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的特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3: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地籍测量的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地籍测量的特点

篇1

Abstract:Digital mapping in the cadastral surve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adastral content and digital mapping technology features with emphasis on the digital mapping technology in the Cadastral Survey analyzed and studied.

Keywords:Cadastral survey;Digital mapping

一、地籍测量的内涵

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地籍测量不同与普通的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应随着宗地的土地登记的变更而不断地更新,时时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地籍测量是测绘技术与法律的综合应用,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因此测绘人员不仅要具有熟练的测绘技能,而且还应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数字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助测图的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一个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它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数字化测图技术的特点

(一)劳动强度小,自动化程度高。外业采集的数据可以自动记录于电子手簿中,避免了传统测图繁琐的记簿、计算、检核,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电子手簿中的数据可以通过电缆直接向计算机传输,在室内通过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的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图形编辑,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时间。

(二)精度高。传统的测图,地物点平面位置的误差主要受解析图根点的展给误差和测定误差、测定地物点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等影响。测量数据作为电子数据格式可以自动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在全过程中原始数据的精度毫无损失,不存在传统测图中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展点误差,很好地反映了外业测量的高精度,获得高精度的测量成果。

(三)信息量大。数字地图包含的信息量几乎不受“测图比例尺”的限制,甚至可以没有“测图比例尺”的概念。数据可分层存放,使地面信息的存放几乎不受限制。比如将房屋、道路、水系、电力线、地下管线、植被、地貌等存于不同的层中,通过关闭层、打开层等操作来提取相关信息,便可方便地得到所需测区内的地籍图。在数字地籍图的基础上,可以综合相关内容补充加工成不同用户所需要的城市规划图、城市建设用图、房地产图以及各种管理的用图和工程用图等。

(四)信息存贮、传递方便。数字信息可以通过磁盘、光盘以计算机文件的形式保存或传递,还可以通过电缆或计算机互联网传输。在数据的存贮、传递方面优势是传统测图无法比拟的。

(五)便于成果更新。数字化测图的成果是以点的定位信息和绘图信息存入计算机的,当实地有变化时,只需输入变化信息的坐标、代码,经过编辑处理,很快便可以得到更新的图,从而可以确保地面的可靠性和现势性。

三、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一)数字化测图的主要方法

目前我国数字成图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原图数字化、航测数字成图、地面数字测图。原图数字化是将原有图件进行矢量化处理,使图形数据变成矢量数据,通过各种编辑,获得数字化地籍图的一种方法;或者将原有图纸通过扫描仪扫描,通过一些矢量化软件,将由扫描得到的栅格数据转化为矢量数据,然后通过编辑处理,进而得到数字化地籍图的方法。航测数字成图是将航摄像片通过解析测图仪,获得地面立体模型,采集地面模型数据,从而得到数字化地籍图的一种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作业过程均需要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编辑以及成果图件的数据输出。这三种方法适用的情况和作业方法各异,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在没有符合要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可直接采用地面数字测图的方法,即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成图。

(二)数字化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作业流程

1.地籍测图准备。目前应用数字法进行地籍测量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根据城镇地籍调查的范围,划分好区、街道街坊;进行地籍权属调查,实地标出每宗地界址点的位置;布设控制网;划分每个作业小组测区范围。

2.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是为地籍细部测量和日常地籍测量服务的,它具有传递点位坐标及限制测量误差传播和积累的作用。在地籍测量工作中,为限制测量误差的积累,保证必要的测量精度,使各街区测绘的地籍图能够拼接成一个整体,就必须首先在全调查范围内选定一些控制点,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精确的测算方法,在统一的坐标系统中,确定它们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再以这些控制点为基础测算其他细部点的坐标。通常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建立控制网。

3.地籍细部测量。地籍细部测量采用GPS(RTK)、全站仪配合的草图方式测图,关键部分绘制在草图上。草图的清晰、明了对内业工作至关重要,草图绘制的比例尺不宜过小,地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大体能够得到体现。地籍细部测量主要包括:野外数据采集。数字法地籍测图时,野外数据采集的方法按记录器的不同可以分为:电子手簿记录模式、便携机记录模式、电子速测仪数据存储卡记录模式、GPS测量模式。数据传输。野外数据采集后,用专用电缆将外业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一般每天野外作业后都要及时进行数据传输,以避免数据丢失。数据处理。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即对外业采集数据的各种可能的错误检查修改和将野外采集的数据格式转换成图形编辑系统要求的格式。接着对外业数据进行图形生成,建立图形文件等操作,再进行等高线数据处理,即生成三角网数字高程模型(DTM)、自动勾绘等高线等。

4.地籍图生成与编辑。对照宗地关系图与宗地草图,根据分幅地籍图的坐标范围,选定该幅图所波及的作业分区数据文件,由测点平面坐标和地块描述信息自动生成平面图。地籍图生成完毕后,在输出前利用制图软件的图形编辑功能进行图形编辑处理。图形编辑处理后,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查看是否有漏测及处理不当的地方,并加以修改,消除一些地物、地貌的矛盾,进行文字注记说明及地形符号的填充,进行图廓整饰等。也可对图形的地物、地貌进行增加或删除、修改。如果没有什么重大问题,则可以生成界址线等地籍要素,注记相关的地籍要素内容,打印初步地籍图。进行外业巡查,根据初步地籍图利用钢尺对测量精度进行审核,这一步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

5.面积量算汇总。在错误修正后,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块块检核,按面积平差的原则进行面积量算、面积平差、面积汇总等工作。

6.图表生成。最后在检核无误的情况下利用制图软件的功能生成地籍图、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绘总表、土地面积分类表等图表文件。

7.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进行图表一致性、勘丈边长与反算边长一致性的检核,经检核无误或对检核问题修改后,建立初始地籍调查数据库文件,再进行人库前的数据检查,如无错误则可以人库,即建立了地籍信息系统。

在地籍测量工作中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提高数字化测图技术和效率,保证成图精度,满足小城镇建设的需求,为后续的规划和调整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贺丽娟,曹振一.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西北水电,2002

篇2

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 现代 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1.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内涵

数字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助测图的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一个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它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

2.数字化测图技术的特点

2.1劳动强度小,自动化程度高

外业采集的数据可以自动记录于 电子 手簿中,避免了传统测图繁琐的记簿、计算、检核,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电子手簿中的数据可以通过电缆直接向计算机传输,在室内通过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的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图形编辑,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时间。

2.2精度高

传统的测图,地物点平面位置的误差主要受解析图根点的展给误差和测定误差、测定地物点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等影响。测量数据作为电子数据格式可以自动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在全过程中原始数据的精度毫无损失,不存在传统测图中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展点误差,很好地反映了外业测量的高精度,获得高精度的测量成果。

2.3信息量大

数字地图包含的信息量几乎不受“测图比例尺”的限制,甚至可以没有“测图比例尺”的概念。数据可分层存放,使地面信息的存放几乎不受限制。比如将房屋、道路、水系、电力线、地下管线、植被、地貌等存于不同的层中,通过关闭层、打开层等操作来提取相关信息,便可方便地得到所需测区内的地籍图。在数字地籍图的基础上,可以综合相关内容补充加工成不同用户所需要的城市规划图、城市建设用图、房地产图以及各种管理的用图和工程用图等。

2.4信息存贮、传递方便

数字信息可以通过磁盘、光盘以计算机文件的形式保存或传递,还可以通过电缆或计算机互联网传输。在数据的存贮、传递方面优势是传统测图无法比拟的。

2.5便于成果更新

数字化测图的成果是以点的定位信息和绘图信息存入计算机的,当实地有变化时,只需输入变化信息的坐标、代码,经过编辑处理,很快便可以得到更新的图,从而可以确保地面的可靠性和现势性。

