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02:2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政务一体化建设方案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最佳解决方案奖
用友政务为吉林省构建的财政一体化系统,不仅满足了吉林省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对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完善财政监督机制也起到关键作用,成为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抓手。
北京用友政务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用友政务)推出的财政一体化业务解决方案,是依据“金财工程”整体要求,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按照统一平台整体规划的原则精心设计与开发,系统能够全面支撑公共财政业务,同时还具备灵活的资金控制机制,适用于各级财政部门进行综合业务信息的管理。
财政一体化业务解决方案主要是基于一个网络,建设一个办公自动化、政务公开、业务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系统内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信息互动,信息共享,最终实现对预算—执行—核算的有效监督和约束。
方案特点:
用友政务财政一体化业务解决方案能够理顺财政主体业务之间的关系,保证财政业务的流畅性;涵盖政府管理的全部财政资金;清晰定义各项业务的外延和内涵,提高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程度;建立财政的标准总账平台,实现信息的高度集中、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增强业务处理的透明度;.生成各种分析报表和报告,为业务处室提供决策支持;实现事前预算,事中预警,事后分析,一体化实时监管;自动进行财务核算,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实现多级安全控制,确保数据稳妥安全:使综合业务系统适应不同的软件硬件环境,保护财政原有IT投资;极大地降低软件系统的维护成本;基于整体架构,各层次间通过接口访问、松耦合,可以进行独立的维护、修改和升级;基于J2EE技术架构,系统建设应用B/S与C /S相结合的模式,兼容性良好,平台开发技术方面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
典型案例:吉林省构建全省财政一体化业务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027-02
电子政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必然遭遇一系列棘手的、短时间内难以克服的新问题、新情况,“信息孤岛”现象正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而正确分析、研究、解决这一问题是电子政务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信息孤岛”的成因
一般来说,信息孤岛是指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本文所提的信息孤岛更多被赋予政府间不能共享信息,部门信息处于一种割裂状态而没有很好的互联互通这一含义。“信息孤岛”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广泛存在于所有需要数据交换和共享的系统之间。以往国内学者偏向于将“信息孤岛”问题的存在归咎于电子政务建设标准的不统一,认为只要通过建立统一标准,建立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和数据库,或者搭建全国性的数据交换平台,“信息孤岛”现象就不存在了,部门信息就能畅通无责,互联共享。实际上这种观点仅仅是解决了“信息孤岛”形式上的问题,而阻碍信息畅通的深层因素需要进一步挖掘。
笔者认为,对“信息孤岛”问题的分析,离不开对我国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考察。“信息孤岛”问题是传统管制型政府向责任型政府、透明型政府过渡的必然产物。从部门或个人角度出发,信息代表着一种权力或利益,与部门或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一些政府部门可以把自己掌握的信息资源作为筹码,进行信息寻租。同时,信息的分散性、扩充性、流动性等特点也决定了“信息孤岛”问题的产生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问题。因此,“信息孤岛”问题的产生不能仅仅从交互共享的角度进行考察,必须以系统的视角看待这一现象。这里所说的“系统的视角”不仅仅指技术层面的缺陷和不足,而是综合了组织和技术两个方面的考虑,否则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相反可能会形成一个个新的“信息漏洞”甚至更大的“信息孤岛”,电子政务也就无法实现了。
二、“信息孤岛”的危害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目前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大张旗鼓提倡电子政务、网上办公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政府的服务功能,是适应市场济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但电子政务必须与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相配合,否则,即使是投入再多的资金,问题也解决不了,不过是多了一张漂亮的皮毛而已,这样的电子政务是没有出路的,最终只能沦为信息孤岛。”“信息孤岛”问题的存在不但没有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反而使应用和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无法真正做到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且大大增加了政府部门的运营成本,也不利于政府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信息孤岛”的不利影响和危害,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吴敬琏进一步指出:“中国电子政务的缺点不是工具不先进,关键是工作方式、组织方式,是体制上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信息孤岛”是体制造成的特有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实施网络环境下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信息孤岛”的危害在于应用和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无法真正做到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而由此导致的更深层的问题是,建立在数据信息基础之上的信息化大厦也难以稳固。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赵小凡副司长认为,我国自1993年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一直是我国信息化的薄弱环节。从数据集成方面来看,“信息孤岛”导致信息的多向采集和重复输入,影响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使得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从系统应用方面来看,“信息孤岛”不能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和反馈,系统之间不能有效实现信息共享,影响业务的顺利执行;从业务集成方面来看,“信息孤岛”无法有效提供跨部门、跨系统的综合信息,各类数据不能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局部的信息不能提升为管理知识,决策支持只能是空谈;从产业链协作方面来看,“信息孤岛”使得政府与企业、公众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沟通、协调和协作均无法实现一体化集成。
三、“信息孤岛”的解决策略
自从“信息孤岛”的概念被提出后,就有各种各样针对其某些方面的解决方案。传统的信息孤岛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接口型解决方案
此方案认为,由于我国各部门在建设电子政务中采用的技术不同,技术开发缺乏相应的标准,所以各自独立的信息系统很容易形成“信息孤岛”,而无法实现信息共享。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电子政务提供商统一不同系统之间的共享接口,建立一种在不同业务系统里都可以通用的标准软件接口,就可以使得不同系统之间可以共享连同。接口型解决方案能够充分利用原有数据,投入低、周期短,但是如果系统没有经过统一规划,可能存在数据统计标准不一、规范性差、数据无法升级等问题。这种解决方案主要有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信息资源规划系统(IRP)等。
(二)技术一体化解决方案
此方案充分遵循《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经和目标要求,业务非部门导向,使业务功能设置更合理,更切合政府向服务型转变职能的需要。技术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特点是利用一个软件平台,一个数据库,一套软件,来解决电子政务系统的各种应用,对于原有系统具有颠覆性,完全替换原有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技术一体化解决方案使系统的高度集成和信息共享,但可能造成历史数据无法继承,并且投入成本比较高,实施周期比较长。这种类型的应用系统主要有管控一体化的解决方案――HSMES系统、财政管理信息系统(GFMIS)等。
四、建立资源共享的监督机制,赏罚并重
1、技术实现方式:综合运用以密码为核心的信息安全技术,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授权管理和访问控制等安全机制,采取分级分域控管技术,合理配置信息安全资源,实现等级化安全防护,有效解决了信息传输安全。
2、管理保障方式:采取全市集中管理与各单位分头维护相结合的办法,按照“统一管理、分头维护、共同构建、全面服务”的模式维护管理。
二、建设项目
(一)基础工程
1、以政务专网新密核心网为中心建设一体化分级防护安全保障体系工程
(二)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应用工程
1、社会管理平台上的行政并联审批系统。
2、内外网网站整合改版工程。
3、和谐服务平台上的“”便民热线服务系统。
(三)深化推广工程
1、基于一体化分级防护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各项应用。
2、地理信息支撑平台信息查询系统。
3、政府网校学习系统。
