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03: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大学英语指南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059-02
一、关于“课程价值”的解读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在《课程要求》的基础上新增了“前言”部分,用于对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与作用进行说明。英语是现阶段全球范围内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同时也是全球实现交流互往的基本载体。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加入到国际化行列当中,尤其是在加入WTO组织后,我国在全球范围内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以往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在于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而如今我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变得更加复杂,不仅需要将中国的文化思想传播到全世界,还需要打开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首先从国家战略目标的角度说明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英语学习及使用,可以对国外先进理念、技术进行学习,了解全世界优秀的文化思想,使我国语言实力得到强化,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传播与弘扬,提升国家软实力。曾经也有人认为,英语学习是一项多余的工作,仅仅通过翻译软件即可替代。S国璋先生(1978年)曾发表过相关文章来阐述自己对这一观点的反对意见,他认为,“通过翻译来替代英语学习是一种较为落后的行为。首先,翻译结果不可能完全准确;其次翻译速度过慢,无法跟上全球经济的发展步伐;最后是缺乏系统性。”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课程对于个人发展以及国家发展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随后站在学生立场对大学英语课程开设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可以为我国高校生提供高质的的外语教育。在高校开设英语课程不仅是响应我国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能够为我国改革发展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在国际交流、学习、就业、深造等方面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高校生掌握良好的英语水平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良好的国际意识,提升文化包容涵养,并为他们今后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基本的工具,为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关于“教学目标”的解读
在《课程目标》中规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如下:“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好英语基础,同时培养大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与国际化发展的目标相匹配。”《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则根据《课程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反映出的一系列问题,对英语教学目标展开了合理的修订:大学英语教学的开展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国际交往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个人文化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取消了以往对听说能力的特别要求,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几方面客观原因:在多年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听说为主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被大部分师生所接受,形成了一种自觉的行为,同时学生的听说能力也显著得到了提升。以往的《课程要求》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现实需求,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与目前的真实情况更加吻合。其中,《课程要求》中关于“与我国社会发展需求保持同步”这一说法较为空洞,指向不够清晰,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则针对上述说法展开了进一步细化。《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应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开展,旨在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除此之外,《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还取消了“应用能力”前面的“综合”二字,有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及需求来发展特定的单项技能。英语不仅可以使用在专业学术交流过程中,同时也能够应用在公共场合的热点话题讨论中。对英语应用能力内涵的良好掌握可以帮助学者更有效地解决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间的矛盾。
三、关于“课程体系”的解读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所涉及内容包括了课程的设置,并定义如下:“英语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设置方式体现出来的,而课程设置主要是指对课程结构以及体系的策划。”其中最主要的工作为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在《课程要求》中已针对课程设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高校应坚持与自身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原则,同时严格按照《课程要求》以及学校教学目标来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但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内容。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后,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接受课程体系构建这一理念,并逐渐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也逐渐明了起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课程要求》中规定的内容为基础,进行了适当的补充,针对课程结构以及内容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大学英语被分成三个部分,分别为通用英语、专用英语以及跨文化交际英语,同时以此为基础设置若干门下级课程。大学英语课程中不仅包含了必修课,同时还涉及了一些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高校必须清楚规定自己的办学等级、招生明细、办学目标,并根据上述内容设置合理的英语课时及内容,构建一个与自身办学特色相适应、合理有效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此外,《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还针对通用英语、专用英语以及跨文化交际英语三类课程进行了专门的分节讲述,并对其中的关联性进行了特别说明。
四、关于“教学评价”的解读
《课程要求》中提出了一套以现代应试教育理念为核心的评价模式,即 形成性评价模式以及终结性评价模式的结合体,并分别针对这两种评价方式进行了说明与界定。提倡构建一个“科学、系统、客观、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此外还包含了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保留了《课程要求》所倡导的传统理念,并进行了适当的补充,使评价机制更加具体、明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将“评估体系”拆分成为了两个相互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评价体系,即课程评价体系以及英语能力评价体系。大学英语课程评价包括了课程体系的每一个过程,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任务如下:根据本指南中规定的教学目标及要求,对课程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实施系统、科学、合理、客观的评价,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资源,使课程更顺利地进展下去。大学英语课程综合评价体系主要由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评价方法、测试方法等几个方面构成,其任务主要在于建立一个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提出的教学目标及要求,选择本校测试、跨校联考、全国统考等各种模式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综合性检测,将教学评价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教学过程提供更多有效的参考信息,使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显著改善。评测体系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具有极大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对它的使用来进行课程策划、实施教学计划、评价教学效果等,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落实情况进行判断,输出一系列结果作为今后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参考依据。
五、关于“教学方法”的解读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方法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它是确保教学任务按时、按量、保质达成的基本条件。为了能够进一步体现出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保留了一个小节专门对英语教学方法展开了说明;设置了专门的小节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界定: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或学习中试图达到某一教育或学习目标而策划并实施的方法,这里的教学方法同时包含了教师的教育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一般来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针对性。《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同时还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基于外语学习规律来展开,并结合教学内容的特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利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坚持灵活性、针对性、合适性等原则,旨在改善英语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效率。”在构建主义思想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自我知识与经验的构成过程。学生的积极性是确保高效课堂的基本要素。Tyler(2014)认为,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作为中心来开展。反观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仍然还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模式,课堂中很少出现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现象,且缺乏师生间的相互互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重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审视,并表现出了对教学方法的特别关注,要求教师必须改进以往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使教学过程逐渐由“教师主导”向“学生主导”的模式转变,形成一个以教师为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的高效教学模式。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是我国今后大学教育体系中的主导文件,对我国大学教育模式创新、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大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定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建设大学英语课程、 实施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在全面落实《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的环境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必将步入一个崭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Tyler R W.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 Guidelines o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Z].New York:Education
Sector,UNESCO,2006.
