中、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恶化等条件下,要始终保持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实现电网安全稳定的发展。
三、结语
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知,电力通信网络运行当前还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因此,解决电力通信网络运行中的问题以及加快其技术创新显得极为重要。相信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做好电力通信网络运行的技术优化和创新,整个电力系统将更具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传统的电力电子课程把理论和实践分开来讲,并且按照章节进行授课,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通常没有整体化和系统化,极个别的学生能把一个实际的应用所涉及到的各个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大多数同学都是一头雾水。这和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经过近10年一线教学的经验,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总结出电力电子课程一定要与时俱进,设置合适的教学体系,进行合理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最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以 “情境式教学法”为前提,“引导型自主学习法”为主线,其它教学法协调配合,才能发挥出“合力”的最大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关键词】
电力电子;教学改革;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件标识码:A
1 使用“情境式教学法”,建立新的电力电子教学体系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此教学方法要科学的进行,必须设计好电力电子切实可行的情境方案,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找到掌握这门课程的方法。因此要以电力电子课程做为一个整体,把理论和实践融合在具体的情境里,前后照应,避免先难后易、内容重复及脱节等现象。但目前电力电子理论和实践联系不紧密,各自孤立。因此,需要改革电力电子教学体系,修改和完善新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
2 确定电力电子主体教学方法―“引导型自主学习法”
陶行知教育家曾提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该方法根本点就是以启发学生智能,引导学生自学为主。
传统演示教学法则只限于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或者教师简单地做示范实验,虽然也有直观的作用,但仅有实物直观的效果,只能导致学生冷冰冰的智力操作,而不能引起学生的火热之情,不能发挥情感的作用。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法,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同时学校教育应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科、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3 改进考核方法,建立新的考核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从职业岗位群需要出发:三是突出实践环节教学,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要求。因此,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从考核内容、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制定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核制度。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考核模式存在着弊端:一是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应用;二是考核方式单一,评价方法片面;三是缺乏考试的反馈机制。考核要做到全面、具体、科学,不能单考察学生的理论水平,以卷面成绩为主,而是要兼顾学生课堂考勤、课堂表现、理论考试、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这五大方面的综合素质。
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机制,主要遵循以下三方面原则:(1)坚持能力本位的原则。考核过程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以职业能力作为学生考核成绩的标准。(2)过程化考核的原则。课程考核采用教学情境单独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过程评价方式,以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为单元,从理论知识书面考核、实验能力考核和社会能力考核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小组成员间互评,再结合老师评价,最终确定学生的评定成绩。(3)遵循考核规律的原则。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保证均衡,使学生的学业考核成绩呈现“正态”现象,反映学生对知识点、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掌握情况,并能反应个别学生的能力差异。具体见下表1所示。
4 总结
以上三方面是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实践表明,采用这些方法能优化课程结构、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构建了完整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体系。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为培养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鲁明丽.基于卓越计划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中国电力教育2014(2):104.
[2]姜伟.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35(1):44-46.
(一)高效洁净的发电技术采用高效洁净的发电技术,有助于电力企业提升其发电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例如超临界发电技术、天然气联合循环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地热联产发电技术等等。
(二)可再生发电技术利用自然界中不断再生并且有一定规律的得到补充或重复利用的能源来发电,这些所利用的能源一般具有自我复原及持续利用的特性。目前,已被发现且被用来发电的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等,但是,由于这些能源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一直没有进行大力推广,因而加大对这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尤其重要。
(三)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该技术能够将工业与能源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碳进行有效分离,然后通过碳储存手段,把其输送并封存到海底或地下,进而有效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四)高效储能技术将太阳能、风能发电和储能装置相结合,能够有效解决并网问题。目前,较为成熟的储能技术主要是抽水蓄能电站,由于常常会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难以大规模的发展。而有望进行大规模实际应用的主要包括超导储能、蓄电池、超级电容器储能、氢储能等等。近些年来,大容量、大功率、长寿命的蓄电池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例如钒电池的充放电状态切换只需0.02s,响应速度为1ms。目前正进行商业化运行的钒电池,功率已经高达6MW,能够很好地配合新能源来发电。在新能源分布式利用的背景之下,还可以和蓄热、蓄冷技术相结合。
(五)高效用能技术该技术是指通过用户能效分析管理和需求响应提高用能效率,主要用于家庭能源管理、楼宇用能管理等方面。对于家庭用户,可以借助智能电表、智能家电及其他智能用电终端,通过能源管理节能支持系统及相关服务网站,对家庭耗能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且获取相应的用能建议。对于楼宇用能管理,可以通过用能管理系统,对整个楼宇的各类用能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目前,美国加州的爱迪生、太平洋天然气与电力公司所实施的需求响应项目能够降低系统1.4%-4.1%的高峰负荷。
二、低碳电力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
