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乡供水一体化调研

城乡供水一体化调研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3: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城乡供水一体化调研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城乡供水一体化调研

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改善全市城乡的水环境质量,建立覆盖全市、统一监管、规范有序的水处理市场新体系,实现全市城乡供水和污水处理运管一体化

二、整合重组的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采用“明确重组主体、明确操作方式、统一规划分类推进”的办法,先易后难、先急后缓、以城带乡、以网带厂,推进全市乡镇水处理资产整合重组工作。

明确重组主体。城乡供水和污水处理运管一体化工作的实施主体为市国澄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国澄投资”)及江南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江南水务”)。

明确操作方式。由国澄投资与企业协商后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全市各乡镇供水和污水处理厂网资产进行评估,然后通过双方协商谈判的途径,进行资产整合。

统一规划分类推进。区域内供水和污水处理厂网资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整合。整合后的各乡镇供水厂网资产归江南水务所有,并由其负责运行和管理。污水处理厂网资产的功能布局应按照市城乡污水处理厂网布局方案实施,国澄投资负责整合后的污水处理设施的改造、区域内新建管网的投资建设和运行监管。

三、时间步骤

全市城乡供水和污水处理运管一体化工作原则上分三年完成。至2009年底前,完成全市范围内所有乡镇水厂和相关供水资产的收购协议的签定,启动全市污水处理管网资产整合工作,扎实调研,优化规划,制订完成三年行动计划。2010年起,启动全市各乡镇污水处理厂网资产的整合,至2011年底全部结束。

污水处理厂网整合的步骤为先集体产权单位、后民营产权单位;先管网资产整合,后污水厂资产整合。对镇属集体产权的管网资产先行评估后进行整合;对民营产权的厂网资产(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除外)先行评估后协商收购。

供水厂网的整合。资产范围为乡镇水厂设施及镇级管网(不含村级管网及小区配套管网),方式为先行评估后协商收购。

四、工作要求

1.成立全市城乡供水和污水处理运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务副市长担任,副市长任副组长,发改、财政、监察、国土、建设、水利、审计、环保、规划、物价、法制办、城管、国税、地税、工商部门负责人和国澄投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2.根据《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对全市范围内属于行政事业性质的污水处理费,可由市建设局委托国澄投资统一征收;对其它的服务性污水处理费,可由国澄公司根据市物价局按国家和省相关规定核定的指导价与企业协商确定。

3.由建设局牵头对城乡污水处理厂网布局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提升管网规划布局和建设水平。

五、保障措施

1.统一认识。开发区、临港新城以及各镇(街办)应争取早日完成乡镇水处理资产的整合重组工作,从建立全市水处理市场新体系大局出发,确保供水和污水处理运行安全稳健。

2.加强领导。成立由市领导挂帅、市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镇、街办主要领导参加的工作小组,负责指导和督促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并协调相关工作。

篇2

“嘉兴水的恶化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据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同志介绍,1990年,嘉兴市二类水体还占50%,四类水体占40%,五类或劣五类仅有10%。到了1994年,市域内已经没有二类水体,五类或劣五类上升到了47%。至1999年,嘉兴境内基本没有三类水体。2000年开始,五类或者劣五类的水体占到了88%左右。为了让全市城乡居民都喝上放心水,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有力的监督。

水源地保护:引与治双管齐下

2003年8月,嘉兴市发生近年来最大的一次自来水污染风波,占全市居民饮用水量80%的石臼漾自来水厂送出的自来水因为出现恶臭异味,在市民中引起恐慌。面对出现的紧急情况,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迅速作出反应,第一时间带领部分市人大代表对水源地情况进行了视察。在事发水厂的取水口,大家看到了被污染的水源发出阵阵恶臭。“除了要查清楚污染源头在哪里外,更加重要的是要采取水源保护的措施,不能让这样的污染再次影响到市民的饮水。”

市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得到了市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几天后,嘉兴市供水水质趋于正常,但对于该事件的发生,许多市民还是心有余悸:嘉兴地处长三角经济区域的下游,各方污水汇集于此,就算嘉兴市在治污方面花了大力气,但是周边地区来的污染怎么办?谁可以保证不再有类似情况呢?如果还有相似的污染发生,我们嘉兴只有“坐以待毙”吗?

面对百姓无水喝的严峻形势,市人大代表高海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2006年的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他领衔提出了关于水资源保护的建议。他在建议中疾呼:“水是生命之源,却已经成为稀缺资源,水的危机已经摆在全市人民面前。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是民心工程。”

高海忠说,看看我们身边的水,想想我们的子孙后代,这真的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事情。建议政府对重点取水河道加强疏浚,提高水源的质量;另外要建立水资源危机预警机构和处理机制,提高水质危机的应对能力,提高饮水的安全度。

代表的建议得到了市水利部门的积极响应,各地政府都划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并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同时,开展了以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建设为重要内容的河道整治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疏浚河道1万公里,恢复河道的自净功能。对于水源地的保护,市水利部门还根据代表的建议,在投资了1300万元,建成了石臼漾水厂双水源工程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河网水质恢复缓慢,短期内难以达到饮用水源水质标准的情况,在石臼漾水厂水源地建设1600亩的生态湿地处理工程。同时,结合水功能区划和水厂布点规划,及时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功能区,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上游水体保护工作。

诚然,加强水源地保护是确保饮用水质量的有效方法,但目前嘉兴及周边地区的环境压力仍然严重,不可预期的危机仍然存在,为了给全市百姓的饮用水上个“双保险“,市人大代表纷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2003年的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曹文俊等10名代表向大会提出了关于尽快实施区域引水的建议――既然本地水源保护难度日益加大,那么就想办法走出去,寻找嘉兴以外的水源地。

对于引水的迫切性,曹文俊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嘉兴地区地下水资源已经十分有限,加上深井的关闭和污染的威胁,水量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全市人民对改善水质的愿望日益强烈。因此,以目前的状况而言,走出嘉兴寻找新的水源,是一条可行的路子,也是保证市民喝上洁净、甜美优质水的有效途径。

曹文俊等代表的建议得到了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于引水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巨大,在短期内难以开展实施。但这项建议提到的引水工程则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在2004年前后,常委会领导多次对此项工程进行调研和讨论,并与政府相关部门商议,希望推动引水工程的进程。目前,嘉善、平湖已经开展了从太浦河取水的前期工作,桐乡、海宁则考虑直接从太湖引水。

【链接】据悉,目前太浦河取水工程已确定了取水口的选址和“一口、两泵、两管”的取水方案,即嘉善、平湖双方在一个取水口,合建一个泵站,分别安装两个取水泵,铺设两条输水管道。工程建成后,两地近期取水总量每天将达65万吨。

嘉善、平湖从太浦河取水工程去年7月已正式启动,目前嘉善取水口及引水河道建设已经完成了70%左右,备用取水口及河道疏浚今年将启动。同时,丁栅水厂已开始进场施工。平湖已经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关于太湖引水的取水权报告,一旦审批将正式启动。据悉,太浦河取水工程预计到2008年10月全面完工并投入运行,届时太湖水将经过太浦河和管网流向嘉善和平湖两地。

太湖引水的西片工程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目前已初步完成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项目预算等工作。据悉,西片近期取水量为60万吨/日,远期为120万吨/日。桐乡、海宁先后与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省水利厅、湖州市政府等部门进行了沟通,并将有关事项上报给了省发改委进行审查。

水质深度处理:让百姓喝到欧盟标准的水

2005年,市人大代表吴关炳在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领衔提出的“加强水资源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得到了普遍关注。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呼声在当时已经很多了,不过吴关炳等12名代表在建议中,特别提出了水的循环利用和深度处理的意见,这两条意见得到了各方热烈的响应。

一开始,对于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这个问题,吴关炳虽然有想法,但都不具体。毕竟这可以说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涉及的面也非常广,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让提出的建议具有可操作性呢?正当吴关炳一筹莫展的时候,一次代表活动让他茅塞顿开,有两家污染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看到原先接近墨汁颜色的水在经过几道工艺处理后,基本化浊为清的事实,身为海宁市科技情报站站长的吴关炳顿时想到,既然这么严重被污染的水可以实现循环利用,那么只要我们饮用水水源水质还过得去,经过更加严格的工艺处理后,自来水的质量可以达到群众需求的标准;而工业用水通过循环利用,也可以达到节约成本,减少污染的目的。

代表的建议得到了政府的采纳。水质深度处理目前在全市得到了推广。

“嗯,不错不错,味道跟纯净水差不多。”就在刚投入运营的石臼漾水厂扩容工程活性炭滤池水出口处,市人大代表朱张坤舀起一杯清澈、透明的自来水喝了一口后,满意地笑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自来水厂看了整个水处理工艺流程,查阅了实时记录的相关检测数据,这才晓得我们日常饮用的自来水完全达到国家标准,感觉放心多了。”2006年10月,10多名市人大代表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志来的带领下,从石臼漾水厂的取水口开始,对生物预处理池、反应池、沉淀池、活性炭过滤、清水库、送水泵房等水处理的9道工艺流程一一细细察看。

据嘉源给排水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教授等权威专家一致认为,目前,嘉兴深度水处理技术是全国领先的,嘉兴的实践为全国水质性缺水城市提供了经验。

目前,嘉兴市即将投入运行的南郊贯泾港水厂,也凝聚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各级人大代表的关心。2004年,市人大常委会在深入调查研究,多次实地走访后,对建设南郊水厂提出了意见:目前,流经市区的水系水质均在五类及劣五类,与自来水取水水源的要求均有较大差距,但根据水利、环保部门的监测和预测,长水塘的水源相对安全一些,再加上自来水深加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选择该区域建南郊水厂是可行的。

就这样,总规模为日供水45万吨,其中一期工程日供水15万吨的南郊贯泾港水厂选址尘埃落定,预计今年6月底运行,届时嘉兴市的输水能力将大大增强。

【链接】2003年,在市区南门水厂试验成功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嘉兴市投资5200万元,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对日供水17万吨的石臼漾水厂进行深度处理技术改造,除常规混凝、过滤、消毒之外,增加了生物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新工艺。随后又投资8475万元,在新建的日供水8万吨的石臼漾水厂扩容工程中采用了这一新技术,使得出厂水质显著提高。经检测,出厂水全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的最新标准,部分指标达到或超过欧盟标准。

城乡供水: 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

在南湖区凤桥镇大星村,全村3500多人每天的饮用水就来自家门口的那口土井。由于地下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很多土井的水源还是来自地表水。乌黑透着难闻的怪味的井水常常令村民苦不堪言。来自秀洲区王江泾镇的市人大代表蒋国海看到村民们端上来的黑黑的“饮用水”,心中不禁沉重起来:“为什么不喝自来水呢?”面对这个问题,村民们更是大倒苦水:“自来水管道倒是早就有了,可是放出来的自来水水压不够,到了夏天用水高峰时,还经常要停水哩!”

