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印刷图文技术

印刷图文技术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3: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印刷图文技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印刷图文技术

篇1

但我们仍然不应就此满足,虽然我们并不能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定义,但探寻一个适合现有科技发展水平的定义,却是我们的责任,不然只会使大家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印刷工作者有必要经常审视新学科、新技术对印刷的冲击和提升,使印刷疆域不断扩大,让印刷定义不断更新。

对于上述定义,我们还应不断地进行推敲,以便使它更准确地涵盖印刷的特征,更迅速地反映印刷技术的新突破。

以下,笔者以开放性的心态重新审视这个定义,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印版、承印物

印刷的定义中出现“印版”、“承印物”是明显的硬伤。因为印版是用于传递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承印物是能接受油墨或吸附色料并呈现图文的各种物质。从中可以看到,印版和承印物的概念是建立在印刷的基础之上,是先有印刷,后有印版和承印物的,它们是从印刷中派生出来的概念。因此,用印版、承印物来解释印刷,就像用白马、黑马来解释什么是马一样,犯了定义的大忌。

也许我们可以用“固体物质的表面”来代替“承印物”,“印版”则留到下面再讨论。

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

“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这个词组的潜在含义,笔者是这样理解的:印版在传统印刷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时无法放弃,但除了印版方式外,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因为我们不可能在定义中列举出印刷中现有的所有方式,在未指明具体方式的情况下,就不能排除其中任何一种。这时,为避免定义可能把其他非印刷的复制方式包括其中,我们就必须搜寻有没有这样的方式,它是非印刷的,但也可以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进行复制。的确有一如照相,以感光的方式将图文信息转移到另一个固体的表面。但印刷的定义如果不包含“印版”和“承印物”,是无法排斥照相技术的,这是不能容许的。但同时如上所述,“印版”和“承印物”这两个词不应出现在印刷的定义中。

既然不能使用“印版”,又不限定任何方式,就不如去掉“印版或其他方式”。那如何把印刷和照相区别开来呢?考查这两者的区别,可以发现,印刷的图文转移是有实体的物质转移(笔者以为,定义中疏忽了印刷的这一特征),而照相只是光或能量的转移,最后的成像物质是已有的相纸和底片,并没有实体物质转移。所以,可以加上“用色料的形式”,这样就把照相从印刷定义中剔除。

原稿

笔者对“原稿”的疑问类似于“印版”和“承印物”,因为它是印刷的原稿,是印刷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文信息。不同的是,原稿这个词并非印刷所独有,在日常生活工作的许多方面也都能用到它,所以用它来定义印刷,并不像使用“印版”和“承印物”那样,使定义陷入明显的逻辑错误。

但是,问题出现在另一个方面,在印刷之前,是不是都有一个肯定存在的原稿?我们不否认,大多数情况下,原稿是存在的,甚至是有形的实体;而对于版面设计师来说,他可以运用各种资源,直接在电脑上制作出版面,他的原稿,只是头脑中出现的模糊的、不断调整的图景而已;另外,早期印刷工作者也可能通过直接在版材上描绘来制作印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要坚持原稿的存在,就显得有些牵强了。

所以,应该把“原稿上的”改成“所需要的”。

图文信息

“图文”,顾名思义,指图和文两方面,外延很广,但是加上“信息”二字之后,就显得有点“清高”,意欲排斥装饰印刷、织物印刷(染)、电路板印刷等印刷形式了。无论是在印刷教科书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印刷方式也确实或多或少受到排斥。如长期以来,织物印刷从来就不被承认为印刷业的一部分,而冠以“印染”之名,这个极大的偏见已经直接影响到印刷历史的溯源,使众多学者对织物印刷视而不见,而只将雕版印刷作为印刷的始祖了。

虽然任何图形图案都包含着某种信息,但是由于人们对这些信息的盲视和误解,所以建议取消“信息”二字。

工艺技术

“工艺技术”通常这是口语向术语定义的渗透,这种说法,可见于口头上,也可见于一般书面上,但是出现在严格的定义中,则是不妥的。

篇2

1 引言

传统印刷有凸印、平印、凹印、丝印四大印刷,先是凸印一统天下,后来演变为以胶印为主导的情形。胶印固然可以提供良好的质量和较短的生产周期,但仍存在很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而数字印刷具有个性化强、按需印刷交件快、使用劳动力少、占地面积小、节约资源等优势。由于在数字印刷工作流程中无需胶片,甚至无需印版、润版液及显影液,所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在图文转移时溶剂的挥发,有效地降低了对环境的危害程度[1]。

数字印刷这一新技术自1995年在DRUPA展览会上展出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热潮,而我国的数字印刷近几年也有了快速的发展。

2 数字印刷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2.1 数字印刷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对数字印刷(Digital Printing)的标准定义,主要存在两个观点,一个是计算机行业的观点,另一个是印刷行业的观点。计算机行业把由数据输出到纸上的技术过程均称为数字印刷,不管它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因此也把这种意义上的数字印刷机称为打印机(Printer)。而印刷行业则把由数字信息代替传统的模拟信息,直接将数字图像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技术叫做数字印刷。

数字印刷是用数字信息代替传统的模拟信息,直接将数字图像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技术,它将各种原稿(文字、图像、电子文件、网络文件)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后,无需经过电分胶片输出、冲片、打样、晒PS版等工序和时间,而直接通过光纤网络传输到CMYK四色数字印刷机上印刷或直接进行分色制版的一种新型印刷工艺[2]。

2.2 数字印刷的工作原理数字印刷系统一般由图文合一的印前处理系统与数字印刷机或照排系统组成。数字印刷利用印前系统,将图文信息直接通过网络传输到数字印刷机上,印刷出彩色印品。操作人员根据用户的要求及其所提供的原稿输入计算机(印前处理系统);在计算机上进行图文数据的处理,对图像进行色彩、阶调、层次等有益的调整,进行能满足用户要求的创意、修改以及文字合成等,再将图文信息进行编辑排版,最终将理想的图案、文字编排成用户满意的内容和形式。这些数字化的信息最后经过RIP栅格化处理,生成相应的单色像素数字信号,然后将这些数字信息输出到电子数据控制中心,这样就可以进行分色制版;也可以将数字信号传送到印刷机的激光器上进行调制,发出相应的单色激光对印版滚筒进行扫描。由感光材料制成的印版滚筒经感光后就能吸附油墨或墨粒,这样就可把图文信息转印到呈印物上,完成印刷[3]。

3 数字印刷的关键技术

3.1 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技术静电成像(Electro-photographic)又称电子照相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激光扫描的方法在光导体上形成静电潜影,再利用带电色粉与静电潜影之间的库仑作用力实现潜影的可视化,最后将色粉影像转移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将小颗粒的粉末附着固定在纸上成像。打印的程序各厂牌虽有不同,原理则大同小异。通常是将打印的资料转换成小点之后,以激光把小点扫描到一个旋转的滚筒上(滚筒用对光高度敏感的材料制成,并带有正静电荷,被激光扫描到的部位则转为负静电荷);当滚筒转到粉末槽的旁边,粉末带正静电荷,所以立即附着在激光扫描的部位,即是要打印的影像;这时一张带负静电荷的纸在滚筒下方出现,所带电极强度较激光扫描到滚筒上的略大一些,于是滚筒上的粉末就被吸到纸上,加热固定之后,打印就完成。这一流程单色走一次,彩色要走4次(CMYK四色粉末各走一个滚筒)。成像的粉末非常细小,通常是固体粉状[4]。

3.2 喷墨成像数字印刷技术喷墨打印则采用不同技术,以小滴的墨水滴到纸上,组合成像,墨滴非常小。滴墨的位置靠喷墨头准确的精细移动,用多个不同彩色的墨水匣,可以打印出完全色彩的影像。一般要求油墨中的溶剂、水能够快速渗透进入承印物,以保证足够的干燥速度;油墨中的呈色剂能够尽可能固着在承印物的表面,以保证足够高的印刷密度和分辨率。因此,所使用的油墨必须与承印物匹配,才能保证良好的印刷质量。

