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报表要求

财务报表要求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3:0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务报表要求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财务报表要求

篇1

负责人:我们的产品虽然价格不贵,但是性价比是很高的,很多人咋一看都会认为我们的产品是骗人的,10元钱的东西能防盗吗?这是多人的疑惑,可是我可以以负责人的身份告诉读者,我们的产品是可以起到防盗做用的,我们产品采用的是红外线感应原理,产品自身小巧而且结构不复杂,它是由两个部件组合而成,其中一个装在门上或窗上,另一个装在门框或窗框上。当门和门框离开两厘米的时候,缘于红外线感应原理,装在门框上的部件就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装在窗上的和装在门上的防盗原理相同。所以能在第一时间内起到报警的做用,正是由于这种独特实用的设计才使我们的产品价格大大的低于同类产品的。

记者:像你说这样,安上了你们产品,岂不是每次开关自己家的门窗都能听见报警的声音了?而且安装产品的时候会不会破坏我们已装好的门窗啊?

负责人:我们的产品设计的是很人性化的,防盗器有开关,不用的时候可以关上。需要的时候只要把开关打开就能正常的使用我们产品了,如果小偷夜里入室行窃,当他撬开门窗时,粘到门窗和门窗框上的两个部件,只要分开一定距离就会叫起来,这时就会把贼人吓跑,即便他真的不跑,家里人也会醒来阻止他行窃。所以产品很适合家庭和店铺使用的,特别是在有大量的贵重物品在的时候,我们的“财物保镖”会让你感到更安全。而且产品安装是十分的便利,不用拆卸门窗,也不用你请人帮忙,一个人就可以,它的安装就像我们使用粘钩一样的方便,产品每个部件都有粘合的部位,只有把它们粘在门和门框上就行了,是一点都不会损坏到门窗的。

记者:既然产品的性价比这么高,是不是对的要求也很苛刻啊?

负责人: 不是这样的,公司对商的要求很简单的,第一次只要进货一箱就可以了,600元拿一箱货,共142个,平均不到5元钱一个,而市场上本产品的零售价格在10元――20元之间,商的利润空间可想而知,而且随着进货的增多,公司还会有更多的优惠政策,一次性提货6箱以上550元/箱,并可享受一个区(县)的独家权,且不需要任何费。公司还会免费的给商提供营销方案、宣传单等一些详细的资料,让商没有后顾之忧。也让想创业的人都能创得起,虽然没有多大的投资,但是收益却是十分的可观。

篇2

1.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组织工作。因为财务决算的工作形式与工作内容要充分的满足市场的变化需求,同时还要与企业自身经营模式跟发展趋势的变化相协调。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管理者要注重财务部门的工作,财务部门的经理更要做好部门组织工作。因为要将一个相对具有独立性质的整体工作分发到各个部门,要保证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并且在工作中环环相扣,尽量少的出现偏差,这是非常考验领导者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的。但是因为是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配合的局面,财务决算的工作相对的出错率就会减少,工作的效率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2.工作人员要有法律意识。在社会中,人们的固有思想是财不外露,因此也有许多多的人愿意让自己的亲朋好友或是信得过的人来管理其公司的财务。因此,就要求从事财务方面工作的工作人员有强烈的责任感与法律意识。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仅要对目前经济的发展形势。对市场竞争力要有效的分析掌握,更要对这些因素所产生的对企业有影响因素有相对清晰的认识,更要对日常财务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做到不谎报、不瞒报、不虚报,保证所有的工作的流程都是合理合法的,要遵守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为财务人员自身的发展与后续的工作都有良好且深远的影响。财务人员工作的合理合法是保证企业发展的真实性、稳定性与可靠性的保障。

3.加强风险管理。由于市场经济的复杂多变性,企业要正确的认知业务的风险,要相对谨慎的运用金融工具或者其衍生的工作。比如在选择一款财务软件时,要考虑该软件的服务器是否稳定,是否具有合法性,操作是否安全,计算是否正确,信息查询是否准确,售后服务是否及时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根据企业的业务、资金状况、运营目标、管理模式、管理水平,在国家政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出一款适用于自身企业的财务软件,这样就能相对的较少一部分金融软件方面出现纰漏,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因为财务系统是关系着企业命脉的,因此也希望企业设置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财务人员之间相互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错误。如果企业规模允许,也可以设置核算部或者是精算组,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财务工作、财务报表做二次计算核对,力求精益求精。这样即使在第一轮工作中有错误出现,第二轮核对工作也能发现,不仅降低了工作中的出错率,也能从一定程度上约束第一轮工作的财务人员做到安全、高效两不误。

4.成果利用与深化分析。在日常工作中,要让财务预算的管理功能发挥出来,深化对其成果的利用,帮助决策层在决策时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对企业资产管理的运用、成本费用、资源配置以及决算结果的利用等进行一系列深入的分析,通过财务决算的契机查找财务管理工作当初出现的漏洞,并进一步的完善财务工作,完善重大经济事项的书面备案制度,并持续的优化、升级内部的控制程序,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的双重目的。通过对成本费用支出问题的核算分析,与企业标注成本、预算目标以及同行业的水平做对比,可以找出企业自身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的不足。通过对企业资金链条与现金流动的分析,实时关注企业的负债规模,防范财务风险,同时也能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对一些在工作中没有突出贡献、相对回报比较差的项目,应该给出有针对性的方案、整改意见或者重新制定预案等。要通过全面系统的预算执行对比分析,对照预期目标,找出预算与实际中的差距,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分析比较,这也是预算编制合理性的进一步评估,使企业真正形成预算与决算的有利循环。

5.统筹协调,强化审核。想要完成高质量的决策报告,企业应该在财务决策编制的过程中统筹协调其内部资源,加强审计与审核的力度工作,制定规范的编制决算报告,提前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投资计划报告、科研开发设计等非财务相关方面的信息的填报工作。要落实填报的负责人员,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与真实性。要强化财务决算审核审计的管理工作,将超过服务年龄的或者是不合格的审计机构应更换掉,明确主审与复审的会计事务与所审计的责任与任务。要严格的制定审计纪律,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与审计工作的质量。企业也要尊重会计师事务所给出的专业结论与意见,对所需要调整的事项也要做及时的调整。对于会计师事务所与企业之间不能达成一致的事项,应形成书面的记录并将其反馈至审计情况的说明书里面。企业内部的设计机构也要切实履行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职责,人工审核与电脑审核相结合,采用多种多样的审核方式,以提高财务决算工作中数据信息的质量与可靠性,提高审计工作与财务决算工作的工作效率。要提前做好财务决算、审计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与重点审核所涉及的企业综合性绩效评价方面的事项,使员工更积极的参与到财务决算与审计审核的工作当中来。

二、财务报表编制

财务决算年度报表由封面、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更表、资产变更情况表、资产减值准备情况表、企业基本情况表与会计报表附注内容表和财务决算专项说明内容等附属表所组成。

三、财务决算制度的解决途径与对策

1.创新管理机制。良好的管理机制是财务核算创新工作的前提保障,财务核算模式与企业的管理机制是相辅相成的。依据既定的战略规划目标,企业须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精兵简政的策略,从而彻底改变机构臃肿的情况,在一定意义上确保了企业项目部财务决算作用的发挥,将管理职能发挥到最大。

篇3

一、财务报表附注信息的作用

1.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有助于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使用价值。财务信息披露的目的在于帮助报表使用者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而这些信息受到会计诸要素的限制,并不能完全体现在财务计报表中,并且不同的报表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要求也各有侧重,财务报表信息并不能满足所有报表使用者的需要。而通过文字辅以数字、图表等方式对财务报表信息进行解释,并补充一些以前或未来的信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这样,不但会计人员能深刻理解有关会计信息的内涵,即使非会计专业的管理人员也能够看明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财务报表信息的使用价值。

2.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有助于协调财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之间的矛盾。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重要性、及时性是保证财务信息决策适用的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但各种质量特征要求之间存在矛盾。比如,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可验证、如实反映,而要达到可验证,就需要会计确认、计量的依据为企业过去已经发生了的经济活动,但相关性又要求会计信息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各项决策,报表使用者最希望得到的是关于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信息。现行财务报表附注在表内披露这些信息,通过财务报表附注才能披露更多的前瞻性信息,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决策适用性。

