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食堂卫生标准及规范

食堂卫生标准及规范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3: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食堂卫生标准及规范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食堂卫生标准及规范

篇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要求,并根据《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从切实保障职工身体健康、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实施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来强化各企事业单位领导的卫生法制意识和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完善单位食堂的卫生硬件设施,规范自身卫生管理,确保广大职工的饮食卫生安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全面达标”的工作原则,全市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分二步实施。

第一步从20*年4月至12月。首先在全市大型企事业单位食堂(即就餐人数超过200人的,但不含学校食堂)实施“卫生达标工程”,年内促使大型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全面达标;

第二步从20*年年初开始,在20*年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再在全市中、小型企事业单位食堂中实施“卫生达标工程”,力争到20*年年底,使我市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食堂的卫生要求基本达标,整体卫生水平明显提高,发生食源性疾患的隐患明显减少。

三、工作步骤

全市大型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分以下四个阶段开展:

(一)宣传发动阶段(20*年4月—5月)

1、各镇(管理区)分片召开有大型食堂的企事业单位分管负责人会议,宣传实施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企事业单位食堂的基本卫生标准要求及整改时限,并将《*市单位食堂卫生标准要求》印发至各单位。

2、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在全市企事业单位食堂中实施“卫生达标工程”的信息和《*市单位食堂卫生标准要求》等内容。

(二)督促整改阶段(20*年6月—10月)

1、各企事业单位根据《*市单位食堂卫生标准要求》进行自查自改。

2、市卫生监督所、各镇(管理区)卫生管理服务中心根据相关卫生标准要求对大型企事业单位食堂进行上门指导服务,督促落实相关卫生要求。

(三)申报检查阶段(20*年11月)

1、各企事业单位认为整改后的食堂已符合《*市单位食堂卫生标准要求》的,应在11月10日前向所在镇(管理区)提出验收申请。

2、各镇(管理区)根据申请,组织镇卫管中心、卫生监督分所等单位进行现场验收,对验收通过达到标准要求的由卫生部门新发或复核卫生许可证;对现场验收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整改或经过整改仍未达标的,由卫生等相关部门依据《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3、各镇(管理区)对整改达标的各企事业单位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向社会进行公告。

(四)评估总结阶段(20*年12月)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市卫生局对各镇(管理区)实施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工作进行评估总结,评估的重点是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率及实施“卫生达标工程”取得的主要成效,评估结果纳入对各镇(管理区)的《*市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考核内容。同时,对全市中、小型企事业单位食堂开展“卫生达标工程”工作进行部署,并研究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工作的组织实施。单位食堂,尤其是一些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食堂由于用餐人数聚集,其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后果十分严重。各镇(管理区)、各相关单位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重视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作,各镇(管理区)都要成立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工作小组,加强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达到预期目的。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食堂、校内小卖部及学校周边的食品经营单位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共调查学校食堂53家,其中大学食堂3家,公办中小学校食堂40家,民办学校食堂3家,幼儿园食堂7家;校内小卖部39家;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80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办理情况,学校食堂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建立情况和基本卫生设施情况,食品索证、食品加工过程和仓储卫生情况,餐具清洗消毒设施情况和效果,冷冻食品、膨化食品、果冻食品的抽样监测情况。

1.2 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由卫生监督员负责调查填写。对食堂餐具、冷冻食品、膨化食品、果冻食品分别按照GB2759.1《冷冻饮品卫生标准》、GB17401《膨化食品卫生标准》、GB19299《果冻卫生标准》进行抽样监测。

2 结果

2.1 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办理情况

表1显示,53家学校食堂均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为100%,有324名从业人员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持证率为99.4%;39家校内小卖部均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为100%, 49名从业人员均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持证率为100%;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有59家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为73.8%,有122名从业人员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持证率为79.7%。

2.2 食堂卫生管理状况

44家食堂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合格率为83.0%。45家食堂的索证管理工作符合要求,合格率为84.9%。而民办学校食堂均未建立组织机构和各项卫生管理制度,未开展食品索证工作。

2.3 食堂卫生设施状况

按《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规定设置相应食品处理场所和卫生设施的有40家,合格率为75.5%。共采餐具240份,合格146份,合格率为60.8%(表2)。

表1 常熟市学校和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两证”办理情况

表2常熟市学校食堂基本卫生状况调查

2.4 食品经营单位卫生状况

有46家单位正常开展了食品索证管理工作,合格率为38.7%。有72家单位仓储设施符合基本卫生要求,合格率为60.5%。对经营单位销售的食品各采1份样品进行监督监测,共采119份,合格106份,合格率为89.1%,其中冷冻食品采41份,合格34份,合格率为82.9%;膨化食品采34份,合格30份,合格率为88.2%;果冻食品采44份,合格42份,合格率为95.5%(表3)。

表3常熟市校内和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卫生状况调查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校食堂能按照《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要求进行食品采购、加工、销售、贮存,配置卫生设施、落实食品卫生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有效预防了学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大部分校内和周边食品经营单位都能经销符合相应卫生标准的食品。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3.1 民办学校食品卫生状况堪忧

我市大部分民办学校硬件设施较差,学校食堂简陋,面积与就餐人数极不相称,厨房面积普遍偏小。食品原料加工、烹调、蒸饭、售菜等大多同一区域操作,餐具消毒未能有效落实,保洁设施和防蝇防尘设施不到位。食堂及校内小卖部的索证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小卖部内经销的食品大部分均为价格低廉,卫生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食品。

3.2 食堂卫生设施尚有待改进

近年来,各校均投入大量的资金对食堂进行了新建、改建和扩建,并能与我所及时联系进行预防性卫生审查,但一些老校老食堂(特别是城区)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整改到位,有9家食堂的备餐间未设置二次更衣室。

3.3 餐具消毒工作落实不到位

本次调查发现的食堂餐饮具消毒合格率偏低,其原因主要有:洗消设施和保洁设施不符合卫生要求,部分单位无专用保洁柜;消毒方法不正确,热力消毒的温度和时间掌握不当,消毒柜内餐饮具过多过紧放置,从而影响消毒效果;药物消毒的浓度达不到要求,浸泡时间不足;操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清洗、消毒等。

3.4 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存在安全隐患

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有一部分是未经规划允许,利用民宅破墙开店,无法办理相关证照,但受利益驱使,无证经营。有的超越卫生许可范围,擅自经营中餐和煎炸食品,但其基本卫生设施却达不到标准;有的利用自用的厨房供应学生餐,无防蝇防尘设施、无餐具洗消场所。在本次调查中,仅15家单位开展了索证管理工作,且日常卫生管理混乱,存在过期食品和无标食品销售,不同程度存在食物和杂物混放、食品着地存放的现象。

4 对策与措施

4.1 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

各级政府及教育等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给予一定的扶持,帮助其改善办学条件,并把好准入关。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使其食堂的流程布局和卫生设施符合基本的卫生要求;完善监督管理,规范民办学校的食品卫生工作。

