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3:0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资金管理风险控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企业资金管理处于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中心位置,是对企业的资金流、资金调度、资金结算和资金运作等进行的系统化管理。资金管理强调对企业资金流的控制,侧重于加强和完善资金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余缺调剂与放大效益。可以说,资金管理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血液,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企业资金管理风险分析
1.投资风险分析
企业在引进项目时,可行性研究不切合实际,盲目投资,项目进行后又缺乏科学管理,造成资金周转困难。而事后又缺乏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同时企业盲目担保,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担保损失,这些都导致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这些风险既包含了企业负债筹资所面临的筹资风险,也包含了企业在运用资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生产和投资活动带来的风险,最终体现为资金风险。
2.资金运营分析
在资金运营方面,企业流动资产中,如果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由于存货流动性差,会占用企业大量资金,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同时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因而产生财务风险。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企业过于注重销售业绩,而大大忽视了应收账款控制状况等的问题。甚至有时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来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严重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此外,企业资金配置的不合理,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风险,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运作。
企业资金管理风险,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失控导致的,所以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基础。总的来说,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促进企业资金周转,还可以有效防范舞弊行为,保持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为此,必须全面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
二、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对策
可以说,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有效防控风险,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制定资金流动管理制度,促进资金风险管理
这就需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围绕资金流动的各种信息建立考评体系,力求保证资金使用过程反馈信息的及时、畅通、准确。这也是考核企业经营工作、财务负责人工作业绩的一个重要依据。通过资金流动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成本、费用即经济效益的真实可靠性,为风险管理提供准确客观的标准,从而促进企业资金风险的管理。
2.建立资金的动态调控体系,保证资金的合理调控
为了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应在企业资产负债允许的范围内建立资金的动态调控体系。可以说,这是进行资金管理的基础。首先,应制定合理的资金筹措方案。为了使企业资金的使用达到最优化,要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分析资金动态,再依据计划核定需要,对资金的合理调控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强化企业资金计划约束机制,防止因为资金筹措过度引发投资过度,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带来企业死亡的风险。
3.健全管理机制,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可以说,健全管理机制是企业防范资金风险的首要条件。首先,企业的重大项目从立项目、评价、审批及资金使用计划要经相应权力机构批准,要赋予资金使用的审批权。在资金运行中,应按企业照全面预算指标编制各项资金预算,使企业的各项收支处于预算的控制范围内,从而杜绝无预算开支。其次,为了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应建立严格的资金审批制度。按照企业规划审批项目及相关环节,防范因资金决策随意性而引起资金配置不合理带来的风险。
4.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管理的目标应是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和效率性。可以说,实施适度的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这些作用。首先,可以建立资金结算中心制度,做好资金核算工作。可以说,抓好企业资金核算工作是实行资金有效管理的关键。在管理过程中,要统筹管理企业的各项资金,使各部门、各下级单位的资金往来,全部纳入财务部门的控制之下,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从而达到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的问题,确保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其次,还可以通过建立内部银行,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由内部银行负责与银行的往来业务,下属单位仅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账户。总而言之,通过集中管理,能够有效整合企业资源优势,规范企业资金运作。这对保证资金安全稳健运作,防范风险也起着积极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做好资金风险控制,才能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产生更大规模的资金并投入生产。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提升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加强资金风险管理,以高水平的资金管理和运作手段作为企业经营和生产工作的可靠后盾,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管理的背景
1.1 中小企业的地位 中小企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是巨大的,它为国家贡献了50%的税收,并为社会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成为当地财政的主要来源。正是基于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国家制定了许多有利于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
然而中小企业受到自身发展的限制,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财务信息不透明、融资途径有限、资金链不完整等问题,再加上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不规范、缺少有价值的实物作为抵押,导致其很难获得国家信贷部门的支持;同时中小企业由于其盈利能力相对较差,也很难吸引社会投资,因此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企业的内部融资,因此加强中小企业的发展,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要加强中小企业的内部资金管理。
1.2 中小企业资金管理的意义 资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具有核心作用,资金贯穿于中小企业整体发展过程中,资金的管理是强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集中体现,因此只有加强资金的管理,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
1.2.1 加强资金管理才能保证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营。中小企业的关键环节是销,而资金的主要运动环节也主要体现在销环节,因此加强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可以在根本上保证此环节活动的正常运营,维持中小企业整体的健康运转,避免出现某一环节的资金链发生断裂。
1.2.2 加强资金管理可以有效规避舞弊。任何企业的舞弊行为都是因为资金管理的不规范导致的,因此加强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有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将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规范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中,避免企业的管理者或者财务人员利用资金管理漏洞进行舞弊行为。
1.2.3 加强资金管理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资金是维持企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加强资金管理可以实现资金的最大化配置,流动资金维持一个合理的范围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如果企业的资金过多,那么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企业流动资金过少,又不利于企业的日常经营;同时企业加强资金管理还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社会投资。
2 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管理意识薄弱,资金管理手段单一 目前中小企业的经营格局主要集中在产品的销环节,中小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生产环节,而对资金管理工作则不重视,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没有建立与大型现代企业制度相一致的管理体制,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基本上也是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他们认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就是产品的销售,而资金管理对扩大企业的利润没有多大的意义;同时中小企业也缺乏对资金管理人员的培养与引进,造成中小企业专业资金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导致现有的中小企业资金管理人员只是被动的从事日常的财务工作,而不能对企业的综合资金运转进行深入分析与判断;中小企业资金管理意识的薄弱,对资金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使得资金管理的手段也比较单一,其主要是对企业的资金进行计算、记录以及考核等,而忽视对资金的监管、分析与判断。