二、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现存在的问题

1.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披露制度本身缺乏规范性。目前,《信息披露编报规则》是针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而言的。财政部的一系列具体准则中的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要求很多也是针对上市公司的。至今为止我国尚没有针对中小规模企业及非公开发行债券的其他企业制定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而这两类企业在全国的企业中占绝大多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容易给人为操纵会计信息留下空间。有些公司在报表附注中大做文章,或是隐瞒其真实信息,或是变相欺骗信息使用者,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信息附注的可信度。

2.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披露内容缺乏全面性。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披露内容忽略了对未来经济活动的预测,预测性会计信息是表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经营业绩的财务信息,它的披露能够使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做出合理、有效的投资决策,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由于报告确认和计划方面有严格的要求,这使得许多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现金流向的预测性信息被排斥在财务报表外。而且,我国的财务报表附注信息也主要立足于过去,对未来的预测几乎没有。

三、完善财务报表附注信息的几点建议

1.拓展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的覆盖面。财务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制度应该覆盖我国所有的企业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相对完善,而其他类型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制度可以参照上市的相关规定制定。具体提出以下建议: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可分为企业、事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大类,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国有企业可以根据其经营规模参照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或者作为中小规模企业进行处理。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报表附注应在股份公司规定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简化。

篇4

一、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含义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告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以及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它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财务分析的本质是搜集与决策有关的各种财务信息,并加以分析和解释的一种技术,是一种判断的过程,旨在评估企业现在或过去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企业未来的状况及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

二、财务报表的构成

财务报表是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注。财务报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编制期间分。按财务报表编制期间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表是以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为基础的财务报表,包括月报、季报和半年报等。年报是对一年的财务情况做出的报告。

2.按编制主体分。按财务报表编报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个别财务报表是由企业在自身会计核算基础上对账簿记录进行加工而编制的财务报表,他主要用于反映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根据母公司和所属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各种财务报表能集中反映企业、事业、行政机关等单位的资金状况、财务收支和财务成果等重要的会计信息。

(一)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流动资金充足性等作出判断。

(二)通过分析损益表,可以了解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状况、经营效率,对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持续发展能力作出判断。

(三)是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和评价公司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公司未来现金流量。

四、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分析人员素质不高。目前,企业管理正朝着战略管理的方向发展,根据战略管理的要求,财务分析人员不仅要掌握企业财务分析的知识和方法,而且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尽管近几年我国财务人员的总体素质有所提高,但仍不能适应新时期财务分析的要求。同时,企业管理当局对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提高也重视不够,导致财务分析的结果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

(二)企业财务报表数据时效性不强。企业财务报表的数据是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关键,财务报表数据的披露和传递直接影响了财务报表分析的效果。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会实时转换,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会计能够随着业务变化而变化,提供“实时”信息。企业财务报表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及时性,对于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来说,会计信息的披露和传递是越快越好。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方式方法落后。当前许多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较为落后,当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最常用的方法为比率分析方法与趋势分析方法。这两种分析方法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比如比率计算口径不统一、评价标准不一致,或者企业经营状况一旦发生变化,就会使财务报表分析失真。

(四)财务报表分析不全面。财务报表分析要求对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都进行分析,主要依据就是财务报表,但是也要充分考虑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其他因素,比如企业发展环境、大的经济运营趋势。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如果只是根据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很难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真实发展状况,但是当前大部分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都仅仅依靠财务报表,不够全面。

五、财务报表分析的改进建议

(一)全面提高会计素质。首先要提高职业道德,培养教育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谋私利。其次,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并制定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分流。对不能胜任的会计人员可分流到其他岗位。严把新进财会人员关,对不具备素质要求的不批准其进入会计部门工作。另一方面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其知识不断更新,适应生产经营。而且我觉的会计专业应该学习更多企业知识和银行业务,税务知识有关的内容。也许对于我们的实际工作更有帮助。还有要加强与所从事行业的知识。

(二)增强财务报表信息的时效性。尽可能及时的提供企业报表,必要时可以缩短企业财务报表提供的周期,例如,适当发表临时企业财务报表,实时企业财务报表等。

篇5

一、引言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定了列报和披露的某些要求,但现行概念框架则并未统一规范列报和披露。有人认为,上述状况导致具体会计准则并不总是关注正确的披露,而且披露冗长松散,还使得对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缺乏清晰的理念。相关各方建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建立披露框架,确保披露与投资者更为相关的信息,并减轻编报者的负担。相关各方认为,披露框架应:(1)提供一套系统的披露框架,以复核披露的必要性,简化披露程序,减少编报成本;(2)考虑披露的成本效益;(3)增加对重要性的讨论,以确保只披露重要的和相关的金额;(4)确定清晰的信息沟通目标,使披露易于理解及具有相关性。

“列报”(presentation)是指在主体主要财务报表中披露财务信息。“披露”(disclosure)的含义比列报更为宽泛,是指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报告主体有用财务信息的过程。财务报表(包括主要财务报表中的金额及描述)和财务报表附注提供的信息,作为一个整体构成披露的形式。财务报表附注披露主要财务报表中未列报的有用信息:(1)主要财务报表中列报项目的明细分解;(2)未确认资产和未确认负债;(3)源于主体已确认以及未确认资产和负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哪些信息在主要财务报表中列报,哪些信息在附注中披露,通常根据特定主体自身的事实和情况而定。

二、主要财务报表的列报

(一)什么是主要财务报表?

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未使用“主要财务报表”这一术语。在本讨论稿中,主要财务报表是指:(1)财务状况表;(2)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表(或损益表和综合收益表);(3)权益变动表;(4)现金流量表。主要财务报表传递的是关于主体的总括式信息,每一主要财务报表反映这些信息的不同侧面。现行概念框架并未包括主要财务报表列报的相关指引。理事会认为,此类指引有助于其决定某个项目应当于何时在主要财务报表上列报,以及何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

(二)主要财务报表的目标

基于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财务报表的目标应当是:提供关于已确认资产、负债、权益、收益、费用、权益变动和现金流量的总括信息。已确认资产、负债、权益、收益、费用、权益变动和现金流量在主要财务报表中应分类和汇总,而且分类和汇总的方式应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是否向主体提供资源的决策。已确认资产、负债、权益、收益、费用、权益变动和现金流量的总括信息包括:(1)主体已确认的经济资源及对主体的要求权(即与主体财务状况相关的信息);(2)这些经济资源和要求权的变动,包括主体财务业绩的相关信息;(3)主体管理层解脱其使用主体资源职责的效率和效果情况。由于主要财务报表仅提供已确认要素的总括信息,并未包含未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因此,主要财务报表所传递的信息并不完整。财务报表使用者在作出向主体提供资源的决策时,还需要考虑财务报表附注及其他渠道所提供的信息。

(三)财务报表分类和汇总

财务报表列报的一个关键是要有效地传递信息,同时使信息可以理解。通过把财务信息清晰、简洁的分类、描述和列报,可以使信息容易理解。分类是指将具有相同特征的项目进行整理归类。汇总,是指在分类的基础上,将一个类别的各单个项目予以加总。为使主要财务报表中列报的信息具有可理解性,主体应将已确认要素相关的信息分类和汇总,并以总括形式进行列报。汇总的主要优点在于能使主体以可理解的方式披露其经营活动。汇总可以使主体突出强调相关项目及其相互关系,这对于评价其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是很重要的。如果应用恰当,汇总可以综括大量的信息,使主要财务报表更具可理解性。但是,信息汇总后,也会丧失细节。因此,如果进行了不恰当的汇总(例如,把不同类项目予以加总),则会使有用的信息含混不清,有时甚至变成误导性信息。因此,财务报表对信息的汇总,既不应包含大量非重大的细节性信息,也不应加总不同特征的项目。也就是说,汇总不能使有用的信息变得模糊不清。