(一)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还对低碳发展有着正贡献。当电力系统对电网扰动能够安全、平稳地处理时,系统所要求的备用电厂就更少,同时也就意味着更低的碳排放。尤其是在“智能电网”全面建设时期,存在特高压直、交流的混联接入、输、变电设备的老化、可再生能源的并网、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及其他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都会让整个电网的运行机理更加复杂。电力企业不得不提前配置大量的备用电厂,以便在故障出现时,一方面能够保障正常供电,另一方面能够为故障的处理争取更多的时间,而这最终也就会导致更多的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2-015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电力企业已经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统一、竞争、开放、透明、有序的电力市场已经是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必然趋势。但是我国现在电力市场的营销方面并不完善,还存在相对较多的问题,这已经成为整个电力市场工作改革的关键所在。
1 我国电力市场营销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市场营销观念落后
整个电力营销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以市场作为导向,依然应用传统的销售模式来进行工作,习惯于“靠政策、靠上级、靠行政手段”来解决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整体上缺乏对电力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对当前经济形势缺乏研究,市场的开发与应用不够。另外,对客户消费需求及消费心理不明确,并没有按照市场需求来进行电力的生产以及销售,在电力销售过程中缺乏对整个市场的把握,并且在对电价的制定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
1.2 管理方法落后
现今,供电企业整体还停留在产供销一体的运营模式上,管理方法还比较陈旧,在整个生产销售的工作过程中并不是以电力销售为基础,而是以产量来决定销售,生产多少提供多少,没有真正联系到客户的整体需求。另外,一些计划经济的体制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整个电力行业并不是以鼓励发电为基点,更多的依然是拉闸限电和计划用电。最后,在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对于销售没有制定相应的目标计划,有的只是年终总体考核,缺乏对目标的整体把握。
1.3 服务意识较低
现今,供电企业在供电上面还是实施“一手掌握”的模式,并没有根据客户的需求做出相应服务体制的改革。依然还存在拉闸限电的情况,对客户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在故障检修上并没有以客户为主体,检修时间过长;在停电通知上并没有按照相关程序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通知,影响了客户的正常使用。另外,一些办理手续繁杂,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对客户造成心理压力。最后,电力企业并没有把服务落实到位,在对客户工程的设计、材料的购置以及安装上面实行垄断服务,并没有让客户真正的受益。
1.4 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供电技术手段并不能满足商业化运营的要求,无论是技术、行政、法律以及经济手段,并不能完全适应电力市场的需要。在技术方面,一是业扩报装管理落后,在客户的申请报装接电、档案建立和最后合同的签订管理过程中主要都是靠人工来完成,另外,由于相关管理机制不完善,业扩报装并没有真正做到一口对外;二是整个电力市场检测手段落后,并没相应的管理系统,在电力销售的抄、核、收整个过程中还是人工作业,还没有实现自动化管理;三是用电管理手段落后,对于计量管理、抄表收费以及报表分析都是人工作业,整个环节中人工干预多,时常存在错抄、漏抄、分析失真等情况。
2 加强我国电力企业营销技术管理创新
2.1 增强销售意识
转变营销观念,增强销售意识,第一,要对客户进行准确的定位,永远把客户放在整个销售工作中的第一位;第二,加强对电力市场的研究力度,熟悉整个销售要求与流程,以市场的发展为主要导向,改变传统“重生产、轻销售”的观念,建立起系统完善的销售方法,实现整个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在对于整个销售技术的管理上,供电企业一定要认识到电力主动销售的重要性,做好自己和服务客户之间的关系定位,使销售成为整个生产经营的前提,树立起“重销售、重服务”的工作理念。
2.2 建立以市场导向为主体的管理体制、营销体制
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建立起以市场导向为主体的管理机制、营销机制,为客户提供更安全、可靠的电力,高效、便捷的服务,提高整个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经营管理体制。电力企业要加大对科技投入的力度,加快信息化管理的脚步,尽快实现计算机管理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点的营销管理体制。努力实现“一户一表”的工程建设,加快远程抄表自动化的建设步伐,完善整个过程的信息化自动管理。其次,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的负荷管理体系。电力企业要建立客户负荷预测信息网,做到可以及时对用电负荷进行分析管理,最大程度地实现合理、安全、有效的用电。提高相应的技术手段,大力推广高效低能的用电装置和技术,并且做好售后服务工作。最后,建立完善的营销体制。改变传统坐等客户上门的营销观念,做到积极主动去开拓新的电力市场,另外,将“服务窗口”逐渐转变为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系统,树立起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营销观念。
2.3 提高营销服务水平
在销售过程中始终坚持客户第一的服务原则,做到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所有需求,满足不同客户不同的需求。首先,建立满足客户需要的专业服务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对电力市场的调研工作,及时了解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并根据市场分析结果,正确引导客户新的用电需求;另一方面做到积极主动地为客户服务,对重点项目的客户进行跟踪服务和上门服务等,争取客户用电更及时、更方便。其次,创建科学严谨的生产调度服务:一方面做好市场方面的调度,电力企业的各级调度要相互配合,做好每日所需电量和负荷的准备工作,做好负荷平衡和负荷分析,最后提出更优化的方案;另一方面要做好事故的应急方案,在电网发生异常情况或者出现事故的时候,通过对电网运行模式的整体调节,进行故障排除,减少停电损失。
2.4 创建专业营销团队
成功的销售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存在是一个企业销售的根基。电力企业要结合市场特点,创建一支专业程度高的供电型销售团队,更好地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更好地进行电力销售,提高企业效益。首先,可以对已有的销售人员加强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其营销素质,消除作为垄断型企业员工的优越感,以让客户满意为整个销售工作的目的,运用全新的销售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服务。其次,要加强员工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员工掌握现代化技术企业管理知识和高科技操作技术水平,不断增强个人业务能力,不断改进个人作风和工作作风,而创建出一支道德素质高、专业水平高、熟练掌握电力生产经营技术以及能够驾驭市场更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营销团队。
2.5 改革内部管理机制
在新时代销售背景下,供电企业应该建立一个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系统部门,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制定销售方案,实施销售工作。对整个销售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实施整体营销。电力企业营销管理要从客户角度出发,始终贯穿于整个市场研究、市场销售活动,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的管理系统。
3 结语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存在很大的挑战。想要创建一个更有实力、更具潜力的电力市场,就要及时了解到供电企业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不断在管理上面作出改革。电力销售在整个电力企业的发展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只有不断树立新的市场经济发展营销观念,把客户的需求作为整个销售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以为其提供优良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为工作目的,才可以做到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在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用电量越来越大,这就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强化电力应急管理工作,找出其中的不足,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优化,能够更好的应对电力系统突发灾害,可以有效降低电力系统故障对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经济建设的影响,对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电力系统突发灾害特点及分类
