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02: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一体化市场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其突破了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局面,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强调“理中有实,实中有理”,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理论知识,通过理论总结实践经验。“理实一体化”体现了中专职业学校教育的特色,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为此,在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以下几种主要举措,实现课程教学的“理实一体化”。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中专学生喜欢通过游戏或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学习,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教师可多设计一些活动,以玩带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介绍“企业的营销观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现代营销观念的优越性,笔者布置了模拟销售实训:首先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其中四个小组扮演销售人员,第五个小组扮演顾客。四个销售小组分别抽取不同的营销观念,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然后指导他们通过书本理解相关营销观念的概念,并讨论如何模拟经营,才能体现出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营销观念。经过一轮的销售,学生基本上能体会市场营销观念的优越性。这种方式将枯燥的理论学习融入有趣的动手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在教中做,在做中学”。
二、注重搭建实训平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空间和时间的同步性,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教学场地的一体化。在传统的教室里,我们难以把前后的知识点连贯起来进行练习。为了给学生安排综合性的实训项目,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广州市商贸学校除了一年一度的技能节外,还于2011—2013年举办了三届“精彩营销”商贸购物节,营造真实的营销环境,为学生搭建了营销的实战平台。学生通过购物节这个平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运用到真实的营销环境中,通过熟悉店铺运营,对市场营销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清晰而系统的认识,大大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
现在的中职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在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教学中则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教学结构落实。结合中专学生自学能力不强、缺乏学习毅力的特点,教师要注意将市场营销基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只有在完成一个小任务后,获得成功感,增强学习信心,才有更大的动力去完成下一个小任务。为此,教师应注意以下两方面:其一,要将大任务细化成若干小任务。如在分析常见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时,笔者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差异,并通过分析购买行为类型,做出相应的接待活动。所以,笔者把这个大任务细化成了“调查分析餐饮企业特定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和“角色扮演”,即接待顾客。其二,由易到难。市场营销基础的任务是从简单任务做起,如上述两个小任务,第一个任务注重分析,第二个任务注重透过分析做出相应的接待行为,对营销实践技能及沟通技能的要求有所提高。四、注重完善考核评价系统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操环节。而传统考核制度过于注重理论考试,难以反映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不利于反映学生能否熟练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容易投机取巧,平时不认真,考试前临时抱佛脚,难以锻炼富有责任心、吃苦耐劳、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在市场营销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应同时把个人态度也作为考核指标,即把课堂实训任务、作业、考勤、课堂问答等作为形成性评价,占考试评价的60%,若学生平时不认真,单靠40%的期末考核的终结性评价就很难过关。只有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操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考核才能提供科学准确的反馈信息。总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突破了以往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作用,让学生和教师在学与做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学校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专业实训更接近企业需求,最终提高学生的直接上岗率。
参考文献:
[1]何惠贞,陈秋萍,马斌.市场营销基础[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城市群现已成为带动区域发展、参与全球竞争的主体形态。长株潭“3+5”城市群是湖南省特有的城市资源,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区域。1982年,张萍提出“把长沙、株洲、湘潭建成湖南的综合经济中心”,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构想正式提出。2006年,湖南省确立了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次年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此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加速推进。本文拟从空间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三方面,以2010年数据为主,对长株潭“3+5”城市群一体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并与长三角“北翼”城市群同期情况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探讨长株潭一体化未来的发展路径。
一、城市群一体化衡量指标体系构建
1、空间一体化
城市群空间一体化是城市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频繁作用的基础。约翰·费里德曼(J.R.Friedman)把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前工业阶段,过渡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按其描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区域内会出现规模不等的经济中心,相互结合,与周边地区联系越来越紧密,它们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将随之缩小,域内的界线会逐渐淡化,最终区域将实现空间一体化。
本文基于上述理论,认为区域空间结构发展过程可以看成是空间经济联系强度增加的过程。空间经济联系强度可以反映一个区域内经济中心对周边地区的辐射程度,及周边地区的接受能力。进一步衡量空间经济隶属度,即两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占区域经济联系强度总和的比例,可以反映区域整体空间一体化水平。
根据牛顿力学引力模型原理,本文确定区域内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强度与空间经济隶属度模型:
Rij为两城市经济联系强度;Fij为两城市空间经济隶属度,其值越大表示空间一体化程度越高。其中Pi、Pj为两城市人口规模;Gi、Gj为两城市经济规模;Dij为两城市距离。本文将分别采用各市市辖区人口数(万人),市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和两城市最短公路交通距离(千米)代表。
2、市场一体化
要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消除区域内对商品和要素合理流动的限制,即实现市场一体化。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在1953年解释国际贸易时提出了一价定律:在没有运输费用和官方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一件相同商品在不同国家出售,以同一种货币计算的价格应是相等的。据此,本文认为在一国之内的不同地区,在实现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中,价格水平应该趋同,具体表现在相对价格方差应随时间推进而收窄。
根据萨缪尔森“冰川”成本模型的基本思想,本文确定了相对价格方差模型:
Var(Pt)是城市群t时间相对价格方差,若其数值较小,则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其中Pit是t时间i城市商品价格,Pt为t时间城市群n个城市平均商品价格。本文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代表某城市商品价格水平,并以城市的GDP 占城市群GDP 总量的比重作为权重,得到加权平均数Pt。
3、产业一体化
地区间产业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推力。在约翰·弗里德曼提出的核心—边缘理论中,发展可以看作一种由基本创新群最终汇成大规模创新系统的不连续积累过程。创新群互相协作、融合,进而形成创新系统的过程将表现为区域产业一体化。本文将从以下两方面衡量区域产业一体化水平。
(1)各城市行业区位商,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特定行业的专业化程度,专业化程度高的城市将成为创新活动的发源地。计算公式为:
LQij表示i地区j行业的区位商,一般当LQij>1时表明该地区j行业专业化程度高于区域整体水平,具有比较优势。其中Lij表示第i个地区第j个行业特征值(如从业人员,生产总值等),本文以各城市市辖区按行业分组的单位从业人员数代表;m表示行业个数,n表示区域内地区个数。
(2)主导产业产业链在区域内布局。城市群中各城市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工序乃至模块进行专业化分工,这种产业分工现象被称为产业链分工。区域内城市间基于产业链的分工合作,能推动创新活动扩散,促进区域产业一体化。本文将选取长株潭“3+5”城市群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链进行分析。
二、实证分析
1、空间一体化
利用公式(1)和(2),得到长株潭“3+5”及长三角“北翼”城市群地区间经济联系隶属度如表1和表2。
一、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政策
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进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标志是1986年欧共体通过的《单一欧洲法案》的提出。在这份法案中,欧共体提出了在1992年12月31日之前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的目标,在这个市场内,实现产品、人员、服务和资本的完全流动。在《单一欧洲法案》框架下,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成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点,而且随着德洛尔报告的和《欧洲联盟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实施,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又成为推动欧洲向经济货币联盟迈进的关键动力。
《单一欧洲法案》只是明确了欧共体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方向性目标,具体的政策表现为欧共体理事会的指导性意见”。
