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乡供水一体化意义

城乡供水一体化意义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2: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城乡供水一体化意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城乡供水一体化意义

篇1

1、引言

东营市 历史 上属山东省农村饮水困难地区之一,2004年以来,东营市全面开展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目前东营市所有乡镇都开始了工程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统筹城乡 发展 的 科学 发展观,对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东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对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建设内容进行论述。

2、分析东营市供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2.1饮水安全方面,水源水质和供水水质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

东营市南部井灌区由于地下淡水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了398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引起咸水入侵、污水下渗,造成110多个村饮用水不达标。东营市大部分地区以黄河水作为饮用水源,由于沿黄地区排污量增大,黄河水在引水口前的水质达不到三类水标准。而以单村供水工程为主体的农村饮水工程不利于进行水处理,水质难改善。根据普查和分区水样化验,我市有76.12%的农村人口饮用苦咸水、含藻水、污染水和高氟水。

2.2工程建设方面,单村供水工程老化快。

已建的农村饮水工程多为单村供水工程。单村供水工程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使用年限一般在15年左右。我市大部分村庄自来水管网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现在每年都有100个左右的村因工程老化导致供水保证率下降,造成新的缺水。小清河以南饮用地下水的村庄,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原有水井出水量减少甚至报废。

2.3工程管理方面,单村供水工程规模小,管理难,效益低。

单村供水工程以村为单位,单元小,供水量少,形不成规模,没有可支撑工程良性运行的效益产出。没有效益产出也就进不了市场,造成管理难到位,喝“大锅水”的现象较为普遍。单村供水工程大多为定时供水,管理相对较好的村,也只能维持工程的简单运行,无力更新改造。

3、建设目标

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城市化。供水管线铺设到村头,与村内原有供水管网对接,进行24小时不间断供水。水源水质和供水水质达到国家部颁标准。水量和水压达到村镇供水工程规范要求。农村人口受益率达到100%,规模化集中供水覆盖率达到98%以上,让东营市农民喝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4、工程建设方案

总体上以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为主体,以单村供水工程为补充。根据东营地区的特殊性,集中供水工程包括管网嫁接、新建水厂、机井群联片三种工程模式。广饶县南部,深层地下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建设机井群实施集中联片供水,可靠性好,投资省,效益高;利用油田矿区和我市农村交叉分布的有利条件,东营区、河口区大部、利津县西部、垦利县部分地区靠近城区或油田自来水管网,实施主管网嫁接,延伸辐射供水,与新建水厂比较,容易实施,投资省,效益高;广饶县北部、利津县中部、垦利县大部不具备依托地方或油田自来水公司水厂实施管网嫁接延伸供水的条件,依托平原水库新建水厂实施集中供水。

集中供水工程覆盖1788个村庄,受益人口1130501人,占全部人口的99.75%。其中管网嫁接11处,覆盖796个村庄,受益人口43.96万人;新建水厂4处,覆盖547个村庄,受益人口34.37万人;机井群联片7处,覆盖445个村庄,受益人口34.72万人。极偏远的村庄实在联不成片的,最后选择单村供水,单村供水工程3处,覆盖东北坞、刁口乡2个村和盐场共2823人。

5、工程方案设计

5.1集中供水工程

1)管网嫁接工程

选择现有水厂的骨干管网作为嫁接点,进行最大限度的延伸辐射,是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最佳方式。根据现有水厂及主管网的分布情况,确定为管网嫁接工程的有龙居、史口、牛庄、耿井、河口、郝家、垦利、明集、利津北、北宋和利津南项目区,共11处。共需铺设管线1063.41公里,新建加压泵站20座,管理房797座。

2)新建水厂工程

对于不能实现管网嫁接,又没有地下水可用的地区,规划依托平原水库建设水处理厂,实施联片集中供水。根据区域分布,选定高店水库、胜利水库、永镇水库和驾屋水库作为水源,依托水库新建水处理厂,实施辐射供水,形成高店、胜坨、永镇和陈庄4个项目区。共需新建水厂4座,铺设管线827.773公里。

3)机井群联片供水工程

广饶县南部,深层地下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建设机井群实施集中联片供水,可靠性好,投入少,效益高。规划为机井群联片供水工程的有李鹊、大王、广饶、稻庄、西刘桥、石村和大码头项目区,共7处。共需新打机井40眼,铺设管线540.85公里,新打机井处和每村修建一个阀表井,共计567座,管理房492座。