为了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作出向主体提供资源决策相关的信息,对单行项目及其小计进行分类和汇总时,应当基于相同的属性。这些属性包括:(1)项目的功能,即主体进行的主要经营活动(以及此类活动中的资产和负债),比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制造、广告、市场营销、商业开发或管理;(2)项目的性质,即区分不同项目对类似经济事项有不同反应的经济特征或属性,如批发收入和零售收入;材料、劳务、运输及动力成本;或固定收益投资和权益性投资。(3)项目的计量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主体需要基于个别事实和环境以及对总括水平相关性的评估,来决定主要财务报表列报哪些单行项目、小计和总计。而在某些情况下,理事会可能要求主要财务报表列报某一特定项目(假设其对主体具有重要性)。如果一个项目所提供的信息,对总括性地反映主体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至为必要,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具有有用性,理事会就会要求主体在主要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

(四)财务报表合并项目抵销

由于财务报表合并项目抵销是合并不同的项目(如资产与负债的抵销、收益与费用的抵销,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抵销,资本投入与资本分配的抵销),因此理事会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抵销均无法提供评价主体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最有用的信息。但如果抵销后列报,对特定财务状况、交易或其他事项的反映更加忠实可靠,则理事会可能要求予以抵销。另外,如果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必要时理事会也可能允许抵销后列报。

(五)主要财务报表之间关系

任一主要财务 报表都不凌驾于其他主要财务报表之上,其地位相同同等重要,财务报表使用者应将其视为一个整体一并阅读分析。通过主要财务报表列报项目的方式方法,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主体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形成全面的认识。如果各报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报表内列报的各项目之间关系均清晰明了,财务报表使用者就更容易对主体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形成全面的认识。

三、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

(一)财务报表附注目标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主要财务报表的补充。因此,基于财务报告的目标和主要财务报表的目标,理事会认为财务报表附注的目标,是通过提供以下项目的有用附加信息来补充和支撑主要财务报表:(1)主体资产、负债、权益、收益、费用、权益变动以及现金流量;(2)主体管理层和董事会解脱其使用主体资源职责的效率和效果。为达到有用性,财务报表附注提供的信息,应当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主体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要做到这一点,附注提供的信息应有助于使用者理解管理层为解脱其使用主体资产而采取的行动对主体资产、负债、权益、收益、费用、权益变动及现金流量的影响。此类活动应包括:(1)主体资产免遭不利经济因素(如价格和技术更新)的影响;(2)确保主体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合同。

(二)财务报表附注范围

1.综合信息.理事会认为,为实现财务报表附注的目标,理事会应在通用披露准则(如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或具体会计准则中要求主体披露下列信息:(1)关于报告主体的总体信息(主体资产、负债、权益、收益、费用、权益变动及现金流量;管理层和董事会为解脱职责而使用主体资产的效果);(2)主要财务报表确认的金额,包括这些金额的变动(例如,单行项目的细化分解、向前追溯和调节等);(3)未确认资产和负债的性质和范围;(4)源自已确认、未确认资产和负债风险的性质和范围;(5)影响列报金额或披露金额的方法、假设和判断及其变动。具体会计准则规定的披露指引,目标并非要求主体提供能让财务报表使用者重新计算主要财务报表已确认金额的信息。相反,披露指引应要求主体提供充分的信息,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识别主体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的关键驱动因素,理解源自资产和负债的关键风险,掌握导致财务报表计量存在不确定性的关键事实。

管理层对主体财务业绩和财务状况的评价,对外宣告计划的进展情况和实现计划所采取战略的分析,属于管理层评论,超出了财务报表的范围。

2.前瞻性信息。财务报表及附注提供了现有资产和负债及其变动方面的信息,附注还进一步提供了已确认金额(明细分解、描述、风险)和已存在但未确认资产和负债的细节性信息。财务报表附注通常不包括计划的、未来的资产和负债信息。前瞻性信息是指与未来相关的信息,如愿景和计划方面的信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务公告——《管理层评述:列报框架》指出,前瞻性信息颇为主观,须通过职业判断方可编报。理事会的初步意见是,只有能够提供报告期末或报告期间已存在资产和负债的相关信息时,才要求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提供前瞻性信息。例如,如果资产和负债的计量系基于未来现金流量,要理解所报告的计量结果,则估计此类现金流量所用的方法、假设和判断方面的信息就是必要的信息。另外,要理解此类计量的敏感程度,关于未来结果(风险)可变性方面的信息、关于假设和判断程度方面的信息也是需要的。其他类型的前瞻性信息也可能提供相关的信息,如果主体编报的话,应在财务报表之外(如管理层评论)予以列报。

3.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类型。具体会计准则规定披露要求时,理事会将基于项目的不同性质,考虑采用不同的披露形式(例如,二级明细、描述、向前追溯、敏感性分析)。基于财务报表附注的目标以及满足该目标的有用信息类型,下表列示了可能提供有用信息的部分披露类型示例。单项附注可能合并两项或更多披露类型,一种披露类型也可能提供两种有用信息。例如,对一项负债的到期分析,既提供了该义务的进一步信息,也提供了流动性风险信息。类似地,单项附注可能提供一组资产的信息,包括与该组资产的相关交易、源自资产的风险及其会计处理方法。 

4.比较信息。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应包括以前期间的信息,即比较信息。允许(有时甚至是必须)额外列报比较信息。比较信息能够提供评价当期财务报表的趋势信息,从而具有相关性。因此,比较信息是主体当期财务报表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财务信息重要性的披露

(一)重要性界定

概念框架第三章规定:“如果信息被遗漏或误报影响使用者基于特定主体财务信息所作出的决策,信息即为重要。换言之,重要性是相关性中与特定主体有关的一个方面,它基于某一主体财务报告中与信息相关的经济业务性质或金额(或二者兼而有之)。因此,本委员会无法为重要性规定一个统一的数量界限,也无法预先裁定特定情况下的重要性。”《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规定:(1)如果信息不具重要性,则主体不必提供某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的特定披露;(2)当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具体要求不足以让使用者理解特定交易、其他事项或情况对主体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的影响时,主体应当提供额外披露。

(二)重要性披露

理事会认为,现行概念框架已经清晰地阐述了重要性概念,理事会无意修改上述规定,也无意增加其他描述。但许多人认为,实务中对重要性这一概念的运用方式方法,是导致当前财务报告披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通常的看法是,在考虑重要性时未正确运用职业判断,结果是披露了过多不相关信息,而相关信息却又披露不足。因此,理事会正在考虑通过修订具体会计准则,或者培训教育资料,对重要性运用提供更多指导材料。这些指导材料将特别强调以下事项:(1)如果满足某项具体会计准则披露要求的信息不具重要性,主体应予省略;(2)为实现某项具体会计准则的目标或财务报告的目标,具体会计准则可能对重要项目的额外披露提出特别要求;(3)对不重要信息进行披露,可能损害已披露重要信息的可理解性;(4)主要财务报表列报的某单行项目具有重要性,如果仅此而已,那并不必然说明其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关该项目的 披露要求对主体财务报表均具重要性。主体应分别评价每一项披露要求的重要性。

五、披露和列报的形式

(一)披露目标

包括披露和列报的每一项具体会计准则,都应含有清晰的目标,来指导主体确定最佳披露和列报。理事会应当提供指引,帮助主体决定在其财务报表范围内,特定信息是否具有重要性。如果是这样的话,具体会计准则中要求但不重要的某些信息将不予披露。相反,某些重要的信息则需要进行额外披露。

