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西结合的文化

中西结合的文化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3: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中西结合的文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西结合的文化

篇1

【Abstract】 from two different culture system, both would have is interaction and mutual tolerance,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progress, we how to walk road of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paper on the author expounded some points of view.

【Key words】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先有文化土壤,而后有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土壤产生不同的文化现象,所以不同的文化对各类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影响。我们在这里就简要的谈一下东西方文化对中、西医学的影响,以及如何走好,中、西方医学结合之路。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也就是说了解了道教也就是从根源上把握了中国的本质和根源。而中医学是古老的中国人在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渐发展和产生的,中国人常讲:“中国古代是巫医不分”。也就是说中医来源于巫术。我个人认为:“中医属于哲学范畴,在我学习中医之前,我认为中医是用理论看病,学习中医后认为,中医是在理论指导下,采用方药治病”。

我觉得中医一些的理论体系来源于道家的重阳学说,我们知道道家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叫吕洞宾,道家北五祖之一,又称为吕纯阳,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道家比较重视人体的阳气,也就是阳主阴从,没有阳气的推动和蒸腾作用,人体内的阴性物质也不能产生就如青藏高原的冰川在太阳的照射下,融化成雪水,流成长江、黄河一样。但是我们道家有消极的一面就是传播差,有点自顾自的感觉,不讲究普传。因此传播面积窄,同理中医药,西方一些国家还是不能接受。

我认为:“西方文化的根柢在基督教”。整个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思想作为统治思想而存在,那时哲学处在神学奴婢的地位。那时的经院哲学就是在为基督教会服务。整个西方医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基督教思想的影响,虽然说西方医学是建立在解剖、生理、生化的基础之上,属于工程学的范畴,但是西方医学的思维方式,却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影响比较大。例如圣经里曾经讲:“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可同负一轭” 。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基督和彼列有什么相和呢?信的和不信的有什么相干呢?神的殿和偶像有什么相同呢?”我觉得西方思想很难接受不同的事物,不能中庸的对待事物,不能去求大同存小异。同理西方医学一进入中国的国门开始就在否定中医,认为是中医是迷信的东西,一些学习西医学的人直到今天还在闭着眼睛高喊中医是伪科学、取缔中医。我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他们,“无知者,则无畏”。西方产生的事物就有基督教的一些特点,圣经有句话讲的好:“圣灵降临在我们身上,我们就必得到能力,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立亚,直到地基,做我主的见证。”基督教讲究传播,世界上六十几亿人有三分之一信奉基督教,而西医学也一样,讲究传播、讲究宣传,全世界形成了以西方医学为主体的医学体系。

篇2

一、文化和习俗

1、文化

长期以来,文化被视为一种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和行为的总体,被笼统地当作“生活方式”、“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积淀物”、“众多规范”、“象征性的习惯行为”、“观念之流”、乃至“艺术、政治、经济、教育、修养、文学、语言、思维的总和”等(贾,1997:16)。文化学家Kluckholm对文化的概念归纳出一百多种,还把文化界定为“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方式系统”。

由此可见,不同学者对文化的理解不同,由于不同的观察视角,也就使文化的定义众说不一。

站在中西文化差异这个角度来说,Goodenough(1957)提出的观点比较适合此领域的研究。他指出“文化由人们为了使自己的活动方式被社会的其他成员所接受,所必须知晓和相信的一切组成。作为人们不得不学习的一种有别于生物遗传的东西,文化必须由学习的终端产品―知识―就这一术语最宽泛的意义来说―组成”(Goodenough,1957;贾,1997)。

贾(1997)也指出,在不同的生态或自然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2、习俗

习俗是习惯和风俗,是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简单地说,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习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沈,2002)。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例子可以明确地说明这一点。问候语中的“你吃饭了吗?”和“上哪儿去?”这两个表达方式在中国人看来,这根本没有什么,只是在中国这个文化环境中一句日常生活中的问候语,其中也包含有对对方的关切。但在英美人看来,这是一个大忌,这侵犯了他们的人权。他们比较习惯于问天气等环境的东西。

3、文化与习俗的关系

习俗是一个十分普通,人们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但它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它的实质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属于民俗学的范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沈,2002)。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并且文化习俗的类别也很多,如节日习俗、生活习俗、婚丧习俗、竞技习俗、宗教习俗等。本文将以中西方的节日习俗来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二、节日文化习俗

1、节日文化习俗

节日文化是以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氛围为主要表象,以民族心理、道德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为深层底蕴,以特定时间、特定地域时空布局,以特定主题为活动内容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文化是我们观察研究人类文化及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汤,2001)。

2、节日文化习俗的特点

节日文化习俗大都有民族性、民俗性、宗教性、历史延续性和发展性的特点。现在节日文化还出现了商业性、国际化的特点。其主题不同、特色各异,大都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彩。

三、中国春节的节日文化习俗

春节是中国人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种表达喜庆、祝愿和快乐的古老节日,是世世代代、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共同倾心营造的一种使人向往和期盼的意境。它是一种方式,一种文化,一种习俗,是人与人之间真情的流露。中国人的节日气氛,最浓重的就是体现在过春节上。

1、春节的传说

春节刚开始是人们来庆祝庄稼成熟的节日。在农业社会,庄稼成熟一次就完成一个“春种、夏忙、秋收、冬藏”的生产周期。人们为自己的劳动收获庆祝一番,欢乐一场,休息一阵,以利再战。年过完就“一元复始”开始新的一轮耕作。

关于春节的来历,有很多传说。其中一个是这样说的:在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动物,每年冬天它都会下山去破坏农庄、抢夺食物,有时还会危及到村民的生命。乡亲们很害怕“年”,所以用鞭炮来吓唬它。“年”真地被吓走了。以后村民们每年都要纪念这个日子,从而就有了现在的年。当然现在的年已失去原来的意义,它已成为了人们的一种节日,是人们家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刻的节日。

2、中国人的“福”字

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的大门上都贴着“福”字或者是祝福的对联。有时我们还会看到一些倒着贴的大红福字,表示福到了。中国人过年,也有一点迷信色彩,以前最受欢迎的是门神和财神。门神请来贴在大门之外,为的是替自己把守门户,使得“大鬼小鬼进不来!”请财神的目的更明确:“招财进宝”!但是近年来中国人过年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供神祭祖,但是在农村和一些城市的商铺这种情况还是有的。

3、节日的色彩

篇3

宋元时期,中国的海上航行技术、海外贸易比以前有了更大的发展。船体木板用榫接合,或用铁钉钉住,再用桐油、麻丝、石灰等嵌缝,以防渗漏和锈蚀,所以船只坚固。船舱内分割为若干个水密舱,即使有一个或两个舱漏水,也无倾覆之虞。中国水手会利用季风远航,在海上用罗盘定位。船舶大者可至载重300吨,乘坐五六百人。中国海船远航南洋群岛、印度东西海岸、阿拉伯海,以至东非海岸,把大量的丝绸,特别是中国陶瓷运往所到之处,以致有人主张应该有一条海上陶瓷之路。中国人发明的磁石指南针,就是由此传到阿拉伯人的海船上,再传及欧洲等地。

