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0: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

篇1

重大危险源是指工业活动中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量的设备、设施或场所。工业活动中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其根源是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或具有引发灾难事故的能量。

重大危险源同重大事故隐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强调设备、设施、场所中存在或固有的危险物质(能量)的多少,后者可以认为是出现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的重大危险源。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到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监控是重大事故预防思想的进步,是从源头上抓预防,是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

由于工业活动的复杂性,有效地控制重大事故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重大事故预防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一、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普查或申报)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的第一步是确认或辨识重大危险源。2000年9月我国了《重大危险源辨识》国家标准GB18218-2000。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合适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该标准应能代表本国优先控制的危险物质,并便于根据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修改和补充。通过重大危险源普查或申报,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可以掌握重大危险源分布、分类及其安全状况,从而对事故预防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

二、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性工作,需要系统地收集设计、运行及其他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对重大危险源的关键部分,尤其应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潜在的工艺缺陷、失误因素和预防重点。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三、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申报)和评价后,企业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安全评价报告。如属新建的重大危险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应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状况,其内容应包括危险设备、设施的情况,工艺过程,使用的危害物质的性质、数量,有关安全系统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及前提条件,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等。

安全评价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新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由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进行检查和评审。

四、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事故预防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应负责制定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场外应急救援预案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评价报告和有关材料制定。

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清楚和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政府主管部门应保证将发生事故时要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正确做法的有关材料,散发给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公众,并保证公众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应急措施。每隔适当的时间应修订和重新散发应急救援预案宣传材料。

五、工厂选址与安全规划

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土地使才用政策,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公共设施、其他工作场所及其他危险源安全隔离

六、重大危险源的分级监督管理

根据重大危险源评价结果,按危险源级别,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管体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派出经过培训的合格的安全监察人员,定期对所辖范围内相应监管级别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监察。

七、基于GIS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

在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辨识)、评价、分级管理和建立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上,建立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县、市、省、国家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有条件的企业可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对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预警,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有助于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时丁解、掌握重大危险源状况,制定相应的分级监察方案,切实有效地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建立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

1997年原劳动部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深圳、成都等6个城市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及监控工作。6个城市共普查出重大危险源10230个。

继这6个城市之后,重庆市以及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等城市和企业也相继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和监控工作。

实施重大危险源普查可使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重大危险源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北京、青岛等城市在重大危险源普查基础上,建立了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技术含量,为政府的安全生产管理决策起到了参谋作用。

(作者系国家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关链接“”版权所有

篇2

重大危险源是指工业活动中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量的设备、设施或场所。工业活动中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其根源是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或具有引发灾难事故的能量。

重大危险源同重大事故隐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强调设备、设施、场所中存在或固有的危险物质(能量)的多少,后者可以认为是出现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的重大危险源。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到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监控是重大事故预防思想的进步,是从源头上抓预防,是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

由于工业活动的复杂性,有效地控制重大事故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重大事故预防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一、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普查或申报)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的第一步是确认或辨识重大危险源。2000年9月我国了《重大危险源辨识》国家标准GB18218-2000。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合适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该标准应能代表本国优先控制的危险物质,并便于根据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修改和补充。通过重大危险源普查或申报,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可以掌握重大危险源分布、分类及其安全状况,从而对事故预防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

二、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性工作,需要系统地收集设计、运行及其他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对重大危险源的关键部分,尤其应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潜在的工艺缺陷、失误因素和预防重点。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三、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申报)和评价后,企业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安全评价报告。如属新建的重大危险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应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状况,其内容应包括危险设备、设施的情况,工艺过程,使用的危害物质的性质、数量,有关安全系统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及前提条件,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等。

安全评价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新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由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进行检查和评审。

四、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事故预防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应负责制定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场外应急救援预案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评价报告和有关材料制定。

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清楚和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政府主管部门应保证将发生事故时要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正确做法的有关材料,散发给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公众,并保证公众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应急措施。每隔适当的时间应修订和重新散发应急救援预案宣传材料。

五、工厂选址与安全规划

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土地使才用政策,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公共设施、其他工作场所及其他危险源安全隔离

六、重大危险源的分级监督管理

根据重大危险源评价结果,按危险源级别,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管体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派出经过培训的合格的安全监察人员,定期对所辖范围内相应监管级别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监察。

七、基于GIS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

在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辨识)、评价、分级管理和建立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上,建立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县、市、省、国家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有条件的企业可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对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预警,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有助于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时丁解、掌握重大危险源状况,制定相应的分级监察方案,切实有效地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建立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

1997年原劳动部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深圳、成都等6个城市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及监控工作。6个城市共普查出重大危险源10230个。

继这6个城市之后,重庆市以及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等城市和企业也相继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和监控工作。

实施重大危险源普查可使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重大危险源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北京、青岛等城市在重大危险源普查基础上,建立了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技术含量,为政府的安全生产管理决策起到了参谋作用。

(作者系国家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关链接“”版权所有

篇3

0引言

中国是一个煤炭大国,煤矿地质环境复杂,煤矿企业生产力水平还有待提升。而基于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够显著降低煤矿安全事故的出现,避免煤矿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对煤矿安全事故危险源进行实时预警,针对危险源选择不同的预警方式,在煤矿正常生产过程中随时传递相关安全信息,及时切断根除导致安全事故的危险源。

1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

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是一种基于过程的管理方式。根据风险预防控制理论,风险预防控制对象可以分为能量与行为失误[1]。处于可控状态中的能量与行为被称为危险源,处于失控状态中的能量与行为被称为隐患。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对象为危险源而非隐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煤矿往往对这两个概念区别不甚清晰,过于重视安全隐患的控制管理,而忽视了危险源的控制管理,没有遵循风险预防控制的理念。所以,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应该在关注隐患管理的基础上重视危险源管理,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险预防控制。风险预防控制煤矿安全管理全过程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分别为危险源识别、日常监测管理、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处理、应对风险控制策略及风险控制实施与评价。这五个步骤相辅相成,相互递进[2]。在具体煤矿安全事故出现前对引发事故的危险源进行准确识别,预测危险源所形成的安全风险程度,并且对其开展监测与预警,最后对危险源进行妥善处理,以避免出现煤矿安全事故,保障煤矿生产顺利安全进行。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是一种闭环管理模式,能够不断完善与优化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与欠缺,最终达到煤矿长效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

2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实施

2.1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原则

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风险预防控制是避免安全事故出现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风险预防控制目的,煤矿企业在开展风险预防控制管理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a)闭环性原则。所谓闭环性原则即为煤矿企业在进行风险预防控制过程中必须要完成闭环过程,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都要规范进行,秉持闭环原则,从根源上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产生。在风险预防控制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粗放式管理往往在管理制度、生产技术、安全教育等方面较为重视,而在信息反馈与预防控制方面相对薄弱,难以实现闭环性;b)动态性原则。煤矿生产体系的特点使得其拥有高强度的动态性,不同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人员、工作设备下煤矿生产都有可能形成新的危险因素。因此,风险预防控制必须要动态、实时预警,才能实现风险防控的目的;c)系统性原则。煤矿生产过程是一个内容繁杂多样的系统,包括瓦斯防治、防尘、通风、支护、掘进系统等。在实施风险预防控制时必须根据不同系统的特点与安全事故预防策略来选择科学合理的预警与应对措施,以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系统的可靠性;d)及时性原则。危险源为煤矿安全事故的源头,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危险源出现问题则极有可能导致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在进行风险预防控制过程中,工作人员一旦发现危险源存在异常就应该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并向上级汇报。

