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论卫生的重要性

论卫生的重要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2: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论卫生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论卫生的重要性

篇1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深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校园一社会协奏曲的主旋律。目前,中专生就业难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以致很多中专学校招生困难。那么学校应正确分析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增强学生就业竞争意识,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笔者认为:卫校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卫生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1从基础教育看一些学校把教育重心和培养目标都放在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上。社会、学校、家庭把分数和升学率作为检验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学生以分数排名次,教师以学生考分分优劣,学校以升学率作为等级。教学中完全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结果培养的学生只懂理论不会实践,只学书本,不问社会。

1.2从中专教育看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丰富扎实的医学基础专业知识,又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办学条件的限制,一个教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个实验室的教学模式仍然占统治地位,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1.3从医学类就业趋势看医学类专业初次毕业生就业率一般在90%以上,如基础医学、护理、检验、临床药学、中药学等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95%以上,而公卫医学等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足50%。经过多年的不断培养和补充,城市的医疗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的还出现了饱和或超编,个别医院甚至人满为患,导致医学类毕业生就业难。

1.4从医学教育结构看去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布了《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该纲要规定医学教育今后的发展方针是: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本科一教育,面向农村发展医学高等专利一教育,使现有大量中专或中专以下卫生人员的县、乡卫生机构医学人才学历水平达到专科一以上,逐步减少中等医学教育的规模,取消中等医学教育中的临床医学类专业纲要颁布后,卫生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更严竣的考验。

1.5从医学专业结构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等医学教育中有些专业明显老化而失去生命力,已不适应医学了和业技术发展的需要,降低了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导致就亚面很窄。同时,学生毕业后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尚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这也是卫校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

1.6从学生的择业观看:当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中专毕业生“统分统包”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中专毕业生“自立择业”的就业制度转轨时,大中专毕业生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困难的选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学生家长也为子女的就业而焦虑不安。仍然固守着“先国有,后集体,死活不去干个体”,“一次就业定终身,一招技术吃一生”等旧观念,更缺乏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对于自主择业很多人不能适应。

2中等卫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各地中等卫校在实践中虽然普遍感到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但对就业指导的理解还不全面,开展就业指导的情况很不平衡。有的地方和学校把就业指导仅理解为单纯的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和指导,忽视对学生进行就业理想、就业观、创业意识教育,在如何开展就业教育方面缺乏必要的宏观指导。因此,要加强中等卫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明确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2.1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就业教育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劳动用人制度改革的深化,“面向社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经成为新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基本特征,面对这种变化,学校在职能上要有一个大的转变,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全面提高就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教育活动。既不能试图恢复历史上“国家包分配”的做法,也不能将学生向社会一推了之,而应该及早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并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

篇2

创新思维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关乎的不仅仅是他们学习、发展,以及未来的价值,更关乎的是国家的繁荣昌盛。要理解创新思维对中学生的重要性,我们就要先了解创新思维的概念以及对中学生的意义,然后概括出其重要性。

一、创新思维的本质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能动地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外在有机联系,具有新颖的广义模式和结构的那种可以物化的高级思维心理活动[1]。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首先,创新思维既逻辑思维的结果,也是非逻辑思维的结果,逻辑思维是根据已经了解的知识,经过系统的逻辑推理而得出结论的一种思维,它能对创新思维进行调控和指导,从而得到正确的概念和创新想法。创新思维还取决于潜意识和显意识的统一。当显意识重新排列组合,可能就能产生新想法,同理,潜意识也能重新组合一些想法,也能创新,当然,没有显意识就没有潜意思,可以这样说,人们的感觉就是潜意识和显意识相互作用,而这些感觉是创新的重要因素。

二、中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特点

前面已经讲到,创新思维是一种重新组合的知识经验,并以此发现新的想法的思维程序。创新思维有四种基本品质,流畅性、变通性、精致性、独创性。这些品质中,流畅性代表思维的快慢,,变通性代表思维宽度,精致性代表思维深度,独创性代表思维新颖性。而一般我们评价思维的创新程度时,更看重创新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性,因为这两项更能够看出创新思维实质性的差异。总体来说,创新思维的特性中除了精致性是显著下降的意外,其余的一般趋势去稳步发展的,有研究表明,高二的学生灵活性相比以前有所下降,高三的学生流畅性会有所下降,而创新思维中最重要的衡量指标独创性,则一直稳步上升。四个特点受到的制约因素到高中后也更多。

三、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是影响中学生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与中学生交往的方式,以及父母本身的素养、性格,中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关注度等,均会对中学生产生巨大影响,总的来说,创新思维较强的中学生,其父母大多是知识分子家庭,素质及文化程度较高,这些父母比较看中孩子的家庭教育,有报道称,中国科技大学的其中一届少年班学生中,全班29人,有28位都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

2、学校教育。中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其创新性思维与教师态度、教师行为、课程结构、教育评价、同学关系、作息时间等都有联系,等中学生与同学能够和睦相处时,思维更加开放,这些学生往往学习积极,另外,老师的教学风格、责任心等也对其学生创新性思维有一定的影响,老师责任心强、教学风格活泼,其学生的思维越积极,教师的期望也是如此,对其学生期望越高,其学生取得的成功就越大。适合学生的课程以及评价标准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一定影响,若是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会损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学校教育评价和管理模式。若仅仅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是否优秀,十分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很多“坏孩子”的创新思维是很强的,不能忽略。此外,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评价方式,摒弃一些传统的封闭的教育理念,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其一套健康的、和谐的、鼓励的开放的管理模式和评价机制,包容学生的错误,发扬学生的长处,这样才能更加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4、社会文化。个体的发展一方面是由遗传控制,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由其所处的环境决定,前者仅仅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后者确实起决定作用的。在一种积极开放的社会文化中,其中学生在创新思维的流畅性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精神面貌决定了他的创新思维的成果,而一个传统封闭的社会文化很难培养出有着很强创新欲望的学生。