早在1977年,欧共体委员会就了《第一号银行指导意见》,其核心条款是允许外国银行在符合东道国法规的前提下设立分支机构。它事实上打开了成员国银行在共同体其他成员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大门,具有重大的普遍性意义。但是,由于各国的立法差异并没有得到消除,因此《第一号银行指导意见》并没有导致任何重大的跨国银行活动。真正标志着欧洲银行业和金融服务业走向单一市场的是1989年欧共体理事会的《第二号银行指导意见》(Directive89/646/EEC),经过修订,1993年各成员国将其转化为本国的法律加以正式实施。这份立法涉及欧洲银行业金融服务和跨国活动的各个方面,具有十分广泛的内容,其核心是置于共同监管规则下的单一许可原则和母国控制原则。根据这两项原则,任何一个成员国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只要在本国获得了营业许可,就可以在其他成员国开设分行,不用事先征得接纳国的许可,其业务也只受母国监管机构的监督,而不受东道国的监督和管制。单一许可原则和母国控制原则对银行业跨国经营的便利性不言而喻,银行不再需要为了申请在国外开立分支机构的资格而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其经营活动也只由本国的监管机构监督,这样就避免了成员国之间由于监管规则不同造成的麻烦。另外,这两项原则也为欧盟各国提供了一个监管框架,这个框架有助于降低对欧盟各国之间进行协调的成本,并减少欧盟各国的监管负担,同时也限制了潜在的各国监管者的偏见。1986—1992年间,欧共体理事会还制定了8个附加的指导意见,分别对银行业监管、资本金要求、偿债能力标准、洗钱活动、信贷风险、年报的要求和银行并购重组各个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
欧共体理事会的这些指导意见系统地阐述了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立法要求,然后各成员国将这些要求转化成本国的具体立法加以落实。因此,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不仅依赖于各项指导意见的有效性,而且也和各成员国的具体实施状况密切相关。芝摩曼(Zimmerman,1995)考察了所有单一市场指导意见在各成员国的实施状况,得出的结论是在1991年末至1994年4月间,已经被成员国采用的指导意见占全部指导意见的百分比已经从58%上升到89%。对于《第二号银行指导意见》,截至1994年4月,12个欧洲联盟的成员国中有11个已经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进行了国内立法,惟一的例外是西班牙。
总体而言,在欧共体一系列的指导意见之后,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法律框架已经建立起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法律一体化比市场的实际一体化先行一步。
二、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经验检验(一)假设和数据
首先,经验检验主要是针对欧盟银行信贷市场,同时也涉及货币市场,因为银行信贷市场利率是以货币市场利率作为基础的,银行信贷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关系很密切。
其次,检验的指标是利率,也就是以利率(金融市场上的价格)作为衡量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指标。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完全一体化的市场应该遵循单一价格原则,换言之,就是在完全一体化的金融市场上,所有相同金融资产都具有相同的价格。由此,利率可以作为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衡量标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风险的不同,文化对银行与客户关系的影响不同,货币政策条件不同,以及各国银行为解决信息不完全而采取的策略不同,一体化的银行信贷市场内利率并不一定都实现均等化。因此,我们对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检验不是以严格的价格均等化作为标准,而是使用协整的概念。协整分析认为,随着银行信贷市场日益一体化,区域内银行的定价行为将会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换言之,一体化地区内成员国的利率将表现出趋同的关系。而从具体分析的角度说,在一体化的金融市场内,利率(非稳定时间序列)在短期内可以分离变动,但是在长期,市场力量将迫使它们恢复到一个均衡的关系。
这里,我们关注的是名义利率而不是实际利率,这是出于下面几方面因素的考虑。第一,在金融市场上,名义利率能够比实际利率更好地反映国际套利过程。借款者用以进行比较、评判的是经过汇率预期调整的名义利率而不是实际利率,相应地,那些不通过直接投资方式进行跨国业务活动的银行一般也只是对经过汇率预期调整的名义利率感兴趣。上述两者构成了国际套利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在国际套利过程中名义利率比实际利率更重要。第二,用实际利率进行衡量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方面,实际利率以各国的货币分别表示,其差异无法比较,同时,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对跨国实际利率进行比较,因此对于单个投资者或借款者来说,实际利率差异并不能够提供获利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平均实际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购买力平价,而各国的购买力平价在长期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偏离,也就是说各国平均实际利率在长期是基本相等的。这样,使用实际利率进行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检验具有潜在的误导性——无论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是否发生,实际利率本身的差异就很小。因此,我们选择名义利率而不是实际利率作为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检验指标。
我们的研究范围包括欧洲联盟的六个核心国:法国、德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占欧盟GDP总额的80%以上,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欧洲联盟的总体。同时,为了比较地区性和全球性的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我们把分析扩展到美国和日本。
我们将使用从1985年开始的月度利率对银行贷款利率和利差进行协整检验。对于银行贷款利率,选用各国的基准利率表示;为了计算利差,选用货币市场利率作为存款利率的近似表示。银行贷款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的数据都可以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出版的《国际金融统计》(InternationalFinancialStatistic)中得到,两者都从1985年1月开始。利差有两种形式:一是由贷款利率减去货币市场利率得到的绝对利差;二是由贷款利率除以货币市场利率得到的相对利差。
(二)模型的分析框架
1引言
随着宜昌市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城市绿化可用空间受到限制,但城区PM2.5偏高、雾霾天数增加、居民停车难和城市内涝加剧等问题亟待解决,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与城市绿化密不可分。实施城市绿化必然需要绿化空间,但随着宜昌市绿化美化行动的全面推进,主城区地面基本无可用绿化的空间,地面绿化空间不足已经成为限制城市增绿的主要因素。相反城区被称为“城市绿化的沙漠”的屋顶、墙面等区域绿化率极低,但可用空间充足,具有极大的景观美化效果空间。因此,可以看出立体绿化对提高宜昌绿化美化质量,促进生态宜昌建设,缓解城区绿化用地不足,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彰显城市魅力等方面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2宜昌市实施立体绿化的必要性
2.1治理雾霾
城市雾霾治理需要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和提高绿化率来实现,随着城市平面绿化空间受到用地紧张等因素限制,立体绿化治理雾霾成为学者研究和关注的焦点。2013年3月在杭州召开了治理雾霾立体绿化新技术研讨会,2014年4月在北京召开京津冀立体绿化治理雾霾论坛。PM2.5悬浮在空气中,城市居民常用的垂直空间内空气中PM2.5浓度总体递减,冬季受逆温层影响距离地面40~120m空间内PM2.5浓度相对较高,以草坪为代表的地面绿化对PM2.5的吸附能力有限,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作空间也处于垂直环境中,立体绿化对治理雾霾和保护居民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2.2降低绿化成本
屋顶和墙面绿化技术成熟,屋顶绿化虽然施工难度和施工投入费用相比地面绿化高,但在主城区实施总体费用中因无土地成本,房地产建设过程中开挖的表层肥沃土壤可留用屋顶绿化,土石方运输成本也相应降低,所以总费用远低于建设城市和小区绿地的成本。墙面绿化主要选择攀缘植物,虽然部分墙面需要安装网格结构,但绿化苗木价格和后期管护成本较低,所以建设总成本低于草坪绿地。
2.3缓解小区停车难
居民小区停车难问题主要与小区规划建设初期停车位规划不足和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有关,同时小区内停车占用和破坏绿地现象已经成为普遍的问题。从目前来看,绿地是每户小区居民都享受的公共资源,而停车位则不是,但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停车难将可能成为困扰小区绝大多数居民的问题。上海等大城市为了缓解停车难问题,在保证小区绿化率的前提下实施了立体绿化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4降低能耗
屋顶绿化和墙体绿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夏季阳光直射后热能的滞留,通过绿化将有80%左右的光能被植物吸收转化为太阳能,有效降低了楼房顶层住户和墙体受阳光直射住户空调耗能,起到降低能耗作用。
2.5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
城市内涝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城市安全的重大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影响。立体绿化可有效吸纳、滞留和净化雨水,屋顶绿化可以降低70%的降水强度。
2.6完善城市生态系统
立体绿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平面绿化不足的问题,也为动物提供了新的栖息场所。尤其是为以地面筑巢的鸟类提供远离人类活动干扰的优良栖息地,提高了城区鸟类生物多样性和降低树木病虫的发生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使城市生态系统更加完善和健康。
3对策与建议
3.1将立体绿化纳入宜昌市城市绿化实施办法
1997年4月18日市人民政府令第45号施行《宜昌市城市绿化实施办法》,《办法》中只规定了地面绿化率,未对立体绿化做出具体要求。2011年北京市政府颁布《关于推进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建设工作的意见》,2013年杭州市政府颁布的《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实施细则》中明确立体绿化相关要求,其他大城市也相继在城市绿化条例中明确立体绿化要求。所以建议宜昌市尽快修改《宜昌城市绿化实施办法》,以《管理办法》的形式明确立体绿化的总要求,解决“城市绿化的沙漠”问题。
3.2制定立体绿化鼓励政策
在居民小区、工厂、企事业单位建设和改造中,鼓励实施立体绿化,制定立体绿化标准,依据生态功能和参照其他省市标准,将立体绿化折算成绿地面积,提高建设项目土地利用率,节余土地可用于建设停车场和其他附属设施。
3.3降低草坪种植面积
草坪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生态效益低,与停车和居民健身活动场所用地冲突严重。建议居民小区、工厂和企事业单位在规划建设中降低草坪种植面积,只有边缘地带适当种植草坪,在开阔区域以种植乔木为主,地面采用见缝插针方式种草。乔木选择高大常绿和落叶间种方式,乔木间距要达到夏季树冠遮阴率90%以上,树下满足停车和居民锻炼的需要,冬季树下透光率不低于50%,实现绿地功能多样化,小区停车生态化,居民活动舒适化。
3.4分步推进实施
屋顶绿化对屋顶防水和承重要求较高,已建成房屋绝大部分难以实施屋顶绿化,所以要对已建成房屋进行评估,选择可以实施屋顶绿化的进行适当绿化,而对新建房屋和厂房屋顶绿化实行硬性要求和制定奖励办法。墙面绿化对房屋质量无特殊要求,易于实施,投入成本低,建议除对新建设房屋和厂房硬性要求外,对有条例实施墙面绿化的建成房屋采有种植攀爬植物的方式进行立体绿化。
参考文献:
[1] 覃盟琳,农红萍,牛建农.立体绿化――创建节约型城市的重要途径立体绿化[J].中国城市林业,2007,5(5):12~15.
[2] 张雨琴.宜昌市藤本植物垂直绿化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
[3] 周志翔,邵天一,唐万鹏,等.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及其环境效应――以宜昌市中心城区为例[J].生态学报,2004(2):186~192.