3.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3.1数字化测图的主要方法

目前我国数字成图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原图数字化、航测数字成图、地面数字测图。原图数字化是将原有图件进行矢量化处理,使图形数据变成矢量数据,通过各种编辑,获得数字化地籍图的一种方法;或者将原有图纸通过扫描仪扫描,通过一些矢量化软件,将由扫描得到的栅格数据转化为矢量数据,然后通过编辑处理,进而得到数字化地籍图的方法。航测数字成图是将航摄像片通过解析测图仪,获得地面立体模型,采集地面模型数据,从而得到数字化地籍图的一种方法。

3.2数字化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作业流程

3.2.1地籍测图准备

目前应用数字法进行地籍测量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根据城镇地籍调查的范围,划分好区、街道街坊;进行地籍权属调查,实地标出每宗地界址点的位置;布设控制网;划分每个作业小组测区范围。

3.2.2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是为地籍细部测量和日常地籍测量服务的,它具有传递点位坐标及限制测量误差传播和积累的作用。在地籍测量工作中,为限制测量误差的积累,保证必要的测量精度,使各街区测绘的地籍图能够拼接成一个整体,就必须首先在全调查范围内选定一些控制点,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精确的测算方法,在统一的坐标系统中,确定它们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再以这些控制点为基础测算其他细部点的坐标。通常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建立控制网。

3.2.3地籍细部测量

地籍细部测量采用GPS(RTK)、全站仪配合的草图方式测图,关键部分绘制在草图上。草图的清晰、明了对内业工作至关重要,草图绘制的比例尺不宜过小,地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大体能够得到体现。地籍细部测量主要包括:野外数据采集。数字法地籍测图时,野外数据采集的方法按记录器的不同可以分为: 电子 手簿记录模式、便携机记录模式、电子速测仪数据存储卡记录模式、GPS测量模式。数据传输。野外数据采集后,用专用电缆将外业采集的数据传输到 计算 机。一般每天野外作业后都要及时进行数据传输,以避免数据丢失。数据处理。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即对外业采集数据的各种可能的错误检查修改和将野外采集的数据格式转换成图形编辑系统要求的格式。接着对外业数据进行图形生成,建立图形文件等操作,再进行等高线数据处理,即生成三角网数字高程模型(DTM)、自动勾绘等高线等。

对照宗地关系图与宗地草图,根据分幅地籍图的坐标范围,选定该幅图所波及的作业分区数据文件,由测点平面坐标和地块描述信息自动生成平面图。如果没有什么重大问题,则可以生成界址线等地籍要素,注记相关的地籍要素内容,打印初步地籍图。进行外业巡查,根据初步地籍图利用钢尺对测量精度进行审核,这一步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

3.2.5面积量算汇总

在错误修正后,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块块检核,按面积平差的原则进行面积量算、面积平差、面积汇总等工作。

3.2.6图表生成

最后在检核无误的情况下利用制图软件的功能生成地籍图、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绘总表、土地面积分类表等图表文件。

3.2.7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

进行图表一致性、勘丈边长与反算边长一致性的检核,经检核无误或对检核问题修改后,建立初始地籍调查数据库文件,再进行人库前的数据检查,如无错误则可以人库,即建立了地籍信息系统。

在地籍测量工作中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提高数字化测图技术和效率,保证成图精度,满足小城镇建设的需求,为后续的规划和调整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取得了较好的 经济 和社会效益。 [科]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在地形测量过程中,运用常规测量统计方式确是给工作人员造成了许多工作难度。主要有两个比较大的困难,一方面是怎样及时和准确地收集全野外地籍的大量数据,另一方面是怎样整合与编辑这些收集到数据并且加以分析。这两方面还是总结实践工作经验探索数字化测量流程中非常关键的两个步骤。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

数字化地籍测量主要指利用现代化技术把地形勘测转变成数字的方式。数字化地籍测量主要包含了充分运用扫描数字化仪等相关先进测量仪器完成全野外的测图,借助解析图仪完成遥感相片、航空摄影的测图等 [1]。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操作者一系列仪器同时能够处理好特殊情况,熟练掌握怎样把采集的地籍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成图软件完成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最终制成数字化地籍图。

(一)数字化测绘现状

自从上世纪后期我国就已经开始不断尝试研究大比例地籍图全野外的测量技术,大致发展过程中如下:

通常情况下运用全站仪完成全野外测量,把测量获取的数据利用电子薄记录过后传输到计算机中,再把标注测点的点号草图传输到计算机中,利用计算机实现人机交互,方便及时修正与补充,最终形成数字化测图相关图形文件,然后由绘图仪自动制作出地籍图。

利用全站仪完成全野外测量,后期工作获得的突破性进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替换了以往系统软件运用新型智能数据收集软件;另一方面是完成了计算机和电子手薄直接的接触。

二、全野外数字化地籍测量主要流程

为了可以更好地完成数字化测量任务,各个方面探讨测量详细流程是至关重要的工作。依据多年来从事于测绘工作的实践经验,流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在现实运用时,全野外的数字化测量主要流程包含测绘前准备工作和测绘地点及测绘整体设计与测绘数据的标准化极短等,如图1所示。

图1数字化地籍测量流程图

(一)数字化测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每一次的全野外测量前,必须做好测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其是测量工作可以正常进行的基础[2]。现代数字化测量获取的是数字地形图,运用计算机控制测绘仪器,并且结合静态的GPS配合导线法,和以往的方法相比较来讲,具有操作简单、测量及成图精度高特点。全野外的数字化测量前期准备工作主要以下几个工作内容。第一是明确项目类型,制定对应的技术设计书。第二是对野外地形进行检查和巡视工作,必须重点做好该环节的工作,地形检查严重影响着研究成果的质量与精度。第三是绘制地形图,同时对地形图进行分幅,把图框模板放置于安装盘的Blocks目录中,而且输入相关测绘单位和测量员及用图单位等相关信息。第四是选取适当的数字化测量软件,现阶段软件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清华山维和北京威远图及CASS系列等相关专用软件。第五是在相对较为复杂的地区地形测量过程中,要先编辑地形草图当作地形图的原型。第六是依照规范确定的对应测量精度标准。

(二)控制测量方式的运用

在该步骤中,地形控制点精度直接关系着地形测量的整个过程,是全程高质量测量的关键与基础[3]。本文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地形控制测量的方式。首先是静态GPS控制测量,此测量方式拥有定位精度高和控制范围广及选址比较灵活与无需全天工作等诸多优点。其次是导线测量,此测量方式在城乡地形控制测量过程中表现突出,可以在整个测量中有效防止粗差的发生,尤其适合于城乡中地形测量隐蔽区域。最后是GPS-RTK控制流量,此方式的优点主要是可以提供三维坐标,让人产生深刻的立体印象。

(三)测绘数据搜集时期的地形测量

在进行此步骤时,必须处理好自定义编码收集和碎部点三维坐标,尤其要注重收集碎部点过程中的数学精度和采集数量及收集自定义编码过程中的自我识别精度,还要注意碎部点和碎部点之间的关系[4]。在现实应用时,尽可能保持在一个测站上,只要确保能通视而且满足相关需求,就可以及时收集,不可以过渡频繁地改动观测点。而在自定义编码收集过程中不要过分苛刻,在绘图过程中工作能源能够识别出就可以。

(四)测绘数据的标准化

测绘数据标准化是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充分的整合及分类,贯穿原始地形草图到成果图输出的全过程。原始地形草图作为室内编辑的重要基础图,首先要由绘图人员跑点绘制,然后由绘图人员把数据传输给编辑工作人员完成室内编辑。另外数字化地形测量必须把每天的测点数据玩车工及时传输与整合,方便绘图人员在有效的记录时间之内完成编辑处理。在地形图具体编辑阶段,必须运用测绘软件完成展点和连线机勾绘等相关高效操作。另外当分幅与图形轮廓修饰过后,经过检查确定没有疏漏之后,就能够打印输出成果图了。

结束语:

数字化地形测量是一项先进的地测技术,与计算机有效结合的程度与自动化程度及计算的测量精度是其他相关测量手段无法达到的。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必然成为未来我国大比例尺度地籍图测绘工作的发展方向,因此应该进一步推广与普及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强化宣传与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刘家臣,聂晓艳,张晓燕,田昌妮,张渝庆.基于遥感技术的大比例尺土地利用图制作[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2,(11).

