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酒店管理专业培训

酒店管理专业培训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2: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酒店管理专业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酒店管理专业培训

篇1

一、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建设背景

1、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队伍的现状

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在质和量上都有了显著的改进,但是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兼结构等仍存在很大差距,不利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二是院校人才引进矛盾重重,往往优先考虑高学历、高职称,而引进的兼职教师缺乏教学理论和经验,缺乏相对稳定性,很难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三是为了应对各种评估,部分职教为在短期内弥补巨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缺口而“病急乱投医”,出现大量以“双证”代双师、以“挂名企业能手”代双师的现象。四是在职称评审的“指挥棒”下,“双师型”教师将大量精力放在完成论文、著作等硬指标上,导致他们“能讲不能做”。五是培训渠道不通畅,一是政府财政投入少,教师培训机会少;二是技能培训缺乏企业的积极参与,专业很难对口。六是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其地位和待遇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积极性难以发挥。[1]

2、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逐步重视职教师资培养,政策重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其中酒店管理专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笔者所在的酒店管理专业是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专业点所对应的实训实验课程均已纳入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方案,承担了3年及以上国家级或省级职教师资培训任务,具备相应的场地、技术人员、相关辅助设施等基础条件,受益面大,使用率高。

3、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条件

笔者所在酒店管理专业在全省已经属于领先水平,为全省乃至全国专业点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基础条件,酒店管理专业在学生规模、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是“中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二是师资条件,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等国家质量工程。本专业有专业带头人2名,担任校内实践教学的企业技术骨干14名,培养了专业骨干教师8名,常年聘请的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43名,教学团队“双师”教师的比例达到100%,能很好地满足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和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的要求。三是实训基地条件,建造了设施设备较为齐全的旅游教学大楼,建筑面积2万余平米,校内建有旅游实训中心、旅游信息化中心、创业教育中心,目前该实训基地不仅为在校生提高了实训场所,而且为湖北多家星级酒店员工展开了培训和社会再就业培训,还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授权为“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四是课程建设条件,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酒店管理岗位和岗位群的要求,遵循职业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构建了工学结合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完成了全部专业核心课程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并用于教学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3门。五是社会服务与培训条件,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教学平台,积极开展了酒店服务师、公关员、美国饭店业AHLA等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项目。从2007年以来,负责湖北省中、高职院校骨干教师的师资培训项目,已经240人名中职教师参加培训,50名高职教师将在暑期参加培训。多年来酒店管理专业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完成了旅游产品规划、酒店员工在职培训、社会再就业培训、中高职师资学生培训、职业鉴定等对外服务项目,对外培训人数逾2500人次。六是经费条件?,学院在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监控体系、社会服务能力、管理体制机制、专业文化、国际化等各个方面投入了专业建设专项资金,目前,投入专项经费已达380万元,专业建设资金的投入有力的保证了设备补充、师资培训教育和学术活动的开展,保障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前期酒店管理专业点有一定的基础,为本项目建设实施的可行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专业实训设备设施还存在一下问题:

1、难以适应酒店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酒店行业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各种层次的从业者,据统计,目前酒店行业不仅需要大量的就业型人才,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创业型人才,而目前学院现有的实训条件已经难以适应酒店行业的迅猛发展,难以满足酒店行业日益增长的需要,为此建设一个功能齐全、设施设备完善的能满足市场不同层次需求、有一定规模的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已成为中南地区乃至全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难以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随着酒店数量迅速增长、档次不断提高,酒店高技能服务与管理人才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为此要满足酒店企业的人才需求,职业院校需要提高酒店中高级人才培养的比重。目前,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训设备设施难以满足酒店管理高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要求,在实训设备设施还需更新和增加。

3、难以满足提升专业方向和品位的需要

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拥有优良的师资和基本实训条件,但随着酒店管理专业在校学生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全球知名酒店集团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引入国内外酒店集团使用的酒店管理系统软件,培训更多的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以满足进一步拓展专业方向和提升专业品位的需要。

4、难以满足提升职教师教学研究的要求

目前职教师资对于酒店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缺乏了解,教学研究停留在原来的客房、前厅和餐饮的服务类课程教学,课题集中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教改型课题,技术型课题研究不够,需加大全真型、生产型酒店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开设酒店管理类教学研究,与企业共同开发技术型项目,从而提升职教师资教学研究和教学层次。

5、难以满足提升职教师资社会服务能力的需要

目前中小旅游企业在产品研发、营销策划、人力资源开发、物流配送等技术咨询方面有大量需求,现有实训基地设备设施主要功能不能满足中小大型旅游企业要求,需要加大成本控制、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相关管理硬件、软件投入,全面提升职教师资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研发能力。

三、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项目建设内容

1、搭建培训平台,提高职教师资教学能力

依托学院牵头的湖北省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湖北省政府2006年批准),将该专业点建成职教师资培训平台,为酒店管理职教师资培训提供完善的实习实训条件,提高酒店管理职业教育质量。

2、搭建技术平台,带动职教师资产业研究

依托该专业点和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酒店管理集团,把专业点建设成为技术平台,通过研究传统酒店转型、服务与经营流程优化、国内外品牌酒店新技术应用等技术型课题,带动教师产业研究。

3、搭建生产型实训平台,提升职教师资研发能力

依托该专业点和我院旅游与旅游职业教育研究所,把专业点建设成为生产型实训平台,为中小型旅游企业提供战略规划、组织结构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经营与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再造咨询服务和专项研究服务,提升教师研发能力。

4、搭建资源平台,提升职教师资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该专业点和区域类优质教育资源,把专业点建设成为资源平台,组织职教师资和酒店集团建设共享资源库,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最大限度发挥专业点引领职业教育发展、面向社会酒店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鉴定功能,达到年培训、鉴定能力不低于2000人的目标,提升职教师资社会服务能力。

5、建立师资培训机制,全面保障职教师资基地的建设

完善教师培训文化机制、课程设置机制、教学管理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对话机制建设,推进职业教师培训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长效化的运行与管理方式。实现几个重大转变:在组织结构上,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在育人形式上,由学院单项参与向全方位合作转变;在服务区域经济上,由适应型向前瞻型转变;在资源整合上,由浅层利用向深度开发转变;在社会服务上,由基础型向战略型转变;在机制建设上,由闭合、随机向开放、规范转变的。

四、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项目建设效果

笔者主持建设了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加强职业教育教师一体化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是中部地区最具有应用性、开放性、引领性、共享性的酒店管理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面向旅游企业在职初、中级员工,开展委托培训、实施岗位适应性培训、转岗培训、师傅带徒培训、技能提高培训等达到了2000人次;面向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利用技能高考和单独招生考试途径培养学生服务技能,为我省中职学生学历教育搭建立交桥,提供技能培训达到了1000人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劳动力市场求职人员及社会其他人员,充分运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实验、实训场地,大力开展旅游职能技能鉴定达到了2000人次。面向旅游类中高职院校,积极组织技能大赛、行业研讨会和各类方面的师资培训达到了200人次,实际推动高等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办学质量。面向鄂西旅游生态文化地区旅游企业,提供小型旅游创业培训、战略规划、组织结构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经营与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再造咨询服务和专项研究服务。面向湖北传统旅游企业,依托旅游信息化实验室和旅游发展研究所,共同解决旅游企业的棘手技术问题,优化旅游企业经营流程,提升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名牌战略从传统服务业向先进现代服务业延伸,产学研合作项目累计金额达到了30万元。本专业点已经促进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培训与酒店行业发展的紧密结合,提高了职教师资教学能力、带动了职教师资产业研究、提升了职教师资研发能力、提升了职教师资社会服务能力并建立师资培训相关制度,形成了省内领先、全国一流、国外知名的酒店管理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品牌,为酒店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推动酒店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篇2

高校与各大酒店进行合作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让学生享受一流的师资和教学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善其技术服务能力,端正自己的职业态度。从而在步入工作以后能够快速进入角色,为国家的酒店事业注入更加优秀的人才。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酒店培训师的教学质量就是一件具有普遍现实意义的工作。

一、研究提升酒店培训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意义

(一)提高教学效率

酒店培训师只有掌握最新、最权威的教学理念,在现代教育手段的辅助下,才能让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成为课堂的主体,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探究。因此通过各种方法提升课堂效率对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加随意自然的与他人沟通,调动自己的思维,掌握一些人情世故的处理方法有着积极的意义。而这些内容最终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服务的。

(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不断提升酒店培训师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意识到酒店管理这一专业的特点和优势,从而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相关服务技巧与职业技能,进而学会待人接物以及与客人沟通的技巧,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会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二、酒店培训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授课人员教学经验不足

现如今,很多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匮乏,教师专业性不强,课前没有进行充足的准备,没有理清课程进行的主线,导致学生跟不上自己的思路,听起课来相当费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放弃这门课程。另外,教师不注重实践,大都是在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使得学生感受不到课堂的乐趣。在后续的案例中,学生也就不能把握到相关主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使得所学知识白白被浪费了。

(二)酒店培训师课堂掌控能力差

课堂掌控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酒店培训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对于一些内容往往不能通过语言进行清晰的表达,让学生摸不到头脑。而且语言太过单调,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太沉重;第二,一些酒店培训师掌握不好课堂时间。在一堂课开始时的黄金时间,都在扯闲篇,没有讲述重点内容。快下课了才意识到自己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于是就进行仓促的讲授。使得学生抓不到重点,课堂效率低下。第三,个别的酒店培训师缺乏职业素养,对于酒店内部的一些机密,拿到课堂上当案例讲给学生听,违反相关规定。

