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未成年法制教育

未成年法制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2:3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未成年法制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未成年法制教育

篇1

一、法制教育薄弱的原因及危害

近些年来,由于我们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忽视了法制教育,导致犯罪率急剧上升,学校法制教育的状况也令人担忧。80年代在中小学学校中曾设过《法律常识》课,但近十年以来,这门课却消失了。虽然有个别中小学开设了法律课,但与其他学科相比,法制教育还很不成熟,很多中小学没有培养起一支具有相应法律素质的教师队伍。所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学校的法制教育属于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范畴,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的素质是预防犯罪的一项最有利的措施。中小学生无论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是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及时有效地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法制教育,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法律意识薄弱很有可能导致他们走上犯罪道路,大量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思想工作、提高全民素质、弥补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不足,从而从根本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就成为中小学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校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着社会发展的特征。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中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老师和学生全部都乘上了“应试教育”的疯狂列车,思想政治工作受到忽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尤为薄弱。学生不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甚至有人犯了罪都不知道为什么。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高峰,这就迫使我们对青少年最集中的场所――学校的法律教育的现状进行思考,并探索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各种途径。

二、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途径

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解决。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行“依法治国”方略,使人们认识到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势在必行,这样才会重视学校的法制教育和宣传。另外,从国家的教育体制上来看,必须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法制课在中小学教育中站稳脚跟。在这里,我仅从学校教育的两个微观角度来探讨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途径:

第一、中小学法制教育课应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把提高学生的法律思想素质作为根本目标

在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中,应该走出两个误区,首先应该走出仅仅传授法律知识的误区。只传授法律知识,进行“条文教育”,让学生尽量多的了解具体规定,学生不仅力不从心,而且没有必要。随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复杂化,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也越来越多,即使专门学习法律的学生也不可能全部了解。中小学生学习法律只需要深刻理解法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着较强的法律意识就足够了。其次,对于中小学的法制教育不能只局限于预防青少年犯罪。我们知道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就其根源来讲,有政治的、文化的、家庭的、心理的等多种背景因素,个别学生的违法犯罪具有偶发性的特点。法制教育如果以点代面,在内容上向制裁违法犯罪方面倾斜,在教育方法上偏重于批评、斥责和讲刑事案例,就会对学生形成心理误导,以为讲法律就是惩罚,就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情绪。法制教育就其本身来讲属于思想教育的范畴,应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其主要目的。

法律意识的教育应包括对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教育,两个方面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法律允许公民充分地行使权利,同时又必须履行义务,自觉地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使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正是在这种法律意识教育中,使学生真正懂得国家、法律和个人的关系。即学生从“法律条文”规定的什么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中,真正知道“为什么”可以做、应该做、禁止做,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使“行为模式教育”上升到“意识教育”,这种教育才会真正培养起学生的法律素质,并使之逐步内化于学生的行动之中。

中小学法制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从这一点出发,在确定教育内容时,就应利用相应的部门法知识,侧重于讲解法的基础理论,尤其要讲述法在社会中的作用。同时,要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来决定教育和教学的顺序性,小学法制教育应多侧重于感性认识,如通过交通事故让学生理解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到了初中高中以后,就可以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法在社会中的规范作用来讲解法的重要性。

篇2

整改措施:一是党委、政府要对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给予更多关注与支持,各职能部门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从制度上保障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顺利实现。二是要适当增加学校法制教育的投入,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要加大表彰力度,对在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学校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责任单位:各乡(镇)、教育局

整改时限:8月底

2.法制宣传教育主体缺位、教育方式有待改进。一是一直以来对未成年人的法制宣传教育只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系,而忽视了未成年人自身这个接受教育的主体。在法制教育过程中,未成年人只是被动地去接受,缺少内在主动学习的需求,这样很难将法律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二是由于对当前未成年人教育方法单一、形式单调枯燥,针对性不强,缺乏亲和力和吸引力,采用“填鸭式”生硬灌输,未成年人难于接受,教育效果打了折扣。

整改措施:一是充分调动未成年人的学法、知法、守法、尤其是用法的主动性,从内部起作用,内因推动外因,使传授和接受达到余期的效果。二是进一步创新、丰富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比如组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图片展、举办法律知识专栏、观看法制专题片等,丰富学校法制教育活动载体,增强法制教育效果。

责任单位:各乡(镇)、教育局

整改时限:8月底

3.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存在死角。一是家庭监护不到位。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主体,父母不在身边,随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生活,他们一般年纪较大,无法很好的履行监护责任。二是学校关爱放不开。正常的教学时间留守儿童必须跟一般学生一起接受系统的规范的课程教学,学校对留守儿童实施关爱,又很难在正常教学时间进行,所以学校目前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顾虑较多。三是社会关爱难坚持。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社会上都认为是教育部门的工作,其它职能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下,偶尔参与一下,过后很少有人过问,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难以持久。

