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安全教育基地培训

安全教育基地培训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2: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安全教育基地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安全教育基地培训

篇1

1.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现状。

在各种生产环境中,安全始终有三个必备的要素:人、机和环境,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对安全工作影响最大就是人,人可以促进单位的发展,对安全生产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如何让人在生产过程始终保持安全行为,就成为一个安全领域非常重要的课题,其中安全教育培训无可争议的是提高人的安全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作为地勘单位来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生产领域不断多元化,国家对地勘单位的安全管理由原来的统一管理到现在专门出台《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5号),地勘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也由原来的只针对地质勘查生产安全发展到针对多个领域多个岗位的生产安全,正在向着不断完善的好方向发展,安全教育培训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2.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地勘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在不断发展完善,但是仍然有部分单位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导致安全制度得不到贯彻落实、职工安全意识得不到提高,进而不能确保安全生产。

2.1部分地勘单位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教育培训重视不够。

地勘单位大部分职工为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对于技术学习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于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部分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往往对于自己工作领域的学习培训能够自觉学习,但是对于本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却缺乏必要的重视,认为安全教育培训是浪费时间,参与的安全教育培训仅限于参与,没有真正记在心里,导致培训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

2.2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单一,缺乏影响力。

地勘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方式一般是组织召开培训会,集中培训,或者在工作现场,部分现场培训,或者外送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总体来说还是以传统讲授为主,形式较为单一,缺乏深入人心的影响力。

2.3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多而杂,效果不佳。

地勘单位随着不断发展,涉及的生产领域不断增多,覆盖地质勘查、地质钻探、工程勘察、物化探、测量、试验测试、多种经营等多种生产领域。每个生产领域需要学习的安全知识各有不同,因此部分地勘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虽多,但是杂乱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差。

2.4部分地勘单位对安全教育培训的投入不足。

效益和安全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部分地勘单位仍然处理不好这种关系,重效益,轻安全,一味追求发展,追求利润,对于安全工作缺乏重视,虽然建立有相关安全制度,但仅仅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应付了事,导致对安全教育培训的投入不足,使单位职工得不到应有的、基本的安全教育,安全素质无法提高。

二、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相关分析

1.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4号《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指出,安全培训的目的是:为加强和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防范伤亡事故,减轻职业危害。对于地勘单位来说,安全教育培训就是要让广大干部职工熟悉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防范知识,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素质。从根本来说,安全教育培训是为了保护职工自身,与职工的切实利益紧密相连。

2.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的方式。

安全教育培训有很多种方式:安全生产活动、安全生产会议、安全生产培训班、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现场会等等,方法有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宣传展示法、影像观摩法等。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媒体不断多元化,人与人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多,微博、微信、安全电子化系统的兴起为地勘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地勘单位应与时俱进,不局限于以前单一的讲授法,不断丰富教育培训方式,争取达到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目标。

3.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

地勘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针对本单位岗位特点,涵盖思想教育、岗位操作规程、国家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和安全知识、典型安全生产经验和事故教训,促使职工不断认识和掌握本岗位的不安全因素和伤亡事故规律,从而达到不断提升广大干部职工安全素质的目的。

4.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的经费保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5号《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地勘单位应当按照地址勘察项目或者工程总费用的2%提取或安排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其使用范围包括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支出。地勘单位领导干部应转变自身观念,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执行。

三、对策与建议

1.通过国家法律法规引导,提升地勘单位职工安全意识,加强其对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地勘单位应借着依法治国的东风,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教育培训的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促使领导干部和职工承担起安全教育培训的职责和义务,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2.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扩大影响力。

地勘单位应不局限于集中讲授或者单独培训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比如电脑、手机、电子宣传栏等,采用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宣传展示法、影像观摩法交叉使用的原则,让广大干部职工能够接受到动态的安全教育,不断扩大安全教育培训的影响力,使之深入人心。

3.针对地勘单位各岗位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培训效果。

地勘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必须根据对象不同、岗位不同,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深度有所不同,要有实用性、针对性、重点性,不仅仅是培训岗位安全知识,还要涵盖职工的思想认识、情绪变化控制等内容,要能切合职工自身实际,引起职工的重视和关注。地勘单位应加强对安全教育培训的分析和研究,不断完善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模式,使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对象层次化、培训方法多元化、培训内容实用化,要注重实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升培训效果。

篇2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233-01

实训基地是大中专(技工院校)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推动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和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有利于引导院校面向产业、企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促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促进学生就业,对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振兴、创建创新型省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训基地已经成为高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机械类实训基地不同于一般的实训基地,在实训中经常会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安全生产不仅是生产性企业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学校的机械类实训基地也是必不可少的。搞好安全工作必须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把安全教育培训作为学院机械类实训基地安全教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学院要保证教师和学生在实训中不发生安全事件,就必须认识到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尽管各高校的安全教育培训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重教学、轻安全”思想的影响,安全教育工作并未真正引起各高校的足够重视,无论是教学员工还是学生在实训中的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安能力较差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为此,我院在建立机械类实训基地的质量管理体系时,把安全控制程序放在重中之重来抓,贯彻校园安全实训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努力实现学院的长治久安。

从2007年开始,德资企业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与我院合办的“订单式”中德合作(博世)班,在培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以及监控等方面引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使得博世公司培训基地的日常工作建立在完整的规范、记录、表格、报告基础上,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工作都做到有的放矢,纠正和预防措施明确,学员在培训中,严格按照质量程序文件规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使培训员工责、权、利较好地结合。学员的工作已经形成一种规范,从而降低了企业设备的安全发生率,降低了职业培训基地日常行政开支和工作成本,提高了实践教学服务质量和实训基地管理工作效率,节约了实训基地日常开支和成本,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到目前为止,该培训中心的安全事件为零。

按照ISO9001标准要求和德资企业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提供的意见,我校的机械实训基地建设应以实训安全、卫生与健康为依据保证学生和教职员工在一个安全、卫生与健康环境中学习和工作。机械类实训基地安全程序建设的主要工作是明确潜在事故和紧急突况发生的可能性,正确、及时、果断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预防和处理潜在事故和紧急突况,避免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人身损伤,降低学院的财产损失,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学院实训生产安全。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学员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员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坚持重安全意识、重安全规程、重安全行为规范、重细节养成;应以安全意识教育为先,以提高安全技能为重,以养成安全生产行为规范为目的;培养学员的安全行为规范,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技能。

机械类实训的设备基本都是使用三相交流电的大型设备,大部分设备都是高速运转的,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基本都是大事故,轻则肢体损害,重则威胁生命;而且大型设备价格贵,动辄十几万,机械类实训基地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火警、群体性或个人重大突发事件,如学生抽烟引起油路着火引发的火灾等等。

(2)学生在车间操作时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3)从仓库运领取物料时乘坐电梯被困事故。

