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婴幼儿的护理方法

婴幼儿的护理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2: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婴幼儿的护理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婴幼儿的护理方法

篇1

关键词 CT增强 护理 婴幼儿

婴幼儿CT增强检查是临床上一个难题,由于患儿年龄小、体重轻、血管细而脆、不能配合等等诸多因素,往往给CT增强带来不便,因此,在CT增强检查的全过程中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配合适合的扫描方法,可大大提高婴幼儿CT增强扫描检查的成功率和诊断符合率。与此同时,采用多种措施,可明显减少副反应的发生。为了提高对婴幼儿CT增强扫描检查护理的认识,现将我院2003年1~12月进行CT增强检查的300例婴幼儿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0例患儿中,男165例,女135例;年龄1个月~3岁;其中颅脑病变131例,胸部病变32例,腹部病变73例,盆腔病变36例,骨关节病变28例。

1.2 设备 采用美国GE公司Hisppeed螺旋CT机扫描。

1.3 检查前的准备 镇静制动,对于不合作患儿均采用10%水合氯醛灌肠,并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急救用品如氧气、血压计、吸痰器、急救药品等。

1.4 增强方法 [1] 全部病例扫描前行静脉碘过敏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进行。一律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剂量按1~2mg/kg体重计算,采取静脉推注法手推注射。扫描前20min推注地塞米松,按0.5mg/kg体重计算。

1.5 检查中监护 CT增强检查中严密观察患儿面色、呼吸等情况,保持静脉输入通畅。记录CT增强检查前、后的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情况,以便对比。

1.6 扫描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螺旋方式扫描,层厚为5mm或7mm,螺距为1.0。手推完成后立即扫描。

1.7 图片评价 由2位高年资医师进行评价,分别以脑动脉环、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四肢大血管等作为参考,若明显强化,则表明CT增强检查成功,否则失败或不佳。

2 结果

2.1 CT增强检查成功率与图片质量 本组中,检查成功298例,图像质量优良;差者2例,有运动伪影。

2.2 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率 本组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但有轻度腹泻6例,大便带血丝2例,2天后症状均消失。

2.3 生命体征观察 全部病例扫描前后,测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均稳定,皮肤弹性好。

3 体会

通过本组病例CT增强检查结果的观察分析,笔者认为,只要在CT增强扫描前做好镇静制动、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把握好扫描的时机,可以明显提高CT增强检查的成功率,获得优质图片,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现总结如下。

3.1 检查前建立静脉通道并做好静脉碘过敏试验 [2] 检查前建立静脉通道是增强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一般采用5%葡萄糖维持通道,一方面便于维持血容量、防止病情变化而随时用药,另一方面便于在出现不良反应时立即用药。关于是否作过敏试验,国外如欧洲、日本等相继停止进行过敏试验,但国内几乎所有医院都还在进行。一般方法为取30%泛影葡胺1ml静脉推注,20min后观察有无全身发热、瘙痒、皮疹,有无呕吐等过敏反应症状,无反应者方可进行。实践证明在临床上仍有实用价值。

3.2 镇静制动 对不合作患儿采取镇静制动是检查成功 的关键。一般采用10%水合氯醛灌肠,按0.3~0.5/kg体重计算,灌肠后保留10~15min,同时要按紧部,防止排出体外而失效。另外,本组病例中有轻度腹泻6例,大便带血丝2例,但2天后症状均消失,我们分析系水合氯醛的药物副反应,但发生率较低,真正原因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3.3 检查前30min预防性给予地塞米松 为了预防碘过敏反应的发生,首先了解该患儿有否高危因素,可在检查前30min左右,口服扑尔敏,或按0.3~0.5mg/kg体重注射地塞米松,以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效果较好,本组中无1例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4 采用快速均匀注射和螺旋扫描 对于婴幼儿,我们不主张使用高压注射器,一律采用手推法推注。注射速度控制在0.7~1.5ml/s之间,注射完毕立即进行螺旋扫描,层厚5mm或7mm,螺距1.0。多排螺旋CT效果尤佳,可获取良好的图像。扫描应稳、准、快,避免重复扫描。

3.5 绝对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3] 对于婴幼儿应绝对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避免副反应发生,同时应减少造影剂量,主张以1~2ml/kg体重剂量为宜,最大用量应低于60ml。

3.6 急救措施 在CT检查时要备齐急救药品及器械,注射造影剂时应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一旦发生副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并及时处理。

3.7 扫描后观察 CT增强检查完成后30min内不要立刻离开,应继续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心率、血压,30min后一切正常方可离开。

参考文献

篇2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婴幼儿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6%~1.0%[1]。其中主要的治疗方法仍是手术治疗,但术后并发症较多,病死率高。特别是术后肺部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儿的术后恢复。因此,研究预防婴幼儿先心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措施,进行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心脏外科护理技术的重要内容。我院于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对106例婴幼儿先心病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婴幼儿先心病患者106例为A组,男64例,女42例;年龄11 d~3岁,平均(1.32±0.78)岁;体重3.78~15.56 kg,平均(8.79±2.24)kg;其中室间隔缺损75例,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7例,法乐氏四联征10例,法乐氏三联征2例,大动脉转位4例,卵圆孔未闭3例。2004年4月至2008年5月我院收治的婴幼儿先心病患者198例为B组,男性117例,女性81例;年龄7 d~3岁,平均(1.45±0.26)岁;体重3.09~15.24 kg,平均(8.35±2.17)kg;其中室间隔缺损133例,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13例,法乐氏四联征17例,法乐氏三联征6例,大动脉转位9例,卵圆孔未闭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患儿手术前肌内注射或静注氯胺酮2~8 mg/kg,经口或鼻行气管插管,术中使用斯托克体外循环机行体外循环。一般心脏畸形者采用浅低温循环,复杂畸形者采用中或深低温循环;非紫绀型患儿均行畸形根治术,紫绀型患儿行姑息性手术。A组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B组采用常规护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资料比较,见表1。A组106例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21例,占19.81%。其中低氧血症6例,占28.57%,胸腔积液合并低氧血症3例,占14.29%,肺间质水肿合并低氧血症3例,占14.29%,肺不张2例,占9.52%,肺炎合并低氧血症2例,占9.52%,其他肺部并发症5例,占23.81%。

3 讨论

3.1 术前护理 ①婴幼儿先心病患者一般体质较差,术前易患呼吸道感染,值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体温、四肢活动、紫绀等,同时对患儿的家属做好相关知识宣教,严格控制术前呼吸道感染。②吸氧。婴幼儿先心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缺氧,术前吸氧可以改善机体缺氧。③加强体疗训练。选择在餐前30 min,以不少于10 min左右交替扣击、振颤患儿胸背部,对可以合作的患儿可训练呼吸并鼓励自行咳嗽。④患儿术前禁食,可预防术中因麻醉误吸引起术后吸入性肺炎。

3.2 术中护理 ①手术操作力争轻柔、熟练,手术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②正确选择气管插管的管内径及长度。一般管内径:1~6月/3.5~4.0 mm,7~12月/4.0 mm,12~24月/4.5 mm;管长度(cm)=年龄(岁)/2+12。③体外循环期间严格监测变温毯术中温度并平稳复温,严格控制晶体输入,胶体渗透压>16 mm Hg。

3.3 术后护理 婴幼儿先心病患者因心血管畸形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易出现肺部并发症,如低氧血症、肺炎、肺间质水肿及合并症,因此术后的护理对预防肺部并发症至关重要。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值班护士要每4 h重复吸净口腔、鼻道分泌物。对有咳痰能力患儿要鼓励其咳嗽、咳痰,对痰多不易咳出或无咳痰能力者,使用震动排痰机协助排痰;术后吸氧,术后早期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后期缺氧改善后可小流量持续吸氧,严防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引发呼吸抑制。②呼吸机的管理有资料报道,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与肺部并发症有密切联系[2]。本组全部病例均采用婴幼儿专用呼吸机,呼吸频率设定:

参 考 文 献

[1] 姬尚义,沈宗林,杨建安,等.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1018例外科治疗.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5,11(1):10-12.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婴幼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5个月-6岁之间,平均年龄(3.23±0.58)岁。对照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4个月-5岁之间,平均年龄(2.87±0.63)岁。接种的疫苗有:百白破、白破.乙肝、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炎。两组婴幼儿在年龄、性别、接种疫苗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故相互比较具有临床意义。