整改措施:要通过组织开展法律咨询,组织有专业特长的法律服务人员开展警示性、劝导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局、团县委、妇联等职能部门,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学习上物质经济上和心理上给与他们关爱、帮扶、救助,让留守学生通过社会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将在生活方面有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有关计划,争取社会资助,以结对帮扶、捐助、“社会妈妈”等形式,为更多的贫困留守儿童提供帮助,确保全县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最大限度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发生。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籍他们残缺的感情。

责任单位:各乡(镇)、团县委、妇联、教育局

整改时限:8月底

4.工作经费未得到有力保障。未成年人法制宣传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专项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一些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虽然设想很好、举措合理,却往往因经费问题,而使之浮于形式,难以深入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未成年人法制宣传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健康发展。

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大投入,落实工作经费保障机制。财政部门要把未成年人法制宣传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工作的经费保障标准,逐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加强对费用的支出监督,做到专款专用,切实保障法制宣传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经费落到实处,确保加强对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顺利开展。

责任单位:各乡(镇)、财政局

整改时限:8月底

二、整改工作要求

整改落实阶段是见成效的环节,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相关单位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认真落实、确保整改措施有效落实,为推动整改落实工作的开展,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篇3

【Abstract】To pay attention to minor’s health growth, strengthens minor’s thought moral education, effectively prevents the minor illegal crime, especially appears arduous and is important. The school is educates the minor the main strength, in prevents the minor illegal crime aspect to play the role which cannot be substituted, this also is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work heavy center heavy, prevents the minor crime is an item long-term, is arduous and the also important project, needs the school, the guardian and the social various aspects often grasps unremittingly diligently, for this, the entire society all should mobilize, invests to this vast project in, but diligently struggles for the national great revival!

【Key words】Minor crime; Prevention; Legal system moral education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世界性难题,犯罪人数逐年上升,并日益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倾向,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大都文化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尤其显得艰巨和重要。学校是教育未成年人的主要力量,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本人就学校如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良好品行道德是衡量人们行为的准则,是法律的前沿哨所,常做违反道德的事,最终必然会触犯法律,因此,学校应努力做到既传授学生知识,又教育学生做人,应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增强未成年人的“先天免疫力”;另外,学校应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特别关注未成年学生日常言行的细微小节,并将他们的品行习惯及时纳入养成教育范畴,严格要求、加强引导,及时纠正其不良行为。未成年学生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因此这项工作是切实可行的。

2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使每个未成年学生都能做到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学校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必须增设法制教育内容,可通过开设法制课,有效利用广播站、橱窗和黑板报,播放法制专题片,召开法制教育大会,聘请公检法有关人员做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旁听少年法庭的审理或听取未成年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途径,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同龄人因不能与家人团聚而倍感压抑时,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同龄人因犯罪给家人带来痛苦而无限沮丧时,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同龄人因小错不断、不思改过,最终铸成大错而无比悔恨时,那些有不良行为或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就会自觉产生改正错误的念头,从而增强未成年学生遵纪守法的决心。另外,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进出三室、两厅的法制宣传教育,严禁在校学生进入营业性网吧、游戏厅和咖啡厅等娱乐场所,远离各种可能诱导学生违法犯罪的污染源。转贴于

3转变教育方式,深化德育改革为使学生在信息社会中能够坚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学校需转变传统德育观念,拓宽德育空间,实现教育方式上的根本性转变。首先,应由封闭式德育转向开放式德育。传统德育模式的特点是封闭性和一元性,与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多元性格格不入,因此,必须使德育教育从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转向鱼龙混杂、良莠并存的现实世界。针对学生走出校门,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无所适从或饥不择食的现状,德育教育要敝开大门,教会学生学会选择和取舍,让学生在信息海洋中经受冲击和“洗礼”,从而增强对各种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其次,应由认知式德育转向践行式德育。德育源于认知但不能也不该止于认知,践行既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的,并且不良信息最容易从认知和践行的脱节处打开缺口,因此,重视践行而达到知行统一,是青少年远离不良信息的重要保证。再次,应由接受式德育转向批判式德育。传统德育常常强调青少年接受自上而下的教育,强调接受现成的观念和经验,却忽视培养青少年的反省和批判意识,殊不知学会选择信息并对其内容进行有效的反省和批判,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必备的自我保护、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也是国际教育的大趋势。最后,应由提高式德育转向基础式德育。德育的基础是道德教育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教育,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道德,如职业道德、性道德等,都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基础道德之上。

4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德育水平教师在德育教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应以学生为本,以言传身教为己任,切实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方法。首先,要体现平等性原则,切忌居高临下。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认为老师对他们应有充分的尊重;并且坦诚、平等式的交谈确实是打开学生心扉、摸准其思想动态的有效方法,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状况对症下药,以达到预期教育目的。其次,应正确看待学生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犯错误是难免的,有不足是必然的,教师应该懂得宽容并适时加以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再次,要及时发现并真诚赞扬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学会赏识教育对象。学生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老师及时发现并表扬自己的优点和进步,所以,我们一定要善于及时发现、经常夸奖自己的学生。最后,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应以模范之身感染和带动学生。只有让学生时刻生活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才能从源头上扼止违法犯罪。