[4] 刘驰.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5] 刘双月.现代城市立体绿化设计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6] 肖寒.城市空间立体绿化的模式与未来的发展[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乙型肝炎是一种慢性携带性传染病,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引发,并可经体液、血液急性传播,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和慢性肝炎[1]。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化特征,包括慢性、急性、重症型和淤胆型肝炎,其相关治疗工作需引起医务人员高度重视。我院在本组研究中选择在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62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分组对照法研究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62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2例患者均与《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中诊断标准相符合。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为42~71岁,平均年龄为(60.79±7.12)岁;chid-pugh评分:B级35例,C级27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年龄、chid-pugh评分分级和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即进行保肝、平衡水电解质紊乱、利胆、补充白蛋白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替比夫定治疗,即口服替比夫定(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70028)600 mg/次,1次/d,其观察期是24 w。
1.3疗效判定[2] ①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显著好转,肝部区域没有压痛或者叩痛等;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有所好转,肝部区域没有压痛或者叩痛等;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毫无改善,肝区有压痛和叩痛;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治疗显效率=显效/总例数 100%;采取生存质量评分量表,对处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治疗期的患者社会活动、日常生活、心理情绪、自居症状和躯体生理功能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其中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治疗显效率为87.1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8.06%,治疗显效率为22.5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 观察组患者平均生存质量评分为(92.14±3.15)分,对照组患者平均生存质量评分为(61.01±3.65)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肝硬化属于临床常见慢性肝病,通常由一种及以上原因所导致的肝脏损害,致使患者肝脏呈现出纤维性、弥漫性和进行性病变。而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指的是患者器官和组织丧失了正常功能,患者病情恶化,并出现极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其预示着患者肝硬化已经发展至严重阶段,因而及时有效治疗对于患者极为重要[3]。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致病机制,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以引发机体肝脏坏死,因此,应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是控制患者病情发展的关键。而替比夫定是一种核苷类药物,其进入机体后可快速发挥其作用,对于病毒的转移和复制有高效抑制性作用,并能在抑制病毒的过程异性的选择识别病毒聚合酶,而不会对机体正常聚合酶造成破坏,因而伤害性极小,安全性高。另外,替比夫定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还能修复其因长期的病毒复制所导致的持续性肝部组织免疫功能损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还能减轻患者的肝脏炎性反应。所以我国在2010年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推荐,称肝硬化患者可以考虑采取核苷类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同时,由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请其钠盐,久治不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影响其生存质量。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综合质量肝硬化患者的其中一个方面。本组资料研究结果显示,采取替比夫定质量的患者生存质量较高,可见替比夫定能够抑制其病毒复制,延缓肝病毒的进展,改善患者预后,提升其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我院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采取常规疗法的对照组,应用替比夫定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显效率和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540 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008-01
在电力系统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变电站中的继电保护装置或者新电力设备在运行中会出现一些异常问题,或者需要定期的进行检修,因此,在此期间,为了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正常提供供电服务,需要使用一些临时性的通用保护装置来确保其正常运行。
一、常规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逻辑元件组成
在设计常规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时,主要以PLC的方式为主。PLC拥有图形化界面,可以进一步实现装置保护功能的可视化。而且该装置由许多逻辑元件组成,在进行保护工作时,只需要工程设计者或者用户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将装置内的逻辑元件进行自由的组合,从而实现保护控制的目的。这样不仅操作更加灵活方便,还实现了装置的多功能化,维护起来也较为方便。
(一)基本的逻辑元件:主要有异或门逻辑元件、与门逻辑元件、以及或门逻辑元件三种。
(二)开入开出元件:主要有开入输出元件、开入输入元件、控制字元件以及压板元件四种。
(三)时间元件:主要有延时动作延时返回元件、延时动作元件以及延时返回元件三种。
(四)过量欠量元件:主要分为单通道过量元件以及单通道欠量元件两种,其中,单通道过量元件主要包括了单通道过量元件,三通道(或者)过量元件、三通道(和)过量元件等。而单通道欠量元件主要包括了三通道(或者)欠量元件、三通道(和)欠量元件等。
(五)可扩展复合元件:主要包括了反时限延时元件、方向判断元件以及复合电压闭锁元件等。
二、常规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应用
常规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对于常规变电站以及智能变电站都能适用。应用常规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可以对变电站进行临时性的保护,确保其在检修期间不会因为出现突发性的故障而引起跳闸、断电等问题,从而保障电力系统安全正常运行。
(一)常规变电站中的使用
图1为常规变电站中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运作程序图,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停止供电的情况下才可以对常规变电站中的线路以及变压器等结构中的保护装置进行必要的检修以及维护,这样会极大阻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给电力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但是使用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后,就可以让其暂时性的接替原有保护装置的保护工作,从而减少了断电带来的不便,确保了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二)智能变电站中的使用
在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中,需要对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网络交换机以及保护装置等做定期的维护,而且,为了保护电力系统安全性,供电网络中出现任何一点内部故障都必须立即对其进行检修,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此维护与检修过程中,可以使用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来替代需要维护或者检修的部分,从而确保电力系统正常有序运行。
1.合并单元
如图2所示,在维护合并单元时,其替换方法是:将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交流端子与合并单元的互感器连接起来,该保护装置就可以利用光纤接口与合并单元进行连接,继续完成数据采样,其传输协议采样值主要有IEC61850―9―2、IEC60044―8(FT3)两种。
2.保护装置
在维护保护装置时,将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SV光纤接口与合并单元中的备用接口连接起来,再通过该保护装置中的GOOSE跳闸光纤接口将其与变电站中的智能终端连接起来,从而使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暂时取代变电站原有的保护装置,完成动作判断工作。
3.智能终端
将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交流端子与合并单元的互感器连接起来,再将该保护装置中的跳闸出口与变电系统内断路器中的跳合闸线圈相连接,以此,就可以替代变电系统中原有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以及保护装置等,从而确保维修期间,变电系统还可以正常进行跳合闸出口、数据采集以及保护判断等工作。
4.网络交换机和光纤
在进行网络交换机和光纤维护工作中,首先需要将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交流端子与合并单元的互感器连接起来,再将该保护装置中的跳闸出口与变电系统内断路器中的跳合闸线圈相连接,以此,就可以替代变电系统中原有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以及保护装置等,完成变电系统所需的跳合闸出口、数据采集以及保护判断等工作。
三、总结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随之而来的电力安全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常规变电站中的系统十分繁多,而且有着数据资源重复采集、变电站设计调试复杂、缺乏规范化与标准化等问题。而智能变电站中的合并单元、保护装置、智能终端等又因为没有充分的运行测试,因此极易因为外界环境影响,出现各种设备故障问题,再加之变电站各类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因此,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该保护装置,可以确保在维护与检修变电站各类设备时不会影响到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有序性。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B-0065-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下同)中的许多实验不仅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而且通过实验能很好地说明一些概念、原理,体现反应的规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中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在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我们不能忽略而不加以探究。下面笔者列举学生或老师在实验中常遇到的“异常”现象,并对这些“异常”现象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现象一:对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加热至沸,沉淀不会变黑。
[成因分析]向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几滴硫酸铜溶液,此时有三种情况:①氢氧化钠溶液过量;②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③硫酸铜过量。
若氢氧化钠过量,可得产物为蓝色絮状的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后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若氢氧化钠恰好与硫酸铜完全反应,可得产物为蓝色絮状沉淀,久置后上层清液无色,即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加热后生成黑色氧化铜沉淀;若硫酸铜过量,则会发生反应:4CuSO4+6NaOH
=Cu4(OH)6SO4+3Na2SO4,该反应生成的是溶解度极小的绿色的碱式硫酸铜,该碱式硫酸铜也可写成CuSO4・3Cu(OH)2,对碱式硫酸铜加热煮沸是没有任何变化的,所以对沉淀加热至沸时沉淀不会变黑。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将稀的硫酸铜溶液滴加到稍过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只要注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滴加的量,就可看到预料中的现象了。
现象二:硫酸铜与碳酸钠混合后有蓝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是碳酸铜吗?
