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3: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简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现行生产组织费用会计处理方法 生产组织费用的处理方法一般采用指导思想是:首先是先将所有的费用都划到“制造费用”这一账户上,其次是利用分配法,分别分配给不同品种的产品。对生产组织费进行归集时,借方记制造费用,贷方记有关资产账户。对生产组织费用进行分配时, 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贷记“制造费用”。
(二)现行生产组织费用会计处理方法利弊分析 在成本计算时,其中最基本的指导思想是:首先要做到的是保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然后要做的事尽量扩大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范围,最后按照恰当的方法分配给所有的产品,这样做产生的后果就是:可以直接计入某项产品的生产成本费用分摊给了所有产品,这种做法缺乏合理性、科学性。
(1)违反了真实性原则。成本会计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原则。首先要将所有生产组织费用计入“制造费用”账户,然后再利用分配法,依照分配标准分配给各种产品生产成本的确切的明细账目,这样做不仅会导致一些不应该承担某项生产组织的费用的产品承担了这项生产组织费用,还会导致一些不应该承担某项费用的产品成本的直接增加,与此同时也会虚降了应全部承担该项费用的一种或是多种产品的成本。
(2)违悖准确性原则,不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现在实行的生产组织费用会计处理方法使产品的成本信息不客观,失去了真实性,这样不利于正确的经营决策,还容易导致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3)不利于生产单位内部考核公平公正的开展。许多企业进行内部业绩考核时,通常把成本控制绩效作为一个重要的“量化”依据。现行的生产组织费用会计处理方法容易导致成本信息失真,不能确保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从而导致对员工进行的考核失去公平性,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发展。
(4)导致账务处理过程呈现复杂化。以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原则为依据, 可以采用将某一产品“专属”的生产组织费用直接计入到该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会计分录的方法,但在现行的生产组织费用会计处理方法下,过程却复杂的多,首先必须要先计入“制造费用”账户,然后才能够按照分配原则,对其进行分配,直接增加了会计处理的环节,这样就导致账务处理过程更加的复杂和繁琐。
二、生产组织费用会计处理方法改进
生产组织费用会计处理方法和改进,要尽量减小需要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组织费用,扩大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组织费用,这样从而有效提高产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也使决策更加的及时和有效,同时,也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一)生产组织费用分类依据与类型 把改进设计的指导思想作为基本前提,然后按照生产组织费用发生的不同原因,对其进行分类,从而将生产组织费用划分为“联合生产组织费用”和“专属生产组织费用”这两大类。
(1)专属生产组织费用的介绍。“专属生产组织费用”指的是专门为了组织某种产品生产而发生的生产组织费用。该种产品单独使用的无形资产摊销费、技术咨询费、生产该种产品所专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及维护维修费等都纳入“专属生产组织费用”的范畴。
(2)联合生产组织费用。“联合生产组织费用”指的是车间或者分厂为了组织全部或多种产品生产而发生的生产组织费用,其中的内容比较复杂多样,包括生产生产单位公共福利设施折旧费及其维护维修费;这些产品所共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及维护维修费、共用无形资产的摊销费、技术咨询费;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耗材费等等。
(二)生产组织费用会计处理方法改进
(1)计算模型设计。通过建立以下三个基本模型,希望使生产组织费用计算过程更加的规范以及严谨。
模型一:RZ=■rzi
对模型一中字母的解释:RZ系当月应直接计入某产品的专属生产组织费用,下同;rzi系当月应直接计入该产品的第i种专属生产组织费用。
模型二:RL=■×9
对模型二中字母的解释:该模型为联合生产组织费用归集与分配的综合模型。RL系当月应分配计入某产品的联合生产组织费用,下同。rlj系当月第j种联合生产组织费用发生总额;Q系当月联合生产组织费用分配标准总量(如工时量等);q系当月该种产品所消耗的联合生产组织费用的分配标准(如该产品消耗的工时量等)。
模型三:R=RZ+RL
对模型三中字母的解释:R系某产品当月发生的生产组织费用,包括专属生产组织费用和分配计入的联合生产组织费用。
(2)账务处理设计。第一,“生产成本”账户的“成本项目”改进设计。“生产组织费用”项目下分设“专属生产组织费用”和“联合生产组织费用”两个明细栏目,其中“联合生产组织费用”明细栏目的核算内容,即为原“生产成本”账户中“制造费用”成本项目所核算内容,如表1。“生产成本”账户的成本项目可去掉“制造费用”项目,新增加“生产组织费用”项目。
第二,“制造费用”账户改进设计。“制造费用”账户的费用内容不需要改,但属于可直接计入某种产品的生产组织费用,则不必再在“制造费用”账户归集和分配,即“制造费用”账户仅登记发生的联合生产组织费用,在此需要特别指出以及注意的地方是,并非是生产每个产品都发生了有些联合生产组织费用,这些费用都是为了生产其中的某几项产品而产生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处理方法也应分配计入有关产品,企业同时也能够改变以前的指导思想,借鉴本文所提的方法,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制造费用”账户。
