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印刷图文技术

印刷图文技术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3: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印刷图文技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印刷图文技术

篇1

但我们仍然不应就此满足,虽然我们并不能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定义,但探寻一个适合现有科技发展水平的定义,却是我们的责任,不然只会使大家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印刷工作者有必要经常审视新学科、新技术对印刷的冲击和提升,使印刷疆域不断扩大,让印刷定义不断更新。

对于上述定义,我们还应不断地进行推敲,以便使它更准确地涵盖印刷的特征,更迅速地反映印刷技术的新突破。

以下,笔者以开放性的心态重新审视这个定义,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印版、承印物

印刷的定义中出现“印版”、“承印物”是明显的硬伤。因为印版是用于传递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承印物是能接受油墨或吸附色料并呈现图文的各种物质。从中可以看到,印版和承印物的概念是建立在印刷的基础之上,是先有印刷,后有印版和承印物的,它们是从印刷中派生出来的概念。因此,用印版、承印物来解释印刷,就像用白马、黑马来解释什么是马一样,犯了定义的大忌。

也许我们可以用“固体物质的表面”来代替“承印物”,“印版”则留到下面再讨论。

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

“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这个词组的潜在含义,笔者是这样理解的:印版在传统印刷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时无法放弃,但除了印版方式外,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因为我们不可能在定义中列举出印刷中现有的所有方式,在未指明具体方式的情况下,就不能排除其中任何一种。这时,为避免定义可能把其他非印刷的复制方式包括其中,我们就必须搜寻有没有这样的方式,它是非印刷的,但也可以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进行复制。的确有一如照相,以感光的方式将图文信息转移到另一个固体的表面。但印刷的定义如果不包含“印版”和“承印物”,是无法排斥照相技术的,这是不能容许的。但同时如上所述,“印版”和“承印物”这两个词不应出现在印刷的定义中。

既然不能使用“印版”,又不限定任何方式,就不如去掉“印版或其他方式”。那如何把印刷和照相区别开来呢?考查这两者的区别,可以发现,印刷的图文转移是有实体的物质转移(笔者以为,定义中疏忽了印刷的这一特征),而照相只是光或能量的转移,最后的成像物质是已有的相纸和底片,并没有实体物质转移。所以,可以加上“用色料的形式”,这样就把照相从印刷定义中剔除。

原稿

笔者对“原稿”的疑问类似于“印版”和“承印物”,因为它是印刷的原稿,是印刷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文信息。不同的是,原稿这个词并非印刷所独有,在日常生活工作的许多方面也都能用到它,所以用它来定义印刷,并不像使用“印版”和“承印物”那样,使定义陷入明显的逻辑错误。

但是,问题出现在另一个方面,在印刷之前,是不是都有一个肯定存在的原稿?我们不否认,大多数情况下,原稿是存在的,甚至是有形的实体;而对于版面设计师来说,他可以运用各种资源,直接在电脑上制作出版面,他的原稿,只是头脑中出现的模糊的、不断调整的图景而已;另外,早期印刷工作者也可能通过直接在版材上描绘来制作印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要坚持原稿的存在,就显得有些牵强了。

所以,应该把“原稿上的”改成“所需要的”。

图文信息

“图文”,顾名思义,指图和文两方面,外延很广,但是加上“信息”二字之后,就显得有点“清高”,意欲排斥装饰印刷、织物印刷(染)、电路板印刷等印刷形式了。无论是在印刷教科书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印刷方式也确实或多或少受到排斥。如长期以来,织物印刷从来就不被承认为印刷业的一部分,而冠以“印染”之名,这个极大的偏见已经直接影响到印刷历史的溯源,使众多学者对织物印刷视而不见,而只将雕版印刷作为印刷的始祖了。

