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土地地籍测绘

土地地籍测绘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2: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土地地籍测绘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土地地籍测绘

篇1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向外部延伸,向农村要地,占用了农耕土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基于此,将土地测绘技术运用于土地开发管理中能够有效遏制城市地不断扩张,减少耕地占用率,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节省土地资源。

1.2提高土地测量的精确性

土地测绘工作需要借助先进的机械设备和仪器,对土地状况进行勘探与测量,并且依据土地的特点以及详细数据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与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土地测绘技术逐渐向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3S、RS以及遥感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为土地测绘工作推波助澜[1]。先进的机械设备以及高科技的相互配合,使得土地测绘得出的地理信息日渐完善,测量数据的精确性也大大提高,确保了土地管理工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成为了保障土地管理工作顺利展开的坚实后盾。作为快速发展的技术,土地测绘不仅仅广泛应用于耕地动态的跟踪调查,还应用于土地详查与地籍调查等方面,俨然成为了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运用

2.1应用于农村集体土地管理中

农村地区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地势复杂,经济落后,这些特点给传统的测绘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而土地测绘技术应用于农村集体土地管理中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是农村土地测绘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由于土地测绘运用的是正射影像技术技术实现对土地位置与权属界线的科学、准确划定并测绘,由该测绘技术所得出的数据与土地面积的范围与农村集体土地开发管理的要求相一致,因此广泛运用于农村集体土地管理中[2]。

2.2应用于土地资源检查及审批中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形分布不均,给土地资源的测量与调查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与挑战。然而,土地测绘中的RS技术可以随时检测土地的利用情况,便于土地利用状况信息的及时更新,有助于国土资源的有效检查,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土地规划的审批工作需求土地测绘所提供的资料与数据为基本前提与参考依据,通过与国家及地方上的土地利用图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土地开发的规划方案是否科学,并力求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每一寸土地。此外,城市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所有的信息和数据每一天都在更新。因此,运用不同时期的测绘资料,能够准确掌握城镇发展过程中建设速度与规模的变化,并以此对人口、环境与土地进行相关管理,促进人口、环境、土地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坚持土地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出最佳的开发方案。

2.3应用于土地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

对于土地开发管理而言,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尤为重要,土地测绘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最关键的职能之一就是为土地开发信息系统提供大量的数据、资料和信息,其中包括土地信息、地理信息等等。在此之后,土地管理系统再对于土地进行相关的调查,及时进行统计与登记,再反映至当地地基管理部门,地基管理系统可以依次作为城镇土地管理的依据,无论是对农村地籍管理或是城镇地籍管理,都可以进行统一而有效的管理,以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

2.4应用于土地开发管理数据采集中

GPS全球地位系统可以通过对目标土地的精确定位,为土地开发管理中的数据采集工作提供帮助,是确保土地监督管理工作精确性的基本前提。GPS采用卫星技术得以控制地面各级控制点坐标,并运用其静态定位测量技术为土地开发的数据采集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具有一定的时效性[3]。

2.5应用于土地开发使用监管部门中

想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运用,除了科学地规划、利用土地以外,还要彻底查处违法占地等不良行为。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而土地开发监管部门无论是在人力或是财力上都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想要彻底打击违法占地等不良行为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运用,可以利用正射影像、卫星影像技术等对违法占地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违法占地行为的时间、地点、占用面积等详细信息,为监管部门及时、依法处理违法占地的行为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篇2

1 GPA技术用于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的重要性

GPA系统的主要三个部分是: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这三个部分其实即使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和GPS信号接收系统。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基础就是它的技术特点非常符合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的要求。

1.1 定位功能精度高

通过查阅文献和实际探索,GPS技术的定位功能相当精确:50千米以内的精度能够达到6-10米,这种精确度高的技术特点特别适合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

1.2 观测所需时间短

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系统也在不断的日益完善,目前只需要15-20分钟就可以相对静态定位20千米以内的距离,而在进行快速静态定位测量工作中,15千米的流动站与基准站之间只需要1-2分钟就可以观测出来。

1.3 观测站之间不需要通视

GPS技术有一个很好的技术特点就是不需要测站质之间的相互通视,只要保证上空开阔就可以,这样就可以节省掉传算点与过渡点之间的测量工作,减轻了测量工作的量。

1.4 不仅提供平面坐标,还可以提供立体坐标

与传统的大地测量方式不同,GPS技术可以实现测站点立体坐标的测定工作,所以它不仅可以提供平面坐标,还可以提供立体坐标,实现测量水准的高精度要求。

1.5 GPA技术操作简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接收机不断改进,其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水平也越来越高,这样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和操作强度,使得GPS技术在应用时更加的简单,这一技术特点使得GPS技术在测量导航等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

2 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中的应用

GPS技术由于它的技术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随着现代GPS技术的高速发展,地籍控制测量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2.1 GPS技术受到位置基准点偏差的影响

与传统的测量建立地籍控制的方式不同,GPS定位系统的建立得到的是一个三维坐标差,所以从经度的角度可以发现,位置基准的偏差会引起GPS的整体旋转,如果高差较小,这种位置基准的偏差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高度差比较大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相对准确的计算这种位置基准差的影响了,也正是因为高度的方向位置技术的偏差会影响GPS,因此在测定高度差的时候也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测量。

2.2 GPS技术的土地测绘地籍控制网的优化与设计

虽然与传统的测量方式相比,GPS技术以及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同时在精准性高的前提下还兼顾到了成本费用等因素,但是GPS技术与传统的测量方式相比,拥有更加繁琐的函数和模型,这就需要研究人员不断的优化和设计它的函数和模型,从而不断的优化GPS的性能。

首先是网状规划和相对应的时段安排,由于GPS技术的技术特点导致它的控制点的选择分布于网状规划有很大的联系,为了使得GPS网状能够更好的来一局控制点的分布进行规划,必须在前期设计的过程中使得整个网状中的点的误差值保持均匀。

其次是针对平面控制点的合理分布,在常用的GPS平面控制点中,分为网状和线状,在网状的测试区内,最好保证3个已知点在控制点的分布内,这样就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第四个未知点的位置,而在线状测量区域内,最好在每三十千米的位置要分布一个已知的控制点,这样在测量区的两端和中央都有已知的控制点在,这样也能简单的判断出其他测量点的位置。

在合理分布平面控制点的同时,还要针对高程控制点进行合理的分布。对网状测量区而言,如果要得到高精确度的测量结果时,就要加密水平高程控制点的数量,并且要严格控制已知点和待测点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5千米。

总而言之,虽然与传统的三角测量方式相比,GPS测量方式已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较高的可信度、同时还兼顾成本费用低等特点,但是与经典的测量方法相比,GPS技术还具有随机性,虽然它精度高、布网速度快,同时布网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到GPS地籍控制测量网在设计方面还有很大的优化的空间,只有不断的对其进行优化改进,GPS定位系统的精确度和效益度才可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优势才会更加的明显。

2.3 在用地勘探测定界中引入GPS技术

为了给各级政府的国土资源部门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需要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过程中确定土地的使用界限范围,同时在已知测量范围的基础上测量使用界限范围之内各个土体的面积并计算他们的实际用地面积。具体的工作程序是:先审查用地文件和有关的图件,之后实地勘探,然后在图上进行设计,再实地的放样,反复核算测量,面积量算,再绘制建设用地地界图,建立和绘制建设用地的管理图,之后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便于为各级政府的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相应的依据和基础资料。而在用地勘探测定界中引入GPS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解析法和关系距离法在实地放样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偏差,同时也能从工作程序角度出发简化建设用地勘探过程中测定界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对一些线性工程过程中的放样,比如公路、铁路、河道和输电线路等大型或者特大型工程。

2.4 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的地籍细部测量中引入GPS技术

为了测量每个土地的权属界点、线、位置和形状、数目等细致的测量数据,需要在土地测绘工作的地籍管理工作中进行地籍细部测量的工作,所以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调查中最为重要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之所以在地籍细部测量中引入GPS技术,是因为在地籍调查的规程中对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的地籍细部测量的精度要求相对较高,而GPS技术完全可以满足这一精度要求,而采用解析交汇法和图解交汇法进行地籍丈量的时候,经纬仪和测距仪等可以加快地籍细部测量的速度,从而达到更好的工作要求和效果。

3 总结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的GPS的接收机功能和数据处理技术也逐步完善,能够更大程度上的满足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的精度和密度,以及可靠性的要求,GPS技术不断优化,必然会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领域得到不断重视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地籍测绘在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明显,它涉及到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地籍测绘本身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建立地籍测绘的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测绘的管理,特别是人员的管理上,要不断的发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是测绘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同时在进行地基测绘时要不断的提高质量,它可以说是地籍测绘的生命,如果数据上出现了问题,那么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1 现代测绘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1.1 GPS技术: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的测绘工具,通过GPS建立控制网、利用RS快速的采集数据,更新基础地理信息,运用GIS来管理基础地理信息,完成基础地理信息的建库与动态更新任务,使3G技术能在地形测量测绘技术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扩展。

