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冷链物流仓库设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213-0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随着对食品新鲜度的不懈追求以及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人们开始关注冷链物流。冷链物流是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冷链建设是农产品物流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它是保障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冷链物流设施能力严重不足,冷库数量不足,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情况不容乐观。据统计,因冷链的不完善,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损失率高达25%—30%,造成经济损失超过750亿元。因此,运用现场总线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等物联网先进技术,研究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对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节约能源、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一、冷链物流仓储管理的现状
随着社会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升,冷链仓储市场也蓬勃发展。但是,目前中国的冷链市场却还不十分发达。究其原因主要有:仓储设施落后,规范标准不成熟,意识不足缺乏经验,管理意识陈旧等。
(一)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冷链仓储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是RFID在仓储中的应用。RFID利用无线射频通信实现远距离识别的非接触自动识别功能。与传统物流领域普遍使用的条码技术相比,在读写距离、保密性、智能性、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使用寿命方面都有显著的优势。
第二是仓储管理系统设计研究。随着RFID、WSN等技术的发展,将RFID和WSN进行整合并应用于开发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正逐步可行。该类系统提高了仓储运作和管理的工作效率,减少现有模式中查找货位信息的时间,加快出入库的流转速度,增加仓储系统的作业能力,并且提高了人员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RFID、传感器感知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在低温环境下工作研究不足。大多数农产品要求在低温条件下储存,而低温对于电子芯片、红外传感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如何保证其在低温、潮湿等极端条件下仍能稳定高效地工作的研究比较少,而这正是实现仓储智能管理所必备的条件。
2.对于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方面的研究很少。大型冷库储存的农产品种类繁多,而每种产品都有其自身物理化学性质上的独特性,对储存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仓库货存量大,货物出入流量大,对于如何做到准确、保质、保量方面的智能系统控制研究缺乏先例。
二、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
1.RFID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2.数据库技术
: 是基于通用语言的编译运行的程序,采用c#语言来编写程序。
Sql server2000: SQL Server 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SQL Server 2000是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个版本。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
Visual studio:Visual Studio 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可以用来创建 Windows 平台下的 Windows 应用程序和网络应用程序,也可以用来创建网络服务、智能设备应用程序和 Office 插件等。
3.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Fieldbus)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数据总线,它主要解决工业现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
三、系统的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图
进行系统开发时,必须考虑系统的合理性、使用的方便程度和系统用户界面友好等特性。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主要包含5个功能模块,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2.模块设计
本系统要完成的工作是对库存中每个楞位的数据进行可视化查询。依据冷链仓库位置图,对库存状态进行分析。控制库区温度湿度以达到农产品的最佳储存环境,对仓储环境温 湿度进行实时监测与记录,并对超出规定范围的温湿度进行有效调控;查看库位利用情况,剩余空间情况。对该系统中所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能够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也能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设计的模块及完成功能如下:
(1)系统设置模块:在此功能模块,用户可以进行系统基本的环境量、出入库和设备操作类型设置,实现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分工明确。
智能信息统计分析模块: 智能信息统计分析模块包括环境量数据查询模块、出入库数据查询模块和设备操作模块,可以完成环境量、出入库数据和设备的查询功能。在此功能模块,系统通过与传感器的连接可以及时反映并记录各种条件的温度湿度的数据,出入库货物的数据统计,以及设备的使用状况,使得操作更加方便,统计更加快速准确。
(2)智能温度湿度调控模块:温度湿度调控包括环境量上下限设置和环境量预警信息。通过预先设定的温度湿度的上下限值,能够控制温度适度在预定的范围内。当温度湿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时,系统能给予预警。
(3)智能临界库存预警模块:临界库存预警模块包括库存上下限设置管理和库存预警信息管理。根据仓库的规模设置库存量的上下限值。但库存量达到一定的数值后,系统发出预警。
(4)智能仓储数据库:智能仓储数据库模块包括商品种类管理,商品管理和商品数量统计。其中,商品数量统计包括按商品统计、按商品种类统计以及按种类统计。此部分完成了商品的录入与统计。更加方便用户了解库存信息,并能快速做出相应的决策。
四、智能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具备的功能
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开发针对于农产品的规范仓储:如何更好、高效地利用仓位,降低农产品在仓储流通作业过程中的损耗,合理控制库存量,实现出库入库的时序控制;仓储管理的远程控制端能够监控和调节仓库的温度、湿度,统计不同种类农产品的流通情况及分析其流通周期,预测现有库存的供应能力,及时预警作出定购决策;在出入库时通过操作屏的提示指导搬运人员选择合理的路径及合适的仓位。
1.农产品冷链仓储货区及货位的优化布局。运用CAD优化货位及货区的布局,选择合理路径以实现农产品出库入库的时间分离与空间分离。
2.农产品冷链仓储温度及湿度的智能控制。对温度、湿度传感器在不同货区的进行合理配置,实时监控货区温度及湿度信息,反馈至系统,借助于系统数据库储存的信息对货区内的温度及湿度进行自动化、智能化调节。
3.农产品冷链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研发。系统的模块化分解,模块逻辑的设计和模块功能的实现,对模块间进行整合,调试完善系统。能够实现对农产品出库入库作业、存货区的温度与湿度的自动调控、农产品未来需求预测、临界库存预警、库存信息实时更新及冷库运营日志的记录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
一、全区冷链物流仓储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基础建设初具规模。
目前我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业正在探索以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区域性、综合性、专业性冷链物流市场为依托,以企业为载体的多元发展格局。全区已建成广西东糖糖业、湘桂糖业大型农产品保鲜仓库总容量约35万吨;新建成红河红晚熟柑橘产业示范区、平阳镇三木蜜枣产业示范区、八桂粮油有限公司等规模性冷冻库17家、总容量15702.88个立方米,全区在建冷冻库容量1200个立方米;据统计,全区2020年计划新建中冷优吉屯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市润百家食品有限公司等冷链仓储12万个立方米。
(二)先进技术逐步推广。
冷库建设正由传统冷库向现代化的钢结构单体拼装库快速转型,制冷工艺从高温、低温发展处理器,为预冷、气调、超低温、速冻、恒温、制冰等各种类型。运输车辆向高温、低温和常温“三层温”冷藏车发展,恒温控制运输和蔬菜真空预冷技术逐步推广。
(三)冷链企业稳步发展。
一批肉类食品、农产品批发市场、田间地头冷链物流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了三类经营主体:一是以批发市场为经营主体的冷链物流企业,如桂中农贸万吨冷库;二是以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农村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的冷链企业,如广西红河红晚熟柑橘产业示范区、平阳镇三木蜜枣产业示范区等;三是加工企业冷链仓储,如广西东糖糖业、湘桂糖业大型农产品保鲜仓库。
二、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政策扶持、社会建设积极性不高。
近年我区冷链物流业迅速,不少社会企业建设冷链仓储需求量大,但相关扶持冷链物流业政策少、上级奖补标准过低;又因基础建设投入大,难以推动大型冷链仓储规模建设。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冷藏运输及配送过程监控缺乏,冷链物流企业间资源共享程度低。一些季节性的生产性冷库在淡季时没有进行市场调节,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而且冷库较长时间闲置易造成非正常损坏和老化加速。
(三)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现有冷链物流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经营规模小,除桂中万吨冷链以冷库租赁为主外其他企业经营模式多为自建自用,没有形成区域化、连锁化、规模化的服务网络,难以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化的冷链物流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编制产业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联合相关部门,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院编制《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三年规划》。产业布局优化引导市场发展,结合我区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特色,在有效整合资源、强化集约发展的基础上,优化冷链物流业发展布局,建立以城区为中心、寺山镇、蒙村镇、小平阳镇、陶邓镇等东、南片区区两条肉类冷链物流体系,以凤凰镇、迁江镇、大湾镇等西、北片区种植业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二)加强宣传动员、注重社会参与。