4.2 加大执法力度

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对学校周边的食品经营单位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集中取缔无证摊贩,严厉查处食品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进一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篇3

1.1对象

本区所有开设食堂的学校,其中中专2所,中学4所,小学16所,及所有幼儿园24所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现场检查采用统一设计的表格上门询问调查。幼儿园分别于2003、2004、2005年随机抽样检测室内空气、玩具、台面、幼儿(老师)手、毛巾、茶具、床单;学校于2004、2005年随机抽样检测餐具。

1.2.2实验室检查依据GB15981-1995《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测。室内空气检测细菌总数,采用平皿沉降法,用直径为9 cm普通营养琼脂平皿在采样点上暴露5 min后送检,放于37℃培养48 h计数细菌菌落数;玩具、台面、儿童(教师)手采用无菌棉拭子涂抹采样法,物体表面被采面积100cm2取100 cm2,检测细菌菌落总数及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餐具、茶具、床单、毛巾、玩具、台面采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法,采样检测大肠菌群;餐具是随机抽取保洁柜内待用的勺、筷、碗、盆等;紫外线灯强度检测采用仪器法。

1.2.3判断依据按照GB15982-1995《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及DB32/XXX-2004《江苏省托幼机构消毒卫生标准》。空气细菌菌落总数≤2 000 cfu/m3为合格;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5 cfu/cm2 ,手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2 ,且不得检出致病菌及大肠菌群为合格;餐具、茶具、床单不得检出大肠菌群为合格;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70 μw/cm2 为合格。

2结果

2.1学校食堂卫生的管理

调查46家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堂从业人员238人,就餐师生14 793人,中、小学食堂主要供应中餐,每餐供应的菜谱约为3~5个品种;幼儿园食堂供应中餐和下午的点心。均持有效卫生许可证,持证率100%。食堂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有率99%,有1%新上岗从业人员未及时办理健康证明,经督促后均能办理。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主管部门经过多年对食堂实施卫生管理,采取了有效措施,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针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定了规范的消毒制度,80%的学校对食堂设施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各食堂卫生许可证持有率、健康证明持有率及卫生硬件设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经改建的食堂基本符合要求。学校卫生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形成了健全的规章制度。各学校配有保健老师具体实施学校卫生工作。总务老师负责督促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各校都能把学校卫生纳入日常工作,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人,统筹管理。

2.2消毒设施餐具消毒方法以蒸汽消毒为主,辅助用电子消毒柜及化学药物消毒,各食堂配备餐具保洁柜,分餐间内均设有紫外线灯及洗手池。室内空气主要是自然通风及紫外线消毒,幼儿午睡室室内空气每周用紫外线消毒1~2次;幼儿床单每月清洗1次,毛巾每次用后清洗消毒,玩具每周清洗后用日光晒,幼儿园毛巾每天煮沸消毒;床单每月清洗,每周日光曝晒;茶具每餐用后消毒柜热力消毒。从业人员经培训基本能掌握消毒方法,学校设有兼职消毒员,幼儿园有专职消毒员,能按消毒规范操作。

2.3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共检测样品961件,其中合格769件,合格率为80.02%。

2.3.1各类样品检测结果3年间共检测10类样品,学校2004年为第一年检测餐具,合格率仅为44.83%(65/145),2005年合格率提高到80.32%(49/61),幼儿园连续检测了3年,合格率均在70.00% 以上(表1)。

2.3.2各指标检测结果本次调查均未检出致病菌,合格率最高达100.00%(114/114);其次是紫外线灯强度合格率为91.96%(103/112);大肠菌群合格率为84.05%(311/370);细菌菌落总数合格率最低,仅为83.09%(280/337)。

3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学校、幼儿园食堂餐具消毒检测合格率为65.75%,低于南宁市1992~2000年对市区257所学校食堂餐具抽查的合格率93.67%[1],说明我区餐具消毒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卫生监督部门在日常监督中应将此列为重点。2005年我们对于查出不合格餐具的食堂给予相应的罚款,合格率上升至80.32%,提示加强监管是提高餐具合格率的有效手段。

从各类样品检测结果来看,河南信阳[2]、山东济南[3]、辽宁大连[4]幼儿园的室内空气合格率分别为61.94%、76.60%、75.33%,济南的幼儿园紫外线灯强度合格率仅为28.26%,大连的幼儿(教师)手、台面、玩具、茶具、餐具合格率分别为43.81%、82.97%、84.91%、87.92%、66.54%,我区幼儿园本次监测结果均好于这些地区。

2004、2005年幼儿园消毒合格率除室内空气和餐具外,其余各检测样品消毒合格率均达到100.00%,这一结果表明,只要监督力度到位,对从业人员培训到位,可大大提高消毒合格率;监测也是提高消毒工作质量的必要手段,也为我们执法提供证据,因此,应定期监测。我们对本次调查中餐具不合格的单位给予行政处罚,对被监督单位触动很大。针对消毒工作现状,提出整改意见,首先要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消毒工作,制订消毒工作要点,把消毒工作落到实处。

4参考文献

[1]赵丽娜,邓其军,江玉梅. 南宁市1987~2000年学校卫生监督监测结果评估[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79~280.

[2]古惠萍.河南省信阳市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3,10(5):256.

篇4

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事关千千万万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进一步掌握学校食堂餐饮用具的卫生状况,2004年4~11月,遂对绵阳城区32所大中专院校、中学及小学校食堂餐饮具、食堂内盛放直接入口的食品容器、用具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绵阳城区大专院校8所、中等专科学校12所、中学10所、小学2所,共32所学校102个学生就餐食堂。

1.2方法:①采取现场检查,询问的方式,对食堂使用前的食品容器、用具进行卫生学调查,填写表格。②对已消毒的桶(饭桶、菜桶)、盆(饭盆、菜盆)、打饭板(勺)、菜勺等多种接触和盛放直接入口的食品容器、用具采用大肠菌群纸片法,按照GB14934-19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进行采样、检验和评价。

1.3调查内容:①现场检查学校操作间卫生、消毒设施、消毒药物及保洁情况;②现场抽查餐饮具消毒方法、药物消毒浓度及从业人员一般常识;③对餐饮具和食品容器、用具消毒随机抽样,采取大肠菌群纸片法定性试验。凡出现1件定性试验阳性判定为不合格样品。

2 结果

2.1食品卫生管理、学校“三证”及消毒设施情况:32所学校均有领导分管,102个学生就餐食堂均有负责人具体抓食品卫生工作落实,学校食堂95.0%有“三防”设施,每个食堂设有餐饮具洗涤池、消毒池和保洁柜,90.0%的学校食堂采用含氯制剂消毒,10%的学校食堂采用蒸汽消毒,卫生许可证申办率为100%,从业人员812人,持有效健康证786人(96.8%),持有效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748个(92.1%)。学校食堂除餐饮具外,其它食品容器、用具均暴露在空气中,无任何保洁措施。