1.1电力系统突发灾害的特点
对电力系统突发灾害进行分析,可以得知电力系统突发灾害具有灾害源头众多、涉及环节众多、造成损失较大等特点。电力系统的运行会受到自然环境、人为因素、设备性能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引发电力系统突发灾害,遇到自然灾害、技术人员操作失误或者非法分子故意破坏电力系统、电气设备存在质量缺陷或者性能老化,都会引起突发性灾害。电力系统的运行包括发电、配电、输电、用电等工作环节,彼此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一旦发生突发灾害将会涉及到每一个运行环节,对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1.2电力系统突发灾害的分类
因为造成电力系统突发灾害的因素多种多样,所以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种类。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叫做自然灾害,比如天气、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往往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破坏。技术人员操作不当或者工作不认真出现失误,以及非法破坏行为也会引发电力系统突发灾害。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电气设备性能失效,无法发挥正常作用,将会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引发突发性灾害。
2.电力应急管理的介绍及现状
2.1电力应急管理的概念
电力应急管理是为了应对电力系统突发灾害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能够使电力尽快恢复至正常状态,对降低电力系统突发灾害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电力系统突发灾害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危害性,所以便需要针对其中出现突发灾害的运行环节进行识别,做好应急措施,做到防范于未然,通过日常模拟、演练,保证突发灾害发生时能够做出快速反应,降低影响、减小损失,并尽快修复电力系统,使其恢复至正常运行状态。
2.2电力应急管理的环节
根据电力应急管理具体工作,可以将其分为预防与预警、预警响应、应急响应以及恢复与重建四个环节。预防与预警是指识别出存在的危险因素,然后制定出针对性的应急方案;预警响应就是提前准备,是根据可能发生的灾害事先做好应对措施,对可能造成的损失做好弥补措施,除此之外还包括日常演练、模拟;应急响应是发生灾害后启动应急方案,对事故进行妥善处理,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恢复与重建是指灾难发生后对损坏的线路或者设备进行维修,使其能够正常工作,提供用户所需用电。
2.3电力应急管理现状
从当前的电力应急管理情况来看,电力应急管理应急处置能力较低,特别是在协调配合方面与电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应急管理的认识不到位,电力应急知识尚未普及 ,各级人员对电力应急管理的概念模糊 ,对应急管理的内涵和原则认识不清晰 ,对电力应急管理工作在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此外,社会普遍对电网大面积停电缺乏危机意识,不少用户没有应对大面积停电的相关措施。一些用户电力应急管理方案过于理论化,缺乏实用性和可行性,不能有效解决突发灾害;电力应急管理工作重心偏重于事后处理,而忽视了事前预防的重要性,无法从根本上降低突发灾害的发生概率。应急救援设备比较落后,缺乏应急预案的联合演练,电力突发事件往往是社会性事件 ,演练需要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公众参与,不同部门之间缺乏科学的协调,救援效率较低。这些都是当前电力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的不足,必须制定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和优化,加强电力应急管理力度,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3.电力应急管理办法的制度创新与技术优化措施
3.1做好突发灾害的检查和预防
对于电力应急管理工作来说,其工作重点不是灾害发生后的救援,而是灾害发生前的检查和预防,只有做好突发性灾害的检查和预防,才能有效降低灾害的发生概率。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灾害信息的作用,加强与电力企业、用户之间的联系,建立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及时各项自然灾害信息,为做好灾前准备工作预留更多时间。电力企业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电力系统进行巡视,加大隐患排查治理的力度,利用计算机技术时刻掌握电力系统的动态情况,当发现异常现象时及时启动报警机制,同时协调好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好电力应急管理组织、指挥工作。
3.2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
针对电力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对管理体系进行创新,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依据和规范参考。明确电力应急管理工作核心,提高思想认识和重视力度,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应急需求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方案,提高应急方案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做好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 ,提高基层单位和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水平;加大技术创新,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应急管理中,及时获取更加准确的信息,为救援准备提供了更加全面、精确的资料,提高了救援效率;制定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全面推动并协助地方各级政府开展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联合应急演练,加强资源、信息管理,将管理责任明确划分到不同部门,方便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3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
常规的通信通道都是在电能的支持下才能传输信息,当电力系统发生突发灾害时将会影响信息的正常传输,影响了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所以必须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利用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无线数字通信的多项通信技术,可以在电力系统出现突发灾害时保证信息的正常传输,能够完成应急信息的收集工作,以图片或者视频形式将现场信息反馈到应急指挥中心,为救援指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能够对现场救援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指挥和组织,保证救援工作更加有序的进行。
3.4加大应急方案的研究开发力度
因为电力系统突发灾害不可预测性较强,很难实现对突发在灾害发生时间、地点以及范围的准确预测,模拟实验的精准度有待提高,难以实现对突发灾害发生时以及所造成影响的精确模拟,导致电力应急管理效果不够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大应急方案的研究开发力度,提高模拟方案的精准性,对电力系统实际故障和破坏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和估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信息,实现更加理想的应急管理效果。
结束语:
光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新兴的高技术产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其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对知识的掌握与创新,而衡量知识创新的标志只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包括很多类,如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技术标准等。对于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型产业,专利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产权。尽管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专利倾向有所不同,并且不是所有发明与创新都可申请或获得专利;同时专利质量不同,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可能有天壤之别。但和创新关系最密切、最客观的指标仍然是专利,同时专利数据依法生成、公开透明,且分类体系国际统一。因此,用专利数量及增长率来评价光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客观可靠性。
