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药制剂市场前景

医药制剂市场前景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医药制剂市场前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药制剂市场前景

篇1

首先是加快人才建设。中药制剂研发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质量保障和新制剂研发需要高科技人才,主体力量应该是高学历、高职称,应该是既懂中医药、又掌握西医有关检查治疗方法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专门从事制剂研发的专业人员少,层次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药制剂的研发。

其次是政策扶持。在尊重中医用药理论的前提下,简化在临床长期使用的古方、秘方、验方的行政审批申报程序。创建合理定价系统,适度放开中药制剂的利润,通过财税等各项政策有效调动研发、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的积极性。

篇2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是一种老年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有资料显示,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已经超过200万[1]。目前的国内外治疗现状给中成药的研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1 治疗现状

1.1 现代医学

1817年,Parkinson首次描述帕金森病近190年来,无论是传统的经典治疗,还是新近的治疗指南[2],均显示帕金森病的治疗没有绝对的固定模式,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既应遵循一般原则,又应强调个体化特点。

迄今为止,以左旋多巴制剂为代表的药物替代疗法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被誉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具有起效快、减轻症状明显等优点。但“替代疗法”只能改善症状,不能控制疾病的进程,更不能彻底治愈,而且随着左旋多巴制剂应用时间的延长和用量的加大,其治疗作用越来越小、毒副作用反而越来越大[3-4],以致出现一系列难以克服的不良反应,其中枢性不良反应多为远期的。目前,国外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价格昂贵,因病情重或/和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所采取的药物合用的研究还不十分理想。同时,市场和需求显示,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价格和增长率不断攀升,目前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已经达到了平均13%的速度,到2010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3亿美元。左旋多巴仍是这一领域的基础用药,临床治疗药物以左旋多巴复方制剂和多巴胺激动剂为主,且主要市场份额均由进口药与合资药把持,国产药品的市场较少[5]。

外科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术、丘脑毁损术,虽然近期疗效较好,但风险较大,远期疗效大多不理想,因病例尚少,疗效难以肯定。脑深部刺激术费用昂贵,尚难普及;组织移植术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基因疗法研究虽然提示了美好前景,但应用于临床为期遥远[6]。

2006年6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全森病学组了《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必将对规范我国的帕金森病西医规范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2]。

1.2 中医药

传统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主要散见对“颤病”等疾病的论述中。近10年来中医药(包括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临床应用研究显示,辨证论治仍是其特色和精华,滋补肝肾法、熄风止颤法、益气养血熄风法、活血化瘀通络熄风法及涤痰法等为主要治法,并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和可能存在的前景[7]。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明确、良好,药性平和,不良反应小,但中医药临床试验在方法学、疗效评价等方面亟待提高[8],尤其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宜长期服用的治疗帕金森病中成药制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4年12月31日公布的2004年《国家基本药物》(国食药监安[2004]266号)制剂品种目录中有“抗震颤麻痹”(二级类别)的化学药品10种,没有专用于抗震颤麻痹(二级类别)的中成药[9],表明我国帕金森病中成药研发的滞后现状。

2 中成药研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机遇

由于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的终身疾病,目前尚无控制其进程的有效药物,而中医药的临床实践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及潜在的可能优势。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优势,对这些疾病的中医药诊疗方案、疗效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优化和推广,研制安全、有效、可控的创新药物,提升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和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实现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重点任务和项目。”帕金森病中医药研究已经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课题[10]。

而目前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特点是以药物为主,用药市场上扬加速,市场份额均由进口药与合资药把持,没有专用于抗帕金森病的中成药,这是我国诸多疾病领域的用药现状和困惑。因此,应针对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通过规范研制确有疗效、不良反应小的中成药制剂。按目前我国有200万帕金森病患者计算,如30%~50%的患者需要或寻求中医药(包括中成药)治疗,那么,至少有60~100万患者的中医药长期治疗市场需求。

2.2 挑战

2.2.1 抗帕金森病中成药的治疗目标问题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有一定的疗效和潜在市场前景,其辨证论治的特点既是优势,也是如何评价其疗效的难点所在。如控制其核心症状(震颤、僵直等),还是改善其它的临床症状或/和体征?或者是针对其长期用药的并发症问题对抗其药物不良反应?或是通过中西医结合加强抗帕金森病治疗(增效)?或单纯提高其生活质量?