四、中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上面提到了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定义和影响因素,中学阶段作为人生中思维最活跃的阶段,也是人生中最叛逆的阶段,而且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其健康发展、积极创新,对我国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创新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可以从一下方面来看。

1、创新思维能加大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中学生的学习科目是丰富的,不仅仅体现在学科内部,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很紧密。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常常能和中学生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而中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如果我们帮助中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与学科相关的问题,并教会中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那么自然而然,就会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学生在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会有疑惑,会不断发问,这样会促进其努力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另外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奇思妙想,这样就又反过来促进了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众所周知,我国的学生往往是成绩分数理想,动手能力却不强的,原因就是学习和生活脱轨,所以加强创新思维是必要的。

2、有利于发挥中学生的聪明才智并实现其人生价值。创新思维,不像传统教育,注重提高成绩,创新思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发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意味着我国未来的建设又多了一个强有力的助手。并且未来的某一天,中学生也会需要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并也要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创新作为中学生宝贵的财富,能够帮助他们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3、创新思维能促进教育的发展。创新思维的教育是一种新型的、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教育方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传统教育只会传递知识而不会创造知识,我们应该积极寻求教育的新方法。实施创新教育,不但能可让学生创造出提高个人价值的新成果,体现创新教育的优越性,而且能够通过教育中学生创新的过程来促进教育的提高。在实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教育工作者不断的调整、反馈,最终我国的素质教育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4、为我国的未来培养人才。学生进入中学以后,随着见识的增大,知识的增多,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巨大变化。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现实理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显然,这个阶段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有研究表明,高智商人群,约占总人口比例的3%,若是按此比例的话,我国十几亿的人口,起码有300多万个“天才”,如果这些人都拥有创新思维,这是一群多么坚强的力量,多么优秀的人才资源!当然,对于更多的中学生,如果能实现创新思维的话,将会为我国提高多少智力资源?未来的世界,肯定远比现在更充满竞争,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有了创新思维这股伟大的力量,我国就能在未来充满风险的世界上安身立命。

结 论

创造性思维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股重要力量,战后崛起的日本、德国,无一不是靠创新来立足于世界的。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中学生必须要拥有创新思维,而不是仅仅掌握是知识。这关乎这其本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兴旺。

篇3

学生进入大学校园,高考的压力一下子就没有了,他们更加青春洋溢,思维活跃,正是想象力丰富的时候,如何把他们的想象力运用到英语学习中来,需要教师深入地思考和探索。英语学习,需要想象思维,想象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英语教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能促进想象思维的提高

1.概念整合理论概述

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是在心理空间(the mental space)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所谓的心理空间理论指的是一个参照结构的理论,是应用于被描述情景和描述情景之间的语言结构标准。概念整合理论之核心思想是概念整合是无可替代的普遍性认知途径,这个途径和类推、递归、心理构模以及概念的范畴化和图式化是一样重要的。它适合于认知过程的始终,无论在哪个思维阶段,概念整合的进程都是活跃的。

2.概念整合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概念整合理论适用于任何一种语言,我国的语言大师也阐述了概念整合理论在我国语言空间融合方面的运用。在概念整合理论指导下进行大学英语教学,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概念整合理论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该理论的普遍性与细微性,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3.概念整合理论对想象思维的促进

概念整合理论中,原概念整合存在的四个空间,其中包括两个是输入空间,其余是一个类空间和一个融合空间。由大量的背景框架共同构建起来的这四个空间,这个概念整合系统中还会有更多的输入空间存在,同时也可能会有更多的融合空间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概念映射不断展开,原来的两个输入空间重新结构而逐渐形成类空间,重新构架的任何一个类空间,都是有相对应的两个原型类空间的。而融合本身是从两个输入空间的结构映射达到而架构的第三空间。融合包含类空间中的类结构,也包含一些特殊的结构,也会包含一些输入空间不存在的结构。从输入空间到融合空间的映射是有选择性的。

这些关系决定了在英语教学中映射与融合的想象思维的发展与想象思维的运用,融合空间里的微小组合最终会被大量的常规模式整合后变成完整化,这样能促进英语学习中的微小积累,进行整合完整化,又进一步促进了想象思维的发展。在概念整合理论的扩展中,逐渐强劲的完善会不断地补充新的原则和新的逻辑,使想象思维的扩展可以没有疆界,这也体现了融合空间的无限扩展。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1.教师的引导

想象思维的发展,仅仅靠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够的,还要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有计划的、有重点的、有针对性地将概念整合理论渗入英语教学中来,以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来引导学生的想象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2.阅读的魅力

要提高想象思维能力,不仅要靠学习,更要有大量的阅读来作为消化理解的渠道和补充。阅读英文原著,探索英文原著所运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和逻辑思维形式对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是大有帮助的。而英文原著里所使用的特色语言表达形式也会丰富英语学习的内容。另外,英语阅读还可以更多地了解西方的文化和更多的风土人情,感受西方文化的美和魅力。

三、如何通过想象思维提高英语水平

1.加大学生英语读物的阅读量

教师有意识地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是提高英语想象思维能力的有力武器。阅读量的加大,不仅会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也会丰富学生的阅历和对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了解,而对英语读物的阅读,可以更深入地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而对于英文汉语言的翻译,更是提高学生想象思维的有效途径,特别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更能有效地刺激想象思维的发展,特别是英语与汉语之间的意译,更给想象思维空间插上了翅膀。

2.更多地参与英语为主题的活动

大学生更多地参与英语主题的活动,是提高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以英语为主题的各类活动中,大学生会在快乐中接受更多的英语语言习惯,比如,这样的特殊属性,就会启发他们的想象思维,而不会把“bike girl”直接翻译和理解成“自行车女孩”,而是通过英语的主题活动而正确地翻译成“一切不顾他人的举动”。