(二)沟通原则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为达到该目标,具体会计准则中的披露指引,应致力使财务报表披露(包括列报)成为具体会计准则引导下的信息沟通形式,而不仅仅是单纯地遵循具体会计准则特定要求的一种机械形式。因此,在规定具体会计准则的披露指引时,理事会不仅需要考虑在通常情况下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即如实反映相关的信息),还应研究开发能够有效改善此类信息沟通的指南。“有效沟通”,是对“如实反映”这一基本质量特征和“可理解性”、“可比性”这两个强化质量特征的反映。为此,理事会在制定披露要求时应考虑以下沟通原则:(1)披露指引应当致力改善特定主体有用信息的披露。也就是说,披露指引应突出强调交易、事项或情况及其会计处理方法,以改善报表使用者对主体的理解。披露指引不应采用不针对特定主体的程式化格式或通用信息,因为它们会损害有用信息的可理解性。(2)披露指引应当使披露更加清晰、平衡和可理解。披露指引应当给予主体一定的弹性,在不遗漏有用信息、财务报表不必增加不必要篇幅的情况下,披露应尽可能地简洁和直接了当。(3)披露指引应明确,披露的组织方式应向财务报表使用者突出展示重要的信息。因此,如有可能,披露指引应当允许主体自行决定披露的顺序,或单项披露中应强调的重点。(4)各项披露应相互联系。披露指引应当使披露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主要财务报表项目与附注信息的关系。如果可行,披露指引还应要求或允许主体揭示不同附注信息之间的关系。而且如果有可能,还应揭示附注信息与其他公开信息(如管理层评论中的披露)之间的关系。在可能和适当的情况下,具体会计准则应当允许使用交叉索引。(5)披露指引不应使相同的信息重复出现在财务报表的不同部分。理事会在制定新的披露指引时,应对现行具体会计准则进行复审,以使信息的重复降到最低限度。在某些情况下,连接不同的披露(比如交叉索引)是适当的。(6)披露指引应在不削弱所披露信息的有用性的前提下,致力寻求最大程度的可比性。在制定披露指引时,理事会应就信息的主体可比性、期间可比性与给予主体一定弹性(即由主体决定以最可理解的方式披露哪些信息以及如何披露)的必要性之间作出权衡。该权衡将决定理事会是否允许或要求进行某项披露以及某项具体会计准则是否应规定披露的形式(例如,用列表形式披露而不用描述式披露)。

(三)电子形式财务报表

篇6

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往往会为了吸引长期稳定的投资、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人为性地操纵财务报表生成过程,最终导致财务报表严重偏离公司的正常发展现状及趋势。这样现象不仅会严重损害财务报表参考者的利益,还会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会受到法律法规制裁的。因此,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现象进行深入地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报表粉饰”相关内容概述

(一)“财务报表粉饰”的概念

财务报表是反映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现状、资产债权现状的重要信息,是上市公司债权人、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现状,从而做出战略性投资的重要依据之一,财务报表粉饰主要是指最终使财务报表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的各种行为。财务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互分离的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还是普遍存在的,有时候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获取某种不正当的利益,会与公司财务会计人员“合谋”,采用不符合会计准则的手段、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或使用符合会计准则的某种手段,对公司财务信息进行人为性地改动,最终导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并不能反映公司的经营管理、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一般来说,财务报表粉饰区别于普通意义上的财务会计差错,财务报表粉饰更倾向于有目的性、主观性的故意行为。财务报表粉饰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向债权人、投资者、财产所有者表现出上市公司正按照预期要求,处于高速、稳定地发展过程中,从而获得有利于公司战略性发展、融资的基础条件。财务报表粉饰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利益”是建立在“虚假行为”、“违法行为”基础上的,一旦一段时间后被披露,将会给上市公司带来致命的打击,因此,对财务报表粉饰现象进行根除对于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十分必要。

(二)“财务报表粉饰”的常见手段分析

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现象普遍存在,直接导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公信力得到外界质疑。近些年来,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达到财务报表粉饰而不被发现的目的,所采取的手段越来越隐蔽,下文将对常见的三种财务报表粉饰手段进行分析。上市公司利润一般来说主要包括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两个大方面,通过营业外收入对公司的利润进行人为性地操纵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财务报表粉饰手段。营业外收入的获取不需要消耗公司的资金、资源、设备,对于公司来说是一项“净收益”项目,因此,在利润核算时,增加或减少营业外收入常常成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控制最终利润的主要手段,这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主要途径之一。资产重组是上市公司为了优化产业布局、最优化利用生产资源而进行的资产置换、重组活动,资产重组的本质性目的是有利于上市公司长远发展的。但在一些情况下,上市公司管理层常常会利用资产重组的机会,进行不必要的固定财产变卖、转移活动来增加公司利润,给报表参考者一种公司正在“超额”或“预期”完成任务的假象。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监管不到位,恶意资产重组逐渐成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主要途径之一。关联交易在我国上市公司之间是普遍存在的,关联交易过程中极易产生不公平、不公正的交易结果。现阶段我国关联交易的相关准则并不完善,利用不正当、不公开的关联交易进行财务报表粉饰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利用关联交易来充盈利润、转移利润,通过无实质交易内容的关联交易虚构营业利润等是常见的财务报表粉饰手段。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上市公司产权制度不完善

财务报表粉饰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很好地处理上市公司财务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互分离的现状,归根结底还是上市公司的产权制度不完善。一方面,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有效依据上市公司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明晰的产权责任制度。上市公司运营过程中财权分配不合理、委托关系不明确、相互监管无保障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另一方面,在我国现有的上市公司中国企的比例还是相对较大的,但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国企的产权关系并没有理顺,现有的产权结构并不合理。

(二)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惩罚力度不足

财务报表粉饰是指采用不合理的手段导致财务报表信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行为,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越来越隐蔽,违法法律法规要求的手段普遍存在,而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或打“球”的手段也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近些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发生范围逐渐扩大、手段越发隐蔽,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现有会计法的监管力度和惩罚力度严重不足。

(三)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是财务报表粉饰问题多发的重要客观条件之一。一方面,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并没有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一种良好的法律氛围,高级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人员以及其他普通员工的法律意识都普遍较差,没有意识到严重的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可能会违反法律法规要求,这是为了达到目的而普遍采用财务报表粉饰手段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我国部分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程序并不完善,现金流量制度并不健全,各项财务活动不能得到很好地监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更是不从可谈,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也为财务报表粉饰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

(四)缺乏必要的外部监管体系

现阶段我国缺乏必要的外部监管体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生成过程没有收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制约,很难从源头上保障其真实有效性。一方面,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越来越隐蔽,而国家审计部门、国家税务部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计主要以事后审计为主,不仅不利于从源头上避免财务报表粉饰现象的产生,还存在很大的财务审计漏报风险;另一方面,我国缺乏必要的会计注册师监管体系,会计注册师违法违规操作时的惩处力度不足,这也是我国财务报表粉饰现象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问题的治理对策

(一)明确上市公司的产权制度

一方面,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合理的现代化产权制度。首先,要确保依据股份制公司的理论要求,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并确保各组织结构之间合理分配财权并能相互制约。其次,要确保上市公司的产权关系清晰,做到权责分明。最后,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确保执行合理、监管有力,对财务归属主体的合法利益进行严格保护,通过强力有效的执行监管能够避免财务报表粉饰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要转变政府对国企的控制职能,落实国企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权,避免各级政府对国企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过分地干预,真正实现国企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主性较强的经营管理环境能够有效减少财务报表粉饰现象的产生。

(二)完善会计准则,有效减少会计法漏洞

一方面,我国要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的会计法经验,加快会计准则完善进程,从根源上避免利用会计准则漏洞而进行财务报表粉饰现象的发生。另外,我国应该通过法律手段针对不同的情况,明确上市公司管理层以及公司财务人员在财务报表粉饰事件中承担的主要或次要责任,利用法律手段约束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基层财务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会计准则应该进一步明确财务报表粉饰过程中高级管理人员恶意操作财务报表生成过程、财务会计人员恶意制造虚假财务信息所面临的法律处罚,一旦财务报表粉饰问题查实,要加大惩罚力度,从而利用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加强会计行业规范。

(三)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是极为重要的治理对策之一,能够从根源出发遏制财务报表粉饰现象的产生。首先,应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创设一种良好的法律氛围,依据法律法规来制定上市公司的会计制度、约束财务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上市公司应该进一步明确财务报表核算程序、财务报表编制方式、通过限制财务报表的生成过程来避免人为操纵因素对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影响;最后,上市公司应该进一步完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明确财务报表披露的具体时间、内容以及基层要求等,从而通过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水平来减少财务报表粉饰现象的发生。

(四)充分发挥外部监管体系的监管作用

首先,我国审计部门应该更加注重对上市公司的日常审计和过程审计,逐步制定符合监管要求的抽查制度,给上市公司管理层和财务会计人员施加适当的压力,从源头上打消上市公司管理层恶意操纵财务报表生成过程的念头;其次,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会计注册师的法律道德教育,培养一支道德素质较高的财务会计从业团队。另外,应该依据法律法规加大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比如永久性吊销行业资格等,加大财务会计人员的违法成本,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法行为的产生;最后,外部监管体系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过程的监管,通过内外监管体系的共同作用确保财务报表能够反映真实情况,从而为财务报表参考者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

