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3: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篇1

一、引言

随着传统文科向现代文科的转变,高校愈来愈重视文科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也犹如雨后春笋之势。高校文科实验室是指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的专业实验室,是高校文科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是进行学科研究和培养科研队伍的重要基地,也是研究成果的孵化器和推广源。由于人文社会学科自身的特点,文科实验大多是以模拟的方式进行,这就决定了文科实验室大多是应用计算机系统对现实社会活动进行模拟,因此实验设备和实验软件是高校文科实验室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大学制度创立以来,我国高校文科教育模式大多都是以单一的课堂教授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唯一主角,实验教学多集中于以理工学科为主的专业。但随着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原来的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这也对高校的文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和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实践、重个性的应用型人才成为我国高校文科教育的目标。实践证明,实验和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高校文科专业的实验教学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

当前,我国高校的文科实验室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理论指导和经验不足,与理工科实验室相比,文科实验室在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导致使用和管理效率低下。然而,实验室担负着教学和科研服务两大职能,实验室建设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强弱。如何提高文科实验教学对于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如何深化文科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和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是目前高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一)对文科实验室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传统文科教育造成的冲击,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文科实验室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巨大正向牵引作用,并且从诸多方面保障了文科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政策、待遇方面也逐步得到改善,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技术成果也不断涌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理工基础和多学科的融合、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进一步加强,并已成为新的文科实验教学理念被运用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学实践中。

(二)实验教学手段日趋多样化。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文科实验室也需要师生共同动手开发、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实验环境。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该校文科实验室已经覆盖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物流、会计、管理等多个学科门类,借助于实验室的先进设备、互联网技术和专业实验软件,可以逼真、灵活、完整地模拟现实环境的各种具体业务操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现阶段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部门对文科实验室建设存在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从思想理念上看,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长期以来文理学科泾渭分明的格局的影响,文科类教学、科研与现代化技术相脱离,高校管理者逐渐形成了“文科不需要实验室”的观念,通常认为实验室是理工科的实验室,实验室建设是理工科的实验室建设。而文科实验室建设通常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没有将其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作好长远规划。实验室建设处于一种自发分散的初始状况,实验建设和实验教学不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弱化,极大地限制了文科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步伐。

(二)文科实验室建设思路亟待明确。

由于文科实验室起步较晚,目前仍然没有一套现成的建设框架供我们选择,各个高校对此也大多处于摸索阶段,由此导致我们对文科实验室的建设思路并不明确。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仍然延续传统的单纯教学性的特点,没有明确包括现行的基础教学,专业教学和科研的融合发展,并构建成学科的“大平台”,从而形成规模。实验教学很少有独立的教学体系,学时与内容的开设随意性也较大,没有真正发挥文科实验教学的真正效果。

(三)文科实验室教学管理体制滞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在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忽视对实验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有些实验项目连最基本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等文件的建立都不齐全,造成实验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环节严重脱节,从而无法保证实验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文科实验缺乏一套系统的教学考核标准。实验教学的考核标准既是对教师指导实验教学的约束,又是对学生完成各实验项目的约束。该标准是导致实验项目顺利、有效开展的关键。

在师资方面,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配置存在许多问题,如工作人员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实验教学指导队伍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学术梯队;在现有实验室人员的培养提高上,缺少统一的长远规划和明确的培训制度;在职称评定和待遇方面,实验室工作人员与其他教师也存在巨大差距,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缺乏积极性。这些都直接影响实验室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对文科实验室建设的有益探索及实践

虽然文科实验室限于资金、人才与评估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其建设及管理现状还没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需求,但仍然有一些高校在此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本文以河北金融学院金融实验室建设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文科实验室在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构想和实践。

(一)系统规划文科实验室建设项目。

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应结合学校的总体建设规划和学科发展的建设目标,将实验室建设纳入学校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建设计划之中,通过分层式建设模式进行项目系统的规划来优化各种实验室资源配置、统一协调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近几年来,河北金融学院共投资1300余万元,用于金融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学院以实验设备建设为基础,不断加大实验教材体系的建设力度,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将实验室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并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注重效益,通过持续开展实验队伍培训、制定合理的计算实验教学工作量的方法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文科实验室建设需要得到学校和相关上级部门的人才和资金支持。

真正发挥文科实验室在学校综合发展中的效用,必须有建立综合性大学应用文科实验室的观念,把文科实验室作为专业文科实验室来建设,合理布局文科实验室的发展,确立其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经费上予以积极的扶持、引导,在人事政策上要合理倾斜,同时保证文科实验室的稳定、持续发展。作为一所金融学科为主的高校,河北金融学院五年来为金融实验室投入设备购置经费1273万元,经费来源为大多为省教育厅财政拨款和学院自筹,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实验课指导教师的培养与选拔。多年的金融实验教学经验证明,一支过硬的实验教学指导教师队伍,是把实验教学推向较高层次并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现有的实验指导教师,多数是“双师型”教师,他们中一半以上获得硕士以上学位,并有在各类金融机构从业的经验。我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抓好现有实验人员的继续教育,为他们创造条件,通过必要的对口业务培训(如参加学习班,校内外进修、在职攻读学位),组织校际考察,开展专项研究和老教师“传、帮、带”等措施提高实验技术队伍整体素质;二是通过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度等调动全体实验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在用人制度上建立含有激励和竞争机制的全员聘任制,把合适人员挑选到实验技术队伍中来;四是聘请勤工助学的优秀学生兼任实验室工作;五是面向社会引进高层次人才。结合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工作,有选择地引进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教授级实验技术骨干,在安家费、科研启动费、住房补贴等条件参照学科带头人的标准,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三)实验教学与科研和社会应用实践紧密结合。

文科实验室应通过各种渠道深入社会、收集数据、了解社会实践需求,并根据社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真正实现教学科研与社会应用实践的互动发展。金融实验室注重发挥实验教学中心与科研和社会应用实践紧密结合,创立了“微笑模式”(图1)。“微笑模式”即学校和金融企业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使双方互惠互利、相互提升的一种模式。

图1微笑模式

1.学校和金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如与中国工商银行保定分行、沧州市商业银行、河北证券公司北京营业部、财达证券公司保定营业部、航空证券公司保定营业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保定分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进行广泛合作,利用金融实验室在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同时,实验教师可以定期到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更新实验项目。

2.通过合作,实现学生实训“零距离”和实验设备共享。

实验教学项目和金融机构员工培训都是在金融实验中心完成的。学生和员工共用同一个实验资源,这不但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而且实现了学生实训“零距离”。由于实验项目的设计主要来源于金融企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从感性上将专业知识直接运用于模拟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金融实验室还承担了向沧州市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保定分行等商业银行提供员工订单式培养的任务。

3.充分发挥金融实验室的科研平台作用。

实验室为学生、教师从事创业研究、科研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效果显著,成绩突出。近5年来,受过实训的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30多项;学校教师利用中心平台承担科研项目8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42项;承担教研教改立项课题60多项;公开796篇。

(四)贯彻实施灵活的激励竞争机制。

各级领导要转变观念,真正理解实验室在高校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在评定职称、评优奖励、业务进修等方面给予重视,要吸收高水平、高技术人才到实验室工作。要打破理论教学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的界限,主讲教师要带头参与实验教学,这不仅是指导实验所必需的,而且是了解教学情况的手段。同时,为落实实验效果,除严格要求、精心组织以外,要适当加大实验成绩计入课程总分的比重。考核时要重视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的考核,确保学生掌握该技能。

同时,应该加强和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制定合适的实验室人员工作量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编制实验室负责人工作手册和实验室工作记录册,抓好检查落实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对实验人员的工作考核、评优制度,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和成果,并给予鼓励和表彰。

五、结语

文科实验室建设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理论还需实践的长期积累,所以我们要作好规划,科学制定文科教学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紧贴学科专业发展要求,突出亮点,形成优势,并保证实验室建设工作在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兰继红,虞春生.浅谈文科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6):53-64.[2]吴茂楠.文科综合实验室建设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5):92-94.