2.2风险预防控制下煤矿安全管理全过程

2.2.1危险源识别危险源是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源头,是能量与行为集中的事物。在风险预防控制煤矿安全管理中,危险源识别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其对于风险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性有直接影响。鉴于此,煤矿企业的危险源识别工作要发动全体员工一同开展,全面覆盖企业生产活动与机械设备的各个领域,让危险源可以被完整识别[3]。煤矿企业可以编制详细、合理的危险源识别调查表格,请企业员工都积极参与到危险源识别工作中,并且详细填写表格,利用事故树、事件树等方法深入识别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源,尽可能全面真实识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项危险源。2.2.2日常监测管理日常监测管理工作主要是指煤矿企业对煤矿日常生产活动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检查与定期不定期抽查,主要目的是监测煤矿日常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未识别出危险源或新增危险源。如检查工作人员已准确识别危险源,则需要按照煤矿企业的制度与经验来选择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有选择性的停止生产开采、疏散工作人员等,并且将详细的实际情况与选择使用的措施汇报给风险预防控制中心。由于煤矿生产拥有动态性的特点,在不同环境、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危险源可能变化或新增,因此一旦发现危险源需要及时将危险源归档处理,并且作为日后重点监测对象。2.2.3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处理预防控制中心的信息处理是煤矿企业开展风险预防控制安全管理的专职部门,其主要工作包括煤矿企业风险预防控制的日常管理、开展风险控制措施等。当日常监测管理所获得的信息传递至预防控制中心时,该部门必须第一时间组织专业人员处理危险源信息,灵活采用各种危险源识别的方式来核实是否出现新的危险源。如未出现新危险源则继续开展日常监测管理,如出现新危险源则需要对其进行整体评价[4]。2.2.险控制策略如预防控制中心识别后出现不可容忍的风险,需要对该危险源进行深入识别,制定应对风险源的计划与方案。煤矿企业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应对措施。a)新建、改造、消除、控制风险的相关一系列技术措施,以便消除风险带来的安全隐患;b)优化煤矿管理制度、生产规程等,并且落实完善的监控管理措施,提供紧急预案对危险源进行控制管理。2.2.5风险控制评价与实施煤矿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环节中风险控制评价与实施是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其主要是针对原有与预备使用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价。预备使用的风险控制措施需要在正式实施前通过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措施进行审核与评价,对其可行性与科学性进行评价,在对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充分论证、确定后可以批准并且要求实施。煤矿企业风险预防控制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与在岗人员需要针对具体措施开展岗前培训工作,保证能够严格按照应对措施的相关规定与要求进行,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对风险应对措施的效果进行监督管理,如措施实施后未能满足要求,则需要重新制定相关计划与措施;如措施达到要求则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巩固应对危险源的效果。

3结语

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科学、系统的风险预防控制系统,以满足煤矿生产的实际需求。风险预防控制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就是对危险源进行识别、日常监测、预警与安全控制。针对这一安全管理体系,煤矿企业应该全面判断自身特点,选择合理科学的危险源与风险评价方式,完整而详细、全面而系统的对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以便可以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卢刚.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常见组织错误与预防控制策略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12):106.

[2]孙广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5):9-10.

篇4

TU714

重大危险源是指建筑施工或工业活动中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量的设备、设施或场所。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露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其根源是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或具有引发灾难事故的能量,大大地影响了职工的人身健康。

重大危险源同重大事故隐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强调设备、设施、场所中存在或固有的危险物质(能量)的多少,后者可以认为是出现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的重大危险源。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到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是重大事故预防思想的进步,是从源头上抓预防,是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所以应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1.1、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生产法》第96条中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条例》第10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它们意思相同,区别在于是否包括废弃危险物品处置过程。也就是说,如果危险物品的生产、运输、使用、贮存或处置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时,这个过程所在的单元(场所)或所用的设施即为重大危险源。因此判断是否重大危险源依据是物质的危险性和临界点。

临界量是指对于某种或者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时就可能有重大危险。危险性是指物质具有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特征。因此在危险源识别时首先是物质必须具有危险性,其次是数量上必须大于或等于临界点。

1.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消除、降低和避免各类与工作相关的伤害、疾病和死亡事故的发生,保障全体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防止重大事故的第一步是确认或辨识重大危险源。对于渐进性改进和突破性改进的重大改进,该步骤包括识别问题可能的原因,并通过筛选、验证,寻求对结果影响显著的要因(根本原因)。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的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性工作,需要系统地收集设计、运转及其他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对重大危险源的关键部分,尤其应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潜在的工艺缺陷、失误因素和预防重点。

2、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在对重大危险源调查和评价后,企业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危险源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安全评价报告。如属新建的重大危险源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应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状况,其内容应包括危险设备、设施的情况,工艺过程,使用的危险物质的性质、数量,有关安全系统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及前提条件,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应急预案等。安全评价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进行修补和增补。

3、重大危险源施工实行公告制

各项目部必须在现场设置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工程安全牌,将即将要施工的重大危险源工程的内容以书面形式予以公告,使每个施工人员都能及时了解重大危险源工程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重大危险源工程的专项方案由总包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工程师)或专业施工单位项目工程师组织相关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监控措施,应急方案以及紧急救护措施,并附计算书和安全验算结果。

重大危险源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应及时按规定逐级报公司审批,并最后报监理单位进行审查。专项施工方案应经施工总承包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批准,方可实施。

对需进行专家认证审查的专项施工方案,主要注意事项:

1)、总包项目部或专业承包单位应组织专家进行认证审查,也可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认证审查。

2)、专家组提出修改意见的,总包项目部或专业承包单位应当根据认证审查报告进行完善,并经原专家组确认。

3)、专项施工方案认证审查专家组提出的书面认证审查报告应作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附件,在实施过程中,总包项目部或专业承包单位不得擅自修改经过专家认证审查过的专项施工方案。

4、重大危险源工程提前通报制度

各项目部应在重大危险源工程实际施工前,至少提前一周(7个工作日)通知公司各有关部门(安全质量部、技术部和公司总工等),以便于公司相关部门及时组织针对性的专项检查。

5、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工作

5.1各项目部在重大危险源工程施工之前,技术负责人或安全员必须组织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双方签字;技术负责人应按专项施工方案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作出详细说明,并有书面记录和双方签字,使作业人员掌握专项施工方案的技术要领。

5.2重大危险源工程施工之前,项目部应由项目经理或项目工程师对重大危险源工程的施工措施按专项施工方案组织验收,方案编制相关人员至少参加首次验收,验收后应及时形成验收记录台帐。

重大危险源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目部应加强检查工作,由专职安全人员进行检查,进行现场监督,并作好检查记录,纳入安全管理台帐。

5.3一旦发事故或遇到紧急情况,各项目部或专业施工单位要按规定启动预案,快速有效施救,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5.4其他未详述事项,请严格参照建设部、市建委及安质监总站、区站、行业协会等主管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执行。

6、应急救援预案

重大危险源紧急情况下的事故处理应制定一个现场应急预案,抑制突发事件,使其可能引起的危险不再扩大,减少紧急事件对人、财产和环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尽可能地排除。应急预案是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所执行的方案,是重大事故预防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应负责制定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预案和程序的有效控制,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补。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清楚和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