[成因分析]实际上,碳酸铜在水中是不存在的,目前尚未制出纯净的碳酸铜。原因是:碳酸钠和硫酸铜溶液接触后进行了双水解。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硫酸铜是强酸弱碱盐。碳酸钠溶液里是碳酸根水解,产生的是OH-和HCO3-,而硫酸铜溶液,是Cu2+水解,产生H+和氢氧化铜胶体,两溶液混合,则由于发生的中和作用,使溶液中的[CO3][2-]和Cu2+的水解程度得到大大提高,这样氢氧化铜就聚集成沉淀,而HCO3-与H+结合成H2CO3,再分解成CO2气体,所以生成沉淀的同时也有气泡产生。总的方程式为:2CuSO4+2Na2CO3+
H2O=Cu2(OH)2CO3+2Na2SO4+CO2,所以在溶液中,不存在碳酸铜,而是以氢氧化铜为主,以及少量的碱式碳酸铜的形式存在。
由于这里涉及水解的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宜进行深入拓展。因此,笔者建议:在解释此类现象时宜采取个别提问、个别解释的做法。
现象三: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后,一会儿,红色变浅甚至消失。
[成因分析]要弄明白产生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我们先得从酚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说起。酚酞是一种弱有机酸,它的变色范围是pH为8.0~10.0,酚酞的结构在pH>8及pH
因此,做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显色实验时,要用稀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超过24%。
现象四:紫色石蕊溶液遇到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变蓝色,但该现象很不明显。
[成因分析]石蕊的主要成分为石蕊精(又名石蕊素)和红石蕊精的碱金属化合物,还有生物碱、红粉苔酸、苔红素等,再从地衣中得到蓝色着色剂。由于石蕊试剂中红色素杂质的干扰,使颜色偏紫,现象不明显。
做法是这样的:取1g石蕊颗粒,研碎转移至100mL烧杯内,加入50mL95%的乙醇溶液,边加热边搅拌,刚沸腾时停止加热,趁热过滤得到滤渣,这样乙醇溶解了部分杂质,进而消除部分干扰。取该滤渣于烧杯中,加入100mL水搅拌过滤,所得滤液为蓝紫色,用pH试纸测得pH=9(说明市售石蕊中含有碱性杂质,干扰了石蕊的变色反应),这时取0.2g无水乙酸于烧杯中,加入50mL水配成稀乙酸,向该pH为9的滤液滴加稀乙酸,边滴边搅拌,调至pH=6时即可。用这些调成弱酸性的石蕊溶液滴到稀HCl中,呈明显红色,滴到水中显紫色,滴到稀NaOH溶液中呈明显蓝色,从试管口俯视现象更明显。
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建议:先把市售的石蕊经上述处理,然后再做实验,就不会有异常现象发生了。
现象五:把鲜鸡蛋放入足量稀盐酸中不会出现自动沉浮的现象。
这是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8页中的一道习题。在教学参考书中的答案是说“鸡蛋能上下移动,自动沉浮”。但经过我和学生做该实验后,得出了与课本不同的现象和结论。我们的理由是:蛋壳中除了碳酸钙之外还有蛋白质纤维和粘多糖类。这些物质形成的胶状物把产生的CO2“包裹”起来,使CO2不能轻易地脱离蛋壳。这时需要用药匙把表面的气泡刮掉,浮在液面上的鸡蛋才会下沉,所以鸡蛋放在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并不会“主动”下沉。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所用的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在1%~2%之间比较合适。而且要人为地刮掉蛋壳表面的气泡,鸡蛋才会下沉。
由于习题描述的现象与事实有出入,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建议这道题以家庭小实验的形式来进行(在家里完成下列实验):将一个洗干净的鸡蛋完整地放入玻璃杯中,再向杯中倒入食醋,使液面高于鸡蛋约1cm。
(1)30秒后观察,鸡蛋表面聚集了很多小气泡,并不断增多、变大,小气泡中的气体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大约4分钟后,可观察到鸡蛋自动上浮,浮出水面后部分气泡消失,轻轻刮掉附在蛋壳表面的气泡,鸡蛋随即下沉。在讨论鸡蛋为什么上浮时,三名学生分别说出了以下三个原因,其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甲:生成的气体聚集在鸡蛋的表面,增大了排开液体的体积。
乙:蛋壳发生了化学反应,使鸡蛋的质量减轻。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1-0037-03
[作者简介]高彩云,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实务。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年成交额1亿元及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共计5075个,其中年交易规模在100亿元以上超大型市场148个。拥有市场数量最多的五个省区(浙江、江苏、山东、广东、湖南)的市场数量达到2543个,成交额为42万亿元,分别占亿元市场总数的501%和514%。因此,在国家建立内外联动的现代商务新格局的大背景下,研究以专业市场为平台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模式非常必要。
义乌市以连续22年居全国成交额首位的小商品市场驰名中外,2011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首个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县级市。义乌模式是比较典型的以专业市场为平台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模式,其对我国现代商务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义乌以专业市场为平台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现状
(一)义乌专业市场发展状况
义乌的专业市场由义乌国际商贸城、宾王市场、篁园市场等市场簇群组成,营业总面积470多万平方米,有7万个商铺、20多万家生产企业和供应商,以经营日用生活品为主,包含16个大类、4202个种类、33217个细类、170万个单品;从业人员21万,日均客流量21万人次;商品辐射219个国家和地区。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3059家,常驻外商超13万人。
(二)以专业市场为平台的内外贸发展现状
2012年义乌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7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581亿元,同比增长15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06亿元,同比增长168%。2012年义乌商品市场成交额7588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580亿元,增长126%。专业市场辐射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内贸成交额所占比重达到59%,通过市场采购出口占市场成交总额的41%,可见义乌商品市场基本上内外贸发展均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专业市场为平台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发达的小商品市场不仅吸引了国内各省市的批发零售商,而且也引起了国外广大客商的关注,义乌市的自营出口年均增长25%。特别是2012年,义乌出口增长幅度陡增至1503%,2013年1―6月的出口额更超出了2012年全年的出口额(见图1)。从贸易方式来分析,2012年1月义乌的一般贸易出口比重达95%,其他贸易仅占003%(见图2),而到了2013年的6月,其他贸易的比重达到78%,一般贸易仅占20%(见图3),从逐月数据可以发现,2012年9月是出口贸易方式发生转型的节点,其他贸易的出口额从以前的几乎为零猛增至10亿多美元(见图4)。外贸出口井喷式的增长以及出口贸易方式的变化主要得益于2012年9月义乌开始试行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当月出口额为152亿美元,同比增长32倍,月度出口值创历史新高。
图12009―2013年6月义乌市出口额图22012年1月义乌出口贸易方式构成图32013年6月义乌出口贸易方式构成图42012年1月―2013年6月
义乌其他贸易方式出口情况(三)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融合了内贸和外贸两个环节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在专业市场逐渐成熟并由内贸为主向内外贸融合发展转型过程中形成的特殊出口方式,是指境内外企业和个人,在国内流通领域、尤其是专业市场采购商品出口的贸易行为,其交易方式融合内贸和外贸两个环节,境外采购商或其委托的外贸公司以专业市场为平台,与市场经营户进行洽谈,达成买卖协议,收货后以人民币与市场经营户完成支付结算,该环节与通常的国内贸易相似;同时境外采购商通常不自行办理采购商品出口手续,而是委托外贸公司按其要求将货物出口,外贸公司代为办理采购货物的相关出口手续,该环节则与通常的外贸出口方式相同。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市场采购贸易一般以有形的商品市场为基础平台。与以传统贸易方式出口的商品主要来自于生产企业不同,以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的商品通常是采购自流通领域,尤其是专业市场。通常境外采购商与市场经营户洽谈交易,而市场经营户则与生产企业即供货商建立业务联系。第二,市场采购贸易的交易门槛低、交易方式简单、公开、透明。由于交易是在商品市场面对面洽谈完成的,对于交易主体的资格几乎没有限制,客户可以较低的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和缔约成本完成采购意愿,交易方式也比较简单和灵活。第三,市场采购一般为小批量、多品种、多批次的现货交易,对物流配载的要求高。境外采购商到专业市场,尤其是小商品市场采购商品,通常是多品种、小批量地采购,为降低出口成本,多个采购商拼柜、多种商品组柜出口的做法较为普遍,导致单个集装箱通常装有几种、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来自不同厂家、不同销售商、不同采购商的商品。因此对物流配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虽然具有交易成本低、交易方式灵活、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能够一次性得到满足等方面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市场商品庞杂、质量监控不到位、流通环节多以及卖方竞相压价恶性竞争等问题,因此不是每个地区都能成功复制这种内外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二、以专业市场为平台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制约因素
(一)政府监管的体制和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专业市场的贸易行为都是市场自发形成的,政府的监管体制和机制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相对比较滞后,对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首先,按照传统贸易方式,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口商品的质量监管主要集中在交易结束前,而在市场采购交易方式下,货物的所有权在专业市场采购完成后已经归属外商,货物的生产过程也已完成,因此对产品质量不能进行过程性监督。另外在市场采购、外贸经营、仓储发运等各个环节都还未形成相对规范完整的管理链条,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
其次,由于市场采购拼箱组货出口较为普遍,商品来源复杂,包装多样,质量参差不齐,商品种类较多,涉及编码繁杂;目前的报检和报关模式仍要先报检后报关,无法一次性作业,并且存在因为信息不能共享等机制问题,同一个货柜要接受两次查验,降低了通关速度。
第三,市场采购的出口环节涉及报检、报关、货代、清关多个部门,外贸公司、仓储公司等单位均有可能成为组货单位,经营单位异地化现象普遍,导致虚假信息较多,难以监管到位;另外专业市场的贸易行为不需要外汇支付,不需要申请出口退税,规避了外管、国税、海关、海事、国检等监管部门的监管。因此建立跨区域、跨领域的市场采购政府监管机制是以专业市场为平台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二)受到有形市场地域的限制
专业市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专业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决定的,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仅覆盖国内市场,同时还覆盖了国际市场,由此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程度呈正比。义乌小商品市场经历了从“买全国货,卖全国货”到“买全球货,卖全球货”的发展演变,不仅在国内的各个省市设有30多个分市场和小商品配送中心,同时还在南非、俄罗斯、乌克兰、瑞典、阿联酋、巴西、尼日利亚等国家创办了分市场。从2006年10月开始,商务部主持编制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定期向全球,使其成为全球性日用消费品的贸易中心和价格中心,强大的影响力奠定了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以专业市场为平台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前提条件是具备成熟而完善的商品交易市场,然而有形的市场形态却决定买卖双方的贸易行为必须在该地域范围内完成,这样就大大限制了交易的扩张。虽然义乌小商品市场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分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定范围内的市场交易需求,但是如何能够突破有形市场地域的限制仍然是以专业市场为平台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瓶颈之一。
三、解决上述制约因素的对策措施
(一)优化政府监管制度设计