篇4

首先,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这一点从现行教材的设置便可看出,在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级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六年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半年将一次法制课。同志指出: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而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任,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起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积极性不高。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多为带班上来的政治教师,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便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

第三,法制教育仅仅局限于校园和课堂之内。由于对法制课的重视程度和经费等原因,现在的法制教育仅仅局限在了校园之中和课堂之内,很少有学校能把学生带出去学习,或邀请其他单位参加,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只把教育局限在了45分钟的课堂内,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不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二、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解决办法

首先便是各级教育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应该编写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法律教材,我国的法律已形成了已宪法为母法的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教育部门应组织力量,根据未成年人成长发育的特点和认知和接受能力,编写一套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法律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系统化、持续化,比如说,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编写成法制连环画的形式,让他们初步建立法律观念,而到了中学,可采取文字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形成法律意识等等。

篇5

法制教育伴我行手抄报图片1

法制教育伴我行手抄报图片2

法制教育伴我行手抄报图片3

法制教育伴我行手抄报图片4

法制教育伴我行手抄报图片5

法制教育伴我行手抄报的内容:未成年人保护法

1、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

3、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4、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5、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6、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7、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8、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9、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等行为。

10、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法制教育伴我行手抄报的资料:法制伴我行

法律要记在心中,不可违法。小学生也要遵守法律:放学后要及时回家,不可在校外逗留,不可玩网络游戏,不可偷东西。

每一个小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让他们在快乐的生活下成长,长大后做个有用的人,做个对祖国有的人。

小学生不可进入网吧,那是未成年去的地方,一但迷上了网络游戏,就像吸上了,再也戒不掉了,而且还会把人引入歧途,让你自生自灭,千万别迷上了。

小学生也不偷东西,偷东西是件不道德的事,即使是小学生也要被拘留,偷东西从小就要改掉,不然长大了,即使藏到天涯海角警也会找到你,所以从小不要偷东西。

放学后要及时回家,不能逗留,要是被坏人拐走了必须要学会保护自己,身上带你个手机,以防万一要是坏人把你拐走了就可以趁坏人不发现给家长打个电话报警这样既能把坏人绳之以法,还能自己有经验,两全其美。

要是发现身后跟着个可疑人物的话,就快点走,走到人热闹的地方,吧可疑人物甩掉,或用手机打电话给大人或直接报警。要是陌生人给你东西吃,你可千万别吃,有可能那是有毒的,也千万别跟他走,要是走了的话,他就会把你卖掉或让你干坏事做小偷。

我们做事要谨慎,要是马虎就麻烦了,小学生法律记心中,有些事要从小做起养成良好习惯。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小学法制伴我行手抄报的图片素材

2.有关于普法教育手抄报的内容素材

3.法制教育手抄报图片大全

篇6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加强和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既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在新的形势下,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需要,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内在需求,也是引导和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局在制定“五五”普法规划时,即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作为普法重点,明确提出:“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必须接受法制宣传教育,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增强依法办事和维权意识。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并在《规划》中明确了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的任务和职责。各级各类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建立普法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县委普法办加强指导和协调。各学校除开展正常的学校法制教育外还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社会各种法制实践活动,将学生法制教育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充分发挥了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此外与公安等部门配合,积极开展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活动,重点整顿影响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参与到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具体实践中。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共同关心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逐步成为我县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和共同行动。使我县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以学校法治教育为主线,全面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落实责任,明确目标。

一是将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普法整体规划。我局加强对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的工作力度,将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到了全县的普法工作的大局之中,提出要求,保证了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紧紧抓住“六一”未成年人维权周的有利时机,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帮助广大未成年人提高法律素质,明确权利和义务,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20*年6月期间,根据红司电20*-23号明传电报精神,及时制定下发了《(蒙普电20*-1号)内部明传电报》,要求教育部门、各乡镇司法所要以“法律进校园”为载体,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县乡各级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积极与各学校联系,为青少年儿童上好法制课,学校利用标语、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扎实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交通安全法》以及于6月1日起实施的《禁毒法》等与青少年儿童生活、维权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他们学法、用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县第二小学少先队大队部还于5月29日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举行了以“飞扬的五环”为主题的迎奥运系列活动,队员们以开展大、中队主题队会,绘画,制作奥运会旗、会徽、国旗等形式深切表达了对奥运的祝福与期盼,并让学生们学习了国旗法的相关知识。活动期间,共举办法制讲座32场,36800余名中、小学生受到教育、出黑板报1期76版、展出法制展版7场64块,县司法局还为全县中学、小学送上了《反法制教育读本》122本。为维权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在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系统点多面广、辐射范围宽的特点及“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的优势,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学生中,大力宣传国家法律法规。

