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路管理智能化

公路管理智能化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2:2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公路管理智能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公路管理智能化

篇1

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需要对支撑其运行的机电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尤其在高速公路建设成功以后,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要更加慎重,在实际的管理中,由于实际情况不同,需要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高速公路机械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1通信网络的作用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分布于高速公路的周围,分布较为广泛,因此管理较为困难,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智能可视化管理,才能进一步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提升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提升机电设备的管理实效。高速公路机电管理过程中,以网络为支撑形成管理的基础,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基本条件,通信网网络存在的基本作用是传输信息、控制信息和反馈信息,是展开智能化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要保证网络的通畅和稳定,才能为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智能化运行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以完善的通信网络为基础,能够按照实际情况建立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网络信息库,通过信息的传送、储存、分析等,可以有效控制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运行,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清楚的了解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对于机电设备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可以解决很多机电设备的实际问题,保证机电设备的良好运行,从而提升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的效率,促进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变革。

2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的应用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要实现智能化管理,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化设备为基本载体,在系统功能的协调下,在其他系统集成设备的共同协作下完成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智能化管理,从而减少人工的投入,提升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

2.1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实现方式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以通信技术为基础,对机电设备接口和通信协议进行管理,保证机电设备和智能化设备相吻合,实现机电设备和通信设备的协同运作,确保基础技术的运行顺利。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对通信协议和机电设备接口进行管理而实现的,在对两者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减少了通信协议和机电设备不相适应的问题,从而提升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工作的效率,也进一步的促进了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在实际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由于高速公路分布广,路程长,机电设备分布于不同的高速公路路段周围,且设备数量庞大,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且工程量大,极耗时间,管理效率极差,要想提升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就要运用智能化设备,通过对通信协议和机电设备接口的共同管理,降低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难度,提升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利用智能化系统进行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考虑到实际管理工作中的变化因素,考虑到环境的变化,考虑到设备的整体状况,然后依序开展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工作。

2.2智能化机电设备的功能

高速公路智能化机电设备的功能十分强大,以管理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其具有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系统功能,各项不同的功能协同工作,提升高速公路智能化设备的管理效率。机电设备职能化管理系统要对机电设备进行远程操纵和控制,通过全天候的监测,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实际状况,掌握高速公路实际存在的问题,为高速工作设备管理者提供基本的工作依据,并根据高速公路的设备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落实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监控。同时智能化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系统还具有信息传送的功能,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进行设备信息的传送和储存以及管理,而后期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大量的可以参观的数据。高速公路智能化机电设备系统还具有警报预警、成像、定位功能、可视化监管等功能,通过预警功能和信息收集功能的融合管理,可以及时的了解到设备的问题,并通过定位系统和信息传送功能的协作,可以使得设备管理者了解到问题设备的具置,从而实现精准化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提升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高效的解决机电设备中的问题,从而解决机电设备中的隐患,促进机电设备的高效运行。

2.3系统组成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系统由多个集成系统所组成,不同系统实现不同的设备管理功能,不同系统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智能化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系统由水电控制系统、灯光控制系统、信息传送系统、成像系统等组成。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对电力设备的控制主要是依靠二级系统来实现的,以信息收集系统为机电,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实现对机电设备的科学化管控,从而实现机电设备的运行,为高速公路的运行提供基本的发展条件。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由多个集成系统所组成,不同系统发挥不同的功能,最终在多个功能的共同协作下,完成智能化的机电设备的运行,从而提升机电设备管理的效率。

3智能化系统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智能化机电设备具有极大的运行优势,在实际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其应用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减少了很多管理阻碍,极大的提升了管理的效率,提升了高速公路的运行效果。高速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在实际的建设和管理中,工程量巨大,机电设备是高速公路养护过程中的重点部分,只有进行科学的管理,结合信息化技术,构建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才能进一步的减少的管理工作中的阻碍,提供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

3.1有效的缩短设备维护的时间

在实际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运用智能化系统,可以大大的缩短机电设备的维护时间,提供管理工作的效率,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中,需要依靠人力去排查设备故障,进而才能安排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维修,常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投身到设备故障排查中,耗时耗力,工作效率极低。应用智能化系统,能够缩短电力设备的维修反应时间,帮助高速公路管理人员快速的获取设备信息,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而快速的作出决断,制定设备的维修方案,从而大大的减少了设备的运维时间,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应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快速的了解设备情况,同时工作人员可以精准的了解到设备的问题所在,从而提升设备运维的精确度,减少管理工作中的误差。另外,在应用智能化管理系统进行机电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可以对机电设备的故障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检测,可以大大的减少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从而高效的处理设备故障。

3.2降低成本

使用传统技术进行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成本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巨大,给管理工作造成较大的压力,运用智能化系统进行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可以快速的对机电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和搜集,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和储存,应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快速的分析出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整体情况,使得管理者可以快速的了解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实际情况,不用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收集信息,大大的降低了管理的成本。且通过信息系统所输出的信息,其精准度高,误差小,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可靠的设备信息源,为工作的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的依据,从而减少了工作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了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难度,节省了支出,实现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高效管理。

3.3实现信息的高效收集

在实际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信息收集十分重要,由于机电设备的分布十分广泛,其管理难度十分大,利用传统的信息收集方法收集信息,效率极低,且耗时耗精力,信息的质量也难以把控,如果信息收集有误,可能要重新进行收集,从而进一步的加大了工作的难度。利用智能化系统进行高速公路信机电设备的管理可以为设备管理者提供精准的信息数据,通过信息收集系统对信息的收集、归纳、整合、分析,可以进一步的得到更为系统的设备信息,同时,利用智能化系统可以实现对机电设备全天候的监控,实现对机电设备的可视化管理,为设备管理者提供了更加完善的信息数据采集设备,管理者可以全面的了解设备信息,并将信息进行无障碍的传送,可以将信息传送给领导层,进而落实设备管理方案,然后根据设备管理方案依序开展设备管理工作,有效的提升了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只有进一步的加强管理的质量和效果,才能保证高速公路顺利运行,应用智能化系统进行机电设备的监管,可以降低设备管理的难度,提升设备管理的效率,从而进一步的促进高速公路机电智能化系统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能选,刘娜,张润等.关于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探讨[J].人民交通,2020(7):83-83.

篇2

前言

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是以智能交通(rrs)作为其首要的发展方向,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制订相应的研究计划。欧洲在1986年就开始实施了“欧洲高效安全交通计划(PROMETHUS),其中包括政府、汽车厂商、科研机构都纷纷参与。1991年成立了欧洲道路交通通信技术实用化促进协会,推广ITS技术以及1’1’S技术在国际间的合作。日本、美国也都相继成立了与ITS技术相关的协会,以期推动ITS技术的发展。18年间,ITS技术发展飞速。这种对于智能交通(ITS })技术的研究均是将先进的车辆控制技术、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综合运用于道路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建立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道路交通运艳效率。其目标是“安全高速”。智能交通(ITS)是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软件是以“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结合“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而硬件是以车辆自身的外苟憾知智能系统,利用各种传感器技术作为其基础平台,结合计算机技术实现车辆的自动化。各种先进的自动化安全防护系统以及其他车辆技术为主的一些综合技术。就各种车辆智能技术及其智能交通(ITS)现今发展的软硬件技术来看,无论从其理论深度和其实际应用,都可以说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但在“人一一车—路”这三者中对于“道路智能”的研究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所谓“道路智能”是指道路本身和附加在道路上的机电设备和其他设施,利用自动化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对行驶在其路面上的车辆进行自动控制和千涉。这种控制和干涉不依赖于车辆自身的控制能力,而是道路对车辆施加的一种外控制力。

1完善载体基础

高速公路是实现“道路智能”的最佳载体。对现有的高速公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从而实现“道路智能。”

1.1“半封闭”与“大半封闭”的完善。目的是加强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保护道路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提高高速公路的战备功能。

目前高速公路直接受到自然界的影响主要是雨雪的侵蚀和山体滑坡及大雾等,在北方仅就初冬新雪使路面结冰,而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路面产生病害,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雨雪侵蚀及因阳光直射高温使道侧到吏用寿命降低,提高了养护成本,使养护间隔周期变短,同时也影响道路畅通。降低减少雨、雪、阳}R寸高速公路不良影响的研究别良重要的。除了加强高速公路路面、路周排水的研究外,如何在现有的高速公路上方,使用科学的建筑技术,在合适的高度加设合适材质的棚盖进行“半封闭”的研究和实践。对高速公路施以相当程度的保护措施。可大幅度减少交通事故,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在有山体滑坡危险的路段,使用挡土墙技术进行“大半封闭”,使自然灾害对高速公路的影响降到最低。另外一旦发生战争,“半封闭的”高速公路的战备功能会极大凸现,它对车辆运输的隐蔽及对高速公路自身的隐蔽作用,无疑都要优于无封闭的高速公路。