一、冷链物流概述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通常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达到对食品保鲜、保质的要求,冷链物流对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各环节的条件要求比较高,需要较高的物流技术和设备来支持,因此在管理和投入资金方面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大。冷链物流是一种特殊物流方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蚀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范围有:蔬菜、瓜果、肉、禽、蛋等初级农产品;水饺、汤圆、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等加工食品;药品等特殊商品。
(二)冷链物流的特点
作为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一般物流的特点,冷链物流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货物在时间、新鲜度、温度、潮湿度和卫生环境方面的特殊性,表现出更大的升值潜力和能量,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以下特点:1.配送货物的易腐性。大多数冷链物流运输的是生鲜食品,生鲜食品具有易腐性的特点。温度越低,生鲜食品的品质越好,保持的时间越久。可见,温度是影响冷链物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运输条件不能满足低温保鲜的要求,在运输过程中易腐性的生鲜食品就会失去新鲜度,食品质量便无法保证,同时也会造成大量的食品损耗。2.运输设备的特殊性。为了保证冷链物流运输中冷藏、冷冻类食品对温度的要求,冷链物流在运输过程对运输设备的要求较一般物流具有特殊性,需要配有防腐保质设备,同时还需要配备低温运输的冷藏车和保温集装箱等。3.时效性。对于冷链物流来说,运输时间的长短影响了食品保鲜程度的好坏。在食品的分拣、包装和分发环节,需要提高作业效率,避免耗费大量的时间。对于运输环节,在成本可承担的情况下,也应尽量选择适合该商品的比较快捷的运输方式,以减少时间因素对于食品保鲜度的损耗。4.协调性。由于易腐性的生鲜食品不利于长时间储存,所以在流通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个环节能够互相协作、无缝衔接,以确保整个冷链物流供应链的稳定性。5.高成本和高风险性。为了保证生鲜易腐食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对于温度的要求,冷链物流在货物装卸、搬运和运输等环节为了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并配备温度控制的设施和冷藏车、低温仓库等特殊的保温装置,导致高运输成本和高风险性。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飞速发展,冷链物流也随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多年来主要采用自营运输的模式,而现在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是由本身运输或仓储的企业转制而成,只配备了电脑、条形码和简单的扫描设备,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不能对冷链物流提供全程的运输服务,缺乏冷链物流运输的影响力,阻碍了对接生产商和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基础设施欠缺,冷链物流的技术水平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基础流设施、设备严重短缺,特别是冷藏保温汽车、冷藏集装箱等数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现有设备陈旧,大部分冷库已超过使用寿命,设备已不能满足现代商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此外,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水平较低、推广力度不够,不能完全投入到冷链物流系统中使用,无法满足现有生鲜食品对物流的需求。
(二)冷链物流体系不完整,缺乏上下游整体规划和整合
在我国,冷链物流起步比较晚,冷链物流体系不完整,缺乏上下游整体规划与整合。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凑,还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藏链。大部分企业的冷链物流都是通过自营物流完成的,这就需要配备很多车辆,这些车辆不仅维护费用较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运力的浪费。此外,我国冷链物流专业化的冷冻车、仓库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规范性的仓库,导致无法为生鲜食品提供适合的温度。在冷库建设上,缺少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很多冷库位置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链物流,为此冷链物流无法连贯执行,也造成冷库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例如,目前大部分生鲜水果以传统的物流形式配送,除了顺丰的生鲜配送,其他都是以货车等形式对水果进行供应,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链物流。在非冷藏散装果蔬情况下,重复装卸、运输、配送和零售等过程会增加食品的污染机会,食品的新鲜度大打折扣,质量和安全要求也难以保证。
(三)缺乏统一的冷链物流技术标准,监管不到位
在冷链物流方面,我国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冷链物流规范和准则出台缓慢,行业无法实施完整的规划,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另外,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缺少规范的监管系统,大部分的运输跟踪管理没有真正落实。冷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缺乏,也导致了监管体系不完整,阻碍了冷链物流管理的标准化进程。
(四)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目前,与传统物流相比,国内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冷链物流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对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冷链物流和传统物流对人才需求不同,需要配送人员掌握关于冷链物流技术方面的知识,了解运输需要配备的设备使用方法并进行监管和维修,从而对配送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可以及时地解决。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物流管理专业及关于冷链物流有关课程设置较少,学校师资力量较薄弱,重理论教学但缺少冷链物流实践等,从而导致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缺乏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三、解决我国冷链物流问题的对策分析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开展地区内自提柜、冷藏柜等全新化的配送形式,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链条等问题。另外,各个地区政府也先后提出关于冷链物流的规划,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可见,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完善是大势所趋。为了大力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建议做到以下加点:
(一)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大力更新和发展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
根据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和发展近况,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适应冷藏快运业务的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等设备,确保生鲜食品在物流各环节中对于温度控制的需求。与此同时,对冷链产品的温度控制,除了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外,还可以注意控制车门、仓库门开关状态和次数,减少货物装车交换的次数等。对于旧的仓库应该及时更新设备,改装成符合现代化生产的冷藏仓库。此外,从国内外整体市场规模来看,我国的蓄冷能力很低,存在较多冷库设置布局较远,设备老化现象。因此,应该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在行业内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增加公共仓库的数量,减少独立自营仓库,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同时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和风险。
(二)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整合冷链物流资源
冷链物流好比一条流水线,由多个节点连接起来。目前,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安全和品质监控满足不了支持生产阶段到供应商的业务需求,也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冷链物流进行整体规划,将冷链物流系统向两端延伸,建立并完善从供应商、生产企业、物流商到客户的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开发具有冷藏车辆管理、仓储库存管理、温度监控和物流追踪等功能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冷链物流环节信息的共享,实现对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整合与管理,提高冷链物流系统的协调性和时效性,以及时获得并满足客户对生鲜食品的需求。要想规划好冷链物流的整体效果,必须从起点到消费点对冷链流各环节活动和效益进行严格的控制,上游如果一直保持顺畅、稳定的状态,下游经营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循环的操作和管理中,要考虑生鲜冷冻食品加工和业务流程本身,对上游的生鲜产品采购环境和物流配送需要认真负责。通过对冷链物流全程的温度监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安心、保质”的健康食品。