按照喷墨的形式把喷墨成像分为连续喷墨和按需(脉冲)喷墨[5]。连续喷墨所喷出的墨流是连续不间断的,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细小的喷嘴,在高速下分散成细小的墨滴。当每一滴墨滴离开喷嘴的时候被充以静电荷,通过改变电场的有或无来实现在承印物上的印刷。按需喷墨也叫脉冲给墨,它是将计算机里的图文信息转化成脉冲的电信号,然后由这些电信号来控制喷墨头的闭合,即实现承印物上的图文区或是空白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喷墨技术要属压电陶瓷技术。

3.3 磁成像数字印刷技术磁记录成像技术与磁带的记录技术采用的是相同的记录原理,即依靠磁性材料的磁子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定向排列,形成磁性潜影;然后再利用磁性色粉与磁性潜影之间的磁场力的相互作用,完成潜影的可视化;最后将磁性色粉转移到承印物上[6]。

磁性色粉采用的磁性材料主要是氧化铁,这种材料本身具有很深的颜色,因此,这种方法一般只适合制作黑白影像,不容易实现彩色影像。

4 数字印刷的应用

数字印刷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商业印刷、情报印刷、包装印刷、报纸印刷、卡片印刷、制罐印刷、短版印刷、按需印刷等。由于数字印刷的特点,它已经在印刷业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尤其在欧美市场,已经形成与传统印刷并驾齐驱的态势。

5 结束语

数字印刷技术以其不同于传统印刷技术的方式,越来越趋于成熟并引起广大关注。同时由于数字印刷开发的是以一个新的概念来开发的市场,与传统印刷业务也有本质的区别,所以随着我国印刷业务朝向短版、快速、个性化发展的领域进军,数字印刷将凭借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在我国得到飞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净.数字印刷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贝内特.数字印刷和可变数据印刷[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8

[3]时永青.数字印刷及其与传统印刷之比较[J].印刷杂志,2004(2)

篇3

数字印刷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1.概念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对数字印刷(Digital Printing)的标准定义,主要存在两个观点:一个是计算机行业的观点,另一个是印刷行业的观点。计算机行业把由数据输出到纸上的技术过程均称为数字印刷,不管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因此也把这种意义上的数字印刷机称为打印机(Printer)。而印刷行业则把由数字信息代替传统的模拟信息,直接将数字图像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技术叫做数字印刷。

数字印刷是用数字信息代替传统的模拟信息,直接将数字图像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技术。它将各种原稿(文字、图像、电子文件、网络文件)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后,无需经过电分胶片输出、冲片、打样、晒版等工序和时间,而直接通过光纤网络传输到CMYK四色数字印刷机上印刷或直接进行分色制版的一种新型印刷工艺。

2.工作原理

数字印刷系统一般由图文合一的印前处理系统与数字印刷机或照排系统组成。数字印刷利用印前系统,将图文信息直接通过网络传输到数字印刷机上,印刷出彩色印品。操作人员根据用户的要求将其所提供的原稿输入计算机(印前处理系统);在计算机上进行图文数据的处理,对图像进行色彩、阶调、层次的调整,进行能满足用户要求的创意、修改以及文字合成等,再将图文信息进行编辑排版,最终将理想的图案、文字编排成用户满意的内容和形式。这些数字化信息经过RIP栅格化处理,生成相应的单色像素数字信号,然后将这些数字信息输出到电子数据控制中心,这样就可以进行分色制版;也可以将数字信号传送到印刷机的激光器上进行调制,发出相应的单色激光对印版滚筒进行扫描。由感光材料制成的印版滚筒经感光后就能吸附油墨或墨粒,这样就可把图文信息转印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

数字印刷的关键技术

1.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技术

静电成像(Electro-photographic)又称电子照相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激光扫描的方法在光导体上形成静电潜影,再利用带电色粉与静电潜影之间的库仑作用力实现潜影的可视化,最后将色粉影像转移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将小颗粒的粉末附着固定在纸上成像。打印的程序各品牌虽有不同,原理则大同小异。通常是将打印的资料转换成小点之后,以激光把小点扫描到一个旋转的滚筒上(滚筒用对光高度敏感的材料制成,并带有正静电荷,被激光扫描到的部位则转为负静电荷);当滚筒转到粉末槽的旁边,粉末带正静电荷,所以立即附着在激光扫描的部位,即是要打印的影像;这时一张带负静电荷的纸在滚筒下方出现,所带电极强度较激光扫描到滚筒上的略大一些,于是滚筒上的粉末就被吸到纸上,加热固定之后,打印就完成。这一流程单色走1次,彩色要走4次(CMYK四色粉末各走一个滚筒)。成像的粉末非常细小,通常是固体粉状。

2.喷墨成像数字印刷技术

喷墨印刷则采用不同技术,以小滴的墨水滴到纸上,组合成像。滴墨的位置靠喷墨头准确地精细移动,用多个不同彩色的墨盒,可以打印出完全色彩的影像。一般要求油墨中的溶剂、水能够快速渗透进入承印物,以保证足够的干燥速度;油墨中的呈色剂能够尽可能固着在承印物的表面,以保证足够高的印刷密度和分辨率。因此,所使用的油墨必须与承印物匹配,才能保证良好的印刷质量。

按照喷墨的形式把喷墨成像分为连续喷墨和按需(脉冲)喷墨。连续喷墨所喷出的墨流是连续不间断的,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细小的喷嘴,在高速下分散成细小的墨滴。当每一滴墨滴离开喷嘴的时候被充以静电荷,通过改变电场的有或无来实现在承印物上的印刷。按需喷墨也叫脉冲给墨,它是将计算机里的图文信息转化成脉冲的电信号,然后由这些电信号来控制喷墨头的闭合,即实现承印物上的图文区或是空白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喷墨技术要属压电陶瓷技术。

3.磁成像数字印刷技术

磁记录成像技术与磁带的记录技术采用的是相同的记录原理,即依靠磁性材料的磁子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定向排列,形成磁性潜影;然后再利用磁性色粉与磁性潜影之间的磁场力的相互作用,完成潜影的可视化;最后将磁性色粉转移到承印物上。

磁性色粉采用的磁性材料主要是氧化铁,这种材料本身具有很深的颜色,因此,这种方法一般只适合制作黑白影像,不容易实现彩色影像。

篇4

年轻化、新锐化、商业化是当代酒包装的鲜明特征,这就要求酒盒在色彩搭配、材料选择、制作工艺及设计风格等方面紧随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而变化。

1.材料选择多样化

(1)纸张

除了白板纸、白卡纸、铜版纸、牛皮纸这四大酒包装的承印材料外,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如金银卡纸、镭射卡纸、镀铝纸、特种纸等也开始在酒包装中得到广泛应用。

(2)油墨

随着包装印刷市场的迅速发展,酒包装印刷企业在油墨方面有了更多选择。例如,从普通四色油墨到专色油墨、UV油墨、珠光油墨等,这些新型油墨的研发和应用将为酒包装印刷企业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

2.文化创意融入印前设计

随着全球经济的融合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对酒的口感和品牌的追求,而是对酒盒的外观形象和文化内涵投入了更多关注。文化创意是酒盒印前设计的灵魂,印前设计人员也常常以此为突破口,恰如其分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酒包装完美融合,使得当代酒包装具有很强的本土特色,且个性鲜明,文化底蕴浓厚。此外,面对产品高度同质化竞争的不断加剧,将文化创意融入酒盒印前设计也是一种提高酒产品附加值的有效手段。

同时,印前设计人员还需要积极开拓视野,关注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掌握酒盒印前设计新工艺,并善于运用国际一流包装设计与制作软件,将酒盒印制的每一个细节在印前设计中获得完美再现。

印刷技术

当代酒盒大多色彩艳丽、光泽鲜亮,这主要得益于印刷技术的发展与创新。酒盒印刷是多种印刷工艺的集合体,其既具有传统胶印、凹印、网印、柔印的优势,也融合了数字印刷、立体印刷等新型印刷技术。与此同时,这些印刷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1.网印技术

网印技术集墨层厚实、图文层次丰富、立体感强、承印材料范围广等众多优点于一身,目前在高档酒盒印刷中应用广泛。尤其是采用UV网印油墨进行印刷,不仅可以在酒盒上呈现出磨砂、折光、冰花、皱纹等特殊效果,而且可以达到环保要求,顺应当前行业发展。