1.2 随着以数字测绘、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4D产品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现代地籍测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测量方式。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使地籍测绘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地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

2 地籍测绘的主要内容及服务功能

2.1 地籍测绘的主要内容。

2.1.1 本区域性土地资源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更新。

2.1.2 建立经省级人民政府或其测绘主管部门批准的基础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空间定位网及加密和复测。

2.1.3 对国家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制和更新。

2.2 地籍测绘的服务功能。

2.2.1 可以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服务。

2.2.2 可以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服务。

2.2.3 可以为土地监测调控提供服务。

3 地籍测绘数据库的建立及对国土资源管理的作用

就“地籍测绘”而言它首先是一项政府行为,但同时它也一种法律行为。因此我国必须建立起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的管理体系,来保证地籍测绘能够有效的实施。国家测绘局是我国最高级别的测绘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方针、政策、技术标准,管理资格认证以及质量监督。与国务院的土地管理部门和其他的相关部门一起制定土地的测绘与规划,并且组织地籍测绘工作的具体实施等等。我国的省级人民政府都有测绘机构存在,它的职能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地籍测绘方针和任务进行工作。

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经纬仪或GPS采集地籍要素,并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3.1 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

3.2 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第二种是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必须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数据获取的内容,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并编辑入库。

根据上述测绘成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直接通过地籍档案资料,进行土地资源的规划、布局、合理利用;以达到科学、合理、统一地管理土地资源。

4 国土资源管理对地籍测绘的需求

4.1 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地籍管理对地籍测绘的需求分析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它具有提供计税依据、产权管理依据以及用户需要的地块信息等功能,而且地籍信息系统还是多种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系统,它为土地登记确认权属提供依据。

4.2 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动态监管对地籍测绘的需求分析

现代化的国土资源管理已经上升到卫星遥感检测,真正实现了“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立体监管体系。具体到如何查,那就需要落实到每一宗土地的详细情况,地籍测绘便是基础工作。地籍测绘的基础工作是如实准确地测量土地面积,绘制地形图,建立地籍资料,形成数据库。能够为土地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基础图件。一方面,为土地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查处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土地利用、土地规划的动态控制提供地形图、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工作目标。

4.3 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对地籍测绘的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势必会造成土地利用状况的改变,为保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必须选择快捷有效的方式来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与管理。为此我们需要用现代测绘科学技术来发现和提取土地变化信息,以满足土地利用数据建设的需要。

总之,随着地籍测绘的快速发展,使得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信息,能有效地提供土地管理工作质量。同时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还是土地管理部门面向社会的窗口,它的运行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有助于国土资源管理执法行政公平、公正、公开。伴随着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必将增强土地管理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土地管理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

5 加强测绘队伍建设

现阶段,地籍测绘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物权法》的实施对测绘尤其是地籍、房产测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地确权、房产面积等纠纷可能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测绘成果经得起公开查询、经得起行政诉讼。当前因为编制的限制,测绘队伍普遍存在人员少、技术人员紧缺的现象,有不少业务人员对政策业务还不够熟悉,以致引起土地权属和房产面积的争议、行政复议诉讼等。这需要加强宣传,学习政策法规,并通过培训提高测绘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进而让地籍测绘工作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促使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向更快、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日益严重。因此,科学、合理、持续利用好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是解决资源、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矛盾的关键。地籍测绘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期性、先行性的基础工作。既为土地资源等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又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指南[M].地质出版社,2008

[2] 梁玉保.地籍调查与测量[M].黄河水利出版社,2011.

[3] 王运昌.地形测量学[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篇4

1 地籍调查

按照国家的规定,地籍调查是指依靠调查和测量等有关工作,从而查清宗地的边界、面积、数目、质量、作用和地理信息等方面,得出大量的相关数据、图表等调查研究资料,进而为开展土地注册、核发证书提供具有必要依据的技术性工作。其中宗地是地籍调查的主要对象。

2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中最主要的有两大类,权属调查和权属测量。其中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重要环节,是权属测量的基础和前提,他主要是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各个地界、范围、大小等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与核实,并且还需要对土地所有人的名称、土地户主姓名、人、权属性质、土地所有图幅号等做具体调查。其次,权属测量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利用先进的测量技术来控制后碎步,并且能够准确地预测出各个地方方位的大小、界限范围、位置坐标以及宗地面积等。

2.1 地籍测量的概念

地籍测量是以权属为前提,运用先进的测量科学技术来测点解直线的位置方位、形状、数量,为土地登记,确定界址线的位置、形状、数量、质量、计算面积,绘制地籍图,绘制地籍图核发证书提供依据,为地籍管理服务。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过程中通常运用测量仪器来收集界址点的位置坐标,采用(x,y)分别来标出具置。

2.2 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

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也对地籍控制测量安装可以使用三角网、纱边网、导线网和GPS静态测量来进行预测。施测的地籍基本控制网点可分为一、二、三、四等和Ⅰ、Ⅱ级;精度高的网点可作精度低的控制网的起算点;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主要采用导线和GPS-RTK或CORS测量施测。

2.3 地籍测量的内容

地籍测量过程的首要因素是对土地进行测量,比如利用GPS静态测量的方法进行视察时,首先在需要测量的位置利用静态GPS,形成一个全面的控制网,其间主要包括四等GPS点分别为一级导线点、二级导线点、一级图根点和二级图根点,同时也要对地籍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形状、位置地类等细分到每个要素进行测量。地籍测量需要对土地的分界标志物测量,并且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区别性测量,对道路、河流、水塘、湖泊及地物进行测量。

3 地籍绘图

3.1 处理数据

处理数据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检测信息和避免错误的出现,通常在野外采集完数据后就会对碎步点的数据统计到计算机中,然后通过软件来测量数据中是否有错误的,从而对出现的错误采取及时措施进行修改,确保数据处理的正确无误,但针对个别地物点不能直接测量坐标,可以根据已测点和坐标丈量的距离间接求出。

将《图武》和《规范》的要求作为标准,待图形文件生成后,对相应的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注记等工作。

3.3 地籍图的内容

地籍图的基本内容分为三要素:地籍要素、地物要素、数学要素。所形成的地籍图中绘画的内容主要有城镇分幅地籍图、宗地图、土地所有权属图等。

3.4 我国地籍图的比例尺

世界各国的比例尺有所不同,最大为1:250最小为1:5万,我国比例尺系列一般规定为城镇分幅地籍图1:500。

3.5 绘制宗地图

宗地图的绘制过程同基本地籍图相同都是利用测绘绘图软件将基本地籍图作为依据编辑而成的,并且成图比例尺要采用常规比例尺,有时也可采用任意比例尺,宗地图一般都在绘图纸上进行描绘,其中所描绘宗地图的内容主要包括宗地号、宗地所属面积、地类好、边长大小、界址编号、宗地各种地物等。

4 地籍建库

4.1 地籍数据源分析

地籍信息是以点、线、面的方式对地球表面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联系和物体特征的描述。定位信息、非定位信息和时间是地籍信息的三个主要特征,地籍信息是以点、线、面的方式对地球表面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联系和物体特征的描述。无论是定位信息还是非定位信息都会随时间独立变化,通常将定位信息也看为图形数据信息,相同非定位信息看作为非图形数据信息,所以在地籍建立的过程通常将图形信息和非图形信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分别来建库,其中,图形信息所表现的形式是通过空间几何的位置,将地籍图上的点线面综合经过定点定线以及地面来实现和表面的位置联系,而非图形信息则是用数据来体现。

4.2 地籍数据库结构

对于上述分析中图形信息和非图形信息都是随时间变化而相互独立,所以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将它们分开,各自建库。

4.2.1 图形数据库。图形数据库数据在统计时都有自己的依据标准和组织原则,比如按街坊界址点应该按照街坊统一编号;宗地号的排列应依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它的编号过程中顺序是从上向下,自左向右依次排列的,并且在宗地图上主要以街坊为单位;所有宗地图的界址点的位置排列是从左上角顺时针排列等。

4.2.2 属性数据库。根据国土资源部所制定的,《城镇地籍数据库》和《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作为标准来设计属性数据库时,若有系统维护的需要和管理工作的特点,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以不改变实质内容为前提进行重新组织和扩充。有关属性数据的主要内容有很多,比如单位类型、主要机关、户主姓名或法人代表、电话号码、宗地地籍号、宗地的图幅号、土地位置、权属特性、总体边界等。

4.3 成立属性数据库

可以建立两种属性数据库:文本格式的土地权属信息,即数据库中数据结构是表格结构,它可以通过系统成批完成;通过扫描等方式建立关于土地登记、审批的图形、图像文件。

4.4 管理系统中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二者的关联

由于此类文本数据种类复杂,有大量数据存在,所以很难成为地级信息系统的代表属性,所以在处理过程中就会采用RDBMS的方法来进行管理,同时空间数据管理过程也会采取一定的方法,比如利用软件CADRDBMS和CIS来操作,但如果在系统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情况下,信息会更加的明确,这时就会使用AC-CESS关系数据库,在这数据库里你也可以直接将图形数据输入最后以dig格式进行保存,并且通过ODBC技术能够轻松地实现把图文数据库进行动态连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籍测量、绘图、建库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地籍测量是地籍工作的基础,地籍建库在整个地籍工作中是居于核心的地位,所以我们必须对建库的内容和地籍图的内容进行分析校对,为了能够满足可视化的要求我们通常在地籍测量时按照内容进行收集。所以为了推进地籍工作的进展,必须对三者进行一体化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菁.深度探讨地籍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技术[J].科技资讯,2010.

