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法律培训

建筑工程法律培训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3:1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建筑工程法律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建筑工程法律培训

篇1

一是从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政策法规建设来看,现行的《节约能源法》、《建筑法》等政策法规,虽有一些建筑节能等内容,但是具有强制力的内容条款不多,存在着笼统模糊的问题,过于原则,缺乏明确的法律责任和可操作性。只有设计方面的标准,而没有施工监理、材料等方面具体的规范要求,难以适应现代绿色建筑发展的需要。对绿色建筑施工的没有具体规定,对于违反绿色建筑施工没有缺乏必要的惩罚措施,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比较粗放。很多都是打着绿色建筑的幌子,其实则是高耗能工程。二是管理缺乏奖惩制度。现行的法律法规缺乏奖励性和处罚性机制,特别是在奖罚措施等方面缺乏法律法规,在绿色建筑节能效益方面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要在专项基金、补贴等方面,还需要进行完善。

1.2评估体系不完善

专业的评估体系是影响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虽然出台了一些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等,但是,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技术评价仅适用于住宅建筑、奥运建筑、公共建筑等单体,缺乏适用于复杂性的建筑。现存的评估体系都比较单一,各自为阵,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单个体系直接的衔接与融洽效果不理想。单个体系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和一定的矛盾,没有一套涵盖面广、适应性强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严重影响了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

1.3管理水平未达标

一是传统型管理人才多,绿色建筑管理专业人才少。大多都是从事传统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他们习惯了传统建筑工程粗放式的管理。缺乏绿色建筑工程专业管理人才,绿色建筑工程专业管理知识匮乏,其专业管理技术难以符合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效果。二是绿色建筑专业施工人才少。由于施工人员缺乏绿色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绿色建筑的理念不强,对绿色建筑施工的规范不熟悉,导致绿色建筑管理的具体任务目标无法很好地分解和落实到施工人员身上。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违反绿色建筑工程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对策与建议

针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要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评价体系,强化绿色建筑工程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

2.1加强宏观管理,健全法律法规

(1)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由政府对绿色建筑进行长远、整体的规划布局,实行绿色建筑规划战略一盘棋,充分发挥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切实做好绿色建筑的规划、认定、审批、监管和验收,根据现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绿色建筑中介机构作用,助推绿色建筑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监管等加强完善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现有能源的实际现状,制定出绿色建筑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然后需要完善绿色建筑的服务体系搭建与国外的交流平台、发展科技中介组织,以推进绿色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2)健全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到位的标准和底线,因此必须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从设计、建设、开发、实施等方面充实完善绿色建筑立法的内容,确保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有法可依,不断完善绿色建筑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2.2完善评价体系,助推健康发展

(1)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通过对企业资质进行评估,对于不符合资质要求的企业,坚决要拒之行业之外,切实把好绿色建筑企业准入门槛。对于没有达到绿色建筑工程要求的建筑行业,不予审批,并坚决取缔,以防一些高能耗的项目打着绿色建筑的幌子,欺骗人们,危害社会。(2)强化过程控制,实行全程评价管理。从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到验收,都必须制定详细完善的规定,并管理到位。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形成完整的绿色建筑管理评估体系。同时,绿色建筑工程监理、质量管理等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注重过程管理,在工程的建设、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监理等阶段,要认真执行建筑节能的强制性标准,并审查节能工艺和材料的使用效果,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以确保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到位。

2.3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1)拓宽人才引入渠道。根据绿色建筑管理的需要,通过高校录用、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招纳各种所需的专业人才,管理型与技术型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以此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队伍、施工队伍的专业水平,从根本上为绿色建筑工程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2)强化专业培训机制。加强对绿色建筑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完善培训激励制度,将培训情况与员工的绩效待遇联系起来,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绩效工资制度,严格执行持证上岗,不断增强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节能意识,从内心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使绿色建筑工程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篇2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规模的扩大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变革,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量的逐步增加,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现代化建筑的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向正规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其中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便是其发展变革中的一项关键环节。为更好的保障建筑项目的质量安全,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展开,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发挥的作用与价值则是至关重要的。

1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工程监理水平不高

长期以来,国内很多建筑工程监理水平较低,这对监理工作质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监理水平较低主要的表现有,监督管理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和制度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理,例如2009年上海市闵行莲花河畔景苑在建小高层发生整体倒覆事件,则是典型的监理工作没有落到实处;监理职责的划分不明确,建立制度也不完善,监理组织也不健全;监理工程师经常身兼多职,没有充分地发挥出监理作用;监理单位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技术和管理理念,管理水平比较落后;监理单位与监理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监理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

1.2 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国内的监理市场管理不够规范,普遍存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尤其是一些不具备监理能力的单位看到建筑工程监理有着巨大利润,就浑水摸鱼混入监理市场。由于监理单位本身能力不足,不仅给业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对整个监理市场带来了负面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也十分深远。

1.3 监理人员素质不高

现在从事监理工作的工程师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不少以前都是从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工程设计等工作的,当然对监理工作来说,这些知识也必须要熟悉。但是只经过不成熟的短期的培训就从事监理工作,这是远远不够。不仅要熟悉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工程设计等等知识,还要掌握监理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少监理人员将建筑工程监理片面地理解成为了单纯的质量监督,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大责任。他们只懂得技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而对法律、管理、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而这也是一个优秀的监理工程师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1.4 监理收费不规范,存在恶意竞争

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监理市场不规范,建筑工程监理的单位之间存在着盲目竞争等行为,只考虑到如何拿下工程,忽略了监理工作质量等基本要求,使监理工作的服务质量没有得到保障。另外,人才的匮乏也制约了监理行业发展与进步。我国监理单位收费的依据是[1992]价费字479号规定的相关标准,但是由于存在恶意竞争,导致监理收费要低于该标准,这也严重阻碍了我国监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2 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充分地运用法律法规手段,是切实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一个根本保证。这就要求监理管理的各级主管部门尽快做好监理工作法制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法律和地方规章、法规以及各种行政措施实施细则在内的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使监理工作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有法必依,有法可依。通过法律体系的建立,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相关部门的行政干预,从而保证了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要尽快做好监理市场准入机制,制定和完善监理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等工作。通过法律法规手段,净化监理市场。

2.2 通过标准化管理提高工程监理水平

建筑工程监理标准化管理指的是对监理的形式和内容实施标准化的控制和管理,使工程监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规范化的、统一的要求和规定,都有定性、定量的参照标准给监理工作予以对照和参考。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监理工作只是实现了对工程进度的协调、组织、控制以及对工作质量的监督管理,还没有达到全面的标准化的管理水平。实施标准化管理,要求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业主以及监理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对施工当中出现的问题要共同协商解决,避免工程的延期、缺乏监理等事件的出现。同时,监理人员要做好监理日记,在积极地协调各方利益基础之上,对标准化的监理工作献言献策,加快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的进程。

2.3 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完善培训的体制

第一,对监理人员进行全过程培训。全过程的培训就是将培训工作贯穿于监理人员在监理单位任职的整个时段,新监理人员上岗前必须都要进行一些岗前培训,对老监理人员则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进行各种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鼓励监理人员多接受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文化素质及理论基础。同时,培训内容要有适应性,即联系工作需要,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培训方式要多样化。多样化的培训就是要将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结合起来,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相结合,相关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企业培训和在职自学相结合,以单位培训为主;第三,加强监理单位与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联系,请有关专家和高校教授进行科研培训和专题讲座,为监理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储备各类的监理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的培训,要为每位新上岗监理人员指定一个资深的监理人员作为入门导师,为新上岗监理人员在学习中提供一个有力的学习条件。