3.营造英语语言环境

要提高英语的水平,营造英语语言环境很重要,英语教师需要积极地给学生营造英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给自己英语学习以实践的机会,以便更好地把握英语的运用,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和语法能力。营造英语语言环境有很多种方式,建立英语角、开办英语沙龙、举行英语表演、各种演讲比赛、各类英语游戏等活动,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外企进行实习等多种渠道,另外,英语教师还可以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和课堂形式,给学生更多的英语语言表达机会,只要用心观察、悉心探索就一定会找到更好、更快的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途径和方法,来充实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

通过对想象思维的培养,多数学生都能大幅度地提高英语水平,想象思维可以使学生更加明晰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并从中了解到更多的英语知识以外的其他理念。为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拓宽渠道,为学生文化的交流和以后进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4

一、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我国的发展脚步在不断加快,小学教育制度在发展和变化中不断完善成熟,其教育意义和教学目的也在不断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学者需要加大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视程度,从传统的教学框架中寻求创新,找到适合新时期学生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让小学数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效果逐渐加强,这个过程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属于比较重要的研究项目。

数学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数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开发自身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更好地适应生活,从数学问题中找到突破点,这样的数学教育才是有价值有效果的,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与之不同,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本质价值,这是急需要改善的内容。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逻辑思维的同时可以找到自身的创新突破空间,不断深化自己的学习内容,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就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性知识理解能力,而小学生在这方面的实际能力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与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客观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拥有良好的思维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出现巨大的难题,只有尽可能地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思维创新发展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二、数学基础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

1.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培养创新教育理念

学生在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才是最主要的,这个理念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有明显的改变,教师不再是学生的领导者,而是为帮助引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去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能比拟的,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要想完成教学模式的改革,就必须先进行师生关系方面的改革,让学生重新认识教师的职责与教学理念,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小学数学教学,这样才能为培养创新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打造良好的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

教师要想促进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的能力,就必须尊重学生自身的发展与能力,不能做出片面的理解和认知,在教学课堂中尽可能地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中,教学内容所涉及的问题相对比较广泛,答案与解题思路大多都不局限在唯一的情况中,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必须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出创新思维的习惯。

3.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小学阶段,学生对学习内容与学习知识掌握的最佳途径就是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融入学习中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加数学教学活动的次数,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际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更好的理解数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学习思维的同时找到自身的发展方向,有更广阔的发展之路。

4.教学内容的新时期有效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动,修改了传统的教学路线和培养模式,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灌输型,而是重在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需要多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良好的把握,对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有准确的掌握,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会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限制学生的发展。在改进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注意课堂安排的改善,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让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更好的帮助。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这个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必须有的能力,以新课程教学改革为教学核心,不断加大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程度,让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不断凸显,让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数学中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不断总结研究的方式让这项研究内容有更广阔的前景。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1)11-0006-02

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但也要注重观察力、直觉力、数学想象力的培养。特别是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长期直觉思维得不到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为数学是枯操乏味的,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取得成功的必要信心,从而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过多地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培养直觉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对数学觉思维的认识

简单的说,数学直觉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数学对象(结构及其关系)的某种直接的领悟和洞察。

直观与直感都是以真实的事物为对象,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直接获得的感觉或感知。例如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概念、性质的界定并没有一个严格的证明,只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感知而直觉的研究对象则是抽象的数学结构及其关系。庞加莱说“直觉不必建立在感觉明自之上感觉不久便会变的无能为力。例如,我们仍无法想象千角形,但我们能够通过直觉一般地思考多角形,多角形把千角形作为一个特例包括进来。”由此可见直觉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活动,没有具体的直观形象和可操作的逻辑顺序作思考的背景。从思维方式上来看,思维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长期以来人们刻惫的把两者分离开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从来就不是割离的。有一种观点认为逻辑重于演绎,而直观重于分析,从侧重角度来看,此话不无道理,但侧重并不等于完全,数学逻辑中是否会有直觉成分数学直觉是否具有逻辑性,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人们对各种事件作出判断与猜想离不开直觉,甚至可以说直觉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数学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是人们对生活现象与世界运行的秩序直觉的体现,再以数学的形式将思考的理性过程格式化。数学最初的概念都是基于直觉,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问题解决中得到发展的,问题解决也离不开直觉,下面我们就以数学问题的证明为例来考察直觉在证明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个数学证明可以分解为许多基本运算或许多“演绎推理元素”,一个成功的数学证明是这些基本运算或“演绎推理元素”的一个成功的组合,仿佛是一条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通道,一个个基本运算和“演绎推理元素”就是这条通道的一个个路段,当一个成功的证明摆在我们面前开始,逻辑可以帮助我们确信沿着这条路必定能顺利的到达目的地,但是逻辑却不能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些路径的选取与这样的组合可以构成一条通道事实上,出发不久就会遇上叉路口,也就是遇上了正确选择构成通道的路段的问题。庞加莱认为:“即使能复写出一个成功的数学证明,但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证明的一致性,这些元素的顺序比元素本身更加重要”。笛卡尔认为:“在数学推理中的每一步,直觉力都是不可缺少的。就好似我们平时打篮球,要靠球感一样,在快速运动中来不及去作逻辑判断,动作只是下意识的,而下意识的动作正是在平时训练产生的一种直觉”。

二、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扎实的基础是产生直觉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是情感教育下的产物之一,把知情融为一体,使认知和情感彼此促进,和谐发展,互相促进。

1、直觉思维不同于逻辑思维,直觉思维是综合的而不是分析的,它依赖于对事物全面和本质的理解,侧重于整体上把握对象而不拘泥于细节的逻辑分析,它重视元素之间的联系、系统的整体结构,从整体上把握研究的内容和方向观察是信息输人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中学数学教学中图形的识别,规律的发现以及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等都离不开观察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篇6