5.2单村供水工程

在集中供水工程覆盖不到的偏僻地区,采用单村供水。单村供水工程共3处,为广饶县的东北坞、广北农场的盐场和利津县的刁口乡,受益人口2823人。

6、工程效益与环境影响

6.1 经济 效益

运用arima预测模型进行了 计算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国民经济效益非常突出;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涉及领域广泛,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效益费用比等指标,相对国家同行业具有公益性质的水利项目而言,非常理想,且呈现良性 发展 特征。由于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实施产生巨大的国民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了对东营市整个 农村 经济发展的贡献,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有利于促进农村小康目标的早日实现。

6.2社会效益

东营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是一项宏伟的事业,仅就其社会效益来讲,对从根本上解决东营市广大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农村群众饮水质量,节约水资源的利用,促进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3环境效益

考虑到东营市农村基本情况和工程建设实际,工程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水质、土壤环境和人群健康等。

7、结语

城乡一体化供水是一项关系到东营市整体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广大市民日常生活的实事工程,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可以有效解决我市供水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确保饮用水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本工程在东营市范围内进行供水管网整合,是东营市水利建设事业上的开创性工作,在山东省尚属首例,工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切实可行;实现了以城带乡的 科学 发展观,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人民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是一项利民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才能达到工程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 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改投资[2005]1302号,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2]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l310-2004,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篇2

1陕西省城乡供水基本情况。

陕西省南北延伸达800 km以上,所跨纬度多,从而引起境内南北间气候的明显差异。气候使得全省的年降水量的分布是南多北少,由南向北递减,年降水量陕北400~600 mm,关中500~700 mm,陕南700~900 mm,其中陕南的米仓山、大巴山和秦岭山地中、西部高山地区,年降水量多达900~1 250 mm。年降水量的不同,使得陕西省对于不同地区的城乡供水有着不同的标准。

陕西省内的主要河流有无定河流域、延河、泾河、渭河、北洛河、嘉陵江等。江河年径流量为899×108 m3,地下水量为235×108 m3,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全省水资源总量为785×108 m3。2009年对全省地表控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进行统计,有66.4%的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水体的污染特征为有机污染型。据统计,2009年全省城乡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为1 777×104m3/d,城镇用水普及率为95.97%,农村用水普及率为65%;城镇饮用水合格率为98%,农村饮用水合格率仅为48.3%。

2陕西省用水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陕西省的城镇用水近年不断增长,也反映了城区居民生活和建筑、公共环境等用水量的增加。而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区的开工建设和生产后,用水规模必然大量地增加和长期持续地使用。因此,城市的用水矛盾将逐步突出,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协调性的规划或建设实施方案,必将造成水资源利用的混乱和严重浪费。

相比城区的用水现状,陕西省的农村用水则仍被供水量和饮用水质的问题所困扰,由于陕西省境内的河流沿岸排污口众多,造成水体污染。目前,城市污水主要排放在泾河、渭河、嘉陵江等处,根据陕西省水务局2008年上半年水质简报:泾河断面以上水质类别为Ⅰ类;嘉陵江水库水质类别为Ⅱ类,其中磷超标0.39倍。可见目前江河水质受城镇村居民生活及周围企业污水排放影响显著。如今市区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城区大部分生活污水可以得到处理,但企业、村镇的污水仍无法有效地解决,必须采取城乡一体化供水,以求转变对农村安全饮用水的控制力度。

在2010年,城乡一体化的供水体系,已经为陕西省的城乡供水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全省年新增供水能力1000×104m3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34%,384万人摆脱用水难,喝上甘甜水,一批骨干水源工程使大中城市供水能力提高。有关部门提供的最新数据表明,2000年至今,陕西省城乡供水快速发展并不断取得新突破,农村饮水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五”解困目标,城镇供水设施面貌一新,城乡供水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利保障。

2010年是农村饮水工作执行“十一五”规划,要实现省政府“全部解决296万饮水困难群众问题”和“将延安市、榆林市建成国家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市,将岐山县、淳化县、志丹县、印台区建成国家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区),将阎良区、麟游县、杨陵县建成省级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区)”。为了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陕西省的水利主管部门围绕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要求,抓住国家加大民生工程投入的历史机遇,加强了对一体化水利制度的监督指导,积极争取、统筹谋划、健全体制、提升管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使得全省城乡供水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1]。