篇5

土地测绘工作都是在户外进行的,具有较大的风险。之前是采用全站仪与水准仪等方式,并利用其他的测绘工具来进行土地测绘工作,这样的土地测绘的自动化程度不高,缺乏直观的测量成果,且工作效率也不高。在当今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土地测绘工作的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优化,土地测绘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一、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的概述及优势

(一)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的概述

RTk定位技术其实就是GPS测量与数据传输相融合组成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其基本原理就是:将一台有关的GPS接收机安装设立于基准站中,对所有可见的GPS卫星进行不间断地观测,再借助无线电设备,把观测数据实时传递至用户观测站中。RTk定位系统包含软件系统、GPS接收设备以及数据传输系统。其中,软件系统是支撑实时动态测量的系统,其可以迅速地解算出周整未知数,而且可以依据相对定位的原理,采用序贯平差法等处理数据的方法来实时解算流动站的坐标,还可以根据现有的地方坐标来转换参数,同时评价解算结果的质量和精确度,并对测量结果予以放样、绘图及显示。

(二)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的优势

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具备诸多的优势,例如较高的精确度、工作效率、自动化程度、可靠的数据以及不受通话、视频的制约等。在一般的地势情况下,采用RTk定位技术可以做到一次测量4km的半径,其具备较大的测区范围,这是普通测量设备无法与之相比的。在电磁环境下采用RTk定位技术,可以快速地获得坐标,其具有十分快的作业速度与较低的强度,可以使作业费用得以有效地减少,使劳动效率得以有效地加强。RTk技术在通神条件方面和自动化程度方面也存在许多优越性,例如流动站借助软件控制系统,能够在没有人工控制的情况下完成自动测绘功能,从而使测量人员的工作量得以有效地降低,同时也可降低人为误差,使作业的精确度得以有效地保障,而且其不受气候、季度及通话、视频条件的制约,即使在繁杂的地形情况之下,由于地物的阻碍而无法进行通话或视频的区域,只需要符合RTk定位的基本条件就可准确、迅速地进行定位。

二、RTK定位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实际应用

(一)RTk定位技术在控制测量地籍中的应用

将RTk定位技术应用于控制测量地籍之中,能够使测量地籍的精确度得以有效地提升,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灵活地设置控制点,针对相互不相连的AB测区,可采用RTk定位技术,将基准站架设于三角点之上,在设置测区的控制点的过程中,不需要设置中间带的传算点,这样可以使得即使交通不便利的地方也能便捷地实行整体联测。RTk技术在对地籍进行控制测量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作业效率,较之传统的测量方式,其比静态的GPS测量具备更多的优势。比如,在测绘地籍的过程中,GPS静态测量是应用于一级控制,而RTk定位技术则是应用于加密控制,两台GPS机当作接收器使用,在交通便利、点间距在500-1000m范围内的情况下,每天可测量20-40个控制点,时间大部分使用于交通上,这是传统的测量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二)RTk定位技术在勘测建设之前用地中的应用

较之全站仪测量,RTk定位技术具有高效的采点速率,在卫星连续跟踪的情况下,仅仅只要十几秒就可完成单点测量,与全站仪的速度不相上下。在距离基准站20km的范围内,在圈根控制点和基准站不改变的情况下,不需要定向就可使全站仪的换站时间实现有效地减少,而且可以采用多个流动站同时进行工作。通过实践表明,在相同时间的情形下,全站仪的工作效率仅仅只是一个流动站的三分之二左右。将RTk定位技术应用于测量地籍碎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其需要GPS接收机可以对天通视。在测量林带与房屋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无法靠近被测地物而导致无法很好地开展测量,此时必须结合全站仪来进行测量,如果可以对双系统下的全球定位系统加以采用,那么就能增加空中的可见卫星,从而使测量地籍碎部实现有效地改善。

(三)RTk定位技术在放样土地权属界线中的应用

在测绘土地的过程中,实时动态的RTk定位技术比较适用于土地权属界线放样,尤其是不方便通视、难以测量的区域。在有些土地管理当中,在图中已经明确了土地权属界线,然而由于实地地形比较繁杂,在不方便通视的情形之下,采用常规的办法是很难将土地的权属界线加以落实的,例如树林、草甸及沼泽区域,这些区域是很难架设常规的测量设备的,此时若采用RTk定位技术放样界址线,能够快速地在电子手簿中显示放样线的方位和距离,以及流动站所处的位置,而且只要单人背负作业即可。

三、结语

在当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实时动态的RTk定位技术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将RTk定位技术应用于土地测绘中,能够使土地测绘工作变得更加地便捷,同时也使得土地测绘的精确度实现了提升,使测量工作的效率实现了有效的提升。我们必须不断地对RTk定位技术进行探索,以使土地测绘工作得以更好地进行。

参考文献:

篇6

0.引言

在我国,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也不例外。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范围极广、综合性极强的工作,现今主要包括城市拆迁、土地划分、区域规划和城市改造等内容。土地开发测绘的含义是测绘人员借助相应的测量仪器和成图系统,经过野外实地测量和室内成图,制作出能满足土地开工程的规划和设计的测绘产品的技术性工作。主要包括土地开发过程中各环节的现状图、调查图、规划图以及施工竣工等图的制作工作。现代测绘技术实现了信息化,信息化的测绘技术使得测绘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同时降低了测绘工作量。众所周知,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土地开发过程所使用的测绘图都必须依靠测绘技术来完成。其次,土地开发工程中规划、设计、施工和竣工等工作的数据主要以测绘数据为依据。由此可见,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中的作用巨大。所以,测绘人员应该充分掌握现代测绘技术,将现代测绘技术更好的应用于土地开发管理测绘工作中,为土地开发提供精准的数据和图形,保证土地工程的顺利进行。

1.现代测绘技术

现代测绘技术主要依托于信息技术。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计算机技术与测绘技术相结合使得测绘技术实现了一体化、自动化和数字化。信息化测绘技术推动了测绘技术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提高测绘人员的综合素质[1]。

现代测绘技术较一般性的测绘技术有着独特的特点。而现代测绘技术的信息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使用了GPS定位系统、3D激光扫描技术、RS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3S技术。与传统的测绘手段相比具有以下的优势(一)提升了测绘技术,保障了测绘服务。(二)测绘保障服务模式与之前相比有了更大的改进。(三)测绘工作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现代测绘技术主中的高程及坐标测绘方法测量土地面积的方法有些相似。就是将宗地附近的城市两个坐标控制点引领到宗地内部,保证宗地内部的界址点的坐标精准无误。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精准度高和多功能高效的测绘工具,在测绘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多具有时间长、强度大的特点[2],主要通过对卫星信号的传输和接受来确定坐标的具置。而3D激光扫描系统和CPCAD软件的结合很好的解决了不同地区的地貌和地形考察困难的问题,推动了测绘工作的进程。

2.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

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前期阶段主要是地籍测绘。这阶段测量的对象是无规则的土地,必须通过裁弩取直来实现详细而精准的测量。是土地开发前期数据来源,绘制图纸的主要方法。通过地籍测量加上补充和修改形成地籍图[3]。地籍图的编制与土地使用者、所有者和周围邻居息息相关,所以地籍图需要以上人员的认同和签字,这是避免纠纷的有效办法。因此,地籍测绘的精准显得尤为重要。对地形地貌、城镇道路、农业基础设施、坟墓和人口搬迁等信息都要仔细测量,认真核对,保证土地开发的合理性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在测绘过程中就需要用到GPS定位系统,它不需要在完全通视的情况就可以完成点与点的测量,并且能够保证精确度达到厘米级别。能够准确的获取地物与地界的数据信息。

在土地工程实施中,测绘工作主要围绕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选择恰当的测量比例尺;在关键点必须进行测量,如高程趋势的变化点,坎顶和坎脚的标高和位置等;测绘图中的元素要具体和充分,尤其在旧城改造中,必须标注每户房屋面积、建筑密度、树木密度等等[4]。在整个土地开发过程中监理一个统一的平台,规范图纸标准,共享资源信息,以便决策者和数据使用者准确、直观、快捷的获取各部门信息数据,为正确决策实现工程目标提供保障。这一项测绘可使用遥感技术,因为遥感技术具有全天候快速获取丰富信息的功能。