遥感是指的一种不用接触的,距离很远的探测技术。在目前技术手段下,一般指的是运用传感器或者遥感器对物体发出电磁波以及电磁波的辐射,利用电磁波与辐射的反射特性,而探测出物体的形态位置还有特征。随着目前我国对遥感影像的处理与分析的不断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单单只是利用波谱信息传达、描述物体已经远不能满足当下时代对遥感应用的需要,另外,纹理特征作为遥感影像的重要记录信息之一,对于遥感影像的分类识别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可以运用遥感这一技术,通过探测水利工程建筑,来直观了解建筑施工的成果与问题所在,通过建筑的纹理特性来提高遥感技术的准确性,提高探测效率。目前遥感技术的发展,也不再只有单单的电磁波与辐射,如今还有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光等这些光波长不同,所研究的物体也不同,通过不同波段的数据信息,加上科学的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对水体,植被,水土流失,水质,地质进行方便快捷的监控管理,一旦发生意外,可以在最短的时间获得信息来源,进而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将损失减到最小。遥感技术操作简单方便,我们可以随时对水利工程进行监管,能很好地预防灾害发生,做到有备无患。

另外,分形理论是非线性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该分支相比其他非线性研究中是属于比较活跃的一类。分形理论的数学基础是几何分形学,分形的概念最先是由美籍数学家本华?曼德博提出,分形理论的最基本特点是能够用数学方法进行描述客观事物,还能根据分数维度的视角来看待客观事物进行描述与研究。分形理论是当下十分流行和风靡的新理论,他的活跃给客观事物带来不同角度的多种看法。分形理论主张我们跳出一维的点线,二维的平面,三维的立体甚至四维空间的时空模式,跳出这些传统的思维方式,运用更加接近实际的有着真实属性的理论,还有更接近真实复杂系统的状态描述,以及能够更符合客观事物的理论,分形理论的这一重于事实的特点有着他独有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运用分形理论基于具体事实的特点,能客观、局部地认识事物。自然的大部分事物都存在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与不平衡性,分形理论要求我们从实际的角度出发,不同于其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具体事物抽象化,通过创建理想模型来进行解决问题的理论方式,分形理论有着从事实角度出发,洞察隐藏在混乱结构中的精细内容。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探测会很需要这种切合实际的理论,洞悉问题的实质,从而更好地方便我们解决问题,看透问题的本质才能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方式,提高解决问题效率。

二、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目前来说,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还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我国技术限制下,目前也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统一的健全的体系。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也逐渐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也不全是有利的作用,也会带来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负面影响。对任何工程项目来说,都是有利有弊的,我们要针对所带来的问题进行应对处理,找到可以缓解问题的应对措施。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生态影响型的一种建设项目,我们更要注意进行对工程建设的监管,特别是如果水利工程建设处理不当,便会对项目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对水利工程项目的论证和预测这些都不能少,我们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要更好的地利用水资源,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对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水利工程建设与其他工业建设相比,有着很多不同的特点,工业建设相对来说比较集中,污染范围也比较小,而水利工程一般需要建设的范围广,污染治理较为困难,影响面也比较大,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所用人力物力又多又繁琐。其次,水利工程施工期长久,一般都需要17年,因为其工程浩大,施工越久,对环境的影响也就越大。水利工程选址也一般在山区,山区内的地理环境复杂,有较多树跟土,水利工程的建设很容易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

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我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进行。

(1)整体性原则,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涉及解决和协调水利工程建设与周围环境的问题,包括各分项目与各单位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还包括各项所有产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各项建设单位与各个单项工程,都要求统一地整体地进行全面评价。

(2)综合性原则,在评价工作中,不仅要考虑社会环境,还有对生态环境影响与生活质量影响,要综合全面进行考虑。

(3)战略性原则,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从战略性原则上出发,考虑水利工程建设与所在地区开发战略相一致,水利工程开发内部工作的合理性。

篇7

选择本科专业为首都医科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学生(含本科在读、研究生在读和已经工作的学生),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有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状况。2012和2013级的本科生虽然尚未开设卫生事业管理学的课程,但是从大一开始就接受了管理学等基础课程的教育,并且在平时通过专业教育、社会实践和专家讲座等形式接触过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研究主题,因此在调查问卷中列出不同的教学专题,调查这部分学生对不同专题的学习兴趣和重要性的认识。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共4个年级114人,发放问卷114份,回收问卷104份,其中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70%。由于有效回收率较低,故补充调查了在校研究生中本科同样就读于首都医科大学、且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14人,回收有效问卷14份。采用邮件方式调查毕业生,计划调查30名毕业生(相当于在校生一个年级的人数),考虑到邮件调查的回收率较低问题,共计向已毕业的学生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27份。

1.2调查方法及内容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意愿对于构建知识体系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将调查对象分为不同的教学层次,通过问卷调查采集调查对象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评价,对主要教学内容的感兴趣程度评价和重要程度的认知。

1.3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调查数据使用Eidata3.1、Excel和SPSS19.0软件录入统计分析。将2013和2012级本科生分组为未学过该门课程的在校生,共37例;2011和2010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分组为已学过该门课程的在校生,共57例;将已毕业工作的学生分组为已学过毕业生,共27例。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重要性和感兴趣程度的评分采用方差分析,检验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

基本情况调查对象中,男生42人,女生79人,分别占总数的34.7%和65.3%。毕业生、研究生、本科2010级、本科2011级、本科2012级、本科2013级分别是27人、14人、19人、24人、19人、18人。

2.2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理论体系的评价

本调查结果显示,51.3%的学生认为卫生事业管理学理论体系清晰,38.9%的学生认为一般,仅有9.7%的学生认为不清晰。

2.3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感兴趣程度

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感兴趣程度调查中,50.4%的学生认为有兴趣,而认为一般、没兴趣的学生分别占30.1%和19.5%。