(三)课程内容太过单一

很多酒店培训师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出现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学生浪费了时间,却学不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对于酒店的企业文化、发展历程、经典案例以及客户的评价等内容,多个培训师往往都会讲解一遍,让学生感到了枯燥。另外,培训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不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在讲课的时候没有侧重,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酒店师资教学质量提升的改进措施

(一)选择专业的培训讲师

酒店培训师的素质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效率,因此,校方要提高酒店培训师进入该行业的门槛。在进行筛选、考核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不仅要了解培训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对其责任意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以及职业修养进行评价,所有项目均合格者才能进入课堂,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对于合格的培训师,校方也要组织他们进行定期的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与时代接轨,为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强化酒店培训师的教学能力

很多酒店培训师没有系统教学的经验,在授课的时候太过随意,对于学生的听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培训师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课前,认真梳理课程内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课上,严格按照制定好的计划进行课程的讲授。讲授的过程中要通过具体的案例为学生营造一个专业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感知相关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课后,除了要为学生分配作业之外,教师也要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进行查缺补漏,从而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健全互动平台

酒店培训课堂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培训师在进行讲授的过程中,不能一直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应该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互动的气氛,让学生做好随时参与课堂交流讨论的准备。比如对于酒店的企业文化,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提出各自的见解,从而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程的乐趣以及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职业修养都有重要的作用。

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234-03

为适应我国酒店业的国际化进程及酒店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于2009年创办了“黑龙江世纪金旅游商务酒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金酒店)作为学院校外培训基地,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淡工旺学、工学结合”培训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实践,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培训模式及中国饭店协会准职业人培训理念及课程,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结合学院实际进行了一系列以职业能力、核心职业技能、创业意识等培养为核心的“淡工旺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

一、“淡工旺学、工学结合”培训课程设置的社会背景及行业背景

1.社会背景。中国改革经济发展是以区域化有针对性地递进,从而形成了特区、沿海等地区先行进入经济变革和并轨。相对而言东北上有广阔无垠的资源处在待开发中。如土地、重工业、商贸等。为此,可预言在未来的10~20年中“东北”将是投资大鳄们慧眼识金的标靶。高端专业服务技能型人才资源、具有实战管理能力的优秀职业经理人等复合型的职业人将是这个潮流中的主力军。

2.行业背景。中国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充满神秘、魅力、激情的独特的异域国度,世界上很多国家无不崇敬中国的艺术、文化、历史和地理景观。中国近期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吸引大规模商业旅游国体和闲散旅游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前景一片大好,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旅游观光和接待业的现在和过去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总是一个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行业。因此,旅游作为一种产业不仅需要积极地宣传良好的观光环境资源,还需要对总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理,以专业的职业素养、技能、运营、管理的实施能力服务于旅游者和投资者。

二、“淡工旺学、工学结合”培训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1.培训课程体系的结构。(1)课程结构:知识类课程占20%,能力类课程占80%。(2)课程内容:原理占50%,实战案例占50%。(3)教学方式:讲授占40%,研讨、调研、见习、操作占60%。(4)教学手段:电教化(多媒体、资料片、情景模拟)。(5)教材:国内占40%,引进占60%。

2.培训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分析)。(1)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的目标是瞄准未来和现在的从业的专业人才需求市场,即注重超前培养和成人教育。(2)基本思路。第一,从实际出发,搜集整理和传授来自实业界的信息和知识。为此,建立了由实际专业人员组成的社会系统,包括企业和行业协会。第二,从行业发展出发,搜集和传授能改善专业实践的各有关行业的信息和知识。第三,酒店管理专业淡工旺学、工学结合培训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专业设置坚持“厚基础、宽科学、重实践、高素质”的原则,建起综合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科学结构。

三、“淡工旺学、工学结合”培训课程体系设置的培训模式

1.培训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与人才培养规格。(1)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淡工旺学、工学结合”的培养目标定位由饭店协会起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饭店业职业经理人执业资格条件》(GB/TI19481-2004)是我国饭店业借鉴国际惯例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中国第一个职业经理人国家标准,是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淡工旺学、工学结合培训课程体系,针对专科学生培养、制定酒店业经营管理人才目标的依据。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和国务院关于实施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规定,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及我院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而定位在准职业经理人、初级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及认定。(2)人才规格:大专院校毕业生(含往届毕业生);系统学习了旅游、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课程,有学校出据的各科成绩合格单;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热爱酒店行业工作;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和旅游学科的基本理论,具有合格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1~2门外语的听、读、说、写、译技能,具有较强的双语表述能力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行业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能符合饭店及旅游行业发展和工作环境变化所提出的新要求。

2.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1)课程设置。酒店管理专业“淡工旺学、工学结合”的培训课程体系设置分为三模块。模块一:酒店管理基本知识;模块二:实施酒店管理的领导艺术、财务管理、现代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现代酒店房务管理、现代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前厅管理、酒店管理的能力及操作技能;模块三:实施酒店运营、策划、协调各部门的管理、思维能力与扩展。(2)课程结构。课程设置由三部分组成:课堂教学、岗位见习、独立顶岗工作;鉴于酒店业对实践操作能力的特殊要求,每期接受封闭培训的学员都要根据训前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综合测评,制定和实施培训。在“世纪金酒店”要完成336学时56学分的培训课程;核心专业课程10门:职业经理人的基本条件和国标要求、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现代酒店经营、现代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现代酒店的市场营销、现代酒店的工程管理、现代酒店的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现代酒店的餐饮管理、现代客房管理、现代酒店品牌管理。占总学分30%即100.8学时、16.8学分。能力与技能培训课程为五个模块:酒店智能、服务实施与操作技能、管理实施技巧与艺术、运营的策划与掌控、员工培训与督导。占总学分30%即134.4学时、16.8学分。见习顶岗共计各五个职能部门32个岗位技能与职业能力实践。占总学分40%即134.4学时、22.4学分。

以上课程全部在我院的校外培训基地“世纪金酒店”完成,并根据每届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做有针对性、量体裁衣式的实施培训。

四、“淡工旺学、工学结合”培训课程设置实践结果

教育部2006年第16号文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是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我院的教育主体已从单一的校内教学转变为学院与校外实训基地共同构成的双元主体。我院所属的“世纪金酒店”被“中国饭店协会”评为“2012年中国饭店业优秀人才培养基地”。学院与校外实训基地发挥各自所长,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体系构建为桥梁,充分发挥“工学结合、淡工旺学”的优势,提高了我院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核心职业技能及创业意识,在2010~2012年分别与英国“洲际酒店管理集团”,美国的“喜达屋酒店管理集团”、万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德国“凯宾斯基酒店管理集团”及“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等合作成立英才学院和订单班,为行业培养、输送了一批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

[2]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

篇4

关键词

高职教育;涉外酒店管理;二元制;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我国为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提出的新模式。重构课程体系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内高职校企合作涉外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大部分以知识理论逻辑为导向,未结合双元制职业培训教育理论。形成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是涉外酒店管理专业学校、企业二元主导联合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热点。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以及技能实践课的整合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涉外酒店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设计正是要解决该问题,以提高劳动者职业能力和素养,满足酒店行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才的支撑需求。

1课程体系设计的理论依据

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以先进职教观念为指导,建设符合当代高职发展要求的、全新的课程体系。现代学徒制、双元制是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影响较大的教育模式。

1.1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以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的紧密结合为典型特征的新型学徒制度[1]。由学校和企业二元主导联合育人,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工作交替进行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学生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部分时间在企业工作,工学交替进行。涉外酒店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正是在该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出来的,在课程体系中注重学科的理论知识与专门的工作经验结合在一起,重视学习能力向工作能力的过渡。

1.2双元制职业培训教育

德国双元制是现代学徒制诞生的重要标志。双元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2]。岗位培训在企业和学校进行,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3]。课程体系中项目式实习实训课程的设计就是以该教育理念为指导,学校与酒店共同参与课程的教学。

2涉外酒店管理人才职业岗位分析

2.1职业岗位

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其课程体系要围绕受教育者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构建这一核心。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因此,涉外酒店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设计,首先要对酒店的职业岗位及其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2.1.1餐厅领班、餐饮部经理工作任务:

餐饮服务与管理,包括设计与制作菜单、合理排班、考勤、制定餐饮服务流程与标准,监控餐饮服务质量,处理客人的投诉。

2.1.2前厅接待员、大堂经理工作任务:

前厅接待与管理,包括提供客房预订、接、住宿登记、问询、话务服务,协调前厅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处理客人投诉等。

2.1.3楼层主管、客房部经理工作任务:

客房接待与管理,包括制定楼层服务、客房服务中心的流程与标准,进行客房用品的成本控制、协调客房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2.1.4行政部门经理、助理工作任务:

行政事务管理,包括进行酒店宣传、市场开发、酒店员工人事管理、组织员工培训、协调酒店各部门的关系。

2.2职业能力定位

职业能力指为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4]。通过酒店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的分析,可以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对涉外酒店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定位。

2.2.1专业能力

具有良好的酒店职业英语听说能力;具备计算机及酒店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与应用能力;具有与岗位相对应的较完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服务礼仪,能正确处理客户关系;掌握酒店前厅、客房、餐厅和会展服务的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并达到上岗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具备酒店及餐饮企业排班技能、制定服务流程与标准、控制服务质量、处理顾客投诉等能力;具备酒店前厅、客房、餐厅等部门的日常业务管理能力;具备酒店及餐饮的营销意识,并能进行酒店宣传、市场开发和产品推广。