在当前国际国内严峻经济形势下,优化政府监管制度设计,实施贸易便利化措施是刺激外贸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政府各部门应该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以促进生产和流通为宗旨进行制度的优化和调整,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2011年3月,国务院批准在义乌市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之后由商务部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外汇局等部门,研究确立符合义乌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规律的“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及相关的管理办法,从贸易主体地位的确立、税收、通关检验、海关监管模式及货款结算等多个方面寻求监管体制的突破,一系列利好政策促使义乌出口从2012年9月开始井喷式增长。
(二)充分利用国内外展会提高义乌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义乌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依托、特色产业相关联、义博会和文博会为龙头、系列品牌展会为支撑、众多专业展会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同时与国际会展机构合作,提升各类展会规格和外向度,组织了国内外知名企业、名牌产品参展,尤其是全球500强的知名跨国公司及产品。广泛邀请国际买家,吸引了更多的国外客商、知名连锁超市到义乌展会采购。另外,创新办展方式,积极“走出去”办展。从2007年开始,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每年与德国汉堡会展中心共同主办汉堡家居消费品采购博览会;近年来义博会已经成功举办中国小商品博览会迪拜展、义博会印度展等多个境外展会,不断拓展办展领域,扩大义乌专业市场的海外影响力,推动专业市场国际化。
(三)通过电子商务突破专业市场的地域限制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现代信息交换系统,其信息传递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且成本低廉,对传统有形市场的国际化提升非常重要。专业市场应依托现有的有形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进一步提高信息沟通效率,积极促进市场交易方式的跨时间、跨空间一体化融合,实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相互促进和有机整合。目前,义乌国际商贸城内所有商位全部实现宽带网络连接,市场内经营户网站开通比例达到了50%以上。2012年,义乌拥有网商8万家左右,在eBay注册的义乌商家已有53万家左右,卖家交易额超3亿美元;在速卖通注册的义乌商家已有6万家左右,卖家交易额超1亿美元;在敦煌网注册的义乌卖家超6600家,交易额超1亿元人民币;阿里巴巴中国在义乌的供应商会员达5000多家,增值服务费等业务超14亿元人民币。跨境电子商务日均出货量超过13万票,70%的货物来源于义乌本地市场。快递发包量居全国第六位,快递收发比为1∶6,全年仅淘宝购物就达到34亿元,电子商务年成交额为520亿元。可见,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经营、拓展网络销售渠道以突破专业市场的地域限制、完成市场转型和提升,这是专业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以专业市场为平台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君英专业市场国际化背景下的“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研究[J]中国经贸,2012(12)
[2]李洪江义乌小商品外向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9(24)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已经有所展现,绿化建设投资规模扩发,进步显著,民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居住层面。然而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只关注建设而忽视管理的问题依然存在。怎样科学地对园林实施绿化养护,打造宜居城市,科学的养护管理已经转变为市政工程的首要任务,也为园林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根据实际调研的结果,解析市政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常见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一、园林绿化项目养护管理的内容与价值
园林绿化项目的养护管理包括两大层面的内容:养护与管理,当中养护的概念是,园林作业人员解读植被的成长特征,之后依照植被的成长需求完成对应的浇灌、修剪,防止虫害,保证植被茁壮成长。园林绿化项目的管理,是说管理者要看护绿林,其内容包含,管理绿林,观测植被的成长状况,让绿林植被能够生存。园林绿化项目的养护管理不仅可以净化空气,并且也符合民众的需求。
园林绿化项目的主体是植被,植被需要生存,所以在园林绿化项目完工后,必须进行后续的养护与管理。通过健全养护与管理体制,确保植被的生存,为民众提供宜居、休闲的场所,让园林绿化项目能够发挥功效,从而让绿化项目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市政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问题分析
(一)缺乏养护理念
市政园林绿化与绿化项目的美观度、民众的需要、方案创设、动工管理联系紧密,然而绿化养护更为重要。唯有完成高质量的养护,方能收到预计的绿化功效,让绿化项目能够真正惠民利民,打造让民众心旷神怡的绿林环境。
(二)绿化养护投资不够
限制绿林养护活动的主因是绿化养护投资不够。在一部分企业、住宿区,绿化养护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度,致使绿化养护投资无法有效发挥功效,导致绿化养护科技设施滞后、举措不科学、绿化环境差强人意等情况出现。
(三)管控体制不完善
调研数据表明,各企业、住宿区等在管理素质上参差不齐,大多数住宿区的绿化通常是物业企业完成,绿化管理方式落后,未能根据绿化的技术需求实施管控。一部分住宿区不栽种树木、将绿地用作栽菜等情况也让人较为头疼。一些企业对绿林养护管理工作刻意推诿,被动地对绿地进行管理。
(四)养护技术能力不够
养护者因为没有受到过专门的植物绿化养护方面的培训,对修剪没有经验,并且工作模式单一,养护技术有待加强。目前的养护模式单调,冬天应修剪的林木不多,修剪技术性不强、养护效率低,一部分林木生长环境不佳,景观毫无美感。
(五)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
电视、电台宣传园林绿化工作较为少见,全民参与绿林养护的思维还没有完全实施,导致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变成少数机构、少数管理者的责任。管理者的责任。而且,民众对园林绿化还是一知半解,法律理念淡漠,城市的绿地很可能被用作他途,林木花草被损坏,草地被损毁,景观的美观度大打折扣。
三、市政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对应策略
(一)合理布局与动工
园林绿地的部署创设决定于其使用效能与特性,以乡村数目种植为例,依照生态学的理论科学栽种乔木、灌木、地被、草地,设计阶段常要配套常绿与树叶,让相异的植被都能够存活。要根据准则、提升布局施工的效率,并完成后续阶段的养护与管理作业。
(二)完善体制,强化绿化养护力度
管理团队的素质是打造园林城市的前提,应落实管理者绿化目标职责制,完成企I考评一票否定制的体制建设,从资产、设备等各个层面加强投资力度。培养一个业务能力过硬、高素养的绿化养护团队,并且提供培训机会,尤其要关注修剪与景观营造的专才的培育,让其能够发挥所长。另外,应动员民众参与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对绿地管理与维护的先进分子进行奖励;打造宜居环境。
(三)强化宣传力度、完善园林绿化法律体制
强化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共同参与,提升民众的绿化理念。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媒体,让民众积极投身绿地养护活动,定期举办讲座,让民众了解绿地养护动态。
(四)依照植被生产特性,加强绿化养护管理
1.林木的养护管理
林木是在植物叶子的光合反应的作用下生长的。所以,过度地修剪林木的枝叶会致使整株植被的生长环境变得恶劣。过度修剪会损坏林木,并且修剪树枝的表层暴露于大气环境中,让病菌很容易侵入。修剪造型是通过管理者的考量,预留一部分树枝,疏剪或短截,让植被的审美效果更为明显;并且,应通过改良通风透光环境,让植被能够茁壮成长。依照树苗的成长与休眠的特征,将修剪分成夏天修剪与冬天修剪。通常在4―10月实施夏天修剪,10月―次年4月进行冬天修剪。
2.施肥管理
施肥能够改善土层的特性与构造,让土层气温攀升,为植被的成长供应足够的营养成分,并且能够提升透气、保水效率,让林木根系能够充分吸收营养成分。相异物候期用于施肥的原料有所区别。林木根须生长最佳时段是在初春或秋末。该阶段植物根须对磷肥的需求量大增,并且深入土层。因为抽枝发叶阶段,植被细胞分解、根须需要吸收大量养分,所以此时应施氮肥。
四、结束语
综上,城市园林绿化环境,是城市的名片,也是人工艺术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的最佳典范。养护管理城市绿化景观,是每一位园丁的职责,并且应在养护管理阶段持续创新,改变以往单调的养护模式,找到最理想的模式,为市政园林绿化工作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吴冰.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4,(23):209209
[2]王轶.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6,(23):197198
[3]邓新文,何慧越.浅析如何控制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成本[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200
[4]何建国.浅谈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园林绿化建设及其注意事项[J].装饰装修天地,2016,(12):139139
[摘要]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9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5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及甘草酸二胺等综合性护肝、保肝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TBiL、ALT及AST的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同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BiL、ALT及AST改善程度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分别为(8.50±1.51)分、(6.08±0.91)分,对照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分别为(8.31±1.68)分、(4.19±1.04)分,两组治疗后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
关键词 ] 恩替卡韦;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c)-0015-02
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ntecavir in the Treatment of Decompensated Hepatitis B Cirrhosis
ZHONG Xiongli ZHOU Chunxian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Guangdong Maoming People’s Hospital, Maoming, Guangdong Province, 52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ntecavir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Methods 90 cases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0 to April 201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45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educed glutathione, hepa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s and 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liver protection treatment. 45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entecavir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6 months. The changes of hepatic function indexes, Child-Pugh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values of TBiL, ALT and AST of both groups we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in the values of TBiL, ALT and AS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or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in improvement degree of TBiL, ALT and AST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 Child-Pugh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50±1.51) points,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31±1.68) points, after treatment, the Child-Pugh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08±0.91) points,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4.19±1.04) points, the Child-Pugh score of both groups was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and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y comparison, P<0.05.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entecavir given to the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s good with high safety, which is deserved to be promo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Entecavir; Hepatitis B cirrhosis; Decompensation; Clinical efficacy