2.4 规范收费制度,杜绝恶意竞争

首先,增加监理费用。监理费用在基建的财务制度之中,应当同设计费用一样列为工程费用整体的一部分。然后根据监理工作实际上比设计难度大、时间长的特点,监理费用不宜低于设计费用。其次,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对能力不足的监理单位坚决予以清除,绝不姑息,以减少恶意竞争等行为。强化竣工备案制度则有政府相关监管部门来进行,工程监理对需要招标但是没有招标的,或者是转包、挂靠的等,一旦被发现查实相关部门则不予验收备案,而且还要追究当事人的相关责任。

3 总结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及其协调。对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完善,积极思考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加强对策研究,提出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降低成本。通过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规范建立市场,使我国的监理事业走向健康、规范、科学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徐伟.关于建筑工程监理对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2005(06).

[2]胡列格,谭立兵.从监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探讨监理的定位与发展[J].工程建设,2006(06).

篇3

在建筑工程中,对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国家企业要积极实施各种关于质量监督的措施,强化监督体系,促进中国建筑业的全面发展。

 

1.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

 

1.1监督人员对工作缺乏正确认识

 

我国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监督人员一般都是为了完成监督,而进行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工作的监督,因此,在此过程中很难保证监督人员对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监督有一个质量上的保障。而且,监督人员用这种方式来监督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工作,根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因此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就更不用说使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得到保证了。因此,监督人员对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也就是简单地监督过程,只要表面上没有问题,监督人员是不会浪费时间对这个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测的。由此可见,我国建筑工程的监督人员对于监督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利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的保障与提高。

 

1.2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力度较差

 

当前,我国对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的管理力度极其缺乏,甚至是实现放任自由的政策。在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开始进行施工时,并没有考虑到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去行政部门办理相关的手续。因此,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这个环节多数情况下都被忽略不执行了,同时也给监督部门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可见,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有待提高。

 

1.3监督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相关监督人员在具体的监督工作中,不能有效的把握监督重点,只是盲目的对检测实验室的质量进行监察。监督人员既然没有对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有一个质量上的全面监督,就不可能从中发现实质性需要改进和深化的问题,因此,就不能提高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另外,在监督过程中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监督人员大多对于监督工作不能客观对待,而是带有极强的主观性,因此,大多数监督工作人员就能宽容就宽容,能放任就放任,以求简单高效,甚至即使发现了问题,监督人员依然采取能瞒则瞒的态度,不愿意积极的出面去解决或者将其体现在监督记录上,这样就使得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从而危害国家发展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1.4监督机构设置不健全

 

对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的监督工作来说,虽然存在着类似于质量管理部门,并拥有相应的职能与权力,但是,由于相关的质量管理部门隶属于职能部门,对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这种带有较强技术性的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职能部门人员的技术性还相对比较欠缺,让职能部门人员对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指正、批评、改进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

 

1.5监督考核制度缺失

 

无论对于任何企业或行业来说,监督的考核制度都是保证企业内部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和途径。考核是对每一个监督人员工作是否达到最低标准的检验方式。对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设立考核制度就能够及时了解监督工作人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这样既能保证监督工作人员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监督任务,还可以保证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的高水平。在现代的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的检测过程中,考核制度普遍缺失或徒有虚名。正是由于这种考核制度的缺失,使得建筑工程企业不能有效激发监督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工作采取懈怠的态度,不认真履行工作任务,导致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频频出现问题。

 

2.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监督改进

 

2.1完善监督网络的构建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的监督工作中来,可以说,完善监督网络的构建是提高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的具体保障。因此要想对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取得全面有效的结果,就必须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从而实现对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的全面实时覆盖,使得各层管理人员从根本上全面掌握监督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因此,在具体的监督工作过程中,就需要从企业内部来实行监督网络的构建,实现从最根本的对技术人员的监督到对于各层管理者的监督。在网络监督机制的管理监督下,可以使得各层相关技术人员、监督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能够各司其职,共同提升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水平。

 

2.2加强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

 

要想加强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的监督工作,就要加强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监督过程受到法律的保障。只有加强监督过程的相关法律制度,才能使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在建筑过程中以及监督人员在监督过程中遵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行为准则。但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关于监督工作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其严重影响了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国家政府要下大力度来完善监督工作中的法律制度。从而使得监督工作得到法律保障,同时提高监督人员的监督水平与工作效率,进一步保证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的提高。如果一个企业的监督机制不靠法律法规来维持,那么就不具备长久的生命力,由此可见,完善的法律制度对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的提高以及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3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体制的制度

 

对于完善监督管理体制的制度,首先就要有明确的监督计划和监督目的。在监督工作开始之前就要制定关于监督的明确计划,以保证监督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也能保证在监督中出现意外情况能够忙中不乱,冷静的去面对。但是,在明确监督计划时需注意监督计划是动态与静态的充分结合,要合理应对这两者的关系。其次,要明确监督的时机和对象。这就要求监督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与素质要求,能够及时把握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何时需要进行监督,或者何种情况下及何种事情发生时需要监督人员对其进行及时的监督,同时,还要明确监督的具体对象,能够正确把握对于哪一方面需要进行监督。最后,也是极其重要的,就是对于监督结果的处理方式,这就要求监督人员在具体的监督过程中,要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记录或者及时给与工作人员培训。而同时也要注意的就是对于在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中出现的较为严重的问题一定要及时上报,这样才能保证监督结果应用的真实价值。

 

2.4聘任合适的监督人员

 

聘任合适的监督人员对其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进行监督,这样才能提升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与水平。首先,我们要保证的就是聘任的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监督人员的基本技术水平要过关,专业素养要保证,这样对于监督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懂得怎样去处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其次,我们要保证监督工作人员的数量充足,对于监督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这种比较复杂的项目,每一个部门的每一个岗位都需要监督人员对其进行监察,如果没有充足的监督人员,就无法保证监督工作全面覆盖和有效的监督结果的保障。再者,对于特殊领域的监督人员不仅在数量上有要求,在技术水平上也要出类拔萃。最后,还要保证监督人员手中要掌握足够的权利,如此才能使监督工作顺利开展。如果监督人员的权利不够,就会造成出现监督人员遇见事情的时候没有足够的权利作出决定,无法实现管理权限,因此就需要层层上报,而这种上报的过程,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从而错过了监察的最佳时机,从而也无法得出客观真实准确的监督结果。而相反,监督人员手中如果拥有充足的权利,就能够对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不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而且还促进了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的有效提高。

 

2.5加强质量教育。提高监督人员的培训水平

 

首先,对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的监督人员要进行相应的质量监督方面的教育,只有监督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都认识到质量之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与水平。其次,企业相关部门需要提高监督人员的培训水平,对于现代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相关监督人员来说,他们的相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由此造成监督工作的水平难以提高甚至下降。因此,积极对监督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知识的培训至关重要。只有保证监督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和知识储备过关,才能提高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的水平。同时,在具体的监督工作中,企业可以开设各种培训监督人员的技术和监督水平的培训班,为监督人员提供环境和基地来全面提高技术监督水平。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个环境因材施教,根据每个监督人员水平的不同开展不同程度的培训,从而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