2.2.2方法能力

具有较强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具有制定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能力;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职业敏感性。

2.2.3社会能力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与团队管理能力。

3工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3.1课程目标

借鉴现代学徒制和双元制教育理念,围绕“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境学习、做中学、个别化教学的教育教学规律。涉外酒店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酒店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将相关理论知识与专门的工作经验相结合,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顺利过渡。

3.2课程体系

以酒店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工学交替的特色,整合后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公共类与专业基础,第二模块专业技能,第三模块职业能力提升。每一模块下再细分出不同的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和职业能力培养。

3.3项目式培训实习课程

为了使所学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将割裂分散的知识、技能整合、协调起来,使原先学到的知识、技能具有更广泛的迁移性。涉外酒店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凭借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实训室和合作酒店三大实践教学平台,在三年的学习中,安排认识、培训、实习三大项目式课程,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下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5],创造出有效的工作方式。

3.3.1认识实践

第一学年,学生通过到合作酒店实地参观、听取酒店专业人员讲解,举办讲座等形式,进行以情境教学为主的认知实践。

3.3.2专业培训

第二学年,在完成其他外语及专业领域类课程后,每学期都有4-5周的时间到酒店进行专业能力的学习和操练。将“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礼仪”等课程教学和专业培训放到酒店,由酒店的师傅进行授课,实行以做中学为原则的酒店现场教学及实景演练。这样的工学交替,有利于培养酒店管理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强化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3.3.3顶岗实习

第三学年,为迎合酒店的旺季需求,校企双方在尊重学生实习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根据酒店的岗位需求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安排实习岗位,并尽可能地实现轮岗培训。遵循个性化教学的原则,在学校专业教师和酒店实习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以达到检验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效果[6]。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学习由专业知识、技能与课程实训、认识实践、专业培训、酒店顶岗实习等项目式课程构成。切实做到学校理论学习、实景演练和酒店培训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做到知行合一。把课程教学从教室延伸到实训室,延伸到校外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4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1制定企校主导联合育人的课程标准

在课程体系中,项目式培训实习课程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提升的重要环节,这些环节都需要在合作酒店完成,因此与合作酒店共同制定这些项目的课程标准很有必要。学生利用酒店的环境和师资提升职业能力,在工作中学习技能,在接受酒店管理中学习管理。酒店这方面的课程考核与评价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核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二是评价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以及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能力。

4.2加强企业文化熏陶

在学生工作中加入企业文化的学习,系统地安排学生参与酒店的各种活动,如加强人文关怀;在培训场所挂上酒店发展历史的相关图片等,在工作过程中注重潜移默化地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与企业认同感,使得学生的酒店职业意识逐步增强。加强企业文化熏陶是留住专业人才,解决人员流动率高的较之长效的方法。

5结语

涉外酒店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改进了高职校企合作涉外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知识理论逻辑为导向的不足,结合双元制职业培训教育理论,对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以及技能实践课进行整合,形成适应涉外酒店管理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教材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对培养目标的实现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校企共同开发融专业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生产规范、职业素养于一体的教材、课件等,是涉外酒店管理专业学校、酒店二元主导的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的进一步方向,可以逐步完善校企育人合作机制。

作者:陈姝彦 单位: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6参考文献

[1]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为何国际上受青睐[J].职业技术,2014(10):20-21.

[2]李强,刘继平,皮智谋,等.国外高职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典型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08(6):62-64.

[3]周衍安.德国“双元制”职教考试制度评析与借鉴[J].职业技术教育,2006(22):82-84.

篇5

1.转变观念,树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和“双高型”并重的风向标。建立激励机制,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双高型”教师的待遇。目前,社会对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差。在实际工作中,实际教学工作中,学历高、理论水平强的教师待遇高,而大多数干实践实训的教师待遇低。我们认为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双高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在于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积极性,因此,建立适宜的激励机制是关键,不论是薪酬实际待遇还是其他待遇,都应激励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双高型”教师。

2.实施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全面考虑学历、技术、所学专业资格证等要素。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是以我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为首要前提的,是对高职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结构,以及教师层次的类型划分。1995年,国家教委首次在《关于推动职业大学改革与建设的几点意见》(教职[1995]12号)中提出了“双职称制度”,可以看做是“双师”概念的雏形。对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双高型”教师概念,我们从近几年实践中发现,制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双高型”教师认证制度十分必要。通过考试认证,从而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双高型”教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对酒店管理专业兼职教师,政府、学校、企业应出台相关政策的配套支持。就酒店管理专业兼职教师而言,应重点考虑技能证,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同时,进一步调整国际化程度。酒店行业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行业之一,国际化的浪潮渗透较为深刻。许多国际品牌的诸多酒店早已在中国布点,这对我们培养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明显的要求。对酒店管理专业兼职教师,作为政府应有鼓励措施,作为企业应大力支持,作为学校应主动出击、适应市场。只有这样,才可能打造较好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酒店管理专业兼职教师队伍。

4.发挥酒店管理专业职称评审的积极导向作用。在高职院校,职称晋级是教师晋升的重要途径。我们建议在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职称晋级评审中,在标准中应强化教师是否双师、实践能力与授课能力是否都达标。若用一票否决,那效果就会更好。

篇6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

(一)国外的酒店管理职业教育各有特色

国外研究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比较久远,有着不少的成功典范,比如德国称为“双元制”模式,美国习惯性采用“合作教育”模式,“洛桑模式”是瑞士常用的人才培训模式,HOSPITALITY专业培训包模式是澳大利亚人士的首选,“三明治”模式深受英国的喜爱, “教学生产联合体”模式,在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上,具有领先优势,被全世界所公认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瑞士的“洛桑模式”,以及澳大利亚的HOSPITALITY专业培训包开发模式。

(二)国内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占主导

为适应我国酒店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在不断地探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园内部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园酒店的创建、“三步走”人才培养模式到“三课堂一体化”模式的提升,粗放型、松散型的“2+1”模式、 集约型“订单式培养”,等全部是国内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探索,总而言之,以上的各种模式经过专家和业内人士的鉴定后,可以用“工学结合”或者“半工半读”来概括。现阶段该模式的主要类型有 :订单培养式、工学交替式、校企融合式、顶岗实习式。

二、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一)高职教育整体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教育体制与机制不够完善

尽管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迅速扩展期。但面临的困难与迷茫也是无法避免的,如高等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目前仍然定位在专科,;无论是在官方还是在普通民众心中的地位不高;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办学理念不清晰、办学不规范、专业特色不显著、投入无保证、人才培养模式无法真正做到与市场无缝对接等一系列的劣势因素,依然禁锢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改革外部压力缺乏

由于酒店行业的迅猛发展,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像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尽管深谙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与酒店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有差距,也不愿意主动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因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缺乏外部压力,导致高职酒店专业的内驱动力不足。

(三)专业教师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工作,理论与实践脱节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构成基本上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方面是行业的专家能手,但是往往这类业界精英大多是以兼职教师的身份任教,,所占的比例很小。另一方面则是 “科班出身”的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短板,即:他们被传统的专注理论教学的思维方式所捆绑,理论与实践脱节,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与效果势必受到影响。

(四)酒店方参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缺失

酒店的经营管理者,关注的重心是酒店员工的聘用以及酒店自身的经济效益,缺乏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识,政府与行业目前尚无利益政策导向。政府指导下的对酒店有制约性质的政策、酒店方与校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没有建立,酒店对于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意识淡薄是能够理解的,这样间接导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某种程度上与市场实际需要结合不紧密。

(五)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

学生的课程考核以笔试作为期末考试的主要形式是很司空见惯的。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尽管在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程度上有一定的效用,但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却被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技能水平很难通过笔试成绩得到准确评估。同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对自己今后将要实习以及就业的岗位认识不清,加之校内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不高,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响应平平。

三、创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增添新元素

(一)明晰人才培养定位,课程开发要关注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人才培养定位清晰与否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也不应该是简单的停留在对学生完成某一项具体工作任务的技能培训,而应该始终贯彻“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职业教育,将酒店行业员工的岗位职责、内容与任务转化为日常学生课堂上的学习任务,依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设置形式各异的项目任务,给学生创造工作情境或模拟情境的环境,帮助学生们顺利开展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力度、提升实训条件的标准

加大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学生的实践条件与运用标准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重要基础,能为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硬件与软件基础,为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实践训练做好充足的准备,这也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借力技大赛,人才培养模式中重组延伸式课程体系是关键

高职院校应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借助技能大赛的示范教学作用,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与相应的职业岗位的素养与技能要求,酒店管理专业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进行体系重组,构建出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职业能力养成为补充的延展性课程体系,以此形成创新能力多培养、技能训练不松懈、延伸理论多强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并将其作为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背景的前提下,进行酒店管理专业大刀阔斧改革的新引擎。

(四)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教师的眼界拓宽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短板现象,即:实践能力不足、眼界不够开阔。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似乎不能走在蓬勃而要迅猛发展的酒店行业的前沿,对很多行业的新动态、新技术、新趋势闻所未闻,因此不能完全实现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只有让专业教师多深入都酒店行业内部,了解这个行业的服务变化和最新技术,才能培养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五)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引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内容中渗透着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一旦学生参加比赛成绩合格,将会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这一机制充分发挥了资源有限性和学生专业技能的竞争效应,同时在技能大赛中失利以及技能大赛前夕在拔尖选手挑选过程中落选的学生而未能最终参加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们通过赛前强化训练和实践历练,往往具备职业资格标准考核的要求。这就能有效地激发整个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借助职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还将有效缩短了学生在实际就业岗位上的磨合期。