四、结语

现阶段财务报表粉饰的问题严重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财务会计行业的规范,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改进方式显得尤为迫切。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发挥宏观监管作用,加快立法进程,进一步加强财务会计行业规范、加大执法力度,让违法行为无处可逃。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应该从自身出发,明确产权关系、提高内部治理水平,最终从根源出发避免财务报表粉饰现象的产生。

作者:刘瑞华 单位: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财务报表;局限;策略

Key words: financial statements;limitations;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129-02

0引言

我国的财务报表工作一直在不断发展完善中进行。一般地,财务报表的编制与披露遵循的原则是客观性、重要性、相关性、及时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全球化、网络化、高科技和知识化的发展,新的经济业务层出不穷,使老一套会计报表制度滞后于新的经济形势的需求。财务报表本身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是企业对外提供的、综合反映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及某一特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情况的书面文件,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及附注。财务报表使用者通常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财务报表作为企业会计工作最终的产成品,是企业对外揭示并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对内对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投资者和债权人做出投资决策的依据。财务报表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和社会自然资源配置的效率。

1财务报表的局限

1.1 对无形资产反应度不够在提供信息时,财务报表应涵盖诸如货币计量的定量性以及货币性等信息,由于受到会计惯例的约束或者客观条件的限制,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有众多的经济资源没有在报表中没有获得体现。例如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等等。同物质资本投入不一样,这些资源在转换为生产力的时候并不具有直接性,对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高科技企业和信息产业中,相比于有形资产,企业整体价值的增加大多来自企业的无形资产。

1.2 时效性不能得到解决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财务报表的及时性决定了其反映的财务信息有用性。针对于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而言,在披露以及传递会计信息的时候,做到愈快愈好,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点就是及时性。企业的半年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年度中期结束后60天内对外提供,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这是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所规定的。从此规定可以看出,会计信息的披露的时间间隔太长,不存在及时性。报表使用人员了解到的是4个月之前的财务情况,而参考现金流量表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在当今信息急速变化的经济社会之中,加上过长的时间间隔,企业的财务情况会产生多大的变化,我们以上世纪末的英国老牌巴林银行为例,在1994年年底,它的账面净资产还是五百多亿美元,而至1995年2月底,它已开始破产清算,在这个时候,该银行1994年的财务报告还没有完成。

1.3 反映的主要是历史性的信息在财务报表中,部分企业一般展现的都是先前的成就,其后,企业的经营状况却一落千丈,致使投资人员受到财务报表的“欺骗”,进而遭受不应该的损失。此种情况表明,从提供和需求的角度来讲,会计信息具有供不应求的矛盾。先前的历史信息是现行财务报表给予的主要信息,难以体现出企业将来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也不存在对使用人员将来决策具有主要参考价值的信息。当前,只有上市公司被规定在年度报表中应披露盈利预测的信息,而其他企业都没有被要求在财务报表中体现有关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测性以及前瞻性的信息。这样的信息也是现行财务报表普遍不具有的,然而,众多的信息使用人员所需求的刚好是企业将来发展的情况,从某种角度来看,历史信息即便能够预示未来企业的前景状况,却很容易步入一叶障目的境地。

1.4 制定重结果,轻过程财务报表一般仅可以表明企业在某一个时点的理财成果与经济效益结果,对于企业的理财和实现经济效益的过程却不可以具体的阐明,难以体现企业经济内容的实现过程。例如,报表使用人员仅能够通过损益表明白企业获得收入有多少,但是对与企业获得收入的过程,即怎样详细地得到的,他们不容易了解与明白。

1.5 片面性地理解会计制度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这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1条所规定的。国家在制定一些政策,例如物价、财政以及税收时,依据之一就是企业的财务报表。通过财务报表,国家审计部门、税收机关以及财政部门能够对以下情况进行检查:①企业不同税金的缴纳状况;②企业遵守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以及财务纪律与否;③企业资金使用以及利润形成分配状况。这种报表方式的形成源自计划经济,服务于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是财务报表所承担的主要职责。当今,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逐渐完善,企业已发展成自负盈亏和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也具有多样性的投资主体,企业财务报表的目标应向实现经营人员的信息需求以及社会公众、债权人等同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集团的信息需求。除上述企业财务报表的约束性外,出于企业管理当局或者会计人员方面的原因而出现的缺陷也是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2财务报表的改进策略

以上所述的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已经引起了会计从业人员的高度关注。一般地,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满足了社会要求企业真实公允地披露会计信息的需要。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仅仅按照现行的财务报表编制要求提供的报表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改进报表编制,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2.1 改进单一反映财务信息的状况从大体上而言,企业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已经能够满足信息使用人员的需求了,然而在会计报表使用人员进行经济决策中却不可以达到其需求。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报告使用人员的进行经济决策也会受到部分非财务信息的影响,所以,在现行报表中以货币计量的信息外,还要对其他非财务信息进行披露。例如,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主要竞争对手及与人力资源有关的无形资产的价值等。

2.2 提高财务报表的时效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进程中,我国财务报告体系受到巨大的外部竞争压力,已不得不进行革命性的变革,在时效方面,仅依靠原先根据月和年编制的财务报表早已不可以达到报表使用者的需求了,信息使用者不仅对企业定期的财务报表有需求,而且还需要更短时期的财务报表,从而实现即时投资决策的需求。财务信息的日常揭示在计算机随机寄存功能的支持下变为可能,财务报表能够在各个期间随机产生。通过建立健全实时报告系统,可以有效地处理财务信息滞后的难题,尽早地、及时地为投资人员给予决策有用的多方位的财务信息。定期财务报表依然存在,在财务成果分配时可以作为依据;此外,在决策中,编制实时报表能够作为依据。按照经济业务的发展状况,应实时地记录财务数据并及时地解决财务业务,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同时到网上,形成动态性的报告,信息使用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从而使信息决策的有用性得到提高。

2.3 编制预测财务报表在新经济形式下,人们不但应注重过去与现在,而且要重视未来。信息使用人员日趋地注重起决策的有用性,而决策是面向将来的。现行企业财务报表总结的知识企业过去出现的事项,但是投资人员更为关心的是企业将来的发展情况是否良好,然而,报表使用人员却缺乏经验以及技术,并且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也不是很高,难以合理有效地预计企业的将来发展状况,所以,报表使用者亟待要求企业编制预测财务报表,在财务报告中加入预测财务报表。当前在我国,仅有上市公司在募股说明书以及上市公告中对盈利预测信息进行了公布。此外,对预测财务报表进行编制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需求。

2.4 注重表外信息的披露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化,财务报表已经难以涵盖更多的信息,加之人们对有关的信息要求不断滴提高,财务报表内的部分信息若没有说明,则不容易明白。财务报表之外体现的信息有以下几种:采用同报表不一样基础编制的信息、有助于了解财务报表的主要信息以及表明企业理财的过程、经济效益以及内容实现过程的信息。在整个财务报告系统中,以上的表外信息的地位在日渐地凸显。自中国加入WTO之后,改革会计,使之同国际及早地接轨一直是我国努力的方向。同时应注重表外信息的作用,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制度。对不同企业表外信息的揭示方式进行有计划地规范,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出报表附注中非财务信息以及其他财务报告的披露,从而实现报表使用人员对决策有用信息的需要。为了帮助使用人员可以明白与使用报表信息,应通过各种形式,例如表外附注说明等进一步地阐述基本报表的信息。鼓励并支持企业编制人力资源报告、预测报告以及管理当局的探析等等,以便给信息用户的决策给予相对强的关联性信息。

2.5 增强财务报表的实用性加强财务报表的实用性,为财务报表模式的改进提供坚实的基础。从本质上看。“经营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目标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冲突。而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我国财务报表目标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既向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会计信息,又能用来作为评价企业管理者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尺度。财务报表作为企业正式对外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首先应为企业实现其目标服务,具体地说,财务报表应在不损害企业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的信息需求,国家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其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经常性的抽样调查等间接方式获得。

3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对内对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业务层出不穷,从而使得财务报表的局限性日趋明显,这些局限性给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必须改进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提供更符合信息使用者要求的报表,保证决策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志强,肖淑芳.节税收益、破产成本与最优资本结构[J].会计研究,2009.