(3)账务流程设计。账务流程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将当月“专属生产组织费用”直接计入具体产品的“生产成本”账户,可做如下会计分录(在此以专用设备的维修费为例,假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A设备专为甲产品服务,B设备专为乙产品服务)。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专属生产组织费用”,贷记“原材料(A设备维修所发生的材料费用)”。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专属生产组织费用”,贷记“原材料(B设备维修所发生的材料费用)”当月其他“专属生产组织费用”的会计分录思路与此相同,不再赘述。
第二步:归集当月“联合生产组织费用”,可做如下会计分录(在此以共用设备的折旧费为例,假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C设备属于此两种产品的共用设备)。借记“制造费用―――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C设备所提折旧费)”。当月其他联合生产组织费用,会计分录思路与此相同,不再赘述。
第三步:分配结转联合生产组织费用,可做如下会计分录(假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联合生产组织费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联合生产组织费用生产成本”,贷记“制造费用(联合生产组织费用)”。
三、典型案例分析
为了能够让经过改进和完善的生产组织费用会计处理方法更加的有说服力,更好的指导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将举出实例来论证和阐明改进后方法的优越性。
(一)生产单位及其生产经营活动 康乐制药有限公司(注:本文中出现的企业名字均是化名),位于东北地区的一家小型制药企业。目前该企业仅有一个生产车间,经过发酵、提取、精烘包(注:3个工艺集中在一起,简称为“精烘包”)等生产过程,共生产A、B两种产品。制药车间有管理人员4名,生产工人182名(其中提取96人、精烘包4人、其余人员为发酵人员)。两种产品虽并在同一场地进行发酵,但是提取场地及设备、精烘包场地及设备饼不共有。车间管理人员的办公场所及设备与发酵场地在一起。
该制药车间在2011年5月份共投产A产品13357.06kg、B产品1971.8kg,月末两种产品均全部完工。该月为生产两种产品所发生的生产组织费用为固定资产折旧费678302.03元,固定资产维护维修费用284321.62元,动力费用2335623.5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20122.32元,办公费用1000元,差费5000元,污水处理290525.31元。生产组织费用共计3614894.78元。共发生8451工时(发酵生产活动6726工时,其中A产品6501工时,B产品225工时。A提取及其精烘包生产活动合计1495工时;B为230工时)。
(二)生产组织费用归集与分配 (1)对制药车间生产组织费用分类。按照会计分录的方法对该制药公司5月份产生的生产成本费用进行分录,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第一,各产品的专属生产组织费用。A专属生产组织费用为:A提取活动所专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A精烘包活动所专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A差旅费。B专属生产组织费用为:B提取活动所专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B精烘包提取活动所专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B全部专用固定资产所发生的维护维修费用、B差旅费。
第二,联合生产组织费用。A、B本月发生的联合生产组织费用为:发酵活动所需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发酵活动所用固定资产的维护维修费用、发酵设备所需要的动力费、发酵活动所发生的污水处理费、车间公共管理费用等。车间管理部门不单独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这主要是因为车间管理人员与发酵工作人员在同一场地办公,避免了这项开支。
(2)制药车间本月各产品生产组织费用计算。对制药车间本月生产组织费用分类后,即可开始计算各产品的生产组织费
第一,各产品的专属生产组织费用计算根据上述对制药车间本月生产组织费用分类,利用模型一算法,计算各产品专属生产组织费用,见表2、表3。
第二,联合生产组织费用归集与分配的计算。首先,利用模型二算法,根据上述对制药车间本月生产组织费用分类,归集联合生产组织费用,见表4。
备注:发酵生产共发生机器工时6726,其中LT产生6501工时,PT产生225工时。
其次,利用模型二的算法,利用表4提供的数据资料,可将联合生产组织费用分配给A产品和B产品:
A应分配的联合生产组织费用=3290938.49元÷6726工时×6501工时=3180354.21元
B应分配的联合生产组织费用=3290938.49元-3180354.21元=110584.28元
第三,对A、B两种产品的全部生产组织费用计算。利用模型三算理,利用表2、表3数据资料,以及联合生产组织费用分配结果,可分别计算A和B的所有生产组织费用。专属生产组织费用和已经分配的联合生产组织费用二者共同组成了所有生产组织费用。
本月A生产组织费用=139152.67元+3180354.21元=3319506.88元
本月B生产组织费用=184803.62元+110584.28元=295387.90元
第四,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下生产组织费用核算结果差别原因的分析。生产组织费用核算结果之所以产生有较大的差别,主要在于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下,从表5中能够明确看出。