(二)抓好法制副校长及辅导员工作。一是配齐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建立健全了工作职责,使其充分发挥法制教育在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重要作用。我县231所公办中、小学校全部聘请由县检察院、县公安局(乡镇派出所)、县人民法院、县司法局(乡镇司法所)等部门领导和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较丰富的人员担任的法制副校长,并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每学年,各校组织不少于3次的普法学习教育,参学率在95%以上。二是成立普法讲师团,进一步落实“法律进校园”工作。为更好有效的开展法制宣传工作,切实落实“法律六进”工作,由法律专业人士组成的普法讲师团分别到全县部分中小学校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讲座。

(三)多形式多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利用各种法制宣传日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如:“6.26”禁毒宣传日,各中小学邀请戒毒所干警通过专题讲座、图片展示等给师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教育活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组织师生开展《宪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学习;运用到街头和进校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大力向青少年和儿童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知识,逐步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宣传声势。

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并将县“12348”法律服务中心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通过电话咨询、上门服务等形式进行宣传服务活动。

向初高中赠送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制专题讲座vcd,在学校中开展“法在我心中”读书教育活动。县司法局与教育局联合编印《青少年普法读本》3000套,发至教师、学生和法制副校长手中,用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同时,采取把法制教育与文化课教育和校园各项活动相结合,在校园全面营造法制育人环境,如组织师生办法制板报、小报、橱窗、写学法心得。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均设置普法宣传专栏,1175个班级设置了板报。三年来,全县各校共出法制宣传专栏630期,开展法制宣传讲座170场,各种会议宣传930次,学校广播宣传265次,课堂宣传23500节,各校采取开展学校、“家长学校”、“法律进社区”和“法律进村”三结合三联动形式,对学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五年来,全县中小学校建立“家长学校”11所,组织学生家长开展法制宣传教育31次,接受教育的师生和家长达15000人次。

篇7

多年来,我们以“五老”为骨干,通过整合社区资源,组织发动驻区单位广泛参与,初步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网络,形成了齐抓共管、齐抓共育的局面。社区居委会成立了主要由学校、驻区部队等单位以及社区“五老”组成的社区创建领导小组,形成了家庭、社区、驻区单位三级联动的教育网络。同时,大力加强社区“五老”志愿者队伍建设,组建了一支由36名“五老”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做到每个生活大院、居民小区、居民小组都有“五老”成员从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此外,我们还利用社区市民学校,定期组织未成年人家长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家庭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自觉性,切实做到面上有网络,点上有骨干,家庭有要求,使辖区内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基本实现全覆盖,为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实效,多措并举,广泛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

“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能否根据未成年人思想实际和心理、生理成长的客观规律,因势利导,因人施教。自创建以来,我们紧贴社区实际,加强对未成人思想现状的调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

一抓普法教育,寓教于学,推动未成年人学法懂法。首先,我们发挥辖区内部队、Xx第三十四中学等法制教育基地的作用,依托社区军民讲坛为载体,结合学校青少年法律课程,邀请部队官兵、律师、民警结合校园案例为学生讲解法律知识,使学生们深受教育。今年,我们就配合学校组织了6场青少年法制课和爱国主义教育,受教育达1600多人次。在日常。社区通过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未成年人受到生动形象的教育,提高未成年人学法自觉性,大大增强了社区青少年及其家长的法律意识。

二抓舆论宣传,寓教于导,营造未成年人自觉守法氛围。今年,我们在农场巷的Xx34中的校园旁与区司法局共同打造了“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文化墙,进一步加大对青少年合法权益保护宣传教育,用正确的舆论熏陶未成年人。社区多次组织学生观看禁毒文艺演出和图片展,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另外,社区与共建单位开展“大手拉小手、文明进社区”活动,举办了“共享青奥盛会、共创社区未来”、“倡导5.4精神,挥洒青春风采”、“爱祖国爱科学夏令营”等一系列活动,用爱心关爱未成年人成长。

三抓义务监督,寓教于管,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多年来,“五老”志愿者队伍常年活跃在社区,是我们开展关工委工作的一支基本力量。一是当好文明监督员。我们组织了30多位“五老”,作为文明礼仪义务监督员,向青少年及其家长发出文明礼仪倡议书,对各种不文明的行为进行劝阻。社区“五老”经常深入到后街背巷,深入到居民家中,劝戒青少年不参赌,不吸烟,不酗酒,不看黄色小人书和碟片。同时,他们还主动调解居民之间的矛盾,制止家庭暴力、赌博等不文明行为。老同志的举动,为青少年树立了典范,净化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三、立足长远,常抓不懈,努力创新“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的长效机制

“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近年来,我们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入手,大胆实践,努力探索“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的长效机制。