虽然任何图形图案都包含着某种信息,但是由于人们对这些信息的盲视和误解,所以建议取消“信息”二字。

工艺技术

“工艺技术”通常这是口语向术语定义的渗透,这种说法,可见于口头上,也可见于一般书面上,但是出现在严格的定义中,则是不妥的。

篇2

1 引言

传统印刷有凸印、平印、凹印、丝印四大印刷,先是凸印一统天下,后来演变为以胶印为主导的情形。胶印固然可以提供良好的质量和较短的生产周期,但仍存在很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而数字印刷具有个性化强、按需印刷交件快、使用劳动力少、占地面积小、节约资源等优势。由于在数字印刷工作流程中无需胶片,甚至无需印版、润版液及显影液,所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在图文转移时溶剂的挥发,有效地降低了对环境的危害程度[1]。

数字印刷这一新技术自1995年在DRUPA展览会上展出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热潮,而我国的数字印刷近几年也有了快速的发展。

2 数字印刷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2.1 数字印刷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对数字印刷(Digital Printing)的标准定义,主要存在两个观点,一个是计算机行业的观点,另一个是印刷行业的观点。计算机行业把由数据输出到纸上的技术过程均称为数字印刷,不管它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因此也把这种意义上的数字印刷机称为打印机(Printer)。而印刷行业则把由数字信息代替传统的模拟信息,直接将数字图像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技术叫做数字印刷。

数字印刷是用数字信息代替传统的模拟信息,直接将数字图像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技术,它将各种原稿(文字、图像、电子文件、网络文件)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后,无需经过电分胶片输出、冲片、打样、晒PS版等工序和时间,而直接通过光纤网络传输到CMYK四色数字印刷机上印刷或直接进行分色制版的一种新型印刷工艺[2]。

2.2 数字印刷的工作原理数字印刷系统一般由图文合一的印前处理系统与数字印刷机或照排系统组成。数字印刷利用印前系统,将图文信息直接通过网络传输到数字印刷机上,印刷出彩色印品。操作人员根据用户的要求及其所提供的原稿输入计算机(印前处理系统);在计算机上进行图文数据的处理,对图像进行色彩、阶调、层次等有益的调整,进行能满足用户要求的创意、修改以及文字合成等,再将图文信息进行编辑排版,最终将理想的图案、文字编排成用户满意的内容和形式。这些数字化的信息最后经过RIP栅格化处理,生成相应的单色像素数字信号,然后将这些数字信息输出到电子数据控制中心,这样就可以进行分色制版;也可以将数字信号传送到印刷机的激光器上进行调制,发出相应的单色激光对印版滚筒进行扫描。由感光材料制成的印版滚筒经感光后就能吸附油墨或墨粒,这样就可把图文信息转印到呈印物上,完成印刷[3]。

3 数字印刷的关键技术

3.1 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技术静电成像(Electro-photographic)又称电子照相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激光扫描的方法在光导体上形成静电潜影,再利用带电色粉与静电潜影之间的库仑作用力实现潜影的可视化,最后将色粉影像转移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将小颗粒的粉末附着固定在纸上成像。打印的程序各厂牌虽有不同,原理则大同小异。通常是将打印的资料转换成小点之后,以激光把小点扫描到一个旋转的滚筒上(滚筒用对光高度敏感的材料制成,并带有正静电荷,被激光扫描到的部位则转为负静电荷);当滚筒转到粉末槽的旁边,粉末带正静电荷,所以立即附着在激光扫描的部位,即是要打印的影像;这时一张带负静电荷的纸在滚筒下方出现,所带电极强度较激光扫描到滚筒上的略大一些,于是滚筒上的粉末就被吸到纸上,加热固定之后,打印就完成。这一流程单色走一次,彩色要走4次(CMYK四色粉末各走一个滚筒)。成像的粉末非常细小,通常是固体粉状[4]。