(4)操作设备时,发生的机械事故,如车床卷入学生衣袖和女生头发引起的事故,工件或刀具发出引起的事故,铁屑伤人事故等等。

(5)学生操作不当引起的机床电路短路,学生玩耍电源开关引发的事故等。

(6)交通事故,实训基地经常有运输车辆往来和叉车运送货物,学生在实训基地也要注意的交通事故。

针对机械类实训基地的特殊情况,我们在建设其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安全控制程序,就不应该照搬体系,应该建立适合的安全控制程序。我校实训基地针对机械类实训基地学生的特点(该类学生男生比例大,比较好动,喜欢开玩笑,容易“玩笑”升级,引发安全事故)和老师的特点(师资不足,单人单岗,精神高度集中,难免有疏忽和照顾不周的时候)建立了我校的安全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编写了《中德培训中心突发事件学生应急指导书》,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活动。所有在机械类学生都要将安全生产教育纳入公共课范畴,确保一定课时,切实加强学生人身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岗位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机械类实训基地要加强现场实训安全教育,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提醒,规范实习学生的操作行为,确保实训学生的安全,维护实训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主要做四个工作,一个是编写操作指导书,保证每台设备一本,规范学生正确操作设备行为;二是做好日常规范宣传栏,该宣传栏也是放在场室入口处,宣传栏采用动漫形式反映场室规范,文字简明;三是做好场室的安全宣传,宣传栏内容包括急救措施、安全预防和逃生路线图,安全宣传栏安放在实训工场的入口处,宣传栏要色彩鲜艳,文字简明,便于引起学生的重视;四是做好监督工作,中德中心会不定时的安排人员对场室的规范、“5S”进行检查,在检查中排除安全隐患。

总之,通过积极有效的开展安全程序文件的设计,增长了学生的的安全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的安全防范能力安;除了要建立安全的程序文件以外,重要的是在于宣传和引导,让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和观念,养成良好的工作行为态度和习惯,保障了学生安全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韦爱勇,王成端,周小波.试论加强在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3).

篇3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01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对于油田企业来讲,抓教育培训,就是促生产、保安全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反复抓、抓反复,要让安全教育培训的各类规章制度“硬着地”,真正做到“踏石有印,抓铁有痕”,成为提升员工素质的制度保障。企业要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指导,通过明确安全培训职责、细化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方式,强化安全意识和岗位责任制落实,建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全员岗位练兵和基本功训练活动,切实提高员工技能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确保安全生产。

一、强化安全培训责任意识

1.统筹兼顾。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各单位要坚持和完善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等有效的管理体制,通过各级安全和培训主管部门、培训机构的共同努力,让安全教育培训的各类规章制度“硬着地”,真正做到“踏石有印,抓铁有痕”,成为提升员工素质的制度保障。

2.科学推进。各单位要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按照ISO10015培训管理标准,加强培训需求调查分析,找准安全教育培训中的薄弱环节,突出HSE第一课和停产培训重点,坚持把着力点放在抓基层、练内功、打基础上。集中优势资源,稳步实施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3.监督检查。各单位要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监督考核体系,制定具体考核方案及奖罚办法,将各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落实情况和质量效果与基层单位、员工个人进行挂钩考核,在培训工作的考核落实上下功夫,及时检查考核,奖优罚劣,坚持以考促培,以考促学,把安全责任压力传递到基层和个人,进一步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二、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1.细化职责分工。按照统一协调、分层组织、分级实施的原则,通过明确培训职责、细化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方式,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提高技能素质,规范员工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健全完善安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2.加强深化持证上岗。严格落实先培训取证、后上岗的要求,全面推行全员持证上岗制度,油田层面统一开发员工证件管理系统,对职业资格证、各类安全资质等进行重点监管,指导各单位明确专人负责证件管理,及时对员工证件的有效性进行监控,确保持证上岗率100%。

3.优化培训方式。结合单位实际和岗位要求,以基层队(站、班组、科室)为主体,采取师带徒、专题讲座、课题研讨、实习锻炼、观摩交流、岗位轮换、技能演练、班前班后会、技术课、“四个一”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开展岗位知识培训和基本功训练。对于HSE换证及再教育培训,探索开展远程网络在线培训,配套完善HSE远程培训课件,由学员利用工作间隙,自主选择学习时间。

三、强化重点人员培训

1.加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在切实做好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围绕提高其现场监督管理、指导安全工作、参与安全授课等能力,有计划地开展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同时,针对近5年进入油田的员工,加强岗位业务理论、实际操作技能、安全技术技能等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2.加强基层管理人员培训。通过举办基层队长和班组长示范班、基层巡讲、HSE兼职教师培训等方式,重点加强油田主业单位班组安全管理、班组安全活动、211安全工作法、岗位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夯实班组安全管理基础,全面提升员工岗位履职能力。

3.加强承包商(分包商)的培训和监管。以国家、行业及企业有关法律法规为重点,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宣贯,提高危害识别和风险防范能力,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提升自主执行力。

四、强化现场技能训练

1.加强创建现场培训示范点。业务部门牵头,结合行业特点,指导有关单位选树条件成熟的基层队站、车间(班组),建立标准化培训现场示范点,按照安全管理规程要求,分专业、分岗位梳理完善技能操作流程,开展标准化技能操作训练,进一步规范基层员工的安全操作。

2.加强广泛开展现场培训。各单位结合现场施工作业特点,通过开展技能演练、班前班后会、周一安全会、周三技术课、班校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把教室移到现场,把现场变成课堂,分类别、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员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3.狠抓现场重点作业培训。对于重点施工、重点作业环节,按照《作业指导书》和《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培训,对于特殊时段非常规作业等情况,按照施工预案进行培训,相关领导、专家要亲临现场,基层干部紧盯现场,强化生产现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进一步增强现场安全管理基础,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五、强化培训资源建设

篇4

(1)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有4个方面:①煤矿企业主要领导对安全培训工作关注不够,对“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就是重大隐患”、“安全意识提高就是经济效益”认识深度不够;②煤矿企业相关管理单位领导对培训工作不重视[1],存在管理松懈、要求不严、督导考核不到位、工作开展不扎实现象;③基层单位领导重生产,轻培训,对培训工作支持力度不够,配合不够密切;④部分职工自身对安全培训重要性认识不够,把培训当成一种负担,不愿意主动参加培训,从内心抵制安全培训工作[2]。(2)培训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对制度涉及的具体条款、要求执行力度不够、执行不严格或未按照制度要求实施。如:做不到文件规定的脱产培训;不能按要求定期召开培训会议或即使召开也多是流于形式;按照安全培训要求需教考分离的,实际流于形式等。(3)实操基地不完善。缺少实操基地,很多工种不能进行实操,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密切,影响培训效果。(4)教师责任心有待提高。教师教案更新不及时,敷衍应付[3],照本宣科,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培训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不论什么工种,培训内容都是统一内容[4]。

2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成效提升的对策

(1)管理者重视、强化协调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根本之路。管理者重视、强化协调是煤矿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组织保证,也是确保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根本。为此,在每期安全教育培训开班之初,做好与各单位的沟通协调,确立合理的专业课程、培训流程、年度计划内需培训人员和教师队伍安排是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完成的先决条件;同时,管理者的支持,也是各项培训政策得以落实的组织基础。(2)健全制度、完善体系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基础保证。完善的制度、健全的体系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5],目前各矿井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方面已基本健全,体系也基本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的诸如制度仅以文件下发后,未组织有效学习、考核或未采取较为透明的如悬挂牌板、组织宣传、明确各项流程等方式贯彻落实或制度、体系更新不及时,与当前形势不适应等问题。因此,不断梳理、完善现行制度,明确职责,及时更新体系是确保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3)创新授课、加强实操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必然举措。传统的“黑板+粉笔”、“教案+照本宣科”等的授课方式[6],已不能满足当期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而“PPT+投影”的授课方式,易存在课件内容缺乏新意、动态体现和趣味性不足等问题,另外实操方面:缺乏长期性场地、实践和可操作性的设备及组织人员、政策性鼓励等因素,致使部分实操练习难以实现也是当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因此,创新采用“案例+动画演示+制度解读+趣味讲解”和充分的代入或引入互动式的授课方式[7],配合合理的实操练习、实操比赛等组织活动,是提升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必备举措。(4)加强监督、严格考核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有力保障。措施的实施需要严格的督促、考核,为确保教学质量,引进工程管理科学的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概念是很有必要的[8],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督查考核单项,明确各项教学管理细则,与职工收入相结合,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强化思想理念与职业操守责任制,明确管理过程侧重点、及时兑现各项奖惩,将是保证安全培训教育的有力保障。