3城乡一体化的供水体系的规制建议。

3.1统一部署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规划。

统一部署是完成城乡一体化供水的重点,在进行一体化供水规划时,要对规划的内容做出统一部署。同时,单一项目的规划部署要与全省的规划相统一,要将城乡的供水一体化与污水处理、节水处理等问题统一起来,保证规划的统一完善,编制出合理、统筹的建设设施。统一部署的成效已经呈现在对一些单项供水项目的建设上,例如:为满足日趋增长的城镇用水需求,陕西省统一部署了一批向大中城市、工业园区供水的骨干水源工程,在统一部署、集体规划、统一审批之下,先后完成了黑河水利枢纽、神木瑶镇水库、延安红庄水库和西安引乾济石调水、石门水库向汉中市供水、冯家山水库向宝鸡市供水等水源工程。这些蓄水调水工程的建成投用,有效地缓解了陕西省大中城市的水资源供求矛盾,进一步增强了大中城市的供水能力,提高了用水保证率。这些成绩进一步地标明,统一规划部署是安排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首要程序环节,要不断地深入部署环节,将规划理论与实践实施相结合,做到先统筹、后规划;先规划、后施工。

3.2加大管理监督力度。

城乡一体化的实施要依靠不断的管理监督来进一步的完善,针对监督管理要明确法律和经济的双重手段,要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行业监督标准,从根本上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除了要建立监督管理制度之外,水务一体化建设要依靠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对监督标准进行统一部署。

3.2.1建立水质保障体系。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们对新污染物的认识不断提高,城市供水水质要相应提高。为提高水质,在《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基础上,2001年卫生部提出《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陕西省在按照《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等相关法规进行水质要求的同时,在自来水厂和省内的各江河流域的水源取水处取水验质,调查统计当前供水水质中该项目的实际指标值,对有问题的水源采取保护措施。除了治理之外,省内的自来水管理部门应该坚决杜绝企业在水源上游排放污染物,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制订应急预案,使水污染事故的机率和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的限度。根据薄弱环节的分析,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工程措施,确保在发生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时能及时、有效地处置。

3.2.2建立供水信息自动测报系统。

供水信息自动测报系统的建立是通过GIS管网管理系统的安装,对自来水厂的供水信息进行全面的测报监控,其内容包括:建设管道压力监测点、余氯监测点、浊度监测点、流量监测点,安装监测软件等。通过监测系统自动采集供水管道的压力、余氯、浊度、流量等信号,达到可视、可控、可调、远传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2]。

3.3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的市场化道路。

水利工程的完善必然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基于这点的考虑,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也要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供水部门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将中央的“民生用水”政策贯彻到底,创造农村饮用水的体系化之路。在市场化程序的运作之下,供水体系建设一方面要争取国家的补助资金,另一方面也要自主解决资金问题,要将水利工程的建设推向市场化的运作程序之中,注重工程的配套建设,以便经济适用地完成水利工程建设。

另外,开放供水企业经营市场,允许跨地区、跨行业参与市场竞争。推行城市供水企业特许经营管理,建立特许经营制度,要明确市场准入条件,界定政府主管部门与受委托经营企业双方间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确定运营价格、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违约责任、经营期限和终止程序等。实行合同管理,不得为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固定回报。在做好对外开放的同时,要重点培育有实力、有进取心的市场法人主体自主经营的省内供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参与市场竞争。

总之,陕西省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的建立要明确当前用水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一体化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加大管理监督力度,鼓励工程竞争企业走市场化道路,全面促进城乡用水的统一发展,统一调控。

[参考文献][1]刘文朝,高占义,胡孟,等。“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材料设备市场需求透析[J]。中国水利,2006,(5):61-62.

篇3

一、范围和对象

本意见适用于参加本市城镇企业职工住院医疗保险统筹范围内的下列单位和人员:

(一)城镇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统称参保单位)及其职工和退休(养)人员;

(二)破产、拍卖等主体不再存在的企业退休人员;

(三)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从业人员;

(四)城镇灵活就业人员;

(五)由本人缴费参加企业职工住院医疗保险的其他人员。

二、适当调整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和缴费年限

(一)缴费基数。

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数目前仍按舟政〔2000〕161号文件有关规定确定;到2010年时统一以上年度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

(二)缴费比例。

1.用人单位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缴费比例从4%调整到5.5%。

2.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从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及由本人缴费参加企业职工住院医疗保险的原破产、拍卖等主体不再存在的企业退休(养)等人员,到2010年时以上年度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5.5%。目前实行定额缴费逐年提高的办法,每年的定额缴费额度由人事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确定。

(三)缴费年限。

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其实际缴费年限由15年调整到20年。

1.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缴费期间职工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中断缴费的,按舟政〔2000〕161号文件有关规定处理。