2.2从业人员卫生常识情况:现场提问320名从业人员卫生常识知晓率为61.8%,72名食堂管理人员卫生常识知晓率为83.0%,询问68名餐饮具消毒人员对餐饮具消毒方法及药物消毒浓度知晓率为62.0%。

2.3学校食堂餐饮具及食品容器、用具消毒质量情况。

2.3.1不同管理方式学校食堂餐饮具消毒结果。32所学校102个食堂随机抽取餐饮具共计3665件,合格2895件,合格率为79.0%,其中,学校管理食堂合格率86.1%,个人承包食堂合格中率为74.0%,个人承包与学校管理食堂的餐饮具消毒质量比较,学校管理明显好于个人承包食堂(X2=79.51,P

2.3.2不同管理方式学校食堂食品容器、用具消毒结果。47个学校管理食堂随机抽取食品容器、用具共计215件,合格195件,合格率90.7%,55个人承包食堂随机抽取样品182件,合格145件,合格率为79.7%,个人承包与学校管理食堂的食品容器、用具消毒质量比较,学校管理明显好于个人承包食堂(X2=9.75P

3 讨论

按照《食品卫生法》第二章第八条第五款规定,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品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洁净、保持清洁。本次调查资料显示,绵阳城区32所学校共有102个学生就餐食堂,其中学校管理食堂47个,仅占46%,个人承包食堂55个,占54%,说明学校受社会后勤工作趋向社会化的影响,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学校食品卫生存在一定不安全隐患。从学校食堂餐饮具和食品容器、用具消毒合格率分析,个人承包食堂的餐饮具、食品容器、用具消毒合格率明显低于学校管理食堂。由于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管理松懈,个人承包食堂场地狭小、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功能不完备,承包者及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卫生习惯差,消毒工作不到位,消毒不严格,只注重经济利益,忽视食品容器、用具消毒和保洁工作,对于经常使用的食品容器、用具操作中经手的人越多越容易人为二次污染,应加强消毒和保洁。

4 对策与建议

4.1加大投入,规范学生集中用餐场所。教育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对学生集体用餐食堂的投入,不断改善学校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场所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布局,禁止中小学校食堂对外承包,逐步取缔学校承包小食堂(店)的食品经营,由学校集中管理,开设规范的学生集体用餐食堂,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场所,保证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篇5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1-0095-02

【关键词】 卫生;参考标准;学生保健服务

为了解南宁市各类学校的卫生状况和存在问题,南宁市卫生监督所于2008年按照《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标准》,对该市学校卫生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南宁市小学、中学、大学、中专院校各10所学校,从各组分别随机选择60间教室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对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黑板、采光、照明、噪声、生活饮用水、学校食品卫生、传染病管理等进行监督监测。教室人均面积、黑板、噪声、厕所按《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评价;课桌椅按《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GB 7792-87)评价;教室采光、照明按《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 7793-87)评价;饮用水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85)评价。最后根据《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标准》(GB/T 18205-2000)进行学校卫生监督评价记分,对照学校基本卫生监督合格标准计分。各分项实际得分达到相应标准分60%以上判定为合格,总分达相应标准分60%以上判定为合格学校[1-2]。

2 结果

由表1可见,中学教室人均面积达不到卫生要求,合格率低于小学(χ2=12.06,P

3 讨论

调查显示,南宁市学校教室人均面积达不到卫生标准,特别是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中的学生人数超过正常班容量,从而造成班级座位拥挤,走道狭窄,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与活动[6]。课桌椅与学生身高配套符合率小学较低,可能与学校对所配课桌椅卫生要求和标准不甚了解,对不合格的课桌椅给学生造成的身体危害缺乏认识,加上学校经费不足,课桌椅多年不更换有关。不合格的课桌椅对学生坐姿产生不良的影响,容易引起疲劳、近视、脊柱弯曲异常[7-8]。教室照明不合格可能与灯桌距过高、灯管排列欠合理、日光灯管老化[9-10]有关。中、小学学生宿舍合格率较低,是因为很多宿舍是用旧的教学楼改造的,学生居住拥挤,通风不好,很容易造成传染病传播[11-12]。学校食品卫生部分较好,是由于学校领导重视,食堂卫生管理较好;但也有一些学校把食堂承包出去,存在卫生问题和安全隐患。

建议:(1)学校要积极加大投入,改善食堂、饮用水、宿舍、厕所等生活与卫生设施和条件,并将其纳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以及相关办学条件评估指标体系中,使学校生活与卫生设施的改善与其他教学设施同步;严格控制重点学校、重点班级学生人数,使教室的人均面积达到国家标准;配备可调式课桌椅,并根据学生的身高及时调整;按照要求安装足够数量的灯管,且灯管排列合理,及时更换老化日光灯管。(2)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学校集体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健全学校食品安全保障和控制体系;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和卫生管理员公示制度;与其他部门联合采取措施,加大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确保学生饮食安全。(3)加大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积极改善学校的饮用水设施;将学校饮用水水质监测纳入卫生部门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范围,特别是自备供水和二次供水的监督管理;加强直饮水和桶装饮用水的管理,为学生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4)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加强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学校的技术指导,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4 参考文献

[1] 唐锡麟.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45-150.

[2] 白呼群,主编.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2.

[3] 聂素梅,王冬林.蚌埠市东城区中小学校卫生监督监测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1, 22(6):594.

[4] 徐能义,李香兰,赵金龙.包头市区中小学校卫生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552.

[5] 彭军.富阳市37所学校卫生状况监督监测评价.浙江预防医学,2005,18(5):34.

[6] 敖包布.儿童少年卫生保健指南.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2:139-143.

[7] 冯一星.学校课桌椅卫生监督管理模式初探.中国学校卫生, 1998, 19(3):223.

[8] 叶厚隆,周亚清.嘉兴市中小学校卫生状况分析. 浙江预防医学,2006, 18(8):38.

[9] 张慧文.乌兰察市学校卫生工作调查报告.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 37(6):551-552.

[10]詹存萍,陶思影,赵淑芳.洛阳市涧西区小学校卫生状况调查.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3, 13(3):189.