1.2加建高轴载高速公路。按不同的轴载对车辆进行分道,降低非标高轴载车辆对普通标准双轮组单轴100KN的高速公路的破坏。提高高速公路对经济建设的服务功能。

在“车一路”的协调发展过程中,对于高速公路的改良来适应车辆及运输业的发展是经济建设的必要过程。加建高轴载高速公路细分车道,按不同的车辆的实际载荷进行分道行驶。防止高轴载车辆对标准轴载高速公路的破坏。另一方面使行驶在同一车道上的车速上也达到了相对的统一,能大大降低因超车、超载引发的交通事故。在高速公路的路面病害中,由于特大超重车辆增多而造成比例是相当大的。其对路面的破坏也是灾害性的。高轴载的大量出现是经济发展一个必然现象,加强道路对车辆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进行适应的研究,来提高高速公路对经济建设的服务功能是唯一的、正确的选择。单纯的处罚是下策,是违背交通运输业发展客观规律的。在收费上调整“标准轴载”与“高轴载”车道的收费标准,以期达到“谁消费,谁付费”的公平原则适应交通运输业规律,促进经济建设和发展。

2道路智能

2.1路面智能化。研制新型智能材料达到分散承载保护路基,对车辆进行保速、限速,保证车辆的安全和高速公路自身的安全。

在复合材料和智能材料不断发展及应用的今天,如何研制出路面智能材料是交通领域的新课题,也是最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课题。新型的智能材料应具备以下特性和功能:a耐磨耐压耐腐蚀抗老化;b.对载荷有分散功能;。.当载荷超出某一预设值时材料将发生变化,变化后的特性将限制车辆的速度。卸载后恢复原特性;d.在某一承载面上移动载荷相继施压,发生频数和时间大于或,小于预制值时,材料特性将发生变化来限制车速;e.当材料上有移动载荷和固定载荷时能提供不同的可检出信号;f可接受外干预产生特性变化,吸载性、方向性承载等;g.具有独立和集合的功能。

利用具有上述特性和功能的材料,结合自动化松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高速公路其他安全辅助设施,形成一个高速公路自动控制系统(以下简称“高控系统)。就可以实现车辆智能系统及“智能交通”中复杂的“车辆跟弛”技术。对行驶在此高速公路的车辆提供一般豪华轿车才具有“碰撞避免系统”,例如:在同一车道的两辆一前一后行驶的车辆,当后车车速大于前车车速时,在安全的距离内无超车轨迹信号时,“智能路面,将自动吸载对后车限速。迫使后车被动减速使其难以追撞前车。另外“高控系统”也可以进行对“智能路面”干预使“智能路面”吸载对车辆减速,保障车辆安全。此处“吸载”是指“智能路面”利用其材料特性使路面与车辆的摩擦力在方向性上发生变化或产生增量性变化,以及其他形式的外在结构变化,对车辆进行安全阻碍。当路面有特点。后(当载荷超出某一预设值时材料将发生变化,变化后的特性将限制车辆的速度),就会对车辆进行外力限速保证车辆及高速公路安全。对超车的车辆进行方向性承载及限速避免因超车发生的碰撞事故。所谓“方向性承载”是通过利用材料外部结构形状进行变化的特性,引导限制车辆行驶方向。避免因车辆操纵系统失灵和误操纵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2.2环保节能性的研究

篇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transport industries have greatly promoted, especially after joining the WTO, China and the world economy formal standards, while China's enterprise and foreign enterprise contact is also more and more close, export-oriented enterprise or industry are increasing, and, as people's standard of living rise, people can't meet in the domestic tourist routes, many foreign scenic spots and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attracted the domestic numerous tourism enthusiasts. These changes has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airport,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roughput, corresponding international integrated airport traffic hub plan work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people,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e international airport in xian xianyang integrated traffic hub plan as an example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Keywords: international airport; The comprehensive traffic hub; Planning work

中图分类号: TU984.1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很多国外的一些知名企业已经将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向了中国大陆,并且,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助力。由于与世界各国的紧密联系,很多大型的国际机场的建设规模和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运输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对国际机场的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工作已经成为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例进行探索。

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交通运输的总体要求为目标,以适应国家和西安市未来公路客运快速发展的需要为前提;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落实西安市“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城市发展理念为基础。将咸阳机场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成为西北地区以“空、公、铁”换乘衔接为主 ,集公路班线客运(长途班车、机场大巴和旅游大巴)、出租车、地铁、停车场及商业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立体式综合客运枢纽示范工程,实现便捷通畅、衔接有效、设施完备、布局合理。

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规划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以车为基”,构建和谐交通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综合客运枢纽的建设方案,充分考虑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的出行安全和便利,配置相应的人性化设施和设备,充分利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成的相关配套设施,并与二期扩建工程拟建的部分设施合并建设,全方位地为旅客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经济和无障碍的运输服务。本项目配置有无障碍通道、残疾人专用设施、隔音带以及各种便民服务设施设备。坚持“以车为基”的原则,充分考虑车辆技术性能,配置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和设备,为车辆提供检测检查、清洗清洁、保管存放等服务。

(二)坚持系统规划,实现旅客“零距离”换乘的原则

综合客运枢纽内的流线繁多,一旦组织失利将导致枢纽内流线组织混乱,影响生产效率和工作环境,甚至威胁枢纽内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我们依据系统规划的原则,从系统的角度对本项目进行规划和设计,合理组织枢纽内部各类流线,实现综合客运枢纽高效运营;科学合理地组织枢纽内外部交通流,实现旅客枢纽内乘车方便、枢纽外与城市公交系统换乘快捷。

(三)坚持“集零为整,化整为零”的原则

项目规划时对长途班车、机场大巴和旅游大巴、出租车、社会车辆等进行整合思考,即“集零为整”;项目布局建设时将其分开布设,按需布点,即“化整为零”。

(四)坚持组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枢纽管理智能化的原则

智能化管理是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在构建本项目过程中,我们注重高科技成果的应用,特别是现代化管理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应用,高起点配置车站智能化设施设备,实现营运客车报班和销班智能化、车场调度智能化、车辆安检智能化、广播通讯智能化、行政管理和财务管理智能化,最终实现综合客运枢纽运营与管理的智能化。

(五)坚持“预防为主”原则

建立项目建设应急处理系统,针对不可抗力和突发事件组建应急预案和紧急情况处置系统,保障项目安全。

(六)坚持“节能环保”,建设生态环保型综合客运枢纽的原则

以环保化为方向,坚持绿化环境、美化环境原则。采用先进的废气和污水处理系统与热交换系统,节约利用能源和水资源,减少站内温室气体排放量;实施站内绿化美化并重、换乘大厅特色绿化美化方案,把咸阳机场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成为“国内一流、西部示范”的生态环保型枢纽。

三、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建设规划定位

咸阳机场综合客运枢纽将建成为具有“国内一流、西部示范,便捷通畅、衔接有效、设施完备、布局合理”等特征的立体式综合客运枢纽。

(一)性质定位

拟建的咸阳机场综合客运枢纽属于公益性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政府为公众出行提供旅客运输服务的场所。

(二)战略定位

咸阳机场综合客运枢纽是西(安)咸(阳)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综合客运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公空铁联合运输为主,集公路班线客运(长途班车、机场大巴和旅游大巴)、出租客运、城市地铁客运、公共停车及旅客集散换乘服务等于一体的立体式综合客运枢纽,是中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的综合客运枢纽,是西安市未来的游客集散中心之一。

(三)功能定位

核心功能:服务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及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发展、服务于公空联合运输的有效衔接、服务于旅客实现“零换乘”、服务于公众安全便捷出行。

基本功能:中转换乘、运输组织、运输服务、多式联运、通讯信息、商业和辅助服务等。

业务功能:公空联合运输、空铁换乘服务(民航与城际铁路换乘,民航与地铁换乘)、快速直达班线客运(长途班车,机场大巴)、旅游客运和出租车客运服。

参考文献:

[1]吴新泉,宋扬.在更高起点上规划建设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二期工程介绍[J].江苏航空,2010,02.

[2]单旭东,杨兰军,王成应.航空货运:河北省会临空经济增长新引擎——石家庄国际机场航空货运发展与空港国际物流园区建设透析[J].空运商务,2011,10.

[3]刘占山,王惠.大型机场中外合资经营的成功实践——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运行一周年纪实[J].中国民用航空,2009,07.