本文专利统计截止到2011年10月,且2011年度数据为不完全统计,在这里仅供参考,不作为评价的有效数据。武汉市专利总量由2005年的3140件增加到2010年10533件,每年都以大于20%的速度递增,说明武汉市整体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得到不断地增强与提升。其中实用新型专利保持了46%以上的较高比例,外观设计专利也占有近20%的比例,且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而科技含量和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发明专利所占比例基本保持在35%左右。反映出高水平的创新活动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还需要更加得力的措施培育城市区域的创新能力。
对不同产业领域的专利对比分析可以知道,基础、信息、机械电力与化工材料各领域从数量上所占比例分别保持在2.2~3.1%、10~11.8%、39.5~46.3%与42~45.6%之间(如图1所示)。信息领域专利数量虽然不高,但所含发明专利的比例较高,分别在56~60.8%之间(如图2所示)。从专利的增长速度看,近两年基础领域的专利数量没有太大的增长,而信息领域的专利数量确以32.7%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了机械电力(11.95%)与化工材料(10.5%)等领域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发明专利,在其它领域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信息领域却以25.4%的速度在增长。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发明专利数量的增加、相对增长速度的加大,说明其创新效果明显、步伐加快,其技术创新能力较其它产业明显得到加强与提升。
从国内企业上看,武汉市光电子产业领军企业烽火通信、长飞光纤与同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深圳华为相比较,在专利数量上差距较大(如表1所示)。从年度增长情况看,武汉长飞光纤除2009年度有57%增长外,其它年度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武汉烽火通信一直在不断地增长,其发明专利的平均增长速度在34.8%,个别年度达到78%,而深圳华为却存在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武汉光电子企业的技术创新规模和强度与国内同行还有较大差距,但技术创新能力正处于上升阶段。将这些企业与美国苹果公司相比,不仅在专利数量上差距较大,在年度增长率上更是无法相比。苹果公司在2009到2010年度不仅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强度和能力反而得以加强,专利增长率分别保持在55.4%和94.8%。所以,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规模与能力虽然同国内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但创新能力的增强势头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是产业链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别较大,阻碍了整个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科研院所作支撑的企业,科技人才总量丰富,而且技术积累与储备量大,发明专利增长较快,技术创新能力较强。而许多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虽然资金投入大、设备硬件设施先进,但没有任何专利;企业重“引进”,忽视“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其次是产业链上企业技术创新各自为阵,技术创新相互支撑与集成创新能力较差。武汉光谷通过近十年的建设,形成了以光通信、移动通信为主导,激光、光电显示、光伏及半导体照明、消费电子、集成电路、地球空间信息等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中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一,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15%;光电器件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12%。但这些经济上的成功,并没从根本上改变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服务社会、自我创新发展的方式。世界上最快的信息网络并不在武汉,武汉地区也没能建成世界以光通信为基础的现代高速通信示范区,用以引领和推动光电子信息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和变革。
最后是基础与传统产业等支撑领域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严重制约着光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基础领域发明专利虽然较高,但数量有限。没有基础领域创新发明专利在量上的积累,就不能真正保障将基础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转化为产业的创新能力。武汉机械电力与化工材料等传统产业专利数量虽然在不断的增加,但发明专利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以致传统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较弱。
三、相关的对策建议
第一、大力倡导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通过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文化需求去激励产业创新,也只有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需求,才能激励产业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加强产业自身的创新文化建设,把创新文化作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和手段来运用,并有意识地塑造产业共同拥有的创新文化氛围,共同培育产业创新能力。
在日本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核电发展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世界各国开始重新审视核电发展政策。核电在全球的发展速度逐渐放缓,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范围明显扩大。就当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基于成本优势,我国在国际市场中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当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中,主要包含合作创新、模仿创新以及自主创新,但在未来发展中应当以自主创新为根本,全面提高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推进产业发展进步。
1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是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主体日益多元化。现代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风电设备市场需求也不断扩大,众多企业也加入到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中,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近五年来,整机制造企业数量呈倍增长。在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数量不断递增的同时,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主体也日趋多元化,在传统模式下,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以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为主体,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结构优化调整,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主体逐渐转变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共存的形态。
二是风电整机市场集中度维持在高水平,但有所下降。就当前市场发展情况来看,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具有一定特殊性,近年来整机市场的市场集中度趋势呈现出一定的下降态势,但整体仍保持较高水平。
三是市场主流机型以兆瓦级风电机组为主。在2005年以前我国风电场新装兆瓦级风电机组容量较小,进展当年新增装机容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并且我国企业并未掌握750kW以上的风电机组研发技术,市场流通设备均引进自国外。而在2005年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国内部分企业逐渐掌握了兆瓦级风电机组的研发技术,并且市场流通设备的装机容量也不断发生改变,逐渐过渡到兆瓦和兆瓦以上。到2009年,兆瓦级机组的市场份额不断升高,占据新增装机容量的80%以上,以1.5MW级机组作为珠粒机组,其占据装机容量的67%左右。