阿拉伯文化在中古世界的重要性,就是它融会、沟通东西文化和保存、发扬西欧的文化。西欧中古早期文化落后,希腊、罗马古典文明淹没无闻。阿拉伯学者在所占领的亚、非、欧三角地区内,吸收了许多古典文化,把大量希腊学术著作翻译为阿拉伯文,加以学习、传授。从12世纪开始,西欧加紧了向先进的东方文化学习的步伐,这时阿拉伯人的西班牙成为把文化传向西欧的一个中心。阿拉伯人在托莱多成立了翻译学校,培养了一批翻译人才,把已不为西欧人所知的一些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欧几里得的著作,以及大批阿拉伯人的哲学、科学著作,从阿拉伯文译为拉丁文,供西欧人学习。另外,阿拉伯人还曾一度占领西西里和南意大利,这里也是把东方文化传播到西方的通道。

篇4

青花原料为氧化钻,是一种着色力极强、稳定性好的彩绘原料,它不仅烧成面较宽,而且容易烧成,这是它的主要性能。氧化钴一般含有氧化铁与氧化锰等多种元素,其他元素含量的多少,决定了氧化钴的性质。经科学研究,我国古代青花瓷器使用的青料分进口与国产青料两种。进口青料称“苏麻离青”,又叫“苏尼勃青”。这种青料含氧化铁成分高,含氧化锰成分低,并含有砷,是一种高铁低锰料。国产青料合氧化铁低,含氧化锰高,是一种高锰低铁料。这种进口青料的最大特点是高铁,在还原焰中烧成,呈黑色结晶斑块,绘制纹饰线条具有晕散、流淌的特征。因此,这种青料的性能会直接影响纹饰密集、多层次的装饰效果,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这种多层次、密集型、不留地的装饰风格,正是来自波斯,古代清真寺的装饰花纹与金银器的装饰风格,以及地毯上的各种缠枝莲纹、莲花瓣纹、卷草纹、s形纹和回纹等,都与元代青花瓷上的装饰不仅在题材与结构上相同,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如出一辙,难怪有的学者称它为“波斯风格”。满足青花纹饰的密集型以及多层次不留地装饰的要求,首先必须对进口青料进行改造与提炼,才能使用。氧化钴是一种着色力极强的彩绘原料,用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青花的呈色效果。绘瓷时要浓淡适度,厚薄均匀,还要求画工掌握好一定的速度,用笔不能停顿。烧窑技术尤为重要,窑温的高低,窑炉的气氛等,都会影响到青花的呈色。窑温过高青料流淌,过低时又会影响到青花的呈色。

以上对青料性能的改变,青料的科学使用与绘制,以及青花瓷器的烧成这一系列的创造,才解决了元青花艺术风格(波斯风格)与青料性能之间的矛盾。这就是元青花瓷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原因与其特征的由来。可以看出,这种元青花瓷器是用最好的原料制作,筛选最精的青料绘制,由最好的窑工烧制出来的,代表了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

元代青花瓷得以创新与发展,除了国内外需求这一主要原因以外,元朝各种艺术形式与多样性文化来源,也影响与造就了青花瓷器以新异的面貌独树一帜。

元帝国对欧亚大陆的征服,使得大批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穆斯林迁居中国,随之而来的是伊斯兰文化的大量涌入,西域的音乐、绘画、文化习俗、手工艺品也传入中国,景德镇青花瓷生产使用“苏麻离青”料就是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结果。

然而,长期以来对于进口“苏麻离青”料究竟是从哪儿来的这一问题学术界说法不一。关于进口青料“苏麻泥青”来源地的调查,是我们此次伊朗之行的重点。信心来自13世纪波斯语复印本的记载与许明先生上次伊朗考察的基础。

2010年9月21日,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为了使我们的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德黑兰国家博物馆还专门派了一位从事考古工作的女士陪同。从德黑兰到卡尚市大约240公里,乘汽车需要3个小时左右。我们乘坐小面包车从德黑兰出发,在经过苏尔坦、阿米尔、阿赫默德区的阿拉维大街时,顺便参观了博鲁杰尔迪古宅,然后就直奔目的地――罗杰发尔德山区。

钴矿所在的小村,离卡尚市大约40公里。汽车在光秃秃起伏不断的山间小路上拐弯抹角地行驶。为了节省时间,能够准确地找到钴矿,便请了一位熟悉情况的村民作为我们的向导,换乘货车快速前进。不料山高无路,前行受阻,只好下车徒步行走。目的地格哈默沙位于罗杰发尔德的山脚下,我们就沿着山边小“路”前行着。“路”是上下坡多,地表坚硬,由大小石子自然覆盖,行走时脚不贴地,如穿上旱冰鞋一样,走起来十分困难。

“苏麻泥青”在召唤着我们,路再难行也要前进!走在后面的人不断高声喊问着:“到了没有?”走在前面的人无力回答,只好尽力往前走。在大家都低着头奋力行走的“咔咔”声中,突然听到了向导的“乌拉”声!到了!终于到了!

我们站在了格哈默沙村,据说矿在60年前已经封了,矿也塌了。但两个洞口还可看见。我们在周边找到了闪着银色光芒的石头――“苏麻泥青”。同时,也印证了13世纪波斯语复印本记载的真实性。

以上文中有关地名、矿山名、钴料名等有混淆处,应正名为:拉杰瓦德为矿山地名,格哈默沙与夸姆萨为村名,苏来麻尼与苏来曼尼为“苏麻泥青”。

我们这次调查的目的地是到达了,但调查的目的还没有达到。这是因为按照伊朗方面的规定,矿石不能随身带出,一定要等有关部门的批准后寄到上海,经过科学测试后才能证实。

元青花所用的“苏麻泥青”属进口青料,过去弄不清楚具体产地,学术界的说法也不一样。这次赴伊朗实地考察,可以说是较深层次研究的一种空前举措,其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仅弥补了元青花瓷器研究上的空白,而且为科学测试对比元青花的真伪提供了新的可靠的鉴证资料。如果我们用新发现的“苏麻泥青”即古代用于元青花的着色钴料来制作青花瓷,并与新仿品进行对比的话,就会一目了然了。

因为“苏麻泥青”属天然矿物料,它所含的成分相当复杂,但主要特点是高铁低锰并且含有砷等其他微量元素。国产青料都是高锰低铁型,不含砷等微量元素。从科学角度上讲,用一种青料去仿另一种青料,烧成后的青花呈色能达到乱真的程度是不可能的。当代的仿品都是用国产青料仿进口青料,如果想要达到与被仿者相同和接近的水平,就必须对原料进行人工配制,然而人工配制的钴料与天然伴生的钴料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真”“伪”之间的区别。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是绝对的,相同点是相对的或者是有限的。只不过是我们用眼睛看不见而难以区别罢了,但在本质上它们是不同的。

钻蓝作为瓷器的装饰,首先为景德镇窑工们所创造。虽然把钻蓝运用于陶器装饰由来已久,但因钻蓝与传统的伊斯兰文化传统的“喜色”相一致,把波斯“蓝”与中国“瓷”相融合而烧成青花瓷器就是景德镇窑工受其影响,改用波斯蓝绘制的结果。