3建议

(1)坚定领导、强化协调、积极引导。管理者重视是安全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9],因此,矿井的培训工作要首先有主要负责人定期组织召开培训工作例会,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对不支持培训工作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表现好的单位或学员表扬奖励,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提高基层单位管理者对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负责培训单位要加强与基层单位管理者的沟通交流,争取基层管理者的支持、配合,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另外,培训教师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引导[1011],让学员从内心真正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学员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严把教案审核,积极沟通交流,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由于每期培训的对象、工种都不一样,负责培训单位要及时与授课老师沟通交流,让老师提前了解当期参培学员的基本情况,合理选择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案,并要求当期培训教案提前报送负责培训单位审核,确保教案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内容新颖、切合实际。(3)认真开展教学评比,加强后期跟踪考核,检验培训效果。当期培训结束组织参培员工对授课老师进行评比打分,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评定为优秀的授课老师给予适当物质或精神奖励,激励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对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认真落实,不断完善培训管理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对当期培训学员,通过每周基层单位学习会结合现场提问的方式进行重点抽查,检验培训效果。(4)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安全意识,提升全员素质。安全培训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岗位操作技能上,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主保安意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12]。同时,在做好一般工种、特殊工种培训的基础上,按照“抓系统、系统抓”的原则,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的培训,分系统、分专业组织对班组长、质量验收员、安检员等与安全质量密切相关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岗位操作技能,为安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篇5

1当前石油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现状

1.1企业领导对安全管理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这类情况突出表现在石油企业的3个不同层面:一是主要领导对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关注度有所欠缺,对“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就是消除最大的安全隐患”“提升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就是在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方面认识深度不够;二是中层相关管理部门对培训工作重视程度较轻,存在走过场、松要求,工作开展不扎实的现象;三是部分基层单位领导更是重生产、轻培训,对培训工作得过且过,支持和培训力度也不强。

1.2员工在对参加安全培训的认知度不够

祖国成立初期,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以经济为主导方向迅速发展,而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现如今企业一部分员工以专科、技校居多,理论知识有所欠缺,年龄偏大且学习能力不强,由于当时的粗放式管理导致这部分员工对事故的发生认为是具有偶然性而非必然性,同时自身也对参加安全培训的重视性认知程度不深,认为参加学习起不了多大用处,没有任何意义,并从内心抵触安全学习,不愿意主动参加相关的安全培训课程。

1.3培训机构自身行为不规范

目前一些培训机构为了降低成本或者开支,寻找各种理由任意减少培训课程内容和培训时长,而且不按照相关规定授课,出现短程理论教学,不论学员是否掌握、吸收到相关知识,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而现实中由于企业经营管理层和技术操作层本身就分工不同,相应的现场安全工作也有所不同,而这种枯燥无味、又不生动、又不吸引人的教学方式更加没有针对不同的工种采用不一样的教学培训方式,统统一概而论,没有分类培训,失去了安全教育培训的本质意义,造成了受训人员出现抵触、厌烦、不想听的学习态度,也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埋下了隐患。

1.4未建立企业内部实训基地

随着石油企业的不断发展,后期企业员工需要接触的工作种类将会越来越多,必须要具备丰富的安全业务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就当前情况来看,石油企业员工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对培训有的只停留在书面上,未进行过现场实操培训,造成工作效率不高,而目前由于石油企业确实缺少实际操作场地,造成很多工种无法开展现场操作训练,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钩,没有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2对石油企业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改进建议

2.1要重新统一认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1)从上至下更新观念。如果想要做好油田企业的安全培训工作,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重新认知企业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义所在,明确员工参加安全学习是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必备环节之一,而且要将安全培训管理工作重新定位;另一方面油田企业要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将该项工作列入到企业发展规划之中,建立企业高效、完善、持续的安全培训体系。(2)从下至上转变需求。一般来说大多数石油企业安全教育工作都是以指令或任务的形式开展的,基层员工有一部分是被动接受,从而出现“将就对付、及格就行”的现象。这就需要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和强度,使员工明白自己要对自身安全负责,要将安全理念意识视为工作中的“第一需求”,真正实现“要我安全”向“我会安全”的彻底转变。

2.2要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现如今科技信息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而计算机的运用也非常之普及,今后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中,不应再继续采用“纯填鸭”式教学,而是应该采用分类培训、因人而异、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新形势下的高素质安全业务人才。具体来讲:一是采用多样化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播放动漫、影视作品、音像制品进行案例剖析来辅助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由企业员工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自己查找案例中发现的隐患或者风险,既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又激发了员工的学习兴趣;二是培训部门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开展安全培训工作,如实地考察、现场观摩、电影观赏、事故分析、现实中真实发生的安全事故实例讲解等方法;三是在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在发现、制止、纠正“三违”行为时可以向随行人员讲解其造成的危害和产生的严重后果,同时告知如何正确操作以及相关安全的作业行为,切实提高了企业员工现场安全生产技能。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日常开展的安全活动为契机,运用电视、手机、安全宣传栏、新媒体等多种宣传媒介向广大企业员工宣贯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常识、公司安全规章制度等相关内容,同时也可以举办谈心谈话、安全业务竞赛、安全知识答疑、安全工作研讨等形式进行交流学习,营造出浓厚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使油田企业员工耳濡目染,自觉养成学习安全知识的习惯。

2.3打造专业化安全高新实训基地

篇6

1.农民工成为建筑业劳动力的主体。建筑业企业自去年按照新标准资质就位和进一步股分制化后,已逐渐转变成管理型企业,一线工人都由市场化的班组或劳务分包单位提供,大多数由农村剩余劳动力组成。据统计农民工约占建筑业从来人员的80%。我市约有农民工近3万人。

2.农民工受教育情况。我市建筑业农民工主要来自江西、四川、贵州、重庆等省市的农村及偏远山区,大多数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下,整体文化素质低,安全知识薄弱,基本上没有参加岗前培训,放下锄头就拿起瓦刀,不具备建筑业应有的基本常识和相关技能。

3.农民工队伍的管理。农民工主要以劳务形式进入建筑工地,由班组长或包工头组织形成一个个流动队伍,以签订劳务分包进入工地施工,农民工无需任何有效证明均可被聘用直接从事施工作业,而这些劳务分包单位的管理者安全观念淡薄,缺乏对所属民工的必要培训教育,管理无序,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安全教育基本上是空白,而承建商又未真正将这些农民工纳入其内部的安全教育工作,因此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劳动部门对岗前的培训教育考核也无法得到落实,行业监督管理部门主要监督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教育培训的对象也多是企业管理人员或现场管理人员,监督的对象是企业的安全保证体系,对这些流动队伍的安全教育培训涉及较少。

