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机房一体化建设方案

机房一体化建设方案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3: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机房一体化建设方案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机房一体化建设方案

篇1

前言

在电网正常工作的流程中,变电站都是其核心的内容,无论是在发电,配电,输电等任何一个环节,变电站都是不可缺少的。智能化的变电站不仅仅满足了电网智能化的需求,更是将电网运行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倍,但是这种效率上的提高以及智能化的普及还有待加强,所以这需要在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技术,采用高科技进行建设。目前,就中国的情况来看,智能电网的发展速度太缓慢,很多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只是对其中个别的设备进行智能化的投入,并没有全面的一体化。所以为了支持国家电网的发展,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设计工作需要被重视起来。

1 智能变电站的概念

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分为过程层(设备层)、间隔层、站控层。过程层(设备层)包含由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构成的智能设备、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完成变电站电能分配、变换、传输及其测量、控制、保护、计量、状态监测等相关功能。间隔层设备一般指继电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二次设备,实现使用一个间隔的数据并且作用于该间隔一次设备的功能,即与各种远方输入/输出、智能传感器和控制器通信。站控层包含自动化系统、站域控制、通信系统、对时系统等子系统,实现面向全站或一个以上一次设备的测量和控制的功能,完成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SCADA)、操作闭锁以及同步相量采集、电能量采集、保护信息管理等相关功能。

2 基于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设计的分析

2.1 一体化监控系统结构组成

智能变电站的一体化监控系统主要是指变电站实现全站信息数字化,能够在信息共享和通讯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变电站信息处理的统一化,能够集中地管理和监测,实现变电站的自动控制。旨在发展一个能够对变电站信息统一管理,数据自动分析,系统自动运行的智能化监控系统。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主要组成分为两个部分,也是两个重要的安全分区,分为安全A区和安全B区。安置在安全A区的监控系统主要是能够随时掌握电网运行的状态和各项参数,采集电网运行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并且实现自动化的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还必须要经过安全A区的一项特定的数据检测系统过滤掉多余和不真实的数据,然后将处理和分析的结果通过通讯设备传至共享区域。安全B区的主要作用就是采集并且处理智能变电站的安防和消防等安全信息,分析变电站的外界安全,维护变电站的运转环境,同时也将这些信息采集和分析之后的数据传至共享区域。

2.2 一体化监控系统的功能

首先是安全A区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实时监测变电站的运行状况和参数,分析变电站的运行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现变电站监测系统的安全A区所分析的数据产生异常则表明变电站的运行存在不正常的因素,需要立即安排故障排除的工作。其次是安全B区的主要功能就是维护外部环境,变电站的运行不仅仅需要变电站内部运行正常,还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安全B区的监测下,变电站的外部环境一旦出现异常,监控系统就会报警,工作人员接到警报就会立即处理异常因素,所以一体化监控系统从内而外的将整个变电站的运行状况掌控起来,方便工作人员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2.3 一体化监控系统设备配置

智能变电站的一体化监控系统主要包含了三个网络,首先是站控层网络,这层网络主要的设备就是监控主机,操作员小组,安全区通讯网关机,数据库和服务器等等。监控机主要的作用就是采集电网运行的各项数据和参数,监测电网运行的外部环境,操作员小组则是实现人和机器的高效合作,方便人能够及时的获取变电站的异常信息,及时作出事故判断,安全区通讯网关机则是保证电网系统内部的及时通讯,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数据库则是用来收录有效数据,方便后期的维护以及查询。第二层网络是间隔层网络,间隔层网络主要针对的是变电站的主体运行,间隔层网络主要的设备就是电网数据服务器,继电保护装置。而这其中又包含三种模式,即单套测控装置接单网模式!单套测控装置跨双网模式和测控双套配置模式,在配置时应根据智能变电站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过程层的主要设备包括合并单元。最后一层网络我们称之为过程层网络,这层网络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实现通信和数据的共享以及数据的整合,所以这层网络的主要设备就是数据库和智能控制机。三层网络占据着不同的地位,拥有着不同的设备,各自掌控着电网运行的重要环节,缺一不可。

3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发展前景

智能化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是数字化变电站的升级和发展。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基础上,结合智能电网的需求,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进行充实以实现变电站智能化功能。智能化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必须在智能电网的背景下进行,要满足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体现我国智能电网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特征。智能化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具有以下功能特征:紧密联结全网,支撑智能电网,高电压等级的智能化变电站满足特高压输电网架的要求,中低压智能化变电站允许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远程可视化,装备与设施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安装。从我国广大地区变电站走向智能化趋势以及国家电网对智能变电站的积极推广,智能化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市场或许会成为安防行业新的蓝海。智能化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普及也将成为视频监控市场新的增长点。

4 总结

随着国家电力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变电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一体化监控系统并不能满足目前国家电力发展的需要,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重点工程。纵观整个电力行业的一体化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不计其数,存在太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内容,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工作人员也正在积极的发现问题和改进问题,人们正在不断的努力将一体化监控系统发展的更为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体化监控系统的发展一定能够满足甚至是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并且前途一片光明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和协助。

参考文献:

[1]刘国钧,陈绍业.智能变电站的概念和组成[M].北京:高等电力工程学校,2009.

[2]谢希德.基于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的分析[N].中国电网,2012(10).

[3]陈茜,潘丽丽.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组成[N].中国电网,2012(12).