篇5

一、在教学中注重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教育的内容

1.从日常对话的入手,让学生熟悉英语国家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习俗、礼仪和礼节等文化。英语中的口语从称呼、问候与告别、介绍、称赞与应答、打电话、致谢到应答、道歉与应答、邀请与应答、请求、请客送礼、表达禁忌等到谈论各种话题与中文表达是有很大不同的。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如何表达,而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表达,而这样表达所反映的文化。有一个例子,一个中国人有一次机会登上一艘豪华游轮观光,在酒吧台拿了两杯鸡尾酒回房间享受,途中遇到一位外国女士,她看看他后笑着说:“you have matches?”中国人一楞,回答说:“i’m sorry, i quitted smoking 15 years ago,so i have no matches.”她立刻会意到中国人误解了她的意思,好像是有点抱歉的说: “it’s a joke.”然后,他们就相互尴尬的笑了笑,走开了。其实you have matches?是个美国人非常普通的玩笑,这是外国女士看中国人两手都占着,就故意开玩笑跟他要火柴,非但没有恶意,反而是想问他需不需要帮忙。所以由于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东方人难以领悟西方人的幽默,而了解它们对我们进行有效的交流是有必要和有帮助的。

2.在对于词汇,句子的语义讲授中,注重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来掌握它们的其它涵义,并使学生掌握英语中常用的习语、本文由收集整理成语、俚语及典故的用法。比如说,在英语中当我们说一个人在“talk horse”是什么意思呢?中国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而牛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我们说一个人说大话、夸口的时候说他“吹牛”。那么“吹牛”翻译成英语应该怎么说呢?应该是“talk horse”(吹马)。英国文化是一种“马”的文化,我们说“吹牛”,他们却说“吹马”。“talk horse”就是英语中的口语习语。英语正如汉语一样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成语及典故等,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从文化的角度入手来讲解这些习语,成语, 俚语,及口语形式的习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语言在异质文化中的真实使用,从而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

3.尝试从文化的角度,讲解英文实用文体的写作。例如,东方人看了西方人的求职信, 会觉得难以接受或觉得其人狂妄自大。就是因为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行为方式。西方人在求职信中力求命中要害突出优势,近乎咄咄逼人的程度,同时,西方人毫不讳言以前的不足,以此烘托出一种不断挑战自我的能力。西方人求职之中比较善于逆向思维,用老板/经理的立场去看待该职位,虚拟语气的——if i were……而东方人写求职信时,礼貌先行,必然含有很大的谦让成分,东方人善于暗示自己过往的成就,以此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东方人求职的时候,着眼于自己能够胜任该职位。通常是属于主动语气的——i can / could do .东方人的语言和思维结构里面,没有虚拟语气。所以说中西方在写作文体的不同与文化间的差异是有必然联系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要有跨文化教育这根弦,把它贯穿于长期的教学各个环节中。

二、如何进行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教育

1.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文化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交际法、结构主义教学法等教学策略,既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的等知识文化的传授,又重视语言的使用技巧等语用文化的传授,并且对融入教学各环节中的文化因素(包括西方社会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内容)多加以归纳整理,注重加强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帮助学生超越本土文化,从异质文化的角度来观察事物,并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自己探索思考,总结异同。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其用英语思维语言的能力。在练习口语时设计出有意义的和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交际场景让学生练习口语;在单词、词组、语言点的教授中多提提其与其相关的常用的口语习语、谚语、成语、名言名句、典故这些内容

转贴于

篇6

中图分类号:DF4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商业综合体是一种现代商业建筑形式,其通常以当代城市生活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基础,在一组或一幢建筑范围内营造出一个综合性商业服务环境,此乃商业综合体的功能组织原则。一般而言,商业综合体建筑不以规模大小或内部功能为界定标准,而是以建筑群或单幢建筑内部功能组合的整体性和彼此互动关系为界定标准。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选址通常为服务半径最大、与城市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城市闹市区,其建筑形象往往能直接影响到或反映出某个城市的整体风貌。大量研究资料显示,商业综合体是现今中国城市风貌形成的关键推动力。本文就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文化意象展开讨论,以期优化我国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设计思路。

一、从时尚角度剖析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文化意象——时尚意象

所谓时尚意象,它是指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以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建筑内容为载体,体现自身特性、表达时代特征、塑造形象竞争力、传达信息、协调现代社会生活与消费场所个性化间的关系。时尚是当代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的代表性特征,同时时尚也是当代社会和谐共存与个性化消费的必然要求。针对时尚的本质,《时尚的哲学》曾这样描述:“时尚通常仅被特定人群的少部分人所接受和运用,而该特定人群的大部分人始终走在接受时尚的路途。如果某一时尚被大众所接受,其必然会丧失其本质,其中时尚的发展壮大会与时尚的独立性相互抵消,即时尚的发展壮大必然引起其自身的灭亡。”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是消费文化空间形式的一种现实表象,其必然存在诸多时尚意象的特征,但建筑是一种 “商品”的特殊形式,其时尚意象的表达手法必须有所区别。由此可见,商业综合体的时尚意象存在某种特殊性,具体情况如下:

(一)商业综合体是商品摆放与商品销售的空间,则必须通过最大化展示消费品的自身特性来激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换而言之,商业综合体的时尚意象要求突出产品的 “附加价值”或产品的符号性。由此可见,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必须选择某些灵活性的空间形式,以便满足装修与装饰对空间环境的需求及市场变化对商业综合体建筑使用效能的需求。其次,商业综合体必须能使商品的象征符号意义被充分展示出来,具体做法是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展示招贴画、基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动态影像等广告,由此体现出商业综合体的时尚意象。

图1-1BCE商业综合体

(二)商业综合体的另一时尚意象表达形式为建筑造型,其中商业综合体时尚意象的营造对建筑风格没有特定的要求,即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皆可营造出适宜的时尚意象。由此可见,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终极目标应为:以建筑造型的塑造为手段,营造出极富戏剧感和时尚感的空间形式和空间感受,其具体做法如下:采用现代建筑施工技术,把商业综合体的局部区域设计成尺度较大的空间形式,由此通过独具魅力的建筑结构营造出一种意想不到的空间效果(见图1-1);采用彩色涂料、金属或玻璃等材料的组合,由此形成质感强烈的建筑表皮,消除或加强建筑体量,并营造出某种时尚意象;采用绿化形式的立体组合,把商业综合体打造成一个森林般的绿地环境,由此营造出一种生态型的空间氛围。

二、从情感角度解析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文化意象——情感意象

所谓情感意象,它是指商业综合体所承担的“闲暇”消费功能,即商业综合体能够为城市居住者营造出一个释放情感的情绪化氛围。当代商业综合体是商品交易与流动的消费空间空间和城市大众情感宣泄的情感空间,换而言之,商业综合体可以为城市大众提供物质消费的场所和闲暇时光消费的场所。商业综合体的情感意象继承了城市传统文化中“节日”的某些意象,而我国城市需要严肃的审美情绪与审美能力及基于“节日”意象的集体情感宣泄氛围。尽管当代商业综合体的社会协调功能已被大幅度削减,但商业综合体必须承担城市大众情感协调空间。正因如此,现代商业综合体内部往往设有游戏厅或影剧院等文化娱乐设施,亦或把大型游乐设施整合到商业综合体内部。这样一来,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可为城市大众同时提供购物场所和休闲场所,此正如帕克所言:“城市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个集传统与礼俗为一体的整体,是传统感情与思想的结晶。”