4.农民工与事故的关系。农民工已成为建筑施工的主力,建筑施工第一一的各工种绝大部分由农民工承担操作,他们的生产行为是否安全直接影响着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形势。从全省2003年发生的41起四级以上的施工伤亡事故来看,死亡的42人中全是一线农民操作工。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是由违章操作,冒险蛮干,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工缺乏必要的岗前安全培训,没有掌握应有的安全操作技能,对大规模的工业化施工缺乏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认识,所以他们既是事故的肇事者,也是事故的直接受害者。

二、农民工队伍培训的现状。

国家和建设部对建筑业劳动者就业前的培训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在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均有相关条款规定,特别是今年2月1日起施行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之一是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新的施工现场前,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促进了农民工上岗前的劳动教育培训。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1.总承包施工企业已没有基本施工队伍,成为管理型企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缺乏责任感,认为是属于劳务分包队伍自己的事,安全生产只是挂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中。

2.目前我市仅有2家有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其他的均是游兵散勇,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游击队伍,因此各分包队伍自身的安全教育培训已成为盲区,这些工作将由总承包施工企业承担,大部分总承包施工企业不愿承担责任。

3.行业管理部门由于受到人员、资金等不足限制,只能针对行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教育,对庞大的农民工无能为力,满足不了需求,基本工种如钢筋工、模板工、砼工、泥水工、架子工、电工、机械操作工,普通工等均缺乏系统培训教育,又由于管理部门权限的划分,造成一些特殊工种无法正常培训上岗,如建筑机械操作工、塔吊司机、施工电梯司机、井架操作工等。

4.有些企业对安全教育培训当作一种表面形式,被动的应付上级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检查,弄虚作假,搞安全培训虚假内业,或培训教育走过场,花架子,没有得到应有的作用。

5.施工企业由于受自身的技术力量水平影响,培训水平不高,应该培训的内容无法讲授,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教育跟不上时代的科技发展,企业安全教育机制不健全,缺少系统的培训教育计划。

三、对加强建筑业农民工安全教育的构想。

对农民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是消除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也是最有效的。对数量庞大的农民工进行完善的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使之从一个农民转变为一个合格的建筑工人是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部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1.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在农民工输出地建立建筑劳务培训基地,使他们在进入建筑行业前接受基本的建筑技能和安全生产教育,并发给安全教育培训合格证,作为进入建筑工地从事施工作业的通行证。在劳务输出地建立培训基地,有助于当地劳务输出的整体管理,也有利于农民工就近接受劳动安全培训教育。

2.建立建筑劳务市场。在农民工输入地建立建筑劳务市场,所有进城的农民工凭有效的技能证件和安全合格证进入市场寻找工作,施工企业均进入市场聘用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施工企业可以聘用到合格的建筑工人,而农民工通过合法途径进入建筑市场,也寻找到法律的保护。建筑劳务市场的另一个作用是对那些未经培训的农民工开展岗前技能和安全教育培训,培训考核合格的发给合格证明,准许进入建筑行业。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按需引入农民工和按需培训缺乏的基本工种和特殊工种。这样使农民工在进入工地施工前已得到基本的安全教育培训。

3.积极联合社会办学。现在相关职业学校、中等专科学校数量不少,社会办学潜力较大,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对建筑基本工种开展就业能力培训,这将对建筑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带来极大的推进作用。

篇7

一、学校安全教育的主流理念———“主动安全”教育

从各国学校安全教育实践中可以看出,虽然各国都根据本国实际和需要采取不同的安全教育策略,但有着显著的共同点,大家都秉持了近似的学校安全教育理念———“主动安全”教育理念。“主动安全”教育理念核心是突出强调培养人的主动性,强调人的主动性在安全防范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有一种不良倾向逐渐引起了各国安全专家和教育者的关注,就是人们越来越依赖技术、防护设施来保护自己。汽车安全就是个比较明显的例子,人们越来越迷信汽车厂家的安全技术宣传,诸如碰撞星级、安全气囊、ESP 系统等,认为依靠这些安全设计,驾驶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正是这种错误观念才埋下灾难的种子,很多车祸的根本原因就是驾驶者主动安全意识的降低和缺失。安全专家和教育者都认为,技术防范始终是一种辅助,是低级防范策略,它只有与人的主动性防范结合起来才有意义,发挥人防范的主动性才是高级防范策略。学校安全教育之所以意义重大,就在于它建立了和发展了人的防范主动性。“主动安全”理念下的教育实践表现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其一,着重培养人的主动安全意识和主动安全行为习惯。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这方面教育实践,这是“主动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从英国的小学生守则中,我们可以看到,十条内容虽然不多,但几乎全部都是安全教育的内容,而且非常具体,通俗易懂,例如“……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6.不与陌生人说话;7.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8. 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9. 不保守坏人的秘密;……”安全教育(有学者也认为是“生命教育”)可以说是英国人受到的全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开端。其二,积极运用多种有效的技术手段作为辅助,以人为本且不断改进。随着安全防范技术的进步,技术手段既成为安全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成为安全教育的重要辅助。法国在学校中推行了校园安全监测系统,监测项目细致,且系统和数据库不断升级。监测系统及其监测评估结果,既是学校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对教师、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最好教材,可以将教育培训活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紧密结合起来。日本还专门开发了保护学生尤其是低龄学生的安全防护设备,如带 GPS 定位功能的安全报警器、手机、隐蔽的发射装置等。教师和家长经常辅导孩子使用这些设备的方法,辅导的过程就是有效的安全教育过程。其三,制定具体可行的法规、制度、标准等,保障安全教育及成果的落实。美国是依法保障安全教育的典型,奥巴马政府延续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CBL)关于学校安全的年度公告制度,要求各学区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详细统计,并公布结果。该法规定,各州必须对“长期处于危险境地的学校”作出说明和认定,保证学生的知情权。这与法国的校园安全监测系统的作用是相似的,而且上升到法律保障的水平。美国学校都严格执行门禁制度,对来访接待和学生外出都严格审查和登记。这对学生是很具体的安全教育,让学生懂得,服从学校的管理制度自己才是安全的,服从管理也是有利于自护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我国学校安全教育需要改进和创新