2.2.2 开发何种剂型的抗帕金森病中成药

中医药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方法,不同的中成药制剂其可能产生的作用效果可能完全不一致,鉴于帕金森病本身发生的特点以及需要终身治疗的现状,在进行临床(新药开发)研究时,应考虑何种剂型(最)有可能产生治疗作用,并且易被患者(长期)接受。是(单味药或复方)提取物还是复方制剂?是通过临床经验从古方直接开发?还是从抗帕金森病药物作用机制的中药基础研究入手?

2.2.3 如何施行高质量的抗帕金森病中成药研发

随着我国加入WTO,医药产业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中成药的开发是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重要方向,是我国巩固和争夺医药市场的必然选择,而中成药的研究现状也存在如产业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复严重、研发能力较弱等问题,尤其是中成药普遍技术含量低、缺乏相关的质量标准、质检手段落后等因素,严重影响高质量的中成药研制。

除了产品本身的质量控制外,其临床试验的设计及质量控制同样直接影响到疗效的评价。本院曾对1979-2000年帕金森病中医药“对照试验”文献(15篇)进行评价,显示2/3(10篇)的文献对随机情况未作任何描述,1/3(5篇)的文献提及为随机研究,但其随机化分配亦存在问题;没有文献述及退出与失访病例情况,未见文献给出病例筛选记录,样本同质性、结局指标选择、结论推导等重要环节亦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及其可信度[8]。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面临挑战,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通过国家层面,以产学研联合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更加安全有效的产品质量为根本,配合产业政策、市场策略,立足帕金森病临床实际,寻找中成药治疗的目标和突破口,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帕金森病中成药,不断提高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领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吴 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5-246.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帕金森病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6):409-412.

[3] Gjerstad MD, Alves G, Wentzel-Larsen T, et al.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in Parkinson disease:is it the drugs or the disease[J]. Neurology,2006,67:853-858.

[4] Matsui H,Nishinaka K,Oda M,et al.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in Parkinson disease:a SPECT study[J].Sleep,2006,29:917-920.

[5] 帕金森病用药市场上扬加速[EB/OL].100md.com/html/

DirDu/2006/08/04/13/15/30.htm.2006-09-21.

[6] Diamond A, Jankovic J. Treatment of advanced Parkinson's disease[J]. Expert Rev Neurother,2006,6:1181-1197

[7] 鲍晓东.试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综合优势[J].中医杂志,2006, 47(8):619-620.

[8] 杨志敏,汤湘江,老膺荣.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性文献的系统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7):612-615.

篇3

但是,越南药品的经营体制尚未完全从以往的药品缺乏状态下的计划经济流通体制中解脱出来。目前,药品购销体系正处于旧的体制还没有完全打破,新的体系又未完全建立起来的“青黄不接”断带时期,药品流通渠道不畅,费用高、周期长、缺乏高效快速的药品购销体系,医药物流、网络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品牌塑造销售等现代药品营销手段和经营理念仍处于空白,与当前不断增长的越南民众对药品的需求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越南的整个医药购销体系还很落后,快速有效供给水平不高,严重滞后于市场发展水平。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容量的大幅度增加,具有8000万人口和民众收入水平不断增长的越南药品市场,发展潜力相当可观,对于国内外医药行业的同仁来说,其吸引力不小。仅十几年的时间,越南人均每年药品消费就从无足轻重的0.3美元猛增到如今近10美元,这一巨大的变化,不得不说是医药发展史上的奇迹,得到国际医药工商同仁的一致认同。有关专家指出,在今后的发展中,越南医药市场前景无量,还会有更加惊人的奇迹不断出现。

第一,越南民众对药品旺盛需求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发展,拉动市场快速增长。目前,越南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逐步向小康型方向转化,对药品的需求也相应地从被动型治疗转为主动型预防、保健和治疗。在这一转型时期,必将带来药品需求总量的大幅度增加,市场细分及药品供求结构的巨大变动,药品销售的分类管理和多层次市场营销方式的产生,顺应民众对西药的需要,从而又反过来促进市场的快速向前推进。

