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装置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装置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3:2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装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装置

篇1

二、改革前存在的不足

电子技术实训是以“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为理论基础的实训课,通过实训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在以往的实训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不足。其一,实训内容c机车电工职业标准内容衔接不紧密。其二,实训教学手段不新颖。其三,考核方式较单一。

三、 改革内容

1.优化实训教学内容

根据机车电工职业标准对电子技术实训内容进行改革。以往电子技术实训以收音机的焊接组装为主要内容,只培养了学生金属导线的焊接和一般电器零部件的组装的能力。通过改革,在焊接收音机之前适当增加实训内容,让学生进行常用电子元件的认知,并利用电工测量工具对元件进行测量,培养学生使用电工测量工具的能力。焊接组装完成之后,让学生对收音机进行调试和故障处理。对于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新的实训内容,如继电器的测试、牵引电机的检修与维护、交流主发电机和励磁机的维护及故障处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来进行新增项目的任务分配,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技能竞赛的过程也是院校与院校之间交流和沟通学习的过程,参加竞赛教师也可以累积丰富的经验并且运用到今后的实训教学中,在这一过程中也能接触到企业的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择优借鉴。

2.创新实训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实训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也能使实训课更加生动。根据实训内容制作微课,运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在实训过程中自行点击播放微课进行学习和操作练习,或者在实训前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课前预习。例如,提前预习焊接的方法和焊接技巧。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激发了学生的实训热情,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可以根据手机仿真软件,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仿真成功后可以利用实训室的电子元件设计制作感兴趣的作品。

3.改革实训考核方式

电子实训考核项目分为三部分内容,分别是个人评价(20%)、小组评价(20%)和教师评价(60%)。其中,个人评价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实训项目准备情况、实训工具使用情况、作品完成情况和个人自我管理情况;小组评价包括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两部分,组内互评指组员对小组内每名成员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进行评价,组间互评指小组对其他小组作品的工艺、功能和组织纪律进行评价;教师评价是指指导老师对学生每个阶段的成果进行评价,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器件特性掌握、电路连接、电路调试、表达能力、文明习惯、组织纪律和实训报告书写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

基于工作过程形成的全方位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提高了学生对实训课程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增加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适应现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方式,实训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职业院校应大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接轨社会,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篇2

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集基础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的运用到未来工作岗位中去。因此,在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中开展实训教学是必要的。

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建立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

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材是在其理论教学内容延伸而来的,以这种方式建立的实训课程体系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有点,但是存在重点不突出、特色不明显、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联系不紧密等缺点。这样一种传统的教材编制方式对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展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极为不利的[1]。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以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建立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

总的来看,教师在设置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时,可以将教材内容整合成三个主要部分,即电工电子技术的常用仪器、仪表实验,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实验以及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师应该删除了一些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和生活中用处不广的、且难度较大的理论性实验,相应的增加一些用途较为广泛的专业技能实训内容。如将电工部分的“一阶电路瞬变响应”、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运算放大器基本运算电路”等实验内容删除,增加“数字万用表电路的设计与组装”、“三端可调集成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以及“单相电度表的安装与检测”等实训课程。此外,教师还可以优化实训课程的整体结构,增强实训教学前的“预习内容”、实训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和实训教学后的“积极评价反馈”等。通过建立与工作岗位需求相适应的、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有利于高职机电技术专业开展高效的实训教学。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求学生要有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又要求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受高职“2+1”教学模式影响,单纯的实训教学时间较为急促,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日常的理论教学中要渗透实践教学,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尽量留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操作时间。

如在“半导体二极管和整流电路”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完基本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鼓励和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二极管单向导电的性能制作一个简单的收音机。又如在“声光控延时开关的制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按照电路原理图进行组装和焊接元器件,对安装完的电路进行调试”、“以白炽灯为控制对象,使得电路中的灯在有光的情况下不亮,在无关和有声音的时候就亮,且1分钟后就会自动熄灭,再次有声音或震动时就再亮”、“安装后的电路如果不能按照设计好的要求正常工作,就要及时查找故障原因,并找出解决措施”等为要求,制作一个声光控延时开关,用于自己小区楼道照明。通过开设这样的实训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做好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保障性工作

一方面,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了完善理论知识和高程度的专业技能素质的教师[2]。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要有良好的学识学历体系,要实现青年教师的硕士化,骨干教师的博士化。同时,高职院校要注重对机电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注重教师深入到企业中,进行下厂锻炼、顶岗培训、跟班研讨等,提高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设备购置的投入,以保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对机电专业而言,高职院校必须给实训教学提供包括机电液综合实训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数控铣床、普通铣床、数控车床、普通车床、PLC仪器设备、单片机实训设备、智能机器人装置以及一体化多媒体机房等设备。通过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的实训基地和设置健全的实训设备,能够有效保障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的开展。

四、结语

总之,实训教学是整个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核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竞争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全面的机电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建立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篇3