我国学校安全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在学校安全教育实践、安全防范技术、相关法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较大成绩。国家教育部 2006、2007 年还先后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有了明确的指导。但是,与世界学校安全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主流比较,我们仍存在差距。比较突出的不足是,我们的学校安全教育理念还没有跟上“主动安全”理念的主流,安全教育实践没有充分体现“主动安全”理念的重点,大多还停留在“应急”的层面,有些初步体现“主动安全”理念的教育实践还需要结合我国实际进一步改进和大胆创新。首先,法规制定方面。我们的法规条文相对比较原则,操作性不强,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是以教育部令的身份下发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其第五章安全教育的第四十一条“……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参观体验……”这值得商榷,消防安全教育是必须做好的,而且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技能训练,没有条件也要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做好。第四十二条“……学校应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这要求太低,一个学期(半年)1~2 次,这很容易使演练流于形式。《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安全教育讲的相对更具体可行,但《纲要》又没有法律效力,只能靠学校自觉,实际没有保障。这种状况显然需要改进。笔者认为,需要在国家法定课程中明确纳入安全教育的内容,保障课时,严格考核,可以和“品德课”“、体育课”结合。各地政府还要明令增加学校安全演练的内容和频次,并监督落实和考核。其次,教育实践方面。目前我们的学校能落实的安全教育比较不足,多数都是“应急”或“应季”的提醒式告诫,如寒暑假前,学校发给家长一些注意交通安全、防止溺水等告诫通知。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进行比较系统的体现“主动安全”理念的教育实践。笔者建议,要重点做好几个方面:其一,要明确学校安全教育的领导和指导,建议设置专职负责安全管理教育的学校负责人,专门指定公安、消防等专业安防人员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协调指导人,而且这些人员任期 4~5年,其工作情况纳入本人业绩考核。其二,统一编写具有专业水准的、符合“主动安全”理念的、适合各地实际需要的安全教育计划和教材,由品德课、体育课教师分别负责知识和技能教学,期末严格考核,考核结果记入学生操行档案。安全教育教学情况也纳入学校工作考核指标,并加大其权重。其三,加强学生安防演练,规定每月都要安排学生不同专题的安防演练,各地政府要明确要求社会有关单位给予演练大力支持,并监督年度演练计划、演练过程和演练效果。再次,安全技术辅助方面,要加大投入,强化支持系统建设。笔者认为,加大投入不要只想到为学校添置安防设备,更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支持下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建立安防学习和实训的支持系统。这个系统应该是在社会各部门发挥优势、密切合作下建立起来,可以在国家安全、国防、公安交通、消防、卫生、食品安全、环保等社会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整合和开放各种资源,建设多种安全教育专业学习和实训基地(国防基地、消防基地、交通基地、防疫基地、环保基地等),并逐步形成相互配合的安全技术支持网络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信息服务系统,为学校安全教育提供全方位高层次的技术支持。

作者:李强

篇8

笔者认为,麻醉医师的自身安全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却缺乏相应的内容,目前的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中存在一些不足:①片面追求麻醉关键操作的技法,忽略细节操作的规范性,如麻醉废气的正确处理;②注重医疗安全,忽略自身安全防范;③将合格的住院医师的素质局限在临床技能和专业知识上,而忽略人文素质和修养;④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⑤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薄弱;⑥受到人身攻击时的防备能力欠缺。

自身安全教育的内容为了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的医疗环境,更好地保护自己,为我国医疗事业服务,笔者认为加强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自身安全教育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加强麻醉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麻醉医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麻醉实践经验的丰富是安全医疗的前提,也是避免自身安全风险和增强承受力的保证。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应该进行严格的“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应该强调知识的全面性和操作的规范性。要求我们做到从术前探视、协议书签署、麻醉实施到术后镇痛、术后随访等每一步都必须认真执行。麻醉住院医师应该对工作中各种危害自我身心安全的因素要有全面的认识,要有足够的防范意识,既要规范操作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又要掌握危害自身安全事件的突发紧急处理方法。医患沟通能力医疗纠纷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医师的态度不好或语言不到位所引起的,因此加强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要。医患沟通已经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提高技术的同时应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只有主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更好地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带教教师应该指导住院医师利用各种途径和环节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主动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善于利用沟通技巧。应该要求住院医师在术前访视中亲自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谈,在实践中锻炼医患沟通能力。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拟施行的麻醉方案以及存在的风险,争取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解释麻醉方式等复杂的概念和操作,对不同的患者及其家属采用不同层次的解释,使其了解麻醉情况并理解支持相关的工作[12]。心理健康知识要使麻醉科医师队伍健康地发展,不仅要加强外科技术理论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人民健康事业作出贡献。对如何建构麻醉科住院医师的健康心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措施:①优化学习环境,提供人文关怀。繁重的工作负荷、不和谐的生活环境会增加住院医师的心理压力,并可能引发心理问题[11]。医院应该尽量为住院医师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②提高对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认识。科室带教负责人和带教医师,对有心理困惑的实习生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积极关注实习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及早发现、反馈问题,并给予指导帮扶,切实帮助实习生舒缓心理压力;③在培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带教医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在传授理论技能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优化住院医师的心理品质;④倡导主动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住院医师只有主动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才能具有高尚的情操和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对自己工作的特殊性具有深刻的认识。法律知识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不断推进,相应的医疗法律、法规机制正逐步健全,医疗卫生事业正逐步走向法制化的轨道。临床工作中,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争议案件频发,部分争议案件发生甚至与住院医师相关。因此,让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麻醉医师全面掌握有关医疗事故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显得极为紧迫。住院医师培训的法律知识应该包括以下相关内容:执业医师法、医患关系的法律问题、患者的权利、医师的义务、医疗过失的法律责任等[1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可自编教材,提炼医疗事故的相关法律,简单易懂的阐明法规条文的含义,最好包含一些模拟或实际案例。

防范医疗工作场所的暴力行为发生在医院的恶性暴力事件,极大地威胁着医务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影响正常的医疗工作。但类似事件的发生却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期性,因此,住院医师为了保护自身人身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学习有关的防暴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学习的内容可以参照丁香园论坛的《医疗工作场所防止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对医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萌芽、爆发以及善后等不同阶段要有清晰的认识,能有所准备,并懂得合理处理:①除了提高自身医疗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提高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12];②要有危机意识,事前做好防范措施,妥善处理医疗中的纠纷;③一旦医疗场所爆发针对医护人员的暴力事件时,医护人员应当及时采取合理合法、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④事后处理是指暴力事件结束后采取的种种措施,主要包括保存现场、固定证据、减少损失、总结经验及吸取教训等。自身安全教育的方式由于住院医师工作繁忙、学习压力大,本科教学模式不太合适,效果也不甚理想,同时,融入了自身安全教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增加了培训基地的教学压力,因此培训基地应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以使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笔者认为对此有以下建议:①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有节奏、分步骤的加强自身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应该将自身安全的相关知识系统化,结合已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开展自身安全教育;②灵活应用多种教学形式。培训基地可以灵活应用多种教学形式,如专题讲座、PBL教学、科室早会学习、周会讨论、病例报告会等。专题讲座、PBL教学等方式学习,可以案例法为主,安排座谈、讨论、辩论、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有利于住院医师对自身安全相关知识作系统的学习,提升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而在科室早会和平时工作中融入自身安全知识的教育,则有利于培养医师自身安全的防范意识,促进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增强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③加强实践训练。在平常的工作中,培养住院医师的自身安全意识,规范住院医师的操作,加强与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沟通能力,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培养防暴能力;④鼓励住院医师主动学习。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自身的努力,而医师的心理健康和人文素养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教育只是一种引导。当然,保护医务工作者身心安全,除了其自己努力外,也离不开医院和社会的支持。除了医院应该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水平、重建医患之间的信任以外,还要依赖于社会大环境的改善。只有当社会制度、道德建设、经济支持、医院、医师和患者等各方面都努力,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安全。

作者:刘翔 杨万超 周曼 张兵 李文志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 黑龙江省高校麻醉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篇9

消防教育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但要上好这门课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这对于我们来说,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消防知识教育水平,我校多次派人到张家港、南京、苏州等实践基地去学习他们的消防安全教育,在学习培训过程中,学员们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系统学习了各基地的“三防”知识基础理论(如张家港的防火、防毒、防震教育以及在此基础上延伸的生存教育)和教学指导、防灾救灾、自救互救知识及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并组织了以“生存”为主题的教育经验交流会。多次的学习与教育经验交流,使我转变了以前学生被动地听,根本没有主动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消防安全教育活动中来。学生收集资料、交流消防事故案例的过程就是掌握安全知识的过程;学生分组、进行火灾模拟演练的过程就是形成生存本领的过程;学生在灭火器使用区体验灭火器的使用,就是掌握生存技巧的过程。而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内化珍爱生命的价值观。比如,学生在演练中体现出的积极主动的意识、镇定自若的神情、互助合作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等,都超乎想象,令人赞叹不已。