通过表5的分析不难发现,该企业用改进后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改进前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核算,这两种方法在核算的结果上存在着有很大的不同。最为明显的是,其中B生产组织费用却被虚降了34.112%,而A生产组织费用被虚增了3.0355%,导致成本与实际不符,把这样的成本信息运用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不利于领导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产生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以得出,这是因为运用了现行的生产组织费用会计处理方法,使得本来属于B的生产成本组织费用就转接到了A上,显然这种做法是缺乏合理性的。这样的案例件具有一定代表性,用最直观的数据分析,让企业了解到真正适合的处理方法。
(三)对改进后的生产组织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简要评价 改进后的生产组织费用的处理方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具体来说表现在下面几点。
第一,经过改进后的生产组织费用会计处理方法从多个角度避免了现在实行的处理方法存在的一些弊端,文章还采用了实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第二,改进后的会计处理方法仅仅是使该账户所登记费用仅是联合生产组织费用,并没有废除“制造费用”账户及其核算的具体费用名称,这样就避免了会计人员对改进后的方法在理解上的难度,在应用上的麻烦。
税收筹划是一项高级的财务管理活动,如同其他的财务决策一样,其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风险,充分认识到引起税收筹划风险的原因,进一步意识到并重视税收筹划风险的存在,对一个企业的经营乃至长期发展非常重要。
一、税收筹划及税收筹划风险
税收筹划就是纳税人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对投资决策、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合理选择,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达到低税负或滞延纳税时间的目的,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税收筹划是一项高级理财活动,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风险。
税收筹划如同其他的财务决策一样,其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实施效果未达到预期的经济利益,甚至可能由于企业某些方面违背税收精神,还需要为其偷税行为承担额外惩罚。这种实施结果与预期不一致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即所谓的税收筹划风险。税收筹划风险也可以说是因税收筹划的失败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二、税收筹划风险的影响因素
1.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目标的短视性
由于企业目标的短视性,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容易锁定税收优惠的有效期,而为了在优惠期内获得税收减让或退免,企业往往会超出自身承受范围来进行这一类行为。而这些过度行为造成了企业的财务计划和发展规划的混乱,导致企业正常业务难以协调和平衡,这样不但不能达到节税的目的,反而还可能葬送的企业的大好前程。例如:上海轮胎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因为为了充分享受“中外合资企业增值税退税政策”而选择把大量的轮胎销售给自己的子公司,最终因为终端销售无法得到真正的实现而导致企业濒于破产。
2.进行税收筹划者的业务素质
即纳税人对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相关政策与业务的了解与掌握程度。这是税收筹划风险产生的内部约束条件。纳税人能够拟出什么样的税收筹划方案,选择什么样的税收筹划方案,又如何实施税收筹划方案,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包括对税收政策的认识与判断、对税收筹划条件的认识与判断等。
从我国目前纳税人的业务素质来看,纳税人对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相关政策与业务的了解与掌握程度并不高,构成了纳税人税收筹划成功的内部约束条件。受到业务素质水平的约束,纳税人即使有迫切的税收筹划愿望也难以落实为具体的筹划行为,或虽然落实为具体的筹划行为,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政府政策的不断变化
这是税收筹划风险产生的外部约束条件。这也是纳税人最容易忽视的内容,因为纳税人往往更关心内部的涉税行为,税收筹划就其本质而言是合理合法的,符合法律的精神,但是由于税法的变动性,导致税收筹划成功与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决定了税收筹划的法律风险的存在。
税法一旦调整,税收筹划的依据可能消失或改变,筹划的结果就完全可能与当初进行筹划的预期相反。如果税收政策或者成立条件发生变化, 就有可能使得原税收筹划方案, 由合法变成不合法, 或由合理变成不合理, 从而导致税收筹划的风险税收筹划的成本高于收益的风险。因此,对于税收筹划而言,尤其是那些长期性的税收筹划,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风险。
三、重视和规避税收筹划风险
纳税人税收筹划的目的是能获得节税收益,但是在获得税收筹划收益激励的同时,所蕴含的风险却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正视税收筹划风险的存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风险的规避。
1.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税收筹划并不是万能药方,对于某些财务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的企业,税收筹划的预期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于是也会产生税收筹划的风险。