情况了解清楚了,蒋国海脑海里升起了一个问号:“城市居民已经喝上了放心水,可还有那么多的农村居民还在喝水质得不到保障的井水,甚至河水,何时能让农村居民也喝上自来水呢?”在2004年的市人代会上,他领衔提出了关于要求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的建议。他说,如果连干净的水都喝不到,如何谈小康?如何谈现代化呢?因此,让农村居民喝到和城市一样标准的水,属于农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他建议扩大市、县水厂供水规模,加强市、县水厂与乡镇水厂联网的步伐,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供水体系。

市人大代表朱张坤也提出了要求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步伐的建议。朱张坤说:“城乡供水一体化,不仅仅是让广大农村百姓喝到干净的水,另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遏制我市地面不断沉降的现象。由于农村大量饮用水井的存在,加上我市以前大量采用深井水,地面沉降的状况已经十分严重,据有关资料反映,我市最大沉降量已经达到了799毫米,北部王江泾镇地面沉降速率达到了每年30至50毫米,而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如果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在建议中,朱张坤等代表提出了把城乡供水一体化作为政府实事工程来抓;采取强硬措施,禁止开采地下水;调动积极性,把城乡供水一体工程与乡镇考核挂钩等3条建议。

代表的建议就像一支强心剂,为嘉兴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注入了活力。该市确定了扩大供水规模,加快区域供水管网建设步伐和加快旧管网改造力度的措施,把全市的供水一体化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千万农民饮用水建设目标责任书,加快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同时,加强管网建设,逐步实现以市本级、县(市、区)域为单位的主管网相联的大市域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

篇3

近年来,我市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乡村环境明显改观,特别是2010年省政府将我市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后,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试点机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围绕实现“两个率先”、建设“两型社会”的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城乡一体化工作稳步推进。

(一)加强了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

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高位推进。成立了统筹城乡发展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召开了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对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鄂州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体系等“六个一体化”的工作目标;“厅市共建”初见成效。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争取到了省政府26个组成部门的重点项目和建设资金的支持,有力推动了我市的小城镇建设;出台了《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鄂州市城乡一体化八个单项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

(二)加快了小城镇规划的编制进度

《城乡一体化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已完成;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鄂州市开发区、工业园产业发展目录》。强力推进“两区三城”(鄂州经济开发区、梁子湖生态旅游区,红莲湖旅游新城、葛华新城、花湖工贸新城)发展;示范区的建设选点已完成。确定并完善了以主城区为中心,3座新城为支点,10个特色中心镇为节点,其他乡集镇和102个中心村(新社区)为基础的城镇功能及城乡一体化格局。目前,7个特色镇和9个示范村已完成建设规划修编。

(三)加大了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特色镇和新村建设稳步推进。投资6000万元,改造了10个特色镇的道路和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启动了中心村改造工作;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筹资1.42亿元,使52万农村人口饮用水与城市同质同价;乡村交通发展迅速。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通村、自然湾、农业生产基地公路达1300公里,密度居全省之首。

(四)加速了小城镇社会管理的体系建设

深化了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了户口迁移政策,取消了农村人口进城落户的各种限制;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制度。出台了《鄂州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办法》,农村劳动力转移纳入了全市就业计划;城乡医保管理和城乡一体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筹资5600万元,提高了新农合保障面和补助标准。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5万名城镇居民登记参保,综合医疗覆盖率达到87%。农村低保水平人均提高到每人100元,实现了应保尽保。

二、我市小城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市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长期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制约,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着规划落实难、建设筹资难、执法管理难等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一)小城镇建设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篇4

1、继续完善路网结构。把路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会同交警等部门编制缓解*城区交通紧张状况规划方案,重点实施城市道路拓展的“三纵三横”工程,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

三纵:

一是中心大道*段。完成马庄、上徐二个村的征地拆迁工作,确保全线贯通,建设南北交通新通道。

二是疏港大道南延。确保贯通,建成后与开发大道联通,缓解枫南东路交通压力。

三是*大道北段和南延段。积极做好前期有关工作,北段完成工程量60%,南段力争启动建设。

三横:

一是开发大道延伸。东延全面完成征地拆迁等前期,进入全面施工。西延力争动工建设。

二是市府大道延伸。做好前期有关工作,西延配合市政府做好相关工作。

三是体育场西路延伸。完成建设。

同时,还要完成岩屿路道路部分拓宽改造,实施中山西路西延改造,以及安居工程、医化基地配套道路和东二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2、提高供给保障能力。重点加快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是提高供水能力。加快椒南和椒北两个供水设施建设。在椒南,要抓紧确定供水二期椒南泵站至三甲、下陈、洪家三个街道的总管建设方案并完成实施,同时由街道同步实施到村、户的管线铺设工作。在椒北,要加快椒北净水厂设备安装进度,及时验收并试通水,同时组织实地踏勘,抓紧确定至杨司、沿海片的三期管线并组织实施。二是扩建污水工程。全面完成*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和中水回用工程的真空预压、地基处理等工作,完成设备、土建的招投标并全面进场施工。完成设备、土建的招投标并全面进场施工。

(二)加快推进城市化,构筑创业创新平台

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通过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和工业功能区块建设,进一步整合城市资源,扩大城市规模,积极为工业化创造良好的空间依托。一是丰满城区西大门。通过葭芷部分区块和云西路改造,改善*主城区西入城口以及迎宾线形象,重点支持星明半岛小区的开发,结合*大道北段建设,加快沿线区块开发,加强与太阳城区块的连接。二是巩固核心商务区。解放南路凤凰桥以南东侧高层要全面结顶,通过乐购等大型商场建设,重新营造和集聚商业氛围。加快解放北路机床厂区块建设,实施工人路海正老厂区改造与开发,做好银河商城、横河新村等区块改造前期准备。三是建设沿海产业带。加快滨海工业城*区块,飞跃三号区块商住区块,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工业新城,城市新区。四是开发南北新城区。在南片,以城市港湾二、三期建设,以及星星电子工业园区、洪家塑料园区和市场群的开发,推进*老城区、*经济开发区、洪家新城区的有机融合,加快形成椒路城市带。在椒北,以*二桥建设为契机,重点抓好台电以东5平方公里工业区块的开发建设。

(三)深入实施多城同创,优化区域发展环境

20*年是各项创建工作的关键之年,对于建设部门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则是创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完善园林城市创建基础。要对照《园家园林城市标准》,开展全面的查漏补缺工作,在前几年城市绿化初步规模化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一是推进植物物种的多样化。按照多结构、多品种、多层次的植物结构的要求,对现有绿地的苗木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化地生态和景观效益。二是丰富城市绿化形式。坚持宜绿则绿,通过边坡、屋顶、墙面、水体等多种载体,大力发展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继续对一批老小区实施补绿,做好边角地绿化,注重绿化的生态效应,加强后期养护管理。三是营造全员参与良好氛围。在加大技术指导和督查考核的同时,要考虑研究出台新的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创建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相关单位、社区参与创建的积极性。

2、实施城区再分流再截污。实施城区白云、横河、翠华等老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实施大桥以西栅浦、三山等区块再截污,推进城区水环境整治,为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创造良好条件。

3、推进城市管理范围延伸。继续实施城中村和背街小巷整治,逐步缩小与主街道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牛皮癣”专业清理的范围。巩固城区马路市场治理成果,配合做好城区市场改造提升、五小行业整治等工作。

(四)关注民生和弱性群体,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1、逐步解决城区“黄水”问题。在20*年全面调摸和桔园小区试点改造的基础上,争取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按照轻重缓急,分年对一批小区实施改造。

2、实施环枫山区块整治改造。继续实施城区“空中花园”工程,实施枫山西路环艺工程,完善枫山上山游步道,增添一批游乐设施,做好山上坟墓的绿化遮挡处理,抓好原有设施的修缮、添置,扩大休闲健身场所。

3、继续实施环卫工人宿舍建设。完成葭芷、太和两个中转站的环卫工人住宿建设,继续深挖潜力,继续建设一批环卫工人宿舍,力争提前全面完成市局下达的三年环卫工人宿舍建设任务。

4、拾荒者聚居区建设。积极协助城区海门、白云、葭芷三个街道办事处,做好选址等相关工作,争取每个街道办事处,建成一个以上的拾荒者聚居区。

5、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继续实施农村低保家庭危旧房改造,严格执行土地出让金收入2%用于廉租房建设的规定,扩大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受益面。

6、建筑业民工欠薪保障制度。继续完善“一网两牌一卡”为主要内容的欠薪保障五项制度,探索建立施工企业欠薪保障承诺制度。

(五)延伸城市基本功能,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要把城乡统筹的理念贯穿建设工作的始终,推进城乡规划、供水、环卫、污水处理一体化。

1、规划一体化。以《城乡规划法》实施为契机,首先把规划编制的理念从城乡分割、二元管理,转到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上来。要根据*实际,站在全面城市化的高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调整和完善各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明年要协助市建设规划局,高起点高标准*两岸控制性规划规划,完成章安、前所控制性详细规划、大陈岛总体规划、大陈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大陈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全面完成*区村庄建设规划。