使用项目应急预案的编写应涉及到以下方面的内容:(1)现场危险品对周围环境、人身健康影响的程度及规模;(2)处理方法;(3)内外部联络计划;(4)把职工安康影响降到最低;(5)针对不同类型紧急情况制定补救措施;(6)纠正和预防措施;(7)现场的演练;(8)应急知识的培训;(9)关键人员及机构名单;(10)疏散路线、地点;(11)周边的紧急情况和事故;(12)临近单位相互支援的可能性等。

企业应组织相关管理部门和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人员定期进行演练,每次演练后,应该对应急计划进行全面的检查,并找出不足和缺点,进行修改完善。同时作为应急计划信息转递的一部分,企业管理部门应为居住或工作在重大危险源附近的人们提供信息,在事故发生后尽快给他们发出有关可能产生危险的警告。

篇5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目标是,建设过程安全。其基本要求是,最大限度地控制一般性安全事故,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如何辨识建设工程危险源并找出重大危险源,及时采取预控对策及措施,是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所谓危险源,就是可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源头。重大危险源是指发生危险的概率大、损失大、后果影响大的安全事故根源。就建筑工程而言,由于产品固定、体积庞大、生产周期长、工序复杂,加上露天作业、高处作业、手工作业的特点,建设工程施工不安全因素多、危险大、后果严重,及时辨识危险源并确定重大危险源是非常必要的。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主要有“五大伤害”,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机械伤害、触电。”五大伤害”发生是瞬间的,但却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根据安全科学理论对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在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如果这些约束或限制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就建筑工程来讲,第一类危险源主要存在以下施工活动中,即基坑支护、土方开挖、高大模板作业、拆除爆破、高度大于6米或高度虽然不足6米但地质条件复杂的高大边坡工程、起重机械安拆及其起重吊装工程、高度超过24米落地式钢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整体提升与分片式提升。悬挑式脚手架、门型脚手架、吊篮脚手架等。施工机具及施工用电、四口、五临边防护、其它危险性较大或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施工部位。以上第一类危险源,是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源头,是安全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着安全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建筑工程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存在于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及人物存在的环境中,是约束第一类风险源的措施失效或失败。物的故障是指机械设备或材料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比如,脚手架折断、电缆线漏电、提升机械失灵等,都属于物的故障。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是由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也可是由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人的不安全行为属于人的失误,包括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就建筑工程来讲,人的失误包括人的行为和方法,也应包括管理失误。比如,在高处进行大模板施工发生高处坠落,往往由于缺乏安全意识不系安全带、作业者患有恐高症、脚手架搭设不合乎要求、安装模板方法不当、安全网设置不规范等造成的。管理者对高处作业未进行技术交底、没有预防控制措施等管理因素,均包括在人的失误范畴。人和物存在的环境,指生产作业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环境,也包括现场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管理环境,它是促使发生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的重要条件。比如,施工中触电事故的发生,有时与作业现场潮湿、雨雪天气、电线在水中浸泡有直接关联。在管理层面,不安设漏电保护器、不实行三相五线制、作业不带防电器具也是导致触电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可以看出,对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关键在于辨识第一类风险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第二类危险源。也就是说,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不意味着危险事件一定会发生,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造成安全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一危险源决定安全事故的危险和危害程度,而构成限制或约束第一类危险源的措施失效,是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二者相互关联互为依存,安全事故的出现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危险源进行控制,首先要建立危险源清单。通过专家调查、经验数据、事故统计等方法,全面归纳建设工程危险源清单。要对第一危险源和第二危险源进行详细梳理,确定第一类危险源所在施工部位、危险程度和危险结果,找出危险大、概率大、损失大的重大危险源。同时,查找出构成约束和限制第一类危险源失效、失败的第二类危险源,也就是要从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查找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就要在建立危险源清单的基础上,进行危险评估并确定重大危险源。可以采取风险评价公式:

D=L*E*C

其中D代表危险值,L代表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E代表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伤害结果。根据专家调查和数据分析,结合工程实际,确定L、E、C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用经验数据确定对应的中间值。用危险值D的计算结果,判定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就是要建立重大危险源告知制度。施工单位施工作业前,对重大危险源应书面报告当地建设安全主管部门,建立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制度。在施工现场,应在明显位置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公示。

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就要对重大危险源制定专项预案。施工单位应当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情况,结合工程实际,制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建立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制度。定期不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管控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应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就要加强工程监理和行政监管。监理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进行旁站监理,建设安全管理部门对备案的重大危险源应重点进行监督检查。对建设工程项目中未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应采取严厉的促改措施予以纠正,确保建设过程安全。

参考文献: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编写的《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第四章“建设工程风险管理”。

保留作者简介:

篇6

Job location dangerous source recognition and control supervisor several experiences

Zhou Qun Shao Weiqiang Mao Jiankun

【Abstract】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department the question which exists in the job location dangerous source’s recognition and the controlled process, the analysis has the reason, proposes own some experiences.

【Key words】occupational health safety control system; Project department; Dangerous source

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就是不让工人发生伤亡和职业病,不使建筑设备和财产受到损坏。而建筑业是一种高危险、事故多发的行业,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保障、持续改进的安全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目标,我公司于2005年引入GB/T28001标准并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几年来,通过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内审、外审过程中,发现对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容易产生不符合现象,特别是在施工现场项目部的技术管理人员工作不认真、不仔细,参照、模仿其它工地,不能正确识别,也就不能有效的预防控制。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发表几点体会。

1. 危险源的辩识、评价及控制是GB/T28001标准的核心要求,是一项动态的持续活动,也是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

审核中关注的重点是危险源是否识别到位。而项目部在识别危险源这个过程中,往往识别不到位,遗漏一些危险源或危险源不符合本工程项目特点和施工现场实际。产生的原因是,没有认真根据现场具体进行识别,只是简单地把公司下发的《危险源清单》照抄一遍。因为公司的《危险源清单》涉及范围很广,考虑到各个方面,有些危险源可能不符合本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有特殊条件。例如:在建造多层住宅小区,周边如有道路、管线或河流等,则往往把脚手架、支模架、施工电梯安拆作业等列入重大危险源控制表,而对基坑坍塌或基坑变形可能引起的管线破坏、临近河流可能产生流沙管涌的危险源却没有识别并列入清单,没有根据其场地的特殊性进行有效识别。

2. 危险源的辩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是一项动态的持续活动,要适时根据变化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

时间在变,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是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在设计变更、新工艺、新技术及操作方法的变化情况下,或是国家法律和法规的修订、建设行政部门的文件通知等内、外部因素调整变动时,应及时进行评审并对《危险源清单》进行补充,以达到动态管理的目的。例如:设计变更,桩基础由预应力管桩改为钻孔桩,项目部就要及时组织进行评审调整《危险源清单》,进行修改和补充,使得危险源识别真正到位。

3. 沟通不够充分

项目部一般有健全的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技术交底与下达施工任务同时进行,但有些安全技术交底的具体内容却没有反映施工涉及到的危险源和职业病的预防,不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而且与相关方就职业健康安全信息进行相互沟通的记录不全。达不到GB/T28001标准的沟通要求。

