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03: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学影像方向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主要课程:物理学、电子学基础、计算机原理与接口、影像设备结构与维修、医学成像技术、摄影学、人体 解剖学、诊断学、内科学、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影像物理、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核素诊断、核医学、医学影像解剖学、肿瘤放疗治疗学、B超诊断学。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临床影像检查、诊断与治疗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岗位为:b超医生、软件实施工程师、b超医师、放射科医生、放射科医师、临床医学 临床药学 医学影像学和护理学应往届毕业生、售前工程师、健管中心医生、彩超医生、放射科技师、物理师、超声科等。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要求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医学影像学范畴内各项技术(包括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超声医学、核医学、介入医学等)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3.具有运用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
4.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方针、政策和方法,熟悉相关的医学伦理学;
1.资料
1.1三维CT成像与医学影像信息学
医学放射成像技术能够简单、直观的反应患者身体内部脏器、骨头等病变情况,极大的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度及精密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存储量大、分析速度快等特点逐渐应用于医学放射成像技术,医学放射成像技术与医学影像信息技术的结合促进了医学放射成像信息的数字化转变,简化了医学影像分析难度,提高了图像分析的准确度,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放射成像图片的质量,并且有助于医学影像图像数据的系统化管理,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同时有助于医学信息系统化管理[3]。
具体应用实例包括三维CT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其图像分辨率、数据采集速度、射线利用率、人体射线吸收剂量分别向着更高、更快、更高、更低的方向发展,现代临床应用的锥型束螺旋CT即随着平板(2D)检测器的发展,影像学的发展逐渐解决了传统医学放射成像不能解决的全身或者较长身体部位的检查问题,锥型束螺旋CT重建算法极大的提高了医学影像质量[4]。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实时X线平板(2D)检测器技术逐渐成熟,克服了传统组合断层成像数据采集速度慢、噪声干扰和几何失真等问题,获得高质量的实时数字X-线图像,丰富和发展了临床数字放射摄影和真三维CT图像信息采集[5]。
1.2多源螺旋CT成像检测技术与医学影像信息学
传统螺旋CT成像检测技术受信息采集时间、螺旋速度等限制,很难对运动心脏的临床数据进行采集。计算机软硬件、多媒体以及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人类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患者及临床医学对医学影像的需求及要求不断增长,这些均在极大的程度上促进了科学工作者对医学影像技术的改革,为了克服传统螺旋CT成像检测技术的上述不足,科学工作者逐渐将医学影像信息学技术应用于医学成像领域,2005年SOMATOM Definition双源螺旋CT检测器应用而生,该检测技术解决了单源螺旋CT检测器不能解决的心脏及冠状动脉情况的观察,但是双源螺旋CT则不存在精确重建的算法,为了克服这一技术问题,多源锥束成像装置应用而生,这一技术发展得益于医学影像信息学的发展实现了快速、精准控制多个X射线管,进而实现了同时获取多投影角下的投影数据信息,这重建[6]。医学影像信息学的发展促进了医学放射成像技术向着更加快速、精准、方便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增加了医学影像信息存储量,同时能够实现影像信息的远程分析。
1.3电子扫描CT与医学影像信息学
电子扫描CT是采用扫描电子束X射线进行医学影像信息采集的医疗器械,该设备依靠阴极X射线管发射的电子束沿轴线加速与聚焦进行的顺序触发式扫描,能够应用于动态心脏检查。但是传统电子扫描CT成像检测器上不能装防散射栅叶片,因此不能保证医学图像质量由于散射而受到影响,同时检测器上香蕉形的放射剖面严重降低了系统的几何剂量效率,此外传统X线管的功率比较低,一般不适用于大体形的病人应用,受环境影响较大[7]。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逐渐克服了电子扫描CT的上述不足,综合了锥束螺旋CT与电子扫描CT的共同优点,对电子扫描CT设备进行改造,设计了一个供小动物成像用的电子束微型,并改进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电子扫描CT图像质量差、几何效率低、信噪比大等缺点。电子扫描CT的发展同时刺激了椎束变螺旋CT理论的发展。
2.讨论
医学影像信息学的不断发展,实现了对医学放射图像的数字化分析与存储,这一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节省了医疗成本,同时数字化医学影像信息存储节省了存储空间,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而且克服了传统图像储存存在的图片因长时间存放而褪色、失真等问题,降低了医院信息管理费用,而且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导致了医学放射成像技术的发展导致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极大的增大了医院的经济收益。医学影像信息学的发展,简化了医生的工作内容,有助于提高医院的诊断水平及准确度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医院对典型病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及管理,同时实现了全面的医疗技术交流,有助于医学技术的成熟与发展。
综上所述,医学放射成像与医学影像信息学间相辅相承,共同发展。医学影像信息学的发展一方面无形的促进了医学放射成像技术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医学影像信息学的逐步完善;另一方面医学放射成像技术以及医学影像信息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医学技术的快速、精准、方便、廉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国,徐崇强.数字化X线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12):113-115.
[2]曹厚德.医学影像网格技术―医学影像数据共享的新动向[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2):115-116.
[3]李小虎,束宏敏,李晓,等.医学影像学科学研究的特征及发展变化方向[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4,3(10):30-36.
[4]张建年.多层螺旋CT在鉴别新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1):142-143.