2、供水一体化。在供水设施和主干管建设的基础上,协助区政府出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实施方案,争取列入区政府对各街道的“两个社会”考核。一是加快农村供水管网建设与改造。明确农村供水管网建设与改造的具体方案和责任主体,加强与农办、水利、爱卫会等部门的沟通,统筹实施“百万农民引水工程”、农村二次改水等工作,要积极争取补助资金,在实施过程中要与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有机结合,避免重复投资。二是要研究调整供水体制。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抓紧明确乡镇原有水厂兼并方案,实行“成熟一个,接收一个”的办法,逐步接收行政村管网和镇级水厂。

3、环卫一体化。下阶段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农村环境卫生面貌真正得到改善。一是要加大经费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向上级争取有关资金,争取街道一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作为农村环卫专项经费。同时要研究农村环卫收费的相关政策,二是要完善收集网络。继续抓好村级垃圾收集点建设,重点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补助力度,实现清扫、收集、清运网络的全覆盖。三是要严格考核奖惩。发挥新农办、城乡环卫一体化领导小组等机构的协调作用,协助区政府加大对各街道办事处的考核力度。

4、污水处理一体化。首先是抓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范围,完善葭芷区块的二、三级管网体系,加快*污水二期工程主干管建设,逐步接纳滨海工业城、洪家、三甲、下陈等区域的污水。同时,结合*二桥的建设,开展椒北污水处理方案的调研。其次是在一些远郊区和大陈镇,积极发展农村污水生态处理。

(六)加大扶持引导力度,促进行业经济提升

1、做大做强建筑产业

认真实施建筑业规模发展战略,不断开拓国内外建筑市场,提高建筑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一是坚持扶强扶优,培育骨干企业。要对照《*区培育建筑业骨干企业和创优质名牌工程五年目标计划》,进一步加大对骨干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做好方远集团特级资质的就位工作和国强集团升特级资质的培育工作,在大力扶持总承包企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钢结构、地基基础等专业承包企业、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

二是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要借鉴宝业等企业的成功经验,通过“造船出海”、“借船出海”、“买船出海”等措施,在拓展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求突破,在承接工程规模和技术含量上求突破,要建立建筑企业走出去的激励机制,加快出台优惠政策,加强和当地主管部门沟通及向施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等方式,使企业有更好的外部环境,能更快地立足于该地区。

三是坚持科技兴业。争取出台《*区建筑业科技创新奖评选办法》,以鼓励企业强化创新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应用各种新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自身特点的专有技术、专有工艺和专有工法,重点研究发展绿色施工工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完善安全生产各项许可制度,从加强源头上的控制。加强质量安全检查,继续推行关键岗位人员指纹考勤,项目经理、总监计分考核管理,开展周巡查,月检查,季度大检查的三查制度。进一步规范施工现场分级管理和重点监控制度,加强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实施防治拖欠工程,建立和完善预防工程款、民工工资拖欠的长效机制。

2、做优做精房地产业

提高在国家持续偏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下,房地产业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合理的市场竞争,促进资源优化重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维护市场稳定。严格贯彻中央有关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力度,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及时市场预警信息,提高企业市场风险意识,增加抗风险能力。

二是增加有效供给。从*房地产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实施房地产开发品牌战略,提升住房开发的档次与水平。继续抓好康居示范工程建设,以点带面,推动行业整体素质提高。

三是规范物业行业。正视当前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面临的难题,结合新修订的《物业管理条例》,加大对物业管理行业的扶持力促进其上档次、上规模。

篇5

中图分类号:TV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110-02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对维系人类生存、保障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平衡具有中心作用和综合作用。然而当前水源应用管理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存在着大量问题且愈加突出,对水源应用进行优化管理研究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价值。

1城乡水源应用管理现状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城乡水源应用管理方面: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持续恶化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保证安全供水,提高公共健康水平的要求等诸多问题日渐突出。水的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对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越来越明显。

1.1城镇水源管理现状

随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强,当前城镇水源管理相对乡村水源管理要科学规范,在水源应用管理方面:供水水源、工程建设、设施管理、供水管理、排污管理等环节均做了相应的安排和规定,例如:

(1)设置地带:对于未受污染的地下水源,设置一定半径范围内的周围半径,以此维护地下水源受污染程度。

(2)严把“三废”等排放物检查关:对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倾倒垃圾、废渣、粪便和有毒有害物品的排放,相关水务管理部门加大了管理力度,确保排放的污染水得到较好的处理。

(3)建立水厂生产区地带:对于水厂生产区,设立一定范围的限制地带,以此减少水厂净化水前后的受污染几率,提高居民用水的安全性。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区内有较多的污染性企业和工厂,因此使城镇水源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此外,在相关规定和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漏洞,需要进一步完善。

1.2乡村水源管理现状

乡村相对城镇是水源较丰富的区域,但乡村的水源有待于开发和利用。乡村水源管理现状主要如下:

(1)水源分布零散。据资料记载,我国地表径流很不均匀, 北方黄河、淮河、海河、辽河四大流域片的耕地多,淡水资源量只有全国的19%左右,此外,各地水库建造、跨流域调水、地下蓄水等因素也对水源的拥有量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据估计,全世界有37%的灌溉水用于作物生长,浪费达到63%左右,其中,渠道渗漏是农业灌溉中水源浪费最主要问题所在。

(3)水土流失严重,多数河流含沙量大,污染严重。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长期人类活动的结果,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150万km2,约占国土面积1/6。结果造成许多河流的含沙量大,如:黄河年平均含沙量为37.7kg/m3,年输沙总量16亿T,居世界大河之首。

(4)乡村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且污染加重。由于经济和技术原因,我国乡村水源开发和利用率当前还比较低下,如在南方长江只有16%,珠江15%,浙闽地区河流不到4%,西南地区河流不到1%。此外,农业生产中的生产活动是主要的农村水源污染源之一。据调查证明:农业生产中氮肥的利用率为30-35%,氮肥的地下渗漏损失为10%,农田排水和暴雨径流损失为15%;磷肥利用率为10-25%,大量的氮和磷营养元素随农田排水或雨水而进入到江河湖泊,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质恶化,污染水增多。

2优化管理探索

针对以上城镇和乡村水源管理现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水环境和水源应用管理效率:

(1)统筹规划城市水资源。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使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协调统一起来。通过污水深处理和有效利用,妥善安排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等不同的用水环节和需求。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城市供水、节水、环保、可持续发展协调起来。

(2)建立城乡水务统一管理体制。现代城乡水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治理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领域,建立涉水事务统一管理体制,成立城市水务统一管理部门,是现代城市统管水事的最佳模式,对于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水源应用管理,应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系统,如图1,水域应用信息化架构所示。

图 1水域应用信息化架构

通过铺设水域应用信息化基础设施,可以科学有效的对各水域点进行实时有效的管理,并及时获取最新数据,为水务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从而提高水务管理的效率。

(3)加强全民的环保教育,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综合性的提高,以此,环保教育和意识也在素质范围之内,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进行环保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水忧患意识,养成爱水、惜水、护水的良好习惯。这是做好水务管理的关键所在。此外,应加强水法建设,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水法的有效落实。

3总结与展望

城乡建设中水源应用管理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小康城乡社会的极为重要的制约因素。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质恶化等日益突出的问题促使水务管理改革和完善成为迫切解决的任务。

减少水的污染量,实质上是增加了水利用率。对工业、农业、居民生活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的水污染是城乡建设中水源应用优化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加强水环保教育和工业废水、城市废水的污染源头治理的同时,要进行水源应用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使水源管理走科技信息化管理的道路,以此提高城乡建设水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志.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J].现代农业,2007.03.

篇6

深化规划调研工作,提升规划服务水平,切实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指导调控作用。以县域总体规划作为指导,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体系,积极推动城北功能区高新技术园区和市场区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

要结合新市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好各镇总体规划和各镇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做好村庄规划政府批复后农房的审批工作,适时出台*县农房审批管理办法。坚持阳光规划,各镇住宅小区开发实行“两公”制度,强化规划管理,特别是规范审批程序、跟踪管理、竣工验收制度,确保规划有效实施。完成全县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救助50户的目标责任。

2、加快项目推进,做好工程建设

完成水厂建设,使之具备试运行条件。完成水厂至*管线建设、水厂至*供水管线建设、*至*供水管线建设,共计36.2公里。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城区配套工程即*路(东西大道——百尺路)1200米,百尺路(*路以北)500米,新桥北路(*路—东西大道)1300米。完成县城乡供水一期工程加压泵站建设任务,包括:大桥新区泵站、*泵站,初步实现全县城乡一体化供水。

启动建设二级管网,千亩荡水源保护工程全面铺开。做好城西富亭区域地面水切换工作,完成自来水调价,加强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继续推进一户一表改造,加快水表检定中心的考核认证,实行水费收缴电子化。

水处理方面,20*年计划实现产值2800万元,污水量排放1400万吨,完成*至横港、枣园东路段工程建设。配合全县各镇(区)二级管网建设工程,配合水务体制改革。

3、加强园林创建,改善城市环境

继续抓好园林绿化项目建设。现已基本拟定2009年实施项目,包括县城道路绿化、街头节点建设、滨河绿化带建设、片林建设、零星绿地改造提档、老居住区绿化改造、县城园林文化建设和部分河道水体绿化,计划总投资1466万元。大力开展创建活动,开展“园林式单位(居住区)”的星级评选,筹办认建认养仪式,发动社会力量兴建、管护绿地。对照《国家园林县城标准》,逐项搞好查漏补缺工作,全面巩固前段创建成果。

4、规范行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建筑业方面:引导企业资质升级,优化*建筑业企业专业结构层次。开展专项整治,严格市场准入、清出制度,加强重点监控,规范建设市场各方行为,实现行业管理从全面监管向重点环节监管过渡。抓好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建设,督促企业建立现场质量的保证体系,摸索建立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发挥行业协会及建筑业企业联合工会、民工学校的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杜绝建筑业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篇7

1、基本情况

莱西市位于胶东半岛西部,全市总面积1522平方千米,行政区划为15处镇(办、开发区),861个自然村,总户数24.34万户,其中农村户19.02万户;总人口72.4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62.84万人。