篇2

根据智能变电站试点建设工程的经验总结,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目前存在子系统繁多且独立建设,集成度低等问题,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和综合应用,不能满足调度支撑系统和大运行体系建设要求。为规范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建设,实现信息充分共享和功能应用集成的目标,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写了《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和《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本文依据以上规范要求分析了一体化监控系统体系架构、五大功能、结构,对一体化监控系统配置、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进行了重点研究。同时结合《变电站调控数据交互规范》,通过优化调控实时数据,直传设备告警信息,远程游览变电站全景,强化调控指令安全认证,实现对变电站的远程监控。

2 一体化监控系统架构

2.1 智能变电站以及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概念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按照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的基本要求,通过系统集成优化,实现全站信息的统一接入、统一存储和统一展示,实现运行监视、操作与控制、综合信息分析与智能告警、运行管理和辅助应用等功能。

2.2 自动化系统架构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由一体化监控系统和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辅助设备、时钟同步、计量等共同构成。一体化监控系统纵向贯通调度、生产等主站系统,横向联通变电站内各自动化设备,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的核心部分。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直接采集站内电网运行信息和二次设备运行状态信息,通过标准化接口与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辅助应用、计量等进行信息交互,实现变电站全景数据采集、处理、监视、控制、运行管理等。 其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2.3 一体化监控系统架构

如图2所示,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可分为安全Ⅰ区和安全Ⅱ区。

在安全Ⅰ区中,监控主机采集电网运行和设备工况等实时数据,经过分析和处理后进行统一展示,并将数据存入数据服务器。Ⅰ区数据通信网关机通过直采直送的方式实现与调度(调控)中心的实时数据传输,并提供运行数据浏览服务。通过数据规范化处理,生成标准的告警条文,经I区图形网关机直接以文本格式传送到调度(调控)中心。

在安全Ⅱ区中,综合应用服务器与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和辅助设备进行通信,采集电源、计量、消防、安防、环境监测等信息,经过分析和处理后进行可视化展示,并将数据存入数据服务器。Ⅱ区数据通信网关机、II区图形通信网关机通过防火墙从数据服务器获取Ⅱ区数据和模型等信息,与调度(调控)中心进行信息交互,提供信息查询和远程数据、图像浏览服务。

综合应用服务器通过正反向隔离装置向Ⅲ/Ⅳ区数据通信网关机信息,并由Ⅲ/Ⅳ区数据通信网关机传输给其他主站系统。

数据服务器存储变电站模型、图形和操作记录、告警信息、在线监测、故障波形等历史数据,为各类应用提供数据查询和访问服务。

计划管理终端实现调度计划、检修工作票、保护定值单的管理等功能。视频可通过综合数据网通道向视频主站传送图像信息。

3 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

3.1 功能结构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应用功能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数据采集和统一存储、数据消息总线和统一访问接口、五类应用功能。

五类应用功能包括:运行监视、操作与控制、信息综合分析与智能告警、运行管理、辅助应用。

3.2 运行监视

通过可视化技术,实现对电网运行信息、保护信息、一、二次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的运行监视和综合展示。包括运行工况监视、设备状态监测、远程浏览。

3.3 操作与控制

实现智能变电站内设备就地和远方的操作控制。包括顺序控制、无功优化控制、正常或紧急状态下的开关/刀闸操作、防误闭锁操作等。调度(调控)中心通过数据或图形通信网关机实现调度控制、远程浏览等。

3.4 信息综合分析与智能告警

通过对智能变电站各项运行数据(站内实时/非实时运行数据、辅助应用信息、各种报警及事故信号等)的综合分析处理,提供分类告警、故障简报及故障分析报告等结果信息。包含站内数据辨识、故障分析决策、智能告警。

3.5 运行管理

通过人工录入或系统交互等手段,建立完备的智能变电站设备基础信息,实现一、二次设备运行、操作、检修、维护工作的规范化。包括源端维护、权限管理、设备管理、定值管理、检修管理。

3.6 辅助应用

通过标准化接口和信息交互,实现对站内电源、安防、消防、视频、环境监测等辅助设备的监视与控制。

4 一体化监控系统结构

4.1 系统结构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由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设备,以及网络和安全防护设备组成,各层设备主要包括:

站控层设备由监控主机、数据通信网关机、图形通信网关机、数据服务器、综合应用服务器、操作员站、工程师工作站、PMU数据集中器和计划管理终端等组成。

间隔层设备由继电保护装置、测控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网络记录分析仪及稳控装置等若干个二次子系统组成。

过程层设备由合并单元、智能终端、智能组件等构成。

篇3

【关键词】中高贯通 电气自动化 一体化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加强中高职衔接,提升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利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多样化的成长,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一、中高职贯通专业的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两个层次,和规格上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中高职人才培养最终目标都是要立足于区域、行业的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需求,人才培养目标、规格都必须贴近企业生产、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但中高职处在不同的教育目标体系和层次上,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围绕中高职不同的培养目标,中高职课程体系一方面要做到高职以中职为基础,注意相互的衔接;另一方面,中职要以高职为导向,根据高职更高层次的要求对其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二、电气自动化专业中高贯通专业建设目标

上海电机学院与上海海大职校依托贯通培养平台,集聚双方资源优势,通过梳理、调整及优化原中高职各自独立的课程体系,全程实施适应岗位、能力递增,提高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使用效能,凸显上海电机学院在电气自动化领域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导作用,发挥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在校企合作和岗位能力培养方面的特色,创新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在贯通培养上全面实现“一体化”。

中高贯通专业将引领学校同类专业的发展、推进学校其它中高贯通试点专业实施,促进学校中本贯通专业的发展、为推进本市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创新,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三、电气自动化专业中高贯通人才培方案设计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及成长发展规律,彻底打破原有中高职各自独立的课程体系,去除重合、交叉内容,避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浪费,有效整合,强化课程结构的合理性、连续性、层递性和技能训练的持久性,创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征、认知规律及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课程,加强实践课程,重视人文课程,实现“知识+技能+态度”一体化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服务学生终身发展原则。从学生成长规律出发,在学生文化基础扎实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心理品质、艺术与审美能力、职业素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兴趣爱好与个人特长等几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评价。

凸现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以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加强技能培养,抓住技能训练一条线,技能训练由低到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螺旋上升、提高。

四、课程教学实施过程监督

师资融通:中高职所有教师授课不再以学校为授课单位,实现中高职教师联合授课、交叉授课,中高职教师课时互认和高职教学提前介入,加强中高职教师之间课程互听互评与企业评课机制。

教学资源一体化:中高职在专业课程大纲、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材、习题库、案例焓迪肿试赐澈稀⒈曜纪骋唬做到中高职教学资源的规范化、一体化;建立核心课程高低年级学生互助平台,由授课教师参与管理;