(一)培养目标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为各级电视台、影视节目制作公司、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机构、广告制作公司、音像制作机构、企事业单位、文艺团体及其他影视创作部门培养专业扎实、技法娴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悟力与创造力的应用型高级摄影摄像人才。毕业生可在上述单位从事影视摄影、影像编辑、后期剪辑、节目制作等工作。
(二)招生人数及学制
2016 年,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面向江苏省招收本科生 20 名(文理不限);学制 4 年。
(三)报考条件
考生必须符合江苏省 2016 年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考试报名条件,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无色盲、色弱,有志于从事影视摄影与制作事业相关专业工作。
报考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考生,须参加由南京师范大学单独组织的艺术专业考试(校考),并按要求进行网上报名(网址:add.njnu.edu.cn/,报名前请先仔细阅读报名须知 add.njnu.edu.cn/home/index)。考生在报名系统完成报名信息填写后须进行网上缴费(2015 年 12 月 10 日起开放缴费)。
建议使用银联缴费通道,目前仅开放储蓄卡(无法使用信用卡)缴费,完成缴费后请点击返回商户。网报截止时间:2015 年 12 月 30 日(2015 年 12 月 30 日 23时 59 分关闭报名系统)。上述工作完成后,须用 A4 纸打印本专业报名表并由考生本人签字确认,该表将作为考生专业考试报到的必要凭据。
(四)专业考试
1.报考说明:报考我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考生需参加我校单独组织的专业加试(校考)。
2.报到时间:2016 年 1 月 22 日上午 8:00-下午 16:30
3.报到地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笃学楼大厅(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文苑路 1 号)
4.报到所需材料:考生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2016 年艺术专业考试通知书;专业考试报名表(由网报系统生成,考生本人签字确认)
5.考试时间:2016 年 1 月 23 日
6.考试地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文苑路 1 号)
7.考试内容
考试方式为笔试,包括视觉故事构成、影视图像分析、影视摄影基础三个科目。每个科目考试时间 2 小时 30 分钟,每个科目满分 100 分,专业成绩总分 300分。
(1)视觉故事构成考试内容:主考方提供多种图案素材,考生经构思后,任意选择素材中适用的图案进行剪贴组合,构成具有故事情节的四幅连环组图,并在每幅图案下面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对图案所表现的内容进行阐述。四幅连环组图与简要的文字说明构成一个完整的视觉故事。
具体说明:
考生可任意选择与使用考试提供的图案素材(数量不限)进行剪切、拼接、粘贴到试卷中形成组图并可对组图进行加色和绘画。
考生不得自带图案素材,违者按作弊论处。
考生自备画笔、颜料、剪刀、尺子、胶水或胶棒等工具。
(2)影视图像分析考试内容:主考方提供影视作品截图 3-5 幅,并从影视摄影专业角度提出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主题思想等方面的问题,请考生回答。
参考书目:
骆志伟:《影视作品分析》,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年出版
李培林:《摄影创作与审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出版
(3)影视摄影基础考试内容:影视摄影基础知识,包括静态图片摄影知识与动态影视摄影知识。
参考书目:
卜新章:《摄影基础——摄影实战技巧》,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出版
郑国恩:《影视摄影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年出版8.成绩公布:专业考试成绩将于 2016 年 4 月底前公布,考生可通过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查询,我校将向考试合格的考生发放书面通知。
(五)文化考试
考生须按江苏省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参加 2016 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文化考试方案及科目均按江苏省招生主管部门文件规定执行。
(六)录取办法
对报考我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高考文化分(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 50 分)达到江苏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专业合格且无色盲、色弱的进档考生,录取时将其高考文化总分与专业考试总分相加形成综合分,按照综合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若综合分相同,则按文化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若文化分仍相同,则按语文、数学 2 门科目的原始分之和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
录取办法以我校在本科招生网上公布的招生章程为准。
(七)有关事项说明
1.我校为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填报全省联考、统考与单独考试(校考)专业志愿时不在同一批次,请广大考生根据江苏省志愿填报办法报考我校。
2.考生报考期间,往返路费、食宿费一律自理。
3.本简章内容如与教育部和江苏省招生主管部门关于 2016 年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文件精神相抵触的,均以教育部和江苏省招生主管部门文件为准。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咨询电话:(025) 83598525、85891023
高职学生拥有一定的英语知识,具备基本的英语技能。尤其是在初高中的英语教学执行“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方针多年后,学生的哑巴英语有所改观,但高职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中仍旧有不少困难存在。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困难进行梳理,分析其成因,最终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1.找出错误,多加模仿,改善语音语调
高职院校中有不少学生尤其是三校生源的学生,由于初高中阶段英语学习条件的限制,加上本身意识的欠缺,英语语言语调的不准和错误广泛存在。如:基本的音素[W]与[V]不分,[θ]错读成[S];又如:把leathergloves错念成[′li:(r)馈luvz],把product[′prkt]/[′prkt]错念成[prkt]/[prkt]等;再如:不少学生在每一句子的结尾都不由自主地使用升调,等等。
有这些问题的学生,首先应该有改善语音语调的意愿;其次应该善于利用诸如手机这样先进而便捷的设备,进行自身录音并与原声对比,尽量找出自己的不足;最后要在以后的表达和交流过程中,对自己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多加注意,竭力避免错误。
就目前而言,学生较以往能更便捷地找到各钟英语原声资料,像英语新闻、英语电视节目、英语影视歌的资料,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兴趣进行跟读和模仿。如果能持之以恒,则自身的语音语调必定会大大改善。
2.系统复习语法,夯实语言基础
对于英语为外语的学生来说,英语语法体系是学好英语的纲要。自初高中的英语教学执行“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方针后,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语法教学和学习有所松懈。学生的口语表达中语法错误频繁出现,甚至影响交流的正常进行。从下面取自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表达的例子中可见一斑。
The price will up.(词性不明)
Specialized in the export of garments,we are eager to do business with you.(非谓语错误)
The catalog has at least 100 kinds of our Christmas decorations.(there be与have混淆)
学生应该对自身的语法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比如重读语法书,进行查漏补缺,巩固语法知识。对语法的理解和领会是一方面,对语法的使用操练更不可忽视。对语法的透彻理解和熟练使用,是保证口语表达正确的基础。
3.扩大语言素材积累,提高表达的流利度
学生的口语表达中,常会出现长短不一的停顿和犹豫。如:“mm”,“ mn”,“erm”,“err”,“hm”等大量出现,体现了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犹豫的频现。又如:I couldn’t # I couldn’t # lower the price any longer.Would it be po-po-possible for us to make con-concessions each?(注:“#”表示单词及单词以上语言单位的重复;“-”表示音节及其以下语言单位的重复)这些停顿和犹豫使学生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大打折扣。
I think it is very important _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_ talk=the price first.这一简短的例句可以说明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的不完整或未完成的句子,以及未完整的单词或词组,既影响了流利度,又使达意质量有所下降。(注:“_”表示不完整或未完成的句子;“...”表示短暂的停顿;“=”表示未完成的单词或词组)
据不少学生自述,在表达过程中,他们经常会出现持续时间不等的脑中突然空白、无话可言的情况。在英语学习中,只有有了足够量的输入,才得以实现理想的输出。足够量的英语语言材料积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获得的,因此学生应该多朗读、多背诵、多记忆。而高职学生中部分个体学习的自律性不够,配对学习,分组学习和集中学习等,通过外界或团队的力量来约束个体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4.多听多阅原版资料,减少口语表达中式化
我们的学生在以往的英语学习中,所读所听的英语不够地道,即使目前使用的教材,也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authentic,导致他们现有积累的英语不够地道。每当要用英语表达时,常常是先把他们想说的,在脑子里下意识地根据中文表达式译成英语再说出来。这就使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不可避免地受到中文的干扰,中式表达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为此,学生不应仅对课内学习内容的掌握,在大量的课余时间还应多寻找适合自己的各种真实语言学习材料,或听或阅,直接用地道的英语把听到或看到而且理解了的东西储存在记忆里,从而培养自己克服母语干扰,直接用正确英语表达的能力。
5.接受思维开发训练,提高思维品质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class is initiative, vivid, generative. The classroom is the student achievement of the dream stage, is the exciting youth performance FangCaoDe, is banished the soul racetrack. Group learning determines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high class. From the efficient classroom the theory to practice, and high efficiency in English classroom make integrated interpretation.
Key words: high class, vocational education, English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11年,是丰都县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一年,全县中小学、职业中学等在教委的统一领导下,掀起了一场教育教学课堂模式的改革。我校是一所职业中学,但也不甘落后,我们也奋起直追,取得的效果显著。
一、"以高效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三项指标是课堂教学要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用。高效果是指课堂教学要指导学生高效掌握知识达成教学目标,努力追求教学效果;高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最高量的教学任务;所谓高效用,指当下的学习应该对后续的学习、终身学习有用。我们要把追求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用统一起来,实现"减负增效",实现中学生的全面、主动、多样发展,实现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认真学习改革开放以来对全国中小学教学产生一定影响的教学流派,如卢仲衡自学辅导法、邱学华尝试教学、张熊飞诱思探究教学、李吉林情境教学、王敏勤和谐教学、黎世法异步教学、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魏书法六步自学法、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崔其升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等,总结出这些成功的教学模式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就是分为准备阶段、导学阶段、应用评价阶段,在这些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实地考察洋思、杜郎口、昌乐二中等学校。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组织了新课改领导小组,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转变。
1、上课
"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要求各学科教学,教师都不要先讲,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是盲目的学,而是在教师编制的导学案的引导下自学。强调教师的导学作用,要导学习思路、导问题思路、导学习方法、导疑难辩析。每节课教师针对教学目标设计5---10分钟的目标训练题,让学生当堂完成,保证每节课的当堂测试质量。打破以零为起点的课堂教学陈规,有效克服少、慢、差、费现象,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课堂教学效果高效。
(1)英语学科的两案一卷
传统教学老师的教案往往是讲案,只考虑老师怎样讲,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即使教案中设计了一些双边互动内容,也往往是自导自演。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出发,高效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新旧知识相连接建构认知结构是高效教学的出发点,为此如何进行学情分析,定准起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是高效教学的重中之重。采用"两案一卷"制,即"自学案、导学案、当堂测试卷",学生于导学课前两天对新授内容按"自学案"进行20分钟左右的自学,教师依据学生先学情况,提前一天有针对性设计"导学案",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学而导,让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发展。每节课最后有大约10分钟的当堂测试。
(2)讲与练的统一
课堂教学本质上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训练的过程,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增强、素质的提高等无不是训练的结果。我们努力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精讲巧练,最大程度地舍弃教学过程中"花架子"和"表面文章",确立课堂训练意识、强化过程训练,把训练贯穿和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遵循学生需要什么就练什么,学生需要多少就练多少的教学原则。
2、备课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坚持教师集体备课,教师备课时注重研究教材,内化教材内容,并精心设计自学案,让学生在先学过程中尽可能学会新知识;教师认真分析学生的自学案,把学情分析由臆测推断转变为可感可知,改变了传统备课"只见教材不见人"的做法。指导先学和学情分析减少了课堂结构设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了科学性和目的性,使课堂结构顺乎学情、顺乎客观实际,在最大程度上与学生相吻合,产生共鸣,协调发展,实现了备教材与备学生的统一
三、反思与体会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一年结束了,这一段时间,究竟如何来实施和操纵课堂教学呢?有哪些地方值得发扬和需要改进的呢?