现代商业综合体通常可为城市大众提供静思审美的空间。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内部通常设有博物馆、文化馆、音乐厅等文化设施,其通过与商业综合体内部的其他设施相融合,更能被城市普通大众所接受,由此体现出更大的艺术社会价值和更高的使用效率。总体而言,商业综合体是顺应城市生活感性需求的必然产物,其主要以消遣性、娱乐性、休闲性为属性;以诉诸直观、、情趣为目的。

三、从公共角度解析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文化意象——公共意象

所谓公共意象,它是指城市生活经商业综合体连接到一起,由此产生的社会公共活动、社会交流行为、公共文化要素相互交融的现象。现代商业综合体是城市大众公共生活的核心场所,其已成为城市空间和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成分。商业综合体建筑的体量较大,其内部往往设有公共空间,此类核心空间通常以内部街道、广场形式表达出来。一般而言,商业综合体内部核心空间皆具备如下功能:连接商业综合体内部有关功能区块,即把各功能区块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此形成建筑的体量核心;组织商业综合体内部人流的活动,由此发挥聚散核心的功能。由此可见,商业综合体的公共意象可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城市公共生活态度及对该商业综合体的整体感受(见图3-1)。

图片说明:多伦多伊顿中心室内由一座透明体的过街天桥把伊顿中心与另一购物中心连接到一起,由此把多伦多伊顿中心与加拿大著名的百货公司彼此贯通,由此体现出商业综合体内部核心空间所具备的两大功能:连接商业综合体内部有关功能区块,即把各功能区块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此形成建筑的体量核心;组织商业综合体内部人流的活动,由此发挥聚散核心的功能。

图3-1多伦多伊顿中心室内

针对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公共意象的表达手法,本如下阐述:

(一)突出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秩序性、整体性、愉悦性、识别性

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自身应当具备超长的尺度、充沛的光照、鲜明的色彩等诸多能够激起大众兴奋感的特征,其中公共空间活动的安排必须满足如下内容:可关注的条件,即视线角度方面可确保公共空间与商业综合体整体结构保持畅通;可关注的对象,即雕塑或音乐喷泉等人工景观与商品宣传或文艺表演等人类活动。与此同时,现代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必须突出城市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紧密关系,其中现代商业综合体通常把公共空间安排到建筑物的某一侧面,由此以半开放或灰空间的界面形式实现向城市过渡,此种设计手法提高了城市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紧密程度及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二)商业综合体的公共意象要求突出人性尺度的部分

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公共核心通常为聚会或观演等大型交往活动的场所,而商业综合体应考虑为人们私密的交流行为营造一种适宜的空间形态,此乃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设计必须考虑的内容,其具体条件包括:随处布设座椅、设置可沐浴到阳光的挑台、充分利用绿化空间边缘等。实践证实,上述条件皆对创设商业综合体内部公共生活的多样性非常有利。由此可见,现代商业综合体是一种能够激起兴奋情绪的空间形式,其可为城市大众营造出一种悠闲、舒适的空间氛围。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属公共空间,其与传统的街道与城市广场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为: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被定性为具备明确社会所属权的公共空间,亦属被私有化的公共空间,且其对城市公共生活的实际意义是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设计与管理的重要标准。

四、从地域角度解析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文化意象——地域意象

所谓地域意象,它是指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通过多种地域特征表达手法来实现城市空间历史脉络的延续、地方文化特色的传承。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必然受到地域性特征和民族传统的影响,其中商业综合体的地域意象是地域性文化与全球性文化交融共存环境中确保城市独特风貌的关键所在,这正如内斯托所言:“任何富有历史内涵的城市,其建筑物皆为不同历史阶段空间形态的交叉连接,其体现着某种互文性。”

图片说明:浙江宁波天一广场地处城市中心繁华商业街,其主要由一个中心广场和十个大型商业区组成。天一广场的设计采用了城市设计理念,且特别注重周边环境与整体效果的相互协调。天一广场四周的主体建筑主要由一些风格迥异、独具特色的低矮建筑群组成,由此形成了浙江宁波独特的风格和符号系统,此乃一种基于传统建筑符号系统的新创作手法。

图4-1浙江宁波天一广场

一般而言,社会对城市名片和城市地标作用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受到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地域意象的影响,其中商业综合体的地域意象具体表现为:众多商业综合体被选建到传统商业地段,且该地段已被社会和大众所认可,则商业综合体设计必须充分尊重或考虑此地段的空间信息,即采取一种基于空间历史延续性的创新手法;城市建筑类型经长时间的沉淀已经成就了独特的符号系统和风格,尽管此类建筑符号有悖现今社会大众的需要,但完全可采用一种基于传统建筑符号系统的新建材和新手法,以达到应有的效果(见图4-1)。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是一种商业建筑形式,其直接关乎到所在城市的商业运行水平、公共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等。研究证实,若从文化价值角度考虑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价值,从文化意象角度设计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我国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必会得到很大改观,同时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与商业运行效率的提高等皆可由此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许伟荣.新城市主义导向的商业综合体设计——以成都蜀都城市广场的设计为例[C].//2008建筑设计与城市文化建设高峰论坛论文集.2008:41-45.

[2] 罗尔夫·蒙海姆,周勇.分离或是结合?关于购物中心融入城市中心争论的经验主义研究成果[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4):13-18.

[3] 张荩予.城市中心区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塔楼竖向交通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2.

[4] 陆蕴华.浅论面向地铁时代的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2).

篇7

例1:点P在椭圆■+■=1上,定点A(2,1),F为椭圆的右焦点,则|PA|+|P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___________。

分析:设F1是椭圆的左焦点,连接AF1并延长交椭圆于P1,P2,如图所示,由椭圆的定义可知,有|PF|+|PF1|=2a=10,所以|PA|+|PF|=10+|PA|-|PF1|。

①若|PA|≤|PF1|,则有|PF1|-|PA|≤|AF1|,所以|PA|-|PF1|

≥-|AF1|。

②若|PA|>|PF1|,则有|PA|-|PF1|

≤|AF1|。所以|PA|+|PF|=10+|PA|-

|PF1|的最小值为10-|AF1|=10-■,即点P为点P1;最大值为10+|AF1|=10+■,即点P为点P2。

小结:例1是利用椭圆的定义进行转化,若点P不在AF1连线上,则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说明当点P是AF1的连线与椭圆的交点时取最值。

二、利用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解决问题

例2:在椭圆■+■=1内有一点P(1,-1),F为椭圆右焦点,在椭圆上有一点M,使|MP|+2|MF|的值最小,则这一最小值为 。

分析:通常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都会设点M的坐标,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和椭圆方程联立求解。显然,很繁琐。我们知道|MF|为椭圆的焦半径,故可利用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有,■=e,其中d为M到右准线的距离,e为椭圆的离心率。所以|MP|+2|MF|=|MP|+2ed=|MP|+d,要使其最小,只要过P作右准线l的垂线,垂足为N,垂线交椭圆于M1,即为使|MP|+2|MF|的值最小的M点。显然,此时最小值为3。

小结:例2是利用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进行转化为已知圆锥曲线内的点到准线的距离最短。

三、利用对称性解决问题

例3:已知直线l:3x-y-1=0,在l上求一点P,使得:

(1)P到A(4,1)和B(0,4)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最大。

(2)P到A(4,1)和C(3,4)的距离之和最小。

分析:如果直接设点P利用距离公式化简,将相当复杂。所以我们采用对称的观点来解决。设A关于l的对称点为A1,易求得A1(-2,3)。

(1)连接A1B交l于点P,即为所求。易求得P(2,5),因为A关于l的对称点为A1,所以|PA|=|PA1|,此时有||PA|-|PB||=||PA1|-|PB||=|A1B|。

因为在l上取异于点P的点P1,|P1A|=|P1A1|,又||P1A|-|P1B||=||P1A1|

-|P1B||

(2)连接A1C交l于点P,即为所求。易求得P(■,■),此时有|PA|+

|PC|=|PA1|+|PC|=|A1C|,因为在l上取异于点P的点P1,有|P1A|+|P1C|=|P1A1|+|P1C|>|A1C|。

小结:利用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可以很迅速地解决上述问题。另外,通过观察我们还能得到,两点在直线的同侧,应该是和最小;两点在直线的异侧,应该是差的绝对值最大。

四、利用几何意义解决问题

(1)利用直线的斜率

例4:已知实数x,y,满足x2+y2=2,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分析:把■看成圆上点(x,y)和点A(-2,-2)之间连线的斜率。如图,可设过A点与圆相切的直线方程为y+2=k(x+2)(斜率k存在),利用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得k=2±■,从而得■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2-■。

(2)利用两点间的距离

例5:已知A(-2,0),B(2,0),点P在圆(x-3)2+(y-4)2=4上运动,则PA2+PB2的最小值是 。

篇8

油画属于西洋绘画的一个画种,最初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当代中国的油画家们注重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去发掘更多的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王沂东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西方古典油画技法完美结合的中国油画。

中国油画家对西方古典油画的探索

油画属于西洋绘画的一个画种,最初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迅速传遍“西方各国”,因而出现了很多画派。它们在艺术风格和追求上不尽相同,都受到所处国家的民族文化的影响。所以,当它传入我国后就必然受到我们的民族文化所影响。我们中华民族最为引为自豪的就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学、绘画、建筑、科学等各个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建筑雕塑艺术方面有庄严宏大、气势磅礴的故宫、充满“诗情画意”自然风景式园林建筑,气势宏大的秦始皇兵马俑、深沉概括而有大器的汉墓石雕,充满神秘色彩美轮美奂的敦煌石窟、独具特色的云岗石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等等;绘画艺术方面有唐代人物、宋元山水和明清花鸟和民间传统绘画等;还有文学、音乐等其他许多门类的艺术。这些无与伦比的丰富的文化艺术宝藏,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也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提供了土壤。当代中国的油画家们注重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去发掘更多的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在表现技法上也更多的从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中汲取养分。他们在各不相同的艺术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民族精神的中国油画作品。王沂东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古典油画技法的完美结合——王沂东

王沂东的作品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西方古典油画技法完美结合的中国油画。他坚持将沂蒙地区作为自己绘画的主题,同时也很重视油画中具象因素和国画的抽象因素的结合,追求一种具象框架中的抽象表现。他还借鉴了国画中“计白当黑”的原则,中国传统绘画在画面空间处理上是以“计白当黑”和“虚实相生”为法则的。“计白当黑”就是在画面上留下很多空白。这种“空”即是“有”,“有”即是“无”的表现手法,不单单是画面构成的需要,更多的是承载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王沂东的画面里不是留下很多空白,而是守着一块“中国红”。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民族性不是表面形式题材上的浅层次的民族性,而是作者发自内心的从民族精神层面上对艺术理解的深层次的民族性。

王沂东说:“我国的传统文化与哲学是中国艺术家一生的创作后盾。”[1]这些话语就说明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就有意识的将自己的本土文化植入到油画中。从表面上看,艺术活动,好象是创作主体个人的独立活动,但实际上,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人都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之中,艺术的活动就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创作主体所处地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地理等多种因素地影响和制约。王沂东的出生地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齐鲁地区。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地区曾诞生过许多重要的美学和哲学思想和伟大的先贤。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孔子和孟子以及他们的思想学说。这些思想涉及美学、哲学和文学等领域,丰富了传统中国文化。王沂东早期和成熟期以后的作品大都以沂蒙山区的人物风土为题材。有所不同的是,他早期的沂蒙题材作品比较有情节性,而后期的作品则是明确地以沂蒙地区的女性形象作为他的艺术思想和绘画审美功能的载体。他的作品笔法精细严谨、造型线条分明、形体结构准确并能透过画面传达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典雅宁静而又淳美灵动的艺术魅力触动着我们的心灵。中国的古典美学精神在王沂东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在十几岁时就对中国传统绘画有所涉猎,中国传统绘画中妙不可言的韵律和笔墨都让他十分神往。他运用了中国画“知白守黑”的原理处理画面的空间和色彩。在他的画面里守的是红色,这甚至可以算是他的“标志性”色彩。在中华民族的传承中,红色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色彩。中国红围绕着农耕文化,以家族意识为核心,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甚至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成为中国文化的底色,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积极入世情结,象征着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在中华大地,人们对红色的情感认知是一致的:红色代表平安、吉祥、喜庆、福禄、康寿、尊贵、和谐。红色氤氲着古色古香的秦汉气息;承续着盛世气派的唐宋遗风;沿袭着灿烂

辉煌的魏晋脉络;流转着独领的元明清神韵。因此,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王沂东将红色作为他作品中的一个基本元素,他所走的创作道路就是一条红色堆就的路。红围巾、红头绳、红项链、红裤子、红袜子、红鞋,还有红袄儿等等组成一个红色的梦。他不断地用红色描绘着美丽的沂蒙女子,推动着中国古典油画发展。同时,古典油画的特殊魅力也将他红色的梦表现得更加完美,更加圆满。在一幅重要作品《沂河水》中王沂东选了趋向中性的土红色。他降低了了卧睡少女的色彩明度,以便使主体更加突出。为了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他把最亮、最强的颜色都集中在姑娘身上,来吸引大家的目光。而画面中最亮、最强的颜色最终落在了姑娘的裤子上。他反复地实验和比较,最终选取了土红色才传达画面的整体情绪和地域色彩。《蒙山雨》中两个少女在祈祷、在等待,等待着蒙山雨的到来,她们的神情和动作都是紧紧围绕着油画气氛展开的。少女的红头绳采用了原有的色彩明度,裤子的红色却降低了色彩明度来表述强化画面的情绪。《花烛夜》中新郎在画面的一角带这无限的期待显得憨态可掬,羞涩的新娘在红彤彤的烛光的映衬下显得娇羞、纯洁。这红色代表着新娘的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无限期盼。

篇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越来越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注重学生主体作用。尤其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化学更多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自主学习有效改变了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注重让学生在和谐自主的环境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和思维的开端,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质疑。在学习《常见的金属材料》一课时,化学教师就通过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金属材料,如铜、铁、铅、铝等,主要观察上述金属材料的密度大小、导电性能、导热性能和颜色以及和酸融合在一起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由此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如为何不能用铝或铜做导线,酸为何不能用金属器皿盛饭,为什么金属暴露在空气中要对其刷漆等。再以“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课为例,教师就在教学之前设计以下教学问题情境:“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为何煤炉里煤层上方会看到蓝色火焰?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境?那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煤气中毒?它的气体究竟是什么?为何会让人中毒?”教师从和学生日常生活十分贴近的问题着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并主动构建新知。在此过程中完全凸显学生主体作用,而教师则引导学生发挥内在潜能,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创设实验问题情境,锻炼学生能力