教学管理一体化:在贯通培养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对教学工作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两校联合成立专门的工作组织机构和成立各相关职能部门,并合作成立质量监控委员会,邀请来自合作企业的主管及校外职教专家参与,确保教学工作规范、科学、高效开展。五年制高职具有接受教育对象年龄小、可塑性大、有效教学时间长、知识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强等特点,贯通培养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教学和管理。

育人工作一体化:按照系统工程的思维方法,遵循中高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身心发展和成才规律及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科学的规划教育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建立长期、稳定、系统化的育人机制,确保育人工作全过程贯穿、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达到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的整体效果。

五、中高贯通培养关键在于一体化实施

篇4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3

一、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光进铜退、光纤到楼、光纤到户的快速推进,接入网建设已经迎来了以FTTx为主的光纤接入时代,大量接入光缆汇聚至OLT、传输、数据等不同机房,机房内的光缆成端数量不断增加,光跳纤的数量也日益增大,对光跳纤的管理及灵活调度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但受传统ODF架自身跳纤管理能力、可扩展性的限制,主要造成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管理混乱

现有进局光缆分布在各个专业机房,且都设置有ODF光配线架,多数业务都需要2个以上专业机房跳纤才能实现,机房之间光缆用量较大,走线及跳纤混乱,无法实现统一管理,不便于调度和维护。

(二)界限不清

传统的ODF架“小而全”的布局结构,模糊了建设和维护的界面,容易造成跳纤的反复缠绕,不利于灵活调度,不适合更大容量的建设。

(三)层次不清

接入层光缆和中继层光缆成端在同一ODF架内,接入层光缆的频繁施工、维护不能保障中继层光缆安全性,存在隐患。

随着接入网光纤化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以上问题会日趋严重。为此,今后在机房规划建设中应考虑安装光纤总配线架(MODF),用以汇聚海量的接入光缆,逐步解决维护、管理、安全等问题。

二、MODF简介及相关标准的建立

光缆总配线架(MainOpticalfiberDistributionFrame,简称MODF,以下均简称MODF)应用了MDF的全部使用及维护方式,具有直列和横列成端模块。直列侧连接外线光缆,横列侧连接光通信设备,可通过跳纤进行通信路由的分配连接,具备水平、垂直、前后走纤通道,便于大容量跳纤维护、管理及扩容,并可安装链路测试端口。

MODF目前尚未有国家、行业标准,主要参照YD/T778-2006《光纤配线架》、Q/CT2354-2011《中国电信光总配线架技术要求》,以及国内外光纤配线架厂家的企业标准。

三、MODF适用范围

MODF适用于接入层中心局(OLT局)及类似的中心机房,用于接入设备光缆与外线城域网主干光缆的集中成端、连接调度及监控测量,同样适用于大中型传输机房,但要分别设置接入层MODF和中继层MODF。

四、MODF分类与结构

MODF主要分为熔配一体化型和熔配分离型两大类(架高度分为2600mm、2200mm、2000mm三类)

(一)熔配一体化型MODF

熔配一体化型MODF:由连接外线光缆的直列侧和连接光通信设备的横列侧配线架组成。直列侧和横列侧可以是一体化机架或者是分离式机架。机架主要由机架顶座、底座、骨架、门(需要时)、光缆固定开剥单元、接地、直列模块和跳纤收容单元、横列模块、水平走线槽及附件等组成。

以下按照一体化机架和分离式机架分别介绍:

1.一体化机架。一体化机架的直列架与横列架为背靠背架构,双面操作,并架结构较为固定、单一。直列机架由若干个成端盘组成1个单元,采用12芯熔配一体化托盘组件。横列机架可采用12芯熔配一体化托盘或72芯跳纤框组件。直列架详见图4.1,横列架详见图4.2:

2.分离式机架。分离式机架由光缆熔纤终端架与设备侧配线架组成,两者为两个独立的光纤配线架,组合较为灵活,可以实现全正面并架结构或背靠背并架结构。直列机架由若干个成端盘组成1个单元,采用12芯熔配一体化托盘组件,横列机架可采用72芯跳纤框或12芯熔配一体化托盘组件。详见以下结构图4.3:

直列架(线路侧)横列架(设备侧)

分离式机架双面并架方案(两架正面和背靠背并架组合),详见图4.4:

分离式机架的光纤总配线架组合较为灵活,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机房容量也可以组成多架全正面或背靠背跳纤场。

(二)熔配分离型

熔配分离型MODF:由熔纤架和配纤架组成,二者配合使用。熔纤架是将所有光缆引入接地,并与尾纤接续功能集中在同一子架中的机架。机架由光缆固定、开剥、捆扎、接地等组成,两侧为熔接盘熔接区。详见图4.6:

配纤架是将所有成端功能集中在同一子架且实现光传输路由调度功能的机架。机架由外线成端区、内线成端区、尾缆固定区、跳纤区组成,各区相互独立。外线及内线均采用可翻转的跳纤单元框。详见图4.7:

熔配分离型MODF的并架方案主要以全单面操作为主,具体组合方案详见以下示意图:

方案一:1架熔纤架与4架配纤架并架示意图,详见图4.8:

配纤架(设备侧)/配纤架(线路)熔纤架配纤架(线路侧)/配纤架(设备侧)

方案二:熔纤架也可以与分离式MODF架的横列架配合使用,具体为1架熔纤架与4架分离式MODF架的横列配纤架并架方案,详见图4.9

配纤架(设备侧)/配纤架(线路)熔纤架配纤架(线路侧)/配纤架(设备侧)

以上是目前主流厂家生产的MODF的组合、并架方案。双面架的外线侧与设备侧界面分工较为清晰,但需要双面操作;全正面架可以背靠背安装或对墙安装,操作方便。在工程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管理模式、操作习惯以及外线侧和设备侧的容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机架和并架方案,建成一个扩容性好、跳纤管理清晰、使用灵活的大容量跳纤场。