在网印设备方面,平压平网印生产线由于印刷速度低、油墨固化速度慢、印刷质量难以控制、材料耗用量大,且供纸、供墨还未完全实现自动化,因此无法满足大规模酒盒的印刷生产。而高速卷筒纸网印生产线在供纸、供墨、印刷、干燥、收纸等环节均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印刷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特别适合大批量精美酒盒的印刷生产,尤其是其圆形网版采用电铸成型,整个网面平整匀薄,既能印刷出磨砂、冰花等特殊效果,也能与烫印全息防伪、压凹凸、模切等印后加工工序联机工作。

2.特种光泽印刷技术

特种光泽印刷技术是近年来包装印刷界较为流行的一种新技术,主要包括金属光泽印刷、珠光印刷、珍珠光泽印刷、折光印刷、哑光印刷等工艺,目前在酒盒印刷领域也得到了应用。

金属光泽印刷通过在铝箔类金属复合纸表面印刷透明油墨,可在酒盒上形成特殊的金属光泽;珠光印刷则在酒盒表面先印刷一层银浆,再印以透明油墨,银浆层透过油墨层可以折射出珠光效果;珍珠光泽印刷采用掺入云母颗粒的油墨进行印刷,可使酒盒表面产生一种类似珍珠、贝壳的光泽效果;折光印刷可采用折光版通过一定的压力将图文压印在酒盒表面,从而产生光折射的独特效果;哑光印刷采用哑光油墨或普通油墨进行印刷后,再覆以消光膜,可呈现出朦胧的弱光泽,具有良好的防伪作用。

3.防伪油墨印刷技术

为提高酒包装的防伪功效,酒盒印刷企业开始在防伪油墨印刷技术中寻找出路。防伪油墨印刷技术是酒包装防伪技术的重要分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隐蔽性好、色彩鲜艳、检验方便、再现性强等优点。按防伪功能的不同,防伪油墨主要包括磁性防伪油墨、荧光油墨、反应变色油墨、防涂改油墨、智能防伪油墨等。值得注意的是,要想通过该技术取得理想的防伪效果需要充分考虑印刷方式及印刷设备的选用、印品的加工处理、防伪油墨的使用等因素,水平要求很高。

4.多色串印技术

多色串印也称“彩虹印刷”,是指在同一印刷单元上使用不同颜色的油墨,从而使一个完整的“团状图文”在不同的部分具有不同的颜色,而且这些颜色的变换是逐渐过渡的,没有明显的界限,犹如天空中七色彩虹的渐变。要实现这种彩虹效果,需要将胶印机原有的墨槽按照所需的颜色和位置用分离器分隔成几部分,按照顺序放置不同颜色的油墨,然后改变原有的串墨辊传墨幅度,使其能在机械控制下有规律地左右串动,使墨槽里多种颜色的油墨混合,产生所需的彩虹效果,再通过橡皮布转移到承印物上。这种印刷方式也能起到一定的防伪作用,尤其在大面积底纹印刷中采用,防伪效果更为突出。

印后加工技术

印后加工技术是当代酒包装实现差异化的“利器”。

1.压纹技术

压纹技术在金银卡纸、镀铝纸上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可在压纹设备的冲压下,使酒盒表面的印刷图文展现出极好的视觉效果,同时还具有较强的防伪功能。

2.“模切+压凹凸”技术

篇5

中图分类号:TS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230-01

1 引言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吃这个问题越来越讲究。不止讲究食物的营养搭配,还讲究吃的艺术。告别过去的大盘粗碗,换成了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光彩夺目,跃然桌上。这些精美的花纹,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实现这种装饰效果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技术,称为陶瓷印刷技术。

我国是陶瓷技术与陶瓷艺术的发源地,印刷技术应用于陶瓷领域,极大的提高了陶瓷装饰的效率与质量。传统的陶瓷印刷技术,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方法是吹喷、手绘,橡皮印,以及贴花纸转印。随着陶瓷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也推动了现代陶瓷技术的发展。随着建陶工业在我国的兴盛,陶瓷印刷技术主要经历了三次历史变革。第一次是陶瓷贴花印刷技术,第二次是辊筒印刷技术,第三次是喷墨印刷技术。而喷墨印刷,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非接触印刷方式,为陶瓷印刷带来了勃勃生机。这些技术的应用,不止用在日用陶瓷制品上,也广泛应用于建筑陶瓷制品上。

2 不同印刷方式简介和特点

2.1 陶瓷贴花印刷

陶瓷贴花纸印刷,俗称特转移印花,是一种基于普通印刷技术的特殊印刷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传统的印刷技术(主要是平印和丝印),把需要的图文信息印制在特殊的纸张载体上,再利用热转移的技术把图文信息转移到陶瓷上。这种方法效率高、成本低,能达到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目前,该技术的发展已经很成熟。

陶瓷装饰主要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釉是瓷坯表面的一层很薄的覆盖层,主要有软质釉、硬质釉和珐琅釉,能改善陶瓷制品的使用性能,提高其艺术价值。在瓷器上釉之后进行图文装饰的称为釉上彩,上釉前进行图文装饰的称为釉下彩,对应工艺成为釉上贴花纸工艺和釉下贴花纸工艺。应用于花纸印刷的油墨,是用特殊的陶瓷颜料和不同粘结料轧制而成的陶瓷油墨,这些成分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和温度下在承印物上固化,具有色泽鲜艳,经久耐用,耐高温的特点。

常用的花纸有青花、釉下五彩、釉里红、釉上专色、釉上四色、粉彩等花纸,从目前陶瓷花纸发展的态势来看,中国香港和西方国家的印刷技术更为精湛,值得借鉴和学习。花纸的构成主要分成几个部分,釉上花纸主要由封面油、图文层、水溶性胶和纸基构成,釉下花纸主要由封面油、图文层、PVB图层、氯乙烯粘合剂和纸基构成。对于花纸的印刷,主要采用的是丝印,因为其他方式印刷的图案厚度很难达到要求,而丝印的印刷厚度高于其他的传统印刷方式,能达到较好的立体感。

釉上贴花纸时,首先将底纸与印有图案的PVB薄膜分离,将PVB薄膜浸润后转帖到陶瓷器皿釉的表面,经过780~830℃烧结,PVB薄膜炭化分解,就只留下图文层部分在陶瓷器皿上,完成图文转移。釉下贴花纸转印时,要先揭去纸基,浸润后把花纸贴在陶瓷器皿坯上,再涂布一层透明的瓷釉,然后在1350℃下烧结形成彩色图文。陶瓷贴花工艺质量的好坏,除了印刷花纸、贴花纸、烧结等工序的控制之外,还应注意花纸原稿的设计,好的花纸需要优秀的设计师设计。陶瓷贴花印刷是一项发展空间很广的技术,陶瓷贴花纸也是前景广阔,需要不断研发的精细产品。

2.2 陶瓷辊筒印花技术

陶瓷辊筒印刷技术是在平面丝网印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平面丝网的单张间歇印花变成连续印花。上世纪中期辊筒印花技术就已经发明,但是我国在90年代末期才引进该项技术。由于设备和使用成本较高,国产技术不够成熟,引进初期,辊筒印花技术在陶瓷行业中未能有效的普及起来。2005年以后,随着胶辊印刷技术的不断改进,开始在建陶行业中扩张起来,主要应用在建筑陶瓷的印刷中。

陶瓷辊筒印花机是一种新型的陶瓷印花设备,主要采用的是胶辊,是由一种特制的有弹性的耐磨的硅胶制成,其制作原理是设计师设计好的图文内容,将其输入到电脑,然后通过电脑控制激光束雕刻,直接将图文雕刻在硅胶辊筒的表面。雕刻时,根据图案的分辨率和纹理选择不同的雕刻方式,网孔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图案的纹理和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网点形状。这种激光雕刻的方式能够在胶辊表面雕刻出分辨率很高的图案,甚至超过700dpi,一般情况下,要求网点目数在220目以上,就能符合印刷需求。对雕刻好的辊筒,使用印花釉填充辊筒表面的网孔,印刷的方式相当于传统的柔性版印刷,胶辊在转动过程中与瓷面接触从而传递图案。