2.4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

教学内容的评价基于调查对象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及教材的权威性,调查中,章节的名称依据卫生部“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卫生事业管理学(第2版)》和《卫生事业管理学(第3版)》中的名称。通过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各章教学内容逐个评分其认为的重要程度和感兴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未学过卫生事业管理的学生对部分章节的重要程度和感兴趣程度的认知差异较大,感兴趣程度比重要性程度普遍低10~20分。他们认为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是卫生事业管理基础理论,重要性评价88.6±11.6;最不重要的是中医药管理,重要性评价77.3±14.3。最感兴趣的是卫生工作方针,平均值83.4分,但标准差为105.2;最不感兴趣的是初级卫生保健,兴趣值评分68.1±19.7。未学过的在校生对卫生政策和医疗保障两章节的感兴趣程度明显低于已学过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已学过卫生事业管理的在校生对于各章的重要程度和感兴趣程度的评分比较接近,认为最重要的是卫生改革进展和卫生管理基本理论,重要性评分分别为87.8±13.7和87.1±14.1;同样重要的还有医疗保障和卫生政策,重要性评分分别为86.6±13.3和86.5±11.4;最不重要的是中医药管理和医学教育与科研管理,重要性评分分别为74.9±16.6和77.8±17.2。最感兴趣的也是卫生改革进展,重要性评分85.2±16.2;最不感兴趣的是中医药管理,兴趣值评分71.4±19.6。已毕业并参加工作的学生对不同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感兴趣程度的评分比较一致,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和最感兴趣的都是卫生服务质量,重要性和兴趣值评分分别为90.4±8.2和89.6±8.5,明显高于在校生的评分;重要性和感兴趣程度最低的都是中医药管理,重要性和兴趣值评分分别为63.1±21.4和62.4±16.3,评分明显低于在校生;毕业生对卫生信息管理和医学教育与科研管理两章节的评分也明显低于在校生。

3讨论与建议

3.1对于认知状况评价的意义

综合建构主义和行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知方面的学习可以分为机械式学习与建构式学习两大类。机械式学习的本质是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学生并没有深刻理解文字符号的实质内涵,其生理过程是联想与短期记忆。建构式学习的本质是个体获得有实质意义的文字符号,并与原有的知识体系相结合,建构成有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进行建构式学习的先决条件包括:第一,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第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基本知识的储备;第三,学习者必须具有建构式学习的意愿,即有积极地将新旧知识关联的倾向。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知识构建要素解释,教师的主要功能应是在学生能够有意义地学习新内容之前,为他们“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搭建桥梁的意愿,在良好的学习动机之下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3.2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教学目标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研究与正确的政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研究中国及世界各国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等。卫生事业管理学来源于卫生管理工作的实践,而又反过来对卫生事业管理实践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一方面,它需要综合运用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多学科知识,在课程设置、教学中必须兼顾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的相关课程;另一方面,卫生事业管理教学的存在价值在于实际应用。

3.3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状况

整体来看,学生对各章节内容的感兴趣程度普遍低于已经意识到的重要程度,而且对于内容亦有侧重,例如普遍对中医药管理不重视,比较重视卫生管理基础理论和卫生改革进展,这表达了学生对理论基础重要性的认同,对目前卫生领域内时事进展的关心以及迫切需要与时俱进的理论知识的愿望。从不同教学层次的学生来看,未学过卫生事业管理的学生对大多数专题的重要程度和感兴趣程度的认知差异较大,对卫生事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卫生政策、卫生规划等章节,他们都能认识到内容的重要性,但是兴趣相对较弱,对卫生政策和医疗保障两章节的感兴趣程度明显低于已学过该课程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对卫生组织、卫生工作方针、初级卫生保健等重要的内容也缺乏认识,看到标题感觉不知所云,也不知道对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已学过的在校生比较重视的内容都是卫生改革,重要原因是高年级在校生对基本理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希望通过课程教学获得更多前沿信息和改革进展。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和最感兴趣的都是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其次是卫生政策、卫生应急管理和医疗保障,这可能与多数毕业生就职于医院有关,毕业后对各章节教学内容在实际工作岗位的实用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篇8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5.088

医务人员进行严格的手卫生是一种可行性最强、重要程度最高并且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措施,已经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对于医务工作人员来说,做好手卫生工作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的关键环节,其中洗手就被认为是十分必要、最为简单、最易实现的一种预防和控制病原体进行传播的手段[1]。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涉及到的急救处置越来越多,其潜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亦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同行们的关注。院前急救经常存在病情危急、人员少、责任大、任务重、时间紧等情况,与此同时,手卫生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笔者于2011年1-6月对所在医院急诊科参与院前急救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参与院前急救的护士84名,工作年限至少1年以上,均接受过手部卫生知识培训。本组共接诊患者84例,其中接触患者破损皮肤或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24例,实施院前急救处置312项,涉及测血压、测体温、心电监护、心电图检查、吸氧、吸痰、清创包扎、夹板固定、气管插管、心脏按压、服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

1.2 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为急诊科医院感染控制小组成员,均经过标准培训,熟悉各项手卫生指征和调查内容,保证观察标准及资料统计的完整及一致性。依据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方法,使用消毒液擦手为依从。调查人员采用跟班方式现场观察院前急救过程中急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次数/应做手卫生次数×100%。