篇2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2-0022-1.5

三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江苏省首家民办本科普通高校,也是全国最早的四所民办本科高校之一。从1993开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三江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近17 000人(含成人教育),设有20个院(系),35个本科专业、29个专科专业。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80个,基础教学实验室8个,专业实验室54个。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创新实验室管理对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民办高校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三江学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特点

(一)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民办高校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总结,因此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在民办高校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地位。实验室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实验室的工作水平也是民办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实验室建设时间短,管理经验少

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培养模式、管理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办学时间短,而且办学机制新,不同于传统的公办学校,因而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

(三)经费资源相对有限

由于没有国家投资,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实验室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有限。因此合理进行实验室的规划、建设,科学地对实验室进行管理,使其一方面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产生较高的利用率,是实验室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

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路和实践

(一)制定措施,保证实验室建设

1.实验室发展规划

根据民办高校学科建设的需要,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侧重重点学科的需要,把实验室建设经费集中投放在重点学科,以点带面,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2.实验室人员规划

一是重视培养现有实验人员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加强对现有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深造,使其更好地适应和胜任本职工作。二是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室工作,鼓励实验教师进行实验研究活动,在有条件的实验室推行自制或改进实验仪器。三是制订奖励政策,鼓励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教学科研竞赛。四是逐步建立和健全实验室人员编制、职称系列以及奖惩待遇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3.实验室建设程序

为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在制定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前,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到各院系(部、中心)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工作,了解实验室建设需要,根据教务处制订的教学计划来建设相应的基础教学实验室和专业教学实验室。院系提交《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书》后,由教务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组织专家及相关职能部门论证、会签,经主管校领导审批后,进行建设。《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书》内容包括:实验室现有面积、人员及设备情况、建设目标和任务、实验室使用情况统计、实验室需增设备主要情况等。坚持专家论证,坚持职能部门会签,避免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有利于提高实验室利用率,便于各相关职能部门全方位、全过程对实验室建设及使用进行跟踪管理。

4.实验室教学内容整合

实验室教学内容一般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在这三类实验内容的基础上,把实验室按照学科建设分为:基础性综合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强化整合专业实验内容,重视基础综合实验内容,鼓励科研探索。

(二)规范实验室管理

1.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

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不仅是管理好实验室的基础,也是保障正常的实验教学秩序必不可少的条件。必须从本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套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三江学院已制定了《实验室设置规定》、《实验室工作规程》、《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规定》、《实验室开放管理暂行办法》、《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管理科学、合理、规范、高效地运行。

2.加强实验室资产管理

根据职责不同,各院系及部门均设有至少一名专职或兼职资产管理员,负责本单位资产的日常管理、资产账目核对。建立了资产清查制度,每年进行一次资产清查盘点,并根据需要,不定期进行全面或局部资产清查。同时建立了资产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资产设备申请、入库、处理、维护等,通过该系统,学校资产设备管理实现了从采购、入库到使用的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

3.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一是合理安排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根据实验课程内容、班级人数、实验室设备的数量和种类等条件综合考虑,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地点。这样可以做到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实验室设备“台套数少,种类多”的特点,既能保证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又能充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二是建立实验运行日志。对于每天的实验班级、内容、指导教师、设备运行状况等及时记录,以便于及时解决设备的突发故障。

4.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树立“跨学科、跨专业、综合性、现代化”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理念,建立学校实验室集中管理机制。保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能够构建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教学平台,能够根据学科与专业特点、实验教学需求和教学的轻重缓急,采用统一规划和集中管理的模式完成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进行实验室建设。三江学院已成立的“电气信息实验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机械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以“电气信息实验示范中心”为例,整合了三江学院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中的“西门子自动化示范实验室”、“飞思卡尔MCU/DSP实验室”、“微电子实验室”、“网络实验室”、“通信技术综合实验室”和“电子技术实验室”等六个重点实验室。电气信息综合实验中心以电气信息学科专业为主,同时面向全校其他各相关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已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提高综合设计能力,进行大学生创新训练、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重要基地之一。

三、总结

由于各个民办高校的学科建设侧重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在实验室建设管理上也有所不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加强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创新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共享,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于春霞,路素青.浅论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0(1).

[2]任乾华.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J].硅谷,2008(15).

篇3

中图分类号:O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254-01

高校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不但肩负着高素质人才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任,而且也承担着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使命[1]。就目前教育状况来看,结合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情况、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社会用人单位的反映来看,高校实验室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实验室基础设施和硬、软件建设陈旧落后;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健全;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实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2]。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文中就如何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以及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等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

(一)国内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

关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的问题,国内高等教育研究者以及高校教学管理者分别就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如,赵永俭[3]等在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着重探讨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建设内容以及建设方法,提出了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的四个模式以及关于重点实验室的激励机制。李萍等[4]在高校实验室建设方案研究中,分析了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目标,面向社会企业发展需求,建设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特色实验室,基本形成以人才培养兼顾教学、科研以及对外技术服务的实验室建设指导思想。邬锡琴[5]等在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举措中,探讨了现行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强化实验室建设的主体地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加强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统筹规划,优化实验资源配置,强化特色实验室建设等措施。

(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搜集调阅文献资料,结合自身院校实验室建设情况,发现各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上存在诸多共性问题,具体如综述如下:(1)实验教学主体地位不明确,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和“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方针,致使实验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②资金缺乏,实验室设备陈旧落后,配套设施不齐全,无法有效发挥其综合效能。③实验室现有管理体制与评估机制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尚未制定科学的统一标准,缺乏规范化管理。④实验室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实验专职教师,无法形成有效的实验技术队伍梯队。⑤实验室管理分散,实验教学资源不能共享,造成实验设备资源浪费,导致实验室利用率偏低[6]。

(三)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采取的策略

1.更新建设理念,加强实验室主体地位

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实验室人才培养功能日益凸显,高校实验室管理者应提高认知能力,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建立融知识传授、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新理念,深刻认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

2.加大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

在实验室建设中,高校可以采取“立项审批、集中投资、重点建设、招标采购、效益评估”的方针,建立长久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针对特色专业,要提高层次,加大对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对于基础专业,要强化基础实验室建设,拓宽职业口径,突出重点,以确保资金得到有效配置。

3.完善管理体制,促进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就完善实验室管理方面,目前多数高等学校都在不断推进改革,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但就总体而言,在管理体制、创新机制、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仍有待加强。另外,要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创新实验室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作用和效益,确保实验室能够高效运行。

4.创新管理方式,积极推进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鉴于互联网在实验室管理系统方面所具备的技术优势,为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高校首先要搭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性能优越且能与实验室相融合的信息网络平台。可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及专业设置情况,重点引进或自主开发适合适应性强、功能完备以及性能优越的管理软件。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工作,学校要不断加强和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化管理的长效培训机制。

5.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为打造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实验教师队伍,高校要更新教育观念,完善培训制度,制定奖励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具体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实验教师在学校办学中的地位;②通过定编、设岗、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举措,改善实验教师结构,形成合理梯队;③制定奖励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实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7];④创新考核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使专业技术评审工作常态化。

6.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实验室资源整合与共享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普遍存在实验室规模偏小、重复建设、管理分散、职责范围不明、实验设备利用率不高、实验室功能和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等不良现象。为优化实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高校要理顺实验建制,调整实验结构;强化基础,提升层次,增强实验室建设整体实力;统筹规划,充分整合,合理设置;要勇于打破条块分割和资源垄断格局,加强跨学科教研室沟通,实行开放性、协作性管理模式。

(四)结语

实验室是高校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是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积极探索与实践,统筹兼顾、合理规划、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优势,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为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型社会的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宇科,杨开明.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204-206.

[2] 苏继来.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

[3] 赵永俭,汪春华,朱西桂.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3):105-106.

[4] 李萍,胡文胜.高校实验室建设方案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23(4):125-126.

[5] 邬锡琴,胡敏.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154-156.

[6] 白志学,刘淑云,马滨基,等.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8):95-97.

篇4

高等院校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高校中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各高校加大了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力度,学校实验室设施建设、管理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何建设和管理高校实验室,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现行高校实验室存在的问题[1]

1.实验室建设经费的使用与实际需求不协调

虽然学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不协调现象,如一些基础教学实验室的设施陈旧,许多实验常规仪器超年限使用,这些严重影响正常的实验教学。但是大量资金却用于购买昂贵的大型仪器,仅仅服务于科研和少量的教学演示实验。

2.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

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实验设备没有实行统一管理,院系之间共享不足,仪器利用率低。还有些大型仪器设备,操作复杂,能熟练操作的人少,不利于在教学和科研中使用。甚至有些高精尖设备,由于维护困难,长期搁置,无人问津,这些现象都制约实验室的发展。

3.缺乏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相应的实验室管理文件和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容易在实际运行中使责任和权利划分不明确,即使出现问题也无法找到明确的责任人,给学校或学院造成经济损失。

二、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具体内容

1.科学规划实验室建设,合理使用有限的建设经费

(1)进行实验室体制改革

首先要对实验室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现在大部分高校的实验室都由二级学院管理,每个二级学院对各自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各不相同,造成学校对全校实验室的管理与资源配置出现问题。

应当将实验室独立于院系之外,以实验中心的形式存在,直属教务处或资产处管理,采取实验中心主任负责制[2]。实验中心主任对全校实验设备具有调配权,加强对设备的全过程管理,避免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现象发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2)实验室经费的有效利用

实验室建设资金是十分有限的,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加强实验室规划建设,使资源合理配置。学校设备处对贵重和批量采购的设备要实行公开招标,避免设备采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3],只有这样才能购置实用耐用的教学科研仪器。

