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03:1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电子技术入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电子技术是一门比较抽象难懂的课程,但却是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而且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所以,他们对电子技术知识接受起来更加吃力。但是,只要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引导得当,还是能够使他们较快地入门的。
笔者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教学工作,在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就如何使学生较快地学好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谈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以兴趣促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等特点,只要在教学中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现在电子产品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教学中,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产品谈起,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极管整流电路时,可以拿学生平时使用的手机充电器为例提出问题: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源大部分都是220 V,50 HZ的交流电,手机充电器的电源输出的却是直流电,那么手机充电器是怎样把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呢?这是因为手机充电器内部有一个整流电路,它能把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
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题,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然地联想到整流电路的组成元件是什么?它的原理是什么?然后再借题发挥,讲一下整流电路的结构及原理。讲完之后再让学生拆开手机充电器观察其结构及接线方式。课后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印象深刻,学习积极性也很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教具也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讲各种基本电子元件的时候,例如二极管,可以先让学生认识实物,说明元件的基本作用,激发学生想知道元件为什么会具有这种作用的兴趣,这样就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接下来在讲原理的时候,学生乐于接受,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只要掌握了兴趣这一块敲门砖,引导学生学好电子技术这门课就容易多了。
二、初学电子技术,理论不要太多
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毕业之后从事的一般是理论简单而实践性强的工作,不需要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所以,在教学中应适当降低理论难度,注重结果的传授。对理论不要讲得太多、太深。而且理论多了也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丧失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对初次学习电子技术的学生,应该先不要讲过多的理论和原理,可以先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让学生对基本元件的作用有一个整体认识,首先克服他们的畏惧心理,使学生感到电子技术这门课并不难。对于比较复杂的理论知识,有些是没必要让学生掌握的。
例如,大规模集成电路,它的内部结构和原理就没必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只需让学生掌握它的作用及各个引脚的外围元件就可以了。至于深层次的了解,等学生具有一定水平后再进行学习研究,就会比初学时容易得多。
三、注重实践,以实践促提高
“实践出真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只讲理论而没有实践,学生学完之后还是不能完全地掌握。在教学中讲清理论的同时,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可使他们的知识水平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迅速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每讲完一部分内容要随时安排实验。例如,在学习两级功率放大电路时,我利用学校的电工电子实验室,给学生准备好所需器材,并给出电路图,让学生根据电路图,自己动手组成电路。等老师检查无误后,再指导学生在电路的输入端加上输入信号,让学生测量电路中各个电压及电流值,并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最后将得出的结论与所学原理相对照。
这一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组装电路来验证理论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学生更乐于接受,老师也省去了不少麻烦。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试着去维修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子产品,例如,收音机、手机电源等,让他们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在学习中取得很大的进步。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
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仅可以使教师讲课更为省力,而且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变得比较直观,让学生接受起来更为容易。
在电子技术课程中,信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信号的流程就更为抽象,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接受起来非常吃力。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就不一样了。通过课件可以演示信号的流程及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使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得一目了然,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所以说,作为当今社会的专业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学手段。
2 A/D转换分析插件
逻辑分析仪软件的A/D转换分析插件通过分析模拟量与数字量相互转换过程中的数字量的值,得到对应的模拟值,根据这些模拟值用光滑的曲线形象的描绘模拟量的波形图。用户还可以根据具体的Enable条件使能输出的模拟值。A/D转换分析插件设置界面如图1所示,各参数说明如下:
A/D输出:选择A/D转换的数据输出总线,在下拉框中可供选择的有用户在逻辑分析仪中的总线/信号设置的所有作为总线(多根信号)的总线/信号的名称。
Enable:选择A/D转换输出的数据有效条件。可以选择有“总是有效”和结合某一信号的状态,一般是时钟信号,可以是该信号的高电平、低电平、上升沿和下降沿。
十名称:设置虚拟总线的名称,方便用户标识分析后的虚拟总线。
显示位置:选择分析得出的数据波形图的显示位置。可供选择的分别是在相应真实总线显示位置的上面和下面。
颜色设置:显示的颜色是模拟量和模拟量波形的颜色。
确定:确认用户的设置。
取消:取消用户的设置操作。
3 应用实例
下面以D AC0832为例,详细讲解A/D转换分析插件的应用和测试结果。DA C0832是采用CMOS工艺制成的单片直流输出型8位数/模转换器。通过LAB6052采集数字值和时钟信号,结合时钟信号分析数字值,得到对应的模拟值,根据这些模拟值用光滑的曲线描绘模拟量的波形图,并与示波器观察到的DAC0832的输出作比较。具体步骤如下:
(1)、把DA C0832的数字量输入引脚D10-D17依次接到逻辑分析仪的PODB0~PODB7,控制时钟信号连接到PODB8,并命名总线和信号的名称,然后连接逻辑分析仪地线GND。总线/信号的设置如图2所示。
(2)、设置A/D插件,注意A/D插件默认Enable(使能)为always,根据芯片具体的工作方式,分别可选择在某信号的高电平、低电平、上升沿或下降沿有效。在本例中,选中Enable的下拉框,把always改为时钟信号DA_CLK,并把DA_CLK设为高电平有效,具体如图3所示。