辊筒印花技术制版精度高,可以在瓷砖的表面实现凹凸印刷,且能实现全面自动化操作。印刷品表面层次丰富,纹理清晰,色彩鲜艳,效果逼真。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胶辊印刷的陶瓷制品常常面临色差问题;不同批次的印花效果稳定性较差;由于印刷压力的原因导致的瓷制品破裂等现象。

2.3 陶瓷喷墨印刷

陶瓷喷墨印刷,颠覆了以往的陶瓷印刷技术,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代替丝网贴花印刷和胶辊印刷。喷墨印花和以上两种方式相比,是一种非接触式印刷无压印刷,能够在各种不规则的表面印刷不同的图文。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印刷,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且操作过程简单方便,稳定性好,只需将电脑中存储的相关信息输入到喷墨印刷机中即可。原理类似于在纸张上进行喷墨印刷,只不过纸张喷墨印刷用的是有机墨水,而陶瓷喷墨印刷用的是无机材料合成的陶瓷釉料,需经过高温的煅烧才能成为最终的画面。

陶瓷印花技术引入到我国的时间还不长,最早是被意大利、西班牙等陶瓷强国广泛运用,直到2008年底才引入中国。目前,我国的陶瓷印花技术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

陶瓷喷墨印刷机主要由陶瓷输送机构、喷头系统、供墨系统、控制系统及操作系统、恒温恒湿除尘系统和喷头自动清洗系统构成,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喷头系统,是喷墨印刷技术的关键。通过计算机对喷头的控制,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印刷,按需喷印,减少对墨水的浪费。在喷墨过程中,喷头和陶瓷墨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喷头的孔径必须和陶瓷墨水的颗粒细度相匹配。因而,陶瓷墨水的质量对陶瓷印刷品的质量有着关键影响。陶瓷墨水的呈色物质主要是无机非金属颜料,要求其颗粒度小于1μm,颗粒之间不能团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之前我国所采用的陶瓷喷墨墨水主要依靠进口,现在我国正大力致力于陶瓷墨水技术的研究,大量价格相对低廉的陶瓷墨水开始在市面流通。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喷墨设备价格的下降,陶瓷喷墨印刷技术将能够迅速扩大市场。

陶瓷喷墨技术污染少,节能环保,带来了技术工艺和产品花色的创新,使小批量、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但是喷墨陶瓷产品要想成为市场主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结语

篇6

陶瓷印刷技术经过长时期的发展,逐步由效率低的手绘工艺发展到广泛使用的贴花转印工艺再到高科技高耗资的喷墨工艺,热熔胶转印纸与热升华转印纸分别根据其不同的特性在不同的陶瓷印刷技术中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与不同的工艺技术,陶瓷贴花工艺可分为釉上贴花和釉下贴花。陶瓷贴花纸是通过印刷工艺把设计的纹样用陶瓷颜料印制在特定纸张上(通常用大膜纸和小膜纸),可以移贴在陶瓷上用来装饰陶瓷的印刷品[5]。贴花纸可分为大膜釉上花纸和小膜釉下花纸,两种贴花纸印刷各具特点,如小膜釉下花纸印刷质量较好,可以印刷较精细的图案,而大膜釉上贴花纸印刷具有价格低廉、可大面积印刷等特点[6]。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目前市场上又出现了陶瓷喷墨印刷,但由于我国的陶瓷喷墨印花正处于兴起阶段,技术还不完全成熟,喷墨陶瓷产品要想成为市场主流,仍需面临价格偏高、技术受限的问题[7],由此来看,陶瓷贴花装饰工艺仍将是未来陶瓷装饰的主要力量。

转移印花技术根据原理的不同主要分为热转印和冷转印(水转印)两种,其中热转印又可分为热升华转印与热熔胶转印。与此相对应,转移印花纸主要可分为水转印印花纸、热升华型转移印花纸和热熔胶型转移印花纸。热熔胶型转移印花纸是通过表面的热熔型特殊涂层将本身的图文信息与承印物相结合。其过程是将热转印纸与承印物充分紧密接触,再通过在纸的背面加热加压,使溶胶图层连同上面的图文一起粘结到承印物上。热升华型转移印花纸的应用需要一种特殊的水性热升华转印专用颜料的配合,其过程是通过喷墨打印机将制作好的电脑数字图文信息打印在转印纸上,再使得转印纸与承印物紧密接触,并对其施加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使转印纸上的特殊墨水升华成气态并进入到承印物分子间隙中,最后凝华成固体,在承印物上形成完整的图文。陶瓷贴花中用到的大膜釉上花纸属于热熔胶型转印纸,小膜釉下贴花纸属于水转印纸,热升华型转印纸目前主要应用于个性化产品转印,就是将自己设计好的图像转印到带有特殊涂层的杯子、盘子、陶瓷等一些器皿上,所用设备主要是烫画机或烤杯机等[8],但由于此类纸张的价格过高,因此还未广泛使用。

不同陶瓷贴花纸的构造及特性

虽然陶瓷贴花纸都在陶瓷印刷过程中起着中间媒介的作用,但是由于针对的工艺技术不同,不同的陶瓷贴花纸在构造及特性上都有自身独有的特点。

大膜釉上花纸和热熔胶转印纸结构有如下几层,它在陶瓷印刷技术中主要应用于釉上彩的制作。1:封面油2:图文层3:PVB图层4:氯乙烯粘合剂5:纸基(主要采用木浆纸)进行釉上贴花的时候,先将印有图文的PVB(聚乙烯醇缩丁醛)层与纸基分离,然后将PVB薄膜浸醇后转贴到陶瓷器皿的釉面上,再经过780~830℃烧结,PVB薄膜碳化分解,彩色图案附着于陶瓷器皿表面,完成陶瓷器皿的色彩转移[9]。釉上贴花纸的生产与使用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价格较低,适合大批量的生产和使用。

小膜釉下花纸和水转印纸(统称为小膜釉下花纸)在陶瓷装饰工艺中主要应用于釉下彩的制作。1:封面油2:图文层3:水溶性胶4:纸基(棉纸与木浆纸制成)进行釉下贴花时,把花纸浸湿贴在瓷坯上,揭去纸基层后,在整个瓷坯上涂上一层透明瓷釉,并覆盖贴花部分,然后将瓷胚在1300℃上下烧结成彩色的陶瓷制品。釉下贴花效果精致,能够有效减少铅镉等有害物质的溢出,但价位偏高,机械化程度相对偏低,主要适用于中高档陶瓷的装饰生产。

陶瓷贴花纸的生产工艺

陶瓷贴花纸制作一般由三大部分完成:一是前期的制版,样品的提供;二是中期的纸张、晒版、色料的准备工作;三是后期的生产印刷[10]。

大膜釉上花纸的生产主要使用的纸基为木浆抄造生产的纸张,并在贴花纸抄造过程中,适量加入印刷适印剂,以便改善纸样的油墨吸收性及网点的清晰性、圆整性和均一性[11]。釉上贴花纸的印刷一般使用高温溶剂型油墨进行丝网印刷。油墨中使用的连接料为固体树脂和溶解树脂的有机溶剂,使用的发色剂是金属氧化物,这直接决定着烧成后的图文彩相。为了增加色素的亮度,所用助剂一般为铅玻璃体、低熔点硼。网印陶瓷贴花纸目前几乎占领了陶瓷贴花纸印刷的全部市场,主要是由于网版印刷具有不受承印物大小和形状的限制,墨层厚实、颜色鲜艳、再现性好、立体感强等优点。其主要过程为首先根据电子原稿进行分色,根据陶瓷颜料叠色不变色的特性,主花红蓝绿要分开,红色分三次(浅中深),蓝色绿色分两次(浅深),最后用黑色或灰色线条勾边。经检查符合要求后制作阳图小片,用小版晒版进行手工打样,经烧烤后对样品进行各方面调整,直至符合要求,在送至瓷厂试烧[12]。由于瓷墨的特殊性质,不能进行叠色,因此贴花纸丝网印刷要进行专墨专印的分阶印刷。网印瓷墨和普通彩印油墨一样,也具备纯度、明度、饱和度3个基本要素。衡量陶瓷贴花纸的质量主要是看它是否能准确地再现原稿颜色[13]。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文化需求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印刷行业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全面快速发展时期。随着中国印刷业的持续增长,印前制作方面的人才也已成为这一领域的抢手人才。印前制作人员大约占整体从业人员的1/6,从印刷行业的发展来看,印前制作员的需求呈现增长之势。