3.2 喷墨成像数字印刷技术喷墨打印则采用不同技术,以小滴的墨水滴到纸上,组合成像,墨滴非常小。滴墨的位置靠喷墨头准确的精细移动,用多个不同彩色的墨水匣,可以打印出完全色彩的影像。一般要求油墨中的溶剂、水能够快速渗透进入承印物,以保证足够的干燥速度;油墨中的呈色剂能够尽可能固着在承印物的表面,以保证足够高的印刷密度和分辨率。因此,所使用的油墨必须与承印物匹配,才能保证良好的印刷质量。

按照喷墨的形式把喷墨成像分为连续喷墨和按需(脉冲)喷墨[5]。连续喷墨所喷出的墨流是连续不间断的,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细小的喷嘴,在高速下分散成细小的墨滴。当每一滴墨滴离开喷嘴的时候被充以静电荷,通过改变电场的有或无来实现在承印物上的印刷。按需喷墨也叫脉冲给墨,它是将计算机里的图文信息转化成脉冲的电信号,然后由这些电信号来控制喷墨头的闭合,即实现承印物上的图文区或是空白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喷墨技术要属压电陶瓷技术。

3.3 磁成像数字印刷技术磁记录成像技术与磁带的记录技术采用的是相同的记录原理,即依靠磁性材料的磁子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定向排列,形成磁性潜影;然后再利用磁性色粉与磁性潜影之间的磁场力的相互作用,完成潜影的可视化;最后将磁性色粉转移到承印物上[6]。

磁性色粉采用的磁性材料主要是氧化铁,这种材料本身具有很深的颜色,因此,这种方法一般只适合制作黑白影像,不容易实现彩色影像。

4 数字印刷的应用

数字印刷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商业印刷、情报印刷、包装印刷、报纸印刷、卡片印刷、制罐印刷、短版印刷、按需印刷等。由于数字印刷的特点,它已经在印刷业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尤其在欧美市场,已经形成与传统印刷并驾齐驱的态势。

5 结束语

数字印刷技术以其不同于传统印刷技术的方式,越来越趋于成熟并引起广大关注。同时由于数字印刷开发的是以一个新的概念来开发的市场,与传统印刷业务也有本质的区别,所以随着我国印刷业务朝向短版、快速、个性化发展的领域进军,数字印刷将凭借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在我国得到飞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净.数字印刷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贝内特.数字印刷和可变数据印刷[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8

[3]时永青.数字印刷及其与传统印刷之比较[J].印刷杂志,2004(2)

篇3

数字印刷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1.概念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对数字印刷(Digital Printing)的标准定义,主要存在两个观点:一个是计算机行业的观点,另一个是印刷行业的观点。计算机行业把由数据输出到纸上的技术过程均称为数字印刷,不管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因此也把这种意义上的数字印刷机称为打印机(Printer)。而印刷行业则把由数字信息代替传统的模拟信息,直接将数字图像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技术叫做数字印刷。

数字印刷是用数字信息代替传统的模拟信息,直接将数字图像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技术。它将各种原稿(文字、图像、电子文件、网络文件)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后,无需经过电分胶片输出、冲片、打样、晒版等工序和时间,而直接通过光纤网络传输到CMYK四色数字印刷机上印刷或直接进行分色制版的一种新型印刷工艺。

2.工作原理

数字印刷系统一般由图文合一的印前处理系统与数字印刷机或照排系统组成。数字印刷利用印前系统,将图文信息直接通过网络传输到数字印刷机上,印刷出彩色印品。操作人员根据用户的要求将其所提供的原稿输入计算机(印前处理系统);在计算机上进行图文数据的处理,对图像进行色彩、阶调、层次的调整,进行能满足用户要求的创意、修改以及文字合成等,再将图文信息进行编辑排版,最终将理想的图案、文字编排成用户满意的内容和形式。这些数字化信息经过RIP栅格化处理,生成相应的单色像素数字信号,然后将这些数字信息输出到电子数据控制中心,这样就可以进行分色制版;也可以将数字信号传送到印刷机的激光器上进行调制,发出相应的单色激光对印版滚筒进行扫描。由感光材料制成的印版滚筒经感光后就能吸附油墨或墨粒,这样就可把图文信息转印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