2.引入实验室建设新概念,建设先进的实验教学平台

(1)实验室的开放管理

首先,实验室应将相近专业的实验室合并,突破专业及课程的壁垒,建设综合性实验室。其次,依托网络,建设实验教学平台,可以将讲义、课件、视频资料上传到网上。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自主选择所需资料。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平台为教学资源共享和师生交流互动提供便利。

(2)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

要实现实验室管理信息化,首先必须建设与互联网相连的实验室管理系统[4]。这种管理系统在选择上要功能全面、结构合理,必要时可以让系统开发公司为学校量身定制。运用网络实验室管理平台,建立仪器设备信息库、低值耐用品信息库、实验教学资料信息库等。同时,学生进出实验室,可以学生的校园卡为媒介,利用网络实验室平台进行预约,刷卡进出,方便统一管理。

3.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教研队伍建设

(1)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有序化,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首先,实验室要明确各种细则规范,如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学生守则、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办法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其次,要明确各个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职责范围,做到责任到人。

(2)增强实验室的物资管理

实验室的物资管理主要包括仪器设备、低值耐用品和易耗品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实验室的物资管理工作还停留在手工记账阶段,费时费力,引进计算机软件系统管理实验室物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3)加强实验室技术队伍的建设

为了提高高校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可以通过培训、调研、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实验技术人员对新实验理论和技术手段的学习。同时,学校要认识到实验技术人员的价值,像重视教学科研人员一样重视他们,充分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校不断发展,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各高校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合理规划,科学管理,优化组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的作用,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代新敏.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优化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

篇5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2-0182-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力争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根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武汉工程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将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为重点,以加强实验实践队伍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完善“三实一创”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三层次七模块”的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和改善实验室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加强信息化、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对外开放的力度,扩大资源共享,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实验室成为开放型的、国内领先的人才培养实验教学基地。

一、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条件与环境

实验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的验证过程,而且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武汉工程大学十分重视实验教学环节,一方面鼓励高水平师资参与实验教学环节,学校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为实验教学设置了“特岗”,吸引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创新活动,学校开设了创新实验选修课,学生可以得到相应的学分,实现教学互动。同时,每年提供专项运行经费,主要用于实验教学改革、学生开放创新实验、对外交流等。还制定了《武汉工程大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等有关实验教学的相关文件和政策,旨在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高校实验室应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武汉工程大学围绕资源共享,对实验室人、财、物建立并实施了 “四个统一”和“四个结合”管理新模式,即实验人员统一管理、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统一购置与管理、实验教学经费统一核算、实验用房统一使用;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与专业建设相结合,与课程建设相结合,与科研平台建设相结合,从而提升管理效能,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高校实验室还需具有特色鲜明的科研平台支撑。武汉工程大学设有国家磷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等科学研究平台。实验中心的核心师资均来自这些平台的科研骨干,同时,这些平台的研究成果为实验中心的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项目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高校实验室还需具有厚实的优势专业、学科、课程和团队支撑。武汉工程大学相关学科专业和团队建设成效显著:设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反应工程课程、制药工程专业等国家级教学团队,化学反应工程、制药工艺设计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这些均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与环境,为实验教学成效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实验室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高校实验室应把实验队伍建设放在实验室建设的首要位置,将实验室建设与实验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一支爱岗敬业、层次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一流的实验教学队伍,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基础保障。

为保证保障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根据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和考评办法,实验室人员实行聘任制,并执行竞争上岗、定期考核的管理机制。实验中心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实验教师实行主讲教师责任制,实验技术人员实行主辅岗位制。

高校实验室应大力引进具有工程背景和留学经历的特色专业人才充实实验教学队伍。武汉工程大学聘请学校特聘教授、学科责任教授等作为实验教学兼职指导教师,提升实验室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同时,鼓励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在实验中心承担实验教学任务。中心内部还定期进行实验教学研究活动,在专家、教师、技术人员之间展开实验教学、实验技术交流,进行传、帮、带。另外,为壮大“双师”型教学队伍,在实训实习环节,从企业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验中心兼职教师,不断扩大“双师”型教学队伍,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

高校实验室应尽力为青年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个人发展创造环境与条件,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做到个人发展与实验中心发展相结合。实验中心根据教学、科研大型仪器设备的发展及要求,制订年度人员培训计划,武汉工程大学近3年有10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或出国进修,有力提升了教学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专业视野。

三、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与管理

高校实验室应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与管理,依靠良好的网络环境和设备,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管理和运行,所有教学信息及管理系统都应实现网络化。实验室网络信息化平台可分两个层次:其一是基于Internet的网页服务,其二是基于局域网(可接入互联网)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这两套系统相辅相成,各有侧重。

武汉工程大学基于互联网的实验室信息化平台采用动态网页技术,信息丰富,内容有:中心简介,教学体系设置,教学资源(含教学大纲、教学讲义、仿真教学软件和视频教学等),教师信息,仪器设备信息,实验项目,管理制度,相关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最新信息等。网页还具备查询功能和师生互动窗口。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留言与交流反馈来实现实验预约,为开放和互动教学提供了平台。

实验教学资源信息化。基于局域网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主要有:①学院、专业、班级、教师、学生信息,信息来源于校教务处,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电子信息平台;②实验教学安排,自动生成班级、教师、学生课表;③学生预习测试、过程评估(或数据处理)、成绩查询;④网络教学资源设有课程信息、实验项目、实验讲义、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单元操作、仿真实验、精品课程等信息。

实验教学管理系统采用以网页浏览器为基础,能运行在互联网上任何具有网页浏览器的操作系统上,适用于实验课的教学与管理,不仅本校教师和学生受益,还有利于兄弟院校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

四、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

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工作是保障学校实验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首先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在实验室醒目位置悬挂实验室安全制度,对实验中的不安全因素,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患于未然。其次要实行安全责任制和安全追究制,实验室领导、老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作为实验室安全责任人,要对学生的安全、实验仪器设备的安全负责,学校、实验中心和实验室要分级签订安全责任书。为保证实验人员在一个干净整洁的实验环境中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必须强调实验室的卫生管理。任何一个实验者在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做好实验室清洁卫生和实验仪器设备整理工作,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要妥善处理。

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成效(以武汉工程大学为例)

(一)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规范化,运行效能大幅提升

武汉工程大学实验室施行校院二级管理,实验室主任负责制。主任由学校聘请,主要负责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负责组织中心教学工作,包括教学安排、教学质量的监控、课程体系的改革、校内教学平台的构建、对外开放实验等;实验室副主任主要负责办公室管理和网络建设管理、校外实践平台的构建等。

实验室人员实行聘用制。明确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待遇,在实验中心内部对教学态度、工作数量与质量、安全卫生等进行定期考核,同时接受学生评教,将考核和评教结果与效益挂钩,促进责、权、利的有机结合。

实验课程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主讲教师负责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实施实验教学任务,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管理所属课程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

(二)形成了以实训-实验-实习-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三实一创”实践教学体系和“三层次七模块”的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室紧紧围绕培养具有扎实化学化工基础知识的应用型人才目标,确立了“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出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以质量为根本,以网络为基础,以开放为特点,以创新为动力”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以实训-实验-实习-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三实一创”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和“三层次七模块”的实验教学模式。

以化工及相关优势学科为支撑,加强了基本技能训练,夯实实验理论基础,实现由验证知识、提高技能向巩固知识、强化技能、提高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教育理念的转变;注重科研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接触学科发展前沿,接受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训练。

(三)加强校企合作,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服务于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近3年来,武汉工程大学实验中心教师共承担或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横向项目和企业纵向项目,为行业科技进步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注重将科研项目转化为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利用学校化工办学特色,组建湖北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校企合作联盟。通过成立校企合作联盟,加强湖北高校及企业之间化工专业的联络,促进各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化工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湖北省化学工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四)对外交流合作频繁,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武汉工程大学实验中心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3年来,先后完成了近2000人次的国内外教师学生交流互访。

“2011年度湖北省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之化工论坛”在武汉工程大学隆重举行,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丹麦、瑞士、比利时、摩洛哥等国的著名专家和国内的知名学者及我校师生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由中国化工学会和日本化学工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日化工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工程大学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化工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探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化工循环经济面临的挑战。

通过上述交流,中心教师不仅学习到相关领域的前沿思想和创新方法,了解到国际最新科研信息,而且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并且为今后建立与国内外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化工企业间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发挥实验教学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做出了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武丽娟,等.高校科研型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4(9):26-27.

[2] 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94-95.