篇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1-0082-01

【关键词】 炊具和餐具;消毒;学生保健服务

餐具的清洁程度直接影响着食品卫生质量。严格餐具消毒、提高餐具消毒合格率是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手段。为认真贯彻《学校食堂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加强对学校和幼儿园餐具消毒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餐具消毒效果,预防学校和幼儿园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笔者对2006年宁波市镇海区41所学校和幼儿园食堂的餐具消毒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06年6月和11月分别对镇海区配备热力消毒设备的22所学校、19所幼儿园食堂就餐用的碗、不锈钢快餐盘、盆、碟、桶等常用餐具进行随机采样,共抽检餐具588件。

1.2 方法 采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法进行检测。采样时用无菌技术操作,每件样品贴纸片2张,每张纸片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后,立即贴于餐具内侧表面,30 s后取下装入无菌塑料袋内,置于37℃恒温箱培养16~18 h观察结果。若纸片保持紫蓝色,为大肠菌群阴性;若纸片变黄,并在黄色背景上呈现红色斑点或片状红晕,为大肠菌群阳性[1]。按《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94)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学校和幼儿园餐具消毒合格率比较 588件抽检餐具中,合格395件,合格率为67.2%。其中学校食堂检测餐具320件,大肠菌群阳性126件,合格率为60.6%;幼儿园食堂检测餐具268件,大肠菌群阳性67件,合格率为75.0%,高于学校食堂(χ2=13.06,P<0.05)。

2.2 不同经营性质食堂餐具消毒合格率比较 被调查的41所学校及幼儿园食堂中,全民、集体29家,餐具合格率为69.8%(293/420);个体12家,餐具合格率为60.7%(102/168),全民、集体食堂餐具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个体食堂(χ2=4.46,P<0.05)。

2.3 不同量化管理级别食堂餐具消毒合格率比较 在被调查的41所学校及幼儿园食堂中,A级食堂16家,B级食堂12家,C级食堂13家。A级食堂餐具消毒合格率最高,其次为B级,C级最低(χ2=6.99,P<0.05),见表1。

2.4 不同种类餐具消毒合格率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消毒效果最好为碟,其次分别为碗和盆,快餐盘与桶的消毒效果较差(χ2=10.45,P<0.05)。

2.5 不同季节餐具消毒合格率比较 6月份餐具消毒合格率仅为50.3%(144/286),11月份餐具消毒合格率为83.1%(251/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1,P<0.05)。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镇海区学校、幼儿园食堂在具有消毒设施和餐具保洁设施的情况下,餐具消毒情况有以下特点:(1)幼儿园食堂餐具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学校食堂。分析其可能原因,与在校学生相比,幼儿园儿童体质更弱,幼儿园领导也比较重视,且幼儿园餐具体积较小、数量较少,因此消毒设施效果较好。(2)全民、集体食堂餐具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个体食堂。个体食堂餐具消毒合格率较低,其原因在于法制观念淡薄,偏重效益,对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内部管理不完善,卫生设施、卫生制度及专人负责消毒等落实较差,有些虽进行餐具消毒,但由于消毒设备长期使用、陈旧、老化,已达不到良好的消毒效果。(3)食堂量化分级管理等级越高,餐具消毒合格率越高。食堂量化分级管理等级高,相应其单位的领导比较重视,其卫生制度更健全,卫生布局更合理,卫生设施更完善,餐具消毒有专人负责,能认真落实消毒保洁措施。(4)11月份餐具消毒率高于6月份,其可能原因一是逐步强化经常性卫生监督,开展消毒培训,加大了处罚力度。自2004年实施量化分级管理以来,镇海区一直未开展学校、幼儿园食堂餐具消毒监测工作,部分食堂放松了消毒工作;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不能掌握正确的洗刷消毒方法;有餐具消毒设施但不消毒或不能正确使用消毒设施,因而影响消毒效果;不规范地存放造成二次污染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消毒效果。对6月份餐具消毒不合格的单位,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41条规定,责令其改正,并处以5 000元以下的罚款。处罚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消毒知识培训,并建立健全了各项食品卫生管理组织、制度和岗位卫生责任制,严格执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制度,11月份餐具消毒合格率升至83.1%。二是11月份温度相对较低,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这也是消毒合格率较6月份高的原因之一。

篇7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决定,全面加强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督监测工作,切实解决我市食品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大力开展食品卫生许可、集体食堂、餐饮业及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进一步提高我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有效遏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逐步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保障我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促进和谐新*的建设。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全市卫生系统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市卫生局成立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简任昌副局长任组长,市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负责领导、部署和督导全市卫生系统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研究解决综合整治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卫生局食品综治办”),设在市卫生局防保科。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组织、指导、协调和督促落实各相关单位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统计和汇总综合整治工作相关信息,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全市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

各镇(街)医院要成立相应的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具体负责辖区内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

二、工作重点和安排

(一)食品卫生许可专项整治

1、整治重点:根据《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结合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规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许可发放审核和监督,规范食品卫生许可资料的整理和归档。本着“谁发证、谁清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对全市食品卫生许可的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对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要求的单位依法予以清理。

2、具体要求

(1)各单位要在6月底前,对已发放卫生许可证的单位,按照食品卫生法规、相应卫生标准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卫生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的通知》(东卫[*]37号)的要求进行逐一清理审核。未达到卫生许可准入条件的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准入条件的或拒不整改、情节严重的,要坚决依法处理;对没有按规定发放的或超出法定职权范围进行审批的要依法撤销其卫生许可证;对超过有效期限和因单位注册变更等原因致使食品卫生许可证失效的要及时注销或收回。超出许可范围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要依法严肃查处。坚决清理并收回不符合发证条件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告有关卫生许可证废止情况。对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要做好许可资料整理、归档和保存工作,必须建立一户一档,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2)对申办新证或换发卫生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按照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现场审查,按照我局制定《卫生行政许可需提交及保存资料目录》进行资料审核和保存归档,严把发证关。

(3)市卫生监督所要做好全市新版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启用工作,协助各镇(街)解决新旧食品卫生许可证更换的过渡衔接问题。

3、工作目标:完善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和监管工作、建立卫生许可资料一户一档,规范卫生许可档案管理。通过整治,进一步推进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使学校食堂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95%以上,餐饮单位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70%以上。

(二)集体食堂专项整治

1、整治重点:以控制食物中毒为重点,加强对集体食堂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食物中毒事件责任追究制度,有效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2、具体要求

(1)各镇(街)医院要在10月底前,组织卫生监督员对辖区内的集体食堂进行现场监督检查,重点是尚未领取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集体食堂,督促建立健全相关食品卫生管理制度,按《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要求完善卫生设施,督促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符合发证条件的,按规定发证并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不符合发证要求的,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要求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故意阻挠执法的,要从严从重实施行政处罚。各镇(街)医院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报告集体食堂整治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争取政府的支持,会同经贸、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联合行动,提高工作效率。

(2)在秋季学校开学前后,各镇(街)医院要组织力量对学校食堂进行全面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学校食堂是否建立了食品安全责任制、集体食堂的加工经营环境和设施是否符合卫生要求、食堂承包(经营)方是否建立了食品和食品原料索证登记管理制度及从业人员是否取得健康体检证明等,对未办理卫生许可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学校食堂,必须予以取缔。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主动通报同级教育部门,共同促进学校食堂的监管工作。

3、工作目标:学校和企业集体食堂监管覆盖率分别达100%和80%;集体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率达90%。

(三)餐饮业专项整治

1、整治重点:按照《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规定,以检查食用油、肉类、食盐等食品原料为重点开展餐饮单位食品卫生集中整治。