第二,越南政府大力推进民众健康及保健事业,推动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越南全国范围内已有30家中央直属医院,196家省级医院,2500家县级医院,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完整医疗卫生体系,并且,政府还鼓励开办私营医院及诊所,乡镇以上都配备有医师级以上的医务人员,国家每年都拨出专款用于培训医务人员,增加药师从业人员的数量,大力推进医保,建立医药科研体系等,大大促进了药品市场消费总量的调整增长。相当于使越南药品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添加了催化剂。

篇4

1.1缓释、控释制剂

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缓释制剂可提供比较平稳的血药浓度,减少副作用,维持持久的药效。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预定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缓释、控释制剂可定位、定速、定时释放,减少患儿服药次数,可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可减少患儿用药总剂量,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缓释、控释制剂受胃肠道因素影响小,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释药平稳、恒定,副反应少,提高了临床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具有适合儿童用药的特点。如雷公藤缓释片所含乙酸乙酯提取物与普通片相当,每日剂量相同,但生物利用度提高,毒副作用减轻。中药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发展很快,上市品种逐步增加,是目前中药新制剂研究的热点[4]。

1.2中药泡腾剂

中药泡腾剂是指加水后可迅速崩解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片剂或颗粒,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本剂型含有适量泡腾崩解剂,冲服时遇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促使颗粒快速崩散溶解。这种剂型在中药汤剂和糖浆剂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起效迅速、易吸收等特点,解决了婴幼儿患者服用固体药片的困难,是儿科用药一种比较理想的剂型。代表品种有山楂泡腾颗粒和小儿肠胃康泡腾片等[5]。

1.3口服微囊

是以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为囊材,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包裹而成的一种微小胶囊[6]。该类制剂隔离外界与药物接触,可防止药物挥发、氧化、水解,尤其适用于芳香类中药,如荆芥油、薄荷油等挥发油沸点低,易挥发,又不溶于水,制成微囊后稳定性良好,既可防止其散发,又利于携带,便于服用。同时,微囊制剂可以掩盖中药的不良气味,增加了儿童服药的顺应性。微囊还可延长或控制药物的释放,制成长效制剂;囊膜有隔离药物与外界的接触的作用,减少与复方制剂的配伍禁忌。

1.4中药茶剂

是指含茶或不含茶的药物经粉碎、加工的粗末制品或加入适宜黏合剂制成的方块状制品,以沸水浸泡取汁服用[7]。近年来开发的新型茶剂袋泡茶更便于携带和服用,在疗效、剂量、外观和味觉上都得到了改善,容易被家长和小儿接受,有较好的市场前景[8]。

2口腔给药剂型

主要是口腔崩解片。是指在口腔内可快速崩解、分散或溶解于唾液中的片剂。患者服用无需用水或只需少量水,几十秒内即可在口腔速崩或速溶,具有服用方便,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国内文献从主药及辅料的溶解性角度考虑将其分为口腔速崩片(口崩片)和口腔速溶片(口溶片)两类[9]。近年来口腔崩解片技术基本成熟,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也已经将口腔崩解片列为一种新剂型,并已有多种药物的口腔崩解新制剂获得药品注册申请。如治疗儿童肺热咳嗽、痰多气喘的小儿清热止咳口腔崩解片等。但中药口腔崩解片研制的难点在于中药的掩味技术,可通过添加甜味剂或矫味剂、应用喷雾干燥技术和包衣技术等手段解决[10]。

3非口服给药制剂

非口服给药剂型一般起效迅速,可避免药物口服时受肝脏首过作用的破坏,而且又可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对于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的儿童,特别是不能或不愿吞服药物及伴有呕吐症状的患儿尤其适用。

3.1透皮吸收制剂

中药透皮吸收剂型是对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其皮肤表皮比成年人薄,角质层也较薄,皮肤对药物的可穿透性比成年人大,在用药剂量上应严加控制。

3.1.1贴膏剂

中药贴膏剂采用制剂学方法使药物透过皮肤屏障,经皮下毛细血管吸收入血,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11]。该制剂不需口服,不被肝脏首过效应破坏,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且皮肤角质层还具有贮存作用,使血药浓度曲线平缓,恒定输药、控制血药浓度,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如中药小儿感冒退烧贴是以穴位贴剂形式,用于小儿感冒退烧[12]。值得一提的是,将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裱褙材料上制得的巴布膏剂近年来发展迅速,因其具有载药量大,与皮肤生物相容性好,药物释放、吸收好,使用方便,不污染衣物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透皮吸收剂型[13]。

