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03: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机械与工业工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engineering mechanical hydraulic system maintenance of the improper and the damage,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properly maintained hydraulic system.
Keywords: engineering machinery; Hydraulic system;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V23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就液压传动的工程机械而言,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其良好技术状况的一个主要标志。合格的液压油是液压系统可靠运行的保障,正确的维护是液压系统可靠运行的根本。为此,本人根据工作实践,就一般作业环境中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维护作一粗略的探讨。
1选择适合的液压油 、确保油质良好和液压系统清洁
液压油在液压系统中起着传递压力、、冷却、密封的作用液压系统产生故障原因80%左右是由于液压油受污染引起的,液压油选择不恰当是液压系统早期故障和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应按随机《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牌号选择液压油,特殊情况需要使用代用油时,应力求其性能与原牌号性能相同。不同牌号的液压油不能混合使用,以防液压油产生化学反应、性能发生变化。 深褐色、乳白色、有异味的液压油是变质油,不能使用。
2防止杂质、空气和水混入液压系统
清洁的液压油是液压系统的生命。 液压系统中有许多精密偶件,有的有阻尼小孔、有的有缝隙等。若固体杂质入侵将造成精密偶件拉伤、发卡、油道堵塞等,危及液压系统的安全运行。一般固体杂质入侵液压系统的途径有:液压油不洁;加油工具不洁;加油和维修、保养不慎;液压元件脱屑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防止固体杂质入侵系统:
2.1油的贮存
所有的油桶、虑油机、油漏斗、油管等应放置在清洁的库房内,油桶要专用,不要与其他油混用。
2.2加油时
液压油必须过滤加注,加油工具应可靠清洁。不能为了提高加油速度而去掉油箱加油口处的过滤器。加油人员应使用干净的手套和工作服,以防固体杂质和纤维杂质掉入油中。
2.3保养时
拆卸液压油箱加油盖、滤清器盖、检测孔、液压油管等部位,造成系统油道暴露时要避开扬尘,拆卸部位要先彻底清洁后才能打开。如拆卸液压油箱加油盖时,先除去油箱盖四周的泥土,拧松油箱盖后,清除残留在接合部位的杂物(不能用水冲洗以免水渗入油箱),确认清洁后才能打开油箱盖。如需使用擦拭材料和铁锤时,应选择不掉纤维杂质的擦拭材料和击打面附着橡胶的专用铁锤。
2.4在正常工况下,液压油中含有6%~8%的空气,压力降低时会游离出来,在工作时如果液压油内空气过多,气泡在较高的压力和温度下会破裂产对液压元件产生“气蚀”现象,造成工作不稳定,并加速油液变质。
2.5防止水的侵入
液压油含有过量水分会使油液元件锈蚀,液压油乳化变质,油膜强度降低,加速机械磨损,因此储存液压油时要把盖拧紧,不要露天放置,最好倒置。
3作业中注意事项
3.1机械作业要柔和平顺
机械作业应避免粗暴,否则必然产生冲击负荷,使机械故障频发,大大缩短使用寿命。作业时产生的冲击负荷,一方面使机械结构件早期磨损、断裂、破碎,一方面使液压系统中产生冲击压力,冲击压力又会使液压元件损坏、油封和高压油管接头与胶管的压合处过早失效漏油或爆管、溢流阀频繁动作油温上升。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操作手要保持稳定。因为每台设备操纵系统的自由间隙都有一定差异,连接部位的磨损程度不同因而其间隙也不同,发动机及液压系统出力的大小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赋予了设备的个性。只有使用该设备的操作手认真摸索,修正自己的操纵动作以适应设备的个性,经过长期作业后,才能养成符合设备个性的良好操作习惯。一般机械行业坚持定人定机制度,这也是因素之一。
3.2要注意气蚀和溢流噪声
作业中要时刻注意液压泵和溢流阀的声音,如果液压泵出现“气蚀”噪声,经排气后不能消除,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才能使用。如果某执行元件在没有负荷时动作缓慢,并伴有溢流阀溢流声响,应立即停机检修。
3.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交班司机停放机械时,要保证接班司机检查时的安全和检查到准确的油位。系统是否渗漏、连接是否松动、活塞杆和液压胶管是否撞伤、液压泵的低压进油管连接是否可靠、油箱油位是否正确等,是接班司机对液压系统检查的重点。
3.4保持适宜的油温
液压系统的工作温度一般控制在30~80℃之间为宜(危险温度≥100℃)。液压系统的油温过高会导致:油的粘度降低,容易引起泄漏,效率下降;油膜强度降低,加速机械的磨损;生成碳化物和淤碴;油液氧化加速油质恶化;油封、高压胶管过早老化等。
为了避免温度过高:不要长期过载;注意散热器散热片不要被油污染,以防尘土附着影响散热效果;保持足够的油量以利于油的循环散热;炎热的夏季不要全天作业,要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油温过低时,油的粘度大,流动性差,阻力大,工作效率低;当油温低于20℃时,急转弯易损坏液压马达、阀、管道等。此时需要进行暖机运转,起动发动机,空载怠速运转3~5min后,以中速油门提高发动机转速,操纵手柄使工作装置的任何一个动作(如挖掘机张斗)至极限位置,保持3~5min使液压油通过溢流升温。如果油温更低则需要适当增加暖机运转时间。
3.6液压油箱气压和油量的控制
压力式油箱在工作中要随时注意油箱气压,其压力必须保持在随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压力过低,油泵吸油不足易损坏,压力过高,会使液压系统漏油,容易造成低压油路爆管。对维修和换油后的设备,排尽系统中的空气后,要按随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检查油位状态,将机器停在平整的地方,发动机熄火15min后重新检查油位,必要时予以补充。
3.6其他注意事项
作业中要防止飞落石块打击液压油缸、活塞杆、液压油管等部件。活塞杆上如果有小点击伤,要及时用油石将小点周围棱边磨去,以防破坏活塞杆的密封装置,在不漏油的情况下可继续使用。连续停机在24h以上的设备,在启动前,要向液压泵中注油,以防液压泵干磨而损坏。
4定期保养注意事项
目前有的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设置了智能装置,该装置对液压系统某些隐患有警示功能,但其监测范围和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液压系统的检查保养应将智能装置监测结果与定期检查保养相结合。
4.1 250h检查保养
检查滤清器滤网上的附着物,如金属粉末过多,往往标志着油泵磨损或油缸拉缸,对此,必须确诊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才能开机。如发现滤网损坏、污垢积聚,要及时更换,必要时同时换油。
4.2 500h检查保养
不管滤芯状况如何均应更换,因为凭肉眼难以察觉滤芯的细小损坏情况,如果长时间高温作业还应适当提前更换滤芯。
4. 3 5000h和10000h检查维护
液压系统需由专业人员检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维修。根据实践,进口液压泵、液压马达工作10000h后必须大修,否则液压泵、马达因失修可能损坏,对液压系统是至命性的破坏。
参考文献
一、工业设计的理念及其与工程机械行业的结合
(一)工业设计的理念
近几年,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 ID)在我国的关注度迅速窜升,并成为国家极力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探究其原因,我们不难理解我国企业所要面对的转型问题,也即从过去的代工产业不如技术研发的成熟与成功,进而带动我国的经济成长。然而,我国技术进步的脚步并不仅仅停止于此,各企业也了解,需要借助设计来推出产品并打响品牌,以突破发展瓶颈,也因此工业设计渐受企业重视。一般我们所指的工业设计,主要包含产品的造形与功能因素。根据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IDSA)定义,工业设计是一种创意与概念发展的专业工作,将产品和系统的功能、价值和外观做最佳的利用,使制造者及使用者均可获利。在产业实务上,所指的工业设计活动是针对产品功能及外形的一种构想与创作发展的过程,这同时也需将市场、制造成本、运输、包装、维修及回收等因素综合考虑。也就是说,工业设计是对产品的功能与外观进行创造或改良的工作,以增加产品的价值,其目的不仅要让使用者觉得产品变得好用、好看,也借此让制造者获得更大的收益。