2.2 缺乏健全有效的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中小企业资金管理、提高中小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一般生产规模比较小、其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或者发展阶段,其各项制度还不健全,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控制制度还不完善,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的资金使用都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是由企业的管理者直接支配资金的使用方向,或者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与出纳人员都由一人承担,这样的资金管理模式对于资金的安全管理构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2.3 融资困难、资金流动性不强 中小企业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中小企业因为资金问题而导致经营困难的现象也称为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其主要表现在:首先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比较高,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比较低,再加上其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担保物比较少,因此其获取融资的成本相对要高;其次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自身经营规模小、盈利能力差以及风险系数高等原因,中小企业很难在证券市场中获得融资,虽然近几年我国政府部门加强了对中小企业信贷与融资担保的支持力度,但是具体到实践中,中小企业获得信贷部门支持的数量还是非常有限。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限制,使得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外界的信贷支持,造成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短缺而发生资金链的断裂,影响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营,甚至导致中小企业破产。
3 中小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资金管理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主要还是在于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薄弱,中小企业由于其经营规模比较小、其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本身就比较弱,如果企业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其最终会影响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导致企业资金出现各种问题。
3.1 中小企业应变能力差导致融资能力不足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界环境,因为中小企业受到界外环境冲击的影响比较大,如果外界环境良好那么就会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反则反之。外界环境主要包括:国家宏观政策、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法律因素等等。而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经济分析人员,其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很难在第一时间进行准确的分析,并且就经济环境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结果导致其经营受到影响,比如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大量中小企业因为应对外界环境的应变能力不足而导致破产。
3.2 投资风险与控制不当导致投资能力比较弱 中小企业的投资能力不足与中小企业对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与控制不当有直接的关系,首先中小企业管理者缺乏风险控制意识,他们受到短期利益的影响,过分追求经济报酬,而忽视对风险投资的全面考虑,导致其投资的项目存在较大的风险,最终使得投资失败;其次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比较传统或者由于其经营模式灵活而采取激进的经营理念,导致其投资决策往往会出现偏激化决策,导致投资项目的风险系数过低过高,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最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发展,中小企业要想发展,必然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与经营策略的调整,而中小企业往往会在策略调整等阶段出现盲目投资的现象,他们在进行项目投资时,不会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与分析,对于投资的项目不进行全面的风险投资等,结果导致项目在执行的时候,出现许多的问题,最终使得投资项目因为问题无法解决而失败。
3.3 风险控制不足导致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益比较低 由于中小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导致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使得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没有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作为工作的依据,使得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经常会出现“个人化”的管理模式,即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决策权完全集中在企业的管理者身上,导致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不高。
4 完善中小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4.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加强中小企业资金管理的根本措施,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控制制度可以有效规避企业出现各种违规行为,因此中小企业首先要建立岗位分离制,即企业的资金管理人员与会计记录人员要实行岗位分离制,并且要实行定期定岗轮换制度,对于企业的印章等由专人负责保管。其次要制定科学规范的资金预算制度。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资金短缺的影响,因此资金管理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是制定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的根本目的。中小企业在投资项目时要准确分析投资项目的收益与成本支出,并且就投资项目制定严格的预算资金,保证项目投资资金不能超过预算数目,并且对于资金的使用信息要进行公开。最后中小企业的经济决策要实行集中决策制度,避免出现某一人独自决策的现象出现,通过实施集中决策制度可以避免出现资金舞弊行为。
一、资金风险成因
资金风险是指企业资金活动受不确定因素影响,造成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降低偿债能力。资金风险不可避免,成因很多。
(一)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指市场环境和交易环境。市场环境因素复杂,如利率、汇率等受市场不确定因素影响而波动。交易环境则相对单一,即来自行业链上线与下线合作伙伴的影响,多为信用风险,取决于债务人的主观与客观意愿,往往是呆账、坏账产生的主因。
(二)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指资金管理风险,多出现于资金活动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资金流失
资金流失与人为因素相关。财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良莠不齐,一些人法律意识淡薄,容易受利益驱使违规操作。最常见诸如挪用公款、违规投资、设置体外循环小金库等,造成企业资金大量流失。
2.资金占用
资金占用多因资金管理不合理而造成。资金活动分为筹资、投资、回收和分配四部分:(1)资金管理缺乏整体规划,未做到专款专用,常常“拆东墙、补西墙”,大量闲散资金未有效利用,导致企业总在筹资资金;(2)财务报表提供信息量不足,缺乏准确性、及时性,导致决策层盲目投资;(3)资金回收监控力度不够,应收账款长期未回收,导致资金循环不畅;(4)收益分配未按预算执行,或预算数据不实,导致收益资金分配不合理。
3.资金贬值
资金贬值多指资金使用不合理。如备用资金的规划与投资,受利率汇率等外因影响,还受企业选择的投资方向与项目等内因影响,投资不当会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造成资金贬值。再如资金分配不合理,未根据下属单位资金需求进行资金调剂,或下属单位未对拨款实行“专款专用”,同样造成资金贬值。
二、强化风险管控
资金风险客观存在、无法消除,只能采取适当方式加以控制。资金风险管理是企业科学识别、预防并控制资金风险的有效手段,可视为一种企业行为的理财活动,为企业整体战略目标提供前瞻性保障。
(一)提升人员素质
资金风险需要人来控制。无论是决策层、管理层,还是一般财务人员,都需要强化资金风险意识。企业要严格选拔财务人员,着重考核员工忠诚度、职业素养、业务能力三方面;对财务人员定期进行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培训,增强与国内外同业的交流学习。在管理人员加大财务专业人员占比,使财务管理人员切实参与到实际经营工作中,从根源上防范资金风险。企业决策层提高对财务报表的重视,多听取财务人员建议,科学地做出决策,减少决策失误。
(二)优化资本结构
资本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资本结构优化将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水平,有效控制资金风险。资本结构优化的关键是合理运用财务杠杆效应,其中最常见的是负债。负债总是伴随着企业的资金运动,合理控制负债比率,是资本优化的关键。
1.调节负债比率
负债比率没有统一标准,而是依据企业自有资本状况、结合同业的平均值,制定出一个匡量范围,根据淡旺季的市场波动、负债预测等因素适度调节。当资本回报率下降则适度降低负债比率;当资本回报率高则适度提高负债比率,以实现价值最大化。
2.拓展融资渠道
企业发展需要多元化融资渠道,以降低筹资成本。目前企业多采纳有长期合作关系的银行作为主融资渠道。企业需要考虑自身资本结构和偿还能力来确定贷款比率,为银企长期合作打下基础。
3.优化负债结构
负债结构指企业各类负债数量配比,包括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而短期负债占比直接影响着负债结构。
(三)风险控制实务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接触最多是具体操作实务,即资金回收、集中管理、预算管理和预警机制等。
1.加速应收账款回收
应收账款回收是盘活资金链的关键。(1)建立欠费考核机制,定期开展应收账款清理工作;(2)科学测算收支平衡点,使催缴欠费工作富有弹性。
2.资金集中管理
财务结算中心对资金采取集中管理,可掌握集团及下属单位资金流向,严控资金审批流程,使闲置资金合理再分配,防范体外循环资金账户,有效控制收支平衡。实行财务负责人派驻制,可有效掌握下属单位资金动向,降低资金风险。
3.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资金的前瞻性管理,企业根据上一年度或上一月度财务报表,制定下一年度或下一月度预算方案,做到资金使用有的放矢。财务部门负责监督资金使用及回收情况。
4.预警机制
企业从收支平衡、资金周转、债务风险等方面制定资金预警机制,通过对资产负债率、带息负债比率、现金流等重要指标变化的监测,进行纵向历史数据对比和横向同业数据对比,科学预警并制定应急方案,以应付突发财务危机。
“提高风险控制,强化资金管理”是当前企业经营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适当的资金风险防范措施,可有效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郭文杰.浅析施工企业预防资金风险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2]刘晔.论房地产企业资金风险与控制[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1(09).