四是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生存压力剧增一面是风电设备产能的迅猛扩张;另一面是风电场装机受制于并网瓶颈而速度减慢,风电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引发制造商与开发商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在渐渐失去定价话语权的情况下,风电整机及零部件价格还在逐年递减,企业盈利能力迅速下降。同时,风电设备价格的降低,并非主要源自于企业自身技术进步等内因所导致的成本降低,更多的是风电设备招标“低价者中标”规则等外部因素强加所致。
2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模式
当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在战略原则以及创新过程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基于不同的属性和特征,可以将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分为三种,分别是模仿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以及自主创新模式,以下开展具体分析。
2.1 模仿创新模式
所谓模仿创新,是指创新主体通过对率先创新者的方法进行学习模仿,购买或引进先进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从而实现创新。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中的测绘仿制技术和购买生产许可证属于比较典型的模仿创新技术,测绘仿制技术是指在破译竞争者产品的基础上对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合理利用以实现生产研发,而购买生产许可证是指购买已有创新成果的生产许可证加以生产研发,从而实现技术创新。就当前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运行实际来看,购买生产许可证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模仿创新方式,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发展初期均以此种方式来实现技术创新,比如东方汽轮机、上海电气以及浙江运达等企业。
在模仿创新模式下,能够有效缩短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研制时间,从而在短时间内占领市场,但长期采用此种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对于企业的综合发展也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2.2 合作创新模式
合作创新模式是指企业之间或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有效联合来对技术或产品进行研发,从而实现创新。当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中,合作创新主要包含两种形式,一是联合设置,是指国内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通过联合,来实现技术或产品的研发制造。二是合资企业,通过中外双方在合资企业中的合作研发来促进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当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中的合资企业数量有限,比较典型的是西安维德、南通航天万源安讯能以及湘电风能等。通过对风电设备合资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可知,通过与国外风电企业合作进行联合设计的方式,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上要明显优于购买生产许可证和建立合资企业等创新形式,促使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优化,从而推进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在联合设计方式下,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创新研发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2.3 自主创新模式
所谓自主创新,是指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基于自身能力不断加以探索研究,从而实现技术创新研发,并未后续各项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自主研发是指依靠自身努力和探索突破技术难关,是自主创新模式中的重要内容,属于一种有价值的研发活动。当前我国采用自主创新模式的企业数量较少,以沈阳华创风能有限公司、沈阳远大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作为典型代表。
以沈阳远大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为例,其以1.5MW双馈型风电机组为主要研发产品,其1.5MW直驱式永磁风电机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研究可知,沈阳华创风能有限公司是自主创新与研发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在风电整机新增市场中排名靠前。该企业成立于2006年,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为该企业的自主研发与创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该企业以1.5MW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和1.5MW直驱风电机组为主要研发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3.0MW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也研制成功。沈阳华创的成功与其深厚的风电研发基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1983年开始,沈阳工业大学风能研究所就投入到风电研究中,有着专业的研究队伍,数年来积累了丰富的风电设备研发经验,为沈阳华创的成功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3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主要的技术创新路径是从模仿创新到合作创新再到自主创新,部分企业已具备自主创新能力。购买生产许可证进行模仿创新是进入风电设备制造业常用方式。合资的方式不利于中方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联合设计有助于国内设备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并购有助于获得被并购方核心技术和开拓国际市场。
结束语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风电产业不断发展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张,此种方式下,产能过剩问题严重,风电设备制造产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传统技术创新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需求,只有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进行研发,才能够仅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推进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为了更好地梳理和总结,本刊近期推出“创新创业教育看高职”系列报道,对浙江省内高职院校近年来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的借鉴和思考。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教育水平、劳动力素质也在逐步提升,制造业的大部分领域已站在了世界前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近年来,随着我国总体经济结构进一步转型发展,制造业也重新迎来了改革发展的契机,而创新创业作为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正逐渐成为制造行业发展的新诉求。作为制造业人才的重要补给线,创新创业教育对工科类高职院校而言,也早已不是锦上添花的摆设,而是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期“创新创业教育看高职”系列报道组走进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一窥这所省内工科龙头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深夜依旧灯火通明的“双创”实验室,周末也人满为患的指导教师办公室,还有进不了创新创业园还愿意在门口“练摊”的学生。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这些不同寻常的“怪事儿”还有不少,学校何以能像一块磁石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时刻处于“电力”满格的状态?记者带你走进校园一探究竟。
作为浙江省工科类高职院校的龙头,近年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从学院特色出发,打造起以培养敬业精神、专业能力和市场意识为三项核心竞争力的“双创”教育机电模式,使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双创教育发展之路。