篇4

[中图分类号] P25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12-2

1 地质工程测量技术在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1)忽视测前方案设计测前方案是整个工程测量工作的指导文件,对保障测量精度、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是不可跳跃的工作步骤,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工序常被轻视甚至忽略。没有认真编制测前方案便开始测量工作,产生的不良后果一般有以下几点: ①在控制测量与碎部测量中难以把握后期工作需求,造成了后期工作的被动,增加了整体测量工作量;②发生测区控制布网漏布现象, 破坏了统一性; ③测区精度要求布局欠合理; ④为提高经济效益,采用一次性布网方式,精度标准降低,误差太大,不能满足工程要求。

(2)地下数据获取存在较大误差我国测量技术的一个短柄就是地下数据的欠准确性, 目前获取手段主要是通过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平面控制测量一般有三角测量法、导线测量法和交会法定点测量法,通过使用精密仪器和精密方法测量出控制点间的角度、距离要素,并根据已知点的平面坐标、方位角计算出各控制点的坐标。但对于地下数据的获取则有些鞭长莫及,测量的数据准确度往往不高。地下数据的获取存在很大难度,原因有:①一般无自然光,测量条件差,对人员和机械的干扰性大;②测量控制点的埋设受到环境与空间的制约作用,测量网形收到限制;③需要实时监测结果,给监测工作带来难度。

地下数据的准确度不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是测量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3)水下数据获取技术的空白我国分布有大量的水面,水下测量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水下测量的测深数据出现粗差(异常)的概率远远大于陆地,且进行重复测量的难度很大,并缺乏必要的几何图形检核条件,给粗差的处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实现水下数据的完全获取。目前常用的获取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与测探仪相组合;二是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导航软件对水深数据进行记录,结合平面坐标得出水下数据。用以上方法测得的结果都属于侧面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很差。因此,这个技术领域可以说是国内空白,践去填补这一技术缺陷。

2 数字化的相关对策

做好测前方案的设计工作在确定测量对象、测量任务、测量精度后,必须依据合同文件,严格按规范的要求,编制测量方案。

(1)设计原则:①先整体后局部,不但照顾眼前利益,更要兼顾后续发展;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效益;②认真考察作业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踏勘调查,充分掌握地理地质条件,选择最佳方案,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③对于已有的资料和产品充分利用,对新工艺、新技术要积极采纳。

(2)编写要求编写要求:①文字简练,突出重点,不重复叙述;②表述规范,与标准保持一致,不能带个人色彩;③对涉及到的新工艺、新技术要阐明其可行性及预期结果; ④分级布网,提高测量精度。

3 数字化的技术展望

提高地下数据精确度为了提高地下数据的精确度,建议先进行导线计算,做好各方面的精度设计,设计好测量关键点,并把这些关键点都标示在被测量物平面图上,这样获得的地下数据准确度会有很大提高。导线计算方法如下:

闭合导线计算GPS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GPS差分技术,它是利用已知精确三维坐标的差分GPS基准台,求得伪距修正量或位置修正量,再将这个修正量实时或事后发送给GPS导航仪,对用户的测量数据进行修Ⅱ:, 以提高GPs定位精度,水平精度可达到lOmm±2×lO-6D, 高程精度20mm±2×1O-6D,精度较高,但测程有限制一般小于1Okm。GPS-RTD(伪距差分),精度可满足水下地形测量的需要,测程可达3OOkm。

水下地形分析是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获取了大量数据之后,要针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生成有用的信息,即是水下地形分析。水下地形测量常做的数据分析有:等值线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建立、工程计算、利用DEM进行冲淤分析、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任意剖面线生成和模拟水下飞行等。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在工程量计算、水库淹没分析等应用中非常重要。通常采用近似的方法计算体积,利用GIS平台软件,结合已有的数据可以实现指定区域土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对"孤点"的判定一般采用测线法,用于比较被检测点与其相邻的点的高差或者坡度。例如,某点与其相邻点的高差符号相反且大于一定的值,或两个相邻的坡度符号相反且:大于阈值,可判断此点为异常点而剔除。运用测线法判定"孤点"一般剔除点数比例占总点数的3%左右。

本文简单地从测前方案设计、地下测量数据与水下测量数据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地质工程测量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地质工程测量技术是一门应用科学,: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需要相关人员不断探:素研技究,克服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难题,提供更加符合工程需要的高准确度的测量数据,提高工程质量。

篇5

1 电子水准仪的特点和原理

几何水准测量是传递高程精度最高的方法,随着电子水准仪的研制成功,大大缩短了外业的劳动强度,不熟练的作业人员也能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工作,同时也加快了作业进度。它与传统的水准仪相比有读度数准确、自动记录、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的优点。

电子水准仪又称数字水准仪,它是在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用条码标尺,各厂家标尺编码的条码图案不相同,不能互换使用。目前照准标尺和调焦仍需目视进行。人工完成照准和调焦之后,标尺条码一方面被成像在望远镜分化板上,供目视观测,另一方面通过望远镜的分光镜,标尺条码又被成像在光电传感器(又称探测器)上,即线阵CCD器件上,供电子读数。

2 影响电子仪器工作的外界因素和应对措施

高精度的外业观测过程中,经常遇到特殊地段的水准观测,测量电子仪器在观测中往往会受到振动、光照、温度、距离、地质条件和仪器自身误差的影响。经常造成成果精度超限或者测站反复重测,在此就对各种因素的制约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提高测量人员在野外的工作效率。

2.1 振动 振动主要分为:潮汐、过往车辆、大风对仪器造成的振动影响,且难以避免,直接影响水准作业的继续。

2.1.1 潮汐:当水波遇到界面时,如墩子,会从边界上反射回来,形成一列向岸外传出的水波,与向岸内传来的水波重叠。当潮汐遇到墩子时,海水会在深度变浅时走得较慢,落在海水较深处的后面。其结果是水波向浅水弯曲。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河床冲刷,造成整个桥面及上面载体发生前后、左右、轻微而不间断地抖动。

措施:为了确保成果精度,应避免在涨潮或退潮的时间段作业。当潮汐低于1m,并需要作业时,仪器架设高度应处于110~120cm之间,三角架的架腿呈正三角锥形状,且两个架腿垂直于潮汐方向,增强仪器的稳定性。转点的选取尽量避免采用尺垫,应使用路旁应急车道的减速带,使仪器、条码尺、转点三者的振动频率和桥面的频率保持一致。

2.1.2 车辆行驶:桥面车流量较大,重型大货车较多,且车速很快,车辆行驶过程中,会产生振幅较小,频率较高的纵波,它属于推进波,类似地震,使桥面发生上下的抖动。

措施:尽量避免在车流高峰期作业。当车流量较小且趋于稳定时,仪器架设高度应处于100~110cm之间,三角架的架腿呈正三角锥形状,且两个架腿平行于车辆行驶方向,增强仪器的稳定性。同时要求仪器观测人员,头脑灵活,高效率作业,能做到根据车辆的密度和行驶的距离,随时架设仪器,适时按仪器测量键读数;能避免在路面的伸缩缝处架设仪器或设置转点;当仪器反复不读数时,先检查仪器的水准气泡,重新调焦距消除视差或重复当前测站的观测,当水准气泡超限时及时调整。

2.1.3 大风:当风力超过4级,条码尺和仪器会在风力的作业下产生出轻微的晃动,这在高精度的水准测量中,是严重影响仪器的精度和安全的。

措施:尽量避免在6级大风的环境作业。当仪器处于6级风以下的环境作业时,仪器架设高度应处于90~110cm之间,三角架的架腿呈正三角锥形状,且两个架腿位于顺风方向,增强仪器的抗风能力和稳定性。避免仪器晃动甚至摔倒,仪器操作人员和立条码尺的人员应穿紧身衣裤,精力高度集中,当水准气泡超限时及时调整重测。