随着国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旅游行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对于旅游企业而言,要在行业高速发展的上升期扩大公司规模、抢占市场必须全面完善公司的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方面,加强公司资金管理并有效防范资金风险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旅游企业资金管理现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预算、监控、制度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旅游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预算管理有待加强
企业资金管理是对资本筹集、调度、结算、运作等内容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管理的体系。从企业的生产运营活动角度来看,旅游企业在融资、投资、生产、盈利等过程中资金的合理运转首先要求企业具备专业的预算管理能力。预算管理对公司的全年资金分配规划有重要限制作用。资金预算管理的专业性同时对应着企业管理的高管理成本投入,因此部分企业会因为资金运转紧张而精简管理成本,进而取消掉预算管理。在当前旅游行业,企业集团之间的吞并以及内部调整较为普遍,在该背景下资本运营的专业性与有序性遭到破坏,资金调配不合理等问题较为普遍。
(二)资金管理和监控力度不够
公司在生产运营中对资本运转缺乏实时有效的监控是旅游行业资金管理中另一突出问题。一旦资金监管不到位,极易导致公司内部资金调控失调或分散占用等严重问题。当前旅游行业的热潮吸引许多大集团公司的加入,以规模较大的企业为例,总公司与下属公司之间的业务运营中常见的问题是总部对子公司或分部门的资金缺乏直接有效管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快速灵活地发挥总部与子公司直接的协同配合优势。缺乏全面有效的资本监管,极易出现员工利用职权窃取企业资产,或利用财务管理漏洞严重威胁企业经济安全。
(三)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资金管理体制问题的具体体现有:首先是资本运转紧张,旅游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资本利用率明显低于行业水平。资金的集中管理需求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分散性矛盾导致资金预算计划难以实际落实,资金运转效率低下且闲置资金多于预算量。其次是财务资金管理体系结构过于落后,无法适应快节奏的企业业务需求,且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观念较差。旅游企业在筹资过程中的盲目性直接反映了资本管理的落后性无法对企业的资本操作起到应有的监督性和风险防控作用。
二、旅游企业资金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
预算机制是从企业运营现状出发,以其长期发展规划为指导,并以行业风险防控为依据对企业现有资本进行合理分配的科学机制。完善企业资金预算机制有助于促进企业业务活动的有序性和计划性,加强预算管理需要结合收支状况与成本现状对预算机制进行有效设计与完善。旅游企业的预算管理机制的完善需要全面考虑旅游产业的行业特性以及现代化企业运营的先进考核机制,把旅游企业运营中的成本投入以及经营收入全面包含在资金预算管理体系,以专业性的预算计划作为公司运转过程中资本调配的重要指导。从预算编制、审批、监督三大角度全面建立预算管理体系。
(二)强化资金管理和监控力度
资金监督力度的加强要求旅游企业建立完善资金监控体系,首先要求大集团公司落实财务监管。总部要对子公司进行财务人员派驻,对其经营活动中资本运作进行参与性监督,还应全面深入接触子公司的财务现状,总部通过派驻人员保证全面真实地获取子公司的财务信息,为旅游企业对生产运营资本的宏观调控做必要准备,有助于完善资本管理并降低资本风险。强化监控力度的重要实施方式是建立集团化监督体系,对旅游企业的全部资本进行全方位远程实时监控,有效调控子公司的资金占有权,杜绝资金的滥用、转移等问题。资金管理监督的核心体现在安全性和收益性两大方面。资本的集团化监控体系在资金调控与风险防范两大方面表现突出,监控体系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有助于资本调控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调整,达到运营收入的最大化。另外集团化资金监管要求企业从部门体系结构出发,建立统一的资金调度监管机制,使各部门之间的资本流动公开化,便于企业内部的组织监管,在资本风险防控的同时促进资本调控的合理性。
(三)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健全资金管理制度首先要求强化管理意识,旅游企业应立足于旅游产业特征从公司内部管理现状出发,首先对各部门在业务中的资金流动环节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经办员的财务操作要杜绝专权和多权,全面完善资金管理中的责任落实机制。另外资金交易的前后期操作需进一步规范化,保证交易行为的正式性并完善相应的风险防控机制。从财务人才储备角度,资金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企业加强专业财务管理人才储备以及人员业务培训等活动的开展,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进行资金管理制度优化的重要保障。人才素质的改善要求公司对员工尤其是财务人员的招聘流程与制度进行规范化,对重要的财务岗位应聘者的专业背景全面审查。另外在员工入职后,定期的业务培训可保障员工个人能力成长与企业人才需求共赢。
三、结语
资金管理对旅游企业的正常运营以及长期发展有深刻影响,企业在旅游行业热潮中要想不断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并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必须对资金管理以及风险防控进行高度关注。针对资金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预算问题、监控不足、制度问题,企业应加强预算管理、加大资本监控力度并深入优化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进步、发展和开放,工程承包领域的不断拓展,EPC成为目前最为流行的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模式,也是在当前国内建筑市场中被我国政府和我国现行《建筑法》积极倡导、推广的一种承包模式
一、工程总承包中的EPC
总承包工程EPC是英文:Engineer,Procure,Construct头字母缩写。其中文含义是对一个工程负责进行“设计、采购、施工”,就是通常所说的工程总承包。即业主将建设工程发包给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单位负责整个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并对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并最终能够向业主提供一个符合合同规定、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并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承包模式。
二、EPC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EPC总承包项目的总承包单位对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整个过程负总责,也即,总承包单位是EPC总承包项目的第一责任人。这就意味着一般情况下,EPC总承包方承担了原先由业主承担的“经济风险”。这里的“经济风险”包含了资金筹措风险、履约风险和索赔风险。
EPC工程项目具有项目金额大、施工周期长、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总承包单位常常会面临需要垫付资金的情况,这就决定了单凭企业自有资金规模和技术力量很难完成项目,筹措资金往往成为必需的途径,如银行贷款、卖方信贷、股东贷款、企业债券等。不同资金筹措途径会产生不同的资金成本及形成不同的资金风险。
另外,EPC总承包工作内容不象单独的施工合同那样,在合同签订时就非常明确、具体。EPC工程要求总承包方能够充分理解业主提出的项目建设意图,以及业主提供的事先勘测考察现场情况的基本资料和数据来完成设计任务,而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但其工程造价却已在合同中明确,合同条款的一般规定中删去了因为物价上涨或汇率波动调整合同价格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合同金额不予增加,也不减少,争取变更难度较大。EPC总承包的这一特点决定了项目风险既有业主的履约风险,也有合同变更索赔的风险。
三、如何实施EPC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
(一)多元化筹集工程项目资金,降低资金成本
工程项目应通过多种渠道不断的拓宽筹资资金的渠道,除了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外,还可以通过利于母公司(或总公司)间接的筹集资金,也可以利用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应付材料设备款的安全支付时间解决在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中遇到的筹集资金问题。无论选择哪种筹资渠道,都应保持良好的信誉,保障出资者的合法权益,科学地估算筹资风险,合理地选择筹资方式,分散或转移筹资风险,
(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的基础,有效的资金预算管理能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项目资金预算包括现金流预算、资金占用预算、资金需求预算、融资和财务费用预算,各种预算应通过各单位和部门测算,最终提交公司决策层审定,审定的预算一经下发,必须严格执行。项目预算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特殊原因必须调整的,遵循严密的审批制度。
(三)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有效组织项目资金,将资金管理的责任进行分解,落实到相关各层级及人员。确定施工阶段资金使用计划时应考虑施工阶段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对于资金使用计划的影响。
通过资金使用计划的严格执行,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上升。对脱离实际的资金使用计划,应在科学评估的前提下,允许修订和修改,使资金管理更加趋于合理水平,避免资金管理失控。
四、如何加强EPC工程项目的资金风险控制
(一)认真评估业主财务能力
业主的付款能力是总承包方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总承包单位最大的风险。除了其自身的经济实力外,业主的付款能力关键取决于业主的信用状况,即能否取得融资。此外,总承包单位还应深入了解业主的资金、支付情况、审批流程等。
(二)资金集中管理,降低资金结算风险
建立、完善资金结算制度,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及时调剂余缺。建立结算中心制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
(三)多研究合同、多沟通
认真分析项目的具体情况,加强项目的施工控制,多研究合同、多与业主沟通,在保证项目的使用要求和业主满意的情况下,减少施工成本。
五、结语
总之,资金是总承包工程(EPC)能够顺利进行的“血液”,项目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核心,加快资金的流动性,减少资金占用量;加强对资金流的控制,使之合规、合法使用。保障项目施工管理对资金的需要,同时加强资金风险的防范,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0引言
资金是企业集团最为关键的资源,也是一个企业实现自身经营发展壮大的基本物质保障。铁路行业政企分开改革实施几年来,铁路运输行业直接步入市场化经营,面临的外部市场经营环境非常严峻,特别是铁路运输企业的债务负担沉重、运营资金不足问题较为严重,致使铁路运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风险也较大。基于这样的外部环境形势,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强化自身资金风险的管控,特别是依靠科学合理的资金风险管控策略以及高效的资金运作效率,增强铁路运输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促进铁路运输企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1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风险类型分析
资金是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开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对于铁路企业而言,按照资金存在形式的不同,可以将资金分为库存现金、存款、备用金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等几类。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则主要是企业在开展筹资、投资以及资金运作等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安全风险问题