而如何打造、培育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让“双创”教育的机电模式持续保持吸引力?记者有幸请到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黄道平对此进行独家解读,向您全面展示“双创”教育的机电模式。
核心竞争力之一:敬业精神
一个人对于专业的态度、职业的态度,往往能直接影响他的个人成就。而作为工科类机电院校,苦、脏、累,是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要克服这些困难,进而在专业上有创新,甚至开创自己的事业,敬业精神必不可少。肯干、能干,下得了一线,忍得住辛苦,是我们希望学生首先具备的个人素质,也是我们希望通过“双创”教育打造的学生核心竞争力之一。
什么是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对学习专业、个人职业的一种敬畏之心,是对自身岗位的责任心,是对自身能力提升的进取心。它是一种个人品质,一种精神力量,育成这种精神我们不搞形式主义的量化,而是着力通过教师身教、文化熏陶和企业实践,实现精神的内化。
身教为本,文化共育
以身教代言传,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双创”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将教师队伍打造成学生的榜样,通过教师的行为感染学生,让学生不自觉地效仿和学习,从而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学院积极鼓励专业教师组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不论是教师独立完成创新创业作品,还是带领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学院都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在各个二级学院都建立起了以专业优秀师资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实验室,这批专业教师都是学院经过严格选拔、外派培训后组建的精英团队,不仅专业能力过硬,更重要的是对专业本身有兴趣、有追求,对工作有责任心。
教师自己承接或开发的项目,学生申请研发的项目,让各分院的创新创业实验室几乎全年无休,经常是晚自修结束后,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在这批教师的带领下专业学生不仅能干,而且肯干,形成了良好的“双创”文化氛围。
机械工程分院的实训教师黄明钧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他被学生亲切地称为“老黄”。学生们都知道“老黄”不爱讲道理,爱做事,任何创新作品在“老黄”那里都不存在差不多一说,有时为了调整一个微不足道的技术细节,“老黄”会带着学生到一线的企业去请教大师傅,然后反复调试,直至达到完美的技术标准。在“老黄”的带领下,每年的创新大赛上,学生们都成果颇丰。学生对他不仅敬重,更视为个人发展的榜样。
此外,学院还积极开展“双休日”工程,保证学生在公休假期时间,也能得到创新创业专业指导和集中培训,而为了保证自己作品的质量,即使在周末,专业指导教师的办公室里依旧挤满了学生。学生们你追我赶,齐头并进,营造起一股浓厚的学习实践氛围,进一步提振了学习实践的精神气儿。在学院的各项荣誉评比中,除了对专业创新给予肯定,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学生的敬业精神,也通过特定奖项、校内宣传等方式给予褒扬和鼓励。
除了校内的磨炼,学院还积极联系企业,把学生送到企业一线去,让学生在一线车间,跟着企业的专家能手学习技艺,了解他们在自身岗位上的创新,亲身体会他们身上的敬业精神,并且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和企业专家能手的个人经历,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精神,在认可自己的专业之余,更增添一份对未来从事职业的敬畏感。
核心竞争力之二:专业能力
创新创业必须建立在育成学生的个人能力之上,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专业能力作为学生个人能力中的硬指标,直接关乎学生的就业、创业。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工科类院校,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无疑有着更具体细致的要求。没有夯实专业能力基础,学生的创新和创业就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很可能只是在校园里昙花一现,无法面对真实市场的考验。
为了给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能力基础,同时让学生的个人专业能力为创新创业所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双创”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课程,并通过创新创业实践进一步提升和拓展专业能力。
充分融合,共同推进
为了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充分融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把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作为校十二五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规划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学院积极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中,都明确要求把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作为创新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学院已自主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68门,建成11门国家精品课程、25门省级精品课程,开发11个省新世纪教改项目,编写了37本省级重点教材和《创新创业与就业》《大学生创业实践》和《机械创新设计》等多本“双创”教育需求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相融合的校本教材。
从大一入校开始,在学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中,学院就植入创新创业理念,鼓励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反思、质疑,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创新创业储备思维能量。进入大二学年,开设有专业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课程,帮助学生积累创新创业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除常规课程外,还开设各类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专业领域延伸、拓展课程,供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将想法变为现实,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自己的专业能力。学院设立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支持学生的课题立项和项目开发,每学期申报一次,通过严格的评审予以立项,保证创新创业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对于立项的项目,学校提供2000~3000元的无偿资助资金,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并根据创新创业项目的不同专业性质,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帮助解决专业疑问。目前,在学院成功立项并进入运行阶段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有三分之二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学生的专业能力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并且更具实用性。
大三学年,进入毕业实习阶段,根据学生前两年的学习和实践情况,学院帮助学生分析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对于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其选择企业的一线技术岗位,在工作岗位上实现技术创新,对于有创业想法和能力的学生,则提供专业的创业资讯和服务。近年来,在“双创”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的充分融合下,学院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创业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实现了两者的共同发展。
核心竞争力之三:市场意识
如今的时代早已不适合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而是需要学生放眼全球的时代。与市场联系紧密的高职教育,则更需要学生开眼看世界。近年来众多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证明,把握发展趋势,洞察发展先机的市场意识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性。而在信息时代,面对洪水猛兽般的信息和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要让学生提前具备成熟的市场意识,“双创”教育就成了突破口。