二、加强消防课堂教学,编写一套适合的教材

课堂教学是消防安全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加拿大1999年就开始实施一项名为“学生与消防教育”的计划,从幼儿园到八年级开设消防教育课程,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火灾及其后果的认识。现在,我国有许多学校没有消防安全教育的计划,更没有制定消防安全教育大纲,没有形成常态化和制度化,没有课时保证。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让消防安全也步入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必修课,并选择适合不同年级学生“口味”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质量,使广大学生学会用消防知识抵御火灾的伤害。课堂教育要有好的教材。有关部门能否从实际出发,编写一套适合于中小学生的消防教育培训教材,尽快制定消防安全教育大纲,对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的内容、课时、教学目标等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形成系统、规范的学校消防安全教育体制,形成全国统一的消防安全教育权威教材和适合各年龄段特点的消防读本,使教材形成专业性与教育性的统一,从而使学校都能按要求主动地、独立地、持久地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三、亲身实践,提高安全意识,做好消防安全宣传工作

根据学生的好动性,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到消防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为此,学校可以选择性地配备如逃生体验装置、厨房火灾演示体验装置、模拟电气线路火灾演示设施、模拟灭火器演示装置、模拟火灾报警等消防体验设施,让学生参与到“实战体验”中,使其不仅学习消防安全的理论知识,并且还不断提高灭火和逃生技能,使之成为消防安全的参与者。提高安全意识,做好消防安全宣传工作。一次次惨痛的消防事故告诫我们,火灾猛如虎,尤其是灾后带来的社会影响和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消防安全宣传的重要性,要充分认清学校是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最好的阵地、学生是最好的宣传教育对象,消防安全教育从学生抓起,继而通过“小手拉大手”影响到大人,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社会安全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确保消防教育、教学效能

在实施小学生消防安全教育过程中,采用灵活的学习方法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因此,上课时,我为学生设计了模拟体验、讨论畅谈、竞赛、表演、宣传等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首先,我借助其好动性,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组织学生演练报火警;其次,借助其好奇性,运用情境教学法,在校园中模拟火灾现场,组织学生开展形式新颖的逃生体验;其三,借助学生的好强性,采用任务驱动法、评价激励法,给每组学生设置任务,通过小组竞争,激起学生的求胜欲;最后,借助学生记忆力强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教育形式来学习灭火的方法,灭火器的使用。只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加深小学生对消防知识的理解,把理论知识变为直观易懂,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效能。

篇10

日常的公共安全教育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危机、保护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作用巨大。如何加强我国公共安全教育,完善公共安全教育体系,创新公共安全教育机制,探索公共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我国公众的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是当前我国治理公共安全问题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在加速进行,这一社会结构特点决定了中国社会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多样,公共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事实也的确如此,现阶段,各种影响公共安全的事件大量出现,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由各种传染病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民众健康,食品药品卫生事件不断曝光,安全事故总量居高不下,社会安全形势严峻。各种安全问题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以自然灾害为例,2008年以来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7亿人受灾,死亡和失踪88928人,紧急转移安置2682.2万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547.5亿元。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发生的频度和造成的损失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复杂的高风险社会。

面对因公共安全问题引发的高风险,加强公共安全教育是必须做的基础性工作。其意义在于:

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有助于预防事故灾害的发生。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可以增强公众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增长安全知识,从而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灾害的发生。

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因公共安全问题带来的损失。一方面,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可以提高救援人员的技能,增强救援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可以使被救援人员运用良好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积极自救,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害。

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是应急管理有效运行的基础条件。应急管理的成效依赖于多种力量的协同配合。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政府应急部门、各种救援力量、其他参与者和被救援群体各自的专项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意识和技能,提高应急管理的有效性。

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是形成良好的公共安全文化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公共安全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通过教育,可以转变人们关于公共安全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完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为公共安全管理步入良性轨道奠定基础。

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有助于提高公共安全的研究水平和技术水平。通过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和扩充研究机构,可以壮大公共安全的研究队伍,增强研究能力,提高公共安全的技术水平。

我国公共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各种灾难发生的数据统计和公众在灾难产生及救援中的表现来看,我国公共安全教育严重滞后于现实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立法不完善。当前,我国关于公共安全应对的法律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但是关于公共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却不健全。我国目前没有关于公共安全教育的统一立法,教育法规中对公共安全教育没有作出相应规定,而其他法规只作出了原则性规定,缺乏对公共安全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和标准,完善的公共安全教育的立法体系尚未形成。

机制不健全。没有相应的财政投入和其他资金筹措的相关规定,资金投入不足是公共安全教育不完善的重要原因,奖惩激励机制的缺失不能充分调动政府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公共安全教育的积极性,而监督评价机制的缺失使得公共安全教育只停留在简单的低水平上。

教育体系不完善,覆盖不全。完善的公共安全教育应该是一个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系统。我国公共安全教育没有形成针对各种层次和对象的完善的体系。一是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和大学在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二是专业生产的公共安全教育培训欠缺,尤其针对农民工的教育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农民工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频繁。三是社会公共安全教育不完善。特别是对农民、老年人、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及其他游离于组织之外的群体的公共安全教育针对性不强,效果不好。

教育资源缺乏。从事公共安全教学和研究的人员少;教材类型数量少,而且质量不高,尤其缺乏通俗易懂的普适性教材;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展馆不多;在专业设置上,我国高等教育中涉及安全的专业设置主要是技术和工程方面,没有公共安全教育的专业;专门的研究机构不多,研究成果少、层次不高;在社会资源方面,由于我国的保安公司主要由公安机关独家经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共安全社会组织的发展,使得公共安全教育的社会资源匮乏。

教育方式手段落后。现在的公共安全教育很多还是以知识介绍为主,照本宣科,缺乏体验性、情景性的教学活动,更缺乏相关的实战演练。

非制度化。由于缺乏相关的硬性规定和监督评价机制,我国的公共安全教育呈现出一种事后性、应景性、补救性的非制度化状态。

我国公共安全教育滞后的结果就是公众整体的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危机意识,缺乏安全知识和技能,这使得各种安全事故的预防难度增大,安全问题发生时不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如何加强我国公共安全教育

公共安全问题的治理要做到监管、救援与教育协调发展,而教育更是具有全局性、基础性作用。

完善立法体系。公共安全问题的预防和应对都需要法律作支撑,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的公共安全教育法规,统一对公共安全教育的主体、原则、内容、职责、标准、保障等做出具体的规定。在这个法规统领之下,再完善其他专项法规中的关于公共安全教育的规定,形成完善的公共安全教育法规体系,为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奠定法律基础。

加大公共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公共安全教育应该纳入国家教育培训的范畴,建立相应的资金保障机制,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确保在公共安全教育研究、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基地建设、教材编写等方面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形式资助或参与公共安全教育,拓宽公共安全教育的资金来源。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教育体系。一是要建立健全以中小学为主的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统筹安排,从教学时间分配、教学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创新、监督和评价等方面建立相应机制,确保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取得实效,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二是要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的社会教育体系。应当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容易被接受的教育形式。三是要建立健全以行业为主的专业安全教育体系。要根据行业特点,进一步完善消防、交通、卫生、化工、矿业、建筑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教育体系,特别要注重加强这些行业中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四是要建立以突发事件应对为主的应急管理安全教育体系。要加强政府应急管理、预报预防、救灾救援等部门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指挥调度、组织调动、预测预报、抢险救援方面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志愿者和其他非政府组织成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参与救援救助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推进公共安全教育社会化。一是要发挥媒体的作用,确定媒体在公共安全教育的职责任务,对媒体参与公共安全教育宣传作出硬性规定。二是要鼓励企事业单位、学术团体、群众组织、行业协会等积极参与公共安全教育。三是要积极发挥安全防范企业在公共安全教育中的作用,要求它们在搞好安全服务的同时注重公共安全教育的普及。四是要积极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推进公共安全教育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进校园等活动。