(六)加入“双语教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元素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品牌酒店、连锁酒店进驻中国市场,以及来华旅游的外国游客日益增多和普遍化,酒店业的员工要想在酒店行业实现较快的发展和晋升,其英语水平的高低实制约他们的瓶颈,因此关注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加入国际化人才培养元素是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

四、结束语

本论文结合现阶段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对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可注入的新型元素进行了大胆假设与创新。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发挥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现有的教学资源优势,多层次、多视角、多方面发掘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彰显有效动能的举措与方法,以此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达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进,不断提升,适应专业发展,符合人才市场需要的目标。

基金项目:湖北财税职业学院教学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15B06)专题研究。

参考文献:

篇7

一、中山学院第三方实践教学平台的概况

(一)合作概况

2007 年,香港信德集团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首度合作,为新开业的澳门美高梅金殿酒店从全国各地招聘 400 多名员工,并在中山学院举办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岗前培训。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之下,该次合作非常成功,过程顺利而且效果明显,获得客户和受训学员的高度评价和肯定。鉴于海外与国内对高素质的中国酒店人才需求日益殷切,国内缺乏以行业为主导,与国际接轨的相关培训机构,而中山学院旅游管理系酒店方向的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双方有意长期合作,共同打造中国首家达国际先进水平的酒店人才培训基地。信德集团经过深入考察,与亚洲劳务大国菲律宾著名的东昌集团投资 2 000 万人民币,成立合资公司“才库亚洲”,为国内外的高端酒店和服务行业提供一条龙的人力资源服务,其中以中山市建设培训中心为重点项目,确立以提供最高质量的行业专才为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积极配合才库亚洲的战略定位,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包括提供在大学校园内提供超过 3 500 平方米的教学面积作为培训中心的永久场地以及含640 个宿位的学生宿舍给培训中心的学员使用。培训中心将会与学院紧密合作,协助学院进一步提高旅游管理系酒店专业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建立国际化教学、高起点就业的品牌学府。才库亚洲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于2010年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建设和运营“才库国际酒店培训中心”。工程于2010年底基本完成,投入运营。双方期望为中国的酒店人才培养行业写下新的里程碑。

(二)优越的实习实践教学平台

1.超五星级先进设施设备。培训中心由港澳资深行业专家精心设计,模拟国际五星级酒店,提供最真实、最有效的培训环境。教学设施包括:大型中央厨房,包含收货、消毒、粗加工、库存、中西餐、面包糕点等多个实验厨房,可同时为 300名厨师进行培训;可容纳超过200 名客人的多功能宴会厅和贵宾室;酒吧和咖啡厅;模拟酒店前台;示范和实习用的酒店客房;配置先进教学器材的电脑/ 语音培训室和多用途教室。

2.优秀的专业师资队伍。才库亚洲诚邀多位业内具崇高地位的专家,组成顾问团队,负责定制课程和监督培训过程,并就设施和教材的改良和提升提供意见。所有培训导师都来自香港、澳门、内地的国际连锁五星级酒店,并有多年实战经验。

3.开设多元化的培训课程、满足不同需要。(1)文凭、学分课程。此类课程主要针对高校酒店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如与中山学院旅游管理系合作,为本科学生定制实习实践课程,成功修读完毕的学生可以获取文凭和学分,并获安排到境内外五星级酒店实习工作。(2)专业证书课程。此类课程面向全社会,三至四个月的全日制专业课程,学生完成后获颁培训证书并参加专业资格认证考核;成功学员将获优先推荐合适的国外或国内工作机会。才库亚洲与多家欧美知名的大学和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开发引进与国际要求接轨的课程教材,提供培训人员的深造机会和教学资格认证,向合格学生颁发国际认可的证书或文凭。才库亚洲计划引进美国酒店协会(AHLA)和加拿大旅游人力资源总会(CTHRC)等国际认证课程。为学员提供除了国家专业证书以外的专业资格选择。(3)兼读证书课程。为在职、在学人士而设,内容基本与专业证书课程相同,需时一年。(4)企业定制课程。根据雇主的特殊需要定制的长、短期培训班。(5)兴趣课程。为广大群众提供的短期培训班,着重休闲与趣味。(6)体验课程。为期一天或两天的示范演示会,学员可以亲身参与、体会部分操作流程。

4.国际实践与就业平台。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网络,才库亚洲协助培训学员规划、定位未来的事业发展方向,并按照其能力和意愿,推荐到包括五星级酒店、豪华邮轮和餐饮集团等知名企业上岗。表现优秀的学员,将获优先安排出国工作或实习机会,开拓国际视野和经验。有别于一般培训机构,才库亚洲为所有学员提供终生服务承诺。已经毕业离校的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就业交流平台,持续获得免费的就业咨询、升学指导、工作中介和推荐等服务。

二、中山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第三方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为了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实现“加强基础、拓展专业、提高素质、突出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在“3+1”培养模式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旅游管理系与才库国际酒店培训中心经充分协商,提出以下几种分阶段实施的专业技能培养方案。

(一)专业课程实践

1.实践对象:旅游管理系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2.实践时间:专业课程开设期间,约 4~32 学时。

3.实践内容(见表 1):

4.课程考核:由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制定考核内容并实施考核。

5.合作方式:才库国际酒店培训中心为学生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中心内场地、专业设备、设施及工具为实践所用,才库中心专业培训师以客座培训师身份传授专业技术相关课程等服务。

6.收费标准:以学分计价。

(二)专业综合实践

1.实践对象:旅游管理系大三学生。

2.实践时间:第六学期末及暑假共4周。

3.实践内容(见下页表 2):

4.课程考核:由才库国际酒店培训中心培训师制定考核内容并实施考核。

5.合作方式:才库国际酒店培训中心内场地、专业设备、设施及工具为实践所用,才库中心专业培训师以客座培训师身份传授专业技术相关课程等服务,学生必修学分课程。6.收费标准:以学分计价。

(三)酒店就业技术培训

1.实践对象:立足于酒店方向发展的大四学生。

2.实践时间:暑假及第 7 学期(约 1.5 — 3.5 个月)。

3.实践内容(见表 3):

4.课程考核:由才库国际酒店培训中心培训师制定考核内容并实施考核,考核合格颁发相应的“酒店专业技术培训证书”。

5.合作方式:才库国际酒店培训中心内场地、专业设备、设施及工具为实践所用,才库中心专业培训师以客座培训师身份传授专业技术相关课程等服务,学生自费选修学分课程。培训合格即进入才库酒店人才数据库,优先推荐至海内外高星级酒店就业。

6.收费标准:根据对外招生收费标准,对中山学院学生给予优惠。

(四)成立酒店人才“兼职”实践中心

基于学院专业学生的人力资源优势,实践培养的需要,才库技能培训的品质,双方将充分利用与各星级酒店之间建立的联系网,向各酒店输送“兼职”实习生,学生获取一定的实践技能及“兼职”费用,实践技能可与专业实践课程相结合。

三、第三方实践教学平台的优势及发展建议

(一)优势

1.解决教育经费短缺问题。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的短缺,不管是模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还是系列的实践教学改革,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大部分高等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都是小专业,投入不像旅游院校这么集中,这也是阻碍实践教学条件长期落后的一个根本原因。引进第三方培训中心,教育经费问题将迎刃而解。第三方培训中心是以企业的模式运营,投入专项资金构建酒店实习实践场所建设,面向全社会招收学员,而学校作为其中一个学员市场,也符合第三方培训中心的需求。

2.先进的设施设备。专业的酒店培训中心,独立投资,教学场地空间大,配置模拟的星级酒店中西式中央厨房、餐饮宴会、前台、客房、酒吧等实习培训设施,配合先进多媒体教学环境,为创设实景教学环境、针对行业实战培训而量身打造。例如才库国际酒店培训中心五星级的设施设备。先进的设施设备给学生创设完全真实的场景。

3.专业的师资队伍。第三方酒店培训中心不仅拥有先进的设施设备,还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培训中心专任教师全部是来自行业的优秀人才,拥有多年的星级酒店、大型餐厅的实践经验。实践培训教师熟悉行业业务,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技能熟练,普遍采用“师傅教徒弟”的授课方法,能让学生全方面学习技能,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

4.专业性的技能标准。酒店培训中心根据行业要求,针对性地自主研发教材,制定出各类技能、服务流程的标准,强调专业实践课程的技能性、社会性和职业性。另外,第三方培训中心一般都收集大量来自行业的真实案例教学资料,运用到教学中,学生能更进一步地学习到部分实践经验及管理方法。

5.适应教学规律,符合教学计划安排。酒店培训中心以教学为目的,可以与各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对接。首先在时间安排方面,培训中心完全可以根据学生教学时间来安排实践教学,分时分批次教学,解决班级人数多的问题;其次在实践内容方面,培训中心可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以专业通式技能为主,辅以酒店方向就业的特色技能培训,满足不同专业发展方向的学生需求。

6.就业平台。第三方酒店培训中心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网络,可协助学生规划、定位未来的事业发展方向,并推荐到包括五星级酒店、豪华邮轮和餐饮集团等知名企业工作或实习,还可以通过互动就业交流平台,持续获得免费的就业咨询、升学指导、工作中介和推荐等服务。