[作者简介] 钟雄利(1978.6-),男,广东茂名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引起的弥漫性肝脏损害。我国导致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为乙型肝炎,其次为酒精性肝硬化[1-2]。临床研究表明,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显著延缓乙肝患者疾病进展。目前,选取2010年5月—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9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评价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均符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且符合以下要求:①PCR检测显示HBeAg炎性患者HBV DNA每毫升≥105拷贝,HBeAg阴性患者HBV DNA每毫升≥104拷贝;②ALT达正常值上限的1.5~10倍;③肝硬化处于失代偿期;④未用过其他抗病毒药物;⑤排除其他类型肝炎;⑥无明显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排除标准:①伴消化道出血、II度以上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及重度黄疸;②合并其他类型肝炎重叠感染;③Child-pugh评分A级和B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35~61岁,平均(47.2±3.8)岁,病程1~9年,平均(5.0±1.3)年;对照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35~62岁,平均(47.8±3.0)岁,病程1~8年,平均(5.0±1.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保肝、护肝综合治疗,包括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门冬氨酸钾镁、白蛋白、新鲜血浆,并同时行利尿、止血、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国药准字:H20100019)口服,0.5mg/d,疗程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Child-Pugh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TBiL、ALT及AST的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同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BiL、ALT及AST改善程度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分别为(8.50±1.51)分、(6.08±0.91)分,对照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分别为(8.31±1.68)分、(4.19±1.04)分,两组治疗后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少数出现乳酸酸中毒,所有患者耐受性良好。
3 讨论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引起的弥漫性肝脏损害。我国导致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为乙型肝炎,其次为酒精性肝硬化[3-4]。乙型肝炎主要由于HBV感染人体后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坏死,可分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急性乙肝预后较好,成年人患病后多数可自愈,而慢性乙肝久治不愈逐渐发展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5-6]。研究表明,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延缓乙肝病程进展,延长患者寿命。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α-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类,前者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而后者包括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7-8]。干扰素用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不良反应多,安全性差,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起效慢,作用延缓,疗效欠佳[9-11]。恩替卡韦是一类新型抗病毒药物,是一种环戊酰鸟苷类似物,它可取代三磷酸脱氧鸟苷嘌呤核苷与HBV逆转录酶活性位点结合,具有起效快、变异率低等特点,可有效抑制HBV DNA多聚酶,阻止病毒核苷酸合成,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12-13]。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TBiL、ALT及AST的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同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BiL、ALT及AST改善程度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分别为(8.50±1.51)分、(6.08±0.91)分,对照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分别为(8.31±1.68)分、(4.19±1.04)分,两组治疗后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
参考文献]
[1] 张勤俭,张建,李燕,等.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3):60-62.
[2] 董艳玲. 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0):197-198.
[3] 杨阳,戚合德,韩丽红.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 2 年随访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789-1790.
[4] 姚钦江, 马卫国. 替比夫定治疗高 ALT 水平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1,27(6):615.
[5] 路秀萍. 恩替卡韦治疗 68 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3(6):64-65.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103
乙肝是人类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 全球乙肝病毒携带者高达3.5亿, 对人类健康有着严重威胁。乙肝肝硬化一般处于慢性乙肝的较晚期阶段, 治疗迁延容易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患者生命受到严重威胁[1]。临床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多采取抗病毒药物, 恩替卡韦是临床中经常用到的药物, 其具有良好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其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抑制病毒复制快速、耐药性低, 在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治疗中具有良好效果。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0月在本院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56例, 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2005年北京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修订的关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水症状。所选患者已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遗传性肝病患者、有明显心脑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8例。对照组男18例, 女10例, 年龄41~68岁, 平均年龄(55.3±4.3)岁;观察组男19例, 女9例, 年龄42~69岁, 平均年龄(56.3±4.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可进行比较。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甘草酸二胺、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等综合性保肝、护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019)治疗, 0.5 mg/d。两组患者均接受12个月的药物治疗。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水平和HBV-DNA转阴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LT、白蛋白(ALB)以及TBIL等肝功能指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水平和治疗后HBV-DNA转阴率比较 治疗前, 对照组和观察组HBV-DNA水平分别为(6.62±1.21)、(6.58±1.16)lg copies/ml, 治疗后分别为(5.76±1.41)、(4.21±1.01)lg copies/ml, 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治疗前, 对照组ALT、TBIL、ALB分别为(115.61±20.34)U/L、(67.24±12.31)μmol/L、(35.64±5.41)g/L, 治疗后分别为(73.35±11.35)U/L、(49.68± 8.54)μmol/L、(33.34±5.14)g/L;治疗前, 观察组ALT、TBIL、ALB分别为(118.57±21.31)U/L、(66.38±11.38)μmol/L、(36.29±4.28)g/L, 治疗后分别为(28.62±10.67)U/L、(35.52±8.97)μmol/L、(32.57±5.18)g/L。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
3 讨论
慢性乙肝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病因, 肝硬化后患者肝功能失代偿期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危险性会显著增加, 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一般情况下, 处于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 患者容易因各种并发症导致死亡[2]。医学研究显示, 慢性乙肝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乙肝患者疾病进展的风险。临床中乙肝抗病毒药物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核苷(酸)类似物, 药物主要有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 另一类是干扰素, 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3]。采用干扰素治疗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 阿德福韦酯药物抗病毒起效较慢, 拉米夫定则容易导致病毒变异。恩替卡韦与其他抗病毒药物相比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对较高。恩替卡韦是鸟嘌呤核苷类似物, 能够与乙肝病毒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进行竞争, 对病毒多聚酶的多种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后乏力、腹胀以及纳差等临床症状均可得到有效改善。恩替卡韦与其他核苷类药物比较发生线粒体毒性的危险性较低[4]。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有效性打破了以往认为肝硬化不可逆的说法, 通过有效的治疗措施, 晚期肝纤维化可得到逆转, 患者生存期以及生存质量可得到延长和提高。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具有的显著优势是能够快速抑制病毒复制, 有效改善肝功能, 耐药性较低。患者服用恩替卡韦宜在空腹后2 h服用, 选用恩替卡韦治疗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对于失代偿期和代偿期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只要HBV-DNA可以检测出均可采用抗病毒治疗的方案, 患者选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应做好长期用药甚至终身用药的准备。本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HBV-DNA水平、ALT、TBIL均低于对照组, 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综上所述,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患者肝硬化可得到有效改善,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秀艳.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医学信息, 2015, 28(29):220-221.
[2] 王台.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36例两年疗效观察. 陕西医学杂志, 2012, 41(1):87-89.