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始终坚持学生是课堂主体的原则,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工作,让学生充分重视实验教学及参与教学活动中。以《燃烧和灭火》一课为例,将学生分成五人小M,引导他们在组内以汽油、酒精等材料进行多种燃烧实验,然后依次记录什么样的条件下物质可以燃烧、什么样的条件下燃料不能燃烧,然后将记录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在班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览、评比。评委由教师与学生推荐的三名学生担任。将学生实验过程的合理性、科学性、记录的详细度、报告的规范度等为评价依据。实践表明,对荣誉感很强的初中生来讲,这种比赛游戏教学法不仅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兴趣,而且在探究与实验中他们都较好地掌握了物质燃烧的基本条件,并且在小组协作中还能共同交流、共同学习、相互借鉴,从而充分发挥团队智慧,进而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化学课堂活动变得富有趣味性与生动性,最终不断优化教学实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大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探索问题,用内在潜能寻求知识目标和突破知识重难点。借助化学实验探究实施趣味性教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的核心点。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化学教师有必要针对化学实验中的实验推断题、操作题、计算题等开设实验课程,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

三、引用生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篇10

初见温晓杰给人的印象颇为深刻,高挑的身材,较好的面庞。举手投足流露出他温文尔雅的气质。我想这应该是多年在酒店业磨练的结果,为这位中年男子增加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度。

我国旅游饭店文化环境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细分化与特色小众化。例如,随着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不同年代出生的旅游者具有不同的需求特点。上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出生的旅游者比较节俭,具有较强烈的经济实惠的偏好,因为这两代人生于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济还比较落后,受到中国传统的艰苦朴素的教育影响较大。70年代出生的旅游者在消费方面会潇洒一些,因为当他们长大成人的时候,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80年代以后出生的旅游者可能更自我一些,原因在于他们是实行计划生育后的独生子女,受到长辈们的溺爱。同时,80年代与90年代出生的旅游者可能喜欢电脑,喜欢上网,特别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旅游者。

我国酒店业已经达到国际化水平,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品质上的生活。开始学会享受酒店的服务,这就带动了星级酒店的发展。中国酒店业正处于朝阳产业,于是各种酒店业正在蓬勃发展,也就激发了酒店业的竞争。酒店之间的竞争还是酒店的服务,不把自身的服务做好,提升,那很多都是虚幻的东西,再好的客源都会被赶走。

索菲特酒店已经是中外合作酒店的成功典范了,温晓杰说:“雅高集团进入北京15年后索菲特品牌才第一次进北京。自从万达索菲特酒店开业后,索菲特品牌也就逐渐从集团中划分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酒店品牌。”中国的索菲特已经成为了一个典范,对于合作的经营理念,温晓杰很欣赏柳传志总结中外企业文化磨合的经验:领导者的目的性要强,根据这个目的性决定什么事情要争,什么事情不必去争,不然的话就会一塌糊涂;其次,中国管理层要多了解西方的历史和文化,这样很多时候就能具体情况具体处理。“总之跟国外的合作,要尊重,要妥协,但是也得拿得住大主意。”这也是温晓杰多年来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这就不得不谈到温晓杰的职位了。

其实温晓杰的职位常常给人一种错觉,他是在一种交织的范围内工作的。而他却又代表着酒店的业主万达来打理这家酒店。在他的印象里,“业主代表”多半只是酒店管理层中一个象征性的符号,至于这个符号究竟对酒店业了解多少,又是否能于酒店的经营管理中成为具有实际意义的存在,也许并不重要。

但温晓杰却是个很不一样的“业主代表”,他是个绝对的酒店内行。1985年入行到昆仑饭店工作,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除了短期的进修,他从未离开过这个行业。即使有过迷茫的时候,但在思考之后还是决定回到这个让他欲罢不能的行业中来。“做酒店是每天的成就感。想来想去,我还是觉得最想做这个行业。天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真的很有意思。”

当然,“有意思”的背后,是无数的付出与努力。现在以业主代表的身份参与酒店的管理工作,个中甘苦,温晓杰也是感慨良多。在万达索菲特工作的每一天,他都在为引导酒店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努力,如何寻找到业主与酒店管理方之间的平衡点,也是他的主要任务。“要为业主赚钱,又要协助外方了解中国市场的特点。这中间还涉及到文化差异的问题,不容易啊。”虽然不容易,但温晓杰还是坚持了下来,当然他也付出了很多。到万达索菲特的三年他从没休假,也没什么时间闲下来慢慢欣赏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只是偶尔追个美剧,在《好汉两个半》的幽默情节中让自己放松大笑一下。累吗?“累。但我还是愿意做。我们的酒店硬件非常好,又有着浓郁的法式风情,我非常希望有更多的客人会选择这里。”

篇11

1 中医的状态与西医病因病理的关系

中医的状态与西医的病因病理是整体综合反应与局部病灶的关系,它们在临床上有以下不同表现:(1)状态与理化指标不一致。在体温正常的情况下,临床上可以见到虚寒和虚热两种状态[2];持续高热?1~2?周的病人,可以见到持续寒冷的状态[3]。(2)器官组织的各种理化检查未见异常,临床上可见多种状态失常。例如脾虚证、肾虚证、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胆湿热证、湿痰(二陈汤)证等等。(3)局部器官患病,代偿功能正常时,病人全身状态可以正常。例如部分乙型肝炎病人、肾盂肾盏结石病人全身状态可以正常。(4)同一疾病,如肺炎,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全身反应状态相差很大,必须使用不同疗效的方药[4]。中医称之为“同病异治”。(5)不同的疾病出现相同的状态,使用同一方药治疗。如冠心病、癌症、肺炎恢复期等3种病因病理完全不同的疾病,在某一阶段可以出现气虚状态:面少华色、乏力少气、纳差、四肢倦怠、舌淡、脉弱,可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这就是中医的“异病同治”。由此可见,状态是病因病理之外的另一类问题。(6)孪生者在遗传和童年生活条件方面,是不同个体最大限度相同的例子。然而同生不同死,且生病的时间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这些事实说明,不同个体自身内部的协调状态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个体内部协调状态的不同,是人体疾病发生、发展千变万化的第一内因,也是中医学存在的基础。

2 中医状态的诊断

人体机能状态正常与否的第一个感受者是自我,因此,症状是诊断状态的第一要素,体征是客观依据。由于人体机能状态并非各器官功能的简单加减,因此,现代医学的理化指标在诊断状态时,只供参考[3]。

从上文可以看出,即使是同卵孪生者,遗传和童年生活条件最大限度相同,但在不同个体,其内部协调状态不同。状态不同必然反映在对相同的致病因素有不同的反应。所以,用遗传因素、外在条件和器官病因病理去解释或诊断状态,是不符合状态的多种多样和千变万化的客观事实的。