1、实践中多研究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后进生是我们在教学中最大的困难。怎样来教育和辅导他们学习呢?后来,我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们谈心,让他们对老师讲出自己的心里话,通过沟通和交流,这类学生从学习方式和思想有所改进和转变。经常给他们增加信心和学习的力量,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地,习惯养成了,学习方法得当了,自然而然就会学习了。
【摘 要】近年来,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虽得到迅速的发展,但仍不能满足服务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基于MOOCs课程的特点优势,提出大学英语后继课程建设中可以借鉴之处。
关键词 MOOCs课程;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教师专业化
0 前言
2015年4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大学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研讨会,会议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了大学英语的改革与发展方向。该指南中提出:“大学英语课程应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参照本指南进行合理定位,服务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指南中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分成基础教学目标、提高目标、发展目标三个等级,并根据三级教学目标提出了三个级别的教学要求。指南中鼓励不同学校、不同院系或不同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语言技能的选择上有所侧重,突出特色,以满足院系和学生的不同需求。由此可见,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差异化、个性化,实施满足学校、院系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是大学英语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1 我国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现状及问题
随着高校校园网建设的完成,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量的优质电子资源触手可得,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形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近年来,多数高校结合本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为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后开设了一系列为提高他们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实践中,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存在以下问题:(1)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设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各种需求,包括国家战略需求、社会需求以及学生需求;(2)师资力量储备不足,缺乏大批合格的后续课程师资力量是开设后续课程的障碍;(3)缺乏必要的后续课程教材。高质量教材的引进和编写是目前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又一个大问题;(4)缺乏有效的评估与管理机制,没有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维持,学习效果欠佳。
2 MOOCs的产生及发展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由加拿大教育学家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两人2008年完成秋季在线课程CCK08(the 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之后创造的。目前,承载MOOCs课程的网络平台主要有美国的Coursera、Udacity 和EdX。MOOCs课程发展非常迅速,根据2013年3月的统计数据,全球约只有320万左右学习者在Coursera平台上注册了课程,以美国、印度、巴西、英国、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俄国为主,占注册人数的58.1%,世界其他国家合起来占41.9%。至2013年9月14,Coursera平台注册者已达1700 万人,分别来自190 个国家,59 万人参与了课程讨论,而最受欢迎的单一课程注册人数达24万人。 MOOCs 的自主性、多样性、开放性和交互性正是新时期教育的产物。时值国家全面建设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程的关键时刻,MOOCs课程对大学英语后继课程的建设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 MOOCs 对我国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启示
3.1 建设全国大规模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群
根据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要求,不同学校、不同院系或不同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应突出特色,以满足学校、院系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如何才能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需求呢?针对学校、学院、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我们可以建设全国大规模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群。课程包含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学术英语,乃至专业英语同步建设,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需求及兴趣爱好选修相关课程。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建设实施校际联盟,专业、学科类似的学校共同开发课程。所有后续课程免费向全国学习者开放,平台上的课程不局限于某所大学的学生修读,这样就可以以强带弱,集全国力量开设大量优质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
3.2 借鉴MOOCs 教学评价方式
MOOCs 课程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与学习者的互动模式及有效的评估与管理机制。MOOCs 课程采用“限时作业+同伴评估+档案查询+提供‘课程合格证书’”的教学评价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确保良好的学习效果。大规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可以借鉴MOOCs课程教学评价的优势:
(1)即时作业 MOOCs 课程每周均有作业,而且要求限时提交,学习者必须按时完成作业,否则无法进入下一个环节。
(2)同伴评价 MOOCs 课程要求学习者必须进行同伴互评,阅读同伴的作业,相互借鉴,否则无法进入下一个环节。学习者要求从多个维度来对同伴的作业进行反馈,被评者可根据同伴意见,修改完善自己的作业,然后再次提交,更多同伴进行复评,并要求指出被评价者问题所在,整个作业评价环节设计合理,确保同伴评价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3)档案查询 MOOCs 课程给学员提供学习档案查询功能,学习者可以查阅自己提交的作业,即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4)提供“课程合格证书” MOOCs 课程提供“课程合格证书”,完成全部作业并达到一定要求的学习者会得到任课教师签名的课程合格证书,该合格证书可以通过 Coursera 平台查询及打印。
3.3 大学英语课程教师专业化
目前,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障碍之一是缺乏大批合格的后续课程师资力量。大学英语课程 MOOCs化后,许多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会发生转变,由以往课堂通用英语教学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支持者、答疑者和管理者。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经过几年的努力,系统学习某一门课程,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而非只是普通通用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的实际需要。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本文基于语言学及教育学等相关理论,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004;2007)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2014) (以下简称《指南》)为指导,结合江苏某省属师范院校,尝试构建适合省属师范类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一、国内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现状
自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要求》颁布实施以来,国内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呈多角度、全方位,其研究焦点依次递降为: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及课程内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学生自主学习、思辨能力培养、大学英语评估与测试、教师研究、大学英语教材和课堂环境等。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的设置是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重心,尤其随着网络教育的普及,如MOOC的推广和移动终端的使用,促使教学模式的深层次变革和课程的多元化与立体化。目前,国内一流高校已经构建较为完备的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对于省属本科师范院来说尤为紧迫。本文基于教学理论,以《指南》为指导,结合某省属师范院校特色,尝试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课程的设置、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究构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二、分层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
《指南》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目前,许多院校所设置的大学英语课程目标泛化,定位不清。目前各校级教学目标仍借鉴《课程要求》的界定,即: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多学校没有细化这些能力目标,只是笼统地加以阐释,导致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等一系列缓解出现定位不清,空化和泛化,不具有执行力。
构建适合省属师范类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首先设定分层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其一、生源的多元化。由于学生来自国内不同地区,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难以设定统一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所以教学目标分层的设定已成为必要。其二,校园网络化的普及和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使用,也为设置分层教学目标,构建多元化、立体化课程体系以及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模式,提供了可能。
在设定符合省属本科师范院校的教学目标过程中,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课程》(2007)和《教学指南》为指导,基于学生英语水平和自身需求,结合非英语二级学院和教师需求,细化分层教学目标。该校的学生来自国内东、中和西部,学生的英语水平具有明显的差距,尤其在听说能力方面。不同专业之间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也差距明显,如文科类师范类要优于理科类,而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水平明显弱于前两者。参照新生入学时高考英语水平,以分层考试成绩为准,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进行分层分类,为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设定三层大学英语教学目标。A层英语综合技能最高,所占比例为15%,尤其A层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技能领先于B层和C层学生。B层所占比例占为65%,而C层则占20%。该比例依据英语测试水平之间的间距而定,并根据总体情况进行微调。
三、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其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就人文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课程设置是教学目标在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是对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所做的安排和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而针对该院校具有一定数量的专项技能的学习需求,增设了四六级、雅思和考研英语等课程。
关于课程设置方面,避免课型趋同,内容单一。通用英语的基础课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学科英语和学术英语、跨文化类英语 和专项技能课程并存,在拓展课程内容上趋向丰富。目前,供学生学习并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有:与师范专业相关的学术通识课程有教育英语、教育心理学英语。同时,为非师范类专业开设了与学科相关的英语课程,如:科技英语、旅游英语等。并且,为专项技能需求的学生开设如四六级英语、雅思和考研英语等课程。