一是齐抓共管建立“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联席会制度。我们建立了议事制度,每季度召开青少年法制教育联席会,邀请学校、法院、派出所、律师事务所等驻区单位以及老同志参加,对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工作中存在问题、今后打算、活动开展等进行研究布置。社区的团组织制定“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计划,并根据各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建立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台帐,定期进行创建活动的总结、评比、表彰,使“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篇8

为避免枯燥的说教式宣讲引发受教育对象产生抵触情绪,河东检察院根据长期以来的工作实践,结合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历及发案原因,适当增加对未成年在校学生法制宣传教育的频率,不断丰富教育形式。一是“宣讲法律”强调“通俗易懂”。找准案件易发时段,在寒暑假前、开学之初及时深入学校,通过播放警示教育片、举办法制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对在校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合其年龄段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讲解相关法律规定,使其从被动接受灌输转变为主动用心倾听。二是“法庭观摩”注重“深化认知”。针对发案率偏高的学校,选取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观摩真实法庭庭审,使其在庄严国徽下真切感受检察官代表国家指控犯罪,法官依法判决惩处罪犯,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法律的庄严性、权威性以及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三是“文艺活动”力求“喜闻乐见”。干警利用业余时间编写剧本,排练演出,将情景剧《明天,我们重新起航》送进校园,以生动、直观,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知识。

(二)认真做减法,建立“四位一体”帮教模式

针对未成年在校学生涉案问题,结合其家庭背景和身心特点,与学校做好对接,创设了“心理辅导、公益服务、跟踪监督、定期回访”四位一体的帮教工作模式,全力减少涉案学生再次犯案的情况发生。一是开展心理辅导。邀请心理咨询师为未成年涉案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对于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心理、修复家庭亲子关系具有明显效果。二是组织公益服务。组织未羁押未成年人前往养老院进行公益劳动,并将之作为日后案件处理的参考因素记录在案,帮助其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是全程跟踪监督。要求办案人与未成年涉案学生、家长和学校保持密切联系,根据案件情况在审查前、作出判决后及判决期满后分别向涉案学生的法定人发放调查问卷,及时了解涉案学生表现,对行为不规范、表现不稳定的学生适时开展法制教育,进行训诫谈话,确保帮教工作覆盖整个案件流程。四是定期进行回访。对未成年人作出附条件不决定后,成立由学校老师、社区志愿者、团区委工作人员、辩护人以及检察干警组成的帮教小组,定期对涉案学生进行回访考察,并每季度出具一份《监督考察报告》,作为处理案件的参考。坚持每季度对不捕、不诉的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人进行回访,做好相关记录,认真阅读涉案未成年人上交的思想汇报,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正面干预,切实提高帮教成效。

(三)科学做乘法,整合力量强化教育实效

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发挥乘数效应,全力打造预防在校学生犯罪的社会化体系,从根本上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一是与学校、团委、街道社区合作,与常州道街、天津第54中学、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等单位会签承诺书,建立法制教育宣讲长效机制。将街道社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事教育基地、青少年犯罪教育基地作为检校共建的“连接点”,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基地参观学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法治理念教育。二是与区教育局建立“法制风险评估及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将涉及在校未成年人的案件进行总结梳理,对涉及罪名、发案学校、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科学评测校园案件易发“风险点”,并及时将评估结果通报区教育局,以便其有针对性地开展犯罪预防教育。三是举办“家长培训班”,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庭防线”。将学生家长纳入法制宣传教育的范围,组织参加过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干警深入辖区街道举办心理咨询会,围绕“如何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如何看待孩子的小个性”等主题与家长展开深入探讨,特别加强对单亲、特困等家庭家长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营造关爱和谐、沟通良好的家庭氛围。

(四)用心做除法,增强对特定对象的犯罪预防工作

在校内和校外对特定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犯罪预防工作,在预防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的同时,强化其自我保护意识,尽力消除涉及未成年在校学生的犯罪隐患。一方面,在校内建立特别对象预防机制。会同学校开展基础性摸排工作,有效、及时地发现心理或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分层、分类帮教,指定老师开展日常辅导,对其进行教育和矫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有效预防犯罪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校外配合社区开展“蒲公英计划”,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法制教育。通过宣讲法律知识、设立“小苗圃”读书园地、解答法律咨询、开展“法制宣传月”等活动,从心理疏导、德育培养、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帮扶教育,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惑,实现自我能力和品格的提升,从而有效预防其参与犯罪行为,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免受犯罪行为侵害。

二、当前对在校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新形势、新情况也对我们如何开展好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反观当前的法制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法制教育模式比较落后

目前对于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模式,往往是重视灌输、轻视综合性培养;重视理论、轻视实际锻炼;法制教育的方式也比较落后,很多学校中甚至都没有开设法制教育课,有的学校尽管已经开设,但是方式很单一,而且讲授的理论与实际没有联系起来,使得本来很丰富的法制教育转变成为了一种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法制教育的内容有待完善

