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02: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青少年安全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由于社会环境多变、自然环境复杂、极端天气无常、人员流动日益频繁,人们遭遇突发性天灾人祸的几率倍增。同时,我们正处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社会加速转型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不可预见的突发性事故、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事件频出,对青少年应急自救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经常看到,每当遭遇突发事件时,很多青少年既无应急安全机智,又无自救能力;不是处变不惊、沉着淡定,而是惊恐失常、手足无措;甚至难中出错、忙中添乱,导致更加混乱的局面,造成更具破坏性的结果。这方面,惨痛教训实在太多。
青少年应急能力尤其是自救技能低下,充分暴露了青少年应急安全教育的“短板”。长期以来,有关部门在青少年应急安全教育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十分有限;中小学校对青少年文化知识的传授比较重视,对事关学生安全成长的应急安全教育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很少;一些学校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不少学校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搞安全教育,比如出一份卷子,设置一些有关安全教育的题目让学生填填空、画画钩了事,学生可能把题目都做对了,但安全意识并没有提高,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必要的生存、自救、互救技能;一些学校虽然组织了一些安全教育活动,但缺乏系统性,往往是失火了就搞一下消防演习,地震了就来一次逃生演习,应景作秀色彩浓厚,“演习”与同“演戏”。“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补救方法无疑彰显出学校在急救常识、求生技能教育上的匮乏。
应急安全教育是一种生命教育,是每个人重要的素质教育,应当抓早、抓好。既然天灾人祸在很多时候是无法避免的,通过加强应急安全教育,让青少年了解灾害常识,掌握正确的应急自救技能就非常必要。为此,笔者建议:
一是提早做好青少年的危机意识教育,提高青少年对危机的认知程度,引导青少年远离危险、珍爱生命以积极的态度融入到应急安全管理中来。
二是将应急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孩子掌握诸如游泳等基本技能。要编制《应急安全手册》,安排一定课时向青少年讲解相关知识,利用媒体和各种文化活动宣传应急安全管理和避险、自救、互救基本常识。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叫《青少年安全教育知识读本》的书。我翻开目录,一眼就看见“上下楼梯要注意哪些安全”这一栏目,我很感兴趣,看了页码,就翻到那页看。从书中,我知道了上下楼梯不能勾肩搭背,不能突然停下,这样后面的人就会向前扑来;不能拥挤,这样会发生踩踏事件的......我一口气读完,才发现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我们学校确实有不少同学上下楼梯时都不注意安全。
是呀,上下楼梯的确不能拥挤呀!2007年春学期,我读一年级时,一年级的教室很近厕所,从窗外一望,就能看见厕所。学校上法制教育课那天,老师让我们去上厕所,所以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去上厕所。我和几个同学留在教室里。我透过窗子一看,往厕所的楼梯上人山人海。突然,我听见一个男同学的哭泣声,好像是被撞倒后被别人踩伤。由于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后面几个同学受了一点轻伤。所以上下楼梯千万不能拥挤,否则还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除了上下楼梯不能拥挤外,也不能溜扶手下楼,后果也很严重的。一次,我要下楼洗手。下楼时,我看见前面有个五六年级的大哥哥。他看见当时没有老师,于是,他一提脚,就跨上扶手直往下溜。他在前面溜,我在后面追,快到一楼时,他一不小心就翻下去了。霎时,他的头流血了。我忙去找校医,给他看看伤势如何?老师打电话叫家长来。幸好只伤到一点皮。真是的,如果他好好走,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了!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安全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们,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或者其它地方,都应该遵守安全小常识。读了《青少年安全教育知识读本》,我才知道,我们祖国的许多花朵,正是因为不注意这些小常识,才失去了生命的。同学们,人生要想幸福,就先要保证自身安全,安全了才能够真正的幸福了。
最近一段时间,天气逐渐炎热,也是学生易发生溺水事故高发时期,为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在校内进行主题为“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下面学校特向全体同学提出以下要求:
一、树立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不走河边,沟沿,不走偏僻的道路,回家时要结伴而行。
二、不要私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玩耍、游泳。不要在河塘边、围矿坝玩耍;不捡落入水中的物品;不去河塘钓鱼捞鱼。
三、游泳需到有资质的游泳场游泳,而其必须要有组织,并在大人带领下方可去游泳。
四、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身体,如果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五、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
六、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七、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八、从我做起,严守学校纪律,坚决不玩水。同学间要互相关心、爱护,发现有的同学私自去游泳或到危险的地方去玩耍,要及时劝阻并告诉老师或家长。
九、溺水的急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一旦遇到溺水者,我们在营救时应该怎么办呢?