网络课程是自主学习主要内容,其依托 ITEST系统、视听说、TED等系统建立“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平台”,提供了网络支持下的多模态的大数据库,为学生打造多模态“多元化” 和“立体化”网络课程资源,巩固并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的同时,提高其跨文化素养,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巩固其英语的学习兴趣。
根据各类学生的需求和不同英语水平,其学习方式也有所不同。A类学生开设通用英语一学期,而B类两学期,C类则四个学期。其学习方式亦有所不同,A 类学生第一学期课堂学习为主,自主学习为辅,而第二学期则是自主学习。B类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都是课堂学习为主,而辅之以自主学习。C类则完全以课堂学习形式开展。
四、构建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1.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其中“协作”和“会话”强调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商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因此二者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2.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而且在课程设置中占据一定的学时。而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是主要学习模式。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践行“教”与“学”转化的主要学习模式,也是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有效模式,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维,使整个英语教学活动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实现由关注“教的目的”向关注“学的需要”转变,形成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常态。
大学英语教学主动融入互联网,充分利用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自主学习路径和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使教与学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化的方向发展,形成并完善课堂教学+网上/网下自主学习的教学新模式。借助ITEST、网上视听说、句酷批改网等网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完整、多元、立体化的课外学习资源环境。
如图1所示,该学习系统由后台管理、学生端、大数据库和教师四个部分组成,其相互协调,各司其职。后台管理小组负责整体平台的运转,学生端专司学生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丰富资源、教师端专司教师技能方法指导和监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A、B和C层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所布置自主学习主要来源于网络教学平台、TED、TEST、句库批改网等内容,并进行辅导和监控评价,促使各类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其中合作自主学习是网络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合作学习理论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给予共同的学习任务,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合作、协调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的进步为目标”。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该合作自主学习模式照顾到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相互监督、共同学习。小组模式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增强,大大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课堂枯燥乏味,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五、多元化动态评价模式
评价与测试时检测教学质量、推动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省属师范类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重点是学生综合英语技能。评估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其中形成性部分占40%,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平时课堂表现,包括考勤、课堂回答、课堂展示等,占据总成绩的15%。而网上自主学习是形成性评估的主要来源,占据总成绩的20%,而形成性评估的5%来源于英语素质拓展,如大学英语竞赛等。终结性评估采取统一的水平测试,涵盖了英语综合水平测试,其比例占据60%,并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考核。
六、结语
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将会浓厚学院英语学习氛围,改变了传统课堂外语授课模式,创新了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从而激发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英语,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但其体系仍需不断完善,如分层标准有待进一步客观、学科英语等课程需多样化,语言教师转化为专业教师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
[3]大学英语教学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
[4]赵永青,李玉云,康卉.近十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
[5]祝.基于学习者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关键词:
转型期;大学英语改革;《2015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下大学英语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阶段,急需高层次英语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的转型提供人才保障。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责任。但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不明,办学管理和评估体系不完善,经费不足等原因,在培养人才上没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社会的公认度不高,无法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升级,地方本科院校面临重大转型,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师资培训等方面将发生深层次的改革。2014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要向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转变,向职业教育转型。”[1]由此可见,地方本科院校的本科教育正在向职业教育的转变中,而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又与一般高职、高专的技工不同,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必须是具有高水平职业素养、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应用型人才。很明显,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着重体现在了“高水平”“应用型”和“与国际接轨”上。英语作为国际语言,是承载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作为通识教育的大学英语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03年大学英语就开始启动改革,14年来,英语改革成效明显,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重视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建立基于计算机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但其改革主要目标是英语语言现象本身的提高。[2]但随着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快速发展,作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已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就业需求,改革也相对滞后,因此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中,大学英语势必迎来新一轮的、更深层次、更具革命性的改革。
二、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改革面临的问题
1.学生生源质量低,学习英语积极性不高
地方本科院校近几年扩大招生,学生的入学成绩是通过各科总分来划线,这样学生的英语单科成绩被忽略了,即使英语成绩20或30分,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笔者对福建省的一所于2004年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的2015年大学新生13个专业(90%是理科专业)824人做了一项高考英语成绩的调查。统计显示:高考英语成绩120分以上的占5.9%,110~119分的占10%,100~109分的占26.3%,90~99分的占20.7%,90分以下的占68.9%,也就是说,2015级的入学新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有一半多是在及格分以下。可见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良莠不齐,总体水平相当薄弱。而且,学生觉得英语不重要,没必要,看不到英语对他们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的情况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课程设置不合理,基础配套设备不齐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在课程设置上主要还是重视学生的英文知识灌输和通过四、六级考试。很多学校的英语教学只有综合和听说课程,特别是听说课程,两周才上一次课。自主学习模式没有建立或建立了只是流于形式。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的听、说、写技能提高缓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在硬件设施上,地方本科院校语音实验室少,多媒体资源匮乏,设备缺少保养、维修和更新,无疑也会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3.师资力量薄弱
地方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师大多都是英语专业院校毕业,只掌握了英语教学一门教学技能,而在大学英语改革中势必要有教师担任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英语教学。这就涉及英语教师的再培训问题,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培训、外出进修等并没有很好地得到启动和落实。教师培训的阶段性、培训的内容、如何考核,都是英语教学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改革的具体措施
南京大学的王守仁教授在2015年3月武汉的会议上做了《2015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研制工作成果总结,总结是对大学英语教学新一轮改革的高屋建瓴的指导,笔者认真阅读《2015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后,归纳出《指南》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改革特别重要的几项内容:一是教学目标提出: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需要。二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通用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简称EGP)、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alPurpose,简称ESP)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由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组成。专门用途英语由基础级别的专门用途英语和提高级别的专门用途英语组成。三是为有效培养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各高校应控制口语与写作课程班级规模,每班原则上不超过35人。四是各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具体要求与指标做出适当的调整。近年来,各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中,其深度和广度不尽相同。笔者针对以上几项内容,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1.采取自然班授课的模式
目前,在地方本科院校中的大学英语授课普遍采取的是大班授课,大班人数可以达到80~110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的最近几年的大学扩招,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资源和教师资源跟不上节奏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这样的规模对于语言知识点的教授、特别是语言活动的开展、语言的交流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学生的活动参与率低,语言交流机会少,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难度大。因此在新一轮的改革中,我们应该尊重语言学习的规律,采取自然班授课,人数应该控制在30-50人之间,这样才能保证语言的课堂有效开展。
