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03: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食堂卫生标准及规范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要求,并根据《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从切实保障职工身体健康、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实施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来强化各企事业单位领导的卫生法制意识和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完善单位食堂的卫生硬件设施,规范自身卫生管理,确保广大职工的饮食卫生安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全面达标”的工作原则,全市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分二步实施。
第一步从20*年4月至12月。首先在全市大型企事业单位食堂(即就餐人数超过200人的,但不含学校食堂)实施“卫生达标工程”,年内促使大型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全面达标;
第二步从20*年年初开始,在20*年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再在全市中、小型企事业单位食堂中实施“卫生达标工程”,力争到20*年年底,使我市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食堂的卫生要求基本达标,整体卫生水平明显提高,发生食源性疾患的隐患明显减少。
三、工作步骤
全市大型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分以下四个阶段开展:
(一)宣传发动阶段(20*年4月—5月)
1、各镇(管理区)分片召开有大型食堂的企事业单位分管负责人会议,宣传实施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企事业单位食堂的基本卫生标准要求及整改时限,并将《*市单位食堂卫生标准要求》印发至各单位。
2、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在全市企事业单位食堂中实施“卫生达标工程”的信息和《*市单位食堂卫生标准要求》等内容。
(二)督促整改阶段(20*年6月—10月)
1、各企事业单位根据《*市单位食堂卫生标准要求》进行自查自改。
2、市卫生监督所、各镇(管理区)卫生管理服务中心根据相关卫生标准要求对大型企事业单位食堂进行上门指导服务,督促落实相关卫生要求。
(三)申报检查阶段(20*年11月)
1、各企事业单位认为整改后的食堂已符合《*市单位食堂卫生标准要求》的,应在11月10日前向所在镇(管理区)提出验收申请。
2、各镇(管理区)根据申请,组织镇卫管中心、卫生监督分所等单位进行现场验收,对验收通过达到标准要求的由卫生部门新发或复核卫生许可证;对现场验收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整改或经过整改仍未达标的,由卫生等相关部门依据《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3、各镇(管理区)对整改达标的各企事业单位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向社会进行公告。
(四)评估总结阶段(20*年12月)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市卫生局对各镇(管理区)实施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工作进行评估总结,评估的重点是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率及实施“卫生达标工程”取得的主要成效,评估结果纳入对各镇(管理区)的《*市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考核内容。同时,对全市中、小型企事业单位食堂开展“卫生达标工程”工作进行部署,并研究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工作的组织实施。单位食堂,尤其是一些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食堂由于用餐人数聚集,其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后果十分严重。各镇(管理区)、各相关单位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重视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作,各镇(管理区)都要成立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工作小组,加强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达到预期目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食堂、校内小卖部及学校周边的食品经营单位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共调查学校食堂53家,其中大学食堂3家,公办中小学校食堂40家,民办学校食堂3家,幼儿园食堂7家;校内小卖部39家;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80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办理情况,学校食堂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建立情况和基本卫生设施情况,食品索证、食品加工过程和仓储卫生情况,餐具清洗消毒设施情况和效果,冷冻食品、膨化食品、果冻食品的抽样监测情况。
1.2 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由卫生监督员负责调查填写。对食堂餐具、冷冻食品、膨化食品、果冻食品分别按照GB2759.1《冷冻饮品卫生标准》、GB17401《膨化食品卫生标准》、GB19299《果冻卫生标准》进行抽样监测。