(三)统一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我国冷链物流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标准化问题要严格落实。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冷链物流的行业标准和业务准则,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应该建立并完善冷链物流的监管部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对冷链物流供应链进行全程的、实时的信息记录、监测和追踪管理,密切关注冷链物流各环节信息,如果有人违规作业,需要严格惩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政府应该鼓励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应了解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发展规律,掌握冷链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冷链物流操作实务。社会培训机构和高校应明确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课程体系,深化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合作,与从事冷链物流实务的企业合作,整合教学资源,双方可以根据岗位的特点及要求,共同制定教学计划,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调研和实习活动,提高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实操能力,大力培养满足冷链物流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虽然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及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将会改善冷链物流的整体格局。此外,国家政府应提高对冷链物流的重视程度,引导冷链物流的专业化、标准化和正规化发展,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系统,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监管力度,提高冷链物流的协调性和时效性,以确保生鲜食品的保鲜度,降低生鲜食品的损耗和冷链物流的成本。同时,要加大对冷链物流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广大消费者了解冷链物流知识,提高对生鲜食品的保鲜意识。冷链物流的发展潜力巨大,希望借助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及冷链物流企业的有效配合,冷链物流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孙红菊:《农产品冷链物流浅析》,《物流技术》,2009年第28卷第3期。
[2]李学工:《现代物流方案计划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7月。
[3]冷凯军:《关于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思考》,《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第5期。
供应链是一个涉及生产、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领鲜物流作为一家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更多的是在供应链上下游之间起到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作用,帮助上下游企业建立起多赢的协作格局。作为一家第三方物流企业,领鲜物流目前运作的产品各式各样,温度要求和包装方式也各不相同,领鲜物流需要完成从订单处理、产品入库、产品储存、产品分拣、产品出库、产品装车直至最后配送至网点等多道作业,分拣的产品既有整箱的也有拆零的,其中拆零业务具有产品品项多、总件数大、单店单品数量少的业务特性,对分拣的差错率和效率要求很高。
领鲜物流的客户包括:光明乳业以及一些外部客户,在上海地区每天配送的网点约10000个,华东地区也有近6000个,涵盖卖场、超市、便利店、学校、政府机关、酒店、办公楼、餐饮门店以及社区冷库等。其中现代商超通路如卖场、超市、便利店等均有多家上游客户的产品需要配送至同一家网点。
综合上述几个因素,领鲜物流旨在利用自己在设备设施、物流网络、运作模式等方面的专业性,在上下游企业之间搭建起一个统一的冷链物流公共平台,实现在自己可控范围内(包括地域、时间)的供应链管理最优化。
多种冷链运作模式
领鲜物流目前主要业务在华东地区,在华东地区总共拥有19个配送中心,通过各配送中心之间的业务衔接即一级干线输送网络十二级区域配送网络,将华东地区客户的订单响应时间控制在24~48小时。
如果需要在下单后的次日将产品配送,按照上述网络体系,在上海地区的一家客户,如果需要在下单后的次日将产品配送至华东地区的相关网点,只要其产品能够提前准备好,领鲜物流就可以帮助他实现需求。如果是多家客户均有相同的需求,则在领鲜的共配体系下可以共同实现,大大降低了社会的物流成本。此外领鲜还专门购置了双温车辆以实现相同网点不同客户不同温度带产品的同车配送。
食品分销物流在华东有三种业务模式:集中式中央大仓管理、分布式多中心管理以及上述二者的混合模式,不同模式有其特点和适用条件,目前领鲜物流几种模式都有,分别用于规模和业务需求不同的各类客户。
集中式中央大仓管理。该模式在上海设立中央仓库,作为库存管理,华东其余城市采用零库存方式,利用冷藏输配送网络,根据订单要求实现48小时内整个华东现代商超的配送。其特点是单中心管理,便于控制库存,操作简便,节省成本,充分挖掘领鲜现有网络优势。
适用客户的特征包括:一是业务量不大,而且以上海为主、华东其他城市为辅;二是客户销售订单中心在上海,总部与物流直接对接;三是销售渠道以现代商超为主;四是双方可以实现信息对接和共享。
分布式多中心管理。在华东设立多个配送中心,每个DC保有库存,负责一定的区域,所有货物由工厂直接输送到位。其特点是能减少输送环节,提高客户响应速度,更贴近一线市场,管理难度增加,可以充分利用领鲜物流华东DC资源及市内配送网络优势。
适用的客户特征包括:一是客户业务量较大,足以支撑分中心业务运作;二是客户的订单管理采用分布式,以独立销售分公司模式运作;三是双方信息共享,多中心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仓库调拨。
混合模式。将集中式中央大仓管理与分布式多中心管理结合使用,即在上海中央大仓保留主要库存,分中心严格控制库存量,充分利用领鲜物流现有的输配送网络和中央大仓低成本的优势,发挥WMS系统的平台功能,进而降低成本。其特点是能够充分利用两种模式的优势。
适用的客户特征包括:一是有库存的业务,比如常温、冷冻等业务类型;二是客户的工厂较多,或者工厂不在华东,但是发货量适中;三是客户的销售模式为华东设有销售总部,同时下面设立有销售分公司,独立核算;四是客户与领鲜物流必须能够实现信息对接,提高供应链的管理水平。
在现代物流业飞速发展的当今,上述不同模式均有赖于信息系统的支持,供应链信息化水平高低是供应链体系优化程度的一个表现。领鲜物流深刻理解到信息化的重要性,较早实施了WMS系统,一方面提升了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通过系统指导业务运作;另一方面也通过系统实现了与客户系统的对接,提高了沟通效率,降低了沟通成本。目前情况下,该对接包括与客户系统的直接对接或利用生成数据的间接对接。通过核心的WMS系统,接收到客户电子订单后,再通过其他信息系统如TMS系统、DPS系统等利用订单数据实现运输线路编排、电子标签拣货等操作。
控制环节,确保全程冷链
作为一家专业冷链物流企业,更要确保和关注整个冷链过程的完整,否则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终端环节。为此领鲜物流除了在上述体系建设上加大投入外,主要还从仓库设备设施、运输设备设施以及相关管理措施上进行全方位的控制。
冷链物流有其特殊的专业性,要求根据产品储存、运输要求,控制好时间以及温度两个关键点,因为这两个重要因素处理不当引起的品质降低具有累积性和不可逆性,为此领鲜物流重点关注易腐产品在存储、运输环节能否始终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仓储环节的冷链控制。仓储环节往往是整个易腐品冷链中的“源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源头没有抓好,后续的努力可能将会白费力气。
仓储环节的主体是冷库,根据产品存放的时间特性,冷库可以分为储存型、通过型、 储存+通过型等三类。领鲜物流拥有的仓库属于储存+通过型,部分产品当天入库当天配货当天出库,部分产品在库内需要存放一段时间。鉴于此,在冷库设计时,领鲜物流就几个方面针对冷链保障进行了充分考虑:
库内布局。优化仓库布局,合理设置储存库、配货库面积以及货架,因地制宜设定库内产品动向,具体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库内空间分隔,根据冷库运作利用率设定最佳库内高度以及库单元;根据冷藏/冷冻库内储存量和配货量的比例关系,科学合理地设置货架布局;根据产品以及库内运作特性,设定合理的储存库和配货库面积;因地制宜,设定出入库、储存、暂存、配货等各环节的产品动向,加快库内运作速度,减少不必要的温度损耗。
由于领鲜物流属于存储+通过型冷库,所以该公司将冷库主体分割为1个储存库和2个配货库,储存库位于2个配货库中间,可同时向2个配货库输出产品。2个配货库各自利用保温板进行了隔断,并且在隔断上安装了大幅的可移动冷库门,可以根据配货所需面积和出货情况打开或关闭,保障了库内温度的稳定同时满足了使用的需要。
门洞的设计。由于领鲜物流业务的特点,每天有多个批次需要出货,每批出货车辆数又非常多,所以该公司根据仓库实际情况设定了18×2共计36个门洞,可以满足单批次36台车同时装货,大大节约了装货等待时间,提高了出货效率,确保客户产品及时出货进入到运输环节。
滑升门和门封的重要性。领鲜物流有36个门洞,即安装了36扇滑升门,由于滑升门处于库内和库外两个环境之间,如果保温隔热效果不好,特别在夏季内外温差达到30多摄氏度时,会导致冷量逃逸。同时,由于滑升门每天上下升降频繁,所以对机械设计要求很高,考虑到上述因素,该公司选择了手动“阔幅”品牌产品,确保了滑升门的保温质量,同时确保了频繁使用中的强度和刚度质量。
作为门洞配套的门封装置也很重要,要百分百地确保装货时没有缝隙成本将会非常高,而领鲜物流采用了自行设计的一套门封装置,使用下来效果良好,并且经久耐用。整个装置包括:半圆形保温门封、顶部枕形门封、D形防撞垫、门洞隔温帘四部分。
其中,相关部件的尺寸上也有一定讲究,如保温门封相对防撞垫厚度要适当厚一点,以确保车辆门框与门洞对接时,有一定的压缩量,以此基本保证车辆门框面和门封面之间是密封的,防止了货品交接时候的冷量逃逸。
冷库运作管理上的注意点。冷库运作及管理科学、合理也是确保易腐品冷链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管理上公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
通过WMS系统根据库内货架布局,合理地安排储藏库内的产品储存货位,结合RF技术引导完成上架、下架等操作,实时维护系统库存数据,保持和实物库存的一致性。通过电子标签拣拣货系统(DPS),有效提高分拣速度,降低拣货差错率。通过上述仓储相关信息系统控制产品上架、下架、拣货等操作,减少无谓库内操作——减少库内产品损耗,加快拣货速度,确保产品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配货,等待装车。通过制度确保装车环节是有序、可控的,绝对避免野蛮装车。确保制冷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转;确保库房清洁,避免冷库蒸发器翅片积灰过多,进而避免集霜过快,不至于降低制冷效果;每天观察并记录库房温度,发现温度有问题及时检查制冷机组是否异常;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运输环节的冷链控制。产品出库后即进入运输环节,运输贯穿整个冷链物流,冷藏、冷冻甚至双温运输,均以保持运输环节中的温度稳定为主要目的。该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冷藏运输车辆的选型。作为运输环节的主体,冷藏车的选型很重要,无论是底盘还是制冷机都不应该出现“小马拉大车”的情况。
箱体要求:保温隔热效果佳,自重轻。箱体内底部采用“T”形钢轨底板,便于空气回流、集污、清洁;箱体开设边门,便于卸货操作,特别对于部分冻品配送,利用边门尽可能地减少冷气外逃。
机组要求:根据运输特性(输送或配送),载货特性(单温或双温)等要求选择质量佳、性能可靠、符合车厢尺寸制冷量要求的机组。领鲜物流目前选择的主要是冷王、开机的独立机组,以满足市内配送运作要求。对于双温运作要求的,公司已经开始采用双温机组,前后仓各配备1台蒸发器,并在车厢内加装可移动的硬隔舱,实现前后舱室温度的精确控制。
输送环节的全程温度监控。领鲜物流已经着手安装车载GPS设备,每台GPS设备附带温控探头,通过GPRS实时上传位置和温度信息,进而可以监控到每台运作车辆的温度变化情况。对于温度异常,可以立即和司配人员取得联系,根据情况做出反应。
运输设备的管理和保养。有好的硬件设施,还需要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才能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制定底盘、制冷机的年度维修保养计划并遵照计划执行,提高车辆在运输途中的维持所需的产品温度的能力;定期检查箱体、门封,必要时进行修理和更换,降低冷藏/冷冻负荷。
科学的装车和卸货方式。易腐品在装车前就应该降温到其储藏温度,应该科学地认识到冷藏车是用来保持产品温度而不是用来降温的;装车前,冷藏车必须预冷到合适温度,同时也是对其制冷能力的检验;产品在车内不应堵住出风口,在尾部/顶部都应与内壁留有一定距离,以利于车内空气的流动;根据送货顺序合理安排装货顺序。