当发现有人落水时,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因为一旦被落水者抓住将十分危险。在水中与落水者纠缠不但会消耗救助者的大量体力,有时甚至会导致救助者体力耗尽最终丧命,应立即大声呼救,同时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现场抢救溺水儿童的方法:
1、迅速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人员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控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
团区委高度重视青少年暑期安全教育,通过制作防溺水爱心警示牌、召开班(队)会、学唱预防溺水歌、安全知识专题讲座以及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对青少年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引导家长充分承担监督责任,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珍爱生命、远离危险,确保青少年平安幸福健康成长。
一是开展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讲座进校园活动。6月份,在我区中小学等举行了“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主题讲座活动,开展专题讲座20余次,覆盖到上万余名青少年群体。讲座中,教给青少年怎样预防溺水,发现溺水事故怎么办等知识,教育引导孩子们增强安全意识,不可私自结伴去河道池塘游泳嬉戏。同时,还就心肺复苏、消防安全以及异物卡喉等救护知识对老师及学生进行现场示范培训。
二是开展主题团课、队课安全知识教育。前期,向全区各级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下发了开展防溺水主题团队课活动的通知,各学校大中队积极开展主题为《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主题队会,老师还带领孩子们学唱防溺水歌,在歌声中提高了防范意识和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
三是制作防溺水安全教育爱心警示牌。动员全区各镇街团组织结合自身特色,制作了防溺水安全教育爱心警示牌,设置在在危险水域明显位置,共计14处,有助于提醒、劝阻青少年切勿下水游泳。
近年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持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对中小学生“预防意外伤害,提高自救能力”的教育要引起重视。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坚持11年对学生进行抗震演习,在汶川地震发生时,仅用96秒的时间就带领全校2200名师生全部安全撤出。这种防范于未然的安全教育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迪,安全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中的常态化教育,不仅要让学生重视安全,更要让他们学会安全逃生的本领。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甘肃靖远县的300名中小学生,小学生占了10.7%,中学生占了47%,高中生有42.3%。其中男生占总人数的48.7%,女生为51.3%,42%在农村上学,其他58%的学生在城里上学。独生子女有22.7%,95%的家庭都是完整的且80.5%的家长都能够陪在自己的孩子身边。
2.调查方法
采用的是走访、抽样问卷调查法,发放自行设计问卷总共300份,收到有效问卷300份。主要测量的内容有学生是否掌握一定的安全防护技能、学生在一定危险情况下有没有安全防范意识、学校在学生安全教育上的做法等。
二、结果与分析
1.青少年在安全防护及教育的现状
(1)在这随机调查的300名学生中,遭受伤害的事故及比例
在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遭受伤害事故的学生达到了34%,其中遭受溺水的学生最多,为6%,其次为触电和火灾,各自占了5%。这些数字告诉我们,青少年在自身的方面,防范意识低,遭受伤害的事故较多,要引起广大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高度重视。
(2)青少年安全防护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青少年对常见的自救防灾知识比较缺乏,防护意识较薄弱,如果具体的相关事件发生时,能把知识用于实践的就很难说了,毕竟人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与在心情平静时面对危险所做出的反应大不一样,所以我们还应经常进行适当的安全演练。
(3)青少年在一定危险情况下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当我问到“你选购食品时,首先关注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有22.3%的学生首先关注的是食品的价格,有62.3%的学生则认为首先应关注的是食品的生产日期,其他15.4%的学生认为首先应关注产品的包装。而近年来,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负面消息层出不断,如三鹿婴儿奶粉事件、重庆火锅石蜡底料等,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这说明青少年在食品安全上,安全防范意识明显不足,应该好好加强教育。在问到“如果有陌生网友约你见面,你会怎么选择”时,有94%的学生都表明会婉言谢绝,只有2.3%的学生表示乐意见面,其他依情况而定,这说明学生在这一方面防范意识相对较好,也希望一少部分的同学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小心处理,时刻保持一颗谨慎的心。对问题“你放学回家的路上,或者出门遇到陌生人有人问路,刚好顺路,车上的人再三要求你乘车你怎么选择”时,有9.7%的学生表示愿意乘车,65.3%的学生表示会婉言谢绝,其他会依情况而定。对问题“若出现头疼发热等身体不适,你的选择是什么”,57.3%的学生会选择立刻就医,有29.3%会自己吃点药,13.4%会挺一挺。在性安全防护问题上,若学生遭受害,68.7%的学生将会告诉家长,19.3%选择不告诉任何人,12%会选择轻生。这样的一种结果不免让人痛心。这些问题说明,一方面,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薄弱,没有反抗力,另一方面,学校和家长的安全教育缺乏实效性,活动开展了不少,但效果并不显著,这也是学校将要主要解决的问题。
2.学校在青少年的安全防护及教育的现状
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不少,但效果并不好。数据显示,虽然有76.6%的学校开展了地震、火灾等逃生演练活动,但真正学到东西的同学只有37.3%,39.3%的同学只是觉得好玩,同时,85.6%的学校开展过图片展、报告会等安全教育活动,但40.3%的学会认为没有事迹意义。对安全教育课程,80.6%的学校开始安全教育课程,可55.3%学生认为是照本宣科。这些问题说明,我们学校教育一定要切合当下的形势,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要切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三、讨论与对策
1.讨论
对所得数据的分析发现,青少年遭受的伤害事故比例较大,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薄弱,自我安全防护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也不是很好,在具体的伤害事故中是否能够实现自我安全防护还需进一步验证。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68.7%的父母不注重孩子的安全教育,不是给孩子随口说说,就是很少提及这一方面的知识,没有使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从而使孩子缺乏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和学习自我保护的相关技能。另一方面,一些学校不注重安全教育的实践性,只是“走形式”、照本宣科,在学生的潜意识里留下不重要的意识,也就不能很好的掌握各种逃生技能。
2.对策
青少年的安全如果仅仅依靠父母、学校的保护,那只能是治标不知根,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预防应对这一现状,要对青少年进行每一个阶段的定期安全教育。让他们重视安全,学习相关的安全自救知识,在实战演练中掌握各项逃生技能,是他们能够在危险中通过自救来保证自身的安全。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可见相当重要。为人父母,即使你在忙,也要抽出一些时间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一些安全教育。学校需要加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老师也要进行定期的安保培训。当事故发生时,能在第一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高效、有序的逃生,减少对学生的伤害率。同时,政府要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提升教育服务质量,让安全教育成为一种社会必须的学习的科目,因为学生需要教育,家长也需要教育。
参考文献:
[1]蔡永红,劳凯声.我国青少年安全事故的现状分析[J].统计研究,2002,(4):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