2、具体要求

检查餐饮单位是否建立进货索证、验货登记管理制度,重点检查餐饮单位是否采购具有《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的肉品,是否有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索取食用油、食盐等食品原料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检验合格证明或其它有效票据,有否做到入库前验收、出入库时登记、作好记录。严肃查处采购《食品卫生法》第九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10月底前,完成对辖区内餐饮单位食用油、肉类、食盐等食品原料的监督检查。

3、工作目标:经过整治,对食用油、肉类、食盐等食品原料建立进货索证、验货登记管理制度的餐饮单位达70%以上,逐步建立餐饮业食品原料索证登记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

1、整治重点:规范餐饮单位、商场、超市及熟食摊档自制食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及时发现并查处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违反《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要求,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2、具体要求

以五一、国庆等节假日为重点时段,开展对餐饮单位、商场、超市及熟食摊档自制食品的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各单位有否违反《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要求,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否将非食品添加剂当作食品添加剂加工食品。对违反《食品卫生法》、相关标准及管理办法的,依法进行查处,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

3、工作目标:通过整治,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

(五)加强卫生监测工作

1、工作内容:加强食品消费环节的卫生监测工作,重点加强餐饮单位食品、调味品、饮用水等卫生监测,积极扩大卫生监测覆盖面。对监测不合格的单位要及时进行跟踪,依法进行处理。同时,提高食品卫生监测工作透明度,定期公布食品卫生监测结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食品消费环节的卫生监测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监测和评价工作,及时将食品卫生监测结果报卫生局食品综治办。

2、工作目标:建立和完善我市食品消费环节食品卫生监测系统;调查食品污染物的本底情况,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预测、预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

三、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年4月)

制定全市卫生系统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整治工作的内容、目标、步骤和要求,召开食品专项整治工作动员大会,部署整治工作。各镇(街)结合各自职能,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具体整治工作方案,层层分解任务,明确人员职责,并将整治工作方案及人员分工情况〔见附件1〕上报卫生局食品安全整治办。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5月一10月)

各相关单位按照既定的专项整治方案,采取各项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其中6月底前须完成食品卫生许可专项整治,10月底须完成集体食堂专项整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三)查漏补缺阶段(*年11月)

各相关单位对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进行自查自纠,对照本方案工作目标查漏补缺,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整治,进一步巩固综合整治工作成效。

(四)总结评价阶段(*年12月)

*年12月20日前,各镇(街)医院将食品专项整治工作书面总结报卫生局食品综治办,由卫生局食品综治办汇总后于12月30日前上报市卫生局食品安全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12月30日前将食品卫生监测工作总结报卫生局食品综治办。市卫生局食品安全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将于12月下旬组织对各相关单位的整治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四、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食品专项整治,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各单位要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为民意识,自觉把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直接抓,相关责任要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认真对照各项工作目标,扎实开展相关工作,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大监管力度,树立执法权威。各地要把专项整治工作和日常监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对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的查处力度,树立卫生监督执法权威,符合移送公安司法条件的,要坚决向公安部门移送,追究违法行为刑事责任,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

篇8

公共餐饮具的卫生状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了初步了解我市餐饮具的卫生状况,为加强对餐饮具的卫生监督提供依据,现将我市2009-2010年食具大肠菌群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由深圳市博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在有效期内使用。

1.2 采样及检验方法 采样及检验方法依照GB 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1]之规定进行。随机抽取服务场所准备给顾客使用的食具,早点摊群的采样不包括由餐具消毒公司配送的餐具,采集样品数量依据餐馆大小而定。

1.3 评价标准 依照GB 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在此,从二个方面对餐具消毒的合格率进行分析。一是按餐具数量方面的合格率分析;二是按餐馆餐具消毒合格率分析。如果某家餐馆多份样品中有一份是大肠菌群阳性,即判定该餐馆餐具消毒不合格。

1.4 统计方法 多样本率X2检验[2]。

1.5 数据说明 由于监督方面的城乡差异,只有部分乡镇进行了餐具消毒监测,样品采集少且分类不明确,所以,2.1、2.2所用统计数据以城区为主,乡镇食具大肠菌群监测数据仅在2.3的分析中使用,与城区作一个总的比较。

2 结果

2.1 2009~2010年食具大肠菌群监测合格率 2009~2010年检测样品情况见表1。

表1 天门市2009~2010年食具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率

两年共检测食具5760份,合格3656份,合格率为63.47%。2010年合格率为70.55%,明显高于2009年的合格率53.0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35.92,P<0.01。两年共检测824家餐馆,其中262家合格,合格率仅为31.80%。而2010年合格率为41.01%,明显高于2009年的合格率21.54%,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161.81,P<0.01。

2.2 不同类型餐馆食具大肠菌群监测合格率

2.2.1 我们将餐馆依据其大小和服务人群分为4类 A:早点摊群。B:普通小餐馆,服务对象随机,最多可容纳10桌人同时进餐。C:大、中型餐馆,多可容纳10桌以上人同时进餐,可承办筵席。D:学校、幼儿园食堂。统计结果见表2。按餐具数量合格率分析,不同类型餐馆的合格率依次为:大中型餐馆>学校幼儿园>普通小餐馆>早点摊群;按餐馆餐具消毒合格率分析,不同类型餐馆合格率依次为:大中型餐馆>学校幼儿园>早点摊群>普通小餐馆。

表2 天门市不同类型餐馆食具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率

2.2.2 我们将B类餐馆(普通小餐馆,服务对象随机,最多可容纳10桌人同时进餐)再分为二种 机关食堂与非机关食堂。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机关食堂与非机关食堂食具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率

共检测餐具4184份,合格2554份,合格率为61.04%。 机关食堂样品合格率为82.90%,明显高于非机关食堂的合格率58.96%,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17.27,P<0.01。共检测餐馆668家(次),其中208家(次)合格,合格率仅为31.14%。机关食堂样品合格率为57.14%,明显高于非机关食堂的合格率28.76%,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85.60,P<0.01。

2.3 城区和乡镇餐馆食具大肠菌群监测合格率 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天门市城区和乡镇食具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率

共检测食具7300份,合格3846份,合格率仅为52.68%。城区样品合格率为63.47%,明显高于乡镇的合格率53.0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1256.49,P<0.01。共检测1010家(次)餐馆,其中318家(次)合格,合格率仅为31.49%。城区餐馆合格率为41.01%,与乡镇的的合格率21.54%比较,二者无显著性差异,X2=0.2,P>0.01。