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法制教育课程,但很多教育内容不能与社会相适应,不能满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为的教育内容方面仅仅是注重义务、轻视权利,注重实体、轻视程序,这样就会导致义务、权利、程序、实体之间的错位,这种教育使得很多学生都以为自己不过是义务的主体,而不是权力的主体,导致的结果就是致使学生只是消极守法,难以自觉主动接受相关知识,甚至会形成逆反心理。

(三)有关部门没有真正形成合力

当前,各机关、部门及社会团体都认识到了抓好在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都各自开展了一些法制教育活动,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并没有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能做到有机配合,从而制约了在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主要应对措施

(一)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

小学法制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制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中学法制教育要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可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有奖征文,模拟法庭等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

(二)完善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

在中小学深入推行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从政法机关选派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精、宣讲能力强的政法干部到所在辖区中小学校兼任法制副校长,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净化校园环境

有关部门要继续大力开展“扫黄打非”,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加强娱乐场所管理,严厉打击赌博、吸毒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司法部门要依照法律加大对相关案件的打击力度,震慑犯罪,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尝试现代化宣传教育方式,增强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

开辟网上宣传途径,将青少年法制宣传资料送上互联网,开通法制热线电话和QQ群、微信群,建立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帮助和心理咨询的全方位网络平台。

(五)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治体系,全方位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教育、民政、司法以及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提高家长素质与家教水平,引导和规范家庭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缺陷。

篇9

二、方法措施

1.继续加强“绿色家园”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基地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绿色家园”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必要的图书和活动器材,为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

2.进一步强化“绿色家园”组织机构、帮扶队伍建设,落实帮扶任务,健全工作制度、规范运行机制。发挥“绿色家园”(青少年帮扶基地)职能作用,不断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组织开展好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重点抓好劣迹青少年心理疾病的诊疗、预防和控制,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3、进一步完善全镇未成年人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开展青少年基本情况调查摸排,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子女、贫困家庭学生、辍学青少年、吸毒人员子、服刑人员子女、无业在家闲散青少年等特殊群体要采取逐人建立档案,确保辖区内所有重点青少年全部纳入“绿色家园”帮扶工作范围。

4.进一步强化“绿色家园”帮扶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帮扶办法、帮扶制度,认真组织开展好帮扶志愿者与重点青少年“一帮一”“多帮一”帮扶活动。重点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教育,为重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生理及心理环境。

5、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辅导机制,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复查、及时掌握帮扶对象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及时解决帮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帮扶效果。

6.发挥学校教育资源和未成年人集中优势,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完善中小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心理辅导员制度。强化青少年法制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镇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6.充分发挥各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站、“平安之声”有线广播的作用,加大动员和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提高全民的参与意识,为我镇“绿色家园”工程建设营造出良好的社会舆论。

三、组织领导

1.落实“绿色家园”网格化管理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高效运转。经镇党委政府研究成立镇“绿色家园”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和武装部长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关工委,负责“绿色家园”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全镇“绿色家园”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篇10

针对未成年在校学生涉案问题,结合其家庭背景和身心特点,与学校做好对接,创设了“心理辅导、公益服务、跟踪监督、定期回访”四位一体的帮教工作模式,全力减少涉案学生再次犯案的情况发生。一是开展心理辅导。邀请心理咨询师为未成年涉案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对于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心理、修复家庭亲子关系具有明显效果。二是组织公益服务。组织未羁押未成年人前往养老院进行公益劳动,并将之作为日后案件处理的参考因素记录在案,帮助其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是全程跟踪监督。要求办案人与未成年涉案学生、家长和学校保持密切联系,根据案件情况在审查前、作出判决后及判决期满后分别向涉案学生的法定人发放调查问卷,及时了解涉案学生表现,对行为不规范、表现不稳定的学生适时开展法制教育,进行训诫谈话,确保帮教工作覆盖整个案件流程。四是定期进行回访。对未成年人作出附条件不决定后,成立由学校老师、社区志愿者、团区委工作人员、辩护人以及检察干警组成的帮教小组,定期对涉案学生进行回访考察,并每季度出具一份《监督考察报告》,作为处理案件的参考。坚持每季度对不捕、不诉的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人进行回访,做好相关记录,认真阅读涉案未成年人上交的思想汇报,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正面干预,切实提高帮教成效。

(二)科学做乘法,整合力量强化教育实效

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发挥乘数效应,全力打造预防在校学生犯罪的社会化体系,从根本上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一是与学校、团委、街道社区合作,与常州道街、天津第54中学、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等单位会签承诺书,建立法制教育宣讲长效机制。将街道社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事教育基地、青少年犯罪教育基地作为检校共建的“连接点”,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基地参观学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法治理念教育。二是与区教育局建立“法制风险评估及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将涉及在校未成年人的案件进行总结梳理,对涉及罪名、发案学校、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科学评测校园案件易发“风险点”,并及时将评估结果通报区教育局,以便其有针对性地开展犯罪预防教育。三是举办“家长培训班”,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庭防线”。将学生家长纳入法制宣传教育的范围,组织参加过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干警深入辖区街道举办心理咨询会,围绕“如何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如何看待孩子的小个性”等主题与家长展开深入探讨,特别加强对单亲、特困等家庭家长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营造关爱和谐、沟通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用心做除法,增强对特定对象的犯罪预防工作