安全风险问题主要是在企业内部可能出现的固定用途资金挪用、截留或者是贪污等风险问题。企业资金安全风险问题隐患能否有效控制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是否发挥作用,特别是内部牵制制度、资金管理机制、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岗位分离、内部审计等制度是否能有效,如果内部控制不力,容易出现资金安全风险问题。
1.2资金紧张风险
资金紧张风险也就是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资金不足或者在固定时间内不到位的风险,资金紧张风险容易在企业内部产生资金链断裂,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企业出现资金紧张风险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应收账款不力造成的大量资金冗沉在销售环节,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企业的融资方式不合理,短期债务比例过高等造成的。
1.3资金低效运作风险
很多企业在资金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资金低效率运作的问题,甚至还有一些企业出现积淀问题,得不到合理高效的使用,容易造成大量资金时间价值的损失。出现资金低效运作风险,主要是企业缺乏合理的风险分析决策,片面追求安全性保障,造成的资金流动性不足导致的。
2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2.1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不合理
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选择,目前大多数的铁路运输企业针对分支机构以及子公司都采取了资金集中管理,但是如果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选择不合适,特别是对保障中心、财务结算中心、内部银行、财务公司等几种模式选择不合理,造成了资金管理权力过于分散或者是过于集中,都会影响资金的运作效率,甚至会造成企业内部资金周转的不畅。
2.2资金预算管理执行不力
防范控制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风险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依托科学合理的预算计划对资金的具体运作进行详细的规划。但目前一些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着形式化的问题,预算计划编制不合理、执行阶段控制不力、又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导致预算约束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因而也难以在防范企业的资金风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3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落后
在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开展筹资、投资以及运作等一系列的资金活动,决策的依据就是及时全面的内外部信息数据。但是当前,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落后,资金管理系统平台的功能往往停留在会计核算上,对于资金的规划控制、风险监控以及预算管理等功能模块设置不健全,信息收集不全面、信息质量不高,影响了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效率,造成一些资金管理方面的风险隐患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发现。
3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3.1构建有效的资金管理风险控制体系
防范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首要环节就是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风险防范控制体系。在风险防范控制系统的架构设计上,应该单独针对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运营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进行专业化的设计,整体构成风险防范控制系统。在风险预警指标的选择上,应该分别针对企业的变现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负债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等分别确定;其中变现能力主要以流动比率、现金比率、速动比率为主;资产管理能力指标主要以资产流动率、到账周期为主;负债能力指标主要以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为主;盈利能力主要以利润率、成本费用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为主。
3.2优化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
对于铁路运输企业而言,在资金的集中管理方面,无论采取报账中心、结算中心、内部银行或者是财务公司,均应以畅通企业内部的资金流为原则,以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为目的。在具体的模式选择上,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大多采取了结算中心的管理模式,但相比而言在铁路企业政企改革分开以后,采取财务公司的管理模式,在防范资金管理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方面将有更大的优势,以财务公司为资金集中管理中心,设置专业财务人员开展资金的归集、调度、分配以及运作管理,相关资金信息数据的收集将更为便捷快速,而且统一进行资金的调度使用,总量优势更容易发挥,因而有利于提高资金管理风险防范能力。
3.3健全完善资金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
只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确保资金管理运作的规范化开展。在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制度层面,重点是针对资金业务相关环节完善资金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结算、财务报表等几项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健全资金管理工作岗位诸如稽核、出纳以及信贷等岗位之责以及业务操作程序,优化资金管理工作的岗位分工,强化内部的控制管理以免资金管理安全风险问题的发生。
3.4加强预算对资金的计划控制
预算是对资金的规划性安排,经过层层审批的资金预算计划对于防范资金管理风险非常有效。在资金预算管理的具体过程中,应该结合企业集团的整体发展规划以及不同子公司的资金需求计划等,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完成预算计划的编制,指导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运作。同时,对于预算计划应该由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管理中心定期检查,特别是对企业内部的重要资金开支情况、筹资融资投资情况进行专项的预算绩效考核与内部审计,及时掌握风险点进行防范。
3.5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对于资金管理平台以及功能模块的设计应该确保全面,将涉及到资金管理的核算、预算、结算等工作纳入管理中心,确保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管理部门能够通过各类凭证、账票等掌握资金的流向以及具体的用途,真正实现对资金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监管。
4结束语
铁路行业的市场化推进,铁路运输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竞争日趋激烈,强化资金安全风险的控制管理已经成为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基于资金的风险防范控制,完善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健全资金管理规章制度及风险预警及控制体系建设,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风险控制能力,进而为铁路运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艳霞.企业现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09):78-80.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约束,没有资金就没有动力,企业就无法正常运转。对于路桥企业而言,由于企业规模一般较大,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其对于资金的管理和控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路桥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做好路桥企业的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对于路桥企业而言十分必要。但是目前的状况是,许多路桥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规范,致使资金的控制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路桥企业必须在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多加注意,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对于资金和风险的管理控制,保证企业效益。
一、路桥企业资金管理模式
路桥企业由于规模较大,一般是以路桥企业公司的方式存在和经营的,在公司的资金管理中,存在以下几种基本的资金管理模式。
(一)统收统支模式
统收统支模式是比较传统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路桥企业的资金全部集中在路桥企业公司财务部门,由公司财务部门总体负责资金的收支管理,公司下面各成员企业不能私自开通财务账号,也没有资金收支管理权。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可以帮助公司赢得收支平衡,有较快的资金周转率;缺点是由于成员企业没有资金管理权限,导致各成员企业没有足够的积极性,也缺乏自主经营的灵活性,影响了工作效率。
(二)资金池管理模式
除了上述统收统支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之外,还有一种资金池管理模式。资金池模式的特点是,公司财务账户分为一个主账户以及若干个子账户,主账户必须由公司全权掌控,子账户则由公司成员企业掌控;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由公司主账户对成员企业子账户实施统一的调度和监督管理。资金池管理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路桥企业公司的净头寸,在资金调度上具有很高的效率。
(三)资金结算中心管理模式
资金结算中心管理模式在功能上其实类似于资金池管理模式,只是资金结算中心模式在组织结构上有所不同。资金结算中心是路桥企业公司内部设立的职能机构,其职能类似于公司财务部门。资金结算中心的主要职责是按照收支两条线路统一管理成员企业的资金,形式上其实也形成了之前所说的资金池,统筹运作,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流转速度和使用效率。资金结算中心通常是利用预算管理途径,辅之以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的资金管理系统,依托“银企直连”的网络系统,设置总账户和分账户的综合管理结构,对公司资金进行统一调拨和管理。
(四)财务公司模式
财务公司的资金管理模式是为了充分提高路桥企业公司的资金利用效率,实现资金价值而设立的。其基本模式为路桥企业公司在其下面设立独立法人资格的财务公司,该财务公司为公司及其下属成员企业提供比较专业的与财务相关的管理咨询服务,同时该财务公司具有自主经营的资格和能力,能够自主从事企业经营业务。实际上该财务公司与公司下属各成员企业之间是平等互利的关系,无异于一个非银行金融组织,兼具银行的部分职能,从事对内融资和对外投资业务,充分提高公司资金的利用效率,实现资金价值。
二、企业公司资金管理模式的具体实例研究
(一)概述路桥企业公司的具体情况
北京市海龙公路工程公司发展至今,已将公路、桥梁、隧道、市政工程施工等业务融为一体了,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型交通建设企业,经营范围涉及全国多个省市。我公司经营众多建设项目,综合实力较强,是一家大型的公司建设企业。
(二)企业公司的资金管理模式分析
1、集约化资金管理模式
我北京市海龙公路工程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已经逐步建立起了集约化的资金管理模式。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资金信息管理系统,依靠信息化的资金管理方式,实现了资金的高效利用,建立了以多级结算中心为核心的资金管理模式,并且构建了公司资金管理运行的平台。以资金的预算管理为重点,结合一定的风险控制手段,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在资金的集约化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总的来说,我公司集约化资金管理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集约化的资金管理模式结合了资金池的模式,在公司层面设立了资金池,以公司本部为核心,同时建立“二级集中”资金管理体系,全面管理公司资金。