1《印前图文信息处理》课程现状

《印前图文信息处理》是印刷工艺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印刷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核心技能,它的内容包括:印前的图文信息输入、处理、输出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的操作规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图像处理技术、图形处理技术、文字排版与设计技术和印前工艺参数的设置。本课程结束后能达到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同时还着重培养学生在图文信息制作中的主创性,加强学生在创作系列作品时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符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现代的高职教育应以岗位需求为目标,注重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需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能力本位。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印前图文信息处理》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只注重PS、AI等图文处理软件的教学,教学内容单一并且与实际岗位脱节

大部分印刷企业的印前制作过程一般是客户拿过来设计稿,印前制作人员只需要检查错误,进行简单修改,或者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产品任务,以制作为主、设计为辅,对于软件操作的要求相对会低一些。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会过多的关注学生对软件工具和命令的掌握程度,课内只有一些简单的实践项目或课内设置的项目主要是掌握知识点本身,很少按照企业相关职位的工作内容来设置课程内容模块,与企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严重脱节。最终导致学生根本不了解常见印刷品的制作流程,也不清楚图片所需的分辨率、印前输出的文件格式、预检等最实用的印前工艺知识,最终致使学生不具备印刷企业所需的职业岗位能力,与实际岗位造成了严重的脱节。

1.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对PS、AI等软件的工具进行讲解和演示,然后学生照着教师的讲解一摸一样地练习。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实际的结果是这种教学模式磨灭了学生的主观想法,无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阻碍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严重脱离了目前高职教育的要求。

1.3印刷企业和行业参与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够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要与印刷企业、行业保持联系与合作,学校和企业共同讨论和制定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数量少、质量差。有的课程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名义上是校企合作,共同改革,实际上企业并没有参与进来,只是挂个名字而已。

1.4偏离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考核内容

平版制版工具体考核内容分为理论和实操两部分,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印刷基础知识、印前检查、印前输出等内容。但是现在很多印前图文信息处理课程只注重PS、AI等图文处理软件的学习,并没有将这些知识贯穿于教学中,造成学生不懂印前输出,无法从事印刷企业中实际的印前处理工作岗位。

2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印前图文信息处理》课程改革方案

要解决上述《印前图文信息处理》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必须校企合作共同整合《印前图文信息处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建立新的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2.1去企业调研,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改革方案

首先查阅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资料,明确本课程对应职业工种所需的职业技能。其次去印刷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本课程对应的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对印刷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访谈或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本课程对应的岗位群有哪些,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是什么?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印刷企业员工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看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最后,引入几家行业内大型的印刷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整合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修订本课程的大纲和教案。以企业真实任务为教学项目,并将工作过程转化为相对应的数个单项项目,紧贴岗位生产要求,工作任务的完成就是一个印刷活件的完成。

2.2教学内容改革

(1)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平版制版工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印前工艺基础、印前检查、印前输出等内容,贯穿于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2)以校外印刷厂和校内实训基地等真实工作环境为学习场所,将课堂与车间融为一体,按照印前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2.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以印刷企业的真实任务为教学项目,紧贴岗位生产要求,工作任务的完成就是一个印刷活件的完成。

(2)划分工作小组,分组合作,指定负责人,明确责任。在教学中,将全班学生分为几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自己组的作品。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指导,解答疑问,综合评价。

(3)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工厂,实现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真实一致性。

2.4评价机制的改革

本课程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和知识的要求,将平版制版工的考核标准融入到课程评价体系中,并采用项目制作过程评价与任务完成情况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法。

3结束语

经过去印刷企业进行大量的调研,并派遣任课教师去相关企业实习和学习,最后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印前图文信息处理》的课程改革,总体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学生的实操技能。以企业真实任务为教学项目,并将工作过程转化为相对应的数个单项项目,紧贴岗位生产要求,工作任务的完成就是一个印刷活件的完成,有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企业的特定岗位。但是在进行本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本课程对应的软硬件配套还不够完善、企业的参与力度还不够深入等等。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还需不断的努力,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合印刷行业的印前处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姜隆.高职印刷专业《印前图像处理》课程教法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133.

[2]赵炜.工学结合课程《排版印刷实务》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投资,2013,(14):241.

篇8

印刷媒体广告的编排设计要素一般包括机构及品牌名称、标识、文案、色彩规范、图像、图表、装饰纹样及参考文献资料等。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要素的搜集途径与方法多种多样,一般有市场调查、设计素材库利用、互联网搜索与下载、图书文献查阅及利用等。市场调查能直接了解消费市场的需求,主要方法是走访企业、市场、客户及消费者,包括谈话记录、图像收集与拍摄,以及分析整理该项目设计的相关资料,是获取第一手设计材料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与方法之一。设计素材库包括从市场购买的素材图库、设计者拍摄的图片、手绘或电脑绘画作品及其它途径收集整理的素材等,这类素材资料一般由设计者平时积累准备,是编排设计版面图像、图形及装饰要素的主要来源。互联网搜集及下载资料是网络媒体环境下一种新的途径与方法,它的速度快,成本也低,下载操作技术也十分成熟简便,但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需要认真甄别,特别是资料素材的知识产权问题不容忽视,如果把握不好,就很容易导致侵权行为的发生。当然,图书文献资料也不能随意拿来做设计,尤其是图片、图像需要确认版权、著作权等事项,即便是在论文、出版物中引用他人已公开发表的图片或艺术作品等,也要严格按照学术论文及出版物规范严格执行,做到“凡引必注”,未公开发表或出版的作品须经授权方可使用。在当前,设计行业的侵权现象比较严重,主要涉及的侵权内容有著作权、版权、肖像权、商标权、专利权等,这些是与印刷媒体广告最相关且容易遭到侵权的类型。刚进入设计行业的从业者和在校学生最容易发生侵权行为,原因是这类人工作经验不够,且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相关法律知识较浅薄,或知识产权意识不强,这与全社会普法教育、道德环境等有很大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2012年最为讽刺的著作权侵权事件当属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海报设计,据2012年5月底至6月份的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为该片设计海报的设计师居然是通过互联网搜集图片素材,并在未弄清作品著作权问题的情况下,擅自使用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画家许钦松先生的山水画作品当作设计素材使用,将其变成了海报上“舌尖上的腊肉”。这是一件典型的随意下载网络图片作为设计素材的侵权案例,它属于未经许可将他人网络作品复制使用并提供给公众或传播,且未按有关规定支付报酬等[2]。可见,设计师绝不可随便在互联网下载素材来做设计的,除非已确认下载内容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或者已购买了下载素材的使用权、所有权,或者获得了合法的授权,否则是禁止使用的。当然,最好的设计素材来源是自行绘制或自行拍摄,这样既不会侵权,也能很好的发挥设计师的艺术专长。在印刷媒体广告编排设计的资料搜集与使用中,要坚持正确的工作态度与方法,不管何种途径得来的资料素材,都要弄清其来源与使用权限,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与行业规范,切不可随意复制、盗版、与传播,以免侵犯他人的权益,并招致违法犯罪。