对于企业,财务基础工作是基础中的基础。从企业长远的利益出发,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决策的一个方面,在进行税收筹划是一定要强调以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为基础。因此,企业应当规范其会计核算,灵活设置科目,做到账目清楚无误、税款计算申报无误、纳税及时足额。这样才能站在财务管理的高度,从全盘出发来进行税收筹划,从而达到多方兼顾,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以此排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短视性及片面性。
2.提高企业对税收筹划的认识高度
企业应树立税收筹划意识, 用合法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要做到这一点, 尤其需要企业的高管人员正确认识税收筹划。企业各类人员也应各司其职, 整体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融资等事项,设计最优纳税方案, 积极主动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税收筹划。 企业开展税收筹划要遵循合法、成本收益及综合利益最大化等原则, 这是企业进行税筹划成功的基本前提。同时, 要注意防范税收筹划的风险, 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以有效地遏制税收筹划风险。总之,税收筹划必须围绕经营目标进行综合策划,应着眼于整体税负的降低,而不仅仅是个别税种税负的减少。
提高税务筹划的风险意识。确立法制观念,认真选择,避免筹划手段选择上的风险。税务筹划的规则决定了依法筹划是税务筹划工作的基础,严格遵守相关税收法规是进行筹划工作的前提,一项违法的税务筹划,无论其成果如何显著,注定是要失败的。这就要求企业自身应做到依法诚信纳税,办理税务登记,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系统,完整、真实和及时地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准确计算税金、按时申报、足额缴纳税款,树立风险意识。
3.加强税收筹划的专业性
税收筹划的理想状态应该是这样的:针对每一个企业的具体情况,比如根据其规模、运行情况和相关的财务资料,合理规划出最适合该企业的纳税方案。最重要的是,这种筹划应该是动态的,应该随着国家宏观环境的变化,随着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变化,实时做出纳税规划的调整。而只有这种动态的税收筹划,才能符合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宗旨,才是最合理的一种方法。结合国外实践,企业一般都在内部设立专门的税务研究机构,或通过专门的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进行咨询和税收筹划。这种经验在国内值得借鉴,是可以大力发展的一种模式。
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素质。税收政策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进行税务筹划就是要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这也要求不断增强筹划人员素质,使他们对税收政策有很好的了解,同时也可避免筹划具体执行上的风险,这就要求筹划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必须够“专心”,一方面要提高筹划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具体需求,专心培养使用或聘用专业化的筹划团队,优化筹划队伍的素质结构,使其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要给予筹划队伍足够的信任,尽量减少对筹划具体操作的人为干扰,使筹划人员能专心开展工作,从而将筹划执行过程中的风险降至最低。
4.加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
由于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不同,税务执法机关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企业要加强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加强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能否得到当地主观税务部门的认可,也是税收筹划方案能都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处理好与税务机关的关系,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也是规避和防范税收筹划风险的必要手段之一。只有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避免无效筹划,这是税收筹划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进一步加强征纳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还有利于整个税收筹划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中秀:《纳税筹划宝典》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何鸣昊:《税收筹划的风险及其控制》企业理财,2007
[3]侯婉霞:《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知识经济,2008
[4]郭英武:《合理进行税务筹划.提高财务管理效益》经济理论研究,2008,(3)
[5]韩晓翠:《税务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财会通讯,007,(12)
[6]马 慧:《税务筹划浅谈》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