[2]潘芳.对完善企业财务报告的粗浅看法[J].会计之友,2008,(10).

[3]张志强.ZZ财务/金融发现[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篇8

一、引言

随着证券市场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对股票进行投资,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目投资,而会寻找一定证据支持自己的投资选择。作为外部用户,投资者使用财务报表来制定财务决策,其中关注的主要是企业的盈利性。他们对企业盈利性的判断主要是通过阅读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得到的。投资者非常关注的一个指标是市盈率,而决定市盈率高低的每股盈余(EPS=利润,总股数),而财务报表上的利润主要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的计量,由此可见,财务报表数据会影响其决策。而投资者利用这些基本的财务和会计信息进行估值时,会计信息是否能够充分地体现企业的盈利状况呢,这体现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如今,越来越多人关注财务报表文字的使用,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通过对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尤其是关键字进行分析,从而判断企业会计信息的反映经济能力的质量。而企业对财务报表关键字的使用也体现了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可见,企业会计信息的谨慎性水平最终能够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二、谨慎性在企业会计信息中的体现

会计谨慎性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美国的FASB在概念框架研究中反复讨论了这个概念,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第2号中,它将谨慎性表述为:“谨慎性是对于一个不确定性的审慎反应,以确保商业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被充分考虑。因此,在未来收到或者支付的两个估计金额之间有同等的可能性时,谨慎性要求使用不乐观的估计数”。

(一)财务报表数据。财务报表项目,尤其是收入和费用类的计量会直接影响财务报表上的利润一栏。会计谨慎性要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合理地高估费用类项目,低估收入类项目,以此防范企业虚增利润。对于遵循严格谨慎性以降低税收或其他目的的企业,会计信息没有反映真实的经济能力。而且,根据Basu理论,企业利润对收入的“坏消息”的反应要更加快,此时,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依靠财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可能得出不利的投资决策。另一方面,出于获取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投资和借款的目的或者是由于企业管理者乐观预期导致的自身谨慎性意识不足,企业经常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低估了费用类支出,高估了能取得的收入,并且日复一日经过长时间的累计,最终企业财务报表上虚增利润。此时,投资者利用财务信息也可能得出不利于自身的投资决策。

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包括潜在的债权人和所有者主要使用财务报表来制定财务决策,通过阅读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和由此经过简单计算得到的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性。而企业盈利性正是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的计量,所以,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所反映的收入和费用项目的谨慎性会最终影响其决策。并且,当企业对频繁发生的项目的选择了不恰当的谨慎性水平,谨慎性造成的偏差会因项目金额的基数较大、周期较长,造成非线性增长,偏差结果不容小觑,对投资者的决策造成较大影响。

(二)财务报表关键字的使用选择及频率。此前,学者们多是从乐观性、确定性、易读性的Z言分析唯独对财务报告进行评价,没有考虑企业披露的实质性内容。随着我国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财务报表编制者对于关键字的使用也会有更加严谨的选择。从而关键字的使用偏好和出现频率,体现了管理者对财务报表的态度。投资者可以通过语义分析解读企业披露的实质性内容,将其隐含表达的财务会计信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财务报表中关键字的使用,表达的是企业管理者关于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会计信息的信心。财务报表编制者根据较高的谨慎性水平编制的财务报表时,关键字的使用包括披露的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表达的财务报表编制者和管理者的语气,情感,程度等的语句可以更加真实地呈现财务状况,传递经营成果等信息。而关键字使用的频率则体现了财务报表编制这对财务报表的保证程度,若同一评价性词语无论是正面性评价还是负面性评价多次出现,则可能表明了财务报表编制者的真实态度。

对于财务报表的关键字,外部使用者关注仍然较少,报表编制者的重视程度也还不够,学者们对其关注程度则会越来越大,这为投资者们甄别和判断财务报表种语言尤其是关键字的使用是否反映的企业经济能力将有大大的益处。也反映了外部财务报表财使用者对报表中关键字的选择和频率等的忽略可能也会造成其错误的投资决策。

篇9

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合并的内容包括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情况,资金流动状况以及形成的经济效益等进行统计分析。换句话说,财务报表的合并就是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真实的整体情况来制定综合性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能够直接的反应公司的实际经济状况、实际的利润。给公司管理者的提供了管理的思路,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管理公司。财务报表的合并与编制,使得复杂多样的财务报表变得简单化,立体化,更加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二、我国目前企业财务报表合并编制现存问题

1.没有明确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工作准则中没有对持股问题进行明确地划分。首先就是母公司在间接管理子公司时,对于持股问题没有明确出来。财务工作人员往往是按照自己对持股问题的想法来合并编制财务报表。这样一来,合并结果出现了很大差异性。其次就是暂时性控股方面,绝大一部分公司都没有将在其他股份公司暂时控制时间内获得的利益合并到财务报表中,使得财务报表没有规范可言。

2.财务管理不是完全的真实。合并财务报表的基础就是先要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但是由于一些财务人员在整理财务时出错,使得财务报表出现了错误,影响了财务的合并。另一方面,合并编制中涉及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数目过多,部分企业中财务人员的素质有限,这也就使得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达不到。

3.子公司与母公司他们采用的财务管理政策存在差异,给合并编制带来了很多的困难。虽然我们都知道,当两个公司出现差异时,政策要以母公司为准。但是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并不是按照这个原则来进行的。母公司涉及面广,往往按照统一规定的政策来进项日常的财务管理。同时,一些子公司也会遵循母公司的管理形式,这必然要求子公司转变自己的工作模式。这也就使得财务信息出现不真实的情况。

4.合并报表中专业用语的措词存在问题,给合报表带来了很多的麻烦。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很多非企业的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合并报表的范围都是针对一些“企业”、“公司”来做出的规定,而缺少那些针对“实体”的解释和规定。合并报表是,由于专业用语的措施存在差异,也就使得合并报表成为了空想。所以说,我们的会计准则中要补充对于“实体”的说明,使得会计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更加地准确和完备。

三、企业财务报表合并编制的基础流程

1.首先要对财务底稿进行统一的整理。在进行财务报表合并之前,我们要先对财务底稿进行整理。通过财务底稿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基本经济情况和一些细节问题。整理财务底稿,给财务报表的编制呈现了大量的资料,就能减少工作中一些小麻烦,能够为合并编制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合并编制的工作效率。

2.其次对于一些特殊的财务报表,要先进行一些合适的处理。将母公司或者子公司中一些特殊的财务报表先进行处理,并整合到财务底稿中。这样方便了合并编制时理清公司的各个账目,提升了工作效率。

3.再次进行财务信息的调整和抵消。调整和抵消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财务报表合并编制的成功与否。在调整时,我们要遵循利益法来进行财务工作,要把企业的资产管理进行相应地调整。抵消能够避免重复记账的情况,也能够更加迅速地进行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

4.然后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收入等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在另一个财务报表中进行统计,得出相应地结果。

5.最后要把得出的数据正确地填入正式的财务报表中。这样就算真正地完成了财务报表的合并与编制。

篇10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众多企业均卷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就必须构建核心竞争力,有效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而科学、合理地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确保决策的准确性,这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对促进企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所以要求企业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对核心竞争力强化构建,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一、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为依据,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作为分析对象,使用相应的财务分析方法和指标对企业的经营效益、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企业经营效益、财务状况进行评价以及判断,并且把财务报表作为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和财务状况的依据。即财务报表使用者通过财务报表(资产利润表、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分析,可对企业实际经营业绩、偿债能力实施有效判断,评价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财务实力、发展前景以及风险等[1]。