4、子网站系统。
二、建设项目方案
(一)基础工程
以政务专网新密核心网为中心建设一体化分级防护安全保障体系工程
利用现有政务专网新密核心网,按照重点区域安全保护原则,采用一体化设计、分级分域防护理念,通过建设一体化分级防护安全保障体系,完成政务专网核心网与互联网之间安全、有限数据摆渡,为开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试点工作打好基础。
1、建设目标:①建设互联网接入控制、边界防护和内外网数据摆渡系统
②按照重点区域安全保护和分级防护原则对互联网缓冲区进行等级划分,对互联网应用进行分级、分域划分管理,完善互联网缓冲区安全防护体系。
③按照重点区域安全保护和分级防护原则完善政务专网新密核心网安全防护体系。
④在缓冲区建立基于单点登陆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2、责任分工
牵头管理部门:系统规划由信息办和北京ca认证中心负责;建设推动由市委办和政府办牵头;测试验收由省信息办负责、信息办和中标公司负责;推广使用由市委办和政府办牵头。
监督审计部门:建设审计由监理公司和相关专家负责;应用监督和日常统计由两办牵头,信息办负责。
系统技术服务部门:系统技术规划、布置和技术服务由信息办和中标公司负责。
参与单位:系统调研、需求和应用由信息办和中标公司负责。
(二)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应用工程
1、社会管理平台上的行政并联审批系统
1)目标:建设网上服务并联审批平台,实现互联网受理,政务专网新密核心网办理、处理、办结,最终流转到外网的一站式并联审批服务平台;
2)技术要求:完善单点登陆应用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改善和建设各项应用。基于单点登陆系统建设统一身份认证系统,通过数字证书、usb-key等手段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和等级化访问控制,实现基于工作流的访问控制;
3)实现方式:一是硬件基础施工,通过sslvpn技术加密的核心设备在互联网区建立外部网络缓冲区,互联网来访者使用sslvpn技术通过防火墙和入侵检测设备过滤后可以进入缓冲区,通过数字证书等认证方式进行统一身份认证,认证通过后在缓冲区内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交换完成后,由缓冲区通过物理网闸向政务专网新密核心网提出数据摆渡申请最终完成数据摆渡交换。
二是公开招标项目实施公司。
三是由中标公司结合行政服务中心进行各项行政审判前期调研,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四是实施部署行政审批系统。
五是试运行,进一步完善系统。
4)责任分工
牵头管理部门:系统规划由行政服务中心和中标公司负责;建设推动由市委办和政府办牵头;测试验收由信息办和中标公司负责;推广使用由市委办和政府办牵头。
监督审计部门:建设审计由监理公司和相关专家负责;应用监督和日常统计由两办牵头,行政服务中心负责。
系统技术服务部门:系统技术规划、布置由信息办、行政服务中心和中标公司负责;技术服务由信息办和中标公司负责。
参与单位:系统调研、需求和应用由行政服务中心和中标公司负责,具体工作流程由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
2、内外网网站整合改版工程
1)目标:对现有门户网站进行整合优化升级,从后台和数据库上整合内网门户和外网门户网站,实现内外网门户信息的分级、分内容的同步显示和一体化维护,实现电视节目直播。建成中文、英文二合一的全新的中国.新密门户网站,规范并打造新密网站群,十七个乡镇、办事处、管委会全部制作独立网站,形成以一带多、群体宣传和规模优势。
2)技术要求:一是统一内外网网站后台管理系统,变2套系统为单一系统;
二是建立数据缓冲区,实现内外网数据交换,由缓冲区通过物理网闸向政务专网新密核心网提出数据摆渡申请最终完成数据摆渡交换。
3)实现方式:公开招标内外网站整合公司。
4)责任分工
牵头管理部门:系统规划由信息办负责;建设推动由市委办和政府办牵头;测试验收由信息办和中标公司负责;推广使用由市委办和政府办牵头。
监督审计部门:建设审计由监理公司和相关专家负责;应用监督由两办牵头,信息办负责;日常统计由信息办负责。
系统技术服务部门:系统技术规划、布置和技术服务由信息办和中标公司负责。
参与单位:系统调研、需求和应用由信息办、原两办文件规定网站更新单位和中标公司负责。
3、和谐服务平台上的“69812345”便民热线服务系统
1)目标:实现由单一的电话接入方式,变为电话、传真、手机短信、网页表单、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接入;实现网上事项办理、自动考核、自动语音功能与政府网站及其它办公系统整合等功能,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实现市长热线多渠道受理、短信督办、超期提醒、多渠道回复公布等;
2)技术要求:呼叫中心系统
3)实现方式:一是公开招标项目实施公司。
二是由中标公司结合市长电话室心进行前期调研,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三是各相关具体职能单位提出具体建议。
四是实施部署系统。
五是试运行,进一步完善系统。
4)责任分工
牵头管理部门:系统规划由政府办和信息办负责;建设推动由市委办和政府办牵头;测试验收由信息办和中标公司负责;推广使用由市委办和政府办牵头。
监督审计部门:建设审计由监理公司和相关专家负责;应用监督和日常统计由两办牵头,市长电话室负责。
系统技术服务部门:系统技术规划、布置和技术服务由信息办和中标公司负责。
参与单位:系统调研、需求和应用由政府市长电话室、和中标公司负责,具体工作流程由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
(三)基于一体化分级防护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各项应用
在一体化设计,分级、分域防护原则下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完善电子公文、视频会议、个人办公等应用系统。完成各项应用互联网缓冲区和政务专网新密核心网之间数据安全、有限摆渡。实现互联网公布、公示,政务专网流转、办理结果返回效果。
1、地理信息支撑平台信息查询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给救助管理和计算机辅助调度的集成电子地图解决方案。它提供了在电子地图上自动和迅速地给救助和事件的地址定位,并且持续实时更新事件状态。建立新密市具有有限目标和专业特点的地理信息系统,为特定的专门的目的服务。
2、政府网校学习系统。
提供机关工作人员学习、考试快捷方便的网络渠道。
3、子网站系统。
对全市各单位建设本单位子网站,为形成全市的政府网站服务群打下基础。
四、工作计划
20**年12月—20**年4月为项目调研、规划期;
20**年5月-20**年6月建设一体化分级防护安全保障体系,完成互联网缓冲区和政务专网新密核心网的风险评估和分级分域防护建设;同时进行并联审批调研。
20**年7月-20**年10月,建设基于单点登陆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以内外网整合改造为首个尝试,基于统一身份认证体统实现一套后台管理内外网网站,子网站系统的建设,完成互联网网站和服务大厅在互联网缓冲区的部署,完成互联网网站后台管理和服务大厅的内部流转在政务专网新密核心网的部署,最终完成两者之间数据安全、有限摆渡。
20**年9月-20**年10月,在互联网区建设12345市长热线受理系统。
20**年9月-12月完成双网并行并联审批系统调研,以一个网络便民服务项目为试点,完成该事项从互联网发起申请到政务专网新密核心网办理、处理并最终将结果返回互联网服务大厅的整个流程设计和基于工作流的访问控制。
20**年11月-12月完成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准备,前期调研,基础应用;政府网校的建设。
20**年10月-12月,对整体试点项目工作总结、回顾,进行试点工作初步验收。
五、建设要求
(一)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政务服务业务办理系统统一接入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事项通过一体化平台运行,网上可办事项数1020项,网办事项数占比79.75%;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及国家秘密等外,所有政务服务事项是否实现100%网上可申请。
(二)政务服务大厅建设运行情况。持续实施“三集中,三到位”工作机制,在前期已入驻的基础上,将邮政快递服务集中到大厅,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方式,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逐步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的目标。目前,入驻中心部门22个,进驻政务服务事项589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251项、公共服务事项338项,事项进驻率达97.51%。同时,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一次性告知制”,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了机关效能和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落实了相关制度,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三是政务服务限时办推进情况。根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划转至我局,按照“一窗受理”模式,我局设立了工程建设审批窗口,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但截止目前,未有企业群众进行审批事项办理;根据事项划转方案,不动产登记业务仍由原单位实施。
四是服务企业办事便利化情况。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采取“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模式,对市场准入事项采取一窗通办,通过州市场主体监管部门协助平台及时转递和无障碍交换登记数据,确保相同信息一次性采集、全方位共享,实现申请资料从“反复提交”向“一次性提交、部门流转、一档管理”转变,避免让企业重复办理信息登记、重复提交证明材料,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政务大厅制定统一的用水制度,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名称预核,企业的备案申请、简易注销登记、股权出质登记等事项,免收手续费,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办结;对各类企业的设立、变更登记事项,办结时限由法定的10日内缩短为3日内。
万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由多个智慧应用和城市一体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共同构成,具有“三化一新”的特点。其城市一体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了城市内多个行业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也为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一体化的平台。