五、MODF应用

(一)MODF安装场景

MODF的安装应尽量靠近OLT或其它设备机房,同时考虑出局管道、楼内竖井、槽道等物理通道的路由、容量等因素,可分为同层设置(或同机房)和不同层设置,具体设置可参照以下优先顺序选择:1.在现有电缆总配线室空间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优先选用电缆测量室设置MODF;2.在现有电缆总配线室空间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MODF设备尽量与OLT设备同机房;3.在现有OLT或传输机房空间条件都不满足的情况下,可以同层设置或不同层设置独立的MODF机房。

(二)MODF安装对机房的要求

MODF机房尽量选择一个长度足够的机房,使得MODF尽量处于一列摆放,形成一个跳纤场。如果分成两列摆放,列间跳纤只能走机房顶部走线架,不利于维护。MODF与其他设备同机房设置时,机房面积应根据机房的终期容量,综合考虑MODF、OLT、专线接入设备及电源等设备需求空间和预留空间;不同机房设置时,只需考虑MODF所需空间和预留空间,同时要考虑在线测试设备的安装位置预留。

(三)MODF与设备之间连接建议

MODF与设备之间连接时,建议选用尾缆。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可选用双头或单头(在MODF设备侧熔接盘熔接)的尾缆。详见图5.1:

六、结束语

随着MODF的推广和使用,逐步会解决现有机房光缆管理混乱、扩容难、维护难等问题。但是每一种新产品的引入都需要一定的磨合期,这就促使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如何与现有网络的融合演进和长期的部署方案,以满足未来用户的大量业务需求。

篇5

本报讯 6月22日,科士达公司一体化柜式机房暨业务战略会在北京举行。科士达现场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名为“金守护”的国内首款一体化柜式机房。并宣称将由此从单一的UPS产品供应商向整体机房解决方案供应商升级转变。

近年,UPS厂商借产品的升级换代进行转型逐渐成为一种潮流。科士达一体化机业部的廖志仇介绍说,与竞争企业一样,科士达的中小型整体机房产品,也是基于“整体机房产品化”的设计理念,在标准机柜物理空间内,整合了动力输入、智能配电、浪涌保护、环境监控、温度调节、布线管理和安全防范等功能模块,为服务器等核心IT设备营造一个高可靠的运行环境,并可根据用户业务扩展需求,实现系统的弹性部署。

业内人士认为,科士达金守护系列一体化柜式机以“价廉物美”方式入世,将可能给其他竞争对手造成压力。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机房设备应用分会副理事长沈卫东指出,由于缺乏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以及因单个项目金额偏小而导致工程承包单位实力参差不齐等综合原因,数量占国内机房市场80%以上的中小机房建设市场,长期以来处于散乱状态。而随着中小机房用户对机房建设投资回报、整体可用性、机房生命周期内一致化服务要求的提高,一个标准化、一体化、可实现系统按需配置和“边成长边投资”的可扩展整体机房解决方案,成为中小机房用户的迫切需求。

本次会上亮相的科士达“金守护“系列一体化柜式机房,针对中小型关键应用需求,采用标准机架设计安装,最大限度提高了宝贵机房内的空间利用率,且大大提高了系统间的兼容性,减少各功能模块间的单路径故障点。同时,可平滑扩展且极易更换的模块化设计,大幅度提高系统可用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和设计、组建、维护、扩容机房的风险。

据科士达整体机业部总经理廖志仇介绍,科士达将专注于走“整体机房产品化”道路,力推机房建设由“工程化”向“产品化”转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科士达在业内率先推出一体化柜式机房产品,不仅自身成功完成了由电源产品供应商向整体机房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升级转变,也标志着在机房领域内,第一次由国内企业在准确把握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率先推出了可以引领应用趋势的应用创新性产品。

篇6

1 引言

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目前传统的移动通信基站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运营商经营发展的需要,主要问题如下:

(1)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由于人工、材料和土地使用成本的增加,机房、引电及杆塔基础等基站配套在建设成本中的比例越来越高。

(2)维护成本快速增长,房屋租金、电费在运营成本占比过高,客观上给运营商整体业绩带来很大压力。

(3)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景观的美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用的基站建站资源越来越少。

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在解决手段上有所突破来解决上述问题。

2 新型一体化机柜的技术特点

2.1 新型一体化机柜结构特点

(1)新型一体化机柜是由设备柜、配电柜和电池柜组成,如图1所示:

(2)主设备与蓄电池组分开放置,可满足GSM网络和WCDMA网络的多网共站需求,增强了蓄电池后备容量及寿命。

(3)室外一体化机柜采用模块式结构,便于搬运和安装,并配有遮阳罩,增强了机柜的防晒能力,以减少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能。

(4)电源柜和设备柜放置的设备包括:BBU和传输设备(包括PON)、交直流配电单元、开关电源、防雷和监控及备用(全部采用19英寸的标准机箱模式)。

(5)目前确定的标准设备柜主要用于放置BBU、传输、动环监控、PON设备,没有考虑放置RRU和特殊尺寸的设备。原则上RRU必须上杆塔,若要在设备柜中放置RRU 和其他特殊尺寸设备,需要向新型一体化机柜厂家另提需求,对设备柜布局重新规划。

2.2 新型一体化机柜温度控制

为保证机柜内通信设备的可靠运行,同时节约能耗,机柜的温控方式有以下两种:

(1)设备机柜:采用热交换器作为散热设备的温控元件,利用内外完全隔离的风道,通过相互隔绝的热交换器芯传递热量的散热方式。

MTBF≥50000h;

在最大转速时保证内外温差:T内-T外≤10K;

设备柜的工作温度控制在45℃内,短期工作温度不高于50℃。

(2)蓄电池柜:采用TEC设备对蓄电池舱内温度进行主动制冷的一种方式,考虑室外恶劣条件应用,半导体无压缩机的制冷方式有利于提供制冷系统的可靠性。

MTBF≥50000h;

在最大转速时保证内外温差:T内-T外≤-10K;

电池工作温度控制在25℃~30℃,不高于35℃。

2.3 新型一体化机柜防盗

针对前期室外一体化节能基站防盗问题(主要是蓄电池被盗),在新型一体化机柜中加强了防盗措施,具体如下:

(1)机柜门是采用内嵌式,门缝间隙紧凑。

(2)机柜门安装天地防盗锁,预留挂锁孔,卧式蓄电池柜的柜锁隐蔽在遮阳盖板下端,遮阳盖板四周用不少于16颗异性螺丝(防盗螺丝)紧固;立式蓄电池柜内加装四根钢条,用异性螺丝紧固;保护蓄电池被盗能力。

(3)机柜外壳所使用的锁具,抗破坏性能符合GA/T 73-1994中的B级要求。

(4)机柜门内装有门禁告警器,非法侵入将发出侵入告警信号;机柜面上有警示标志,印刷了电击图案标志并配备文字“有电危险”。

(5)机柜的外部无螺丝,固定机柜的螺栓在打开机柜门后才能安装和拆卸,避免通过外部拆卸而形成偷盗。

(6)蓄电池柜内加装四根钢条保护蓄电池被盗能力,情况严重时可以将钢条与柜体焊接牢固。

2.4 新型一体化机柜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1)配置新型室外一体化机柜动力与环境监控系统纳入一体化机柜的同期建设,确保基站电源掉电、电源故障、门禁、温度、湿度、烟雾、水浸、蓄电池电压等告警信息及时上报到OMC。

(2)新型室外一体化机柜动力与环境监控系统需选19英寸标准模块,便于安装在一体化机柜内。

2.5 新型一体化机柜防水、防尘、防盐雾性能

(1)防水:室外一体化机柜符合GB 4208-1993中的IPX5防水等级要求。

(2)防尘:室外一体化机柜符合GB 4208-1993中的IP5X防尘等级要求。

(3)防盐雾:符合GB 2423.18进行交变经盐雾试验要求。

(4)防风:机柜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可承受60m/s的强风破坏。

3 新型一体化机柜社会经济效益

一体化机柜直接安装在户外,将专用机房简化为舱体,大大压缩了设备空间,并针对不同设备工作环境温度要求,采用相应的散热制冷措施,大大降低了维持环境温度的耗电量,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节能减排,降低运维成本。

一体化机柜以机柜替代机房,占地面积减少60%以上。采用热交换器、TEC制冷器等散热技术,利用设备不同环境温度要求分仓放置,独立温控,可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基站能耗节约30%以上。

(2)建站灵活,节约33%~38%的建设费用。

随着移动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移动基站密度越来越大,机房租赁和建设难,耗资耗时。一体化机柜省却了机房,占地面积小,寻址容易,楼顶、小区、街边、路旁均可建设,施工简单,建设和搬迁容易,建站成本低,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物业协调难度,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安全可靠,防盗耐用。

一体化机柜吸取了现有户外站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教训,降低高度,压缩体积,整体美观,安全实用。机房防盗性能高于业界标准三倍,采用内嵌式防盗门和声光告警,专用三点防盗锁、无外露紧固件、高强度钢板门和智能站点监控与告警三级防盗设计,户外机柜或门锁防破坏测试时间大于22分钟,远远超过业界少于5分钟标准。

4 新型一体化机柜的应用案例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环境的变化,基站工程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一是人们对于基站辐射的防范意识正在逐步增强,这不仅给新建基站的站址租赁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也造成了一定数量的已有基站由于业主投诉被逼迁;二是随着人们对网络质量和覆盖率要求的提高,需要运营商在一些地形特殊的地方建站来提升网络质量,如城市景观道路、大桥等,但这些地方没有可用空间建设基站;三是市政部门对基站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土建基站由于建设周期长、外型不美观、建站易遭居民投诉等因素报建困难。

上述这些问题已成为提升网络质量和网络覆盖率的瓶颈,造成一些区域成为覆盖弱区甚至覆盖盲区,严重影响了用户感知度。在一些典型场景下,合理使用一体化基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下面对一体化基站的典型应用场景进行举例分析:

4.1 街道站

近几期工程中,建设了很多覆盖高速和道路的街道站点。为解决道路覆盖,往往在道路旁边租赁机房为较优方案。然而一些道路两旁由于较为荒凉无机房可租或较为发达但物业困难,导致机房租赁困难。如果能使用一体化基站,则能很好地解决街道的覆盖问题。

以广州珠江两岸街道站阅江路会展中为例,对一体化室外街道站进行介绍。珠江两岸的绿道共1060公里,设有99个驿站。游览人群在欣赏珠江两岸美景的同时,可在驿站停留休息,并可享受免费上网业务。在绿道中新建基站不仅无法租赁机房,且要满足时间短、工程量小及美化等各种要求。本次广州联通共在珠江两岸新设绿道站点27个,阅江路会展中站点为其中之一。

阅江路会展中站点位于阅江路会展5-36与5-38号路灯杆之间北面绿地中,其周边360度环境照及站点分布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由上图可见,该站紧靠珠江,与周边站距较远;从网络结构和覆盖需求上看,站址选择合理。根据该站点的特性,现采用一体化室外街道站的方案解决该区域的覆盖问题(即新型一体化机柜加15米美化通信杆架设方式)。站点建设完成图如图4所示。

该站点由于采用通信杆架设总体造价较高,但相对于宏基站+通信杆架设站点仍有优势,很好地体现了一体化基站投资小、建设周期短、无需租赁机房以及建设灵活等特点。

4.2 地面站

地面站点比例较大,现选取佛山草场工业站点为例。该站点位于佛山市里水镇草场村附近,靠近武广高铁,南边有密集厂区,武广高铁附近住宅区较为密集,建设本站主要覆盖武广高铁及其两侧居民区。由于租赁难度较大,现采用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共享通信杆,设备采用一体化室外站的方案解决该区域的覆盖问题。草场工业站点周边360度环境照及站点分布情况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

草场工业站点紧靠武广高铁,距离最近的里水草场站点360米,为三家运营商共建覆盖武广高铁站点。站点建设完成图如图7所示:

4.3 楼面站

楼面站也是众多建设环境中占比例,较大的一种,可采用的方式多种多样。机房的形式可以是租赁机房、铁笼子机房、简易机房和简易雨棚等,架设也各有不同。但相较新型一体化机柜,在投资上还是多出机房投资。