加强和整合教育资源。一是拓宽师资队伍来源渠道,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开设公共安全及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二是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三是建立相关的教育基地和展馆,拓展教育平台。四是积极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借助社会力量,推进公共安全教育社会化。五是编写、制作和开发相关的教材、宣传资料、软件等等。六是整合现有公共安全教育资源,发挥教育合力。

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多采用教育对象喜闻乐见的形式,少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不断创新教育方法。特别要注重加强演练,提高教育的实战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篇11

0引言

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是煤矿企业一项严肃、认真、重要的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关乎煤矿职工队伍安全素质提升、关乎矿井安全生产和效益保障,关系到职工个人的人身安危和经济收入,同时也是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严格贯彻的具体体现。但在当前煤炭市场疲软、经济形势下行影响下,受经济收入和外界因素等影响,部分职工存在工作焦虑、工作情绪不稳定等情况,致使工作过程中易出现精力不集中、安全意识降低等情况出现,这是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受上述因素影响,也造成部分职工虽然在接受安全教育培训,但是安全意识未深入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安全意识也未得到有效提高。再者就是煤矿在安排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时,可能存在的片面追求办证效率、制度落实不严格、督查考核走形式等问题,也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不能较好开展的原因。在这种形式下,如何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成效、如何更加有效开展各项培训工作、如何切实提高职工安全意识,远离“三违”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者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1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有4个方面:①煤矿企业主要领导对安全培训工作关注不够,对“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就是重大隐患”、“安全意识提高就是经济效益”认识深度不够;②煤矿企业相关管理单位领导对培训工作不重视[1],存在管理松懈、要求不严、督导考核不到位、工作开展不扎实现象;③基层单位领导重生产,轻培训,对培训工作支持力度不够,配合不够密切;④部分职工自身对安全培训重要性认识不够,把培训当成一种负担,不愿意主动参加培训,从内心抵制安全培训工作[2]。(2)培训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对制度涉及的具体条款、要求执行力度不够、执行不严格或未按照制度要求实施。如:做不到文件规定的脱产培训;不能按要求定期召开培训会议或即使召开也多是流于形式;按照安全培训要求需教考分离的,实际流于形式等。(3)实操基地不完善。缺少实操基地,很多工种不能进行实操,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密切,影响培训效果。(4)教师责任心有待提高。教师教案更新不及时,敷衍应付[3],照本宣科,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培训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不论什么工种,培训内容都是统一内容[4]。

2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成效提升的对策

(1)管理者重视、强化协调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根本之路。管理者重视、强化协调是煤矿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组织保证,也是确保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根本。为此,在每期安全教育培训开班之初,做好与各单位的沟通协调,确立合理的专业课程、培训流程、年度计划内需培训人员和教师队伍安排是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完成的先决条件;同时,管理者的支持,也是各项培训政策得以落实的组织基础。(2)健全制度、完善体系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基础保证。完善的制度、健全的体系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5],目前各矿井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方面已基本健全,体系也基本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的诸如制度仅以文件下发后,未组织有效学习、考核或未采取较为透明的如悬挂牌板、组织宣传、明确各项流程等方式贯彻落实或制度、体系更新不及时,与当前形势不适应等问题。因此,不断梳理、完善现行制度,明确职责,及时更新体系是确保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3)创新授课、加强实操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必然举措。传统的“黑板+粉笔”、“教案+照本宣科”等的授课方式[6],已不能满足当期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而“PPT+投影”的授课方式,易存在课件内容缺乏新意、动态体现和趣味性不足等问题,另外实操方面:缺乏长期性场地、实践和可操作性的设备及组织人员、政策性鼓励等因素,致使部分实操练习难以实现也是当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因此,创新采用“案例+动画演示+制度解读+趣味讲解”和充分的代入或引入互动式的授课方式[7],配合合理的实操练习、实操比赛等组织活动,是提升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必备举措。(4)加强监督、严格考核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有力保障。措施的实施需要严格的督促、考核,为确保教学质量,引进工程管理科学的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概念是很有必要的[8],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督查考核单项,明确各项教学管理细则,与职工收入相结合,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强化思想理念与职业操守责任制,明确管理过程侧重点、及时兑现各项奖惩,将是保证安全培训教育的有力保障。

3建议

(1)坚定领导、强化协调、积极引导。管理者重视是安全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9],因此,矿井的培训工作要首先有主要负责人定期组织召开培训工作例会,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对不支持培训工作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表现好的单位或学员表扬奖励,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提高基层单位管理者对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负责培训单位要加强与基层单位管理者的沟通交流,争取基层管理者的支持、配合,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另外,培训教师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引导[10-11],让学员从内心真正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学员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严把教案审核,积极沟通交流,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由于每期培训的对象、工种都不一样,负责培训单位要及时与授课老师沟通交流,让老师提前了解当期参培学员的基本情况,合理选择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案,并要求当期培训教案提前报送负责培训单位审核,确保教案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内容新颖、切合实际。(3)认真开展教学评比,加强后期跟踪考核,检验培训效果。当期培训结束组织参培员工对授课老师进行评比打分,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评定为优秀的授课老师给予适当物质或精神奖励,激励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对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认真落实,不断完善培训管理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对当期培训学员,通过每周基层单位学习会结合现场提问的方式进行重点抽查,检验培训效果。(4)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安全意识,提升全员素质。安全培训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岗位操作技能上,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主保安意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12]。同时,在做好一般工种、特殊工种培训的基础上,按照“抓系统、系统抓”的原则,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的培训,分系统、分专业组织对班组长、质量验收员、安检员等与安全质量密切相关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岗位操作技能,为安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结语

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是关乎矿井安全生产的一项长效机制,必须长期开展、持之以恒,才能为煤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另外坚持安全培训教育就是矿井经济效益的理念不动摇,是企业有效落实煤矿安全培训教育的根本之路。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马丽.浅谈煤矿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9):281.MaLi.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incoalminesafetytraining[J].EducationTeachingForum,2015(9):281.

[2]陈伟伟.煤矿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3):126-127.ChenWeiwei.Theexistingcoalminesafetytraininganalysisofthe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J].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ManagementandTechnology,Quarterly,2013(3).126-127.

[3]张立忠.浅析煤矿安全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37.ZhangLizhong.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coalminesafetyeducation[J].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ManagementandTechnology,Quarterly,2015(1):37.