2.优化大学英语学分与课程设置的比例
许多地方性本科院校为了适应转型,已着手大学英语的改革,其内容包括减少整体英语学科的学分。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育制度,它以学生取得的相应学分来衡量和界定学生的学习情况。一门课程学分的多少,可以直接反映该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在学分的设置上,更应注重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鉴于大学英语的重要性,笔者不建议采取减学分的方法。特别是地方性本科学校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不高,良莠不齐,英语底子薄弱,加强基础英语的学习应仍是地方性本科学校英语教学的重点。而在课程设置方面,建议细分为基础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网络授课自主学习三类,具体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学分分配建议如下:表1所示的基础通用英语是注重学生的词汇量、语法,听力和写作能力。“从逻辑上说,学习学术(EAP)英语之前,学生需要掌握英语的基本语法、词汇和语音知识,这是通用英语基础阶段的任务。”[3]鉴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弱,所以建议在基础英语的学习应贯穿于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中。就当前的大学英语的学习情况来看,每周一次3小时上课,每学期18周,总学习时间仅54小时,而英语的学习属于知识积累型的学习过程,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特别是学生课后的学习时间。网络授课自主学习可以很好地补充学习时间,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答疑。专门用途英语是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词汇,句式和口语学习。“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在英语与学科学习之间建立起联系,以体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使大学英语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内容驱动(Content-driven)教学而非形式驱动(Form-driven)教学”。[4]由此可见,专门用途英语的添加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便于大学英语的教学更能体现出其实践意义。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高年级开设拓展类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其中选修课程有商务英语、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英汉翻译等。
3.建构与大学英语教学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其实践环节是一项重要内容,而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环节中,基本上是“纸上谈兵”,这也是为什么在地方本科院校中的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没有主动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当前的英语教学,实践环节只限于句型操练,有目的、有设计的任务型语言交流,人物角色扮演的模拟交流,其语言的发生是有预设、有准备的。而语言的交流应是在自然环境中随时发生。因此,笔者建议,学校可以开设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主持的模拟英语实践基地,大一下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写作能力,大二学期主要培养学生英语的职业水平,鼓励学生用英语作相关专业的报告、相关专业的英语交流,模拟自然条件中进行实践检测。
4.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培养
“双师型”教师“外语教师不能总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角度来选择教学内容,强调自我。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培训去适应学生的新需求及国家和社会的新需求。”[5]大学外语教师是改革的践行者,而目前高校里的大学英语教师只有单纯的英语语言知识,没有任何专业的背景知识。这是我们在新一轮改革中开展职业英语教育的最大障碍,如果没有这样的师资力量做保障,一切改革都将无从谈起。因此就需要加大在职教师的专业英语知识的培训,并需要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的相互学习,促进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效果。
5.现代化的配套设备的投入与保障
当前,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设备跟不上语言教学的要求。据笔者调查,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可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语音教室只有三四间,教师的多媒体设备落后,网络授课自主学习平台无法构建,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办学经费不足,而改革后的小规模授课要求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增加,搭建网络授课自主学习平台和更新多媒体设施等。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的改革,需要有学校、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及财政投入,这样改革才切实可行。
[关键词]
新形势;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成绩评价
国际交往的双向性与跨文化交际的要求是目前英语学习者面临的新形势之一(王守仁,2001)。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以通用英语和通识英语教学为主、学术英语教学为辅(胡开宝、谢丽欣,2014)。大学英语课程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当前的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地域性差异、生源质量、专业特点、培养目标等进行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在加强学生英语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也就是ESP水平和能力。2014年12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也明确提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笔者结合一所普通医学院学分制改革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期经验,通过查阅文献、借鉴相关院校改革和科研成果,结合社会、学生需求分析,提出一套符合普通医学院校实际、具有较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现阶段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特点分析
近几年,各高等院校积极改革探索,提出多种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方案,如山东理工大学(2013.6)基于分级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南京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2012.12)、河南师范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案(2012.12)等。笔者通过CNKI学术搜索,对学分制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改革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以下特点:
1.关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改革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
医学院校的改革成效仍不显著,还未真正开展有医学院校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学分制下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
2.现有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改革未体现个性化。
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大多套用国内其他高校的教学模式,未体现出医学院校英语教学应有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导致现有的此类研究多呈同质性。
3.近几年关于医学院校ESP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
大多研究未着重于实践运用及研究的可操作性,对于如何以ESP为指导,将专业英语(即医学英语)与大学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有效衔接,因材施教,以及如何满足学生需求,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不足。
二、普通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内容
笔者通过对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成绩评价、教材改革等方面的全面研究以及对社会和学生需求的分析,借鉴同类院校大学英语改革的成果和经验,探索学分制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可行性及应用性,制定出符合院校实际,系统、完整、全面的普通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课程设置改革
参照《指南》,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按因材施教的原则设置课程,建立“大学基础英语+ESP英语+大学选修英语”的课程设置模式,英语教学三年不断线,使学生能够依照自己的能力层次学习英语,提高学生ESP水平,即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1.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层次进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实行小班授课,加强学生的基础英语。对具备较高英语能力层次的学生适当进行ESP英语的课程设置。
2.改革专业英语课程设置。
根据专业设置ESP英语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与之专业相对应的专业英语课程。实行两班合班授课,改进授课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3.改革选修课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对普通英语课程的学习需求设置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如通识教育类、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并使其英语水平达到更高层次。按照学生对ESP英语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设置专业英语选修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二)教学模式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分级教学+课堂+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实行分级教学,按照学生能力层次进行课程设置,选用教材,确定教学内容,配备师资。根据课程特点确定授课组织方式。新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利用优质网络资源,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和自主学习软件系统,适当选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方式拓展教学内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实自主学习资源,建立网络资源库、考试题库,逐渐利用网络教学系统,发挥传统课堂教学优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材改革
大学英语根据学生学业层次和语言能力,ESP英语按照专业特点选用教材。将选用优质大学英语教材和选用自主编写大学专业英语教材相结合。
(四)成绩评价改革
大学英语和ESP英语的成绩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并针对ESP英语的特点和规律,确定和调整其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内容及方式。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ESP英语能力要求,并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本校ESP评价与测试。
三、普通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预计成果
通过改革可以优化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加强ESP教材建设和师资培养,构建全新ESP英语评价体系,有利于普通医学院校结合本校实际和人才培养特色推行学分制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并初步构建符合实际、较为合理、完整、系统的突出专业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普通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医学复合型人才。
作者:李娟 单位:包头医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1-5.
[2]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9):4-11.
[3]胡开宝,谢丽欣.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J].外语界,2014,(3):12-19.
[4]束定芳,王惠东.外语课堂教学功能的重新思考与定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
[5]王雪梅,徐璐.国际化复语型人才的内涵与培养模式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1).