4. 重大危险源公示制度和管理不到位

篇7

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过程和储存场所需要的危险物质越来越多,造成的潜在危险也越来越大。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1984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使650人丧生,数千人受伤;1993年8月5日,我国深圳市安贸危险物品储运公司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15人死亡, 200 多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1]。2005年11月13日我国吉林石化双苯厂苯胺装置发生了特大爆炸火灾事故。事故造成8人死亡, 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致使松花江水严重污染,哈尔滨市被迫全市停水4天,且波及邻国俄罗斯,造成恶劣的国际影响。这些都是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导致的严重后果。我国的法律法规对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分级管理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平能化化工事业部所属企业共有45个重大危险源,针对目前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实际情况,发现如下问题:

1.重大危险源辨识不到位

重大危险源在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是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须要依据其物质特性和存在场所的数量大小共同确定。当单一品种或多个品种的数量超过或等于标准中规定的临界量时,就构成了重大危险源。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全国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为9类,即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有的企业仅仅按照GB18218-2009的要求进行了辨识,而没有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进行相关辨识,导致申报漏项,辨识不全的现象。

2.重大危险源档案建立不完善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但重大危险源的档案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并没有具体的规定,根据日常实践我们认为档案应包含如下内容:重大危险源安全责任制、重大危险源档案建立、更新和维护管理制度、安全巡查制度、检测制度(包括职业卫生检测、消防检测、特种设备检测、防雷防静电检测、安全附件检测、监控设备设施检定检测)、安全评估制度、安全监控设备设施使用、维护、保养制度、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重大危险源报告备案制度等各项制度;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台帐、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系统电子台帐、检测、检验台帐;检测检验报告、安全评估报告、重大隐患报告及整改验收资料、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巡查记录、安全监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记录;应急物资、器材等台帐、消防器材、设施台帐,配置图、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方案、记录、隐患信息登记和整改台帐、安全设备设施台帐等各种台帐,还有重大危险源平面示意图等内容[2]。完善重大危险源的档案管理,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管理到位,不漏项。

3.监测防控设施不完善

重大危险源应定期进行检测、评估、监控,对重大危险源的工艺参数如压力、温度、液位等进行定期检查,看有无超标现象;对危险物质进行定期的检测,设置在线检测装置,查看有无泄漏;对重要的设备、设施和安全附件如安全阀、温度计、液位计、压力表等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检验,检查有无设施损坏;火灾报警器和防雷防静电的定期检测。并做好各项检测、检验纪录。此外,灌区还应设置风速、风向、环境温度等参数的检测仪器,对现场气象条件进行检测。通过对企业的检查发现,部分单位检测防空设施不够完善,如储罐区只有液位检测而无压力、温度检测设施等,现场无风向标和环境温度检测仪器等,企业应根据要求,完善对重大危险源的全面检测,确保能及时发现异常现象。

4.应急预案演练走过场

对重大危险源应根据导则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装备,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一个可操作性强、实用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该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其影响和后果严重程度,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各个方面所预先做出的详细安排,是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事故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是事故发生后在最短的时间里控制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强有力保证。加强预案的演练目的主要是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熟练性,提高各应急部门人员之间的协调能力,并通过演练进一步完善预案,让应急人员熟练掌握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演练可以有多种形式,如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等。桌面演练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对预案进行口头演练,该演练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功能演练针对某一项应急相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全面演练针对预案的全部或大部分应急相应功能进行的演练,该种演练比较全面,须动用的人员和部门较多,比较接近于真实情况但演练成本较高。根据调查发现,多数单位只注重全面演练,由于组织不好,职工对预案的熟练程度不高,从而使演练流于形式。建议企业平时应多进行桌面演练,每年进行一到两次实战演练,让职工和各职能部门在熟悉掌握应急预案的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全面演练的效果。

5.应急设施配备不齐全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应急预案中对危险源与风险的分析,确定相关危险情况,并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设置应急设施,在检查中发现正压呼吸器、防毒面罩、现场洗眼器、防化服等数量不够,或部分救援器材失效等现象。这些设施都属于急救用品,如果到了使用的时候,发现已经失效,那将会造成抢救不及时,甚至会造成抢救人员不必要的伤害。因此我们应及时对应急救援器材进行检查,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这样我们才能在危险到来的时候,从容应对,保护好职工和救援人员遭受不必要的伤害。

6.应急预案对周边环境的关注不够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周边的环境关注不够,缺少企业周边情况,包括周边企事业单位、局面区分布、与本企业的距离及人员数量等,在应急措施中没有考虑事故情况下可能对周边单位造成不利影响是的相关应急措施,缺少结合周边单位的事故应急演练的内容规定,缺少周边关系图等;另一方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没有对周边居民和事业单位进行告知,居民和事业单位人员,对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措施不了解,更不用说事故发生后去采取怎样的应急措施。

通过以上问题分析,对重大危险源,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完善各种管理制度,通过现场检查和自动检测手段,提高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水平,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掌握应急方法,提高应急水平和能力,尽量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确保企业安全长效发展。

篇8

一?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及辨识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是指建设施工活动中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及物质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等的不安全意识、情绪和行为;机具、材料、施工设施及辅助设施等的不安全状态;环境、气候、季节及地质条件等的不安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单危险源以及导致的事故主要有: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坍塌;起重伤害;机具伤害;车辆伤害;触电;火灾;爆炸;雷击;中毒;窒息;气象灾害及地质灾害等。以上危险源或事故,既单独出现,又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同一个危险源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建设条件、不同建设者、不同作业技术水平、不同工程建设阶段出现的概率及导致的事故风险不尽相同。不同的建设工程,其危险源之间的相关性、因果性及由此导致的事故风险也不尽相同。

建设工程危险源的辨识包括以下内容:辨识材料、能源、运输、生产装置、设备安装、建设对象、自然环境、人的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危险;辨识各子系统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时可能对其他系统的危害及其它系统发生事故时对本系统的危害;辨识由于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坍塌、触电、火灾、爆炸等单危险源造成的危害;辨识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雷电等对系统的危害以及由此诱发事故的可能性;辨识重大危险源被激发酿成事故后,生命财产损失严重程度及其概率;辨识生产系统在设计和施工时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辨识系统的结构、布局是否满足检修、维护的要求,测试作业对操作空间、通道等条件是否满足要求;辨识建设工程施工人员操作条件对防止人为失误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等,列出影响施工安全的危险源,实事求是地设立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二?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安全风险评价的任务是对识别出来的危险源进行评价,判断各危险源的危害程度,进行危险源分级,确定不可容许的安全风险,其评价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法三大类。

(1)定性评价方法

安全风险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评价者的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施工工艺、施工设备、设施、项目环境、操作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和判断,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危险因素发生可能性的等级、危险因素发生后果的类别、是否达到某些安全指标等。

定性评价方法的优点是评价过程简单,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评价过分依赖评价人员的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评价人员的评价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其结果可比性差。

(2)定量评价方法

安全风险定量评价方法是在大量的调查统计资料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施工工艺、施工设备、设施、项目环境、操作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和分析,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的范围、危险因素与事故的关联度、危险因素的重要度等。

定量评价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比较精确地得出定量指标,为安全控制和事故防范提供更多的信息,但是评价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过分依赖数学模型和基础资料的准确性,而且大部分定量评价方法建模复杂,计算工作量大,难以在施工现场第一线推广。