篇4

一、智慧交通的理论探讨

智慧交通是信息、管理等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应用,是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个采集、加工、处理、传输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其在提供信息和知识方面具有很强的自学习、自判断、自处理、自适应能力,是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在现代交通决策科学、管理智慧、生产智能、服务人文等各个方面将发挥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一)基本特征

1.变革。智慧交通本质是交通领域从信息社会向智慧社会转变的过程,是交通自身革命的过程,必然会引起生产技能和生产工具的变革,成为生产力变革的动力,同时引起管理流程、组织机构的变革,成为生产关系变革的动力。

2.融合。信息与交通运输的融合,重点在业务、技术、文化融合等三个方面。智慧交通提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形成新的交通运输生产、管理和服务形态,是交通运输由注重设施设备能力向注重设施设备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协调发展的变革,是交通运输线上与线下,虚拟和现实,跨区域、多方式之间协调运行的变革。

3.智慧。智慧交通的根本是让交通具有人一样的、甚至超人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化是实现人工智能的主要技术途径,通过信息化的共享性、可预知性,掌握交通运输业务的规律性,预测交通运输的未来趋势,而且还通过其渗透性、改善性和可干预性实施交通运输状态的自动高效调整和转变,达到优化交通运输的目的。

4.全面。涉及到交通运输的所有业务、所有人、所有设施、所有装备、所有企业,涉及到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各方面、各环节,统筹协调是实施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战略的根本要求。

(二)支撑和引领作用

信息化对交通运输现代化改变和影响的实践证明,智慧交通不仅可以实现交通运输生产、管理、服务方式不受时空限制和约束,提高交通运输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通过信息资源整合交通生产要素,转变交通运输的需求和形态,实现交通运输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的资源配置,促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

一是高效衔接经济社会需求。交通运输的目的和归宿就是支撑经济协调运行,提高人们生活品质,服务百姓日常出行,智慧交通的应用可以全面促进交通运输服务与经济社会各方面需求的按需实时对接。

二是改造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通过对基础设施、运载装备安装各种传感器,实现对基础设施、运载装备自身状态和周边环境及时准确的检测、预警、智能控制,提高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以适应自身或周边环境变化,避免风险隐患的发生。

三是改造交通运输生产和管理方式。通过对交通运输生产组织和行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打破部门间、业务间、区域间信息壁垒,实现符合信息化条件下扁平式、协同式、智能化、网络化的交通运输业务新模式,形成伞网络、大规模、大范围、多业务、多环节、多方式的综合物流的生产组织模式,甚至是调整现有的组织机构设置,提高交通运输生产组织和行业管理效率,降低行业管理成本。

四是促进交通运输管理方式的精细化、科学化。通过数据分析和及时应用,实现交通运行状况的全天候全方位实时掌控,交通运输态势的及时预警,转变交通运输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相关分析和深度挖掘,寻找并发现交通运输发展的一般规律,明晰交通运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转变交通运输经验决策为数据决策、科学决策,降低交通运输管理的决策风险。

五是透明服务公众和企业。百姓获取出行信息、办理票务更加方便;企业随时随地都能办理各种许可、提交各种材料、支付各种费用、获取各种规定、综合行政执法;管理人员可以及时获取行业运行状态,发现并解决行业日常运行存在问题,制止各种违章违法行为。

二、智慧交通实现路径

近年来,交通运输领域通过实施若干重大信息化工程,使信息化应用全面覆盖各业务领域。例如,加强公路水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建设,路网运行、航道运行掌控能力明显提高;加强综合运输、现代物流和城市客运试点工程建设,生产协同能力逐步增强;加强公路水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公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加强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分析系统建设,发展决策能力有所增强。同时,社会化交通公共信息服务迅猛发展,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推出了路径导航、实时路况、出租车电召、公交动态、航班动态等多种类型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产品,并呈现互联整合、规模经营、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

(一)智慧交通建设的趋势分析

未来,新兴信息技术产业的社会变革作用将集中显现,这些变革作用倒逼交通运输行业利用新技术增强交通运输运行感知、预控和应变能力,改变交通运输乍产组织和服务交付模式,提高行业治理的社会参与程度,并切实提高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科学决策效能,推动交通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总体来看,智慧交通的趋势性变化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一体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决定了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要求不同区域间、不同方式间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一体运行。

2.便利化。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克服了交通运输服务时空限制和约束,改变了支付方式,服务多样化、个性化、流动化。

3.精准化。车联网、传感网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交通生产、运行的实际状态的全面掌控,使交通管理智能化、精准化成为可能。

4.集约化。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瓦联网等新技术推动行业技术体系的集成发展,形成国家和地方统一的集成技术体系。

5.市场化。公众信息服务是交通信息化主体,通过积极推进交通公众信息服务市场化发展,百姓可以感受交通信息化带来的快乐。

(二)智慧交通发展目标

通过交通运输信息能力的大幅提高,交通运输治理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显著增强,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发展决策数据化、运输服务智能化、行业管理一体化、出行服务多样化。具体体现如下:

1.发展决策数据化。提高数据采集能力,加大应用范围和力度,实现交通运输决策基于大量鲜活、真实的数据,满足新形势简政放权管理方式的需要。

2.行业管理一体化。开展交通运输管理业务的顶层设计,实现交通行业行政许可、应急处置、市场信用、行政执法等行业管理的一体化、智能化,形成交通运输协同管理新格局,满通运输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

3.运输服务智能化。实现城市公交、长途客运、货物配送、远洋运输等运输调度和港口装卸、枢纽换装等生产调度的自动化。实现交通运输票据的电子化、规范化,实现多种方式联程联运,满足综合运输发展的要求。

4.出行服务多样化。公众可以通过手机、广播、电话、交通卡等多种方式,随时随地获得出行前中后的集成连续的信息服务、售票服务、联程票务、交通电子支付服务等,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多样化,满足人们交通出行新期待。

(三)构建智慧交通的框架体系

初步构建成决策科学、生产智能、管理智慧、服务人文的智慧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提升交通运输宏观决策体系

转变数据采集方式,加大数据网络化采集力度;深入推进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着力深化交通基本要素、共享要素和重要系统间交换的信息标准,构建部省市三级功能齐全、分工明确的数据中心;建立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加强数据质量控制,推进交通运输信息的统筹管理和共享服务。充分利用行业业务系统产生的各类交通数据,转变交通运输统计信息采集方式,加强数据挖掘分析,实现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测预警,提升交通运输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2.打造互联互通综合管理体系

积极推进智慧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路网运行监测体系,加大大范围交通动态和基础设施运行状态的监测力度,积极推进路网运行、养护、管理、应急与服务的一体化管理,推动跨省、跨区域路网运行管理、日常养护、应急处置、公众服务的业务协同,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实现全国ETC联网运行服务。积极推进智慧水运管理,继续推进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和内河水网地区“数字航道”建设,加强“电子巡航”、“E-航海”等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水上交通、航道运行、海事应急、溢油处理、船闸调度等协同管理,推动流域内、沿海和内河之间的协同管理,促进水上交通安全发展。积极推进智慧运输服务,完善交通运输电子证件体系,实现交通运输从业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的全国统一认证和服务;加大公路运政与路政、水路运政与海事的协同管理,促进交通运输系统协同运行。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的互联互通,实现与公交企业、客运企业、出租车公司、货运企业、路段公司等生产调度系统互联互通,掌握行业整体运行情况和安全状况。

3.建立协同联动的交通执法体系

开展交通运输执法信息全国联网,实现行政许可、行政执法信息在全国不同省份、不同地市之间互联互认。推进行政执法信息与行政许可信息的双向共享,促进行政许可与行政执法间的业务协同、联防联控,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优化行政许可效果;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交通综合执法建设,实现多业务协同执法。创新交通运输执法模式,加大交通运输非现场执法力度。开展交通运输执法监察,实时执法情况,实施全国性重大违章违法对象追逃制度,实现跨区域协同联合执法、阳光执法,提高交通运输执法的威慑力和公信力。

4.智化综合运输体系

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货运企业组织和商业模式,增设信息化能力作为行业准入条件;积极引导第三方物流平台健康发展,依托第三方物流平台开展“中小企业联网行动”,大力推动供应链上下游广大中小企业实现运力、线路、货源等资源的整合;加大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城市配送综合信息服务力度。鼓励并引导大中型货运企业加强调度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提高运输生产、经营管理等业务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电子路单制度,建立多式联运机制,推动多式联运信息服务,深化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方式的联程联运生产服务:依托公交都市建设,继续推进城市公交智能调度,提高公交运营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城市出租车电召服务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并有效保障乘客权益;鼓励公路、铁路、民航等综合客运枢纽加强换乘综合信息服务,推动多种运输方式间的协同运行。