1医学影像技师的现状
谈及提高医学影像技师的综合素质,首先需要了解影像技师队伍现在的状况。大部分影像技师在临床工作中以操作为主,给患者摄X线、CT、磁共振检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同样的操作。大部分的放射科都是主任医师管理,医师在放射科有绝对话语权,技师只负责患者检查流程。影像技师大都专科毕业而医师都是硕士、博士毕业。出身学历偏低和在科室的地位不高,加重了自卑感。认为自己处于医院基层且在一个辅助科室,做的再好也难得到领导的认可,工作中只要做好本职工作不出医疗事故就心满意足了。由于抱有这样的心态阻碍了自身的发展。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必需提高影像技师的综合素质,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努力改进。
2树立岗位敬业精神和专业自豪感
作为一名放射技师,虽然处于医院的基层,但其作用和地位是不能小觑的。现在大部分的临床科室都需要影像检查来协助他们对疾病的诊治。一张清晰明了的图像对患者的诊疗提供了重要的帮助。随着设备技术的发展,放射技师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磁共振引导下穿刺靶向治疗需要放射技师精准的病灶定位,引领手术医师的操作。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技师的协助医师将寸步难行。传统的观念已经在发生改变,放射科不是以往那个简单的辅助科室,而是慢慢向临床科室转型。放射技师也不是仅仅提供简片的操作员,而是一个诊疗过程不可或缺的一员。没有我们的一线努力,患者的疾患将被耽搁,临床的误诊率将会提高,现代医学将回到望闻问切的年代。
3加强业务水平,扩大学科知识体系
这里说的业务水平,不仅指的是能拍好一张甲级片。医学影像学发展至今所涉及的学科很广,包括影像工程学、影像物理学、影像生物学、分子影像学、信息影像学、网络影像学、计算机科学等[1]。一名优秀的放射技师不仅要懂医,而且也要懂得与学科交叉的其他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取可以有多种途径,可以从继续医学教育着手,也可以通过自学或参加计算机短训班、国家及省级卫生部门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阅读网络文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专业或通俗刊物等。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了解科技的最新发展。人类每一次的科技进步,都会尝试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医学领域中,因为生命是发展的本源。
4主动的自我教育,努力提升学历层次
不得不承认目前放射技师队伍存在普遍学历偏低,即便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放射技师大部分也只有大专毕业,本科也只是业余毕业。而影像医师基本都是硕士、博士毕业,他们在科室医、教、研方面起着主要作用[2]。但是技师和医师是影像科一条链上的两股绳子,只有彼此缠绕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影像中心有一只技术专家组成的支援小组,他们有QA高级技师、医学物理师、既懂得计算机知识,又善于分子影像学实验和研究的生物医学工程师[3]。这正是我国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方向。我院影像科至今已有61位影像技师,几乎所有的技师都已完成业余本科毕业、1位全日制本科、1位生物医学硕士、1位博士。我们不断努力向着国际目标发展,深信有朝一日我们也会站上国际舞台。可喜的是,目前在上海有三所高等院校设立了和医学影像技术学相关的专业,分别是上海医疗器械专科学校、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了配合发展三所院校今年合并为上海健康医学院。它是一所本科院校,它为影像技师这支队伍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这支队伍的学历水平。不久的将来这支队伍将会出现硕士、博士。它为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与国际接轨,为影像技术的医教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5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
随着先进医疗设备和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推波助澜。人们的观念意识也逐步改变。从拍摄效果到绿色医疗,从开胸探查到精准定位靶向治疗。这期间离不开影像专业人员的摸索探求。现代医学影像技术要求技师在临床实践操作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不仅能将新技术应用于实际临床,而且也能在以往的技术上不断创新,推动本学科水平的提高。医疗是本质,教学是源泉,科研是发展。对于一所医学院附属的三甲医院更应担当教学、科研的责任。随着教育体制结构的改变,影像技术高学历人才将会越来越多。这势必为影像技术的创新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带来新的局面。随着高等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每年扩招,放射技师的队伍日益扩大。面对影像技术的未来发展,我们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满。关键在于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学习好外语,多参加继续教育、国际会议讲座实时掌握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4-5]。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年轻的技师业务才能提高;只有这样我国的放射技术才能蒸蒸日上。随着祖国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神经外科借助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以及新设备,正在以极快的速度不断向前迈进。而神经外科的专科护理质量能否跟上其临床诊疗及科研发展进步的相应需要,也将是相应临床工作及科研工作继续前进的一大决定因素[1]。1神经外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医疗系统的任何一个科室都缺少不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存在,而目前大部分从事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马雪华,李春平,雍那.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谈影像技师的技能培养[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7,22(6):629-631.
[2]巫北海.关于医学影像学技术系列人才培养的一点思索[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8):569.
[3]卞读军,胡冬煦,肖恩华,等.高层次医学影像技师培养与临床水平的提高[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29(5):3-6.
[中图分类号] G423.0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122-03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digital simulation system in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LIANG Minghui, WANG Xiaodong, XIA Liding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Province,Qiqihar 161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dvantages of experimental platform of digital in the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Methods: The authors maked the four network technologies as major carriers and the main tool [P2P network video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work (CSCW), web service-based virtual display technology, standards-based DICOM 3.0 image transferring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to change the case film into digital format. Courseware of medical imaging theory and self-made multimedia experimental courseware were stored on the servers, a digital platform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was created. Results: The author created the imaging database including simulation experiment operations, case retrieval and browsing, experimental report, teachers' examinations and other functions, and used the IE browser client access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clusion: The authors consider we should reform practice model of imaging, mobilize the students to enhanc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The system bear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as easy to operate, intuitive, interactive, safe and reliable. To fully use modern medical imaging network platform for teaching practical lessons can improve their practice efficiency.
[Key words] Simulation; Digital; Medical imag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platform