2.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从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首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或中止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后重新参保缴费的,在按月连续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和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金满6个月后开始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三、建立缴费年限与享受待遇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参保人员在办理退休手续后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按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享受养老待遇的;

(二)基本医疗保险实际缴费年限达到20年。

参保人员退休时,其基本医疗保险实际缴费年限不满20年的,由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应以办理预缴时上年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5%一次性预缴不足年限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也可继续按月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至20年,在缴费期间享受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参保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时,不具备以上条件的,又未办理养老保险延缴手续和继续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自次月起终止基本医疗保险关系。

四、降低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标准

参保人员住院按医疗机构的不同等级设立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简称起付标准):三级医疗机构由2000元下降到1600元;二级(含二级)医疗机构由1800元下降到1400元;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由原来的1600元下降至1000元。

参保人员年度内2次或2次以上住院的,起付标准从第2次住院起减半计算,即:三级医疗机构800元;二级(含二级)医疗机构700元;二级以下医疗机构500元。

因患各类恶性肿瘤需进行多次住院放、化疗治疗的,每90天为一次结算期,其实际发生的医疗费,按住院时的定点医疗机构最高等级计算一次住院起付标准。

参保人员住院时间跨年度的,以出院之日作为计算年度。

五、实行退休人员门诊医疗费统筹管理

符合规定的退休人员当年度门诊或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自负,累计自负额度暂定为1200元。超过1200元至1.5万元(含)的部分:不足70周岁的退休人员由统筹基金支付50%,70周岁(含)以上的退休人员由统筹基金支付55%;1.5万元以上部分由统筹基金支付70%。

六、特殊病种门诊医疗费

参保人员因特殊病种门诊治疗发生的医疗费,在职职工由统筹基金支付70%,退休人员由统筹基金支付75%;年度内医疗费累计超过4万元以上部分由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金支付90%。

七、异地就医管理

在职职工驻外地工作和退休人员异地居住达到6个月以上,可按规定申请1-2家当地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特殊情况经批准可另外再申请两家作为治疗相应疾病的定点医疗机构。在外地就医发生的医疗费,先由个人垫付,再按规定报销。

八、其他

(一)参保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地方税务部门应当强化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征缴工作,稳步推进征缴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及时收缴;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定期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管理进行监督,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

篇4

【摘 要】本文结合典型乡镇自来水厂的工程建设和管理现状,按照摸清基本情况、查找存在问题、分析产生原因、寻求破解方法的思路,提出了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几点建议,为政府部门尽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供了一些可操作性的依据。

关键词 乡镇自来水;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行管理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township water supply

Peng Rong-sheng

(Nanjing County 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in Jiangxi Ningdu Jiangxi 342800)

【Abstract】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Combining typical township water plant, according to the find out the basic situation, find problems, analyze the causes and seek ideas crack metho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achiev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water supply, as soon as possible for the government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water supply provides some workable basis.

【Key words】Township water;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water supply;Operational management 〖HJ*1/4〗

为加快江西省宁都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进程,县政府安排县水利和县供水公司组成多个调研组分赴全县各个乡镇对自来水厂的现状、投资建设及生产经营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与当地党委政府负责人、水厂负责人及用户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

1. 乡镇自来水厂的建设情况

乡镇自来水厂基本上是在1997年至2003年期间,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资金兴建的,供水规模为400~2000 m3/日之间。在2010年至2013年期间,少部分乡镇利用农村饮用水安全项目中央财政资金对水厂进行了新建、改建或扩建,供水规模为1000~4000m3/日之间。

2. 乡镇自来水厂的经营现状

乡镇水厂由于地理位置、市场需求、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不同,水厂的经营状况差异较大,但可归纳为两种类型:

(1)健康发展型。墟镇地处平川地带、人口规模大且分布集中,配备懂管理、有技术人员的水厂,能够实现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依靠自身实现低限度的市场扩张。如赖村、黄陂等水厂。

(2)勉强维持型。墟镇地处丘陵、人口少而分散,水厂规模小,专业技术人员少,经济实力差,生产管理能力较弱,水厂建成投产后,仅仅满足水量而忽视水质,供水不足、管网老化、渗漏严重,水厂停水频繁,水质差。水厂每年的水费收入仅够支付人员工资和最低限度的维修费用,维持基本运营。如石上、会同等水厂。

3. 乡镇自来水厂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目前乡镇水厂普遍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乡镇水厂供水能力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乡镇水厂最初建厂时大多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因资金不足,加上当时墟镇人口少,设计供水规模普遍偏小,造成供水能力严重不足。