 

3.结语

 

篇4

一、现阶段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参建各方安全管理意识淡薄,责任落实不力

建筑工程涉及施工、监管与业主单位等各个要素,只有建筑工程各方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才能真正保证工程安全。但实际工作中,不少建设单位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存在招标环节不规范的情况;施工单位有的盲目追求利用最大化,不注重加强安全投入,忽视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建设,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问题普遍存在;监理单位没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与工程建设标准等施行安全监管,未能真正落实安全质量监督管理职责;存在不少设计单位安全意识不强,没能充分考虑施工难度与安全操作等,导致对工程安全生产缺乏有效指导。

(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数量虽已不少,但随着市场经济与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不断发展,逐渐暴露出不少缺陷与问题。一方面,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健全,有的标准存在重复与交叉的现象,容易造成各方相互推脱、无人管理的情况。另一方面,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具体适用到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法律太少,导致在实际进行监督管理时存在难度。

(三)安全管理质量控制不够,政府监管体系尚未形成

现阶段存在不少建筑工程仅仅局限于大检查与标化验收,很多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安全管理观念不强,不能严格按照工程安全规范操作,经常进行违法违规操作,使得安全管理质量控制不能很好地落实,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政府监管存在一定的盲区,安全监督与检查执法力度不够。目前政府监管的方式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单一,不少需要进行监管的项目尚未施行,对工程安全生产的标准要求不够规范与明确,且现存建筑行业门类多,安全职责权属存有差异,缺乏规范统一、权责分明的政府监管体系。

(四)建筑工程相关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安全的好坏。目前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多为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工,他们缺乏规范的岗前培训,未经专业教育,缺乏安全生产意识,不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难以满足施工安全需求。而有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由于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投入较少,缺乏安全训练与救援设备,甚至出现挤占安全生产费用以降低生产成本的现象,造成安全隐患,不利于及时应对安全问题。

二、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安全意识,落实各方安全职责

制定安全责任制、落实参建各方安全职责是实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建筑工程各方应注重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可以通过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实地参观与学习落实安全管理的项目工程,不断增强其建筑专业安全知识,以提高其安全意、应对安全事故以及安全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建筑工程各方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注重全面检查,针对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提出并落实相应的防范措施,创造良好的安全建设环境,落实各方安全职责,以有效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二)规范市场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首先,应注重加强建筑工程建设的市场准入管理,对建筑工程参建方进行严格把关。施工单位应注重结合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各分包方的安全生产标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准则,使工程安全管理有法可依,越来越规范化。建设业主应不断增强安全生产资质能力,加大对安全生产设备的投入,为施工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环境。监理单位应根据法律法规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理,而设计单位应结合施工难度与安全操作进行设计,为施工安全进行指导。其次,我国应制定内容完整、针对性强,可以体现实效性与可操作性的安全生产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有效加强安全管理。

(三)强化政府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政府部门应提高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监管职责,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安全监管模式与机制,做好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的安全责任管控,加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力度,以有效监督工程参建方将安全责任与措施落实到位。此外,为满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需求,应在制定与完善施工安全生产国际与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建筑工程安全专业标准。各工程应根据地区与工程具体情况细化实施标准,并应结合建筑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逐步建立健全建筑安全标准机制。

(四)重视安全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建筑工程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应进行严格的上岗考核与评估,注重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熟悉掌握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提高其业务素质,并可以通过对其进行日常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使其逐步提高安全意识与安全操作技能,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做到安全生产。此外,建筑规程管理者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安全施工方案,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增大安全投入,采用合理安全管理模式,以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总体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意义重大。只有坚持安全生产与工程效益并重,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有效保障国家与人民的财产安全以及社会安定。

篇5

2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不足之处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建筑业的规模非常大,在总量上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层次[2]。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技术和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中下游,建筑工程管理具体环节有待加强,在建筑施工管理中仍存在着管理意识薄弱、人才综合素质不高等不足,具体分析如下:(1)建筑工程管理法律不全。目前我国工程建筑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仅仅是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中标等方面做出方向性的指导意见,而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环节和流程没有明确的实施准则和细则,更缺乏与国际社会相接轨的准则体系。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指导,一方面导致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混乱不堪、经济效益低下,另一方面也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形象,对于建筑企业承包海外项目、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十分不利。(2)建筑工程管理意识淡薄。纵观我国建筑行业,大多数建筑单位管理层和决策层不太重视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程管理意识非常单薄,往往是通过强制性指令来实现对团队的管理,一味地重视对施工技术的研发而对于团队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片面地认为建筑工程项目只需要解决技术难关就能够得到顺利实施,对工程管理的认识不足。(3)建筑工程管理人才不足。归根到底,企业的最终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情况下,我国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属于素质较低的底层大众,很大一部分是属于原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而从事建筑行业的民工,他们对建筑工程项目基本技术的掌握尚不全面,对于项目管理的具体操作和流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和国际项目管理模式更是陌生,建筑行业中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非常缺乏,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业科学化、高效化、国际化进程。(4)建筑工程管理执行不力。企业目标的达成需要严格控制企业战略的执行,建筑工程管理也不例外[3]。从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建筑企业不能顺利地完成施工计划往往是由于建筑工程管理在实际执行中力度不足,主要表现在工程项目的投招标工作、建筑工程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以及建筑工程监理方面,最终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导致建筑单位经济效益的下滑。

3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

从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出发,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健全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4]。要实现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就必须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的建设,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立项、工程设计、招投标、项目执行、竣工查收等各个环节和方面均应相应的实施细则加以指导,实现建筑单位规范化作业。同时,为了实现国内建筑工程管理与国际主流接轨,一方面应深入研究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针对国内外在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执行标准等方面的不同,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和法律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宜的法律体系,推动我国建筑业国际化进程,为我国建筑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扫清法律障碍;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尤其是外国法律和涉外经济法律方面的指导,避免由于缺乏对投资当地法律知识的了解而导致工程项目投资失败,推动我国建筑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建筑事业。(2)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储备。鉴于目前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的情况,一方面需要加强人员招募工作,积极寻找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吸引外部优质人才到本行业,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内部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定期举行建筑工程管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学习班,同时需要补充并更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企业内部管理、经济法律法规、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加强复合型人才储备,建立专业化管理团队。另外,建筑企业需要加强与高校合作,通过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合同来锁定优质人才,实现教育与产出的衔接,为企业储备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观念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发作用[5]。要发挥工程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巨大作用,企业管理层需要深入研究建筑工程管理对于提高工程项目质量、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企业可以通过定期举行建筑工程管理研讨会,分析当前经济大环境和建筑行业的形势,阐述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建筑工程管理的先进性,向企业员工灌输建筑工程管理念,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同时,企业管理者也应当对企业组织进行相应的改变,设立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组织机构,并由同时具有建筑工程知识技术、企业项目管理、现代信息技术等多方面才能的复合型人才担任负责人,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组织地位,将工程管理落到实处。(4)加大建筑工程管理执行力度。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不力的情况,建筑单位应当加强相关环节的执行力度。首先,加强对投招标工作的管理,制定严格的投招标机制,严格审查标价,实现投招标的规范化、科学化;其次,加强对合同签订和履行工作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签订合同,持续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实现对建筑合同的全程化管理;第三,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实施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到人制度,创造无安全隐患的施工场所,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规范操作、文明施工;最后,加强对工程监理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工程监理机制,科学设置监理岗位,合理安排监理人员,加强对工程监理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从制度设计和人员安排上将工程监理落到实处,同时定期对施工场所安全、工程进度、施工人员行为规范、工程验收等方面进行评估考核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及时发现工程建造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避免因工期延误、安全事故等给建筑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另外建筑单位也需要加强对监理机构及人员行为规范的监督,完善监理体系,规范运行机制。