3.1.2中药浴剂

中药浴剂是药材提取物加营养剂、透皮促进剂、软化剂等辅料制备而成的一种液体制剂[14]。具有使用方便,患儿愿意接受等优点,较适合婴幼儿湿疹、脓疮、皮炎、荨麻疹等皮肤病以及局部高热患儿的治疗,如双花洗液。

3.2呼吸道给药制剂

主要是气雾剂。是指药材提取物或药物细粉与适宜的抛射剂装在具有特制阀们系统的耐压密封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细雾状或细粉状定量或少量喷出的制剂。气雾剂剂量小,分布均匀,奏效快,使用方便,吸入时可减少胃肠道副作用,外用则避免对创面的刺激性,具有速效和定位准确等特点[15]。儿科临床多用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如中药雾化吸入应用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很好[16]。

3.3直肠给药制剂

直肠给药是一种重要的给药途径。直肠给药剂型主要是栓剂和中药灌肠剂,在引入肠道后能与直肠分泌液混合,逐渐释放药物,药物经直肠黏膜下毛细血管吸收,发挥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

3.3.1中药新型栓

栓剂给药方便,吸收迅速,从生物利用度看,药物的吸收速率仅次于注射剂,尤其适合小儿使用[17]。在传统栓剂的基础上,现在又出现了中空栓剂和双层栓剂等新型栓剂。中空栓剂由日本人渡道善造于1984年首先报道[18],栓中有一空心部分,可供充填各不同类型药物。如水合氯醛中空栓在儿童镇静方面取得了很好疗效。双层栓剂可制成内外两层或上下两层,如雷公藤双层栓,前端为空白基质,后端含有药物,在直肠内,栓剂前端融化可形成液态的基质屏障层,可有效阻止后端所释药物向上扩散,避免了相当一部分药物由直肠上静脉经门-肝系统吸收,而直接从直肠下静脉和静脉绕过肝脏,进入大循环,避免了肝首过效应[19]。

3.3.2中药灌肠剂与直肠滴剂

中药灌肠剂是将中药提取物灌注于直肠而迅速发挥药效的一种制剂,采用直肠给药,作用迅速、温和、持久[20],不但给药方便,且显效速度与静脉系统给药相当,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口服给药效果的2倍,同时减少和避免了药物受胃酸和消化酶的分解破坏。有人应用中药灌肠剂治疗外感发热、肺炎咳喘、中毒性肠麻痹、病毒性脑炎等儿科急重症,使中医药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发挥了更好的作用[21]。直肠滴剂与灌肠剂相似,不同的是滴剂剂量一般比灌肠剂小,所以要求中药提取物纯度较高。滴剂的插管置入内3cm左右的深度较好,以防止插入直肠过深使药物大部分经直肠上静脉吸收,被肝脏首过代谢,药效降低。

我国儿童占全国人口的1/4,目前用药品种却仅有60多种[22],所以有人说中药制剂的新剂型研究是对传统中药制剂的革命[23],改进剂型,是提高儿科用药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发展极为迅速,为实现药物的“三效”(速效、高效、长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儿科中药新剂型逐步向服用更加方便,口味更容易被儿童接受的方向发展[24]。

【关键词】中药制剂

儿童处于生理上的发育期,人体机能与成人存在区别,儿科给药应结合药物性质、儿科生理、病理、用药等特点来选择适宜的剂型[1]。中医中药作为几千年积累传承下来的经验科学,在儿科临床治疗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中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新品种开发和新剂型研制方面有重大进展[2]。

【参考文献】

[1]佘建华,吴秀清.浅谈中医儿科用药剂型的改革[J].基层中药杂志,2002,16(6):58.

[2]丁彦吉,李江.儿科中药给药的思考[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29(3):46.

[3]罗雯晔.儿童用药剂型的探讨[J].遵义科技,2003,(4):4344.

[4]崔福德.药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4.

[5]宫爱华,董健.剂型与儿科用药探讨[J].齐鲁药事,2005,24(7):439450.

[6]张兆旺.中药药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91.

[7]张晓枫,翟学明.中药茶剂的开发与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3):164.

[8]薛旭初,康孟利.新颖保健袋泡茶现状及前景[J].农产品加工,2006,5:87.