电子技术课程知识包括很多基本的电工知识。比如电阻的串并联、电容与电感和LC电路。近年来技校生源不足,学生素质偏差,初中应届毕业生马上学习电工基础这样的专业基础课,肯定会不适应。如果没有学好电工基础,在学习电子技术课的时候就会显得非常吃力。短短几节课时间,学生就会备受打击,表现出厌学情绪,专业教师很难完成教学目标。改变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果,是摆在电子技术专业老师面前的难题。

二、改革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对学习的积极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的体现,是可以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要遵循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把培养学生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电工技术的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电子产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电子技术的内容许多都与日常生活相关。在讲授这些内容时找出实物,比如同学生们一起拆解收音机,观察收音机的内部结构。这时候学生会发现简单的电路实际上就是由电容、电感、电阻、二极管、变压器这些基础元件组成的。在汽车启动时,需要点火装置,该装置通过微机控制,在传感器作用下实现感应功能。电子控制点火系统还可以自动调节点火大小。电子技术在各种控制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尽可能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与自己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电子技术知识可以学以致用。与学生一起探索研究,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头脑独立探索的过程,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当好“导演”,指导学生去发现。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理念

电子技术中有一些内容比如脉冲波形、时序逻辑电路、晶闸管及应用电路等,理论性较强,技校的学生仅了解即可。二极管、三极管、直流稳压电源、正弦波振荡电路、数字电路基础这些内容才是重点,学生要熟练掌握。根据指示的难易程度和重要性,优化教学内容,强实践,弱理论,与技校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匹配。推进一体化教学,把原先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逐步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目标为中心,将先理论、再实践转变为边理论、边实践。这样将教学从单一的传授学生知识,变为让学生使用知识。教学形式由固定的教室,变成了实训场所,让学生的学习由被迫变为主动。一体化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先进的电子技术,培养出专业的电子技术人才。

3.培养一体化教师

技校电子技术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还要有丰富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学校对一体化教师的要求。大部分新入职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教学的,实践能力欠缺。技校应该组织教师去合作企业带队实习,请专业的企业师傅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自己也要用闲暇时间多去学校实训中心练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篇4

电工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发展。中职学校为培养电工电子技术人才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突出表现在教材内容难、学生素质低与教学方法不相适应的矛盾,为了更好的适应时展对人才的要求,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一、开展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基础上,才能接受教学内容。笔者教授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1301班、电子技术1302班学生,共计80人,互动教学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互动课堂上,我对每一个环节和问题都精心备课,创设问题后,学生在自主探究基础上,小组之间进行协作、分工,共同分析、综合、推理、得出结论,使课堂价值更大的发挥出来。例如:在讲授“三相负载的连接”时,我将“Y―对称负载线路连接”的分析设置为探究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由教师进行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

1.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法

笔者积极进行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还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利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于每一个学习情境的各个环节。在获取信息环节,注重发挥项目引领和任务驱动模式的作用,以提高所捕捉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计划和决策环节,更强调项目引领作用;在实施、控制环节,则是工学交替、任务驱动、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2.行为导向教学法

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工人员,并非电工电子技术领域的科研专家,因此笔者将重点放在实践活动中,将理论知识弱化,例如:二极管的单向导电原理、硅稳压管稳压原理、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振荡器工作原理、晶闸管的工作原理等等,只强调其工作特性和实际应用,节省下来的课时用来加强实训锻炼。如讲完二极管的单项导电、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时,没有通用电工电子试验台进行插件实验来验证特性,只是我演示学生就可理解。行为导向教学,就是用有实际价值的实验代替理论验证实验。在二级管的单项导电性和稳压特性讲解时,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桥式整流滤波稳压电源制作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主动了解电烙铁的应用、元器件的基本常识,在实验过程中反复调试和排除故障,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复习了有关电容的滤波知识,提高了学习的实际效果。

三、重视实验教学

《电工技术基础》的理论比较抽象,笔者一向注重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对理论的理解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时打下了良好的技能基础。例如:教学中的电阻测量一节,伏安法测电阻中讲述了两种接法,学生心中会存有疑惑。我的做法是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学生在思考中实验,用实验的结果论证自己的观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在实验教学前,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布置相关的探究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增强实验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教师最后归纳点拨,学生会有种豁然开朗和知识升华的感觉。例如:电动机的知识有比较强的实用性,教师采取单一讲授法很难让学生深刻体会电动机的机构和转动原理。因此,我在讲课时主要采用形象化教学,利用电动机模型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一个感性、形象的认识,同时把电动机的型号和正反转控制进行演示,此时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在讲解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时,可以将熔断器、交流接触器发给学生观看,方便的话可以变演示边讲解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介绍寝室用的熔断器。实验教学能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对理论的理解有很强的启发和深化作用。