篇6

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春天”的到来,建筑工程市场空前繁荣。同时,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各种新型建筑工程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但是,我国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方面却没能跟上发展步伐。在工程技术管理上存在着缺乏完整性、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法律法规有盲点等相关问题,客观上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以上相关问题的出现进行了相关分析,并提供了相关解决意见。

1.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系缺乏完整性与统一性

现代化建筑工程的建设在我国的发展是非常快的,但由于发展时间短,起点也不高,因此本行业尚处于“稚嫩”阶段。同样,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也是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系还很不完善。其具体表现为:首先是管理规章制度漏洞百出。由于我国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能力尚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各项相关的规章制度基本上沿袭以往,在建筑工程建设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规章制度已经越来越难适应新阶段的发展需要了;其次是管理标准缺乏统一性。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因地域之别分成了许许多多的小体系,各自使用不同的管理标准,互不通气,这使得建筑工程建设行业的跨地域发展面临重重困难;最后是管理手段参差不齐。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均使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但仍旧有不少单位仍旧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使得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系很难在行业内形成统一。

1.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尚待提高

管理人员是整个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系的核心,离开了这个核心,一切的管理工作便无从谈起。正是由于管理人员处在管理中心的地位,使得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与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挂钩。但我国的大部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从业人员恰恰存在职业素质低下的问题。其原因就在于建筑行业发展过于迅速,使得整个管理队伍迅速膨胀,而社会培育出的合格管理人员供不应求,因此导致很多低素质的管理人员进入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队伍滥竽充数,造成了整个管理体系的低效化。与此同时,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管理人员上岗之前并没有组织相关的技能培训,也没能在工作中为管理人员“加油充电”,从而使得管理队伍素质不仅没能有效提升,还出现了下滑趋势。

1.3.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法律法规是保证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有效性、合法性的外力保障,一旦这个外力存在“力不从心”的情况,就很可能导致整个管理体系的混乱。但不得不说,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同管理规章制度一样,也是很不完善。而且,在建筑工程建设行业大发展的当代,旧有的法律法规因时过境迁的原因,也难以适应新的阶段了。但是到目前为止,新的法律体系尚未形成,即出现了发展滞后的问题,造成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面临日益增大的“失控”风险。

2.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一些建议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包括很多方面,如施工质量管理、施工技术人员管理等。在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水平时,需要从各个方面同时入手,多管齐下,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加强措施

施工质量是整个建筑工程的灵魂所在,也是整个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因此,着重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进行加强非常重要。首先要加强施工原材料的管理。可以说,施工原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原材料的选购时,务必要严格遵守选购标准,科学的采购建材。同时,还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质量检验体系,对每一种建材进行严格的“体检”。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要发挥好监管作用,杜绝劣质建材流向施工现场的途径;其次是严格管理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各类施工技术种类繁多,不胜枚举,技术层次也参差不齐,各有短长。因此,管理人员务必要切合工程实际,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再者是加强对施工工期的管理。如何编制最合理的施工工期方案,一直是市政工程管理人员工作的重点。在实际操作中,管理人员需要在充分了解工程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编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调整,并监督贯彻落实。总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加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管理人员万不可掉以轻心。

2.2.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队伍存在的素质低下问题,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措施予以解决。首先,对目前在岗的管理人员进行再培训。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根据现阶段管理工作的要求,开办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班,并强制对在岗人员进行再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一律不允许复岗;其次,对新招募的管理人员,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只有拿到培训合格证才允许上岗;最后,由于建筑工程建设行业发展极为迅速,一些新的管理方法层出不穷,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及时地进行“自我充电”,保证不落后。总而言之,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对提高整个管理体系的工作效率至关重要,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切不可等闲视之。

2.3.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与法律体系

鉴于国内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体系的不完善,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加强。内部方面,施工单位要将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及时反馈给国家有关部门,督促其尽快制定完善的行业标准。同时,各个地域之间也要加强沟与协调,尽快将五花八门的管理标准统一化。

2.4.应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加强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整个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极为有效的途径。因此,工程建设单位需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手段,着重发展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首先,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购置一些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必要设备;其次是尽快培训一些专业人才,让信息化管理模式发挥出最大的功能。其原因在于传统的管理人员毕竟对信息化管理工作接触很少,且管理思想的转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就需要引进具有信息化管理头脑的管理人员来实践这种全新的管理方法;最后,行业内部也要尽快制定出科学、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标准,保证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有序性与高效性。总而言之,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是增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效能的重要步骤。

3.结束语:除此之外,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还应当采取多样化、全方位的管理理念。也就是说,在开展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时,要从技术本身、技术编制、技术应用、技术施工与技术效果等方面全面进行管理,既要确保管理的高效性,也要保证管理的全面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

篇7

Abstract: since the new period,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s city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gradually rise up, municipal construction, road construction, railway construction also entered into the era of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herefor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gradually improv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with the times. However, in reality, our country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and proposed certain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of municipal;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给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充足的发展空间。现阶段,建筑行业也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复杂的工程,涉及领域诸多,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理论与前提。现实中,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有待于解决,文章主要对此进行阐述,并提出一定对策。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的理念缺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地发展。如今,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中,建筑工程管理在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显著,然而,现阶段的我国建筑行业总体上,人们对于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不够, 无论是在市政建设中,还是在铁路建设等,都普遍存在着重技术和轻管理的现象,在建设的实际工作中,众多建筑工程企业普遍片面重视技术的运用,缺乏对于工程管理的清晰认识与准确定位。如此,长期就不可以有效地发挥出管理应有的实效,进而影响工程质量与工作效率等。

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不健全

我国法制建设近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完善,然而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却仍然不是十分健全。至今,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比较全面的法律就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其将近年来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归纳,大大推进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进度。然而,与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相比,我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样,法律保障体系也不如国际上的那么健全而完善。于是,在我国实践工作中,大多企业缺乏科学而有效的管理,也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法律法规中进一步去完善。

3、建筑工程管理的监控力度不够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迅猛,给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活带来了巨大上的变化。然而,已存在诸多建筑工程质量与进度等方面的问题,影响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不外乎终归的一点,即建筑工程管理的监控力度不够。如在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中,近年来的工程众多、数量巨大、工期相对又紧,而现实的建筑企业实力又参差不齐,于是,在现场监管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工艺质量、进度等便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解决建筑工程管理现存问题的对策

1、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应是我们解决现有问题的首要选择。针对我国建筑工程法律法规相对薄弱的现状,我们应健全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体系,并且保障法律可以得到有效的推行及贯彻。新的法律法规应就现阶段我国工程质量实际情况的需要,将专业化的工程管理归纳并推广,规定严格的工程质量考评与测评管理水平的标准,并加大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监控的规定与执行力度,以推进工程建设的有效运转。