万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由多个智慧应用和城市一体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共同构成。
智慧应用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社保、智慧卫生、智慧市场监管、智慧政府(阳光政务、公共安全、应急)、智慧资源设施(水、土地、环境、科技资源等)。这些智慧应用通过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实现行业内各业务条线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城市一体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包括:城市综合数据库(法人库、统计库等)、跨部门信息管理平台以及综合查询等公共应用服务。该平台不仅实现了城市内多个行业的数据交换与共享,还实现了城市人、法人、政务和资源设施等管理对象的综合信息汇聚,为多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了支撑,。
万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优势非常明显:
第一,该解决方案覆盖行业完整。万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涵盖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医、食、住、行、安等各个领域,都有相应的智慧应用配套方案,为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福州特力惠电子有限公司立足于国土、建设 、电力等行业,为客户提供集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专业服务为一体的全方位信息化解决方案;向合作伙伴和最终用户提供标准化、开放的应用平台和基于应用平台构建的软件产品。
福州特力惠电子有限公司是福建省信息产业厅认证的软件企业和福建省科学技术厅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设在福州,在北京、武汉、沈阳、郑州、南昌、哈尔滨、西宁、银川、南宁、济南、安徽等地都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
公司一直致力于国土资源行业信息化软件的研发,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持续不断地为国土资源部门提供优秀成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并得到了行业专家和用户的一致好评。公司产品全面覆盖国土行业各个业务领域并在全国拥有一大批成熟稳定的客户群体,业务辐射全国各地,为用户提供全程、周到、专业、精细的本地化软件服务,成为国土行业领先的全业务一体化软件服务提供商。
特力惠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化、开放式――Teleware统一业务架构平台。到目前为止,该平台已应用到福建、江西、安徽、河北、河南、山东、辽宁、黑龙江、青海、宁夏、广西等多个省级及市级单位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并在相关国土资源信息化部门的紧密配合下,在全国首家实现全省联网、省市县一体的三级用地报件审批管理信息系统。
特力惠公司研发的建设用地电子报盘软件、省级政府批准建设用地备案系统、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实施方案备案系统、国土资源部矿政许可证配号服务与信息系统等产品为全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公司研发的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还被授予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5月24日
一、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现状
近年来,社会救助制度快速发展,托底保障任务越来越重,救助范围已扩大到低收入家庭、因病致贫家庭,救助范围已发展到包括低保救助、特困救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8大类救助项目。各类救助人群和多项救助项目都需要精准核对申请家庭的经济状况。为适应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需要,完成好新时期对社会救助各类申请对象的精准认定任务,2014年2月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9号)规定:“申请或者已获得社会救助的家庭,应当按照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申请或者已获得社会救助家庭的请求、委托,可以通过户籍管理、税务、社会保险、不动产登记、工商登记、住房公积金管理、车船管理等单位和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代为查询、核对其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有关单位和金融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建立申请和已获得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为审核认定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依据”,以国家法规的形式将核查机构的业务范围,由以前单纯的低保对象的核查认定,扩展为社会救助对象的核查认定。按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要求》,民政部率先成立了核对机构,对全国核对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总体的思路和架构,制定了相关标准,并研究开发了适应于各级核对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平台。目前省级核对机构基本组建完成,地市和县级核对机构建设也完成了预期目标。各地在抓好内部建设的同时,在政策创制、争取资金投入、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信息建设方案设计、核对操作流程规范、队伍培训方面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一些地区在建机构的同时,完成了核对信息系统的建设任务,与相关部门实现了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全面开展了信息核对业务,全国核对工作发展迅速。
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部门间数据共享困难。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平台是跨部门核对信息系统,实现民政与涉及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的部门间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才能准确核对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目前,一些政府部门缺乏“大数据思维”,把自己掌握的丰富信息锁在柜中、束之高阁,摆脱不了“数据小农意识”,动辄拿保密和隐私说事,“信息”、“经过请示上级领导不允许共享”,往往是民政部门在数据共享中最常听到的答复。部门对数据资源的分割和垄断,制约社会救助效率。
(二)全国没有一体化核对信息系统。目前,民政部没有实现全国各地各级核对机构开发核对系统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由于缺少全国总体架构和技术方案,已经建设完成的核对系统五花八门,由于体系混乱、数据标准规范和信息核对流程不统一,难以实现全国核对信息流畅、交换,难以兼容,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且容易造成信息泄露,给数据共享互通造成障碍,这是核对系统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
(三)核对人员能力还不能适应当前核对工作的需要。一是各地核对机构都成立不久,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普遍年轻化,缺乏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二是核对业务政策性强,涉及部门多,技术含量高,需要有多方面专业知识,但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学习和专业的培训;三是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一般只是疲于应付于具体的业务,在统筹规划、理论思考、业务拓展方面还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发展需要。
三、对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的建议
The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System Application on building
territory governmental affairs and business integral whole turns
-- A research on case of Guilin land information system
【Abstract】 This paper is on the basis of fully analyzing the Guilin land manageable situation,business process,OA andland database through investigating,On the foundation that the many source databases and several systems applies the result,pass to adopt a mete database and information serve the share and exchange system of method and existing system of OA carry on together.researches land informationsystem application onbuildingLandAdministrative and Business which is on the face ofthe methods,key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result,three steps applying mode is provided firstly.Practice the certificate,this kind of gather method is forerunner,reasonable,fast advantage,obtained to a good of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technique result.