[4]屠红勇.浅析煤矿安全培训存在问题与对策[J].云南煤炭,2006(2):51-53.TuHongyong.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coalminesafetytraining[J].YunnanCoal,2006(2):51-53

篇12

2安全教育培训模式探讨

针对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为低年级与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其他科研人员,对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采用多层次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实施,进行安全思想、安全常识、安全技能、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和培训。

2.1课堂培训课堂教学是最正规的一种安全教育的教学方式。以安全培训教程为基础教材进行课堂培训,系统讲解实验室安全知识。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对所学安全知识能有一个非常系统、全面的概念,并展开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2.2举办讲座相比课堂培训而言,安全讲座具有专题性,可以在安全课程中选取某一个专题进行细致讲解,例如以危险化学品为主题,通过案例分析法,指导如何应急处理,或以消防安全为主题,宣讲火灾避险及逃生的相关知识。这种教育方式可操作性强,重点突出,生动感人。

2.3安全实战演练安全实战演练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说教方式,更有利于增强师生参与的热情和成就感,提高安全教育活动的效果,培养应急处理能力,掌握在危险中逃生、自救和救护的基本技能,从而保障实验人员在事故中受到尽量小的伤害。具体的实战演练可以模拟化学品泄漏进行人员疏散演练、模拟中毒急救措施掌握心肺复苏等必备技能、模拟火灾现场开展消防器械的演练,包括灭火器和消防栓的正确使用等。对于实验室常规的规范操作,教师可以进行亲身示范,如防护用品的正确选用与佩戴、水电设施及仪表的操作程序等。

2.4仿真实习仿真技术可以设定实验室或实际工厂不可能进行的各种事故和极限运行状态,例如在进行合成硫化促进剂这一典型的间歇反应的仿真模拟中,如操作不当,就会遭遇“反应器爆炸”。因此通过仿真实习,可以模拟真实场景,“安全”展示现实中的不安全因素,体会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3教育培训考核体系的建立

考核体系的建立,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考试、考核范围,促进提升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

3.1必修学分制将实验室安全教育设为部分院系的必修课,以算学时、记学分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安全培训课堂和安全知识讲座,将实验室安全教育逐步纳入常规教学工作中。此外,还可定期在新生入学、实验室开课、课题开题时进行其他形式的安全教育,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3.2实验室准入考核制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在国外很多高校已经运用得相当普遍和成熟,国内部分高校也正在推行。根据实验室发生频率较高的事故,以及存在安全隐患较为严重的问题,对应安全培训教程的内容,编写了一套内容丰富的试题库。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学生对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有比较深刻的把握和有较全面的安全对策后,参加试题库随机测试,设立75分合格标准,作为进入实验室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在开始课题研究的实验工作之前,提交由导师签名的安全教育报告,内容包括水电气设施、实验中所用化学物质的用量及与危害性相关的基本性能参数、试验装置与化学药品潜在的危害性分析、个人防护措施、可能遇到的意外事故处理等,保证对所研究课题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充分的预防准备。

3.3实际操作技能考核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基础。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可以设定一个标准,以操作完成的程度和质量评定分数。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题可以源于安全培训教程内容,设置化学试剂分类、三废处理、割伤灼伤等事故的应急处理以及基本设备仪器的操作等内容。

篇13

关键词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8-0117-02

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占据较大比例,师生较长时间使用实训设备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存在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尤其在机械类实训教学中更为多见,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危害更加重大。而相比较巨大的设备投入,机械类实训基地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的投入和研究显得相对薄弱。

一、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概况

1.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一线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实训是机械加工类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其教学质量决定了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基础水平。在指导实训的过程中,安全管理直接影响着实训教学工作的质量,更直接影响到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应当引起实训教师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不容忽视。

2.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特点。按照机械类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实训教学包含:教学实训、生产实训及企业顶岗实习。教学实训每学期安排的单一工种的实训,如金工实训,教学内容以车、铣、刨、磨、钳、焊等基本技能训练为主。还包括数控车、数控铣、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心等。

生产实训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是将学生安排到工厂车间,在生产一线跟随工人师傅边劳动边实习,将各工种岗位都轮换实训。有产学研条件的学校,一般安排学生在教学工厂轮岗实训,通过每周之星、鼓励表扬、展板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效果较好。但是由于教学工厂的生产任务重,担心出安全事故,企业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学校指导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

企业顶岗实习一般安全在第六学期,企业按照各岗位的不同,安排学生先实习后考核,然后让学生独立操作,实训结束考核优秀者,大都被企业录用,签订就业协议。

二、实训基地安全现状分析

1.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地方对高职院校实训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学生人数增加,实训室的开放时间和使用效率不断增加,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完整的、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教学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和学生管理制度等。管理工作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现象严重。为使学校实践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应尽快制定实训安全条件和安全操作的标准化文件,制定实训安全管理全过程的各项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并在管理中严格贯彻执行。

2.安全意识淡薄。高职院校中,尤其是初进实训室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机械加工设备和大型精密仪器,对设备有极大的新奇感,缺乏实践锻炼机会,而且安全意识薄弱,有的学生还没听老师讲清楚或干脆不等老师讲完就盲目动手操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的安全意识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在实训中容易出现操作失误,既可能导致人员受伤,也可能使机器受到损坏,势必对实训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实训安全是关系到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实践教学是否能顺利进行,国家财产能否避免损失。因此在实训过程中,必须加强实训安全意识,培养学生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保证实训安全进行。

3.安全教育不重视。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实训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制度,是否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的认识和态度,没有相关的制度保障。在实际实训过程中,事故的发生往往就是学生对安全防护的认识不足,或遇到紧急危机时处理能力不足造成的。安全其实是一种习惯,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要不断归纳总结学生实训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实训安全实效。

4.专业技术指导力量不足。实训指导教师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担负着实践教学、安全责任和设备维护管理的任务。目前大部分学校采用实训分批制和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但一位实训指导教师仍然无法实时观测到每位学生的安全操作行为。

三、加强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1.规范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实训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图1),加大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将工作落实到点到位。

2.加强实训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教育和培训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预防性工作,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解、安全政策的宣传、安全案例的警示、安全措施的认识和理解,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动性,防患于未然的过程。学校应该把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工作之中,安全技术知识编入教材,进入课堂,作为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正常的考试和考核范围。

3.加强过程管理。高职院校机械类实训基地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生产企业,将“5S”现代企业管理观念教育与学生实训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实训教学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从而提高实训的安全性。具体内容和目的见表1。

4.构建实训基地安全工作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工作平台。国内的实训安全管理已经逐渐加强,但是和国外的安全管理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缺乏对实训室安全细节上的规定,缺乏生动的教材和宣传方式。

(1)网络课程。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方式不断变革,网络课程使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构建机械类实训基地安全管理的网络课程,不仅能使更多的人享用宝贵的教育资料源,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相当大的帮助。

(2)微信。数字时代的技术革新和市场需求不断生成新的传播形式,人们获取信息的终端已经渐渐地从个人电脑移到智能手机。面对学生群体对信息的获取习惯,将实训安全制度、实训安全操作、案例视频短片等互联网化,通过微信将内容推送至关注公众平台,将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打破课堂教学及学时的限制,促进教学的弹性化。借助微信平台使学生能时刻感受课堂的存在,通过朋友点赞、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3)微课。微课作为短小精悍的视频教程,让学习有了更大的自主权,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在实训教学中,把实训的安全知识、实训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使师生共同走进课程,思考和领悟课程,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将微课融入到网站和微信平台,让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并提升了教学的互动性,使教与学更加的灵活和有针对性。

通过实训基地安全管理改革,提高师生安全责任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为实践教学的安全进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邓林兴等.高职机械类生产实训管理模式的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13,(3).

[2]李杰.高职院校机械类实训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8).

[3]曾彦.高职数控实训不容忽视安全防护教育[J].学术交流,2011,(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