2、深化人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与业务素质

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还需要深化我们对于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与准确定位,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并在实际建设中,加大对于管理的重视及运用。只有如此,我们的建筑工程企业的总体实力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才可以得到保障。此外,我们应重视对于专业人才的培训与引进,采取优惠鼓励政策吸收国内外的先进人才,并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地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及素质。

3、加强工程管理的监控力度

监控是工程质量有效保障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也是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现场市政道路建设等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大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监控力度,并付之于一定的奖惩机制与追责制度。只有如此,我们的建筑工程质量才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相信,在监督控制机制的有效贯彻下,建设人员的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及质量观念才可以得到有效改善,这才是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所需要的。

结语:

总之,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深化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于是,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应及时不断发现新问题、新矛盾,并加以相应的及时化解。只有如此,我们的建筑工程管理才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时展相适应,进而推动我们的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TU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地位不可小视,既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本身质量的好坏,又严重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就如今的发展趋势来看,建筑工程行业间竞争愈来愈激烈,同时人们也愈关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也不得不引起管理者人们的注意。就目前来看,很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来自管理主体的自身素质,同时还包括建筑施工管理的各项客观条件。总而言之,社会经济发展浪潮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与实际需求相比还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因此很有必要探讨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在施工中非常复杂,涉及的面非常广,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包括各类房屋建筑以及附属设施的建设以及设备的安装,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房屋建筑物以及附属构筑物设施进行规划、勘察以及设计,然后进行施工和竣工方面的相关操作。建筑工程管理要对整个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包含的所有部分进行管理,在整个过程中要具有完善的控制体系。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能够对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以及施工问题进行控制,在提高施工工程效益的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施工工程的效果。施工管理要对施工企业出现的粗放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对不合理的制度进行更正,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更好的在建筑行业占据有利的位置。

2.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明确规范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尽管如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机制,缺乏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约束力。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与当前社会发展潮流不相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上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建筑工程管理只是形式上存在,并没有实现其真正含义,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变更施工计划非常普遍,整个工程造价也因此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套完善的专业的机制约束着工程变更,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避免工程变更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没有这样一项机制,文章将会对工程变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讨论。

2.2、安全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建设中,安全问题是第一位的。尤其是一些危险性大的施工工作,如:高空作业,必须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从统计数据来看,绝大多数的安全事故都是因为违规指挥和违章操作导致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主管部门对安全施工重视度不够,并且缺乏完善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2.3、质量管理不重视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水平逐年提升,但是,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还是存在高素质人才严重缺失的问题。这个领域缺乏拥有专业技术的领头人、项目负责人和擅长多领域作业的复合型人才。许多私营建筑企业的建筑工程管理队伍总体能力不高,专业素养不足,竞争意识弱,同时,对建筑工程管理必要性的认识也比较薄弱。在许多企业中,“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不少施工单位,甚至管理者本身还是觉得不需要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进行额外支出。在社会生活中,我国更多的是利用行政手段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并没有意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自觉自发地为工程项目配备专业的工程管理团队,这也是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之一。

2.4、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管理不到位

按照行业性质分,建筑工程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自各地的施工人员有着不同的背景,对这样一个人群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才能建立一个好的团队。然而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队伍混乱,缺乏有效管理,尤其是体现在资质的管理上,经常会在施工现场上发现很多没有资质的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另外,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得不到合理调配,做不到人尽其才。只有在建筑工程中对施工队伍进行有效并合理分配才能实现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并有效率地完成施工任务。但是实践考察发现,目前协调调配机制在各个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之间并没有形成;施工人员不能根据自身优点得到合理分配任务,有的甚至是浪费施工人员;建筑工程开始之前不能对所有相关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施工培训。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建筑施工岗前培训和施工定期培训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却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同时还有很多严重的问题存在于建筑施工队伍管理。

3.建筑工程管理改进的措施

3.1、完善健全管理机制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国家首先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完全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来办。其次是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来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要采用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来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要使得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更具专业性和技术性。

3.2、加强安全管理控制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是第一要素,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建筑工程管理必须有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安全职责,尤其对于建筑工程的项目经理的任命要选择具有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才能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来担任。

3.3、加强对质量管理的重视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问题关系到每一个人,也关系到建筑企业自身。一个企业如果其工程质量不达标,那么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因此,必须要提升其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要提高重视度,具体的做法是:(1)需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并且拥有专业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和擅长多领域作业的复合型人才,来补足我国目前的在这方面的空白和不足;(2)提高私营建筑企业和其他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度,专门对专项支出进行管理,并且需要有专业的建筑工程管理队伍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

3.4、加强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施工人员的技能的培训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人员就是施工人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受到了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的,因此,必须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机能培训,全面提高施工人员恶化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而言,在管理过程中重点是要做好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针对建筑工程本身的施工难点来进行专业的地技能培训,要通过培训来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顺利施工。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是要进行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等展开专业性培训。要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的管理手段来进行高水平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定期开展培训。

3.5、重视工程核算管理

建筑工程核算是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具体的核算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必须要建立科学哈格里的工程核算管理体系;其二,工程核算人员和核算工作必须要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并且将财务管理作为其重点,紧密连接工程建设全过程;其三,对已竣工工程项目及时进行工程转资及预转资。建立完善合理的工程核算管理体系,针对企业实际和现实要求及时进行必要的创新发展,才能保障工程核算效果,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无疑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建筑工程体系的改进与实施,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做到高质量的建筑水准以及高标准的服务水平,结合国内外企业,向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通过所学的技术与理念,从而更加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提高自身竞争优势,使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涛.论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广东科技,2014,08:125-126.

篇9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工程的规模日趋扩大,大型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越来越复杂,全社会对工程质量的关注和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及建设部门颁布了各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建筑市场和各责任主体质量行为,但是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大,在施工中还是存在很多工程管理及质量问题,因此必须强化管理、创新举措,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职能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在相关的法律条文中,被赋予的权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是收费的,二是质量监督有助于行政处罚中的违法行为,三是政府委托接受,检查工程建设中的各种行为,四是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有助于质量整改和停工通知等方面的实施。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阶段,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行使工程质量监督的职能。对于监督管理中的细节,即在工程实施全过程中的管理,应妥善展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以建设单位的经济利益作为前提,取得有效的监督管理。

但是在实际的工程质量监督中,由于市场经济的开放,监督管理职能不断增加,从而促进了监督本身工作的认知度也在加深,特别是在施工监督流程方面,首先需要征得质量监督人员、承包商等多方协助,防止发生越权监督行为。其中,质量监督如果不够严谨,则在该种情况下,无法提前定制为业主利益,可对业主的经济利益造成很大的损害。因此,得出的结果可充分体现工程监督的义务和职能。

二、建筑管理与工程质量监督相关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国建筑施工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经过长期的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总结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质量责任主体行为不规范、监管难度大。施工企业劳务分包、专业分包多,企业自身监管不力;监理单位人员素质较低,监理质量行为不到位;

(二)监督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是一个要求很高的职位,其素质高低关系到一个建筑施工工程的好坏,要求综合性人才。在施工设计方面,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作支撑;施工中的技术人员也要拥有相应的职业技能;在质量监管上,更是要求具备国际承认的法定职业资格的人才可胜任。可是反观一些施工单位的质量监管人员却达不到上述规定。