(3)、由FPGA产生幅度调制信号所需的数字量和控制时钟,并输出到DA C0832,单击逻辑分析仪的启动(单次)图标触发运行。观察D/A[0]~D/A[7]的数据,可以看到,逻辑分析仪已经采集到了大量的数据,直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但有了A/D转换分析插件,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如图4所示,经过A/D转换分析插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对应的模拟值,根据这些模拟值N3 A/D转换分析插件设置用光猾的曲线描绘模拟量的波形图,得到的波形与我们设想的完全一致,是一个幅度调制信号。波形是光滑的,说明设计能很好地满足时序要求。
通过示波器观察DAC0832的输出以验证我们的结论,可以看到输出信号如图5所示,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与逻辑分析仪中通过A/B转换分析插件拟合得到的波形是一致的。
以上是时序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若时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经过A/D转换分析插件的分析后,在模拟量的波形图上将会看到明显的毛刺,如图6所示,此时可通过毛刺定位到问题处,通过查看信号间的时序,分析并解决问题。
本书适用于射频电路设计与分析的大学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及工程师。
胡光华,高级软件工程师
《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工电子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
课,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所以使得许多学生对该课程产生畏难情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内驱力,教师要根据该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自身情况,把握细节,增强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思维意识的萌发,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讲几点建议。
一、注重入门教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绪论作为教材的第一课,也是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基础》的入门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电子技术基础》内容理论性较强,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入门教学时要选择好教学内容,减少数理论证,把掌握概念和突出应用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上好第一课。在讲第一课时,我就从介绍日常生活中的电子产品开始,如,智能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数码相机、计算机等,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子技术,再介绍一些电子技术基础与所学专业的联系,引起学生的重视和
思考。通过简单的介绍,不仅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学生的好奇心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一下子产生了学习兴趣。
二、联系实际生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课程有操作技术性较强的特点,电路的制作、测量和调试以及设备的使用是学习电子技术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把所讲的内容与实物相结合,使理论具象化;另一方面,理论的学习一定要与实际操作结合,可以将理论知识的讲授穿插到操作之中。例如,电子仪器的使用,教师就可以边讲理论知识边给学生做示范,这样所得的结论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牢记。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社区、街头进行义务维修家电活动,并在旁边予以技术指导,不仅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还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思考、解
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
动力。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
《电子技术基础》中电子电路的知识点比较抽象,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只能通过讲解分析原理图等简单的来让学生接受电路分析的理论,枯燥乏味,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极易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多媒体技术以生动的图像、声音等效果将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成具体可观的图画,取代了传统课堂上的粉笔、黑板,使课堂不再死板乏味。教师可以利用3DMAX、Flash等软件制作一些比较形象的、直观的课件演示。还有一些费时费力的实验,可以利用EWB、Multisim等软件来模拟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测一些实验结果或数据,让学生的手、脑、眼、耳都动起来,唤起学生的情绪和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重视探究性学习,任务驱动教学
所谓任务驱动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探究问题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依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动手解决问题。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将任务驱动法运用到《电子技术基础》的课堂上,例如,在学习“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布置几个简单且循序渐进的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这种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课堂的趣味性,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
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自身的素质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具备知识素质、语言素质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如果教师学识广博,知识完备,那就更容易将知识有效地串联起来,使得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同时也能增强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果教师语言精准生动、幽默风趣,那么所讲解的内容才会更加的清楚易懂,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思维敏捷不混乱,勇于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就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水平,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利用人格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学无止境”,同样,教学活动也是永无止境的,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兴趣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要把教学改革创新放在第一位,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实践,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为我国培养出竞争力强、创造力强、业务精良的电子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根据西北工业大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建设的总体规划,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与当今的应用环境组织编写的。
全书共分为8章,是电子技术基础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电气、电子信息类和部分非电类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基础知识、放大电路基础、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电路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波形的产生和信号的转换、功率放大电路等。
课程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模拟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