卸货过程应该迅速,卸货结束或暂时中断应该立即关闭车门。
线路编排和网点设置必须合理。对于市内配送线路,由于网点多、开关门频繁,因此线路在编排上必须合理,在配送冷冻易腐品的情况下,如果网点过多,会在不停地开关门过程中造成车厢内温度的阶段性上升,导致最后部分网点的冷冻易腐品化冻。领鲜物流目前一方面通过运作积累运作数据;另一方面通过强大的TMS系统根据网点密集度、收货时间窗口、配送公里数以及相关约束性数据优化运作线路,确保编排出来的线路是合理、可操作的。
有资料显示,在一家连锁餐饮企业的总体配送成本中,运输成本占60%左右,而运输成本中的55%~60%是可以控制的。作为全球最大餐饮集团,百胜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5000家连锁餐厅,发达的物流体系是支持其在全球快速扩张并保持一致水准的重要保障。
相比普通货品,食品的运输保存条件更为苛刻,品项也更杂,这意味着百胜集团的物流管理比一般企业更为复杂。她是如何有效控制成本的?
近日,中国百胜首次对媒体开放了其在华最大的物流中心:马驹桥北京物流中心,揭开物流运作的神秘面纱。通过实地参观考察,我们也从中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细节。
吞吐
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是什么?
按照传统观念,是存储能力。
马驹桥北京物流中心是百胜集团在华18个物流中心里最大的一个,服务北京、天津、河北、陕西、河南及内蒙古的1031家餐厅,最远覆盖到内蒙古巴彦淖尔(配送距离1800公里),全年收发货物3600万箱。
这样一个物流中心需要建多大?
答案是占地67000平方米,真正用来存放货物的干仓、湿仓、冻仓加起来建筑面积只有28000平方米――分摊到其服务的每家餐厅,仅有27.16平方米。也就是说,仓库里平均每平方米每年需要承担1286箱货物的进出。这是任何空间利用大师都无法完成的挑战。
如何实现?
只有加快流转,增强吞吐能力。
干仓(即常温仓库)的货物平均5~7天流转一遍;湿仓(冷藏仓库)的货物每天流转一遍,通常是凌晨4点进货,当天晚上8~9点要求全部送出;冻仓(冷冻仓库)的货物平均10天流转一遍(部分作为战略储备的产品流转时间略长)。
从百胜物流中心的仓库设计也能看出,其核心点是打造吞吐能力。总面积14700多平方米的干仓,展存区就占了1200平方米,达总面积的8%。所谓展存区,其实就是留给运输车辆卸货、装货的作业空间。且展存区被分为进库、出库两大块,分列仓库两边,共设有27个站台门。可以想见,在物流高峰,进出库互不干扰,可实现快速大量的货物吐纳。
所以说,现代物流的核心功能,不是存储,而是吞吐能力。
效期
从面粉、鸡肉到烹饪用具、吸管乃至清洁用消毒水,百胜物流中心为旗下肯德基、必胜客等连锁餐厅提供超过2000个品项的配送。为了做好如此庞大的单品管理工作,百胜物流中心建立了严格的效期管理制度,保证先进先出。
比如,要求供货商在送货时就遵守先进先出原则,如果上一批送到的货是5月1日产,下一次就不允许送5月1日之前生产的货品(尽管也在安全保质期内)。
每件货品入库时都会根据入库时间贴一张彩色标签,用以直观展示货品效期。以红蓝绿白为序,每月一色,四月一轮换。那么,五月入库的货品皆贴红签,而如果五月份在仓库中看到蓝签就要警示了。
当然,蓝签并不一定表示商品过期,不同商品的流转周期不一样,但出现蓝签工作人员会格外注意,防止出现过期损耗。
品项如此繁杂,货物的摆放和管理也尤为重要。百胜物流中心将货架按字母加数字的方式分区编号,货物按位存放好后,都会有一个专属位置编码。拣货人员只要根据这个编码就能准确找到它。
据百胜马驹桥物流中心负责人介绍,拣货时工作人员是不看品名标签的,只看编码取货,可见其精准程度。并且,拣货人员的行进路径也经过优化计算,不会出现需要从东边货架突然跳到西边货架的状况,可以在最短路径内快速完成配单。
冷链
作为餐饮连锁企业,生鲜原料是百胜最重要的配送货品。而生鲜货品的储运,冷链一直是个大难题。对此,百胜物流中心打造了一条全程温控的不间断冷链。
这条冷链的起点,是供应商用独立冷冻车将生鲜货品送至物流中心。物流中心首先依订单对货物进行验收,检查货物是否符合要求,其中就包括检疫证明、到货时的温度等。从收货的这一刻起,物流中心对生鲜货品的温控就开始了。
百胜马驹桥物流中心拥有超过13000平方米的冷冻仓,常年保持-18℃低温。冻仓内除了有电子测温设备每小时测温一次并留档记录,每天还有工作人员巡回测温,保证库内无死角。冻仓站台配有软式防撞门封、快速开启门,在保证装卸货物效率的同时,减少冷气外泄。
在配送上,百胜物流中心采用的是独立双制冷货车,分区温控,可混装冻仓湿仓货品。为给冷气循环留出空间,保证制冷效果,装车是有高度限制的,货物必须离顶22厘米。而在整个配送过程中,车上的温度测量设备会完整记录下一路的温度变化,这些数据后期交给技术部门,会更好地解决路途上的温控隐患。
当货品运抵餐厅,将再次对货品进行温度检测,并把数据记录在发货单上,由物流中心工作人员带回存档。这是物流中心对货品温控的最后一站,也是餐厅接力货品管理的第一站,整个冷链实现了无缝衔接。
分工
现代物流的实质是“信息流+实物流”,而百胜马驹桥北京物流中心靠着四大部门的协作,完成对这两大块的整合(如图所示):
首先是客服部,收集所服务餐厅的需求,安排送货计划;
然后是定存部,控制库内货物的多少,向供应商提出进货计划;
跟着是仓储部(也是四个部门中最大的部门),负责所有库内货物的管理,包括入库、理货、拣货、装车等一系列流程;
穿梭车货架系统是指在货架特定的导轨上行的前后穿梭的小车即穿梭车,车体或台面可上升或下降,提升与下降托盘货物,将托盘货物依次归位的一种系统。小车由无线电遥控,车载电池提供续航能力,主要依靠四个轮子前后行走。
判断穿梭车的优劣主要看其功能、尺寸、行走提升速度、承载能力和电池续航能力。目前市场上的穿梭车主要分为进口车型和国产车型两类。进口穿梭车在国外已经推广了20多年,整体设计比较成熟,硬件故障率低,在软件方面,可通过实时输入的程序调整穿梭车的作,来达到更多人性化的功能。而国产穿梭车多是根据国外的经验自主研发,硬件及软件的开发处于不断更新的过程巾。
穿梭车主要功能包括:
1 单个托盘存取;
2 自动托盘存取;
3 指定数量托盘存取;
4 货物清点、整理、换边;
5 货物先进先出、先进后出;
6 低电量提示保护-自动回到起点;
7 快速充电。
穿梭车货架系统的特点在于:
1 货架的结构合理、稳定;
2 货架可设计的深度大且存放密集;
3 在同等条件下,叉车类型的选择多;
4 可选功能多,操作简便;
5 穿梭车对于货物的单元化包装有一定要求;
6 现阶段穿梭车成本较高、标准不一。
几类货架的优劣势对比分析:
就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仓储系统中常用的货架类型主要有:横梁式货架、窄巷式货架、双深度货架、驶入式货架、后推式货架、重力式货架、穿梭车货架等。
(一)横梁式货架
横梁式货架是物流仓储中最简单的货架系统。叉车可以随意存取系统中任何一个托盘货物。此类货架系统的设备投资成本低,且具有可捌性和适应性。但由于叉车巷道较多,存储密度低,只可利用30%~35%的仓库空间。
(二)窄巷式货架、双深度货架
窄巷式货架、双深度货架都属于横梁式货架的改进型,需要通过特殊类型的叉车来存取货物,高度及深度方向的利用率要高于磺梁式货架,但其成本略高于横梁式货架,空间利用率45%~60%。
(三)驶入式货架
驶入式货架属于密集存储型货架系统,投资成本低。货物存取先进后出,适合存放批量大、品项少的货物。叉车需驶入货架巷道内操作,货架深度一般不大于10个托盘深度,所以存取货物效率低。空间利用率60%~75%。
(四)后推式货架
后推式货架属于密集存储型货架系统,投资成本较高。货物存取先进后出,适合批量大、品项多的货物。叉车在货架外操作,通过推送小车完成存取作业。货架的设计深度一般最大5个托盘深。存取效率比驶入式货架高。空间利用率60%。
(五)重力式货架
重力式货架属于密集存储型货架系统,投资成本高。货物存取先进先出,适合存放批量大、品项多的货物。但对于托盘的底面有一定的要求。空间利用率80%。
(六)穿梭车货架
穿梭车货架属于密集存储型货架系统,投资成本较高。货物先进先出或先进后出,适合存放批量大、品项多的货物。但对于托盘的底面有一定的要求。空间利用率80%。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货架系统造价低廉,但空间的利用率低,货物的周转效率不高。而较先进的货架系统的空间利用率虽有大大提升,相应成本也有所提高。与其他类型货架系统相比,穿梭车货架系统在仓库空间的利用率、货物的存取效率及货架投资成本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
在货架系统的选择方面,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包括存储物品的特点、物流要求等来选择适合的仓储解决方案。
穿梭车货架系统的具体应用
穿梭车货架系统依靠穿梭车在货架轨道中可自行堆栈的特性,托盘货物的深度设计可以尽可能多,并且每个单元中可存放不同品项的货物。存放的货物可根据不同的品类、不同的批次,实现大批量的有序存储,方便仓库管理。(参见图1)
穿梭车货架系统在设计时,可以根据仓库的长宽尺寸,顺着物流动线的方向布置。利用穿梭车货架系统的深度优势,设计为一端入货,另一端出货,即货物先进先出。从而货物在出库时,可以大幅度减少叉车的行驶距离,进一步提高货物出入库的效率。(参见图2)
综合考虑穿梭车货架系统的特点及功能,其对于仓储容量要求大、货物批量与品种数量(SKU)较多及出入库效率高的仓储需求有相对较明显的优势,所以在快速消费品行业、冷链仓储行业、食品饮料行业、医药、烟草等行业特别是生产型企业的原料仓库都有很强的适用性。
现阶段,自动化仓库已成为现代仓储的发展热点,自动化立库纷纷“拔地而起”。穿梭车如果只是配合叉车来完成存取作业,只是一个半自动化的物流系统,自动化程度不高,相应的人员配置也没有太大的减少。穿梭车应用到自动化仓储系统(AS/RS)的案例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利用穿梭车本身的配置与堆垛机相互通信,配合仓库管理系统,构成了穿梭车立库(参见图3)。该方案既可以减少传统自动化仓库中堆垛机及巷道的数量,又可以更大地利用高度和深度的空间,从而增加仓库利用率,降低系统投资成本。
从以上方案的对比不难看出,在相同的仓库内,采用穿梭车立库方案能存放的托盘数量要比双深度的立库方案高11%。双深的立体库方案需要多配置2台堆垛机,相同价格可以配置8台穿梭车,而穿梭车立库的方案只需要配置6台穿梭车。另外,穿梭车先进先出的出货顺序,也可以配置为相邻两台堆垛机配合存取货物,使货物的流转更灵活。在一台堆垛机维护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穿梭车从另一端对货物进行存取操作,应急能力更强。因此,在出入库量满足的情况下,选择穿梭车立库的方案,可以提高库容,降低投资成本。这种方案非常适用于建库成本较高的冷链仓储行业,并能大大提高后期的仓储收益。
目前,上海鼎虎已经在食品冷链、快消品等行业成功实施了多个穿梭车货架系统的项目。以下是上海鼎虎为某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客户规划的穿梭车货架方案。
客户对于仓库的需求有:
1 要求存放的货物品种(种类)较多;
2 进出库批量非常大;
3 要求尽可能利用仓库空间,并确保物流动线作顺畅。
1 引言
低温冷冻品绝大多数是农副产品,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和保鲜期,由于对物流及时性、恒温性和多样性的高质量要求,在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冷链的各个环节损耗严重。在物流中,这种食品资源的巨大损耗又是非增产技术所能弥补的。加之,食品行业现有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多品种,少数量”的消费模式的要求。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发展,尤其是追溯技术的兴起,为提升冷链物流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无论是在储存、搬运、销售或是配送阶段,实现实时物流跟踪,建立信息追溯和信息共享机制,成为当前食品冷链有效解决物流追溯问题的关键。
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述评
Golan E等(2002)通过对美国生鲜农产品、谷类和油菜以及牛肉制品的调查研究发现,三者经食品供应链跟踪后,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在美国,大多数要求召回的食品和农产品都被公布在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和检验服务的官方网站上,以便消费者根据食品包装的标识信息来判定有问题的食品和农产品。有些企业则通过使用先进的RSS条码系统和EAN/UCC全球统一标识系统,更为具体地揭示食品供应链的标识信息,如每种产品的种子、施肥、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生产时间、生产线、生产地、生产所使用的技术和生产次序,等等。一旦某种产品出现问题,这些标识信息将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在欧洲,欧盟已经采用EAN/UCC系统,成功地开展了对牛肉、蔬菜等食品追踪的研究。通过采用条码、GLN可以对食品冷链全过程中的产品及其属性信息和参与方信息等进行有效的标识,以实现食品跟踪与追溯。