2编排设计要素及图文信息处理

所谓编排设计,是指在平面或立体的空间里对设计要素进行布局、调度,使之符合设计的要求与预期目标,英文译为Layout。在以前,编排设计常被称为“版面设计”或“版式设计”,其实这样的说法是缩小了编排设计的空间维度,是一种相对狭义的说法。编排设计的主要任务包括设计创意、形式创新、技术应用等部分,它虽属于印前设计工作,但与后期生产加工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编排设计要素及图文信息处理是印刷媒体广告版面设计工作的核心,直接体现设计形式与表现效果。印刷媒体广告的编排要素,从种类区分来看,可以用“文”、“图”、“色”三个字来概括,从形态特征来看,可以概括为“点”、“线”、“面”三类。前三个字的概括近似于具象形态与微观视角,而后三个字的概括则近似于抽象形态与宏观视角。从前者来解析,所谓“文”,包括了文字、文案、字体等,以一个广告版面的文字要素来看,有标题、副标题、广告语、正文及说明性文字等,此外,涉及文字排版的因素还有字距、行距、段落、对齐等,以及文字的大小、形态、色彩应用等;“图”既包括识别性强的图像、图表、装饰纹样等,也包括抽象性的符号及点、线、面元素,图的表现形式有摄影照片、手绘作品、电脑绘画等;“色”是指色彩及应用,不管是文字类,还是图形类,都包含了色彩的运用,比如,各类文字分别用什么色彩,还有它们色彩的物理属性、情感因素等该如何设定,都会关乎版面设计的视觉效果与信息传达。“文”、“图”、“色”要素在编排设计中存在相互交集的关系,比如文字图形化、标识化设计,以及文字图形群组化,利用色彩进行阶调层次变化与视觉信息强弱处理等,色彩几乎贯穿所有的编排图、文要素,并影响整体的视觉识别。文、图、色的巧妙配合,能建立版面的整体形象与视觉流程,营造出不同的视觉美感、心理需求、情感交流及视觉焦点,对广告媒体信息的传播和记忆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编排设计负有提高观众的阅读兴趣,帮助观众理解阅读的内容,形成有效长久的记忆等功能[2]。图文信息处理是编排设计中不容忽视的技术表现与工艺应用环节。在这部分,计算机软件的熟练操作及不同软件的结合使用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广告版面的编排合成与图文信息处理通常会涉及到多个软件的使用。比如,版面的整体合成,以及细小文字、线条版点线面元素的效果处理与印刷工艺应用等,一般选择在矢量编排软件里操作,常用的软件有CorelDraw、Freehand、Illustrator、Indesign等;而摄影照片、立体图像、电脑特技效果等则一般在图像处理软件里完成,全球最为著名、使用最广的图像处理软件当属Photoshop了,图像的色彩模式、色彩调整、尺寸、分辨率、出血、修饰、特效等都适合在这个软件里完成。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规格较大且没有细小文字的海报,或单一的照片、绘画图像等可以选择在Photoshop里进行整体编排处理外,其它普通规格的书籍、画册、单张、折页等印刷媒体均建议在矢量编排软件里进行整体的图文版面合成,否则,印刷成品的文字清晰度、套印效果等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状况,如细小文字发虚、笔画不清、文字与底色套印跑位等问题。细节决定成败,设计的技术性问题容不得半点差错与马虎,否则必将导致工作失误与经济损失。这类问题在初学者、学生中最为常见,其次常见于那些对技术与工艺管理不严格的设计团队或机构。可见,学习或从事编排设计工作,首先要对编排要素有一个宏观与微观的认识,能熟练运用专业技能和处理方法去设计执行,并善于不断思考问题和总结方法。

3印前设计阶段的综合应用技能

篇9

随着图书市场的迅猛发展,提高图书质量成为出版行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目前印装质量已经成为检验出版社图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面对数字化出版技术,如何提高图书的印装质量,这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IT业的迅速发展,将其他行业的先进技术与印装技术相融合,利用数字化出版新技术推进图书印装质量的提高,是出版机构的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出版机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CTP制版技术

CTP制版技术主要由机械系统、光路系统、电路系统3大部分组成,是一种综合性、多学科的技术产品。一般情况下,CTP技术更多指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直接制版设备的工作方式可分为内鼓式曝光方式、外鼓式曝光方式和平台式曝光方式。目前性能好的高档CTP设备都采用外鼓式曝光方式。CTP所采用的激光光源按其光谱特性可分为可见光源、红外光源、紫外线光源。热敏CTP采用的是红外光源,热敏CTP制版技术是目前最成熟、最稳定、效果最好的制版技术。CTP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缩短印刷准备时间,充分提高印刷效率;第二,加强网点控制,实现精品印刷;第三,减少制版环节,加快交货周期;第四,加强工作流程管理。采用CTP技术,能很好地满足图书印刷对时效和质量的要求。

作为一种新的制版技术,出版机构应该在人员培训、协调及优化流程、加强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进行调适,以保证CTP制版技术应用的效果。CTP制版系统包括精密机械及光学技术、电子技术、彩色数字图像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等多方面技术,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出版机构不仅需要针对技术维护人员进行培训,对出版机构的相关人员也同样需要进行学习和提高,使综合业务素质得到提升,以适应数字化技术应用的要求。而作为一种逐渐走向成熟的制版新技术,与传统的CTF工艺相比,CTP直接制版工艺减少了出胶片这一中间过程,加上其必备的计算机拼大版输出工艺,使CTP的输出速度明显优于原有的CTF。正是由于以上几方面的变化和要求,在出版管理工作中,需要有针对性的优化流程,并进行定期协调,协助印刷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CTP前端数字化工作流程。

二、MPR技术

人们所熟悉的传统出版物,从载体上划分不外乎有三种:一是纸质印刷出版物,主要是我们随处可见的书、报、刊;二是音像出版物,主要是指常见的磁带和光盘等;三是电子出版物,包括“电子词典”“电纸书”和“阅读器”,以及新近的“手机出版”等。随着MPR技术的应用,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出版读物——有声读物。

MPR是多媒体印刷读物(Multimedia Print Reader)的英文简称,是一种依靠特殊的二维码为关联,将多媒体数字技术与纸质印刷出版物相结合,通过阅读器将出版物对应的电子媒体文件表达出来的数字出版技术。这个“印刷读物”在纸上印刷的不只是图形和文字,而且还印有与多媒体声像内容对应关联的数码信息符号,通过一种小巧便携的电子阅读器点触书中的数码信息符号,人们就能闻听或观看与书上印刷内容一致的诵读。

MPR出版物是一个新的出版物种。尽管在出版流程方面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基本没有差别,但由于纸质出版物应用二维码技术实现听读,必须要求有一种能够支持海量出版物种不重复使用任何一个个码的二维码方案,否则,就会出现图书语音内容的混淆与错乱。因此,这对于出版制作过程仍有一定的特殊要求,这需要出版工作者特别注意。新闻出版总署在2009年审核通过了MPR出版物5项行业标准:MPR码符号规范、MPR码编码规范、通用制作规范、MPR码印制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基本管理规范。由于MPR码符号满足图书出版的常规印刷实现条件的需要,无须改变印刷工艺和设备,因此,在出版过程中尤其应注意按照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加强严格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与企业在技术上沟通与交流,根据行业标准对相应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同时,在出版管理工作中要注意软件的兼容性,使MPR技术应用既具有广泛性,又有独立性。

三、数字化印前处理技术

篇10

紫光图文成立于2008年,由紫光股份有限公司(UNIS)与全球最大的专业图文服务企业纽约证交所上市公司ARC Document Solutions(ARC)在中国联合投资创建。紫光股份占35%的股份,ARC占65%,注册资金1.428亿元,主营设备销售和图文服务业务,是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专门致力于中国图文服务市场的中外合资企业。

“ARC拥有30多年的历史,是美国唯一上市的图文公司。而紫光股份是中国的IT上市公司,有良好的IT平台和优秀的IT人才,可以说是强强联合。ARC的成功经验及先进的理念,紫光股份的科技资源、品牌影响力,势必会帮助紫光图文迅速打开市场。”马耀强先生介绍道。

目前,紫光图文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城市设立了直属分公司,在郑州、深圳设有全资子公司,并在全国多个省市设有办事处,专注设计、建筑、制造等大型行业客户,以文件的编排、设计、打印、复印、扫描、装订、分发、数据存储管理和客户端现场操作为服务基础,同时为数百家单位提供文件解决方案和文件外包、设备管理外包、驻地服务等。

关注客户需求 专注于中高端图文服务

中国的快印市场广阔但相对复杂,特别是近些年有很大的变化。紫光图文期望做一些中高端的客户,目前已有的客户主要是建筑工程以及金融、保险、银行等行业的客户。

马总介绍道:“与传统的图文快印店不太一样,紫光图文不单单是简单的帮助客户去输出,更多的是帮助客户去搭建平台和分发需要使用的文件,以便客户更好地去应用、展示及推广他们设计的产品和企业。”