【关键词】 The land management governmental affairs and business integral whole turns three steps concentration manufacture application mode
土地部门建立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部门的业务工作及范围不断扩大:完成了城镇国有土地登记发证及地籍调查[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编制及保护区划定、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此外,还完成了大量的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土地违法案件及土地纠纷的查处,新一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变更调查等许多基础性技术工作,为土地工作的科学化管理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丰富的经验,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料来管理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已迫在眉睫。显然,借助现代化的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其他最新的科技成果来完成土地管理的各项任务,建立土地信息系统是必由之路.原桂林土地局适时地提出了建立桂林土地信息系统(以下称GLLIS)。土地信息系统是科学管理土地的最高形式,亦是土地管理现代化的标志,对当前和今后的土地管理工作都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1 系统构成
GLLIS总体构成[1]如图1。系统以MAPGIS为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以桂林市1:500、1:10000地形图和1:500地籍图、1:10000详查图以及其他综合信息为核心,构成系统数据库,由接报件窗口办文等11个子系统组成。这些系统相互协调,根据权限进行资源共享,能随时提供各部门的业务情况、办件进度等信息,并可随时监督各部门的执行情况。方便地查询整个桂林市范围内有关土地方面的各种信息,为土地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这种全功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也是今后土地科学化管理的方向[2]。
图1 GLLIS总体构成
Fig 1 GLLIS total composing
2 系统应用特色
§2.1 基础数据库建设
随着桂林市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逐步完成,采用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数字测图、权属调查,配合GPS、GIS和网络技术,整合了一套完整的基础数据库,包括:100平方公里的地籍数据库和200平方公里的地形数据库[2,3];100平方公里的正射影像图和三维建模;9个县、1个市1:10000土地利用数据库1000 多幅;利用GPS建立了基础、首级控制网,控制网已经覆盖200多平方公里,为“数字桂林”奠定了基础。
§2.2 多源数据和多个应用系统的一体化管理
完成了城镇地籍、土地利用(详查)、建设用地、窗口办公、土地监察、综合查询等子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通过100M光纤连接城区机关大楼和服务大楼,通过VPDN/VPN虚拟专网方式连接市局和分局、县局,由接入商和市局的服务器做两次认证,并通过防火墙和外网隔离,在该网络的基础上,应用C/S模式(局域网上)和 B/S模式(广域网上)通过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实现窗口式限时办公、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查询等功能。采用了分布式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了市局与各分局、县局之间空间数据的分布式管理,以及行政数据的实时更新,确保了两级数据的一致性。
§2.3 海量数据管理
采用无缝接边、无空白漫游、变焦等技术,检索速度快,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三库合一:矢量库+影像库+高程库。不仅对宗地信息“所见即所得”,而且对宗地上的建筑物也一目了然。
§2.4 数据采集和GIS一体化管理
实现了数据采集 - 内业处理- 成果输出-GIS一体化管理(图2),采用多种图形数据更新方式,包括:通过解析编辑工具直接录入界址点成图、通过明码文件直接转换成宗地图更新、添加外业数据自动替换虚拟宗地、通过标准图幅输出工程自动更新底图库数据、通过任意多边形裁剪MAPGIS工程“回帖”更新地形、地籍数据。
§2.5 三段式集中制作模式
根据业务和办公流程和功能分析,首次提出土地信息系统办公和业务一体化应用的三段式模式:第一段:窗口收件初审,实现大屏幕公告、办事程序、办事指南和办件进度,触摸屏查询;第二段:审批、输出表格;第三段:信息中心集中制作输出各类图、证、卡的三段式业务流转模式。制定三段式业务流转应用模式可实施限时办公制度,明确窗口、各科室和信息中心的职责,提高透明度;可以按照机关办件决策和事业单位集中制作的原则调整机构,把信息中心和勘测服务站、发证办公室、档案管理合并为一个单位,实现图件数据测绘和计算机成图、制证技术的集中制作,改变基础图件测绘中数据的整理、移交和更新困难的局面,使机关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制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办事效率;可以解决应用困难的问题:以往由于习惯或操作空间数据困难的原因,有些部门或科室人员仍然使用传统的手工操作,以致造成系统与科室、部门、测绘和档案管理的脱节,数据不能及时汇总,应用三段式模式后,窗口和机关人员操作信息系统异常简单,大量的技术事务性的应用由信息中心完成,发挥信息中心集中加工整理数据入库的作用。
图2 数据更新流程
Fig 2 The data renewal process
转贴于
3 政务系统集成
§3.1 政务系统集成设计
GLLIS选用现有成熟的OA政务信息平台(如图3)强大的扩展与集成能力,为业务系统实现单一式入口、组织机构统一规划、用户统一规划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4]。OA政务信息平台可以按图4 所示进行系统集成。在整个系统中,数据共享管理系统处于数据管理、数据共享的核心地位;并且利用本身固有的WEB SERVER 功能,通过Internet向社会提供公众信息服务。GIS模块、OA模块都通过该系统来进行数据的查询检索、浏览、下载;在完成业务流程后,处理的结果上载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的更新。GIS系统与OA系统是互联的,实现数据的传递及互访。这两个系统均能够通过数据管理系统调阅基础地理信息库、应用图形、图像数据库及应用管理信息库中任何数据。由于数据需要远程传输,且主要通过Internet进行数据更新和同步,因此主要依赖Web Service技术来实现数据服务。总原则是哪里有数据哪里就有服务,在图5中,A数据中心有空间数据库服务器A,就需要提供对A数据库访问的Web服务。同理B数据中心需要提供对B数据库访问的Web服务。但是Web服务属于无状态应用,它只负责提供服务,这样在A数据中心数据库服务和B数据中心数据库服务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他们需要通过元数据服务器来协调通讯,建立两者之间的逻辑连接,进而实现数据更新。实际工作中,各级数据中心首先将需要的数据在各级元数据库服务器中进行注册,也就是将数据出去,这样当A数据中心需要订阅B数据中心的数据时,通过元数据服务器A找到元数据服务器B,在B中找到已经注册的相应数据然后通过服务从相应的数据库服务器中得到所需的数据,实现数据更新和同步。
图3 一个典型的政府公文和OA处理系统
Fig 3 Atypical government official document and OA handle system
图4 政务业务系统的集成
Fig4 The governmental affairs and business system gather
图5 异构分布式数据中心架构
Fig 5 The integrated and distribute typedata center structure
§3.2 构建一站式服务门户网站
国土政务业务一体化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公众通过交互式网上办公系统,实现足不出户完成与国土部门的办事程序,办理诸如土地登记申报、抵押登记、建设用地审批、土地法规咨询服务、征地等有关事务。这就需要实现分布式海量数据共享管理和多级分布式协同工作机制。
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当前阶段,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政务内网网站与在互联网上的门户站点。在以上业务应用系统和政务系统基础上,建立基于高度集成与共享能力的政务内网网站、政府互联网上的WEBGIS门户网站,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具有高度互动与协作能力的政府一站式门户网站是政务业务一体化的有效解决方案。结合市级数据中心进行数据的传输交换,内部办公系统实现信息在国土部门内部的传输、审批,最终帮助政府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4 结束语