2.2 光线 由于电子水准仪是利用对条码尺影像的探测和对比而获取读数的,因而光线对探测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2.2.1 光线悬殊:清早或傍晚太阳高度较低,造成一个尺子处于光照之下,另一个尺子处于背光之下,影响仪器的读数。或者中午太阳高度较高,一个尺子处于太阳直射之下,另一个尺子处于背阴之下,同样会影响仪器的度数。

措施:尽量避免尺子在光线差异较大的位置设置转点。当处于光线差异较大的环境时,仪器操作人员尽量把仪器架设在光线较好的位置,避免在背光或阴影下架设仪器。立条码尺子的人员应根据自己位置的光线强弱,调整尺面与仪器的关系,当尺子位于光线较强的位置时,尺面应正对仪器,保持尺面上只有强光线而没有阴影;当位于光线较弱的位置时,尺面正对仪器后,向背光面旋转3-5度,保持尺面上只有弱光线或者只有阴影,从而避免仪器产生出悬殊效应而不读数。

2.2.2 逆光:当逆光观测时,阳光直射到望远镜内,造成光线过载,视野白茫茫一片,反复调焦距仍然不清晰,造成仪器停止读数。

措施:在逆光环境作业时,仪器镜头应当佩戴遮阳罩,逆光光线较强烈时,必须打伞遮住仪器,这样也可以控制住光照对仪器i角的影响。在仪器出现不读数情况时,仪器操作人员及时打手势指令,立条码尺人员配合手势,略微旋转标尺,即可读数。

2.3 距离 水准规范对各个等级的视距均有相对应的要求。当诸多因素制约仪器正常工作时,应在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适当的缩短视距的大小,以降低外界因素对仪器的影响。

2.4 地质条件 当前进线路遇到沙漠、泥沼、草地、山地等复杂环境时,对仪器和转点的影响很大,严重的影响到观测结果的精度,必要时应在观测之前先设置好转点。复杂环境对于仪器架设地点和转点的选取要求很高,尽量选择在地质稳定,且土壤含有机质较少的地方,避免选择在水边,淤泥、草坪、以及石头棱角等处。

2.5 仪器自身的误差 仪器自身的误差主要是:i角的误差、条码尺子0刻度损耗误差和水准气泡误差。

因此在线路观测前,先对仪器的i角进行自检,保证仪器的精度。在同一水准点上观测不同条码尺的读数差。在同一位置观测同一条码尺子前后左右的0刻度损耗误差。用经纬仪检查条码尺子的圆水准气泡是否超限。自检完毕后分别记录备案,避免仪器自身误差超限或损耗差值较大的仪器进行线路观测。

总结:特殊地段进行水准线路测量时,尽量避免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水准线路测量中当出现各个因素制约的情况时,作业队长应积极沟通、分析不利因素的主次关系,在特殊地段采取非常规测量的技术,能有效避免出现测错或重测等现象,不但能提高作业效率,而且还能保证测量成果的精度。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175-001

一、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概况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我国的数学化数字地籍测量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通常说的数字地籍测量是指通过数字化采集设备采集多种地籍信息数据,传到计算机内,再利用应用软件对采集的数据作处理,最后输出并绘制多种地籍图件和表册的一种自动化测绘技术、方法。数字地籍测量以常规的地籍测量方法、手段得到地籍信息,不是以常规的图表、册卡来表示地籍成果,是通过计算机去处理、存贮信息,再以用户要求的形式输出,这就是数字地籍的特点,不同于一般的信息资料的计算、处理,地籍测量成果的输入输出表现在图形的计算机处理。这是数字地籍测量要解决的问题;数字地籍测量成果是以数字形式存贮计算机内,因而界址点点位坐标和面积量算的精度,不受地籍图比例尺限制,精度非常高,变更容易实现。

二、数字地籍测量技术的主要特点

1.数字地籍测量自动化程度是非常高的

数字地籍测量的野外测量能自动记录、自动解算处理、自动绘图成图,还可向用图者提供可处理的数字地图。数字地籍测量自动化的效率比较好,劳动强度较小,错误机率较小,绘制的地图美观精确。

2.数字地籍测量精准度非常高

模拟测图方法的比例尺精度,决定了图的高精度,图的质量除点位精度外,还和图的手工绘制有联系。不管采用的测量仪器精度再高,测量方法再精确,不可能消除手工绘制对地籍图精度的影响。数字地籍测量在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的过程内,观测值是自动传输,数字地籍图无损失地体现外业测量精度。

3.现势性、整体性非常强

现在的数字地籍测量,克服了纸质地籍图不断更新的困难。地籍管理人员只需将数字地籍图中变更的部分输到计算机,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对原有的数字地籍图、相关的信息作相应的更新,确保地籍图的现势性。数字地籍测量的优势,在城区变更地籍中能得到体现。常规的地籍测量是以幅图为单位作施测。数字地籍测量在测区内部是不受图幅所限,作业小组的任务可按河流、道路的分界划分,还可按街道、街坊划分,测区整体控制网建立,可以在测区中进行实测和分组作业,成果可靠性很强。

4.数字地籍测量技术的适用性非常强

数字地籍测量以数字形式储存的,应根据用户的需要,输出不同比例尺、不同图幅大小的地籍图,输出多种分层叠加的地籍图。数字地籍图非常方便地传输、处理和多用户共享,还可自动提取点位坐标等;通过接口,数字地籍图可供地理信息系统建库用;可以依软件的性能,作多种处理、计算,完成任务;数字地籍测量保证了高精度、提供了数字化信息,满足了建立地籍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需要。

三、数字地籍测量的模式分类

通常数字地籍测量模式有3种: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数字摄影地籍测量模式、内业扫描数字化地籍测量模式。

1.全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

野外全解析数字化地籍测量,是以全站仪、RTK—GPS作为数据采集设备,勘丈全部界址点,同时以此为基础,勘丈其它地籍要素的几何图形的地籍测量。用常规仪器作野外数据采集,要在精度的基础上,把数据转换为适合规定数据格式要求的电子数据。对没测绘大比例尺地籍图的城镇地区是值得推荐的测量模式。采集到的数据经过后续软件的处理,可得到这地区的大比地籍图,其它多种专题图,还可以为建立这地区的地籍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

2.数字摄影测量模式

数据采集的方式是基于数字影像、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数字影像上利用专业的摄影测量软件来采集数据和处理采集的数据,得到所需要的基本地籍图和各种专题地籍图。

3.模拟地籍图数字化测量模式

数据采集方式是利用数字化仪对已有的地籍图作数字化,把地籍图的图解位置转换成统一坐标系中的解析坐标,并应用数字化的符号和计算机键盘输入地籍图符号、属性代码、注记。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可由全野外测量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再把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

四、数字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

通常数字地籍测量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的输出3个阶段。

1.数字化地籍测量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资料准备等。

篇7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network technology, the digital mapping technology to adap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s gradually replacing the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methods, cadastral survey work has entered the digital age.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cadastral survey work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is discussed, hoping to help raise the level of cadastral survey work.