2 结果

院前急救过程中,急诊护士在接触患者、处置操作前手卫生11次,依从率13.10%;操作后手卫生25次,依从率29.76%;接触患者破损皮肤或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手卫生21次,依从率87.50%。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院前急救过程中,急诊护士接触患者破损皮肤或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手卫生依从率较高,达87.50%,而其他情况下手卫生依从率均低于30%,说明其自我保护意识强于预防交叉感染,整体来说手卫生依从性仍亟待提高。导致手卫生依从性较低的因素,一是由于工作特殊,院前急救时很多患者病情危急、患者或其家属心情焦躁、时间紧迫、人员少、处置多、场所条件有限等,导致急诊护士忽略了手卫生的进行;二是部分急诊护士对手卫生重要性认识不足,轻视手卫生的价值,在患者病情稳定时仍未执行手卫生,说明院前急救中手卫生意识淡薄现象普遍;三是外出接诊时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部分护士出现松懈麻痹思想,归根结底还是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加强手部卫生必须从宣传教育、规范化培训和必要的监督管理等关键环节入手。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对策来改善院前急救中急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较低的现状:(1)加强宣教,提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其主要措施是通过深入人心的宣传教育使急诊护士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不严格执行手卫生的危害性。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手革兰阴性杆菌携带率达到30%,接触患者污物后未洗的手带菌率为100%[2]。直接或间接经手传播的医院感染较空气传播更具危险性[3]。众多研究表明,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由医务人员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占30%左右[4]。根据美国CDC统计,在美国,每年约有200万~300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直接导致了每年约88 000例患者死亡、45亿用于治疗医院感染[5];而我国每年因医院感染造成的损失亦达10亿元左右[6]。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制约医学发展、影响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因素[7]。通过这些数据,反复不懈地进行宣教,结合院前急救工作,使每一位急诊护士了解自己工作的特殊性:接触患者最多、最有可能传播医院感染,这不但给其他患者,同时也有可能给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带来损害。提高其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克服松懈麻痹思想,严格自律,互相监督,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2)组织培训与考核。首先细化培训内容,分为基础培训和临床培训两个阶段,基础培训阶段以手卫生重要性、手卫生概念及指征、洗手方法及正确步骤、干手方法、手消毒剂相关知识以及有关手卫生的国家规范、医院制度等为主要内容;临床培训阶段将手卫生知识和技能培训贯穿于每个急诊抢救流程中,把手卫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变为实践应用。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如集中讲座、床旁小课堂、晨间交班、护理大查房、知识竞赛等,编印手卫生宣传册,水池处张贴手卫生标准,护士站、治疗室、换药室、处置检查室以及各种医疗护理用车上粘贴手卫生彩图等。另外,改变以往呆板的考核方式,将室内考核改为随机对院前急救过程中手卫生意识、手卫生环节、手卫生标准执行情况进行评分,促使急诊护士手卫生行为养成。(3)配备实用的手卫生用品。救护车配备手卫生用品时,应考虑其场所的特殊性、实用性,选择实用的物品,如湿巾、冲洗液、快速手消液、干手纸或干手毛巾等。前面已提到,院前急救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在这种环境下,使用速干手消毒液,可以节约急诊护士大量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具有作用快、杀菌效果好、使用方便的特点,对提高急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8]。(4)加强院前急救手卫生监督和管理机制。医院依据国家有关手卫生规范,制定出急诊科院前急救手卫生管理制度,建立院、科两级手卫生监督机构,实行跟班次、跟人员检查,并将抽查、定查、自查多种检查方式结合起来,同时建立合理明确的奖惩制度。

参考文献

[1] 钟远健.急诊护士手卫生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102-103.

[2] 邢娟,桂斯卿.医护人员手卫生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25(3):91-93.

[3] 周艳霞,钟元河,尹云清.关于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管理调查报告[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24(2):165-167.

[4] 李丹,薛秀丽,邱士伟.加强洗手管理降低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346.

[5] 王宏柏.院内洗手新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6):719.

[6] 连东梅,华.手卫生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20-222.

篇9

1.1对象

在完善手卫生硬件设施、配备床旁快速手消毒液的条件下,对某院RICU均经过入职手卫生知识培训并合格的医务工作者自2012年2-7月进行手卫生依从性暗访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医师、护士、护工、呼吸机治疗师。医师包括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进修实习医师;RICU的护工全部进入调查。

1.2方法

根据WHO2009年颁布的《手卫生技术手册》所规定的5个手卫生时刻制定手卫生表格进行暗访,包括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体液暴露后和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2]。

1.3观察记录

观察者为经医院感染管理科培训合格的医院感染监控员,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并记录医护人员执行手卫生的情况,包括是否执行手卫生、手卫生步骤和时间,调查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和手卫生的合格率。

1.4强化教育

(1)对2012年2月调查后未执行手卫生的人员予以当面指出,并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2)同时发给未执行手卫生的人员自行设计的未执行手卫生的调查问卷,主要为影响手卫生执行的因素。(3)每月月底对当月手卫生暗访结果予以公示,主要内容为不同岗位及时刻的手卫生依从率的名单。(4)有针对性的对上月未执行手卫生及手卫生不合格的人进行再次暗访,直至合格为止。

1.5判定标准

医护人员根据WHO2009年颁布的《手卫生技术手册》所规定的5个手卫生时刻,使用了快速手消液擦手或流水洗手为依从;按照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规定的六步洗手法洗手,以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六步法洗手30s定义为合格。

1.6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进行软件分析。

2结果

2.1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于2012年2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进行调查,护士、医师、护工、呼吸机治疗师在手卫生依从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35,P<0.01),见表1。

2.2影响手卫生执行因素调查结果

在101人次未执行手卫生的调查中发现主要影响手卫生执行的因素为手卫生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认识不够、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快速手消液对皮肤有刺激性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8.6%、25.7%、13.9%,见表2。

2.3强化教育后依从率调查

于2012年2月对101名未执行手卫生及洗手不合格的医务人员通过半年强化教育和持续监管,RICU内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由最初的60.7%上升至85.1%(P<0.05),手卫生的依从率有显著性的提高,见表3。

3讨论

篇10

为了解我院护士在集中静脉输液手卫生依从情况,现以隐蔽式现场观察[1]结合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院护士在集中静脉输液中手卫生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未落实原因问卷调查分析,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查我院20个科室的护士60名,她们均有护士执业证书,其中主管护师7名,护师24名,护士29名,被调查护士中工作年限1~25年。

1.2方法 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结合问卷调查。现场采取隐蔽式观察的方法,观察护士在一次集中静脉输液时手卫生的落实情况;问卷调查即自行设计调查表,对被现场抽查到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其在日常一次集中5人次静脉输液时手卫生的落实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对未落实手卫生原因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

2 结果

见表1、表2和表3。

3 分析与讨论

3.1从表1中可以看出,护士对集中静脉输液手卫生的落实情况依从性低于问卷调查情况,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不同职称护士对集中静脉输液手卫生依从性均有待于提高。

未落实原因分别为:认为速干手消毒剂对皮肤有损害占66.67%、速干手消毒剂有刺激性气味占61.67%、工作繁忙顾不上占43.33%、洗手设施不完善占43.33%、对手卫生重要性认识不足占41.67%、其他占5.00%。