对于公司承接的重点建设项目,公司将会重点督察。项目部主要负责向上级如实汇报当月项目资金的收支使用明细,项目收支计划必须经过上级财务部门和资金管理部门的批准,然后才能实行资金拨付。并且通过NC使上级及时把握项目资金动态,做到远程监控,降低了资金风险。
大额资金支付预警制度。公司本部为了尽量降低资金风险,加强资金风险管理,在公司本部实行大额资金支付预警制度,其具体方式为,公司设立多个银行账户,对账户进行分类管理。所有账户的异常变动都会通过公司的“大额资金支付实时监控软件”及时反馈给公司财务部门,一般而言,根据公司承接的项目规模大小,设置不同的大额资金支付预警线,一旦超过预警线,系统就会及时向公司财务部门进行反馈,及时了解资金动态。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风险的分析
企业集团以资金的流动和表现形态为重点研究对象,对整体的资金流向、结算方式、调度和运作等进行综合和系统的管理。在资金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主要风险包括如下几类:
第一,资金安全风险。资金安全风险形成于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如同一人兼任不相容职务),主要是指资金被挪用、欺诈和贪污的风险。资金安全风险管理重在防范,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健全资金管理的内控机制来堵住各种安全漏洞,如构建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按照规定的权限和制度来办理资金收支业务。
第二,资金短缺风险。资金短缺风险形成于激进的筹资政策、片面追求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宽松的信用政策、过多采用债务方式融资、未能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发展战略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主要是指集团企业不能及时、足额地筹集到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从而导致企业集团放弃供应商提供的现金折扣、低价甚至亏本出售存货和项目、无法及时清偿债务而导致信用等级恶化、被收购或被迫破产重组等。
第三,资金使用效率风险。资金使用效率风险形成于预算编制的不准确、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调度不畅、现金管理能力不强等,主要是指多余现金获得的收益低于贷款利率。现阶段不少企业集团错误地理解“现金为王”的理念,片面追求先进充裕对经营安全性的保障,不太关注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从而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风险的存在。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的建议
(1)构建集中统一对外支付系统。通过构建集中统一对外支付系统,企业集团可以减少资金沉淀和占用,及时掌握资金流向,从而避免资金套用和预算变通情况的发生。企业集团内各单位要根据集团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严格按照费用归口环节分解年度先进预算,在预算额度内规范使用资金,并严格按照预算用途使用资金;进一步明确预算编制依据,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严格执行预算规定,做好执行情况的实时分析和监督,强化过程控制,切实做到“凡有支出必须先有预算,超出预算必须经过调整,凡有调整必须经过批准”;对于使用支票和现金形式支付的资金,资金管理中心根据各成员单位的现金预算申请,定期拨付到该单位的支出户,由该单位根据需要进行支付。
企业集团集中统一支付的业务流程如下:各成员单位根据实际付款需求,在资金监管系统中进行签批流程,在资金监管系统中要通过预算审核、部门负责人审核、单位领导审核等手续,审核通过后,发送付款指令到资金管理中心,由资金管理中心根据付款指令通过总账户为其付款;资金管理中心支付后,同时减少该单位在资金管理中心的内部存款;成员单位根据资金管理中心的回单,同时减少内部存款。
(2)加强对各单位银行账户的监管。企业集团要不定期地对各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在提高结算质量、控制账户数量、优化开户结构等方面进行摸底,并结合银行账户调查工作,对各单位网银使用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检查各单位银行账户对账情况,主要包括对账是否及时、对账管理办法的落实情况等,尤其是要重点调查收入账户、电子结算账户的对账情况;督促各单位加大银行账户余额的控制力度,要求各单位按月上报银行存款对账相关资料,资金管理中心每月对各单位的银行存款对账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撰写书面报告,切实形成对账工作的长效机制。
(3)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再建设。目前企业集团基本都建立了资金管理制度体系,构建了“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钱”的机制,但在实际操作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要通过制度规范流程,将风险意识渗透到制度体系中,构建切实可行的风险防控体系。企业集团要根据自身资金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梳理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废止已经过时的旧制度,针对现有制度中操作性差的部分进行修改;针对现有业务进行梳理,形成一套完整的内容控制制度体系,内容要涵盖当前的全部资金活动;初步建立以监督管理规定为核心、各项办法为框架的资金管控制度体系,要对全系统的账户管理、结算管理、资金对账管理、现金预算管理、监督考核、资金系统应急预案等各个方面建立管理办法,逐步形成完善“以制度管资金”的机制。
(4)提高制度和流程的可执行性。企业集团要建立制度平台,使过去相互独立、条线式管理的各类活动连成严密网络,使内部控制成为资金管理风险控制整体系统性的控制活动。这就需要对各类资金管理活动的流程进行梳理,提出相应控制措施,从而建立包括流程描述、岗位职责描述、风险点提示及控制措施在内的体系文件。企业集团要制定《资金管理工作内部控制规定》,根据人员变化和业务的实际需要,对各个岗位的职责重新进行梳理,完善“资金管理岗位职责”,明确责任,确保所有资金管理活动无一遗漏地囊括在内部控制框架之下,并通过自下而上的流程复验,使检查活动制度化,使内部控制成为防范风险的有效防线。
资金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其谋求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基础,也是企业日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的血液。如果企业因为内部管理不善而引起资金的短缺,可能会使得企业面临着极高的融资风险和利率风险,进而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而出现重大的财务危机,甚至使企业面临破产的情况。因此,改进和完善企业对于资金的管理措施,控制企业资金的风险,才能够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提高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帮助企业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保持竞争优势,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打下坚实而稳固的资金基础。
一、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
风险源于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之下,企业在决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这种不确定性越来越多。例如,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和保住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往往会采用过度宽松的信用政策,这样就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延长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导致企业很可能面临着大量款项无法收回的风险,增加了企业的坏账损失,对于企业的资金安全而言十分不利。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和局限,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有以下几种。
1、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金来源分为权益性的资金和负债性的资金。在欧美等资本市场较为完善的国家,企业更倾向于获得权益性的资金。但是目前在我国,企业的资金更多的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债务型的资金,这样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就会过高,造成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同时,企业资金的使用成本也较高,企业背负着沉重的财务负担,需要在资金管理中经常面临着到期偿还本息的压力,时刻考验着企业的偿付能力,导致企业资金风险的产生。
2、企业资金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控制制度
企业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往往会设置一些职责分离的制度,比如采购资金的申请、审批与复核需要不同级别的人员来执行,保管现金的出纳人员不能够进行会计账务的处理等等,但是这些做法都只是资金管理中的一小部分,并没有一个完善的控制制度来进行有效的资金管理。同时,科学的资金管理控制制度必须要通过相关的负责人进行严格执行才能够保证其有效地发挥作用,在经济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过分强调效率优先而忽略了程序和制度的重要性,这样很容易被一些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个人或小团体有机可乘,通过造假或者合谋钻了企业资金管理控制制度中的空子,使得企业遭受重大的损失。
3、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许多企业都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多个行业和领域,有些企业可能直接涉及多个行业,有些企业则是通过控制子公司的方式涉及多个领域,在这种涉及多行业或领域的情况下,企业普遍采取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但是由于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行业特点和特殊性,在资金的需求、筹集、使用和回收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这样就会使得企业在进行资金的集中管理时融资和投资决策的困难性变大,并可能与内部资金的使用需求发生冲突,占用较多的流动资金,资金周转和回收缓慢,降低企业短期支付能力和长期的偿付能力,导致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不利于企业对资金使用和管理。
4、企业管理人员对于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不强
由于宏观环境的复杂性和政策的多变性,如果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和做法不能够快速持续有效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那么像持续增长的通货膨胀率、不断变动的市场利率以及国际货币性资金的持续贬值等都会给企业的资金管理带来很大的外部风险,使得企业的资金非常不安全。目前而言,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不高,在融资和投资的决策时随意性都很大,常常根据个人的喜恶来判断,并没有通过客观的数据或有效的调研来进行决策。同时,也因为管理人员对于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不高,即便企业设置了相关的资金风险控制制度,往往也会由于监督不力而导致这些制度难以得到有效执行,甚至形同虚设,这将会使企业的资金管理产生巨大的风险。
二、改善企业资金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
企业资金管理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就必然会产生不确定性的风险。但是为了加强企业资金安全的管理,企业能够通过改善控制措施来规避或者降低资金风险,改变资金管理传统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和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对各类风险加以科学的预测、识别和应对,以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实现企业资金管理的安全和效益,可以通过以下的措施来改善企业对资金管理风险的控制。