在校内和校外对特定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犯罪预防工作,在预防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的同时,强化其自我保护意识,尽力消除涉及未成年在校学生的犯罪隐患。一方面,在校内建立特别对象预防机制。会同学校开展基础性摸排工作,有效、及时地发现心理或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分层、分类帮教,指定老师开展日常辅导,对其进行教育和矫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有效预防犯罪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校外配合社区开展“蒲公英计划”,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法制教育。通过宣讲法律知识、设立“小苗圃”读书园地、解答法律咨询、开展“法制宣传月”等活动,从心理疏导、德育培养、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帮扶教育,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惑,实现自我能力和品格的提升,从而有效预防其参与犯罪行为,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免受犯罪行为侵害。

二、当前对在校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新形势、新情况也对我们如何开展好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反观当前的法制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法制教育模式比较落后

目前对于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模式,往往是重视灌输、轻视综合性培养;重视理论、轻视实际锻炼;法制教育的方式也比较落后,很多学校中甚至都没有开设法制教育课,有的学校尽管已经开设,但是方式很单一,而且讲授的理论与实际没有联系起来,使得本来很丰富的法制教育转变成为了一种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法制教育的内容有待完善

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法制教育课程,但很多教育内容不能与社会相适应,不能满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为的教育内容方面仅仅是注重义务、轻视权利,注重实体、轻视程序,这样就会导致义务、权利、程序、实体之间的错位,这种教育使得很多学生都以为自己不过是义务的主体,而不是权力的主体,导致的结果就是致使学生只是消极守法,难以自觉主动接受相关知识,甚至会形成逆反心理。

(三)有关部门没有真正形成合力

当前,各机关、部门及社会团体都认识到了抓好在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都各自开展了一些法制教育活动,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并没有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能做到有机配合,从而制约了在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主要应对措施

(一)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

小学法制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制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中学法制教育要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可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有奖征文,模拟法庭等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

(二)完善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

在中小学深入推行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从政法机关选派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精、宣讲能力强的政法干部到所在辖区中小学校兼任法制副校长,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净化校园环境

有关部门要继续大力开展“扫黄打非”,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加强娱乐场所管理,严厉打击赌博、吸毒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司法部门要依照法律加大对相关案件的打击力度,震慑犯罪,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尝试现代化宣传教育方式,增强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

开辟网上宣传途径,将青少年法制宣传资料送上互联网,开通法制热线电话和QQ群、微信群,建立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帮助和心理咨询的全方位网络平台。

(五)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治体系,全方位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教育、民政、司法以及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提高家长素质与家教水平,引导和规范家庭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缺陷。

篇11

依法治国,关键在法治,基础是教育。法制教育是未成年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制教育对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江苏省海门高新区大同社区于7月6日开展法制教育讲坛。

本次讲坛的内容以书报宣传的形式贴上黑板,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用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模式进行讲授。社区办事员以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向小朋友们讲述了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如何自我保护,给大家敲响了预防犯罪的警钟。再结合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讲解防骗防盗等各种安全知识,有效地增强了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未成年人能够知法、懂法、守法。

大同社区的法制宣传活动、小区的法制宣传长廊等都有效扩大了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从根源上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文/海政宣)

篇12

1 正确看待中学生

1.1 尊重学生,首先要求教师做到客观公正看待学生。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在思维特点上具有明显的简单化倾向。这种思维过程就是简单的线性思维:出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可以不择手段,而不是一种扩散性思维:在清楚考虑存在问题之后分析各种可能的利害得失,进而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法。

1.2 意识淡薄,这里的意识主要是指责任意识,因为往往行为选择的恰当与否更多依靠行为人对责任承担的态度,而非道德或者法律的约束。道德或者法律对人行为的约束是要通过人的价值判断和利益衡量的,而在这种价值判断或者利益衡量过程中,理性思维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法律素养薄弱、行为自律意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匮乏,其作出的行为选择更多依赖的是自己的直觉和感性认识,而不是理性思维的支配。这种直觉支配下的行为选择必然也是缺乏责任意识支撑的:不考虑行为的后果,只在乎一时的感受和得失。

1.3 学生被动地接受法制教育,这样不但未能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甚至还造成了学生以消极方式抵触,从而背离了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初衷。因此,开发新的学校法制教育资源势在必行,让课堂成为实施法制教育的首选,向学生传授有关的法律知识,对加强他们的法制观念起到积极作用。