GLLIS应用4年以来,通过三段式模式集中制作可以进行系统应用的收费,每年都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已经形成系统应用项目收费更新数据、设备再投入应用的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达到了现代化文明办公目的。
广西国土资源厅于2003年4月22日至23日组织国土资源部等有关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系统设计合理,技术先进,实用性强,整体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统一开发平台环境下,实现了多源数据和多个应用系统的一体化管理技术,以及空间数据分布式管理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10月,受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测绘局联合委托,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把《桂林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工程评为全国GIS优秀示范工程金奖。随着系统的深入应用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构造基于多个业务系统一体化的互动式门户网站已势在必行,也是电子政务系统发展的更高形式。
参考文献:
[1] 许贵林.土地信息系统应用的研究[J].地球科学,2003,VOL23(增刊);P15-P27
[2] 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3:P12-P13
为此青岛市政府提出电子政务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到2005年,建成全市机关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大力发展网上应用,基本实现政务信息资源数字化,内部办公过程无纸化,对外审批服务网络化;初步形成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政府”,为社会提供“一站式服务”,力争使青岛市的电子政务建设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要实现这样的宏图,一个集安全性、稳定性、开放性、兼容性、易维护性等特性在内的基础软件平台绝对不可或缺。青岛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在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封闭研究后,对电子政务软件平台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比较,并基于J2EE和.NET两种架构进行了集成和开发试验,最后通过政府招标采购方式,选定.NET架构作为整个系统的支撑平台。
解决方案
通过对青岛市政府网络环境、行政区划、业务流程的系统考察,并考虑到将来可能出现的业务调整和系统升级等各种问题,在微软顾问咨询部的协助下,青岛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设计了一套包括基础网络平台、应用支撑软件平台、信息交换平台、安全认证中心、政务数据中心、运行管理中心和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
基础网络平台
政务网络平台包括政务内网、政务外网两套物理隔离的宽带高速网络系统。政务内网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统一的局域网为核心,连接12个区市、106个市级机关部门、200多个直属企事业单位、1500多个区县属单位、200多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实现了政务内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政务外网连接市级机关100多个部门,共享计算机中心统一的公共服务系统资源和互联网出口。
应用支撑软件平台
应用支撑软件平台是青岛市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最终承载平台,采用受到广泛支持的Web 服务技术,集成全面支持XML的.NET服务器产品,为各政府部门集中提供应用服务,形成全市机关统一的应用基础支撑体系。
主要包括:信息门户平台、应用服务器平台、数据库服务平台,目录服务、邮件服务、视频通讯、运营服务等,为上层业务系统提供运行以及管理维护平台。目录服务完成电子政务中数字身份的统一管理、用户验证和安全控制等,可与安全认证中心集成。
信息交换平台
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内含多种应用系统的集成体系。由于各类应用系统在应用范围、构建方式、系统结构、数据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采用Web 服务技术,实现政府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统一信息交换,为联合审批、协同办公提供支撑平台。
安全认证中心
安全支撑平台是整个政务网络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层平台,它实现了电子政务总体逻辑分层结构中信息安全支撑平台层的功能,为上层应用提供一致的信任服务基准,并进一步为政务系统提供统一信任服务、统一密码管理、可信时间戳服务等功能。
安全支撑平台根据服务范围的不同划分为公共安全支撑平台以及具体应用安全支撑平台。公共安全支撑平台为整个电子政务系统提供基础安全服务,包括PKI 体系中的证书认证中心CA、审核注册中心RA、密钥管理中心KM 以及可信时间基准。在青岛市电子政务系统中,无论是市政府计算机中心网络还是各个机关、区县的政务部门,所有的政务应用、用户管理、权限管理、信息交换都将基于这些公共安全支撑平台提供的证书以及时间基准,实现接入管理、用户身份识别、可信时间戳服务等功能。
政务数据中心
政务数据中心是整个青岛市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这里运行着组成电子政务系统所需的重要服务器,存贮着大量的政务数据。在为大型政府机构和企业提供企业级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方面,这些方案都经过了严格的测试。凭借这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青岛市政府的实际需要,我们将数据中心根据任务划分出不同的管理区域,如:应用服务区、数据存贮区、运行维护区以及外部接入区等等,从而在安全性和开放性之间达到了平衡。
运行管理中心
IT运营管理是指政府的IT部门采用规范的管理规程,为政府提供高可用性的生产系统,保证IT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降低IT运营成本。微软的运维管理框架以及相应的运行管理软件为青岛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高效地管理复杂的IT系统提供了指导理论与工具。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软件系统的开发采用流行的.NET多层应用体系架构,这种标准的体系结构以及其所支持开发语言都可以方便用户的应用开放以及应用集成,另外,开发工具采用Visual ,这就大大缩短了应用系统开发部署时间,快速构筑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
客户收益及商业价值
青岛市电子政务的建设一直实行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分级管理的“四统一分”体制,从而使“451”IT架构成为全市机关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而得到充分利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基于微软.NET架构,青岛市政府构筑了政务网络平台、安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软件平台、政务门户网站4个平台,应用服务中心、信息交换中心、政务数据中心、流程管理中心和认证授权中心5个功能中心和1个资源目录体系,从而成功探索出集约化低成本发展电子政务的“青岛模式”,形成了一个结构完整、功能齐备、应用典型的“电子政府”。
基于.NET平台的一体化的青岛市电子政务系统,有效克服了各自为政、分散决策、重复建设、沟通不畅等问题,实现了设备、网络、软件、信息等各种资源的充分共享,保证了政府IT系统的统一和互联互通,提高了机关办公效率和部门间网上沟通协作能力,为推行网上联合办公,提高工作、办事效率,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政府”和“一站式服务”目标,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和应用模式。
经济效益
基于微软.NET平台的易于建设、逐渐扩展的技术特性,使得青岛市电子政务系统为青岛市政府带来、甚至潜在地为全国政府机构带来巨大地经济效益。
全市每年网上传递公文、信息500万份,印刷、邮寄等费用按每份1元计算,每年可节省办公成本500万元。
由于采用GNSP (Government Network Service Provider)网络运管模式和GASP(Government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模,有效克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弊端,已节省部门一次性投资5000多万元,每年可节省管理维护费500多万元。随着应用范围扩大,形成的节约效益将更为显著。