3 讨论 (1)表1数据说明,我市2010年食具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2009年,但总的合格率水平较低。由于卫生监督所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经营者的卫生意识在逐步提高,但要达到规定要求,任务依然艰巨:因为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过小,且食品卫生监督所对违法的处理须由法院执行,容易影响卫生监督执法的效率和威信;二是经营者卫生意识淡漠,得过且过,缺乏一定的职业素质。(2)不同类型餐馆食具大肠菌群监测合格率显示,大中型餐馆的合格率显著高于其它类别,主要是大中型餐馆的管理者多时长期工作于餐饮业,比较注重饮食的卫生安全;二是由于市场竞争,大中型餐馆的投资较大,时常竞争激烈,稍有差池,容易产生负面影响而造成亏损。另外,有些大型餐馆是一些大的饮食集团企业在我市开的分店,管理规范,食品安全意识较强。学校、幼儿园餐饮具总数消毒合格率为71.08%,与大中型餐馆的合格率差不多,但其饮食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它是学生集体用餐的地方,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将普通小餐馆分为机关食堂与非机关食堂进行比较,机关食堂样品合格率显著高于非机关食堂。主要原因其服务对象相对稳定,且服务对象能约束经营者的服务质量。(3)城区餐饮具总数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乡镇。乡镇餐饮卫生监督管理起步较晚,由于人员和经费的原因,日常监督由乡镇卫生院负责防疫保健的工作人员代管,基层卫生院人员结构和经济状况较差,部分乡镇甚至没有开展食品卫生的监督工作,这也反应出乡镇食品安全存在着严重的隐患。

以上分析说明,我市餐饮的卫生监督管理虽然有显著进步,但存在明显的问题:人员和经费的不足,乡镇食品安全存在着安全的隐患;学校、幼儿园与大中型餐馆是人员进餐集中而且很多的地方,其卫生监督的频次与力度均应加强;普通小餐馆经营者卫生管理意识淡漠,亟待加强卫生知识的培训学习、卫生监督的执法力度。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卫生监督工作者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各职能部门和经营者的齐心协力。

篇9

有医院就有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当今医疗机构面临的重大挑战,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突出的公共卫生课题[1]。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机构,在给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的同时,还为患者、医护人员提供食品,餐饮等后勤保障[2],医院食堂区别于普通的食堂饭店,服务的对象特殊,各种标准要求不同,医院内与食堂相关的经食物传播疾病主要波及患者、患者家属,也可波及工作人员,不仅可发生初次暴发,也可造成继发传播[3],医院感染控制科针对医院食堂这一特殊部门,调整思路,制定目标,从2009年开始有计划地对医院食堂环境卫生进行监测,取得了明显成效。

1 方法

对医院食堂工作人员所有可能接触和使用的物体的表面、各类工作人员(厨师、配菜师、服务员、卫生员等)的手进行抽样监测。采样方法:对案板、操作台面等规则物品用沾湿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5 cm×5 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对不规则物体表面如盘子、勺子、刀、柜子把手、碗及工作人员的手可直接用棉试子涂擦),剪去手接触部位后,棉试子投入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将采样管有力振打至少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 ml样本接种于灭菌平皿,置于37℃左右温箱培养48 h,计数细菌总数,判定标准参照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细菌总数≤10 cfu/cm2,不得检出大肠杆菌等致病微生物。

2 结果

2009~2011年共计采样物表340份,手35份,2009年采样78份,合格35份,合格率为44.87%;2010年采样180份,合格154份,合格率为85.55%;2011年采样117份,合格109份,合格率为93.16%,平均合格率连续三年逐年上升。(见表1)

3 讨论

3.1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1 食堂管理不到位 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2009年由太原,第二医院感染控制科

于医院就餐人员多,食堂少,患者、患者家属、工作人员、实习生、职工等挤在一起进餐的现象严重;进入食堂没有严格规定,临床工作人员穿白衣、患者穿病号服打饭的现象时有发生却没人制止,食堂管理制度难以落到实处。

3.1.2 食堂布局不合理,卫生状况较差 餐厅内两个消毒柜没有全部投入使用,停一个用一个,餐盘、碗堆放太满,空隙小,影响消毒效果;清洗间混乱、无序、无流程;生、熟食操作间没有分开,刀具、案板生、熟食共用,清洗简单,没有具体的消毒方法和措施;凉菜制作间有生肉在准备加工,刀、案板没有上架,无空气消毒设备。

3.1.3 食堂人员饮食卫生安全意识较差 由于多数工作人员为聘用人员,缺乏饮食卫生及手卫生的相关知识,炊管人员没有岗前培训,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概念更是一问三不知;人员的体检和年检不能有效落实。

3.2 对策 ①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改善食堂饮食卫生 医院领导于2010年初下决心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投入大量资金,先后新建、扩建、改建的员工食堂和病区休养灶投入使用,在更好的就餐环境中,把患者、患者家属和工作人员分开,分流就餐人员,改善膳食质量,生食、熟食、主食分区操作,刀具、案板上架并有明显标志,每个食堂的两个消毒柜按实际就餐人数投放盘、碗进行消毒,保证物品之间的空隙达到消毒效果;安装紫外线灯管进行定时空气消毒;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工作裤进入食堂就餐,严禁患者穿病号服打饭就餐,通过这些措施,对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及时发出警报,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的目的[4]。②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随时征求工作人员和就餐人员各方面的意见 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食堂的饭菜不允许有隔夜菜,未卖完的饭菜一定要冷藏处理,每餐后,都要对食堂的厨房设施、地面、用具以及餐厅桌面、地面、洗刷池及时清理,注意灭鼠、灭蝇工作,确保饮食和环境卫生,要求工作人员自觉搞好个人卫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自觉用流水洗手,防止洗手后再污染[5],不得穿工作服随意外出、上厕所等,由于严格管理,措施得当,医院食堂从未发生过一起食物中毒事故,就餐的患者、陪护人员及本院工作人员越来越多,良好的环境卫生提高了医院食堂的收益。③医院感染控制科积极参预食堂工作,一是对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各岗位的操作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不断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认真做好工作人员上岗前的健康体检与年检工作,确认无传染病方可参加工作;二是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包括对餐饮具消毒的卫生知识培训,使他们熟悉掌握餐具的各种消毒方法,能主动、认真的作好餐具的消毒工作,从根本上保证餐饮具使用前的清洁、消毒,符合国家卫生标准[6];三是有计划地对食堂环境卫生进行监测,经常督查餐饮具清洗消毒设施的正常使用情况,对餐具监测采样和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积极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四是积极和院务部门沟通,对食堂卫生问题随时发现随时给予纠正,做到对医院食堂卫生状况心中有数,确保在这一环节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4 效果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医院食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食堂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及重视程度有较大提高,能自觉执行医院食堂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使医院食堂的各项监测合格率连续上升,良好的卫生环境确保了患者的康复及患者家属、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有效提高了医院的质量和声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参 考 文 献

[1] 李六亿,刘玉树. 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

[2] 吴昊,李乐,朱新辉.医院食堂熟肉制品卫生微生物学指标调查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9,21(9):2316—2319.

[3] 张三云,何美云.医院食堂环境卫生状况监测.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2011,28(4):496.