(二)建议

篇8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02

一、我国目前酒店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酒店业发展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发展迅速,数量快速增长;二是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据《2010年中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2010年底,我国星级酒店已达13991家,比2001年增长了近一倍。相关专家预测,我国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客房总数将会是欧美国家的总和,这预示着我国酒店行业市场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与国外相比,我国酒店行业也存在明显的差距:一是发展结构不够合理。酒店投资商把主要精力用在开发高档酒店市场上,对经济型酒店重视不够。欧美国家经济型酒店占总客房数的60%以上,行业服务较为统一规范。而在我国,高档星级酒店设施各服务已能与国际饭店相媲美,而经济型酒店比例小且设施及服务与国外相差甚远。二是管理水平亟需提高。我国酒店集团化程度偏低,酒店管理人才缺乏,整体人员素质偏低,“小而多、多而杂”现象突出,此外,现代化旅业配套设施普遍落后,无线网络、自助服务等功能设施等都有所欠缺。

二、决定酒店管理主要因素

酒店管理是一个多方面、全方位、复杂的管理系统,它的成功需要多方面因素支撑。同样,造成酒店管理失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支撑酒店管理成功的因素

(1)品牌建设

酒店品牌,是根据酒店定位所提炼出的消费者所需要的核心价值。比如高档酒店多以尊贵、奢华、体贴入微的服务作为核心价值;中档酒店多以价格适中、服务周到、干净便捷作为核心价值;经济型酒店多以较低的价格、舒适的住宿作为核心价值。品牌建设就是将自身的核心价值更直接体现给客户,让客户感受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从而让客户对酒店认可并转为其经常性消费的酒店。良好的品牌是酒店的无形财富,也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能够让酒店在竞争中处于一种优势地位,在带来可观利润同时树立酒店良好的社会形象。

(2)员工管理

酒店所有服务、经营管理、成本控制都要通过员工去组织实施,员工的素质决定着酒店的成功与否。员工队伍管理应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对员工招聘使用、培训发展、考核奖罚等都应有科学管理的制度。第一是把好员工招聘录用关。要按照酒店岗位对员工年龄、学历、能力特长等要求制定招聘通告,通过试用期观察评价员工综合能力素质,符合用人需要签订劳动合同,人员的招聘和解聘既要严谨又要相对灵活,关键是科学安排合适的员工到适合其能力特长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能。第二是抓好员工培训。酒店要高度重视对员工的培训管理,有条件的酒店要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开展好员工日常培训和专业培训,让员工接受最好的业务培训,实现服务内容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酒店服务水平。第三是建立相应的员工激励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岗位考核、绩效考核制度,对不同岗位、不同部门进行全面、公平、公正的业绩考核,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制定奖励计划,鼓励员工敬业爱岗。

(3)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核心,凝聚了员工的归属感和积极性、创造性。经营良好、档次较高的酒店都比较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这样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热情,提供更优的服务给顾客,从而促进酒店的中心目标的实现,为酒店赢得好的口碑。

(4)营销创新

传统“等客上门”的酒店管理已适应不了竞争激烈的市场,酒店管理者和员工必须将营销创新理念贯穿到酒店管理的始终,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营销创新已成为酒店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各大酒店对于营销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理念创新、手段创新、管理创新成为推进营销的主要体现。

2.酒店管理失败的原因

(1)不正当竞争,扰乱酒店市场。目前国内多数酒店存在着规模不经济、行业意识淡薄等问题,恶性竞争、互相压价现象严重,影响了酒店行业的正常发展。不同档次酒店客户的细分市场是有区别的,要加强酒店间的合作和交流,突出各自特色,公平竞争,共同拓宽酒店行业的市场发展空间。

(2)缺乏完善的销售网络。国内大多数酒店对营销和宣传重视不够。许多酒店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市场营销,单凭前台服务员的价格调整促销,对自己品牌的维护和推广意识不够,从而无法适应市场的发展。

(3)管理体系不够科学。酒店管理涉及到人、财、物各个方面,不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就容易出现管理粗放、队伍焕散不良局面,从而导致经营失败。制度不健全,会使得工作失去标准、管理缺少规程;人员管理不到位,会使得层级职责权限模糊,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财务、采购管理不科学将导致经营成本的增加和利润流失。

三、提升酒店管理的主要措施

正确认识酒店当前的发展状况,分析影响酒店经营管理的主要因素,有助于酒店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酒店管理提升的有效措施,推动酒店行业的健康发展。

1.以人为本,打造和谐向上的酒店员工队伍。一是营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用人环境。管理者要注重给员工搭建一个充分展示才能的平台,让员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业务水平和主观创造能力,同时要建立员工成长发展通道,让优秀员工能在岗位晋升中增强企业归属感和责任感。二是给员工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开展多专业、全方位培训,既是酒店培养人才实现经营管理的需要,也是职工自己增长才干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酒店要加大培训投入,邀请酒店专业培训机构对员工进行系统技能培训,对骨干进行管理能力培训,还可通过拓展和互动形式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培训。三是建立与酒店发展相适应的薪酬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根本上是将酒店的发展与员工利益充分结合起来,让酒店经营的成果让员工共享,要执行劳动法规,切实保障职工的权益。四是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管理人员要做好与员工的沟通,关注员工生活,让员工受到应有的尊重。

2.完善制度,推进酒店业务规范高效运行。一是酒店管理的流程要规范化。要将酒店管理涉及的工作流程加以理顺优化,保证流程设计科学。比如客房管理流程、营销管理流程、会议餐饮流程、物质采购流程管理等都需要科学规范,要本着规范高效的原则进行设计,做到参与流程的部门和人员相互配合、相互督促,按流程处理各项事务;二是酒店管理的制度要标准化。制度要根据管理流程进行严格制定,所有人员都要严格执行制度,酒店综合部门要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违反制度行为进行处理。比如酒店员工手册是对员工主要工作内容的规范要求,同时也是酒店评价员工素质能力及奖惩重要依据。三是酒店激励约束机制要公正透明。发挥员工积极性和潜力,需要公正透明的激励政策。酒店可将各部门的中心工作量化为考核指标,围绕指标的完成情况给予嘉奖或扣奖;也可以对员工促销、降耗、工作效率进行奖罚。比如对销售部门设立房间均价、入住率指标;对客房部设立水电单耗、物品消耗及人均房间清洁数量指标;一般应以正向激励为主,多设置通过部门或员工努力有希望达到的指标,才能让受奖者得到最大的工作满足,从而激发他们的热情。

3.严细管理,全方位提高酒店经营管理指标。利润是酒店管理的最终目标,实现利润最佳化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增收降本。一是细分市场经营,实现营业收入最大化。酒店要根据自身区域位置和设施条件确定主要市场客源方向,依据客源的需求持续改进服务配备,要跟上现代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新技术、新产品运用到酒店服务中;要加强品牌建设,在做好宣传推广的同时要灵活经营,通过会员价、团体价、优惠价等方式建立主流消费群体;要利用分销售渠道优势增加客源,可利用携程、艺龙等网络营销平台分销,还可以与当地旅行社、商会、银行、航空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同时酒店要注重增强营销力量,销售部、前台、餐厅是实现营销的关键岗位,员工素质能力关系着营销效果,在人员配备上要特别重视。二是加强内部管理,最大限度降低成本。首先是控制用工成本,在不违反劳动法规情况下最大限度精简用工人数。大多数酒店人员与房间(不含餐厅)比例一般在4∶10左右,当然规模越大可能比例会越小,如果比例过大,人工成本相对就会过高;在增加员工收入前提下(总人工成本降低),减少一定用工数量将更有利于宾馆的发展。酒店要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引导员工方方面面节约能源、降低消耗。

四、结束语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酒店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发展机遇,面对需求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内酒店行业在学习国外先进同行管理理念、方法经验的同时,要结合自身实力与经营特点,注重管理提升,注重营销创新,为我国酒店行业的健康发展作出各自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蔡万坤,蔡华程.新编现代酒店管理学[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01).

[2]刘芳.浅析酒店员工激励机制的有效性[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电子期刊,2009(10).

[3]肖文清.企业文化孕育企业发展[J].饭店世界,2010(03).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02-02

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水平的提升,现代人对于观光、商旅和休闲的需求与日俱增,使得酒店业成为21世纪全球成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作为人力密集型的产业,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和品质提升对酒店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酒店英语职业教育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升酒店英语职业教育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 酒店英语职业教育的现状以及与国际酒店发展水平的差距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全球商务旅游、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的人数飞速发展,国际酒店业的规模和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总的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酒店业投入日益加大,设备更加完善。香格里拉、希尔顿等全球知名酒店不断在世界各地扩大其网络,同时对原有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对部分客房和餐饮娱乐场所重新装修,突出奢华与高端,以迎接更多客户。(2)市场细分更加具体,高端酒店继续增加。自迪拜帆船酒店作为全球唯一的七星级酒店扬名天下以来,越来越多的新建的高端酒店都开始主打奢华的品牌。此外,酒店业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分别主打商旅会议和休闲度假的市场。高、中、低档酒店界限日益清晰。例如,Crown plaza专门针对客户需求设计会议设施。在中国近年来,如家、汉庭等连锁式酒店飞速发展,迎合了中端商旅客户的需求。(3)对服务品质的要求更高。酒店业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单纯的住宿的特性,而是更多地强调服务的功能,主张给客户提供住宿、餐饮、娱乐、休闲、会议、商务、健身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因而也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酒店业的这些趋势,国外酒店人才培训业也飞速发展,一些先进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学习。(1)瑞士模式。瑞士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是世界第一所专门的酒店管理高等学校,是举世公认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最高学府。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在酒店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意根据酒店业的特点和最新动向因材施教,注重产、学、研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全球一流酒店的实习机会,使学生可以达到酒店人才的各项技能要求。(2)澳大利亚HOSPITALITY专业培训包模式。澳大利亚拥有全球领先的职业培训教育,HOSPITALITY专业培训包是澳大利亚为酒店业专门订制的培训课程。其内容涵盖了酒店经营的方方面面,为全球一流酒店输送了大量人才。(3)韩国模式。韩国和中国一样,都是英语非母语的国家。韩国对于酒店人才培养非常重视。其主管部门韩国观光公社提出提出酒店英语的教学的目标为:(1)培养学生熟悉外国人平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具备会听、会说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外语的基本文法,具备会读、会写的能力;(3)让学生掌握用外语介绍韩国文化的基本功;(4)通过外语学习增进学生对外国的了解。