比较而言,国内学者对于食品冷链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现状及发展对策,如曹锋杰(2003)、刘宏伟(2004)等。在物流信息方面,张建华等(2005)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和RFID技术,给出了基于RFID的现代食品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总体结构、子系统设计方法,并结合GIS和GPS等无线通讯技术,给出了系统的综合集成模型。
3 食品冷链物流可追溯技术
3.1 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成本相对较低的物流信息技术,为冷链物流追溯提供了可行性。一维条码系统一般包括编码技术、光传感技术、条码印刷技术和计算机识别应用技术。一维条码技术属于自动识别范畴,能够准确地将信息识别、编译、最终输入到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其特点是识别速度快,准确率大大提高,制作相对简单,与之配套使用的阅读器、打印和印刷设备也相对成熟。在冷链各环节中,针对不同食品,可采用不干胶、PVC条码绑带标签或防盗扣等标签,实现流通阶段个体识别,仓储时采用手持条码读取设备辅助作业;在超市POS则进一步发挥了条码标签的作用,特殊条码标签在售出后可回收,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因此,一维条码技术是开发冷链物流可追溯系统中最为经济实用的技术。但是,一维技术的信息容量较小,码制占据的面积较大,低温、潮湿、多霜等复杂环境对标签要求较高,追溯信息标识到追溯单元上的自动化成本较高,同时受识别设备的影响,其实时性也不是很强。
二维条码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编码来源广泛、加密程度高等特点,随着成本的降低,将更好的弥补一维技术的不足。近年来二维码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手机内置的解码软件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使用基于二维码所提供的服务。消费者通过手机实时读取冷藏食品二维标签的信息,获取各环节追溯信息,在预置二维条码软件的手机普及的不久将来,将会非常有效的解决条码识读设备携带不便、信息量小、时效性差等冷链物流追溯问题。
3.2 射频识别技术(RFID)
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发射机(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数据传输以读取数据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使用RFID技术结合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通信,其目的在于提高信息的采集、传递的效率,对食品有效地进行标识,把分散的信息集成起来,从而达到追溯的要求。以商品猪肉供应链为例,为了实现全程的跟踪和监控,追溯体系需要在商品猪肉供应链的各关键节点——生猪养殖场、市境道口、屠宰场、批发市场——设置控制点,使用RFID标签记录追溯所需的信息。
3.3 数据库技术
良好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库,物流追溯实现的基础是物流信息数字化,要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必须借助信息数据库。要实现食品冷链质量的可追溯,从食品的源头信息获取到最终交付顾客手中的信息存储,建立数据库是重要的支撑。在食品冷链物流追
溯系统设计中,可以采用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关系型数据库,通过建立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即建立E2R模型,来实现对物流信息和数据的存储、加工和处理。结合标签技术,与厂家数据中心相连的PC端上的小标签初始化装置读取小标签的UID号,从厂家中心数据库获取相关产品信息及PID号并写入,绑定信息传入厂家中心数据库,每一环节信息写入后,终端消费者就可以根据标签信息进行冷链物流全过程跟踪了。
4 食品冷链物流可追溯系统模型设计
4.1 系统模型
针对食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建立基于RFID技术的食品冷链物流可追溯系统模型,食品的可追溯总体技术路线遵循着“供应——生产——销售——消费者”这样一条完整供应链,整个供应链过程需要实现低温环境。以肉制品为例,在原材料采购的源头,通过装有电子标签的耳标,建立每一头牲畜的养殖档案,通过标签阅读器将数据汇总至中心数据库;在屠宰场通过称重平台和为生肉佩戴钩型标签记录整个屠宰过程并将各种数据传送至中央服务器;在加工分割肉工作中,通过标签打印机打印便携式条码标签标识分割肉制品,建立相关的信息追溯系统,以此详细记录分割肉的生产过程以及各种数据并汇总到中央服务器;最后在无线网络可通过移动标签或者序列号对肉产品进行查询,以此建立牲畜养殖及肉制品生产、销售全套管理系统。
4.2 功能及流程设计
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系统是对各类食品物流信息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组织、存储、更新和维护,最终方便各节点、消费者、监管部门进行追溯查询。主要功能模块应包括:数据库系统、电子商务查询系统、标签管理、车辆定位、安全检测等。这些功能实现的基础是:食品冷链中各节点都必须按照既定的格式详细记录食品的进货和出货以及中间加工过程的信息,并严格实行食品的批号管理,追溯系统必须记录食品从生产基地(或农户)发货直到消费者收货为止的整个过程的产品批号,以此保证整个物流过程可追溯的连续性。
具体的物流和信息流程可以设计为:利用RFID数据采集技术,将食品产地信息、车辆信息、食品信息等信息写入RFID标签,获取初始信息,然后RFID阅读器部署在生产、加工食品仓库、配送中心、运输食品的车辆、收费站、港口、码头、仓库、货场等不同站点,阅读器以一定的频率自动无线扫描途经的RFID电子标签,将扫描后的信息通过信息通道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启用GIS,一方面将各类信息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通过电子地图实时显示食品的种类、数量、来源、去向等信息,方便管理人员管理。如果运输过程中出现危险事故,可以通过GPS/GSM远程控制执行指令到载有GPS/GSM接收器的车辆,通知司机调整行动计划,同时改变电子标签中存储的信号量值,监控中心通过机站检测到该增量信号时发出警报,在电子地图上突出运输车辆的方位以及运输物品信息。在终端消费者层面,为了让消费者清楚地了解保鲜食品的生产模式,以及保鲜食品的质量,可以开发集成免费电话、短信、互联网网络、手机二维条码的电子商务综合平台。这个平台能确保保鲜食品厂家与消费者的信息共享,提高消费者对厂家的信赖。
4.3 开发建议
4.3.1 系统中标签形式的选择
在生产阶段,电子标签上主要记录生产养殖的相关信息,如养殖场编号、运出时间、运送批次等,而且这些信息要和生产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相联系,以便查询生产过程的细节信息。在各个生产企业都设置RFID读写设备,可以实现食品信息的写入。在加工环节,采用的电子标签内含有食品在生产过程的相关数据和加工环节中添加的信息,如加工企业编号、加工日期、加工批次等。这些信息和企业当地数据库相关联,便于食品管理中心查询。加工企业和食品进口企业都配备RFID读写设备。在运输环节,集装箱运输采用的电子标签数据内容包括集装箱内食品信息、食品温度信息、车辆置信息、运送车辆信息和运送时间等。这些信息和物流企业本地数据库相关联。在仓储环节,可以主要选择成本更为低廉的条码标签,结合关联数据库,标签内关联原来食品信息,并且记录安装时间和批次。仓库内部在叉车或者工作人员身上佩带RFID电子标签,内有员工或叉车的ID号,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使得仓储过程更加高效快捷。在食品配送和销售环节,配送车辆实现GPS定位,相关食品的标签亦可以条码标签为主,在一些重要食品上加贴电子标签,而在一些廉价的食品上则采用条码,两者信息相互关联,以方便销售人员和消费者的及时识读。
4.3.2 数据共享和信息平台建设
从市场对冷库的需求趋势来看,我国现有的冷库容量还十分不足;同时,市场上大部分冷库是以前按土建工程的模式建造,建筑结构不合理;部分冷库内部设备老旧,制冷系统落后,不适用于现代冷链运作模式。由此可见,进行冷库改造建设显得十分必要。这不单单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更是我国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的驱动力。通过冷库改造建设实现冷库资源的补给及提升,能够产生多方面的价值:
一是企业合规经营的必要条件。当前,合规经营的价值对医药企业及医药物流企业体现更为明显。按照新版GsP要求,到2()16年,医药零售企业均需配备药品阴凉、冷藏储存设备,未达到要求的不得继续从事药品经营活动。
二是满足企业对干仓与冷库的配套需求。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是生鲜电商已成为企业新的市场发力点,对配送型冷库的需求十分迫切。对部分干仓进行改造,实现干仓与冷库的配套,有助于电商、零售、物流服务企业的业务发展。
三是进行专业改造,促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在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下,部分企业需要实现产业转型或升级,例如,由普通物流服务向冷链物流服务转型,或者由普通产品生产向具有冷链需求的产品生产转型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对冷库有需求,将厂房、车间或者干仓改造成冷库,对于企业业务转型产生巨大的价值。
四是冷库性能改善升级,促进企业长久发展。通过对冷库作业效率、节能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改造,能够使冷库适应当前市场需求,使企业更加具有竞争力,同时还能够为解决我国冷链企业高耗能问题贡献一份力量。
二、冷库改造的主要形式
冷库改造虽然能够节约成本,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但并不是所有形式的仓库都可以改造成冷库。中机十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冷链工程研究院承接了国内众多的冷库改造建设项目,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赵全华副院长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当前冷库改造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厂房、车间或者干仓改造为冷库
目前,市场上的“冷库改造”多数是对厂房、车间或者干仓进行改造,通过对库房建筑的改造和冷库设施装备的添置配套,使得原本没有温控条件的厂房、车间或者仓库成为冷库。
此类改造能够满足企业多种需求:一是能够满足企业对干仓和冷库的双重需求。二是满足企业对冷库地理位置的需求,有些时候现有冷库的地理位置具有局限性,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新建或者找到适用的冷库。例如,企业需要冷库贴近冷链终端客户,但在有些区域内无法找到面积和容量都与企业需求相符的冷库,这时将现有厂房、车间或者干仓改为冷库就具有绝对优势。
2.老旧冷库改造升级
设备不足、技术老化或库体容积不够等问题,使得现有冷库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要么重建冷库,要么对原有冷库进行改造。在这两种方案中自然是推荐冷库改造,因为如若重建冷库,同时运行两个冷库费用是非常高的,也会增加箭理上的难度。
此类改造项目一股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例如,建筑构造、墙体荷载、可扩展面积等。如果老旧冷库基础条件不能满足改造需求,冷库改造也无法实现,如果条件允许则可通过技术改造升级,提高冷库可用性、易用性以及安全、环保、节能水平,达到企业使用需求。
3.不同温控需求的冷库改造
由高温库、冷藏库改造成低温冷冻库,会涉及到地坪通风,保温,制冷系统的调整;由低温冷冻改造成高温库、冷藏库虽然无需修改保温和地坪通风,但是需要对制冷系统和消防系统进行调整。
赵全华强调,通常冷库一旦投入使用,尤其是低温冷库投入使用后,就很少会进行改造,因为,冷库改造不仅会影响冷库的正常运行,货物倒库时还会产生货损。因此,投资者在初期就应对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进行深入定位,确定不同温区的比例,同时应增加多温区的设置,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三、冷库改造应慎重选型