(2)乡镇水厂人员少,素质差、能力低。乡镇水厂厂长一般是由乡镇政府安置的社办人员或社会上无管理能力的承包人员担任,大多水厂只有一个人,既是厂长又是员工,管理、制水、抄表、收费、维修由厂长一人全包。有职工的厂其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年龄大,基本素质差,技术工人大多是从社会上聘用的临时工,无专业技术。

(3)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落后。一是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大多数乡镇政府将水厂承包给私人经营,缺乏行政领导和监管。二是水厂普遍存在轻视管理的现象,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管理水平低下。水厂无成本核算、无财务制度、无扩大生产发展计划,水价管理单一,所有水厂的经营理念只求当年收支平衡,不求规模及技术发展。

(4)制水设施、设备落后,管网维护保养能力差。一是水厂制水工艺简单,净水能力差,水质难以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一些水厂有完整的制水设施,却当摆设闲置不用。多数水厂无水质化验室,水质检验能力不足,一年只送县疾控中心化验二次。二是管网损坏严重,管网跑冒滴漏严重,致使制水成本偏高。

(5)水价机制不合理,开户收费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一些乡镇水厂的水价普遍偏低,而且水价单一,只按居民生活用水一种价格收取,各乡镇的水价参差不齐。如会同乡的水价为全县最低1.1元/ m3,洛口镇的水价为全县最高2.0元/ m3。由于水价低,水费收入不能满足水厂正常运营和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因水费收入少,职工工资低,每月工资只有900~1500元不等,所以职工的积极性低,水厂的运行也就难以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一些水厂的开户费收取很不合理,而且悬殊较大。如湛田乡和东山坝镇的开户费为400元/户,石上镇的为600元/户,包水表到户门口。但如果有新主管延伸,则要全部一次性摊消到新开用户的头上,如洛口镇的新用户开一个户要交2680元,群众的意见很大。

(6)建设资金缺乏,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目前乡镇水厂的建设基本上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资金或农村饮用水安全项目中央财政资金,由于乡镇政府没有资金投入到水厂的后期建设和维护中,水厂用于扩大发展的资金严重不足,大多数乡镇水厂供水规模仍停留在建厂初期,一方面墟镇人口越来越多,用水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水厂却没有资金扩展管网、发展用户,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4. 实行乡镇自来水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议

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是一个渐进而又艰巨的过程。结合宁都县的实际,现就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乡镇水厂因无经营性负债,人员结构简单,这就为城乡供水一体工作的推进和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要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就必须妥善解决乡镇水厂的债权债务,归还当地政府以前对水厂投入的建设资金,妥善安置乡镇水厂现有人员,要在水厂管理、供水水质与供水服务等方面有质的变化。

(2)整合资源,分步实施。一是根据乡镇水厂的实际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优先考虑在条件成熟的赖村、固村、田头、长胜等乡镇水厂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由县供水公司对以上四个乡镇水厂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县供水公司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在生产制水、抄表收费、水质检测、管网维护、重要设备维护管理、重大技术改造等方面,整合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与乡镇水厂实现资源共享,分步推进实施。

(3)坚持供水事业基础性、公益性导向,实行政府主导推动,以县供水公司为法人单位,对乡镇水厂实行统一管理。

(4)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方投资的投融资机制,结合“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将中央和省级农村安全饮水项目专项资金用于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县乡两级政府给予必要的公共财政支持,给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5)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县城供水按照《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制定水价,乡镇供水水价实行分步走政策。乡镇供水水价短期内实行城乡差价政策,不收取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根据水源状况、供水成本、市场供求变化以及群众实际承受能力等因素逐步调整,分步到位,最终实行同网同质同价。

(6)加强宣传,狠抓落实。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量大,涉及面广,要深入群众做好宣传发动和思想工作,把优质供水服务和农村饮水安全的理念宣传到千家万户,有效引导群众的消费观念和用水理念,以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配合。

篇5

二、融资品种:固定资产贷款

三、贷款额度:根据本项目的总投资额度,确定项目资本金和贷款额度,其中项目资本金占20%以上(含),剩余为贷款额度。

四、贷款期限:贷款期限不超过15年,一般选择10-12年,其中建设期2-3年(具体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上的建设期确定,建设期内只付利息不需还本,利息从项目资本金中支付)。贷款本金归还从第3-4年开始,每年两还(上下半年各还一次),等额还本;贷款利息每季度支付一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