[6]曾宪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考[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7).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Key words: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college English;translation teaching
中D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1-0210-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稳步实施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渐渐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知识技能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中一门主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也应该顺应潮流,不断革新。大学英语教育应与新时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相结合,助力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大学英语是高等学校中的一门较为传统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多数学校较为重视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技能的训练,而翻译能力的训练则较容易被忽视。虽然一部分学校将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纳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中,但大多没有开设独立的翻译课程。大学英语教材中只有课后练习题中有少量翻译练习,但也是对汉语和英语简单句进行翻译,同时考察学生对所学词汇和语法的掌握情况。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材中,单就Text A来说,课后练习题各类共有14题,但涉及翻译的练习仅有2题,主要是简单的句子汉译英和英译汉各6小题,主要考察课文中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运用,不涉及文化知识的传递。《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材中,Text A课后习题共10题,1题为翻译题,英译汉和汉译英各一段。涉及话题相对多样,考察段落中的长短句翻译。第三版为新版教材,部分学校已使用,但仍有一大部分学校仍在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教材。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处于教学研究的边缘地带。[1]不少高校英语教师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环节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1 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虽然现在一直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不少高校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面依然延续着教师教、学生听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也相对单一,主要通过课后翻译题的练习和讲解答案来完成教学。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成为知识的储存器,并没有掌握翻译方法和技巧。
1.2 文化输入欠缺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简单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要做好英汉互译,就必须在掌握中国文化的同时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由于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文化模块,学生也更多关注课本知识的学习,因此,缺乏对中西文化的了解。
1.3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近些年来,随着英语专业研究生的招生扩大,高学历英语人才越来越多,这也使得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但相比于英语专业教师,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仍不是非常理想。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缺乏长期规划,使得教师的年龄和职称结构不是非常合理,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且有出国进修经历的教师所占比重较小。而青年教师作为授课的主力军,却不能获得深造和出国的机会,不能及时地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专业的培训,这就使得在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中出现教学方法不够多样,教学效果欠佳的问题。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相结合,不断吸收新的方法和理念,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提高。
2 创新型人才培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而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能被称之为创新型人才。[3]创新能力的内涵有: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意识则包含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创新的兴趣、动机等。创新人格是指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良好的合作精神、优秀的调控能力、冷静的态度等。由此来看,一个可以被称为创新型人才的人必然是一个思维敏捷、思路超前、思想开阔、敢想敢做、敢做敢为的人。
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需要提倡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又要大力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另外,要把创新意识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培养学生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善创新。
创新型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学生则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实用、高效的翻译教学新路,不仅能推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提高,同时将推动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 大学英语创新型翻译人才培养措施
3.1 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一直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学生练习和教师讲解答案。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即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掌握。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创新。教师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学生翻译训练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5]不是简单的灌输者。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翻译,通过查阅资料对译文进行评注、查找平行文本、小组讨论,总结翻译方法和技巧来提高翻译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翻译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查阅资料、评注翻译、小组讨论等又能丰富知识储备,掌握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
根据教育部各项文件精神,在总结大学英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16年制定了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主要由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及跨文化交际三个模块构成,由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组成。跨文化交际是提高翻译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翻译时规避很多问题,且不至于闹出翻译笑话。
商洛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培养更多的创新人人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商洛学院根据《指南》意见,在专门用途英语模块中,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翻译课程,如商务翻译、合同翻译、旅游翻译、文学翻译、新闻翻译、影视字幕翻译、科技翻译、文献翻译等入门课程。而这些课程也面向其他专业选修,既满足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技巧,使学生将专业课程学习和英语学习特别是翻译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的文本进行分析、查找资料、翻译,经最后译文进行小组展示,由其他同学进行评论。在这样的讨论、翻译过程中,学生既能够提高小组协助能力,也能够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翻译能力的目的。
在每一节大学英语课上,要求学生轮流分享一句经典的句子翻译,并进行分析点评,素材、文本不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寻找素材,进行分享。这种方式既能激发非英语专业学生对翻译的兴趣,也能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阔。
3.2 要努力_辟第二课堂
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因此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非常有限。针对学生缺乏翻译技巧和方法、中西文化知识,教师应努力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开辟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开辟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
商洛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由语言文化传播学院承担。该学院创建有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授课教师在该平台各类翻译相关资料,供学生阅读;并在该平台翻译作业,学生将完成的作业提交在该平台,教师最后进行点评。该学院创建有中英文化长廊、英语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平台等,使学生加强对中西文化的了解,丰富知识储备。学生自己建立的QQ和微信学习交流群,定期开展主题讨论;以学院为单位和以学校为单位组织的字幕翻译大赛的开展,也使更多的学生体会到了翻译的乐趣。这些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3 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创立创新团队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参与者,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还应有创新意识。学校应该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学术素养的培训。同时,教师自身也应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知识和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翻译教学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勇于推陈出新;跳出课本的束缚,结合实践进行教学。
作为一个地方性本科院校,商洛学院也紧随潮流,力争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在师资的培养方面,特别是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师的能力方面,学校鼓励教师带队,创建创新团队。同时,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交流机会,力争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科研能力。同时学生的参与也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4 结论
创新型人才是社会所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根据社会需要而实施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也要紧跟时代,根据社会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不断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但在教学中仍存在教学模式传统单一、文化输入欠缺及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应该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开辟第二课堂并加大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忠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47-48.
[2]王晨曦.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2015(6):116.
一、前言
2015年3月,我国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出台,新指南将教学目标分为了基础、提高和发展三个等级,要求各高校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教学目标对学生实施分级教学,以满足院系和学生的不同需求。据此,综合英语课总学时由216课时到144课时不等。新的教学指南相关内容还表明我国未来大学英语教学在内容上主要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由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组成。
二、外语课程教学改革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广州医科大学提出了自2015级开始,在普通本科中开展了“以生为本”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习过程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形成性评估纳入对学生的考核当中。
1.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我校外语课教学改革是以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思想的,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分类、分层、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口语、写作等综合应用能力,强基础、重应用,整体提高我校本科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改革按照“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个性化教学”的原则,将学生分A级、B级、C级三个级别进行教学,要求部分毕业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较高要求”标准;大部分学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一般要求”标准,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理念。
2.课程体系的构建。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通过基础课程与选修课程相衔接,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进行。根据学校培养方案要求,学生需在两学年内修读16个学分的大学英语课程。其中:
(1)A班学生的教学从《新编大学英语》第三册开始,第一学期可以参加四级英语统考。第二学年开始,设置高级英语选修课程或专业英语课程。所缺学分,可以通过选修“拓展课程”取得。通过英语六级统考的同学,可以免修大学英语,直接获得学分,免修课程成绩按照85分,绩点3.5记载。不免修的学生,可以申请免听,直接参加课程考试获得成绩和学分。