(3)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是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一般是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管理标准,构建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制度及应急救援体系,对每一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和管理措施。对于给定的地域、施工企业以及施工条件的建设工程,应能确定施工安全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性质、分布、规模、事故关联和后果,提出有效、实用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对可能影响施工安全的危险源进行登记。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时间、地址、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联系人、联系方式、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的主要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针对建设工程企业和危险源的特点,对施工企业与人员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设备与设施安全、影响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自然和环境危险源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

篇9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事业日趋高涨,与公路工程施工相伴而生的安全事故则日益受到重视。当前在我国公路工程施工中,以“经验控制型”和“过程控制型”为主要预防措施,还没有建立较为完整的安全事故防范体系,更无法对常见的安全施工事故进行有效的遏制和避免,以致于安全隐患始终严峻。为此,作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部分,构建公路施工危险源控制体系,从事故产生的原因上来细化分解各类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等,从而提出有效的危险源控制原则和管理方法,以改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环境。

1 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隐患分析

1.1 内部原因分析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安全事故原因的分析,多以不安全事件为基本前提,从而影响或干预整个工程项目的有序实施。而对于施工中的人为操作、设施设备的安全状态、工器具材料,以及周边环境的科学整合是构成安全事件的主体。因此,深入分析安全事故的内部特征,从其产生原因及主要表现入手,来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归类,以实现对施工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控制,从而减少和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来看,对于施工中的危险源有效识别和分析,从而针对相关安全要求设定科学、周密的安全计划,以实现对不安全因素的及时排查、整改、落实,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对于安全管理行为来说,如果不能切实从根本上来消除不安全事件的隐患,不能消除风险存在,安全事故的发生就难以有效遏制。

1.2 外部因素分析

从对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全面分析来看,除了来自施工内部的因素外,对于来自社会的其他相关因素来说,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有:一是表现在公路工程施工主管部门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不够,作为对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由于缺少对公路施工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及对安全施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缺乏认识,难以从政策、制度上给予科学、全面的监督,导致安全防范管理脱节。二是对于公路施工中各主体施工方责任落实不到位,由于公路施工中相关工段、工序、特殊工程的施工任务多、而各施工主体对安全生产缺乏统一认识,责任心不强,再加上重视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的现象较为普遍,对施工中的安全设施、防护手段投入不够,安全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施工计划、施工进度得不到有效管理,从而为各类安全事故带来隐患,导致安全保障体系脆弱。三是来自安全生产环境的恶性竞争,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赢得竞价权,违法分包、包括对无资质单位的挂靠、对施工方管理职责的监管不够,不仅对公路施工环境带来控制风险,还容易从以包代管的施工中加剧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公路施工管理中危险源控制技术

从公路工程施工现场控制来看,危险源控制的主体主要有施工单位、业主、监理、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从危险源控制对象的划分来看,其主要包括对人的管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对施工工艺技术,以及安全制度的管理,并从整个工程全局来划分相应管理责任,落实安全细则,减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漏洞和缺陷。

2.1 危险源控制原则分析

危险源是导致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加大对公路施工中危险源的控制,从施工前的危险源分析及相应制度的识别和评审上来制定相应措施,并在施工工程中及时有效的监督、预报危险源状态,以及对于事故发生后的相应应急措施和制定和全面跟进,从而最大化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危害及影响。

对于危险源的控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一是从构成安全事故的隐患和危险上,来降低或消除其危害,从而强化对人的管理;二是重在预防,防控结合,从制度和措施上做好相关事故的应急预案和联动措施;三是强化重点控制,实现动态跟踪,以确保应对危机的及时性。同时,对于存在重大隐患的危险作业要禁止,对于存在重大危险的设施和行为要立即整改,对于中度危险要进行限期整改,对于轻度危险要强化跟踪监测,对于常规危险源要做到常规化监督、管理。

对于危险源进行动态评审,以实现定期对危险源控制计划的有效修订,满足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控制的实时性、适宜性。在进行安全时机的评审判定时,对于危险源的分布及等级进行划分,如加大对新工程、新项目的开工前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于特种作业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器具的操作前进行必要的自检,对于大型工程施工项目进行工程组织、现场布局的科学规划和实时监测等,从而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审,满足工程现场安全施工的要求。

2.2 强化对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及管理措施

危险源的合理控制和有效监督是确保公路安全施工的重心,为此,建立科学的危险源控制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从危险源系统的构建上,做好各工程施工安全控制关键点,结合公路施工工艺、施工流程来最大化的识别和锁定危险源,划分危险源的等级及施工控制目标,标明危险源管理相关责任人,从而将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有条不紊的分解下去,提高整个公路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水平;二是建立危险源等级控制体系,从危险源的识别和分类上,做好危险源等级管理与防控体系,对于难以控制的重大危险源,要从根本上划分职责,建立重大设备、重大安全隐患应急防范措施,定期对其实施监督检查,并在施工作业班组的日常管理中做好记录;对于一般性危险源,需要从其发生的条件和相关因素出发,做好安全控制防范工作,定期对其进行监督检查,以防范对人、或设备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对于具有危险性但可以避免的危险源,要从危险源所在地建立安全施工班组责任目标,强化项目经理的检查力度,开展不定期的业主、监理监督检查,切实从危险源的防范控制上落实安全职责;三是制定危险源分级控制及管理制度,结合公路工程施工中危险源存在的特殊性和动态性,将危险源进行科学全面的分级、分区管理,并从公路施工实际来贯彻安全等级控制与管理。

对于项目经理部,要从危险源的控制上明确各标段安全等级控制目标,注重日常安全管理与控制,做好记录并及时发现危险源的升级变化,随时做好调整安全等级,以实现科学、及时管理;对于施工企业应该设定危险源等级安全检查表,对于施工中各类环境、条件、控制要求、施工现场等制定相应的安全检查表,由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等班组安全责任人进行共同落实,并对检查结果达成一致意见后记录在案;对于存在动态性的危险源,通过实施跟踪管理,以实现对危险源的复杂状况进行及时监控,如对特别危险的关键点要安全专人进行监督;对于全段危险源要进行分级管理及考核,落实分及控制管理职责,并对相应检查结果建档,切实推动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四是加大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特别在公路工程施工班组调换时,要对各段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交底,包括对客观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检查,对与之相随的其他危险源进行排查,以满足工程施工交底的安全要求。

3 结论

施工安全是公路建设过程中永恒的主题,安全管理是公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加大工程施工危险源的等级划分及分级控制,从全局上确保各施工环节、施工点的安全目标的实现,从而为公路工程施工树立“安全生产、防范第一”的标高榜样。

参考文献

篇10

危险源在英文中的解释为“sourceofdanger”——产生危险的根源。1995年,陈宝智教授将危险源分为2类,提出了事故致因的两类危险源理论,并阐述了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于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1.1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系统中固有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比如,施工现场的机械能、重力势能、电能和热能等;危险物质包括爆炸、有毒、腐蚀性和放射性等物品。这些能量(危险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意外释放,进而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1.2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安全措施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设施故障(安全设施等)和物理性环境因素。其是造成能量意外释放的直接原因,是事故发生的组织性前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水利机电安装系统中两类危险源的分布