3.2手部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中既简单、经济、又十分有效的环节,根据国外报道,严格手卫生措施可以降低30%的医院感染[2]。在该问卷调查中,有护士反应不能接受速干手消毒剂的刺激性气味,经常使用后感觉手部皮肤干燥、皮肤老化,护士的依从性低。管理者可以考虑使用更温和的手消毒剂,进一步改善洗手设施,方便医务人员洗手或手消毒,提高护士手卫生的自觉行为。

3.3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针对存在问题,更需进一步提高护士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分层次对护士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尤其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学习和教育,传播手卫生及自身防护知识,对速干手消毒剂的认识,提倡使用科学的洗手方法和高效的清洁消毒剂。

医院感染是多因素的,控制医院感染是多方位的。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在护理工作中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这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应有的职业操守,需要我们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篇11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48-02

预防医学课程作为我校卫管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所用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卫生学》教材,卫生学教材共三篇:环境与健康、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以及医学统计学方法,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以及医学统计学方法分别在社会医学和卫生统计学中学习,我教研室承担环境与健康部分的教学。环境与健康部分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管专业的重要基础科学。环境与健康揭示生活居住环境因素、职业因素以及食物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对人群健康有利的因素、消除和改善不利的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措施。它对于卫生事业管理工作者熟悉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卫生监督法律法规,掌握现代化卫生管理的理论与技能十分重要。结合我校卫管专业开设预防医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提出几点关于本门课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的设想。

1.加强卫管专业学生对学习预防医学课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在卫管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卫管专业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原因可能是学生没认识到这门课程与今后的工作究竟有多大关系,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顾名思义,卫生事业管理,在学习中以学生会不自觉的以管理学方面的课程为主,而忽视了预防医学这样的非管理类课程。此外,我校卫管专业学制四年,预防医学课程设置在第六学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将更多精力放在了选修的双学位课程、考研、毕业以及就业上。因此,有必要对卫管专业学生开展关于预防医学课程重要性的教育,才能让他们对学习这门课程有充分的了解和理性的认识。如在开课前组织师生见面会,通过师生交流让明白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内容、要求和培养目标,类似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对公共卫生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卫生概论》这样的课程,每门课的课程负责人都要向同学们讲述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及相关知识,以加深学生们对本门课程的认识。同时还要了解有关人群健康的影响因素,如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各种职业环境与职业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国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很多的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人群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只有认识到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同学们才能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和大卫生观,才能立足人群,从群体观的视野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扩大视野、拓展思路,才能有意识的去学习和掌握医学的基础知识和疾病预防控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更好的去提高和促进人群的健康。

2. 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针对本校卫管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尽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课堂气氛。如在“案例分析”课堂上可以选择典型案例采用分组讨论、情景式教学或现场式教学模式,提高本课程实用性的特点,实现课堂信息传递的多极化;更加具有针对性、灵活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克服教师在教学准备中的惰性。按照我校对卫管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要求,着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革实验教学,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因为卫管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同属非预防医学专业,所以我校卫管专业学生的一部分实验课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安排在一起,实验课教学内容也是一致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卫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如临床医学类专业的学生。

4.改革考核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教研室承担的“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教改项目,已经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考核形式进行了改革,此考核形式适用于卫管专业,包括课程的形成评价和结果评价。这门课程的总成绩评定包括60%的理论考试成绩加上40%的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上课出勤、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实验课表现和实验报告成绩的综合。卫管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课程也是采用了这样的评价考核方式,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严格要求和执行,所以直接影响了考核和教学效果。建议增加平时的阶段性考试,将阶段性考试成绩也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还可以增加学生对案例的收集和整理、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案例讨论与交流等关键环节的分数,并且要在平时成绩考核中有具体体现,真正做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为了提高卫管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以便将来更好地运用卫生事业管理手段为大众的健康服务,非常有必要对卫管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课程从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改革考核形式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淳,王晓波.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开展预防医学教学的探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9(11):216-217.

篇1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院感染学的认识,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及预防患者院内感染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重症监护室,监护室是危重症病员聚集的场所也是医院感染暴发的高位科室,高负荷的运转工作,平凡的夜班及抢救危重患者使医护人员置于职业应急状态,身体抵抗力下降,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概率,手部卫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将职业危害降到最低,在加强科技防护措施的同时,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及手卫生依从性,熟练掌握防护技能和应急处理尤为重要。

1医务人员手卫生的重要性

1.1手卫生对医务人员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医院是流动性很大的公共场所感染源随处可在,护理人员所有工作都是经由手部而进行手上的细菌均在快速增加。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的护理活动将近半数的是没有进行洗手而操作的,都会造成细菌的传播,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因此手是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保持手卫生合格是控制院感的基础环节,在医院管理中加强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意识。

1.2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可加大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多为接触性感染,是指通过侵入性检查和治疗,以及患者或医护人员的手使细菌移位而导致的感染据统计调查各类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平均为40.97%,其中护理人员依从性最高为45.97%科室人员手卫生与正确率最高值分别为75%与66.67%,最低分别为30.56%与45.45%。手卫生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基础防线,洗手不彻底仍可引起医院感染。

2医院手卫生工作的现状

2.1自我防护意识淡漠

许多调查显示目前对于手卫生的认知度,医护、辅助人员及患者也存在各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感染性疾病知识的欠缺,疾病传播途径意识模糊不清,对传染病认识不足,或者接触传染病病患者,认为自己接种过疫苗,产生了抗体,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从而产生麻痹思想造成防护意识淡漠。在高级别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手卫生基本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高。

2.2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普偏低

主要体现在各项非无菌操作,如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交接班、测血压、生活护理时,病员易交叉感染。有文献资料显示,南京某医院对三年1392例次工作人员卫生洗手进行调查发现,护士洗手的执行率大于医生,显示医生手的细菌数超过护士30余倍。医院辅助人员对手卫生基本概念的认知普遍不高,而对洗手指针的认知很低。