马总认为信息的传递不只是简单的打印出来,更重要的是搭建一个平台,通过分支机构、合作公司帮助客户来管理数据流程。不管客户在何时何地,无论以何种方式,只要他想拿到这些信息,紫光图文都能帮助客户完成。

紫光图文在国内有很多地标的项目,如位于上海的上海中心大厦。总设计师在美国加州和纽约,设计施工在上海。紫光图文帮助他们建立数据中心,帮助设计师完成所有设计图的数据化,并归类存档,以保证数据完美、顺畅、安全地传输,从而提高效率和保证工程进度。试想,如果因为图纸不能按时到达,耽误一天的工程对投资方的负担将有多大。

“该业务模式在国内推广效果不错,客户接受程度也很高,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华北电力设计院以及北京银行、安邦保险都是长期合作对象。文件存档数字化,上传归档,新数据的数字化,使睡眠数据变成一个活动的数据,就是紫光图文目前致力于做的工作。”马总说道。

紫光图文从成立之初不到5000万元的年营业额,到现在超过两个亿的年营业额,马总笑言,这都得益于母公司先进的经营理念以及紫光股份深厚的IT背景。2013年,驻场外包服务营收近6000万元,占公司总营业额的近1/3。

如今企业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那么怎么管理数据、怎么交换数据,这就需要很好的云端平台。中国市场处于正在起步当中,云数据处理和存储方面比较保守,互联网的信任度不高,这是个障碍,但是马总相信这个普及过程不会太久。

相对于很多传统印刷企业还在犹豫要不要上数字印刷设备,图文快印店引进数字印刷设备却是大势所趋。紫光图文拥有大量的设备,最多的就是佳能的设备。紫光图文深圳分公司――深圳市紫光普印佳图文系统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说明书测试技术及输出。“深圳公司每月的输出量在800万~1000万张A4,我估计黑白输出量应该算是佳能最大的用户。设备很多,都是打印速度在100页/分以上的设备,主要做一些产品说明书。”马总介绍道。

谈及数字印刷的发展及设备的应用,马总认为目前数字印刷的硬件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了,印刷质量很好。“未来的数字印刷设备应该更简单化,操作更智能化,数据处理更强,维修更少,使用成本更低。设备商要搞清楚客户真正需要什么,能否尽快实现技术突破,如何让客户更快地接受新科技,这些我觉得应该是设备商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更新设备真的能赢取客户,满足客户的需求吗?马总不以为然,他认为只有做到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更多地融入客户公司流程,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并抓住客户。按目前数码潮流,传统印刷企业必须引进数字设备,更应该引入的是数字印刷工作流程,只有流程优化了,才能很好地去使用它和争取更多客户。

篇11

包装装潢设计中的地位设计:一、信息传递,二,商品形象,第三,各种定位都可用色彩、文字、图形做为表达形式。

包装装潢设计的构思:必须建立在科学、经济、牢固、美观、适销的指导思想下。

包装装潢设计的构图要求:(1)要求构图具有整体结构(2)要求构图遵循一定的形式美规律,要注意①位置②角度③配置④距离(3)要求团简单化(4)构图应遵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禁忌:1,人物图案禁忌。2.动物图案禁忌。3.植物图案禁忌。4.集合图形图案禁忌。 包装装潢的色彩设计:在销售包装装潢中,色彩要素虽需依附于图形、文字、纹样等来表现但又缺乏其独立性。 色彩整个知觉过程中包括物理、生理、心理三个方面。 色彩的三要素:色彩分为彩色和非彩色两大类 色彩具有色相、明度、和纯度三种属性。 红(700nm)、绿(546.1nm)、蓝(435.8nm)定为色光三原色 由于色光三原色混合后的两度比混合前每一色光的亮度还亮,因此把色光三原色的混合规律成为色光加色法。 通常把颜料或燃料的黄、品红、青叫做“色料三原色”。8 色彩的生理、心理作用:(1)冷暖感。(2)轻重感。(3)距离感。(4)薄厚感。(5)软硬感。(6) 知觉感(7)味觉感 商品包装装潢用色特点:(1)实用性(2)统一性(3)要符合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色彩的不同爱好和忌讳。 商标设计:商标是工商企业与其经营的商品上所使用的一种标记。代表商品的质量和信誉,直接影响到商品的销售能力,同企业的发展关系极大。 商标的作用 1,标志产品来源,便于确定生产者的责任通过商标来表明商品是由那些国家或地区、哪些工厂、企业生产或销售的,就有利于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质量出了问题也便于追查责任。2。商标是出口商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不同商品质量、特色或规格的标志。3.商标可以起到广告的宣传作用。 商标的特性:(1)专用型。其特征为:排他性、地域性、时间性。排他性是指一个商标只准应用于一个厂家的这种商品或产品上,他人或其他商品不得随意使用这个商标;地域性:是指一个商标经过一个国家或地区注册之后,授予专利权,就只能在这个地区或国家范围内实行专利权,并受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保护,离开这个国家和地区,就丧失了这种专利权和保护。时间性:是指在注册等级的年限内,他收到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保护,一旦超过这个年限,就丧失了专利权与法律保护。(2)简明性(3)象征性(4)显著性(5)独特性 商标的类型从设计的角度考虑,大体可分为三类:文字类、图形类、图文综合类。 商标设计方法:(1)均衡(2)对称(4)对比 其他诸如变化、统

一、节奏、韵律、重叠、错位、旋转、放射、分割、连接、概括、近似、渐变等。 商标注册程序:(1)商标注册申请(2)商标注册准备文件(3)商标的注册审查和核准(4)注册商标的撤销(5)注册商标的转让 包装装潢中的字体设计:文字作为视觉要素,在包装设计上地位极其重要。他们不但是承载、传达各种文字信息主要角色,而且自身的视觉形象也是一种重要的装饰与传媒载体。 包装上的文字类型;(1)主体文字(2)说明文字 字体分类:印刷体、书写体、美术体。 字体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中一个非常专业化的领域 注意:

1.字体格调要体现包装内容物的属性特征2.字体应有良好的识别性、易读性3书写体的应用可以不必拘泥于笔墨韵味,但要注意字形的美4.汉字的框架造型,要注意内紧外松,上紧下松,笔画要穿插避让,避免相互顶撞。5.同一名称,同一内容的文字风格要一致。 商品包装的条形码:印刷的条形码是一种为产、供、销信息交换所提供的共同语言,他就像一条纽带将世界各地的生产制造商、出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和顾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条形码还为行业间交易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提供了快速自动识别系统,该系统由条形码标签、条形码生成设备、条形码识读器和计算机组成。 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是一种利用光电扫描阅读设

篇12

马口铁为刚性印刷材质,没有纸张极其柔软的性质,也没有类似纸张的纤维结构,不具有吸收性,因此马口铁印刷过程比纸张印刷会繁琐很多。首先马口铁表面具有金属光泽,印刷前须在涂布机上涂布一层白可丁或白墨改善其表面白度,也有为体现马口铁自身金属光泽的可涂布一层透明底油,待涂料烘干成膜后再进入印刷工序。因为马口铁表面不具有吸收性,油墨在马口铁上附着性较差,因此印刷时一般一次只能印刷一到两个颜色就需进入烘房干燥后再依次印刷剩余色序。所以马口铁印刷机普遍使用单色印刷机或双色印刷机,并且有配套的烘房装置。在进料口处可利用马口铁特有的磁性,飞达可加装磁铁装置帮助分离马口铁。印刷机中单个印刷机组装置与纸张印刷机相类似,而由于马口铁的刚性,片材不能像纸张一样紧贴于滚筒上,机组中印版滚筒、橡皮滚筒和承印滚筒轴心的排列在垂直方向是在同一直线上,不同于纸张印刷机机组三个滚筒的轴心具有一定的角度以方便纸张的传递。马口铁完成印刷后还需在其表面涂布一层透明罩光油以保护印刷图层,增加图文的耐磨性。至此,马口铁的印刷过程才完成。而随着UV印刷技术在马口铁印刷中的应用,马口铁平版印刷机色序机组也可增加到4到5个,完成一个色序的印刷后进行UV灯照射固化,可接着印刷下一个色序。油墨间实现了“干压干”印刷,保证了印刷质量,减少了印刷次数,对企业来说可以减少许多成本,这也会是未来马口铁印刷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在印刷过程中,为保证产品的质量,两者都需要对印刷产品进行在线实时检测。纸制品在印刷时一般只需校对颜色、色序的套准、版面质量等。马口铁由于自身材质特点以及印后加工的需要,除校对颜色、色序间的套准等印刷质量,还需检测涂料油墨与马口铁间的附着力、抗刮伤、冲压性能等性质,这就比纸张印刷的质量检测多些工序。