篇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3日

艺术设计实验室是以“实训主导、技术中心”为依托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现代高校实验系统的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全体教师和学生利用新的科技手段进行创作设计服务,是培养学生将艺术创作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操作技术和锻炼动手能力的初级战场。但是,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不同于理工科类专业的实验室,其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主要围绕“实习、实训、实操、实验”这四个方面进行,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及展示能力,从而引发他们自觉尝试并完成对课程方案的“无形”构建与“有形”塑造,所以这些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艺术人才的质量。同时,高校艺术类学生数量不断增大,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的不断扩展和更新也给艺术设计实训室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对实验室的设备技术、维护、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探索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管理模式;统筹兼顾、科学配置创建规范化的实验室;强化实验室人员队伍配备,加快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对高校培养人才和提高自身竞争力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的管理有章可循

如何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的使用率与确保设备的完好率始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想管理好艺术设计实验室,首先必须建立相应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制度是管理工作的依据和保障,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管理要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才能为教学科研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为了规范管理,应建立一套严密完整的规章制度,如《学生上机守则》、《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自由上机管理办法》、《艺术设计实验室专职人员岗位职责》、《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实验室安全、消防工作制度》、《贵重设备使用管理办法》、《物品借用管理规定》等;其次要做好制度的贯彻实施“严”字当头。除了要求实验教师、机房管理员、学生清楚了解这些制度规则以外,还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实验室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验教师管好学生的上课纪律,实验室管理员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机房管理中来,让学生管理学生,负责机房的卫生工作等。在实验室投入使用以后,一开始就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坚持将从严思想贯彻落实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二、统筹兼顾、科学配置实验室资源

由于艺术设计实验室较多,往往存在着各实验室重复建设的情况,各实验室之间缺乏沟通,出现设备的重复购置,造成教学资源和建设经费的浪费。而且,大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科学的长远规划,建设经费使用分散,场地设施浪费大,许多仪器设备都长期闲置,造成实验室的效益低下。因此,实验室设备的配置要做好艺术设计实验室成立的前期调研工作,根据本校实际需要,多学习外校有益的经验,设计出最佳实施方案,灵活配置,这样就可以降低成本,节约资金,提高设备的性价比,缩短实验室的建设周期。应该在广泛搜集资料后,再采购设备,设备到货后,应立即组织老师调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于旧有的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条件进行技术改造,这样可以提高设备的实用性及性能,提高实验的效率。

三、强化实验室人员队伍配备,加快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工作繁杂,处在计算机实验的第一线,担负着软硬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又承担着指导学生上机的任务。他们的思想素质及业务素质对学生上机的质量关系极大,他们不但要热爱实验室管理工作,还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和指导学生上机的能力。为此,必须加强人员队伍配备和建设,充分认识他们在机房管理及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比如:(1)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专业技术培训,指导管理人员学习掌握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性能参数和故障处理办法,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管理和维护修理水平;(2)有计划地分批组织实验技术人员进修学习或跟班听课;(3)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多参加科研课题,在实践中使他们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4)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注意协调专业结构和人才分布的合理性、稳定性,建设一支能力强、技术硬、素质优的管理人员队伍。

教师和实验室是实验的载体,实验教学和管理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整个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实际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实验室是水,学生是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高校要加快实验师资队伍建设,要逐步淡化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的界限,提倡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人员之间的流动,业务上的交流和互补。要鼓励教学、科研人员的骨干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努力构建一支由专任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实验工作队伍。同时,重视管理人员专业的提升,有计划地派出管理人员到兄弟院校学习、考察、调研,让他们熟悉设备的性能,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四、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

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以及对不同应用软件的要求,一个操作系统无法满足教学上的需要。利用多操作系统平台,即多引导分区技术(硬盘保护卡自带功能),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操作系统、不同软件环境的需求,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一般保护卡提供支持几个到几十个引导分区,可以根据硬盘大小和计算机性能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分区并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每个分区可以共用一个共享区,对还没有分配完的硬盘空间,需要的话还可设置一个不受保护的引导区,供学生自己练习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受保护卡保护,每次重启后都能自动修复。共享区不受保护限制,供用户存储数据。

计算机房的操作系统,由于长时间的使用、非正常操作、病毒的侵袭、黑客入侵或者人为的破坏都可能会崩溃。一旦崩溃,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对机房管理员来说,安装一台电脑不是难事,但是一个机房少则几十台、多则上百台,工作量很大。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软件和硬件来轻松管理电脑。克隆技术是现代机房维护的得力工具,网络克隆就是借助网络技术进行微机系统软件的复制,利用Ghost软件的数据备份及恢复功能可以快速地恢复系统。先利用某一个标准配置的工作站的系统分区制作一个分区映像文件。将大批量的微机软件安装次数减少到最小化,既节省安装的工作量,又可以快速无误地安装好上机环境。

计算机感染病毒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外带的存储介质传染;一种是网络传染。对于上课的机房,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学生使用U盘,也就是不安装USB驱动,上课如果确有必要使用U盘的,可通过批处理程序在开机时把驱动加进去,然后关机时恢复原来设置;二是由于网络的互联性和开放性,使之成为传播病毒的主要途径。硬件通过安装保护卡,再加上安装病毒预防软件,并使软件常驻内存,当病毒入侵时及时报警并处理,不让病毒进一步感染。我们应采取以防为主,以杀为辅的方针。

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是学校进行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不断完善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理顺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与学校其他学院实验室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确保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科学、规范、高效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篇7

药理学实验及生理学实验是该专业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创新实验技术方法、培养探索研究能力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深入验证相关的药理学及生理学理论,并锻炼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而实验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基础性的实验室建设,并且实验室还要有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实验的有效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价值和功能。

二、当前高校药理学及生理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设与管理不够科学。近些年来,高校在实验室的建设方面投资加快,尤其是在高校扩招后,很多基础性的实验室开始大批建设。而作为生理学、药物学等专业的生理实验室,在建设和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不科学的地方。前期规划研究、实验室自身的定位、实验课程教学方案等,没有很好的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对生理学及药理学本身的学科实验规律掌握不够,很多实验室就是在盲目扩建中仓促立项,其建设与管理的科学性不高,很多细节设计得都不够严谨。

2.药理学及生理学的实验内容创新程度不够。药理学及生理学的学科知识处在飞速发展的创新阶段,但是很多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内容及其在管理使用阶段,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科的前沿知识,进行有效创新,实验内容仍然是大量沿袭传统实验的方式方法。学生的实验,大多是在教师给定的实验规则、实验材料中进行,很多创新的想法、创新实验不能够很好地落实,这对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非常不利的。

3.实验室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药理学及生理学实验是一种科学性高、知识密集、难度较大的实验,在其实验室的管理方面,需要相关专业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高校的药理学及生理学实验室管理人才专业水平不高,在日常的组织学生开展实验、维护和检修实验仪器、设备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而且生理学实验材料一般以药品、化学品居多,这些材料的保管和日常使用,需要有专业的负责人指导,一般的工作人员很难胜任。在专业实验仪器的维护方面,缺乏专业的管理技术人员,同样也会导致实验仪器的损耗过快,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专业维护,从而影响实验仪器的正常使用。

4.实验室在建设和管理方面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药理学及生理学实验室在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单位较多、人员、资金方面需要有专门的监督机构,保证实验室按照设计蓝图建设,在验收环节更需要独立的监督评审机构,从而保证实验室的建设质量达到要求。但是从不少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实验室的监督方面,很多工作做得不细、不深,没有真正发挥监管的效果。

三、高校药理学及生理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完善措施

1.提高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视。高校必须要明确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且要强调药理学及生理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特色,从其基本特点入手,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建设资金安排、管理人才培养方面,高校要加大力度,保障实验室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培养高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才,具备专业药理学和生理学知识的实验室负责人,从而保证实验室功能的正常发挥,减少不必要的实验资源浪费。不少学校为实验室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包括培训服务、实验室及设备布局服务、废弃物管理服务等。在很多学校的安全管理体系中,还有一些重要角色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和保障起了关键作用,如首席研究员、实验指导工作者、实验室安全负责人等。

2.使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技术工具。高校实验室的管理,要充分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多媒体及物联网等技术,药理学及生理学实验在开展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可以充分运用大数据科学理论、大数据建模与挖掘算法、大数据技术以及大数据应用等,探索用实证方法和大数据挖掘来研究生理学发展与管理决策、药理创新、药理与生理特征及其规律,从各领域的现象中寻找数据科学理论与智能知识管理原理,并在交叉领域开展系统性理论和应用研究。