(三)没有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施工人员素质、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等,均能够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如果不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则无法有效开展工程的监督。就拿施工材料来说,如果在入场之前,不对其进行质量抽检和检测,则不合格的材料可能进入现场,最终导致出现质量问题。缺乏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是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缺乏质量监督体系,可造成监督无序开展,导致监督效果不明显。

(四)质量监督法律上不完善。《建筑法》是我国在建筑上一项比较规范的法律法规,是建筑类的第一部明确的法律,可以说它的提出是对建筑行业的一项重大调整规范,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了很大地提高。但是《建筑法》中对建筑质量监管上没有相应的具体的规定,质量监督的责任和义务也没有明确规定。

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重视培养高素质建筑质量监督的人才

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所需要的人才培养一定要高度重视,要重视其培训有足够时间,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从而不断提高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另外,要设置合理的走出去培养、引进来的人才用人机制,那么建筑质量监督岗位就会有优秀的人才加入。建筑质量在监督管理过程中,较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必须具备的,可是缺失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也不能够将监督工作全过程顺利开展。因此,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一定要依靠相应的技术人才,并且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知识。在我国的建筑业以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培养,是加强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人才的储备工作一定要做好,建筑行业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模式,从而为质量监督工作培养出素质高端的人才。

(二)明确工程验收监督的细则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工程验收质量为最后环节,也会最关键的环节。因此,明确工程验收质量细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工程质量验收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分项工程质量的验收。建筑工程包括多个施工项目,提高工程验收质量水平,应从各分项目开始验收,在验收过程中,客观做好验收记录,并呈报给工程监督管理部门,强化监督的过程管理;二是分部门验收。建筑施工非常复杂,工作量相当大,需要各个部门协同做好工作,因此,在验收工作中,应采用分部门验收的方式,加强对重点部门的验收;三是分单位验收。工程竣工之火,施工单位应首先对各自负责的工程项目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之上,上报给有关部门,分析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

(三)严格落实重量监督责任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具有多层次、全方位和宽领域的特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具有各种复杂的质量监督关系。因此,如果想提高质量监督的水平,则应把质量监督的目标进行分解,分解到各个施工阶段、各个施工单位和工程有关的部门,有区别对待,统一进行管理,明确监督的重点和难点等。

同时,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应首先明确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目标,进行监督技术交底工作,加强各个监督,比如施工、监理和监督单位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确保各个单位之间协调开展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在监督检查工程各个主体和参与人员的资质和任务时,严格检查各个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责任制落实情况,并检查质量文件、技术资料等是否齐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同时检查工程实体的质量。

(四)建立完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立法

建立一套相关的建筑质量法律法规体系机制,不断完善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使得工作人员更好地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旧有的法律法规应该做到及时更新,与时俱进的与当下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相适应,对违法者实行从重处罚,使其从此打消违法思想,从而从源头上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使建筑施工事故的人为因素大大降低,为人们群众安全居住提供支撑。

(五)加强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

我国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想要加强,就要建立完善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那么,就要对检测机构检测数据和监督管理工作有关信息有机整合,让信息化管理在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让监督管理的网络化、科学化、信息化得以实现,同时检测机构检测中所涉及到的设备仪器也要不断的改进及更新,让建筑业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从而让政府及社会义务监督对建筑质量监督做到科学性和透明性。此外,建筑业中的相关技术也会大幅度得以提升。

(六)加强员工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监督人员的高素质。所以,这就要求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管理,以及企业的文化建设,通过加强员工培训与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质量监督水平。

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主要提高员工两个方面的素质,一是专业素质,二是职业素养。其中,专业素质是质量监督工作必备的素质,比如监督方法的掌握、质量监督体系的落实等,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使其可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二是提高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的高低,对于员工认不认真开展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工程质量监督中,开展质量监督,需要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施工企业应加强企业文件建设。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加强企业的文件建设,在企业中营造一个人人重视质量的氛围,大力塑造人人重视创新、轻松活泼的环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企业形象。

结束语

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涉及到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工种,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切实完成预期制定的质量目标,必须应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工程管理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综上所述,深入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在工程中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管理的功能,协调处理施工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技术要求,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高效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促进建筑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辉汉.关于建筑管理与工程质量监督相关问题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8:252.

篇10

一、现阶段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程参建各方安全管理意识薄弱,责任落实不力

建筑工程涉及施工、监管以及业主单位等多个要素,只有工程参建各方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才能真正保证工作安全。但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建筑工程安全责任基本完全由建筑工程企业承担,其他各方承担的责任很有限。很多建设单位招标环节不规范,安全管理意识不强;施工单位盲目追求利益,忽视加强安全投入与安全保证体系的建设,对分包队伍资质审核不严,使得施工安全问题频繁出现;监理单位未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与工程相关标准进行安全监管,没有真正履行质量安全监管职责,使得违章违规造成建筑坍塌事故多发;不少设计单位没能充分考虑施工难度与安全操作等,未能对建筑工程安生产进行有效指导。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数量虽然已经不少,但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之前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而制定的,随着当代市场经济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逐渐不能满足工程安全生产的需求。一方面,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等需进一步加以完善,仍存在个别标准存在重复与交叉现象,很容易出现参建各方互相推脱、无人管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具体适用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法律相对太少,有的法律可操作性不强,存在的漏洞较多,导致实际进行监管时存有难度。

(三)安全管理质量控制不够,政府监管存有盲区

目前有部分建筑工程企业仅局限于大检查与标化验收,不能及时、有效地对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违规操作进行安全管理,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政府监管体系尚未形成,安全监督与检查力度不够,且目前采用的监管方式手段相对单一、落后,存在不少需进行监管的项目尚未施行,对工程安全生产标准要求不够规范与明确。且现在建筑行业门类较多,安全职责权属存在差异,缺乏统一规范、权责分明的政府监管体系,导致有的安全监督执法人员不能做到严格依法监督,严重影响工程安全管理。

(四)建筑工程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

建筑工程拥有一支高效、高素质的施工队伍是做好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现阶段存在不少工程从业人员大多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的农民工,他们缺乏规范、专业的岗前培训,未经安全教育,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很难满足施工安全的需求。同时,有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投入少,不仅缺乏一定的安全训练与救援设备,甚至存在挤占安全生产费用以降低生产成本的情况,导致安全隐患,不利于及时、有效应对安全问题。

二、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参建各方的安全职责,强化安全意识

完善安全责任机制、加强参建各方安全职责是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首先,建筑工程各方应注重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对其进行实地参观与学习安全管理落实较好的项目工程,不断增强其建筑工程安全知识与安全意识,以加强其对安全知识的运用,提高其应对安全事故与安全防范能力。其次,建筑工程各方都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明确其职责,认真落实其安全职责,努力创造良好的安全建设环境,并注重制定合理的安全预警方案,以有效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市场准则

一方面,我国相关部门应制定内容完整、针对性强,能够具备实效性与可操作性的安全生产制度,根据市场需求与建筑业发展要求,健全工程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为工程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以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应注重加强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严格把关,加强工程建设的市场准入标准。建筑工程企业与监理单位应在施工和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履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指标。施工单位应合理制定各分包方的安全生产标准,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准则,保证工程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单位应增强安全生产资质能力,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设计单位应根据施工情况与安全操作进行合理设计,为施工提高安全指导。参建各方落实职责,确保工程安全。