[9]蔡刚,朱晓薇等.关于中成药口腔崩解片开发应用的思考[J].天津中医药,2004,21(5):3637.

[10]平其能.口腔崩解片的研究及开发[J].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2004,4(4):2425.

[11]姜梅,孙海燕.如何正确使用药物新剂型[J].中国乡村医药,2000,7(11):27.

[12]李嵘.药物新剂型在儿科治疗中的作用及展望[J].儿科药学杂志,2004,10(6):1012.

[13]潘卫三,李华.中药巴布剂研究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J].中医外治杂志,2004,13(3):34.

[14]李丽丽.儿科用药与临床应用中的中药剂型浅析[J].陕西中医,2003,24(6):537538.

[15]姚妹,周幸福.应加强婴幼儿用药新剂型的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15(2):94.

[16]刘磊,宋晓东等.中药雾化吸入应用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J].中国民康医学,2006.4(18):310311.

[17]江长波.中药栓剂的发展与应用概况[J].江西中医药,2001,32(5):4850.

[18]刘晓华,张大等.中药中空液体栓剂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7,28(6):331333.

[19]孙洁,张景艳.中药栓剂的发展概况[J].中医药学报,2005,33(4):7678.

[20]陈爱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科疾病体会[J].中医儿科杂志,2006,2(1):4344.

[21]赖子建,赖婉玲.中药灌肠法在儿科急重症的应用[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14(6):19.

篇5

我省处亚热带地区,是有名的农业大省,境内江河密布,森林覆盖率高达60%,生态环境优良,拥有极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正由于此,江西自古就在利用和挖掘药材资源,长时间采用传统的手工炮制技术生产中药饮片,供人们治病,逐渐形成了具有江西特色的樟帮、建昌帮并名扬海内外。解放以后,江西中药产业从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生产发展到中药提取、中成药制剂生产,并且中成药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经调查统计:①我省现已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个,中药材种植面积58万亩,全.省共产中药材5.5万吨,在全国排名第位。②我省中药提取物基本上是由中成药企业自建车间自行生产的,主用于本企业生产所需,并且提取规模不够大,提取技术不够高,距产业现代化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大多数企业未开展中药提取物的成份检测和标准制定工作,无知识产权保护品种;从事专业提取并向市场供应中药提取物的生产企业基本上没有。③我省现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21家,基本实现了从传统手工生产向半机械化生产、机械化生产的转变,饮片质量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年生产能力达2万吨以上;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增强企业竞争力,樟树市庆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万安县济顺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饮片企业建造了符合gmp要求的厂房,添置了先进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其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有了大幅跃升,为本企业实现饮片产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④我省现有中成药工业企业家,20__年、20__年工业总产值分别以%和%的速度增长,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国内已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工业总产值分别在全国排名的第位和第位,在中部省份排名分别为位和位。近几年,我省工业企业引进医药强省的开拓观念和成功做法,加快改组、改制速度,充分挖掘对内对外开放的潜力和空间,引进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理念等生产要素,并加大中成药产品广告宣传力度,极力向外挤占营销市场,逐步实现了中成药产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许多企业已跃升为强势企业。

二、我省中药产业现代化优势和存在问题

(一)、我省中药产业现代化优势

中药产业包括中药材种植业、中药提取业、饮片加工业和中成药产业,四者密不可分。由于中医理论和按中医理论使用的中药是我国独有的瑰宝,故由之而形成的中药产业是我国在国际上最具竞争力和最有可能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同样,我省中药产业在国内、省内也是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战略性产业,省委、省政府已决定“把江西建成全国重要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中成药产业跻身于全国前三位”,因为我省中药产业有着许多的比较优势。

1、在地理环境和中药材资源方面的优势:我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南北长620公里,东西宽490公里,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长期以来,我省以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工业带来的污染少,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据统计,我省境内拥有中药材20__多种,其中药用植物900多种,道地药材有江枳壳、江栀子、江香薷、车前子、蔓荆子、广昌白莲、广昌泽泻、夏天无、草珊瑚等40多种。汇仁集团、天施康公司在自建生产基地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实施gap管理,制定了中药材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改进了传统栽培和养植技术,达到了自产药材质量、产量明显提高的目的,为基地中药材最终获得生产批文,创立品牌中药材奠定了基础。我省培育的中药材品种多、污染少、富含有效成份、质优价廉,为实现我省中药提取、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的产业现代化提供了十分优越的物质条件。