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digital cadastral survey; points;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社会信息的需求量与准确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地籍测量工作是土地工作的重点基础性工作,它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和绘制出大量的地籍图,工作内容不但庞大和繁杂,而且对精准性的要求还比较高。为满足社会和政府对地籍信息的需求,地籍测量工作顺应时展潮流,也逐步呈现出数字化的特点。数字化的地籍测量是融通内外作业,将数据的采集、整理、制图等工作集为一身的工作。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推动地籍测量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数字化地籍测量的论述上,简单介绍了它的概念,具体分析了它的特点及优势,对应用中需要注意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简述

地籍测量是利用测绘技术对所需区域内的土地来进行权属的确定、地界的勘验、土地利用状况、面积的核算以及质量等级的划分等要素进行专业化的测量的工作。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地籍测量工作也发生一些变革。数字化的地籍测量主要是借助网络、计算机和卫星定位的技术以及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对地籍信息进行全新解读的测量技术。这种技术的核心设备是计算机,通过计算机连接到测绘设备,并应用地理信息处理软件,建立起地籍测量内外业务沟通的平台,实现了把地籍信息的采集、储存和处理与制图等环节的高度整合的技术。

二、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主要特点

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主要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自动化

传统的地籍测量方式主要以手工测量的方式为主,工作效率低下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由于人工操作的方式存在,降低了测量的精度。数字化的地籍测量方式把野外采集的初级数据自动记录与保存在电子设备中,再通过计算机的传输进行自动地计算与成图,使工作效率和质量有了一定水平的提高[1]。(二)省人力由于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在进行实地工作时,通常情况下每小组有一名技工和助理就可工作。

(三)高效率由于采点及后来的绘制地图都使用了精确性比较高的编码规则;如果需要对地籍图进行修改,再做一次调绘便可,无需再次进行采点测量。

(四)高精度

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精度之所以高,主要取决于最初对采点和地面的建筑物的数据采集的精度。数字化地籍测量在其它的方面也都是由计算机自动来完成的,误差比较小。在成图完成之后,如果需要对地籍图进行修改或者变更时要对其范围内的全部的建筑物依附物和构筑物进行比较全面地调绘,所以必须要对已绘成图的部分做全面性的检查,发现有错误的地方要彻底地纠正。在进行纠正的同时又对全图进行了自动测试,那么就会对未发现的错误也进行了更正[2]。

三、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主要方法

(一)采点工作

选择好地籍测量的区域,利用GPRS把所有能采集的需要在地籍图上进行绘制,只要是地面物体要素必须全部采集成解析坐标。点位的选择必须要合适,按照要求对所有的数据予以采集。但应当注意的是遮蔽的地带会给GPS卫星信号的接收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要选择全站仪等工具运用解析法进行细部的数据测量。

(二)数据处理工作

利用软件系统对已经采集的数据进行误差矫正。数据的精度必须达到“GPS规范”对各项指标的要求。在“工程规范”中各项数据也要达到E级平面控制网的标准。

(三)宗地调查和划分

完整的地图既要有地表物体,还应要有使用权属的标注。这其中主要包括土地的使用权符不符合规定、地界的划分、甚至门牌号等,以便于清晰地确定土地的利用率。在调查时可以携带绘制好的地图和调查结果,逐步进行确认,从而保证了地图制作的准确水平。

(四)矫正工作

对数据预处理生成的地籍图必须进行误差的矫正与必要性的检查。 在采集数据的时候最好在现场绘制出一张草图,以便在进行电子地图绘制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些草图的标注进行各层次的绘制与标注,避免漏标的出现。

(五)出图工作

一切数据经检查合格后,生成数据化地籍图。根据在实际勘测中获得真实数据,区分所测地籍的不同类型、规格和用途,对比例尺进行科学的选择。把绘制出的比较准确的地形图或者地籍图作为基础的底图。再充分利用计算机绘图系统绘制出比较准确的数字化地籍图,数字化地籍图所涉及的范围要有广阔性;并且要详细的注明占地面积和有关的事项,为以后所需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

四、在实际作业中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应用要点

(一)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具有对坐标进行传递、保证精度和减少误差的重要作用,也是地籍测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进行实际的地籍控制测量中必须在所选定的地籍测量区域内选定好控制点,控制点要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形成。在相同的坐标体系下,选择精密性比较高的仪器对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确认,在对这些关键点的控制后,在其基础上辐射生成别的细部点,然后才可进行数字化的地籍测量工作。在我国的数字化地籍测量中目前进行的地籍控制网的建设都是利用GPS的定位技术做到的。

(二)地籍细部测量

在我国目前的地籍细部测量中通常都采用GPS-RTK测量和全站仪相配合的技术,它是通过电子速测仪、便携机、电子手薄、便捷性GPS和数据储存装置对野外的数据进行采集并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三个阶段的数据处理工作[3]。

1、数据预处理

在对从外业采集的数据进行常规性的检验和可行性的分析后,如果发现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就把数据转换成制图软件、计算机和图形的加工软件能够处理的数据格式。

2、数据处理

对外业数据进行成图操作,初步建立起可以应用的细部地籍图。

3、后期处理

后期处理的过程要以在地籍图中已经生成的等高线作为标志,地籍图中的等高线要选择三角网数字高程模型来生成并自动化的绘制出来。

(三)数字化地籍测量成图的要点

1、谨记在数字化地籍图成图之前必须进行比较全面的检查,目的是对处理不当之处和疏漏的地方予以修改,把在地形上存在的矛盾消除掉,权属的界限要确定清楚,在一些必要的位置必须要予以符号的表示和文字的注记。

2、在以上的工作做完之后,可以通过复检和外业巡查的方式对地籍图的精确度进行初步确定。

3、为保证地籍图的精确性和可靠程度,可以组织设计人员、开发人员和相关的权属单位进行最后的检验。如果发现在一些部位和地区存在争议或者分歧要再次进行比较严格的检验,直至没有分歧意见一致后,由争议双方进行签字确认。这样有助于实现数字化地籍图在权属上比较清晰、在注记上比较准确,也就保证了数字化地籍图的整体质量[4]。

结语: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工作中的充分应用,是适应时展潮流,促进现代化地籍测量工作发展的重要措施。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地籍工作的效率和精确程度。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数字化技术还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中,我们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为提高我国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宋传亮.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图的特点及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篇8

中图分类号:P1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254-01

在地籍调查过程中,先进的地籍测量技术是保证地籍调查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基于地籍调查的重要性,以及地籍管理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先进的测量技术成为了地籍调查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应立足地籍调查实际,结合地籍测量的实际需求,认真分析测量新技术在地籍调查中的应用,并深入探讨现有地籍测量新技术的优点,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持,保证地籍调查取得积极效果。

一、地籍测量重要性分析

地籍测绘在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获取土地信息、鉴定土地权属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地籍测绘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地区资源、环境管理或是项目开发都十分依赖于地籍测量的结果,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必须重视测量技术和新时期下测量技术的新发展。

二、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于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主要包括:①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②地籍测量成果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或其他相关的要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图、数、册等资料;③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始终贯穿于建立、变更、终止土地利用和权利关系的动态变化之中,并且是维持地籍资料现势性的主要技术之一;④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

三、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1、GNSS技术应用

GNSS即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包括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中国北斗和欧盟伽利略。GNSS技术利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可在实时处理两个观测站的载波相位的基础上,测量达到厘米级的精度。GNSS具备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全天候观测且观测点无须通视等优势。

高精度GNSS-RTK技术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网络RTK的发展,为测绘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RTK在城镇建筑区主要用于与全站仪联合测图,由于GNSS-RTK不受通视等条件的限制、误差分布均匀且不存在误差累积、操作简便、随机性强等特点,在城镇空旷地区用RTK实时可以给出图根点的坐标;RTK在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调查等方面应用较广,由于农村大部分地区空旷,无高大建筑物遮挡信号,RTK可以发挥较大作用,大大减少实测的难度。

2、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是将采集数据工作和数控绘图工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内外结合的数据收集库,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自动测图和绘图等工作,自动化图形测绘技术完全得以实现,并且使成图难度有所降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对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库的,更加方便了图形测绘作业。

目前数字化测绘分三种方式:①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测绘方式,这种测量方式通过采集地籍数据的重要测量设备,实时地传输资料给电子记录簿,然后按照相应的数据格式和配图要求进行数据存储;②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测绘方式,这种测量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③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这种测量方式与上述的方式基本类似,不同之处主要是数据传输方式的改变。

3、GIS技术应用

GIS技术是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为一体,能够进行空间分析、预测预报和辅助决策,具有庞大的数据库和图形显示输出能力的一门新兴学科。GIS技术的兴起,提高了地籍测量的成图效率,加速了地籍调查的进度。同时,GIS的应用降低了野外测量工作的难度和劳动强度,提高了测量工作的精确度。

在地籍测量过程中,GIS在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均有应用,在外业调查过程中,嵌入平板或是PDA的测绘软件取代以往纸质图件,并能有效记录相关属性信息,减少工作量,提高作业工作效率。