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在21世纪发展迅速,医学影像学已成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离不开医学影像对疾病进行诊断。医学影像学拥有的理论体系是信息科学、物理学、医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学科。PACS系统的出现将医学影像学带入了数字化影像时代,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将医学影像技术以数字仿真形式传授给学生,将是未来主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改革方向。
医学影像学中影像技术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核心是为临床提供含有最大信息量的图像,协助临床医生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1],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是学生掌握不同的影像技术的坚强后盾,为他们日后充分自如地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临床工作服务打下基础[2]。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不仅能够理解巩固理论教学内容和增加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而且能够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影像设备工程技术、影像成像原理、先进设备和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影像医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临床实践的一个过渡阶段。以计算机网络为实验环境,将X线原理实习课、CT原理实习课、MR原理实习课,大量、系统的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病例实现影像医学资源共享。采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网络形式,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设计实验,创造个性化学习的环境。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校园网主干为万兆,连接桌面信息点全部为百兆。全网采用的是锐捷产品,服务器近40台,采用2台8610交换机做核心设备,3台7606和2台57系列交换机作为汇聚设备,出口路由采用的是锐捷的NPE50-40可以提供≥200万并发NAT会话数量,2台1600防火墙分别放在出口和服务器群前面,保证了网络的安全。采用3台IDS设备很好的保证了对异常流量的监控,全网的GSN安全解决方式保证了用户网络的安全。客户机为30想台式计算机(CPU Intel Pentium4 516 主频2.93 GHz、二级缓存1 MB、800 MHz前端总线、内存256 MB、80 GB SATA硬盘、17英寸液晶显示器);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XP。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2 方法
1.2.1 建立医学影像资源库
笔者主要通过附属医院和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共收集了200多种影像类别、300余病例、30 000余幅图像和医学物理学、医学影像物理学、医用电子学、影像设备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课件。在基础实践教学有X线原理实习课、CT原理实习课、MR原理实习课等。诊断实践教学有病例讨论课模块:神经系统病例讨论课,五官及颈部病例讨论课,呼吸系统病例讨论课,循环系统病例讨论课,消化系统病例讨论课,泌尿系统病例讨论课,生殖系统病例讨论课,骨、关节和软组织病例讨论课,乳腺、肾上腺及腹膜后肿瘤病例讨论课,介入放射学病例讨论课。教学互动形式活泼、操作方便。
1.2.2 实验系统网络技术
1.2.2.1 P2P网络视频流媒体技术通过直接信息交换,共享计算机资源和服务,对等计算机兼有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功能,各对等计算机之间通过直接互联实现信息、处理器、存储甚至高速缓存等资源的全面共享,无需依赖集中式服务器支持,消除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
1.2.2.2 计算机协同交互技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环境下,一个群体协同工作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它的目标是要设计支持各种各样的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CSCW技术在中心实验教学中的成功应用,为在时空上分散的师生提供了一个“互视”和“同步”的协同工作仿真环境,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2.2.3 基于Web Service的虚拟展示技术Web Service 是将软件做成服务,遵从相应的标准,让不同的系统可以跨平台,彼此相互兼容,具有无缝通信和数据共享的能力。Web Service 技术通过结构化的XML文档,采用标准网络协议,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传递信息、交换数据,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基于Web Service的虚拟展示技术在中心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字仿真医学影像知识,丰富的教学手段与内容。
1.2.2.4 基于DICOM 3.0标准的影像传输与处理技术DICOM 3.0是一个通用的标准,是允许医学图像在检查仪器、电脑和医院之间进行交换的一组规则,能满足高速传输图像、文字、表格、数据、动态图像以及声音的需要[3-5]。所有病例图像在其存储、传输以及显示的过程中都是完全遵循DICOM 3.0标准,可以达到完美的无失真效果,并能在客户端实现对图像进行自如的数字化操作。
2 结果
2.1 数字化实验系统平台组件
系统组件包括2个服务器房,多媒体电子阅片室(共30台计算机)。软件系统部署在服务器上,具备图像上传、图像管理、图像检索与浏览、实验报告提交、教师批阅等功能。实验课程以及与实验课程相关的《医学影像学》网络课件、医学影像学教学网站、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库、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均以数字信息的形式在网上。实验教学图像资源按设备分X线、CT、MRI、核医学、超声5个大类,各大类按人体系统分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生殖、骨关节、中枢神经、五官、内分泌9个部分;数据库内录入了3万多图像及文本资料。客户端通过IE浏览器访问服务器,实行内网完全开放、外网授权开放的管理办法,方便学生上网实验,该系统还具备其他多媒体教学系统、资源库的共同优点[6]。
2.2 数字化实验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2.2.1 基础实验教学
学生在数字化实验系统教学平台进行基础实验时,操作简便,会使用计算机就会使用本系统,实现了培养动手能力,学习实验技能,深化物理知识的目的,实验中待测的物理量可以随机产生,以适应同时实验的不同学生和同一学生的不同次操作,见图1。对实验误差也进行了模拟,以评价实验质量的优劣,见图2。
图1 仿真实验仪器连接操作
2.2.2 临床实践教学
系统平台临床实践部分由12个模块组成,涵盖了医学影像的各个范畴,收集了300余病例、30 000余幅图像里都是经过精选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病例,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罕少见病及误诊病例亦属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文查找功能,分类索引功能和标题分类进行内容检索,见图3。以同病异影,异病同影,同病不同的检查手段,各自的影像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加以描述比较,以图为主,描述为辅,以求达到图文并茂,简捷明了。在网上不但可自主实验,还可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合作实验,如多名学生可远程共同完成某个病例的报告书写,而且学生与学生同时还可有老师参与的情况下开展一些探索性的实验,如总结某个病种的发病规律及影像学特点,见图4。
3 讨论
为实现教育部提倡的“自主型学习、创新型学习”宗旨,利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进行医学影像学教学也成为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的一种新的趋势[3,6]。笔者确立了“以医工结合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实验教学平台,将医学影像知识以数字仿真的形式传给学生”的教学改革新思路。通过计算机把实验设备、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和学生的操作有机地融合为一体,通过对实验环境的模拟,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仪器的结构及原理的理解,并加强对仪器功能和使用方法的训练,培养设计思考能力和比较判断能力,可以达到实际实验难以实现的效果,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医学生有不同的实验方案与实验项目,同时学生还可在网上开展实验,实施个性化实验教学,对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培养创新意识有积极的意义。该系统还具备其他多媒体教学系统、资源库的共同优点[7-8]。数字化实验系统充分发挥了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功能,数字化仿真实验系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将以前的学生跟着学校走的教学模式转换成学校跟着学生走的新模式,是将医学影像知识以数字化仿真的形式传给学生的教学改革新思路,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的影像知识得到了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昆成.PACS在临床及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5,2:1-4.
[2]唐艳隆.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 4(8):764-765.
[3]魏渝清,童娟,宋玲玲,等.利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进行医学影像学教学[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2,27(4):367-369.
[4]吴政光,浩纯,欧景才,等.基于PACS的交互式CR影像教学系统的创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5(3):35-37.
[5]孙勇,夏晓玲,濮进敏,等.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医学影像学局域网教学[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3B):43-45.