(二)与工程机械行业的结合
工业设计对产品重要性体现可从两个角度来看待,也即人因工程与美学。人因工程包含所有与人机界面有关的类型,从这一视角来评定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如下问题:容易使用的重要性为何?容易维修的重要性为何?产品机能需要多少使用者界面?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的界面需要多少新颖性?安全性的相关议题为何?从美学的需求来评估,则包括如下问题:视觉上的产品差异性是否必要?形象、流行与否及以拥有产品为傲的重要性为何?一项符合美学观点的产品是否能激励团队?上述两项因素若来对照操作者与工程机械之间的互动过程关系,就可以发现,人因工程的因素占了相当大的部分,包括搬运、安装、操作、保养、故障排除等工作,在欧盟的危险分析标准EN 1050当中,8.1~8.8 是针对疏忽人因工程所造成的伤害或危险部分。而当工程机械产品的设计在面对欧盟CE-marking的要求时,自然就不能回避对人因工程的议题必需要有的关注。
为了将工业设计应用于产品设计研发的过程中,进一步说明工业设计参与的时机,可将产品分为技术导向与使用者导向两类。技术导向型产品:主要特色在于其核心优势以技术为基础,或是其执行某项特定技术任务的能力。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动机在于其技术性能表现,因此,工业设计的角色通常局限于核心技术的包装,决定产品外观形式,并确保产品能将技术能力与互动模式传达给使用者。使用者导向产品:主要特色在于界面机能和外型美观。这类产品与使用者互动程度高,因此,使用者界面必需要安全、容易使用及方便维修。产品的外观形式通常是造成产品差异化与让使用者感觉值得拥有的重要因素。
二、工业设计学在工程机械行业中应用的方向与建议
(一)工程机械产业方面
一是设计信息应掌握。在工程机械行业中,面临的设计问题,其实并不少,产品设计工作以外,产品的型号、产品的操作说明书、企业的标示运用、企业形象的营造,这些都是设计工作的一环,只是在缺乏对设计认识与关注的情况下,并未了解面临的是设计问题,并且政府与学界已有相关可供咨询与协助的单位,厂商并不需要自行摸索问题解决的方法而增加困扰,因而建议应掌握适当而必需设计信息,将有助设计研发工作。
二是设计的其他运用。设计专业对于工程机械厂商而言,其实可以应用的专业相当多,对于产品开发工作来说,目前产品设计趋势的收集,主要是依据参展方式,获得国际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至于产品的外观设计,就比较主观,工业设计专业的培训,也包括了产品的计划阶段培训,对于市场产品趋势、使用者需求探讨,产品的外形决定,都能提供协助。另外,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有关产品的外形或是人因工程的作业分析,这些培训也能提品开发过程,避免因电脑模拟产生差异造成对问题的错误决定,而且能提供给客户更方便的操作方式。因此,建议行业对于设计的应用,应该不只是针对产品的外观设计问题,更可考虑到企业形象的营造,那么工业设计师所能提供给企业的价值,就不只是增加外观钣金美感所带来的价值而已。
三是工程设计专业应强化。工程设计专业无法与工程机械行业的需求契合,相当可惜。工程机械行业可以考虑参考德国与日本工程机械行业的作法,特别是国内厂商与日本工程机械厂商的关系密切,发展进程的方式相近,因此日本厂商在企业内设计设计单位的作法或许,值得厂商参考。而德国从业者与设计专业单位合作的方式,对国内厂商而言,特别是在人才短缺的情况下,这样的方式对引用设计专业将是有效的作法。
(二)设计服务产业方面
一是工程机械行业需要设计专业。目前工程机械行业,面临转型压力,研发人才不足,同时缺乏与设计专业互动案例与经验,需要设计服务专业关注。德国工程机械等工业设备与设计专业的合作相当常见,或许国内设计服务专业可结合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出适合本地的互动机制,将有助于双方的合作。以德国的情形来看,设计专行业应将部分注意力转移至工业设备,除了解决工程机械行业的设计问题外,也能从目前国内林立的Design house竞争环境中,发现自己的发展策略。
二是设计涉入范围的扩散。工程机械产品的设计问题并非只有产品的外观设计与颜色问题,操作界面、工作台高度均是人因工程专业所能介入讨论的部分,甚至包括工程机械所需的维修清理工作,如果能借助人因工程分析角度进行讨论,合并对于产品安全与健康议题的讨论,都将有助于产品设计工作完善,对于强化设计专业形象,相当有帮助,并有助于工程机械行业对工业设计专业的认识。
参考文献
自动化仪表工程的设计与其它专业必须紧密配合,互相协调,从源头上严把工程质量关;只有保证了设计质量才能保证该专业的安装质量,有效控制项目的投资。本文从企业项目专业管理人员的角度总结在设计阶段加强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对项目的质量、成本及工期的影响。
一、自控专业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其它专业
自控工程设计同其它化工工程设计一样是一个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的过程,只有抓好各个专业的设计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化工自控专业设计,涉及的专业比较多,有土建、工艺、设备、机泵、电气等专业,如果在设计阶段考虑不周,将会对整个工程质量、工期及项目的成本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自控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协调
1.土建
在土建专业设计时自控专业要把接地系统的埋设,仪表盘柜的安装位置、尺寸大小,预留孔洞的位置、大小提供给土建专业,土建专业设计时把这些内容反映在施工图纸上,土建施工过程中统一预留、预埋。
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因为自控专业与土建专业没有相互协调,造成土建施工完成,没有考虑自控专业的要求,结果在自控专业施工时要重新打墙面、地面、挖地面等。
2.工艺
工艺专业要把工艺流程图(PFD)、工艺数据表、主要控制系统和特殊检测要求(包括联锁条件)和条件表、安全备忘录等条件提供给自控专业,自控专业才能根据工艺专业的要求进行各种自控仪表的选型、设计。
自控专业要把各类管道上安装的仪表接口、调节阀和流量计的重量、尺寸等条件提供给工艺专业,供工艺专业配管、确定仪表用取压管、根部阀、安装法兰、异径管、连接螺纹等的标准、规格;设计管道支吊架、计算管道应力、计算管道数量、确定安装材料数量、确定仪表的安装位置等。
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因为自控专业与工艺专业没有相互协调,或者提供的资料不对,造成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工艺与仪表接口不同安装不上,有的甚至工艺专业根本没有考虑仪表的接口问题,出现了许多的修改、补充、返工等现象,有些安装材料还要在施工过程中订货。
3.设备
设备专业要把设备简图、设备布置图、设备接管汇总表、主要控制系统和特殊检测要求(包括联锁条件)和条件表、安全备忘录等条件提供给自控专业,自控专业根据设备专业的要求进行各种自控仪表的选型、设计;特别是在塔器内安装的热电阻、热电偶与设备内插入深度、管口直径等有关;压力、差压变送器与设备接口大小、长度等有关;雷达、超声波液计与设备接口大小、长度等有关。
自控专业要把各类设备上的接口条件、成套(配套)设备或装置的随机自控的设计要求提给设备专业、供设备专业设计。
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由于塔器内有塔件,相互提供的条件不全,经常使热电阻、热电偶插入深度过长、保护管直径过大无法安装;对于容易结晶的介质,由于设备接口过长而造成压力、差压变送器取压口结晶堵塞而测量不准;设备接口过长雷达、超声波液位计的发射信号被遮挡而测量不准。由于接口条件不同而造成自控重新订货;成套(配套)带的仪表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或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4.电气
电气专业要把需进入自控专业的AI/DI、AO/DO点情况提供给自控专业,对于联锁系统电气专业应提供无源接点,其容量和通断应满足自控专业的要求;对于高于220V的电压串入自控专业的接点时,电气专业应当提供隔离器。