(2)B班学生从教材第1册开始学习,修完1-4册课程合格,取得规定的16学分。学生也可自愿选修“拓展课程”(选修课),学分按照公共任意选修课程认定。
(3)C班学生四个学期修读16个学分的基础英语课程。大纲、教材另定。
21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新常态作为经济学术语,是指我国的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阶段。经济上的新常态,给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2. 新常态简介
主席在2014年5月对河南考察的行程中首次提出“新常态”一词,他讲到:“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作为“习式热词”之一,已成为中国最时髦的词汇。齐建国[1](2015)指出“所谓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发展的阶段、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是经济发展特征从一种状态转向了另一种状态。”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亦处于不断深化改革的新的发展阶段。就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王守仁对“新常态”下中国英语教育总结了五大特点:一、更加多样化,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更高。二、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的优化;强调大学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三、教学方法的加强与手段的更新,诸如“慕课”(MOOC)作为教学资源的融入。四、课堂教学的传承、改革与创新,诸如“翻转课堂”。五、教师发展。教师在有教学能力的同时,亦要要有科研能力。
3. 新常态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新常态的大环境在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挑战的同时,亦给予了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极大的机遇。王守仁[2](2016)指出了近年来英语教育发展“过热”的问题;并指出在新形势下中国英语教育的转型: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大学英语的通用英语到“通用英语+”的转变等。汤冬冬[3](2015)总结了新常态下大学英语的教学特点,诸如: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优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更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育工作者更高的要求等。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宋玮[4](2015),马青霞、刘丽[5](2016),刘苗、何娟[6](2016)均不同程度地提到“新常态”使高校英语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并指出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师的转型与发展,做到特色化教学。董永义[7](2016)提出在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应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学;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2015年暑期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颁布,《指南》指出:“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工具,为迎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简单来说,《指南》对于课程的目的,不仅提到了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同时提到了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工作就业需求以及未来发展需求;并且强调了大学英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服务于地方及周边地区经济为宗旨,在人才供给与需求发生深刻变化的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篇文章正是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个性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4.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经济的新常态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王守仁[8]2013提出在“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下,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一、对过去十年(2003-2013)大学英语教学成效的肯定,二、大学英语兼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充分认识,三、科学、完善的大学英语综合评教体系,四、英语与母语、其他学科的关系的处理,五、教学质量的提升是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教育建设30条意见》就提高大学本科的“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和“实践育人”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办法,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由此可见,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亦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实践教学更是重中之重。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要做到:
第一,充分认识需求变化,构建新常态下课堂教学的实践模式。
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在一次外语教学座谈会上提到:“我们的普通外语教学,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学到大学二年级,花那么长的时间,从一个普通大学毕业出来,既不能看,又不能听,也不能讲……费时较多,收效较低。”虽尖锐,却是事实,充分说明了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大学英语作为各高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多以四、六级作为衡量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标准,其毕业生必然难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对各行业人才外语能力的需求。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需要的是各行业的综合性人才,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新挑战。许国璋先生[9](2015)指出:新时代的外语教学需有“根本性变化”――“从过去培养翻译干部为主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培养各行各业掌握外语的人才”。也就是说新常态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从单纯的通用英语教学向“通用英语+”的方向转变,“通用英语+”即“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2] 这一教学型式的转变是以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的;同时体现了大学英语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指南》就大学英语的课程定位明确指出“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Z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就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充分考虑地方及周边的经济发展,依据自己的教学定位、办学宗旨,进而确定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创建特色化的课堂教学实践模式。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各高校生源的基础阶段的英语运用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其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则更为薄弱;再加上其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宗旨,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堂教学目标为在夯实基础阶段的英语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渗入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能够胜任未来职业需求的英语语言能力即可,而非高精尖的英语专业人才。
因此,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听、说、写的能力为重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及方法:诸如翻转课堂、任务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对比教学、模拟仿真、角色扮演、项目研究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模拟的真实环境中,在语言的实践中实现听、说、写能力的提升。
第二,新形势下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的第二课堂便成了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第二课堂提供了更多的免费的大学英语的网络交互平台。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设备以及无线WIFI的快速发展,微信、QQ等网络交流手段便丰富了我们的网络交互平台。因此,微信群、QQ群便成了当下较为鲜活的网络交互平台。“交互”除了指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互之外,还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交互手段,使用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方法,使学生在英语语言的实践中逐渐提升其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校内外实训基地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据社会发展所需,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关键性场所。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为学生提供了英语语言的能力基础,校外实训基地为社会所需人才提供了人才培养标准,由此,院校便有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的依据;教学便有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方向;学生便有了英语学习的目标与动力。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在增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又要顺应当前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第四,大学英语教师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关键。
“国际化人才主要不是由外语专业培养,他们的英语是通过基础教育的英语课程和大学的公共英语课程学习掌握的。”[2] 由此可知,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大学英语教师。
新常态下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做好角色的转换,以社会需求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学习资源多样化的新挑战下,要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起到良好的组织、指导、帮助和督促的作用;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不断的丰富与完善自己,使自己在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熟练运用英语语言的同时,还要具备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而实现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5. 结语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给大学英语的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在实践中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进而最终服务地方及周边地区的经济。
参考文献:
[1] 齐建国.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J]. 西部论坛, 2015
[2] 王守仁. 谈中国英语教育的转型[J]. 外国语, 2016
[3] 汤冬冬. 新常态下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特点及应对对策[J]. 亚太教育, 2015
[4] 宋玮. 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转型探讨[J]. 海外英语, 2015
[5] 马霞青, 刘丽. “新常态”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研究[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6
[6] 刘苗, 何娟. 浅谈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转型[J]. 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2016
测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教学就有考核和评估。作为评估的一种手段,科学合理的测试会对教学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则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如何科学地进行测试,一直是大学英语老师探讨的问题。笔者将与同行分享大学城“在线测试”题库建设实践经验,以期为教学服务。
一、建新试题库的必要性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试题库的现状
我校从2007年实行学分制以来,大学英语考试就采用从试题库抽题考试的形式。但当时建的试题库是根据《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3册,每册建一个试题库。这种考试倒也实现了教考分离,但学校对老师的考核并没有与此挂钩,所以这种考试对提高教学质量并没起到促进作用。
2取消统一的期末考试
自从我校2011年实行网络空间教学后,学校不统一组织期末考试,转为由任课老师随堂自行组织考查。这样的期末测试暴露出明显的不足:
(1)没有实现教、考分离。这样的大学英语考核全由任课教师自己说了算。教什么,考什么,怎么算分,别人干预不了,就连教学管理者也无从知晓。这种考核方法无法实现教、考分离,很难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也很难测出学生的真正水平。
(2)考查内容不够全面。尽管有多种考查形式,如ISAS、ppt口语对话、课本剧表演等,但实际上学生只选用其中的某一种,如学生选用ISAS形式,它只能反映某一单元主题,无法反映学生整个学期的英语学习情况,及其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水平。
(3)期末评估的主观干扰。我校规定期评成绩由平时50% + 期末50%构成。但实际上老师打期评分时会融入一些个人因素,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及学习情况比较了解,评分时容易凭借平时印象打分,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期末考查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二、建立大学城“在线测试”题库 2013年上学期开学初,大学城空间有了“在线测试”栏目,由本人和另外4位老师成立了“公共英语教学质量抽查题库”项目组,先讨论建库方案,然后按方案实施。
(1)建库原则。第一,理论支撑原则。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试题库要用于测试,为教学和学习服务,建库就必须以有关理论为指导。如:测试原则研究、测试方法研究、测试过程研究等,这些成了试题库建设的重要参照。同时,有关语言习得的研究对建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如监察模式(Krashen,1981)、认知理论(McLaughlin,1987)等。