目前,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冷库需求,引发了我国建设冷库的热潮。值得关注的是,很多企业在新建和改造冷库时缺少调研,并没有认清需求就盲日行动,导致新建或改造的冷库不能满足企业运营要求或者不能为市场所用,造成资源闲置,资金回报慢,甚至扰乱了市场。
1.准确把握市场需求
不同的市场需求以及运营方式决定了冷库的定位与改造建设的方向,因此企业在采取行动前一定要准确把脉市场需求。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一方面应根据市场所需改造建设冷库。如果是为了给客户提供冷链物流服务,那么就应该提前调研,了解该地区冷库饱和度是多少,是否真正需要建设冷库;要考虑改造建设的冷库交通是否便利,能不能达到运输配送的便利性;同时,还要考虑所在地区的限制条件。
另一方面应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内部使用的冷库在进行改造建设前,一定要明确使用目的,制定长期经营发展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营运情况来决定改造建设的冷库类型、规模等。
2.选择适合的冷库类型
只有深入了解各类冷库的建造特点、应用范围,才能结合原有建筑特点,最终确定适合改造成哪种类型的冷库。根据目前主流冷链企业的商业模式,冷库类型可相应分为储藏型、市场型、区域配送型、城市配送型、产地型。
(1)储藏型冷库。该类冷库主要用于水产品、肉类等冻品储存,市场保有量最大。
建设特点:温区设计比较单一;对存储量有一定要求;对发货区面积、温度要求较低。甚至没有做到温控。
(2)市场型冷库。该类冷库除了需要具备一定存储空间外,还需要考虑市场内商户租用方便等要求。
建设特点:以多层建筑或小型冷库为主,建筑每层高度5米左右,需要考虑冷库拆分的灵活性,商品存放以地面堆货形式为主。
(3)区域配送中心型冷库。该类冷库一般作为中央配送中心CDC及区域配送中心使用RDC,储藏功能大于配送功能。
建设特点:对收发货区域面积和温度有一定要求,商品存放多为货架形式,冷库高度一般以货架高度来确定,货架高度以4层以上为主,部分冷库采用了8层货架高度。
(4)城市配送型冷库。配送功能要大于仓储功能,对商品处理的时间和效率要求较高。对于连锁商超配送中心特别是电商宅配型冷库,还要考虑设置拆零、简单加工、包装等区域。
建设特点:该类型冷库选址优先考虑距离门店或客户最近、交通最方便的位置。对冷库的通道设置、存储货位、分拣、理货、进出库等方面有很高要求,同时,多温层布局是城市配送型冷库的主要趋势,甚至还要考虑配备常温仓库。
(5)产地型冷库。该类型冷库多为储藏型,对蔬菜、水果采摘后进行预冷处理。近几年新建的产地型冷库越来越多地配备了预冷间或预冷设备,增加了分拣、初加工、包装等功能。
建设特点:选址多接近农产品供应源头,建设成本较高,是解决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问题的必要设施。
四、掌握冷库改造建设要点
1.厂房、车间或干仓改建冷库的关键点
赵全华强调,在冷库改造建设设计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国家相应规定以及企业需求对仓库选材、制冷系统等做出正确决定;同时,需要严谨考虑冷库的温度设置,如果是低冻品库,涉及到地坪通风、冷库的保温要求、保温板的防火性能要求以及物流设备的吊挂、顶板保温板的吊挂等问题,原有厂房是否需要满足。
普洛斯中国在国内投建了大量的干仓,近年来也进行了大量冷库建设改进项目,例如,国药、上药、康德乐、UPS-默克等诸多医药库改造,以及百盛、美冷、郑明等企业存放食材的干仓改造成冷库项目。普洛斯投资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沁亲自参与了其中多个冷库的改造,他表示,当在原有的厂房中改造建设冷库时,必须结合建筑本身、库房等条件来设计实施,在冷库改造建设中必须把握以下关键点:
(1)原有仓库的保温结构。与仓的维护采用的多是柴笨乙烯双面彩钢板或岩棉板结构,基本没有保温条件,在改造建设时,需要结合库房外环境、季节和用电情况等,配置必要的保温材料,通常包括库墙、库顶和地面等材料;还要考虑消防要求和成本问题。
(2)原有仓库顶部钢结构承重是否可行。冷库改造建设需要相关设备、顶板保温板的吊挂,有少数干仓顶部采用弧形圆管网架式结构,其荷载有限,不能承受大面积的冷库顶板重量,改造时需要注意原有厂房是否满足设备安装的荷载需求。
(3)湿度和温度兼容、很多冷藏产品有湿度控制要求,而制冷往往又与湿度成矛盾关系,需要进行必要的计算以保证两者的合理配置。同时,地面保温部分应根据温度的不同,需要将地基下挖做好防水防潮层与保温层。
(4)电力和消防设备是否满足需要。对电力系统和消防,干仓往往只保证客户在库区的照明电力需求,故原有的电力供应可能没有考虑到后期设备使用,而冷库通常电量需求很大,所以在改造冷库时需要注意电力线缆的承载;同时,外界电力扩容,还会涉及额外工程和较大的成本支出。此外,由于冷媒不同、保温材料附着和设备等问题,都会涉及不同的消防要求,如:0℃以上的库区,在一定环境温度下要注意冷凝水的形成。
(5)制冷系统的选用。从制冷工质角度来看,目前有氟利昂、氨、二氧化碳等多种工质可选择;从库内制冷设备方面,也有风冷、水冷等不同种类;在布局上,要考虑不同存储产品和操作模式应配置不同的冷量送出方式;库外装备则要适应室外面积、空间和环境因素等。
(6)库门与窗户改建。由于门窗有开闭的需求,因此其本身的保温和动态保温问题需要考虑。
(7)加热问题。在特定的环境和季节,必须考虑库内加热以维持特定温度需求。
(8)对相邻库区的影响。由于冷库温度低于相邻干仓的温度,会导致相邻库区墙体产生冷凝水,从而造成临库的湿度问题。
2.老旧冷库改造的关键点
由于老冷库建设时存储空间及容量是根据当时的生产需要等情况决定的,往往存在设备陈旧老化,耗能过大等情况;管道腐蚀现象比较严重,极易发生漏氨等事故,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当对老旧冷库改造,一般不会停止正常生产,那么如何保证在改造过程中不发生事故,又不停产,需要严格把握各个环节的改造方案,具体如下:
(1)制冷系统的制冷剂抽空方案。尤其是氨制冷的冷库,由于氨属于有毒的制冷工质,对不符合氨制冷管理规定的企业,必须进行改造,才能杜绝隐患。在冷库改造开始前,需要制定合理的制冷剂抽空方案,明确说明抽空部位的阀门关闭和开启状态、抽空的时间、抽空制冷剂的去向、空气循环时,空气进口的位置等。
(2)旧设备的拆除方案。制冷系统的大多数设备都是压力容器,旧的压力容器拆除时应现场解体,作报废处理,不能再次使用。拆除时由于设备中可能积存一些油,应采取防火措施。
(3)新设备的安装方案。包括设备的吊装方法、新制冷管线的连接工艺、气密性实验、连通系统试运行等都需要详细规划。
五、改造建设冷库应符合相关规定
冷链物流运输工作的整个流程不仅工序多,而且信息流通不畅,这就使得冷链物流运输服务网不够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物流运输的速度与质量。所以,GPS技术的应用使得冷链物流运输能够及时掌握运输链中产品数量、运输位置、运输途中物品存放的温度等,通过GPS技术监控运输的中需要提货或者补货的信息,实现动态监控,加强对冷链物流运输的管理。
一、冷链物流运输中应用GPS技术的重要性
(一)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GPS技术运用现代技术发挥分组交换技术的强大作用,实现了用户同时占用多个无线信道,与此同时每一个无线信道又可以实现被多个用户共享,提高了资源的有效性。GPS技术本身具有超过60kbps的运行速度,GPS技术提供分组、发送、接收等功能实现用户全天候在线。在计费方面,GPS技术是按流量和时间计费,这就使得用户所花费的流量费用大大降低,降低了服务成本,GPS技术通过信息的时时传递,提高冷链物流运输的技术管理水平。
(二)提高冷链物流运输的经济效益
GPS技术可以实现永远在线,相比较于其他导运设备GPS技术却是费用相对较低的最优选择,这是因为GPS技术通过通信流量计费,在没有通讯内容时是不计入收付费标准的。到目前为止,GPS技术最高的传输速度为55.6Kbps,在理想的状态下可以达到100Kbps,在具体工作时GPS技术可以每5秒钟对运输车辆进行一次扫描,实现循环式信息采集,这样的工作效率一个月的消费还不到10元,因此, GPS技术受到广泛欢迎。
(三)提高冷链物流运输的管理效率
冷链物流运输业不断得到发展,这就对其工作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GPS技术被应用于冷链物流运输以来,工作人员的素质、行业规范不断得到提高,管理理论也得到创新,管理技术得到提高。
二、GPS技术在冷链物流运输中的设计内容
(一)GPS技术的控制平台
GPS技术的信息系统采用web Service管理平台将管理信息向外发送,web Service管理平台将被设置为基础模块,从最基础的信息到复杂多样的商务处理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这样一来其他程序或者操作系统就可以借用此平台实现任务部署。另外web Service管理平台还有另外一种服务构造,也即是应用时时集成服务。这种服务相当于技术指导,描述网络服务的全部功能,并将这些服务项目进行资源整合。在应用时执行功能将协作请求与服务协作者进行转化,进而反馈调用信息留作备用。
(二)GPS技术的系统集成平台
GPS技术的系统集成平台由八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数据库集成、GPS传送系统、GPS系统系统、Web服务器、GIS控制台、温度控制服务器、总调度、决策中心等。这个集成平台可以将检测、控制、管理、指挥、警报、定位等功能融合在一起,提供强大的监控网,实现信息共享。其中传输服务功能能够利用通讯平台的信息为监控提供数据交换,并兼容监控台的登陆、下线、注销等功能。 GPS技术的系统集成平台支持的监控中心可以超过250路,客户监控终端可以通过DDN、ISDN等电话线或者无线服务访问监控中心。
(三)GPS技术的数据结构设计
GPS技术的数据结构设计包括RFID数据设计,用来储存冷藏货物相关信息,数据库设计,主要用来储存冷藏货物在运输时产生的相关信息。RFID数据设计的数据项目主要包括:运输货物的编号、货物存放位置、货物运输类型、运达地、运出地、买卖双方物主信息、货物到达最终时间期限、取货人的信息、货物重量以及体积、货物运输时的温度以及湿度、货物的存储期限、货物目前所在仓库,仓库信息等。数据库设计包括:运输车辆的相关信息,例如,车牌号、车型、颜色、数量、运输时间、差旅费、维护耗时、车辆将精确位置、司机等。
三、GPS技术在冷链物流运输中的应用
(一)运输车辆时时跟踪
运输车辆是冷链物流运输的主要载体,使用GPS技术可以对运输车辆进行时时跟踪,通过GPS定位显示车辆的位置、速度、车辆所处道路、最近冷库等信息,这使得车辆在运输时的运行信息更加直观,方便控制台实施监控。
(二)控制台运行监控
控制台在实施监控时可以多个窗口,多个屏幕同时进行监控,对车辆的运行情况实现多维度监控。当车辆到达一个地方后,控制台能够准确获得车辆位置以及运输货物的相关信息,为运输车辆提供运输里程信息,及时分析车辆时速是否符合标准等,保证运输车辆在指定时间到达运输地点。当运输车辆出现意外,监控台可以及时获取车辆的位置、状况,并为司机的行动做相关指导,及时做出判断与决策,降低事故损失。
(三)运输信息查询
应用GPS技术可以直接获取运输车辆所在地理位置以及运输路线、运行时间、运输里程等,运输车辆上的GPS装置可以将运输车辆的反馈信息自动传送至监控中心,并将运输车辆在运行时所产生的数据与预计数据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当数值超过一定范围时及时提醒司机,发出报警信号,为司机下一步要进行事项提供行动方案,减少人员、车辆、货物发生事故的几率。
(四)监控中心的指挥与调度
监控中心是冷链物流运输的总控制台,通过GPS技术提供的车辆运输情况信息对运输车辆实施动态指挥,通过多方面的调度提升运输车辆的实际运载率,在更大程度上减少车辆的空驾率,避免运输成本浪费,提高运输车辆的运输效率。
(五)监控中心的运输线路规划
监控中心根据运输车辆所载货物的类型、运输时间的要求等通过GPS技术规划最佳运输路线,例如,运输最快路线、运输最简路线、经过路桥次数等。监控中心将路线设计好之后通过GPS技术所拥有的三维导航功能将运输路线传送给司机,为司机提供运输参考。
结束语:
综上所述,GPS技术在冷链物流运输中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时时跟踪、定位以及导航,还可以提高运输车辆的监控效率,为车辆提供最佳运输路线,保证货物及时到达,提高运输效率。另一方面GPS技术还可以为冷链物流运输管理提供方便,提高运输成本的使用效率,经济效益与社会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娜,李锐. 浅议RFID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2011,03:82-83.
[2] 周磊. GPS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运输过程的应用[J]. 现代商业,2011,06:114-115.
[3] 徐耀群,倪超. 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绩效评价述评[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38-43.
[4] 肖红.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物流工程与管
理,2014,11:6-7.