自控专业要把自控专业用的220VAC、100VDC以上电源容量、正常备用时间等提供给电气专业,电气专业根据自控要求设计不间断电源UPS。工艺参数要求联锁的提供无源接点,其容量和通断应满足电气专业的要求。
在实际的工程中,联锁接点协调不清楚,造成一方是无源接点,一方是有源点,还有接点容量不同把仪表设备烧坏等现象;有的UPS容量不够,供电时间不够,当发生市电断路时,无法满足工艺应急的要求,会造成安全事故。
5.机泵
机泵专业要向自控专业提出机泵内检测/控制要求,自控专业向机泵专业提出机泵的总体控制要求和仪表选型意见,并对各测量仪表的技术进行确认,审查随机泵专业带来的有关仪表部份的技术文件,参加机泵专业技术合同附件的谈判工作。
前言: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功能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直接促进了工程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和提高。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工程机械的控制要求,逐渐实现了由开环控制向闭环控制,由时域控制向频域控制,由人工控制向自动控制,由实地控制向远程控制等多方面的转变,逐步实现了工程机械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更使工程机械的智能化有了实现的可能。本文以力士乐公司生产的RC控制器为例,对当前市场中的液压电子产品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一、RC控制器概述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建筑行业对于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功能已经无法满足电子液压控制以及工程机械智能化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RC控制器得到了发展和普及。
与PLC相比,RC控制器同样是一种微型处理器,但是其功能更加齐全,更加适应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电子液压技术与工程机械智能化的重要工具。这里以博世集团力士乐公司生产的RC控制器为例,对其功能和作用进行了分析。
首先,应用了先进的电子技术。作为博世集团的子公司,力士乐生产的RC控制器在许多方面都具备博世汽车的特性,许多高端先进的电子技术被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同时,由于车载电子系统对于抗干扰能力和抗震、抗寒、抗高温等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在结构设计方面,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制造外壳和接头,要求其必须符合EC60068―2和EN60528标准下的IP65IP69K保护等级。力士乐生产的RC控制器在设计和制造时,按照ISO9000标准的规定,合格率可以达到99.99999%,也就是说,不合格产品只有百万分之一。设备的抗干扰能力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使得RC控制器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得到极大地提高,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普及。
其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力士乐RC控制器在生产时就充分考虑到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内部设计安装了电位计监视和输出保护二极管,可以随时对控制器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从而有效预防短路故障的发生,其自身具备极好的短路防护功能和反向极性保护功能,在使用时不需要设置其他的保护电路。力士乐RC控制器可以选择多种数据输入模式,也可以对数据、频率的输入进行自由定义,其左右输出通道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处理速度更加快捷。另外,设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可以应用于复杂领域。而在接线方面,无需进行电磁铁回线,使得安装工作更加便捷,这也是其自身的特点之一。而在设备的CAN接口配置方面,RC4-4、RC6-9、RC12-18三种型号都配备有双CAN接口,且具有40MHz的主频,可以有效满足工程机械智能化的需要,其运行时间也大大增加,满足相关机械制造方面的要求。
然后,无需单独进行供电。通常情况下,虽然控制器的规格和型号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一般都具有传感器供电系统,因此液压传感器无需单独进行供电,也避免了因设备的电源故障而导致传感器无法正常工作情况的发生。控制装置的特性和应用如下表所示:
最后,设备自身具备操作系统。RC控制器内部设计安装了操作系统,可以使用C语言以及BPDAS对相关的应用程序进行编写和修改,从而使控制器具备更多的计算机功能,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兼容性更强。另外,工程机械的另一个重要硬件D12图形显示器,对于控制器实现电子液压控制以及工程机械智能化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D12显示器拥有280×124的液晶显示屏,可以对图像进行相对清晰的显示,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同时D12图形显示器自身的安全防护等级较高,正面防护等级为IP69K,背面防护等级为IP65,对于控制器和设备的安全等级没有影响,可以正常进行安装,其可安装区域也大大增加,使得司机更容易看到。
二、电子液压控制及工程机械智能化的实现平台
文中提到的工程机械智能化的实现,需要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平台,这里应用的是BODAS软件平台。在BODAS软件平台上创建出的应用软件,都可以自动生产BODEM,使得软件既可以在PC上稳定运行,也可以在BB-3DE手持控制器上正常运行,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兼容性更强。这个功能使得软件不需要利用原有的程序,就可以实现故障诊断、状态显示、参数设定以及自我学习等功能,更加方便简洁。同时,BODEM程序还附带检测功能,可以对系统故障进行硬件方面的诊断,而利用系统中输入的运行参数,则可以实现对于软件方面缺陷和故障的诊断。
此外,为了扩大设备的使用范围,方便使用人员对程序进行编写和修正,BODAS平台还具备常用的软件库,为使用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编写软件所必须的功能模块和命令模块,并在液压系统的控制方面,创建了15个基本然间模块,使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创建出功能更加齐全、效果更好的软件,以适应不同设备的要求。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建筑功能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实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机械逐渐向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机械逐渐取代人工成为工程建设的主体,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施工速度,也可以减少施工中的误差,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将液压技术与计算机电子技术相互结合,已经成为未来液压工程的主要发展方向。液压RC控制器的出现,正是电子液压技术与工程机械智能化的重要成果,通过BODAS平台,液压RC控制器可以对液压设备进行故障诊断、运行状态显示、参数设定等操作,具有十分积极的工程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长江,宋金富,赵晓东.电子液压技术与工程机械智能化[J].建筑机械技术与管理,2004,(11):112-115.
[2]赵阶林.电子液压技术与工程机械智能化[J].液压与气动,2012,(9):71-72.