1.2 方法

接种前所有让孩子均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接种前要洗澡,保持干净,以免引起接种部位感染。此外,接种不可空腹,必须要吃饱,接种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饥饿或者比较疲劳时接种,容易发生晕针。接种后在医院观察半小时后再离开。需要注意的是在接种24小时内不要洗澡,不要进行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勿食刺激性东西等,以免影响接种质量。在对婴幼儿接种时要配以合理的护理措施,使接种工作顺利展开,具体措施如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具体的干预内容主要包括:1、创造良好的接种环境,以此来降低婴幼儿的紧张情绪[2]。保持接种室具有适宜的温度、清新的空气,可以放置一些幼儿喜欢的玩具和书籍,或者播放一些幼儿喜欢的动画片或者儿歌,都可以缓解婴幼儿对接种过程产生的恐惧感。2、对婴幼儿的家长也实行健康教育培养,由专业的医疗人员对家长讲述有关小婴幼儿身体健康的照顾,预防疾病发生,提早接种等等相关的知识,使家长了解接种对预防小婴幼儿疾病传播的重要性,同时了解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熟悉不同接种疫苗的作用。3、对每一个接种的婴幼儿进行详细的信息登记[3],以便日后定期与婴幼儿家长联系,了解接种后婴幼儿身体健康情况,提醒下次接种时间,再进行相关知识传授等等一系列与幼儿身体健康相关的事宜。4、患儿口服糖丸前后半小时不进食任何东西,包括水,如果婴儿是母乳喂养者,服糖丸后适当延长喂奶时间,因为母乳含天然的抗体,对活疫苗有拮抗作用,中途可进葡萄糖水或其他奶制品。5、接种百白破和白破疫苗后24小时后进行常规湿热敷5分钟,接种乙肝疫苗后也可以预防性湿热敷,接种时可让家长帮助尽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1.3 疗效指标

对两组婴幼儿接种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比较,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红肿、疼痛以及发生硬结的情况。比较两组婴幼儿采取不同方法接种后患儿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 统计处理,测定结果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婴幼儿接种后产生不良反应情况,见表(1),通过表中数据能明显看出观察组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两组婴幼儿采取不同方法接种后患儿家属满意度,见表(2),通过表中数据能明显看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后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的儿童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儿童健康体格检查日益重视,按时带婴幼儿到儿童保健门诊体格检查的家长越来越多。而由于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加强,婴幼儿每月都有计划内计划外疫苗接种。家长工作繁忙,常常想把孩子带到医院后,把体格检查、预防接种等都集中在一起完成。以至于婴幼儿在接种疫苗时所产生的疼痛、恐惧心理一直延续到体格检查时,影响了婴幼儿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笔者对582例的婴幼儿在接受预防接种后,进行体格检查过程中的配合程度进行观察分析,找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9年2月16日至5月30日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体格检查的2岁6个月以下婴幼儿。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由专人对接受预防接种后的婴幼儿按婴幼儿体格检查测量要求对婴幼儿进行头围、胸围、体重、身长的测量。按年龄<6个月,6个月~1岁,1~2岁6个月分为3组。1.2.2 评估方法 在接受体格检查时表现为哭闹、手足挥舞、拒绝躺下,不让医务人员测量为不配合。

2 结果

见表1,2。干预前后婴幼儿体检配合程度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表1 不同年龄婴幼儿配合体检情况 表2 不同年龄婴幼儿配合体检干预前后配合程度分析

3 讨论

免疫注射过程对婴幼儿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与感受,而婴幼儿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更为强烈。由于儿童的认知、语言表达和发育水平不同,各个年龄段儿童发生疼痛时表现也有所不同。可受年龄、应对方式,父母对疼痛的反应,过去疼痛的经历以及文化背景,教育方式等影响,因而影响婴幼儿体检的配合程度。表1显示:6个月以下婴儿在体检时80.55%都配合,没有痛苦表情,这与小于6个月的婴儿对疼痛经历没有记忆,而且对疼痛几乎没有恐惧感[1]有关,与《不同干预方法缓解新生儿疼痛效果的对比》中120名婴幼儿在5 min后疼痛减少到10%相符[2]。6个月~1岁婴幼儿71.79%不配合。6个月以后,对疼痛的反应受到以往疼痛刺激经历以及父母所给予的情感的影响,常规的护理操作就可以刺激婴儿,但反应程度不同。在婴幼儿阶段对疼痛刺激不理解但可以有记忆,且婴幼儿对身体各部位的功能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对体格检查等操作也非常恐惧,其反应程度与疼痛刺激的操作几乎是一样的。1~2岁半幼儿有72.15%不配合。幼儿对机体各部位的功能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对测体温、血压、检查耳朵等都非常恐惧,其反应程度与疼痛刺激的操作几乎是一样的,他们对疼痛的反应相似于婴儿阶段,但较强烈。

在体格检查过程中婴幼儿的不合作会造成所测量的数据不准确。由于头围大小反映了脑和头部骨骼发育情况,是认知功能好坏的标志,身高、体重是衡量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的主要指标,体重能敏感地反应小儿近期营养状况,身高是反应小儿长期营养状况和生长速度的可靠指标[3]。不精确的数据会影响到小儿生长发育曲线的走势,影响医务人员对小儿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的评估。

4 对免疫注射后进行体格检查的婴幼儿给予有效的干预

4.1 在进行体格检查时要解除孩子的陌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为体格测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由于陌生环境及旁边孩子哭闹声以及对医护人员的畏惧感,都可以使孩子产生恐惧和焦虑,会影响孩子在体格测量时的准确性。对极度害怕,哭闹强烈的婴幼儿,采取渐进式心理安抚,慢慢消除婴幼儿的紧张和害怕,告诉宝宝,这是在戴帽子,看看宝宝长大了没有?不是打针,不痛,让宝宝在测量前有心理准备,减轻害怕心理,减少恐惧感。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遇到孩子不听话时不要用到医院“打针”来吓唬孩子,以免增加对医院的恐惧及不正常的心理认知定位。

4.2 安抚婴幼儿的焦虑、恐惧的心情 医务人员用微笑、亲切的语言感染婴幼儿,使婴幼儿感到医务人员的亲切,可信任。并尊重婴幼儿,对婴幼儿的各种不恰当行为(婴幼儿用脚踢医务人员或婴幼儿不小心尿湿了我们的工作服等),要有母亲般的容忍,从心理上进入母亲的角色,使婴幼儿感受母爱的温暖。当得知体检的婴幼儿正好是生日时,立刻送上一句祝福:祝宝宝生日快乐!聪明漂亮(帅气)!使家长和婴幼儿感受到医务人员虽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

4.3 对于正在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干预护理 进行体格测量前先吸吮再测量,因吸吮是一种减轻疼痛的有效措施。也可让母亲对婴幼儿进行抚摸、拥抱等肌肤性触觉刺激,来减轻婴幼儿免疫注射后的痛觉。

4.4 6个月以下婴儿最好选择在进入深睡眠状态下进行体格测量 指导妈妈轻轻放婴儿到测量床上,双手扶住婴儿的双臂,使婴儿感觉还是被抱在妈妈的怀抱中一样。在这种状态下操作,大多数婴儿都非常安静,不吵、不闹。

4.5 使用赞赏的语言 如婴幼儿不配合,可以先让配合体检的幼儿先测量,医务人员一边操作一边告诉不配合的幼儿:你看哥哥多乖,我们弟弟也很乖的,医生最喜欢这样的小朋友了。在测量前多使用赞赏的语言鼓励幼儿,因赞赏和鼓励是一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尤其对婴幼儿。

4.6 对于个性、独立性较强的幼儿护理 要耐心,细致把握其性格特点,争取其配合,避免强迫、压制的工作方法,不伤害其强烈的自尊心。

通过以上护理干预措施,582名婴幼儿在体格检查过程中配合体检的婴幼儿由37.45%上升至88.65%。如何避免对婴幼儿进行疼痛刺激,减少对婴幼儿的伤害,是护理人员的职责。因此,在为婴幼儿进行健康体格检查过程中,要满足其身心需要,尽可能不要在接受预防接种后或侵入性操作后立即进行体格测量,应先让婴幼儿在做好健康体格检查后才接受预防接种后或侵入性操作,同时,在进行体格检查过程时,动作要轻柔,熟练,尽量消除体格检查过程中的轻微刺激,让婴幼儿在体格检查过程有一个良好的心身健康过程。

【参考文献】

篇5

【摘 要】目的:通过对我院婴幼儿湿疹治疗效果观察,总结婴幼儿湿疹的临床治疗方法,为婴幼儿湿疹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婴幼儿湿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治疗过程和结果。结果:在80例婴幼儿湿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78例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治疗效果好,疗程短,总有效率达到了98%。结论:药物的治疗,再辅助以饮食指导和精心的护理,能有效治疗婴幼儿湿疹,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婴幼儿湿疹;药物治疗;饮食;护理