全国333个地级(含副省级)城市,如果都以这种模式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按每个城市节约1000万元计算,可节省投资33亿元。如果将这种模式推广到2000多个县(市),按每个县(市)节约100万元计算,又可节省投资20亿元。
社会效益
在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青岛市坚持将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管理改革和创新紧密结合,重点推进决策服务、办公服务、政务公开、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网上审批六大领域的应用,促进了行政管理改革和创新,显著地发挥着优化政务流程、扩大公众参与、推进政务公开、强化社会监管、改善政府服务的作用,提高了市民对政府的满意度。而微软.NET平台为此提供了快捷、高效的实现手段。
基于微软.NET平台和XML/Web 服务等业界开放性标准的青岛市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资金上的大量节省,更为重要的是借鉴了业界先进的模式和经验,在技术系统建设、应用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使得电子政务基础技术体系的作用充分发挥,机关应用水平大幅度提高,为形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流程创造了极为难得的条件。这对于推动青岛市电子政务的深层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微软公司在电子政务领域的成功经验、先进的IT系统建设和运维模式以及优秀的.NET平台,为青岛市电子政务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链 接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曾经“炮轰”中国电子政务的四大弊端:一是重新建轻整合;二是重硬件轻软件;三是重管理轻服务;四是重电子轻政务。由此弊端造成的一哄而上、投资过大问题日益严重,明显地表现为:各级政府在推进电子政务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各自为政、自成一体、不联不通、没有有效整合,并最终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2003年国内电子政务的采购额超过350亿元,年增长率近25%,其中硬件支出高达250亿元。这一数字表明,国内的电子政务大多数还处在一个应用层次较低的设备普及阶段。
在一些政府部门里,电子政务=PC+网站,整个电子信息化改造的投入不少,但是对政务方面的工作改进不大,办公效率仍然没有获得有效提升。因为在这种认识和操作平台上,政府的日常办公还是靠传统方法、依靠手工操作来实现,政府可以向公众公开的文件、信息、资源依然掌握在各个部门手中,不能由其他部门和社会公众及时共享。结果就是政府各部门变成了被“网络大潮”包围着的一座座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
孤岛效应让电子政务成了摆设的花瓶,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网络不能互通,协同办公对老百姓而言还是遥远的事情,这与电子政务要达到的追求政府廉洁、高效的目标相距甚远,也不是中央政府大力推行电子政务的根本目的。电子政务的本色渐渐被表面的硬件和网络所遮掩,也成为了制约中国信息化发展的一个瓶颈。
现实与初衷背道而驰
政府执行电子政务有两个基本目标:一个是通过电子政务如网上招标或者执行办公系统来降低政府成本与开支,另外一个是提高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市民的服务能力。通过对政府服务社会及公众能力的加强,最终达到促进整个城市或政府管辖范围内的经济繁荣,提升整个城市及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增强政府竞争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子政务实情与目标还相去甚远。纵观目前“驰骋电子政务”市场的各IT厂商们的产品和服务就可以发现,他们要么是提供硬件设施,要么是提供具体的业务软件,要么是提供网络安全产品,要么是提供某项具体的应用功能。在电子政务平台统一应用方面,真正能够打破孤岛效应、恢复电子政务本色的厂商却少之又少。
对于电子政务的基本发展过程,从应用层面来看,我们可以将它归结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息阶段,主要有政府上网还有各种内部应用的建设,包括部门MIS、OA这些系统的建设以及网络平台、基础平台的建设。第二个阶段是交互阶段,就是通过网站开展网上审批,比如说北京市在建设委办局审批系统,全国各地都在建立网上审批系统,以及其他一些政府网上服务系统。第三个阶段是整合阶段,主要包括网络资源的整合,比如网上联合办公、网上联合审批等的内部政务协同,以及现在国家提出来的建信息资源库问题等。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各个政府部门目前存在着网络、信息资源、应用等多种信息孤岛的问题。整合阶段就是要打破这个孤岛,通过这一系列的应用,综合的资源库、网上联合审批来达到这些系统资源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在整合阶段之后,就到达一个更高的阶段――转化阶段,就是电子政务系统的实际应用带来了政府部门的改造、流程的改造,以更大程度地发挥电子政务的优势和作用。
从目前的情况看,大部分地区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处于第二、三阶段,有不少地区仍然停留在第一阶段。在整合阶段,政府也会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最关键的是没有统一的政务平台或者有效的结构系统整合,就会使不同部门间的网上政务协同失去基础。首先,许多政府部门的网络之间不能互通,直接造成了政府信息孤岛的问题,各种各样的政府数据库留在部门内部,也造成了信息资源的荒置和浪费,不能信息共享,形成资源孤岛。其次,网上政务协同不能实现,社会公众找政府部门办事不得不分头进行,耗时耗力,政务效率很难提高。
政务统一还原本色
要想真正实现电子政务的两个基本目标――降低成本和服务公众,就必须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政务的有效统一,这涉及到政府和技术层面的双重因素。
就电子政务在实施中的成功因素而言,我认为有四点:在资源整合、应用整合的阶段,第一是制订完整的战略,实施基本的原则和大的出发点,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策略上要有一个突破口来实现。第二是人力和转换职能的管理,主要是说政府部门本身,比如说建设过程就有许多协调工作,网上审批做好以后,还有许多协调工作,在运行时又需要配备相应的人力去维护保障审批过程的实行,所以包括部门职责和政府岗位转换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就是政府建立这样一个系统;相应的组织要有一个保障。这些都不是技术方面的,要实现这样一个整合最大的挑战是在政府自已本身。第三方面是技术,技术是如何挑选成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来满足我们的战略。第四方面是如何把思路、战略和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个过程包括项目实施的过程,不光是应用系统的建设,还有政府整个调整、协调的过程。在这四个方面里,关键因素还是政府本身。
一、武汉城市圈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基本现状
1.网络平台建设情况
市级网络平台是武汉城市圈统一网络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省级网络平台于2006年7月启动建设,同年11月完成了网络与支撑软件调试和安全体系部署,12月完成初步验收,进入试运行。在省级网络平台建设的带动下,湖北省17个市州和93个省直部门(单位)同步进行了线路接入和设备安装,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率先接入市级网络平台的城市,已建成覆盖全市的电子政务网络并实现了与省电子政务网的连接。目前,武汉城市圈各市网络平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尚未建成的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中。
2.门户网站建设情况
武汉城市圈门户网站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门户网站分四大模块:合作、经济、政务以及新农村建设,并覆盖了1+8城市的政府门户网站,基本实现了数据库的对接和信息的互动交流,成为当前了解城市圈动态的最为直接的平台。
3.标准制定情况
2004年11月,湖北省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湖北省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设计及实施方案》,2005年10月,湖北省又编制了电子政务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2007年下半年相继印发了《湖北省市州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方案》和《湖北省市州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指导方案》。2008年2月又印发了《湖北省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规划》。在此基础上,武汉城市圈各市也制定了本地电子政务建设方案,目前部分城市的建设方案已获批复通过,形成了以省级网络资源为为依托,覆盖武汉城市圈各市、县统一的网络体系设计和实施方案。