根据施工安全事故的类型分析,机电安装施工中包括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火灾、中毒窒息七类危险源。根据笔者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类危险源在时间、空间上相互交织,当它们相遇时就可能发生事故。比如,在起重机吊装作业起重伤害的危险源中,第一类危险源为大件设备通过起重机悬置于高空并随其垂直或水平移动时,能量(机械能、重力势能等)可能发生意外释放;操作失误、安全管理决策组织失误、安全技术措施审批未充分落实、企业安全文化欠缺、设备设施等约束限制失效和起吊安装的特殊人机交互环境组成了第二类危险源。两类危险源相互联系、影响,共同组成了起重吊装作业的危险源系统。

3水利机电安装系统危险源的控制对策

为了确保水利机电安装施工的安全,必须有效控制两类危险源,这就需要依靠三双手:第一双手——安全技术、设备、新材料等硬件;第二双手——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软件;第三双手——安全文化教育的引导、约定俗成的安全理念。基于上述分析,为了实现水利机电安装系统危险源的控制和管理,应采取以下对策:①有效排查第一类危险源,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危险物质形成,创造良好的现场作业环境。控制原则为消除或降低风险个体防护。当施工系统中存在能量危险物质时,系统就会处于危险状态。比如,高临空作业时人或物品具有较高的势能,为了防止发生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一般采取的措施为搭设脚手架、拉设安全网、架设护栏、设立安全照明、开展专人现场监护等;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包括正确的劳保着装、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高挂低用)等。②对于第二类危险源,应致力于构建稳定、有效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划分;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全面落实安全责任;严格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确保“五到位”(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加强沟通,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重视人员素质(专业知识、经验、技能等)的提升,尽可能地减少无意识的不安全行为发生;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引导从业人员的作业行为,避免因侥幸、从众和自负等心理造成有意的不安全行为;强化班组安全管理;提高设备和环境的可靠性,加强对设备设施的安全约束限制。③危险源的动态辨识、建档备案和应急救援预案的建立是危险源控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对潜在性危险源和境遇性危险源的控制。潜在性危险源包括因化学介质或气体泄漏而导致人体窒息或中毒、动火作业引发的火灾事故和特种设备事故等;境遇性危险源包括地震、洪水、地质灾害、战争和疫病等。这两类危险源在工程实践中属于重大危险源,一旦失控,易造成重大事故。因此,必须做好预防控制和管理工作,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可迅速展开应急处置,从而将事故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篇11

(1)土方开挖过快过多。土方开挖,是施工阶段中最重要的工序,也最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由于在开挖过程中,一般是“边支护边开挖”,若开挖土方过快,支护赶不上进度,则极易因土体不稳定而造成基坑坍塌;同时,如若土方开挖过多,造成超挖,支护结构不能完全支撑土体,也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2)支护结构施工不规范。在实际施工中,按照规范操作,部分施工过程可能难度较大,不易施工。与此同时,由于基坑施工中大部分都是隐蔽工程,这就给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带来了机会,给基坑安全埋下了重大的隐患。

(3)降排水不到位不及时。因为地下水的存在,在开挖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降低现场地下水位,排空基坑内积水,一方面会影响施工进度,同时影响土体稳定,也会对基坑的安全产生严重的隐患。

2深基坑工程施工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以风险识别的结果为依据,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的大小,综合其他相关因素全盘考虑,运用评价模型和工具,来确定工程项目总体风险等级,并对各项风险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层次分析法是施工风险识别的一种适用方法,层次分析法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深基坑工程施工危险源评价排序为:土方开挖过快过多,支护结构施工不规范,降排水不到位不及时。

3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对项目存在重大风险,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的过程。主要是在建立风险控制体系,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运用风险管理的策略,制定效果明显且行之有效的具体控制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综上所述,本文构建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控制体系,包括:施工前风险预控、施工中动态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后评价三大部分。

3.1施工前风险预控

(1)对已识别的重大危险源,结合专家经验与工程实践制定出针对各重要风险预防控制的技术防范措施及人员监管措施。

(2)针对可能风险事故,制定相应风险后果的应对策略。

(3)将施工中中各环节的重要风险制作成风险清单,将风险清单与相应的应对措施一并发放给相关责任人,引起高度警惕,并定期组织全体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教育。

3.2施工中动态风险控制

(1)根据工程经验及类似深基坑工程事故资料,分析整理总结各监测项目对应的可能的发生风险事故。

(2)根据常规风险事故的原因分析结果,总结得出各监测项目数据发生异常变化最可能的原因,并据此对可能引起数据异常变化的风险因素加以控制。

(3)执行风险控制措施之后,需继续分析监测数据变化,以观察风险是否能被有效控制,以便进行下一步风险控制工作。

3.3风险控制后评价

(1)总结项目风险管理全过程的经验教训,提高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以及施工管理水平。

(2)对项目监督和改进,促使项目施工进程正常化。

(3)积累总结经验,为以后提供实际工程资料,并指导设计。

篇12

1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的危险源控制是指生产组织对工程相关的危险源信息的获取和分析,依照对危险源的鉴定标准对施工活动进行检查、监督,一旦出现超出安全范围的危险源时要马上采取措施,以降低危险源的危险等级,让施工项目仍能按预定的进程实施,最终目的是安全实现生产施工活动的目标。危险源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调,才能做到有效控制危险源,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2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2.1 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建筑安全体系中可能会释放意料之外的能量的危险物质或者载体。这些危险源能量的意外释放是引发事故的物理本质。在建筑安全体系里,电能、机械能、热能、位能、重力能、压力、拉力等是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的能量源。控制不好这些能量就会演变成危险源,引发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另外,有毒物品、爆炸性物品、放射性物品和腐蚀性物品等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物质。

2.2 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是指造成能量措施失效的种种危险因素。在建筑施工的体系中,第一类危险源是很难完全避免的,那么要最大程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消除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体现在人的危险行为、人的工作环境恶劣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三个方面。然而上述三个危险因素大多是因为管理失策导致的。

3 控制危险源的原则

危险源控制的一般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以消除和降低危险等级为基础,保证系统安全,保障人员人身安全。

3.2 一预防为主,结合控制手段,预防方案与应急措施联合保障。

3.3 保持动态跟踪,有重点地控制危险源,制定好应变的策略。

4 控制危险源的方法

4.1 技术方法

控制危险源最基础的手段是利用技术和具体措施通过改进施工技术和安全保护的设施。如根据不同的材料特性采用新型且安全的工艺,改善材料的危险性和改进施工办法,设备方面要及时更新,采用安全性更高的机械设备,最好使用整体性、模数化构配件的模式进行生产,达到降低构件综合、材料、机械装备以及设施综合危险性的目的。

4.2 管理方法

控制危险源的另一个有效手段是管理。管理包含组织、计划、控制、协调和指挥等基本功能。通过对机械、设施的综合危险性;材料、构件综合危险性;技术工艺危险性;现场管理危险性;作业环境危险性等进行管理改进,就可以达到有效地控制人、机械、材料以及环境等危险源的目标。

4.3 人的行为控制办法

通常因为危险源引发的事故和人行为上的失误是关系很大的。人的行为失误主要表现在操作失误、判断失误、指挥错误或者粗心、厌烦、缺乏安全意识、懒散、紧张、疲劳、生病以及错误使用防护设备、装置等。人行为的控制可以先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安全意识培养等办法提升人员安全意识,达到人的本质安全化;第二,通过训练符合生产的技术方法,达到生产人员操作安全化。由此得出,通过人的行为控制,减少人为失误对危险源的触发作用,也是一种有效控制危险源的手段。