第二,动态性原则。所谓动态性就是题库要不断补充与更新,每次考试后对不合适的试题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删除。
第三,实用性原则。第一,难度实用。我校现在实行的是分层次教学,考核难度当然应该有所不同。为此我们项目组决定建A、B、C三个试题库,分别适用于A、B、C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第二,内容实用。试题库题目要求体现教育部制定的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体现“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
(2)建三个库。公共英语教学质量抽查题库(A、B、C)分别用于检测A、B、C层次班的教学质量。
(3)步骤。过程分三步走,即按题型出题―上传到空间―使用与总结。
(4)题型、题量与难度。题型与题量:词汇与语法(300个单选题;300个填空题)、阅读(任务1、2、3各30篇,其中任务1的每篇有5个单选题;任务2 每篇有5个词组匹配题;任务3每篇有5个填空题)、翻译(120个单选题;30个段落英译汉)和写作(30篇应用文写作)。难度:A库与英语应用能力A级难度相当;B库与英语应用能力B级难度相当;C库与Pets 1,2级难度相当。
(5)上传。词汇与语法题和翻译选择题从“单选题”逐个上传;语法填空题从“填空题”逐个上传;阅读、段落翻译和写作题从“主观题”逐个上传。
(6)考试指南。制作两个视频,即学生自测指南和教师组考指南。
三、“在线测试”题库的实施效果 题库建立以后,不同层次班级采用不同的题库来辅助教学、进行课堂测试和期末测试。师生都认为题库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效果。
(1)实现了高效公平。因为在线题库中的客观题能自动阅卷和评分,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考试不像以前那样由各任课老师说了算。现在有统一的题库、统一的答案和统一的计分标准,学生考出的成绩相对公平些。
(2)体现了方便实用。老师可以组考,学生可以自测;可以依据时间的长短来设定考题的数量;并且课内外均可进行;既可以人工组卷,又可以随机组卷。
(3)提高了综合技能。从题型方面讲,首先是词汇与语法,该部分考核学生能否正确拼写单词并掌握其基本词义和用法;巩固和加深基本语法知识,提高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其次是阅读理解,该部分考核学生能否顺利阅读语言难度与国家英语应用能力A、B级和Pets 1,2级相仿的文章,掌握其中心大意及其事实和细节,并进行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断,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再次是翻译,该部分考核学生能否理解句子和段落,并用汉语基本准确地表达出来。最后是写作,该部分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写出段落或短文的能力,要求格式基本正确,内容比较连贯,表达意思清楚,无重大语言错误。
四、需改进的问题
1组卷方式存在局限性
现行题库系统中组卷有两种方法:一是人工组卷,即由教师详细地定义试卷中每一道试题的题型、题量、难度等要求,然后利用随机函数在题库中进行选题,这种方法选出的试题基本能体现组考者的愿望、满足考试要求,但对使用者来说过于烦琐,工作量太大;二是随机组卷,即根据试卷命题的整体条件要求,把组卷问题看成一个典型的约束满足问题,这种方法在强约束下,经常会出现无法组成满足要求的试卷的情况。
2题型不充分
尽管目前已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和主观题等,但实际操作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听力考试不方便,还不能直接点开听力内容进行考试;完形填空题、翻译和写作题只能都放在主观题中考试,如果这三个题型都要考到,那就得人工组卷,随机组卷很可能会出现重复题型。
总之,试题库的建设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试题库建设只是手段,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才是目的。因此在教学实践工作中要及时进行评价,注意分析学生的反馈,针对其应用效果不断地调整、充实试题库的内容,从而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良好的服务,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 1] 张伟华.大学英语试题库建设与应用探悉 [ 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2).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几经调整,都基本是以听力、阅读、词汇为主,尽管也有题型引导训练,注重平时的翻译和写作,但都是正常教学之外的辅助教学模式,对学生翻译水平、对翻译的理解以及翻译能力的提升和翻译信息反馈等都缺乏正确的引导,大学英语的翻译不同于英语专业翻译,而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认为不必按照专业要求培养翻译能力,但也不能按照目前的翻译水平培养学生的翻译技巧,并不利于适时引导学生对翻译的理解,也不能满足学生大学英语系统学习的需求。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始终处于教学环节的边缘,并不被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所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注重词汇运用、语篇分析、听力训练、写作培养,辅之以基本的翻译培养,对翻译的水平、质量、技巧和方法等没有过多的涉足,教师往往认为非专业学生的英语翻译只要求能看懂意思即可,殊不知近几年的大学英语对翻译的要求已经上升到很高层次,这与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要求极为不符。具体分析如下:
1.翻译教学的导向偏颇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心和导向主要定位在翻译过程中的词汇、句型、段落等方面的分析,并非以翻译技巧和知识传授为主,以简单的翻译替代翻译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英语翻译的实质,只注重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言基础来提高翻译的水平,教师采取的翻译教学导向偏离了翻译教学的实质和核心,认为如果不是对译文采取要求较高的专业翻译,就不必按照严格的翻译技巧和知识对学生进行专门性的翻译能力培养,因此往往采取技术要求较低的翻译策略,这种轻翻译技能而采取粗略的翻译态度的教学导向必然置翻译教学于边缘化水平。
2.翻译教学的标准缺乏
大学英语开展的翻译教学对于学生翻译的水平,对翻译的理解程度,翻译的效果等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标准,甚至有些学生的翻译无论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翻译结果大相径庭,而教师在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翻译结果评判时,只根据基本的意思和句型翻译水平下结论,没有根据基本的翻译标准侧重于对翻译效果和实用性进行有效的考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翻译学习的不重视或者轻视,认为翻译就是随意的主观行为,只要不犯语法错误和单词拼写错误,逻辑通顺即可,这种缺乏标准的做法势必影响翻译教学的深入进行。
3.翻译教学的纲领模糊
作为指导和检查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文件就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但目前各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并没有教师真正理解和领悟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对翻译教学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依据的教学大纲几经修订,涉及文理大纲、修订大纲、新大纲和课程教学要求等,都基本侧重于培养阅读能力、听说能力,虽然也强调了翻译能力的培养,但是却没有给出更为具体的规定,也没有对翻译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21世纪后大学英语的教材版本多样,层次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教材也有很大差别,大纲表述更为模糊而不好把握,也不利于全面开展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困境
由于不重视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使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出现了不同的困境及问题,使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面临较多突出性的问题。
1.翻译教学环节设置尴尬
面向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环节设置极为尴尬,没有专门安排有翻译教学课时,也没有针对翻译活动的特定翻译活动,而在面向全校非英语专业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中,也没有涉及英语翻译的理论或实践课程,这其中或者是因为修课时间短而无效果,或者难以完成大学英语的常规教学任务,导致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环节的理论不充足、实践不完善,翻译教学必然只停留在表面,效果也不好,开展翻译教学又由于学生不重视,选修少,实际授课质量也无法充分保证,教学环节自然设置参差不齐。
2.翻译教学互动难以推进
大学英语教学习惯了听说读写、语法句型等基本常规教学,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没有明确的要求,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翻译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研讨中基本就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单词释义等进行沟通与交流,或就教学手段方法、题型测试范围等协商,很少对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进行专门性的交谈,对翻译的教学就局限于课文的理解和题型的训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缺乏区分性的能力要求,而学生由于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对翻译的理解和内容的分析难免产生差距,妨碍了翻译教学目标的实现。
3.翻译教学缺乏统编教材
很少有非英语专业学生运用专门的翻译教材,而只局限于一本大学英语课本,这种大学英语教材就是英语教学的大纲,也是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唯一的导向,学生只抓住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即可全盘掌握大学期间英语学习的主体,再结合题海和日常训练就可自我掌握英语的学习技能,殊不知翻译的主观性和灵活性是靠大学英语课本无法满足的,而目前对非英语专业翻译学习的统编教材比较匮乏,教师只利用翻译指南或手册的知识点再结合文本的内容去翻译内容,几乎没有翻译的技巧和理论而言。
4.翻译教学与测试没有关联
翻译测试是大学英语考查的重要题型,当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重要的一个测试环节就是翻译,特别是近几年,翻译题型和测试已经成为英语考试的重要部分,且已经成为较为固定的题型确定下来,足以证明国家对大学生翻译理解和水平的重视程度,然而翻译教学的传统模式与当前大学英语的测试关联极小,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对题型的要求以及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又没有明确的对应,学校、教师和学生对翻译教学的重视度又比较轻,对翻译技巧和实践能力的测试无法反映出翻译教学的问题和方向。
另外,近几年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常规教学中没有对翻译进行深入研究,高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划分方向和学科,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方向只停留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上,而很少涉及具体的能力和经验上,因此,翻译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模式、教材和测试角度以及教师的学科方向都没有针对翻译活动以及理论实践,导致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质量不高、效果较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拓展,社会对人才的翻译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翻译教学的困境与社会对人才翻译能力的需求形成鲜明的反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水平,才能满足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度。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思维培养的路径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困境,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转变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培养和塑造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思维。
1.重塑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从思想意识上摒弃翻译教学只与英语专业相关的认识,将之扩展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上来,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同样的技能要求和英语知识水平,尽管要求不同,但却不应该有绝对的差别,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尽可能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对学生英语水平要求的实际情况,重塑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观,在实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活动中要根据社会对人才英语水平的要求,以及教育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促进翻译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提升。
2.拟定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大纲
大纲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大学英语教学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要及时调整、补充、修订教学大纲,使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更能适应各高校翻译教学的实际,指导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要根据当前的教学需要和形势,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制定更为具体细致可行的翻译大纲,并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序和市场的需求方向,并根据教学大纲编写适合教学需要的翻译教材,适应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学习。
3.及时落实翻译教学的各项任务
有了大纲和教学,还要由相关的条件和措施保证翻译活动的落实和有效执行,不仅要有能够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还要提升教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培养的水平,更要有相关的考核体系做一补充和配套保障,由上下互动保证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实施和贯彻落实,教师要从眼前和长远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满足学生未来社会需求。
4.完善大学英语考核体系
大学英语的考核体系不再拘泥于基础知识水平,这些应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得以完成,而现在的大学英语考核体系更要侧重于实践和应用,翻译技能和技巧以及学生创造性的运用翻译思维和英汉表达能力,达到理解和应用英语知识的目的才是当前大学英语考核的重点,翻译测试除了作为日常教学活动的常设项目,还要促使学生更为重视翻译的质量,使之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外在动机。
总之,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必须要促进学习者翻译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赋予学生翻译技能和技巧,构建学生翻译能力和水平提升的基础体系,保证学生能够有效运用英语基础知识,真正提高其听说读写的能力,塑造和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市场方向和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海瑞.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7):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