2 结果
2.1 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办理情况
表1显示,53家学校食堂均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为100%,有324名从业人员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持证率为99.4%;39家校内小卖部均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为100%, 49名从业人员均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持证率为100%;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有59家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为73.8%,有122名从业人员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持证率为79.7%。
2.2 食堂卫生管理状况
44家食堂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合格率为83.0%。45家食堂的索证管理工作符合要求,合格率为84.9%。而民办学校食堂均未建立组织机构和各项卫生管理制度,未开展食品索证工作。
2.3 食堂卫生设施状况
按《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规定设置相应食品处理场所和卫生设施的有40家,合格率为75.5%。共采餐具240份,合格146份,合格率为60.8%(表2)。
表1 常熟市学校和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两证”办理情况
表2常熟市学校食堂基本卫生状况调查
2.4 食品经营单位卫生状况
有46家单位正常开展了食品索证管理工作,合格率为38.7%。有72家单位仓储设施符合基本卫生要求,合格率为60.5%。对经营单位销售的食品各采1份样品进行监督监测,共采119份,合格106份,合格率为89.1%,其中冷冻食品采41份,合格34份,合格率为82.9%;膨化食品采34份,合格30份,合格率为88.2%;果冻食品采44份,合格42份,合格率为95.5%(表3)。
表3常熟市校内和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卫生状况调查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校食堂能按照《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要求进行食品采购、加工、销售、贮存,配置卫生设施、落实食品卫生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有效预防了学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大部分校内和周边食品经营单位都能经销符合相应卫生标准的食品。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3.1 民办学校食品卫生状况堪忧
我市大部分民办学校硬件设施较差,学校食堂简陋,面积与就餐人数极不相称,厨房面积普遍偏小。食品原料加工、烹调、蒸饭、售菜等大多同一区域操作,餐具消毒未能有效落实,保洁设施和防蝇防尘设施不到位。食堂及校内小卖部的索证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小卖部内经销的食品大部分均为价格低廉,卫生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食品。
3.2 食堂卫生设施尚有待改进
近年来,各校均投入大量的资金对食堂进行了新建、改建和扩建,并能与我所及时联系进行预防性卫生审查,但一些老校老食堂(特别是城区)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整改到位,有9家食堂的备餐间未设置二次更衣室。
3.3 餐具消毒工作落实不到位
本次调查发现的食堂餐饮具消毒合格率偏低,其原因主要有:洗消设施和保洁设施不符合卫生要求,部分单位无专用保洁柜;消毒方法不正确,热力消毒的温度和时间掌握不当,消毒柜内餐饮具过多过紧放置,从而影响消毒效果;药物消毒的浓度达不到要求,浸泡时间不足;操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清洗、消毒等。
3.4 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存在安全隐患
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有一部分是未经规划允许,利用民宅破墙开店,无法办理相关证照,但受利益驱使,无证经营。有的超越卫生许可范围,擅自经营中餐和煎炸食品,但其基本卫生设施却达不到标准;有的利用自用的厨房供应学生餐,无防蝇防尘设施、无餐具洗消场所。在本次调查中,仅15家单位开展了索证管理工作,且日常卫生管理混乱,存在过期食品和无标食品销售,不同程度存在食物和杂物混放、食品着地存放的现象。
4 对策与措施
4.1 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
各级政府及教育等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给予一定的扶持,帮助其改善办学条件,并把好准入关。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使其食堂的流程布局和卫生设施符合基本的卫生要求;完善监督管理,规范民办学校的食品卫生工作。
4.2 加大执法力度
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对学校周边的食品经营单位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集中取缔无证摊贩,严厉查处食品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进一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1.1对象