同一疾病不同时期,状态可能不同;不同疾病可以出现相同状态。整体状态有病,局部器官可以正常;局部有病,整体状态可以正常。体温测量与人体寒热状态没有必然联系,等等。均证明状态与病因病理是人体疾病的两个不同方面,用于诊断器官病理的理化指标是不能作为诊断状态的依据。

中医状态的诊断,是一种以病人自身感受(症状)和临床体征为依据的综合判断。不同状态的区别,主要是依据临床诊疗实践中所见病象,进行深入细致分辨的结果。笔者?1999?年秋诊治?1?例病人,属中医外感病秋燥中的温燥,症见:发热,少许恶寒,咽干鼻燥,干咳无痰,口渴舌干稍红,脉浮数等,更见满面白色细小皮屑。可谓典型之至。如果从病因病理角度,只能归为病毒为害,西医没有应治之法。

状态的诊断,实质是以症状、体征为依据的综合判断与分类。分类的基点是寒热、虚实;分类的目的是区分不同的状态——证候,寻找有效的方药。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的平衡和人体与自然界保持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一定强度的致病因 素导致了平衡失调,从而出现疾病。因此,中医对人体机能状态的判断有两个基点:(1)偏寒或偏热;(2)太过或不及[2]。所以,寒证、热证、虚证、实证是状态分类的出发点,或者说是总纲。因为临床上千变万化,数之不尽的各种状态,都是寒热虚实的进一步的具体划分。

中医学中的基本状态约20种,包括脾虚、肾虚[3];常见状态?200?多种[5]。假设人体分为九大器官系统,按排列组合的数字方法计算,人体状态数以万计。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状态诊断的复杂性。

3 中医对状态的治疗

状态的治疗是人类医学的一个特殊内容。从表面来看,中医药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传统医学一样,都是使用天然药物。现实是:中医药的理论体系与众不同,疗效在众传统医学之首;中医药不仅对现代临床各科半数以上的疾病有良好疗效,且很多西医难治、不治之病症是中医的优势。

上述特殊和不同的原因在于,中医学的本质是状态医学,其诊断、治疗疾病的角度与西医的病因病理角度是两个不同范畴。

状态治疗的首要特点是:以方治病。这里的病,不是指局部器官的问题,也不是现代病因病理的中心环节,它是全身各器官组织某一时间综合协调的结果,是状态异常,或者称之为状态病,中医称之为证候。这里的方,不是某类药物的简单相加,也不是针对细菌或某器官的现代病因病理意义上的药物;而是针对人体不同状态确定治疗大法而拟定的处方,中医称之为方证对应,即以特别组成的方剂治疗不同的状态。

状态治疗的第二个特点是随证加减。尽可能使用代表方是中医治疗状态病的基本原则,但原方使用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准确对应临床上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必须根据具体病证,在某代表方的基础上增减原方的药量,或加减某几种药物。“随证加减”反映了状态的千变万化,提示固定的成方中药制剂,在当今和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不会成为中医的主流。

整体与局部并重是状态治疗的第三个特点,但必须强调状态的治疗贯穿始终。例如肺炎病人,不同时期使用银翘散加减、麻杏石甘汤加味、清营汤加减、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竹叶石膏汤加减等等[4]。这些方剂的组成和功效有很大差别,证明中医治疗是以状态为核心,局部病灶的治疗服从整体状态治疗。即“病因病理角度的中药治疗,必须综合状态治疗的原则”[2]。

4 关于中医现代化

中医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对中医学体系自然科学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在讨论状态与病因病理的关系、状态的诊断、状态的治疗之后,我们对中医学的本质——状态医学及其规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笔者再次强调,状态与病因病理是临床医学的两个不同范畴,两者必须用完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维、诊断与治疗。

在清楚以上原理之后,状态医学的独立性和中医现代化的具体内容也就成为一个清晰的事物。中医现代化应是以发掘、完善中医学理论,以及相关诊断、治疗方法为核心;全面引入现代病因病理学说,加强病因病理角度的中药、针灸等治疗;加强器官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预后判断。

本世纪初,随着西医在中国的不断普及,现代科学的各种方法和成果为西医所利用,中医相形之下变得弱小。西医有理化指标,诊断明确,对器官疾病分析入微,且可见可数;故不少中、青年中医下意识地忽视了中医理法方药的主导地位,以至见到体温升高就投清凉之剂,高血压伴见气血虚弱也不敢进补。

中医学是一个独立的临床诊疗体系,现代病因病理学说的引入,不会冲击或改变中医的状态医学优势,它将弥补中医学对局部器官病认识的不足。

近40年来,中国的西医大规模学习中医、研究中医。单味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复方的临床验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这些现代成果,证明了中医药、针灸临床运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也为今天中医现代化——病因病理角度的中药、针灸治疗,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科学资料。

笔者认为中医现代化的要点是:遵循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对状态诊断、治疗贯穿疾病的始终,而西医病因病理角度的治疗必须综合中医治疗的原则。

5 关于中西医结合

中医的状 态医学与西医的病因病理医学在理论上是可以融为一体的,但在临床实践上,由于两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因而形成了事实上的两个临床医学体系:西医的病因病理学说是对器官病细致入微和多层次研究的理论,它的相关诊断、治疗方法,对器官病是首选的,很多治疗是特效的。因为不同个体,不同种族的病人,只要病因病理诊断相同,其有效药物的作用点和过程也相同,相关治疗就“经得起重复”,这就是所谓“特效”。中医学在状态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大量的有效方药和相关理论。如何面对实际,接受状态的客观存在和相关的理论,是今后中、西医结合的第一步;但是,怎样用西药体现状态治疗,在实际上成为中、西医结合的难点。但笔者提请医学同行注意这样一个事实:中医的状态是西医的病因病理之外的另类事物,不论医学怎样高度发达,生物遗传技术怎样完备,或器官移植和人体复制成功,人体内部的协调总是存在差别,这种差别必然使中医的状态医学与人类共存。

参考文献:

[1] 张有和.状态医学——中医学的现代概念[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3(3-4):1

[2] 北京中医学院.中医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105

篇12

作为重要的工业燃料、化工原料的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目前我国煤炭利用最主要的途径还是煤的焦化和气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加快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方向、新目标,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青睐。随之,煤的其他深度化学转化、洁净能源、安全稳定的供应,尤其是环境问题又给煤炭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我国煤化工发展中的问题

1.成本与效益,煤化工开发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煤化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煤化工的成本、效率、发展前景。现代煤化工尤其是气化工艺对洁净煤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为攻破我国煤化工洁净煤技术的难关,提高煤炭利用的经济效益,降少环境污染。一方面,我国科研人员要积极致力于高新技术的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借鉴国际社会煤化工的先进技术,如借鉴当今具有代表性的是SHELL煤气化工艺和TEXICO水煤浆气化工艺等。在借鉴他人现进设备和技术成果时,要注意因地制宜,及时进行技术改造,确保设备正常运转生产。