[6]刘红梅,吴凤林,李颖嘉,等.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中PACS的应用与优势[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1):189-190.
[7]黄祥国,徐芳.医学影像学教学科研图像资源库的构建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8):34-36.
医学影像物理学是我校医学影像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验性的课程,与其相关的医学成像的物理原理无不依赖于实验结论。同时该课程实验环节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能力以及研究能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而目前很多医学院校,尤其是医学高专院校,在开设这样一门理工结合性很强,实验依赖性很大的课程时,往往忽略了实验课的重要性,甚至有许多医学高专院校不能开设该实验课程,主要原因有:①医学影像物理学涉及知识面太广,而一般的医学高专院校缺少这方面的专业老师,导致课程教学难度很大。②医学影像物理学实验设备耗资大,许多医学高专学校实验室并没有购买相应的设备,由于仪器的缺乏而直接阻碍了医学影像物理学实验课程的开展。③医学影像物理学中部分实验涉及射线的辐射,这对师生的身体健康有潜在的威胁,导致部分师生对该课程实验产生一定的排斥和恐惧心理,这也制约了医学影像物理学实验课程的开展。 此外,也有部分医学院校开设了医学影像物理学的实验课程,但是由于实验仪器昂贵且精密,学生也不可能随意反复调整仪器,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理解仪器的性能与结构以及实验的原理与方法。正是这种种条件的限制,导致大部分医学高专院校医学影像物理学实验课程难以开展起来,或者实验课程往往是以走马观花的形式参观实验室或者医院的影像设备为主,这样学生对医学成像技术的原理难以掌握,后续课程的学习也变得更加困难。
在种种条件的制约下,利用基于云计算的空间教学开展医学影像物理学仿真实验可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实验教学这方面的缺陷。而整个的仿真实验包括了X射线影像、磁共振成像、核医学影像、超声成像和红外成像,对于课时数较少的医学高专院校来说不可能全都做到。因此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医学影像技术专门人才出发,针对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特殊情况,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最贴近临床的一些仿真实验X射线影像、磁共振成像以及超声成像的一些仿真实验。
通过空间教学开展医学影像物理学仿真实验教学,首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医学高专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的特殊性,理工知识薄弱的医学专科学生仅仅依靠课堂想要理解掌握医学成像的物理原理就显得非常困难,而利用空间教学平台开展仿真实验,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整个的实验过程,开展实验教学不再受到昂贵的实验仪器和有放射污染的实验环境的限制,可以重复操作,这样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验内容,不再受传统实验条件和经费的制约。其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强烈的真实感。传统的医学影像物理学实验比较复杂,学生有普遍畏难情绪,而通过空间教学,把仿真实验置于世界大学城,学生通过空间随意访问实验资源,整个的实验过程都是通过计算机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仿真成功后,可以直接得出实验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激发,学习效果更佳。最后,丰富了师生互动活动。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有效的互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空间教学提供了很多的交流互动模式,学生进入老师的教学空间进行实验,老师进入学生的空间检查实验情况。另外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
总之,通过空间教学仿真实验训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可以快速掌握几种成像技术的物理原理,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构建了医学影像物理学理论联系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 1] 张瑞兰,吉 强.医学影像物理学仿真实验 [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1 彩色多普勒超声
1.1 方法:通过门静脉系统血管内彩色血流显像来判断血流方向、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
1.2 优点: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操作方便;可获取各种方位的超声检查断层图像,层次丰富,接近其真实解剖结构,对血管内小病变有较好显示能力;能及时取得检查结果,并反复多次行动态观察,对重危患者可床旁检查。
1.3 缺点:超声的精确度易受操作者技术、观察视野限制,也易受肠气、腹水和患者等因素的影响,且超声的图象缺乏空间解剖结构的直观性,尤其对侧支循环、曲张静脉的显示精确度低。
1.4 临床意义:对分析门脉高压症发病机制、无创评定肝功能、帮助临床选择手术方式、判断疗效等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高危状态。方法:根据有无出血史将肝硬化患者分为出血组,未出血组及正常对照组。结果:出血组Dpv、Vpv、Qsv与未出血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Dpv、Vpv、Qsv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高危状态的有效指标。
2 CT门静脉血管成像
2.1 方法:将导管置入肠系膜上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后门静脉期和肝静脉期连续扫描肝脏,三维重建门静脉及肝静脉,分析门静脉的解剖结构。
2.2 优点:CT门静脉血管成像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无创性门静脉成像技术,可以显示门静脉的正常解剖结构及变异。
2.3 缺点:造影剂可能有过敏,并且也往往因为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巨脾对造影剂的潴留、患者的肝功能、凝血机制的异常等原因而效果不够满意,尤其是门静脉血流为离肝方向时,难以对门静脉进行显影[1]。
2.4 临床意义:对显示肝脏分段,门静脉高压所至的静脉曲张,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前、后的评价门静脉栓塞和海绵样变形,胰腺癌及其它恶性肿瘤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价,肝移植术前后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F)
MRA是一种非损伤性血管成像技术,门静脉MRA也称磁共振门静脉造影术(MRP),MRP技术主要有TOFMRP、RCMRP、动态增强MRP三种,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是DCEMRA[2,3]。
3.1 方法:注入常用对比剂Gd-DTPA,然后用快速扫描序列,在患者屏气时完成靶血管区域多次重复扫描,每个回合原始图象均可重建[4]。
3.2 优点:MRA应用的造影剂Gd-DTPA分布于血管和细胞间隙,不经过肝脏代谢,无过敏反应、无放射性、无创伤性等优点,且通过流空效应和相位效应,经过计算机可重建出完整清晰直观的空间图像[5]。
3.3 缺点:在某些场合会受伪影的影响,这些伪影通常可由呼吸运动、植入金属装置、外科植入夹子、平面内饱和或区域内混杂血液引起。
3.4 临床意义:MRA可作为选择各种肝脏、门静脉、肝移植、TIPSS等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评价的重要辅助手段。
综上所述,尽管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但那些能提供丰富信息的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了解门静脉解剖与变异是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金武男,杨 香. 螺旋CT三维重建对各肝段门静脉解剖结构的观察[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6):692.
[2] 陈祖望,周康荣,杨 军,等. MRA在腹部静脉的应用[J].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7,16:220.
[3] 崔进国,张书田,冯艳皎,等. 88例门静脉造影解剖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30(1):28.
医学影像学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尤其是上述适合介入治疗疾病的诊断,主要是CT、MRI、DSA和多普勒超声,而对于不同的病变,采用合理的医学影像学设备进行检查,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颅内肿瘤的诊断,可采用CT、MRI的平扫和增强扫描来进行,不但可以诊断出病变,还能定性,对于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病变,定位定性准确后,可以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即使手术治疗后,还可复查其治疗效果。对于某些病变,可采用CT或MR导向下的穿刺抽吸术,而对于某些恶性肿瘤,则可在DSA造影诊断清楚后,采用血管内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或术前栓塞治疗,后者更利于手术的完整切除,实践证明临床效果良好。
缺血性脑血管病,可由多种原因造成,而适合介入治疗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栓塞而导致的脑梗塞,最适合介入治疗的时间窗是发病6h以内者,因此在发病后可立即行CT或MRI检查,排除了脑出血后即可进行,最近新的CT或MRI均有功能成像,这样对于超早期脑梗塞的诊断更加容易;二是脑动脉的狭窄,这种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颈总动脉分叉部,此部位用超声多普勒检查则更容易些,另外是椎动脉起始部和大脑中动脉主干,这种情况用CTA、MRA则易诊断,当然对于脑血管狭窄性病变最后确诊仍需要DSA。DSA虽有创伤,并可出现并发症,但目前仍然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前,一定要做好DSA检查,并显示清楚病变。出血性脑血管病种类繁多,而最常见者为脑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因此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病,CT、CTA、MRI、MRA、DSA都是诊断不可缺少的手段,尤其是最近发展迅速的多层螺旋CT,随着后处理功能的完善,尤其是重组的三维图像连贯平滑,给人以完整、准确的立体概念。