(三)强化内外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应根据工程特点与施工情况细化施行标准,结合建筑工程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完善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工程安全标准机制。同时建筑工程应注重强化内外监督,真正保证工程安全。首先,工程本身应加强内部的自我安全管理,制定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环节职责,实行奖惩制度,进行严格考核,确保安全管理落实到位。其次,政府是安全监管的主体,应注重转变政府职能,做好对工程施工前、中、后的安全职责管控,强化对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力度,以确保工程参建各方落实安全管理。再次,强调群众参与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监管的不足,有利于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工程现场的情况,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四)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工程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身及财产的重要问题,不断提高对建筑工程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加强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条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企业应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理念,组织安全知识教育,使其认识到工程安全的重要性,加强安全技能的实施与演练,使其不断提升安全操作技能。此外,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与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工程企业应注重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上岗考核与评估,通过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掌握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不断提升其业务技能与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安全生产。

三、结束语

总之,安全是人们生命的基本保证,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坚持安全生产与工程效益并重,不断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水平,以有效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从而有利于保障国家与人民的财产安全。

篇11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建筑行业管理水平、促进建筑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建筑行业是安全事故频发行业,建筑施工过程是各类安全事故多发场所,尤其是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展率在逐年上升,因此通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可以有效规范建筑施工规范,避免各种安全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避免给社会造成各种负面影响。

2、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基于经济利益以及人员素质的影响,建筑企业在施工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会给建筑安全生产带来潜在的危险,而通过安全管理可以让建筑企业了解自己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而根据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3、有利于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对建筑施

工安全管理可以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因为施工安全管理是对现有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针对他们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决绝或者避免他们的错误行为,因此通过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二、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人们对建筑施工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其生产安全保障也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加之,我国所强调的以人为本政策,要大力的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因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法律法规,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筑工程人员伤亡安全事故已经下降很多,但是每年因建筑工程突发的安全事故仍然非常严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建筑工人意识薄弱

我国现有的建筑工人大多都是农民工,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够,很难使用安全的操作方法,甚至没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由于自身安全意识的缺乏,导致在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时,很多工人就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只有配备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确保建筑工程安全施工。但是,现在我国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机制明显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导致很多员工都不愿意参与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中来。很多建筑工程承包商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安全管理人员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为了减少成本,甚至会减少安全防护的措施及其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而作为项目的投资者,业主比较关心的大多是工程的进度,很少会种师道施工过程是否安全且合理。

建筑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济民生息息相关.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安全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很多建筑企业只注重效益,忽视建筑安全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建筑业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而建筑安全管理又是施工企业管理组成的重要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3、安全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很多企业一直认为安全只会耗费成本,不会带来任何效益,在建设工程过程中尽量节约和减少安全开支。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未给高处作业设立可靠的安全平台和防护栏杆、危险区进行隔离等;未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定期地维修、检验、测试;未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岗位的人员进行职业性体检,未对已发生的职业损害和职业病患者给予治疗和赔偿;未安排日常的安全知识和技术培训,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建立安全档案台账等。

4、相关法律不完善

建筑安全领域中的三大法律《建筑法》、《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法》分别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负责起草和实施,造成建筑安全领域法规的行政管理不统一。我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出台时间尚短,对其有效实施还需要一个过程,大部分地区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尚未建立。

三、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对策

1、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虽然已制定了《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应进一步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以形成具有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法律上落实建筑活动各方的安全责任,增加各方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是降低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建筑施工企业要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的教育培训,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缺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施工企业要从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角度入手,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首先在施工人员还没有进入工作岗位之前,要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让他们意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农民工”要重点培训,帮助他们消除“经验主义”思想,对培训的施工人员要进行培训测试,对于测试合格的才允许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其次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除了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之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安全生产制度培训,让他们形成服从指挥的意识,避免发生因为盲目生产而发生安全事故。

3、强化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只有实施现场监督检查才能真正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到实处,才能有效地监督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通过现场监督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建筑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要求施工企业进行相应的整合,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要贯穿建筑施工整个过程,并且监督检查人员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行驶手中的监督检查权,杜绝舞弊行为,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合,对不服从现场监督检查工作的施工企业、施工人员要给予严厉的制裁。

4、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的操作

首先,要明确安全生产重在预防。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是保证生产安全的根本措施;其次施工人员在施工中要严格执行现行的施工安全规范,预防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确保良好的生产氛围,使安全生产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最后要加强企业管理者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增强对安全管理的支持力度,比如增加构建安全管理设备的资金,加大安全管理技术人员等一系列措施。

5、检查与更新建筑工程安全设施

建筑工程的安全设施是非常重要的,是保护工作人员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保障。通过借鉴了国内外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丰富经验,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安全机械设备,通过选用新的设备与新的技术及其新的工艺来将安全管理力度加到最大。除了配备安全机械设备之外,还要能够经常检查与更新建筑工程的安全设施,避免因为安全设施不到位而出现安全事故。另外,在施工之前做好必要的安全准备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施工安全的防范与控制。最后,在其安全管理资金的投放上一定要足够,不能因为节约成本而引发事故,导致不可挽回的地步。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关乎着整个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是否得当,对今后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保证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做到位了,才能保持我国社会稳步发展。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创新上还要能够结合当下的实例,从实践中吸取经验,保证建筑行业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加冬,练兰英,徐中秋,涂多见.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J].山西建筑,2014,24:254-256.

篇12

监督力度不强是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工程质量监督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技术规程规范、质量标准以及经批准的设计文件等依法对工程质量进行强制性的质量监督。工程质量监督是以抽查为主的监督方式,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做好监督抽查后的处理工作。在监督检查中,对发现的质量隐患和存在的问题,采取工程质量检查通知书的形式,发至各相关参建单位,要求其纠正、整改或停工整顿。监督力度不强主要体现在检查中对发现的质量隐患和存在的质量问题查处不力,要求纠正、整改的质量问题纠正、整改不彻底,要求停工整改的没有真正停工整改,该处罚的没有处罚或没有按法律、法规规定的额度处罚,该吊销执业证、照的没有吊销,监督过程中尺度大打折扣。导致监督力度不强的原因既有人员不严的人为主观因素,也有某些法律、法规条款实际操作性不强的客观因素。这必然导致落实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力度出现较为严重的层层递减问题,也就没有真正地的达到良好的监督效果。

2监督体制不健全

监督体制不健全是导致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效率无法有效提升的关键因素所在。目前质量监督体制不健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各级质量监督机构在日常质量监管中依据的法律、法规大多为受建设主管部门的委托。也就是说质量监督机构有实施监管的责任,却无直接行使的权利。这就导致在处理质量违法违规行为过程中程序繁琐,时间漫长,往往错过了最佳时间,工程质量违法、违规行为主体单位及个人得不到及时惩罚。还有,部分条款的权在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中要逐级上报审查,其中一级出现差错就处理不了。这些体制上的问题使质量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3监督水平有待提升

监督水平有待提升主要是体现在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督人员工作水平不足或者是专业素质及能力无法满足相应的工作要求。工程质量监督要求者既要有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更要精通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而现实情况是,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要么是懂工程专业技术知识,而不懂法律、法规,要么是懂法律、法规,而不懂工程专业技术知识,更有甚者既不懂技术,也不懂法律、法规。这样的素质如何?又如何能让被者心服口服?所以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从专业技术和法律法规两方面加强质量监督人员素质的培训提高,以促进监督水平的提升。