婴幼儿湿疹是儿科的常见病之一,易复发,病情反复,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临床以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伴剧烈瘙痒为主要特征[1],引起婴幼儿湿疹的原因大多是乳母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外界温湿度的改变、对婴幼儿护理不当及过敏性体质,一般在婴儿出生后1个月-2岁期间出现湿疹,儿童期的湿疹多是婴儿期湿疹的延续,在婴幼2岁期间湿疹会基本痊愈,受婴幼儿生理特征影响,患儿会焦躁不安,持续哭闹,如果因难以忍受瘙痒用手抓挠,会使表皮溃烂,造成更严重的感染,因此对于婴幼儿湿疹的及时治疗、饮食指导及精心护理工作非常重要。[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婴幼儿湿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最小的50d,最大23个月,平均年龄10个月,病程为32d至10个月不等。其中病情较轻者30例,仅出现红斑、脱屑和丘疹等症状,病情严重者有20例子,除病情严重者病变部位覆盖较广外,其余病例的病变部位多集中在脸部,胸部,肩颈等。

1.2治疗方法

外用药治疗:对急性湿疹或有严重皮损的可直接将药涂于患处,一天两到三次,可处理亚急性或慢性湿疹;一日两次用艾络松或地塞米松乳膏来处理干性湿疹,用40%氯霉素氧化锌软膏外涂一日两次来处理湿性湿疹,能达到杀菌、收敛及氧化的作用。湿疹严重、吵闹不安婴儿,可口服抗组胺药开瑞坦口服液,l日1次。若患者症状较轻可不用药物治疗,通过饮食指导及精心的护理即可;在喂养方面建议以母乳喂养来减轻湿疹程度,母乳喂养妈妈要注意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等,常食绿豆和丝瓜,如怀疑某食物过敏,一定要停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鱼、虾等海产品和柑橘等食物;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患儿为避免牛奶蛋白过敏可选用氨基酸配方奶或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对于一些婴儿食用可能过敏的食物要严格控制,注意合理搭配食物,忌食辛辣、腥膻、刺激性及高油腻饮食,如葱蒜、韭菜、辣椒、香菜等;忌过早添加辅食。

在婴幼儿湿疹的皮肤护理方面,首先要禁忌辛辣食物对皮肤的刺激,勤剪指甲,以浅色纯棉或真丝制品为贴身衣物的选择,不对皮肤做过多包裹以免对皮肤产生刺激。

1.3观察指标

在经过药物治疗,饮食指导及精心护理之后,我们对婴幼儿湿诊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婴幼儿的行为特征即哭闹情况,睡眠情况,搔抓情况等等,还包括湿疹病变自身的情况即湿疹创面大小、深度、色泽、渗出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疗效判定标准等等。

1.4治疗标准

依据相关治疗标准:将湿疹全部消退,相关瘙痒症状全部消失视为痊愈;湿疹基本消失,相关症状得到很大程度的减轻视为治疗显效;湿疹无消退或消退面积不足百分之三十视为治疗无效。

2结果

在80例婴幼儿湿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中治愈49例,显效29例,无效2例,78例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治疗效果好,疗程短,总有效率达到了98%,在78例患儿中出现病情反复10例,再经过二次治疗和护理后已经痊愈。

3讨论

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我们生活中常叫它“奶癣”,在医学临床中1~2个月婴儿最容易感染湿疹,病情发生易反复,时轻时重,表现为有幼儿出现皮疹,皮肤发红,皮肤粗糙脱屑,病发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遇湿热会使病情表现更加明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从饮食还是衣物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无形之中也增加了婴幼儿皮肤过敏和感染的可能性,婴幼儿湿疹的发病率在近些年来呈上升趋势,也引起了家长和医院临床上的重视。[5]

治疗婴幼儿湿诊多采用药物治疗、饮食及护理的指导多种方式相结合,能尽快缓解婴幼儿湿疹,效果明显且不易复发,通过临床治疗的效果发现,此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80例婴幼儿湿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78例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8%。

除去医学临床上的治疗,对于婴幼儿湿疹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临床观察上来看,通过日常的精心护理可以加快婴幼儿湿疹的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果;而通过对幼儿湿疹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可以降低婴幼儿湿疹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钟成梁,张淳,胡思源.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03:219-221.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1(b)-0144-02

随着我国小儿外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婴幼儿手术正在广泛开展。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除了对婴幼儿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外,还要对婴幼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家属是婴幼儿最重要的看护者及社会、情感支持来源,其心理状态情况直接影响患儿的情绪。婴幼儿手术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是通过和家属耐心真诚地交谈,与家属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通过劝说、建议、教育、指导、支持、提供信息等手段,帮助家属解决心理困扰,以积极的状态迎接手术,让患儿顺利度过手术期。因此,护理人员要注重患儿家属的心理维护[1-2]。本院手术室2009年10月~2012年3月配合临床科室对304例婴幼儿择期手术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3月在本院实施择期手术的婴幼儿患者304例,其中,男197例,女107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3岁。普外科284例,骨科20例。

1.2 婴幼儿手术患儿家属的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在护理中态度和蔼、认真回答家属的疑问,详细介绍手术流程和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具体心理护理对策如下:

1.2.1 术前宣教 婴幼儿身心未成熟,孩子对家属依赖性较高,家属需根据手术的要求,配合护士做好婴幼儿的术前准备,并告知家属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对护士的行为进行正确的理解。如禁食禁水、抽血化验等。对环境陌生引起的焦虑,护士可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定,并对主管医生和护士进行介绍,如需要帮助时可以找谁等,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对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引起的焦虑,可以通过进行患儿教育、介绍病情、疾病的发病原因、一般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尤其对家长在平常可以做到的护理措施进行讲解。

1.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婴幼儿家属的信任 术前访视患者,由巡回护士介绍有关该种手术的情况,认真倾听、耐心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态度诚恳,并通过各种方式,如游戏、画画等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尽快取得家属的信赖。

1.2.3 客观认识焦虑和紧张 当婴幼儿家属面临孩子手术这一人生重大事件时,大脑就会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这是一种积极的准备反应,它使人能够适应环境,处理好所面临的问题,但是过度的紧张就会影响手术的进程。对这一类婴幼儿家属首先要给予理解,关心家属,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否则家属只会更紧张。指导家属平静呼吸,体会放松的感觉。对忧伤抑郁的婴幼儿家属指出精神状态对健康的影响,并告知随着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家属要相信医生的能力,抱积极的心态。

1.2.4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 鼓励患儿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争取患儿早日恢复健康。手术中禁忌对患儿冷淡、态度生硬、恶语伤人。患儿家属情绪低落悲伤时应该给予疏导和劝解,家属是患儿的精神支柱,家属的不良情绪会令患儿对治疗和护理产生更多的恐惧和抗拒。另外,家属要配合医生护士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对患儿进行温柔低语、类似呵护的告知是必不可少的[3]。护士在术前对家属进行必要的术前、术后护理指导,让家属参与患儿的护理,让其掌握患者的各种情况,减少恐惧心理。选择有手术成功经验的家属与其探讨患儿的术前、术后护理,给予家属一个强有力的心理支持与激励。

1.2.5 正确采用正性暗示语言缓解家属的焦虑与恐惧 护士是实施正性暗示语言的主体,需根据患儿的病情和家属的心理状况,按其设计要求进行设计[4]。可由护士与主管医师或护士与护士实施,如:在病房护士或医师查房时,另一名护士走来说:“某某医师做这类手术已经很多例了,手术都很成功的。”这时,查房的护士或医师就可以说:“熟能生巧。”

1.2.6 注意沟通技巧 手术前,患儿家属应签手术同意书和麻醉同意书,特别是婴幼儿手术,危险性较成年人高,有些家属认为签字是医生推卸责任的借口,因而充满猜疑、焦虑和恐惧。对由于医务人员言行等外在条件引起的不信任,应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注意有技巧的交流,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

1.2.7 镇痛方法的选择 手术后,麻药的作用慢慢消除,由于婴幼儿对于疼痛的感觉度更高,故会感觉到手术伤口更痛。家属陪伴在患儿的身边,对患儿的疼痛感同身受,甚至坐立难安。护士除了使用药物镇痛外,还应使用非药物镇痛。如采用非营养式吸允、音乐疗法、提供舒适的和治疗式抚触等一系列措施缓解患儿疼痛,增加其舒适感[5]。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巡视,以实际行动使家长安心。

2 结果

304例手术患儿家属均能配合手术顺利进行,无护患纠纷的出现。根据手术期的不同时期,对婴幼儿手术患儿家属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消除家属的各种不良心理,调整家属的心理适应能力,使其能积极配合医生护士进行各项操作;对患儿的各种反应,如:哭闹、烦躁等,能做出积极有效的应对和护理,对医院的满意度提高。

3 讨论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孩子做手术,家属情绪极度紧张,焦虑不安,急切渴望得到医治。婴幼儿家属的心理特征可以概括成下面几点:

3.1 孤独感加重

婴幼儿进入手术室没有家属陪伴,家属仿佛有一种和家人“分离”的感觉。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和患儿及家属接触机会少,对他们来说很是陌生,家属难免会过度担心自己的孩子。

3.2 忧伤抑郁

一些性格不够开朗、多愁善感优柔寡断、多疑多惧的家属容易产生忧伤抑郁的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失望、食欲减退。

3.3 心情烦躁焦虑,害怕手术失败

现独生子女多,大多数家属对现代医学不了解,其知识停留在过去或周围人的经验上,认为麻醉、手术危险性大[2]。表现为头痛、失眠、总是口干、面色发红、呼吸短促、容易激动、心跳加快。

3.4 紧张恐惧

家属过于担心孩子,对手术充满恐惧,说话短促,面色苍白,身体不由自主的发抖。

综上所述,婴幼儿手术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应贯彻临床护理的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切实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不良心理的疏导。强化心理护理是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有益举措[6],优质护理的目的是“政府满意”、“社会满意”,因此,需要医护人员不断地提高对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能力,从而提高患儿和家属对我们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曾凡莲,冯生花,贺国玲. 婴幼儿手术的护理配合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8):2422-2423.