1、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在进行融资决策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企业资本的结构,根据企业自身和行业的特点来优化企业的资本构成。由于负债资金具有财务杠杆的效应,因此如何通过适度的负债来有效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企业的资本利用效率从而增加企业收益是企业首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如果资产负债率过高,也就是企业更多地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负债性的资金,那么意味着企业要支付更多的财务费用和承担更大的财务风险,在企业长期获利能力一般的情况下,企业陷入重大的财务危机的风险非常大;如果资产负债率过低,企业更多的资金是来源于权益市场,虽然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费用,但是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会增大,而且过低的负债水平往往不能够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和进行业务扩展的需要,不利于企业扩大规模和长远的发展。当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时,财务杠杆能够发生积极的效应,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额外收益;当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率时,财务杠杆则会发生消极的作用,降低企业的收益。那么,企业通过合理分析、预测行业和项目的投资收益率,比较投资收益率与负债利率的大小,从而进行融资和投资的决策,减少决策的随意性,不仅能够有效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控制资金风险,使企业的资本结构更加合理。
2、完善企业资金风险控制制度
想要在日常的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当中控制资金风险,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制定和完善企业资金控制制度。需要建立的资金控制制度主要有:一是企业资金的授权和审批制度。在企业使用资金时,应当根据宏观的市场环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立资金分级的授权和审批标准,依照审定的资金额度和范围对资金进行使用管理,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和反馈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和高效使用;二是内部资金集中管理调拨控制。企业根据各个子公司或者部门对资金的需求采取集中管理模式,统一由集团总部或企业总部根据需求进行筹集资金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和降低融资成本,再将资金通过调拨分配给各个子公司或部门,并对资金使用情况实行记录和控制;三是不相容的职责分离的资金管理模式。资金的授权审批需要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级别的人员进行,高层管理人员不能而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分离制度,才能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和减少资金管理的风险。
3、树立企业资金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应当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国家经济政策保持高度的关注,增加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预见性,合理预测和判断汇率、利率等变动趋势,通过客观的市场调研结果来为企业制定资金的需求和投放,树立和强化企业资金的风险管理意识,减少由于宏观环境变化等影响因素而带来的资金操作风险。同时,企业应当通过较为科学的方法和依据来作出更为精准的预算,根据预算来作出与企业自身所处行业和所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融资和投资决策:首先应当加强对确立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的比例和规模的管理,在保证企业充分运用财务杠杆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内部融资以降低融资成本;其次应加强对应收款项的回收管理,有利于企业资金的快速回笼和制定更合理的信用政策,提高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再次还应加强对资金投放的管理,确定收益合理和企业能力所及的项目,减少投资高风险的领域或项目,通过合理的投资决策来稳定企业的收益并减少闲置资金以大幅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4、建立企业资金风险预测机制
为了更好地抵御企业资金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除了在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当中树立风险管理的观念之外,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从企业资金的提供、调拨、分发到周转、回收等各个步骤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资金风险预警和监测指标体系,根据资金安全系数、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债务风险的水平与同行业进行横向对比,以及与自身的历史同期进行纵向对比,从而判断资金风险的高低。通过重视风险发生可能性较高的重要领域和项目,分析异常变动的指标,采取重点跟踪和监控,时刻关注企业的资产负债水平,及时预测风险并发出预警信号,预判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并作出应对方案,减少由于风险发生而造成的损失。
在国际市场竞争不断加强和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企业为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来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水平,通过不断查找和发现资金风险管理中各个重要环节出现的问题,从而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资金风险管理控制制度,不断探索资金风险管理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实现企业的持续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利群:企业的资金风险管理分析及控制对策[J].财经界,2011(11).
[2] 张大华:企业资金风险分析与管理控制措施[J].中国市场,2010(52).
1企业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第一,财务信息失真。相当多的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不完整、不及时。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基层的资金情况,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
第二,监控不力。大中型企业中,对多资金运作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的问题,尽管企业内部设置了一些监督岗位,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信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领导法治意识淡薄,往往是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
第三,资金使用效率低。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突出的问题。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财务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投资失误较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欠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誉和赢利能力下降。
2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第一,投资风险分析。在企业中,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投资,造成严重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都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当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风险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不能达到预期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动态现象,具有很强的传导性。一个企业的风险会传导到另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风险可能会使其他部门遭受损失,产生风险传导的连锁效应。因此,本文所讲的组织风险传导是指风险在组织内部的多个相关利益单位之间进行传递和影响。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即所谓多元化经营,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最终破产也是不足为怪的。
第二,资本运营分析。在资金营运方面,企业集团流动资产中,若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由于存货流动性差,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中,企业过于注重销售业绩,而忽视应收账款控制状况的问题。有时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企业在赊销过程中,由于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会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将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第三,收益分配分析。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而且与公司的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问题密切相关,涉及企业的长远发展。股利政策的制定,主要涉及如何确定股利支付比率、以何种形式发放股利、股利政策的稳定性等。股利政策可被看做是表明公司发展状况的重要信息,除重大的投资机会、未来收入的重大变动等特殊情况外,公司通常倾向于较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
3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
第一,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应从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内部审计等方面入手。在资金使用方面,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资金分级审批标准和权限,按审定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安排支出,对外担保权、对外投资权应进行严格地限制,而且应配备一套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
第二,加强资金筹集管理。财务人员要树立起企业资金成本与财务风险理念,建立健全以控制财务风险、控制资金成本、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等为主要内容的资金控制制度和决策制度。资金筹措包括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和合理选择筹资方式。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合理选择诸如趋势预测、销售百分比、定性预测等资金量预测方法。选择多种筹资方式,如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发行债券、贷款、商业信用等,分散筹资风险,做好事前控制。