印后加工的比较

篇13

数字化工作流程是指以数字化的生产控制信息将印前、印刷和印后加工三个过程整合成不可分割的完整系统,从而使数字化图文信息完整、准确地进行传递,最终加工制作成印刷成品。通常广义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包括图文信息流和生产控制信息流两大部分。图文信息流是指需要印刷传播给大众的信息,如客户提供的文字、图形和图像等,其主要解决的是“做什么”的问题;生产控制信息流则是使印刷产品能被正确生产和加工的控制信息,如:印刷成品的规格信息(尺寸、版式、加工方法等),印刷加工所需的质量控制信息(印刷机油墨控制数据、印后加工的控制数据),印刷任务的设备安排信息等,它主要是来解决“如何做”、“做成什么样”的问题。

现今,客户对印刷企业生产的要求呈现以下态势:交货期越来越短,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印品数量减少、品种增多、单价下降,客户希望能及时了解产品的加工状况,以便根据市场做出灵活变动等。印刷企业中的技术升级呈现以下趋势:印刷企业应用CTP的数量不断增加,全面色彩管理技术的推广,数码打样技术的普及等。因此,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制作出达到客户质量要求的产品,如何通过先进技术来优化产品质量、全面提高效率,如何与客户及时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这些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

根据管理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印刷企业的平均生产效率只有60%~65%,如果能提高到80%~85%,企业的利润和收益将会大幅度提高。印刷全面实现数字化流程,效率将比传统作业提高5~6倍,准确度与质量大幅提升,人为经验差距缩小,空间成本降低,达到生产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此外,操作者可以在任何时间监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状况,在任何环节进行打样,允许最后一分钟进行修改。整个流程方便、准确、可靠,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实践证明,推广应用数字化工作流程,确实是印刷企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也是企业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的需要。

数字化工作流程在国内的应用

国内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经历了近10年CIP3/PPF的发展,开始进入CIP4/JDF的阶段,但其在我国印刷业的发展仍十分缓慢。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国内采用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印刷企业基本处于传统模拟生产流程向数字化生产流程的转型阶段,以大型书刊印刷厂、商业印刷厂以及大型制版公司和出版社输出中心为代表,而且这些企业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应用还主要集中在印前环节,部分印刷企业正在将流程向印刷延伸,但其重点还停留在解决墨量控制问题,对建立和发展数字化流程设备与技术还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2008年,某业内杂志曾对国内114家拥有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印刷企业进行了数字化工作流程应用情况的深度调查。本次调查显示,在拥有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样本企业中,数字化工作流程覆盖到印前环节的为100%,覆盖到从印前到印刷的有51.9%,覆盖到从印前到印后的只有7.8%,其中有76家印刷企业使用了PPF/CIP3或JDF/ CIP4自动控制,占66.7%。在“印刷企业应用了CIP3/ CIP4 的哪些功能”的调查中(见图1),“在印刷机上进行墨量设定”功能应用最多,占81.5%。总的来说,虽然国内已有部分印刷企业引入了CIP3/CIP4,但因我国大多数印刷企业的印后数字化程度不高,跟不上印前、印刷的数字化发展速度,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都暂时抛弃了一些对其不太实用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功能(如印后自动加工功能)。

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层次

现今的数字化工作流程从其涵盖活动的范围和数量上可分为三个层次:

1.基于PDF的印前数字化工作流程。例如:用更优异的PDF文件取代PS文件作为页面描述格式,使用CTP技术缩短流程,采用自动印前检查方法代替传统手工检查方法,采用自动拼大版技术取代原有的手工拼版等。

2.基于PDF+PPF的印刷生产数字化工作流程(包含了印前、印刷和印后)。该流程除了对印前流程进行以上设计外,还通过整个印刷流程之间的整合,来实现印前、印刷及印后流程的无缝衔接。例如,通过印前流程中产生的PPF印后控制信息文件对印后加工设备进行自动化的参数设置,提高了印后加工的效率;通过色彩管理和标准化来实现印刷机油墨预置的自动化,减少了印刷的准备时间。

3.基于PDF+JDF的全数字化工作流程。该流程以客户作业信息输入为起点,以作业为中心,以JDF为标准,实现查询、生产计划制定与控制、物流配送、应收款回收等活动的流程化处理,使得企业、客户和外协企业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目前印刷企业应用的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大多是基于JDF的,见图2所示。

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特点

1.生产流程数字化

数字化生产流程的应用,简化了传统工艺流程,缩短了生产周期,精简了工作人员,提高了产品质量。这使得企业更具有竞争力,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短的作业周期和更高的质量来满足客户需求。

2.媒体数字化

数字媒体取代了传统的物理媒体和储运方式,使整个产业的运营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如桌面出版系统DTP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纸质图文原稿借助计算机以数字文件存在和传输;数码相机和扫描仪数字媒体的出现,使得原稿数据获取更加轻松;CTP技术的应用,省却了传统的菲林,数字图文数据可以直接呈现在印版上。伴随着数字化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延伸,印刷领域各表现媒体和传输媒体也会向数字化方向转变,这会降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提高图文再现精度。

3.控制自动化

数字化工作流程中,许多传统的手工作业将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由计算机控制软件或设备直接完成。如采用专业的RIP数字加网软件取代传统的手工机械加网,提高了网点的精度;利用数字拼大版软件代替传统的手工拼大版,使得拼版工艺变得省时省力;由数字信息控制的折页机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折页。

4.生产集成化

一方面是生产过程的集成化,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出现,使得原稿制作到印刷品成品之间的步骤逐步减少;另一方面是信息流的集成化,CIP3/ CIP4有效地集成了与印刷相关的多种信息流,这也是生产过程集成化的前提。

5.传输网络化

首先体现在企业内部,为了能够及时提交客户任务,往往需要多个工作点同时作业,在数字化工作流程下,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局域网,实现服务端和多个客户端同时工作;其次体现在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业务沟通上,网络数据传送为印刷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采用宽带网络传输,可以接受电子文件,实现了远程打样和异地印刷,拓宽了业务范围。

实施数字化工作流程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1.网络化运行环境

网络化运行环境为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平台。实现图文信息流、生产控制信息流及管理信息流在整个印刷过程中流畅传递的核心技术就是数据通信,利用网络化运行环境实现各流程间与各设备间信息流的高速传递。因此高速的网络环境是必须的,此外,因涉及到版权和保密等问题,网络安全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设备间和流程间的数据交换格式

传统印刷作业中,通常用胶片或印版等模拟介质来记录和交换数据,而在数字化工作流程中,是用一个包含所有内容数据的数字文件来进行数据记录和交换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印刷流程中各流程和各设备间的数据交换,需要建立一种标准化业务数据交换格式。目前印刷企业常用的标准数据交换格式主要有:Adobe公司开发的PJTF(Portable Job Ticket Format),CIP3和CIP4分别推出的PPF(Print Production Format)和JDF(Job Definition Format)。其中JDF比PJTF、PPF等标准的覆盖范围更广,它涵盖了印刷作业从开始策划到最终成品交付之间的整个周期内所有过程使用的指令和参数。JDF规范中可以同时包含用户的发货地址、报价、折手设置、RIP参数、印刷油墨控制、装订方式等参数。

3.数字化生产环境

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技术,它是一套系统工程,而不是单一的产品,是和每个生产环节以及生产设备密切相关的,必须调整原来的生产工艺流程以适应和服从于数字化工作流程的要求。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技术基础、业务范围等综合因素来考虑,明确数字化实施的范围,合理购置设备和流程,构建适合自己的数字化生产流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