3.现代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过程的作用

在土地开发的过程中,测绘技术主要是根据不同土地的情况采用相应的测绘技术。但其在土地开发过程中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3.1是土地开发工程的数据保障

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科学的决策是各项工作的开展的保障,主要指导环境、经济和资源的信息采集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这些要素是工程测绘的主要内容之一,经过数据库对各种信息的管理,为土地工程决策提供依据。土地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更需要做好前期的成本预算,控制工程成本,保证土地开发管理的全面有效实施,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5]。

3.2是土地工程行为的规范尺子

土地开发工作是对国家土地资源重新进行合理利用的建设工程,在整个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方面的标准和要求。测绘资料的详细与否是施工方案设计的关键因素。土地开发整理的施工方案设计是工程前期重要的准备工作,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工程施工设计阶段,必须加强测绘工程的详细规划,避免麻烦的产生,增加工程的成本[6]。那么在有需要的时候,测量比例尺应该定在1:2000,在土地地势起伏变化不是很突出的地方可适当的使用较大的比例尺如1:1000.只有大小结合才能保证测绘图的质量和实用性。

3.3是节约资金的利器

土地工程是个耗资工程,工程每个环节的运用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在工程之初就做好预算和控制成本的工作。而这就需要测绘工作的有效进行,并对测绘成果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能如实反映土地开发区域内的状况,促进设计方案的优化和节约投资。

4.结语

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测绘行业的发展,测绘市场也日益成熟起来,传统的测绘技术与日益增加的测绘工作和测绘要求不相符。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较大的发展,其中现代测绘技术主要以数字和3S技术为代表推动了测绘技术的显著提升。所以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先进的技术不仅能够更完好的采集和收集信息并且能够形成土地资料数据库,搭建了数据平台,有利于整个土地工程各部门共享数据资源,为决策的正确性提供了快捷,准确的保障。为了更好地完成土地测绘工作,测绘人员要不断的提高测绘技能,提升测绘信息化的水平,研发新的测绘技术,更好的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立波 .浅谈工程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 神州. 2012(09).

[2]刘志宏.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工程测绘应用探析[J]. 科技致富导向. 2012(24).

[3]刘国良 .论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的特点应用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07).

篇7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的建设、生态退耕及环境等问题的日趋严重,水土流失、沙漠化、冷浸、盐渍、不合理耕作方式等原因导致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退化;同时人口还在继续增长,人均耕地仍呈下降态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保障耕地基本数量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耕地动态平衡,保证粮食安全和国家稳定,自2000年以来,国家有计划地、大规模地进行土地整治。我国当前开展的土地整治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范围内,通过资金、人力和物力投入,组织开展的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以达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等目标的过程。

目前的土地整治实践所用基础图件获取方式大致有2种:一是直接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并经经过实地踏勘补绘变更内容;二是实地测绘地形图。第一种方式的图件往往是利用卫星图片调绘得来的地物与已有地形图经抽稀后等高线相叠加而成。这种图的比例尺较小,一般为1:10000,仅用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由于第二种方式的图是实测,其现势性最符合土地整治规划的需要,可用于规划设计,但往往出现不知道该按什么规范进行施测的情况。目前大多数仅仅按1:2000的地形图测绘要求施测后,再缩编成1:5000的地形图。前者用于设计,后者用于规划。

一、控制系统的选择

1、坐标系统的选择

按现行工程测量规范规定,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采用统一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采用高斯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

2、高程系统的选择

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测量时,可沿用原有的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为了能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图件相一致,按以上原则选用高程系统时,应首选1985国家高程基准,如采用假定高程系统时,也应选一个在实地及可行性研究图上明显的点作为起算点,在图上图解该点的高程作为起算数据。

二、测图比例尺

合理安排测绘内容、测绘精度,使测绘成果既满足使用,又达到节约测绘费用的目的,就应确定好测图比例尺。地形图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的设计阶段、规模大小和运营管理需要进行选择。测绘土地整治项目地形图的用途是用于总体规划和施工图设计,用于总体规划测绘应选择1:5000比例尺,用于施工图设计测绘应选择1:500或1:1000比例尺。因此从图的角度可选择测绘1:500或1:1000的地形图用于设计,将此地形图缩编成1:5000的地形图后用于规划。可按照现行的土地开发整理预算标准:项目的勘测费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的1.5%计算(项目地貌类型为丘陵/山区的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按此标准如以每公顷的工程施工费为3万元计算,每平方公里(建设规模面积)的勘测费为49500元,而这项费用的工作包含了勘察和测绘,即使把所有费用用于测绘,也不足测绘1:500或1:1000的地形图和缩编1:5000的地形图的费用。目前许多地方的作法为全区域测绘1:2000的地形图用于设计,缩编成1:5000的地形图后用于规划。可是用1:2000的地形图设计,土地平整工程量的计算误差较大,用此图截取的规划道路、沟渠的纵剖面图也不准确,导致预算工程量误差大和不能按纵剖面图施工。为解决上述问题,用于规划的1:5000的地形图,可采用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补绘变更的道路、水利设施和地类的方法得到。规划的土地平整区域的测绘应选择1:1000比例尺。规划的点状工程,如塘、提灌站、农桥、新农村建设区域应按1:500甚至1:200比例尺施测。规划的线状工程可施测1:500的带状地形图(或施测纵横断面图)。

三、测图内容

合理安排测绘内容可以减少测绘成本和时间。从土地整治地形测量的总体作用及服务对象来分析,其性质还是地形测量,包括大量地形地貌、地物等要素的测量。根据土地整治项目的要求,土地整治的地形测量内容应有所侧重。原则上与土地整理工作相关的测绘内容不能省略,相反则应尽量简化。土地整治的对象是耕地或可开垦为耕地的土地。因此测绘的重点是项目区内与建设规模相关的土地,与建设方案相关度不紧密的土地可降低测量精度。如:现阶段林地不是土地整理的重点,则在测绘林地时,地形测绘方面的内容可省略,仅测绘其,形成林地图斑即可,再如,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新农村建设不是土地整理工作的重点,测绘时,形成农村居民点图斑即可,而不反映房屋轮廓。因此在按现行工程测量规范和地形图图式测量的同时还应注意:①测绘范围内的居民点按村庄的外轮廓线测量,如有路、沟、渠经过村庄时要将它们测绘出来,居民点地类界以外分散的房屋则应逐个测量;②测绘范围内的较大面积的林地、园地、未开垦的草地、岩石砾地、坟地等仅测出界线形成图斑,图斑内标注地类符号;③道路除标注路面材料外,还应有代表性地标注路基宽度,对于道路较少的区域,宽度小的路也应测绘,农桥应标注建筑材料;④沟、渠、涵洞等水工建筑物应标注宽度、深度和材料,宽的水闸应注高宽及孔数,田间的小沟渠也应测绘,泉眼应标注枯季流量,以便于农田水利工程设计;⑤权属界线除图示规定的界线外,为更能详细表示权属关系,还应进一步测绘到村民小组界;⑥为表示相关关系,测图范围应测出有效范围一定的宽度。

四、结语

测绘工作是土地整治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以及施工放样和测绘竣工图的重要基础。合理确定测绘的控制系统、测绘精度和测绘内容以得到较好的测绘成果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061-01

1 土地测绘在整理中的特点

在对土地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对测量的要求是很高的,最关键的时期是工程早先的决策阶段,这一时期对资料和数据的准确程度要求是最高的,工程管理部门要求详细的数据,从而对方案进行设计和制定,对预算计划进行分析和编制,为项目的建设方和投资方等提供准确的投资参数,对项目夺得可行性进行研究和比较。下面将对测量的重点进行介绍。

1.1 关键点的测量

在带队地形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通常是有层次性的,一般向从整体开始,然后再进行局部的测量,为了保证测量的效率,大多数是把测量项目绘制网格式,并有不同的比例,对其高程测点及逆行布置,慢慢由整体拓展向局部,对先前绘制的点及逆行测量,对其他的点的测量,则可以利用内插的方法。在绘制完成以后,我们需要根据点的位置,对等高线进行勾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觉这样的一种假设,任意两点之间的变化和分布应该是平和的,起伏不能过大。但是往往在实际的测绘中,为了更高程度的追求测量的准确,我们可以对网格进行加密,使网格分布更加密集,这样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精度的要求,同时也是等高线的起伏平缓。

在对土地进行整理时,前期的工作也是这样完成的,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关键点的测绘,而不是进行网格的画定。我们一般对关键点的理解是反应高程趋势变化的点。例如:边坎边、坡顶。对关键点进行测量要求最高的是旧村复垦项目。