以佛山盐步水产站点为例,介绍楼面站的一体化基站场景。该站点位于佛山市盐步镇联安村委附近,周围有流动人员较多的水产市场,西边有密集的城中村,房屋密集,信号较差,建设本站主要覆盖泗沥村附近住户及周边厂区、水产市场。由于业主原因,现采用一体化室外站的方案解决该区域的覆盖问题。盐步水产站点周边360度环境照及站点分布情况分别如图8和图9所示。

盐步水产站点距离最近盐步高力站点约230米,但盐步高力站点即将搬迁。站点建设完成图如图10所示:

5 结论

一体化基站特点鲜明:组网灵活,支持多种安装方式;对安装环境要求低,简单的铁笼机房甚至安装在室外都能很好地工作;配套要求低,不需要空调,这点在节能减排上有一定贡献。在实际工程中,对于一些共建共享站点的苛刻环境以及物业所提供位置的局限等场景,均能使用一体化机柜;同时,为节省工程建设成本及工期,也推荐使用一体化机柜。虽然一体化机柜在维护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在本文提到的无线场景中仍能很好地凸显其优势。

篇7

经过对国内机房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科士达于2005年成立整体机业部,力推传统机房建设模式由工程化向产品化方向发展,通过机房方案的标准化设计、规模化生产、渠道化销售、模块化施工,实现机房的标准化和低成本建设,打造全新的机房产业链模式。

2006年6月22日,科士达公司在IT应用整合趋势背景下,融合机房各系统主流技术,推出国内首款一体化柜式机房――“金守护”系列。它基于“整体机房产品化”和“机房机柜化”的设计理念,在19英寸标准机柜内,整合了动力输入、智能配电、浪涌保护、环境监控、温度调节、布线管理和安全防范、智能管理、KVM等机架式功能模块,为服务器、存储、交换机等核心IT设备营造一个高可靠的运行环境,并可根据用户业务扩展需求,实现系统的弹性部署。在管理方面,用户可灵活选配KVM模块,可以实现使用一套键盘、鼠标、显示器对机房内的服务器设备进行集中和远程模式管理,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低系统故障时间,提高数据中心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与可靠性。

以金守护一体化柜式机房为核心的机房物理平台建设方案,能有效降低传统机房建设中因专业和产品线跨度较大、经验缺乏而可能带来的机房设备运行不稳定、甚至宕机或大面积停电的可能性,同时也杜绝了出现异常状态时供货商间的相互推委。该系列产品使得小到一台机柜,大到中大型机房数据中心,从基础物理环境规划、构建、到后期的维护扩容更加容易,并可轻松的与用户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保持同步。

方案特点:

1.集成的机柜机房系统

将机房重要设备运行所需的使用环境浓缩于机柜中,所有的产品均经过集成测试。

2.灵活的配置方案

方案部署快速,具有随需定制的特性。

3.先进的热量管理

全通风设计的机柜,具有超级网孔门,可提供最高的通风面积。配置智能化温度控制风机,可全面满足要求的服务器散热要求。

4.完善的线缆管理

多种形式的线缆出入口,可满足高密度布线安装的要求。机柜内部“专用布线通道”设计让电源、数据、通讯线缆各行其道,更加安全可靠。

5.专业的配电系统

采用模块化配电系统,将市电输入分配、智能化UPS电源保护、电源分配单元容入机柜,最大限度的提供安全电源。

6.实时的环境监测

篇8

证券业IT应用存在问题

各证券经营机构已全部建立了电子化业务处理系统,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已成为支撑各项证券业务运转的关键设施。证券营业部是券商的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表现在IT投入方面,就是对营业部的IT投入占券商IT总投入的绝大部分。

但是,目前国内证券行业IT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运行环境不统一,各证券公司营业部都有不同操作平台并存的现象;软件接口和数据交换格式不统一;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交易规则、委托方式、清算方式、通信协议、数据接口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以上诸多因素带来的后果是:业务的增加、管理、统计比较困难;对软件厂家依赖性增加,要求厂家能在各种系统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厂商实施的难度增大;对于大型证券公司,新增业务的建设周期拉长;各营业部防灾以及系统实时备份与切换难度增大。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国内券商在推广集中交易应用时困难重重。为此,在证券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系统设计必须满足以下原则:前瞻性、标准化、模块化、高效性、可扩展性(伸缩性)、安全性和兼容性。艾默生网络能源的产品能满足这些需求。

量体裁衣定方案

对于证券公司来说,最关键的业务就是各种交易数据、行情数据的传输、运算和存储。交易中心的信息系统必须保证100%的可用性。此外,证券公司还要防止电压波动和突然停电造成的损害,所以证券公司在进行选型时,都把设备的稳定性作为第一原则。

上海证券交易所位于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埔东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证券大厦,其新数据机房项目涉及的机房总面积接近2000平方米,是国内的大型数据中心机房。作为国内核心的金融机构中心之一,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其对用电保障的级别也相当高。

篇9

针对IDC机房动力系统建设中面临的上述问题,作为全球领先的网络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艾默生网络能源推出了Adapt PM智能IDC动力系统――新一代一体化IT机房不间断供电及智能配电管理系统。

该系统集中了艾默生网络能源40多年来在大功率UPS生产方面的经验以及业内领先的IDC动力保障和智能供电管理技术和在动力一体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并结合IDC机房的技术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当前IDC建设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客户需求,同时融合艾默生网络能源创新的设计理念,可以满足客户在IDC建设各个阶段的需求。

Adapt PM 智能IDC动力系统集机柜式可随需扩容的UPS和配电及动力环境一体化监控系统于一体,为新一代IT机房提供了完整的机房动力和监控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客户逐步建设、随需扩容的需求和对机房供电、环境、安全等进行一体化监控管理的需要,从而保证数据中心的高性价比和高可用性。Adapt PM 智能IDC动力系统可应用于企业中型数据机房、金融和证券数据中心以及政府行业的中小型IDC中心等场所。