2、农村供水工作取得的成就及存在问题

2.1 农村供水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该市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建设农村供水工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80年前后到1984年,主要以饮水解困为目标,解决历史性缺水村庄人畜吃水问题,工程形式以单村供水为主。1984年开始,以建设镇驻地集中供水工程为主,解决洁净饮水问题。到2000年,先后建成了院上、姜山、夏格庄、武备、孙受、韶存庄、绕岭、滨河、南岚、店埠、河里吴家、朴木、日庄、南墅(丁家庄)、周格庄等乡镇(街道办事处)集中供水工程。2003年,随着孙受水厂建成,以西三镇集中供水工程为标志,全市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转向集约化、城市化发展。2004年建设了姜山水厂。2005年城市管网向周边农村延伸,扩大了城市自来水供水范围。

2.2 农村供水工作存在问题

2.2.1 水质不合格(饮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城区地下水。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纳污河道污染的侵蚀,尤其是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水质日趋下降。

大沽河沿岸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通过对大沽河43千米主河道两岸直线距离约2.5千米以内的沽河、水集、望城、孙受、院上、店埠6个镇(街道办事处)的125个村庄地下水检测,地下水样品中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6个,占4.8%,符合Ⅳ类水质标准的16个,占12.8%,超Ⅴ类水质标准的103个,占82.4%。水质超标的主要项目为:总硬度、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和氨氮。

小沽河沿岸地下水。小沽河中、下游沿岸的地下水水质较差,主要超标物质是硝酸盐氮、氯离子、总硬度、氨氮、亚硝酸盐氮,水化学类型为氯化物重碳酸型。主要受面源污染及地质原因的影响所致。

南部洼地区地下水。由于农药、化肥的连年使用,某些地段地下水出现三氮、总硬度超标。

2.2.2 缺水问题:部分村庄地处贫水区,村内或周边区域没有理想充沛的水源,以村为主体实施远距离调水难度大,工程难以实施。目前,全市约有40%以上的村庄属缺水问题饮水不安全。

2.2.3 管理问题:由于农村自来水工程管理主体不落实,或没有合格的管理主体,存有管理不到位,价格不统一、成本回收难、管理费用无着落等,导致部分工程运行一段时间出现困难或停用。尤其村级管理的自来水工程90%以上存在管理问题。

3、农村供水城市化模式建设研究与配套技术集成应用工程规划

3.1 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

3.1.1 总体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切实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是管理上实行城乡统管;二是工程上实行城市供水工程与农村供水工程一体化,消除城乡供水网分割;三是供水水质实行一体化,农村供水水质与城市供水水质完全一致,消除城乡差别:四是建设管理观念一体化。农村供水工程和城市供水工程一样,不仅建设要高标准、高质量,在管理上同样要进行成本核算,收取水费不再有城乡差别。

根据该市的水资源状况,农村供水城市化主要是依托现有的4座大中型水库,形成可以覆盖全市城乡,能够优化配置、统一调度的”一个供水中心,四个供水次中心”。首先,扩大以产芝水库为依托的中心水厂(城区水厂)供水量,通过管网向周边延伸,扩大城区供水范围,覆盖包括水集等6镇(街道办事处)的262个村;其次,对孙受水厂进行扩建,进一步提高供水能力,扩大供水范围,覆盖孙受等5镇(街道办事处)的235个村庄:第三,对姜山水厂进行改造和完善,解决姜山水厂供水所需合格原水问题,作为城区中心水厂向我市南部供水的补充水源:第四,实施高格庄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覆盖河头店等2镇的114个村:第五,实施北墅水库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覆盖南墅等5镇(街道办事处)的250个村庄。争取到2011年底,形成日供水能力20万吨、覆盖全市城乡861个村庄的集中供水网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全市农民吃水安全问题。

3.1.2 基本原则:农村供水城市化模式建设与配套技术集成应用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工程建设坚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解决饮水困难村庄、水质不达标村庄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基础上,全面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

工程建设坚持水源保护与防治并重的原则,加强水源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水源。同时,加强水质监测。配套建设水处理设施,提高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益。

工程建设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以水务管理体制创新为契机,对农村供水管理问题进行探索,使农村供水工程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3.1.3 目标任务:新建北墅水厂等7个水厂,铺设各类供水主管路653.4千米,新建369个村、8.1万户村内管网工程。到2011年底,全市861个村庄全部用上自来水,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

3.2 需水量预测

3.2.1 用水定额的确定:预测到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60升/人・日,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人口人均生活用水量为90升从・日;大牲畜用水90升/头・日,机关、学校用水按不同类型确定用水量。

3.2.2 需水量预测:针对目前全市城乡供水现状,在深入调查、征求城市居民、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不同类型用水户的前提下,通过测算确定各水厂供水范围内的日需水量,到2011年预测全市范围内日需水量为17.27万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日需水量为6.66万立方米,牲畜用水1.84万立方米,工业及其他用水8.77万立方米。

3.3 供水水厂、配套技术及供水管网建设规划:根据该市地理、地形、水库分布及行政区划,确定水厂供水区域。按照水厂供水分区,确定水厂及供水管网建设内容。如:

北墅水厂。规划供水区域为:南墅、日庄、武备三镇区域全部、马连庄镇大沽河以西部分及洁河街道潍莱高速公路以北部分的250个村庄。5.27万户,16.45万人,和机关,学校,镇村工业园区,南、北墅石墨矿。

工程主要内容为新建制水厂一座,规划日供水能力2.0万

立方米。对接已建成的联村供水管路,新铺设各类供水管路143.2千米,新安装“一户一表,集中表井”模式村内供水管网86个村。

4、农村供水城市化模式建设与配套技术集成应用工程设计

4.1 净水厂工程(以北墅水厂为例)

4.1.1 水厂规模的确定:根据《供水工程规划>,农村用水一般由下列各种用水组成:生活用水、牲畜用水。该工程设计年限取15年。以2005年水厂供水人口为基数,按照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推算,确定设计年限末的用水人口数

P=P0(1+a)n

P:设计年限末的用水人口数

PP0:设计时当年的人口数

a: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n:设计年限

牲畜的数量以2‰增长率递增。

4.1.2 水厂工艺流程:水厂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的特点,水厂规模、出水水质的要求、技术经济能力、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根据相关的经验和当地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水厂工艺流程如下:

流程说明:水从水库用一级提水泵提到净水厂,并在管道上通过混合器加凝絮帮,选择HTJS一200型一体化净水设备对原水进行絮凝、沉淀和过滤后,水自流到清水池,并在此输水管上投加消毒剂。当一体化净水设备水头损失到一定程度时,对净水设备进行反冲洗。从清水池通过二次加压供给用户。

4.1.3 水厂平面布置图(略)。

4.1.4 取水工程。一级泵房:位于北墅水库大坝北200米处。设计规模为L 0万立方米/13。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为:

Q=QR/T=8534.76/24=355.62(m3/h)。

水泵总扬程H=水泵吸水的高度+水泵输水的高度+水头损失+富裕水头。经计算为28.24米。

泵房内设潜水泵机组三台,工作状态为两用一备,水泵型号为200QW250-35-45型,额定流量为250立方米/小时,扬程为35米,配备电机功率为45kw。配电间与泵房合建,安装变配电设施,包括配电总柜一面,分柜三面,电容总柜一面。

管路:铺设泵房至水厂φ9400U-PVC原水管360米。

4.1.5 净水车间:新建净水车间一座,平面尺寸为24.9米×18米,净水设备为HTJS/Y-100-A型,外形尺寸:长×宽×高=15米×3.8米×5.5米。每台日处理水为5000立方米/日。

4.1.6 清水池:设清水池二座,一用一备,单座有效容积为1500立方米,平面尺寸为15米×26.4米,有效水深为4.0米,清水池上设透气孔、检修孔和水位传感器。

4.1.7 二级泵房:新建二级泵房,为半地下式,根据用户所需扬程、流量不同,水泵型号为ISl25-100-250型两台,一用~备,额定流量为120立方米/小时,扬程为87米,配备电机功率为75kwl水泵型号为ISl25-100-200型两台,一用一备,额定流量为200立方米/小时,扬程为50米,配备电机功率为45kw;水泵型号为ISl50-125-315型两台,一用一备,额定流量为120立方米/小时,扬程为34米,配备电机功率为30kw;反冲洗电泵型号20003200-18,一用一备,额定流量为200立方米/小时,扬程为18米,配备电机功率为18.5kw。配电间与泵房合建。

4.1.8 配套技术集成应用:一体化净水设备。根据供水规模,选择两台HTJS/Y-100-A型(每台日处理水为5000立方米)自动式一体化净水设备。与普通土建水厂相比,该设备集加药、混凝、沉淀、过滤与一体,具有净水率高、投资省、占地面积少、建设周期短等优点,能够自动检测清水池水位,并根据清水池水位自动起停一级水泵:能够自动检测过滤层水头损失,当损失达到设定值时自动关闭一级水泵,打开电动排污阀,关闭电动出水阀,启动反冲洗泵,对过滤层自动反)中洗;能够自动定时排泥。

二氧化氯消毒设备。包括供料系统、反应系统、控制系统、投加混合系统、安全系统。

二氧化氯的消毒机理主要是氧化作用,能较好杀灭细菌、病毒,且不对动植物产生损伤,杀菌作用持续时间长,受影响小,可除臭、去色。在同样条件下,对大多数细菌表现出比氯更高的去除效率,是一种较理想的消毒剂,它兼有氯和臭氧消毒的许多优点。

自动监控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系统、电视监控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由总控制台、投影仪和电动幕布组成。能够远程手动或自动控制所有水泵、阀门的运行;能够汇总流量、电耗、水压力、水费等相关所有数据,并形成日报、月报、年报和变化曲线;能够动态显示运行状态,并起停相应设备。