1.2 坎下坎上均测

在对地形进行测绘的过程中,我们一般都只对平面的位置进行测量,往往忽视了对坎下位置进行标高,这一情况导致在对土地进行整理是,很难为后面的预算和设计提供精准的资料。我们必须对土坎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并且注明坎脚线。坎顶的标高和位置。尤其是缓坡坎,更要特别重视对坎顶线和底线的标高和位置,这方面的测定能够直接对土方的准确性构成影响。

1.3 细部测量注明

我们所说的细部测量注明,与传统意义上的细部测量是存在差异的,传统的细部测量是指针对指定的一块区域惊醒细致等的测量,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而我们提高的细部测量,是应用于土地整理中的,更加详细的测量,其测量的内容可以包括树木、坟穴、房层的新旧程度,及其人口密度、容积、面积等等,这些测量项目都关系到土地以后的利用,例如:在拆迁过程中,征地款的计算。在旧城市进行改造、旧村复垦的过程中,这种细部测量更为重要,应用也更加广泛。其表现主要在这样的几个方面。

(1)对管线、水塔的使用年限和长度进行详细的记录。

(2)对树木(年龄、种类)、房屋等的面积、密度进行准确记录。

(3)对就村委会、庙宇、学校等做细致的记录,并重点对记录进行有效保管,对以后设计方案的选择有利。

2 地形测绘技术分析

地形测量的发展,从古老的目测尺量,到经纬仪、平板仪、水准仪和电子测距仪等仪器测量,最后发展到现今的数控技术测量。测绘技术不断发展,不断变革,整朝着网络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并且不断的减少误差,大大解放了测绘工作人员,提高了测绘的工作效率,使测绘变得更加简单,图形属性和编辑也更加人性化,在精度上也得到了大大提高,总体来说,我国的测绘技术主要分为这样的几种。

2.1 全站仪测绘技术

这是一种依靠全站仪来进行实际的地形测绘工作,全站仪作为一种多功能的测量设备,可以说是一种自动化程度很高的额计算测量系统,主要的工作过程包括电子测距、测角,然后再利用自动存储和计算功能对数据进行处理。是一种三维立体的坐标测量系统。它可以做到自动显示测量结果,做得了处理和测量的完美结合。

2.2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又称GPS,在20世纪其实年代初步研制成功,美国在1994年利用其基础,发展建成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种系统通过卫星对目标进行测距测时,能够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导航、定位,并且功能、精度、保密性上相比传统测量技术都有了本质上的提高,并且能够实现全天候全面覆盖。操作程序简单,GPS技术在地形测量工作中,是一次划时代的飞跃,为以后的测绘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2.3 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简称GIS技术,也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综合技术。这种技术奖计算机科学、几何学、地理学、测量学等学科进行了系统的融合,在信息数据的处理中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客观、真实的将地表的空间特征与位置同步起来,利用计算机成像技术,将图像进行更加直观的反馈。GIS技术在信息量信息的标准化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并且变得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是一种先进的测绘系统,更好的使用了社会对测量的新要求。

2.4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也成RS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测量技术,其技术特点涉及到摄影、航天、卫星等领域,这种技术的特点是并不与要测量的目标进行解除,而是通过对测量目标进行电磁波的特定的处理,从而形成一种感知。对获取的基本信息进行一定的处理和传递,从而得出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现如今RS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电磁波遥感技术、声学遥感技术和物理场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应用范围更宽、自动化程度更强。

2.5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GPS技术发展以后,又一次重大的技术发展和变革,它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在测量方法中,具有高精度、灵活性好、数字化程度高等特点,利用无接触的方式,对复杂危险的地形进行非常精细的测量。在现阶段,我们对三维激光的主要应用为变形监测、地形测绘和三维立体建模。其主要的工作程序为利用外界对数据的采集并对数据进行的配准,从而提取更有用的地理特征,尤其对特殊的地形进行有针对性的测绘。

结语:经过对土地整理和地形测量技术的研究和介绍,我们对我国土地测绘方面的发展现状和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土地和地形测量的工作人员,应该努力培养专业素养,提高知识储备,为我国测绘和测量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9

为进一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保证地籍调查资料的完善性,规范土地市场,应用现代信息及测绘等先进技术,全面调查核实国家个地市及乡、镇、村的土地权属、用途、位置、界线、数量、质量等基本情况,建立全国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确定土地权属登记发证,建立“以图管地,以证管地”的数字国土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更好地为政府部门制定国民经济和土地政策,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我们面对契机与挑战,现将在实地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如下:

1 平面控制部分

1.1 图根控制

图根点的布设密度平坦开阔地区为64点/km2,城市建筑密集区及地形复杂、隐蔽地区应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并结合具体情况适当加大密度。

布设图根点时,每幅图内不得少于4个固定点(包括高等级控制点),并且每个固定图根点要和一个相近的固定图根点或一级GPS点通视。

1.2 图根导线测量

(1)图根导线宜布设为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

(2)一级、二级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图根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3)为确保地物点的测定精度,图根光电测距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1.3 采用GPS-RTK测量图根点

(1)图根点采用GPS-RTK进行测量时,GPS-RTK的最大作业半径为:建筑工业区、山地、高山地小于5公里,平地、丘陵地小于7公里。

(2)GPS-RTK基准站至少应连测3个一级GPS点以上。

(3)高级点所组成的平面图形应对相关的RTK流动站点有足够的控制面积,并对GPS基准站坐标系统进行有效检核;

(4)进行GPS-RTK测量时,对每个图根控制点均应独立测定2次,在2次测定时应重新对中、置平三角架或对中杆;

(5)本次规定,2次测定图根点坐标的点位互差不应大于±3cm,符合限差要求后取中数作为图根点坐标测量成果。

2 图根高程测量

我们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与图根平面导线同时进行,布设成附合路线,垂直角(高差)对向观测各一测回,对向观测高差较差小于0.4×S(m)(S为边长,以公里为单位)。路线闭合差不超过±40(mm),L为路线长度,以公里为单位),仪器高、觇标高精确量至毫米。起初我们采用读取垂直角的方法计算高差,由于内业量较大,经过实践发现直接读取高差,既减少内业工作量,精度也完全满足要求(注:使用的为2″的拓普康332仪器)。

应甲方要求,图根控制计算使用清华三维平差软件。

3 基础地形测量

细部点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测量,坐标采用不低于6秒全站仪进行极坐标法测量,高程采用三角高程,棱境全部使用mini小棱镜。相邻测站间,均有1-3个重合点作检查,以免由于支站出现错误导致图形扭转。

3.1 地形要素测量要求

数字测图注意事项:

(1)对于有关界址的线状要素要精确测绘,围墙在测绘时一定注意是围墙内侧或外侧,以及围墙厚度,在实地应实际丈量并在草图注记,内业成图时应注意。

(2)电线杆在测绘时应采用角度偏心测量,准确测定其中心位置。

(3)测量建筑物时应将小棱镜后面突出的顶端对着要测的部位。

3.2 地形图内容及取舍

为兼顾地形、地籍图需要,特作如下补充规定:

(1)阳台需测绘,所有的阳台表示为外虚、内实;

(2)居民住宅、商品房等建筑物的架空层、底层车库当层高于2.2米时计层次,低于2.2米时不计层次,完整的地下车库低于2.2米时在层次后面带括号注车,但要注意阁楼和跃层式、错层式房屋的区别,地下室的出入口按图式表示。

(3)测区内一些比较简陋、破烂的棚房不表示,正规棚房或简易房应表示,临时性的建筑不表示。

(4)在建房屋或暂时停建的房屋,用建筑中房屋表示。建筑的加固型地基应加注“基”表示。

(5)对于上部窗花形式下部实墙的围墙,其下部实墙不低于1.0m的按围墙表示;实部低于1.0m的,以栅栏符号表示,低于1米的简陋围墙不表示。

(6)变电所内的变电设施不测绘,但应加注专有名称;永久性的电力线不论高、低压均应表示;通讯线都应表示,测区范围内的地下通讯光缆应表示。电力线通讯线杆应精确绘出,广播线不表示,临时、废弃的电杆不表示。

(7)检修井只表示主要道路上的(包括居民区、单位、公园内主要路道),单位内部若检修井较多可适当表示,消防栓应表示,污水篦子不表示。

(8)建筑物性质层次按“钢”、“砼”、“混”、“砖”、“石”、“木”、“简”等7类。为便于使用,注记位置应与地籍图注记位置一致。

(9)工厂、机关或有较大院落的单位门墩、雨罩均应表示,但居民住宅小院的门墩、雨罩不表示,其中主要出入的大门墩用围墙门表示,其余小门可直接与围墙连通。

(10)农用地及其它用地,一般按土地的实际用途表示地类,固定的田埂、排水沟应表示,花圃、草地、绿化地一般均应表示。

(11)在地貌表示方面,建筑区内不表示等高线,但地形稍有起伏的地块,要测注一定比例的高程点,以反映地形变化;制高点、低洼点、坡、坎、土堆、空旷地区以及高程特征点均应适当测注高程点;被田埂、排水沟分割的每一块水田,只需有一个高程点。(下转第320页)