4、遥感技术应用

遥感技术是基于卫星或是飞机以及其他飞行装置,以此为依托,来收集地面或者研究目标相关电磁信息,判断地球环境和地籍相关资料的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遥感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我国地籍测绘领域中,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记录大量可行性以及科学性数据,并依此判断和识别地籍的相关资料。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观测、探测、监测方面的功能。相比较传统的测绘方法,该技术的优势体现在成像速度快、精度均匀等方面,并且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给地籍测绘带来了数字化数据,实现自动化成图。

5、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新的空间数据采集方法。为空间三维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采用非接触主动测量方式,可以高分辨率、快速获取被测对象的空间三维坐标,真实再现所测物体的三维立体景观。在获取的点云数据基础上进行地物要素的提取,具有扫描速度快、实时性强、精度高、主动性强、全数字特征等特点,可以极大地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时间。

目前,国内所进行的地籍测绘工作都是在二维地籍的基础上开展工作的,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利用压力越来越大,迫使向着立体化方面发展。由此可见,三维地籍必将成为今后地籍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四、结束语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地籍测绘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且在地籍测绘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地籍测量的精准性,而且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测量方法,为我国地籍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测绘技术还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当中,在未来的地籍测量中,必然会有更多的测绘新技术应用到地籍测量中,更好的促进地籍测绘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刚,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4(8).

篇9

随着3S技术在测绘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这些技术应用于地籍测绘的研究也不断增多。GPS应用于地籍测绘的研究贯穿了整个地籍测绘工作,包括控制网的建立、加密、地籍细部测量等。近年来,随着GPSRTK技术的不断成熟,GPSRTK应用于地籍测绘方面的研究也不断增多。数字化地形测绘技术自90年代在我国逐步推广,发展到今天已经较为成熟。目前,数字化地形测绘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据采集多源化,数据结构GIS化。有些研究人员针对地籍测绘的特点,提出了实时拓朴的方法,以便建立基于完全拓朴的宗地数据,以方便实时变更及数据汇总统计。

1地籍测量的原则、内容及成果

地籍测量技术特点除需按国家标准测绘大比例尺地籍图外,还应在测量工作开始前进行地籍调查,取得不动产的地理、经济和法律诸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要求完整、系统、以图形、图表与文字等形式加以表示,并编辑成地籍簿册,它是地籍管理的基础资料,也是地籍测量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籍管理要求土地信息可靠,能满足一定的精度指标。所以,地籍测量应具备完整的测量原则与内容。

1.1地籍测量的原则

在测量原则上地籍测量遵循从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界址点测量、面积量算等工作。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一般比较高,尤其是交通繁华地区,所以,通常是大比例尺测图。

1.2地籍测量的内容

地籍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2.1收集不动产的权属资料、权属位置及拥有土地的编号、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质量等级以及与税收有关的地籍要素;

1.2.2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点;

1.2.3测定行政区划境界线、土地权属界线、界址点坐标值和权属范围的面积;

1.2.4测定测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图形及其上覆盖物的几何位置和面积;

1.2.5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及时对原地籍成果进行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正确性与现实性;

1.2.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绘工作。

2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基本框架

现代测绘技术是运用到地籍测量中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 PDA 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2.1 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能否使用 “准地籍测量”。

2.2 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1)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2)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必须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数据获取的内容,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

2.3 数据编辑、整理、入库:对于获取的各种数据。按照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进行编辑、整理、人库,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建市地籍数据库,形成地籍管理系统。

3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3.1 RTK技术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中应用RTK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同测绘地形图一样,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系统,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地籍图。但在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则应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桩位置,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利用RT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是坐标的直接放样,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面积量算,实际上由GPS软件中的面积计算功能直接计算并进行检核。避免了常规的解析法放样的复杂性,简化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

在土地利用动态检测中,也可利用RTK技术。传统的动态野外检测采用简易补测或平板仪补测法。如利用钢尺用距离交会、直角坐标法等进行实测丈量,对于变通范围较大的地区采用平板仪补测。这种方法速度慢、效率低。而应用RTK新技术进行动态监测则可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度,省时省工,真正实现实时动态监测,保证了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现实性。

3.2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

“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存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几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但是上述四种模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独使用。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各种模式的适用环境和作业单位的实力背景,可以选择经济、高效的测量模式,以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4结束语

综上,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应用也将会更为广泛。鉴于作者水平有限,文章写作不到之处望行业同仁多批评指正,本人在今后也会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再接再厉,争取为我国的国土测量研究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

[1]黄德忠 关于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及前景探析[J] 建材与装饰 2012 8

[2]李靖 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测量模式与精度要求[J] 科技风 2012 20

篇10

我国的土地面积非常辽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籍测量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发展,对边疆的保卫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在主观上对地籍测量有一个深入的认知,选择应用高科技进行测量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前地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GI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和方法展开讨论。

一、GIS技术概述

对于地籍测量而言,不仅工作量非常大,同时在工作的广度上也有所提升。经过长久的积累、发展,我国当前的地籍测量工作,已经形成了健全的体系,各项内容均需选择专业性的技术来完成。GIS技术是以数字信息的形式,针对地球上的各种客观实体进行描述和分析,配合使用硬件设备、软件设备后,针对空间地理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运算,由此来得到较多的地籍信息,指导日常的生产、生活。从优势上来分析,GIS技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该项技术可以将数据进行综合应用,得到的结果贴合实际。第二,GIS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根据各地区的客观情况及条件限制,选择针对性的测量方案来完成。GIS并不是特别“死板”的技术,其在硬件配备、软件配备上,均可以进行多元化的选择、实施,最终获得的地籍测量结果非常理想。第三,在地籍测量过程中,GIS技术的兼容性较强,能够与其他的技术进行联合使用,更好的弥补地籍测量工作中的不足,深化测量的意义。

二、GI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和方法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水平的提升,地籍测量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的重要竞争工作。每一个国家都对本身所具有的土地非常重视,通过地籍测量可获得更多的资料、信息,由此来推动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国土面积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位,是各国觊觎的对象。为了避免本国的土地再一次被侵犯,必须要将地籍测量工作的水平提升,强化GIS的应用,在方法上提高可行性。

(一)数据库结构的应用

GIS技术与一般的测量技术有所不同,其数据库结构的特点突出,能够帮助我国的地籍测量工作更快、更好的开展。GIS的数据库结构,具有两个类型,分别为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在基础地理数据库当中,存在着大量的未处理数据,包括数字地形、大地数据等等,这些数据的信息含量非常大,是分析的重点。专题数据库在应用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专业性”特点。例如,该数据当中具有一些处理完成的数据,包括基础的地质图例、地质灾害的相关数据等等,这对于分析我国的地质情况、了解未来的地质变化等,均具有较大的作用。GIS在应用的过程中,其技术的运行和故障数据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非数据库”的方法进行存储,由此来保证日常搜集到的数据不会出现丢失的情况。另外,GIS的行政区、线路等内容,通过应用“地理数据库”的方法进行保存,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客观上的测量工作会得到详细的划分,不会出现太多的复杂问题,既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又保证了测量的速度。由此可见,GIS的数据库结构与地籍测量具有高度的匹配性,整体上可以取得优秀的成果。

(二)数据采集输入的应用

地籍测量的开展,势必要面对大量的数据、信息等,如果在数据采集、输入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之前的工作就会白白浪费,所造成的恶性循环非常严重。为此,GIS的应用,必须确保地籍测量数据的采集、输入能够尽快的完成,提高效率的同时,不影响最终的分析结果。目前,GIS应用到地籍测量以后,可以更加清晰、更加直观的表述出数据、信息的分析结果,所有的结果都可以通过动态演示的方法来实现,能够让观察者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呈现出大量的、繁杂的数据报表。例如,应用GIS分析基础地形图的过程中,其显示的信息非常详细,但并未出现杂乱的问题。基础地形图所包括的信息为流域边界、水系、交通等等。根据观察者的需求,还可以将信息进一步的细化,也可以通过简略的方法来表示,整体上的可操作性较强。所以,地籍测量过程中,选择应用GIS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在数据的采集上富有特点,在输入工作上也非常的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三)综合应用