数字印刷的关键技术

1.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技术

静电成像(Electro-photographic)又称电子照相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激光扫描的方法在光导体上形成静电潜影,再利用带电色粉与静电潜影之间的库仑作用力实现潜影的可视化,最后将色粉影像转移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将小颗粒的粉末附着固定在纸上成像。打印的程序各品牌虽有不同,原理则大同小异。通常是将打印的资料转换成小点之后,以激光把小点扫描到一个旋转的滚筒上(滚筒用对光高度敏感的材料制成,并带有正静电荷,被激光扫描到的部位则转为负静电荷);当滚筒转到粉末槽的旁边,粉末带正静电荷,所以立即附着在激光扫描的部位,即是要打印的影像;这时一张带负静电荷的纸在滚筒下方出现,所带电极强度较激光扫描到滚筒上的略大一些,于是滚筒上的粉末就被吸到纸上,加热固定之后,打印就完成。这一流程单色走1次,彩色要走4次(CMYK四色粉末各走一个滚筒)。成像的粉末非常细小,通常是固体粉状。

2.喷墨成像数字印刷技术

喷墨印刷则采用不同技术,以小滴的墨水滴到纸上,组合成像。滴墨的位置靠喷墨头准确地精细移动,用多个不同彩色的墨盒,可以打印出完全色彩的影像。一般要求油墨中的溶剂、水能够快速渗透进入承印物,以保证足够的干燥速度;油墨中的呈色剂能够尽可能固着在承印物的表面,以保证足够高的印刷密度和分辨率。因此,所使用的油墨必须与承印物匹配,才能保证良好的印刷质量。

按照喷墨的形式把喷墨成像分为连续喷墨和按需(脉冲)喷墨。连续喷墨所喷出的墨流是连续不间断的,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细小的喷嘴,在高速下分散成细小的墨滴。当每一滴墨滴离开喷嘴的时候被充以静电荷,通过改变电场的有或无来实现在承印物上的印刷。按需喷墨也叫脉冲给墨,它是将计算机里的图文信息转化成脉冲的电信号,然后由这些电信号来控制喷墨头的闭合,即实现承印物上的图文区或是空白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喷墨技术要属压电陶瓷技术。

3.磁成像数字印刷技术

磁记录成像技术与磁带的记录技术采用的是相同的记录原理,即依靠磁性材料的磁子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定向排列,形成磁性潜影;然后再利用磁性色粉与磁性潜影之间的磁场力的相互作用,完成潜影的可视化;最后将磁性色粉转移到承印物上。

磁性色粉采用的磁性材料主要是氧化铁,这种材料本身具有很深的颜色,因此,这种方法一般只适合制作黑白影像,不容易实现彩色影像。

篇4

年轻化、新锐化、商业化是当代酒包装的鲜明特征,这就要求酒盒在色彩搭配、材料选择、制作工艺及设计风格等方面紧随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而变化。

1.材料选择多样化

(1)纸张

除了白板纸、白卡纸、铜版纸、牛皮纸这四大酒包装的承印材料外,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如金银卡纸、镭射卡纸、镀铝纸、特种纸等也开始在酒包装中得到广泛应用。

(2)油墨

随着包装印刷市场的迅速发展,酒包装印刷企业在油墨方面有了更多选择。例如,从普通四色油墨到专色油墨、UV油墨、珠光油墨等,这些新型油墨的研发和应用将为酒包装印刷企业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

2.文化创意融入印前设计

随着全球经济的融合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对酒的口感和品牌的追求,而是对酒盒的外观形象和文化内涵投入了更多关注。文化创意是酒盒印前设计的灵魂,印前设计人员也常常以此为突破口,恰如其分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酒包装完美融合,使得当代酒包装具有很强的本土特色,且个性鲜明,文化底蕴浓厚。此外,面对产品高度同质化竞争的不断加剧,将文化创意融入酒盒印前设计也是一种提高酒产品附加值的有效手段。