近年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校内创业园为基地,借由创新创业实践和系统的市场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市场意识,使学生带着能够理解市场、分析市场的头脑走出校园,迎接挑战。
内培外引,锻造思维
在2014年7月的全国首届“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上,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婴儿摇篮》颇受好评。除了技术环节上的创新,设计团队对于摇篮的市场价格和环保安全性,都做了充分的考量,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充分彰显了学生的市场意识。目前该项目已成功申请专利,并与企业达成成果转化协议,现已投入生产。不为创新而创新,不为创业而创业,而是在市场意识的指导下去做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项目,正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双创”教育中始终坚持的原则。
作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双创”实践主战场,学院的创新创业园成为了培育学生市场意识的重要阵地。根据学院规定,学生在规划创新创业项目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提交市场调查报告,得到审核认可后,才能落地创新创业园,使有创新创业念头的学生不得不主动认识、考察市场。
引言
电力行业并不是我国近年来新兴起的行业,其在我国已经存在多年,并且在各个行业中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今无论是人们的生活中,或是工作、生产领域,均离不开电力企业的支持。近年来为了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用电服务,我国不断创新设备检修技术,并且也在不断优化设备性能,但在整体状态检修中依然会暴露出些许问题有待强化。电力信息通信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即会立刻对供电产生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此问题,我国不断增加技术、资金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持,而如今该方面也已经小有成就。
1、状态检修概述
状态检修实质上是对设备状态监测工作的拓展,将监测结果、分析结果等综合起来,并以此为依据从而创造出的检修方式,其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设备状态监测;②设备诊断;③检修决策。其中状态监测是整个状态检修系统的前提,其也是为设备诊断提供相关数据的平台,其通过多种形式来获得当前设备的实际情况,如设备使用信息、神经网络以及专家系统等。若单单以信息通信设备为主,该方面的状态检修内容可以归纳为:①在线监测诊断;②设备检修;③检修后验收;④制定检修决策。
2、系统设计
该检修系统主要以三层B/S结构为主,整个结构构造与电力企业各方面均有所对应,且页面版式结构完整、美观,其中包含着大量功能,界面内容也得到了更大的丰富,并且该系统中融入了当代元素,使得该系统能够完全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操作。三层结构主要由应用架构、数据架构以及技术架构组成。应用架构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也可以完成巡检管理工作,同时也支持状态评价功能。除此之外其也可以与信息层信息进行交换;而数据架构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①业务数据;②基础管理数据,业务数据的功能在于,采集实时数据,巡视数据,巡检数据以及检修等方面的数据,而基础数据方面则可以分为参数配置数据,流程数据以及权限管理数据等;技术架构分为多个层次,如数据资源层、业务支撑层以及应用系统层等。应用系统层以日常业务管理以及数据采集管理方面为主;而业务支撑层是整个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其主要实现功能模块的搭建;数据资源层拥有大量的数据,由基础支持库以及设备台账库和数据分析库组成。
3、创新之处
3.1实现参数配置化管理
如今在状态检修系统方面已经初步实现了完善,并且也⒍嘀中滦图际跤τ闷渲校其中以配置化技术最为突出,其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种:①系统预警参数;②评估模型参数;③系统页面展现等。以上多种方式的应用均使得该系统基本实现了配置化,此种配置的优势在于,其具有一定的自动性、灵活性,可以在系统需要调整时减少大量工作,如当下的业务要求使得该系统必须做出调整,而实现参数配置化管理后,其可以通过修改少量代码来使该系统功能得到调整,甚至有些情况下无需对代码进行改动,也能够实现系统功能的转换。
3.2创新管理工作机制
目前该方面根据信息通信设备管理方面的要求完善了工作机制,使得该方面工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具体包括了批次巡检和检修、批量化检修等,同时也将各个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收集和整理,此种机制使得传统管理机制中存在的弊端得到了改善,如今在该方面应形成了生命全周期管理,这对于通信设备的管理、维护、更新等方面均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也是优化状态检修系统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3.3完善检修决策方法
检测决策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此方面我国电力企业也完成了创新,其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来决定决策方法,也可以利用辅助检修系统的功能来决定决策方法,其中评价结果是基础,将其与设备数据结合到一起后,即能够掌握到所有设备的使用状态和使用信息、数据,并以此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检测决策方案,此种情况下的检修决策方案通常更具实效性,其不仅可以减少运行风险,也能够降低检修成本,使设备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3.4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创新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电力企业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该方面实现技术创新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如今的检修系统虽然已经得到了完善,但其中应用了大量全新的设备,并且具有多种检修指标,长期使用后势必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因此在进行该系统的设计时,应将此方面纳入考虑范围内,如可以将海量数据存储技术应用其中,或使用其他高效应用技术,如目前使用的缓存技术、逐步预加载技术等,此种技术的应用使得系统运行不会出现堵塞的情况。
结语
研究关于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状态检修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创新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电力行业的整体发展,更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在设备维保方面,我国不断加大研究力度,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状态检修即为其中一种,状态检修系统的应用使得我国在设备维护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并且也针对该方面建立了相应的管理规范,虽然目前来看该方面的应用效果十分可观,但毕竟该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今后电力行业的发展中还要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各个行业的崛起,产业的扩张,需要使用大量高功率的机械设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量不断提高。在该社会形势下,电力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项电力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供电设备的负荷越来越大,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各种故障或者异常情况,严重影响了供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使得供电质量不佳。因此对供电设备的管理及检修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在检修供电设备时需要停电,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也给居民生活造成了许多不便,而现代检修技术的提升,状态检修已经成为了十分有效的检修手段,其不仅可以分为离线检修及在线检修两个类型,且检修的效率及准确性均较高。但是由于许多管理人员水平有限,也限制了该项技术的优势的发挥,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达到理想的检修效果,保障供电质量。