第三,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资金管理的目标应是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率性、收益性。实施适度的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上述作用。如建立结算中心制度或成立资金调度中心,统筹管理企业的各项资金,使各部门、各下级单位的资金往来全部纳入财务部门的控制之下,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从而达到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的问题,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也可以通过建立财务中心或内部银行,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由财务中心或内部银行负责与银行的往来业务,下属单位仅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账户。第四,推行资金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中采用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资金预算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部分,企业要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资金安排,增强现金保障能力。统筹规划生产经营与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供给,科学预测预算年度现金收支、结余与不足,合理确定现金收支规模,安全高效地做好资金筹划工作,加强现金流入流出全过程预算控制,做好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监督与考核。
第五,加快应收款项及存货周转。企业要积极开展存货和应收款项的清理,严格控制存货和应收款项规模与增长速度,加快存货及应收款项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努力推进精益生产,加快生产环节的物料流转速度,减少过程积压。做好销售预测,坚持以销定产,根据生产计划,确定合理库存水平,创新营销模式,努力提高预收款比例,减少预付款金额。建立健全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加强货款回收管理,落实催收责任,从合同签订、资金结算、款项催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加快现金回流,提高应收账款周转速度。
1. 企业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第一,财务信息失真。相当多的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不完整、不及时。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基层的资金情况,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
第二,监控不力。大中型企业中,对多资金运作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的问题,尽管企业内部设置了一些监督岗位,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信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领导法治意识淡薄,往往是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
第三,资金使用效率低。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突出的问题。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财务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投资失误较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欠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誉和赢利能力下降。
2.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第一,投资风险分析。在企业中,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投资,造成严重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都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当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风险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不能达到预期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动态现象,具有很强的传导性。一个企业的风险会传导到另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风险可能会使其他部门遭受损失,产生风险传导的连锁效应。因此,本文所讲的组织风险传导是指风险在组织内部的多个相关利益单位之间进行传递和影响。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即所谓多元化经营,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最终破产也是不足为怪的。
第二,资本运营分析。在资金营运方面,企业集团流动资产中,若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由于存货流动性差,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中,企业过于注重销售业绩,而忽视应收账款控制状况的问题。有时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企业在赊销过程中,由于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会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将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第三,收益分配分析。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而且与公司的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问题密切相关,涉及企业的长远发展。股利政策的制定,主要涉及如何确定股利支付比率、以何种形式发放股利、股利政策的稳定性等。股利政策可被看做是表明公司发展状况的重要信息,除重大的投资机会、未来收入的重大变动等特殊情况外,公司通常倾向于较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
3.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
第一,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应从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内部审计等方面入手。在资金使用方面,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资金分级审批标准和权限,按审定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安排支出,对外担保权、对外投资权应进行严格地限制,而且应配备一套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
第二,加强资金筹集管理。财务人员要树立起企业资金成本与财务风险理念,建立健全以控制财务风险、控制资金成本、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等为主要内容的资金控制制度和决策制度。资金筹措包括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和合理选择筹资方式。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合理选择诸如趋势预测、销售百分比、定性预测等资金量预测方法。选择多种筹资方式,如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发行债券、贷款、商业信用等,分散筹资风险,做好事前控制。
第三,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资金管理的目标应是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率性、收益性。实施适度的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上述作用。如建立结算中心制度或成立资金调度中心,统筹管理企业的各项资金,使各部门、各下级单位的资金往来全部纳入财务部门的控制之下,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从而达到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的问题,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也可以通过建立财务中心或内部银行,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由财务中心或内部银行负责与银行的往来业务,下属单位仅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账户。第四,推行资金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中采用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资金预算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部分,企业要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资金安排,增强现金保障能力。统筹规划生产经营与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供给,科学预测预算年度现金收支、结余与不足,合理确定现金收支规模,安全高效地做好资金筹划工作,加强现金流入流出全过程预算控制,做好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监督与考核。
第五,加快应收款项及存货周转。企业要积极开展存货和应收款项的清理,严格控制存货和应收款项规模与增长速度,加快存货及应收款项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努力推进精益生产,加快生产环节的物料流转速度,减少过程积压。做好销售预测,坚持以销定产,根据生产计划,确定合理库存水平,创新营销模式,努力提高预收款比例,减少预付款金额。建立健全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加强货款回收管理,落实催收责任,从合同签订、资金结算、款项催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加快现金回流,提高应收账款周转速度。
第六,建立预警监测机制。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资金风险预警监测机制,从资金供给、资金投放、周转效率、债务风险水平等方面建立和完善预警监测指标体系,确定重点监测对象和监测领域,认真分析资产负债率、带息负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等重要指标变动情况,重点关注到期债务,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1.概述
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任何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拥有货币资金,持有货币资金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一种资产。就会计核算而言,货币资金的核算并不复杂,但是由于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一种资产,因此在组织会计核算过程中,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2.当前工业企业资金使用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财务风险
随着市场因素渗透程度的不断扩大和企业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工业企业逐步形成了多渠道筹资和多样化的资金运作模式。长期以来,很多工业企业仅注重账面利润完成情况而很少关注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资金管理长期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最终导致企业现金流短缺甚至枯竭。目前工业企业面临的资金管理问题和财务风险主要有:
2.1资金管理方式及手段落后,“三角债”问题突出,企业有债无权现象严重。
近年来,一些企业随着业务量的加大,现金周转量随之增加,财务管理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资金管理存在不少漏洞。企业内部财会管理方式、核算原则、货币资金筹资和管理方面没有严格规范。企业普遍缺乏严格的程序和约束机制,从而造成应收、应付款项等沉淀资金膨胀问题。
2.2市场经济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缺少风险意识。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个别企业经营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既不注意考察和研究合作方的资信程度、经营业绩及经营行为,又不注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本企业合法经济利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把本企业的经营风险化解到最低程度,导致资金的损失。也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需要,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方向难以把握,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