2.态度与策略,国内煤炭企业和产煤地区积极发展煤化工

在市场经济的拉动下,以及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倡导下,产煤地区、煤炭企业热情高涨,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加大煤化工的技术研发,投资规模,认真规划未来产业格局。同时各地政府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煤炭化工等企业,提供各种支持,帮助其引进技术,配套、完善利于企业发展的先进设备,拓宽投资融资渠道等,同样对煤化工满了浓厚的兴趣。在这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各地煤化工企业纷纷出现“大而快”的发展模式。比如:煤炭大省山西规划450万t甲醇、甲醇下游产品300万t、聚氯乙烯250万t,煤制油形成产业化。可见,各地政府对煤化工企业的支持与期待,而各地煤化工企业也为抢占煤化工产业先机,不负众望的呈现出高投资、大规模的特点,虽然,现代的煤化工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是这种缺少宏观协调、一哄而上的投资局面,很容易造成煤化工企业重复建设、 产能过剩的现象。尤其是第三代煤化工还处在开发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生产工艺技术路线和产品结构,更容易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有限的水资源与工业用水巨无霸

我国中西部煤资源集中的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带,水资源相当匮乏,而煤化工企业的生产能力与水的供给有直接的联系,数据显示150万t/a油品的间接液化工厂日需原水供应量约为5万m3,100万t/a油品的直接液化工厂日需原水约2~3万m3。所以,煤化工企业的建厂,会给当地有限的水资源带来沉重的负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当地经济的和谐发展。

4.我国煤炭资源是有限的

我国煤炭资源总体来说比较丰富,我国含煤面积55万km2,资源总量55965.63亿t,资源保有量10077亿t,资源探明率18%,经济可开发的剩余可采储量1145亿t。在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中煤炭占94.3%。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煤炭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60%。大规模地发展煤化工,势必对我国煤炭资源储备产生消极影响。

二、对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展望

1.新型煤化工的健康发展将给我国能源发展带来全新的面貌

将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其它能源、化工技术精密结合,形成新的产业模式如“煤—电——化一体化”模式。将各种煤化工相关企业集中起来,形成产业基地集群化,有利于实施资源优化配置,技术无缝结合,减少煤炭运耗,降低生产成本,方便煤炭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

2.新型煤化工将以“大装备、大规模” 面貌展现

大型反应器和建设大型现代化单元工厂的建设投产,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几个大型企业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成本效益等方面紧密结合,形成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及基地群,将煤炭和其他资源结合起来,提高经济效益。

3.有效利用煤炭资源,争取经济效益最大化

煤化工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应用高新科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减少投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煤炭是一种污染性较高的能源,新型煤化工注重环境保护,发展高效洁净型产业,在对煤炭的利用中,采取分层利用的办法,对不同煤种采用不同技术,优质优用,劣质劣用,物尽其用,充分发挥煤质,煤种特点,以提高其经济效益。

4.保护环境,节水减排刻不容缓

我国各地煤化工企业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首先,建设新型煤化工基地时要对当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状态进行充分的考察,尤其是项目决策时要“量水而行”,做好利用、保护水资源的预案。其次,积极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采用低耗水工艺和装备,尽量减少污水排放,并做好分级使用和回收利用。对于工业废渣、废水和废气,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新型煤化工项目必须具备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基于我国“缺油、少气、多煤”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改变,同时加速了我国煤化工企业发展的脚步。但是,要把煤炭这种从不清洁的能源转为清洁的化工原料,必然要得到资源、技术、政策、资金等方面的紧密配合。我国在积极发展煤化工企业的过程中,山西、内蒙、宁夏等地率先发展,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为今后我国煤化工产业提供了参考价值。可以预测,煤化工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主要的地位,是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发展方向,解决好能源与环境 ,投入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我国煤化工产业必将迎来科学发展的黄金期。

参考文献

[1]贺永德.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篇13

0.引言

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正是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根本的是要做好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如何培养适应行业企业的毕业生,高职院校和企业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深度对接,融入行业文化。那么,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在对接上都做了哪些工作?实际的效果又如何呢?通过随机访谈的方式,与高职院校合作的4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既有令人兴奋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对最近几年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表明,企业越来越注重高职毕业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岗位责任意识。学生仅仅具有扎实的知识技能、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高涨的工作热情到企业工作后并不一定得心应手,不能令企业满意。究其原因,恐怕与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短视教育”有关,即强调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 忽视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格培养,将高等职业教育仅仅看成是“就业教育”或“饭碗教育”[1]。实践证明,高职院校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一技之长,还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又具有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等)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从目前情况看,高职院校更重视与企业在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等“硬件”方面的合作。但在文化对接等“软件”方面的合作不多。究其原因,一方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企业文化对接尚未引起学校和企业的重视;另一方面,理论界在文化对接等“软件”方面的研究匮乏,能指导实践的研究成果更少。

通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来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达到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是一项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工作[2]。

2.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的实践

2.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的积极方面

调研企业对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中所做的具体工作例如校园文化基础建设方面和内涵建设方面给予了肯定。

2.1.1校园文化基础建设方面

高职院校能处处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如在教学楼的走廊、墙壁上张贴职业化气息的宣传材料;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以及教学设备;以企业名命名校园内的楼、路、灯、教室、实训基地、设备仪器等;把教学环境模拟成工厂模式,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教室;将学院校训显示在学院大门入口处,深入每个师生心中。

2.1.2内涵建设方面

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主要涉及:招生方式、教学方式、实习方式和教师构成等方面。高职院校注重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即安排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到企业生产现场顶岗实习,既培养了学生的企业精神和实际能力,又锻炼了教师队伍。采用“校企联合―定向招生―共同培养―定向就业”招生模式,企业派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培养学生,灌输企业文化内涵。

2.2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存在的不足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

(1)高职院校校园缺乏企业文化氛围。虽然高职院校在教室里张贴着著名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以企业名字命名校园内的楼、路、灯、教室、实训基地、设备仪器、广场等;把教学环境模拟成工厂模式,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教室,但是调研的企业认为这些还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仅仅是企业文化中最肤浅的部分。

(2)高职院校教学内容未充分体现职业性。调研的企业认为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仅仅侧重专业技术基础知识,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一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外,更多的时间是在接受职业技能的训练,由重视理论向重视技能转变不够。

3.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目前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文化的对接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文化的对接应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主导作用,以保证文化对接的实效性。高职院校要引进企业文化,改革教育内容和方式,采用全新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同时企业也要发挥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为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软实力的支撑。

3.1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上

高职院校可在教学楼走廊展示成功校友的创业事迹;在教室里悬挂企业家经典言论的条幅;学校开展在职培训,让学生了解优秀公司概况、发展历程、公司精神、核心理念、价值观以及具体的工作内容等;可以邀请合作企业、行业或业内知名人士、杰出企业家、成名校友的来学校讲座。

企业可通过设立高职学生专项奖学金、助学金的形式,帮助一些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这部分学生的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等优良职业素质往往是企业最需要的,将来便是企业的宝贵人才。

3.2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上

高职院校应借鉴吸收优秀企业的文化理念和先进管理经验,将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纳入学校日常教育内容。实现校企优质资源共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重点推出教学科研领军人才;加大实用型、特色型、个性化教材的编写力度,充分吸收企业元素,实现教材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3]。可在学校进行企业化管理,引进企业的登记制度、请假制度、安全制度、操作规范制度,让学生尽早接触并适应企业工作环境。

3.3在校园教学文化建设上

高职院校可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借以培养“双师型”队伍;又可邀请企业技术骨干、管理干部来校讲课,参与教学和管理,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对接。企业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派优秀的管理人员在学校开办各类讲座,为高职院校带来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从而丰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科]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