2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及课内实验
课程教学及课内实验教学环节分为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个部分,每部分。含课内实验,课程内容及培养目标如下:机械原理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机械机构运动设计与分析的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常用机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机械系统传动方案的规划与设计,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二,掌握机构运动方案设计的能力。第三,具有机械系统运动简图的绘制,计算机辅助机构分析和设计的能力。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是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在实验中通过安排部分课程基本理论的验证性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通过增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与实际项目需求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设立较多的选修实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机械设计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创新思维,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机器中各种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机械结构方面的分析、设计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机械设计实验教学通过设立部分验证性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设立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机械结构设计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强调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设立较多的选做实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基础设计能力培养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类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通过对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知识,熟悉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掌握机械通用零部件及简单机械的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树立工程意识,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以后从事工程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第一,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第二,学会从机器的功能要求出发,合理选择传动机构的类型,制定传动设计方案,正确计算零件的工作能力,确定它的结构、形状、尺寸及材料,并考虑制造工艺、使用、维护、经济和安全等问题,培养机械设计能力。第三,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训练,例如计算、绘图,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设计资料,以及使用经验数据和处理数据等。第四,通过编写设计说明书,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掌握撰写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撰写论文的能力。第五,训练学生用CAD绘图的能力。机械综合课程设计是形成机械装备设计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以车床或铣床的主传动系统设计为主线,以所学过的机械制造装备的基础知识为支撑,完成主传动系统设计、操纵装置布置、工程分析计算等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在相关先修课程学习后,进行机械结构设计综合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创新设计能力培养
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培养包括机械产品创新设计与仿真和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两个环节:机械产品创新设计与仿真是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自主开展的为期一年的研发与制作项目,在学院的统一命题下完成一项任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求解、团队协作、项目管理、综合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通过机构综合模拟现实自然界生物的动作行为,并辅以相应的控制系统达到机构的协调运动。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地进行相关内容科技文献检索、方案设计、虚拟仿真、绘制加工图纸、撰写设计说明书并进行答辩,通过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机械设计知识的能力。
机械工程本科专业认证在于从整体上评价学生的质量和毕业生的状况。学校成功地达到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否,应检验其毕业生能否具有以下知识和能力[2]:(1)知识要求:掌握机械工程、机械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2)能力要求: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具有制订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具有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3)工程要求: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过程的能力;具有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具有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初步掌握并使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4)特别要求:知识面宽广,并具有应对现代社会问题的知识,进而足以认识机械工程对于世界和社会影响的能力。从上述要求可看出,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不能仅仅以定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更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中去有所“发现”,但其存在“短时间内难有所获”的局限性。要形成对知识的理解,使探究所得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必须有内化的过程中,即接受学习的意义建构过程。可见,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实践环节教学过程中,要适度平衡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中接受和探究成分的相互渗透,针对不同的课程知识及技能要点,引导学生将探究的方式与其他方式结合起来,以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笔者在执教“机电控制技术实习”过程中,采用了如下图1所示的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探究式-接受式复合教学法,将教学工作的三大核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法设计成一个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反馈闭环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内容
本方案教学内容的核心是建立合适的“项目库”。其评价指标包括项目内容的丰富性、工程背景的浓厚性、理论与实践结合训练的综合性、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的达标度。“项目库建设”的主体既可以是授课组老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项目的设计方法是先解析课程的知识及技能要求,再设计一系列包含要素尽可能多的系统性项目群,使学生在探究项目的过程中真正强化其机电控制技术的工程应用能力。项目区分常规性和创新性的目的在于建立能力分层和激励机制,引导学生进行良性竞争,创新性项目竞标主要比较学生申报书中的技术文献综述深度,以及技术方案的优劣。
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上,建立“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耦合教学机制”是其核心,重点要解决好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相互渗透过程中的“度”和“界”。可类比的例子是,现在众多高校试图通过要求理工科学生选修一些属于人文科学的课程来解决“专门化”的倾向问题。然而,正如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所指出的,增加或者“并列”各种不同方面的课程,既培养不出“素养”,也带不来“通才”教育。可行的办法是一方面夯实工科通识基础,为学生提供与工程专业关联的人文社科类课程,把工程活动所涉及的知识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将项目式教学方法应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共享产学合作课题,创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以集成方式综合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教学方式选择的首要原则应是为学生创造自主协作的学习环境和多元互动的交流机制,具体实施时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善于借鉴同行们的教学实践成果为己所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强调以主动的、实践的及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反映了系统论中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的特征[3];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采用模型/模型化为基础的科学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科学思考显性化,便于教师进一步理解学生的心智变化,而且为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互动载体[4];运用“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设计教学方式,通过其“整体性”、“非线性”、“协同性”、“涨落性”和“开放性”等五个系统方法特征去满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教学要求[5];基于直觉性、连结性和发射性三项基本特性设计本科教学知识传播和创新机制,以“问题”为核心,理清学生、教师和多媒体在人机交流和人际交互三角关系中的角色扮演与实施策略,引导学生实现全脑思维[6];“翻转学习”可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实现知识接受,而课堂时间则用于知识内化,使多种学习方式的并存成为可能[7]。
3考核方法