2结果
2.1环境条件测量结果
对该鞋厂各生产空间中的空气进行三苯含量检测,车间空气各监测点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均远低于国家卫生标准限值(苯<10mg/m3,甲苯<100mg/m3,二甲苯<100mg/m3),其中苯的平均浓度为0.15mg/m3,甲苯平均浓度为0.38mg/m3,二甲苯浓度基本<0.07,故为低浓度混苯作业环境,主要为接触苯及甲苯。
2.2外周血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低浓度混苯暴露组WBC异常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Hb、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异常的年龄分组卡方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组WBC异常率较高;WBC异常的性别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3)。中性粒细胞异常的年龄分组卡方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组中性粒细胞异常率较高;中性粒细胞异常性别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4、5)。
3讨论
关注学情差异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最初体现形式,是要求教师从以往“只备教材”的备课模式中转变过来,不但要备“教案”,还更要备“学案”,更关注学生的学情差异,了解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模式来教学。
1.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我们在设计“学案”时,应关注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如下学案设计:
在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单词教学中,我们可以“活用教材”,设计“逛水果超市”的情境,并整合前面所学的语言知识点,设计让学生亲自去买水果的游戏,通过这些生活的实际语言情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做到学以致用。在整个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辅助作用,这样的学案设计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又能使学生高效地掌握教学内容,可谓一箭双雕。
2.从学生主体出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日常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都会设计各式各样的游戏与活动,但是往往只注意到了知识的趣味性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个体差异,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在学案的设计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具有趣味性的活动。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由于是刚刚接触到英语,所以几乎没有什么英语基础。针对学生求知欲强、乐于表现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引导他们大胆运用英语完成本课时所设定的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目标、重难点、学生知识水平与年龄特征,我们可把本内容的学习过程设计为“文具店”的主题式学习,使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学习英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设计文具店的情境外还可以在学习新课之前就大胆让学生猜。有了生活经验为基础,学生的认知过程充满亲切感,语言输出就自然而达意。
二、在合作学习中充分体现出先学后教的理念
1.检验
形式:预习笔记的展示。
操作:首先挑选学困生来回答设计的问题,来检验学困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再挑选中等生来当小老师看看他们回答的是否正确。如果中等生不能解决,就让优等生来回答。
目的:检验预习情况,了解哪些知识点学生容易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难以掌握,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2.合作
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
操作:学生通过预习展示,发现问题,先在小组内进行检查和讨论,重点把握教材重点内容,“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会的教不会的,然后推选出一名组员代表展示成果。
存在问题:小学生自觉性不够,合作意识不强,小组讨论乱哄哄一遍,甚至偏离主题。不仅没有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学习效率。
对策:小组合作学习重要的一步是合理分组,一般是把能力高低不同的学生搭配成组:每个小组包含学习能力强、中、弱的学生,还需要男女搭配,最好还能将性格活跃的与内向的搭配起来。在小组中挑选培养一名“小老师”,使其在小组展开讨论时起到组织、带动的作用。
3.操练
英语课堂中,操练是非常重要的,其往往贯穿整节课始终。操练时,教师既要照顾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分层,不能搞“一刀切”。首先,注重基础性,要强调“低起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其次,注意“小步子”,目标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切不可急功近利;此外,英语课堂的练习形式要多样化,新颖化,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增强教师应激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付自如
在“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课堂的生成,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线索,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
文化是丰富多彩的,语言是多种多样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受到文化的影响。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可以说,中西方之间的语言交流实质上是双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我们在与西方人交谈时,常常会因为双方存在的文化差异发生一些情况,也会产生一定的误会。比如说,双方在谈一个严肃的问题时,可能会因为一句话说得不恰当,从而使听者产生误解,导致语言交流不通。
因此,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等,而且要知道西方人对不同事物的看法,还要了解他们是怎样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习惯,更要深入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体现
1.交际语言的差异
在日常交际方面,西方人一般不会向陌生人或不大熟悉的人询问“Howoldareyou?”“Howmuchdoyoumake?”“Areyou married?”等涉及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问题。而中国人见到陌生人或不大熟悉时会问:“你吃饭了吗?”“你去哪里?”等问题。对中国人来说,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但是,这些在我们中国人看来都是很习以为常的问候,而在西方人看来,已经干涉了他们的隐私。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他们感到突然,甚至不高兴,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让他们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尤其是对西方的女性来说,询问她们的年龄是非常不礼貌的,甚至会让她们产生反感。当我们在刚认识一名外国女性朋友的时候询问她的年龄,这会使她在心里对我们产生反感,但出于友好,她会微笑着说”It’s a secret.”等之类的话。因此,我们在与西方人交流过程中注意这些交际语言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在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打招呼方式就是向对方说一声”Hello!”。或者按时间来分,说一声”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afternoon!(下午好!)”和”Good evening!(晚上好!)”。另外一种常见的问候就是谈论天气,西方人在见到熟悉的人时会说”What’safineday today.”(今天天气不错)“Goodday,isn’t it?”(真是个好天气,是吗?)之类的话。
在称谓方面,我们在生活中一般只对彼此熟悉的或者同辈之间直呼其名。如果对长辈直呼其名,这会让对方觉得没有受到尊敬。古往今来,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一向提倡尊老爱幼,尊敬长辈。孟子曾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我们必须要尊敬长辈,分清楚辈分和长幼尊卑,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相比之下,西方人在生活中对亲密的朋友或者是长辈都可以直呼其名。西方人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常见的都是直接称呼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儿女可以直接称呼父母的名字,而父母也不会认为这是一件不礼貌的事。其实,大多数西方人不愿意因为自己因年龄或者社会地位的关系而要他人特别尊敬他。这样会让他们觉得很不自在,觉得互相的距离过于分开拉大。中国人在称呼具有某种特定身份的人时,一般会加上其相应的职称,比如说王叔叔、张经理、李部长、吴阿姨等。而西方人一般会用”Uncle”、”Aunt”来指代叔叔和阿姨,客气地称呼对方时,一般用”Mr.”、”Mrs.”或”Miss.”等。
2.价值观的差异