5 危险源控制的本质安全化

20世纪60年代在电气设计中提出了“本质安全”这样一种设计思想,该思想逐渐被各行业的工程师接受,慢慢地“本质安全”也成为了设计产品以及设计各种运作程序和管理系统的一项标准。本质安全化指引了现代工业生产如何预防事故,如何做好保证安全的发展方向。如今,本质安全化的内涵不断得到延伸,不仅表示机械和设备构造的本质安全设计,还包括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人员、机械设备以及管理人与物等方面的本质安全水平。

5.1 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本质安全化

施工的组织设计作为主导施工进展的纲领性文件,项目的施工活动能不能安全进行,依靠施工的组织设计方案是否安全可行。在组织设计的方案中,要镶入施工项目本质安全化的理念,落实好本质安全化的各项工作。例如,在设计施工组织的技术时,要做好控制危险机械、危险作业程序等周密的防范方案,最好经过实地验证,确保人为失误导致的事故也保证在安全范围内;其次在设计人员安全行为模式上,可以通过讲解企业文化和安全施工精神,让施工人员自发地形成安全意识,除此之外,施工组织要经常性地或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让施工人员能够及时补充必要的安全知识;最后,通过在施工作业的设计,对施工工艺的组合以及工作单元进行有效划分,这样能够全方位地认清施工项目的危险源,最终设计一套系统强、针对性强的控制危险源实践办法。

5.2 施工作业人员本质安全化

施工人员的本质安全化,是指利用本质安全化方法控制人的行为失误。通常组织设计中原本就存在导致事故因素而造成的防护措施失败,称作潜在失效。而因为人的失误或违规,造成预防控制措施无效,引发的安全事故称作现行失效。潜在失效主要体现出如何和为什么发生事故的原因,现行失效则体现出事故的表面原因,虽然说,不存在没有潜在失效的组织,但潜在失效如果没有人员操作行为的错误或者技术失效作为触发原因,是很难引发事故的。一个健康的组织或者个人虽不能摆脱潜在失效,可是他们能从人员自身的本质安全化做起,尽量减少行为失误,从而减少潜在失效和现行失效,实现从源头上控制施工危机的产生。

5.3 施工环境无害化处理

施工作业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微观的施工作业环境和宏观的环境。微观的施工作业环境主要指文明施工的现场,包括现场布置的合理性及施工活动科学性。而宏观的环境则指施工作业的政策法规环境。

施工的环境还可以分为施工现场的化学环境、生物环境以及物理环境三个方面。生物环境和化学环境的本质安全化须依照国家相关的行业标准制定执行。物理环境所包含的时间环境和空间环境的本质化安全可采用定置管理的办法,也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按照进度计划,安排工序的顺序,实行人员定岗,设备定位,以及将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材料定置等,这样才能做到时间和空间有机结合,做到有序生产、科学组织和本质安全化生产。

5.4 施工中的人员机配合本质安全化

通常施工空间狭小,环境特殊,操作人员和机械设备处在同一个空间工作,相互影响。此外,施工环境的废弃物摆置,明暗程度等又不同程度影响施工人员进行操作安全度以及影响设备的运作,容易造成人员机械的配合不当而出现事故,因而,重视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之间的配合训练,操作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施工中人机配合本质安全化程度。

6 结论

本文主要分析了施工危险源的种类,阐述了危险源控制的技术法、管理法以及人的行为控制法,并通过阐述如何预防控制危险源的本质安全化,着重强调了在施工的组织设计、作业人员本质安全化、施工作业环境的无害化处理以及人员机械配合本质安全化等办法对控制施工重大危险源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13

为深入贯彻落实《应急管理部关于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的通知》(应急〔2018〕74)、《XX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的通知》(X安监函〔2018〕X)、X安监[2018]X号文件以及X安监〔2018〕X号文件要求,不断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风险防控,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办实际,制定XX区XX街道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促进危险化学品企业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及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工作任务

(一)适用范围

危险化学品企业是指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带有储存设施)企业及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企业。

(二)企业层面

企业是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和本地区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工作要求,制定本企业建立并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

1.要明确责任到人,层层压实责任。

2.要明确安全风险研判基本要求的核心内容和工作流程。

3.要明确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企业内部建立两项管理制度后什么时间报告、由谁报告和报告给谁等内容。

4.要建立工作台帐,分级全程记录工作落实过程。

5.要明确完成建立和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时间节点。

(三)监管层面

安全监管部门及人员要按照《应急管理部关于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的通知》(应急〔2018〕74号)和本方案的要求,扎实做好“三个一”工作。

1.制定一个工作方案。要结合实际,及时细化制定本辖区内、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企业建立两项管理制度工作方案,要明确具体责任人、建立两项制度内容和基本要求及时间节点。

2.召开一次动员会。要召集辖区有关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进行动员部署,把开展建立两项管理制度的目的、意义、重点内容讲解清楚,把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要求讲深讲透,要让企业主要负责人深刻领会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熟练掌握全部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

3.开展一次专项督查。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是第四季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内容,此项工作将纳入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区局及街道将于近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各社区也要开展一次督检、督促,指导企业按照要求把两项管理制度真正建立起来,把安全风险真正管控起来。

三、企业安全风险研判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基本要求

安全风险研判的重点内容包括生产环节、储存环节和高危活动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

1.建立安全风险研判制度,完善责任体系,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各车间(分厂)、各班组岗位的工作职责,强化目标管理和履职考核。

2.按照“疑险从有、疑险必研,有险要判、有险必控”的原则,建立覆盖企业全员、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研判工作流程。

3.在每日开展班组交接班、车间生产调度会、厂级生产调度会布置生产工作任务的同时,要同步研判各项工作的安全风险,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二)重点内容

1.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状态。生产装置的温度、压力、组分、液位、流量等主要工艺参数是否处于指标范围;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各类设备设施的静动密封是否完好无泄漏;超限报警、紧急切断、联锁等各类安全设施配备是否完好投用,并可靠运行。

2.危险化学品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运行状态。储罐、管道、机泵、阀门及仪表系统是否完好无泄漏;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是否超限运行;内浮顶储罐运行中浮盘是否可能落底;油气罐区手动切水、切罐、装卸车时是否确保人员在岗;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和联锁是否处于可靠运行状态。仓库是否按照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是否超量、超品种储存,相互禁配物质是否混放混存。

3.高危生产活动及作业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装置开停车是否制定开停车方案,试生产是否制定试生产方案并经专家论证;各项特殊作业、检维修作业、承包商作业是否健全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作业过程是否进行安全风险辨识,严格程序确认和作业许可审批,加强现场监督,危险化学品罐区动火作业是否做到升级管理等;各项变更的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4.按照安全风险辨识结果,重大风险、较大风险是否落实管控及降低风险措施;重大隐患是否落实治理措施。

四、企业安全风险报告和承诺工作的具体要求

1.按照“一级向一级负责,一级让一级放心,一级向一级报告”的原则,企业各岗位、班组、车间、部门要每天做好职责范围内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自下而上层层研判、层层记录、层层报告、层层签字承诺,层层传导压力,压实企业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安全风险的研判和管控责任。