“实践环节考核”要实现评价体系与培养目标的协同,这也是本方案中“教学效果分析”的重要工作之一。评价目的不仅在于激活教学活动,而且要促进学生独特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的形成,促进学生工程能力的提升;评价指标的设置应紧密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的培养目标,实现个性化和多元化;评价内容要指向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果质量及成果分享能力等方面,可分别占40%、30%、30%的分值比重。学习态度的考核旨在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建立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良好学风。学习成果质量可从学生实践过程中的知识和技能积累、项目进度和深度等多方面评定。成果分享能力考核可采用全体学生参加的“项目成果答辩”形式,实现短时内不同项目间的技术交流与知识传播。总之,本文所用方法紧紧围绕学生主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等四条主线,基于“项目驱动”探究式-接受式复合教学理念组织实践教学,将机电传动控制类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到从项目方案制定到项目实施、项目攻关、项目成果分享的全过程,较好地达到了优化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体系、知识结构和技能培养要素,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期望本教学成果对讲授其他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的同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移植价值。
参考文献
[1]周伟,严兴春,鞠萍华,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机械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J].教学研究,2013,36(4):20-24.
[2]教育部办公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EB/OL].(2010-08-17)[2014-07-21]..
[3]潘柏松,胡珏,秦宝荣.基于协同理论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2(5):35-38.
[4]孙可平.科学教学中模型/模型化方法的认知功能探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0,39(6):79-81.
[5]何可抗.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0(1):7-18.
统计资料表明:液压系统的故障约70%是由颗粒污染物引起的,油液的颗粒污染是液压系统失效的最主要根源。液压油的污染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液压油本身的变质 产生的粘度变化和酸值变化;二是由于管理不当,造成外界污物直接混入待用液压油内;三是液压组件杂物颗粒混入,如油箱焊渣铁锈、阀门组件残留的铁锈及钢砂;四是零件自身的磨损、锈蚀及过滤材料失效;五是装配和维修过程落入灰尘、脏物等。
2、液压油污染后的危害
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看起来是很洁净的油液,其中可能悬浮着大量的微小颗粒,对系统性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液压油污染的危害有如下几点:
1)污染物常使节流阀和压力阻尼孔时堵时通,引起系统工作的压力和速度不时变化,影响液压系统工作性能或产生故障。
2)加速液压泵及马达、阀组等元件的运动副磨损加剧,引起内泄漏的增加,造成液压系统效率降低,元件寿命缩短。
3)混入液压油中的水分腐蚀金属,并能加速液压油老化变质。
4)杂质若将吸油过滤器严重阻塞,导致液压泵吸气不足,使运动密封件的磨损加快,从而降低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若将进油或回油滤油器堵塞,将使滤油器失效,使污染物进入液压系统中。
5)污物进入滑阀间隙,可能使滑阀卡住,导致执行机构动作失控或其他故障。
因此,解决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污染问题,对于提高工程机械可靠性和寿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工程机械液压设备的维护
对机械施工企业来说,工程机械技术状况的良好与否是企业正常生产的直接因素。现在的工程机械大多采用机电液一体化,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其良好技术状况的一个主要标志。合格的液压油是液压系统可靠运行的保障,正确的维护是液压系统可靠运行的根本。
3.1选择适合的液压油
液压油在液压系统中起着传递压力、、冷却、密封的作用,液压油选择不恰当是液压系统早期故障和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应按随机《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牌号选择液压油,特殊情况需要使用代用油时,应力求其性能与原牌号性能相同。不同牌号的液压油不能混合使用,以防液压油产生化学反应、性能发生变化。深褐色、乳白色、有异味的液压油是变质油,不能使用。
3.2 注意定期保养等事项
目前有的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设置了智能装置,该装置对液压系统某些隐患有警示功能,但其监测范围和准确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液压系统的检查保养应将智能装置监测结果与定期检查保养相结合。
3.3 防止固体杂质混入液压系统
清洁的液压油是液压系统的生命。液压系统中有许多精密偶件,有的设阻尼小孔或缝隙等。若固体杂质入侵将造成精密偶件拉伤、发卡、油道堵塞等,危及液压系统的安全运行。一般固体物质入侵途径有:液压油不洁;加油工具不洁;加油和维修、保养不慎;液压元件脱屑等。
3.4 防止空气和水入侵液压系统
一是要防止空气入侵液压系统。在常压常温下液压油中含有容积比为6%~8%的空气,压力降低时空气会从油中游离出来,气泡破裂使液压元件“气蚀”,产生噪声。大量的空气进入油液中将使“气蚀”现象加剧,液压油压缩性增大,工作不稳定,降低工作效率,执行元件出现“爬行”等不良后果。另外,空气还会使液压油氧化,加速其变质。
一是要防止水入侵液压系统。液压油中含有过量水分会使液压元件锈蚀,油液乳化变质、油膜强度降低,加速机械磨损。除了维修保养时要防止水分入侵外,还要注意储油桶不用时要拧紧盖子,最好倒置放置。
3.5 作业中注意事项
首先,工程机械作业要柔和平顺。工程机械作业应避免粗暴,否则必然产生冲击负荷,使工程机械故障频发,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作业时产生的冲击负荷,一方面会使工程机械结构早期磨损、断裂、破碎,另一方面又使液压系统中产生冲击压力,冲击压力又会使液压元件损坏、油封和高压油管接头与胶管的压合处过早失效漏油或爆管、溢流阀频繁动作使油温上升。要有效地避免产生冲击负荷: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液压阀开、闭不能过猛、过快;避免使工作装置构件运动到极限位置产生强烈击;没有冲击功能的液压设备不能用工作装置(如挖掘机的铲斗)猛烈冲击作业对象以达到破碎的目的。要注意气蚀和溢流噪声。在工程机械作业中要时刻注意液压泵和溢流阀的声音,如果液压泵出现“气蚀”噪声,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使用。如果某执行元件在没有负荷时动作缓慢,并伴有溢流阀溢流声响,应立即停机检修。
其次,要保持适宜的液压油温度。液压系统的工作温度一般控制在30~80℃之间为宜。液压系统的油温过高会导致:液压油的粘度降低,容易引起泄漏,效率下降;油膜强度降低,加速机械的磨损;生成碳化物和淤碴;油液氧化加速,油质恶化;油封、高压胶管过早老化等。为了避免温度过高,不要长期过载;注意散热器,散热片不要被油污染,以防尘土附着影响散热效果;保持足够的油量以利于液压油的循环散热;炎热的夏季不要全天作业,要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液压油温过低时,其粘度大,流动性差,阻力大,工作效率低,当油温低于20℃时,急转弯易损坏液压马达、阀、管道等。此时需要进行暖机运转,启动发动机后,空载怠速运转3~5min,然后以中速油门提高发动机转速,操纵手柄使工作装置的任何一个动作(如挖掘机张斗)至极限位置,保持3~5min使液压油通过溢流升温。如果油温更低则需要适当增加暖机运转时间。
再次,液压油箱气压和油量的控制。压力式液压油箱在工作中要随时注意液压油箱气压,其压力必须保持在随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压力过低时油泵吸油不足易损坏;压力过高时会使液压系统漏油,容易造成低压油路爆管。对维修和换油后的工程机械,排尽系统中的空气后要检查油位状态。
4、液压油的更换和液压系统的清洗
液压油在使用中一定发会生变质,继续使用变了质的液压油会造成液压系统工作不正常,零部件磨损和腐蚀,严重时会造成重大事故。反之,若液压油还没有变质就更换,不但造成浪费,而且还需停机换油,增加不必要的开支。因此,在使用中了解液压油的质量状况,在它发生明显变质时及时更换,是保护设备、降低成本的一项重要手段。液压油的变质包括油品组成和性质的变化,主要是液压油的氧化变质、轻质馏分的挥发、添加剂损耗和油品污染等,所有这些都会使液压油的性能发生变化,影响正常使用。全面清洁度控制(TCC)也综合体现液压系统污染平衡原理,其内容包括了液压系统的元件制造、系统设计、设备安装、冲、洗、清洁度等级标准制定、运行过程中的油液过滤,油液质量,管理等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内容,并实行全过程、全系统的管理。
CHEN Sa MAI Yun fei LUO Yan jie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200093,China)
Abstract:Theteaching objectiv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nglishis tha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hould have plenty of professional English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So the method of teaching reform is put forward,in order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single teaching mode、dated teaching content and no balancing teachers and so on.In teaching process some resource of network and some skill about how to write scientific englishpaper are introduced, which will enhance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The class is activity by using multimedia.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eaching reform is effective.
Key words:Mechan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随着我国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外技术交流和合作的不断加强,要求大学生不但具有一定的机械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水平,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1-2]。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将英语语言学习上升到将英语作为应用工具,即把英语最为本专业服务的工具来学,而不是把英语作为语言专业来学,这也是公共英语语言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的本质区别[3]。
机械工程类专业涉及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设计、机械CAD/CAM、液压与气压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数控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课程,不但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而且知识更新快,这使得机械工程类专业英语的教学难度加大。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对人才的需求,因此该文从机械工程专业自身特点出发,探讨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方法。
1 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中国在大学教育中一直都实行英语考级制度,这种制度的延续使得当代大学生毕业后都基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4]。但是机械工程专业英语除了具有基本语言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需要学生能够用英语来组织表达机械工程、机械理论和实践操作等等。