[2] 贺双奇,张宁,吴显容. 手术病人术前护理访视效果评价[J]. 南方护理学报,2004,11(7):52.

[3] 李君. 婴幼儿围手术期心理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 19(12):223-224.

[4] 刘萍,黄敏贞,辜雄军. 手术室护理人员使用正性暗示语言的效果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82-484.

篇7

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器官和组织尚未发育完善,无论在解剖、生理特点等方面与成人均有明显的差异。俯卧位属于被迫,尤其是婴幼安置俯卧位,由于婴幼儿胸式呼吸不发达,主要靠膈肌和腹肌张力产生胸腔负压,而膈肌位置较高,腹部较膨隆,俯卧位使腹肌受压,腹肌、膈肌活动受限,腹式呼吸减弱致通气不足,因此,对安置的用具、术中手术铺巾、体温保护等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62例俯卧位患儿术中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8个月~5岁;手术为肛瘘切开挂线术28例,臀部血管瘤切除13例,肩背部血管瘤切除21例。

2 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俯卧位垫准备 依据手术要求准备俯卧垫。自制一套可活动的俯卧垫,即由宽5cm,长度为5~8cm的棉枕和一张8cm×12cm的底垫构成,棉枕一边和底垫可缝制子母粘贴,摆放手术时可根据患儿身高选择长度相当的棉枕;根据婴幼儿的体重、体型的情况调节两边垫枕的宽度。

2.1.2术前访视 术前访视可针对性地了解婴幼患儿的兴趣、习惯等,对婴幼患儿施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前了解和评估患儿的静脉情况,以便做好穿刺部位的选择,困难的静脉穿刺可与病区做好沟通,提前做好静脉穿刺的护理会诊,开通静脉通路,以免因穿刺困难影响手术顺利开展。

2.1.3术前患儿的心理护理 患儿与母亲的分离,引起分离性焦虑症,表现为恐慌、紧张,哭闹不止等反应,因此,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因此,可以采取家属陪护麻醉等方法。

2.2术中护理

2.2.1护理 婴幼儿俯卧位摆放特别要求要以肩、锁骨及髂部为支撑点,尽可能将腹部与手术床之间悬空,避免腹部受压[1]。使用我科自制活动式的俯卧垫,根据患儿体形调节棉枕宽度,将患儿俯卧于俯卧垫上,将头偏向一侧,头部枕凝胶垫,注意避免眼部、耳部受压;也可将患儿额部直接枕于“C”形凝胶垫,也可以用橡胶手套装上2/3自来水后扎紧封口成“水掌”代替凝胶垫使用。安置好,约束患儿四肢时要注意在约束部位使用棉垫保护皮肤,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以免因约束过度引起皮肤坏死。

2.2.2保持呼吸道通畅 婴幼儿俯卧位时,保证呼吸道通气顺畅是关键。

由于婴幼儿舌大,颈短呼吸道管径小,腺体分泌旺盛,麻醉后舌根后坠等因素,容易引起呼吸道的堵塞,而婴幼儿哭闹会加重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导致缺氧及胃胀气等症状,因此可通过人为的干预减少婴幼儿哭闹,手术室可在交接厅准备各式各样吸引儿童的玩具,分散患儿的注意力,接患儿时护士保持亲切的表情,必要时摘下口罩与患儿进行沟通或协助麻醉医生给予患儿使用.镇静药后再进入手术间,减少患儿因恐惧引起的紧张心理。术前要保证吸引器性能正常,处于备用状态;术中要注意气管插管的管道固定,可用粘度较强的丝质胶布固定。

2.2.3输液护理 良好畅通的液体通路对保证术中用药及患儿的生命安全非常重要,婴幼儿输液多选择头皮静脉和上肢静脉或踝部大隐静脉,但要根据手术部位,充分考虑婴幼儿俯卧位后便于对液体的管理,通常下腹部以下手术选择上肢头静脉和头皮静脉,上腹部以上手术选择大隐静脉。静脉穿刺多选用22~24G静脉留置针,静脉穿刺时要夹闭输液管端所有开关,防止输液管压力大于静脉压力,回血受影响造成假象导致穿刺失败;同时掌握静脉穿刺时机,患儿如果难以配合者,可以在给患儿吸入镇静后再穿刺,但提前做好血管评估。上肢手背穿刺的,俯卧位摆放后,可将患儿的手臂向上抬举,手掌张开,顺势将手掌贴于头面部之后胶布固定手和头面部,利于手部静脉回流及术中观察。

2.2.4术中容量控制 使用静脉输液泵输注液体,开始0.5~1h内以20ml/kg快速滴入[2],以补充术前禁食禁饮欠缺量,在随后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术中准确记录出血量及尿量。由于婴幼儿血液占体重比重相对较大,且绝对容量少,因此少量失血,即可发生低血压或休克。因此要准确计量出血量、尿量,提前做好干预,防止并发症发生。

2.2.5术中无菌巾的选择 常规的手术无菌巾对于婴幼儿相对较大,同时由于重力作用,增加婴幼儿的承受能力,影响婴幼儿的呼吸、循环,因此,应选择适合婴幼儿的无菌巾,也可在不影响患儿保暖的情况下,消毒完毕先铺盖一层棉布类的无菌巾,然后再铺一次性无菌巾,目的是减少常规无菌巾的重力对婴幼儿的压迫。

2.2.6体温维护 由于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成熟,环境温度极易影响婴幼儿体温的升降[3]麻醉、手术暴露等因素容易使患儿体温降低,而体温低容易使患儿产生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增加感染机会,因此调节手术间温度在24~26℃,术中严密测量体温,保证患儿体温不低于35℃为宜[4]对体温低的患儿采用升高室温、加温输液及使用加温气毯,以升高患儿体温,尽量减少使用热水袋,以免烫伤患儿局部皮肤。

2.2.7眼部护理 由于眼睑部位相对娇嫩,容易压伤,且术中长时间暴露,容易引起角膜干燥等症状,因此在安置俯卧位时,要在麻醉后安置前,在患儿眼部四周轻涂眼药膏,再用输液贴将眼睑闭合;在安置过程避免眼球或眶上神经术直接受压,以免引起失明。

3 体会

由于婴幼儿和成年人各方面不同,应对手术的各方面耐受性差,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患儿特点,给予护理的程序方面、选择护理器具方面等,尽可能给患儿选择个性化的护理模式;且婴幼儿病情变化快,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士除了要对专科护理配合要熟练以外,对病情观察还应要仔细到位,熟知婴幼儿病情观察的各项正常生理指标及婴幼儿术中病情变化表现,掌握相应的急救措施,注重对患儿全方位护理,确保患儿手术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王文兰,刘莉.后路脊柱手术患者术中摆放及护理[J].甘肃中医.2006,19(5):28.