1.4 教育学生,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对学生正当的心理需求进行满足,一旦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学生身心就会得到愉悦,得到学习的快乐,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2 法制教育应尊重教材

渗透法制教育理应考虑社会关联度及教材所要表现的主题,要尊重教材,不能为了渗透法制教育捕风捉影,主次不分。曾有一位老师在讲授八年级课本《藤野先生》时,对文中“我”放弃读书回国这一事件时,联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然而学习本文应是引导学生感受鲁迅以强烈的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实践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我们一直以来未曾有人说到鲁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而指责他。这样的捕风捉影就违背了语文教育的初衷,得不偿失。

有这样一位老师讲《我的母亲》的文章背景时讲到的母亲十六岁时被许给了当时已四十八岁的胡传。命运是多么的不幸,我们应该为今天的生活感到庆幸。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新社会,并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五条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如此社会实际情况,只重表面不重本质,会让学生误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古已有之。而不能更好的去理解母亲的形象,效果适得其反。而对文中提到母亲对“我”的严厉甚至体罚情节时,只简单的点到母亲对孩子的体罚是恨铁不成钢,爱的表现。可是如果在今天母亲的方式却是不对的。因为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并拓展延伸到当今社会中对孩子的各种体罚现象,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居然用了三十分钟左右讲法制教育。因为能联系社会热点,学生们确实听得津津有味。然而我认为本文选入教材的目的是使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从而能联系实际去体会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确实值得学习,但也要尊重教材,把握主次。如果为了法制教育捕风捉影,主次不分就违背了语文教学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

3 选择合适渗透点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凭借文本的内容,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能准确掌握课文又能从中受到法制教育。找准渗透点是关键,课文教材相当一部分篇目都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讲述课文相关法制知识的重大责任。

在语文《羚羊木雕》一文中,“我”把家里的贵重物品(羚羊木雕)在未得到家长同意的情况下送给了“我”的朋友万芳,以此来表示小伙伴之间的友谊。家长则因为物品的贵重而要求索回,这就形成了一个从道德与伦理角度都不容易讲清楚的问题。究竟是顾及孩子们之间有友谊重要,还是孩子应该听大人的话重要?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讨论、辩论,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如果仅仅从道德伦理的角度讲,这确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孩子与家长双方似乎都有自己的理由,似乎谁都没错。怎样才能对此给出较有说服力的解释呢?只能从法律的角度寻求答案。《民法通则》中规定:18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且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根据课文内容,“我”的年龄应该是在16岁以下,而且 “我”没有取得法定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就把家里的贵重物品羚羊木雕送给别人显然是不对的。因此从法律角度就很容易找到答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思维又在完成教学目的中不着痕迹的进行了法制教育。

在此方面,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组编著的《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语文是一门情感丰富充满趣味的学科,为法制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平台。只要我们创造性的利用,既能丰富课堂增加趣味性,又能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可以说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篇13

二、学校在教育中应肩负的主要责任

初中学校在对中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教学倾向。学校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主要将学生升学率、升学任务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并将实现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评价方式联系起来,从而增加学生、教师及学校的教学压力,在这种形式上,只是将学生的成绩提升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特别是增加应试能力训练及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不仅降低对学生的道德要求,还弱化学生的人生观、理想观及正确教育观教育。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较少,实施的教学较少,特别是学校对心理障碍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没有进行积极的指导,导致未成年形成错误的思想,并导致未成年人出现严重的犯罪现象。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一些思想品德有问题、在学习中困难的学生,学校应积极进行指导,并耐心地进行教育,不能以歧视的眼光看待。但在该方面上,还只是教育发展的唯一方式,并不能实现全面性及有效性发展,要体现学校教育与发展的先进性,就要做好教育工作,全面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教学形式,提高未成年的道德品质、德智体美及学生在社会中实现的劳动价值、教育价值及社会价值。

三、法制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根据初中语文教材挖掘法制教育资源

我国在人教版初中课本中含有大量法制教育资源,要将其进行有利的开发与利用,并促进法治教育的有效发展。如:在《孔乙己》中孔乙已的偷书行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对该行为进行分析时要增加一些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偷窃行为在法律法规中的行为,为学生灌输偷窃金额越大,判刑就会越严重,从而让学生意识到遵法、守法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以后的成长中应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守法的公民。如:在学习《斑羚飞渡》时,引发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及积极思考。因此,要根据主要的教学内容,深度挖掘有关法制社会及法制教育的相关教学资源。但在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挖掘的过程中,专业的语文教师掌握的相关内容、选择的法制教学资源及相关的语文知识、教学内容能够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能够促进学生实现哪种人生价值,都需要语文教师在实际选择期间利用专业知识及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掌握。在对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相关法制教育资源进行挖掘时,选择的法制内容要与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及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并将其合理利用在法律法规上,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内容进行选择,还要表明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只有语文教师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将语文课本中的法制资源深度挖掘出来。

(二)根据初中语文利用法制资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