当前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高速发展,与其他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如何在专业方面对外交流,如何学习国外先进技术,都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基础。尤其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对专业英语的需求更显得迫切。在机械行业中外合资及外商独资企业比比皆是,,即使是国有企业也在走向国际化,会大量进口设备,引进先进的技术,这些都需要能够读懂大量英语原版资料,能够和外国技术人员交流和合作,毕业后的大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能否胜任这些工作,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专业英语也是进一步深造学习的需要。对于需要读的学生,要了解本专业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必须阅读大量的外文文献,文献中会涉及到大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所以机械工程类专业英语的掌握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2 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单一的教学模式抹杀了学习的积极性
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枯燥,专业词汇多逻辑性强,理论推导多,一般阐述的都是原理概念,而且英语文章中长句比较多,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初接触者比较难以适应,学生会感觉学起来有一定难度。但由于教学方式受到传统英语长期教学的影响,老师在有限的教学时只是一味讲课,每次课的教学就是听写单词、翻译文章、课下作业、最后测验考试,周而复始一成不变形成了程序化的教学模式,甚至有的个别老师在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将课本上的文章语句逐一进行翻译,教学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严重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想要学习的积极性。
2.2 专业英语教学中师资力量难以平衡
针对教授专业英语的教师而言,一些工作较早的老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非常丰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方式也科学有效,但是在英语方面可能由于工作年限过长平时接触较少、使用频率不高,使得在专业英语授课的方面有一定的困难。而年轻教师刚毕业不久,一直在进行英语方面的学习,大量外文文献的阅读,使其专业英语水平较高,但大多数没有实际教学经验,课堂组织能力和对学生的驾驭能力有所欠缺,同时由于缺少实际企业工作经验,在专业知识熟练度和广阔度方面,以及将专业知识与英语更好结合起来能力上都有待提高,因此在上述两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关系到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
3 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
3.1 教课内容的改革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尤其是学校图书馆中文和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网络资源。常用的外文期刊数据库包括Elsevier公司的Science Direct电子期刊、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数据库、Springer Link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等,学校图书馆网站都有。通过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这些数据库,如何查找自己需要的外文文献,来引导学生查找与每次上课内容相关的国外文献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英文原始专业文献,扩大了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知识面,同时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逐步积累了一定量的专业词语,潜移默化的锻炼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加入科技论文写作知识。撰写科技论文是科技工作者必须完成的工作之一,随着当前各个大学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学习用英语写作科技论文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的迫切需要。科技论文写作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科技论文写作的目的、意义、特点、写作方法及科技论文需要遵循的各种标准、规范和语言习惯等。在讲解过程中需要以标准的学术期刊论文模式为基础,详细介绍论文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各部分如何撰写和相应的要求。使学生初步掌握论文相对固定的格式,包括提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
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进行实例分析,介绍写作过程中的技巧运用,使学生感到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是理论上的泛泛之谈,而是能够使其结合所学专业,有所启发,并在写作中加以实践的。
3.2 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素质
针对上述专业英语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学院积极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即针对出国访学的老师,回国后必须要担当专业英语课的教课工作,这些做访问学者的老师,本身已经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强,通过一段时间的国外经历英语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由他们担任专业英语的教学,不仅可以向学生介绍当前国外机械工程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使学生能及时了解世界前沿技术、开拓视野,同时还可以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3.3 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兴趣
在教学实施环节还要做到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播放图片、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料,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活跃了教学氛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比如在每次课文内容讲解结束后,播放一些相关内容的科普性英语短片,比如介绍机床加工工艺、数控机床自动控制、切削加工工艺过程等。由于刚学完相关内容,所以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看、听、讲,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机械液压系统动力匹配控制技术的技术类型本质上归属与机电一体化,该技术能够同时连接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PLC控制系统以及发送机装置,令这三者组成一个整体系统。实施工程机械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当前在大部分工程作业中,大型机械往往都需要长久持续运行,而这种机电一体化的机械控制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技术人员的操作压力,提升操作效率,并且大大减少操作期间存在的人为失误概率,也是因为这些显著优势,当前该技术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得到普及。
二、液压系统动力匹配与控制技术设计
(一)单泵恒功率技术设计单泵恒功率技术的设计理念具体是指,通过变量系统中的控制体系,进而控制变量泵的实际排量。在过去的工程机械作业中,机械液压系统使用的控制功率通常为恒功率,其变量设置主要是通过改变弹簧弹力来实现的。这种控制方式可以调整变量泵的流量输出,进而产生不同流量,此时系统压力指标达到第一根弹簧压力值的时候,变量泵的排量会发生变化,逐渐变小。当系统压力值等同于第二根弹簧压力值的时候,排量变化数值的函数图像会呈曲线变化。由此可以发现,当曲线变化值达到最大值时,离散值与常数是最为接近的,这对于发动机装置的功率提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有效规避了过载熄火的问题。
(二)定量泵技术设计在传统的机械液压系统设计中,对于小型机械设备的液压系统,通常使用的都是定量泵设计,此时设备的实际输出功率与流量最大值不能大于系统发动机装置的净功率。对于大型机械设备来说,在其液压系统中应用定量泵,会对系统中的大型机械泵实施限制,进而影响其功率系数,致使系数下降,此时机械整体性能会受到影响,因此该设计不能完全满足大型解机械设备的运行需求。
三、液压系统动力匹配与控制技术分析
(一)负反馈交叉传感功率匹配控制技术该技术的系统控制效果相对理想,可以充分利用系统中发电机装置的运行功率。但是该技术的控制内容有限,主要负责控制系统两个主泵功率,如果控制多泵系统,那么系统中每个泵的实际工作形态会出现差异,即使令其处于相同的工作状态,也不能达到预计最大排量标准。应用该技术无法可靠调整变量泵功率,因此会影响实际功率状态的稳定性。
(二)总功率匹配控制技术总功率匹配控制技术的控制原理为,系统中的每个泵共用一个变量体系,进而使得其流量相同,此时弹簧上的压力值等同于多泵压力值的总和。如果多泵压力值的总和等同于系统弹簧的预设数值,就会改变主泵的工作量,其变量原理与单泵恒功率的变量原理相类似。
(三)分功率匹配控制技术分功率匹配控制技术,主要是根据泵的实际功率需求值,对发动机功率进行调整,按照标准比例,准确分配给各泵。在此种控制系统中,每个泵都设置独立变量控制机构,这些控制结构都是按照工作曲线完成实际运行作业。此种控制技术在发动机功率利用方面存在缺陷,如果系统中某个泵不需要继续工作,那么其功率无法转移利用,从而会导致功率浪费。
(四)交叉传感匹配控制技术该技术本质上属于一种新式匹配控制技术,其研发基础建立在分功率控制技术和总功率控制技术之上。该技术结合分功率控制技术,实现了两个泵运行压力交互,进而达到预计控制目标,此外,每个泵具有独立变量系统,流量不同,当其中某个泵的功率系数减小,并且小于总功率的二分之一时,该泵功率会被其他泵转移吸收,如果两个泵出现上述情况。那么系统会自动平分这两个泵的功率系数。该项技术主要结合了分功率和总功率这两种匹配控制技术的突出优势,其控制效果比较理想。
(五)计算机控制功率优化匹配控制技术当前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很多企业已经将其引入到液压系统动力匹配控制技术当中,且应用效果良好。在过去大规模应用的恒功率控制系统中,其对于柴油机装置与控制系统的匹配控制相对来说很保守,油泵装置的实际输出扭矩远远小于发动机的最大输出数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柴油机装置性能下降,那么转速随之下降的同时很可能导致设备熄火。当前我国浙江大学的流体传动及控制实验室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其实验台应用了计算机功率优化控制系统。该系统具备多种怠速模式以及工作模式,可以根据实际运行需求进行设置和选择,模式设定完毕之后,计算机会传达指令,此时设备电机会进行接受,给定油门开度,此时计算机可根据系统数据设置柴油机装置的目标转速。与此同时,该控制系统还具备节能控制模式。系统拟定输出模式与实际功率之后,能够对主泵以及油门排量实施无级控制,令系统发动机装置始终处于目标转速范围。
四、液压系统动力匹配与控制技术开发重难点分析
机械工程专业外语是机制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能够使学生快速而准确理解外文科技文献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外语写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掌握常见的专业词汇,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比较顺利的阅读外文参考文献,是大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同时也可以对其工作能力进行补充。但是目前在专业外语的学习和教育上却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改善专业外语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质量,本人根据课程特点和课堂教学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1专业外语的特点
首先,专业外语内容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个专业中的工作人员在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时都会使用大量的专业名词,这就导致了专业外语在其内容、结构上的特殊性;其次,专业外语本身具有一定客观性〔1〕。专业外语是用来陈述事实、原理或过程的,常常处于中立的角度,所以很少包含情感在里面;第三,专业外语主要用在专业领域,所以其内容必须是清晰准确的,否则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产生严重后果;第四,专业外语教学要求语句简练性,即简明概述所要表达的内容,用最少得语句传递最多的信息。