电视监控系统能对水厂及周围进行监控,并对画面录像。

微机收费管理系统。包括收费工控机、微机管理系统等。为解决水费收取过程中的差错,提高收费效率,水费收取由现场读表、输入抄表仪,输入到后台微机管理系统,打印收费单,进行包括用户管理、用水性质管理、统计分析等。

4.1.9 附属建筑物:水厂附属建筑物建筑面积合计为764平方米,主要包括办公室、化验室、食堂、单身宿舍、车库、仓库、机修间、电修间、水表间、传达室等建筑。

4.1.10 安装200KVA变压器一组。

4.2 管网工程

4.2.1 设计依据:严格按照《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水利部农水司《管道输水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出版社《新编农村供水工程规划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给水工程>等规范。

4.2.2 输水管道布置:输水管道布置按以下原则进行:输水管网根据用水要求遍布整个区域,在保证用水区有足够的水量、水压的前提条件下,尽量缩短管线的长度,力求降低工程造价,尽量避免穿越路面、沟渠和其他构筑物。

4.2.3 输水管道选用:根据各单位及各村的需水量,采用全天24小时供水模式,时变化系数取2.0,日变化系数取1.4,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按上述水量之和的10%计取,参考水利部水利司《管道输水工程技术》一书,对输水管设计流速取1.0米缈,初选管径。根据管径计算公式D=(4Q/πV)0.5,计算出需供水单位及村庄主管道管径和长度(略)。

4.3 工程投资:主要包括水厂工程、主管网工程及村内管网工程。管网工程以典型工程作为投资估算依据。该市农村供水城市化模式建设总投资10994万元,其中水厂工程投资3030万元,主管网工程投资3854万元,村内管网工程投资4060万元。

工程总投资10994万元,申请上级补助3000万元,莱西财政补助3000万元,受益单位及群众自筹4994万元。

5、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5.1 社会效益分析:工程实施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一是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民的重视和关怀,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广大农民备感

党和政府的关怀,人心思稳、人心思进,无论是村干部还是群众,对解决饮水都非常满意,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满足新形势下农民群众对水的需求,整体提高了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了因饮用水不合格给人们带来的疾病,减少了农民的药费负担:三是使全市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产生质的飞跃,农村百姓家也能和城市一样用上合格、卫生、安全、顺心的自来水,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进程。

5.2 经济效益分析

5.2.1 减少农民医药费支出:据调查,因水质不达标,造成水源性疾病的医药费支出为每人每年30元。工程建成后,可使8.1万户、28.35万人的饮水水质得到保障,减少水源性疾病的医疗费开支850.5万元。

5.2.2 减少运水损失:工程实施后,可节省农户运水劳力、机械及燃料费。按平均每户每天减少损失0.5元计算,年减少损失为1478.2万元。

5.2.3 其他效益:工程实施后,农村人畜饮水条件将产生质的飞跃,将促进畜牧业、家庭养殖业发展。同时,由于饮水问题的解决,减少了后顾之忧,可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按每年每户可增加收入60元,计年总收入486万元。

5.2.4 效益合计:工程全部完成后合计年效益达到2814.7万元。

6、工程管理

为了切实搞好农村供水工程管理,采取“建立一个组织,强化两项措施,推行三种模式”的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篇8

五寨县水平(2008)年全县水资源总量为 0.754 *108m3, 约占全省总资源量的五分之一,人均、亩均占有水资源总量分别为 667.85m3和139.63m3,人均、亩均水资源总量虽略高于全省平均值,但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不足三分之一,属缺水地区。同时,五寨县水资源在时空和区域中存在以下几个特点和问题: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丰枯变化很大;2、水资源量入境少、出境大,开发条件困难;3、盆地经济区地下不超采严重,造成地下水位大幅下降;4、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5、水污染日趋严重。这些特点和问题直接加剧了五寨县水资源紧缺程度。面对严峻的缺水现状和水环境恶化形势,现有水资源管理体制给我县水资源的的合理开发、优化配套、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带来了许多问题:一是污水处理与污水回用相脱节,全县水污染状况有增无减;二是水污染治理与保护相脱节,难以形成对水资源集中统一的治理与保护;三是供水与节水管理相脱节。供水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必然导致供水最大化,淡化水的资源意识,忽视节水的重要性,导致城市供水企业用水浪费的现象严重;四是城市供水与农村水源相脱节。管理体制呈现城乡分割、部门分割,管水量的不管水质、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回用等等,极大地制约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利用和节约保护,严重影响了水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构建一体化的水资源管理机构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成立五寨县水务公司,延续了多年的“多龙管水”体制向“一龙管水”体制转变。水务局是县统一管理水资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着保障城乡供水、排水、防洪、污水处理和水土资源保护等重要职责。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不仅体现了政府机构改革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解决了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执法难、管理难等问题,而且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水资源的体制,使其与水资源统一管理相配套,从而使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二、明确划分政府管理部门水资源的权力空间和市面上场机制的边界

建立和完善我县的水权制度,明晰水资源产权,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一个利用市场手段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水市场。这既是水利改革适应市场机制的需要,也是水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可以通过行使使用收益权和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将使用权转让给市场主体,并可以允许市场主体依法进行使用权的有偿流转。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多渠道、多层次投资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权、产权管理,实行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转让,将有利于促进经营者和使用者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改革水价体系

科学的水价体系是水利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也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调解器。目前的水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定价原则不合理,导致水费标准偏低;二是没有将供水列入商品范畴进行定价和管理;三是水费标准背离市场价值,市场调节机制失灵。针对这些问题,五寨县应当以水价改革为突破口,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和管理体制,主要包括:第一,实施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水价办法”,要体现市场经济运作原则,做到成本补偿、合理收益,体现一般商品的价值规律。第二,适当考虑供求关系,采取市场调节,允许部分地区,在适当部门监控下,按供求关系调整水价。实行动态水价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第三,改革现行的水价制度管理体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物价主管部门管理水价的核定、审批和调整,水管理单位的收入是经营性收入,严格按照财会制度使用管理。第四,建立科学的水介体系,确保地表水、地下水及降水联调机制顺利实施。

篇9

二、呼图壁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

(一)规划建设体系初步建立

2012年呼图壁县城乡规划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县域内各乡镇村场达到了规划全覆盖,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二)政府扶持政策逐渐完善

为进一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呼图壁县按照国家、区、州的安排部署,结合自身实际特点,先后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和奖补资金。

(三)资金筹措方式多元化

自2011年以来,呼图壁县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城乡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逐年增加,城乡基础设施和环境不断完善。截止2015年末,全县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累计达到4.63亿元。

三、呼图壁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一)城乡基础设施规划缺少统筹性和协调性

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征,基础设施规划种类繁多、涉及城乡建设方方面面,需要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层面进行系统规划,缺乏区域统筹的规划容易出现基础设施建设重复投资、利用率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投资不足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

2015年以前,呼图壁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基本上由村集体及农户承担,财政投入资金所占比例有限,项目资金争取困难且限定条件较高,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非常困难。另外至2015年底,呼图壁县54个行政村中具有稳定收入的仅有16个,大部分村集体入不敷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只能以民间借贷形式补充,最终造成村集体债务不断加重。

(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偏向严重

2010年以来,呼图壁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年加强,县政府举全县之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向县城倾斜,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仅随着近两年来才逐步增加,加之城乡社会基础设不同,导致了城乡基础设施发展机会和建设成果不均衡。

(四)管理机制不健全,利用效率低下

目前农村一些主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好后由于产权单位不在当地,而乡镇政府又缺乏管护费用和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属于村里的一部分基础设施由于日常维护管理也缺少相应的长效机制,导致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低下。

四、完善呼图壁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统筹城乡布局,建立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规划体系

基于呼图壁县各乡镇实际需求,以呼图壁城总规为指导,按照“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制定出适用、可行和有效的农村交通等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努力形成城乡统筹、相互配套、互相衔接、全面覆盖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体系,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角度,编制更加全面、操作性更强、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规划。同时政府加快城l路网建设,畅通城乡人流、物流,加快城乡水、电、暖、气等设施一体化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生活条件。

(二)统筹整合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结合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坚持科学合理、良性循环的原则,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打造多元化投资渠道,全面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迈向新台阶。

(三)突破现行管理体制,实现部门统筹

坚持统筹原则,解决各管一块的问题。一是合理统筹涉及农村的各类基础设施项目,成立专门机构,指导各项目申报和建设安排,按“整合优先、统筹配合”的原则,集中管理和整合各类项目,做到捆绑整合、重点突出,增强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统筹衔接如供排水、环境保护等专业规划,打破行业格局;优化整合县、乡、村的职能,规范管理,实现部门无缝衔接;推行城乡生活垃圾“分户收集、统一处理”的城乡垃圾处置方式,改变以往由县乡分管模式,统一由县环境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全县各乡镇、村场生活垃圾的清运和处理,提高城乡垃圾收集清运效率,减少二次处置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继续推行城乡水务改革,改变城乡供水分制分管现状,形成水务集团对县域城乡供水“统建统管”机制。

(四)完善政策保障

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必须有科学、合理、严格的扶持政策和配套的制度作为保障,使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县乡两级政府和相关政策法规的监督之下健康运行,因此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制度,制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决策机制、融资规则、评价体系等,并严格执行。

篇10

(二)完成____“____城____欢乐谷”周边亮化工程。为做好“____城____欢乐谷”周边亮化建设工作,迎接六一正式开园,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们实施了____“____城____欢乐谷”周边亮化工程,对柳叶大桥、彩虹桥、桃源桥、白鹤桥、渔歌桥、武陵监狱及周边等15栋(座)建筑物进行夜景亮化。本次亮化由市规划局负责统筹,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具体完成,投入资金约578万元,由市财政全额出资建设。工程于2015年5月1日开工,5月30日竣工,现已纳入数字化管理平台统一控制。

(三)积极推进芙蓉南路续建工程建设。已完成动物园的征收拆迁工作,目前,已完成管道敷设,形成初步黄色路面,争取年底建成通车。

(四)完成武警支队院内市政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积极督办市武警院内改造工程项目,目前已全部竣工并验收合格。道路改造10687m2(砼路面1707m2,沥青8980m2),改造排水管网902米(DN200为48米,DN300为125米,DN400为359米,DN500为243米,DN600为127米)。