5.建设惠民便民信息服务体系

完善交通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网上办事平台,凡是能够网上办理的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政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显著提升政务信息服务和网上办事服务的便捷性和透明度,提高百姓满意度;建立统一的交通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信用等级评定公开透明、信用信息开放共享。有序促进政府交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推动交通信息服务市场健康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开发交通出行、联网联程售票、交通电子支付、物流服务等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公共信息服务产品,显著提升公众体验感。积极推动交通客运电子支付和电子客票服务,积极推进电子检票;鼓励开展客运联程联网服务,支撑公路、铁路、民航等不同运输方式客运一体化运输服务的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公交等电子支付体系建设,引导公交企业或第三方运营企业推进区域性电子支付联网工程,并推动城市公交与地铁、城际铁路等电子支付业务的融合。

6.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

篇5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5-0028-01

随着近年来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迅猛,相关部门对高速公路检测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它的功能和作用非常大。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是交通机电工程系统的核心部分。该系统通过对交通流和交通运行情况的监控,对一些关键点的气象监测以及对核心路段采取的实时管理和控制,可以随时发现很多异常的现象,同时还可以及时的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提高高速公路的高速性、安全性、舒适性以及经济性。

1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以及智能体技术的概述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按照功能可划分为信息处理系统、信息采集系统以及信息系统。另外,各个系统又由很多的子系统构成。而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特点主要是智能,开放,而且分布非常复杂。

针对那些路网级的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可分为路段监控分中心以及区域监控中心。从空间分布来看,信息处理系统主要是分布在监控中心以及监控分中心上面;信息采集系统以及信息系统主要分布在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以及高速公路的沿线上面。

智能体技术作为软件设计以及实现的一种新型技术,它的未来发展已经引起了各个领域的关注。而其中的多智能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那些复杂的分布式问题开拓了新思路。所以,本文主要讨论的对象是采用多智能体技术去搭建高速公路的监控系统。

2 智能体以及多智能体系统的分析

智能体技术的发展和产生是分布式网络技术与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多智能体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也是目前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1)智能体分析。智能体是指可以在某个环境下运行,同时可以把环境的变化,自主和灵活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满足它的设计目标的计算实体。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性。①自治特性。智能体可以在没有其他智能体和其他人干涉的情况下运行,并且对自身的行为以及内部的状态有一种控制的能力;②社会特性。智能体还可以与其他的智能体利用一种智能体语言互相进行交流;③反应特性。智能体可以对周围的环境做出理解,同时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及时的回应;④能动特性。智能体不但可以对它的环境做出简单的反应,还可以通过接受到的一些信息,表现出一些目的性的动作。

2)多智能体系统分析。多智能体系统是由可以进行网络计算的多个智能体组合而成,每个智能体都可以独立的作用在自身以及周围的环境之中,同时还可以与其他的智能体通信。多智能体系统技术在进行表达过程中,利用智能体之间的相互通信、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协调、相互调度、相互管理和控制等来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特征进行表达。另外,多智能体技术使用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在交通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以及信息协作系统等系统中都有应用。

3 系统的结构以及各类智能体

通过上文对智能体以及多智能体系统的分析,接下来会提出多智能体技术下的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MAS的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结构

从图1可以看出,该系统主要是由信息采集智能体、信息处理智能体、信息智能体、用户界智能体以及协调控制智能体几大类构成。

1)信息采集智能体主要负责的是对系统各种信息的采集和传送进行监控。根据信息采集的种类分成外场数据智能体、视频数据智能体和收费数据智能体。外场数据智能体主要负责把一些采集来的相关数据,存到服务器的数据库;视频智能体主要负责在外场的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收费系统中采集相关的视频数据;而收费数据智能体主要负责采集相关的交通流量数据。

2)信息处理智能体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把监控系统中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全面的管理、维护以及智能化处理。同时还可以对监控系统中的交通管理问题以及控制方面的问题进行求解。

3)信息智能体主要的功能是负责对外监控系统信息,比如可以以可变化的信息标志、网站、以及手机短信等方法实时的交通信息。

4)用户界面智能体的主要作用有:对各种信息的显示和输入;对用户相互交换的命令进行接收,同时还要解释和实行;接受用户对整个监控系统的监控命令等。

5)协调控制智能体是整个监控系统核心,主要负责规划和协调监控系统内部各个主体的基本运行情况以及监控各个主体部分的工作状态,同时,该智能体还具有维护所有主体以及地址信息数据库的功能,通过这个数据库可以向监控系统中其他的主体提供更多的服务。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处理系统,可以为高速公路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可是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对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该系统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必然趋势。多智能体技术作为一个新兴技术,对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将给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尽快实现智能化水平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同时还为系统的最终实现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1.1高速公路管理系统信息化

1.1.1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含义

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的目标是要达到养路机械化、收费自动化、办公现代化、工作程序化、行动军事化、执法正规化、通信便捷化、建设标准化,而这一系列的目标完成都离不开管理各环节的现代信息化技术支撑。

高速公路管理的信息化主要是指在高速公路管理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充分应用现已建成的覆盖全路网的光缆通信干线。高速公路管理系统通过密集的和大范围内的信息及智能化技术管理高速公路运输,实现高速公路建设、养护、维修、交通管理等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并提高高速公路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为社会提供广泛的出行公众服务信息。

1.1.2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

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系统从技术角度看,采用三级计算机管理体系(其由中心控制机和控制分机和终端处理机组成)及相应的电源系统和通信传输系统。在三级计算机管理体系中中心控制机负担系统数据的存储、统计、计算、报表及各种交通管理命令的下达。控制分机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包装和预处理,并传送到中心控制机。当中心控制机发生故障时,控制分机能行使主机功能,并临时紧急处理一些重要数据。终端处理机负责检测匝道口、路面及收费口的各种数据。

从总体规划的角度,一般可结合具体情况,向发展综合智能交通系统靠拢。其中一要注重智能交通系统安全设施的建设,二也可以注重智能交通系统诱导设施的建设,三也必须注重系统的基础平台的构建。根据各地区的实际需求和交通设施特点,建立完善的出行信息、电子收费、车队管理及交通管理等系统的技术规范标准。

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的不断成熟及普及,公路运营管理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卫星定位技术的有机结合开发成为世界智能化交通系统的研究热点。我国在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中缺乏全国一盘棋思想,单兵作战,自成体系,没有综合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以节约成本,进行最优化配置。

2.2 需求框架的提出

2.2.1需求的层次结构

从根本上说,公路管理的整体水平是决定主要依托陆路运输的区域经济物流水平的主要因素。特别是随着高速公路里程数的日益增多,高速公路管理的各个方面的技术应用水平越高,对整体的运输和物流层次的提升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公路管理体系是一个综合的系统,针对具体的高速公路管理而言,从大的方面主要包括硬件部分与软件部分两个方面。其中硬件部分可包括有监控、通信、收费、照明、气象传感、路桥及其附属房屋建筑设施等;软件系统则主要指由以上各部分而形成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计算机软件技术手段等。

首先分析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角度现代信息技术在其中运用的层次需求:一般来说,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包括六个方面:养护管理、收费管理、路政管理、交通管理、监控和通信管理、服务区管理和综合开发等。本文将其按照三个层次来论述相关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需求:

第一个层面主要围绕的是基础层面上的信息技术需求。主要是指养护管理与、路政管理。针对养护管理来说,养护维修作业主要有五个内容:①小修保养,即为了保持路况路容完好而开展的工作:②预防性周期养护维修;③改建工程,即为了改善提高现有道路使用功能实施的;④沿线景观、绿地的绿化、美化;和最后的⑤针对灾害及恶劣气候条件下的抢修及应急养护。

而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的路政管理是保证高速公路路产完整,维护路权不受侵犯。

第二个层面是整个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本文将收费管理、交通管理、以及监控通信管理归为重点需求层面。

一方面采用现代化的电子设备监视控制高速公路的运行状况,采集、处理和传输相关信息,为通行车辆和司机及乘客提供最佳服务,以满足安全快速行车的需要。其中监视负责数据的采集及设备监测,控制负责将控制命令及最终结果等信息向司机与乘客进行反馈,从而保证安全畅通,减少交通事故。另一方面,通信需要建立高真实、高效率、高保密的通信网络,其建立主要采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紧急电话、指令电话及业务电话。在一定范围内,根据高速公路管理系统的需要,通过无线、有线的连接,实现无盲区的、即时即地的声频传输。这方面的管理需要电子通信技术的技术支撑。