2、在中药提取方面的优势:我省中成药企业均开展了中药提取工作,提取设备配备较全,生产工艺水平和操作技术比较成熟,为我省中药提取产业实现现代化提供了设施、设备、工艺、技术、管理方面的基本条件。另外,我省中药材资源丰富,品种优良,也为中药提取产业的规模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3、中药饮片加工方面的优势:江西药业源远流长,中药饮片加工业历史悠久。自公元202年葛玄在樟树阁皂山采药炼丹起,即开创了江西药业先河,并逐渐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樟帮、建昌帮。解放后,我省的中药饮片企业逐渐改进厂房,添置先进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饮片生产逐步向规模化、现代化靠拢;饮片生产现场管理管理和质量管理按gmp要求进行,生产工艺按炮制规范进行,逐步实现生产过程规范化,产品质量控制化,使省产中药饮片质量逐步提高、销量大幅增长,并有不少饮片品种出口。中药饮片是中药

材按一定的标准经过净选、切制、炮制等不同工序而制成的配方原料,是中医临床用药,中成药生产的重要原料。故饮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中医治病的疗效和中成药制剂的品质,而炮制技术决定着饮片的质量;正由于我省拥有底蕴深厚的樟帮、建昌帮饮片炮制精湛技术,具有能生产质量上乘饮片的比较优势,故我省的中药饮片有条件、有实力“雄霸于”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药饮片产业现代化大有希望。4、中成药生产方面的优势:由于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扶持,经过中成药企业多年的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我省中成药工业呈现着快速地发展势头,展现着强劲的竞争实力,中成药工业总产值多年在全国排名前10位。我省夏天无、草珊瑚、肠炎宁等中成药产品富有地方特色,在全国绝无仅有。我省拥有个年销售额上亿元的中成药产品,其中江中健胃消食片和年销售额在20__年分别为3.2亿元和亿元,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1位和第位;江中健胃消食片和年销售额在20__年分别为5.1亿元和亿元,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1位和第位;同时我省也是拥有年销售额超亿元中成药产品数量最多的省份。我省龙头企业汇仁集团和江中集团更是强者恒强,发展之势锐不可当。汇仁集团在扩大产品销量的同时,为保证中药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质量稳定性、均一性,与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在我省率先开展了中药产品的指纹图谱研究,经对集团产品乌鸡白凤丸、六味地黄丸、女金胶囊、板蓝根冲剂和延年钙胶囊进行检测分析,获取了许多质量鉴定方面的技术参数,为我省中成药企业依靠科技手段,有效控制产品质量起到了示范和引导作用。江中集团投入巨资建设了宽阔的gmp厂房,引进意大利ima制粒机、包衣机和德国fette高速压片机、uhlmann全自动铝塑包装机等先进生产设备,强化现场管理,生产的产品不但质量可靠、可控,且生产效率比以前提高了5倍,其产品江中草珊瑚含片总产值20__年、20__年均在1.5亿元以上,健胃消食片总产值20__年、20__年分别为3.2亿元和5.1亿元,充分显示了其强者风范。这两家企业冲在行业队伍的最前头“领跑着”、示范着、拼搏着,誓将引领全省医药工业企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二)、我省中药产业存在的问题

1、中药材种植方面:我省许多中药材基地尚未开展科学的中药材种苗鉴定和标准化育苗基地建设及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有些种苗存在退化现象。在生产第一线的专业人才匮乏,生产技术人员以老药农为主,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种植技术不够高。中药材生产管理不够规范,特别是一些种植历史较悠久的道地药材的生产,与gap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栽培中药材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有时不能有效控制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

2、中药提取方面:我省中药提取基本处于自产自用状态,因无对外供应意愿,因而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成本高的问题。不少企业的提取设备系列化、标准化、配套能力较差,自动化水平较低,提取方法简单老式,提取效率不够高。尚未开展普通药材提取物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中药提取物并未像对待中成药制剂一样去重视、一样朝着产业化、商品化方向去挖掘和发展。

3、中药饮片加工方面:我省大多数饮片企业生产规模偏小,生产条件较简陋,技术工艺落后,没有质量标准,管理粗放;特别是生产设备很少更新换代,生产能力低下,生产成本偏高;著名的樟帮、建昌帮独到的炮制技术优势未发挥出来,未充分转化为生产力,这些都是制约饮片加工业发展的“瓶颈”。