(五)积极完成市城区主次干道人行道板大中修工作。我局从今年8月底开始启动市城区主、次干道大中修一期工程,重点对沙港路、三闾路、皂果路、武陵大道、洞庭大道、紫菱路、龙港路等多条道路人行道板进行更换,共计17000平方米;对光荣路车行道路面进行沥青砼更换,共约计6000平方米。该工程已于9月8日全部完工;十月中旬启动市城区主、次干道大中修第二批工程,重点对人民路、朗州路、沙港路、市场中路等多条道路人行道板进行更换,共约计7000平方米;对竹叶路车行道路面进行沥青砼更换,共约计6700平方米。目前工程正在施工中,预计11月底前竣工验收。

(六)供水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江北城区主次干道新增消防栓工程已全部完工,在施工过程中,因城区“三改四化”整体改造,工程竣工验收实际共计完成33条主次干道安装消防栓533台,完成了预期目标。已完成2015年“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的摸底工作,并进行了现场复核,今年安排了“一户一表”改造500户,财政共计补贴30万元,预计12月中旬完工。

(七)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水进程。今年是城乡一体化供水的收官之年,重点围绕推进小水厂处置、加压泵站建设、供水管网铺设、提高城乡一体化供水覆盖率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根据2015年编制的项目实施计划,组织市中心城区及周边500平方公里内21座乡村水厂处置(重点处置14座),组织新建供水加压泵站或一体化加压设备3座,完成主、支及入户供水管网敷设,新增市政供水人口46376人,确保年底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八)顺利通过节水城市复检。8月初,我市顺利通过住建部组织的“国家节水型城市”首次复检。为迎接此次复检,我局组织市节水办做了大量工作:制定____市迎复检工作方案,召开迎复检动员会,按照《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100分编制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检申报资料,制作节水工作汇报片,并报送住建部、国家节水委、湖南省住建厅、湖南省发改委,并做好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水厂、污水处理厂、雨水收集、生态过滤等多个现场验收点的迎检准备。

(一)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排忧解难。结合社会求助服务热线系统,坚持落实城建热线24小时值守制度,调整了值守安排,同时,结合系统实际情况,制定了局系统2015年工作方案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截至目前,今年共完成了社会求助平台的交办件301起,____论坛市民留言共22件,网上件12件,均做到了及时回复,100%办结,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市民的燃眉之急和合理诉求。

(二)努力提高建议提案办理质量。今年,我局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6件(主办8件,会办8件),为确保办理质量,我局实行“五定”的管理责任制,即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定责任;力争做到三个100%,即与代表委员的见面率达到100%、及时办理答复率达到100%、代表委员满意率达到100%。

(三)积极参与海绵城市的申报工作。为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积极参与国家海绵城市申报相关业务的培训学习,认真组织相关资料的收集,密切配合设计单位的申报资料编写,最终成功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

(四)认真做好水价改革相关工作。配合市

物价局完成了2015年水价改革的调研论证工作,使本次水价改革顺利通过听证会。(五)认真落实“两供两治”项目建设的对接和督导。认真落实省住建厅“两供两治”的文件精神,充分结合我市的水务现状,在考虑专项规划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省住建厅申报了我市城区水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调整计划,并采取月报的形式督导项目进度,同时不定期的对建设项目进行现场查看。

(一)确保城市正常供水。一是加强安全运行管理。实行 “水质三级检验制度”,即生产班组、水厂化验室、水质监测站分别对管网水和出厂水进行随机抽样检测和水质全分析。二是狠抓现场管理,确保设备完好。所有重点部位(水池、加氯间等)均安装监控系统, 24小时专人值守。三是强化水源防护与监督。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置了界标、交通、宣传等标示牌,24小时巡视,加强对水源水的监测力度。四是切实抓好液氯的安全使用。对沅北水厂加氯车间安装漏氯吸收安全装置,一旦发生泄漏事故,能有效的控制周边环境及居民安全。

强化二次供水监督管理。市节水办在全市二次供水单位卫生监测培训会议上就进一步加强2015年二次供水管理作了具体安排,重点对清洗消毒、水质监测、维修检漏、持证上岗、安全卫生、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针对我市今年“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工作,市节水办牵头起草了《____市迎接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工作实施方案》,向责任单位交办了责任任务,并指出了节水工作的薄弱环节和整改措施。

(二)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全力确保市政公用行业生产安全。为进一步确保我市市政公用行业生产安全,由我局分管领导带队,组织专业人员对城市供水、城市燃气、城市桥梁等领域进行全面安全大检查。1、城市供水行业安全检查。9月1日,由我局副局长李远国带队,对市自来水公司在沅北、沅南水厂及灌溪鼎盛水厂、东靳驮水厂进行安全生产检查。2、城市燃气行业安全检查。9月2日至11日,我局组织局应急办、市燃气办、市政公用事业执法大队并抽调燃气专业技术人员,成立3个燃气生产安全督查组,分别由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辛长明,副局长刘志祥、蒋卫新带队,采取分片分组抽查的形式,对全市燃气行业生产安全进行督查3、城市桥梁安全检查。为筑牢桥梁安全预防体系,确保所辖桥梁始终保持在可控状态下安全运营,由原市公用事业局陈红文调研员带队,从9月上旬开始,对全市主要桥梁进行了一次全面安全大排查。其中重点对桃花源大桥进行检查。

(三)强化城市排渍防涝。为更好地解决城市排涝问题,我局制定了江北城区排水突发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并将武陵区、柳叶湖区住建局、水务局纳入城市排水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对全市排水设施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统一指挥、协调;市排水处针对今年防汛排涝情况及时修订了防汛排渍应急预案。根据日降雨量,防汛排涝应急管理按四级进行管理,非雨天气启动四级响应;日降雨量50mm以下启动三级响应;日降雨量50mm--100mm或每小时降雨达30mm启动二级响应;日降雨量100mm以上或每小时降雨30mm以上启动一级响应;同时,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雨季和汛期各类设备正常运行。

(四)强化混凝土行业管理。一是明确职责,加强监管。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监管和指导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督促各企业履行安全职责。二是狠抓教育培训。要求企业组织职工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坚持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增强安全意识。三是落实管理制度。要求企业严格落实混凝土生产操作规程和设备检修制度,确保生产安全;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关于加强对预拌混凝土运输车辆、驾驶员安全生产管理的通知》的要求管理驾驶员和运输车辆,对驾驶员实行安全运营与奖金挂钩的制度,确保运输安全.

篇11

基金项目:2015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生态城镇化发展的广州城乡一体化思路与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5G69)。

1 引言

城乡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本关系,整个社会都会随着城乡关系的改变而改变。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关系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然趋势,而城乡二元结构是城乡关系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1]。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从城乡割裂发展转向城乡统筹的一体化发展是城镇化加速时期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目标。

广州是我国东南部最发达的省会城市,在农村城镇化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但是,在广州市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环境污染严重,资源代价大等突出问题。城乡一体化强调的是城乡之间经济社会生态等全方位的协调发展,其本质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对立,赋予城乡居民平等的国民待遇和社会权利[2]。本文研究广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为广州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的对策,对广州城乡发展破除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2 广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2.1广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广东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广州在工业化进程中拔得头筹,其城市化也进展迅速。据统计,截止 2015 年,广州各区、县总面积 7434.4 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1263 万人,设街道办事处 155个,镇 34 个。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81万亿元,“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0.1%,比2010年净增7352.13亿元,连续27年居国内城市第三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实现了新的跨越,广州正在从一个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向国际化大都市转变。

然而,作为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大背景下的经济体,广州也不可避免地产生我国经济转型的典型产物――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制约着广州经济的健康发展,二元结构带来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府资源投入差距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也易引发种种社会问题。城乡一体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改善社会结构的必经之路。搞好乡村城镇化建设,是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战略选择。

2.2广州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规划落实不到位,建设的随意性过强

虽然广州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是,城乡建设中不执行规划和无规划可执行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各项建设行为缺少控规的约束和指导,因此城镇建设无论在宏观控制上还是在建设特色上均出现了零乱和随意的感觉。不少农村城镇照搬大城市模式,规划、建设、管理的职能不突出,市场机制和政府服务双双不足,导致公共产品服务短缺,小城镇利用市场机制实行市政公用设施市场化运营尚未起步,市场机制的作用尚无法充分显现。再者重复破坏建设现象严重。由于缺少供水、供气等专项规划,导致这些行业在建设中没有规矩可循,出现了大量的行业间重复开挖路段、重复建设等现象,破坏了城镇基础设施,影响了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2)建设资金不足、规划建设用地缺口大

有关研究表明,建设一个 20 万人口的新城,仅对外联系交通设施、水、电、气、通讯设施、环卫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就要投入资金 30 亿元。目前,广州农村城镇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建设的机制还未形成,广州农村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致使每个农村城镇能够运用的就是每年投入的1500万元,这给农村城镇起步阶段的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规划过多的开发区,大量占用耕地导致中心镇用地不足。同时有些中心镇开始追求“现代化”,盲目拷贝大城市,形象工程太多太乱,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3)城市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工业化水平

广州市农村城镇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规划建设相对滞后。调查显示,目前各城镇几乎没有针对科技发展的任何规划与管理。省科技厅的调研报告也表明,广州农村城镇多项城市化指数在全省排名滞后:社会保障覆盖率排名第 16,是单项排名第一的深圳评估值的 25%;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排名第 17,是单项排名第一的梅州的 42%;人均绿地面积排名第 15,第一名肇庆市是它的三倍多。以城镇公共绿地建设指标为例,2005 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广州市 15 个重点建设的中心镇中,人均共同绿地面积平均值为 2.3 平方米,其中,太和镇 9.35 的人均共同绿地面积还是基于太和镇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基础上。