无论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都会对当地甚至全球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如噪声污染、气味污染、灰尘污染以及全球化的气候和生态系统的改变等。另外,建筑活动要产生大量的固定垃圾,如何处置这些垃圾、处置的程度对环境影响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积极推行绿色施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做好绿色施工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研究摆在了我们面前。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一栋集国际顶级办公楼,购物中心,豪华酒店,大型宴会、展览厅以及服务式公寓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地下四层,地上裙楼为四层商场(局部为五层),地上塔楼共38层,总建筑面积为282333m2,建筑总高度150.600m。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施绿色施工,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2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车库保温卷帘以外部分的坡道和坡道外壁均按室外墙地面做8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商场、办公大堂、办公室和车库、机电层相贴临的楼板均作8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地下室底板及侧壁防水采用卷材外防水与钢筋混凝土自防水相结合形式,防水卷材采用3+3厚聚乙烯胎SBSⅡ橡胶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断裂延伸率≥450%;屋面防水卷材采用3+3厚聚乙烯胎SBSⅡ橡胶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断裂延伸率≥450%,加1.5厚三元乙丙防水卷材。
工程维护结构按节能标准设计,离心式冷水机组COP=6.1;通风效率采用排风热回收措施,热回收效率大于70%;空调水系统支管设置流量调节阀,水系统并联环路水力不平衡率小于15%。
地下四层设有独立的中水处理系统,分别予办公楼、商场及地下车库,对卫生间废水、污水及餐饮废水回收,经过滤,生化处理和消毒除味后作冲厕、冲洗汽车、清晰道路和绿化用途;设置独自的污废水排放系统及化粪池,排水系统采用双管排放,即污废水分流方式设计;污水收集后进入地下四层的化粪池,经过化粪池处理后再利用潜水泵把废水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本工程外维护结构为组合幕墙,其中:透明玻璃采用节能保温玻璃,品种有:10mm钢化Low-E镀膜玻璃+12mm空气层+10mm钢化玻璃,10mm钢化Low-E镀膜玻璃+12mm空气层+15mm钢化清玻璃,8mm半钢化玻璃+1.52mmPVB+8mm半钢化Low-E镀膜玻璃+12mm空气层+8mm半钢化玻璃+1.52mmPVB+8mm半钢化低贴高透明玻璃;非透明幕墙内均内设75mm保温层。
3环保施工
3.1抑尘施工
场地的封闭及绿化:现场内所有的场地均采用C20的混凝土浇注,车道范围200mm厚,其余150mm厚,难以利用的空地做成花池,种花美化。散状颗粒物的防尘措施:回填土,砌筑用砂子等进场后,临时用密目网或者苫布进行覆盖,控制一次进场量,边用边进,减少散发面积;用完后清扫干净;运土坡道要注意覆盖,防止扬尘。撒水防尘:常温施工期间,每天派专人撒水,现场设置两台洒水车,将沉淀池内的水抽至撒水车内,边走边撒,撒水车前设置钻孔的水管,保证撒水均匀。垃圾处理:建筑物内的施工垃圾清运必须采用封闭式容器吊运,严禁凌空抛撒。施工现场应设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施工垃圾清运时应提前适量洒水,并按规定及时清运消纳。
3.2噪音控制
室外出地面的通风口做消声处理。通风百叶为防水百叶,防水率99%,通风有效率55%。风机房、空调机房、水泵房、发电机房、冷冻机房等噪音较大的机电房间做消声处理,隔声门窗、吸音顶棚、吸音墙体和浮动地台。现场设置两处木材加工场地,分别为基坑及地上。周围设有隔音棚,有效减少噪音。木材切割采用MLQ340木工圆盘锯,设备运行良好,噪音低。本工程的钢筋加工机械全是新购置的产品,钢筋切断GQ40F、钢筋弯曲机GJ7-40、钢筋拉直机JM-3T均为性能良好,运行稳定,噪音低的设备。现场砼浇筑一般选择在白天,振捣设备为ZX-50插入式振动器,性能良好,低噪音。
3.3光污染控制
夜间照明光线控制:工地周围及塔吊上设置大型罩式灯,随工地的进度及时调整罩灯的角度,保证强光线不射出工地外。电焊作业控制:钢结构及梁、板焊接部位设置遮光挡板,用废旧模版钉制维护当帮可有效防止强光外射对工地周围区域造成影响。
3.4污水控制
现场道路均经过硬化处理,雨水通过排水沟流入沉淀池,再经过沉淀池后排入市政管网。办公区设置水冲式厕所,在厕所附近设置化粪池,污水经过化粪池沉淀后排入市政管道。在工地食堂洗碗池下方设置二级隔油池。每天清扫、清洗,油物随生活垃圾一同收入生活垃圾桶。东门及南门分别设置两个3600立方尺二级沉淀池,基坑抽出的水和清洗混凝土搅拌车、泥土车等的污水经过沉淀后,可再利用在现场撒水和混凝土养护等。
4节能及节材措施
4.1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制订《垃圾分类回收计划》,在工地选定一个特定区域把回收材料存放及分类,统一堆放、统一处理。并制订了《监测与测量记录表》,记录废物总量、重量、废物处置或回收地点及回收用途及其单据等。使用现存的及将被拆毁的作填料或底基层的铺地材料,同时把这些材料的重量包括在计划表中。材料供应商于项目工地500英里(800公里)范围内选取。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充分利用现有的施工场地,紧凑有序。施工设备和材料堆场按照“就近堆放”和“及时周转”的原则,既尽量布置在塔吊覆盖范围内,同时考虑到交通运输的便利,尽量减少材料场内二次搬运。施工现场工具、构件、材料的堆放必须按照总平面布置图放置,按品种、分规格,设置标识牌 摆放整齐。各工序按计划及时插入,合理地调整材料场地布置,满足施工需要。
现场办公楼为彩钢活动板房,办公室的进深为5840mm,开间设置大多数为3600mm,办公区由3栋彩钢板房组成,南、北两侧的为2层,东侧为3层;生活区布置工人宿舍12栋2层楼的彩钢房,共384间,每间15m2;工人食堂1间,面积为600 m2。材料均为可重复利用,利用率达到70%。
4.2节水措施
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均取自沉淀池中经过沉淀的水资源;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取自基坑周边降水井中的水资源;混凝土养护采用覆盖保水养护,混凝土独立柱采用包裹塑料布养护,墙体采用喷水养护,节约施工用水。
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设立循环用水装置,为自中水循环措施,有效利用现场降水资源;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降水利用过后,通过排水沟流入沉淀池,经沉淀池沉淀再抽出进行现场绿化、喷洒路面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满足节水要求。
4.3节能措施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现场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均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
4.4节地措施
编制《土方施工方案》及《回填土施工方案》并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红线外临时占地均满足施工要求,待工程完工后,将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用于现场绿化。
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占地面积均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现场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
5结束语
本项目形成了“绿色施工与质量至上”的项目精神,通过精心施工,团队合作,改变以往普遍存在于工程施工现场(特别是基础施工与最后装饰阶段)的那种“脏、乱、差”现象和“高消耗、低效益、事故多”的状况,使项目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了业主的好评。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它所研究的基本问题就是为什么经济活动在地球表层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虽然经济地理学家将人类的经济活动看作是如同地质活动、气候变化等一样的地表现象,但该学科的宗旨却是研究如何使经济活动更符合自然、地理的规律,符合亘古不变的发展原则,如何在固定的地理因素上发挥其效用的最大化。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教育也不外乎是一种经济活动和行为,并已经纳入“准公共产品”的范畴。从这个角度考虑,用经济地理学来分析不同地区间高等教育的区位差异、资源差异乃至水平差异等等就理所应当了。这也可以说明笔者为何将长三角高教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一区域性教育发展战略视为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并加以解释了。将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理论应用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国内外已经有先驱在进行尝试,并衍生出“高等教育经济地理”的思想,力求将高等教育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正如荷兰蒂尔堡大学经济地理学教授罗伊·拉坦(RoelRutten)曾经所作出的断言那样:“高等教育经济地理研究正徐徐拉开帷幕。”
二经济地理学六大原理对长三角高教区域特征及战略规划的解释
长三角地区的这一高教一体化战略是从针对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一系列创新性政策的制定和实行开始的:三省市率先进行区域性教育合作法律法规建设;率先探索高等教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办学模式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优质教育资源数据库、网络平台;建立高水平教育资源对等开放联盟、共建长三角地区高校课程联盟;在长三角地区开放教育市场,鼓励民间投资等等。
基于以上具体措施,长三角高教综合改革试验区计划通过教育联动区域覆盖面的“三次扩张”战略,以逐步扩大长三角教育合作及联动发展区域。即从主要城市的率先合作和联动发展,逐步扩展到长三角全区域;从部分领域的单项合作扩展到众多领域;从提升区域内部的联动发展水平,通过扩大合作及辐射范围,形成教育联动发展上的“泛长三角区域”,从而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经济地理学的几个重要核心理论,包括区位理论、区域空间结构(集群)理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其中之一是比较优势理论)、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理论、人地关系理论以及经济的全球化理论,一般用于解释普通地理实体经济活动。同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对高等教育尤其是空间集聚的高等教育组织行为进行相应的阐述和论证。因此,本篇文章关于长三角高教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的经济地理学阐释便从以下几个理论进行。
1区位理论———长三角占据优势区位,有助于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区位是经济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名词,不同于“位置”,是在其上兼有“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含义,强调空间概念。[1]区位理论是该学科的核心理论之一,其思想在于两个方面,即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和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在很多方面受到限制,因此,对于这些活动场所的选择往往取决于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引申至教育领域,排除能源、资本等区位条件,高等教育活动同时具有其区位因子,如人口、生源dylw.net 、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信息等。综合二者,一个具有良好区位因素的区域会对其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是高等教育机构设置、分布等需要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长三角地区土地、人口、GDP分别占全国的1%、6%和20%,可谓富庶之地,其区位条件可见一斑。
高校生产与分配的是知识,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从空间区位选择的角度来说,高校应该是一个综合指向型的部门,这与工业布局中单纯根据其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特点而分为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和劳动力指向型等部门很不相同。[2]省域间的高校布局也就往往综合考虑将文化环境因素、区域经济因素、政治导向因素以及人才供需因素、信息流通因素、科技创新因素等区位因素作为前提,集生源指向、师资指向、政策指向、市场指向等为一体,并因此造就了诸如江苏、浙江的文化大省和上海这样的高科技人才聚集地。江浙沪三地的高等教育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各省市前列,三地拥有“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7所,约占全国总数的18%;国家重点实验室34个,涉及学校37所,占全国高校的30.1%;拥有1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占全国1/4;另外还分布着130个国家重点学科,占全国总数的20.7%。[3]长三角地区所拥有的区位优势将促进其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提速,同时将推动高等教育的协作联动发展,为高校间的合作提供契机,为三省市的高教一体化进程奠定良好的区位基础。
2集群理论———试验区构建高校集群,有助于促进高校校际协作