篇10

2、学校将体育、艺术师资及校医纳入教师培训计划。

二、学校体育工作

1、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及时掌握学生体质状况,同时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好学生体育活动的考勤记录;积极开展体育竞技活动。

2、学校严格按照省颁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并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授课。

3、保证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含体育课),积极组织学生课外、校外体育活动,并力求规范化、制度化。

4、各学校建立体育运动项目的课外兴趣小组。如乒乓球队、篮球队等。并积极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各级各类运动会,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5、各学校配备专职体育教师,并开展相关培训。本年度,组织全县体育师资参加新广播体操培训。同时,还组织各校优秀班主任老师参加校级学生广播体操培训。

6、多数学校按规定设置体育场地、配备体育器材和教学用具、用品等,并做好课内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的安全工作。

三、学校卫生工作

1、教学卫生:按照《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进行检查,教室平均照度基本达到150LX,教室黑板无破损、无眩光。

2、学校食品卫生:各学校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与食堂承包者签定《卫生安全责任书》,建立卫生责任追究制度;总务后勤部门有专人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学校食堂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有健康证,有食堂卫生管理制度与措施,食堂环境与设备、食品加工、存放器具符合卫生要求,食堂布局合理。县城学校各班统一向学生供应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确保水源卫生安全。

3、健康管理:学校定期开展学生的体质检查,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并根据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4、健康教育:全县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并将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图片、讲座、黑板报、发放预防艾滋病教育资料等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和远离病毒的健康教育,并根据季节性流行病传染特点,进行预防宣传教育;健康教育的时间以健康教育课和晨会为主;师资由各班主任兼任和校医兼任。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基本掌握了健康知识,养成了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四、艺术教育工作:

1、各学校按省颁课程计划积极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并按课程标准和计划要求进行授课;

2、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了“书法”、“美术”、“电子琴”等不同门类艺术兴趣小组,班主任老师能积极引导全体学生参加课外艺术活动,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定期进行成果展示,定期开展专职艺术教师教研活动和业务培训。

4、部分学校配备有专用教室、配备教学器材、教具、挂图等,基本符合教学要求。

篇11

为了加强对学生集体用餐、食品卫生的安全,确保师生身体健康,进一步加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明确管理责任。学校成立了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周校长为组长,张校长为副组长,成员为各班生活委员。领导小组分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生活委员

二、自查情况

在学校食堂用餐的:现有学生400余人左右。学校本着勤俭节约,让利学生的原则,做好食堂销售管理工作,把食品安全做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并完善了食堂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一)、卫生制度:

a、食品卫生:

1、应采购新鲜、卫生、无污染的菜肉米面等食品,不得采购和销售腐败、变质、过期食品以及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2、食品的防蝇、防鼠、防尘、防腐设施应正常使用。

3、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切生、熟食品的刀具及砧板分开使用。

4、加工前,菜必须洗净,食物要煮熟,保证饭菜卫生、安全。

5、盛放食品的餐具洗净,定期消毒,销售熟食品必须使用食品夹,不得随意用手取食。

b、个人卫生:

1、食堂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体检,符合要求者才能上岗。

2、要讲究个人卫生,工作时穿戴好清洁工作衣帽,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和理发,勤洗、勤换工作衣帽。

c、环境卫生:

1、餐厅、厨房等室内外环境按包干范围必须每天打扫,保持清洁卫生,每周要大扫除,做到室内六面光,地面干净,墙壁、门窗、天花板无污痕、无涂画、无灰尘、无蜘蛛网,室外无污物,水沟通畅,无臭味,无卫生死角。

2、锅灶、水池、炊具、台板、砧板、食品橱、冰柜等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

3、食堂周围水槽、水沟、剩饭菜池(桶)要经常清洗、清扫。

4、餐具和盛放熟食品的容器要洗净、消毒。

5、食品及原料的贮存应符合卫生、安全、整洁的要求。

6、发现采购、销售病、死、变质肉类(包括母猪肉)米面等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堂负责人负主要责任。

7、采购的食品应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大宗食品必须提供该食品的有效证照及发票。

8、食堂负责人应加强市场行情的调查了解,尽量多想办法,采购价廉物美的物品,尽量降低成本,减少支出。每餐尽可能多的,制作多个品种,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

9、对剩饭剩菜,严格按要求进行处理。

(二)、就餐制度

1、严格按学校规定的就餐时间准时开饭,无特殊情况不得提前或推迟开饭时间。

2、要礼貌待人,不得使用粗暴语言。

3、开饭时及时检查饭菜数量,及时补充,确保足额供应。

(三)、食品验收制度

1、凡采购入食堂的食物,必须经验收后方可使用。要验质量,主要看食物的品质是否完好,有无污染变质,是否有齐全的生产厂家、商标、生产日期等标志,是否过保质期,有无产品合格证等;验数量。能称重量的,必须过称,以件计的,是否符合数量标准。

2、验收合格后,由验收人员在购货发票上签名,不合格的,及时向采购人员反馈,采购员必须与供货商联系退货,严禁不合格食物进入食堂。

3、未经验收的食物严禁进入食堂,在验收过程中,验收人员必须严格认真.

4、食堂工作人员要根据季节变化和当地实际,努力提高操作水平,力求做到菜肴多样化,配餐科学化。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制定价格,食堂不得擅自提价。

(四)、安全管理制度:

1、提高安全作业观念,认真做好防火、防盗、防毒工作,门窗无人时要上锁。食堂晚上实行值班制。

2、食堂操作场所和贮存室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不准在厨房卖小食及点心。学校教职工及学生未经工作人员允许,不得进入食堂,更不准进入操作间、原料间。

3、发现从业人员有可疑传染病者应立即向学校汇报采取相关措施。

4、上班时要全面检查水、电、煤气、炉具、消毒柜、冰箱等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防发生安全事故。下班要关好水、电闸、油气总阀门及门、窗等,做好防范工作。

5、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贯例和相关操作规范进行,严防工伤事故。不准随意移动电器设备;不准随意改变电器功能;不准乱搭、乱拉电线、电源。使用电动电器设备前使用者一定要先学习设备使用说明书,掌握使用方法后再进行 操作。如不按以上规定操作,造成事故后果自负,设备受损个人赔偿。

8、食堂内不准会客,更不准陌生人及非工作人员随意进出。

9、积极做好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一旦发生情况,立即向学校分管领导及校长汇报,并保护好现场,封存可疑食品,以便查清事故原因,追究责任。

10、每餐都及时留有样品。严禁销售剩饭剩菜。

11、餐厅卫生由专人及时清扫,全天保持整洁。

(五)、违犯学校规章制度的情况,食堂负责人要配合总务处及学校查清责任归属,对直接责任人,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处理。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六)、严格执行学校的管理制度。

三、存在的问题:

1、我们在检查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的部分问题。例如:部分蔬菜清洗方式不符营养卫生的要求;出售食品时,工作人员卫生防护措施不到位;个别工作人员对教职工及学生的疑问解释不到位,容易造成误解。

2、学生多是周边农村来的,年龄较小,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保持餐厅环境卫生方面,意识相对较差。

篇12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食堂。

二、督查内容

通过对我县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整治,进一步增强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加大对食堂设施的经费投入,规范食堂加工、制作等行为。