Adapt PM智能IDC动力系统的新技术特性

超级节能环保:与业界其他厂商的模块化UPS相比,Adapt PM 智能IDC动力系统具有更好的绿色节能特性,艾默生网络能源的数据显示,系统负载超过50%时,效率大于96%,负载为25%负载时,效率大于95%;输入功率因数≈1,输入谐波电流小于3%。

超强的带载能力:Adapt PM 智能IDC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因数为1,带超前及滞后功率因数负载时均不降额。

便于安装:上下均可进出线,无需进线柜,柜内集成UPS和智能配电。

便于维护:全正面维护,UPS、旁路、配电均可在两分钟内维修更换。

便于改造:并机系统可共用电池系统,电池组设置灵活,便于旧系统改造时利用原有电池系统,也可在单节电池故障时及时撤除电池,且不影响UPS系统运行。

便于扩容:在未来系统需要扩容时,用户可以直接将新模块插入,直接并联即可,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新增加的模块可为客户的扩容带来更多的带载量。

Adapt PM智能IDC动力系统的主要特点

UPS和电池系统都采用IT风格的Rack机架,整齐美观。

Adapt PM智能IDC动力系统内置精巧的30kVA机架式UPS,重量小于35kg,高度为3U,可在一个机架中并联5台UPS。

Adapt PM智能IDC动力系统内置可插拔维护的150kW旁路模块,并且内置输入输出配电开关和手动维修旁路。

此外,Adapt PM智能IDC动力系统还内置了智能服务器电源管理系统SPM,可检测每一路分支的开关状态、电压、电流、功率因数、谐波、用电量,并可设定两级负载电流预警。

Adapt PM智能IDC动力系统可选配安装18路空开的插拔式配电模块,并可以随时进行扩容,调整输出配电回路。

篇10

随着通信网络的持续发展,站址资源逐渐成为移动基站建设的首要难题,选址问题越发突出,不仅严重拖慢了移动基站建设的进度,而且造成建设方建站成本的大幅上升。因此,新建移动基站建站模式成为运营商重点关注的方向。

一、研究背景

在基站建设中,应综合考虑客户需求、建设场景、塔型特点、各地风压环境等因素,并根据当期的建设成本和建设周期及长期的运维成本,做到实用、经济美观、安装便利。

二、不同建设方案的分析比较

基站选址的科学性、合理性对基站的投资和运营成本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进行无线网络规划时要了解地形地貌环境、人口分布、收集网络类投诉,有现场测试资料,结合现网已有站点信息,利用软件进行模拟的同时,通过现场勘查,确定最佳的站址位置和初步建设方案。在选址时,切忌盲目追求高度,不要一味解决目标区域覆盖即可。移动通信基站的机房、塔桅、供电、配套设备是基站开通的必要条件,下面就各类情形下其不同方案进行分析。

2.1 塔桅建设方案

2.2.1确定基本风压

根据质检总局的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附表E.5 全国各城市的雪压、风压和基本气温”中查出50年一遇的标准下拟建铁塔地区的基本风压(kN/O)≤0.35,取0.35;0.40、0.45取0.45;0.50、0.55取0.55。

2.2.2确定塔型

根据无线规划、建设征地及市容美化等方面的要求,选定采用三管塔、角钢塔、单管塔或拉线塔等塔桅类型。

2.2.3确定塔高

根据无线专业天线挂高的要求,确定塔高。

2.2.4确定其他特殊要求

如铁塔需要加装Logo、小微波,或者铁塔位于山区、A类粗糙度地区及抗震设防基本烈度9度地区,尚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处理。

2.3 基础建设方案

基于建设方标准塔桅产品模块化,综合考虑土质情况(砂土、粉土、黏性土等)、铁塔塔型(铁塔形式、塔高、风压)、基础形式(人工挖孔桩、机械钻孔桩、筏板基础等)、水位等因素,同时考虑城市绿化带、农村开阔地等施工环境因素,来确定基础施工方案。

2.4 机房建设方案

基站机房类型分为土建机房、彩钢板房、一体化(集装箱)机房、室外型一体化机柜、租赁机房、框架机房。不具备自建机房条件,但有可利用建筑物房屋的,可采用租赁机房的技术方案,租赁时应尽量选择屋内空间规整的房间作为机房。

2.5机房配套建设方案

机房配套主要包含机房空调和基站消防监控系统。

2.5.1空调配置

基站室内温度范围为室温≤30℃(在此温度范围内空调不工作),湿度范围为20%~85%;夏季空调室内降温启动温度为30℃,室温降至26℃时停止工作。

2.6.2消防配置

基站消防由无源型脉冲超细干粉自动灭火系统和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相结合的方式组成。

无源型自动超细干粉缁鹌髂芘缟涞浇涣髋涞缦洌ū芾灼鳎、开关电源、主设备、蓄电池等设备。每具干粉灭火器保护面积为3m2。

2.6.3监控配置

基站现场监控单元的数据采集设备,可采集环境量(温度、湿度、烟感、红外、水浸、防雷模块工作状态、交流缺相/过压/欠压等参数)、电量参数(三相电压/电流、蓄电池组总电压/电流等),采集设备采集到的所有监控数据通过4G网络(监控单元配置4G模块,配置一张4G SIM卡)传到监控中心。

基站监控设备配置如表1所示:

三、结语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量不断增多,体现在对移动通信信号覆盖范围要求上。但选址问题越发突出,使移动基站建设越发受限,建设进展缓慢。本文通过新建移动通信基站案例,分析移动基站建设方案,从土建与铁塔、主设备、配套设备、等多个方面对基站建设成本、实用性、经济性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使得移动通信基站采用最优化的建设方案。

篇11

在传统的数据机房制冷系统条件下,机柜热密度一般在每机柜2到3千瓦,很多机房的机柜只能放几个服务器,以此来降低单个机柜的热负荷,从而造成了机柜的低利用率。中兴新公司在本次展会亮相的一体化冷却机柜――高密度散热解决方案,即利用“液冷门”的辅助散热方案,可以使单个机柜支持每机柜20到25千瓦的高热密度。该方案通过液冷、智能化热环境控制。节省电费;智能化调节,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再投资成本;实现高密度配置,节省空间。