四、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改革,必须有先进的教学手段向配合。要引进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变抽象的教学内容为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动态化。我们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使用天煌牌THETDD-1型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装置、多媒体电脑等设备,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对电工电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的课堂上,我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在屏幕上展示了磁场慢转的模拟画面,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动态的演示增进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校的电工电子技术课堂中,学生可以利用仿真设计软件进行电路的设计和测量实训,利用新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牢固的技能基础。

五、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电工技术基础》主要为学生就业后的技术应用打下基础,笔者上课时重点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我们在常规课堂中,不是事无巨细的回答学生所有问题,而是对学生的困惑和疑问进行辩证分析,对大多数问题都引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在研读教材和资料中探究、思考,从而自主解决问题。笔者经常提供适当的参考书目和文献,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向,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让学生自行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学术观点,参与网上论坛讨论和交流,拓展视野和思维。

综上所述,我们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和教学能力,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he Teaching of "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echnology"

YAO Yumei[1], NIU Chao[2]

([1] Employe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enter, He'nan Coal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Jiaozuo, He'nan 454003;

[2] He'nan Mechnical and Electrical Vocational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03)

Abstract 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as a basic course in vehicle maintenance clas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lectronic technologies in the automotive sector,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no longer meet the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modern vehicl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professionals in the electrical control maintenanc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rom the automotive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course materials,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teacher training, teaching methods, a series of improvements, in order to really achieve their training objectives.

Key words 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s; curriculum reform

1 根据汽车专业电子维修技能要求,编写合适的教材

教学改革首先是教材的改革,目前学生所使用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材,大多是将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稍作修改而成的,在内容上并没有突出针对汽车的应用,缺乏实际针对性。随着汽车领域电子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上电子装置越来越多,汽车维修早已从单一的机械维修转向机电一体化的有机结合,电子技术已成为汽车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原有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整合。首先,以够用为原则,将课程中对汽车专业要求不高和关系不大的内容以及一些复杂的理论公式推导和计算,该减则减,以减少学生的课程负担,同时避免学生的厌学现象。例如:传统电子电工中涉及到戴维南定理、叠加原理等内容,理论较深,在汽车专业中应用较少,故在汽车电工电子教学中将这部分内容删除掉。其次,将电工电子技术与汽车专业结合,突出专业特色,使学生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如在磁路和电磁器件部分引入汽车点火线圈,在半导体器件中引入汽车三相整流电路、电子调压器电路,电子点火器电路、信号报警电路等。最后,在课程相关内容中增加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的新技术,如增加汽车自动空调装置、中央控制门锁装置、汽车驾驶巡航系统、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主动安全气囊、电子主动悬架控制系统、汽车全球定位系统等电子装置在汽车上的应用①,这样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实在在感受到学有所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建立专门的汽车电工电子实验室,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当今汽车的发展很快,各种高、新、尖科技产品都已充分地应用到汽车上,只具备拆装操作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汽车维修的需要,因此,作为一名维修人员在具备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扎实的汽车理论知识。实验是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一种最有效、最合适的方法,对于汽车电子电工学习而言,同样如此。然而,传统的汽车电工电子实验、实训一般情况下都在普通的电工电子实验室进行,而普通的电工电子实验室只能满足学生基础实验和普通实验的验证和学习。因此对于汽车专业的学生来说,很难通过实验来掌握与汽车相关的电工电子理论知识,如在半导体实验中,学生也只能做一些二极管、三极管的普通验证实验,根本没有办法知道这些半导体在汽车电路中的功能和作用,所以,建立专门的汽车电工电子实验室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如电磁器件实验设备中增加汽车点火线圈实验设备,只有这样,理论与实验相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3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个很大缺点就是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不利于职业人才的培养。而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的正确原则是:知识不应当由教师简单地灌输给学生,应当由学生自己积极地探索而获得。采用研究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在局限于课本上或者老师安排的学习方法和实验方法,学生自己处于探索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不但能够理解原理,而且能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排除,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讨论式、互动式教学,在讲解习题课或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时,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去思考,然后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培养锻炼对问题的表述能力和参与意识。

4 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由于汽车电工电子属于汽车类和电子类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同时具备擅长两个专业技术的教师严重缺乏,很多学校只是让电工电子的老师去担任汽车电工电子的教学,这样涉及到汽车专业的内容,一般电工教师就束手无策,严重制约了教学计划的实施。因此,要求学校不断加强师资的建设,不断提过教师业务素质,以保证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具有新课程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它要求教师在具备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外,还要对汽车电子的发展有所了解,掌握汽车电子线路的分析能力,这都需要教师不断进行跨学科学习。教师必须主动适应市场要求,能够对教学内容的进行改进,摒弃无用陈旧的教学内容,学习和引进新知识、新技术,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师要努力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是全面落实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基本保证②。通过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职业素养,以承担起工程师或技师的角色。

5 结论

在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和汽车领域电子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大环境下,重新审视汽车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建立符合实践教学规律与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体系。全面推进当代学生的素质教育,才能更好的为汽车维修行业输送更多、更好、更有用的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