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酒店英语职业教育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我国酒店英语教育的课程和教材与国际酒店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从课程方面来看,酒店英语的学术性较弱,实用性较强。既应该涉及到酒店日常工作中的常用英语词汇,还应该体现酒店行业的相关技能与服务要求,其课程体系与结构应该随着酒店行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中国酒店管理方面的教育起步较晚,部分内容落后于时代要求,因此,应该大力加强酒店英语教育的课程与行业最新发展的结合力度。例如,近年来,酒店业电子商务发展迅猛,通过网络订房的国内外客户日益增加。因此,酒店英语教育也应加强培养学生与商旅网站接口的实用技能,包括网上订房的专用词汇等等。从教材方面来看,我国酒店英语教育的教材内容相对比较肤浅,而且不够生动活泼,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我国酒店英语教育的实用性有待提高

酒店英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与酒店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跨学科知识技能,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和实习的机会。此外,由于国际化的酒店接触的是来自全球各地的客户,文化冲突是每天都会遇到的课题。应该加强学生跨文化方面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懂得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客户的和风俗习惯。

2 国际化视野下的酒店英语职业教育改革的对策

在此背景下,加强我国酒店英语职业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从实际出发,完善我国酒店英语教育的教材和课程体系

根据Dick&Carey教学设计理论,完善我国酒店英语教育的教材和课程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确认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从需求分析衍生而来。酒店英语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适应国际化酒店管理需求的实用性人才。(2)教学分析。确认教学目标后,分析教学目标,以确认出学生为达成目标所具备的附属技能。酒店英语职业教育的技能则包括语言和技能两个方面。(3)发展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将包含了教学前的活动与信息的陈述,实施方式、回馈、测验,以及整个过程中的活动。(4)发展与选择教材。酒店英语职业教育的教材应该更加贴近酒店业实际的工作与生活。

2.2 注重培养酒店英语人才的实用技能

在酒店英语教育过程中,应该突出酒店业的特色和要求,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减少学术性的教育环节,代之以更多实用性的听力、对话训练和情景模拟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酒店日常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情况。此外,还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使学生毕业之后可以迅速进入角色。此外,还应该加强国外酒店业发展现状和大型酒店发展历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使学生更加专业。

2.3 加强跨文化交流水平的教育和训练

语言的目的在于沟通,而对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水平决定了学生与国外客户沟通的成效,而这方面也是我国酒店英语职业教育目前的薄弱环节之一。酒店英语职业教育应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喜好和禁忌。例如,伊斯兰教在全球信众众多,伊斯兰教国家的人们在生活中就有很多禁忌,包括禁食猪肉、妇女穿戴黑纱等等。了解了这些文化差异才能更好的应用英语与这些国家的客户沟通。

3 结语

全球酒店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对酒店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酒店英语职业教育应该适应这些要求,培养出更多合格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智强.澳大利亚TAFE模式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 2011(36):90-91.

篇10

为了全面准确了解四川酒店行业的招工难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在四川省教育厅的支持下成立了“四川酒店行业招工难问题对策研究”课题组,开展了四川省酒店行业的招工现状调查。这次调查推论的总体是四川省内各级各类主要酒店。调查采用多重随机抽样方法,我们抽取了全省18个市县区的518家各级各类酒店。

二、四川酒店行业“招工难”的主要表现

大家一般认为,四川是劳动力大省,各类人力资源丰富,四川酒店行业在用工方面应该不存在问题。然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四川酒店行业确实存在招工难问题,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四川酒店的用工需求大而有效供给不足,招工难问题突出,二是四川酒店业的一线服务人员匹配度低且最难招,三是四川酒店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低且匮乏。

三、四川酒店行业招工难的主要成因

四川酒店行业招工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酒店行业的整体吸引力偏低、酒店行业的整体培训水平不高、酒店院校的办学不力是最为重要的三方面原因。

(一)部分酒店发展粗放、员工收入相对偏低而致四川酒店行业吸引力不高

如上所述,四川酒店行业整体上因用工需求大、有效供给不足而呈现招工难局面。但是,我们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发现,仍有91家酒店认为员工招聘难度较小。这些酒店,或者是国际知名的现代化集团酒店,或者是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旅游业比较发达区域且收入较高的酒店。我们认为,部分酒店发展方式粗放、薪酬水平偏低,激励机制不健全、发展空间较狭窄,是四川酒店行业整体吸引力不高的两大因素。

部分酒店发展方式粗放、薪酬水平偏低。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戴斌认为,国内酒店在管理方式、营销手段和服务方面均需创新,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酒店激励机制不健全、发展空间较狭窄。中国酒店业留不住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等高学历员工,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低,首要问题在于酒店存在的人岗不符、酒店缺乏人力资源规划,没有做好员工需求预测,大多比较盲目地分配大学生到各基层岗位,导致大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展开工作。酒店业管理缺乏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普遍存在重酒店利益而轻员工个人利益现象。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往往全神贯注于如何提高营业收入,完成上级给予的任务,忽视了对下属员工的培养;重视组织的发展,轻视了下属员工的个人发展;重视对下属员工的管理,轻视了对下属员工的开发;重视员工对组织的贡献,轻视了对员工个人的需求。个别酒店还存在着严重的单方面的权力观念和恩赐观念,舍不得投入、害怕下属成长起来对自己有威胁、花力气培训下属后害怕其飞走。

通过我们的调查反馈,有56家酒店不存在招工难问题,虽然这些宾馆反馈的信息不一定完全真实,但是分析可见其所属地区旅游业发展旺盛,经济比较发达,员工收入相对较高,这是他们用工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的主要原因。相反,反馈招工难的酒店,基本上都是属于四川省内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区位比较不占优、旅游业欠发达地区的酒店。这些酒店的级别较低,大多采用粗放型经营方式,盈利状况不太理想。因此,这些酒店员工的收入相对低,呈现招工难局面。

(二)基地欠缺、观念落伍而致四川酒店行业人才培训严重滞后

四川省的酒店人力资源培训市场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培训机构比较少且不够专业、培训机制不健全;政府缺乏对于酒店人力资源培训机构的统一规划布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在实际操作中,酒店的培训理念和培训方法简单,培训手段和培训模式相对落后,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符合酒店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层次低;培训网络体系不健全,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不系统;培训制度与机制不完善,员工的培训积极性不高;基础工作薄弱,培训工作缺乏科学的评价与标准。

酒店用人观念陈旧,未能正确处理用人和育人的有机关系。酒店只关注自身利润和发展,却较少想到如何培养和造就员工。课题组在做酒店访谈时得知,很多酒店员工包括酒店高层管理者都提到,现在很多酒店的员工没经过专业培训就直接进入酒店岗位,缺乏对工作的认识。日常工作常常使员工感到单调、乏味,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限制,抱怨率高。培训方式单一,最常见的就是岗位技能培训,而培训的考核又常常是走过场、以应付为主,员工对此产生厌烦情绪、不配合,因而培训的目的就达不到。

政府的统筹力度不够,标准化的培训基地建设滞后。地方政府一般都注重把有限的力量投入到当地农村农民工的转移培训上,如建立失地农民培训机构、下拨失地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券等,而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投入则明显捉襟见肘。

(三)招生偏少、办学不力而致四川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严重不足

2015年四川省招生办公室印制的《招生考试报》显示,在四川省内布局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招生院校只有6所,招生指标只有2000余人。这种对于川内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指标布局与招生院校布局与四川省酒店行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巨大需求相比,略显欠妥、不科学。 同时,招收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基本上都是新兴的独立学院,办学经验相对欠缺,办学水平有待提高,这种办学不力的现状也是导致四川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足的重要原因。

现有办学不力最基本的问题是高校如何处理基于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基础上的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校企合作不紧密,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与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与国际酒店管理教育相脱节,教学方法和手段无法与国际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相接轨;人才培养制度缺乏弹性和灵活性,过分强调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标准化和制度化,依然实行学年制,必须按国家教育部或学校的统一安排进行三年的理论学习,修完所有的学分,第四学年才能去酒店去实习,这样就影响了酒店管理专业所需求的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我国酒店专业人才的就业状况来看,不管你是多么高级的人才,在酒店都要从服务员做起,经过3~5 年锻炼提升为管理人员。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对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规模还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四、四川酒店行业招工难的对策与建议

我们建议,针对发展模式粗放、培训基地欠缺、本科专业培养缺位的客观原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解决四川酒店行业的招工难问题。