价值观是民族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价值观存在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之中,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因此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性。反映在语言上,某些词的词义在一种民族中是褒义,而在另一种却是贬义;在一种文化环境中是可以接受的,而在另一种文化环境中却使人难以接受。就价值观而言,西方人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以及个人利益的追求。而中国人注重群体关系的和谐、群体目标的统率和群体利益的维护。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民族价值观,尤其以儒家文化为典型,强调的是“利他”精神。我们一直以来倡导的都是集体主义,始终坚持集体主义,大公无私,毫不利己。我们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社会主义价值观首先要求应该牺牲的是个人利益,否则会被认为是自私自利。在汉语中,“个人主义者”是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和集体利益的自私自利者。
而在西方,人们普遍重视个性的发展,把“个人主义”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西方人在价值观方面强调以个人为中心,注重个人主义和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以及个人利益的追求。这种思维方式以实现个人利益、维护个人尊严等作为出发点,是西方文化最深层次的体现,并且具有最高的价值。因此,在西方国家,个人主义被赋予了积极的意义。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之间的价值观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语言表达的差异
许多的词语或习语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有些词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似乎没什么区别,但从民族文化背景来看,却赋予了其它的文化内涵。例如,表示颜色的词在英汉语言中都有,并且在词义上基本都是等值的:black(黑色),yellow(黄色),green(绿色),blu(e蓝色),white(白色)。但语义稍加延伸,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blue除了表示蓝色以外,还可以指代一个人忧郁、沮丧,所以在英语中表示一个人情绪低落时,可以用inabluemood或feel blue。还比如:”bluejacket”,并不是指“蓝色夹克”,而是“水手”。”green-eyed”不是“绿眼睛的”,而是“红眼的,嫉妒的”。”blacktea”并不是“黑茶”,而是“红茶”。”whitefeather”不是“白色的羽毛”,而是“懦弱,胆怯”。另外,还有一些和动物有关的词,用在不同的搭配上也有不同的意思。例如:”coldpig”不是“冰冷的猪”,而是“冷激硬化法”。”gooseflesh”不是“鹅肉”,而是鸡皮疙瘩。”horsesense”不是“马的意识”,而是“基本常识”。”whiteelephant”不是“白象”,而是“累赘、大而无用的东西”。从以上一些例子来说,要真正学好英语,有时不能只从英语单词的字面意思出发,而是要真正的了解词语所包含的内涵,还要深入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英语学习者产生的影响
1.中西方文化的各种差异,难免会给英语学习者带来很多障碍和挑战,但正是由于这些差异所在,从而激发了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Interestisthebestteacher.”(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推动我们学习英语的直接动力。因此,英语学习者只有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兴趣,才会有愉悦的心情,会渴望学习新的知识,会产生主动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英语是一门外语,我们大多数人学习英语基本上都是停留在背单词、学语法的基础上。也有人认为学习英语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深入地了解英语文化的背景知识。如果我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对英语学习者而言,可以产生一种新奇感,从而促进英语学习。
在英语学习中,经常会看到”busy boy”之类的词组,它的意思不是“大忙人”,而是“爱管闲事的人”。相关的词语还有”confidenceman”(骗子),而不是“有信心之人”。”busboy”(餐馆勤杂工),而不是“开公交车的小伙子”。这些对于第一次接触到这类表达的学习者而言,会觉得比较新奇。汉语中有很多四字成语,然而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这些成语很难完全准确地用英语表达出来。所以常用的成语汉英翻译策略包括直译法、意译法、加注法等。其实成语的翻译并不难,只要理解了汉语本身的意思,再用英语把相同的意思解释出来就可以了。比如说:”comestraighttothepoint.”这句话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直接切入重点”,把它换成汉语中的成语就是“开门见山”的意思,虽然它们从表面上看是有区别的,但是从表达的意思上来看是相似的。总之,学习英语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当我们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产生兴趣的时候,自然就提高了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学习英语也能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情。
2.人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交流,尤其是对从事英语相关工作的人来说,学好英语,精通英语是跨文化交流和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因此,如果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在双方的交流过程中,某方无意识地使用本民族的文化准则和语言规则来判断和解释,这些很有可能会产生障碍和误解,甚至会导致跨文化交流的失败。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我们视谦虚为美德,但是在跨文化交流中,过分的谦虚反而会闹出一些笑话。例如,当中国人得到西方人的夸奖时,为了显示自己的谦虚,通常会说“还行,马马虎虎吧。”对中国人来说这种谦虚的回答在日常的交流中是很常见的,但西方人会把这句话理解成动物园里的马和老虎,因此会觉得莫名奇妙,百思不得其解,这是因为不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背景。事实上,对于他人的赞美我们只要一句“Thank you”就可以了。总之,在英语学习中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对于提高英语学习者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三、结论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想要真正学好一门语言,必须先深入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如果我们只懂语言而不懂文化,就好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密切关系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文化的了解。我们学习英语,事实上就是在学习西方的文化。如果不了解西方文化,就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正因为如此,任何跨文化的研究都不能只从本国文化的接受心理去考察语言差异,还需要兼顾文化差异。从文化差异去研究语言差异,才能有效地把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只有较好地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掌握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提高对西方文化的感受能力,这样才能增强英语学习者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对学习英语的兴趣,真正准确无误地实行跨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王小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J].价值工程,2010,(29)
[2]周蕾.论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J].科技资讯,2007(16):163-164
[3]汤先觉.英语学习与中西方文化差异[N].巢湖学院学报,2003,5(1):120-121
[4]沈少剑.关于英语专业文化专题毕业论文的研究视角[J].教育教学刊2009(08)[5]明虹.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和比较[J].中美英语教学,2007(03)[6]孙萍等.文化领域下英汉语言文学比较研究与翻译[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7
[7]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一、风俗习惯的不同
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岁月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的反映和表现。民族风俗是丰富多彩的,是习语赖以滋生并获得顽强生命力的深厚土壤,许多习语就是出自民俗。 汉语习语“小菜一碟”和英语习语“a piece of cake”(一块蛋糕)都表示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意义中,汉语的“小菜”与英语的“蛋糕”都含有“容易(或轻松愉快)的事情”之意。但在习语中,两个民族对同一思想的表达采用的形式完全不同,这与两国的饮食习惯有关系。蛋糕是英国饮食文化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食品,英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所以他们就用“a piece of cake”表示一件容易做的事情。在中国,蛋糕是近百年才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的,是一种比较高档的食品,一般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吃到。而小菜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吃一碟小菜对中国人来说易如反掌,因此我们常用“小菜一碟”来形容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二、中西称谓差异
学英语时,我们发现英语中称谓名称比汉语中少得多,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认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平等。