(上接第311页)

3.3 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此项工程要求精度较高,建筑物、界址点测绘误差不得超过5CM,在外业测量别注意从已知点上支站的精度,首先支点不得超过两级,但实际情况有时不容我们做到,所以在做每一个图斑之前都要先大致了解情况,如通视情况,房屋密集情况等等,以便在测量时提前做好支点准备,每次支站我们尽量选择能直接看到地面的位置,做好标记之后用细直的小树枝或小笔尖对准标记中心,仪器瞄准地面上的中心点首先定好角度,然后在测距,如果是地形不允许,就用随时带着的三角支架支点,可以提高支点的精度,每次迁站检测后视坐标,将误差控制在1公分内。

(2)迁站之后都要对上一站的测点进行重复观测,也就是重复点测量,以免出现粗差。

(3)对于四点房屋至少应测量3个点,第四个未测的点应量距进行检查(一般检查相邻房屋的房角,最好好是两个多是没有测量点的房角),以避免房屋建筑出现不规则而造成的较大误差。对于多点房屋尽量多的测到房角,没有测到的均应量距检测。

(4)涉及界址点、界址线的测量一定要保证其精度,特别是围墙,应尽量测到围墙外面的点,并且标记围墙厚度。

(5)沿廊、阳台要区分清楚,沿廊是突出主建筑的部分至少有一端着地,阳台则是突出主建筑两端均不着地。而且在图形处理当中均应封闭。

(6)此次工作,对于村庄周围的地形测绘要求为次要,但也需如是表示,田埂、道路、陡坎以及地类区分均应满足1:500地形图的精度要求,非水田的地块应有相应密度的高程点,如实表示地形地貌。

篇10

1.1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主要是项目工作环境所造成的风险,如项目所在地为山区,对于平原地区的作业队伍来讲,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项目所在位置为高原区,对于低海拔地区的作业人员来讲,也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开展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测绘,当地农民对于相关政策的不理解和政策的宣传不到位也可能引起风险。环境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对环境的不熟悉所造成不可预料的风险。这类风险绝对不能忽视,可在项目作业前进行提前准备,在高原区作业前,可提前对参与人员进行训练,培训在高原区作业的方法,加强体质的锻炼,确保在高原区作业时不会出现风险。做好保护措施,安排随队医生,以便随时进行身体检查,保证环境风险降至最低。对于农民由于政策的不理解造成的风险,可以利用政府宣传以及与当地村镇的沟通来加以防范此类的风险。

1.2气象风险

气象风险主要是指雷电、雨、雪、大风、冰雹、雾、高温、低温等气象风险。这些气象条件对于测绘作业人员可能产生人身安全、延误工期、交通困难等。气象风险可通过提前与气象部门联系,取得项目所在地的历史气象资料,并可与气象部门申请气象预报服务,及时掌握气象信息,提前掌握气象信息,以便做到合理规划,科学安排,在保证项目质量、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保证气象风险不影响项目的进度。

1.3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主要是由于管理对该类项目没有经验,造成人员调配不合理,作业方法不恰当,管理措施不到位等,从而使项目发生风险。管理风险可以通过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或派出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协调,使管理风险降到最低。

1.4技术风险

由于该类项目相关经验较少或项目技术业务不熟练而造成的风险或者由于项目所在地的技术要求与国家标准不一致,从而造成验收时难以通过而造成的风险。技术风险要求项目管理人员熟悉当地的技术标准,并及时掌握该类项目的作业方法和流程,先对该项目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对该项目不熟练时,先进行项目的试点工作,试点完成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后续工作。

1.5质量风险

由于测绘人员技术、外部环境条件、设备条件等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而导致的风险。对于质量风险的防范,在开工前对设备进行检测,确保所使用的仪器设备鉴定合格,同时应按照规范要求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检验,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必须马上进行维修并进行鉴定,使仪器设备都必须是在合格的期限内。对技术人员应按照作业的工序,对技术人员及时地进行培训,使技术人员在每道工序的开始就能及时掌握住作业方法,同时应对技术人员进行教育,使技术人员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外部环境条件也是质量风险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这就要求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要多检查,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要求作业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增加业务经验,杜绝出现质量隐患。

1.6资金风险

主要是业主资金不到位,自身资金不足,技术人员工资上涨,项目发生变更等因素造成的风险。资金风险要求作业单位在项目开始前就应该了解项目的资金状况,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采取必要措施去避免资金风险。

1.7工期风险

由于工期延误所造成的风险。工期风险要求管理人员能够科学合理地去管理,认真组织项目作业,科学规划,及时掌握工程进度,根据工程进度去合理安排人员以及仪器设备,使项目始终处于可控状态之下,工程进度与工期要求相匹配,避免产生工期延误所造成的风险。

1.8安全风险

由于人员、车辆、设备、交通等造成的风险以及作业过程中遇到的毒蛇、野兽等以及高压线、悬崖、水流等安全风险。安全风险为项目中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出现安全问题时,该项目可以说是失败的。因此在项目开始之前就要把安全问题考虑全面,提前做好预案,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教育,使各个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始终保持警惕,防止一切安全隐患出现。若安全问题没有解决,就不要去作业,宁愿牺牲工天,也不要去冒险作业,这是管理人员必须要牢记的原则。管理人员头脑中必须要坚持安全至上的原则,才能使项目安全问题得到重视,也才能在项目中确保安全风险不再发生。

1.9不可预见风险

由于发生地震、洪水、发生公共突发性传染病(如2003年的非典等)、测绘项目所在地发生突发性的事件等都是不可预见的风险。不可预见风险是各种风险中最难以控制的风险,或者说它并不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意志来转移。但不可预见风险也并非不能控制,只要管理人员能够科学合理地去处理该类风险,这类风险所造成的损害可以降到最低限度。

2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测绘项目风险的防控

某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测绘项目是单位第一个使用权测绘项目,考虑到最近几年,该类项目比较多,且项目程序复杂,作业环境为重丘区,并且该项目涉及了农村的农民宅基地,为了对该类风险控制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将该项目作为项目风险的试点,该项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风险的防控。

2.1项目准备阶段的风险防控

(1)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在项目准备阶段,管理人员认真分析可能遇到的风险,并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风险管理机构负责人为项目负责人,组成人员为各小组组长,在项目开始前进行了集中的专业风险管控知识培训,使管理人员熟练掌握风险的预控和处理措施。实际工作证明,建立一个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以及具备专业风险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去进行风险控制,及时掌握项目风险的动态,对项目风险进行动态管理,能有效地对项目风险进行防控。(2)进行管理和技术培训管理人员没有具备风险管理的能力,无法进行风险防控,出现风险无能为力,可能导致风险管理失控,造成项目失败。同样作业人员也应懂得如何规避风险,否则技术人员面对到来的风险不知如何防控,轻则可能会造成质量隐患,进度缓慢,重则可能造成人身安全问题。项目在开始前对管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外,还进行了全员培训,邀请风险管理专家、技术管理专家对每位技术人员均进行风险知识培训,技术培训,质量意识培训使管理人员懂得如何去控制风险,技术人员如何去规避风险。(3)加强制度建设任何项目的管理都需要制度去约束,同样对项目风险的防控也需要制度去约束。在项目准备阶段,制定了某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测量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通过利用制度来约束,利用制度来防控。

2.2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防控

(1)建立信息平台在项目实施阶段,也是风险防控的实施阶段,应注重加强信息交流沟通。作业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的及时沟通与传递。如果信息量增加,就能减少出现风险的机会;无法获取信息或传递速度过慢,都有可能形成信息不灵通,造成该避免的风险无法规避。在项目实施阶段建立从管理人员到现场作业人员都信息通畅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由项目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将项目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利用短信发送至每个作业人员手中。同时,如果小组出现风险隐患或发生风险,利用手机及时联系项目负责人,使项目负责人能及时对风险进行控制或避免风险。项目负责人与单位主管科室以及主管领导沟通也主要通过短信或互联网交流平台进行及时汇报,单位的相关风险提示和风险预警也通过短信等及时发送至项目负责人手中,必要时电话交流沟通。信息的及时交流沟通,可有效地避免出现或减少项目风险的发生。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与气象部门沟通订阅了该地区的气象数据资料,由气象部门定时3天~5天的气象预报,对重大灾害气象提前预警,避免气象预警。与相关政府部门和相关村委及时沟通,对政府重大活动、农村的赶集等信息提前掌握,以做到对测绘工作提前做好计划,防范由于活动、集等造成的工期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等。(2)规范安全检查程序在项目准备阶段制定好的制度,在项目实施阶段必须得到很好执行,只有执行好制度,才能规范行为,从而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规范、安全。在制度执行中,必须要求管理和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制度去执行,并安排专人去检查,发现没有按照制度、规范去执行的,必须坚决纠正。在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测绘项目中,设置了一名专职的安全检查员,每天由安全检查员对重点小组进行巡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提醒,对重大的安全隐患,作业人员配备必要安全自救工具,安全检查员全程进行监督。