3.学习专业前沿知识,不断创新。药理学及生理学实验,很多都是医药卫生领域重要的临床实验。在所有民生问题中,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是群众最为关注,感受最直接、容忍度最低的。因此高校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中,要及时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要推动生理及药理检验能力平衡发展,尽快实现生理及药理实验检测全项目检验,稳步提高相关产品检验检测能力。逐步加强高校实验室检测体系内的建设水平,和第三方实验室共同打造完整合理的体系,在引进先进实验管理技术及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4.做好实验室的防火保障。高校的实验室是火灾容易发生的场所,因此,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实验室管理工作者要切实做好防火工作,管理人员要紧密结合各地高校实验室发生火灾案例视频,直观地向学生、教师及其他实验工作人员描述了火灾的危害与无情,深入剖析火灾发生原因,并向大家介绍不同火灾的灭火办法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此外还要详细介绍智能灭火装置、水基型不锈钢灭火器、家庭专用防毒面具、灭火毯、逃生缓降器、多功能救援器等消防器材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方法。通过现场互动,及时纠正大家认识中一些错误的逃生方式,使大家掌握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和火灾自救逃生的技巧。要定期培训学生们的防火意识和防火技能,进一步增强实验室使用消防器材的安全意识,促进平安实验室的建设,为今后自身安全增添保障。

5.改变实验考核模式。以往的实验课是以实验报告的成绩体现,每人每次交一份实验报告作为实验成绩,不仅使学生上实验课不积极,而且实验记忆不深,实验课的内容很快就会忘记。根据教学要求,探索知识考察和能力检测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试本身的教育性,以考促学,正确引导,避免学生不重视实验课的现象。因此考核内容由书写报告、实验操作、讨论发言三部分组成。这不仅可以有效改变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也充分调动了其实验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科研素质。

6.加强同外界合作,学习实用可靠的实验室建设管理经验。药理学及生理学实验室,可以同一些承担实验项目、科研计划的学校合作建设,学习相关领域专业的学校在实验室建设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现在很多大专院校都建立了健康与安全管理机构,但相应的岗前教育培训显然是预防安全事故与防止健康伤害最有效的方法。系统的培训不仅可以使新员工及学生形成安全意识,熟悉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及个人防范措施,同时通过安全培训掌握必要的安全设备操作技能及应急处理方法,规范实验操作程序以防止意外的发生。实验室管理人员作为实验室安全的直接责任人,需要对新员工或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意识引导,还会根据自己给学生所选课题实验内容确定培训的项目。确定好培训内容之后,学生按照专业老师及实验室负责学生实验的工作人员要求到学校实验室网站进行在线培训,全校各实验室所需的培训内容已按模块整理成教学视频、图像或文字材料等,只要进入网站输入个人身份信息、专业老师信息、实验室辅导实验人员信息及所在实验室信息,就可以开始学习。此外,学生还可以预约到办公室现场培训,培训完后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通过测试之后,他们才被核准进入实验室,接受最后的培训。专业教师和实验辅导工作人员要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工作区域,讲解实验室规程,指导学生熟悉本实验室安全应急设施及使用方法,了解一些药品实验的防护服作用等,这些先进的管理经验需要高校进一步拓展对外合作力度,更加系统深入的进行学习。

篇8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和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结合日益紧密,高等学校实验室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关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创新机制的研究对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具有高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高校缺乏对实验室的科学建设与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条件的发展,国家对高校的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也越来越多,从中涌现出一批具有很强科技含量和科研实力的实验室。但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现代社会对用人要求的逐步提高,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已不能跟上现代人才培养的步伐。高校的实验室面临着实验器材落后,实验用房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的现状。这就导致高校实验室教学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中学以致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严重影响了高校对全面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实验室建设系统性调研不够充分,致使长远发展受到制约

实验室在建设初期缺乏充分的系统性调研,没有明确实验室建设的目的、思路、延展性和必要性,使得在实验室建设中出现专业交叉、实验室互套等资源浪费的现象,分不清实验室建设的目的和作用,最终把实验室建设成一个摆设,并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因此,没有从学校实际的立足点出发的实验室建设思路,极大地制约实验室的发展。

3.实验内容缺乏创新性和综合性

新世纪要求培养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人才,实验教学是实现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验教学中,操作性和验证性实验占据大多数,学生按照老师设计好的模式步骤去实验,被束缚在教师制定的框架中,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的大多数实验教学能够体现专业性和实践性,但缺少综合性和创新性。

4.实验室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致使实践教学团队力量薄弱

随着高校教学制度进一步改革与创新,高校师资力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高校对实验室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现在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都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和设备维护。许多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学历偏低,专业素质不强,实验室许多仪器的定期维护和检查无法保障,最终导致了实验室仪器的维护不到位、损耗过快,实验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5.实验室管理理念陈旧,缺乏创新

在大多数高校实验室中,基本上都能做到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和丢失赔偿制度等制度上墙,但长期以来,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具体内容一成不变,抱着等、靠、要的想法来建设实验室,陈旧管理理念无法更新、无法做到管理理念的创新,实验室的管理理念将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造成了实验室建设落后。

6.实验室监管不到位

实验室的监督和管理,是确保实验教学达标、科研数据准确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实验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实验室管理的难点。当前高校实验室面临着监管制度缺乏、监管工作不到位的现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许多实验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实验仪器的保管与维护也不到位。

二、创新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机制

1.提高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视程度

一是要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实验室硬件条件得以保证,为培养综合性与创新性人才创造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二是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实验室监管制度,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三是建立实验室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明确实验教学任务,提高实验教学的创新性与综合性。学校各级领导一定要摒弃“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讲授、轻实验操作”的传统观念,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把实验室工作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把它当作学校上水平、上层次的重要工作来抓。

2.稳定实验室教师人员队伍,提高人员素质

实验室教师是实验室管理和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主要力量,是直接影响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1]。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学校相关部门应该针对实验教师的特殊性提出具体要求,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在实验室教师的管理与考核中中要实行人文与奖惩相结合,人文的管理考核制度,可以促进实验室教师激发出更大的潜能,在完成实验教学的同时又能积极的投入到科研当中,实现教研一体化;奖惩的执行,能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够加强对实验设备的维护与改造,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保证实验设备的完好率,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实验教师队伍的稳定,素质的提高,可促进实验室的教学质量,并且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管理[2]。

3.加强实验室的财产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实验室财产是学校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教学的物质条件和硬件保障,是实验室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环节。财产管理不善,配备的越多,损失的也就越大。因此,管理和使用好实验室财产,尽量避免损失和不必要的浪费,是每个实验室人员的首要职责,也是评估实验人员工作业绩的基本要求。

4.加强实验室常规管理,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管理水平

实验室人员要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规划、配备标准和装备要求,正确合理地选择,采购和配备实验仪器,做好验收、登记、建账、立卡等帐册管理工作。实验器材的摆放要尽量做到科学、规范、安全合理、美观、方便取用等。要建立实验室计划总结、通知单、记录等各种资料的档案,加强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实验教学的开出率。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尽可能多的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管理实验室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校园网的建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机会。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大的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而实现高校实验室的网络化与信息化也同样是现代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目标之一。通过网络化管理手段建立的数字平台,可以对包含信息量较大的教学内容进行实验设计与课程辅导,有利于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6.推陈出新,加强实验室内涵建设

内涵即内在的含义,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3]。随着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内涵要求,实验室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硬件条件的建设,而是要通过“理念、体系、队伍、条件、管理、运行、效益、特色”等的有机融合与提升,从而形成现代化开放式的“创新型实验室体系”。因此,墨守成规的传统理念将被摒弃,推陈出新才是实验室内涵建设的根本,只有加强内涵建设才能够促进实验室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建章立制,加强管理,逐步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1.建立实验室效益评估制度

学校依据实验室建设规划的执行情况、实验室基本条件、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室效益、实验室特色、实验室安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实验室评估工作。采取学校评估和学院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对评估为优秀的实验室,学校将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进行重点建设。

2.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本着“统一管理、落实到人、加强维护、合理调配、充分利用”的原则,通过科学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3.加强实验室安全工作

实验室人员要及时完善实验室安全条例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规范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及其它危险品在采购、运送、使用及废料、废渣处理等环节管理。加大安全检查力度,狠抓措施落实,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4.加强实验运行经费的管理

相关部门要做好实验运行经费的开支预算工作,严格经费审核手续,做到专款专用;要进一步规范实验设备维修工作,进一步规范低值耐用品和消耗品的采购工作。

5.加强实验室技术资料和各类档案管理工作

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验室特点制订专门制度,并按有关要求做好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归档及上墙工作;要及时进行仪器设备的功能使用、检修、维护保养等情况的记录和统计工作;要认真做好实验室人员状况和实验教学计划任务等资料的年度统计工作;要建立健全仪器设备技术档案,特别是贵重仪器设备必须按规定建立设备技术档案等工作。

6.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实验室管理手段

按照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验室建设的特点,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的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校实验室管理手段,着力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结语

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学校的管理者和实施者本着改变认识、创新理念的宗旨,才能实现高校实验室建设质的飞跃,实现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的有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0- 0099- 02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之一,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应用型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在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汽车类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的高等应用型教育发展多是从普通高等教育衍生而来,因此在汽车类实验室建设上延续了很多普通教育的模式和方法,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始逐步发生着改变。整体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缺乏对实验室建设的规划与管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汽车行业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我国高校汽车实验室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已不能满足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许多高校的实验室面临着实验仪器落后、实验用房与配套器材滞后、教学方法落后、实践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效果。因此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建设非常必要。