二、财务报表分析与经营策略研究关系的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以企业财务报表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对项目、质量分析和考察,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结果评价剖析,反映企业在生产运营中的利弊得失以及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做出提供信息。财务报表分析所要做的工作是将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转化成企业可用的经济信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真实、完整的信息,对生产经营决策做出评价,从而为下一步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财务报表分析为企业生产经营策略的制定、实施,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企业经营策略在最终确定之前,通常会制定几个备选方案,通过对备选方案的财务状况、投资回收期以及现金流分析,保证经营策略的财务可行性,最终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财务报表分析能协助企业管理者对经营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在企业经营策略实施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必须及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详细的掌握,从而对经营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一旦发现经营策略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及时对其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经营策略在未来实施过程中的可靠性。

三、企业经营策略制定的财务基础

(一)对企业财务人员加强培养与管理

企业财务人员是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主体,财务人员的能力、水平均会对工作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财务人员对会计报表实施全面了解,并要求财务人员在深入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报表之间的联系。要培养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财务报表分析的熟练程度和对实际财务情况的判断力,为不同报表使用者提供科学的财务分析报表。此外,财务报表分析人员还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先进的技术带来相应的便利,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奠定基础。

(二)提高财务报表的有效反馈能力

在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存在着通货膨胀以及信息时效性等相关因素,因此企业财务报表信息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对此,建议从提高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反馈能力方面入手,重视各个财务指标,且看重各项附表的作用。财务报表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经营管理水平、综合管理水平都能够得到提高。所以,财务报表分析更需要注重可行性和时效性,同时这也是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三)确保企业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在财务报表中,每一个信息数据都必须真实、可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它是反映该企业在某段时期财务、盈利以及资金收支状况的重要参考。基于此,要求财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核对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辨别出数据误差,确保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在所有的数据中绝对不能出现模糊、弄虚作假的数据。

(四)利用合理的财务比率分析方法

在准确掌握充足的财务信息和背景资料的前提下,依据财务比率的方法计算出企业的资金流动比率、资金周转率、资产负债率、企业盈利率等相应的信息,为财务报表分析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分析

企业在对财务报表分析时,数据信息的有效性、真实可靠性以及合法性和财务分析方法是否合理等,都非常重要;同时,我们还应当对企业的背景进行分析以及财务报表中附注的分析,也是非常的有必要的,通过对企业所在的行业信息背景以及企业经营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对附注信息、财务状况与盈利情况关系进行全面了解,才能完整的完成财务报表分析的工作,为企业经营策略的研究提供有力地依据,同时这也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因财务报表分析有一定多样性、复杂性,因此在分析财务报表的工作中要积极调整传统分析中存在的误区及缺陷,保证企业财务报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基于对财务报表分析与经营决策之间的关系分析,在企业未来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对企业财务人员加强培养、提高财务报表反馈能力、保障企业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同时还要应用科学、合理的财务比率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以确保企业正常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宗荃.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改善措施[J].工会论坛――山东管理学院学报,2013,(5):93-94.

[2]李文倩.浅谈如何做好财务报表分析工作[J].新财经(理论版),2014,(2):198-198.

篇11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175-02

引言

财务报表重述是企业发现并纠正前期财务报告的差错时,对以前公布的财务报告进行重新表述。财务报表重述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对公司造成许多负面的市场效应,给投资者利益带来巨大损失,不利于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从财务报表现象、动机、经济后果、影响因素、财务报表重述与内部控制缺陷、公司治理和会计行为的视角进行探讨。

一、财务报表重述现象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重述的现象严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房地产。出于成本效益及公司主动操纵会计信息的战略安排,上市公司主动重述的比例逐年上升(曹阳、王京京,2012);中小板上市公司重复进行财务重述的公司比例加大(祝楠,2013);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的行业分布均衡,但地区分布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较经济欠发达地区重述绝对数大,重述的时间分布不均衡(李杰、张玲,2011)。而且通过前期会计差错更正、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财务报表重述的比例越来越多。

二、财务报表重述动机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政策存在的漏洞,是造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日益增多的重要原因。上市公司是否ST及退市,以上市公司首次对外报告数为准。若上市公司以前年度存在会计舞弊,必须进行追溯调整,且是否连续亏损以追溯调整后的利润为依据。只要上市公司将会计舞弊解释为会计差错,就可避免ST或退市。因此,上市公司利用财务报表重述避免ST或退市,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最常见的动机。

财务报表重述导致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不真实,使得公司股价下跌、投资者信心受创、发生诉讼行为,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财务报表重述很可能来源于舞弊。

上市公司为了实现配股要求,进行盈余管理,进而财务报表重述(陈小悦、肖星、过晓艳,2000);很多上市公司出于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目的,往往通过财务报表重述进行盈余管理,实现公司融资要求,资本市场压力是财务报表重述的重要外部原因(Dechow,1996;Burns,2006);管理层操纵股票价格,进行盈余管理获利的动机越大,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重述的可能性越大(Anup srivastava,2007)。

三、财务报表重述的经济后果

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重述后,投资者对公司会丧失信心(Mercer,2004;Anupsrivastava,2007),导致公司股价大跌、公司形象受损、投资者信心下降、资本成本增加、诉讼增加(张若钦、刘炳福,2008;尤丽芳,2009),导致上市公司未来盈余下降、公司资本成本上升(Hribar,2004),并导致上市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成员面临变更的可能性变大(Desai,2006;Srinivasan,2005)。

相比同行业公司,财务报表重述的公司业绩更差(陈凌云等,2006);财务报表重述会显著影响上市公司股票价格(Palmrose,Richardson,2004;Badertscher,2009);财务报表重述对投资者而言是利空消息,对公司股价产生负面影响(李杰、张玲,2011)。

不同特征的财务报表重述公告引起的市场反应不同,调减盈余、涉及核心利润、税费问题的财务报表重述及高频率的财务报表重述会带来负面的市场反应,而其他特征的财务报表重述报告带来的市场反应较弱(王清刚、尹文霞,2011)。

四、财务报表重述的影响因素

成长性较好的公司,发生财务报表重述的可能性更大(Ahmed和Goodwin,2007),高管年龄与财务报表重述显著负相关,上市公司高管团队规模、高管性别与财务报表重述显著正相关。高管团队、董事长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与财务报表显著正相关(何威风、刘启亮,2010)。公司内部环境差(高层人员胜任能力不足、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相关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高管与会计人员失职等)是导致财务报表重述的重要原因(袁敏,2012)。

出于利益考虑,公司审计师向公司采用激进的会计政策妥协,不能及时纠正财务报表中的错误,发生财务报表重述,因此,财务报表重述的公司审计师独立性较差(Coffee,2003)。注册会计师出于重要性标准考虑,会将发现的之前财务蓄意错报行为反映到审计意见中(王霞、张为国,2005)。盈余管理、交易和会计处理的复杂性以及审计师的谨慎性会影响财务报表重述(Ciesieski、Weirich,2006),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财务重述非标审计意见相关性不大(佘晓燕,2011)。

由于审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可能会影响独立性,因此,许多学者将研究视角投向审计师的非审计服务与财务报表重述的实证研究。会计师事务所在短期内,审计师行业专业化及审计费用越高,公司财务报表重述的可能性越低,长期任期内,非审计费用与财务报表重述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Stanley,2007),但是注册会计师提供的非审计服务不影响财务报表重述(Agrawal,2005)。

五、财务报表重述与会计处理

很多上市公司通过混淆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将会计估计变更归咎于重大会计差错,滥用追溯调整规避ST及退市。

在首次出现亏损的前一年做出能显著调减受益的会计处理,在扭亏为盈的年份做出能显著调增受益的会计处理,从而有效避免退市。当期利润低于上期、资产负债率较高、规模小及亏损的公司财务报表重述可能性越大(张为国、王霞,2004)。

上市公司主要通过调整成本费用、税费相关、投资收益及收入(姜英兵等,2010),股权结构、股权激励显著影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于鹏等,2007)。

六、财务报表重述与内部控制缺陷

SEC解释公告与PCAOB审计准则(2007)要求发生财务报表重述的上市公司管理层充分考虑,是否构成内部控制一项重大缺陷,并在相关的评价和鉴证报告中予以描述和披露。

我国审计指引(2010)规定,企业更正已的财务报表,表明企业内部控制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迹象,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报告时,描述重大缺陷的定义、性质及其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影响程度。由此可见,不论国外国内,财务报表重述都被视为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迹象。