(二)存在的问题
在武汉城市圈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还面临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武汉城市圈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少数市级政府对工作重视不够,突出表现在工作滞后、人员和资金投入力度不大;第二、武汉城市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尚未完全形成,除武汉外,大部分城市还未建成本地统一的网络平台;第三、应用系统建设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基础数据库的建设需深化,已建应用系统的管理和运行维护机制尚待健全。目前建设的应用系统中涉及公共服务、跨部门办公系统较少,跨市级协同办公和武汉城市圈垂直业务办理基本没有,不能完全满足为民服务和提高效率的需要;第四、部分重点应用系统建设推进难度大。第五、门户网站建设和在线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武汉城市圈各市级政府门户网站在政务公开、为民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不够,为公众提供网上办事的服务功能较少,与政务网、应用系统的相互支撑尚待深化。第六、信息安全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在省级网络平台容灾备份项目尚未启动建设,主机审计管理和数据库加密等项目尚未实施的背景下,武汉城市圈统一的安全管理体系有待健全。
二、武汉城市圈电子政务建设思路及目标
(一)基本思路
按照高效便捷的要求,建成以固定网为主,移动专网为辅圈内统一的电子政务网。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技术规范、数据格式、信息资源交换目录等应用支撑环境和安全保障体系,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产品和标准规范;完善圈内政府门户网站功能,实现面向全社会的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现代化。适时充实更新公务信息内容,加强公务信息集成,促进互联互通。建设完善公众服务平台,扩大行政许可项目网上申报审批范围,开展圈内跨部门跨区域业务协同和并联办公。建设城市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按照圈内信息一体化的要求,从社会征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交通物流服务等方面入手,研究制定城市圈基础数据库的共享和使用机制,逐步消除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壁垒。
(二)建设原则
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
统筹圈内城市政务信息化需求和资源,制定总体规划,搭建功能完善、结构清晰的电子政务基本框架,避免重复建设。加强协调,处理好电子与政务、新建与整合、公开与安全的关系,促进圈内城市信息的互联互通,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形成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政府”,实现圈内城市电子政务水平全面协调发展。
2.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的原则
逐步将各城市分散的业务系统整合到武汉城市圈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上运行,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利用已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对于新建的业务系统,原则上要利用统一的网络平台。凡是各城市可共用的基础平台及大型电子政务项目,尽可能采取市市共建的方式进行项目建设。
3.需求主导,突出重点的原则
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圈内城市各级政府部门的需要,根据企业、公众和社会对政府的需要,选择适合电子和网络实现的事项,重点建设关系圈内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应用业务系统。
4.自主创新,拉动产业的原则
武汉城市圈在建设和推进电子政务的进程中,注重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的结合,尤其是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促进相关技术升级,创新发展和建设思路,创新应用模式,使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政府采购优先考虑使用国产设备及软件,充分发挥“武汉・中国光谷”产业优势,探索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合作、外包和托管新模式,带动武汉城市圈信息产业的长足发展。
5.资源节约,务求实效的原则
大力推进办公的无纸化和网络化,分布实施,推动武汉城市圈政务网建设,以政务网内IP电话系统建设,纸张、通讯、车辆、会议、差旅等各类日常政务运营费用降低为突破口,讲求实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建设目标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武汉城市圈党政机关(涵盖省各圈内城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市高院、市高检、市纪委等)服务、监控、调控和部门之间联合办公的党政网络体系(简称“武汉城市圈政务网)”,为武汉城市圈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工具和手段,建立管理高效、科学决策、服务规范快速的智能化电子政府。
三、推进武汉城市圈电子政务发展的措施
(一)健全电子政务领导小组体制
为加大对武汉城市圈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力度,加强对电子政务发展的统筹规划、指导和管理,应积极推动成立武汉城市圈电子政务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主要由圈内城市分管电子政务工作的领导组成,其主要职责为:研究制定武汉城市圈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协调管理武汉城市圈城市的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信息化与政务的融合,推进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协调促进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防止和克服政出多门,提高武汉城市圈电子政务建设管理绩效。
(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工作
根据应用需求,在湖北省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制定武汉城市圈电子政务标准,逐步完善武汉城市圈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按照突出重点原则,优先进行面向电子政务应用及服务的标准化建设,特别是围绕网络资源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目录体系、信息资源交换体系、信息资源服务体系、Linux软件应用等方面建立标准,加强标准实施,强化遵循应用标准的意识。完善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提高互联互通、信息功能共享、业务协同水平。以核心部门数据为基础,按照“一数一源、市级共建、市级共用”原则,推进圈内城市间社会人口、企业信息、地理空间与资源分布及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开发、建设与联动;推进传统载体保存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及网络化;以部门专业数据库为依托,建设“圈内统一”的政策法规、业务档案及人力资源数据库[1]。加快政务信息条块共享。按照政策法规和业务开展的需要,明确市级内部相关部门、市级内部地区、市级间信息共享的内容、途径和责任,构建政务信息共享长效机制,积极推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不断完善武汉城市圈平台中心数据库建设,促进跨市、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基本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认真开展电子政务方面的培训工作,提高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水平、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电子政务服务质量[2]。