(2) 汽车类的实验按课程设置,实验内容单一,学生在实验室里学到的实验操作技能缺乏实际价值。主要表现在实验室的内容片面实用性不强,汽车是一个机电结合的产物,在实验的内容上应当注重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汽车实验内容缺乏综合性和创新性。各个实验室之间缺乏联系,导致了综合性教学难以实现;实验课程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4) 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室的管理方法落后,没有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环境,无法完成学生在实验环节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

(5) 实验室管理师资队伍缺乏,实验室管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这就导致现在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都缺乏专业的或是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和设备维护。

2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2.1 实验室建设符合人才培养要求

根据国家汽车工业对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汽车新技术的不断使用,实验室的建设要不断地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的教学模式,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的建设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需求,围绕汽车行业人才需求进行。现今社会对汽车工程类人才需求极大,企业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级应用人才,所以我们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面向汽车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在企业中需要的素质和能力,而实验实训环节就要发挥它的作用。在建设中我们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成果,结合汽车工业的特点,从行业的发展方向出发,从行业的需求出发,以培养汽车职业人为目的,规划和建设汽车实验室和综合性的技能训练中心。

2.2 实验环境建设

实验室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实验室环境建设,良好的实验室环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学校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管理水平的体现、是培养学生严谨、向上的学风的需要,同时良好的实验室环境有利于设备的管理与运行。汽车实验室硬件设备在不断完善的同时,加大对实验室软件资源建设,使学生能够在严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和试验;拥有完善实验指导书、设备使用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文件,并在教学中形成良好的实验制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实训习惯。

2.3 实验室日常管理

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行实验室岗位责任制,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我们以哈尔滨华德学院汽车维修训练中心为例,该中心制定有15条管理制度文件,细到设备工具的摆放位置都有明确的要求,并对实习课指导教师、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了规范,同时对实验室档案管理、贵重仪器运行维护记录、学生实验规则等多项内容进行了说明。这些文件的出台保证了实验中心的高效率运行。

2.4 实验室工具及仪器设备管理

汽车实验室的实验特点是实验室工具比较多,集中管理工作量比较大,要专人管理,而多个实验同时开始工作比较繁琐。对于一些贵重设备利用率还比较低,每个实验室都配备齐全投资还比较大。因此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采取了普通工具每个实验室根据工位进行配备,对一些贵重工具进行统一管理,使用时需通过完善的借还手续。

2.5 实验队伍建设

汽车类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应突出应用型的特点,教师应具有企业工程实践经验,尤其是培养汽车服务维修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必要的。因此教师培养中教师要进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积累实践教学经验,而且要根据汽车新技术的要求,定期进入企业培训,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指导学生。因此,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应当走出去、请进来,紧跟汽车行业的发展。

3 汽车实验室建设展望

汽车系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紧跟教学改革和汽车技术发展的工程,实验室建设任务是服务于教学,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培养高等应用型汽车人才服务,汽车类实验室建设应不断地努力和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地学习和探索国内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大胆地引进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严格要求努力提高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一个新的水平,为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做好技能培训保证。

主要参考文献

[1] 赵庆双,闻星火,李明,等. 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实验室队伍的建设与管理[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022-02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教学、科研、学生实训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场所,是人才培养和科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和有力保障[1]。实践实训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开展自主设计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营造一个自由发挥和创新的空间。而且,高校实验室的好坏和实验条件的优劣是高校实力和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代表着高校的水平[2]。一些高校由于在发展前期经费不足,导致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仪器设备陈旧,管理不规范,不能较好地服务教学与科研。

鉴于此,本文参考了有关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及体会,对高校实验室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措施与建议,以期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一、实验室类型

对于高校来说,根据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可将实验室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型实验室,主要服务于教学;另一类是科研型实验室,主要服务于科研。基础型实验室在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再分类或再命名:有根据功能进行划分的,如分光光度计室、光照培养箱室、离心机室、称量室、标本室等;有根据学科进行再划分的,如植物学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遗传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有根据开放程度划分的,如学生创新性实验室。

基础型实验室集教学与科研于一体,可以服务于全部学生与教师,但由于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的办学经费,因此实验室的条件在各高校的差别较大,尤其是一些发展滞后的地方高校,由于经费欠缺,导致实验设备落后,严重阻碍了学科的发展。科研型实验室大多归属于某一课题组或科研团队,甚至是个人,也有些是与企业合作建立的实验中心。这类实验室学术性较强,实验设施较先进,是学校科研的重要基地,多数科研成果来自于这些实验室,但它们的服务面较窄,通常只服务于某个课题组或科研团队[3]。对于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来说,使用率较低,在地方高校中数量相对较少,有些还存在后续经费不足的问题,不能充分发挥科研基地的作用。

二、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服务和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因此实验室建设必须把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改革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4,5]。传统的实验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在实验课上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对操作的思考。由于实验仪器有限,实验学生较多,导致实验中实际操作的学生少,围观的多[3]。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在建立传统实验室满足常规实验教学的同时,应建立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实验室的仪器、时间和空间,充分提高实验室和实验仪器的利用率。

当然,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创建,资金较充足的高校可建立专门的开放实验室,也可将科研型实验室面对学生进行开放。资金不足的高校,没有专项经费建设开放实验室,但可考虑将基础实验室双重使用,即开设实验教学时是基础实验室,而未开设实验教学时,可以对学生开放,形成开放实验室。

三、实验室管理

(一)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管理工作较为烦琐,为了让实验室工作规范化,很多高校出台了实验室规章制度,如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实验室使用登记制度、实验室药品耗材领用制度、实验仪器使用登记制度等。但在管理过程中,仍会出现各种冲突性问题,如实验室的统一管理和开放程度不够、仪器领用后私下随意交换使用、与原始登记账目不一致等情况,使仪器使用登记制度形同虚设[6]。

另外,部分仪器的购买由于缺乏全局的考虑,有些甚至是为了满足某个科研需要所购买的功能窄且价格贵的仪器,使用效率非常低,老化较为严重,导致资源极大的浪费及仪器的维修和保养与后续资金不足的矛盾。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难以规范化,同时也为教学和科研的顺利开展增加了难度。

(二)实验室管理建议

高校实验室在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方式,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重视他们的工作。在一些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其工作得不到重视和认可,为此,高校对实验室人员和教学人员应同等重视,鼓励他们到好的实验室进修学习。只有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得到重视和认可,有进修和学习的机会,他们对实验室的管理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普及实验室管理的相关知识。实验教师及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知晓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在实验中维护好实验室资产,做好仪器使用的各项登记。

再次,严格执行科学的管理制度。总的来说,大部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较为合理的,即使不尽合理,也可在修订后变得完善,而难度最大的是这些制度的严格执行。多数教师和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较为随意,认为主要任务是完成实验,无视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因此,对于不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学生和教师,要有相应的惩戒制度,并严格执行。

篇11

[中图分类号] F27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11-0035-03

[基金项目] 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省级立项课题“高校实验室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批准号:JXJG-06-74-5)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 蔡久评,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与自动控制。(江西 南昌 330038)

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和随后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2007年又制定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火炬)“十一五”发展纲要》,进一步作了促进技术市场发展和组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并与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协同运作,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部署。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应对世界科技发展和竞争态势的战略选择,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当务之急,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高等院校的科研型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实施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基地,也是高校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校科研型实验室是重要的桥梁和纽带。

一、高校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的现状和方式

(一)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的现状。目前,我国科技和经济体制都已发生了深刻变革,企业产学研主体意识逐渐增强,有的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型实验室建立了稳固的科技合作关系,联合承担国家级、省级科技攻关项目。有的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型实验室将资产、市场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了企业和高等学校科研型实验室的积极性, 在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型实验室合作更加务实, 更加贴近实际,在实践中创造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型实验室结合的体制和机制尚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的科技进步是在各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部完成的,形成了两条平行线,缺乏广泛的交汇点。一方面,很多企业技术进步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技术,许多重要产业没有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甚至形成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另一方面,很多高等学校科研型实验室对市场需求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应用研究开发活动的目标更多地表现为追求先进的学术和技术价值,注重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却往往无法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

(二)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虽然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呈现出由浅而深的发展,但是受到部门所有、行业隶属、行政体制不一致的束缚,资源整合难以通盘考虑,研发人员分属各自独立的科研团队,各方着重点有别,缺乏整体思考,在当前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情况下,企业和高校科研型实验室的研发成果不愿与人分享, 高校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联合开发一些技术难度大的科技成果,成功率极低。高等学校科研型实验室提供的科研成果、专利项目多,能满足企业需要的项目少;在科技交流会上签订意向合同的多,会后达成协议实施成功的少。一些有资金、有实力的企业,很难找到一项满意的项目。