篇8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b)-0122-03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人们除了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逐步重视外,对婴幼儿的身心健康重视程度也越来越突出。现阶段,在国内,关于该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对于一个家庭仅有一个孩子的状况下,婴幼儿的健康状况更加受到年轻夫妇的重视[1]。如何提高婴幼儿的护理水平,优化改善婴幼儿的成长过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尤为重要的话题。本文开展中医土乐伴贝贝操促进婴儿发育方面的研究,并观察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混合喂养的婴幼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可以配合完成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婴幼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3个月~1岁,平均为(7.4±0.6)个月。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4个月~1岁,平均为(7.5±0.8)个月。两组婴幼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由专业人员进行体检及实施中医土乐伴贝贝操护理。对照组:由专业人员进行体检及实施贝贝操护理。护理人员对婴幼儿母亲或其主要抚养人进行相关知识宣教,指导其操作方法,婴幼儿母亲或其主要抚养人经培训掌握技巧后,在家中对婴幼儿进行相应的护理[2],在护理期间新生儿因饥饿等原因出现较为严重的哭闹现象时,应终止护理工作;向产妇及其家属详细地叙述护理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以便产妇在家对新生儿很好地进行抚触保健[3]。

1.3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分别于1、3、6个月由专业人员对婴幼儿进行智能发育指数(MDI)评分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并比较两组的评分结果、体重及身高。MDI评分、PDI评分:60~69分为智力缺陷水平、70~79分为临界水平、80~89分为中下水平、90~99分为中等水平、100~109分为中上水平、110~119分为优秀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MDI评分、PDI评分、体重及身高均随时间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相关观察指标的比较(x±s)

与同组1个月比较,*P

3 讨论

婴儿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决定未来国民素质。对于儿童的培养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于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婴儿操与音乐配合对婴儿发育的影响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土乐伴贝贝操是本科根据婴儿的生理、骨骼发育特点,结合国民对科学育儿方法的需求制作而成。该方法在促进婴幼儿消化系统、大脑神经系统发育,提高抵抗力,婴儿体格、心理及智力全面健康发展方面均有一定的价值[4]。

中医五音疗法中的土乐,以宫调为本,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给人有如“土”般宽厚结实的感觉,故为土乐。根据五音通五脏的理论,宫音入脾,对中医脾胃功能系统调节具有明显作用,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泉,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依营养,而且与人的脑波、心跳、血液循环相和谐[5]。

土乐伴贝贝操不但促进婴幼儿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发育,如婴儿肠道蠕动的速度得到显著提升,促进消化,可以增强新生儿的食欲[6],而且可促进婴幼儿的睡眠、骨骼发育、智力发育。该方法能使婴儿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各部位得到舒展,按摩全身皮肤、穴位,使婴幼儿五脏六腑的发育和四肢得到锻炼,其远期效果还可使婴幼儿的心理、社会、精神、智力等方面都达到最佳的状态,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7]。

临床研究表明,土乐伴贝贝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其简单、易学,成本低,家长乐意接受[8]。该方法由父母和婴儿共同完成,在促进婴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增进了亲子感情,对于婴幼儿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土乐伴贝贝操时,仅需要具备温馨家庭环境、音乐播放器、音乐带、按摩油、浴巾等即可开展,很多家长都可以接受。

在操作的时候,有如下注意事项:贝贝操要在小儿喝奶后1 h或吃奶前0.5 h进行,操作者动作要轻柔,切记生拉硬拽,使小儿感到不适,如进行中小儿过于紧张、烦躁,可暂时缓做,待小儿安静时再完成;如果孩子出现情绪不好,生病时不做训练,病愈后再恢复,每次做完操要抱抱、亲亲婴儿以示鼓励;持续的护理对于促进婴幼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1、3、6个月MDI评分、PDI评分、体重及身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冯彩霞,颜南,王正东,等.婴儿喂养方式与智能发育关系的研究[J].吉林医学,2009,30(1):6-7.

[2] 高丽娟,王桂香,徐文静.早期教育与护理对婴儿生长发育效果的家庭跟踪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537-4539.

[3] 黄海峰.新生儿抚触护理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0):3903-3934.

[4] 程翠娇.抚触对婴儿健康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0, 11(10):70-71.

[5] 黄晓睿.抚触对婴儿早期发育和早期教育影响及意义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29-2630.

[6] 李志云,黄丽玲,林文璇.游泳和抚触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5):2854-2855.

[7] 朱红莲.扬中市557名婴儿神经心理发育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3):280-282.

篇9

一、前言

在家庭护理中护理婴幼儿的无论是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都会遇到这种情景,当家庭护理者拜托别人暂时照顾一下孩子时,有人就会趁机逗孩子,“宝贝,你的某某走了,他说不要你了,把你送给我了,跟我回家吧,我给你买好多好吃的”;还有这种情景,家庭护理者照顾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婴幼儿,尤其是看到环境稍微不清洁时,就会很自然的抱过来说“宝贝,这个不能动,用手摸太脏了”,当婴幼儿看到蝴蝶,刚想跑过去追逐时,护理者又说话了“宝贝,慢点,这样跑太危险,不要追,我帮你”。这种情景,相信在家庭护理者护理婴幼儿的时候都遇到过,针对以上情景,作为一名护理专业教师同时又是一个年轻妈妈,很想与大家简单探讨一下心理学在婴幼儿家庭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二、婴幼儿的年龄界定

首先说说婴幼儿年龄阶段,每个学说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在这里根据艾瑞克森[1]心理社会发展学说,婴儿期是指0-18个月孩子,幼儿期是指18个月-3岁孩子,那么我说的婴幼儿期就是0-3岁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婴幼儿大部分还没有上幼儿园,都由家庭护理者亲自护理。

艾瑞克森在年龄分段的同时就已经指出了每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社会冲突中心,婴儿期最大的冲突就是信任对不信任,幼儿期最大的冲突就是自主对羞愧或疑虑[2]。

三、婴儿期的信任建立

老人有一种说法叫做小孩第一次和谁见面就像谁,这种说法作者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根据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婴儿与家庭护理者之间建立的信任感,婴儿刚刚出生面对的是一个全新世界,第一次见面的家庭护理者对婴儿非常友好,喜欢与婴儿接触,在经常的接触中家庭护理者与婴儿的信任感就不知不觉建立起来,以后婴儿与这个家庭护理者接触的更多,就会更加依赖他,自然就与他有更多的相似之处。

刚刚出生的婴儿,医院工作的护士在半个小时内尽量做到早开奶,一方面是为促进乳汁分泌,另一方面是为让婴儿与母亲早早进行皮肤接触,通过皮肤与皮肤接触加之后期不断母乳喂养,婴儿就在这种接触中悄悄的建立良好信任感。

现在比较流行月嫂照顾婴儿,曾经亲眼见过婴儿在家庭护理者由月嫂转换为父母时,无论父母做什么,婴儿都在不停哭闹,年轻父母则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是因为婴儿最初在与月嫂接触之中建立起信任感,一旦月嫂离开,家庭护理者转换为父母,与月嫂比较起来,婴儿更信任月嫂,婴儿的这种心理不会表达,表现出来就是不停哭闹,针对这种情况,父母从最初与婴儿的接触时就该注意与月嫂共同照顾婴儿,譬如一起帮婴儿洗澡、一起帮婴儿换尿布、一起帮婴儿做抚触,这些操作的完成过程就是与婴儿之间的交流,不要认为花钱请月嫂,就把所有婴儿的事情都推给月嫂去做,在身体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与月嫂共同照顾婴儿,这样信任感才能在婴儿与月嫂和父母之间共同建立,一旦月嫂离开婴儿还可以在父母那里寻找到信任感,寻找到安全感。这就是最简单的心理学在婴儿家庭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四、幼儿期的心理自主发展

走是一种本能,一岁左右的幼儿最大的发展就是走,为了探索新的感兴趣的物质,她们不得已学会了走,正爬着的孩子,这时候沿着沙发或台阶往前寻找新的感兴趣的物质,在快要站起来走时,家庭护理者就说孩子危险,不要爬或不要站,顺势就把幼儿抱下来,伴随着婴儿期的信任,幼儿相信这是危险的,这时候幼儿探索的好奇心被打破,伴随好奇心而发展的走也顺势被护理者打破,这也是为什么在孩子本该自己学走的时候,很多家庭护理者用学步车或者整天辛辛苦苦的架着,让幼儿被迫学走,其实走本来就是孩子的一种本能,不用专门学习。

这种情景家庭护理者如果能很好应用心理学,就会换种方式来疼爱幼儿,应该结合幼儿心理特点把这种本能还给幼儿,让幼儿自主发展,现在要做的就是提供给幼儿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鼓励幼儿探索,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首先观察环境安全程度,如果环境安全,家庭护理者就应该让幼儿自由探索,如果感觉环境不安全就在旁边做好防护措施,万一摔下来让幼儿摔在你的怀里或者垫子上,这样就能在不打破幼儿探索的好奇心同时保护幼儿一切本能的自主发展。

家庭护理者也不能过度保护幼儿,如果总认为幼儿小或者操心幼儿做事情慢,处处替代的话,幼儿的独立性就不能很好发展。譬如吃饭,家庭护理者就要学会等待,幼儿吃饭慢并且有时候为了把勺子送到嘴里,食物撒的桌子上地上到处都是,家庭护理者这时就不要训诫幼儿浪费或看着幼儿吃力就帮助幼儿吃饭,要耐心等待幼儿自己把饭吃掉,这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很大的独立过程。譬如穿衣,穿衣不整齐,鞋子反穿着,帽子反戴着,家庭护理者要等待要鼓励,不要说你看你都穿反了,我来吧,要等待幼儿有一天自己能穿整齐穿正,这是幼儿成长的必经路,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拔苗助长或者包办,因为不能包办一辈子,有很多事情从小就应该让幼儿亲身去体验,只有很好体验,才能得到很好发展,作为一名家庭护理者,必须得陪着幼儿慢慢体验,在这个处处讲究体验的社会里,我们也应该把体验机会还给幼儿,让幼儿在体验过程中逐渐形成健康健全心理,为青少年期健全心理的发展打下夯实基础。