2.3项目突发风险的应急处理

应急预案在制定好之后,还应做到项目所有人员都熟悉应急预案,并知道自己在应急预案中的位置以及出现突发风险之后如何处置。在遇到突发风险之后,项目管理人员按照提前制定好的应急预案去进行处理。应急预案的处理要求管理人员在获取风险信息之后能快速决策,迅速处理,让突发风险引起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篇11

二、具体实施办法

(一)测绘单位的确定

根据《合创工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关于实施土地面积测绘工作的复函》(合创函〔2013〕1号)文件精神,新区管委会已与合创公司协商同意,由新区在县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聘请有资质的测绘单位在园区开展土地面积的测绘工作,合创公司不另行委托。同时合创公司来函明确“产城一体”项目区内8平方公里土地测绘工作费用统一纳入土地拆迁成本中,与土地拆迁费用一并支付,不再单独列支。

(二)新区用地工作现状

新区的前身—原县工业港成立于2006年,2008年开工建设。由于受当时土地征用滞后于建设需要的影响,工业港管委会经请示县委县政府同意暂时以租用的方式解决建设用地问题。但在具体租用过程中因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加之人员更替频繁、村社土地界限不清,造成部分土地被重复租用,出现了租用的土地面积远大于租用范围土地实际测绘面积的状况。

(三)工作范围和步骤

1.范围

鉴于新区开发建设实际情况,测绘范围控制在21.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内(涉及乡村、村、村及村),先期测绘与成都置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协议的8平方公里。

2.步骤

根据土地批准征收情况及用地的先后顺序,以经二路为界,分三期开展测绘工作。第一期测合作区域8平方公里内乡拟征收土地面积(含3000亩场平涉及的高坪镇石马坝村1、2、3社);第二期测合作区域8平方公里内高坪镇拟征收土地面积(含乡村);第三期测绘合作区域外21.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

三、落实人员,协调配合

(一)成立土地面积测绘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办公室主任:

成员:

新区土地面积测绘工作领导小组全程参与测绘工作,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资料收集、数据库的建设、对接测绘公司工作人员及测绘面积与已租用面积的比较核实工作。乡镇相关部门负责宣传动员工作,落实村社干部和群众代表,联系熟悉情况的老社长等,做好现场测绘的组织协调和配合工作。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政策把握,业务指导工作。

乡、镇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村社召开土地测绘工作的动员大会,同时分别固定两名干部到场负责联系村社干部及协调工作。如固定人员因事不能到场,由(乡)、统筹灵活安排。到场的村社干部至少3名,除村负责人、社长外,还需通过合法程序由社员推选的社员代表至少1名。

(二)固定联系干部

四、技术操作原则

(一)按现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和编码》结合新区实际情况分耕地(水田、旱地)、非耕地、宅基地(含竹林、院坝)、农村道路、水沟渠进行测绘,由涉及村社、乡镇及新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会同测绘单位现场确定测绘数据,出图后签字认可。

(二)涉及已经完成土地租用的村社,若在测绘面积与租用面积存在差异,由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人员逐社解决、分析、落实。对未完成土地租用的村社,完成测绘后,确定面积,以此为征收依据。对未进行土地租用的村社开展测绘工作,可有效锁定土地面积,避免建设后测绘与村社就土地面积产生分歧和争议。

(三)为了使整个区域形成一套完整的资料,针对已经平场的部分,可利用平场前的8.97平方公里的1:1000地形图等相关资料,构成相应的地类图斑,进行面积量算,尽量准确的复原原始数据。

(四)测绘单位负责明确标注每一地块的地类,若出现存在2种及以上地类的地块,由村社及新区相关工作干部同时在场确认其主要地类。

(五)明确标明涉及的田埂、土埂等地块,归类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地类。仅作通行所用的1m左右的埂子记作非耕地,其余耕种有少量作物的埂子记作田或土。

(六)沿江测绘边界以幸福大堤为界,以内为耕地,以外为河滩地。

(七)由于征收补偿以市政府公布的年产值为标准,测绘结果中耕地地块分类不细化到坝地、坡地、水田等,不在图中单独区分。

篇12

中图分类号S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2-0229-02

GPS ,也就是GlobalPosition System的缩写,它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它是通过利用导航卫星来测时和测距,从而形成全球定位系统,所以它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同时它还具有全天候、抗干扰性、连续性、保密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具有定位和定时的功能。它为不同的用户提供精密的速度、时间、三维坐标。其中GPS RTK是GPS定位的最新技术,它能够精确到厘米级别。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的GPS的接收机功能和数据处理的技术开始逐渐完善,并且不断拓展其所应用到的领域范围。

1 GPS选取控制网点的精度与密度

在地籍测量时,首先要进行全测区的控制测量的工作,因为这是测绘地籍图件与进行数据采集的基本条件。但是,地籍控制网点的精度、密度主要是为符合测量土地权属范围的界址点服务。依据测区范围的大小和选取的先后顺序,GPS地籍可以被分为基本网、加密网这两类,因为在城镇地区所选取的界址点的密度相对较大,所以再确保网点的精度时,努力增大控制点的密度,以方便来界址点的测定。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再对GPS网进行一级图根导线加密,这样就能够直接从图根点来测定界址点。由于相对于常规网的边长,GPS各边的边长变化幅度更大,并且GPS的长短边能够灵活的结合,十分便利,所以,可以分期布设或者一次性混合布设网点。

2 GPS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的应用

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被广泛运用,所以现代GPS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测绘地籍发生了变革,尤其是地籍控制测量方面带来巨大的变革。通过利用GPS来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时要求两点之间可以不相互通视,正是因为这样,才避免了常规的地藉测量时选取控制点的局限性。并且,降低了GPS网状结构对精度的影响,因为GPS布点灵活,能够进行全天的观察,并且观测和计算的速度十分快速,这就使得GPS技术被广泛运动到全国各省、市等地区的地籍控制测量。

在利用GPS技术来进行地籍测量的时候,在不利用常规三角网(锁)布设的时候,当要求近似等边三角形,或者估算的精度偏低时,要严格要求对角线或者增加起始边等复杂、繁琐的方面。所以,在使用GPS仪器的时候,要确保仪器的精度和等级控制的精度能够匹配时,并且选取的控制点也符合GPS点位选点的规则要求时,所布置的GPS网精度就能够完全的符合地籍测量的规则与要求。

2.1 位置基准点的偏差

当现代的GPS定位技术替代了传统的地籍控制网的建立时,因为通过GPS定位所得到的是一个三维坐标差。所以,GPS在所参考的椭球面的网形和位置基准由关系,在三维坐标的经度方向上的位置基准的偏差会造成GPS发生整体的旋转。但是,在一定范围和高差的GPS网中,在三维坐标的经度方面上它的位置基准的偏差,若偏差在一百米之内的话,可以忽略它对投影在椭球的网线的影响。而对于高差较大的GPS网来说,则需要必须有精确的起算数据,因为在高程方向位置基准的偏差会影响其在椭球面的投影的GPS的尺度。因此测定高差时可以采用常规方法。

2.2 GPS地籍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在传统的三角测量的控制网已经具备兼顾精度和可靠性,并且能够顾及成本费用等优化设计,并且也已经有了很多研究成果。并且与传统的观测方法相比,GPS观测与传统的观测相比具有繁杂的函数与随机模型,虽然GPS具有快速、高精度和灵活等优点,但是还是存在这需要进行优化的问题。而经过优化后的GPS测量能够更好地显示出其精确而高效的定位技术,这对于地籍调查的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和作用。

2.2.1 网形规划和时段安排

首先要进行网形规划和时段安排,GPS的网形规划和控制点的选择分布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这样,为了能够使整个网形中的点的误差值保持均匀,那么最好使得网形能够来依据控制点的分布来进行规划。

2.2.2 合理分布平面控制点

要合理分布平面控制点,通常情况下,测区分为网形和线状。对于网形测区来说,在网形测区的外网的4个象限中,最好要有3个已知的控制点分布在那,如果已知的控制点在测区外面,这时测区外缘和该已知点的已知点的距离不能超过二十千米;而对于线状测区来说,在测区的两端和中央,至少要有3个已知的控制点分布在那,并且最好要每三十千米间隔的地方要分布一个已知的控制点。

2.2.3 合理分布高程控制点

对于网状测区来说,在测区范围10km×10km内需要有4个控制点,分别为4个已知的水平点,分别分布在测区的四周,如果想要得到高精度时,可以加密水平高程控制点的数目,并且待测点和已知的水平点的距离不多于五千米;对于线状测区来说,在测区的两侧和中央的部分,至少要有4个已知的控制点分布。并且当测区氛围较大时,要在10km×10km范围内的控制点一定要有已知的水平点。

3结论

现代的GPS的快速发展,使得测绘地籍也发生了变革,尤其是地籍控制测量方面。现代的GPS测量避免了传统测量的局限性,并且具有布点灵活、全天候、高速计算的优点。并且利用GPS进行测量时,不仅能够避免解析法、关系距离法等放样的方法的复杂性,对于建设用地等地勘测定界的工作,尤其是河道、公路、输电线路、铁路等大型工程建造和线性工程建造等的放样,GPS测量更有效和实用。所以,GPS技术被广泛运动到全国各省、市等地区的地籍控制测量。

参考文献

篇13

Abstract: through the field measurement methods of local trimmer and in the industry of the combination of compiling software, and achieve a rapid measurement and compiles the most hydropower station of the map to the effective method, and applied in practical production,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reduce the cost of homework.