最后一个层面的需求是而针对服务区管理和综合开发方面而言的。因为服务区目的是满足司机与乘客的各种需求及提倡优质服务,所以其需提供休息、餐饮、停车、购物、通信、住宿、加油、维修、清洗等多种服务。充分利用沿线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从事联运、旅游、广告、仓储、信息咨询等多种项目经营。侧重点仍为商业服务的范畴,所以要在突出优质服务的前提下,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仍需要提升信息服务管理的水平,引入管理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

2.2.2系统组成

通过以上高速公路管理三个层面上的技术需求分析,可以发现由于高速公路建设提供的现代化设施,使高速公路管理打破了原有的公路管理的行业界限,形成了多专业、互相配合的整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硬件组成决定了管理的规模和层次,软件部分体现了管理的力度和水平,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形成高速公路管理的有机体系,体现出高速公路管理的综合水平。

2.2.3提出技术选择原则

为达到以上各个子系统的功能,需要正确选择对应的相关技术,本文提出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的技术选择的原则如下:

一是需重点选择核心技术作为主体,高速公路管理系统涉及到的绝大部分岗位都体现了高科技的特性。在硬件上,必须普及现代化管理设施,使操作层与管理层形成一个连续运作的机体。

二是以核心技术为中心整体实施管理信息系统,高速公路具有经过严格实施的、科学计算的交通安全设施,具有一系列的静、动态预防设施和提前预告,所有事故处理及时。高速公路系统必须适应目前交通运输管理的需要,并能为未来交通管理智能化、多元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搭建辅助系统平台,高速公路不同于一般公路,其在管理上具有开放性、公益性及特殊的商品属性。我国高速公路大都是贷款修建的,基本上都收费,高速公路在收取通行费的同时有义务提供优质服务。高速公路管理是一种综合管理,服务渗透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特别在管理形式、管理意识上要体现出来。

3提出建议

分析以上技术选择原则后,明确整个系统的技术选择必须达到以下三个建议:

一是网络通信实时化的建议:在技术上必须满足收费网、监控网和通信网三网合一的高速公路综合通信。这样满足了高速公路管理和运营的需要,为交通通信网提供服务。通信系统具有数据、语音和图像等功能,可满足监控系统、收费系统近期及未来的带宽需求。

二是监控系统集中化、数字化,该系统是以数字化技术为主,实行集中监控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优化了管理结构、精简了监控人员,并为今后全区高速公路收费、通信网规划,监控、技术标准等打下了基础。

三是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高速公路综合管理系统,实现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维修与养护、交通管理等的综合信息化和智能化,显著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参考资料:

篇7

1.引言

随着经济及科技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得以普及应用。具体说来,物联网技术通过一系列红外感应器、GPS系统、射频识别等传感器设备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实现了人、车辆以及公路的相互联系,有效提高了高速公路路网的监测水平和公路运营的管理效率。

2.物联网与智能高速公路概述

2.1物联网应用原理

在高速公路中引入物联网技术,旨在运用其中的云计算、物联网、WebGIS、数据挖掘、无线接入、有线接入、视频分析以及工作流等主要技术对高速公路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从而有效实现包含高速公路全程实时监控、路政管理、机电管理、收费管理以及养护管理等在内的多种技术、多部门的业务应用,切实提升高速公路运营效率,并最终实现对高速公路的智能管理和控制。

2.2物联网在智能高速交通中的作用

第一,缩短人们出行时间,提高人们出行效率。在智能高速公路中引入物联网技术,使得信息的传输速度大大提升,减少了人们出行过程中的绕行情况,提高了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第二,对事故预防以及处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交通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能够有效实现公路上各个车辆信息的交互。同时,建立健全相关的物联系统,能够实现对车辆具置和车速的智能感知,为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有效形成综合性的交通运输管理网络,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有效实现信息的顺利交互和综合运输的网络化管理,继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物联网在智能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3.1收费系统

加强高速公路收费网络体系建设,并运用中间不设主线收费站的方式,实现不同运营机构依据不同路段进行拆账收费的目的,提升收费效率。切实提升高速公路包含道路通行费、运输费以及停车费等在内的各个收费项目的自动化水平,并通过对电子标签或电子卡的运用,实现高速公路的“一卡通”,为收费的自动化和标准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2智能监控系统

建立健全的高速公路智能监控系统,并将多种信息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序化管理体系,有效提升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水平。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效运行物联网中的电子地图、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定位导航技术、无线通信网络以及计算机车辆管理系统等,实现对路面状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并通过无线通信将相关数据信息传送到相关监控中心;第二,信息在监控中进行处理之后,会直观地反映到电子地图中;第三,运用智能监控系统中的自动跟踪功能,实现对高速公路特殊用车的紧急处理;第四,对车辆实行多屏幕、多窗口的统一跟踪监控,实现对其的应急指挥和动态监视;第五,紧急救援。一旦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实现紧急救援功能,确保高速公路的运行畅通;第六,导航及线路规划功能。智能监控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对路况的动态分析,以便公路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指挥管理。

3.3通信系统

众所周知,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具有数据杂乱、业务量大、传输距离远等特点,这给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行畅通和信息化服务水平,相关部门可在所管辖范围内的高速公路建立数据、语音以及图像等“三网合一”的通信系统,具体来说,主要包含光纤数字传输系统、综合业务接入网系统以及语音交换系统等三方面内容。“三网合一”不仅为高速公路日常运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信息,还为确保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3.4数据仓库系统

高速公路数据仓库系统是一个有关公路运营信息的共享平台,且在数据的收集、存储、查找、通信以及共享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取共享信息,主要通过各个物联网传感器设备以及相关系统得以实现;第二,对多种数据资料进行融合处理。在对高速公路运营情况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数据庞杂且来源渠道众多,有效利用数据仓库系统能够实现信息的自动组织和分类,确保数据存储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大大提升数据信息的管理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第二,提供具体信息服务,依据客户要求并结合相应的权限制度,为用户提供全面的翻阅和咨询服务,有效实现高速公路的人性化管理。

4.结语

就目前而言,我国智能交通中对于物联网的应用还不够全面,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随着经济及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物联网技术在智能高速公路中的应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从而切实提升高速公路的整体运营水平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野,王晶波,董利波,周国志,宋俊德.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研究[J].移动通信,2010(15):15-17.

[2]赵建东,张昊,王自上,李兆轩.交通事件视频图像自动识别系统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04):79-80.

[3]叶茂祯.浅谈物联网时代的交通管理智能化普适关键技术[J].福建电脑,2010(07):63-64.

[4]周伟.计算机在高速公路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5(07):37-38.

篇8

经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处于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优化网络布局的关键期、提质增效升级的转型期,将进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要坚持交通运输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以提高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率为中心,以优化服务供给结构为主线,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加强运输服务一体衔接、提高运营管理智能水平、推行绿色安全发展模式,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发挥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部分地区和领域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网络覆盖加密拓展,综合衔接一体高效,运输服务提质升级,智能技术广泛应用,绿色安全水平提升。高速铁路覆盖80%以上的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铁路、高速公路、民航运输机场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比2015年增长近一倍,油气主干管网快速发展,综合交通网总里程达到540万公里左右。

《规划》提出了交通\输发展的8项重点任务。一是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建设多向连通的综合运输通道,构建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强化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拓展广覆盖的基础服务网。二是强化战略支撑作用,打造“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开放通道,构建区域协调发展交通新格局,发挥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基础支撑作用,发展引领新型城镇化的城际城市交通。三是加快运输服务一体化进程,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提升客运服务安全便捷水平,促进货运服务集约高效发展,增强国际化运输服务能力,发展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四是提升交通发展智能化水平,促进交通产业智能化变革。五是促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强化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六是加强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七是拓展交通运输新领域新业态,积极引导交通运输新消费,打造交通物流融合新模式。八是全面深化交通管理体制、交通市场化、交通投融资方面改革。

《规划》强调,要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土地、投资、补贴等组合政策支撑保障;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强化交通科技创新,提高发展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培育多元人才队伍,培养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

篇9

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大,怎样才能够更好的通过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方式这种适合人民群众的交通方式作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边界的服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是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1.简述智能交通系统以及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

1.1城市化和城市交通智能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在最近的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每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的特大城市,我国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城市作为一个国家的人口聚集中心部位,聚集了全国大部分的人口,这就给城市的交通出行带来了很大的调整,所以,针对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也应该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交通的正常需要。