五、结论

第一种情景,如果家庭护理者能很好应用心理学知识,家庭护理者就会拒绝别人对婴幼儿的然后很认真的告诉婴幼儿,别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抛弃婴幼儿,这样就会给婴幼儿一个很好信任感。

第二种情景,家庭护理者能很好应用心理学知识,就不会轻易打断婴幼儿,手脏可以再洗,探索心被打破,就不会再连接,所以家庭护理者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的同时可以与婴幼儿一起去追逐蝴蝶,为婴幼儿心理自主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结合心理学针对以上实例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婴幼儿从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个体,我们要遵循婴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注重婴儿期信任建立和幼儿期心理自主发展,把婴幼儿当做一个平等个体去对待,根据婴幼儿心理特点把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家庭护理之中。

篇10

关键词 危机管理;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应用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04

Crisis manag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fant retinoblastoma chemotherapy management

YANG Yu-qiong,ZENG Deng-fen,SONG Bi-ying

(Daping Hospital,Research Institute of Surgery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2)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crisis management in infants retinoblastoma chemotherapy.

Methods:A total of 182 patients received infants retinoblastoma chemotherap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and August 2013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94) and control group (n=88) randomly.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crisis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and those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Nursing defects,nursing complaints,satisfaction with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and nursing risk occur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In the comparison of nursing defects and nursing risk occurrenc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The satisfaction of family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the nursing complaints of two groups compared was no statistics sense (P>0.05).

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crisis management in infants retinoblastoma chemotherapy,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infants chemotherapy and ensure the infants chemotherapy safety.

Key wordsCrisis management;Infants;Retinoblastoma;Chemotherapy;Application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全世界发病率为1∶20000[1],治疗难度大,若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危害患儿的视力和生命。随着对RB治疗观念的进一步认识,尤其是摘除眼球和放射治疗引起的颜面部畸形对RB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的影响,化学减容治疗(简称化疗)已成为RB治疗的新途径[2]。化疗是保守治疗RB主要手段之一,也是目前RB系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3],其治疗可达到保眼,力争保存有用视力的目的,有可使肿瘤体积缩小,使眼部肿瘤局部治疗引起的损伤更轻微的优点,治疗的主要方式有结膜下注射、玻璃体腔注射和眼内动脉注射[4]。为了保证化疗婴幼儿的安全,杜绝各种意外损伤的发生,护理上采用了危机管理方法对患儿进行管理。危机管理[5]又称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造成的危害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眼科行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住院患儿182例,其中男98例,女84例。年龄1个月~3岁。以2010年1月~2011年5月住院的患儿88例为对照组,以2011年6月~2013年8月住院的患儿94例为观察组。两组患儿都采用VEC化疗方案[6],即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和卡铂的联合应用。纳入标准:(1)确诊为RB。(2)在本院眼科住院接受化疗。(3)婴幼儿。(4)患儿家属自愿接受危机管理。排除标准:(1)曾经或正在进行手术或放射等其他治疗。(2)有肿瘤复发或转移。(3)拒绝或自愿要求退出危机管理。两组患儿的年龄、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风险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危机管理。具体如下:

1.2.1化疗危机的防范

1.2.1.1建立危机管理层级制度在实施化疗时建立危机管理层级制度,即采用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三级管理制度。

1.2.1.2成立危机管理小组管理小组由4名护师组成,责任护士、护士长任责任组长,制订危机干预方案,对护理人员进行危机管理培训,对化疗患儿由专职主管护士按危机管理评估、实施,由护士长对实施效果进行检查评价、总结、修订和监督实施。危机管理小组成立后,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危机管理培训,以提高和形成危机意识,提高观察力、判断力、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加强护患沟通,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严格操作规程,做好感染控制。

1.2.1.3确立危机管理流程由4名护师和护士长讨论后制定相关危机管理流程,具体为:主管护师对化疗患儿行危机风险识别与评估、危机管理实施(危机防范、危机处理)、危机发生时的对策、危机总结,在循证的基础上行PDCA危机管理流程再评估和处理,不断总结修订,以保证婴幼儿化疗质量。

1.2.1.4化疗危机的评估与识别由责任护士对化疗患儿危机进行分析评估、分类,明确责任。化疗危机因素包括:婴幼儿不能表述或表述不清,好动,无自主意识,不能配合治疗;婴幼儿抵抗力差,易感染;皮下脂肪相对较厚,静脉穿刺相对困难,婴幼儿体重轻,化疗对身高体重要求严格,对陌生环境适应力差等;化疗药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如造血系统出现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脱发等表现;某些抗肿瘤药物对局部组织刺激较强,婴幼儿表现尤为明显,若不慎注入皮下,可引起局部组织剧痛、经久不愈,甚至坏死;婴幼儿多次化疗,抵抗能力降低,加之化疗后造血系统抑制白细胞减少,易发生院内感染。

1.2.1.5化疗时危机的预防对RB化疗时危机的预防,除对化疗危机进行正确识别和评价之外,在进行化疗前,向患儿家属讲解RB的危害性以及化疗的必要性;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指导;化疗期间加强饮食指导,补充营养,保证饮食均衡;对抵抗力较弱患儿,做好消毒工作,减少探视,防止患儿感染;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予以漱口或喝白开水含漱,以防发生口腔溃疡;正确计算化疗药物的剂量,准确配制化疗药物,对易发生耳毒性和肾毒性药物,做好肝肾功能与听力监测检查,以避免或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患儿化疗每日所需静脉均由经验丰富的静脉穿刺能手负责穿刺与护理,做好静脉通道维护,设立化疗醒示标志,使用化疗药物前后确保无外渗;拔针时,对有出血倾向患儿适当增加压迫时间;化疗中责任护士勤巡视、勤观察、勤报告、勤处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迅速报告、及时处理,预计可能发生的后果,阻止事态进一步发展。

1.2.2制订化疗危机处理方案出现危机时,责任护士迅速采取补救措施的同时呈报护士长,护士长迅速协调并报医院不良事件,必要时请医院相关护理专家会诊,组织一切可能的力量寻找补救措施。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将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1.2.3化疗危机的总结危机的发展可以分为潜伏期、否认期、爆发期和灾难期4个阶段。根据危机的发展过程,将危机管理分为3个过程即危机防范、危机处理和危机总结。根据循证护理原则,采用PDCA模式对化疗危机发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危机出现过程中各环节,危机预防和处理措施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发现和排除潜在危机,对应急预案进行补充完善。不断在危机中学习,在失败中总结,对问题进行整改并落实才能降低危机发生,提高化疗患儿护理质量。

1.3评价指标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患儿家属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由责任护士于化疗结束后对患儿家属发放问卷调查表,解释填写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由患儿家属自行填写后收回,书写不便者,根据患儿家属意见由护士协助填写,结果由护士长评价。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或χ2c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儿化疗期间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表1)

注:对照组化疗药物外渗5例,静脉炎7例,院内感染4例;观察组化疗药物外渗1例,静脉炎2例

2.2两组护理缺陷、投诉情况及患儿满意度比较(表2)

3讨论

3.1危机管理有助于减少RB化疗婴幼儿护理风险发生结果显示,危机管理对RB化疗婴幼儿危机有预警作用,有助于减少其护理风险的发生。将危机管理机制应用于婴幼儿化疗的管理,经过临床实践,无1例院内感染。护理危机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由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致残或死亡的可能性,护理风险具有水平高、不确定、后果严重等特点[7]。护理危机管理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在医院护理危机暴发前进行预防和控制,并于危机暴发后迅速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解决危机,尽量避免和减少的危害[8-9]。表1结果提示,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婴幼儿化疗患儿实施危机管理可降低护理风险发生。

3.2危机管理有助于减少RB化疗婴幼儿护理缺陷的发生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活动中出现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它包括护理事故和差错,是引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之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缺陷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随着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患者及家属自主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引起护理界各位同仁的高度关注。本研究中婴幼儿RB化疗危机进行了有效的预防和处理,表明危机管理有助于减少相关护理缺陷的发生。

3.3危机管理有助于提高RB化疗婴幼儿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满意度调查是发现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改进护理服务的一种方法[10]。表2显示,对照组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危机管理有助于提高婴幼儿RB化疗家属的满意度。

4小结

化疗是一种高风险保守治疗手段,由于化疗疗程长、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强,容易损伤血管引起渗漏,轻者出现局部红、肿、痛,重者出现皮肤溃烂、组织坏死及深部组织结构的损害,严重者需外科清创、植皮[11]。结果显示,危机管理机制应用于婴幼儿RB化疗的管理,有预警危机作用,可减少其护理风险、护理缺陷与护理投诉发生,提高婴幼儿及家属满意度。因此,重视婴幼儿RB的化疗危机的早期预防,在使用化疗前进行全面的评估与危机识别,化疗全程积极进行充分危机的预防、处理与总结,对降低护理危机的发生率、保证和提高婴幼儿化疗安全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Abramson DH,Schefler AC.Update on retinoblastoma[J].Retina,2004,24(6):828-848.