本区所有开设食堂的学校,其中中专2所,中学4所,小学16所,及所有幼儿园24所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现场检查采用统一设计的表格上门询问调查。幼儿园分别于2003、2004、2005年随机抽样检测室内空气、玩具、台面、幼儿(老师)手、毛巾、茶具、床单;学校于2004、2005年随机抽样检测餐具。
1.2.2实验室检查依据GB15981-1995《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测。室内空气检测细菌总数,采用平皿沉降法,用直径为9 cm普通营养琼脂平皿在采样点上暴露5 min后送检,放于37℃培养48 h计数细菌菌落数;玩具、台面、儿童(教师)手采用无菌棉拭子涂抹采样法,物体表面被采面积100cm2取100 cm2,检测细菌菌落总数及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餐具、茶具、床单、毛巾、玩具、台面采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法,采样检测大肠菌群;餐具是随机抽取保洁柜内待用的勺、筷、碗、盆等;紫外线灯强度检测采用仪器法。
1.2.3判断依据按照GB15982-1995《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及DB32/XXX-2004《江苏省托幼机构消毒卫生标准》。空气细菌菌落总数≤2 000 cfu/m3为合格;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5 cfu/cm2 ,手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2 ,且不得检出致病菌及大肠菌群为合格;餐具、茶具、床单不得检出大肠菌群为合格;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70 μw/cm2 为合格。
2结果
2.1学校食堂卫生的管理
调查46家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堂从业人员238人,就餐师生14 793人,中、小学食堂主要供应中餐,每餐供应的菜谱约为3~5个品种;幼儿园食堂供应中餐和下午的点心。均持有效卫生许可证,持证率100%。食堂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有率99%,有1%新上岗从业人员未及时办理健康证明,经督促后均能办理。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主管部门经过多年对食堂实施卫生管理,采取了有效措施,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针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定了规范的消毒制度,80%的学校对食堂设施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各食堂卫生许可证持有率、健康证明持有率及卫生硬件设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经改建的食堂基本符合要求。学校卫生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形成了健全的规章制度。各学校配有保健老师具体实施学校卫生工作。总务老师负责督促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各校都能把学校卫生纳入日常工作,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人,统筹管理。
2.2消毒设施餐具消毒方法以蒸汽消毒为主,辅助用电子消毒柜及化学药物消毒,各食堂配备餐具保洁柜,分餐间内均设有紫外线灯及洗手池。室内空气主要是自然通风及紫外线消毒,幼儿午睡室室内空气每周用紫外线消毒1~2次;幼儿床单每月清洗1次,毛巾每次用后清洗消毒,玩具每周清洗后用日光晒,幼儿园毛巾每天煮沸消毒;床单每月清洗,每周日光曝晒;茶具每餐用后消毒柜热力消毒。从业人员经培训基本能掌握消毒方法,学校设有兼职消毒员,幼儿园有专职消毒员,能按消毒规范操作。
2.3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共检测样品961件,其中合格769件,合格率为80.02%。
2.3.1各类样品检测结果3年间共检测10类样品,学校2004年为第一年检测餐具,合格率仅为44.83%(65/145),2005年合格率提高到80.32%(49/61),幼儿园连续检测了3年,合格率均在70.00% 以上(表1)。
2.3.2各指标检测结果本次调查均未检出致病菌,合格率最高达100.00%(114/114);其次是紫外线灯强度合格率为91.96%(103/112);大肠菌群合格率为84.05%(311/370);细菌菌落总数合格率最低,仅为83.09%(280/337)。
3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学校、幼儿园食堂餐具消毒检测合格率为65.75%,低于南宁市1992~2000年对市区257所学校食堂餐具抽查的合格率93.67%[1],说明我区餐具消毒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卫生监督部门在日常监督中应将此列为重点。2005年我们对于查出不合格餐具的食堂给予相应的罚款,合格率上升至80.32%,提示加强监管是提高餐具合格率的有效手段。
从各类样品检测结果来看,河南信阳[2]、山东济南[3]、辽宁大连[4]幼儿园的室内空气合格率分别为61.94%、76.60%、75.33%,济南的幼儿园紫外线灯强度合格率仅为28.26%,大连的幼儿(教师)手、台面、玩具、茶具、餐具合格率分别为43.81%、82.97%、84.91%、87.92%、66.54%,我区幼儿园本次监测结果均好于这些地区。
2004、2005年幼儿园消毒合格率除室内空气和餐具外,其余各检测样品消毒合格率均达到100.00%,这一结果表明,只要监督力度到位,对从业人员培训到位,可大大提高消毒合格率;监测也是提高消毒工作质量的必要手段,也为我们执法提供证据,因此,应定期监测。我们对本次调查中餐具不合格的单位给予行政处罚,对被监督单位触动很大。针对消毒工作现状,提出整改意见,首先要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消毒工作,制订消毒工作要点,把消毒工作落到实处。
4参考文献
[1]赵丽娜,邓其军,江玉梅. 南宁市1987~2000年学校卫生监督监测结果评估[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79~280.