基金项目: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物流管理专业未来五年人才需求情况分析”(编号:JYYB201504)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在外需疲软、内需回落、深层次结构变动等力量综合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剧。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步入7万亿俱乐部的经济大省江苏,面临“爬坡过坎”关口的考验,传统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外向经济需要提升档次,农业需要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不仅要关注农业生产,还要关注农业流通,尤其是影响农业流通效率的物流。推动农产品物流发展,冷链专业人才是生力军和主力军。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全国农业高职院校的排头兵,应结合产业特色和学院优势学科,重新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为江苏、全国培养更多的冷链物流人才。
1.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需求背景
1.1农业生产平稳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蔬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40%,每年约有4亿吨进入流通领域。2014年,全国肉类总产量8707万吨,比上年增长2.0%,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增长4.5%;江苏蔬菜产量5416.971万吨,瓜果555.4563万吨,肉类3794576吨,禽蛋1969679吨,牛奶产量607200吨,生猪出栏3073.6万吨,家禽75739.6吨,水产品518.8万吨,农业生产平稳。
1.2冷链物流需求激增
2014年是我国冷链物流真正快速发展的一年,天猫、京东、苏宁易购、顺丰优选等一线电商纷纷高调进军生鲜市场,生鲜电商崛起赋予了冷链产业新的商机;冷链市场达11200万吨左右,较2013年增长了近22%,地域范围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北京、天津、大连、山东、上海、广东、江苏等;全国冷库总量达3320万吨,比2013年增长36.9%。2015年,全国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冷库库容年均增长20%,新增冷藏车4万辆,年均增速32%。
1.3冷链物流人才严重不足
我国开展冷链物流研究和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开设冷链物流专业院校不足15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以快递、国际货代、仓储管理、货物运输等方向为主;部分院校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制冷技术等不同层次专业,可以培养冷链相关人才。全社会冷链物流从业者基本上是从工业品物流或其他工程技术类专业改行,国外优秀人才回国较少,全社会冷链物流人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企业人才需求,更不要说疫苗等医药冷链物流企业。
1.4涉农院校专业特色明显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乃至南方14个省市唯一以培养农牧科技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学院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设有动物科技、食品科技、水产科技、动物药学、农业物联网、农商管理等10个二级涉农院系,设置46个涉农专业。现有2个国家级、14个省级、12个市级及8个院级研究平台或研究所,学院农业特色优势明显。
2.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需求
2.1 冷链物流典型工作分析
冷链物流是指一些特殊产品需要从原料生产、采购、加工、运输、配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中保持全程适度低温,主要产品包括果蔬农产品、肉类、水产品、禽蛋、奶产品、特殊食品及部分医药产品。根据相关产品特点及业务内容,冷链物流不仅要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自然、经济、制冷、冷冻冷藏、生物、保鲜、检验检疫、包装、通讯、定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自动识别、物联网、冷链物流追溯、冷藏运输、冷链物流标准等专业知识与技术。结合作业流程及工作任务,冷链物流主要分冷藏冷冻货物采购、冷藏冷冻货物储存、冷藏冷冻货物运输、冷藏冷冻货物销售、冷藏冷冻货物配送、冷藏冷冻货物信息处理等岗位,每个岗位下面包含若干个子岗位,例如,采购岗位需要有自然与经济调研、订单与合同处理、包装、检验检疫等专业岗位人员,冷藏冷冻货物储存岗位需要理货、库管、检验、生物、保鲜、制冷等人员等。
2.2 冷链物流人才技能素质分析
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教育特点,高职冷链物流教育应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注意能力中的技能培养,但也离不开知识和素质教育,知识与素质是学生提高与发展的基础。冷链物流知识不能仅限于传统物流知识点,还应包括制冷原理及选择、生物保鲜、包装材料、食品营养与质量、特殊品检验检疫、堆码等;冷链物流能力包括冷冻冷藏技术应用、保鲜技术应用、信息及通讯技术应用、冷链物流组织与协调、电商营销、冷链流程优化与供应链管理、问题分析与改进及社会交际能力等;素质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严谨的思维模式等。
2.3 冷链物流人才层次分析
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是提高农产品、食品及医药用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冷链物流人才主要包括研究型冷链物流人才、管理型冷链物流人才和操作型冷链物流人才三类。不同类型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定位,选择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如研究生和研究型本科教育着重以培养冷链理论研究、冷链技术研发等研究型人才为主,如生物保鲜技术开发员、新型保鲜材料开发员、物流技术和设备研究员等;应用型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培养冷链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类管理人才,如冷库主管、冷链运输调度员、冷链项目主管、配送中心主管等;高职及中职院校培养以冷链物流技术操作的现场作业人员为主,如冷库保管员、收发货员、配货员、品控人员等。
3.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培养路径
3.1 明确专业冷链人才培养方向
目前,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储配物流,储配物流涉及仓库管理、配送管理、货运管理等作业内容,涵盖企业有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学习知识点多,特色不明显。新常态经济下,未来五年内,学院可以结合现代农产品流通和本地生物医药产业特点,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学院不仅有畜牧兽医、动物药品、水产、食品技术等特色专业,而且有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关联专业,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可为:面向农业生产与经营企业、药品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培养掌握现代冷链物流技术、保鲜技术、冷库、冷链配送及运输等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物流人才。
3.2确定专业冷链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开展冷链人才培养较晚,冷链企业生产与经营处于摸索阶段,冷链技术仍在引进与研发。学院应加强与河南众品、雨润、顺丰优选、国药控股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研究企业物流冷链人才需求,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工学交替、顶岗实训、教师顶岗、企业导师进课堂及实验室资源共享等形式;加强与冷链研究机构合作,物流、食品技术、水产技术、药剂等专业老师与科研院所不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前沿讲座、科研项目合作,提高学院制冷、食品工程、食品分析等理论与实践水平,形成“学校+企业+研究机构”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3.3建立专业冷链课程体系
针对冷链物流人才岗位特点和素质要求,结合冷链运作作业过程,设置冷链物流课程体系。除公共基础课外,职业技术课中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统计学基础、会计基础、经济学基础、物流基础、经济法;职业技术课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冷藏与速冻技术应用、冷链仓储与配送管理、冷链运输管理、食品及药品工程技术应用、冷链采购管理、冷链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冷链基础技能训练、冷链专项技能训练、冷链综合技能训练及冷链企业顶岗实习等;职业技术课中辅助课程包括食品与药品检测、动植物检验检疫、企业经营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英语、素质拓展等;职业拓展课包括ERP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国际货运与保险、物流与电子商务等。随着技术变化及师资与实训实习条件完善,可以适时对课程体系和相关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
3.4 配置专业冷链教学资源
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主要有基于供应链实训室、仓储与配送作业实训室、ERP实训室,实习场所主要有动物药品成品库、知名药企成品及辅料立体仓库、知名快运公司,适合药品和消费品仓库管理、货运管理、配送管理实习实训,冷链物流设施欠缺。学院需加大冷藏冷冻、保鲜、温度湿度监控等设施配置,同时面向物流专业开放农业物联网、药品检测、食品技术、动物检验检疫等实验室。加强冷链师资引进与培养,引进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冷链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尤其是制冷人才、生物技术人才、冷链运作人才;不定期将物流管理、食品技术、动植物检验检疫、生物技术等专业相关老师送至冷链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企业挂职锻炼,定期召开课程建设专家会议,提高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物流产业发展呈现新特征,不同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优势,错位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应以物流管理冷链人才培养为抓手,结合人才岗位特点与专业技能要求,制定“学校+企业+研究机构”人才培养模式,编制职业技术课与职业拓展课相结合的冷链课程体系,配置与整合冷链人才培养的设施设备及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新常态下的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才能转型成功,学院人才职业竞争力才会更强。
参考文献:
[1]刘广海,谢如鹤等.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特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年10期:141-142
[2]兰必近,韦克俭等.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J].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2期:65-69.
[3]初叶萍,红.湖北省应用型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路径选择与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9期:152-155.
[4]阎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5期:24-26.
我国的有机农产品逐步成为百姓消费的热点,人们对其新鲜程度,标准度,营养度,安全度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要使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提高,运输中资源浪费减少,满足人们更高的需求,必须发展好冷链物流。我国2006年出台的标准《物流术语》给出冷链物流的主要定义,是指根据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产品特性,为保持其品质而采用的生产、运输、储藏、配送、销售到消费前的每个步骤全程存在于规定低温环境下的物流网络。
一、有机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虽然随着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增加带动了冷链物流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仍然有明显的不足。同大多数农产品冷链物流一样,有机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涵盖是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送、冷冻销售。
图1有机农产品冷链物流整体流程
1、运输环节过多
冷链物流运输成本较高,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运输环节过多,环节越多,冷藏失温出现的可能性越大。在农产品的实际运输过程中,首先通过主干线运输到达冷冻仓库,然后第二次运输到达物流配送中心,在配送中心进行分解后送到销售商手中,这是第三次运输,最终消费者将农产品买回家是第四次运输。在这些流通环节中很难保持货物一直处于恒温的环境。不仅如此,运输环节的增加导致装卸搬运的次数也随着不断增加,装卸成本与制冷成本的上升使得整体成本上升,而最终只能由消费者自己承担。
2、有机农产品的需求难以满足
由于有机农产品的种类很多,不同产品的冷冻需求不同,冷藏车和冷冻仓库的类型难以有机农产品的不同要求,而且也没有专门设计的与其冷链物流相适应的设备。
3、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较高
因为有机农产品物流内部架构繁杂,有较多参与者,信息存在一定不对称性,物流环节要求有质量控制和及时追踪,因此必须有强大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同时,新鲜有机农产品的容易腐坏性则需要整个冷链过程的组织协调性更强。
二、精益管理模式的应用
精益管理是随着应用成熟的“精益生产”方法而出现,它是源于精益生产并能应用到大多数行业的理论。精益管理的关键在于避免浪费,即以非常少的投资、微少的劳力成本、很少的技术装备、非常短的时间和面积很小的空间产生最多的效益;并且逐渐满足用户,给他们真实需要的商品。它将推动企业决策者进一步规划新的企业发展方向,消除浪费以达到更好的效益。
1、生产管理优化
在有机农产品冷链物流中,一定要严格控制生产源头。在生产管理优化过程中采用JIT(Just In Time)生产模式,多品种小批量的进行生产,能够满足有机农产品所需要的迅速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有机农产品的浪费,使得有机农产品的响应速度得到增加,让顾客与公司之间相互联系更加紧密。推行JIT生产首先分析生产的相关原理,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JIT相关方法进行改进。要分析自身组织生产的特点则必须首先了解产品的生产周期,也就是要了解其信息处理周期和实物流动周期。信息流、资金流和实物流有机地连接了整个供应链环节,缩短信息处理周期与实物流动周期可以加快资金流转速度,大幅增加利润。
2、质量管理优化
就有机农产品而言,质量安全问题显得非常关键。在质量管理方面,应该努力保证有机农产品的品质安全、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提升物流操作效率、保障物流项目安全。PDCA循环管理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周而复始循环运转。处理阶段主要是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并吸取教训,这个阶段非常关键,修订技术标准、管理制度。PDCA循环,可以使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
3、库存管理优化
冷链物流公司的库存调控力度会影响着按计划中的服务层次需求掌控储存量多少的能否完成。增加库存掌控能力并掌握绩效,势必会对相关冷链物流公司的核心业务优势以及后续生存进展产生影响。在有机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采用多级库存管理并进行中心化库存控制,也就是说全部节点不会自行掌控进货的总数,而是全部综合到一块再进行整体决策,以全套冷链物流体系所获效益最大为最终目的。
4、配送管理优化
有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配送要想充分考虑有机农产品的特性及其对时间的约束,那么一定要借助信息及自动化等一些科学方法,利用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实现配送集约化以及产地直送化,减少产品的流通距离,使物流环节得到逐步改善,以达到减少物流成本的目的。通过集中化的生产,获得规模效应,就近建立冷冻仓库,降低在第一次运输的过程中由于水果蔬菜、禽类的分散种植产生的温度不稳定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在这个环节中就对运输储藏的产品提前做好包装加工。
三、结语
随着1994年国家有机食品中心的设立,有机农产品在我国开始受到实质性的关注。虽然我国是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大国,但在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方面还不够强大,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代化冷链系统的缺乏。所以,在学习和引进其他国家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方法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导本土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对于政府来说,冷链物流的发展规划至关重要;对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应加大投入,才能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需求;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应当制定和完善,使冷链物流不断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红丽 陆华.冷链物流服务过程的质量评价[J].中国流通经济,2013(01):34-39.