[2]Friedman an DL,Hinelstein B,Shields CL,et al.Chemoreduction and local ophthalm ic therapy for intraocular retinob lastoma[J].J Clin Oncol,2000,18(1):12-17.

[3]Rodfiguez-GMindo C,Chantada GL,Haik BG,et al.Treatment of retinoblastoma: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Curt Treat Options Neurol,2007,9(4):294-307.

[4]徐冲,邢怡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化学治疗机耐药性研究进展[J].眼科研究,2010,28(11):1097-1099.

[5]钱蓓健,王维.手术室护理概论[J].上海护理,2005,5(3):73.

[6]杨玉琼,张银琴,付敏,等.化学减容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9-40.

[7]钱敏,毛丹丹,钟代曲.神经内科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7B):31-33.

[8]朱力,任正臣,张海波.公共关系新论理论与实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2.

[9]刘英茹,张怡梅.论组织危机管理过程中的预警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05(11):35.

[10]辛莉莉,王慧,崔林,等.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体系的构建[J].齐鲁医学杂志,2010,25(1):83-85.

篇11

小儿消化不良也称为婴幼儿腹泻或婴幼儿消化不良,为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精心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整体护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为指导,综合考虑环境、心理状态、物理因素等多种可影响疾病康复的影响因素的护理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工作模式近年来在临床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即对这一护理模式在小儿消化不良患儿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1基础护理

1.1输液护理 小儿对缺水的耐受力差,大量出汗、腹泻、呕吐等易造成脱水,因此在消化不良患儿的护理中,补液护理十分重要。目前对于轻中度脱水,多主张采用口服方式补水,可不定时给予水和ORS液口服。脱水较严重时,需采取静脉补液[1],按照静脉补液的原则,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对输液量、速度进行调整。若患儿合并有心肺疾病或营养不良,输液量应较一般患儿减少20%左右,或以患儿体重计算出的输液量的3/4确定,适当减慢输液速度,以减轻心脏负担。

1.2 病情观察 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因此护理中也应注意密切观察病情。①准确记录患儿大便的次数、性质等,以此丢失的水分;正确留取大便样本并送检;观察大便性状,若有酸腐味则表示为蛋白质消化不良、有油光为脂肪消化不良,大便呈白色或淡黄色清水样或米汤样,提示为轮状病毒肠炎;②观察并记录呕吐次数、呕吐物性质,根据呕吐情况采取补液或禁食等措施;定时测量体温,注意体温患儿体温变化,体温高者可采取适当减少衣物、使用酒精擦拭颈部、额头等物理降温的方法;③注意观察并记录排尿时间、尿量、皮肤弹性等,以观察结果指导补液量和性质,以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2,3]。

2 心理护理

现代生物医学社会模式认为,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也可影响疾病的症状,近年来研究发现,社会心理因素对小儿消化不良症状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小儿生病时易哭闹不止,家长异常焦虑,患儿及家属的情绪心理均可影响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在护理中需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康复的影响,临床中需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常丽芝[4]通过对婴幼儿腹泻患儿的护理实践认为,在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中,应注重技巧性,给予患儿及家属心理支持,以微笑服务取得患儿及家属信任;多与家长沟通交流,积极了解患儿及家属心理,耐心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帮助家长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以促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

3饮食护理

婴幼儿腹泻主要有非感染性腹泻和感染性腹泻,其中非感染性腹泻主要由于饮食因素导致,如喂养时间不定、突然改变食物种类、食物过冷或过热等[5],因此在整体护理中,应加强饮食护理。以往认为对于消化不良患儿应禁食,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对于免疫力较差、腹泻持久的患儿早期进食有助于恢复技患儿体力和食欲,因此主张消化不良患儿应早期经口饮食,可食用苹果膳、焦米粥等可促进消化的食物。有红霞[6]在对婴幼儿腹泻患儿进行饮食护理时,分为轻度腹泻、重度腹泻和恢复期三类,对于轻度腹泻患儿,禁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及甜食、脂肪类食物,人工喂养的患儿先喂养少量稀释的牛奶、豆浆或米汤,根据患儿情况逐渐增加喂养量至恢复正常饮食。母乳喂养的患儿哺乳前给予患儿少量温开水,同时缩短哺乳时间;对于重度腹泻且较为年幼的患儿应禁食,母乳喂养者禁食4~6h,人工喂养者禁食6~8h,有频繁呕吐的患儿还应禁水,但禁食水的时间不可太长,年龄相对较大的患儿可给予流质饮食,不必禁食;在恢复期,可给予患儿稀释的牛奶或米汤,以量少次多的原则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4生活护理

4.1环境护理 在整体护理观中,环境对疾病的康复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小儿消化不良护理中也应注重环境护理,定时通风,保持病房空气清新,使用含氯消毒液对房间进行消毒,及时更换被褥床单,保持地面、床褥等的干净整洁;由于婴幼儿抵抗力较差,还应定期采用紫外线对病房进行照射,以防止院内感染[7]。

4.2 臀部护理 消化不良患儿由于排便次数多,可损伤臀部皮肤,导致皮肤发红或破溃,在护理中应注意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指导家长在患儿排便后,使用温度适宜的清水擦洗臀部,并擦干,注意选用柔软的尿布布并勤更换,以预防臀红,清洗前家长需做好手部清洁,以防发生感染;清洗后可在患儿臀部涂抹适量芝麻油,防止大小便对皮肤的浸渍;若患儿发生臀红,可使用红霉素软膏轻轻涂抹在肛周皮肤上[8,9]。

4.3其他 患儿生病后抵抗力下降,加之脱水,口腔干燥,易滋生细菌,因此在护理中应注意定时进行口腔清理,可使用5%苏打水,以消毒棉签擦洗口腔,保持口腔清洁;脱水较为严重时,患儿往往会存在角膜干燥、充血,以发生角膜炎,此类患儿可给予生理盐水清洗后,适应0.25%氯霉素眼药水滴眼[10,11]。

5出院指导

在消化不良患儿的护理中还应做好出院指导,以预防疾病。护理人员应指导家长正确的喂养方法,培养小儿合理的饮食习惯,防止过食、偏食;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应保持的清洁,以避免感染;人工喂养的患儿避免频繁更换奶粉品牌;添加辅食不可过早,添加时严格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则,避免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尽量避免在夏季断奶,可选择秋季、小儿健康时;注意保持小儿饮食的卫生,适当进行户外运动,让小儿接受日光照射,以增强体格和免疫力。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小儿消化不良的护理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方面均得到一定的发展,整体护理是将以患儿为中心,将各项护理措施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护理中,通过系统性、整体的护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消除心理、环境等各方面的不良影响因素,促进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杜秀英.婴幼儿腹泻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20):253.

[2]高建红.婴幼儿腹泻的护理及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9):406.

[3]谌顺丽,朱新娇,卓智,等.小儿消化不良整体护理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01(18):49-51.

[4]常丽芝.婴幼儿腹泻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04(31):59.

[5]陈秀芳.婴儿消化不良治疗及护理1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2):255-256.

[6]有红霞.婴幼儿腹泻的护理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2,25(5):151.

[7]胡洁,曹建斌.小儿泄泻的整体护理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25(4):45-46.

[8]呼琴.婴幼儿腹泻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疗,2009,28(22):79-79.