[2]古惠萍.河南省信阳市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3,10(5):256.
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事关千千万万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进一步掌握学校食堂餐饮用具的卫生状况,2004年4~11月,遂对绵阳城区32所大中专院校、中学及小学校食堂餐饮具、食堂内盛放直接入口的食品容器、用具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绵阳城区大专院校8所、中等专科学校12所、中学10所、小学2所,共32所学校102个学生就餐食堂。
1.2方法:①采取现场检查,询问的方式,对食堂使用前的食品容器、用具进行卫生学调查,填写表格。②对已消毒的桶(饭桶、菜桶)、盆(饭盆、菜盆)、打饭板(勺)、菜勺等多种接触和盛放直接入口的食品容器、用具采用大肠菌群纸片法,按照GB14934-19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进行采样、检验和评价。
1.3调查内容:①现场检查学校操作间卫生、消毒设施、消毒药物及保洁情况;②现场抽查餐饮具消毒方法、药物消毒浓度及从业人员一般常识;③对餐饮具和食品容器、用具消毒随机抽样,采取大肠菌群纸片法定性试验。凡出现1件定性试验阳性判定为不合格样品。
2 结果
2.1食品卫生管理、学校“三证”及消毒设施情况:32所学校均有领导分管,102个学生就餐食堂均有负责人具体抓食品卫生工作落实,学校食堂95.0%有“三防”设施,每个食堂设有餐饮具洗涤池、消毒池和保洁柜,90.0%的学校食堂采用含氯制剂消毒,10%的学校食堂采用蒸汽消毒,卫生许可证申办率为100%,从业人员812人,持有效健康证786人(96.8%),持有效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748个(92.1%)。学校食堂除餐饮具外,其它食品容器、用具均暴露在空气中,无任何保洁措施。
2.2从业人员卫生常识情况:现场提问320名从业人员卫生常识知晓率为61.8%,72名食堂管理人员卫生常识知晓率为83.0%,询问68名餐饮具消毒人员对餐饮具消毒方法及药物消毒浓度知晓率为62.0%。
2.3学校食堂餐饮具及食品容器、用具消毒质量情况。
2.3.1不同管理方式学校食堂餐饮具消毒结果。32所学校102个食堂随机抽取餐饮具共计3665件,合格2895件,合格率为79.0%,其中,学校管理食堂合格率86.1%,个人承包食堂合格中率为74.0%,个人承包与学校管理食堂的餐饮具消毒质量比较,学校管理明显好于个人承包食堂(X2=79.51,P
2.3.2不同管理方式学校食堂食品容器、用具消毒结果。47个学校管理食堂随机抽取食品容器、用具共计215件,合格195件,合格率90.7%,55个人承包食堂随机抽取样品182件,合格145件,合格率为79.7%,个人承包与学校管理食堂的食品容器、用具消毒质量比较,学校管理明显好于个人承包食堂(X2=9.75P
3 讨论
按照《食品卫生法》第二章第八条第五款规定,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品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洁净、保持清洁。本次调查资料显示,绵阳城区32所学校共有102个学生就餐食堂,其中学校管理食堂47个,仅占46%,个人承包食堂55个,占54%,说明学校受社会后勤工作趋向社会化的影响,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学校食品卫生存在一定不安全隐患。从学校食堂餐饮具和食品容器、用具消毒合格率分析,个人承包食堂的餐饮具、食品容器、用具消毒合格率明显低于学校管理食堂。由于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管理松懈,个人承包食堂场地狭小、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功能不完备,承包者及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卫生习惯差,消毒工作不到位,消毒不严格,只注重经济利益,忽视食品容器、用具消毒和保洁工作,对于经常使用的食品容器、用具操作中经手的人越多越容易人为二次污染,应加强消毒和保洁。
4 对策与建议
4.1加大投入,规范学生集中用餐场所。教育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对学生集体用餐食堂的投入,不断改善学校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场所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布局,禁止中小学校食堂对外承包,逐步取缔学校承包小食堂(店)的食品经营,由学校集中管理,开设规范的学生集体用餐食堂,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场所,保证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1-0095-02
【关键词】 卫生;参考标准;学生保健服务