GIS在目前的研究当中,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和优化,整体上的技术体系和技术效果,均表现为较大的提高。为此,我们在地籍测量工作中,还应该注重发挥GIS的综合应用。GIS技术在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该技术将成为未来高科技领域的核心技术,将该技术应用在地基测量中,能够将和地理相关的文本数据以地理图形的方式显示出来,使得相关人员能够清晰的看出地理空间的分布情况,明确该地区的地形分布情况,地貌特征等,为今后的地区规划提供数据支持。从以上的表述来看,GIS技术的综合作用比较理想,其可以根据操作者的需求和地籍测量的各项标准,实现对地籍信息的专业化处理,任何一个指标的设计或者是标准的提升,均不会对GIS造成太大的影响,反而可以推动地籍测量的进步和GIS技术水平的提升,该方面可以在日后深入研究。

三、GIS与其他技术的联合应用分析

地籍测量工作与一般的工作有所不同,单纯凭借GIS一项技术,只能在特定的领域中获得进步,而其他的工作则达不到理想的标准,甚至是出现了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在地籍测量过程中,除了要将GIS有效应用外,还必须将该技术与其他的技术联合应用,更大限度的提高地籍测量的水准。从当前情况来看,和GIS技术相结合使用的有遥感技术即RS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即GPS技术,简称3S技术。下面本文就将GIS技术和RS及GPS技术相结合,分析其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在3S技术中,有85%的信息是和地理位置相关的,也就是说在3S技术应用的过程中,GIS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管是耕地林地还是城市的规划分布,都和地理信息息息相关,只要是能够用位置去判断的信息,都能够应用GIS技术。RS技术则是利用电磁波探测地表物体对其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之后在从这些电磁波当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的使命。GPS技术则是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和导航的系统,其测量精度高,信息准确,能够不受时间的限制实现随时定位。

总结

本文对GI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和方法展开讨论,从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地籍测量工作与GIS的融合度较高,二者能够互相帮助,推动了我国地籍测量水平的提升。在今后的地质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的研究GIS技术,在操作方法、软硬件配备、测量手段上,均要有所增加。

参考文献

[1]张小芳.GIS与全站仪在城市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硅谷,2014,08:133+141.

[2]郑培.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J].硅谷,2013,02:20-21.

篇11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178-01

引言:社会不断进步,地籍测量慢慢的和测绘工程技术联系了起来,在根本上将地籍测量工作进行了改革。现在的地籍测量工作主要采用的是测绘工程技术,通过精确对土地所有权和境地进行测量,反映出土地的质量及分布的情况,为以后土地的管理提供更准确、规范和全面的数据,在地籍测量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测绘工程技术的主要特点

1.1 数字化程度高

在对外业中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应用测绘软件和计算机进行整理、分析等,进行相应的处理后能够将数字地形图自动测绘出来,并且在地形图的测绘过程中,不容易犯错,还可以对距离、坐标等数据信息进行自动提取,也有极高的准确度。

1.2 数据精度高

由于动态GPS、全站仪拥有非常高的精度,因此进行外业采集时,可以保证数据的高精度。对测量到的数据,不仅能够实现自动的记录、传输,还可以对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并成图,在作业的全过程时,不会使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受到影响,在方向、图像等方面的误差也能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可以准确的将外业测量的数据体现出来,使测量结果的精确性有了极大的保障。

1.3 测绘成果更加全面

在数字测图方面,需要对地形界址点等坐标进行测定,能将测点的属性明确出来,对测点的编码、连接信息等进行准确的记录,在成图时,在库中调出与测点编码相一致的图示符号,通过数字测图技术的应用,将信息进行连接、定位,能够为查询、检索提供技术支持,得到更加全面的测绘成果。

2 测绘工程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践应用

2.1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其技术理论是利用电磁波,通过传感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综合处理后得出地籍信息。遥感技术对最终成像进行分析,可以更加精准的掌握地面的情况,是一种具有极强综合性的技术。遥感技术一般使用绿光、红光及红外光三种光谱波段进行探测。通常情况下,遥感技术所成的影像技术可以分为影像―影像对比判读技术、影像一矢晕地图对比判读技术等多个种类的技术。由于影像技术种类较多,适用范围也较广,各自也有各自的优势、特点、缺点等,因此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测量工作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技术,还可以将各种技术进行融合,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以提高测量的精准,实现高质量的测量,以较好的完成目标区域的动态监测。

2.2 数字化内业扫描技术

此种技术主要是对已有的地基图纸、地形图纸等地籍要素数据信息和已有的坐标数据等,将其导入计算机系统中,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整理、叠加、调整等处理,以进一步得出所要测量的地籍图册与信息,还能够利用所得地籍图纸和信息等将目标区域中涉及到的路线情况、街道布局等事项进行具体划分,并及时的对目标区域内的门牌号码、房屋布局以及地名等详细信息进行变更和填补,将地籍信息情况正确、全面、详细的表现出来。因此跟其它技术相比,数字化内业扫描技术具有更为准确、全面、完整的优势,能为接下来的地籍测量工作的施行和管理,提供更为专业、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持。

2.3 GPS卫星定位技术

GPS定位技术的最大优势是利用网状结构对地籍测量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观测,不会受到测量工作地点的影响,打破了制约地籍测量开展的外在影响。只要能够保证GPS设备实现等级控制、设备运行良好、精确度符合规定以及网状结构位点的选取符合技术要求,就能够保证使地籍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满足我国对于地籍测量工作的标准和要求。

2.4 全野外数字测绘技术

利用数据采集软件,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按一定的格式进行储存和编制,同时根据数据信息将地理信息编册成草图,使地籍信息数据更加智能化的反映到直观表面上,特别是全野外数字测绘技术能够实现角度、距离的自动计算,但也有一点的缺点,保证不了系统硬件设备的质量,进行草图绘制时,就容易出错,还会极大的影响其所起到的作用、效果。因此,为了保证地籍测量工作的有效展开,就需要提前确认好系统硬件设备,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2.5 RTK定位技术

GPS卫星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产生了GPS―RTK定位技术,GPS―RTK定位技术要有两种方式: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能够实时、动态的接受地籍信息数据,经过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克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不同与以前的测量方法,不需要在经过一系列的测量后再进行事后的解算才能得到精确到厘米的精度,而是直接就在野外的测量中就可以及时得到相同精度的信息,主要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应用前景则随养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广阔。与其他技术手段相比,具有数据信息实时提供、技术操作简单、省时、自动化、集成化程度较高,功能较为强大、作业精度较高等明显的优势。因此,GPS―RTK定位技术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3 测绘工程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重要作用

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数据获取,通过资料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数据获取的内容,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数据编辑、整理、入库,对于获取的各种数据,按照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进行编辑、整理、入库,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建市地籍数据库,形成地籍管理系统。现代化测绘技术的应用,为地籍测量工作带来更准确、更详实以及更加全面的信息,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地籍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能有效的降低了工作成本和人力投入。

结语

在地籍管理工作中地籍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为土地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地籍测量工作中积极应用遥感技术、数字化内业扫描技术、GPS卫星定位技术、全野外数字测绘技术、RTK定位技术等现代测绘工程技术,促进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推动地籍测量工作的持续性、稳定性发展。

篇12

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在地籍测量工作中正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地籍测量的含义及特点

1、地籍的含义。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地籍测量不同与普通的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应随着宗地的土地登记的变更而不断地更新,时时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地籍测量是测绘技术与法律的综合应用,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测绘人员不仅要具有熟练的测绘技能,而且还应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2、地籍测量的特点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现阶段我国进行的地籍测量工作的根本的目的是国家为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基础资料。

(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由地籍的历史和地籍测量的历史可知,测绘技术一直是地籍技术的基础技术之一,地籍测量技术不但为土地的税收和产权保护提供精确、可靠并能被法律事实接受的数据,而且借助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为地籍提供了一个大众都能接受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