本届展会,中兴新还推出其户外动环一体化解决方案,旨在解决传统的各类移动基站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目前,传统基站缺乏一体化解决方案,设备整合难度大,建设时间长;远程监测和智能控制缺失导致运维难度大,成本增加;缺乏电力多元化配置,能耗高且设备寿命缩减,增加了设备的二次投资。中兴新解决方案不仅能一体化配置降低设计成本和采购成本,同时可以降低运营成本。

篇12

其次,高热密度发热问题严峻。数据中心复杂度的提升、刀片服务器和虚拟化应用的普及,导致了单个机架或机架局部单位面积发热量的急剧上升,机房的高热密度问题因此越来越普遍和突出,面对这种高热密度问题,传统的制冷方式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三,管理难度增加。机房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就基础设施层面而言,其动力和环境调节系统涵盖了更加多样化的设备,这些设备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机房可靠性的发挥有赖于整个系统的协调一致,因此,对机房系统的管理越来越重要,而难度也越来越大。

最后,能源消耗严重。数据中心建设的加速,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能源消耗量的急剧攀升。有关调查显示,在过去5年当中,数据中心能耗增加了一倍,大中型企业数据中心的能耗已经占到IT 总开销的40%左右。能耗的增加使数据中心建设成本增长,影响着企业业务的开展。

作为行业领先的网络能源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艾默生网络能源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融合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推出了“AGDC动态数据中心网络能源解决方案”,以高可靠性的供电系统、高效的制冷系统、完善的管理系统和先进的节能理念,解决新一代数据中心所面临的以上四大难题。

高可靠的供电系统。艾默生网络能源AGDC动态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通过合理的输入配电设计、不同等级的UPS供电系统结构和方案、先进的输出配电系统等保证了极先进的可靠性。在输入配电方面,艾默生网络能源AGDC提供了高可靠性的设计,能够保证各级配电开关的选择性配合,又具有合理的规划;在输出配电方面,艾默生网络能源AGDC提供了新一代终端配电――服务器电源管理系统SPM(Server Power Management),能够为用户关键的负载提供极先进可靠的配电。

高效的制冷系统。艾默生网络能源AGDC提供从高通孔率的服务器机柜、高能效的机房专用空调到高热密度空调系统等全方位的制冷解决方案。其服务器机柜通孔率在80%以上,能够满足机柜自身的散热需求。艾默生网络能源能够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提供不同送风方式的解决方案。针对每平米发热量超过5kW的高热密度机房,艾默生网络能源推出了超高密度解决方案,高效节能,并具有灵活扩容的特性,不仅解决了高热密度问题,也节省了珍贵的机房空间。

完善的管理系统。艾默生网络能源AGDC采用的服务器电源管理系统,具有安全管理和运营成本管理双重功能。该系统将配电系统完全纳入到机房监控系统,使用户对机房配电系统运行状况一目了然,也便于用户及早发现安全隐患,有效规避风险。SPM还能够实时侦测每个台服务器机架的运营成本,精确计算及测量每一个服务器机柜、每一路开关的用电功率和用电量。

先进的节能理念。AGDC动态数据中心网络能源解决方案,在UPS、供配电系统、制冷系统、监控系统、管理系统等所有环节注重了节能的设计。尤其重要的是,艾默生网络能源认为,节能不仅仅是电源节能,而是整个数据中心各系统的协调一致。其提出的“能效逻辑”概念为业界提供了一种分析数据中心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成为AGDC数据中心的核心理念。

从机房动力解决方案,到动力一体化解决方案,到网络能源一体化柔性解决方案,再到AGDC动态数据中心网络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变化的是技术,是技术的不断创新,是对数据中心面临挑战的深刻认识,是对绿色实践的不断推进,而不变的是艾默生网络能源以客户为本的信念,以及其“关键业务全保障TM”的核心理念。

篇13

中达电通总经理游文人为到场媒体代表介绍了台达集团整体情况,指出:台达集团成立逾40年,产品覆盖了重工业、轻工业、发电、照明、市政、汽车等多个领域,可为客户提供全系列产品的解决方案。多年来,台达以“环保 节能 爱地球”为企业经营使命,孜孜不倦地做了大量节能减排的工作。其中,台达关键基础架构(MCIS)事业部,聚焦在效能与电源管理核心技术,开发系列的数据中心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与电源管理产品,确保企业关键性营运操作的持续性与最佳化成本效益,支持企业在竞争的商业环境中,不断地提升竞争优势。而今天会的主角——台达InfraSutie灵动小机房,是台达MCIS事业部又一全新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必将成为深受用户欢迎的新一代机房方案。

来自中达电通MCIS产品处高级产品经理李南,结合自己在数据机房行业多年的经验,与到场媒体分享了台达InfraSutie灵动小机房诞生的原因、产品特性、以及在诸多行业已获得的成功应用案例。李南指出,过去,数据机房厂商常将客户目标集中在大型数据中心用户,而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诸如银行分部、证券营业部、高校电教室、煤炭监控等行业的迅速扩张,急需快速建设大量面积在50㎡以下、地点分散的小型机房。传统机房复杂的前期规划、漫长的建设周期,已经无法满足此类用户的需求。

台达InfraSutie灵动小机房,因应此类需求,顺势而生。它将供配电及监控一体化系统、机柜系统、制冷系统三大核心整合一体;灵活易搭建、智能易管理,为小型数据机房用户提供了高性价比、高可用性的完美机房解决方案。考虑到行业用户搭建机房需要尽可能的“傻瓜化”,台达InfraSutie灵动小机房的施工,客户只需提供电源线与数据线,即可快速安装、运行,是目前柜式机房市场上最方便的解决方案。而针对金融、零售等行业用户不断增加的扩容需求,台达InfraSutie灵动小机房采用系统模块化设计,支持容量从5KVA起的随需配置。而它提供的电源管理、用户管理、环境监控三大软件功能,也可帮助以上诸多行业用户实现可靠监控、智能管理的需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