为了解南宁市各类学校的卫生状况和存在问题,南宁市卫生监督所于2008年按照《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标准》,对该市学校卫生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南宁市小学、中学、大学、中专院校各10所学校,从各组分别随机选择60间教室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对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黑板、采光、照明、噪声、生活饮用水、学校食品卫生、传染病管理等进行监督监测。教室人均面积、黑板、噪声、厕所按《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评价;课桌椅按《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GB 7792-87)评价;教室采光、照明按《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 7793-87)评价;饮用水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85)评价。最后根据《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标准》(GB/T 18205-2000)进行学校卫生监督评价记分,对照学校基本卫生监督合格标准计分。各分项实际得分达到相应标准分60%以上判定为合格,总分达相应标准分60%以上判定为合格学校[1-2]。
2 结果
由表1可见,中学教室人均面积达不到卫生要求,合格率低于小学(χ2=12.06,P
3 讨论
调查显示,南宁市学校教室人均面积达不到卫生标准,特别是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中的学生人数超过正常班容量,从而造成班级座位拥挤,走道狭窄,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与活动[6]。课桌椅与学生身高配套符合率小学较低,可能与学校对所配课桌椅卫生要求和标准不甚了解,对不合格的课桌椅给学生造成的身体危害缺乏认识,加上学校经费不足,课桌椅多年不更换有关。不合格的课桌椅对学生坐姿产生不良的影响,容易引起疲劳、近视、脊柱弯曲异常[7-8]。教室照明不合格可能与灯桌距过高、灯管排列欠合理、日光灯管老化[9-10]有关。中、小学学生宿舍合格率较低,是因为很多宿舍是用旧的教学楼改造的,学生居住拥挤,通风不好,很容易造成传染病传播[11-12]。学校食品卫生部分较好,是由于学校领导重视,食堂卫生管理较好;但也有一些学校把食堂承包出去,存在卫生问题和安全隐患。
建议:(1)学校要积极加大投入,改善食堂、饮用水、宿舍、厕所等生活与卫生设施和条件,并将其纳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以及相关办学条件评估指标体系中,使学校生活与卫生设施的改善与其他教学设施同步;严格控制重点学校、重点班级学生人数,使教室的人均面积达到国家标准;配备可调式课桌椅,并根据学生的身高及时调整;按照要求安装足够数量的灯管,且灯管排列合理,及时更换老化日光灯管。(2)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学校集体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健全学校食品安全保障和控制体系;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和卫生管理员公示制度;与其他部门联合采取措施,加大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确保学生饮食安全。(3)加大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积极改善学校的饮用水设施;将学校饮用水水质监测纳入卫生部门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范围,特别是自备供水和二次供水的监督管理;加强直饮水和桶装饮用水的管理,为学生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4)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加强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学校的技术指导,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4 参考文献
[1] 唐锡麟.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45-150.
[2] 白呼群,主编.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2.
[3] 聂素梅,王冬林.蚌埠市东城区中小学校卫生监督监测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1, 22(6):594.
[4] 徐能义,李香兰,赵金龙.包头市区中小学校卫生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552.
[5] 彭军.富阳市37所学校卫生状况监督监测评价.浙江预防医学,2005,18(5):34.
[6] 敖包布.儿童少年卫生保健指南.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2:139-143.
[7] 冯一星.学校课桌椅卫生监督管理模式初探.中国学校卫生, 1998, 19(3):223.
[8] 叶厚隆,周亚清.嘉兴市中小学校卫生状况分析. 浙江预防医学,2006, 18(8):38.
[9] 张慧文.乌兰察市学校卫生工作调查报告.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 37(6):551-552.
[10]詹存萍,陶思影,赵淑芳.洛阳市涧西区小学校卫生状况调查.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3, 13(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