集群理论也是经济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美国商学院的波特于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最早提出集群的概念:“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如大学、标准机构和贸易协会等)的地理集中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同样,高等教育的集群不仅要表现出如上述概念所描述的极强的空间效应,还要根植于地方经济社会,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保持紧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集群中的各组成要素建立了充分合作机制并形成复杂的地方网络,既提高了整体的协作效率,又建立了相互依赖的关系,实现了“群”的优势,从而增强了集群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长三角高教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则正是符合了这样一种集群的思想。试验区的构建,实质上是力求达到让学术资本形成集聚效应,基于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的实际,在努力寻求教育教学的生产要素交集最优化前提下,使合作与竞争共存,实现学术资本的充分共享和流动,从而有效缓解集群内资源的结构性不足,提高资源的整体配置水平和使用效率,使得在人才培养、人才开发、科研创新等等方面实现长三角地区的“高教一体化”与协同、均衡,实行跨省(市)之间的师资共用、资源共享、特色互补、合作共赢,建立跨省(市)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三省市高校间的联合博弈。
3比较优势理论———试验区积累要素禀赋,有助于提高高校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是一个从古典经济学中发展起来并借鉴至经济地理学的概念,它是指一个组织或机构在与其相类似的组织或机构进行对比时所体现出来的优势,因而常常被用于组织或机构在竞争中的特色比较,其内核在于要素禀赋。所谓要素禀赋就是一个组织或机构由于其内部要素的特征所形成的组织或机构的综合品质。[4]在经济地理学中,比较优势理论往往用来解释由于不同区位的内在差异(不同于区位差异)而导致的部门间生产分工和资源流动甚至贸易差异等等。
与其他参与经济活动的地理实体(如企业)不同,高校是进行教育和培养人才的组织,它所“生产”出来的是知识和人才。那么它的要素禀赋包括课程、学科、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政资源、管理体系等。因此,基于不同的要素禀赋,高校的比较优势在宏观角度上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微观上科研又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教学则包括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等,其中高校最重要的比较优势还是在于学科建设上。在我国迈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需要的是更多层次不同,各具特色的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包括公办、民办以及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的学校,需要所有大学发挥多学科的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开辟新的学科生长点。
从2010年上半年国家教育部鉴定与上海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特立江苏省高等教育改革试验区、浙江省民办教育改革试验区等一系列的政策视角上看,两省一市的高等教育一体化将摒除体制障碍、整合优质资源,给拥有相似优势学科的高校间提供更多交流协作的平台,三省市教育部门将制订统一政策,建立统一的“长三角高校优质课程库”和dylw.net 实时查询平台,使学生随时随地查询不同高校之间的课程和学分交换和共享计划,从而从整体上增强长三角地区高校的教育科研水平。这种高校间内化的比较优势将最终转化为竞争优势,其成功经验更可推广至全国,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办学市场的良性竞争。
4人地关系理论———三地高校融合共通文化,有助于引领多元价值取向
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由于人类的参与,地理环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这其中,文化的传统对于经济现代化模式和产业结构的构建及调整已经或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注重人力资源素质提高和人文环境建设,这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经济发展奇迹的奥妙之所在。因此经济生活不仅是经济的,更是社会和文化的,经济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文化过程。
我国也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倡导发展知识经济和增强人力资本累积,并认为知识经济可以推动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无一不是强调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实际上也是经济地理学的文化与制度转向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其认为社会文化根植于经济活动,并推动经济制度调整。作为先进文化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大学的多元文化价值取向直接和间接引领了区域社会人文环境的构建,并最终影响地区经济建设。概括起来,高等教育在促进地区文化建设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氛围、价值取向等对地区的强大辐射作用传播先进文化;二是通过大学的文化批判和反思精神推动区域主流文化的形成并创造新的文化。
江浙沪三地文化相通,同属于吴越文化圈,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紧密的地缘关系和经济社会联系,改革开放后又处于先期经济贸易全面开放的地区,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并受到外来思想的浸润,其高等教育也因吸收了多元文化的元素而蓬勃发展。文化上的高度融合以及学术思想上的相互碰撞,不仅可以为实现高教一体化综合改革提供人文基础,相应地,实行综合改革后的高校一体化更可以通过发挥文化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倡导尊重差异、包含多样的社会文化建设,摒除之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因过度注重效率而产生的种种负面影响,推进和谐文化环境的形成,使教育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的关键力量,实现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5区域产业结构理论———试验区明确高教结构,有助于促进区域产业完善
区域是经济地理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区域的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经济地理学中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把区域产业结构看成是一个资源的“转换器”,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投入的各种资源和要素经过产业结构的转换,就生产出了所需的产品,实现了价值的增值。所以,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它的区域结构包括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和布局结构等。要实现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高度合理化,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则必然需要通过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水平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区域产业结构的布局、影响到区域创新的能力、布局结构等,即高等教育的区域结构要与地区产业结构互补,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加强区域内高校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点带面,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利用人力资本实现双赢,而高等教育在这过程中既是输出者又是受益者。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发展,高教一体化战略也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被确立和执行的。
高等教育通过与区域产业的结构互补,进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长三角地区的现有经济优势也会为整个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强大支持。这无疑是该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的一项重要价值支撑。与此同时,研究还发现高等教育投资与产出之间存在空间的溢出效应,应用于此,尽快做强长三角高等教育,就能有效扩大这种溢出效应,进而形成高等教育发展极,实现规模经济,辐射并带动其他周边省市的整体高等教育水平提升。[5]
6全球战略———三省市规划战略步骤,有助于实现教育国际思想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生产过程和服务所涉及的地域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的过程。
在高等教育领域,其全球化是需要经历从地方化至区域化再到国际化,这是高等教育从封闭的地方教育走向交流频繁的全球教育过程。[6]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欧洲的博洛尼亚进程是其的最佳体现。该进程以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为目标、以“促进师生流动、调整学位结构、建立资格框架、加强质量保障、增强社会融合”等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宗旨,赢得欧洲46个国家的积极响应。[7]仅就参与国的广泛程度与改革所涉及的深度而言,“博洛尼亚进程”堪称是欧洲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并为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8]
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要求其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在区域范围内通过市场机制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和其他资源的优化组合,从而促进区域内高等教育与区域环境、人口、政治、经济等的协调发展,这一理念与当前江浙沪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一体化的目标是相一致的,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地方化已经较为成熟,实现区域化迫在眉睫。以往对于高等教育区域化的界定,就是在“省”为教育区域的前提下,由过去的中央一级办学变成中央、省两级办学,其宗旨在于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内部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而长三角的试验改革在此基础上又提升为三省市的联动协作,将区域化向国家化推进。由此可见,作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趋势,全球化推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这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也dylw.net 提供了启示,国际环境的不断改善,促使了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等方面因素的推动下将国内的高等教育融入到国际化中去,而长三角的改革试验区正是这个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至为关键的一步。
总之,早在2008年国务院就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牵头,江苏、浙江两省教育行政部门及研究机构组成的“长三角地区教育联动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通过跨区域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等实证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高等教育的一体化发展一方面是一项立足民生的项目,另一方面又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工程。长三角两省一市的带动作用,必然起到模范作用,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综合发展,平衡地区间高教资源的不均衡,优化教育产业结构,促进地区间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增强我国高等教育总体水平,其必然的良好结果足可预见。
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阐释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只是众多学科视角中的一项。对于如此之意义深远的改革项目,单纯从某一个理论观点出发去解释也是远远不够的。教育作为强国大计,关系到经济、社会、政治等等方方面面。就此综合改革试验区方案,就应从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乃至心理学、生态学等多方进行研究论证,从而更好更合理的规划、实施。
参考文献
[1][4]许长青.高等教育经济地理:理念与实践[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1).
[2]李萍.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6.
[3]余秀兰.分工与合作:促进长三角高等教育新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4(1):8-9.
[5]龚放.整合与联动:打造长三角高等教育发展极[J].教育发展研究,200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