(一)适度外包、提升酒店水平,增强四川酒店行业的吸引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我国的酒店企业应该从当前的发展困境寻找解决方法,提高服务质量,从粗放的发展转变到高效能的发展。借鉴国内外酒店行业的发展经验,应用虚拟管理理论,适度外包业务、减少用工需求是四川酒店业转型发展、不断增强自身吸引力的有效举措。

酒店业务外包是指酒店通过签订正式的契约,将非核心业务交由外部组织或者个人来经营管理,以达到优势互补,最终培育和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的经营战略。酒店不仅可以外包餐饮、客房、歌舞厅和商场,还可以外包人事、财务、信息管理、保安、工程维修、商务中心等行政部业务。一般而言,酒店不会外包的业务包括:员工激励和留住人才等关系酒店战略实现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业务流程中的薪酬管理,酒店通常对此拥有完全的决断权和控制权;对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控制、监督以及与员工关系协调。在发展的基础上,酒店业应该合理提高劳动报酬、激励员工,以此增强行业吸引力。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看,生理和安全需要是员工最低层次的需要,要留住员工的人,更要留住他们的心,首要的是增加薪酬待遇。在适度降低酒店运营成本的基础上,合理提高员工报酬,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对于酒店创造更多的效益是必要的选择之一。

(二)适时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增加四川酒店行业一线服务员工的匹配度

四川省旅游局、四川省人力资源保障厅、四川省劳动保障厅应该加强四川酒店行业培训基地与制度建设。酒店行业应该借鉴国际国内同行发展经验,根据行业发展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适时培训酒店员工。这是不断提高一线员工的综合技能与匹配度的必要举措。

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关于酒店劳动力培训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依托高等院校统筹建立若干酒店人力资源培训基地。政府可以为培训基地给予一定补贴与优惠政策,促使它们升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保障培训效果,通过对酒店劳动力提供职业指导、培训和见习,使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全面提高。酒店可以加强管理培训生培训,每年有计划地从应届毕业生和年轻应聘者中选择挑选合适的人才,提供预备管理岗位,如“见习主管”、“经理助理”等,并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从而使其具备该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经过1-2年后,“酒店管理培训生”就可以正式晋升为管理者。

篇11

1.1各院校实训场地容量有限

目前,成都市已经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各类服务技能实训室的建设,但由于专业招生人数或资金投入的限制,通常能开展的实训项目非常有限,主要限于某几项服务技能操作的实训。

1.2各院校资金投入有限

高职高专院校都试图模拟酒店真实的工作环境,以便能较好地进行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就业后能更快融入真实就职的酒店环境。酒店环境的营造,需要投入的金额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虽然国内院校中已有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先例,能通过国家示范专业建设项目从各级政府、学校获得934万元的投入[1],但成都的非旅游酒店专业院校少有能够为某一专业投入数百万资金用于实训基地建设的。由于投入资金有限,现有院校很难开展酒店管理专业的各种技能和能力的全面实训。

1.3校内实训基地受各院校选址限制

校内实训基地受学校校区地理位置限制,很难保证生产型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营。酒店的地理位置是决定客源和经营成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成都现有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区多分布在市郊、区县,有些院校所在位置甚至处于离县城、主要商务区、居民区较远的街区,若在校内建设生产型实训基地的酒店,很难吸引真正的顾客,也难以保证正常运营,不能给学生创造真实的营运场所环境,而且还会增加学校建设的负担。

2创建地区性综合实训基地的可能性

2.1同一片区的不同学校可以利用共同的实训基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成都市高职高专院校分布具有片区性,同一片区的不同学校可以利用共同的实训基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表1为成都市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方向)的高职高专院校或酒店类的独立学院的地区分布表。从表1可以发现,成都市通常有两三所院校在同一大区域,这为开设地区性综合实训基地创造了可能性。

2.2高端酒店项目的规划建设为酒店管理专业地区性综合实训基地的形成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根据各项规划,成都各区县都有1所以上五星级或高端酒店规划项目,这为分布在各区县的院校开展真实酒店实训提供了可能性。一方面,各郊县的高端酒店由于缺乏充足的客源,接待设施利用不充分,完全可以利用闲置接待设施作为学生实践教学资源,酒店的职业经理人也有富裕的时间为学生进行经营管理类的教学指导。另一方面,各郊县的高端酒店由于当地居民缺乏专业训练,很难招聘到高素质的员工来提供服务,因此,经过专业培训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成为酒店招聘员工的不二选择,同时酒店也为学生兼职提供了机会。

3酒店管理专业地区性综合实训基地的运营管理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必须使用生产经营型实训场地,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训练情景,同时它应该是一个综合性酒店,可以进行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几大基本部门的服务与经营管理实训。结合高职高专院校自身办学的特色,笔者认为在成都建立地区性综合实训基地的运营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它们各自具有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3.1自建经营型酒店进行实训教学

在旅游酒店类专业院校修建经营型酒店,周边院校利用该校酒店的教学资源进行实训教学。这种模式以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四川烹专)为代表。该校有1所四星级标准的酒店———龙庭大酒店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该酒店由学校出地、企业出资修建,酒店部分日常基层服务岗位工作可由学生按实践教学计划分批次进行顶岗承担。酒店内可以进行的实训项目涉及前厅、客房、餐饮、会议、康乐等相关服务技能和管理能力。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是:第一,实训基地在院校内,便于学生的实训,更好地保证学生实训教学环节的正常进行,维持教学秩序与安全;第二,服务技能和管理能力实训的师资既有专业实训教师,又有酒店员工进行以老带新,教学经验更丰富。这种模式的缺点主要是:由于酒店岗位有限,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较多,每个学生分到的实训时间有限,很难让学生全面体验到酒店真实营运的各种状况。适用条件:这种模式更适用于专业的旅游酒店专业院校,酒店管理相关专业学生多,校内实训基地使用率高,主要的酒店岗位都有学生从事相应工作,例如四川烹专酒店管理系除了有酒店管理专业以外,还有餐饮管理与服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酒店管理系以外的系部还设有烹饪工艺与营养、厨政管理、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不同岗位的学生顶岗,能够保证校内酒店各部门营运的正常运转。

3.2校企合作进行实训教学

学校通过与附近酒店开展合作,进行酒店服务与管理的相关实训项目教学。学校与酒店的合作项目应该是全方位的,一方面学校派专业老师带队,带领学生到酒店进行短期的各种服务岗位实训,另一方面由酒店方派职业经理人为学生进行经营管理相关课程的教学,同时酒店可以合理安排部分学生在酒店业务旺季时担任兼职工作。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有:第一,酒店是真实正常运营的企业,学生可以真正体验到酒店的工作环境,兼职或顶岗实训的学生可以在工作中培养问题处理的能力;第二,学校只有少量的资金投入,即可使用高端酒店的实训环境;第三,酒店的职业经理人能够以真实营运的酒店经营管理经验为例,为学生进行经营管理类课程教学;第四,酒店能优先接触学生,并甄选聘用到高素质学生作为酒店员工。这种模式的缺点主要有:第一,酒店不受学校直接管理,必须通过相应的机制,确保学生在酒店得到充足的培训与理想的实习效果;第二,酒店的职业经理人必须经过专门的学习,才能成为合格的培训师;第三,酒店在业务旺季不能很好接待学生的实训任务。适用条件: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非旅游酒店专业院校,此类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少,校内实训条件不理想,将学校原计划用于校内实训设施建设的经费,作为培训费支付给酒店方或酒店职业经理人,取得的培训效果更为理想。如果该区域有几所学校都将该酒店作为实训基地,甚至还可由当地政府或相关教育部门牵头,在酒店内专门设立实训生培训部门,有专门的负责人对所有学生按标准程序进行培养,学生实训效果应该更为理想,从而提高该地区酒店服务行业整体水平。第二种模式是成都绝大部分非旅游酒店类高职高专院校选择的理想模式,在酒店的实训课程的开发应该由酒店与学校共同进行,实训大纲、教学计划、考核标准等都应该由双方共同商讨确定,以便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

篇12

1.1整合专业课程,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涉及面较广,涉及餐饮服务与管理等管理类课程,又有酒店财务等经济类课程,还有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营养学课程。如何将这些门类不同的课程进行有效整合,进而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树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专业教学理念,对当前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改革,形成了以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酒店管理专业市场定位必须准确,高职要锁定岗位所需,整合专业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高校要在第一时间把握国家课程政策变化趋势,根据最新要求和资源来调整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各高校应根据各自办学定位来开设相关课程。酒店管理专业综合性非常强,其涉及面广,包含历史发展、名人故事、语言习俗、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从专业内涵而言,酒店管理是在与顾客打交道,有些人认为酒店行业与销售行业类似。但对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其对入行人员各种知识有着较高要求,酒店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高,熟悉各方面知识。

1.2拓宽课程门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酒店管理专业的价值绝不只是培养懂技术的“酒店员工”,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部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在专业建设时,只注重培养学生的酒店管理专业技能,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避免这一弊端,在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时,高职要努力寻找落脚点,设法寻求发展突破点,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理念,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发展高职学生潜能,提供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和机遇。在保证专业课程基础上,高校要大力开展必要选修课。例如,传统文化课程、哲学、文学课程等,借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树立服务意识的思想高度。各高职院校在建设酒店管理专业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不仅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专业领域知识,更要加强对学生文化底蕴的汲取力度。作为服务行业,酒店管理专业要加强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2增加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例,将社会实践纳入必修课程