1.2智能交通系统以及城市智能的交通系统

目前应用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智能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是来自于上个世界八十年代的美国以及欧洲,智能交通系统的最著名的代表就是美国的智能车辆管理系统。所谓的智能交通系统,实际上就是指利用不断发展的高新科学技术来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从而使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能够不断的向着新型智能化的模式去靠近,最终实现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

2.对我国城市智能化交通战略规划进行介绍分析

2.1根据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定义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的目标

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是指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将现金的信息通信技术和有关的垫资信息管理技术融合到现有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当中,进而实现智能系统的管理,同时也能够实现人和车辆以及道路之间的相互统一,最终也能够实现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之中的智能管理系统,同时也能够全方位的对城市的交通信息进行实时性的准确安全管理防护。目前必须要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的设置交通管理系统,其中主要包括有以下内容:城市管理系统当中的车辆控制以及安全系统。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当中的对行人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当中的自动生成的公路管理系统。

在具体的我国城市智能交通战略发展设置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城市交通技术的发展看做是一种工程技术上面的进步,同时也要将城市的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看作是对我国城市人民群众的出行目标的满足程度作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在对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进行城市智能交通战略规划就是在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的模式之下,进而实现城市居民的交通环境能够得到协调的发展,从而也能够使城市交通的运行在社会的范围之内和谐的运行,最终做到促进城市交通运输能够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的提升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质量以及交通安全。

2.2能够更好的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战略发展寻找出正确的发展方式

在我国传统的城市交通运输的管理系统的管理之下,从而使得我国的城市交通运行是在一种粗放的管理模式之下运行的,这种城市交通运行的管理模式是依托于我国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所投入的巨额管理资金为依靠屏障的,这样的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做不到对城市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的正确反映,也难以对城市交通运行之中行人和车辆的基本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统计处理,其主要的发展模式就是依靠政府机构的投资来完成依靠在城市交通的战略规划之中采用先进的UITS智能管理模式,通过这样的智能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对城市交通各种交通信息的集约化智能管理,通过对城市交通运输各种车辆和行人信息的登入实现有效的管理发展。

2.3能够更好的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战略发展寻找正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

在传统的城市交通运输的管理办法里面,所有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都有一个最长的管理使用期限,这个期限到了之后就要求对城市交通的管理运行进行整改目前,根据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运行的需要,要求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各种信息进行持续化的智能管理,是一种连续的发展这就要求在进行我国城市智能交通战略规划的时候考虑到智能管理城市的交通运输模式绝不仅仅是一代人的事情,更要根据智能管理系统信息的连续性来保证子孙后代的城市交通运输安全。

对于城市的智能交通管理战略的空间范围层面,并且在我国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的系统当中,在对其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我国城市的规模问题。当前,我国的每个城市的规模都在不断的进行扩大,并且城市的人口也在不断的上升,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城市交通运输在运行的过程中要面临着空间的尺度发展的问题。对于这样的情况,在对其进行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靠考到城市空间的局限性以及城市每个区域之间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通过对有关的信息采集以及智能的分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制定出最合理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的模式,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每个区域当中的交通运输的合理发展。

3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智能化之路

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成后,尤其是形成网络后,能够安全通常,首先取决于交通工程基础设施的设计是否科学以及合理,其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完善,这项基础包括:对城市交通管理发展规划进行有效的建立,从而科学以及系统、全面地对城市交通各项基础信息进行掌握,把影响城市交通的各项综合因素进行找出,在一定程度上要全面认识城市交通问题演变过程中的内在规律,进一步预测以及把握未来可能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还包括对整个城市的路网进行宏观交通组织、交通流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每条主干道、每条次干道的交通流量均衡以及合理,包括对城市每个交叉口、每条路段进行相应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科学、合理的交通渠化、相位设计、标志标线的设计等等。

另外一项相对比较重要的基础就是城市信息系统,任何一个系统能否得到高效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获得准确以及科学有效、实时信息。在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及产生的社会变化与进步我们已有目共睹。信息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逐步成为各行各业的基础。同样,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建立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交通信息系统,也是发展ITS的重要基础,城市交通信息系统是否完备,能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准确实时有效的交通信息,将进一步的影响到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的发展进程。

总结:目前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的日益拥堵,如何才能够实现我国城市交通的智能化发展已经是成为了目前人们群众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本文当中通过对智能管理模式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简单的说明了目前我国城市智能化交通战略的规划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冬辉.我国城市交通智能化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24:232.

篇10

引言:在当前高速公路装配电子监控系统下,使得高速公路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高效和合理的知道路况,但是,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三大系统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尤其是调式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成立项目的办法从而希望能够找到相关解决办法,旨在促进我国高速公路的智能化、高效化、信息化。

1、高速公路三大系统调式中存在的问题

1.1监控系统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是通过一列措施来实行对高速公路系统的监控,已达到高速公路的安全和高效率性的目的。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能够起到高速公路实时监控和交通管理的作用。基于当前高速公路的道路情况下,对于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实时全面的分析、仔细处理和大胆预测,并采用有一定作用的交通管制手段,使高速公路上可能发生的交通事件、车祸和阻塞防患于未然。如果高速公路发生突然性的重大交通事故或因为道路交通环境变化而导致交通阻塞时,高速公路管理系统能够通过监控系统快速发现并采用有效办法进行解决和排除,用来防止对道路交通产生更加巨大的影响,从而能够通过这些措施来加强高速公路运行的效率和安全,进而为整个高速公路的方便化提供便捷。

(1)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管理部门数量过多,在某些分工合作下有着重复的工作,导致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管理人员在对监控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上,并不能做到放眼全局,把整个监控系统当作一个整体来运作,最后导致在高速公路的某些区域造成了监控盲区或者使得某些区域监控重复交叉,而且在整个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运作下,实际上每个单独的小区域监控系统有时候并不能与另一区域的监控系统实现共同作用,最后导致一些交通堵塞甚至交通事故的发生。

(2)通过对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调试的检测,发现整个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调式时间都过于漫长,尤其是对前端设备的各部分摄像机的调式中,耗时颇大,占据了整个调试耗时的64%,在对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前端设备的调试过程中,要经过调式准备、IP地址录入、调节摄像机安装角度、后期处理等几大步骤,在对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前端设备的整个调式中,IP地址录入和调节摄像机安装角度的耗时又占据了整个前端设备调式的70%之多。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中的前端设备尤其在摄像机这一方面,由于安排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造成了整个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调式的耗时过于庞大。而在对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中间设备(传输设备)的调试中,要经过前期准备、地址码及其他硬件设置、软件调式、后期收尾等几大步骤,调式耗时仅占整个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调试的29%。最后再对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中的终端设备进行调式,经过了视频光端机调式、静态字符叠加、硬盘录像机调式、视屏矩阵调式以及工作电脑调式等几大步骤,但最后发现整个后端设备的调试耗时是最短的,占据7%。

1.2收费系统

(1)在我国目前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高速公路的收费站大多数的形式是以IC卡人工半自动收费,但是由于这种半自动收费的方法使得收费站的收费效率比较低,进而导致了车辆通过收费站的速度变慢,使得收费站对于高速公路车辆通行的数量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啊,而达到饱和,另一方面因为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停车次数增多,汽车排放的尾气和产生的噪音污染,对高速公路环境质量产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2)目前国外和国内试点的ETC系统普遍采用单片式ETC技术,但是,因为我国占据主导地位的IC卡收费方式完全独立,而建立ETC收费系统则必须制定一个完整的封闭式系统,即在高速公路道路上所有的入口和出口,即便是大多数、过往车辆少、交通量小、车道数量少的小型收费站,都必须设置一条以上的专用ETC收费车道,只有采取这样的单独ETC收费通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1.3通信系统

(1)在我国当前的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中,存在一系列程度不等的问题和瑕疵,例如通信网络不完善、每条道路的执行标准不够统一、整个通信系统整体运作不协调、信息较独立而不能与其他系统联系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使得整个高速公路的通信系统的运作效率变得较低。

(2)高速公路整个管理系统正在朝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而通信系统也在跟随这一脚步,但实际上,要实现全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目标,这里面需要做大量的努力,以及很大的人力物力。

2、高速公路三大系统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2.1监控系统的应对措施

针对高速公路整个监控系统调式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制定详细的策略,经过课题选定、目标设定、可行性分原因分析、要因确定、制定对策、效果检查、巩固措施、总结及下一步打算的一些列严密措施,采用头脑风暴法,通过多渠道,找原因,找理由,找方法。对前端设备调试时间压缩,特别是对IP地址录入以及调节摄像机安装角度进行分析用关联图进行整理找出5个末端因素,然后将IP地址及调节摄像机安装角度压缩50%,这样就能大大地缩减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调试过程的时间,进而减少相关方面人员的工作量,为提高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全面而高效的运作做出贡献。