(三)深化应用系统建设
研究制定武汉城市圈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总体规划,以“提高效率、为民办事、助民生活、监督政务、与民交流”为立足点,确定并启动一批重点应用系统,突出重点,形成亮点。大力推进电子监察、网上、会议通知报名等系统建设。以武汉城市圈应急平台建设为推动力,规划和深化一批应用项目。完善巩固应用系统建设成果,完成部分应用系统在市州的分级部署。指导各市州的应用系统建设工作。
(四)抓好安全保障工作
坚持信息安全保障与信息化同步规划、建设、发展,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根据应用系统和网络的重要性,程度和安全风险等因素,实行信息安全保护制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启动容灾备份体系建设,指导武汉城市圈市级安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安全保障管理制度,形成纵向到市州、县,横向到各部门的统一规范的安全策略和相应的管理工作体系[3]。
参考文献
[1]冀峰.政府信息化与政府管理创新[J].情报杂志,2006,(10):37-39.
[2]周萍,勒中坚.政务信息化水平群组决策的模糊评价模型[J].情报杂志,2007,(12):48-50.
[3]徐晓日.政府创新的信息化模式――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运行机制转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6):94-99.
我市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框架研究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三网”环境下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探讨
通过电子政务来拉动电子商务的分析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研究
电子政务发展中非技术问题探讨与对策
电子政务如何推进政府管理的进步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讨论
电子政务与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讨论研究
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研究
电子政务对公共行政的影响研究
电子政务的内涵及其发展
政府上网与电子政务的实现研究
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方案研究
电子政务与电子文件保护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特征及存在问题
基于电子政务的知识管理研究
基于电子政务的行政管理研究
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结构的研究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几个宏观问题研究
电子政务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管理研究
应用于电子政务的知识管理中间件平台研究
电子政务的实现条件研究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安全集成研究
PKI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系统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中安全中间件的应用研究
软件重用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
电子政务与行政文化和行政决策的关系研究
档案工作与电子政务建设研究
电子政务系统中动态工作流技术的应用研究
公安电子政务系统的实现研究
电子政务外包及其实施过程中的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工作流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全球透视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的研究
关于电子政务中安全域和网络划分与控制的研究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应急处理体系的研究
关于电子政务机房一体化的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
电子政务中数字证书实现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
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研究与发展趋势的展望
基于三层体系结构的电子政务系统的研究
电子政务中分布式知识管理的实现
对电子政务的多视角思考
我国电子政务实施中的难点与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的廉政意义探讨
电子政务的技术风险与管理误区的防范
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数据交换平台设计
基于MPLS-VPN的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平台的构建
电子政务与依法行政的关系的研究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研究
基于技术的电子政务系统设计
面向电子政务的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电子政务的安全审计相关研究
环保电子政务系统方案设计
电子政务中网络划分与安全保密研究
安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
面向电子政务的公文管理系统的设计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结构的探讨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有关技术问题研究
电子政务中的数据库建设研究
空间信息支持下的电子政务及其发展前景
电子政务空间辅助决策环境的研究
电子政务中的人口空间管理和分析研究
电子政务、信息网建设思路及技术方案研究
UML的活动图及其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
适用于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访问控制策略研究
一种基于角色网络模型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实现
电子政务发展对政府公务员的挑战与新要求
我国电子政务的市场预测分析研究
在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中,联想与政务信息化风雨同舟,见证了政府信息化的全过程。那么针对“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系统,联想该如何构建呢?
联想三大关键词发力新IT
第一,安全。安全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不只是系统要实现单纯的国产化,还要拥有从研发、生产、交付到整个产品以及整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特别是政府信息化建设负责人、政府职能部门领导,要考虑信息化建设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问题。
联想恰好具备这种能力,能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符合国家安全可控、自主管控标准的服务和产品解决方案。联想一直以来深度参与国家安全与可控国产化的项目建设,包括芯片、HPC高性能计算、安全服务器等等。
第二,领先。领先的技术才能使电子政务更高效。多年以来,联想一直致力于领先技术的研发,除了每年要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外,联想还通过持续地并购获得全球顶尖技术。
比如对IBM X86的并购,为联想技术能力带来了颠覆式的改变,有超过1100项的专利随着这次并购加入到联想集团,同时还有上千名专业的研发人员、工程师、联合实验室也随之加入。联想的所有战略举措都在确保公司能够在企业级产品以及研发能力方面始终保持业界领先。
第三,开放。封闭的系统和封闭的社会环境已经成为过去,互联时代的最典型特征就是“开放”。为此,联想的开放体系秉承三大理念。一、通过自身的产品、技术、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二、通过与VMware、微软等全球合作伙伴合作,一同见证政府领域各部门的协同;三、以客户为中心,围绕政府客户深化服务。
安全、领先、开放是智慧政务时代的典型特征,也是政府行业在新IT时代的核心诉求。过去的IT系统建设大多围绕底层变化展开,变化周期长,很难驱动业务变革。而互联网时代的IT架构各层变化都比较大,企业必须要通过一体化解决方案来交付业务,实现服务的快速迭代。换言之,今天的IT不仅支撑企业业务发展,还是驱动业务变革的引擎动力。
用分布式替代集中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