具体地说,目前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还存在三方面不足:第一方面是双方在合作开发过程中, 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许多大中型企业到高校寻求合作,仅着眼在找一些短平快的项目, 对高校科技开发项目特别是处于前期开发项目, 不愿为长线项目投资,承担风险,缺乏从长远的观点考虑如何提高企业新技术的吸收及开发能力。二是高校科研院所在项目开发过程中, 往往对科技成果价值期望过高, 对已完成的科技成果, 高校更愿意直接转让( 卖) , 合作形式过于单一, 后续技术服务不到位。第二方面是需求与供给脱节影响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深入开展。高等学校科研型实验室的成果虽多,相当一部部分对市场关注不够,是以论文为导向的知识性成果,仅是试验室的成果,通过的只是鉴定或小试,尚未产业化, 其科研成果多数有学术、技术价值,不能满足企业研发是以产品适销为主的技术需求而无市场推广前景,有待完善和配套。第三方面是企业投入少。一是企业无合作研发专项经费。 二是不少企业由于自身经营情况的原因, 对技术投入太少。经费问题制约着新项目的科研、开发、培育和转化, 使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难以广泛深入地开展。

总体上说,高校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是内涵过狭,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互动方式也比较简单,更多是在短期性、交易性层面上的合作,而长期性、创新性、制度性的合作,还“微乎其微”,企业和高校科研型实验室研发人员缺乏信息互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尚不理想,。

(三)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的方式。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是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要重视合作机制的研究和探索。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的合作机制,不断出新思路,不断有新成果。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的基点在于联合,重点在于开发。 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的合作是一项重大的、长期的系统战略工程,需要严密规划、统筹协调和系统管理实施的。

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的各国产学合作的下列7类一般方式实施:

1.一般性研究支持。这种合作方式的表现形式是:企业界以捐款、成立基金、捐赠设备与其他研究设施等方式,协助大学进行各项研究。一般而言,企业界并不期望通过提供支持而获取任何直接的实质性利益。采取这种方式,企业多数是为了提高知名度和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

2.非正式的合作研究。这种合作方式的表现形式是:大学的研究人员与企业界就个别课题建立非正式的合作研究关系,研究人员常常以个人身份且多数利用业务时间参与合作。这类合作在OECD的成员国中愈来愈普遍,而且合作成果也相当好,制药、航空与环境科技等领域采取这种形式较多。

3.契约型研究。这种合作方式的表现形式是: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为了减轻研发经费的负担,将部分研发活动委托大学进行,以契约方式和大学进行特定项目的合作研究。这种正式合同方式建立的产学合作,可以动用更多的正式和非正式资源进行研究开发,有助于获得目标明确的成果。

4.知识转移与训练计划。这种合作方式的表现形式是:大学与企业界进行知识与人员的合作交流,如大学教授担任企业的顾问,为企业的研发计划或技术瓶颈提供咨询意见,通过合作计划,企业对大学的课程设计及研究计划提供建议等。采用这种产学合作方式,可以使双方的研发更具效率。

5.参与政府资助的共同研究计划。这种合作方式的表现形式是:政府编制专项预算,资助企业和大学共同进行研发,特别是鼓励资金较不充裕且研发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参与。这种合作的目的主要在强化企业与大学的合作网络关系,使企业界能更有效利用大学的研究资源,并让大学的研究更具经济性特征。

6.研发联盟。这种合作方式的表现形式是:各国政府针对特殊领域的大型研发计划提供资金补助,由企业、大学或研究机构组成研发团队共同合作申请赞助。这种合作方式,旨在强化本国产业在新兴科技领域方面的竞争力。

7.共同研究中心。这种合作方式的表现形式是:在大学中设立共同研究中心,大学与企业的合作采取会员制的方式进行,企业对中心的研究方向也具有发言权。目前,这种方式是OECD成员国促进产学合作的主要策略。

一项合作的具体模式的产生是由具体的信息环境和双方的博弈规则决定的,并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模式。在现阶段,我国各个企业所具有的实力、条件各不相同,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模式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合作模式。

二、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科研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

(一)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科研型实验室建设。高校科研型实验室应该主动面向社会、服务企业和地方,突破制约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管理体制的樊篱,通过建立体现高效、实现共赢的结合机制建设科研型实验室。

1.依托企业建设科研型实验室为总体思路。在我国,大部分高等学校科研型实验室都是依托学科而建立,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到位、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实践证明,依托企业在科研型实验室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充分发挥依托企业在科研型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作用,推动科研型实验室做大做强,应是各高校建设科研型实验室的总体思路。

高等学校科研型实验室要出色地履行社会功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扩展职能,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和自身发展环境的诸多变化,通过与企业结合,拓宽职能范围,在自觉地肩负起国家和民族赋予的时代使命的同时,确立自身的发展方向、发展空间和特色,实现自身新的发展。实现科技链与产业链的联动,建设处于领先水平科研型实验室。

2.以企业需求带动科研型实验室发展。科研型实验室的发展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以企业需求带动实验室发展,可克服实验室学科面窄、资源不充足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资源,强化科研创新能力,改善学科交叉缺乏状况,拓宽了实验室功能,实现了人员、物力的优化配置。随着企业对科技创新需求,科研型实验室可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向新学科方向不断扩展,在学科不断发展的同时,科研型实验室建设也会同步发展起来。同时,利用与企业合作进行创收,解决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

3.以企业重大项目支持科研型实验室建设。科研型实验室可依靠自己的优势,在竞争中积极争取企业重大科研项目,在重大科研开发项目的推动下,使实验条件不断完善和升级,实验室基本建设得到大的发展,形成创新学科、重大科研项目与实验室科研平台三个方面的相互推动。由于企业重大科研项目大多是科学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可提高实验室整体科研条件和学科发展水平,为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重大科研开发项目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科研型实验室也能以项目经费支持实验室建设。

4.以人才互补的模式实施科研型实验室人才建设。科研型实验室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才的创新价值,实施人才互补战略。可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人才竞争,全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可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倡导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促使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能有针对性地加大对顶尖懂政策、善经营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对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开发型人才,包括顶尖人才团队的引进力度。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双方在科技人才交流上打破界限,如企业和科研型实验室双向定期租用、借调、互换技术人员,也可联合组成攻关组,就某一项目或课题合作研制。

(二)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科研型实验室管理模式

1.高等学校是科研型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高等学校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支持、组织实施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指导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编制实验室发展规划,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将实验室建设列入学科建设计划,支持相关学科优秀人才在实验室、院系(所)和企业间的流动,审批实验室与企业合作立项,聘任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组织对实验室的评估,拨发、配套实验室有关经费和后勤保障。

2.科研型实验室实行高等学校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全面工作和合作项目的具体实施。实验室实行课题和项目制管理,实行下聘一级的人事制度,由实验室主任根据课题和合作项目需要进行聘任。实验室应按需设岗,按岗聘任,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要积极聘请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实验室要根据研究方向、合作项目设置开放基金和开放课题,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与学术交流。依托企业提供的配套条件和基金,逐步扩大开放研究和流动人员的比例。

3.学术委员会是科研型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学术委员会主要任务是审议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年度工作,审批开放研究课题。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实验室主任要在会议上向学术委员会委员作实验室工作报告。学术委员会由学校、企业和国内外优秀专家组成,其中高等学校的学术委员不超过总人数的1/3,中青年学术委员不少于1/3。

4.科研型实验室经费和仪器设备相对集中,统一管理。实验室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鼓励国内外企业、政府、个人以不同形式向实验室捐赠仪器设备、设立访问学者基金、研究生奖学金。实验室主任基金由实验室主任管理,主要用于支持具有创新思想的课题、新研究方向的启动和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实验室主任基金在运行经费中列支。实验室应重视和加强管理工作,仪器设备要相对集中,统一管理,凡符合开放条件的仪器设备都要对外开放。要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仪器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与管理,重视学风建设和科学道德建设,加强数据、资料、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审核以及保存工作,并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5.科研型实验室研究成果和信息管理。实验室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在实验室完成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均应署实验室名称,和企业合作项目按协议处理。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申报奖项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做好实验室信息化工作,实验室必须建立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有独立的网站或网页,开辟网上技术市场,并保持运行良好,推动科研型实验室与企业合作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3-0070-02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for Opening Laboratory in University//Long Lifang

Abstract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experimental contents teaching in university. For the aims that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training quality could be greatly improved,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open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deserve to be fully aware of, meanwhile various measures and methods should be taken for the construction in open laboratory.