2.2收费系统的应对措施

建立一种能够将ETC收费和IC卡收费的组合在一起共同收费的技术,即基于ETC和MTC相结合的高速公路混合车道收费系统。ETC与MTC混合车道是指在一条车道中既安装ETC收费设备,同时又有MTC收费设备,使车道能够完成不停车收费和人工收费切换自如的目的。但是实际上一些收费站的ETC车道的使用效率没能达到当初所设计和预料的要求和效果。车道过往车辆的不均匀以及用ETC过站的汽车司机数量增长较慢等原因导致ETC车道空闲,造成了车道资源浪费。

2.3通信系统的应对措施

由于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存在着通信网络不完善、每条道路的执行标准不够统一、整个通信系统整体运作不协调、信息较独立而不能与其他系统联系等问题,所以针对这一些列问题,应该加强整个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信息智能化建设,统一每条道路的执行标准,出台符合高速公路运行的相关规定,使各个系统间的系统相互共享实时信息和路况,一步步进军智能化信息高速公路。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收入的增加,私家车数量的与日俱增,造成了高速公路车流量的增大,高速公路三大系统的完善也指日可待。针对高速公路三大系统调式中出现的问题,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必须科学而合理的采取一系列措施,使高速公路管理智能化。只有如此,才能推动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而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超.基于高速公路的道路监控系统[J].科技致富向导,2012(20):48

篇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26-02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种运输方式作为现代物流的主要载体,建立联盟,可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应,提高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货物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对提升现代物流水平的要求,有利于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加快发展公铁水联运,有利于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优化运输通道布局和运输结构,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加强水陆口岸功能衔接、实现货物运输无缝衔接,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增强运输保障能力,可较为便利地深入到资源腹地和用户群,扩大区域交流合作,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三者联盟可有效促进节能减排,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对于加快转变运输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徐州市公铁水联盟的一个重要结点,徐州港地理位置优越,资源腹地广,在客户群里声誉较好,利用港口资源、大面积货场可建立航运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公铁水信息化平台、金融、临港仓储加工、工业产业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利用双向进出港铁路专线、便捷的港口货运通道及港区内装卸、调车线,在满足码头中转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与公路、铁路的联运,实现物流枢纽的功能。因此,港口物流企业应明晰物流枢纽发展思路,在纵深上打通产业链,与其他两种运输方式形成差异化格局,分工合作,uyR国际铁路运输|中亚铁路运输|俄罗斯铁路运输|国际铁路运输公司|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将传统的港口经营向构建以港口为节点,航运、铁路、公路为连线,以全程物流为抓手的多式联运转变;通过水运、码头中转、铁路、公路的物流链,叠加贸易、服务、金融、物流等,促进港口中转物流与园区综合物流的相互支撑,真正将港口物流向综合性商贸物流推进,uyR国际铁路运输|中亚铁路运输|俄罗斯铁路运输|国际铁路运输公司|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逐步建立起淮海经济区最具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控制力的现代综合物流企业,建成京杭运河现代综合物流枢纽港。

经过总结多年从事港口生产调度的实践和体会,笔者认为加快公铁水联盟建设十分重要,并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快推进:

1、积极推进完善公铁水联运相关标准、制度。

加快公铁水联运标准化建设,统一公铁水联运装卸货物规格、货种限制、装载技术等相关标准和要求,制定公铁水联运数据信息传输、交换的相关标准。建立健全公铁水联运统计和考核制度,完善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推进公铁水联运统一单证、优化流程、责任交接和全程联保制度的建设,与公路、铁路运输物流企业合作,进行周边地区的全范围渗透,创新管理模式,在运输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创新,主动拆除历史形成的港口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工作壁垒,主动统一技术标准,共享路港铁联运信息,通过联盟工作运行机制,加强联运基础设施和信息共享系统的建设,有效降低社会物流能耗与成本。

2、加强铁水联运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建设,统筹协调、完善铁水联运通道和网络。

大力推进自动化装卸设备、智能化流程控制、管控一体化等的应用,提高港口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码头前沿装卸船设备、水平运输车辆、堆场设备等关键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水、铁、公运输方式港口换装作业技术水平。加快推进港口、港内铁路线、汽运通道和货运站场及运输装备等联运设施设备建设,推进“港站一体化”,实现公路、铁路货运站场与港区无缝衔接。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在着力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增强联运信息软件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合力发展,建立和完善合作机制,完善区域性公铁水联运网络。

3、加强公铁水联运技术的推广和联运信息化建设。

在铁水联运运输、装卸、配送等环节采用先进技术和标准化专用装备。促进电子数据交换(EDI)、供应链管理(SCM)、全程定位跟踪(gps)等先进技术在公铁水联运领域的推广应用,在信息开放、数据交换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充分利用港航、铁路、场站、公路运输物流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具有网上受理、实时查询、全程追踪、物流方案制定等功能的公铁水联运信息平台,提供订单、运价、联运货物动态、港口与场站业务等数据查询、业务办理等信息服务,使货主足不出户就能实时查询货物运输信息,按 “一票到底、全程服务”的模式,实现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份单证、一次保险,缩短运输周期。

4、充分发挥港口区位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优化公铁水联运运输组织,合理设计运输方案,形成公铁水联运一条龙的综合运输服务网络,提高往返重载运输比重,减少货物倒装作业环节,加快货物周转次数,减少车船空载率,提高运输效率。同时为进一步方便客户,通过整合基地资源,积极拓展经营网络,延伸服务范围,扩大联运规模,构建完善的公铁水联运送达服务网络,与公路、铁路合作,提供“公铁水联运门到港”全程物流服务,实行 “一票到达、一站式办理”。

5、积极建立完善港口铁水联运协调机制。

设立推进联运发展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切实做好联运工作的落实,同时加强沟通和宣传力度,及时研究新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与上游资源方合作,经火车货物装车后,运输至港口集结,计后装船、运达目的港,或与公路物流企业合作,汽运至终端客户的全程物流服务,提高物流效率、优化服务品质,提升客户满意度。bXr国际铁路运输|中亚铁路运输|俄罗斯铁路运输|国际铁路运输公司|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营销方式,在稳定大宗货物运输的基础上,主动深入到资源企业与客户调查了解企业运输需求,努力拓展高附加值货源市场,同时也可依托港口专业货运公司、运输船队等实现货物、装卸、运输一条龙的“门到门”服务,为西部内陆地区物资的进出提供更为便捷和优化的运输通道。

综上所述,徐州港作为内河港口,须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统筹、同步发展,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在着力加强公铁水联运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增强联运软件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公铁水联运组合效应;坚持合力发展,建立和完善部门合作机制,充分调动港口各有关单位发展公铁水联运的积极性,加强沟通协调,形成齐抓共管、协调发展的良好发展氛围;同时利用港口广泛的货场和岸线资源,设立港口配送中心,最大程度发挥区域辐射能力,建立立体化、现代化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构建集公路港、铁路港、航运港、金融港、信息港“五港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体系,实现公铁水无缝对接,全力打造“智能物流园、智慧供应链”,实现“枢纽港口、物流天下”战略目标。

篇12

 

混凝土作为最主要的、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它以其低廉的成本,广泛的原材料来源,易成形,抗压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等优点成为建筑材料的首选。混凝土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从普通的结构材料到复合材料然后到功能材料发展过程,已逐步向高强、多功能、高性能和智能化发展,而最新的发展趋势是向结构——智能一体化发展。论文大全。而智能混凝土则是这一趋势的综合体现。

混凝土的生产能耗高,污染严重,这么多年过去了,沙子和碎石的消耗很大,如此下去沙石的供应将很快枯竭。所以为了提高沙石的利用效益和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致力于对混凝土性能提高的研究,而智能化的混凝土则能达到这个目的。智能混凝土研究才刚刚起步,智能混凝土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智能混凝土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已有很多的种类,总的来说可简单分为:自修复混凝土、自调节混凝土和自感应混凝土。下面对这几种智能混凝土进行简单分析:

自修复混凝土是模仿动物的骨组织结构和受创伤后的再生、恢复机理,采用粘结材料和基材相复合的方法,对材料损伤破坏具有自行愈合和再生功能,恢复甚至提高材料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论文大全。日本学者曾在实验中模仿骨组织结构,将内含粘接剂的空心胶囊掺入混凝土材料中,一旦混凝土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开裂,空心胶囊就会破裂而释放粘结剂,粘结剂流向开裂处,使之重新粘结起来,起到愈伤的效果,这样混凝土就有了自修复的能力了。而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说混凝土在制造成型过程中的干缩裂缝,在承载过程中的拉伸裂缝等等。而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不仅使强度降低,而且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和使用寿命。例如空气中的酸雨和极易通过裂缝侵入混凝土内部,腐蚀混凝土内的钢筋。可对于混凝土内部的裂缝,要想检查和维修都很困难,所以自修复混凝土就是应这方面的需要而产生的。自修复混凝土通过在混凝土传统组分中复合含修复胶剂的纤维管,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形成与骨组织中相类似的修复网络,在外力作用下一旦混凝土开裂,修复纤维破裂,修复胶剂流出、深人裂缝并硬结,恢复甚至提高开裂部分的强度,增强延性弯曲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结构的性能。

混凝土本身是惰性材料,要达到自调节的目的,必须复合具有驱动功能的组件材料。例如在室内环境湿度自动调节中,日本学者就利用关键组分是沸石粉的混凝土完成对室内环境湿度的探测,并根据需求调节室内湿度,其中沸石粉就是具有驱动功能的组件材料。又如同济大学混凝土材料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曾尝试在混凝土中复合电粘性流体(SMA)作驱动组件材料来研制自调节混凝土材料。实际上我们经常是在混凝土中埋入形状记忆合金(ER),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对温度的敏感性和不同温度下恢复相应形状的功能,在混凝土结构受到异常荷载干扰下,通过记忆合金形状的变化,使混凝土结构内部应力重分布并产生一定的预应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

自感应混凝土又可被称为自诊断混凝土,可分为压敏自感应混凝土性和温敏性自感应混凝土等。混凝土材料本身并不具备自感应功能,但在混凝土基材中复合部分导电相可使混凝土具备本征自感应功能。目前常用的导电组分可分三类:聚合物类、碳类和金属类,其中最常用的是碳类和金属类,例如碳纤维智能混凝土和光纤传感智能混凝土。1989年美国的D.D.L.Chung等首先发现将一定形状、尺寸和掺量的短切碳纤维掺入混凝土材料中,可以使材料具有自感知内部应力、应变和损伤程度的功能。而且这种复合材料可以敏感有效地监测拉、弯、压等工况及静态和动态荷载作用下材料的内部情况。此后自感应混凝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例如在公路应用中,自感应混凝土能将各种数据传至监测站,然后工作人员利用抗阻与载重之间的关系就能确定公路上汽车的重量、位置和速度,为交通管理智能化打下基础。

以上都只是单一的诊断、自调节、自修复、恢复的智能混凝土,只能称之为机敏混凝土。而单一的功能并不能充分发挥智能混凝土的智能作用,我们就应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集于一身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实现混凝土的真正智能化,对于现今及以后智能混凝土的发展,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实现结构——智能一体化,同时为了使智能混凝土获得更好更广泛的应用,应该让智能混凝土集成化、产业化、小型化、价格低廉化和原材料来源广泛化,另外应该充分利用工业废料,变废为宝,同时降低智能混凝土的造价。还有就是要开发更好的智能控制材料,找到功能更强大的材料和更好的制造工艺。但我们在开发智能混凝土工程中也应注意开发的针对性、实践的可行性和设计思考的综合性。

同时我们也不能只局限于智能混凝土内部的研究和发展,我们可以将眼光放远,将智能混凝土与其他建筑材料综合考虑综合运用。论文大全。比如说采用钢渣成功配制出一种新型的导电混凝土,不仅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并且具有较佳的力学性能,同样我们可以将钢渣加入智能混凝土中,提高智能混凝土的导电性能和智能传感性能,然后运用于结构防冻当中,将会带来巨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巍 智能材料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科技信息 2009 (25)

[2]姚忠伟 智能混凝土的研究及其发展 新型建筑材料 2005(2)

[3]匡亚川、欧进萍 功能材料2007,38(11)

[4]杨 晶 智能混凝土研穷发展 新型建筑材料 2009(10)

[5]李 惠、欧进萍、LIHui.OU Jin-ping 智能混凝土与结构 工程力学2007,24(z2)

篇13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铁路不断提速及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的普遍推广应用,推动铁路信号设备技术飞速进步,现阶段正使用的铁路信号控制系统综合性、信号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自动处理智能性、设备设施模块化,是与现代高速铁路相适应的行车必备设备,但是还有待进步提高性能、拓宽应用。

一、铁路信号技术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铁路通车里程不断的快速增加、高速铁路的飞跃发展、铁路运输经历了6次大面积提速,我国铁路信号设计师们抓住了此阶段良好的发展机遇,自主创新研究,并借鉴国际先进行业管理模式经验,创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铁路信号综合系统。从运行时间、运行状况、市场调查分析,显示我国铁路信号系统运行安全、工作稳定;产品基本实现国产化、标准化、系统化。

铁路信号设备主要包括车站信号、区间信号、行车指挥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驼峰调车控制等项。现阶段的车站信号大量使用了计算机、通信科学技术,主要应用于车站联锁、平面调车控制、车站信号遥控遥信等。使用了继电集中联锁,以及允许车列溜放、保持退路安全的平面调车控制和节省电缆、人力的车站信号遥控遥信系统。区间信号:用以保护区间内列车行车安全,主要包括区间闭塞、车内信号、铁路道口防护、防护报警和轴温探测等。区间闭塞是为了防止在区间运行的列车发生对撞和追尾事故。区间半自动或自动闭塞应用使得区间信号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将机车驾驶室中能够和地面信号形成同样的车内信号;而与平交道口可设置面向公路的道口防护和防护报警。铁路行车指挥自动化系统是应用了计算机等设备自动收集信号设备状况和列车运行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及时发出指挥列车运行的命令,以实现调度集中控制。行车指挥自动化的技术设备是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后,拥有了车次跟踪、计算机控制、通信设备和设备故障自检等功能。铁路列车运行自动化是利用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根据对列车追踪数据对进路控制和运行状况进行智能化调整,是对列车起动、行驶、调度和停车实行自动监督、控制,提高行车的安全性、运行效率,并改善司机的工作条件。目前在驼峰调车场上应用的驼峰调车控制自动化的技术仍然不够成熟,为了实现控制货车溜放进路和溜放速度,完成列车的分类、解体和编组,多为非机械化、机械化控制方法。

随着铁路类型的变化,我国信号使用类型,产品的技术含量都非常多样化。兴建的高速客运铁路、现代化改造的主干铁路等伴随科技的进步与应用及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这些铁路基本上都使用与之相适应的配套信号设备,这些信号设备的特点就是系统化、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模块化层度高,技术比较成熟;部分工矿企业铁路、货运铁路及国家非标准铁路使用的铁路信号系统,仍旧是传承下来的信号设备,这些信号设备虽然也算比较成熟,但是比较机械笨拙、操作不灵便、耗能大等特点,对火车运行速度、安全有很大制约。

二、铁路信号设备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铁路信号的发展主要是随着铁路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信号技术变化主要表现在信号显示、信号连锁、行车调度指挥、运行控制、枢纽信号及信号设备等方面,其主要特征是使用的科学技术具有时代特征和与该阶段铁路的结合性、适应性。我国铁路信号技术发展速度比较快,近几年许多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综合技术含量比较高,其可靠性都也都得到实践检验,安全高效,取得让世界瞩目的成绩。目前在近期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虽有部分原件取得较大进步,但整体综合技术水平还不够高,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目前我国使用的许多电源屏、信号表示器、继电器等都还是二三十年前的产品,发展速度缓慢,先进技术还跟不上时代,保养维护比较麻烦,且费用较高,故障率仍然很高,某种层度还是影响了行车安全和效率,和国外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2、智能化、模块化、集成化应用和发展层度低。原有内燃及电力型号机车由于原设计时并没考虑到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机车车载和地面、车载等信号设备,且这些机车已经大量生产并投入使用,升级改装等花费巨大;我国现有的信号设备正在完善和使用验证阶段,设备技术还不够先进完善,并不能全部代替原有信号设备,这两点严重制约了现代信号技术发展和应用。

3、信号技术设备能耗高,不环保、不经济。由于现代的应用的信号设备智能化、技术水平还不高,使得信号设备不够节能;且使用的大都是发电厂用电,绿色能源用不上,不够环保;自动化层度低,空置时间不能够自动关闭,设计不精细等,造成很大的浪费,不经济。

三、我铁路信号设备技术的方向

针对我国铁路信号出现的不足,铁路信号发展的主要方向应是实现高度自动化、智能化,以便保证行车和各种作业的安全、准确,提高效率,减轻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1、要整体化发展进步,提高整个信号系统的综合性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