同时,印前设计人员还需要积极开拓视野,关注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掌握酒盒印前设计新工艺,并善于运用国际一流包装设计与制作软件,将酒盒印制的每一个细节在印前设计中获得完美再现。

印刷技术

当代酒盒大多色彩艳丽、光泽鲜亮,这主要得益于印刷技术的发展与创新。酒盒印刷是多种印刷工艺的集合体,其既具有传统胶印、凹印、网印、柔印的优势,也融合了数字印刷、立体印刷等新型印刷技术。与此同时,这些印刷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1.网印技术

网印技术集墨层厚实、图文层次丰富、立体感强、承印材料范围广等众多优点于一身,目前在高档酒盒印刷中应用广泛。尤其是采用UV网印油墨进行印刷,不仅可以在酒盒上呈现出磨砂、折光、冰花、皱纹等特殊效果,而且可以达到环保要求,顺应当前行业发展。

在网印设备方面,平压平网印生产线由于印刷速度低、油墨固化速度慢、印刷质量难以控制、材料耗用量大,且供纸、供墨还未完全实现自动化,因此无法满足大规模酒盒的印刷生产。而高速卷筒纸网印生产线在供纸、供墨、印刷、干燥、收纸等环节均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印刷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特别适合大批量精美酒盒的印刷生产,尤其是其圆形网版采用电铸成型,整个网面平整匀薄,既能印刷出磨砂、冰花等特殊效果,也能与烫印全息防伪、压凹凸、模切等印后加工工序联机工作。

2.特种光泽印刷技术

特种光泽印刷技术是近年来包装印刷界较为流行的一种新技术,主要包括金属光泽印刷、珠光印刷、珍珠光泽印刷、折光印刷、哑光印刷等工艺,目前在酒盒印刷领域也得到了应用。

金属光泽印刷通过在铝箔类金属复合纸表面印刷透明油墨,可在酒盒上形成特殊的金属光泽;珠光印刷则在酒盒表面先印刷一层银浆,再印以透明油墨,银浆层透过油墨层可以折射出珠光效果;珍珠光泽印刷采用掺入云母颗粒的油墨进行印刷,可使酒盒表面产生一种类似珍珠、贝壳的光泽效果;折光印刷可采用折光版通过一定的压力将图文压印在酒盒表面,从而产生光折射的独特效果;哑光印刷采用哑光油墨或普通油墨进行印刷后,再覆以消光膜,可呈现出朦胧的弱光泽,具有良好的防伪作用。

3.防伪油墨印刷技术

为提高酒包装的防伪功效,酒盒印刷企业开始在防伪油墨印刷技术中寻找出路。防伪油墨印刷技术是酒包装防伪技术的重要分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隐蔽性好、色彩鲜艳、检验方便、再现性强等优点。按防伪功能的不同,防伪油墨主要包括磁性防伪油墨、荧光油墨、反应变色油墨、防涂改油墨、智能防伪油墨等。值得注意的是,要想通过该技术取得理想的防伪效果需要充分考虑印刷方式及印刷设备的选用、印品的加工处理、防伪油墨的使用等因素,水平要求很高。

4.多色串印技术

多色串印也称“彩虹印刷”,是指在同一印刷单元上使用不同颜色的油墨,从而使一个完整的“团状图文”在不同的部分具有不同的颜色,而且这些颜色的变换是逐渐过渡的,没有明显的界限,犹如天空中七色彩虹的渐变。要实现这种彩虹效果,需要将胶印机原有的墨槽按照所需的颜色和位置用分离器分隔成几部分,按照顺序放置不同颜色的油墨,然后改变原有的串墨辊传墨幅度,使其能在机械控制下有规律地左右串动,使墨槽里多种颜色的油墨混合,产生所需的彩虹效果,再通过橡皮布转移到承印物上。这种印刷方式也能起到一定的防伪作用,尤其在大面积底纹印刷中采用,防伪效果更为突出。