2.在布置安全风险研判和管控工作任务时,既要向下级交任务、交工作、交目标,又要同步交思路、交方法、交安全要求。

3.对下级安全风险报告和承诺,上级要组织力量进行评估,确保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4.主要负责人要结合本企业实际,全面掌握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情况,亲自调度,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5.在生产装置、罐区、仓库安全运行,高危生产活动及作业的风险可控、重大隐患落实治理措施的前提下,特殊作业、检维修作业、承包商作业等主要安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本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等主要负责人的名义每天签署安全承诺,在工厂主门外公告,并上传至属地安全监管部门网站。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外出时,应委托一名企业负责人代履行安全承诺工作。

五、企业安全承诺公告的具体要求

(一)主要内容

1.企业状态:主要公告企业当天的生产运行状态和可能引发安全风险的主要活动。如有几套生产装置,其中几套运行,几套停产;厂区内是否存在特殊作业及种类、次数;是否存在检维修及承包商作业;是否处于开停车、试生产阶段等。

2.企业安全承诺:企业在进行全面安全风险研判的基础上,落实相关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承诺当日所有装置、罐区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安全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控。

(二)公告方式

1.公告时间:每天上午10时更新,至次日上午10时。

2.公告地点:属地安全监管部门网站;企业主门岗显著位置设置的显示屏(安全承诺公告牌示例见附件)。企业设置的显示屏,要求文字图像显示清晰,安装位置符合防火防爆规定,保证人员、车辆安全通行。

(三)基本条件

企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向社会安全承诺公告:

1.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管理制度,相关职责没有层层落实的;

2.重大隐患没有制定治理措施的;

3.动火等特殊作业管理措施不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当天对重点装置、罐区以及动火等特殊作业没有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

4.特殊时段没有带班值班企业负责人的。

六、完成时限

2018年11月30日之前,全面完成建立全街道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两项管理制度。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加之工艺路线复杂、反应条件苛刻等因素,一旦失控,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和社会影响较大的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带来危害。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是全面提升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管控能力,有效遏制较大以上事故的重要举措;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全面提升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管理能力的又一重大制度性安排。区安全监管局成立了以安全监管局局长唐永川为组长、副局长罗劲松为副组长、危化办股室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开展此项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分管领导要负责具体推进。

(二)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各单位要抓紧制定本地本部门实施工作方案,将符合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部纳入建立实施两项制度的范围,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指导企业按要求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安全风险研判和承诺公告制度。

各有关企业必须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建立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研判和承诺公告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落实到位。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实效

各单位要对企业建立和落实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统计分析,实施动态监管,将企业履行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情况作为安全生产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重要依据,督促引导企业自觉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强化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鼓励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发现企业存在不、虚假安全承诺公告等情况时,积极向属地安办报告。对于逾期未建立制度、不、虚假安全承诺公告的企业,进行约谈、通报、公开曝光,并纳入重点监管对象。

请各单位及时将本方案精神传达至本辖区有关企业。

附件:1.公司级安全承诺公告

2.车间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3.班组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4.岗位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附件1

公司级安全承诺公告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装置

套,其中运行

套,停产

套,检修

套。

特殊作业:

一级动火作业

处;二级动火作业

处;

特级动火作业

处;受限空间作业

处;

高处作业

处;其它特殊作业

处;

是否处于试生产(是

/

否)

是否处于开停车状态(是

/

否)

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是

/

否)

今天我公司已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已落实到位,我承诺所有生产装置处于安全运行状态,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主要负责人:

附件2

车间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

高位生产活动及作业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

特殊作业的风险辨识、作业许可及管控落实情况:(

/

否)

一级动火作业(

)处;二级动火作业(

)处;

特级动火作业(

)处;受限空间作业(

)处;

高处作业(

)处;其它特殊作业(

)处;

处于试生产情况(是

/

否)

处于开停车状态情况(是

/

否)

承包商作业管控情况(受控

/非受控)

变更情况是否存在(是

/否)落实审批程序情况(是

/否)

车间安全状态

车间岗位(

)处,其中运行

)处,停产(

)处,检修(

)处

生产装置运行状态:

温度/压力/危化品/液位/流量等工艺参数处于指标范围(是/否)

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是

/

否)

设备设施完好无泄漏(是

/

否)

超限报警、紧急切断、联锁等各类安全设施配备完好投用,并可靠运行(是

/

否)

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处于安全状态

储罐、管道、机泵、阀门及仪表系统完好无泄漏(是

/

否)

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无超限运行(是

/

否)

装卸车时确保人员在岗(是

/

否)

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和联锁处于可靠运行状态(是

/

否)

仓库按照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无超量、超品种储存,相互禁配物质无混放混存(是

/

否)

今天我车间已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已落实到位,我承诺本生产装置处于安全运行状态,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车间负责人:

附件3

班组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

)班组

高位生产活动及作业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

特殊作业的风险辨识、作业许可及管控落实情况:(

/

否)

一级动火作业(

)处;二级动火作业(

)处;特级动火作业(

)处;受限空间作业(

)处;高处作业(

)处;其它特殊作业(

)处;处于试生产情况(是

/

否),处于开停车状态情况(是

/

否),承包商作业管控情况(受控

/非受控),变更情况是否存在(是

/否)落实审批程序情况(是

/否)。

班组

安全状态

班组岗位(

)处,其中运行

)处,停产(

)处,

检修(

)处

生产装置

运行状态

温度/压力/危化品/液位/流量等工艺参数处于指标范围(是/否)

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是

/

否)

设备设施完好无泄漏(是

/

否)

超限报警、紧急切断、联锁等各类安全设施配备完好投用,并可靠运行(是

/

否)

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处于安全状态

储罐、管道、机泵、阀门及仪表系统完好无泄漏(是

/

否)

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无超限运行(是

/

否)

装卸车时确保人员在岗(是

/

否)

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和联锁处于可靠运行状态(是

/

否)

仓库按照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无超量、超品种储存,相互禁配物质无混放混存(是

/

否)

组承

今天我班组已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已落实到位,我承诺本岗位处于安全运行状态,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班组负责人:

附件4

岗位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

)岗位

高位生产活动及作业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

特殊作业的风险辨识、作业许可及管控落实情况:(

/

否);一级动火作业(

)处;二级动火作业(

)处;特级动火作业(

)处;受限空间作业(

)处;高处作业(

)处;其它特殊作业(

)处;处于试生产情况(是

/

否);处于开停车状态情况(是

/

否)

承包商作业管控情况(受控

/非受控);变更情况是否存在(是

/否);落实审批程序情况(是

/否)。

岗位安全状态

车间岗位(

)处,其中运行

)处,停产(

)处,检修(

)处

生产装置运行状态

温度/压力/危化品/液位/流量等工艺参数处于指标范围(是/否)

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是

/

否)

设备设施完好无泄漏(是

/

否)

超限报警、紧急切断、联锁等各类安全设施配备完好投用,并可靠运行(是

/

否)

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处于安全状态

储罐、管道、机泵、阀门及仪表系统完好无泄漏(是

/

否)

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无超限运行(是

/

否)

装卸车时确保人员在岗(是

/

否)

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和联锁处于可靠运行状态(是

/

否)

仓库按照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无超量、超品种储存,相互禁配物质无混放混存(是

/

否)

岗位

今天我岗位已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已落实到位,我承诺本岗位处于安全运行状态,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岗位负责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