1.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措施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设备的监测设备逐步转变为自动化、智能化,该变化趋势为供电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了技术基础及设备保障,而现代供电形势的变化,还需要管理人员进一步进行研究出科学合理,效益良好且适应广泛的状态检修模式,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
1.1科学选择检修时间
科学选择检修的时间,将需要检修的各类项目明确的列出来,明确工作目标,使检修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率更高,效果更明显。再根据供电设备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以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为原则,全面分析各项影响因素,综合把握,在该过程中既不能完全按照原定计划及状态检修的概念开展工作,也不能过分随意,没有计划步骤,而需要在根据计划的大致原则及方向,在实践中结合出现的问题及难点,及时调整计划,开展各项检修工作。认真分析总结其他单位的经验,吸取不良事故的教训,广泛吸收有效的技术、管理模式等,投入于实践,实时进行状态检修,并将供电设备的规划、设计、型号选择等工作,均作为未来状态检修安全运行的构成部分,使主设备监造及运输等整体上实现智能化管理,保障设备处于良好的初始状态,且运行效率达到理想值[1]。
我公司负责中国海油在广东湛江南油基地的二十多个单位的办公、生产场所和六个生活区家属楼的供电任务,年供电负荷4400KW。主要供电设备设施有110KV-16000KVA主变1台,10KV输电干线14条,315KVA、500KVA、630KVA、800KVA、1000KVA、1250KVA、1600KVA等变压器共84台,配电间60间,高低压配电柜360面。
我公司通过实施状态检修摸索出一整套科学检修的时间安排,因我公司处于雷雨多发的雷州半岛,避免变压器等供电设备遭受雷击,结合房屋、厂房等避雷设施检测,每年春季雷雨季节前安排变压器、配电间检测,确保供电设备安全。同时,安排变压器等状态检修,确保供电设备完好、性能稳定,确保供电质量,使用户满意。对于主变压器及站内设施,由于只配备了一套高压系统,又不能影响生产、生活用电,我公司安排在供电负荷相对较小的冬季12月进行,并启用公司备用发电机用10KV输电线路供电,确保了公司生产、生活的用电。
1.2合理选择监测设备及监测点
供电设备是否能够安全运行对于电力系统是否能够安全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需要保障其运行正常,首先需要杜绝各类材质出现故障的安全隐患,出现故障后,一般会对设备造成稳定性的破坏。对其实施状态检修时,就需要对设备的状态全面的分析,并准确的诊断,包括故障的位置、性质、类型、原因等,且每个类型设备的性质均有所区别,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依靠大量的设备运行、维修及长时间监测的数据,因此需要结合供电设备的性质、特点、运行情况等因素,合理选择监测设备,并经过多方论证后找到合适的监测点,对供电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测[2]。
我公司110KV变电站从2003年通过技术改造后,采用较为先进的DF3000后台监测设备,该监测设备既可以实现对110KV变压器监测及变压器负荷变化进行有载调节电压,确保供电质量,同时也实现实时监测110KV配套设备,如110KV坡南线路、110KV调南线路、110KV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中控系统、直流系统等的运行状态。当110KV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实时反映其故障所在,通过保护装置设定的参数与设备故障的严重程度数据对比,能及时启动保护装置,切断故障源,有效达到设备本质安全的目的。如2013年7月23日110KV1#主变压器的压力释放阀故障动作,致使该变压器主体保护装置动作,及时切断变压器电源,避免故障扩大,达到通过监控设备的有效监控保护主要设备的目的。监测设备可靠与否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
1.3供电设备的严密监测
进行状态检修时,需要参考供电设备的各项信息及数据,才能准确的判断设备的故障点、表现,并根据现象推断出故障的性质及原因,或者评价设备的运行水平及安全性。该类信息需要利用电设备状态监测工作获得,如果没有该项前提条件,状态检修工作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还会大量浪费检修资源。科技不断进步,现代应用较为广泛的红外线测温,其原理是电气设备的在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而出现故障的部位其温度会出现变化,利用该技术能够获得设备运行的各项信息,检测的信息具有准确性高、实时性强、较为全面且属于动态监测,能够及时发现供电设备中的安全隐患及潜在的故障,并对后期的设备状态进行科学诊断及评估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参考[3]。
为了确保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有效控制供电设备故障发生在萌芽状态,公司制定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参照行业规范,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供电设备电检班专职负责定期对运行中的供电设备进行在线动态监测和日常巡回检查,监测和检查的项目有:变压器油位检查、变压器外观检查、负荷开关检查、接地及接点检查、断路器检查、防雷装置与接线接线检查等,根据运行负荷情况测量变压器本体温度,按DL/T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规定:用红外热像仪测量变压器等供电设备的接头、套管进行热成像检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检修,多年来,坚持对供电设备的严密检测,供电设备始终处于安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
1.4科学化管理
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性质较为特殊,其管理模式、方法、所需条件等均与一般的企业管理有着较大的差异。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的效率及效果与检修人员的水平、责任心、工作状态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强化状态检修的科学化管理,积极培养检修人才,进行技术学习,组织培训等,提高其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保障检修效果及管理水平。
2012年初,公司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公司的设备管理水平,在公司范围内推广设备点检可视化工作,制定供电设备点检巡视线路图、变压器电检牌、高、低压设备点检牌等和与之相对应的设备点检记录本、将需要进行操作的设备部位和监控部位进行明显标识,使操作检修人员能一目了然地了解操作方法,清楚知道监控仪器仪表的正常运行位置和危险位置,通过人的五感(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能够感知现场的正常与异常状态的方法,可视化管理是用眼睛观察的管理,更体现了人主动性和有意识性,可视化管理这些作业标准,不仅是用来提醒作业员工所作的正确做法,而且更重要的是,使管理人员得以判定工作是否依据标准在进行,保障供电运行设备和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
2.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发展方向
现代社会的用电形势十分严峻,各个供电设备均有加大的负荷,而停电检修会造成较大的损失,状态检修则是新型的检修技术,其能够有效减少供电系统的事故,因此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社会形势的变化,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也促进了其在不断的与时俱进,进行各项创新,如引进高新技术、新型材料,使用自动化、智能化、可靠性良好的监测设备对于供电设备进行监测,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效率及供电质量;积极开展状态检修,不断减少设备维护的投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据市场需求探索出创新的服务,值得用户能够得到优质的服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社会效益[4]。
3.总结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供电设备的检修技术的不断更新,但是现代供电形势较为严峻,供电设备的负荷较大,状态检修技术也还需要先进行一定的实践检验,再根据实际的效果不断的更新其理论及技术。可以先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试点运行,将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整理并对比分析,在该过程中总结经验,逐步的提高技术,达到检修自动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与时俱进的对新型变压器、断路器等供电设备实现状态检修,并将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状态检修的各项措施,实践中还是需要管理人员对实际情况尽心分析,选择合理的措施保障供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提升供电质量,保障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转及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乔利华.供电设备状态检修实施对策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2(05):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