印后加工技术

印后加工技术是当代酒包装实现差异化的“利器”。

1.压纹技术

压纹技术在金银卡纸、镀铝纸上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可在压纹设备的冲压下,使酒盒表面的印刷图文展现出极好的视觉效果,同时还具有较强的防伪功能。

2.“模切+压凹凸”技术

篇5

中图分类号:TS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230-01

1 引言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吃这个问题越来越讲究。不止讲究食物的营养搭配,还讲究吃的艺术。告别过去的大盘粗碗,换成了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光彩夺目,跃然桌上。这些精美的花纹,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实现这种装饰效果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技术,称为陶瓷印刷技术。

我国是陶瓷技术与陶瓷艺术的发源地,印刷技术应用于陶瓷领域,极大的提高了陶瓷装饰的效率与质量。传统的陶瓷印刷技术,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方法是吹喷、手绘,橡皮印,以及贴花纸转印。随着陶瓷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也推动了现代陶瓷技术的发展。随着建陶工业在我国的兴盛,陶瓷印刷技术主要经历了三次历史变革。第一次是陶瓷贴花印刷技术,第二次是辊筒印刷技术,第三次是喷墨印刷技术。而喷墨印刷,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非接触印刷方式,为陶瓷印刷带来了勃勃生机。这些技术的应用,不止用在日用陶瓷制品上,也广泛应用于建筑陶瓷制品上。

2 不同印刷方式简介和特点

2.1 陶瓷贴花印刷

陶瓷贴花纸印刷,俗称特转移印花,是一种基于普通印刷技术的特殊印刷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传统的印刷技术(主要是平印和丝印),把需要的图文信息印制在特殊的纸张载体上,再利用热转移的技术把图文信息转移到陶瓷上。这种方法效率高、成本低,能达到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目前,该技术的发展已经很成熟。

陶瓷装饰主要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釉是瓷坯表面的一层很薄的覆盖层,主要有软质釉、硬质釉和珐琅釉,能改善陶瓷制品的使用性能,提高其艺术价值。在瓷器上釉之后进行图文装饰的称为釉上彩,上釉前进行图文装饰的称为釉下彩,对应工艺成为釉上贴花纸工艺和釉下贴花纸工艺。应用于花纸印刷的油墨,是用特殊的陶瓷颜料和不同粘结料轧制而成的陶瓷油墨,这些成分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和温度下在承印物上固化,具有色泽鲜艳,经久耐用,耐高温的特点。

常用的花纸有青花、釉下五彩、釉里红、釉上专色、釉上四色、粉彩等花纸,从目前陶瓷花纸发展的态势来看,中国香港和西方国家的印刷技术更为精湛,值得借鉴和学习。花纸的构成主要分成几个部分,釉上花纸主要由封面油、图文层、水溶性胶和纸基构成,釉下花纸主要由封面油、图文层、PVB图层、氯乙烯粘合剂和纸基构成。对于花纸的印刷,主要采用的是丝印,因为其他方式印刷的图案厚度很难达到要求,而丝印的印刷厚度高于其他的传统印刷方式,能达到较好的立体感。

釉上贴花纸时,首先将底纸与印有图案的PVB薄膜分离,将PVB薄膜浸润后转帖到陶瓷器皿釉的表面,经过780~830℃烧结,PVB薄膜炭化分解,就只留下图文层部分在陶瓷器皿上,完成图文转移。釉下贴花纸转印时,要先揭去纸基,浸润后把花纸贴在陶瓷器皿坯上,再涂布一层透明的瓷釉,然后在1350℃下烧结形成彩色图文。陶瓷贴花工艺质量的好坏,除了印刷花纸、贴花纸、烧结等工序的控制之外,还应注意花纸原稿的设计,好的花纸需要优秀的设计师设计。陶瓷贴花印刷是一项发展空间很广的技术,陶瓷贴花纸也是前景广阔,需要不断研发的精细产品。