2.3企业经济活动现金交易偏好仍未改变,大额资金使用风险巨大。
由于现金结算方便灵活,交易成本较低,受传统使用现金结算习惯的影响,即使在有一定规模、财务相对规范的企业,在购入、销售环节,大量使用现金交易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并且随着支付交易电子化的推广,居民的现金偏好并没有大的改变。
3.完善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建议
3.1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以积极规避财务风险。
建立结算中心制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企业通过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结算中心一个部门对银行,下属单位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充分发挥结算中心汇集内部资金的"蓄水池"作用,并使下属单位资金的出入处于集团的严密监管之下。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是集团化集中管理中的最重要的一条主线。监控住了资金,也就控制住了企业的财务,也就控制住了企业的大局,也就基本防范了大的财务风险。
3.2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积极化解财务风险。
企业要“从管理挖潜力、向管理要效益”,改变粗放经营的局面,建立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投资管理、担保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制度,堵塞管理漏洞,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和不良资产比率,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风险控制应抓住重点,在找出风险的基础上,要分析出哪些是主要风险,并把其作为主要矛盾予以确定。风险管理原则应先控制再消除,找出主要财务风险后,首先要控制风险的扩大,遏制损失的增加,然后再研究化解和消除风险的措施。
3.3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现金流量分析预测,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为资金管理的全面预算和及时结算提供了可能,从而使资金的集中管理成为可行。企业应将预算范围应由过去单一的经营资金计划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资金预算,审批流程应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同时加强现金流量分析预测,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树立"钱流到哪里,管理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的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
4.结语
总之,在目前企业集团纷纷重新定位发展战略和战略目标、重新梳理构建新的管理机制的新形势下,资金管理工作也必须要随之变革,创新资金管理的理念、方式、方法,实现优化企业资金结构,拓宽筹资渠道,盘活沉淀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施工企业;资金风险;类型;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152-02
施工企业主要是从事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建设及投资,其行业的特点是面广、周期长、投资量大。同时,很多时候这些建设均需要前期的大量迁移改造等资金投入。可以说,施工企业还是存在较大的资金压力和资金风险的。2008年金融危机中很多企业资金风险导致企业倒闭的现象也给大量的企业以资金管控的警示。本文立足于施工行业,探讨这个行业中普遍存在的企业资金风险类型和控制措施。
一、施工行业的资金风险类型
从实践分析,施工行业主要面临的资金风险主要有资金安全系数低、资金使用效率低、资金短缺等风险。这些具体风险类型主要是和企业的内外部因素有关。
(一)资金安全系数低的主要表现和原因
资金安全系数低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施工企业的资金受到的挪用和贪污等。这在很多中小企业非常明显,主要源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等。施工企业除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或执行的原因外,还存在自身组织和人力特点的原因。
在施工企业,一般资金安全风险主要出现在各个项目公司,由于其工程特点,一般在组织结构上呈现项目公司权力较大的特点。各个项目公司负责每个工程项目的投标、施工、结算等各个阶段的事务。在一些没有实现财务集中的施工企业,项目公司在业务和财务上均有较大的权力,这种权力过大的现象导致项目公司制度执行效果差和作业监督无效的现象发生。这自然容易导致项目公司内部资金挪用和贪污的现象,也有可能出现将公司资金以其他会计科目用以行贿的现象。
同时,在施工企业,各个项目公司由于均是临时组建,而且很多工程均是户外作业。在人力招聘和使用上均较为粗放,项目公司在制度执行和监督上流于形式,人员的素质不高,职业素养也不好,容易导致资金安全性差。
(二)资金使用效率差的表现和原因
每个施工项目涉及的资金量一般较多,因此,资金使用效率低将导致很多资金浪费。基于施工企业的业务特点,施工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的主要表现为资金预算差、使用差、调配差等。
首先,在资金的预算上,施工企业没有能够提高资金预算的前瞻性和准确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预算的前瞻性和准确性差,容易导致施工企业每个项目公司没有办法确认资金的预留量。而只有确定好各个项目的资金预留量,才能为资金的合理流动提供基础。
其次,在资金的使用上,施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采购活动和其他投资活动等效率低也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施工企业的采购包括了材料采购和固定资产采购,这部分采购占据了资金流出的一半,而这部分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种种因素影响,导致效率低下。例如,施工企业对材料和设备等要素的市场价格跟踪不足导致预测能力差,这就使得施工企业多支付了采购资金。再如,很多施工企业在物资采购中没有严格执行成本控制措施,导致了采购成本高于正常水平等;同时也有些企业没有应用合适的方式控制价格波动,使得采购效率低下。
再次,施工企业在资金的调配上也缺乏效率。施工企业在各个项目的资金调配上主要依靠总部对各个项目的资金控制和数据分析基础,但是由于施工企业在这些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施工企业的资金调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例如,在对项目公司的控制上,总部的实际话语权并不是特别大,而且各个项目经理容易隐藏实际资金或者虚报未来开支需要,增加自己的控制范围。这些因素的存在均影响了资金调配效率。
(三)资金短缺的表现和原因
施工企业的资金短缺一般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它存在于施工的各个阶段,并受到外部因素影响最大。
首先,在投标过程中,由于现在投标需要交纳一定的保证金,这就会影响到施工企业的资金存量。中标后,施工企业的施工阶段也需要前期垫付资金,这些也会影响到资金的沉淀量,而且这些资金量是非常巨大的。在项目结算后,施工方仍然存在着资金结算的难题,例如对欠款的催收工作一般难度较大。
其次,施工企业内部还款压力也会导致施工企业的资金短缺。这些压力有可能来自于施工企业不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导致的短期还本付息压力,同时施工企业还有可能需要为关联企业等外部企业偿还担保等。如果施工企业还有进行外部的投资,如果投资失败导致的持续投资等也有可能成为施工企业资金短缺因素。
再次,很多施工企业的资金依赖于外部融资,例如民间借贷和银行系统等。民间借贷高昂的利息费用可能会吞噬施工企业的利润,从而导致其资金短缺。银行的借贷则受到了国家政策调控压力大,容易给施工企业带来较大的波动。这些都会影响施工企业的资金量。
二、施工行业资金风险控制措施
针对以上施工行业的资金风险,施工企业可以从组织上、制度上、具体管理上等角度进行控制。
(一)组织上,施工企业要完善内部控制,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配置好相应的人员
首先,在整体架构上。一方面要完善总公司和项目子公司的架构设置,另一方面需要做好内部各个委员会和管理层的完善。在总公司和项目公司的架构设置上,要本着兼顾效率和监督的原则对各个项目公司的权力进行设置和监督,如有可能可以采取会计集中的措施将各个子公司的会计权限集中到总部,同时加强对项目的会计监督。同时,在内部高层管理层的完善中,要有步骤地在董事会、监事会、各个委员会、管理层中进行有效的组织架构设置。在董事会可能增加真正参与监督的独立董事,并争取让有实践经验、财会基础的独立董事进行公司事务的监督和风险提示;在监事会也要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对监事会成员的监督职责和权限划分清楚;对管理层可以采取内部竞争或者外部市场化操作进行招聘,并可以采取员工持股计划等减少管理层的问题。
其次,在内部控制上。完善公司的必要内部控制机构和机制是很有必要的。在内部控制机构上,一方面要加强财会部门对各个部门的资金用度进行监督,另外一方面要加强公司内外部的审计和监督。在内部的财会部门的监督上,要对各个部门的资金用度实际情况和明细进行核对,并保留相应的票据进行备查等。在实际用度中,要结合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各种流程进行规范,同时结合预算编制情况进行双向完善。在内外部的审计和监督上,主要内部靠内审委员会等机构,外部主要靠专业人士和会计事务所等。在一些资金实力较大的施工企业可以考虑建立并完善公司的内审机构,保证其独立性。外部定期进行审计,提升内部资金用度编制和执行的准确性。
再次,在人员配置上。要能够遵循内部控制的需要进行岗位和人员的配置。例如,施工企业要要遵循不相容岗位的规定进行各个岗位的设置和人员的安排。对人员的配置还需要遵循岗位的要求等,例如要满足相应的能力要求,这可以通过实际的招聘和培训进行提升等。再如,对人员的素质和品德的要求也需要在平时的教育和培训中进行提升。
(二)制度上,要熟知相关的法律,完善施工企业的制度制定
施工企业要能够首先熟悉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并能够对行业自律协会的规范进行了解和执行。施工企业的主要会计法律法规体现在新的会计准则和建筑合同要求等,这些施工企业要进行掌握,以便于后期财会业务的展开。同时对企业通行的资金活动内部控制指引也要进行熟悉,并在实际操作中执行好。
施工企业的制度制定主要要根据其业务特色和组织特点进行设计。第一,要设计好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这可以根据《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进行设计。例如,可以采取资金归口管理的制度,对筹资、投资、营运等资金活动进行控制,划分好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等。同时,对各个岗位按照不相容分离制度进行设置,执行严格的审批和监督制度。第二,对资金的回收进行有针对性的欠款催收责任制和奖励制度的设计。施工企业一般都面临较为严重的回收款问题,这需要企业在制度设计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施工企业可以在项目前期评估、合同签订和执行、竣工后的款项催收等方面进行考核。
(三)在具体管理上,施工企业要加强风险识别和控制
在风险的识别上,施工企业要能够对资金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并利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定性和定量等措施进行风险识别。风险的识别是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关键。只有识别出具体的风险类型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施工企业的风险识别可以采用和预算相对比、各个项目对比、主管访谈等进行评估和识别。例如,施工企业根据项目初期的预算对比可以发现一些采购问题导致的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对各个公司间的对比或者和行业中的龙头对比可以发现自身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和项目资金短缺的风险等,通过对主管的评价可以发现一些公司制度设计或者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改善。
而在风险的控制中,第一,要能够提升公司预算的前瞻性和准确性。资金预算是具体执行中指南针,良好的预算可以发现很多的资金使用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资金的充足性。预算的前瞻性也可以让施工企业在合适的时机进行融资和资金的调配,减少资金的融资成本。这样资金的使用才更具有统筹性且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