2.3患者及家属对手卫生的认知度低

患者是医院人群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也越来越重视患者及家属的监督对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高的重要性,同时许多慢性病患者需要自我护理,这都依赖于患者是否有正确的手卫生认知。总体来看我国患者对于手卫生的认知率很低,对于患者这一群体的手卫生宣教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医务人员提高手卫生的执行率,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3改进手卫生状况的思路

3.1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有许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有护理部及医务部人员兼职,而且专门从事医院感染工作的人员数量很少。另外我们的手卫生规范大多注重手卫生结果的生物学评价,而对依从性的检测没有完整的规范。因此医院应尽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的长期的检测计划,并做好监督执行工作,全方位提高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

3.2手卫生设施及用品的可获得性

手卫生工作的基本的完备的手卫生设施,而我国目前仍有不少医院没有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在目前情况下应该加大医院内感染的卫生经济学研究,包括医院管理的成本估算、效益估计、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等。应推广以酒精为基础的手消毒剂的使用是确保手卫生行为的最佳选择之一。最后提供最合理的干手产品也是保证手卫生的重要一环。

3.3手卫生意识的提高

做好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工作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强化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度,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一次性定期组织相关的卫生教育宣导手卫生在临床护理中防控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让医护人员明白保护患者的同时也是保护医护人员自己,防止交叉感染,从利弊关系上进行分析,从而使医护人员在各项护理操作前,要自觉洗手保证手卫生合格。

3.4改善环境

影响手卫生行为的因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既有医护方面的也有医院管理等外部因素,这些因素涉及医院环境、认知、情感等诸多层次因素以及它们之前的相互作用。

3.5建立医护一体院感防控模式

①建立医护一体院感防控管理小组:小组长由科主任、护士长担任,小组成员由院感护士、院感医生、科室秘书、医疗组长和护理组长组成。②设立院感兼职护士:其准入条件为参与过院感防控专业培训及院感新进展培训教育的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师。③聘请医院感染管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并现场演示正确的洗手步骤及手消毒方法,进行相关知识考核。

3.6提高患者手卫生依从性

篇13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目前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卫生统计学现状

1.学生数学知识薄弱。《卫生统计学》教学内容包含大量的数理统计学数学知识,而医学生数学知识薄弱成为学习卫生统计学的瓶颈。其次,这门课程一般于大学第三、四学年开设,学生经过前几年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基本上已经形成中医辨证思维模式,这对卫生统计学中的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较难接受,所以大多数学生感觉这门学科很难掌握,甚至有的同学反映听课犹如听天书。

2.对卫生统计学重要性认识不足。西医院校学生对卫生统计学课程认识普遍不足,中医药院校学生更是如此[2],甚至情况更为严重。现阶段,本科生没有科研设计及数据处理分析的迫切需求与压力,认识不到统计学对他们将来工作学习的重要性,一直认为这门课程没有用途,而现阶段学习统计学仅仅是为了期末应付考试,取得卷面成绩,最终导致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兴趣不足。

3.授课方式需改革。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统计学教学中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方式俗称填鸭式教学,即任课老师单向灌输书本知识,而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其次,有些老师在讲课时过分注重理论公式的推导及计算,而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繁琐,从而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对统计学的学习非常不利。

二、《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措施

1.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学习统计学的必要性。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认真、谨慎的学习态度呢?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这对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非常必要。目前大多数学生都不能认识到卫生统计学会在他们今后的实际工作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畏难情绪,不愿意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问题,而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及学习的效果。

卫生统计学知识理论性强、内容枯燥、抽象难懂,甚至很多公式难以理解和记忆,但只要学生能够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他们以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他们就愿意多花时间和功夫来攻克这个难关,主动学习[3]。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的应用,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在授课过程中多采用科研实例来验证统计学的应用。

2.逐步训练学生的统计逻辑思维能力。据调查,当前医学科研论文中有大约70%~80%的文章所应用的都是最基本的统计学方法[4],如经常用到的t检验(单样本设计及配对设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一元线性相关与回归等[5]。整个统计学学习过程中,难点集中在假设检验基本思想的理解及各种方法应用上。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重视对理论思想的剖析讲解,减少指标的手工计算及公式的推导。另外,在每种方法的讲解过程中,应多列举案例或选取一些典型论文,引导学生详细分析论文中所涉及到的统计学方法,强调各种方法的使用范围、应用条件及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不同资料的分析方法,并将各种方法进行对比进一步理解不同方法的适用特点。这样,通过案例的讲解,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就能够逐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大地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统计学方法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统计学在医学中主要是研究医学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我们学习统计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以后的应用。因此,授课内容要与临床实例相联系,一方面,通过具体实例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医学院校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临床工作,这样,他们可以根据现有资料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应用具体数据,引导学生判断变量类型、资料分布类型,从而判断分析数据应采用什么样的统计学方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和强化了他们的科研意识。

4.加强统计学软件的应用。统计学学习过程中数据分析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计算,而本门课程的学习计算不是重点,方法应用才是目的。因此,卫生统计学教学应在掌握理解基本理论思想的前提下,尽快利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等先进教学手段进行实习,增加学生上机操作实践课时,让教师把教学(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理解基本概念与原理、选择统计方法和对数据的结果解释上。目前,比较常用的统计软件有SPSS、SAS和Epidata[6]。不同的软件各有优缺点,但考虑到中医院校学生的基础,教师应该选择方法全面、操作简便的SPSS软件。通过软件学习,不但简化了繁琐的计算过程,且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卫生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授课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教学形式也应灵活多样,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需求和教学目的出发,以多种教学方式为手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目的,使学生真正理解统计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医学科研、医院管理的联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倪宗瓒.医学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

[2]王均琴,李国春.中医药院校《医学统计学》教学难点和对策[J].科技信息,2011,15:230.

[3]陈峰,于浩,赵杨.医学统计学的教学难点与对策[J].统计教育,2007(1):36-37.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