SOX法案的颁布,增强了公司高管对公允表达财务信息的责任,可能影响财务报表重述公司内部人交易行为(Agrawal,2008)。而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发现SOX法案颁布前,上市公司的内部交易行为较多。财务报表重述公告期间,内部人利用自身掌握的信息优势。在财务报表重述前抛出持有公司的股票以减少因重述带来的股价下跌损失;SOX法案颁布后,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行为明显减少,SOX法案约束内部人交易行为(Li和Zhang,2007)。

由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与公司治理的相关关系,因此,上市公司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及其独立性与公司财务重述显著负相关(Dechow,1996)。但也有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没有相关性,审计委员会中财务专家的存在会抑制财务报表重述(Agrawal,2005)。

七、财务报表重述与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信息联系紧密,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而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体现良好的公司治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反映的是公司治理的低下(GAO,2002),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是否具有制约作用,学术界持有不同的观点。通过实证研究,公司治理越好,发生财务报表重述的可能性越低(马佳,2013)。

董事会独立性越差,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重述的可能性越大(Beasley,1996;Dechow,1996)。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与财务重述可能性负相关。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兼职家数和审计委员会的成立与否及董事长的重要职责与财务报表重述显著相关,独立董事人数的比例和津贴与财务报表重述无关(杨忠莲、杨振慧,2006)。但也有实证分析发现,董事会独立性与公司财务报表重述没有关系(Agrawal、Chadha,2005)。

结语

财务报表重述行为的经济后果严重,对资本市场影响较大,很多都存在财务舞弊的嫌疑。同时,财务报表重述影响了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投资者利益受到损害,进而影响公司股价。因此,有必要对财务报表重述行为进行制裁。证券监管部门要成立针对财务报告补充或更正公告的法律文件,严格规范重述行为;公司内部要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加强公司治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作用,提高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提高公司会计的透明度;注册会计师要保持独立性,严格遵守职业操守,提高审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曹阳,王京京.1988年至2010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趋势与特征——基于财务报表重述行为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2,(6).

[2] 何威风.财务重述:国内外研究述评与展望[J].审计研究,2010,(2).

[3] 黄志忠,白云霞,李畅欣.所有权、公司治理与财务报表重述[J].南开管理评论,2010,(13).

[4] 李杰,张玲.财务报表重述公告效应研究[J].财会月刊,2011,(12).

[5] 佘晓燕.财务报表重述公司审计质量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5).

[6] 于鹏.股权结构与财务重述: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研究,2007,(9).

篇12

我国财政部于1992年11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半数以上,或者实质上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1995年财会字[1995]11号“合并会计报表暂行条例”,增加了对企业合并会计报表方面的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研究。在2005年7月19日的征求意见稿,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等在合并财务报表方面的实际情况后,参照IAS 27(2003),于2006年2月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CAS 33(2006))――“合并财务报表”,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对于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确定,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为推动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降低企业信息编制成本,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2011年5月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10的持续趋同,2014年2月17日财政部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重新审视了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适用范围,新旧准则比较如表1。

二、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完善建议

合并财务报表是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10要求控制一个或多个主体(子公司)的主体(母公司)列报合并财务报表;定义控制原则,并将其作为合并的基础;明确如何应用控制原则,以辨认投资者是否控制被投资者,并因此将被投资者纳入合并范围;明确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规定。随着各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各国关于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规范已接近一致,差异正逐步消除(如表2)。我国CAS 33(2014)与国际IFRS 10在合并政策中都规定了合并报表的例外情况,但豁免条件不一样。豁免条件可以再适当考虑增加。我国国有大型企业投资链长,若集团公司采用层层合并的方式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则需要下属单位逐层合并,抵消分录难以依次抵消干净且耗时耗力。若集团公司采用一次合并,则下属单位可以不提供合并财务报表。因此豁免条件的先决条件是是否编报合并财务报表首先应征求其母公司或最终控制人的意见。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报告日,国际财务会计准则IFRS 10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子公司财务报表日与合并报表日的间隔不应超过三个月,且报告期的跨度及子公司财务报表日与合并财务报表日之间的间隔应在各期之间保持一致。我国未规定两者报告日之间差别的最大值。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企业进入海外市场,跨国公司需要遵循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其年度会计报表日期有可能与我国日历年度不相符合,建议我国合并报表准则借鉴IFRS 10,在母子公司报告日出现不同的情况下,根据报告日差异时间的长短,考虑是否存在重大交易或事项的影响因素,作适当的补充规定,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详细披露。

篇13

引言:

财务报表体系的构建不仅仅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股份公司内部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能够为企业的信息披露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可以促进股份公司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逐渐扩大并逐步完善,加强股份公司财务报表体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股份公司的财务报表体系及其重要性

概括来说,财务报表是企业向外界提供的特定内容、特定格式的财务报告,财务报表是对企业特定时间段内财务状况的反映,包括企业在这一时期内的现金流量、资产与负债等各种会计信息。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可以分为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两大类,最主要的是企业外部的使用者,主要包括: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国家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等。财务报表体系则是指从不同的角度为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情况信息的较为完整的系统。

财务报表体系的构建一定要遵循可靠性原则,保证财务报表体系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可靠性原则是企业构建财务报表体系的根本性原则,财务报表体系的可靠性需要信息处理过程的合法性、真实性以及客观性来保障。另外财务报表体系还需要遵循相关性原则,即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必须要与使用者的需求相关联,能够满足使用者决策所需要的信息需求。换句话说,构建财务报表时要将企业发展的重要信息涵盖其中,为使用者科学分析、形势预测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提供有力的数据以及信息支持。

财务报表的目的主要是信息披露,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其所需要的相关信息,是保障企业投资者以及债权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另外财务报表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可以为证券等资本市场的运行提供良好的秩序,国家相关机构也可以据此对社会总资源的配置有正确的了解与分析。除此之外,构建财务报表体系最直接的受益者还是股份公司自身,财务报表体系可以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决策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数量化的信息,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加强股份公司财务报表体系的具体措施

财务会计报表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它将大量的报表数据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但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数据的分析,如果财务报表的分析者不了解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经营战略、会计环境和会计政策,就会很难把握企业经营活动的实质。因此,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要构建一个基本的框架,然后以框架为核心,对财务报表进行系统细致的分析,把握企业的真实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

1、加强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准确真实性

财务报表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着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财务报表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财务报表体系的真实性。真实有效的财务报表信息需要有规范化的会计核算程序为保障,信息收集过程必须要严格按照财务报表的编制流程进行。对股份公司来说,其财务报表的信息量巨大,收集过程相对较难,因此就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先由各个部门对其自身的财务使用状况进行简单的梳理整合,在交由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最后的汇总分析与编制,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提高信息收集的效率,还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确性与有效性。

2、加强对企业预测性信息的披露

一般来说,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以过去一段时间成本为基础的信息,也就是说提供信息不能直接的说明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在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时代,以企业过去经营状况为主的财务报表,不能满足人们推测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构建股份公司财务报表体系必须要加强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测,增加企业未来发展预测信息在财务报表中的比例,让企业的投资者可以直接准确的获取预测信息。当然企业未来预测信息的制定与必须要以企业发展的实际为基础,要保证财务报表体系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做出科学准确的预测提供切实可行的数据支持。

3、建立与完善实时的财务报告系统

股份公司的财务报表体系反映的是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状况,使用者可以根据财务报表中的相关信息预测企业发展的未来前景。可以看出,企业财务报表要求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时间间隔越短,报表的效用将会更加明显。因此,构建完善的实施财务报告系统是实现财务报表体系的基础性措施,能够大大的缩短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间隔,提升财务报表的实用性、时效性。借助于电子计算机以及网络系统,在企业内部建立实时的财务报告系统,将相关的数据存储于计算机内部的数据库中,可以更加快捷的满足使用者的各种需求。

三、结语

企业的财务报表作为企业会计信息与外界交流最主要的媒介,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财务报表体系需要在现有报表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信息的准确性,完善实时报告系统,完善财务报表体系的实用性与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霍广鲁,张.财务报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J].商业会计,2003,(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