4)不公平的户籍管理制度

自从1958年我国以法律形式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固定下来之后,便衍生出就业、税费、教育、医疗、社保、电力、土地、国资、人才、金融、组织(城市有工会,农村无农会)等等诸多二元制度。由户籍制度演化而成的“城乡分治,一城两策,一地两民,一事两制”的管理体制,不仅限制了农民人身自由,也阻碍了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制约了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民要想改变自己的身份,成为城镇人口,成本太大。农民工及其子女在城市遭受“二等公民”的恶劣待遇,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即使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和居住多年,仍然拥有不了城市户口,享受不到城市居民待遇。

3 广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发展,突出城镇规划优先原则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扶持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业流动。推进区域统筹,势必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和行政区划界限,要加强对各区县的协调,要建立跨行政区域的规划建设协调机制,协调全市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城镇与区域建设、重大设施共享、区域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合作循环,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提高管理效能。

规划是城镇化发展的先导,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础工作,只有规划好未来城镇建设,才能科学的建设好。城镇规划要完善功能、突出特色,充分利用各自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文化传统,对城镇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充分保护和挖掘地方文化,展现城镇特色面貌,防止千镇一面、马路城镇的呆板现象,避免“各自为政,遍地开花”无序的城镇扩张。

3.2完善农村城镇发展金融支持体系

政府应致力于改善市场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局限性,构建并完善农村农业发展金融支持体系,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调整财政支农资金分配结构,“以城促乡、以工哺农”。

建立和发展农村城镇金融服务体系,引导资金向农村城镇倾斜。扶持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城镇金融机构网络,帮助定位各农村城镇金融机构职能,健全农村城镇保险体系,以此加大信贷资金对农村城镇建设的支持力度。

3.3 突出生态环保优先的建设原则

广州市应围绕建设生态友好型城镇,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推行新型城镇化的突出位置,彻底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在城镇建设中努力做到先保护后开发,先配套后施工。为此一要突出抓好节能减排,积极构建城市节能减排产业体系,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加快重点能源消耗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二要努力改善生态环境,结合城镇规划,根据功能定位以及生态环境容量,对城镇建设规模、发展形态和开发方式进行分区控制;加强城镇湿地生态系统、绿地生态系统和城镇绿化建设,着重抓好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搬迁生态敏感区有污染的工矿企业。

3.4 推动二元户籍结构改革,突破城乡户籍束缚

以二元户籍结构为基础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是城乡发展统筹的最大障碍,必须深化户籍配套改革。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就是在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基础上,全面放开中小城市、县域、城镇的户口迁移政策,以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落户条件,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有房转移[3]。同时逐步剥离城乡二元体制附加给户籍制度的各种职能,要使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加快其市民化进程。户籍改革是基础,就业、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相配套的措施是内生性核心。要创造条件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保障水平适当、确保待遇发放的原则,推行以个人账户为核心的养老、医疗保险办法。教育资源要在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对农民工无条件开放。通过完善保障机制等,降低农民进城的成本和门槛。

参考文献

[1] 李刚.城乡一体化内涵及动力机制[J]. 勒海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2] 何雄伟.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J].企业经济,2014年01期.

篇12

一、国外典型国家发展小城镇建设的实践借鉴

(一)欧美国家城市化经验[1]

1.英国城镇化模式

英国是最早开始城镇化的国家,城镇化率达到95%以上。英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同时进行。“圈地运动”使原本分散的土地积聚到农庄主手上,一方面能够大规模展开农业机械操作,另一方面大量失地农民演变成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

2.美国城镇化模式

美国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主要经验有:一是交通运输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二是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良性循环。三是农村发展立法促进了美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拉美国家城市化经验

拉美地区平均城镇化率已达75%,部分国家已超过80%。多数拉美国家的城镇化带有殖民经济特点,城镇发展不是以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为前提,而主要是依靠无序的人口膨胀进行扩展。

为了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拉美各国也把注意力转向小城镇的开发建设。

(三)亚洲国家城镇化经验

1.韩国城镇化模式

韩国在80年代后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60年,韩国的城市化水平仅为28%,1980年则达到57%,到1990年已经达到74%,目前已是80%以上。韩国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20世纪70年起的所谓“新村运动”。

2.日本城镇化模式

日本在开发建设小城镇过程中,注重选择符合当地实际并能发挥优势的发展道路。主要模式有:瞄准大城市市场、纳入大城市圈;与中小城市联合、共同发展;运用地方资源、创建特色城镇,等等。同时,也十分重视保护农民的收益,对农产品实行限产和价格保护。

二、当前我国中心镇建设的主要成就[2]

我国中心镇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就。

(一)政策力度不断加强,中心镇发展方向渐趋清

我国始终把把加快中心镇培育作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二是为全面正确地检验中心镇改革发展情况,初步建立了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三是不断增强中心镇的自我发展活力、协调统筹动力、主要产业实力和集聚辐射能力。

(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中心镇体制优势进一步凸现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中心镇的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凸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心镇城乡节点地位更加突出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联网公路、危桥改造、大管网供水、自来水厂扩建以及污水处理等方面建设一批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不断推进公共基础设施由城镇向农村延伸。

(四)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中心镇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充分发挥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承接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充分运用农村现有公共服务资源,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三、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及阶段[3]

(一)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理论依据

中国学者对城市化的历史进程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从人类发展史来看,有人把城市化进程分为六个阶段,即史前阶段(10%以下)、起步阶段(10%-20%)、加速阶段(20%-50%),基本实现阶段(50%-60%)、高度发展阶段(60%-80%)和自我完善阶段(80%以上),根据这个标准,结合我国近五年来的城镇化率,2011年,首次超过了50%,我国应该是处于基本实现阶段。但是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1%,而按照户籍人口计算,中国的城镇化率仅为35%,远低于世界银行统计的中等收入国家的48.5%的水平。换句话就是说,农村确实有大量人口到了城镇,但是没有真正做到“化”。

城乡一体化较发达的典型案例:

1.北京市的城乡一体化

2001年,北京的城市化率(按户籍计算)达到了71%[4],这说明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底线,标志着北京进入了现代化的门槛,进入到城乡现代化整体推进的阶段。

2.上海市的城乡一体化

上海市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上海已经具备了加速消除二元结构的物质条件和环境基础。2003年,上海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就达到47%,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城市化水平,同年,上海郊区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作,进一步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根据中国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划分城市化阶段的标准,加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发展程度案例,中国远没有基本实现城市化,我们把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及阶段定义为:“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或者是“城市化快速推进期”。中国要加快城镇化,必须做到人口城镇化,统筹城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与问题

(一)农村缺乏和城市对接的基础与条件

我国农村面积广大,农民居住分散,再加上地方配套资金很多不到位,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条件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依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在农田水利改建扩建,生态环境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方面资金不是很到位。

(二)相关的体制障碍制约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1.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

以农行为例,“在一些贫困县,由于业务量少,农行营业所呈收缩状态,一个营业所要管三到八个乡镇,”[6]由于农村环境和条件的限制,资金投入农村大都回报率较低,尽管这几年来,在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下,给予农民在金融上一定的政策倾斜,使得农民贷款难有所缓解,但是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还处于试点起步阶段,覆盖范围小,进入限制比较多,很多政策难以落实到位。

2.户籍制度障碍

目前我国实行身份证制度与户籍制度并行,现行的身份证制度虽然突破了原有的户籍制度一户一证的不利于单一人口流动的局限性,但个人身份证只能作为流动个体需要的凭证,并不能因此而获得市民身份,凭身份证在城中打工的人依然是“二等市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需要转移,但事实上进程的限制确没有从根本上放松,户籍制度对居民居住地点仍然有十分严格的限制。

3.土地制度障碍

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转轨时期的一种制度安排,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这种制度所体现出来的缺失也逐步显露出来,农民“离乡不能离土”,严重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

(三)农业的低产业化水平制约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我国农村的资金积累十分有限,加上国家确实政策上的扶持力度,导致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一是运营模式存在问题;二是农业产业化融资困难。在粮食生产微观主体调研时发现,大多数农民今后不愿意从事农业劳动,而且现在从事农业劳动的很多都是小规模生产,他们表示没有更多的资金可以投入,规模难以扩大。

(四)城乡发展中出现诸多不公平的问题

第一,收入分配不公平日益严重。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不能忽略的事实,尽管国家给农民以各种补贴,但是还是难以弥补这之间的差距。

第二,农民就业机会不平等。具有农村户口的人,一生下来就是“农民”的身份,这种身份的烙印决定农民所享受的待遇与城市的人是不一样的。农民进城就业会受到各种歧视已经不是奇怪的现象,他们的收入不能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同日而语。

第三,农村公共品提供的不公平。从我们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城市有宽阔整洁的道路,有风景优美的公园,而农村泥土路是最常见的,公园更不要提了。城市有设备齐全的医院,但是农村的医院设施相对较简陋。和城市相比相差甚远。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至今,到了工业、城市反哺农业农村的时候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已经上升为我国新时期改革和发展的主题。

参考文献

[1]王卫华,陈家芹.国外小城镇的发展模式[J].中国农村科技,200,7.

[2]任建成.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全面推进中心镇改革和发展经济丛刊[J].改革之风专栏,2009,5.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编.中国城镇化前景、战略与政策[M].中国发展出版社.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9-01-04.

[5]李长江.城乡差距的现状、根源及解决对策[J].理论探索,2004(3):46.

[6]刘云.谈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2,01.