2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专业外语课程的特殊性,使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1)外语基础薄弱外语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基础,尤其是对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一听到“外语”两个字犹如天书,这就使得他们在学习专业外语之前就已经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从内心开始排斥对本门课程的学习。2)教学内容枯燥专业外语本身具有一定客观性,主要用于陈述专业的原理性、知识性,基本不带有感彩,对于不懂其内容含义的同学来说有种冷冰冰的感觉,而且大多数句式较长,不便于分析。3)教学方法单一目前专业外语的教学大多停留在老师讲,同学听,授课教师逐句翻译,同学们死记硬背的阶段,感觉与学学英语相似,甚至很多同学认为这就是大学英语课程的延伸,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教学模式的改革
1)课程内容的设置将专业外语课程安排在第六学期,在讲授内容的设置上侧重所学过的知识,同时涉及将要学习的课程,如工程材料、铸造、锻造,齿轮传动、公差与配合等都是机械专业的重要学习内容,并且在学习专业外语前,已经完成了例如上述相关课程的学习,这样在接触其外文表述时就更加容易接受,而常用加工方式、液压传动等是马上要开出的课程内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此外,专业外语的学习中还包含了科技写作等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外语的综合水平。2)树立同学学习专业外语的自信心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要帮助他们先攻克自己的心理关,让他们有信心,觉得自己具有掌握专业外语的能力。比如,在第一次课以“turning”为例,同学只知道这个词在普通英语里为“转弯,旋转”的意思,却没想到在专业外语中意为“车削”,由于已经学习过了机械相关的专业课程,大家对于车削这种加工方法自然不陌生,借此强调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外语使我们更具有专业方面的优势,着重讲解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而不是过分地强调外语本身〔2〕。另外可以例举生活中常见的外语标识,如商标上的R、TM等,让同学们觉得其实外语学起来是非常有趣和实用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和陌生,使他们具有学习专业外语的动力。3)教学方法的改变改变传统“老师讲,同学听”的教学模式,把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次课前布置好要讲解的内容,同时推荐若干参考书,让同学们进行预习,上课时随机抽取一名同学作为老师站在讲台上进行讲解,提问同学,内容讲解完以后也要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同组成员可以协助,形成一种互动的学习氛围,老师会及时给予纠正,并记录同学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由于大多同学都会在课后进行预习及思考,这样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度过,大大降低了课程的枯燥性、乏味性,而且同学之间的沟通都是比放松的,不像被老师提问那么紧张,从而有一定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索取知识的欲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勇敢的张开嘴,提高了同学们听、说、读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4总结
以上为专业外语在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转变,经过对机电BG11、12、13级同学的教学实践,发现这种教学方法能够督促同学们在课后进行预习,明显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活跃了课堂氛围,并且提高了同学自学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自我表达能力,使同学们在专业外语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机械加工 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
近年来,国内机械加工业竞争加剧,机械加工企业大量出现经营微利现象。很多机械加工企业销售利润逐年递减,因而加强成本管理成为众多学者与企业实践者的研究热点。
一、 机械加工行业的生产特点
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称为生产类型。生产类型一般可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三种。
1.单件生产。单件生产的基本特点是: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每种产品的产量很少,而且很少重复生产。例如,重型机械产品制造和新产品试制等都属于单间生产。
2.成批生产。成批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分批的生产相同的产品,生产呈周期性重复。如机床制造、电机制造等属于成批生产,成批生产又可按其批量大小分为小批量生产、中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三种类型。其中,小批量生产和大批生产的工艺特点分别与单件生产和大量生产的工艺特点类似;中批量生产的工艺特点。介于小批生产和大批生产之间。
3.大量生产。大量生产的基本特点是:产量大、品种少,大多数工作长期重复的进行某个零件的某一道工序的加工。例如,汽车、拖拉机、轴承等的制造都属于大量生产。
机械加工制造业属于离散制造类型。机械加工行业按客户需求进行产品设计的趋向日益增强,产品更新换代快。其生产特点如下:
1. 产品生产形式表现为多品种、大中小批量生产。
2. 生产方式以按订单生产为主、市场预测为辅。产品部件多采用自行生产制造与委外加工相结合的方式。
3. 产品的工艺过程经常变更,生产计划变动频繁,生产计划的制订与生产任务的管理任务繁重。
4. 产品结构清晰明确,工艺路线灵活,制造资源协调困难。
5. 半成品或外购件较多,要求重视材料采购价格的管控、BOM及库存的精确度。
6. 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废品频繁出入库、存货品种多、数量大,成本计算复杂,需要针对成本对象并随着生产过程进行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二、 机械加工业成本管理现存问题
在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 缺乏成本管理观念。机械加工企业长久以来的生产方式都是以销售定产量,所以都存在重视销售、生产任务而忽视成本管理的现象。缺乏成本管理观念,那么人们便忽略了对生产管理中的各环节部分的各种成本的控制。
2. 陈旧的生产计划控制方式。目前此类企业的加工产品各种物料的生产与采购提前期都是以该产品的最长生产周期作为基础的,生产计划周期过长使得库存与在加工品的储备高,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难以连接生产与采购计划,最后导致加工产品的成套水平不高,容易延迟交货期。
3. 管理落后。尽管近年来引进了国外的ISO900等程序文件,甚至有些企业花费巨额邀请知名咨询公司为其制作了一套生产管理体系文件,但年轻的机械加工企业由于长久的落后管理,使难以执行,管理仍然缺乏规范、制度、程序、标准。
4. 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机械加工业各环节存在诸多信息交换,目前大都采用人工记录管理信息,这样使得信息分散、不完整、不准确,从而使得难以准时共享给相关人员,降低了生产效率。
5. 成本管理较为底层。尽管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但成本控制管理并不等同于成本核算。目前机械加工业的库存资金占比较大,那么对库存资金降低的控制也是成本管理的内容。正是因为机械加工业的企业无论是观念还是管理手段,甚至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等,都存在很多问题,造成了成本管理效率低,所以要全面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
三、 机械加工成本控制的措施
1. 优化工序首先,减少工序缺陷。应该把有工艺缺陷的问题解决在初期阶段,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在加工过程中,对存在质量问题或数量(重量)达不到要求等有缺陷的在制品不能往下道工序流转,一经发现必须返修,有缺陷产品应该及时找出原因并加以解决,避免问题的掩盖以及不良品的产出和积压,减少返修及维修的费用,降低生产成本。然后,降低工序成本,向管理创新要效益。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效率。加强质量管理,降低质量成本。加强安全管理,降低安全成本。
2. 提高管理水平。首先控制生产现场,提高工作过程的质量。在生产现场提高了生产过程的质量,就会减少错误的发生,不合格品以及重复返修数量减少,缩短了交货时间以及减少了资源耗用,降低了质量成本,因而使生产总成本下降。其次,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将节约下来的人员作为其他的附加价值活动的人力资源的来源。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产品成本中人工成本就会降低。最后,降低库存。运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五种管理手段,通过对生产现场的及时清理整顿,逐步提升生产人员的管理素质,同时可以采取挂牌制度,利用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的公开化、生产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工作流程的图表化,做到业务公开、管理规范,从而降低库存,减少生产环节的积压浪费。
3. 加强成本管理。第一,控制人工成本。对人工成本实施管理,目的就在于提高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比率。而就机械加工型企业来说,由于产出较为一定,提高人工成本效率,最重要的就是降低人工成本。所谓人工成本控制不是减少职工的收入,而是应减少生产过程中活劳动投入的无效部分,即提高劳动生产率。部分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靠牺牲直接人工的利益来降低成本是令人不齿的,同样,部分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下也是不可取的。提高劳动生产率要进行技术改造,多增设备少增人,并提高设备的数控化及自动化水平,同时,要进行工艺流程优化和职工培训。针对这一要求,可以利用标准成本制度,对人工成本进行全方位的控制。
第二,加强经济核算,厉行节约,降低间接费用。要认真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经济责任制,减少由于管理不善而发生的一些损失性费用,就能有效地减少车间经费,从而使单位产品所分摊的费用额相对降低,对降低产品成本是有利的。
第三, 控制材料成本,降低采购成本。机械加工企业材料成本占整个成本的90%以上,所以抓住材料成本控制也就抓住了成本控制的关键。
降低采购成本,节约材料消耗材料的消耗主要指原材料、消耗材料等物资的耗费,是构成产品实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材料费用在机械制造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一般为60%左右,因此,节约材料消耗,对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其途径主要有:加强材料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首先要建立材料采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有关的文件规定,提高材料采购及相关人员的控制意识和素质,其次要建立材料采购的计划、采购、入库、仓储、会计结算和处理等业务规程。再次,要建立订货和采购的控制制度。通过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来加强订货的内部控制制度。
总之,成本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机械加工企业也是如此,机械厂在降本增效方面也采取一下一些措施,如物资采购上采取市场调研、比质比价等方式来降低采购成本,生产上采取限额领料、节能降耗等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虽说这些方法在降低加工成本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成效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应该不断的探索,以求达到对机械制造正本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孙树栋,邓为民,谢规良.基于成本控制的车间生产管理系统.中国机械工程.2001(03).