2.1注重实践课程设置,突出专业实践属性

实践课程是酒店管理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小组式的探究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技能。实践课程对学生综合素养提高显而易见,高校必须增加实践课程比例,使实践类课程其成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必修课程。为增强实践类课程的实效性,高职应将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课进行分类:其一是课程内实践,课程内实践注重模拟环境的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教学。其二是固定周实践,固定周实践就是针对教学计划设定的主题,让学生自己去自由发挥,培养自己技能运用能力。其三是毕业前实习,毕业前实习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走出校园前真正体会社会工作,让其提前适应并且进行必要的总结,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从而提升其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其专业竞争力。

2.2完善顶岗实习,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要推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高校要强调人才培养继华中“练”的环节。高职院校要重点强调人才培养过程中“练”的环节,大力倡导实践教学,把“实践训练”融入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酒店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让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很多高职在专业建设时,与当地酒店集团开展了深度合作,这些校外酒店为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平台。目前顶岗实习问题很多。一方面,从酒店方面而言,其不能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相关权益“,廉价劳动力”成为顶岗实习学生的代名词,尤其是在春节期间,很多酒店将实习学生当作临时工应急。企业抱有这种心态,未能将实习生与正式员工平等对待,实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酒店安排给实习生的工作基本上是技术含量低的工种,与其他专业而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时,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但学生的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对酒店专业的实习兴趣不大,笔者针对高中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表明:72%的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只是为了完成专业学习计划,40%的学生认为顶岗实习对专业技能的提升没有实质性帮助。为此,高职须将顶岗实习不断完善,对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唯有此,才能更好地发挥顶岗实习的功效。

3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创造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

3.1打造双师型团队,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据笔者针对安徽、浙江等地几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调查表明:当前52%的教师是直接从大学本科(研究生)毕业后,直接来高职院校任教,30%的专业教师没有任何行业工作经验。高职院校要努力创造机会,使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能参与各种专业培训,让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挂职锻炼,高职应为酒店管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这样才能完善“双师型”师资。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发展兼职教师队伍,增加外聘教师的数量,聘请企业专业能手为学校指导教师,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高职院校要打造“双师”素质结构的教学团队:从个人而言,每位专任教师都是双师;从整体而言,校外师资队伍不断扩充双师队伍。唯有此,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才能有所提高。

3.2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

当前的酒店管理专业以理论教学为主,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高职学生不擅长理论学习,而酒店管理专业对实践的技能要求较强,因而高职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作为专业知识的培育基地,高职要建立模拟实践工作室或者模拟实验基地,让学生都能在课外有效地接触专业。学生在这里能够进行模拟实践,参与小组研究型交流。例如,小组进行模拟旅行,有人扮演酒店管理者,也有人扮演顾客,设置一些状况来考验酒店管理者的紧急状况处理能力,之后全小组成员来共同探讨在这个模拟中,处理问题过程中的亮点与还需要改进的方面,并进行总结,在下次模拟中多加注意、改善、进步。

篇13

作为酒店管理的关键工作内容,酒店内部营销对于酒店整体市场营销中作用不容小觑,但实践中,酒店内部营销的意义与价值没有得到高度重视,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酒店管理理念也要及时更新,强化内部营销观念,立足酒店实际,构建科学完善的酒店管理内部营销体系。

一、酒店内部营销的定义

内部营销就是将自身员工视为消费者,取悦员工的一门哲学。具体到酒店管理,其中所涉及的内部营销就是针对全部与客户存在接触机会的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行性训练,并制定完善的激励措施,以刺激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外部客户满意度的进一步提升。此处所谈及的酒店管理内部营销所涉及的对象,并非单纯局限于从事具体营销业务的员工,而是涉及酒店全体工作人员,从这一层面来讲,酒店内部营销倡导的是全体工作人员树立营销意识,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只有员工真正喜欢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同时对酒店具有强烈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自身工作中去,提升服务水平。因此,在酒店管理过程中,要将员工视为客户,像对待客户一样对待员工,注重员工实际需求的满足,完善福利待遇,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促进员工树立起对酒店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外部客户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二、酒店管理中内部营销的意义

一方面,酒店员工是酒店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的是以客房与餐饮作为主要服务产品,客户在消费过程中,不但可以感受到酒店的环境、氛围、布局及设施,而且可以直接感受到员工的态度、表情、言谈以及素质。所以,酒店员工,特别是前台、客房服务以及餐饮部服务员已经是酒店产品重要部分。另一方面,酒店员工具有服务者与营销者双重身份。酒店员工在接触客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开展酒店营销的过程,特别是前台以及餐饮服务员等,在本职工作之外,可以凭借自身良好的服务态度以及优质的服务水平完成产品推销,做好酒店的宣传工作。

三、酒店管理中内部营销的应用对策

开展酒店内部营销管理的首要任务与基本条件就是酒店工作人员从上到下树立服务内部客户的观念。服务内部客户与酒店常规管理中所关注的外部客户满意度之间并不冲突,完善内部客户服务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提升外部客户满意度。结合现阶段我国酒店行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构建科学完善的内部营销体系对于酒店市场竞争优势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建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科学完善的酒店内部营销体系。

1.严格把控招聘环节关

酒店实施内部营销的关键就是提升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但要对员工外部形象予以把握,同时还要注重诸如价值观、成熟度以及服务意识等员工内在素质。实践中大部分酒店在内部营销管理中都是把员工外表形象作为招聘最主要标准,这是极为狭隘的,年轻貌美与服务质量并不是直接挂钩的,对于酒店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员工的服务观念、服务意识要比年轻貌美重要的多。酒店管理中内部营销首先要从人员招聘环节着手,真正意识到员工素质对于酒店发展的重要性。在此美国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在美国,身穿燕尾服的男服务生已经形成酒店的一大特色,其端正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以及高超的服务技术都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进步,我国酒店内部营销中对于员工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些酒店尝试价聘请下岗女员工,其和蔼的服务态度、细腻的心思以及动作的灵巧性,都让客户感到十分满意,这是简单的年轻貌美所不能比拟的。

2.组织专业培训活动

酒店针对内部员工组织培训活动,第一步,就是明确培训需求,针对员工开展全面调查,明确员工知识结构、工作能力与酒店工作对员工知识与能力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明确培训目标,确保培训目标与酒店发展目标保持一致;第二步,制定针对性、科学完善的培训方案。以前一步调查分析结果为依据,制定科学培训方案,由培训项目实际的负责服务来主抓培训方案。例如,新员工入职培训、外语、安全、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培训,由培训部负责,员工操作技能以及岗位职责等方面的培训,由对应的业务部门负责;第三步,注意把握员工培训的层次性。酒店内部营销员工培训并非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的事,而且酒店全体人员,即从基层员工到中高层管理者都要参与和重视的,不论层级高低、不论年龄大小。从等级上,分初级、中级以及高级;从管理层次上,分基层、中层以及高层;此外,还要根据具体的层次与等级实施对应的培训计划。

3.制定并实施激励措施

激励与认同激励是酒店管理实践中应用较多的两种措施,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酒店内部营销要顺应时代潮流,以人为本,结合员工实际特点,采取科学激励措施。一方面,采用倒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将客户置于最上层,一线员工为第二层,中层管理者为第三层,酒店决策者为最底层,同时充分授权,这样,不论是从组织结构上,还是管理模式上,酒店全体员工都对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员工结合实际服务内容自主解决问题,管理层给予完成客户服务使命的员工予以支持和鼓励。另一方面,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标准,构建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系统是实施员工有效奖励的基础和保障,同时要确保考核系统的公平性、时效性以及公开性。将对员工的奖励与酒店形象与发展策略结合起来,制定并实施多种奖励方式,满足员工不通过心理需求,此外还要实施集体奖励机制,引导员工树立团队意识与整体观念。

4.构建顺畅的沟通机制

酒店内部营销中的沟通机制,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一线员工与二线员工之间的沟通,在以客户为本的理念之下,加强酒店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尤其是一线员工与二线员工之间的沟通,确保二线员工及时获取真正准确的客户需求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向一线员工反馈意见与指导,为一线员工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酒店内部信息共享是构建和谐完善的酒店内部关系的关键,管理人员要准确把握员工的意见、需求以及情绪,员工也要对酒店工作充分了解,及时获取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动态信息,做好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

5.建立学习型组织

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是蕴藏于员工、公司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及企业精神的一种“软件”资源,它有鲜明的时间性,饭店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如果不注意更新、提炼、再培育、再维护,起辛苦建立起来的核心竞争优势将极有可能在新一轮的争夺战中丧失,正所谓“守业要比创业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不断的进行学习。为此,必须在饭店内建立“学习型”组织以不断地更新管理思想,使酒店员工跟上世界饭店发展的步伐。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环境愈加变化的情况下,寻求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出路,就是在企业内建立起学习型组织,以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并且提出了系统思维、超越自我、改善心志模式、建立共同目标和团队学习等。面对未来的激烈竞争,饭店要赢得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就要发挥培训的功能,致力于把饭店建成学习型企业。通过不断学习、改进和提高,使整个饭店形成一种学习意愿,一种学习文化,充满活力和保持繁荣兴旺。

四、结语

本文首先对酒店内部营销的定义进行简单介绍,阐述了积极开展酒店内部营销的意义与价值,结合现阶段实际,探讨构建科学完善的酒店管理内部营销体系的对策,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构建顺畅的沟通机制、制定并实施激励措施、组织专业培训活动和严格把控招聘环节关等几方面内容。

作者:黄兴 单位:纳德酒店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寇蕾.浅谈酒店内部营销管理模式的建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