篇13

中图分类号:TU99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4-115-02

1 基本情况

1.1 背景情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供水对取水水源的需求不断提高,而且,目前城市水环境污染愈发严重,水资源愈发紧缺,使得城市取水与供需矛盾变得更加突出,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碰到的问题。饮用水是群众生产生活的最基本物质需求,是城市规模发展的重要控制性因素。饮用水安全作为当前重要的民生问题,已成为城市水资源管理的第一要务,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湖州市属于水质型缺少城市,且是工程性缺水。2008年,湖州建设了老虎潭水库和配套供水管网工程,有效改善了市区居民的饮用水问题。但是老虎潭水库设计供水规模仅为20万吨/日,仅仅能够供应湖州市局部地区的用水量,但随着湖州城乡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老虎潭水库水源受益范围的不断延伸,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湖州市区供水迫不得已启用水库水与河网水并用,整体供水水质有所下降,因此寻找第二优质水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1.2 湖州概况

湖州市地处太湖之滨、浙江省北部,东连嘉兴、苏州市,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湖州现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吴兴、南浔二区。总人口259万,其中市区人口108万;总面积581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58%,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88平方公里。

2 城市供水现状及需水量分析

2.1 水厂现状

湖州市城区现有水厂4座,总供水能力28万m3/d,其中湖州城区2座,为城西水厂10万m3/d和城北水厂10万m3/d;织里工贸区1座,为织里水厂5万m3/d;南浔城区1座,为南浔水厂5万m3/d。

2.2 需水量预测分析

依据《湖州市中心城市给水专项规划(2003~2020)》,湖州中心城市水量预测成果:2003~2007年人口为67万人,用水量标准500L/人・d,用水量33.5万m3/d。2008~2020年人口为98万人,用水量标准600L/人・d,用水量58.8万m3/d。根据预测结果确定2020年供水规模达60万m3/d。考虑近期最大取水量为20万m3/d,考虑远期最大取水量40万m3/d。

3 东太湖作为水源取水的可行性分析

3.1 水量分析

3.1.1 水资源调入区水量调查分析

湖州市区内共有城北、城西、南浔等制水水厂23家,年实际供水量34.4万吨/日,2012年开始,供水一体化进一步推进,练市、双林、南浔三个水厂停止河网取水,通过城北、城西水厂制水后实施联供,城区主供水管网水量难以支持,开始启用河库水并用,整体水质有所下降。需水情况:据调湖州中心城市水量预测成果湖州中心城市近、远期需水量将分别达到20万吨/日和40万吨/日。

3.1.2 水资源调出区水量调查分析

太湖位于湖州市以北,多年平均降雨量1177毫米,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822毫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161.5亿立方米。常水位2.99米(吴淞高程,下同)时,水面面积约2338 平方公里,蓄水量约44.3亿立方米。2002年起太湖流域管理局实施了“引江济太”工程后,使太湖水位常年保持在3.12米以上,常年平均蓄水量约为48亿立方米。

3.1.3 引调水的水量可行性评价分析及结论

(1)取水水量可以保证。据调查,在正常水平年,湖州40万吨/日规模的太湖取水,占太湖平均蓄水量的3.7%,占太湖向湖州倒灌水量20.63亿方的7.7%,太湖有入湖河道水作为补充,该取水规模对太湖的扰动较小。在枯水年和特枯水年条件下,太湖最低旬平均水位分别为2.54米和2.49米,太湖平均水深约为0.71米和0.66米。根据《太湖流域引江济太调度方案》,太湖降至该水位前已通过现有水利设施引长江水补水,保证太湖水位。可见,40万吨/日的水量是可以保证的。

(2)周边有成功取水范例。2010年太湖流域总需水量较往年有所增长,总供水量355.4亿立方米,其中直接从太湖取水的水厂共有15家,总取水量达到15.0亿方。近几年,“引江济太”工程实施后,这些水厂的水源地水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在东太湖取水的吴江水厂,水源水质长期稳定,取水水量超30万吨/日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实例可以证明,在东太湖取水,在水量保障方面是可行的。

3.2 水质分析

3.2.1 调入区水源水质情况调查分析

在湖州市区各水源地水质调查发现,老虎潭水库水质最优,Ⅲ类以上占100%,Ⅱ类水所占比例最高;其余水厂水质以Ⅲ类居多。与东太湖历年来达到的水质相比,东太湖水质劣于老虎潭水库水质,但要明显好于其他水源水质。

水质监测情况:东太湖监测119次,其中Ⅰ类0.8%,Ⅱ类44.6%,Ⅲ类47.9%,Ⅳ类6.7%,Ⅰ-Ⅲ类占93.3%。城西水厂监测36次,其中Ⅰ类36.1%,Ⅱ类52.8%,Ⅲ类8.3%,劣Ⅴ类2.8%,Ⅰ-Ⅲ类占88.9%。城北水厂监测87次,其中Ⅱ类16.1%,Ⅲ类51.7%,Ⅳ类26.5%,Ⅴ类4.6%,劣Ⅴ类1.1%,Ⅰ-Ⅲ类占67.8%。老虎潭水库监测22次,其中Ⅰ类13.6%,Ⅱ类81.8%,Ⅲ类4.6%,Ⅰ-Ⅲ类占100%。

3.2.2 调出区水质情况调查分析

太湖全年期仅五里湖水质为Ⅳ类,东太湖和东部沿岸区为Ⅴ类,其余湖区均劣于Ⅴ类。在总磷、总氮不参评的情况下,贡湖、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为Ⅱ类,五里湖、梅梁湖、东太湖和南部沿岸区为Ⅲ类,竺山湖和西部沿岸区为Ⅳ类。各湖区中贡湖、东太湖和东部沿岸区为轻度富营养,其他湖区为中度富营养。由此可见,太湖西北部湖区水质较差,东南部湖区水质相对较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变好的状态。太湖各分区的各项重要水质指标评价情况来看,也是东太湖的指标浓度较低。

3.2.3 调出区(东太湖)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

据调查,2001~2002年东太湖总体水质大体稳定在Ⅱ类,2003~2006年水质大体稳定在Ⅲ类,2007~2010年水质在Ⅱ、Ⅲ类波动频繁,偶而达到Ⅳ类。2001~2006年总磷、总氮(富营养化成因指标)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除2010年太湖流域遭遇罕见早春汛,集中入流导致指标突高外,2007年以后趋于稳定,基本在Ⅲ类附近波动。2006~2008年,叶绿素a(富营养化反映指标)相对较高,但低于蓝藻爆发临界值40mg/m3;2009年以后呈下降趋势,叶绿素a相对较低,指标基本稳定在轻营养限值附近。

3.2.4 东太湖取水的水质分析评价及结果

东太湖多年来富营养程度较轻,水质良好,多以Ⅱ、Ⅲ类为主,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标准;东太湖总体水质在Ⅱ、Ⅲ类之间波动,总磷、总氮基本在Ⅲ类附近波动,爆发蓝藻的概率小,并且随着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开展,东太湖水质有望进一步改善。由此可见,东太湖做为供水水源地从水质上而言是可行的。

4 工程方案比较及投资估算分析

4.1 东太湖取水工程方案

4.1.1 取水水源工程

取水水源工程主要为取水口建设、加压泵站和蓄水池建设。根据调查研究,取水口可设在湖内,距岸边2公里的位置,减少水华蓝藻对原水的影响,且有一定的水深能够保证供水需要。取水口上岸处可设在胡村以西位置,该处涉及居民房屋较少,便于今后政策处理。泵站分为取水点处的提水泵站和管道中途的加压泵站。

4.1.2 管网工程

从当前管网的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原水输水管分为2段,一段从取水点敷设至岸边蓄水池,该段长度为2公里,第二段从岸边敷设至东部平原新建水厂,长约8公里。

4.1.3 工程投资估算

工程项目进行估算,并采用类比法,参照同类工程投资,根据相应材料价格变化情况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对象采用2007年1月编制的老虎潭水库引水工程初步设计概算,新建水厂估算参考城北水厂扩建工程资料,参考2012年设计的某供水方案中的管材造价,估算得到新增取水口工程投资约1.56亿元。

4.2 安吉水库引水水源工程方案

本方案引用湖州市水利局委托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安吉“引水济湖”工程项目调研报告》主要成果,拟从湖州市安吉县赋石水库和老石坎水库两大型水库进行联合引水到湖州,工程投资估算约8.4亿元。

4.3 投资比较

通过方案对比,从工程造价角度论证本方案的经济可行性。据本次分析测算,东太湖工程总投资1.56亿元,低于另一方案:安吉两库引水工程的总投资8.4亿元。在工程投资方面,东太湖取水工程比安吉两库引水更经济。从工程规模来看,东太湖取水口至供水管网接入点距离较短,途径地区多为平原,东太湖取水的管道施工方便,可在短期内通水受益。合理的水价是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的重要因素,东太湖引水工程量小,投资相对较小,水价也可控,可减少城乡居民的用水负担,减少湖州的商务成本。

因此,从工程方案及工程造价分析,近期采用东太湖取水方案较优。远期可考虑安吉两库联合供水。

5 结论与展望

5.1 近期多源取水的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东太湖水源在质、量、工程经济方面有一定优势,实施东太湖取水,老虎潭水库和东太湖取水遥相呼应,西苕溪作为备用水源,提高供水安全度。可大大减少老虎潭水库供水负担,利用水库库容调节年径流的丰枯变化,确保枯水期所需的水量。这样不仅在水量水压供应上更优化,而且供水安全的保障度更高。平时可启用全部老虎潭水库供水;若枯水期老虎潭水库供水不足,可更多采用东太湖取水。东太湖供水和老虎潭供水可在水量、水质上相互补充协调,取长补短,错峰调节,西苕溪备用水源也参与总的供水调节,这样形成太湖、老虎潭水库、西苕溪多源三线联合供水,形成环形管网格局,形成一个回路,取水体系与管网体系一致,各点水压趋于均衡,将大大减少运行和维修成本。

5.2 远期多源供水的展望

从长远来看,引入安吉两库水源更有利于形成多源供水,进一步提高安全饮用水供水保证率。继续开展安吉两库取水研究,完善三条线取水,安吉两水库供城区用水,老虎潭水库供南边用水,东太湖取水主要供东边。三路水源形成一个回路,取水体系与管网体系一致。近期以老虎潭水库、东太湖为主要水源,西苕溪作为后备水源;远期以安吉赋石水库、老石坎水库和老虎潭水库为主要水源,东太湖作为后备水源,最终实现城乡供水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杜霞,彭文启.我国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分析及其保护对策[J].水利技术监督,2004(3).

[2]车越,杨凯,吴阿娜,等.上海城市水源战略与水源地保护:格局、问题与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05(05).

[3]陈静,林荷娟.引江济太水量水质联合调度存在问题及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