2面向模块化课程的工程教育创新实验平台建设
将科研内容转化为实验内容,不断更新教学实验内容,根据教学的特点对科研设备和装置进行改造,使之可以开展教学,丰富实验教学平台;结合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科研项目,在实验课程中,提出和设计更多既能满足课程新要求,又有一定方法创新的好实验,使实验教学的质量得到不断提高。通过丰富的实验内容和良好的指导力量保证学生对各类实验中的工程问题与动手解决能力能够按照“ASI-IN”工程教育认证所要求的培养目标进行培养。利用学院继续加大对机械工程实验中心的投入和建设,整合与优化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实验项目的质量,同时加强实验内容改革。针对我学院自有平面精密磨削实验室、刀具精密磨削实验室、外圆精密磨削实验室、数控功能模块实验区、数控、磨削加工中心实验区、快速成型、伺服电机性能实验区、机械制造工艺实验区、机械部件拆装实验室、液压实验室、现代工程测控实验室、数控机电产品检测中心等各类专业实验室,一方面围绕学院学科总体发展规划,在智能制造、超精密加工及检测等方向进一步加强实验平台的搭建,另一方面依托学院教师科研项目,将已完成的科研装备,尽可能地添加到本科实验教学中去。在原有建设基础上,建立工程设计实践平台、工程分析实践平台、先进制造实践平台、工程试验实践平台等创新实践平台;将上述各实践平台进行优化集成,构建代表国内外主流先进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的“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与创新实践平台”,建立面向“ASIIN”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基于该平台进行典型机电产品案例驱动的学生自主创新设计、自主分析、自主制造、自主试验的目标。实施全程质量监督与过程控制,按照建设目标,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平台建设的顺利进行;完成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管理建设等任务,培养符合德国“ASIIN”工程教育评估标准的本科毕业生。
3工程教育认证导向下的教辅支持平台建设
围绕“ASIIN”评估标准,不断完善面向工程教育的辅导员体系。每一个专业每个年级设置3名全职本科生辅导员,负责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生活指导、心理咨询,搭建学校与学生家庭沟通的桥梁,组织学生举行各种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安全和充满活力的学习、生活环境。辅导员通过向新生介绍本专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就业方向,帮助新生树立合理的职业目标,更早地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天就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而对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辅导员会帮助他们合理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改进就业目标,为提高未来职场的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大四的毕业生,辅导员会为他们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指导他们提高面试技巧,并为学生的生活和社区活动等相关事务提供全面指导和服务。围绕学生较为关心的话题,辅导员定期组织不同年级学生开展经验交流会,使得低年级学生有机会获得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指导。为了配合本科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辅导员还不定期组织专项技能培训讲座,如邀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讲授各类专业工程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开发技巧。学院以班级为单位设立班导师,由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担任,负责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方面的相关咨询与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专业兴趣,结合班导师的建议,进行相关课程选择以及参加各类课程学习方法与经验交流活动。围绕“ASIIN”评估标准,进一步完善包括实验教学课程在内的课程网站。广泛使用网络教学,所有课程在学校校园网上都设有课程网页,对于课程背景、授课内容、课程大纲、教学计划、习题和解答、教师情况等方面进行介绍。各个学院都建立了相应的实验教学网站,学生可以查找有关教学的相关资料,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授课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任课教师每周专门为本科生进行课程答疑,也可利用电子邮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探索新型的本科生导师制。学校实行本科生创新创业计划,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创新项目或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形式,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包括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学术导师由科研一线的教授、副教授担任,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与兴趣,自主选择自己的学术导师,并最终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在学习中,学术导师会根据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工作,为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企业导师在学生企业实习阶段,负责指导学生的企业实习,并与学术导师保持沟通,协同进行教学工作。
1.培养条件差异化较大对于地方高校而言,一方面,相当于国内一流高校和各种强大资源,其硬件条件(如实验条件、经费支持、信息资源等)和软件环境(师资力量、管理体系、研究氛围、校企合作、公共关系等)处于相对劣势。但另一方面,与重点大学相比,地方高校更为重视工程硕士培养,在导师选聘、学生待遇、学习环境上或能提供更有优越的条件,且政策层面更加灵活。以某地方高校2009届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为例,共29人,学院在授课方式、生活学习条件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并为每位研究生配备双导师,研究生论文全部来源于企业生产实践。因此,地方高校工程硕士培养条件往往呈现很大的差异性。
2.生员质量参差不齐(1)知识背景各异:由于机械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材料、机制、电气、测控、管理等诸多学科,生员专业差异性大、毕业院校也各自不同,因此该领域的生员背景知识差异较大。(2)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工程硕士研究生大多来自地方大中型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一线及管理部门,具有极为丰富的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经验,但绝大部分人员离开高校较长时间,加之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精力学习本领域的前沿理论,存在一定知识陈旧现象,且英语、计算机等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3)学习积极性高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参加工程硕士学习的学员绝大多数都是是单位的技术骨干和中层管理干部,甚至有些担任重要的行政职务,往往很难保证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精力。
3.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协调一致地方高校机械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校、企业、研究生本人三方通力协作才能得以实现。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1)企业迫切需要学校培养出创新能力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为企业创造大量经济效益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往往很难将上述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培养方案并落实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2)大多高校在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受以往惯性影响,往往会倾向于更为重视研究生的理论及学术水准提升,未能有效与企业沟通,协调一致,从而难以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3)绝大多数学员都是抱着很强的求知欲来学习的,但是往往低估了学习过程的艰苦性,加之家庭、工作方面的影响,往往会降低自己的要求,演变成为仅仅为了毕业证和学位证而学习,把获得更高层次的学位而有利于自身发展作为学习目的。
4.过程管理不够建全和完善工程硕士研究生往往是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承担着繁重的科研、生产、管理任务,而工程硕士培养过程又是“进校不离岗”,因此在硕士生培养阶段的学员往往在学习时间、学习地点、投入精力上会出现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冲突;此外,学习内容与学员自己的知识背景差距大,学习难度大;同时,导师往往在学校承担有其他教学科研任务,难以全身心投入。其次,在实际培养中往往沿用学术型培养模式,学院负责研究生的理论课教学、论文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工作,企业很少能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往往造成企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与研究生的培养脱节。另外,“双导师制”是针对工程硕士特点而实施的,但由于学员是在职学习,大部分时间在企业,学校导师往往很难像指导学术型研究生那样细致指导,企业导师则往往是业务骨干或高层管理人员,难以抽出有效时间进行科学指导,从而使得工程硕士指导过程出现空档。
5.评价标准难以把握工程硕士培养是为工业企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内容侧重于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因此毕业论文中应强化解决工程问题的新思路、新设想、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而不一定要求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而校内指导老师往往沿袭以往惯例,重学术水平轻工程应用、重理论轻实践,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工程硕士论文质量仍需要进一步厘清,因此对工程硕士论文客观评价有一定难度。
二、提高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质量的探讨
针对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现状和区域内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师情、生情、校情,湖南科技大学在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培养体系,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针对省情、校情、生情,依照“突出实践能力”、“强化应用能力”、“提高综合能力”及“夯实基本素质”原则,学校、企业单位、学员(导师)三方面结合协商制订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在具体实践中,开学前邀请研究生院主管领导、企业专家、部分导师和学员代表进行沟通,根据生产、开发、制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经现场专家、导师的交流和学员的面谈后,学员可以结合自己从事的具体工作,选择合适的课程满足自身需要。
2.改革授课方式,强调灵活性和实用性湖南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大都来源于本地大型工业企业,生产任务繁重,学员无法脱产学习。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1)确立班主任责任制,每个班级配备1名硕士生导师为固定班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和联系。(2)多时段集中授课。由班主任提前调研,确定合适授课时间,然后提前通知各位学员。对于因特殊情况未能参加授课的学生则利用周末、节假日进行单独补课。(3)现场授课。对于部分距离较远的学员,湖南科技大学采用教师现场授课。如学校多次组织相关教师到学生较为集中的企业等进行集中授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强化校企合作,深化“双导师制”湖南科技大学针对“双导师制”进行了以下改进:(1)师生双向选择:入学前组织师生见面会,加强交流,保证学员、校内导师、现场导师研究方向的一致性。(2)重视论文开题。由学位分委员会统一组织、集中管理、集中审核、严格把关。(3)加强中期考核。由校内导师和现场导师组成评议组,互相检查监督,保证论文质量。4.加强管理,保证质量为保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湖南科技大学建立了研究生院、学院、导师三级管理体制,主要包括:(1)研究生院严把生源质量。在招生中全面考核学生理论水平、科研能力、综合素质,严把招生质量关。(2)学院负责日常教学管理。课程教学是工程硕士教育的核心环节,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学方式上有效结合学员实际工作内容、突出个性,实行学分制和选修制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考核方式采取读书笔记、笔试、研究报告、综合分析等多种方式。(3)导师负责督促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由专家组集中组织学生开题、期中检查,答辩过程由导师初审、预答辩、匿名评审等环节组成,确保研究生论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