未办理卫生许可的一律不准开办,从业人员必须持健康证方可上岗。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时是否穿有洁净的工作衣帽;是否留有长指甲、戴首饰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管理,食品留样严格索证索票制度。货与票是否相符,是否建立完整的进货台账,食品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有无过期食品。加工间内外环境是否定期整洁,是否具有消除老鼠、苍蝇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孳生条件的防护措施,通风排气是否良好。杜绝熟食进入学校食堂,食品加工过程中是否炸熟煮透。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是否达到专店采购,专柜存放,专人负责,专用台账等。

通过整治,切实改善学校食堂设施、设备和卫生条件,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机制,完善规范相关制度,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有效遏制无证经营,使食物中毒事故得到有效的控制,使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督查时间

1、利用新学期开学工作检查,进行全面检查。

2、2012年3月中旬专项检查。

3、2012年5月迎两考。

4、2012年7月。

5、2012年秋季开学。

6、2012年10月。

四、工作要求

1、为保障全县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对学校食堂及周边环境安全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篇13

一、健全机构,明确工作责任

1.健全工作机构。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书记及分管安全、计财的副局长为副组长,教育局班子成员为成员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安全的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强化全县学校食品安全的组织领导。各乡镇中心学校必须建立以校长为组长、人事副校长为副组长,业务副校长负责学校卫生、疾病防控、食品安全教育,会计为协管员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必须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后勤副校长或后勤负责人为副组长,安全负责人为协管员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1名或1名以上的专任或兼任食品安全管理员。

2.明确工作责任。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后勤工作中各岗位工作者为岗位责任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实行由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督机制,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当对从业人员个人卫生、食品进货渠道、食品加工过程卫生、餐具清洗消毒保洁、食品留样、食品贮藏、内外环境卫生、硬件设施设备、师生伙食质量等进行监督检查。乡镇中心学校应当与辖区内学校、幼儿园签定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学校应当与食堂商店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签定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

二、加强管理,规范日常行为

3.健全管理制度。各学校必须建立《学校食堂商店采购食品索证索票制度》、《食品留样制度》、《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学校食堂商店岗位责任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张贴上墙。

4.完善工作台帐。各学校食堂商店必须建立进货台账,对进入校园的大米、面粉、肉类、禽蛋、水产品、乳制品、豆制品、冷冻品等大宗食品都必须要求供货商提供票据、《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卫生检验检疫合格证》和营业执照,并留存复印件备查;对进入校园的桶装水必须索取每批次检测报告,并整理存档;必须坚持48小时食品留样制度,做好留样记录;必须坚持餐饮具消毒保洁制度,做好消毒记录;必须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定期对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保存培训材料;必须规范食堂财务收支管理,保存好财务收支票据;必须规范从业人员管理,制定细则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健全从业人员管理档案。

5.严把进货关卡。严禁学校采购土豆、四季豆等因操作不当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及易腐烂变质的食品,严禁学校制售凉菜、卤菜等。学校食堂食用猪油必须自炼,不得采购成品桶装猪油,严禁采购“地沟油”和三无食品,严禁商店向学生出售烟、酒、槟榔等违禁食品。

6.规范工作流程。采购员必须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采购食品,验收人员应当对采购的食品品种、规格、数量、价格、食品的质量、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限、使用方法等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的食品,才能交付加工或入库保管,并进行登记。冰柜、冰箱应当定期化霜清洗消毒,冷冻食品应当自然解冻。肉类、水产类、蔬菜类、大米等食品应分池清洗,粗加工用具、操作台荤素必须分开,食品应当分区加工,分类存放。食品必须充分加热,烧熟煮透,防止里生外热。烧煮、出菜流程合理,无交叉污染,生熟容器有明显标记,不得混用,用后洗净消毒,定位保洁存放。操作结束后,调料应当加盖,应当对加工场所、工具等进行全面的清洗消毒。各学校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严禁学校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

7.保持卫生整洁。学生食堂应当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地面卫生必须保持干净整洁,食具每餐用后要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餐用具摆放应当整齐。食堂从业人员工作时应当戴口罩、穿工作服。

三、严格准入,确保资质合法

8.严格经营资质。学校商店必须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学校食堂必须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

9.严格从业管理。学校食堂和商店从业人员必须每年办理健康证,按时参加由县疾控中心组织的从业人员培训;使用有压锅炉的学校必须按时进行锅炉检测,司炉工必须办理锅炉工证,按时参加由县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培训;食堂管理人员必须取得《食品安全管理员》证,按时参加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所有学校食品安全的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

10.严格准入制度。对为学校提供食品、饮用水和进入校园进行广告宣传、产品促销的食品经营者要实行准入制度,采用经营资格审查制度及备案管理方式。县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逐步审查大宗食品生产经营者资质,向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生产经营者颁发准入证。证照不齐、存在安全隐患的大宗食品生产经营者进入校园宣传或洽谈业务的,学校应当拒绝。县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已颁发准入证的生产经营者,学校应当予以优先准入。鼓励学校建立食品供方评价体系,选择诚信、合法的供货方。坚持公益性原则,学校开办的食堂、商店(含与学生食品有关的项目)严禁对外承包。

四、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设施

11.及时维护维修。各学校必须筹措经费对食堂及时进行维护维修,适当添置设施设备,保证师生安全、卫生用餐所需。使用有压锅炉的学校必须按照要求定期进行检测,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立即整改,整改后再使用,超过服役期经检测不能使用的有压锅炉必须淘汰,鼓励学校使用环保、节能炉灶。

12.加大改建力度。对不符合学校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堂必须进行新建或提质改造,新建或提质改造的学校食堂建设规划图应当经过县卫生监督部门审批,争取一次性建设到位,达到学校食堂卫生标准,避免重复建设。所有新建和提质改造的学校食堂应当在当年度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

13.严格硬件配备。学校食堂必须严格按照《县学校食堂硬件配备标准》(见附件)的要求配齐基本硬件设备,力争达到“星级食堂”硬件配备标准。

14.完善饮水设施。饮水困难的学校应当争取政府重视,多方筹措资金发掘水源,保证师生用水需求。使用自备水源的学校,必须加强水源防护,安排专人专锁管理,每学期末必须对供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每年应当对水质进行1次检测,确保饮用水健康安全。使用直饮水的学校,必须严格直饮水设备管理,每期不少于2次检测,确保水质达标。使用桶装水的学校,严禁使用未经教育局准入的桶装水。

五、科学应对,有效处置突发事件

15.制定应急预案。各单位必须制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定期进行安全演练,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16.科学处置事故。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后,学校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联系医疗卫生机构救治患者,在30分钟内将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类别等有关信息上报教育局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停止食堂食品加工经营活动,保留造成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同时要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六、严格奖惩,落实责任追究

17.加大示范奖励。我县学校食堂开展“星级食堂”、“县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学校)”评选活动,当年被评为“星级食堂”、“县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学校)”的学校将授牌,目标考核给予适当加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