[2]许菱 冯训阳.基于精益思想的江西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研究[J].中国商贸,2013(28):24-28.
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全国现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0000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
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目前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另有数据显示,我国果品种植面积已占世界果品种植面积的18%,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蔬菜种植面积占世界蔬菜种植面积的35%,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但是,由于我国果蔬采收和流通设施落后,造成果蔬采后腐损严重,物流成本高。有关部门估算,全国每年果品腐损近1200万吨,蔬菜1.3亿吨,按每公斤一元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中国物流产品网,2006)。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本理论
(一)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物流是指因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行为而产生的一系列物流活动。由收购、储存、加工、包装、运输、分销等环节组成。农产品物流有四大特点:第一、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繁多;第二、农产品物流要求高。特别是对冷链物流技术的要求更严格。比如,要求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做到不污染、不变质的绿色物流,要求低成本运行,要求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等增殖服务,以保证并提高农民的收入;第三、农产品物流难度大。一是包装难,二是运输难,三是仓储难;第四、农产品物流安全监控要求高。整个生产、流通、销售环节都要求实施安全监控,保证农产品的安全。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
农产品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所以国外普遍称其为易腐食品冷藏链。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以生产流通为衔接,以达到食品质量完好和安全的一个系统工程(张迎新,2004),而本文所指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鱼肉、禽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特殊的供应链系统。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特征
由于农产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农产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更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最终质量取决于冷链的储藏温度(temperature)、流通时间 (time)和产品本身的耐储藏性 (tolerance)。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质量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产品都必须要有对应的温度控制和储藏时间。这就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复杂性。
欧美国家冷链起源于19 世纪上半叶冷冻剂的发明,注重对食品的监督和管理,由食品药品管理局负责,其保护策略是从预防开始就采取安全措施,落实企业责任,在冷链中确定风险后,由专门部门检查预防措施,并进行干预。在检查中出现问题后,通过有效的反应机制作出快速响应。在整个冷链物流中采取先进的技术装备,设施充足,如使用气调贮藏苹果已占冷藏总数的80%,并且冷链系统运作稳定。在农业领域的总投入中,用于生产部分投资占30%,用于产后加工保鲜投资占70%;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比为3.7:1。完善的冷链不仅保证了全社会的食品安全,而且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低温保存、运输蔬菜,蔬菜损耗仅为5%,物流成本不足30%。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在整个流通的损耗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美国的蔬菜水果产品可以一直处于产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链: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仅有1%-2%。按照国际标准,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的50%。由于我国冷藏运输效率低、食品损耗高,导致食品物流成本约占到食品总成本的70%。
我国农产品冷藏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形式。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产品的冷冻冷藏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采用开篷设计的普通卡车运输。从铁路运输设备看,由于这些冷库多仍采用老技术,仅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和储藏、功能比较单一,导致冷库的利用率并没有随着冷库的容量增加而增加。
鲜活农产品采摘或捕获后必须尽快将进行低温包装贮藏和加工,以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及质量。发达国家将其放在农业的首要的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的30%用于采前,70%用于采后。据统计,发达国家农产品的产值70%以上是通过产后处理(贮藏保鲜加工)来实现的,其中美国产后产值与采收时的自然产值之比为3.7:1,日本为2.2:1。由于我国对农产品产后低温贮藏加工投入力度不够,导致目前我国农产品绝大部分由产地以原始产品形式卖出,农产品产后值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下降,我国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之比为0.38:1足以说明问题。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偏低;二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 ;三是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四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五是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运用先进技术改进现有的冷藏设备,并大力发展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我国应积极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车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低温仓库应该根据冷藏食品对温度的不同要求进行建设。低温仓库依据仓库温度不同分类,分为冷藏库、冷冻库、特殊冷藏库。
(二)通过并购等方式,促进我国传统的冷藏运输企业向专业低温物流企业转变。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传统的冷藏运输企业必须在整合原有的资源基础上,通过并购等形式,拓宽物流服务领域,向现代专业的低温的物流企业转变。
(三)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的建设。
要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就必须联合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政府的支持和行业组织的协调,成立一个由客户、运营商和投资者组成的联盟。从供应链的角度看,也就是建立一个能满足消费者、供应商和零销商三方面需求的冷链物流模式。在整个过程中有严格的温度控制和实时监控。
(四)制定我国冷链物流标准,规范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操作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2004年,美国冷链协会了《冷链质量指标》,这一标准可以用来测试运输、处理和储存易腐货物的企业的可靠性、质量和熟练度,并将为整个易腐货物供应链认证奠定基础。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利于规范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操作,而且将有利于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进一步改进自己的经营与管理,有利于扩大我国鲜活农产品的出口量。
(五)尽量缩减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的渠道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农产品即使在低温下流通,其在流通渠道停留的时间仍然比较长。因此,为了保证生鲜农产品从生产者手中快速及时地进入消费环节,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商业业态应向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产地批发市场集中采购冷冻冷藏产品,缩减作业环节,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
(六)大力开发并推广农产品产后低温包装和保鲜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整个流通过程中,不管需要用什么来保持包装内的物品的低温,最后在都归结到包装开发和涉及的基础原理。因此,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农产品产后包装和保鲜技术,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
四、结束语
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农产品产后包装和保鲜技术,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我国农产品低温物流行业应在吸取国外的最新保鲜技术当地基础上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新保鲜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产品保鲜的贡献率。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使中国的冷链物流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郑海浪.冷链物流的优化.中国储运,2004,(04).
一、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的概况
(一)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的发展现状
四川德惠商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成立,2000年4月开办第一家230平米超市。11年来一直以连锁超市为主营业务。在省内二、三级城市零售业稳健发展。公司总部及物流中心设在四川郫县现代工业港。公司员工3564人。其中广元共有3家分店,分别在东坝、北街、旺苍县,主要经营:日用百货,各种食品,小家电,服装饰品等商品。目前公司拥有35家连锁超市,主要分布在8市(州),24县(区)如下图:
图1 四川德惠商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连锁分布图
1.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配送商品的表现形式
商品配送作为连锁超市经营的纽带,是连锁超市赢得市场份额的杀手锏。通过对广元市德惠连锁和810连锁的实地走访和实际比较,了解到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的配送商品的表现形式具体如下:
(1)自建配送中心
目前广元连锁超市自建配送中心的主要有德惠连锁、810连锁。德惠连锁主要是面向省内发展,配送中心位于成都现代工业港北区,810连锁主要面向广元发展,配送中心位于广元市将军桥。其中德惠连锁配送中心主要针对于本连锁的各家分店进行配送,有时也会参与其他连锁超市的配送(成都现代工业港北区周边的连锁超市)。
(2)实行总部配送和本地配送
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65%的商品来自总部配送中心,35%的商品(如生鲜食品、奶制品)由本地供应商直送。
图2 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
2.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中所存在的问题
从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商品的表现形式上可以看出它的物流配送还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由于规模和供货渠道的复杂性,它就不能充分发挥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作用,使得价格居高不下,具体问题体现如下:
(1)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员
管理人员大多数是从事百货公司之类的行业,虽然了解市场行情,熟悉运作流程,但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理念。从事配送的员工主要是受过中学教育的人员,没有经过有关配送的专业知识培训,不能掌握配送的本质。因此对物流配送的相关资源不能够充分利用。
(2)部分食品的配送保鲜及物流监管不到位
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的生鲜食品主要从本地的供应商获取。但由于配送过程中没有充分应用保鲜技术,进行冷链配送,导致大多数生鲜食品不够新鲜。超市库内设有冷藏库和冷冻库,工作人员每日都要对库内物品进行检查和消毒。但经实地考察发现,库内食品的摆放不合理,没有进行相应的归类整理,一些入口货物随意摆放,不注重食品的防尘。货架不整洁,部分还出现生锈情况,严重影响储存货物的质量。
(3)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处理能力差
目前,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在配送及仓储方面所应用的信息技术还不全面。只在pos系统中应用了条码技术。对配送过程中的车辆运输调度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导致车辆往往不能准时到达,货物不能及时入库。
(4)设施落后、功能不全
超市仓库主要是租赁。仓库内部是由自己设计而成。虽大多数货物进行了不同仓库的分类存储,但库内货架极少(蔬菜类仓库),只有简单的手托式托盘,货物的装卸、搬运大都由人工完成,库内货物摆放不规范,库内卫生不整洁。同时,每层货架的空间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部分仓库内并无货架(水果类仓库),只是简单的将包装好的货物进行存储,工作人员直接将此类商品搬运到墙角处,且堆放不整齐。从而导致作业速度慢、效率低下,残损率高,配送作业体系不完善。
二、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发展策略
(一)培养专业人才,提高配送效率
在连锁企业中,配送中心除了需要各种硬件设备能支撑起配送系统,专业人员的管理和应用同样也是极为重要。广元市德惠连锁超市可以将本店的人员派往高职院校或请专人进行物流方面的培训,并可通过先期培训的优秀人员带动其他员工的学习培训。
(二)运用冷链技术保证货物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