比如英语中的“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不论父或母的父亲共用一词“grandfather”,而“grandmother”既指奶奶又指外婆,简单又笼统。中文中“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却将父或母的双方分得很清楚。
三、习惯表达和观念的不同
1.称呼语
比如曾出现过“I’m sorry to trouble you,comrade.”的道歉语。“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说英语的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时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就会感到莫名其妙。
2.感谢和答谢
通常,在家庭成员之间中国人很少用“谢谢”,否则,不但听起来会别扭,而且相互关系上好像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谢谢”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或为对方准备什么等,他们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在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现在这种习惯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接受。
3.夸赞及答复
“赞美” 在英语中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表现等。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A:You look beautiful.B:Thank you.而我们对于别人的赞美往往谦虚地说:“没有,没有。”“哪里,哪里。”不敢喜形于色,以防被人说骄傲。
4.个人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关心的问题是年龄、婚姻、收入等,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他们认为这些都是涉及个人隐私的。特别是问年龄,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的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
5.介绍语
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me,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就会觉得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1组方思想与模式的变革
近代西医传入之前,中医学曾以其极强的生命力和包容性将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外来医学吸收兼并,将其形成中医药和方剂的组成部分。如在《千金要方》中便载有许多来自波斯的药材,如安息香、苏合香、薰陆香(乳香)、郁金香、枫香、青木香、荜拨、诃子、石蜜、阿魏、硇砂[2]。中医赋予它们性味,并以中医之理用来开窍、理气、活血、消积,像苏合香丸、木香顺气丸等。近代西医传入之后,对中医方剂的组方思路和组方模式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产生了中西药合用的组方思路和中药西用、西药中用的不同组方模式。
1•1中西药合用的组方思想中西药合用是指中药和西药配伍,联合使用于1首方剂。中西药合用的组方思路早在清朝初年就已经有了端倪。据记载,康熙皇帝曾亲自服用过中西药合用的“肺胸舒丸”来治疗长期的咳嗽吐痰证[3]。根据中药学教材的解释,中药是指“凡是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4]。这个定义强调了传统中医理论对药物运用的指导原则;而西药则是“指西医所用的药物,通常用合成的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中提制而成,如消炎片、阿司匹林、碘酊、青霉素等”[5]。这个解释着重于西医理论对药物运用的指导原则和西药的制作途径。从定义上来看,中药和西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系。但医家们在临证中总结出两者合用,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会更好。如张锡纯创制变质化瘀丸治疗噎膈,“而愚以为欲治此证,必中西之药并用,始觉有把握”[6]。他对此进行了阐释,“西医名此证为胃癌……其中果函有瘀血,原可用消瘀血之药消之。若非函有瘀血,但用消瘀血之药,即不能消除……而消瘤赘之药,惟西药沃剥加留谟最效,此其在变质药中独占优胜之品也。今愚合中西药品,拟得一方于下。”方用桃仁、三七、硼砂、甘草,西药碘化钾、百布圣等。再如罗止园在《止园医话》(1938)中谈到,“此症为较重之肋膜炎,必须中西药互用,方收速效。只用中药或只用西药,收效均不能迅速,且此数种中西药品之用法,试验四十余年,绝无防碍也。[7]”中西药物合用相辅相成,可以取长补短,提高临床疗效。临床上著名的例子就是张锡纯的石膏阿斯必(匹)林汤,方中石膏和阿斯必(匹)林合用,功效恰好形成互补,“石膏之性,又最宜于阿斯必林并用。盖石膏清热之力虽大,而发表之力稍轻。阿斯必林之原质,存于杨柳树皮津液中,味酸性凉,最善达标,使内郁之热由表解散,与石膏相助为理,实有相得益彰之妙也”[6]。同时,中西药合用也可以消除双方副作用。例如“山药又宜与西药百布圣并用。盖凡补益之药,皆兼有壅滞之性,山药之壅滞……而脾胃弱者多服、久服亦或有觉壅滞之时。佐以百布圣以运化之,则毫无壅滞,其补益之力乃愈大”[6]。除了著名的石膏阿斯必(匹)林、山药百布圣合用外,张锡纯在临床上总结出不少中西药合用的配伍,例如“西药骨湃波浆,为治淋证之妙药也,而单用之亦恒有不效之时,以淋证之原因及病候各殊也。如用中药以济其不逮,其为热淋也,可与滑石、海金沙并用;其为寒淋也,可与川椒目、小茴香并用;其为血淋也,可与旱三七、鸦胆子并用;其淋而兼滑脱也,可与生龙骨、生牡蛎并用;其为传染之毒淋也,可与朱砂、甘草并用”[6]。近代的中西药合用在验方著作中也有所体现,如主张中西医汇通的丁福保在《中西医方会通》中记载了一些中西药合用的方剂,如治疗咳嗽的外国方,将龙脑、半夏、杏仁末、青豆粉合西药摄涅瓦根末、辛衣格同用[8]。中西药合用处方是近代西医传入后,中医界人士为了生存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吸收和学习了西医的知识,在西医病理、药理等学科知识的启发下创造出来的。由于对西医的认识尚不深入,因而这些处方实践并未形成大的规模。
1•2新的组方模式传统中医的组方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以病证为逻辑依据的“方从法出”和“君臣佐使”的组方模式,即中医根据“证”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在法的指导下确立方剂,所谓“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根据证的病机和中药性味功能,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理选药组方;二是古方加减化裁的组方模式,在张仲景方等传统古方的基础上进行化裁,或者扩大其使用范围。由于西医的传入,带来一些传统中医学所缺乏的解剖学和药理学知识,近代医家们试图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对中药和西药进行相互沟通,或用中医理论来阐释西药的药效,或用西医的理论来说明中药的疗效,然后据此遣药处方。
2中药理论指导下应用西药制方
张锡纯是近代实行中西汇通医学实践的大家,他的基本用药思路是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中西药联合组方。按照“三因制宜”的原则,张锡纯对西药的使用并没有盲从西人,而是从国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中医理论,根据临床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相应的用法。他认识到国人和西人地理、气候不同,体质差别较大,应调整西药用量。例如“西人用治肺结核之热,日服三瓦……愚用阿斯必林治肺结核,视西人所用之数,则减之又减……阿斯必林……特其发汗之力甚猛,若结晶坚而大者,以治外感,半瓦即可出汗;若当天气寒凉,或近寒带之地,须服至一瓦,或至半瓦……是在临证者,相其药力之优劣,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也”[6]。张锡纯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来推断西药的药理、药化作用、药效和临床实践。例如,他认为规尼涅(金鸡纳霜)“味皆极苦,皆善退热,对于间歇之热尤宜,故为治疟疾之特效药。又能增长胃液,多进饮食,能增大红血球,使血脉充足,故又为健胃养血要药……实为补益之品”。通过分析,张锡纯认为该药应具有健运脾胃兼养血的效用。再如张氏根据使用阿斯必林的经验,结合中医理论推断其性味及功效。“阿斯必林之原质,存于杨柳树皮津液中,味酸性凉,最善达标,使内郁之热由表解散”。这种解释不仅使当时的国人信服,也对后世的医者以启示。在中西药合用的方法问题上,张氏的原则是中药治本、西药治标。他在“论中西之药原宜相助为理”一节中明确提出:“盖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究之标本原宜兼顾,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药治其本,则奏效必捷,而临证亦确有把握矣。[6]”在实际应用中,他也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谈到西药安知必林时,“然治外感之热,仍宜与中药石膏、知母诸药并。用治内伤之热,仍宜与中药地黄、玄参并用。西药治其标,中药治其本,标本并治,奏效必速也”[6]。因此,基本上来讲张氏还是站在中医的角度来认识和使用西药的。