4、中成药生产方面:我省大多数中成药企业产品本身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研究开发新药的水平不高;制备技术大多借鉴化学药品的制剂理论和技术,未形成自己独特的新制剂理论体系;机器设备以及产品剂型落后;大多数企业尚未通过gmp认证,未有效运用指纹图谱等先进检测技术控制生产全过程制剂质量,致使产品质量抽验合格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企业国有成份较高,缺少发展活力;长期靠老产品打天下,新产品缺乏后续跟进;除汇仁、江中、天施康、仁和、海尔思等少数企业外,大多数企业的商业流通、市场运营机制未发挥好的作用;政策导向、资金投入、人才队伍建设等软、硬件设施发展滞后。

三、我省中药产业现代化对策

由于我省中药产业是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以及在国内外颇具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所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速推进中药材现代化进程,扩大其在全省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对于调整我省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和农民增收,充分发挥我省在生态环境、药材资源、饮片炮制技术和中成药产品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快江西医药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药产业现代化,是把当代最新科技、手段、方法、设备融入中药的研究、生产、应用,并推动中药产业规模化、现代化,从而发展、完善中医药的一个过程。它是一项新的系统工程,只有结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进行研究,从中药材生产源头做起,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和中药企业以及中医药研究机构的密切协作和共同努力,以达到中药材采制理论、生产技术及其质量标准评价的现代化,中药提取理论、生产技术及其质量标准评价的现代化,中药饮片炮制理论、生产技术及其质量标准评价的现代化,中成药制剂理论、生产技术及其质量标准评价的现代化,中药产业现代化才能实现。我省是农业大省,劳动力成本低廉,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条件,集中资金和人才,加大中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力度,大力引导和培育重点企业锻造出以中药材种植、中药提取、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一体化的现代化产业链,实现我省“中成药产业跻身于全国前三位”的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为加快实现我省中药产业现代化,结合我省实际,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主要对策:

1、中药材种植方面:①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中药材生产。中药材种植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中药材种植的增收效果更加显著,远远高于其他粮食作物。因此,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中药材种植与农民奔小康的关系,及其在农作物调整中的地位、作用,真正当作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抓紧抓好。②依靠监管、引导促进产业发展。一是建议建立由农业或中医药部门牵头,有供销、药监、科研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负责对中药材生产进行行业规划、政策指导和组织协调,规范中药材生产经营行为,提供种植技术、质量管理、供求信息、专业培训、科技咨询等服务。二是将中药材基地化生产与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的开办立项结合起来,规定新开办的饮片加工企业要以规范化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为依托,提高新开办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的准入门槛。③大力发展gap中药材的产业化生产。以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为契机,新建个gap药材基地;积极推广类似汇仁采用的“中成药生产企业+科研+基地+农户”的中药材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基地药材生产;下大气力切实开展对gap药材种植、采制新理论的研究,组织制定相应的sop,力求药材质量稳定,并依托药都樟树等全国大型中药材市场,将省产gap药材推向国内外医药市场,力促中药材生产规划、种植、管理、科研、质量、销售(出口)一

条龙的形成。④开发道地药材名牌产品。选择江枳壳、江栀子等道地药材优良品种在最适宜生长条件的地域种植,按gap要求规范化大批量生产,建立科学合理的采收加工制度,对其有效成份进行研究,在原有质量标准基础上,增加指纹图谱等检测指标,在年内规范提高个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申请核发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创出道地药材名牌产品,为实现我省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产业化、现代化为打下基础。2、中药提取方面:中药提取物是连接gap与gmp的纽带,其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是当前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生产的中药提取物应具有使用质量稳定的gap药材为原料,采用现代化的提取技术,按gmp要求进行规范化生产,提取物活性成份含量或指标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可控、稳定等特征,以便得到人们的认可、推广、应用。要逐个品种研究其提取物特别是道地药材提取物的主要有效成份或组份,并用与国际水平同步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气质联用法(gc-ms)等方法进行测定,建立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在年内力争制定个道地药材提取物的质量检测标准,申请核发生产批文,然后加以规模化、商品化,并将单味或复方提取物作为中间体,供中成药企业生产用,逐步达到中药提取产业化、现代化的目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