篇12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87-01

雾化吸入是将一些化痰和抗生素的药物放进一个超生雾化器中,利用超生超声的原理等使药液产生雾化颗粒,通过呼吸进入肺部进行治疗的一种措施。雾化吸入治疗已成为婴幼儿哮喘主要的给药方法,在推广雾化吸入治疗方法的过程中,临床常面临不顺从性因素而影响治疗效果。这一现象在婴幼儿尤为突出。本文探讨了32例婴幼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中不顺从的原因,希望能为儿科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4年2月-5月,32例在本科就诊的哮喘患儿,均符合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依据病情和顺从性共进行了雾化吸入102人次,最少雾化2次,最多雾化8次,人均4.8次。

1.2方法 意大利产空气压力泵为动力,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吸入β2-激动剂,依年龄选用不用剂量,用2ml生理盐水稀释,放入雾化器中吸入,每次15min。

1.3记录每次吸入治疗时患儿顺从状态、面色、吸入前后喘憋情况,询问患儿家长对雾化吸入疗法的认识,记录护理人员操作过程。

2 结果

2.1患儿治疗过程中不顺从性初期为92.5%,因冷空气大量进入,可引起支气管痉挛,诱发频繁刺激性咳嗽,患儿不宜接受;后期有所下降,表现为恐惧、哭闹不安,吸入面罩不能安放在最佳位置上,部分药雾丢失,吸入时间不能保证,喘憋缓解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情况在1-2岁的患儿表现更明显。

2.2预防措施。在治疗初期,我们采用间断雾化吸入,并控制雾化量,减少冷空气刺激给患儿带来的不适。对哭闹、不配合的患儿,可采用睡眠后雾化吸入。

60%的患儿家长对吸入治疗缺乏信心,持怀疑态度,10%患儿家长则认为雾化吸入治疗无效,要求停止治疗。

2.3预防措施。雾化前应向患儿及家属介绍雾化吸入的好处,且让其观看其他患儿的吸入,消除恐惧心理。

2.4护理人员操作过程中20%不规范,表现为吸入面罩离患儿面颊部超过1cm,雾化器未能与地面垂直,患儿未取直立坐姿势,以至吸入雾量减少。

2.5预防措施。患儿应取直立坐姿势,以增加雾化吸入的量,增强疗效。

3讨论

3.1随着现代医学对哮喘发病机理的认识有了重大的改变,吸入治疗已成为小儿哮喘治疗的核心手段,气道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药物作用直接、起效快、用药量少、全身副作用小的优点,已是婴幼儿哮喘最佳的治疗方法,如何克制治疗过程中的不顺从性,顺利完成疗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医患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3.2婴幼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不顺从原因是多方面的:重叠交错,互相影响。婴幼儿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对接受口咽部有一定刺激的雾化吸入治疗常不能配合,强迫进行常产生恐惧不安心理。患儿家长对新的治疗方法认识不足,传统文化、社会背景,使家长更愿意接受注射、口服药物,怕麻烦,担心患儿不合作的心理常常存在。部分护理人员对吸入治疗好处宣传不够,加之技术操作不规范,影响吸入疗法效果,使一些持怀疑态度的家长对治疗失去信心。

篇13

颅脑磁共振成像不仅能多方位反应疾病的形态学信息,而且还可从细胞代谢和分子水平上提供一定的功能信息,这对颅脑疾病的诊断价值较大;同时它也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技术,对人体没有辐射损伤,因而在儿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磁共振检查也有其特殊性,检查时间长,噪声大,患儿在检查过程中难以长久保持稳定,而亲子行为可使患儿处于亲属者的怀抱,让其在陌生环境中保持相对固定的睡眠姿势,有利于在高噪声的磁共振检查中保持不动。我科对需行颅脑磁共振检查的婴幼儿经过综合镇静护理结合亲子行为后再行检查的措施明显提高了婴幼儿完成检查的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9月~2015年5月3岁以下经过综合镇静护理后进行颅脑磁共振检查不成功,但仍处于睡眠状态的婴幼儿47例。47例婴幼儿均使用6%水合氯醛口服,剂量遵医嘱给予,一般为1ml/kg。47例婴幼儿均排除有胃炎、胃溃疡、心、肝、肾疾病史。24例未施行亲子行为后继续检查,男性13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7.1月;23例施行亲子行为后再行检查,男性11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8.2月。

1.2方法

1.2.1综合镇静护理 做好预约登记时的宣教指导,根据患儿睡眠规律来确定检查时间;根据患儿年龄和睡眠习惯限制,于药物镇静开始前数小时令患儿处于清醒活动状态,一般新生儿1~2 h,婴儿2~4 h,幼儿4~6 h,嘱家长在这段时间内与其说话交流,活动其肢体,给予玩具,看喜欢的电视节目,户外活动等[1,2];为了避免喂服镇静剂时患儿发生咳呛,建议患儿服用镇静剂前禁食1~2 h;保证镇静剂的有效服入,在感到饥饿时遵医嘱给予6%水合氯醛喂服;患儿服用镇静剂后可继续喂奶,使其处于最佳的舒适状态;患儿入睡后,使用棉球填塞好耳道,并用小儿耳罩做好听力保护;在等候检查的过程中可安排患儿在扫描间门口倾听扫描声响,使其能尽快适应这种声响。

1.2.2亲子检查行为 经过综合镇静护理,通过牵拉耳鼻判断患儿熟睡后用温暖棉被包裹将患儿轻放于扫描床上,在患儿颅脑和阵列头线圈的间隙之间应用棉垫填塞,以达到固定和降噪目的。此时启动射频时突然出现的声响对于部分有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易醒、易受刺激的患儿在扫描时图像易出现运动伪影,但是查看患儿时,患儿仍然处于睡眠状态,这时让患儿亲属上床,呈俯卧位,趴在患儿身侧,双手环抱于患儿两侧并轻拍患儿,让婴幼儿在睡眠情况下仍能感受到亲属给予的保护和安全感,呼吸到熟悉的气味,使其睡得更踏实。整个检查过程亲属均陪伴在其侧给予零距离关爱。亲属也可适时观察患儿情况,如遇检查过程中患儿出现皱眉、眼球转动,眼睛时闭时睁,嘴一张一合在吸吮着,面部表情十分丰富,四肢有时也会活动,这时千万不要以为宝宝已经醒了,其实此时宝宝仍处于浅睡眠状态[3],这时医务人员要有耐心,根据患儿特点让亲属采取个性化关爱,如哼唱儿歌,给予安抚奶嘴,抚触,轻轻抚摸宝宝小手等,以使患儿顺利完成检查。

1.2.3评价方法 影像图像质量清晰,无运动伪影,能满足诊断要求视为成功;影像图像质量欠缺,有运动伪影,不能满足诊断要求视为失败。

1.2.4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婴幼儿检查完成情况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两组婴幼儿检查完成情况见表1。

实施亲子检查成功的19例婴幼儿中,有16例一次性检查成功;3例患儿在检查过程中断续活动,其中2例中途睁眼但未动,1例觅食给予安抚奶嘴,3例最终完成检查。未实施亲子检查成功的2例婴幼儿中,1例一次性检查成功,1例断续完成检查。施行亲子行为后再行检查的23例婴幼儿中,成功19例,成功率为80%(19/23);未施行亲子行为后再行检查的24例婴幼儿中,成功2例,成功率8%(2/24),实施亲子检查组与未实施亲子检查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

3讨论

婴幼儿离开亲属后会有很大的不安全感,受外界刺激时易惊恐不安,这时特别需要亲属的抚触,给其温暖,使患儿嗅到亲属的气息,让其安静下来。杨伟峰等报道[4]抚触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医疗技术。抚触对人类,特别是婴幼儿大有好处。婴儿抚触可作为母婴之间联络的纽带,避免因分离而产生的焦虑、恐惧不安,而且可使安静睡眠的时间延长。莫秀凤等报道[2]当患儿检查时,嘱其家长握住患儿手脚,轻轻的抚触患儿胸腹等非检查部位,模仿在家入睡时的情境,给予零距离关爱,可减轻患儿睡眠的不稳定性,使其睡得更踏实。但经实践后得知此种方式更适用于大一点的儿童,对于婴幼儿,扫描床定位到零位时,亲属是无法触摸到婴幼儿的,故我科采用了亲子检查行为,即让亲属上扫描床后俯卧在婴幼儿身侧,双手环抱于患儿两侧并轻轻地抚触患儿,根据患儿特点,采取个性化零距离关爱。亲子检查行为的优点:①亲属可近距离观察到患儿的反应,如面色、呼吸、溢乳等情况。②在MR扫描过程中梯度磁场噪声很大,目前临床用磁共振检查引起的噪声一般在安全范围[5],但是突然启动时,患儿还是容易被噪音惊吓到,此时若亲属及时抚触患儿,会让患儿及时安静下来,从而适应噪音完成检查。③亲子行为有利于检查过程中采取个性化零距离关爱,如哼唱儿歌、给予安抚奶嘴、抚触患儿等。④Zhangwei Wang报道[6]磁共振对人体没有明显的伤害,MR是一种无辐射损伤的检查技术。故亲子行为在此检查中切实可行。

本次临床观察,采取亲子行为的婴幼儿具有如下特点:①平常在家睡觉时易被声响惊醒。②喜好被人抱才能安静入睡。③因呕吐造成镇静剂未达到有效剂量者。故而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若碰到此类患儿,在应用综合镇静的基础上结合亲子行为可有效提高检查成功率,此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冉启英,杨静,陈霞,等.综合镇静护理在4岁以下癫痫患儿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的应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8):1282-1285.

[2]莫秀凤,张俊成,赵相胜.综合镇静护理在脑瘫患儿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2):26-28.

[3]王琪.0-3岁育儿同步指南[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3:4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