2.2 陶瓷辊筒印花技术

陶瓷辊筒印刷技术是在平面丝网印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平面丝网的单张间歇印花变成连续印花。上世纪中期辊筒印花技术就已经发明,但是我国在90年代末期才引进该项技术。由于设备和使用成本较高,国产技术不够成熟,引进初期,辊筒印花技术在陶瓷行业中未能有效的普及起来。2005年以后,随着胶辊印刷技术的不断改进,开始在建陶行业中扩张起来,主要应用在建筑陶瓷的印刷中。

陶瓷辊筒印花机是一种新型的陶瓷印花设备,主要采用的是胶辊,是由一种特制的有弹性的耐磨的硅胶制成,其制作原理是设计师设计好的图文内容,将其输入到电脑,然后通过电脑控制激光束雕刻,直接将图文雕刻在硅胶辊筒的表面。雕刻时,根据图案的分辨率和纹理选择不同的雕刻方式,网孔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图案的纹理和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网点形状。这种激光雕刻的方式能够在胶辊表面雕刻出分辨率很高的图案,甚至超过700dpi,一般情况下,要求网点目数在220目以上,就能符合印刷需求。对雕刻好的辊筒,使用印花釉填充辊筒表面的网孔,印刷的方式相当于传统的柔性版印刷,胶辊在转动过程中与瓷面接触从而传递图案。

辊筒印花技术制版精度高,可以在瓷砖的表面实现凹凸印刷,且能实现全面自动化操作。印刷品表面层次丰富,纹理清晰,色彩鲜艳,效果逼真。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胶辊印刷的陶瓷制品常常面临色差问题;不同批次的印花效果稳定性较差;由于印刷压力的原因导致的瓷制品破裂等现象。

2.3 陶瓷喷墨印刷

陶瓷喷墨印刷,颠覆了以往的陶瓷印刷技术,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代替丝网贴花印刷和胶辊印刷。喷墨印花和以上两种方式相比,是一种非接触式印刷无压印刷,能够在各种不规则的表面印刷不同的图文。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印刷,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且操作过程简单方便,稳定性好,只需将电脑中存储的相关信息输入到喷墨印刷机中即可。原理类似于在纸张上进行喷墨印刷,只不过纸张喷墨印刷用的是有机墨水,而陶瓷喷墨印刷用的是无机材料合成的陶瓷釉料,需经过高温的煅烧才能成为最终的画面。

陶瓷印花技术引入到我国的时间还不长,最早是被意大利、西班牙等陶瓷强国广泛运用,直到2008年底才引入中国。目前,我国的陶瓷印花技术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

陶瓷喷墨印刷机主要由陶瓷输送机构、喷头系统、供墨系统、控制系统及操作系统、恒温恒湿除尘系统和喷头自动清洗系统构成,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喷头系统,是喷墨印刷技术的关键。通过计算机对喷头的控制,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印刷,按需喷印,减少对墨水的浪费。在喷墨过程中,喷头和陶瓷墨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喷头的孔径必须和陶瓷墨水的颗粒细度相匹配。因而,陶瓷墨水的质量对陶瓷印刷品的质量有着关键影响。陶瓷墨水的呈色物质主要是无机非金属颜料,要求其颗粒度小于1μm,颗粒之间不能团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之前我国所采用的陶瓷喷墨墨水主要依靠进口,现在我国正大力致力于陶瓷墨水技术的研究,大量价格相对低廉的陶瓷墨水开始在市面流通。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喷墨设备价格的下降,陶瓷喷墨印刷技术将能够迅速扩大市场。

陶瓷喷墨技术污染少,节能环保,带来了技术工艺和产品花色的创新,使小批量、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但是喷墨陶瓷产品要想成为市场主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