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问题对策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问题对策包括了许多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加强监督力度、健全监督体制、提升监督水平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问题对策进行分析。

1加强监督力度

加强监督力度是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问题对策的基础和前提。在加强监督力度的过程中质量监督人员应当全面理解工程项目质量标准,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的发现工程项目质量中出现的问题。在监督检查中,对发现的质量隐患和存在的问题,采取工程质量检查通知书的形式,发至各相关参建单位,依法要求其纠正、整改或停工整顿。对纠正、整改或停工整顿不力的,坚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绝不手软,更不能因人,要维护法律的威严,让违法者付出必要的代价。当然加强监督力度及要求者要有较强的能力和素质,更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加强,必将促进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水平的有效提升。

2健全监督体制

健全监督体制对于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问题对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健全监督体制主要是在国家立法层面在制定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时,能对质量监督机构直接授权,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条款的可操作性,对一般性质量违法违规行为适当减少处罚额度,简化程序,这样可使一些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很快得到有效惩罚。在国家立法层面应加快相关建筑法律法规的修订,进一步健全监督体制,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效率的持续进步。

篇13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居民的生民财产安全,只有全面提高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才能够为居民提高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我国建筑工程市场上充斥着许多豆腐渣工程,这些工程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为此必须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科学有效地监理,通过各种监理措施的全面贯彻与落实,保障我国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对我国建筑工程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

1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1.1监理单位应具备招投标工作的能力

施工招投标工作的好坏,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业主能否选择到优秀的承包商,能否得到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如果监理单位能从施工招投标阶段就介入建设项目,则它对工程建设项目就很了解,对业主选定的承包商也很了解,对工程建设承包合同很熟悉,它的监理工作很容易开展和实施。

1.2 对工程承包合同的管理

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依据是监理工程师做好监理工作的原则。监理工程师最终所要做的就是对工程承包合同的管理。根据国际和国内工程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熟练掌握《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只有熟悉合同文件,才能管好工程,使工程建设项目总目标得以实现。

2建筑工程监理的难点

2.1监理行业没有完全市场化

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没有进行完全的市场开发,具有区域性的保护垄断色彩,限制封锁外来企业,例如部分地区利用监理单位要到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注册的规定,来刻意限制刁难外来的监理单位,只对当地的监理单位开绿灯,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监理行业的正常发展。

2.2监理行业制度的不健全

我国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过程中,过分强调了监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致使目前监理单位职能趋于单一化的发展局面,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然而对于工程项目的设计策划、决策分析、投资控制、工期控制、合同管理、项目运营很少干预和涉及,不能做到工程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控制工作,致使我国目前的监理行业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

2.3监理人员队伍素质不高

目前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主要来自施工单位或设计单位的离退休人员或跳槽人员,致使监理队伍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素质低下的现象,他们没有经历过专业的技术监理管理培训,由于他们大都只是懂技术,而缺乏专业的法律、经济和管理知识,常会出现,无理索取,甚至欺骗业主的现象,对工程项目施工不能起到真正的监理作用。

2.4监理工作缺乏规范性施工指导

施工监理人员对施工人员缺乏正确规范的施工指导,无法使施工人员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防微杜渐;并且在进行施工监督过程中,监理人员对于施工事故的处理不够得当,对于造成的人员伤亡的特大事件,应该没有及时落实到个人,针对由于单个人员的错误施工造成的事件,不能很好的进行相应的法律制裁;没有严格按照有效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罚,对于施工中各项基础的建设不够重视,无法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5监理单位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监理行业管理机制尚不健全,首先,造成目前我国监理单位在监理费用收取上存在竞相压价的不良性竞争行为,导致监理费用过低,致使监理单位生存艰难,从某种意义上严重制约监理行业的良性发展;其次,目前市场上监理单位的形式各异,有出租资质的,有挂靠单位的,导致了监理单位缺乏诚信基础,致使业主无法将对物资采购、建设队伍的选择、施工款的拨放等一系列管理事宜交给监理单位,因此,不利于建立行业的长足发展。

3建筑工程监理的应对策略

3.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充分地运用法律法规手段,是切实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一个根本保证。这就要求监理管理的各级主管部门尽快做好监理工作法制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法律和地方规章、法规以及各种行政措施实施细则在内的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使监理工作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有法必依,有法可依。通过法律体系的建立,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相关部门的行政干预,从而保证了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要尽快做好监理市场准入机制,制定和完善监理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等工作。通过法律法规手段,净化监理市场。

3.2通过标准化管理提高工程监理水平

建筑工程监理标准化管理指的是对监理的形式和内容实施标准化的控制和管理,使工程监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规范化的、统一的要求和规定,都有定性、定量的参照标准给监理工作予以对照和参考。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监理工作只是实现了对工程进度的协调、组织、控制以及对工作质量的监督管理,还没有达到全面的标准化的管理水平。实施标准化管理,要求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业主以及监理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对施工当中出现的问题要共同协商解决,避免工程的延期、缺乏监理等事件的出现。同时,监理人员要做好监理日记,在积极地协调各方利益基础之上,对标准化的监理工作献言献策,加快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的进程。

3.3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完善培训的体制

3.3.1对监理人员进行全过程培训

全过程的培训就是将培训工作贯穿于监理人员在监理单位任职的整个时段,新监理人员上岗前必须都要进行一些岗前培训,对老监理人员则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进行各种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鼓励监理人员多接受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文化素质及理论基础。同时,培训内容要有适应性,即联系工作需要,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3.3.2培训方式要多样化

多样化的培训就是要将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结合起来,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相结合,相关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企业培训和在职自学相结合,以单位培训为主。

3.3.3加强联系

加强监理单位与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联系,请有关专家和高校教授进行科研培训和专题讲座,为监理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储备各类的监理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的培训,要为每位新上岗监理人员指定一个资深的监理人员作为入门导师,为新上岗监理人员在学习中提供一个有力的学习条件。

3.4 规范收费制度,杜绝恶意竞争

3.4.1增加监理费用

监理费用在基建的财务制度之中,应当同设计费用一样列为工程费用整体的一部分。然后根据监理工作实际上比设计难度大、时间长的特点,监理费用不宜低于设计费用。

3.4.2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对能力不足的监理单位坚决予以清除,绝不姑息,以减少恶意竞争等行为。强化竣工备案制度则有政府相关监管部门来进行,工程监理对需要招标但是没有招标的,或者是转包、挂靠的等,一旦被发现查实相关部门则不予验收备案,而且还要追究当事人的相关责任。

4结语

随着建设市场日趋规范,工程监理已经成为建设管理体制中的一项基本制度。但由于在我国监理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市场不够成熟,监理在工程建设中实际发挥的作用与社会期望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要采取一切措施来搞好建筑工程监理,使之成为建设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波.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阶段监理的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2008(21).

[2]俞国伟.加强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对策建议[J].科技资讯,2009(01).

[3]朱玉华.关于完善建设工程建立制度问题的研究[J].重庆科技资讯,2007(09).

[4]黄朝晖,刘小慧,张燕.工程建设监理问题的思考及对策[J].建设监理,2008(08).

[5]武永乐.浅析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