2•1西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中药制方从上文中药学教材对中药的解释可以看出,其实上述这种组方的模式或可称为“西药中用”;另一种模式则是从西医药理作用的角度出发,认识中药的功效和主治,所谓“中药西用”成方。这种模式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其结果也是毁誉参半,像近年来频发的中药毒副作用事件,如马兜铃中毒、龙胆泻肝汤引起的肾衰竭等,均与此有着莫大的关连。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叶,西医取得了较显著的进步,西医的生理、病理、解剖、诊断等学科的发展初步向人们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理。欧美和日本先后开展了对中药药理、药化学科的研究。20世纪初,从西方留学的归国人士也开始着手于我国的药学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不仅发展了中药学科,对于方剂学学科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随着对疾病和药物认识的更加深入,人们可以通过实验研究来分析中药的化学成分,并找出其中有效的、可针对西医疾病病因、病机发挥作用的物质,这样中药就有了相应的西医适应症。在《近世内科国药处方集》中半夏泻心汤的方解中:“黄芩为清凉性消炎健胃药,内含一种植物基为‘司克胎拉米’,用其煎剂有苦味质,对于急性胃炎、肠炎,有制酵防腐镇呕止利等作用”[8](司克胎拉米,即黄芩甙)。既然中药能够针对一些西医病症起到治疗作用,那么就可以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来配伍组方:西医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药物的药化成分,药理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中药能否解除症状是问题的关键之一。这种配伍组方的例子有很多,以近代中医界著名人物杨则民(1893~1948)对贫血性浮肿的治疗为例。杨氏认为,治疗该病需要补铁,所以要选用含铁的某药:“治疗本病以铁为主剂,消化不良加健胃药以佐之,古方煮黄病绛矾丸即平胃散加含铁之绛矾也。少女患此病则四物汤加含铁之针器或绛矾可也,若出血者阿胶为其主剂,依此治之即无不愈。[9]”杨氏还有其他方法,如从西医的角度出发,将疾病分为不同的类别,分别选用相应的药物。例如,杨氏将头痛症状分为充血症状、贫血症状、郁血症状、神经症状等若干型,不同的症状可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在“对症之药物疗法”中,作者谈到头痛病久,脑血管之血行异常,可采用调整血管剂,以药物如川芎、茶叶、当归、红花调整之,往往有效。由于血压上腾而造成的头痛,可运用减轻血压剂,他还分析了几个方剂,如玉真丸中硫黄、半夏温降之力较大;石膏、硝石寒下的作用较好,“拮抗用之无非减轻血压耳”,“黑锡丹治头痛亦有此意也,清空膏以石膏与荆芥合用亦此意耳”[10]。对于头痛之厥冷剧痛者,可用兴奋剂如附子细辛等。在“治疗虚劳纲要”一节中,杨氏提出:“以温药补气,为‘劳者温之’之意,甘药培元,为损者益之之义,治虚之通则,依此原则而相治,随起之兼证,只配合一两味已足,其式如下:温、甘药加镇静药加治兼症药(如涩精药、和痛药、安神药),温药如参、芪……只有兴奋神经之功。甘药如归、地……则有滋养和痛之力。为效不同,用法有异,而治兼症药中尤当分析注意其副作用,一切有刺激之药品,皆以不用为是”[10]。这种组方思路在早期还很不成熟,颇有牵强附会之处。如中西医汇通派大师张锡纯认为,铁生锈后化学成分发生了改变,能够起到镇肝胆、补血气的作用,而肝胆火旺证的治疗恰好需要采用这种方法。所以1味铁氧汤可以治疗肝胆火旺的病证,虽然采用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来认识铁锈的化学成分是不科学的,但是这种创方思路却在当时颇有说服力。
2•2方名与方论中西医名词的使用翻开近代中医学著作,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加答儿”、“枝气管炎”等半土半洋的西医名词比比皆是,这些音译或意译的医学名词多来自日本,充分反映了近代西医传入对中医学的影响。方剂学教材或相关著作也不例外,在方剂的取名、方论的阐述和病理的分析等诸方面,无不保留着西医的痕迹。
2•3方名中西合璧方剂的命名方法多种多样,有突出主药,用方中1味药的全名或几味药的简称组合而命名,如麻黄汤、银翘散、参苓白术散、十枣汤等;有反映疗效和治疗范围的,如清营汤、小建中汤;有按照药效和作用机制来命名的,如生化汤、血府逐瘀汤、清骨散;有按照主治病症来命名的,如四逆汤、止嗽散、痛泻要方等;有借喻典故或带有含蓄借喻色彩命名的,如导赤散、泻白散、坎离既济丸、更衣丸、玉屏风散、济川煎、玉女煎等。还有一些方剂在祖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方名和祖方有引申衍化关系,如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命名六君子汤;还有标明特征、按照用药剂量或时间或炮制方法进行命名的,如七厘散、六一散、鸡鸣散、四生丸等。近代西医传入后,方剂的命名出现了新的现象,方名中包括西药或西医的病名,如张锡纯著名的石膏阿斯必(匹)林汤、朱砂骨湃波丸,施今墨的高血压速降丸、神经衰弱丸、感冒丹等。虽然命名方法不出上述藩篱,但其中新名词的使用却令人耳目一新,使得当时追求时髦或思想守旧的人都能信服并使用。
2•4方论中西合参方论是方剂学独有的一个特色,一是可以解释药物使用配伍的道理,使服药者信服;二是可以启迪后学,开启同道思维。近代方论中也使用大量西医的名词,这些名词使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创造新词,更在于阐发新论。因为西医的知识启发了医家的思维,拓宽了他们的眼界,并尝试着用西医的知识来解释方剂的功效、配伍等,从而对方剂学的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这是一种革新,在历史上第一次突破了传统理论模式,探索新的事物,这对于今天方剂学研究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4•1用中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来解释方剂功效在方论中,作者往往用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来解释方剂的功效,如四君子汤的方解,“此为补益通用之方剂。人参为滋养健胃药,内含钙质镁质磷质,以及甲乙丙3种维他命,又有滋养补身之糖质甚多,对大脑有镇静作用,使血管运动神经及呼吸中枢有兴奋之功,促进人体细胞新陈代谢,治疗贫血、神经衰弱等证,配以有甲种维他命之白术,能刺激消化器黏膜,使消化液分泌亢进,促进消化机能,补益之功益著;茯苓利尿,使肾脏内血液循环旺盛,肾脏分泌细胞机能亢进;甘草甘平,协参术苓,同为调补之作用”。
2•4•2用西医的理论来解释药物的配伍在方论中用西医的理论来阐释药物的配伍。例如,大青龙汤方解:“麻黄桂枝相偕,开发汗腺以放散高温”[11],麻黄石膏同用,发散郁阳以解除烦躁,为外感而里热之表里双解剂。旋覆代赭汤方解:“代赭石矿物有铁质,入血能使中枢神经镇静,止呕和胃,除噫气,汗吐下后,心下痞硬,胃肠起虚性反应也,故以人参缓抚之。
2•4•3用西医知识分析病因病机方论中也用西医的理论知识来分析传统疾病的病因病机,从而加深对古方的认识与使用。如地黄饮子主治“中风,舌不能言,足废不能行”。其方解为:“刘河间此方,大有价值,中风是血压高,动脉硬化,为之预因,此方一派滋润之品,所以使动脉硬化而致神经硬者,得以柔和。心脏衰弱而血压高,不宜人参,故仅以附子等强心,患中风者,大都高年肾水亏弱,故以苁蓉巴戟之类,以补肾,古人不解所谓血压高,动脉硬化等病理,而制方确合此等病机,真不愧一代大医。
2•4•4扩大了方剂的使用范围西医知识的引入,尤其是将西医病名用于方剂的适应症中,扩大了已有方剂的使用范围。如杨则民在评价桂枝汤时论曰:“此为伤寒论中第一方,用途最广,无论病者,放温机能亢盛,或衰退,只要审查脉浮而弱。无汗或汗自出者,无论病在排泄系、消化系、淋巴系、呼吸系、循环系、神经系,又不论伤寒感冒温症及一切杂病,俱可用此方,促进放温机能,排泄毒素。[13]”方解认为,此方可以促进内分泌,增加“淋巴液与神经药力协和”,改善血液循环,为解热剂之“总司”,“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脉管不充血,毛窍不紧闭者”,都可用此方发汗,降体温。至于原因则解释为“桂枝芳香性、挥发性,能强心促进循环散寒,味甘苦,能利于淋巴腺,开腠理,以放散体温,为发汗液”[14]。张仲景的桂枝汤方为太阳中风证治疗方,且可调和营卫。现在从方解中我们可以了解,桂枝汤不仅可以治疗一切发热类疾病,而且还可以促进内分泌,改善血液循环,治疗排泄系(泌尿系统)、消化系、淋巴系、呼吸系、神经系及一切杂病,主治范围被大大扩展了。近代日本多用汉方治疗西医病症,他们在实践中也扩大了中医古方的使用范围。如蔡陆仙在《中国医药汇海•方剂部》中谈到日本医家汤本求真运用大青龙汤治疗颗粒性结核膜炎的例子。他还引用王润民的看法:“可见大青龙除有发汗之功外,治沙眼(即颗粒性结核膜炎)亦有功效,此亦后人对于大青龙汤症之新发明处也。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文化的国际化,中国与国际市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企业越来越青眯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与外商进行专业方面的技术交流、谈判与合作。但事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在大学公共英语课堂里,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得不耐着性子与其他不同水平的学生一起听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重复的语法、单词,做枯燥的四级试卷,分析解题技巧。而另有部分学生也呈现出对英语学习懈怠、不好好学的状态。整个局面最终就是学生抱怨英语课没意思,枯燥乏味,上课打瞌睡、做不相关事情的不乏其人,经常逃课、旷课的现象更是履禁不止;同时教师也抱怨学生不爱学习,不好好配合,教学效果不显著。这一方面既挫伤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助长了部分学生一味追逐于过四、六级的功利心态,而体会不到英语学习的真正价值及乐趣所在。另一方面也严重打击了教师的授课激情。笔者在这从教的七年中对此深有体会,如果这样的状况得不到改善的话,别说培养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恐怕连最初的教学目标都难以达到。如何来改变这种局面,不少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已提出了ESP的教学理念,如我国英语语法家章振邦教授明确提出“需要对我国外语教育作战略性的调整,要点是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关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规定,“专业英语(?ESP)?课程为必修课,安排在第五至七学期,学时不得少于100?课时,第八学期还可继续安排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专业英语资料翻译、英文摘要写作等。保证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这就从战略的高度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措施。
“实施之法,贵在启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教师的“导”,是促进学生的“学”的关键。为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才能使应试教育真正过渡到素质教育。
1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即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使教师在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内化的同时,把凝聚在知识中的智力活动方式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能力,善于引导学生主体的积极行为,教师的教学应有意识地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体现民主性,尊重差异性,增强激励性。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导演”作用,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变“死学”为“活学”。
2着重于学法指导,变“学会”为“会学”,即渗透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发展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做为认识思考的对象,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正确检查学习结果,总结学习活动的规律,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三、ESP教学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