(3)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在对完整的地籍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地籍测量成果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或其他相关的要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图、数、册等资料。

(4)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无论是产权的初始登记,还是变更登记或他项权利登记,在对土地权利的审查、确认、处分过程中,地籍测量所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测量技术手段对权属主提出的权利申请进行现场的勘查、验证,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证明材料。

(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使土地的利用和权利经常发生变化,而土地管理要求地籍资料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因此须对地籍测量成果进行适时更新,所以地籍测量工作比一般基础测绘工作更具有经常性的一面,且不可能人为地固定更新周期,只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变化情况。

(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对图形、数据和表册的综合要求组合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不但具备丰富的测绘知识,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地籍测量工作从组织到实施都非常严密,它要求测绘技术人员要与地籍调查人员密切配合,细致认真地作业。

二、地籍测量的技术路线

1、采用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野外全解析数字地籍测量一步到位工作模式,同一地块调查和测量工作由同一小组完成,大幅度减少工序衔接问题。

2、采用国内优秀的商业化测图系统软件CASS 5.1和自主开发测量软件相结合,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同时,提升调查成果科技含量。

3、采用统一提供的软件将地籍调查成果全部录入计算机,地籍测量数据按照统一规定格式加工处理,为建立合肥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奠定基础。

4、采用、套作、技术,即将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字化地籍测量、资料建库、数据加工等工序在时间上作一定的穿插作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

5、为确保工程实施进度和成果质量总体达到优级,采用ISO 9001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调查和测量工作。

三、地籍测量的方法

1、地籍测量-控制测量法。在一般的地籍测量工作中,大多数地籍控制测量是通过根据不同土地的精度要求而进行的。在整个地籍测量的控制工作中,地籍测量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地籍测量工作的原则与要求,进行科学的选点、埋石以及野外观察。在控制测量中,地籍测量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适当根据GPS定位系统进行勘测,来不断提升地籍测量工作的准确性与可靠度;

2、利用全站仪的界址点测量。对于高层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地区,RTK接收机接收条件不好,测量状态无法固定时,则应用全站仪进行界址点测量,所用全站仪都具有自动记录和内存管理功能,外业直接观测界址点的平面坐标,并记录在全站仪内存中,在测量过程中注意画草图,由于全站仪的测量的坐标精度高,且又能如实记录数据,方便地向计算机传输数据,所以也是数字测图的主要方法。在部分界点和地物点无法用仪器直接施测时,可在图根点或界点上用钢尺测量取栓中菜用距离交会法,内外分点法等几何方法求其坐标,量取栓距时应注意要有多余条件检核,以排除粗差,对作为起算点的办址点应量取至少1-2条界址边长,检核其精度。

3、地籍测量-碎部测量法。在地籍测量方法中,有一种方法称为地籍碎部测量的极坐标法。该方法主要流程为:在地籍测量的土地的检测点a处上架社测量仪器,并对监测点a与下个检测点b进行系统的定向连线,以此类推,最终实现全面性土地调研的方法;

篇13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258-1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土地管理人员所使用的地籍图可以直接显示于屏幕,各项数据可以在计算机中随时查寻、变更。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1地籍测量的概念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即利用测绘仪器准确测定表达地籍情况的信息,主要包括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等。

在进行地籍测量时,利用数字化采集设备(全站仪、电子记录簿等)来进行野外数据的获取,然后把数据导入到计算机,利用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和绘图软件生成地籍测量所需要得到的地籍资料。根据其作业过程,笔者认为,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平台,利用数字化的采集设备采集野外数据,将数据存储在计算机里,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和绘图软件生成地籍图、表册等地籍资料的一种自动化测绘技术。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以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为实现信息化地籍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数字地籍测量的特点

2.1整体性强

在进行数字地籍测量时,可根据河流、道路、街道、街坊等自然或人为线状因素进行测区划分,一旦测区整体控制网建立完成,可对整个测区内的任何位置进行自由实测,而不受图幅限制,减少了常规测量必须解决的接边问题,测量结果精度均匀,可靠性强。

2.2自动化程度高

数字地籍测量在数据记录、计算处理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自动性,而且能够自动成图、绘图,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同时,数字地籍测量能够自动用图者提供可处理的数据文件,便于与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相融合。

2.3精度高

数字地籍测量除在点位精度上较传统地籍测量有很大改善外,同时,数字地籍测量过程中,自动化程度高,减小了人为因素如观测、记录、绘图等而造成的测量误差,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

2.4适用性强

数字地籍测量以数字形式存储地籍图,不同类型的地物可以组织在不同的图层,便于图件的数字化处理,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输出不同详细内容的图件,而且可以方便的获取距离、方位、面积等信息,能够满足多用途的需要,而目这种测量结果有利于数据的共享。

2.5时势性强

数字地籍测量能克服地籍空间连续更新的困难,只需将变更的部分,经过数据处理即可对原有的地籍空间信息和相关的信息作相应的更新。

3地籍调查结果分析

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中一项基础工作,地籍调查的项目必须完整齐全,同时保证其准确性。地籍外业数据采集必须满足各项技术规范的要求,这是保证地籍测量数据精度的必要条件。数据库建立软件对现行的数字化地籍测绘工作预以全程支持,每一项工作均配有相应程序,解决了常规测量测绘成本高、环节多、精度低、重复工作量大等不利因素,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提高了外业工作的效率,使内业工作时间大大缩短。软件合理地把测量内外业结合起来,使测绘工作更加轻松。实现了地籍测绘的一体化、现代化。地籍测绘工作是需要各个单位积极配合的工作,所以在加强《土地法》和《测绘法》宣传的同时,应该对测区范围内的地籍测绘工作的意义和需要加强宣传力度,这样可以让工作更为高效顺利的实施。在地籍调查、测绘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变通,在尊重历史的情况下以现实情况为主,这样才不至于在历史遗留问题上继续纠缠,严重影响数据的质量以及数据库的现势性,同时要及时更新,避免最新的数据库依然保留很多历史遗留问题,而成为一个死库。

4数字测量技术的作业过程

4.1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在学院附近没有可以利用的已有城市坐标系或城市控制网点。所以,我们采用独立的平面坐标系,假定学院地籍图上西南角控制点的坐标是(500,500),然后利用闭合水准导线进行控制测量。在完成地籍控制测量后,进行水准导线的闭合计算,如果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则可以进行角度及距离闭合差配赋。在进行闭合导线的计算时,传统的方法是利用计算器,根据公式求得每一个控制点的坐标,这种方法工作量比较大,容易出错。笔者认为,可以利用C语言编写程序来进行计算。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并且计算结果准确,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4.2数据采集方法

传统的地籍测量在进行野外数据的采集时,主要是利用经纬仪和测距仪(或者钢尺)来获取观测值。通常情况下,观测值不能自动进入电子记录器,必须通过手工操作将观测值键入电子记录器。我们利用全站仪或者GPS接收机来进行数据采集,观测值可以保存到全站仪或者通过数据传输线自动传到电子手簿。两者相比,传统的方法容易造成人为的误差,必须要多加审核,增加了工作量。这次作业在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时,利用全站仪来采集数据,然后通过数据线把全站仪采集的观测值传到电子手簿。

4.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地籍测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数字测图的中心环节。在进行完野外数据的采集之后,我们要把所记录的数据导入到计算机里,然后把所采集的地籍信息进行编码。地籍要素主要分为两类信息:一类是图形信息,用平面直角坐标、编码和连接信息表示;另一类是属性信息,用数码文字表示。最后我们利用相应的绘图软件,依据地籍信息的编码,结合野外数据采集时绘制的草图,可以编绘出地籍图。

5结束语

随着全国“数字国土”工程的全面展开,以数字测绘技术、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已经在地籍测量中广泛使用。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在地籍测量中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随着国家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土地的综合价值急剧提高。各地对城镇地籍图的需求及可靠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高新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应用,,要实现我国城镇、农村地区的地籍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必须大力推广数字地籍测量技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