Key words university;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contents teaching

Author’s address Academy of Fine Arts,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Huanggang, Hubei, China 438000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目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则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体,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实验教学对科学知识进行验证或再现,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加深和巩固课堂理论知识。随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强高校实验室开放建设和管理已经迫在眉睫[1]。

1 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认识

由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仍然是目前高校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此,建设开放实验室应让全体师生从思想上加强重要性认识,实验教师队伍业务上应加强合作,不能为开放而开放。开放实验室建设应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开放实验室,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现有仪器设备、师资队伍、实验条件、环境资源等,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灵活、更加方便、更加高效的学习和科研环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加强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措施

加强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必须结合各高校实际,根据实验条件、教学需求、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

2.1 建立健全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对现有实验室进行开放,不能简单地将实验室放开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而必须建立一整套实验室开放制度。这些制度的内容应包括实验室开放管理有关规定、开放的时间、开放的对象、开放的仪器设备等,开放期间应实行预约登记制度、开放准入制度、安全操作规范等[2]。通过建设完整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和制度,建立系统的开放性实验室工作流程,并严格实施和遵守,从制度上保证开放实验室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2 开辟实验室开放的多种形式

实验室功能不同,开放的形式也不一样。对实验室进行开放有多种形式,应结合实验室现状和学生的具体实际确定开放形式。开放时间上应以满足正常实验教学为主,其余时间可对学生开放。通常有预约开放(不定时开放)、定时开放和全面开放等形式[3]。开放对象上,主要围绕开放实验室的功能,结合学生及教师实验研究的实际情况确定开放对象。如针对某一课题组开放,或针对毕业论文学生开放,针对参加“挑战杯”或其他学科竞赛的学生进行开放等。对象不同,实验室开放范围也不一样,大型仪器、危险设备和容易引起事故的区域应尽量减少对学生开放。综合各种因素,针对开放对象,可实行学生自主式、教师指导式和课题组式等,不同的实验室可根据各种因素选择适合的开放形式,也可几种形式相结合,保证实验室开放的多元化。

2.3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开放体系

对实验室进行有效开放,保证开放实验平台持续良好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开放体系,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构建实验室开放体系。

1)加强开放性实验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减少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增加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和提高性实验内容,将这些实验内容作为综合开放性实验编入实验教学大纲,建立和完善“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2)加强开放性实验课题和项目申报与管理。实验室是激发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参加课外实践、培养兴趣爱好的重要场所。为加强开放实验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条件的实验室可安排一定数量的开放性实验课题供学生选择和申报,学生以完成开放课题为目的进行实验,避免了盲目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3 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的途径

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跟传统实验室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开放实验室开放时间和学生对象相对灵活,同时,由于缺少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开放实验室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更多。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开放实验人员队伍是保证开放实验室正常运转的关键。应高度重视实验技术人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业务培养,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在开放实验室管理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求真务实、科学严谨态度的培养;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注重细节,加强耐心,重在引导,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由于开放性实验室存在诸如开放对象、开放时间和开放实验室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开放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如何有条不紊地进行开放实验室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是摆在实验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科学问题。学生可通过远程登录完成开放实验室的预约、登记、查询、变更、结果分析等功能,有的还可以通过虚拟网络实验室进行网上模拟真实实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提交实验报告,开展实验讨论等。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增强了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1]沈烈毅,韦乐.现代美术类院校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分析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1):168-170.

篇13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023-02

实验室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具有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的功能,也是高校开展实践教学重要的实验田。实践教学法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教改内容,成为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建设高校一流实验室成了当务之急,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需要,也是符合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从大局出发,为当地高校建立相关实验基地,提高高校教学水平、提高科研工作,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国家经济和国家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和服务。因此,如何高质高效地建设与管理实验室,是非常值得认真思考、细致研究的问题。

一、高校实验室目前建设与管理现状

1.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我国过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学校的实验课也仅仅是将实验当成验证相关理论的手段,实验室教学只是理论知识教学的延伸手段,实验室除了教学,相关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却没有得到相应地体现,随着教育与相关科技的飞速进步,高校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获得高度的重视。高校实验教学的设计、高校实验室的项目建设规划,与实验室相关资源配置、管理、相应队伍建设、申报科研项目、实验室功能的开发与拓展还远远跟不上现实的实际需要。

2.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当前高校发展形势。大部分学校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没有与时俱进进行合理改变,与先进国家相比明显滞后。甚至有的学校没有按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校实验室暂行条例》、《高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要求来设置、建设实验教学与实验室资源,重复、分散、效率低下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至于布局又不够合理,使得实验室的相关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自然也是情理之中了。

3.实验室资源浪费较严重。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验室一般隶属于各个院系,因而各个实验室相互独立。实验室之间缺少横向联系,学校又缺少统一管理,更没有一个提供资源共享服务的信息渠道和技术平台。造成各院各实验室的设备重复购置,且仪器使用率低。有的大型仪器为教师科研创新活动服务,不对学生开放,或仅对少部分研究生开放,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对实验感兴趣的同学进行实验活动,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4.实验室设备陈旧。在实验室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设备陈旧的问题。由于高校分配到实验室的经费有限,导致实验室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设备更新换代;由于管理不善,管理人员对于实验室的设备没有进行定期检查,导致实验室设备需要更新但没有报请学校更新,进而出现了设备陈旧的问题。这都严重制约了实验室工作的良好发展。

5.实验室建设资金缺乏。实验教学一直从属于理论教学,由于其职能地位,相关领导自然对实验室功能没有足够的重视,相应地分配到实验室的资金也可想而知。另外,虽然教育经费每年都在不断增加,高校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力度却仍然匮乏、不足。而且随着高校的大幅度扩招,学生人均教学资源没有增长,却更显不足。也由于各高校距离有点远,高校实验室之间横向交流也相对来说较缺乏,更别说有的学校自恃实验力量较雄厚一些,不和差一点的学校交流,造成有些学校甚至取消了实验教学这一基本教学内容。另外,由于主管部门缺乏对实验室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在购置设备上,要么重复购置,要么购置低端落后的一些设备,结果造成有些设备大量闲置,而一些真正需要的高端设备却没钱购置,造成实验室在功能结构上极不合理。

6.实验室技术力量不足。一方面,部分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较低,有的甚至不是相应专业出身;另一方面,有些出身科班的实验人员,专业技术强,学历层次高,但是他们在职称晋升、岗位培训和参加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机会不多,工作条件和薪资待遇也相对较低,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实验人员的积极性,而去其他单位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使得人才流失严重。这样的技术队伍基本上只能承担实验室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对于高新精密仪器的性能开发、学科实验的前沿动态难以掌握,更谈不上独立承担科研项目。这样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二、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在教学、科研中重视实验室的作用。在教学与科研中,应同等看待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将旧有的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附属的观念彻底改变,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作为科学技术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教学是不可忽视或轻视的;实验教学也是学术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的中间桥梁,是国防、工农业等产品的最初诞生地。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深化实验教学的改革,以人才培养为首要目标,紧密结合理论教学,又要改变从属论,提高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基础地位。

2.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为保证高校实验室能够科学合理、规范并高效的运行,在实验室相关管理体制的建设中,应该明确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与实验室管理机构的职责和关系,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为依据,同时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1)明确岗位职责;(2)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3)建立定期检查制度;(4)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方法》、《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事故损坏赔偿制度》等相关实验室制度给予健全。

3.加大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与共享力度。为使得实验室设备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不能局限于目前的限时开放模式(仅在实验课时开放),应该全天候开放,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实验室的开放该不止包括对全校师生的开放,还应该对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放。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应当更加注意管理制度的规范,合理适当收取一定费用,在为仪器的维修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来源的基础上,又实现了投资效益,促进了对外交流。

4.合理管理实验室设备。首先,合并相似专业实验室,以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避免由于设备闲置造成的资源浪费。其次,实验室的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定期清点实验室现有的设备,及时清理实验室陈旧设备,并适时补充先进设备。最后,对于大型贵重仪器应当采用专管共用的管理方式。通过研发新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新的管理模式,达到实时、动态,科学管理的目的,最终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决策的智能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5.合理分配资金,加大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与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往往成正比,所以高校应适当加大对高校实验室资金的投入力度,以使实验室投资稳定在学校总投资的一个较高水平,同时高校实验室也可以多渠道筹集资金。对投入的实验室资金,应该做到合理分配,以提高投资收益,并保证实验室重点项目的建设。

6.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的验技术队伍,这就要求高校做到以下几点:(1)为调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应该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其相应的经济待遇和学校地位,尽可能多地创造进修学习的条件和晋升空间;(2)及时引进实验室相关人才,促进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3)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以进一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对于高校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这就要求各高校在提高对实验室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增强实验室人员的技术性和稳定性,同时保证资金的高效投入。实验室管理人员也应该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相信,高效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实现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孟昭霞.高校实验室创新性管理[J].实验室研发与探索,2013,(6):202-205.

[2]胡传坤,高建民.高校实验室队伍现状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5):210-212.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Laborat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U Ding,ZOU Wei,TANG Ke-qin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