Keywords: CDM; Small hydropower; Land use status figure; Implemented quickly

中图分类号:P28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概述

2012年2月14日,国家发改委再批65个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其中小水电项目占19个,水电的CDM项目被认定为中国未来节能减排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其伴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类地形图)测量工作会越来越多,如何能够快速地进行水电站项目地类地形图测量及编绘的有效实施,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水电市场上地类地形图测绘主要由大型设计院牵头,现有的软件及作业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项目旨在通过外业测量方法的局部微调和内业多种编绘软件的结合,获得一种快速测量和编绘水电站地类地形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作业成本。

2流程简述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参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地籍测量规范》和国家地形图图式,编写测绘技术要求,确定测量范围、测量内容、土地分类代码、地物测量及取舍原则、成图要求和其它附加说明,经评审通过后,组织外业测量及内业编绘成图,实地查图后提交资料。

3 外业测量

外业测量与常规测量方法大同小异,只是进行了测绘内容的补充和作业方法的微调。作业前,详细阅读技术设计书,熟记地物分类代码,以便于最大程度地与内业衔接,减少返工的机会。

作业时,利用RTK技术测量地块和开旷区域,配合全站仪测量隐蔽区块及房屋正厅高程,并将前一天作业编绘过的地块封闭地形图打印出来,进行外业初步检查,并加强与内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沟通。

地形地类地形图的外业测量,测量时除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地形图图式》及《地籍测量规范》测量的相关规定执行外,为便于电站库区淹没损失调查,补充调整要求如下:

(1)对测区范围内的各种用材林地和经济林地应根据林种、林龄及郁密度加以区分,并逐丘(片)施测边界并于图上标绘;

(2) 对测区范围内的各种园地应根据各园地作物类别加以区分,并逐丘(片)施测边界并于图上标绘;

(3) 对测区范围内旱地中的坡度大于25º,仍在种植作物的斜坡地(不包括总体坡度大于25º的梯旱地)应予以单独区分(单独采用统一符号标注),并逐丘(片)施测边界并于图上标绘;

(4) 对居民点用地及其它建设用地内部的道路、街巷应逐条标注边线,对给排水设施应标注进出水口位置及高程;

(5) 对滩涂中已加以开垦种植,一年能保障收获一季作物的,应逐丘测绘边界并于图上标绘(单独采用统一符号标注)。

(6)对测区范围内的居民点,须逐栋施测上图并按Ⅰ类永久界桩的精度要求(测设高程误差不超过0.1m)测量每一栋房屋的正厅地面高程,并用红漆于墙面或屋角不易剥落部位编号并调查户主姓名,测绘结束后编制房屋高程汇总成果表。测区范围内的居民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逐台地测量并于图上标注代表性高程;

(7)测量过程中,应根据地籍测量的有关规定测绘县(区)、乡、行政村的行政界线,每幅图均需标注县(区)、乡、村的名称,对飞地(或插花地)应注明所属村(或自然村)的名称。

当天的测量资料要求当天完成,地形图阶段各地块全部封闭,无交错、缝隙和错、漏现象,并注意与已测地形图的衔接,为内业编绘做好准备。

4 内业编绘

内业编辑分为CAD图形预处理、MAPGIS构面,导入CAD分层、CAD分层输出、MAPGIS区加高程信息、MAPGIS区加层、加高程点属性及属性输出、表格统计及资料整理等,现详述如下:

一、CAD图形预处理

CAD图形预处理的前提是建立分幅图,逐幅进行地类地形图编绘,主要目的在于本幅图内各地块的分析和封闭:

分析:分析本图幅内地类的种类,建立相应的地类地形图层,并仔细查阅图面,检查挑出不能判断地类地形图层的区块,作业人员回忆或现场校对,达到100%正确。

封闭:根据分析的结果,采用PL线封闭每一区块,封闭的时候兼顾区块的合并及分类。封闭之前需另存图形,并保留最外范围的等高线,作为本图幅范围线使用,其余等高线可删除或隐藏,并去除或隐藏非封闭区块的其它线类地物和点状地物。

分析、封闭完成后导出DXF文件备用,DXF文件要求仅包含封闭而成的地块。二、MAPGIS构面

MAPGIS构成的目的是将CAD图形预处理后的图层信息形成封闭的曲面,为后续的区块编号、CAD分层、面积统计等服务。构面的要点:

通过“数据转换”模块将DXF文件另存为WL线文件;

WL文件导入“编辑模块”进行“自动剪断线”、“自动平差”、“线拓朴查错”等操作,根据线拓朴查错提示信息,找出CAD预处理阶段未处理封闭的区块,在CAD或MAPGIS里重新封闭处理,待拓朴查错提示信息修正完成后,进行“线转弧段”操作,将改正后无错误的线拓朴改为弧段,并保存WP弧段文件。

关闭线文件,导入WP文件,利用“拓朴重构”,生成区文件,并保存待用。

在这个操作过程中,会反复在CAD与MAPGIS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一般采用CAD修改,MAPGIS查错的方法。

三、导入CAD分层

通过“数据转换”模块将“拓朴重构”完成后的WP文件转换为DXF文件,导入CAD进行分层设色

将需要分层设色的DXF文件插入到图幅内,根据地物情况,将闭合曲线分别归至相应的图层内。

四、CAD分层输出

将分层设色完成后的CAD图形仅保留地类地形图层,输出DXF文件。通过“数据转换”模块重新得到各区块线文件WL。此时的WL上包含了不同的分层信息。

输入“编辑模块”,进行“线转弧段“操作,保存含有“分层信息”的WP文件,并进行“拓扑重构”。此时生成的区文件并未包含图层信息,区拓朴查错可以检查出“重复的。。。”,此时因为是每个封闭的曲线构面,此错误属正常现象,可不予理会。保存“拓朴重构”后的WP文件待用。

五、MAPGIS区加高程信息

将分层设色完成后的CAD图形,展上所有的高程点,并分离高程点和注记文件,将GCD图层改名,以便新生成的地块内高程在单独的图层内,便于提取。利用程序或手工标注,依据高程及地类信息,将每一地块的高程值标注上去。

区块高程值标注完成后,单独提取“GCD”图层,将地块高程点提取出来,并删除注记,仅保留点位,通过“数据转换”模块存为点文件。

输入“编辑模块”,将高程属性注释至点文件并保存。

打开第四步完成的WP文件,通过“LABLE合并功能”将高程点注释信息合并至区文件,此时WP文件包含各地块高程信息。

六、MAPGIS区加层、加高程点属性及属性输出

通过MAPGIS“属性库管理”,将MAPGIS区加入我们的分层信息。打开第五步生成的WP文件,输出弧段图层属性待用。通过“属性管理”的属性连接功能,将保存过的弧段图层信息连接到WP区文件的属性中。此时查看WP区文件,已包含我们所需要的分层信息,高程信息及面积。

通过属性输出或空间分析功能均可对本图幅图地块进行统计及生成表格,如需严格区别山地,还需进行坡度分析。

七、表格统计及资料整理

根据要求进行各类表格的汇总,输出,资料合并整理,提交。

5 测量实例

云南勐波罗水电站地形地类地形图测量项目,上下库共计8.5个平方公里(其中地块部分占了约45%,山地占了约45%,10%为房屋村庄),移民专业要求一个月内提交资料。

图一 云南勐波罗水电站江口梯级工程区地形地类地形图

作业人员到达现场后,依据技术设计书和现场踏勘情况,合理分配作业小组及作业区域,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后,全体人员采用上述测量及编绘方法,加班加点,在28天内圆满完成任务。

6 结语

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类地形图)测量及编绘的快速实施,关键在于:

(1)作业人员对于技术设计书和地类代码的理解认知程度:作业时,各种地物的分类、代码与技术设计书越接近,编绘工作越省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